第5讲城市土地经济.ppt

合集下载

第5讲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和开辟幻灯片

第5讲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和开辟幻灯片
(二)革命新道路的伟大实践
1.反“围剿”作战
红军取得第一次反“围剿”的胜 利
从 1930年 10月 至1932年底,在毛泽 东、朱德等的指挥下, 红军贯彻积极防御的 方针,连续粉碎了国 民党军队对革命根据 地的四次“围剿”, 取得了反“围剿”的 胜利。
视频链接:反围剿 中南大学政治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中心
苏区的土地使 用证、耕田证 和分田证
中南大学政治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中心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五讲:星星之火可燎原
3.根 据 地 建 设
革命根据地 的政权建设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执委合影
1931年11月,中华 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 大会在瑞金召开,选举 产生了中华苏维埃共和 国中央执行委员会;成 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临时中央政府,毛泽东 当选为主席。
1.革命处于低潮
左右 图图 :: 屠镇 杀压 共工 产 农群 党众 人
国民党分 共会议c 以后,孙 科、于佑 任、冯玉 祥、谭延 闿等合影
中南大学政治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中心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五讲:星星之火可燎原
2.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严峻考验和艰难选择
面对国民党反 动派镇压的白色恐 怖和革命处境异常 艰难的严峻考验, 中国共产党人必须 回答问题:敢不敢 坚持革命?怎样坚 持革命?
中南大学政治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中心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五讲:星星之火可燎原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实行工农兵代表大会制 度,由公民直接选举工 农兵代表召开乡工农兵 代表大会,选举乡苏维 埃政府;在此基础上逐 级召开区、县和全国工 农兵代表大会,选举产 生各级苏维埃政府。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五讲:星星之火可燎原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5讲东亚__日本课件新人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5讲东亚__日本课件新人教版

东部沿海
东亚东部,包括中国东部沿海、 朝鲜、韩国和日本
濒临海洋,距海近
地势较低,平原为主,兼有丘陵 或低山,河湖较多
气候温暖湿润,降水较多
交通方便,城市较多,工农业发 达,是世界上水稻、茶叶、蚕丝 的主要产区,经济发展迅速
西部内陆
东亚西部,包括中国西 部和蒙古
远离海洋,深居内陆
地势较高,多山地和高 原,河湖较少
②东西差异——降水。 a.特点:夏季太平洋沿岸雨水丰沛,降水东南多西北少;冬季日本海沿岸降雪多, 降水西北多东南少。
b.原因分析:日本多山,山脉多东北—西南走向;夏季太平洋沿岸地处东南季风 迎风坡,降水充足;日本海一侧为背风坡,降水少。冬季西北季风经过日本海携 带水汽,在西侧沿岸形成降雪;太平洋一侧为背风坡,降水少。
铅锌矿
167万吨 (以铅为 主)
石油
60~ 80亿 桶
材料二 蒙古国深居亚欧大陆腹地,地形比较单一,平均海拔1 600米。蒙古国 提出“北水南调”计划,先在蒙古境内的北部边城苏赫巴托尔附近处筑一道 150米高的拦水大坝,将色楞格河等河水堵截在蒙古境内,使之形成一个巨大的 湖泊,然后引至扎门乌德(下图)。
(3)填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人文地理事物的名称。 临海国:①_中__国__,首都为_北__京__; 内陆国:②_蒙__古__,首都为_乌__兰__巴__托__; 半岛国:③_朝__鲜__,首都为_平__壤__; ④_韩__国__,首都为_首__尔__; 岛国:⑤_日__本__,首都为_东__京__。
【解析】(1)选D,(2)选B,(3)选C。第(1)题,读图可知,甲岛屿位于北海道岛附 近,邻近北海道渔场,生物资源丰富;乙航天发射中心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 水较多,晴天较少;根据自然带垂直分布规律可知,丙植被为针阔混交林或针叶 林;根据纬线延伸方向可知,丁箭头大致指向东南方向。第(2)题,亚热带常绿阔 叶林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最冷月均温大于0 ℃。日本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分布纬度比我国高,说明日本冬季较为温暖。第(3)题,九州地区位于日本南部, 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好,林木蓄积量较大;日本属于发达国家,产业水 平高;九州地区和本州岛西部地区距中国远近相差不大;九州地区地势起伏小。

城市地理学第10章ppt课件

城市地理学第10章ppt课件
(2)垄断地租是指土地产品的垄断价格带来的超额利润 转化成的地租。
3、地租对城市土地利用模式的影响 (1)城市一般商业中心的地租最高,越是靠近中心商
业区,土地租金越高。
(2)企业希望接近中心商业区,不仅是考虑到运输成 本,还考虑到聚集利益。
(3)城市土地利用的模式是围绕中心商业区的同心环 形地带。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5)萨缪尔森认为,地租是为使用土地所付出的代价。 (6)美国土地经济学家雷利-巴洛维在他所著《土地资 源经济学——不动产经济学》一书中认为,地租是一种经 济剩余。
季节性冻土
在冻土状态,地基强度较高,压缩性较小或不具有压缩性;融 化后承载力大大下降,压缩性集聚增加,使地基溶沉。
膨胀土
受水浸湿,体积膨胀;干燥失水,体积收缩。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第一节 城市土地的特征与土地利用类型
一、城市土地的概念
城市土地是城市区域内的陆地、水面以及它 们上下一定空间所构成的自然综合体。
根据开发程度的不同,城市土地分为三个层次: 一是,城市建成区的土地;

房地产基础知识培训PPT课件

房地产基础知识培训PPT课件

4、高层:超过一定高度和层数的多层建筑。1972年国际高层建筑会议将高 层建筑分为4类:第一类为9~16层(最高50米),第二类为17~25 层(最 高75米),第三类为26~40层(最高100米),第四类为40层以上(高于100 米)
5、超高层:30层以上的建筑称为超高层。
9、板楼和塔楼(也叫点式楼) : 板式结构一般户型通透, 例如多层住宅、高层板楼; 塔楼(点式楼)是围 绕一个中心点,在一层内分布多户独立住房的户型。
四、建筑名词解释
1、什么是房地产一级市场: 房地产一级市场又称土地一级市场,是土地使用权出 让的市场,即国家通过其指定的政府部门将城镇国有 土地或将农村集体土地征用为国有土地后出让给使用 者的市场,出让的土地,可以是生地,也可以是经过 开发达到“七通一平”的熟地。房地产一级市场是由国 家垄断的市场。
5、什么是集资房
集资房属经济适用住房范围,是政策性住房,是企事业单位为 了解决内部职工的住房问题,企事业单位以拥有的划拨土地建 设、按成本价出售给内部职工的房屋,不能在市场上自由流通。
6、什么是经济适用房 经济适用住房是指已经列入国家计划,由城市政府组织房地产开发
企业或者集资建房单位建造,以微利价向城镇中低收入家庭出售的住房。 它是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商品住宅。具有经济性和适用性的特点。经济 性是指住宅价格相对于市场价格而言,是适中的、能够适应中低收入家 庭的承受能力。适用性是指在住房设计、单套面积设定及其建筑标准上 强调住房的实用效果。经济适用住房的价格按建设成本确定。
蛭石、陶 烂等轻质板材隔墙分户装配成而的住宅。
适合大规模 工业化施工,效率较高,工程质量较好。
框架结构由 梁柱构成,构件截面较小,因此框架结构
的承载力和 刚度都较低,它的受力特点类似于竖向悬

土地经济学(自己)

土地经济学(自己)

⼟地经济学(⾃⼰)第⼀章1、⼟地的特性:1)⼟地的⾃然特性是⼟地⾃然属性的反映,是⼟地所固有的,与⼈类对⼟地利⽤与否没有必然联系2)⼟地的经济特性是⼈类在⼟地利⽤过程中产⽣的。

⼟地的⾃然特性:1、位置的固定性2、⾯积的有限性3、质量的差异性4、功能的永久性。

⼟地的经济特性:1、供给的稀缺性2、利⽤⽅向变更的相对困难性3、报酬递减的可能性4、利⽤后果的社会性。

2、⼟地的功能:1、承载功能2、⽣产功能3、资源(⾮⽣物)功能。

3、(⼟地分类)P491(选择题):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商服⽤地、⼯矿仓储⽤地、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地、特殊⽤地、交通运输⽤地、⽔域及⽔利设施⽤地、其他⽤地第⼆章⼟地资源利⽤概论(⽼师说看⼤标题)1、⼟地利⽤:是⼈类劳动与⼟地结合获得物质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这⼀活动表现为⼈类与⼟地进⾏的物质、能量和价值、信息的交流、转换。

2、⼟地利⽤的内容:1、⼟地资源的调查、分类、统计2、⼟地利⽤现状分析3、⼟地利⽤规划4、⼟地开发5、⼟地保护3、⼟地利⽤的⽬标:1、取得物质产品,包括⽣产资料和⽣活资料。

2、取得服务(效⽤),⼈类利⽤⼟地的⽬标按其最终发挥的作⽤⼜可分为:经济⽬标、⽣态⽬标和社会⽬标。

4、⼟地利⽤的基本原则:1、农业优先,统筹安排⽤地结构。

2、集约利⽤为主与保证适量的更低⾯积相结合。

3、专业化利⽤与综合利⽤相结合。

4、经济效益与⽣态效益及社会效益相统⼀。

5、开发利⽤与合理保护相结合。

5、⼟地开发:⼀般来讲⼟地开发是指对未利⽤或利⽤效率低下的⼟地,通过⼯程、⽣物或综合的措施,使其成为可利⽤的或效益更⾼的⼟地的过程。

6、我国⼟地利⽤⽅⾯存在的问题:1、⼟地粗放经营与过度利⽤并存2、⼟地供不应求与浪费兼有3、⼟地利⽤率和利⽤效益还有待提⾼。

第三章⼟地利⽤分区⼟地分区利⽤(论述题)▲⽤理论解释城市的形成与现状1、区位是客观物体分布的地区和地点。

2、区位理论是关于⾃然物体和⼈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其在空间中的相互关系的学说,是指导⼟地分区利⽤的基本原理。

五章自然资源保护法ppt课件

五章自然资源保护法ppt课件

2.特征资源法。
将各部门资源法中相互间所具有旳共同自然特 征旳部分进行分类,一类是可再生和发展资源, 它涉及生物资源法(如有关森林、草原、渔业、 自然保护区及保护野生动物和野生珍稀植物方面 旳法律、法规等)和非生物资源法(如有关土地、 水资源等方面旳法律、法规);另一类是不可更 新但可再生旳资源。它涉及诸如有关矿产资源等 方面旳法律、法规。
3.对土地实施一系列旳行政管制措施。《土地 管理法》对土地利用还要求实施建设用地总量控 制制度、土地调查制度和土地统计制度,而且要 求国家建立全国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对土地利用 情况进行动态监测。
(三)对耕地实施旳特殊保护制度
我国《土地管理法》旳一种主要目旳就是要对 耕地实施特殊旳保护。详细旳保护措施涉及:
《草原法》、《矿产资源法》、《水法》、《渔业 法》、《野生动物保护法》、《野生珍稀植物保护 法》、《自然保护区法》等。
3.科学技术性。 当代科学技术旳发展,对法律旳影响十分广泛和
深远。人们对人类经济活动与自然生态旳关系、自 然资源旳开发利用与经济发展旳关系,提出许多新 旳课题,采用更科学、更先进旳措施,保护管理多 种自然资源。 4.国际共同性。
2.农民集体全部旳土地由本集体经济组织旳组 员承包经营,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 生产。土地承1.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管理法》要求, 由国家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 划,要求土地用途。
2.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三 类,对其予以分别用途和管理。
然与社会旳关系,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旳协调发展。
二、自然资源保护法旳特征
自然资源法具有如下特征: 1.宏观性。 这是自然资源法调整多种社会关系旳理论基础。 多种自然资源法规必须按照资源配置旳宏观要求要 求人们在开发、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过程中旳行为 规则,这是自然资源管理法旳主要特征。

《土地财政问题》PPT课件

《土地财政问题》PPT课件
1994年,我国实施了以提高中央财政收入在国民收入和财政总 收入中的比例为目的的分税制改革。直接导致地方政府“财权上 移”、“事权增加”的状况,形成地方财政收入和支出间的缺口。
面对我国经济发展所导致的地方政府财政支出规模迅速膨胀与 财政收入规模狭窄的矛盾,地方政府必然转向另一种激励机制来扩大 财源。分税制改革后土地出让金及房地产业、建筑业的营业税是地 方政府独享的。在现行的政绩考核体系下,促使地方官员通过做大 GDP和上缴财政收入来显示政绩,获得晋升的机会。
土地财政问题
整理ppt
1
主要内容
一、概念现状 二、形成原因 三、弊端分析 四、解决途径
整理ppt
2
一、概念现状
(一)土地财政的概念
1、土地财政
(1)地方政府利用土地所有权和管理权所进行的财政 收支活动和利益分配关系。
(2)属于预算外收入,被称为“第二财政”或制度外收 入,占地方可支配财政收入的比重高达40%-60%。
整理ppt
12
三、弊端分析
客观上讲,土地财政是地方政府的主要理财方式,通过融资,推 进了城市的快速发展。但是,地方建设对土地的依赖也越大,其存 在风险的可能性也越大,不利于地方财政安全、金融和经济社会的 可持续发展,其负面的效应大概有以下几方面:
一、大规模的拆建、征用土地,既造成土地浪费,也带来农民失业。 二、推高房价,加剧城市居民购房困难。 三、积累财政、金融风险。 四、容易滋生地方政府“懒政行为”、“腐败行为”。
整理ppt
10
(二)政治驱动因素 ——国家现行的土地制度与征用制度
依据宪法,“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 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这就在法 律上规定了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权与城市土地的国家所 有权处于不平等的被动从属地位,现行的土地制度与征用 制度为地方政府补充财政预算和城市扩张所需的资金提 供了一条捷径。

全国土地日介绍宣传保护耕地珍惜资源主题教育PPT课件

全国土地日介绍宣传保护耕地珍惜资源主题教育PPT课件

03
公元前221年人口已达2000万,公元2年超过 5000万,1900年超过4亿,现已超过12亿。
04
开发强度大: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中,已利用680万平 方公里,利用率为70%,其中农业土地占用率为66%, 耕地垦殖率为14.2%,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盲目用地突出
据统计,目前全国有征而未用闲置撂荒土地近200万亩。 据对全国31个特大城市卫星遥感资料判断和量算,1986-1995年主城区实际占地规模扩大50.2%,城市用 地与人口增长率之比为2.29:1,是合理值(1.12:1)2倍多。
后备资源2.01亿 亩,其中可开垦成 耕地的仅1.2亿亩。
考虑到生态保护的要求, 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受到 严格限制,今后通过后 备资源开发补充耕地十 分。
PART.02
为纪念这一天,从1991年起,把每年的6月25日,即《土地管理法》颁布的日 期确定为全国土地日
1 据《全国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提供的测算数据,全国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 的总潜力约合2.01亿亩。
03
简化房屋装修;不随意取土,不倒卖土壤; 少用洗涤剂;不焚烧秸秆。
04
不使用无法降解的塑料餐盒 双面使用纸张。
05
保护蛙类,保护鸟类;拒食野生动物,不 捡拾野禽蛋。
06
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尽量使用可再生物 品;少使用发胶。
严格遵守 “五不准”
不准非农建设占用基本农田(法律规定的除外)
不准以退耕还林为名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减少基本农田面积
亩,全部开垦后,人均增加耕地不足0.1亩。
03
其中,难以利用的沙漠、戈壁、永久积雪、冰川以及裸岩、石砾地
等约占未利用土地的73%。
01
可开发土地基本已被开发利用:据资料考证,6000年前我国已有原始农业种植,4000年前已有相当固定的 农业耕作。

城市总体布局规划ppt

城市总体布局规划ppt

四、城市总体布局

地区的发展变化 对于城市总体布局的影响有以下三
方面:
1、地区工农业生产对城市总体布局的影响 ①国家工业化,把重要的骨干工厂和若干重要工业部门集中
在城市由国家办,配套、零部件工业由乡镇企业或周围中小 城市办,使大城市腾出手来发展新技术和高精产品。
②农业生产影响城市规划布局 a)农业用地、劳动力是影响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 b)城市周围农业是城市副食的生产基地,对城市居民 生活有密切的调节作用。 c)农业基本建设,农村居民点建设与城市对外交通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 接衡庐 。襟三 江而带 五湖, 控蛮荆 而引瓯 越。物 华天宝 ,龙光 射牛斗 之墟; 人杰地 灵,徐 孺下陈 蕃之榻 。雄州 雾列, 俊采星 驰。台 隍枕夷 夏之交 ,宾主 尽东南 之美。 都督阎 公之雅 望,棨 戟遥 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 旬休假 ,胜友 如云; 千里逢 迎,高 朋满座 。腾蛟 起凤, 孟学士 之词宗 ;紫电 青霜, 王将军 之武库 。家君 作宰, 路出名 区;童 子何知 ,躬逢 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 清,烟 光凝而 暮山紫 。俨骖 騑于上 路,访 风景于 崇阿; 临帝子 之长洲 ,得天 人之旧 馆。层 峦耸翠 ,上出 重霄; 飞阁流 丹,下 临无地 。鹤汀 凫渚, 穷岛屿 之萦回 ;桂殿 兰宫, 即冈峦 之体势 。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 泽纡其 骇瞩。 闾阎扑 地,钟 鸣鼎食 之家; 舸舰迷 津,青 雀黄龙 之舳。 云销雨 霁,彩 彻区明 。落霞 与孤鹜 齐飞, 秋水共 长天一 色。渔 舟唱晚 ,响穷 彭蠡之 滨;雁 阵惊寒 ,声断 衡阳之 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 生,纤 歌凝而 白云遏 。睢园 绿竹, 气凌彭 泽之樽 ;邺水 朱华, 光照临 川之笔 。四美 具,二 难并。 穷睇眄 于中天 ,极娱 游于暇 日。天 高地迥 ,觉宇 宙之无 穷;兴 尽悲来 ,识盈 虚之有 数。望 长安 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 溟深, 天柱高 而北辰 远。关 山难越 ,谁悲 失路之 人?萍 水相逢 ,尽是 他乡之 客。怀 帝阍而 不见, 奉宣室 以何年 ?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 老,李 广难封 。屈贾 谊于长 沙,非 无圣主 ;窜梁 鸿于海 曲,岂 乏明时 ?所赖 君子见 机,达 人知命 。老当 益壮, 宁移白 首之心 ?穷且 益坚, 不坠青 云之志 。酌贪 泉而觉 爽,处 涸辙以 犹欢。 北海 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 晚。孟 尝高洁 ,空余 报国之 情;阮 籍猖狂 ,岂效 穷途之 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 ,等终 军之弱 冠;有 怀投笔 ,慕宗 悫之长 风。舍 簪笏于 百龄, 奉晨昏 于万里 。非谢 家之宝 树,接 孟氏之 芳邻。 他日趋 庭,叨 陪鲤对 ;今兹 捧袂, 喜托龙 门。杨 意不逢 ,抚凌 云而自 惜;钟 期既 遇,奏流水以何惭? 呜乎!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 矣,梓 泽丘墟 。临别 赠言, 幸承恩 于伟饯 ;登高 作赋, 是所望 于群公 。敢竭 鄙怀, 恭疏短 引;一 言均赋 ,四韵 俱成。 请洒潘 江,各 倾陆海 云尔: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第5讲 城市用地的分类与用地

第5讲  城市用地的分类与用地

1986年第一次全国房屋普查结果表明,全 国1/4位缺房户、无房户、生活不便户 (人均小于4M2、老少三代同堂、成年未 婚男女分不开等)
我国住宅建设投资比例的发展 1949—1978年 1979—1989 1991 0.78% 1.0% 3.67%
2000 > 5%
根据联合国的标准,正常投资比例为5%,小 于3%时,是会出现住宅问题的临界点。
国际居住标准
“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孙中山 最低标准:每人一个床 文明标准:每户一套房 舒适标准:每人一个房间 豪华标准:每人一套房 现在我国正朝着舒适标准努力, 争取每户一套房,每人一间房。
住宅制度的改革
• 个人购房: 1997年:20% 2002年:95%以上
2、城市居住用地的组成 (1)城市居住区的类型 – 按所处位置分类 • 城市型居住区 城市功能用地的一部分,相对集中的居 住用地,与城市其它功能用地相连, 不含居住区以上级公共设施 • 独立工矿型居住区 独立性较强,与城市其它功能用地距离 较远,含有部分居住区以上级公共设 施(医院、商业服务、公园等)

3、城市居住用地的选择 (1)自然地质条件
不能存在地震、洪水、滑坡、崩塌、沙
土液化等自然灾害的隐患
在山区或丘陵地区,应尽量选择通风和
向阳的坡面
应当尽量少占高产农田和不占基本农田
保护区
(2)周围环境
自然环境
• 接近水面、森林,将人文景观组织到居住区中 • 与城市主导风向的关系 功能用地环境 • 与工业区的关系 • 与对外交通的关系 • 与公共设施的关系 建筑环境 • 城市小气候 • 高层建筑群
137—90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10大类、46中类、73小类

区域经济学

区域经济学

三、区域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区域经济学的形成历程 (二)区域经济学最新进展 (三)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学的主要研究课 题
(一)区域经济学的形成历程
1、区位论初期研究主要发源地在德国。 2、战后主要集中到美国。 3、20世纪80年代后,区域化、集团化和一 体化的趋势日益明显。 4、随着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矛盾不断加 剧升级,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成为区域 经济研究的新主题。
区位因子决定生产场所的选择。工业企业 选择生产位置时,要尽量降低成本,尤其是运 输费用,以实现产品的最终销售。韦伯认为决 定工厂最佳位置的因子主要有:
• 运输成本 • 劳动力成本 • 集聚
工业寻求最优区位3阶段
(1)第一阶段,暂定劳动费与聚集效益因子 都不起作用,孤立地研究在只有运费因子单独起 作用的情况下,工业最合理的布局模式; (2 )第二阶段,研究在加进了劳动费因子的 作用时,上述工业布局模式将发生何种变形; (3 )第三阶段,研究当加进聚集效益因子的 作用时,这一工业布局模式又会相应地发生何种 变形。 企业的最优区位选择由最低运费点经过劳动 费因子、集聚因子修正后得出。
二、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理论
(一)空间结构:是指社会经济客体在空间中的
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以及反映这种关系的客体 和现象的空间集聚规模和集聚形态。 微观层面:企业之间、企业与家庭之间、企业与政 府之间 中观层面:产业之间、城乡之间、城市之间、区域 之间 宏观层面:国家之间
(二)空间结构理论的基本内涵
杜能农业区位论“孤立国”理论的前提条 件
• 在孤立国中只有一个城市,且位于中心,其他都是农村和 农业土地。 • “孤立国”内没有可通航的河流和运河,马车是城市与农 村间联系的唯一交通工具。 • “孤立国”是一天然均质的大平原,位于中纬,各地农业 发展的自然条件等都相同,宜于植物、作物生长。 • 农产品的运费与重量和产地到消费市场的距离成正比关系。 • 农业经营者以获取最大经济收益为目的,并根据市场供求 关系调整他们的经营品种。

城市社会学第五讲 城市空间分异模式

城市社会学第五讲 城市空间分异模式
1、外部因素:
城市原住民或者主流群体采取的种族主义歧视策略
1945-1960年,黑人和亚裔人被视 为文化落后、精神劣等的人群
案例:英国城市 的种族主义隔离 三阶段
1961年—1975年,黑人和亚裔 被描述成具有不同气质和传统 的外国人
1976年之后,人种问题被淡化 为文化问题。

公共资源歧视导致的隔离
劳动分工 移民状况
工业化 城市
劳动分工 社会等级
家庭状况 移民状况
后工业城市
劳动分工 文化水平 社会等级
上海市社会空间分异模型
家庭收入状况在空间分异中起主导作用
社会剥夺带来的空间积累模式
权力阶层对社会资源的不公平分配会造成城 市空间别说现象,权力阶层通过控制土地和 空间地理位置,形成“被操纵的城市” (manipulated city) 低收入群体常常在此类资源分配过程中受到 社会排斥,在空间上的表现就是日益被推到 城市的边缘居住。 社会剥夺现象在贫困空间里的积累进一步带来 公共空间的衰落,公共利益在此过程中受损。
以上例子中的空间差异轴
土地制度:谁控制城市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 权,谁就能占据城市里的优越位置。
经济政策取向:以土地和城市住房商品化 为取向的经济政策将放大市场机制在空间 分异中的作用。 社会权力结构:社会权力配置中的上层总 在空间分异过程中居于主动地位,能获得 大多数的利益。
三、城市隔离与集聚
1、隔离现象的表现
二、社会差异的城市空间模式
差异的空间模式是城市社会复杂性的体现, 即使不同的城市也能体现出某种规律性。
城市空间差异模式与人口的社会经济地位 有紧密关系,随着城市复杂性的增加,使 城市空间更加细分化,出现更多的差异轴。
差异轴:导致空间差异的社会特征。

第05讲-土地承包经营权.

第05讲-土地承包经营权.

4、房地产流通阶段:税费负担主要有营业税、城市建设维 护税及教育费附加、转移登记费、印花税、土地增值税、契 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
5、房地产保有阶段:税费负担主要包括城镇土地使用税、 房产税。
共计税12种、费和基金500余项。根据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施正文的分析,在税费和出让金的总额中,税所占的比例仅 是7%左右,93%是费和出让金。 税费成本经过几轮紧缩的宏观调控政策,比重不断上升, 在他开发的楼盘中,最近的项目,税费和土地出让金的支出 已经占到房价成本的61%。 有学者调查认为,这一成本在房 地产开发中大约会占到50%。
《农村土地承包法》第47条规定:“以其他方 式承包农村土地,在同等条件下,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 享有优先承包权。”
《农村土地承包法》第48条规定:“发包方将农 村土地发包给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承包, 应当事先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 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并报乡(镇) 人民政府批准。”
妇女离婚或者丧偶,仍在原居住地生活或者不在 原居住地生活但在新居住地未取得承包地的,发包方 不得收回其原承包地。
《农村土地承包法》第30条 承包人应得的承包收益,依照继承法的规定继
承。 林地承包的承包人死亡,其继承人可以在承包期
内继续承包。
五、土地承包合同的违约责任
1、发包方的主要违约形式及责任
⑴ 干涉承包方依法享有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⑵ 发包方非法变更、解除合同 ⑶ 强迫或者阻碍承包方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⑷ 发包方未依合同约定交付承包标的
按照承包方的意愿,保留其土地承包经营权或者允许 其依法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承包期内,承包方全家迁入设区的市,转为非农 业户口的,应当将承包的耕地和草地交回发包方。承 包方不交回的,发包方可以收回承包的耕地和草地。

城市经济学--城市土地利用与空间结构

城市经济学--城市土地利用与空间结构


多屋住宅
独立平房
农业
中心商业区
工业及批发业区 多屋住宅区 独立平房区
城市边界
图2 阿朗索地租理论
距离
01
阿朗索 阿隆索认为土地的不同用 途在不同区位具有不同的 支付地租能力,并随着距 离城市中心的距离形成不 同斜率的地租支付能力曲 线。
一、土地竞租理论
➢ 如何利用经济学工具研究城市?
两个经典 空间均衡
➢ 新发展理念深刻指出中国经济亟需实现的五个维度的转型,包括从过去高度依赖人口红利、土地红利的要 素驱动及投资驱动的发展模式转向创新驱动发展。
一、城市土地的概念及特征
1. 土地的概念
土地
经济学 管理学 地理学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A.Marshall)认为:“土地是指大自然为 了帮助人类,在陆地、海上、空气、光和热各方面所赠予的物质和力 量。
是大自然赋予的收益。
一、土地竞租理论
➢ 新古典经济学的地租理论
R
S
R
R1
R1
D1
R0
R0
D0
L
图3 土地供求曲线
04
S
D1
D0 L
萨缪尔森 萨缪尔森认为土地供求决 定地租水平,地租是使用土 地所付出的代价。
一、土地竞租理论
➢ 马克思主义地租理论
• 级差地租Ⅰ ——土地肥力的差异 ——土地位置(距市场远近)差异
模型
Alonso-MuthMills模型
研究城市内部房价和人口密度之间关系的工具。假设城市内部收入、城市便 利性、不同区位的住房与交通成本之和不变,即随着至市中心距离增大,房 价下降,而交通成本上升。这一空间均衡概念,还可预测不同类型群体的区 位选择,特别是富人和穷人的选择差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实际操作中,土地是一个有限的三维空 间。
(二)土地的一般特性
1、土地的自然特性 (1)土地的稀缺性(绝对地租的基础) (2)土地的不可移动性(级差地租的基础) (3)土地的不可毁灭性 作为三维立体空间的土地不可毁灭,但是
土地的某些因素是可以毁灭或者建设的。 因此决定了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是实现可 持续发展的基础。
区位,区位,还是区位。
另一方面,土地的区位条件是可以发生变化的,
(三)土地制度及其类型
1.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及相关概念 2.土地制度的类型及特征
(三)土地制度及其类型
土地制度是一个国家土地管理的基本框架。土 地制度的核心是土地的权属关系,包括土地的所 有权和使用权及其转化的法律规定。
1、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及相关概念 (1)土地所有权
区位决定效益
虽然土地具有使用价值的可变性,但是,对于具 体的某宗土地而言,由于其区位特性,可以选择 的、最具有经济价值的用途相对有限,比如中心 商业区,就不可能用于建设大型工厂。
土地的区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土地的投入产出 效益。对于城市经济活动来说,空间就是一切, 区位就是一切。在因为如此,城市经济学界,特 别是房地产行业流传着一句成功者的名言:
在土地公有制的国家,土地管理主要采用高度集 中的计划利用模式。国家掌握着土地的所有权和 使用权,基本上不存在土地市场。国家根据需要 将土地划拨给土地使用者,并可以根据需要收回。
前苏联、中国改革以前、朝鲜等国家奉行或者曾 经奉行土地公有制。
(3)土地的半私有制
土地的半私有制是指土地在总体上归政府控制, 但是,政府根据市场经济规律来操作土地和处置 土地。
土地所有权是指土地所有者对土地依法占有、 使用、收益和处置的权利,主要表现为土地所有 者对土地的最终控制权。
土地所有者对土地所有权的行使可以是直接的, 也可以是间接的。
(2)土地使用权 土地使用权是指依法或者依照合同使用、经营
土地、并获取收益的权利。 (3)土地收益权
土地收益权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土地所有者凭借对土地的所有权而获得收益 的权利;二是土地使用者通过对土地的经营获取 收益的权利。 如果土地所有者自己经营土地,那么,二者合二 为一。 (4)土地的处置权
2、土地的社会经济特性
土地使用价值的可变性和区位差异性。 (1)土地使用价值的可变性 土地使用价值的可变性决定了当土地供不应求
时,就会出现激烈的竞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竞争的结果是土地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让渡给 预期可获得最高经济效益的使用者。 土地使用价值的可变性加剧了土地市场的竞争。
(2)土地的区位差异性
香港的土地管理模式
香港的土地管理采取了两权分离的办法,土地所有权归政 府,土地使用权允许有偿转让。
香港政府将使用权以一定期限和条件批租给地产发展商, 允许该土地使用权在期限内和相同的使用条件下自由转让、 赠送、继承或者抵押,当土地批租期满后,香港政府将这 块土地连同土地上的建筑物无偿收回。
香港土地的买卖实际上是土地(包括建筑物)有限使用期 的转让。这是香港土地制度最大的特点。
香港政府正是通过掌握着土地的最终业权,始终严格控制 着土地一级市场,每年从土地的批租上获得高额财政收入, 并且在批出土地以后,对土地的使用和发展实行严格管理。
香港的土地管理模式
香港政府根据土地用途的不同,以不同的方式转让: 对于公共机构用地(比如行政、学校、公园等等)免费划
拨; 对于非牟利团体用地(比如公共社团、慈善机构等)以
和日本最为典型。 在土地私有制的国家,土地管理主要采用的是完全的市
场模式。 在土地私有制的国家,政府在规范土地利用方面起着重
要的作用,政府的主要职能是制定游戏规则以及土地利 用规划和城市规划,并依法监督执行。
(2)土地公有制
土地公有制是指土地归公共所有,一般是归国家 所有,也可以是归一定的群体所有。
土地的区位差异性是指具有不同区位 条件的土地,因其自然经济地理特征 的不同,投入产出效益差别很大。
比如: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土地价格、同一 地区内城市与农村的土地价格、以及同一个城市 内部中心商业区与周边地区的土地价格、甚至于 中心商业区内部相邻两块土地的价格都是不同的, 这些不同都源于这些地块区位条件不同。
土地的处置权又叫处分权,它是指土地的所有 者或者使用者依法变更土地用途、或者转让土地 使用权的权利。
2、土地制度的类型及特征
在世界上,有三种比较典型的土地制度,即土地私有制、 土地公有制和土地半私有制。
(1)土地私有制 土地私有制即土地完全归私人所有,可以在土地市场上
任意买卖。 世界大部分发达国家都是奉行土地私有制。其中以美国
处置方式:政府在一级土地市场上实现对土地一 定期限的转让或者出租,同时允许二级土地市场、 三级土地市场的存在,并且完全接受市场调节。
在土地半私有制的国家对土地的管理主要采取政 府控制下的市场模式:政府从总体上拥有土地的 控制权,私人通过土地批租可以获得土地的占有 权和使用权。
这种模式在英国及英联邦成员国家和地区普遍实 行。
3.经济学定义:《牛津法律大辞典》作了更为权威 性的定义:“一般说来,土地的所有权包括土地 的上空和底边下面一直到地球中心的土地,…, 土地属谁所有,土地的上空和地下也属谁所有。”
从纯粹的理论意义上说,土地是一个无限 三维空间的概念,包括地表、地表以上扩 展到无限高度的空间、以及地表以下呈锥 形延伸到地心的空间。
第5讲 城市土地经济
一、土地及土地制度 二、地租理论与土地价格的形成 三)土地的内涵与外延 (二)土地的一般特性 (三)土地制度及其类型
(一)土地的内涵与外延
1.直观的定义:土地即地面。
2.地理学对土地的定义:在《现代地理学辞典》中, 土地一词被解释为“陆地表层一定范围内全部自 然要素相互作用形成的自然综合体,包括一定垂 直厚度内的岩石、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 物、动物和微生物的属性及其相互作用的结果, 还包括人类长期活动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