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骨折外科手术治疗现状

合集下载

肱骨骨折的手术治疗及效果评估

肱骨骨折的手术治疗及效果评估

肱骨骨折的手术治疗及效果评估肱骨骨折是指肱骨(上臂骨)骨折,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

手术治疗是肱骨骨折的常见治疗方法之一,本文将就肱骨骨折的手术治疗及效果评估进行介绍。

在手术治疗之前,医生会进行详细的骨折评估,包括通过临床观察、X光片、CT扫描等影像学检查,以确定骨折类型、骨折程度、骨折位置及关节是否受累等情况。

通过这些评估结果,医生能够选择最适合的手术治疗方案。

手术治疗肱骨骨折的主要目标是恢复骨折断端的解剖位置、稳定骨折部位,并提供良好的骨折愈合条件。

根据骨折类型的不同,手术治疗包括骨折复位、内固定、外固定和关节镜手术等。

1. 骨折复位:对于骨折断端移位较小的肱骨骨折,可以通过外力施加来使骨折断端复位到正常解剖位置。

这种方法简单、创伤小,但对于移位较大或多节段骨折无法满足要求。

2. 内固定:内固定手术一般通过皮切口将钢板、钢钉或螺钉等内固定材料置入骨折断端,通过固定骨折断端使其稳定。

这种手术常用于骨折断端移位较大或多节段骨折,能够提供更好的稳定性和愈合条件。

3. 外固定:外固定手术是通过在骨折部位外固定装置来固定骨折断端。

这种方法适用于紧急情况下骨折暂时固定,或者伴有软组织损伤无法立即进行内固定的情况。

4. 关节镜手术:对于肱骨周围关节(肩关节、肘关节)的骨折,可以通过关节镜手术来进行治疗。

关节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对于部分肱骨骨折患者来说是一种较好的治疗选择。

肱骨骨折手术治疗的效果评估是对手术治疗后的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及影像学检查,以评估骨折断端是否愈合、关节功能是否恢复正常等。

通常的评估指标包括骨折愈合时间、骨折愈合程度、功能恢复情况等。

对于肱骨骨折手术治疗的效果评估,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骨折愈合时间:通常情况下,肱骨骨折需要6-12周时间来愈合。

通过定期的X光片检查可以确定骨折断端的愈合情况,如愈合程度、愈合时间是否符合预期等。

2. 功能恢复:手术治疗后肱骨骨折的功能恢复是评估手术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治疗现状

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治疗现状
5 8 5 .
册 ,9 82 ( )24~25 19 ,56 :4 4.
1 Fe g S a Hu y T a e 1 My o ls l i fcin rv na o tss 6 t , h w e , s iS, ta . e p m ma n e t s p e e tp p o i l o n u mai a r n f m to f 1 tre k n 3 d p n e t3 D e a d i d c l n tta s r a in o n e la i 一 一 e e d n 2 h — n e gn o
m t o f l [] M et r dC ll io , 9 ,2 7 9 — a pi c esJ . o c a a eu r o g 1 9 1 : 95 o e cl i l d n la B l 9 y
8 O 2. 0
 ̄le wt crcl  ̄h oy J . e ) w Mi bo,93 4 ( ) 3 Nln i e i o g[ j M d Is c il19 ,5 1 13 n h va p l o m
1 黄卫彤 , 1 黄宏思 , 韦红卫 . 子宫颈病变 与性 传播病 原微生 物感染关
原体 阳性的宫颈 上皮发 生轻度非 典型增 生 , 可能 与衣原 体干 扰宿主细胞 D A有 关。综 上所述 , 原体 、 N 支 衣原 体 的感 染 与 宫颈癌 的发生有一定 的关 系。因此应将 生殖道 支原 体 、 衣原 体感染患者作为宫颈癌 高风 险人 群进行 防癌 筛查 , 以早 期发 现、 早期 治疗官 颈癌前 病变 , 降低宫颈癌 的发 生率。提高宫颈
因子及硒元素含 量相 关性研究 [ ] 中华实 验和 临床 病毒学 杂志 , J.

肱骨骨折手术治疗方式及临床疗效评价

肱骨骨折手术治疗方式及临床疗效评价

肱骨骨折手术治疗方式及临床疗效评价肱骨骨折是指上臂骨折中最常见的一种,多发生在肘关节附近。

手术治疗是治疗肱骨骨折的一种常见方法,可以恢复患者的肘关节功能和活动能力。

本文将介绍肱骨骨折手术治疗方式及临床疗效评价。

1. 肱骨骨折手术治疗方式肱骨骨折手术治疗方式主要分为内固定和外固定两种。

(1)内固定:内固定是将骨折部位通过手术恢复正常位置,并使用金属器械固定骨折,促进骨折愈合。

常用的内固定器械有钢板、螺钉和钢丝等。

内固定手术可以恢复肘关节功能,减少骨折片移位,提高骨折愈合率,并且手术创伤小、恢复快。

(2)外固定:外固定是使用外部金属装置固定骨折断端,通过牵引或压迫力帮助骨折愈合。

外固定适用于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较重或骨折复位困难的患者。

外固定治疗的优点是手术创伤小、易于操作,但相对内固定而言,部分患者可能存在感染、畸形愈合等并发症。

2. 肱骨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评价肱骨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

(1)骨折愈合率:手术治疗能够直接固定骨折片,促进骨折愈合。

研究表明,内固定治疗肱骨骨折的骨折愈合率高于外固定治疗。

通常情况下,内固定治疗的骨折愈合率在90%以上。

(2)功能恢复:手术治疗能够使肘关节功能和活动能力得到较好的恢复。

患者在手术后可进行康复训练,通过规范的运动指导,促进功能恢复。

研究显示,内固定治疗的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外固定治疗。

(3)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治疗肱骨骨折可能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风险。

常见的并发症包括感染、硬化性组织增生和畸形愈合等。

内固定治疗相对外固定治疗而言,存在较低的并发症风险。

然而,手术操作经验和患者术后护理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

(4)生活质量改善:肱骨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评价还应考虑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手术治疗能够恢复患者肘关节功能,减轻疼痛,提高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

因此,手术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影响。

总之,肱骨骨折手术治疗是治疗肱骨骨折的一种常见方法。

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25例报告

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25例报告
成 肩 关 节 功 能 障 碍 ,手 术 治 疗 的 最
所有患者术后 随访 6 个月 ~ 2个 1 月 , 均 8个月 , 平 无术后感 染及神 经 、
处于枕后 位或 枕横位 ; ②部分病例 第一产程延 长未及时停 止硬膜外腔给药 。③为避免第二产
程延长给产 妇及胎儿带来 的副作用 ,阴道助产 方法及时结束分娩从 而使阴道产率增 加 , 普遍 认为, 对第 二产程 的影 响与第二产程 的给药有
肌及头静脉 向内牵拉 。保 护软组织 和血供 ,避 免骨折周 围关节囊韧带 筋膜和骨膜 等软组织 的剥离 ,暴露 肱骨近端骨折 处 ,同时检 查肩袖有 否损伤 ,骨折复位后用 巾钳或 克 氏 针临时 固定 以维 持复位 。根 据骨折
腰麻 及硬膜外麻醉 联合应用 , 在第 二产程 平均 时间较正常生产稍 长 , 同时阴道助产胎 儿 枕横 位 、 枕后 位也较正常组高 , 分析原 因认为 :
①神经 阻滞使 盆底神经反射减 弱 , 盆底肌张 力
消失 , 使胎儿俯屈和 内旋转受到防碍 , 胎儿持续 肱骨 近端骨折是指包 括肱骨外 髁颈及其 以上部位 的骨折 ,以中老 年 多见 ,其 中又 以肱 骨外髁颈骨折 多见 。目前治疗方法仍有争论 , 保守 治疗 由于需 长期 制动肩关 节 ,易造
科对 2 5例肱 骨 近端 移位 骨折 采用 内同定术 , 取得 满意效果 。
1 材 料 与 方 法
1 6例 , 5例 , 4例 。 良 可
3 讨 论
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用于产科分娩镇痛的
临床意义 : 在分娩过程 中 , 产痛 是普遍存 在的 。应用 腰麻联合硬 膜外 麻醉结果显示 , 它是产科镇 痛 的一种安全 、 有效的方法。 应用小剂量 、 低浓度镇痛 药物后 , 痛迅速 产 消失或 明显减轻 , 但不影 响产妇 的肌 力和交感 神经 , 产妇 可 以自由活 动肢 体并可进 饮食 。用 药组 比对照组宫 颈扩张速度 明显 加快 , 第一产 程时间缩短 。 分析原 因可能是用药组未阻断 T 以上子宫体部 的运动神经故不影 响子宫 收缩 , 阻断 三 角 肌 向 外 牵 拉 , 大 将 胸

成人肱骨近端骨折治疗进展

成人肱骨近端骨折治疗进展

成人肱骨近端骨折治疗进展成人肱骨近端骨折是一种常见的肱骨骨折类型,多数由高能伤力造成。

骨折类型较多,治疗难度较大。

尽管外科手术是治疗成人肱骨近端骨折的主要方法,但近年来对保守治疗的研究和探索也越来越多。

本文将从进展角度综述成人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方法。

一、外科手术治疗1. 并列钢板内固定并列钢板内固定是目前治疗成人肱骨近端骨折的主要方法之一。

手术后,患肢呈下垂状态,以保持关节面对齐。

对于AO/OTA型B型和C型骨折,常采用缺损区采用干预恢复技术,通过特殊干预,使骨折端愈合,达到良好的临床疗效。

钢板内固定术是另一种常见的治疗成人肱骨近端骨折的手术方法。

钢板内固定能够实现骨折局部的压缩固定,从而促进骨折端的愈合。

手术后还需进行功能锻炼、物理治疗等,术后近期疗效较好,但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二、保守治疗对于部分成人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保守治疗也是一种可选的治疗方式,常采用保守治疗的人群为年龄偏大、身体健康情况较差或骨折类型较轻的患者。

1. 肩外旋固定术肩外旋固定术是目前较为流行的保守治疗方法之一。

通过肩带的固定,可使患肢的外旋减少,从而减轻肩关节的张力和压力,起到支撑和保护作用。

患者需严格控制肩带的固定力度和使用时间,以避免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

2. 手动治疗手动治疗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保守治疗方式,通过物理治疗、运动疗法、按摩等手法及技术,帮助常规康复治疗以加速骨折的愈合。

综上所述,外科手术治疗仍是治疗成人肱骨近端骨折的主要方法,但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良反应及风险。

因此,在临床实践中,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骨折类型进行合理治疗和选择。

在治疗期间,还需采用一系列预防和诊断措施,如避免摔跤、增强骨密度等,以增加骨折愈合的成功率。

肱骨近端骨折外科治疗趋势

肱骨近端骨折外科治疗趋势
肱 骨 近端 骨 折 治 疗 的“ 形 理 论 ( o er) , 为 肱 骨 箱 b xt oy” 认 h 近端骨折治疗成功的关键是大小结节骨折块 的复位 和固
定, 大小结节骨折块一旦解剖复位 和固定 , 肱骨 头前方 有
肩 胛 下 肌 , 方 有 冈下 肌 和 小 圆 肌 包 围 , 方 有 冈 上 肌 , 后 上 肱骨头骨折块也会得 到 间接复 位和 固定。据 此 , 一 代 新

36 2 ・
国 量 堂 志
21 年 1 月 第 3 卷 00 1 1
第6 期Βιβλιοθήκη Il r o , oe br 5 21, o 1 N . n JOt p N vm e 2, 00 V 1 , o6 h .3

国外 来 访 者 报 告 ・
肱骨近端骨折外科治疗趋势
吴 晓 明 高 伟 王秋 根
顾 既 往 相 关 临 床 报 道 发 现 , 骨 近 端 骨 折 使 用 髓 内钉 治 肱
定大小结节骨折块 , 只有 在矢状 面上使 近端螺钉 固定方 向由后 向前( 固定大 结节骨块 ) 由前 向后 ( 和 固定 小结节 骨折 )才能 有效地维 持复位 后大小结 节骨折 块 的固定 。 , 20 08年 ,o eu在法国 N c 肩关节学术 大会上 首先提 出 B ia l i e
届长三 角地 区国际创伤 学术研讨会 上作 了“ 肱骨近 端骨
折 外 科 治 疗 趋 势— — 法 国 经 验 ” 精 彩 报 告 。 法 国 的
Srso r t b ug大学是第一代 G os K mp 交锁髓 内钉 ( K a rse e f - G 钉) 的发 明地 , 开创 了髓 内 固定 治 疗 股 骨近 端 骨折 的 新 时

肱骨近端骨折的现状及治疗展望

肱骨近端骨折的现状及治疗展望

全身活动度最大 ,对轻度畸形愈合其代偿能力强 ,对肩关 节 的功能产生的影 响不明显。首先 ,要仔 细分 析骨折成角的大
小、 移位程度 、 解剖部位和并发组织损伤的严重程度等各种
求 ,当地医疗技 术条 件 、设备 等进行综 合考虑后 ,选 用最佳
治疗方 法。
( 2)受伤 机 制 ; ( 3)成 角方 向。以 N e e r 分 型和 A O分型 因素 ;其次 ,还要对不 同年龄 患者 的身体状况 ,功能恢 复要
1 . 1 老年患者 流 行病 学调查 显示 ,老年 患者尤 老年女 性 ,在平 时遇 3 治疗原则与方法 轻微损伤时就极易造成骨折 。
1 . 2 青 壮 年 患 者
3 . 1 治疗原 则
骨折复位要准确 ,固定要坚稳 ,早期功能锻炼 。
手术 方案 的制 定要综 合考 虑 ,全 面分析 。如肩 关节 在
继 鐾 学攀育2 0 1 4 午7 县 第2 8 卷警7 期C o n t i n u i n g M e d i e a ! E d u c a t i o n , J u l y 2 0 1 4 , V o 1 . 2
5 9

综述 ・
肱 骨近端 骨折的现 状及 治疗展 望
孟纬
学 、手外科学 、矫形外科学 。
部 分以上的肱骨近端 骨折 及粉碎性 骨折 ,可选择 手术 内固定
6 0
垦等
2 0 l 4 7 月 第2 8 卷警7 期C o n t i n u i n g M e d i u l y 2 0 1 4 , V o l 2 8 . N o 7
在临床 中选 取最佳方案 ,最大程度 地缓解患者 的肩关节疼痛 ,使 其尽快恢复肩关节 功能至关重要 。对 近年 来 国内外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

肱骨骨折的治疗进展与研究现状

肱骨骨折的治疗进展与研究现状

肱骨骨折的治疗进展与研究现状肱骨骨折是指肱骨的骨折,是上肢骨折中最常见的一种。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肱骨骨折的治疗进展和研究现状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本文将对肱骨骨折的治疗进展和研究现状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肱骨骨折的治疗方法已经从传统的保守治疗发展到外科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主要采用石膏固定或轻负重,适用于非位移型或轻微位移型的肱骨骨折。

然而,由于保守治疗的局限性,如长时间固定和生理功能恢复慢等问题,外科手术治疗已成为主流。

外科手术治疗分为内固定和外固定两种方式。

内固定是通过使用钢板、钉子或螺钉等器械将骨折端稳定起来,促进骨折愈合。

外固定则是通过将金属针或钉穿过皮肤将骨折端稳定起来,外固定可减少软组织的创伤,适用于开放性骨折等病例。

其次,关于肱骨骨折的研究现状主要集中在骨折愈合、手术技术和临床疗效评估等方面。

骨折愈合是肱骨骨折治疗中最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

传统的骨折愈合研究主要聚焦于骨折片段的愈合,而近年来的研究则更加注重进一步探索骨折愈合的机制和影响因素。

例如,一些研究发现骨折愈合受到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调控,为肱骨骨折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此外,肱骨骨折手术技术的研究也在不断进展。

手术技术的改进可以降低手术创伤、提高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能力,从而进一步提升手术的疗效。

目前,许多新的手术技术被应用于肱骨骨折的治疗,如锁定钢板和关节镜技术。

这些新技术能够更好地保留骨折端的血供,减少软组织的创伤,提高手术效果。

最后,临床疗效评估是肱骨骨折治疗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评估不同治疗手段的临床疗效,可以为临床医生和患者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临床疗效评估包括骨折愈合时间、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的评估。

近年来,一些评估工具如Constant-Murley评分、DASH评分等被广泛应用于肱骨骨折的临床疗效评估。

综上所述,肱骨骨折的治疗进展和研究现状不断提高,从传统的保守治疗发展到外科手术治疗。

2022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诊治现状与进展(全文)

2022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诊治现状与进展(全文)

2022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诊治现状与进展(全文)01、肱骨近端骨折(proximal humeral fractures, PHFs)的流行病学PHFs的流行病学研究对本病的预防以及在预测其患病率上至关重要。

然而,关于PHFs的中远期流行病学研究的相关报道较少[1]。

据文献报道,PHFs的发病率占全身骨折的4%~9%,与老龄化程度成正相关,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冬季高发[2-3]。

在年龄>65岁的老年人中,其发病率仅次于髋部及桡骨远端骨折,是老年人中第三常见的骨折类型[4]。

PHFs的发病年龄呈双峰分布,30岁左右的青年和60岁以上的老年人[5],而老年人为发病的高危人群,这与老年人钙量丢失、骨质疏松及低能量损伤等因素有关[6]。

其中老年女性发病风险高于男性,比例为2.4:1[7]。

随着人口老年化的逐步进行,流行病学研究预测,在未来30年,PHFs发病率可增至现在的3倍[8]。

02、PHFs的临床分型PHFs的临床分型对于治疗具有指导性的意义。

目前最常用的分型是Neer 或AO分型[9]。

肱骨近端分为肱骨头、大结节、小结节及肱骨干4个部分骨块。

1934年,Codman提出肱骨近端骨折是发生在4个主要骨块之间的骨折,其描述了16个基本骨折类型,但该分型并未区分外科颈与解剖颈的骨折以及未说明骨折移位情况[10]。

因此,Neer于1970年在Codman分类基础上提出经典的肱骨近端骨折分型,其依据四部分骨折块移位的数目、部位及骨折移位程度等提出四部分骨折概念和六型分类法,这是对肱骨近端骨折认识的第二次重大进展[11]。

Neer分型[8]是基于肱骨近端的一个或几个节段的骨块移位>1cm或骨端成角>45°为标准。

Ⅰ型包括肱骨近端一处或多处骨折,但骨折移位均<1cm,骨端成角<45°,属于轻度移位骨折,其骨折块仍然与软组织连接,称为“一部分骨折”;Ⅱ型属于解剖颈骨折,骨折移位>1cm或骨端成角>45°,其骨折块与其它三部分有明显移位,称为“二部分骨折”;Ⅲ型属于外科颈骨折,主要为骨干移位骨折>1cm或骨端成角>45°,其中若单一骨干发生移位,仍属“二部分骨折”;如合并1个结节骨折,近端骨块分为三部分,为“三部分骨折”;如合并2个结节骨折,肱骨近端骨块分为四部分,则为“四部分骨折”;Ⅳ型属于肱骨大结节骨折,大结节移位>1cm;Ⅴ型属于小结节移位骨折,移位>1cm或单纯小结节撕脱性骨折;Ⅵ型属于肱骨近端骨折合并关节脱位[12]。

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现状及研究进展

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现状及研究进展

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现状及研究进展李永全【摘要】肱骨近端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之一.肱骨近端骨折大多采用非手术治疗,但当骨折移位明显或骨折不稳定时常需手术方法治疗.骨近端骨折大多无明显移位,可采用非手术治疗手段;对于移位性肱骨近端骨折,临床上主要采用非手术治疗、经皮复位内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髓内针、肩关节置换等治疗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适合的骨折类型和术后并发症,需要医师根据惑者的情况作出判断.【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6(022)014【总页数】4页(P2788-2791)【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肩关节置换术;经皮复位内固定【作者】李永全【作者单位】天津市泰达医院骨科,天津30045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7随着我国逐渐进入老年化社会,肱骨近端骨折在全身骨折中的发生率也逐渐升高,占4%~9%[1]。

肱骨近端骨折指肱骨外科颈以远1~2 cm至肱骨头关节面之间的骨折,包括肱骨头、大结节、小结节、肱骨干近端等,约占全身骨折的5%[2]。

目前国内外对于复杂且不稳定、严重的肱骨近端骨折首选手术治疗已达成共识。

临床研究也证明,各种手术治疗方式都有明确疗效,但究竟选择何种治疗更加科学合理还存在争议[3]。

近年来随着肱骨近端骨折治疗新理念及一些新材料、新技术的引入,新的治疗方法也不断涌现[4]。

现就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现状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老年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率较高,轻度暴力或撞击均有可能造成骨折[5]。

老年患者患肢向外伸展时,身体向患侧摔倒,患肢着地,肱骨近端受力量传导的影响导致骨折;年轻患者肱骨近端骨折多是由暴力造成的,伴随身体其他部位的损伤,当然肩部关节直接受力也能造成肱骨近端骨折[6]。

肱骨近端骨折后表面并不明显,但患者有明显痛感,骨折部位肿胀,活动受限,体检时患者骨折部位有骨擦感和痛感,检查时应注意患者是否有血管神经损伤。

X线片要求有肩胛骨正位、腋位和侧位三个角度,是肱骨近端骨折诊断的主要依据,计算机断层扫描和三维重建主要用于了解损伤和移位状况,磁共振成像则主要用于肩袖、二头肌腱、髋臼等软组织损伤的诊断。

肱骨干骨折治疗现状

肱骨干骨折治疗现状
提出牵引夹板 的束力和 压垫 的效应力 , 注意到上臂发达肌 肉 和顺行插针法治疗肱 骨干 骨折 2 , 亦 8例 均获骨性 愈合 , 为其绝 认
因外 伤刺激痉挛 的拉力 , 符合逆创伤机制 复位固定 的原理 。对 对手术指征 为 : ①开放性 肱骨 干骨折 ; 肱骨 干骨 折伴 有原 发 ② 需探 查 或者处 理神 经血 管者 ; 肱 骨骨折特点是 中、 13骨折 , 下 / 既可矫正成 角和缩短移位 , 又 的或继发的桡 神经 或血管 损伤 , 可防止旋转 , 对于斜形 骨折还不用担心骨折分 离移位及不愈合 ③复合 伤或同一 肢体 多发骨折伴有 肱骨干骨折 , 肱骨 多段骨折 的问题 。认为该方法是肱 骨 骨折较 理想 的 固定方 法。杨凌 飞 以及双侧肱骨干骨折者 , 内固定术后有利 于其他损 伤的治疗并 等l 报道非手 术治疗肱骨干粉碎性骨折 1 2 ] 6例。先采用尺 骨鹰 方便护理 ; ④陈 旧性骨 折不愈 合和病 理性 骨折 者 ; ⑤手 法复 位
1 牵 引加夹板 治 疗
利于处理皮肤创面 , 同时 可对骨折端 进行机械 加压 , 肱骨干 骨折后 , 由于上臂 肌 肉的牵 拉 , 常常导致 骨折 的侧 固定牢靠 ,
取小夹板 固定 , 且使用 方便灵 活 , 利 方移位 、 重叠 、 成角等 。手法复位一般不难 , 维持复位后 的位 中后期 骨折端基本稳定后 , 但 外 置 比较困难 , 单纯使用 小夹 板外 固定往往不能 达到矫正骨折侧 于功能锻炼 。当然在 实际操作 中也要掌 握手术适应 症 , 固定 拆除外 固定器时机选择等。 方移位 、 重叠 的 目的。夹板 外固定在 骨牵 引时 才能使分离碎骨 器针孔选位 , 片受肌性牵拉而靠拢 , 骨折重叠 、 成角 必须通过牵 引才能矫正 。 3 手术治 疗 杨 维华 … 报道 牵 引夹板 治 疗肱骨 干骨 折 1 , 折均 愈合 。 3 1 E drs 8例 骨 . n e’针 袁艾东等 l 报道采用 E drs 8 J n e’针逆行插 针法

成人肱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手术治疗分析

成人肱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手术治疗分析

成人肱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手术治疗分析摘要:目的:分析成人肱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手术治疗。

方法:本研究纳入的分析对象均选取于我院收治的肱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患者,共计16例,研究开始时间为2020年1月,结束时间为2021年1月。

所有的患者均接受早期开放复位,内固定采用钢板,且实施早期功能锻炼。

Muller分类C型骨折是所有患者的骨折类型。

对患者进行治疗后,6个月开展随访,随访时间为3年。

结果:所有患者接受随访后,术后效果优的患者有9例,占比(56.25%);术后效果良好的患者有4例,占比(25.0%);术后效果一般的患者有2例,占比(12.5%);术后效果差的患者有1例,占比(6.25%);优良率为(81.25%)。

结论:针对成人肱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手术治疗,想要提高治疗效果,需要采用早期手术治疗的方法,同时使用关节内解剖复位、内固定、早期功能锻炼的方法。

关键词:成人;肱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治疗引言:肱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是临床骨折症状中常见的类型,该病是骨折后肱骨远端关节面受到波及所致,发生后会给复位带来一定的难度。

针对该症状临床中如果选择保守治疗方法,会给患者的肘关节功能造成影响,严重时出现障碍,同时也会留下残留疼痛感,甚至引起畸形情况的发生。

针对该病利用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时,会受到肱骨远端结构复杂的影响,给手术固定带来一定的难度。

当前,采用哪种治疗方法作为肱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最佳治疗方案,备受争议,同时也是许多学者讨论的重点。

因此,本研究选择部分患者进行分析,作出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16例肱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成人,其中有9例男性,7例女性。

最低年龄的患者45岁,年龄最高的患者65岁,平均年龄为(50.03±1.26)岁。

将患者的疾病类型根据Muller分类法进行分类,其中有5例患者为C1型既关节面简单骨折或干骺端简单骨折;9例患者为C2型既关节面简单骨折,但干骺端粉碎性骨折。

肱骨髁上骨折治疗总结及优化方案好

肱骨髁上骨折治疗总结及优化方案好

肱骨髁上骨折治疗总结及优化方案肱骨髁上骨折多见于小朋友。

本科收治旳48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年皆为小朋友, 年龄3~9岁。

其中手法复位加夹板固定治疗40例, 手法复位加闭合穿针治疗6例,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2例, 均治愈。

治愈率达100%, 手法复位加夹板外固定治疗成功率达83.3%。

手法复位外固定是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旳首选措施, 其治疗目旳重要是防止并发症出现, 恢复上肢功能和获得满意外观。

至于少数手法整复失败者, 通过行X光透视下手法整复加闭合穿针治疗或者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也能到达满意效果。

很少数因难于纠正骨折旋转或者难于固定需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

中医治疗肱骨髁上骨折与西医比较,有着明显旳优势: 1.通过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内服中药,外用膏药治疗骨折,兼顾了骨与软组织、兼顾了复位固定和功能锻炼,保护了局部软组织和人体对骨折愈合旳作用。

2.中医采用小夹板固定,效果更好。

由于一般受伤6小时后骨折处便开始肿胀,若用自身无弹性旳石膏固定,便会对肿胀旳肢体导致压迫,加剧疼痛;而肿胀消退后,石膏又显得宽敞,失去了固定作用。

若采用有弹性又透气旳小夹板固定,可以根据患肢体肿胀程度及时调整夹板松紧度,就不会出现上述状况。

保守治疗还可减少骨折不愈合及关节僵硬等后遗症旳发生,不需二次手术,且治疗费用常常只有手术费用旳1/3或更低。

手法复位加夹板外固定治疗费用一般在1000元如下,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加上骨折愈合后第二次拆除外固定手术旳费用一般上万元。

患者还需要承受2次手术旳痛苦。

此外,中医治疗骨折尚有一宝,就是采用老式中药内服外用旳措施并配合功能锻炼,以增进骨折尽快愈合。

总之,中医治疗小朋友肱骨髁上骨折收到了设备少、手法愈合快、功能好、并发症少、费用省旳效果。

中医治疗小朋友肱骨髁上骨折虽然有很大旳优势, 不过临床中尚有不少需要注意和改善旳地方:1.治疗措施旳选择:首选手法复位外固定:大多数骨折只需要老式旳骨伤手法复位加上小夹板固定, 就可以到达愈合旳目旳。

肱骨骨折外科手术治疗现状

肱骨骨折外科手术治疗现状

肱骨骨折外科手术治疗现状肱骨骨折作为临床常见的一类骨折,约占全部骨折的4%~5%, 而在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其发生率达到10%,其中15%为不稳定骨折。

其诊断治疗仍然是骨科医生面临的一个挑战。

如何选择最佳治疗方案,使肩关节功能最大限度地恢复,许多学者都进行过深入细致的研究。

目前肱骨近端骨折的内固定治疗方法较多,各有利弊;对疗效判定亦缺乏统一有效的指标,故治疗上一直存在较多争议。

1 内固定手术治疗对于移位的或不稳定性的肱骨近端骨折,如Neer分型的3、4 部分骨折,由于附着于大、小结节的肩袖肌群的牵拉作用使骨折闭合复位较困难,难以控制骨折旋转移位,保守治疗愈后多欠佳,因此需手术治疗。

2 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或外固定架固定术闭合复位或利用钢针撬拨复位,对肱骨头血供干扰小,肱骨头坏死发生率较低。

骨折复位后可采用经皮克氏针固定或外固定架固定术。

Kristiansen用穿针治疗肱骨近端骨折23例并通过12例尸体标本试验,认为肱骨近端骨折可以通过手法复位闭合穿针治疗,能提供良好的骨折稳定,符合肩关节的生物力学要求。

Jaberg用经皮穿针法治疗肱骨近端骨折48例,44例效果优,3例良,只有1例因钉道感染拔出固定针,认为闭合复位穿针治疗对软组织的损伤最小,使肩关节功能早日恢复,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最好的方法。

一般多针固定常选用克氏针,骨圆针或螺纹针固定。

但上述内固定物边缘光滑,加之老年人骨质疏松,骨质对针壁的挤压约束力减小,常在骨折愈合前出现针体滑动,向外退出或者穿入肩关节,而不得不在骨折愈合前拔除内固定物,致使骨折端失去支撑而再度移位,造成的治疗失败,而且该固定没有任何加压作用,骨折断端间稳定性降低,也是造成骨折再移位的原因之一。

经皮克氏针内固定虽减少了软组织损伤,但针道感染率较高,易导致肩关节粘连。

故该方法最好运用于无骨质疏松的年青患者。

3 切开复位、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技术黄治刚等应用张力带钢丝固定技术治疗青壮年肱骨近端二或三部分骨折18例,经6~18个月随访,均骨性愈合,无畸形愈合,无肱骨头坏死发生。

肱骨骨折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比较研究

肱骨骨折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比较研究

肱骨骨折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比较研究肱骨骨折是指上肢骨折中最常见的一种,发生率较高。

骨折后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其效果一直是研究的热点。

本文将对肱骨骨折手术治疗方法及其效果进行比较研究,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肱骨骨折手术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传统开放整复术和关节镜辅助手术两种。

传统开放整复术是指通过手术切口直接将骨折片复位并固定。

关节镜辅助手术则是通过小切口插入关节镜观察和操作,完成骨折复位和固定。

传统开放整复术的优点在于能够直接观察和操作骨折片,复位精确,固定稳定。

然而,该手术创伤较大,切口需较大,术后恢复较慢,可能存在皮肤感染、硬件松动等并发症的风险。

相比之下,关节镜辅助手术的优点在于手术创伤小,切口小,恢复较快,有利于早期关节功能康复。

关节镜技术使得医生能够清晰观察骨折情况,准确复位。

然而,关节镜手术技术要求较高,对医生的操作经验有一定要求。

关于这两种手术治疗方法的效果比较研究表明,两种方法在骨折愈合率和手术后功能恢复方面并无显著差异。

一项研究发现,传统开放整复术和关节镜辅助手术在疼痛缓解、关节功能恢复、生活质量等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

然而,关于两种手术治疗的并发症比较研究表明,关节镜辅助手术的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尤其是皮肤感染、硬件松动等问题。

此外,针对特殊类型的肱骨骨折,例如老年患者的骨折或者骨质疏松患者的骨折,研究显示关节镜辅助手术较传统开放整复术更适用。

这是因为关节镜辅助手术切口小、创伤轻,更适合老年患者或者骨质疏松患者。

在选择肱骨骨折手术治疗方法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骨折类型、骨质状况、伴随疾病等因素。

对于复杂的肱骨骨折,可能需要结合使用传统开放整复术和关节镜辅助手术。

在手术前,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

总的来说,肱骨骨折手术治疗方法主要有传统开放整复术和关节镜辅助手术两种。

两种方法在骨折愈合率和手术后功能恢复方面无显著差异,但关节镜辅助手术创伤较小、恢复较快并发症风险较低,适用于特殊类型的肱骨骨折。

老年患者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老年患者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老年患者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目的分析老年患者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10月~2015年10月在本院收治的60例老年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均行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其手术治疗情况。

结果随访2~3个月,本组60例患者中优39例(65.00%),良14例(23.33%),合格7例(11.67%),差0例(0.00%),肩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8.33%;骨折均于术后6~8w愈合;60例患者均无肱骨头坏死,其中2例(3.33%)出现皮肤感染,经治疗后均痊愈出院。

结论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老年患者采用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效果显著,可复位解剖,促进骨折愈合,且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术后并发症少。

标签:老年;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手术治疗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属于老年常见病,临床治疗该疾病的方法众多,通常以手术为主,但各种手术治疗均可引起术后并发症[1]。

因此,选择适当的手术方法对患者术后恢复具积极作用,不仅可减少患者疼痛,又可进行早期功能锻炼,预防凝肩发生。

本研究分析了老年患者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10月~2015年10月在本院收治的60例老年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1例,女29例,年龄50~78岁,平均为(55.63±11.31)岁;受伤原因:摔伤18例,撞傷20例,其他22例;患侧:左侧26例,右侧34例。

本组患者均无血管或神经损伤,行CT、CR 重建显示均为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骨折移位。

1.2方法1.2.1手术方法本组均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于肩部前内侧作手术切口入路,保护头静脉,在三角肌、胸大肌的间隙进入,保护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暴露肱骨外科颈骨折部位,清除骨折处血凝块、软组织,保护骨折块血运,先于骨折远近端,予以1mm、1.5mm克氏针固定,将粉碎性骨折转为两段骨折,再复位骨折远近端,解剖钢板放入肱骨头、外科颈、肱骨上端外侧,用全螺纹松质骨螺钉固定骨折近端,用皮质骨螺钉固定肱骨上段。

肱骨干骨折不愈合手术治疗研究现状

肱骨干骨折不愈合手术治疗研究现状

肱骨干骨折不愈合手术治疗研究现状
范红旗
【期刊名称】《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年(卷),期】2015(000)010
【摘要】肱骨干骨折是四肢骨折常见类型,由于上肢肩、肘关节复合远动的原因,肱骨抗旋转应力负担较大,若固定不稳定,骨折端分离趋势是造成骨折不愈合的因素之一。

手术治疗肱骨干骨折后骨折不愈合率为15%~30%,肱骨干已成为长干状骨骨不连的高发部位[1-2]。

目前临床对肱骨干骨折不愈合的手术治疗仍然是前外侧固定—不愈合—再前外侧固定+植骨的过程,此术式手术时间长,创伤大,出血较多,副损伤明显,一直以来没有较好的替代方式。

故采用何种内固定及手术入路手术治疗才能获得最佳的手术效果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现将肱骨干骨折不愈合手术治疗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总页数】3页(P1136-1138)
【作者】范红旗
【作者单位】解放军第252医院,河北保定07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3.41
【相关文献】
1.肱骨干骨折不愈合的手术治疗:附16例分析
2.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不愈合的影响因素分析
3.锁定加压钛板与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不愈合的临床疗效观察
4.
锁定加压钛板与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不愈合的临床疗效观察5.肱骨干骨折不愈合常见外科手术治疗疗效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肱骨近端骨折治疗的现状与进展

肱骨近端骨折治疗的现状与进展

肱骨近端骨折治疗的现状与进展
魏利;刘财;刘慧勇;温俭
【期刊名称】《临床骨科杂志》
【年(卷),期】2013(016)001
【摘要】肱骨近端骨折是继髋部骨折、桡骨远端骨折后第三大常见的骨折,由于骨折类型复杂,骨的质量、患者本身相关因素差别很大,以及日益扩大的手术适应证,使得肱骨近端骨折从疾病评估到最终治疗方案至今仍存在许多争议和困惑.为寻求最适当的个性化治疗方案,以期达到最好的功能和更少的并发症,本文对骨折临床和影像学分类、临床决策因素、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方案进行综述.
【总页数】3页(P89-91)
【作者】魏利;刘财;刘慧勇;温俭
【作者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临床医院急诊创伤外科,黑龙江,哈尔
滨,150001;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临床医院急诊创伤外科,黑龙江,哈尔
滨,150001;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临床医院急诊创伤外科,黑龙江,哈尔
滨,150001;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临床医院急诊创伤外科,黑龙江,哈尔
滨,15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3.41;R687.4;R687.3
【相关文献】
1.肱骨近端锁定钢板用于肱骨近端骨折治疗的临床研究 [J], 张振雨
2.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用于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临床研究 [J], 雒荣昌;袁西岐;周世超;郑作超;高锟;王淼鑫;杨飞;张新朴
3.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用于肱骨近端骨折治疗的疗效观察 [J], 刘延斌
4.肱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在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J], 李世清;张韶民;王庆生;李博文;周君
5.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在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J], 卞亚兵;施卫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肱骨骨折外科手术治疗现状发表时间:2009-07-27T11:58:52.59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第17期供稿作者:秦金庆(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中心医院骨科黑龙江双鸭山
[导读] 目前肱骨近端骨折的内固定治疗方法较多,各有利弊;对疗效判定亦缺乏统一有效的指标,故治疗上一直存在较多争议。

肱骨骨折作为临床常见的一类骨折,约占全部骨折的4%~5%, 而在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其发生率达到10%,其中15%为不稳定骨折。

其诊断治疗仍然是骨科医生面临的一个挑战。

如何选择最佳治疗方案,使肩关节功能最大限度地恢复,许多学者都进行过深入细致的研究。

目前肱骨近端骨折的内固定治疗方法较多,各有利弊;对疗效判定亦缺乏统一有效的指标,故治疗上一直存在较多争议。

1 内固定手术治疗
对于移位的或不稳定性的肱骨近端骨折,如Neer分型的3、4 部分骨折,由于附着于大、小结节的肩袖肌群的牵拉作用使骨折闭合复位较困难,难以控制骨折旋转移位,保守治疗愈后多欠佳,因此需手术治疗。

2 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或外固定架固定术闭合复位或利用钢针撬拨复位,对肱骨头血供干扰小,肱骨头坏死发生率较低。

骨折复位后可采用经皮克氏针固定或外固定架固定术。

Kristiansen用穿针治疗肱骨近端骨折23例并通过12例尸体标本试验,认为肱骨近端骨折可以通过手法复位闭合穿针治疗,能提供良好的骨折稳定,符合肩关节的生物力学要求。

Jaberg用经皮穿针法治疗肱骨近端骨折48例,44例效果优,3例良,只有1例因钉道感染拔出固定针,认为闭合复位穿针治疗对软组织的损伤最小,使肩关节功能早日恢复,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最好的方法。

一般多针固定常选用克氏针,骨圆针或螺纹针固定。

但上述内固定物边缘光滑,加之老年人骨质疏松,骨质对针壁的挤压约束力减小,常在骨折愈合前出现针体滑动,向外退出或者穿入肩关节,而不得不在骨折愈合前拔除内固定物,致使骨折端失去支撑而再度移位,造成的治疗失败,而且该固定没有任何加压作用,骨折断端间稳定性降低,也是造成骨折再移位的原因之一。

经皮克氏针内固定虽减少了软组织损伤,但针道感染率较高,易导致肩关节粘连。

故该方法最好运用于无骨质疏松的年青患者。

3 切开复位、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技术黄治刚等应用张力带钢丝固定技术治疗青壮年肱骨近端二或三部分骨折18例,经6~18个月随访,均骨性愈合,无畸形愈合,无肱骨头坏死发生。

优12例,良4例,差2例,优良率89.4%。

作者认为张力带钢丝技术有以下优点: ①固定结构合理,固定可靠。

2枚交叉骨圆针分别穿过骨折远、近端骨皮质,增强抗旋转能力,外侧之张力带钢丝除能有效对抗张应力外,还能有效防止因重力所致的骨折端分离。

②局部软组织损伤小,术中不需剥离近端软组织,保存肱骨头的血供,为骨折愈合创造良好的条件。

③术中不需切断三角肌锁骨附着部,保留三角肌完整性,为早期肩关节功能锻炼提供良好的动力装置。

④操作简单,不需特殊器材,取材经济,手术时间短,一般40~60 min ,平均45min。

Ilchmann等比较保守治疗和张力带钢丝固定技术治疗肱骨近端三或四部分骨折的疗效,认为对于三部分骨折的治疗,保守治疗优于张力带钢丝固定技术。

而对于四部分骨折,张力带钢丝固定技术优于保守治疗。

Ruch 等指出对于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的治疗,钢板与髓内钉固定的治疗效果相当,但均优于张力带钢丝固定技术的治疗效果。

4 髓内U 形针内固定
对于肱骨二部分不稳定骨折,髓内U 形钉内固定能提供即时的稳定并能早期活动。

Mighell 等人成功利用髓内U形钉内固定治疗12 例肱骨近端不稳定二部分骨折,并随访2年。

平均骨折愈合时间3个月。

结果肩关节功能恢复优7例,良3例,可2例。

并发症包括1例骨折内翻愈合,1例术后有类似撞击综合征并二期取出了U形针。

髓内U 形针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创伤小,对软组织破坏少,操作简单,能提供较可靠的即时稳定性。

其缺点是无锁定装置,抗旋转能力不足,宜出现退针。

5 钢板内固定术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技术是治疗肱骨近端移位骨折的常用方法,包括普通接骨板,T形钢板及三叶草形钢板等。

其固定坚强,术后可早期功能锻炼。

但此类方法对肱骨近端软组织剥离广泛,对血运破坏大,肱骨头坏死率较其它术式高,并发症亦较多。

方俊英等用T形钢板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移位骨折35例,所有患者获5月~5a(平均2.2a)随访,其中优17例,良13例,可3例,差2例,无感染及肱骨头无菌坏死发生。

董黎强等用三叶草钢板治疗难复性肱骨近端骨折脱位17例,优良率88.2 %。

愈合时间2个月,无畸形愈合、感染、血管神经损伤及内固定物断裂发生。

出现肱骨头缺血性坏死1例,骨折端轻度移位1例,螺钉穿入肱骨头后下方影响关节内收1例。

6 肩关节置换术
包括肱骨头置换术及全肩关节置换术,主要适用于Neer Ⅳ型肱骨近端骨折或伴肩关节脱位、Ⅲ型骨折伴老年性骨质疏松、肱骨头劈裂或肱骨严重压缩。

伴有或不伴有肩关节脱位的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其肱骨头血运破坏严重,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肱骨头坏死率较高,而半肩关节置换术效果明显优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尤其是缓解疼痛明显。

Hawkins 等回顾20 例行关肩关节置换的三、四部分骨折病人,90%患者肩关节疼痛较轻或无疼痛,但前屈及外旋活动平均为76及12度,不积极配合术后功能锻炼的患者效果更差。

Bosch 等回顾29 例行半肩关节置换病人,除1例外,其余患者在休息时无疼痛或偶有轻微疼痛,伤后四周内行半肩关节置换较四周后行手术效果好,而手术时患者年龄是关键。

Skutek 等认为患者术前的肩关节活动水平也是术后康复的一个重要指标,超过3P4的患者在肩关节置换术后恢复到术前的运动水平。

7 小结
肱骨近端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受许多因素的影响。

胥少汀认为患者的年龄、骨折类型、性别是影响肱骨上端骨折治疗效果的基本因素,个人对生活质量的要求程度也影响着治疗方法的选择。

无论是手术治疗还是非手术治疗,确切的固定及早期功能锻炼将直接影响治疗效果。

尽早的功能锻炼是肱骨上端骨折后功能恢复非常重要的治疗措施。

Ilchmann建议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应首先考虑保守治疗。

大多数无移位或有轻微移位骨折(一或二部分骨折) ,通过简单的保守治疗(如悬吊固定,或外展支架固定) 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轻度移位的肱骨近端骨折可采用经皮空心加压螺丝钉内固定术,这种方法大大减小了对骨膜的剥离,保护了肱骨头的血供,减小骨折再次移位的危险性,可早期恢复功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尽管在肱骨近端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上存在许多争议,但其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恢复一个无痛、活动范围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肩关节,而不是强调解剖复位。

有限切开复位加各种适合不同骨折类型的小内植物固定,有助于早期功能锻练,减轻术后肩关节粘连,提高治疗效果,符合肱骨近端移位骨折治疗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