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理陆地和海洋
区域地理世界的陆地和海洋地理教案

区域地理世界的陆地和海洋地理教案第一章: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1.1 陆地的分布和特征解释陆地的定义和分布情况探讨陆地的不同类型和特征分析陆地的形成和变化1.2 海洋的分布和特征解释海洋的定义和分布情况探讨海洋的不同类型和特征分析海洋的形成和变化第二章:大陆和岛屿2.1 大陆的概念和特征解释大陆的定义和特征探讨大陆的形成和变化分析世界上的主要大陆2.2 岛屿的定义和分类解释岛屿的定义和分类探讨岛屿的形成和变化分析世界上的主要岛屿第三章:海岸和内陆地形3.1 海岸的概念和特征解释海岸的定义和特征探讨海岸的形成和变化分析世界上的主要海岸类型3.2 内陆地形的概念和特征解释内陆地形的定义和特征探讨内陆地形的形成和变化分析世界上的主要内陆地形类型第四章:河流和湖泊4.1 河流的概念和特征解释河流的定义和特征探讨河流的形成和变化分析世界上的主要河流4.2 湖泊的定义和分类解释湖泊的定义和分类探讨湖泊的形成和变化分析世界上的主要湖泊第五章:气候和环境5.1 气候对陆地和海洋的影响解释气候对陆地和海洋的影响探讨不同气候类型对陆地和海洋的特征分析气候变化对陆地和海洋的影响5.2 人类活动对陆地和海洋的影响解释人类活动对陆地和海洋的影响探讨不同人类活动对陆地和海洋的特征分析人类活动对陆地和海洋的影响和解决方案第六章:世界地理分区6.1 亚洲地理特征描述亚洲的地理位置和分区探讨亚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地形、气候和资源分析亚洲的人文地理特征,包括人口、城市和经济发展6.2 欧洲地理特征描述欧洲的地理位置和分区探讨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地形、气候和资源分析欧洲的人文地理特征,包括人口、城市和经济发展第七章:非洲、北美洲和大洋洲7.1 非洲地理特征描述非洲的地理位置和分区探讨非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地形、气候和资源分析非洲的人文地理特征,包括人口、城市和经济发展7.2 北美洲地理特征描述北美洲的地理位置和分区探讨北美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地形、气候和资源分析北美洲的人文地理特征,包括人口、城市和经济发展7.3 大洋洲地理特征描述大洋洲的地理位置和分区探讨大洋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地形、气候和资源分析大洋洲的人文地理特征,包括人口、城市和经济发展第八章:南美洲和南极洲8.1 南美洲地理特征描述南美洲的地理位置和分区探讨南美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地形、气候和资源分析南美洲的人文地理特征,包括人口、城市和经济发展8.2 南极洲地理特征描述南极洲的地理位置和分区探讨南极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地形、气候和资源分析南极洲的特殊环境和保护意义第九章:海洋生态系统9.1 海洋生态系统的概述解释海洋生态系统的定义和特征探讨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和功能分析不同海洋生态系统的类型和分布9.2 海洋生物多样性和保护探讨海洋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和威胁因素分析海洋保护区的建立和保护措施讨论可持续海洋资源管理和保护的策略第十章:全球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10.1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解释全球气候变化的定义和原因探讨全球气候变化对陆地和海洋的影响分析全球气候变化的应对措施和适应策略10.2 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解释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原则探讨可持续发展对陆地和海洋管理的重要性分析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案例和挑战第十一章:世界自然资源11.1 自然资源的分类和分布解释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探讨自然资源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分析世界主要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问题11.2 重要自然资源的管理和保护讨论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等的重要性和管理策略分析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资源管理、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等问题探讨可持续资源管理的原则和方法第十二章:人口、城市与交通12.1 人口增长与分布解释人口增长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探讨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和变化趋势分析人口增长对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12.2 城市化与城市规划讨论城市化的定义、进程和影响探讨城市规划的目标、原则和方法分析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策略12.3 交通系统与布局解释交通系统的组成部分和功能探讨不同交通方式的特点和布局原则分析交通系统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和规划策略第十三章:经济发展与区域差异13.1 经济发展理论概述解释经济发展理论的演变和主要观点探讨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等的关系分析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和社会的影响13.2 世界经济发展与区域差异讨论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和表现探讨区域差异与经济发展、政策调整等的关系分析减少区域差异和促进均衡发展的策略13.3 可持续发展与绿色经济解释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经济的概念和内涵探讨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的关系分析绿色经济在区域发展中的应用和挑战第十四章:国际政治与区域合作14.1 国际政治格局与体系解释国际政治格局的概念和演变探讨世界主要政治力量和地缘政治关系分析国际政治格局对全球和区域发展的影响14.2 区域合作的概念与类型解释区域合作的目的、原则和类型探讨世界主要区域合作组织和合作机制分析区域合作对成员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14.3 我国参与区域合作的战略与策略讨论我国参与区域合作的历史和现状探讨我国参与区域合作的目标、原则和策略分析我国参与区域合作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第十五章:全球化与未来挑战15.1 全球化进程与影响解释全球化的概念、进程和主要表现探讨全球化对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分析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15.2 应对全球挑战的策略与行动讨论应对气候变化、资源短缺、人口老龄化等全球挑战的策略和行动探讨全球治理、国际合作、科技创新等方面的重要性和作用分析各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角色和责任15.3 展望未来:可持续发展与人类命运分析当前世界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探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制定和实现路径展望人类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前景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区域地理世界的陆地和海洋地理教案,包括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大陆和岛屿、海岸和内陆地形、河流和湖泊、气候和环境、世界地理分区、非洲、北美洲和大洋洲、南美洲和南极洲、海洋生态系统、全球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世界自然资源、人口、城市与交通、经济发展与区域差异、国际政治与区域合作、全球化与未来挑战等十五个章节。
区域地理世界的陆地和海洋地理教案

区域地理世界的陆地和海洋地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世界陆地和海洋的基本分布情况,掌握各大洲和主要国家的地理位置。
2. 培养学生对世界地理地图的阅读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陆地和海洋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分布2. 各大洲的地理位置和特点3. 主要国家的地理位置和特点4. 世界的海洋地理特征5. 海洋资源的开发和保护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世界的陆地和海洋分布,各大洲和主要国家的地理位置。
2. 教学难点:海洋资源的开发和保护。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教学法,利用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世界陆地和海洋的分布。
2. 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国家和地区,使学生掌握各大洲和主要国家的地理位置。
3. 采用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关注海洋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展示世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世界的陆地和海洋分布。
2. 讲解世界的陆地和海洋分布,让学生掌握各大洲和主要国家的地理位置。
3. 分析各大洲的地理位置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洲际的地理差异。
4. 分析主要国家的地理位置和特点,加深学生对各国地理环境的理解。
5. 讲解世界的海洋地理特征,使学生了解海洋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6. 讨论海洋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7.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8.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讲解、讨论和作业,评价学生对世界陆地和海洋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3. 评估学生对海洋资源保护的意识和行动,检验教学目标是否得到实现。
七、教学资源:1. 世界地图、各大洲地图和主要国家地图,以及相关的图片资料。
高二区域地理:世界地理--陆地和海洋

山地 顶尖坡陡,沟谷幽深 很大(>500) 大(>500) 丘陵 顶圆坡缓,低丘广谷 100---500 较小(<200) 平原 广阔平坦,起伏很小 高原 高亢辽阔,边缘陡峻 <200 >500 复杂 很小(<100) 较小
盆地
四周高,中间低
较大
【练习3】读右侧两幅等高线地形图(比例尺1:1000万), 说明各为何种大 地形及理由。
填图:填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 北冰洋
④
北美洲
太
①
欧洲 亚
大 非 洲
洲
太
①平
平
洋
南 西 美 洋 洲 ②
南 极 洲
印
度 洋
③
洋 大洋洲
练习:一笔画“世界”
乌拉尔山、乌拉尔 0º 河、大高加索山脉、 黑海海峡
直 布 罗 陀 海 峡
白令海峡
180º
欧洲 亚 洲 非 洲
丹麦海峡 北美洲
巴拿马运河 苏伊士运河 大洋洲
D.密克罗尼西亚群岛
1000 600
沿纬度30度地形剖面图
C A B
115°E 152°E
指出地形区的名称
地质年 龄较新
海岭 海沟 大陆坡 海盆
大陆架
大陆
概 念 面积广大的陆地
世界之最 亚欧大陆 格陵兰岛 阿拉伯半岛 亚洲
岛屿
半岛 大洲
面积较小的陆地
陆地伸进水域的部分 大陆和它附近岛屿的合 称
【活动】读东西半球图,观察:
亚欧大陆
1)6块大陆。最大亚欧大陆,最小澳大利亚大陆。
2)面积小于澳大利亚大陆的陆地都是岛屿。
3)大洲既包括大陆,也包括其附近的岛屿。
基本地图之一。要熟练掌握哦!
(完整版)高中区域地理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世界上重要的海湾
作图
土耳其海峡
太平洋 麦哲伦海峡
主要海峡
北
冰
洋
英吉利海峡
大
霍尔木兹海峡
直布罗陀海峡
白令海峡
西 曼德海峡
印度洋
洋 莫桑比克海峡
德雷克海峡
马六甲海峡
太平洋
主要运河
北
冰
洋
大
基尔运河
巴拿马运河 西
洋
苏伊士运河 京杭运河
印度洋
三、熟悉重要特征区域的经纬度
苏伊士运河
巴拿马运河
马六甲海峡
德雷克海峡
⑩
莫桑比克海峡
⑾马六甲海峡
⑧曼德海峡
近年来,我国已成为石④油麦净哲进伦口海国峡。如果将波斯湾的石油
运至上海的金山,需经③过德哪雷些克海海峡峡?
了解世界著名的十大海峡 以及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
英吉利海峡
霍尔木兹海峡 马六甲海峡 白令海峡
朝鲜海峡
德雷克海峡
土耳其海峡
直布罗陀海峡 巴拿马运河 苏伊士运河
要点突破
一 大洲典型剖面图及重要分界线 1.起伏形态相似的四幅剖面示意图。
沿23°26 ′S的大洋洲剖面示意图
沿23°26 ′S的南美洲剖面示意图
2.地形复杂、地表差异大的地形剖面图。 沿100°E的亚洲剖面示意图 沿40°N的亚洲剖面示意图
沿80°S的南极洲剖面示意图 沿50°N的欧洲剖面示意图
南美洲 分三部分:西部山地、中部平原、东部高原
大洋洲 分三部分:西部高原、中部平原、东部山地
五、海底地形
洋盆
大陆向海洋延伸 的部分,深度不 超过200米
大陆架向外倾斜的 陡坡,水深急剧增 至数千米
区域地理陆地与海洋说课

区域地理陆地与海洋说课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陆地和海洋的基本概念,掌握陆地和海洋的特征及其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展示陆地和海洋美丽的景色、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以及人类对它们的保护与利用,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介绍区域地理中陆地与海洋的基本概念、特征及其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使他们能够从不同角度去认识和理解陆地与海洋,并进行比较分析。
三、教具准备1.多媒体投影仪2.图片或视频资料3.地图等教具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陆地与海洋的视频,激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并引出本节课的话题。
2. 概念讲解(15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和地图,给学生讲解陆地和海洋的基本概念,并分别介绍它们的特征。
陆地是指地球表面不被水覆盖的部分,包括大陆、岛屿和高山等。
陆地通常由土壤、岩石和植被组成,是人类居住、农业生产和工业发展的重要场所。
海洋是指地球表面被水覆盖的部分,包括五大洋和无数个海洋。
海洋占据了地球表面约71%的面积,其中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并对全球气候具有重要影响。
3. 特征对比(2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国家或地区进行研究,并就该国家或地区的陆地和海洋进行特征对比。
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比较:•面积:该国家或地区陆地和海洋所占比例如何?•生物资源:陆地和海洋分别有哪些独特的生物资源?•地形地貌:陆地和海洋在该国家或地区的地形地貌上有何特点?•人类利用:该国家或地区如何利用陆地和海洋资源?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研究结果,用PPT或海报的形式进行展示,并向全班介绍他们选择的国家或地区。
4. 深入学习(25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不同地理区域的陆地与海洋的特征。
区域地理_世界陆地和海洋

(3)高原:表面 较平坦.边缘较 陡.
(4)平原:平坦. (5)盆地:中间 海拔较低一般在 低四周高 200M以下.
世界最高高原为 世界最大平 世界最大的盆 原为亚马孙 青藏高原.最大高 地为刚果盆地 平原 原为巴西高原. 2005年10月9日中国测绘局公布世界最高山 为珠穆朗玛峰海拔为8844.43M.1975年公布 的8848.13M废止. (海拔都为基岩高度.雪厚3.5M不算).
印③ 度 洋 洲
大 洋 洲
极
一架飞机从我国广州起飞,沿北回归线向西绕地球
飞行一周,依次经过哪些大洲和大洋?
亚洲、印度洋、非洲、大西洋、北美
洲、太平洋、大洋洲、太平洋。
4、主要海峡
土耳其海峡 大
北
冰 英吉利海峡
洋 霍尔木兹海峡
白令海峡
直布罗陀海峡 西 曼德海峡 太平洋 洋 麦哲伦海峡 印 度 洋 马六甲海峡
莫桑比克海峡
德雷克海峡
指出世界上重要的海峡名称和位置
世界主要海峡
直布罗陀海峡 位置:伊比利亚半岛—非洲大陆;地中海—大西洋 国家:西班牙—摩洛哥 沿岸气候:地中海气候 重要性:地中海出大西洋的门户;亚欧航线必经的 要道 洋流:密度流
位置: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岛 南海—安达曼海 国家: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扼住马六甲东口 沿岸气候:热带雨林气候 重要性:太平洋—印度洋航运的咽喉要道,被称为日 本的“海上生命线” 洋流:季风洋流
1700W----200W 790W----350W 1130E----1200W 所有经线交会于 南极洲
三、海洋
1、基本概念
洋:一般指的是水深在3000米以上,大陆边缘 以外的深海区域,它约占海洋总面积的89%。 海:大洋的边缘部分是海。海的面积比较小, 一般靠近大陆,由半岛或岛屿与大洋大致隔开 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 海湾:伸入大陆,深度逐渐变浅的水域。
区域地理之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世界重要海峡、运河
基尔运河 莫桑比克海德峡雷克海峡 巴拿马运河 曼德海峡马六直甲布海罗苏土麦峡陀伊耳哲海士其伦峡运海英海台河白峡吉峡海湾令峡利海海峡朝峡鲜海峡 霍尔木兹海峡
四、海陆变迁原因
1、大陆漂移假说
大陆漂移假说认为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 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周围是一片汪洋,后来, 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的漂移分离,形 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二、陆地——七大洲地形
v大洋州——澳大利亚
东部是大分水岭,中部是平原(该区 地下水十分丰富,地势低洼区井水可 自动流出地面,故也称“大自流盆地” ) ,西部是低矮的高原,面积广大,气 候干旱,沙漠广布。
南极洲 冰雪高原,世界海拔最高的大洲。
三、海洋 北
全部在北半球的:北冰洋 全部在东半球的:印度洋 跨南北半球的: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跨东西半球的:北冰洋、太平洋、大西洋
世界重要的海峡
7. 莫桑比克海峡:连接南北印度洋,是世界最 大的海峡。
8. 白令海峡:连接北冰洋与太平洋,是亚洲与 北美洲分界线。
9. 朝鲜海峡:连接日本海和东海,是日本海通 往太平洋的重要通道。
世界重要的海峡
10. 德雷克海峡: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海 上南北美分界线。
11. 丹麦海峡:位于冰岛和格陵兰岛之间, 沟通北冰洋和大西洋,是欧洲和北美洲的分 界线。
二、陆地——七大洲地形
v 亚洲
1 地形复杂,地势中部高,四周低,起伏大。
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是世界最高 的高原。位于青藏高原南侧的喜马拉雅山脉是 世界上最年轻最高大的山脉。
2 平原多分布在大河下游,为冲击平原。
陆地和海洋(课件)高中区域地理(世界地理)

北半球:北冰洋。 东半球:印度洋。 跨南北半球: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跨东西半球:
太平洋、大西洋、北冰洋。
四大洋概况
四大洋概况
太平洋
南美洲南端合 恩角67 °W
四大洋分界线
北冰洋
丹麦海峡
冰岛
设得兰群岛——
大
法罗群岛
西
洋
印度洋
白令海峡
太平洋
非洲南端厄加 勒斯角的20°E
澳大利亚塔斯马 尼亚岛的147°E
【课堂思考】如果陆地和海洋互换,世界地图会变成 什么样子?
陆地相关概念
陆地:地球表面未被水体淹没的部分。
1、大陆:面积广大的陆地,全球共分六块大陆。
(1)、亚欧大陆。亚洲大陆和欧洲大陆的合称,面积达5000多万
平方千米。
(2)、非洲大陆。世界第二大陆,约3000万平方千米。 (3)、北美大陆。 (4)、南美大陆。 (5)、南极大陆。世界上发现最晚的大陆,地位于地球的最南端。 (6)、澳大利亚大陆。是世界的6个大陆中面积最小的一个。
【知识拓展】岛屿的分类及成因
(2)、火山岛 如夏威夷群岛是由一系列海底火山喷发而成,露出水面后
呈长长的直线形。
【知识拓展】岛屿的分类及成因
(3)、珊瑚岛 是由海中的珊瑚虫遗骸堆筑的岛屿。主要分布在低纬度的
浅海环境,如澳大利亚的大堡礁,马尔代夫,我国南海诸岛, 等。
【知识拓展】岛屿的分类及成因
(4)、冲积岛(陆地泥沙堆积) 由于它的组成物质主要是泥沙,故称沙岛。冲积岛是陆地
C 2.图中①②③④⑤⑥表示的大洲依次是( )
A.欧洲、南美洲、北美洲、亚洲、非洲、大洋洲
B.大洋洲、欧洲、南美洲、亚洲、非洲、北美洲
区域地理世界的陆地和海洋地理教案

区域地理世界的陆地和海洋地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全球陆地和海洋的分布特点;(2)掌握世界主要大陆和海洋的名称、位置和面积;(3)理解陆地和海洋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观察,分析世界陆地和海洋的分布;(2)运用数据和图表,展示世界陆地和海洋的面积占比;(3)以案例形式,探讨陆地和海洋对地球环境的作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兴趣和好奇心;(2)增强学生对自然资源的珍惜和保护意识;(3)提高学生对全球环境保护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1)陆地的分布特点;(2)海洋的分布特点;(3)世界主要大陆和海洋的名称、位置和面积。
2. 陆地和海洋的生态环境(1)陆地生态环境的特点;(2)海洋生态环境的特点;(3)陆地和海洋生态环境的关系。
3. 陆地和海洋资源(1)陆地资源的种类和分布;(2)海洋资源的种类和分布;(3)陆地和海洋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世界陆地和海洋的分布特点;(2)世界主要大陆和海洋的名称、位置和面积;(3)陆地和海洋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世界陆地和海洋的分布规律;(2)陆地和海洋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四、教学方法1. 地图观察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了解世界陆地和海洋的分布特点;2. 数据和图表展示法:运用数据和图表,展示世界陆地和海洋的面积占比;3. 案例分析法:以案例形式,探讨陆地和海洋对地球环境的作用;4.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准备1. 教学地图:世界陆地和海洋分布图;2. 数据和图表:世界陆地和海洋面积占比数据;3. 案例材料:有关陆地和海洋生态环境、资源的案例;4.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世界陆地和海洋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2)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兴趣:“你们能找出世界上主要的大陆和海洋吗?它们分别位于哪个位置?”2. 教授新课:(1)讲解世界陆地和海洋的分布特点,引导学生理解;(2)展示世界陆地和海洋面积占比数据,让学生掌握面积大小;(3)分析陆地和海洋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
2022-2023学年高二区域地理复习课件+世界陆地和海洋

洋
印度洋
四大洋及其特点
特点: 面积最大, 平均深度最深, 岛屿最多,多岛弧, 位于亚洲、北美洲、 南美洲、大洋洲、 南极洲之间
太平洋
四大洋及其特点
特点: 海岸曲折, 多边缘海、海湾, 中部有S形海岭, 大陆架宽广, 位于北美洲、欧洲、 非洲、南美洲、南极 洲之间
大西洋
四大洋及其特点
特点: 热带海洋, 北印度洋较封闭, 海岸线较平直, 中部有人字形海岭, 岛屿多为大陆岛和 火山岛 位于亚洲、大洋洲、 非洲、南极洲之间
区域地理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1.记住世界海陆分布、各大洲界线 2.海底地形、陆地地形及其分布。
:地球表面未被水淹没的部分,由大 陆岛屿·半岛和地峡
:地球上最广阔的水体的总称。地球 表面被各大陆地分隔为彼此相通的广大水 域称为海洋,海洋的中心部分称作洋,边 缘部分称作海,彼此沟通组成统一的水体
一、世界的海陆分布
世界第一大洲 (面积最大人口最多)
亚洲:亚太细阳亚升洲起的的简地称方,
意为“东方日出
世界第一大洲
处”
亚细亚洲的简称,意为“东
方日面出积处”4400万平方 面积千44米00万平方千米
位于位北于、东北半、球东半球
非洲:阳光灼热的地方
世界第二大洲
是阿非利加洲的简称,“阿非 利加”一词源于希腊文,是 “阳光灼热”的意思
成 因:地幔物质的对流向两侧推开,海底不断扩张形成
大陆坡
岛 弧
海 沟
大陆架
洋盆
洋中脊
洋盆
5、海底地形
一、世界的海陆分布
洋中脊
位 置:大洋 特 点:中轴为裂谷,其两侧群峰对峙,内壁陡峻 成 因:洋壳在地幔物质对流上升的顶托作用下形成
区域地理陆地和海洋

大陆性气候等。
气候特征
包括温度、降水、风向、风速 等气象要素的时空分布和变化
特征。
植被类型
包括热带雨林植被、热带季雨 林植被、温带落叶阔叶林植被
、亚寒带针叶林植被等。
植被与气候的关系
不同气候类型对植被的生长和 分布有重要影响,同时植被也
对气候有反作用。
陆地和海洋在气候、生态、资源等方面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地球表面的自然环境。
未来研究趋势及挑战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的日益 严重,未来区域地理研究将更加关注 陆地与海洋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全球环 境的影响。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是未来研究 的重要方向,需要关注海洋污染、生 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恢复等问题。
海洋的形成
海洋的形成与地壳运动和地球内部的力量有关。海洋盆地是在地壳裂谷的基础 上发展形成的,同时,海水通过洋中脊的裂缝不断涌出,补充了海水的流失。
陆地与海洋的相互作用
气候影响
陆地和海洋对气候有着重要的影响。海洋对气候具有调节作用,能够缓解极端气候的出现 。而陆地则因为地形地貌、植被覆盖等因素,对气候产生不同的影响。
生物分布
陆地和海洋为生物提供了不同的生存环境。海洋生物多样性丰富,包括各种鱼类、鲸类、 贝类等。而陆地生物则包括各种哺乳动物、鸟类、昆虫等。这些生物在陆地和海洋之间形 成了复杂的生态关系。
资源利用
陆地和海洋都是人类重要的资源来源。陆地提供了丰富的矿产、森林、土地等资源,而海 洋则提供了渔业、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人类在利用这些资源的同时,也需要注意保护生 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海洋灾害
如台风、海啸等海洋灾害 对沿海地区造成巨大破坏 和人员伤亡。
区域地理-陆地与海洋

内陆河流
不流入海洋而流入内陆湖 泊或消失在沙漠中的河流, 如塔里木河、伏尔加河等。
陆地气候与植被
热带雨林气候
全年高温多雨,植被茂密,如 亚马逊雨林、刚果雨林等。
热带沙漠气候
全年高温干燥,植被稀少,如 撒哈拉沙漠、阿拉伯沙漠等。
温带海洋性气候
全年温和多雨,植被以落叶阔 叶林为主,如西欧、北美西海 岸等。
陆地与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
土地资源开发
通过合理规划土地利用, 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水资源开发
通过水利工程建设和水资 源调配,满足人类生活和 工业生产的需求。
矿产资源开发
通过地质勘探和采矿技术, 开采地下的矿产资源。
陆地与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
01
海洋生物资源开发
通过渔业捕捞和养殖技术,获取海 洋生物资源。
地球观测
遥感技术可以从空中或太空对地球进行观测,获取大范围、连续的地 表信息。
数据处理与分析
遥感数据需要经过处理和分析才能提取有用的信息,包括辐射定标、 大气校正、几何校正和图像分类等。
资源调查与环境监测
遥感技术广泛应用于资源调查和环境监测领域,如土地利用/覆盖变 化检测、生态环境评估地形地貌的相互作用
陆地地形对海洋有重要的影响。高山和高原可以阻挡气流,形成独特的气候和降水模式。同时,河流从陆地 携带大量的泥沙和营养物质进入海洋,对海洋的生态环境产生重要影响。
气候的相互作用
海洋对气候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海洋可以吸收大量的太阳辐射并储存热量,使得沿海地区的气候相对温和。 此外,海洋中的洋流和大气环流也会影响全球的气候格局。
军事侦察与导航定位
遥感技术在军事领域也有重要应用,如侦察敌情、导航定位和打击效 果评估等。
区域地理世界的陆地和海洋地理教案

区域地理世界的陆地和海洋地理教案第一章: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1.1 陆地的分布和特征解释陆地的定义和分布情况讨论陆地的不同特征,如地形、气候和生物多样性1.2 海洋的分布和特征解释海洋的定义和分布情况讨论海洋的不同特征,如海洋分区、海洋环流和海洋生物多样性第二章:陆地地理特征的形成和变化2.1 地壳运动和地形形成解释地壳运动的概念和不同类型的地壳运动讨论地形形成的过程,如侵蚀、沉积和地壳抬升2.2 气候变化和植被分布解释气候变化的概念和不同类型的气候变化讨论气候变化对植被分布的影响,如气候带和生态系统第三章:海洋地理特征的形成和变化3.1 海洋环流和海洋分区解释海洋环流的概念和不同类型的海洋环流讨论海洋分区的形成和特征,如热带、温带和寒带海洋3.2 海洋生物多样性解释海洋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重要性讨论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分布和保护措施第四章:世界主要陆地和海洋区域4.1 亚洲陆地区域讨论亚洲陆地区域的特征,如地形、气候和生物多样性举例介绍亚洲陆地区域的重要国家和地区4.2 非洲陆地区域讨论非洲陆地区域的特征,如地形、气候和生物多样性举例介绍非洲陆地区域的重要国家和地区第五章:世界主要陆地和海洋区域(续)5.1 欧洲陆地区域讨论欧洲陆地区域的特征,如地形、气候和生物多样性举例介绍欧洲陆地区域的重要国家和地区5.2 北美洲陆地区域讨论北美洲陆地区域的特征,如地形、气候和生物多样性举例介绍北美洲陆地区域的重要国家和地区5.3 南美洲陆地区域讨论南美洲陆地区域的特征,如地形、气候和生物多样性举例介绍南美洲陆地区域的重要国家和地区第六章:海洋生态系统和资源6.1 海洋生态系统概述解释海洋生态系统的定义和重要性讨论海洋生态系统的不同类型,如珊瑚礁、潮汐带和深海环境6.2 海洋资源的利用和保护讨论海洋资源的种类,如渔业、石油和可再生能源探讨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措施第七章:全球气候变化与海洋7.1 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解释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如温室气体排放和自然变异讨论全球气候变化对海洋的影响,如海平面上升和海洋酸化7.2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措施讨论全球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如减排政策和可再生能源发展探讨国际合作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作用第八章:人类活动与陆地海洋环境8.1 人类活动对陆地环境的影响讨论人类活动对陆地环境的影响,如城市化、农业和采矿探讨土地退化和生态系统的恢复措施8.2 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的影响讨论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如过度捕捞、污染和海洋酸化探讨海洋保护区的设立和海洋资源的可持续管理第九章:陆地海洋资源的利用与可持续发展9.1 陆地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讨论陆地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如海洋渔业和海洋旅游探讨资源利用中的利益相关者和冲突解决机制9.2 可持续发展与陆地海洋保护解释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重要性讨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如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经济发展的平衡第十章:未来挑战与机遇10.1 未来陆地海洋环境挑战讨论未来陆地海洋环境面临的挑战,如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和资源枯竭探讨应对挑战的策略和方法10.2 未来陆地海洋环境机遇讨论未来陆地海洋环境存在的机遇,如蓝色经济、科技创新和国际合作探讨如何抓住机遇实现陆地海洋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重点和难点解析1. 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理解陆地的定义和分布情况,以及陆地的不同特征(如地形、气候和生物多样性)是教学重点。
区域地理世界的陆地和海洋地理教案

区域地理世界的陆地和海洋地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全球陆地的分布情况,掌握各大洲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 让学生了解全球海洋的分布情况,掌握各大洋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3. 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地理学科素养。
二、教学内容1. 陆地的分布:让学生掌握全球陆地的总面积、占比以及分布情况,了解各大洲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 海洋的分布:让学生掌握全球海洋的总面积、占比以及分布情况,了解各大洋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3. 陆地和海洋的相互关系:让学生了解陆地和海洋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气候、生态系统等方面。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全球陆地的分布情况,了解各大洲的地理位置和特点;让学生掌握全球海洋的分布情况,了解各大洋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陆地和海洋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这种相互作用对气候、生态系统等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全球陆地和海洋的分布图,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地理知识。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深入理解陆地和海洋之间的相互作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地理思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陆地的分布:介绍全球陆地的总面积、占比以及分布情况,让学生掌握各大洲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3. 讲解海洋的分布:介绍全球海洋的总面积、占比以及分布情况,让学生掌握各大洋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4. 分析陆地和海洋的相互关系:讲解陆地和海洋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气候、生态系统等方面。
5.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陆地和海洋相互作用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深入理解地理知识。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和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地理思维。
7. 总结与反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巩固和拓展。
区域地理第一课时讲课用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亚洲
地形复杂、起伏大;中间高, 四周低;高原山地面积广大。
中西伯利亚高原
东 北 平 原
华 北 平 原
准噶尔盆地
蒙古高原
塔里木盆地
内蒙古高原 黄土高原
青藏高原
德 干 高 原
四川盆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 云贵高原
0
120E
欧洲:以平原为主,海拔最低的大洲
波德平原
东
欧
平
原
40N 0 20E
非洲:
西高高 北原原 倾大为 斜陆主 。,的 地地 势形 由, 东被 南称 向为
西 部 高 原
中 部 平 原
大 分 水 岭 大自流盆地
150E
维多利亚 大沙漠
120E
南极洲 大西洋
非洲
印度洋
冰雪大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陆
大 洋 洲 南美洲
4.七大洲地形的特征 海拔高度排队
大洲 亚洲 地形特征
2 地形复杂,地势起伏大(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欧洲 7 地形单一,平原为主,是平均海拔最低的一洲 非洲 3 地形单一,高原为主,称为“高原大陆” 南极洲1 地形单一,高原为主,是平均海拔最高的一洲 北美洲 分为 西部山地,中部平原,东部高地 4东、 南美洲 5中、 大洋州 西三 6部分
大洋底部
大陆架、大陆坡、洋盆、海沟、海岭
海底地形
大陆架 大陆坡 洋盆
海岭
海沟
海底地形同陆地地形一样是高低起伏,复杂多样 的。
四、六大板块
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
(1)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一些断裂 构造带,如海岭、海沟等,分割成许多单元,叫做 板块。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又可以 划分为若干小板块。
从东西半球看:陆地主要分布在东半 球,海洋主要分布在西半球。
高二区域地理陆地与海洋

三、海洋
(一)基本概念
定义
洋
远离大陆的广阔水域,海 洋的主体部分
海
海峡
内海
举例 如四大洋
北冰洋
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西
太平洋
洋 印度洋
(二)四大洋
北冰洋
北冰洋
太平洋
印度洋
北冰洋
大
西
太平洋
洋 印度洋
总结:
项 目
太平洋
2、四大洋比较
大西洋
印度洋
特 色
面积最大(占 一半),最深, 岛屿最多 (45%),主
第二大洋(约 1/4),形如 “S”
中高周低
四周高
中部低
峰峦起伏
坡度陡峻
起伏较小
坡度和缓
核心考点 分层突破
2、七大洲区域定位、地形特征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大洲 区域定位
地形特征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地形复杂,起伏 地形复杂,气候多样;
大,山地、高原 面积广大,海陆热力性
亚洲
面积广;地势中 质差异显著,季风环流
部高、四周低 典型;青藏高原隆起使
大洲 区域定位
地形特征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纬度的对称分布与起
地形以高原为 伏和缓的地形,使非
非洲
主,“高原大 陆”;东部有
洲气候呈南北对称分 布;东非高原地势较
世界著名的
高,虽在赤道附近,
“东非裂谷带” 却为热带草原气候
中部平原贯通南北,大陆
北美
三大地形区: 性显著;西部山地阻挡太 西部高山区、 平洋气流深入,使西岸气
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固训练】 (2016·广东联考)下图为某地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完成 (1)、(2)题。
(1)该地最大相对高度可接近 ( ) A.600米 B.650米 C.700米 D.800米 (2)甲、乙间修建一条山区公路,比较合理的筑路方案 是( ) A.方案1 B.方案2 C.方案3 D.方案4
【解析】(1)选D,(2)选C。第(1)题,读图,根据图中数 值判断,等高距是100米,图中海拔最高处是左下角山峰, 海拔700~800米。根据等值线递变规律,最低处在右上 角,海拔约0~100米。根据相对高度计算公式,该地的 高差约600~800米,所以该地最大相对高度可接近800 米。第(2)题,根据山区修路原则,尽量少穿越等高线以 降低公路坡度,甲、乙间修建一条山区公路,比较合理
二、等高线地形图
缓 陡
动手绘 (1)把等高线地形图中字母与对应的地形部位名称 正确连线。 A山脊,B山谷,C鞍部,D山顶。 (2)在图中画出山脊处的山脊线,山谷处的山谷线。
动手填 (1)图中等高线的等高距为_1_0_米。 (2)图中P点海拔为_1_1_0_米,Q点海拔为_1_2_0_米,两点的 相对高度为_1_0_米。 (3)图中山顶等高线_闭__合__,数值内大外小;鞍部位于 两_山__顶__之间较低的部分。 (4)图中山脊和山谷等高线都_弯__曲__,山脊向_低__处凸 出;山谷向_高__处凸出。
(2)气候差异及判断。 ①气温差异:求出高度差,再用气温垂直递减率 0.6℃/100 m计算温度差,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②降水差异:迎风坡降水多于背风坡。 ③光照差异:阳坡多于阴坡,同一种植被在阳坡的分布 上界高于阴坡。
4.地形状况与区位选择: (1)选点。 ①水库建设。 坝址:应选在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出口最窄处,其次 还应避开地质断裂地带,并要考虑移民、生态环境等问 题(如大坝建在图中I处)。 库区: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洼地、小盆地处。
【实战演练】 图1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图2为此图中
甲、乙两点间地形剖面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
1.陡崖M最大高差(米)为 (
A.198
B.290
C.380
2.图中等高线P的数值为 (
A.300
B.400
C.500
) D.450
) D.600
【解析】1选C,2选B。第1题,根据图中数值可以确定等 高距为100米,陡崖M处有三条等高线重叠,因此最大高 差接近(3+1)×100米。第2题,根据图2中的剖面图可知 d为从甲到乙坡面上的低洼处,因此P数值为400。
【加固训练】 读我国东部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回答问题。
(1)图中A点的海拔是________米。 (2)图中①河段的流向大致是________;②、③两河中, 有一条是不存在的,它是________河。
(3)图中C处所表示的山地部位名称是________。若量 得村庄甲与水电站乙的直线距离约为2.5厘米,则这两 地间的实地距离为________千米。 (4)若该图所示区域要发展水果种植,你认为种 ______(苹果或柑橘)树较为合适。
用平滑曲线将各点顺次连接,注意相邻两点间 的升降趋势(如图中8、9两点高度相同,两者 之间为河谷,地势较低)
考向一 等高线地形图相关计算 【聚焦真题】 (2013·四川高考)下图示意我国黄土高原某地林木 的分布状况,图中相邻等高线之间高差均为30米❶ 。 图示区域内东、西两侧最大高差❷可能是( )
(3)根据数值分析,得出结论。思维导图如下:
3.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方法:
(1)陡崖的相对高度:ΔH的取值范围是:(n-1)d≤
ΔH<(n+1)d。
(2)陡崖的绝对高度。
①陡崖崖顶的绝对高度:H大≤H顶<H大+d。 ②陡崖崖底的绝对高度:H小-d<H底≤H小。 (注:n为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H大为重 合等高线中海拔最高的,H小为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低 的。
确立比 例尺
水平比例尺多采用原图的比例尺;垂直比例尺 一般是原图的5、10、15、20倍,倍数越大,起 伏越明显
纵坐标表示高度,由垂直比例尺确定;横坐标 建坐标 表示水平距离,图上的高程间距要与等高线地
形图的等高距相等
步骤 描点
连线
具体内容
将剖面线与等高线的所有交点(或仅描关键点, 如最高点、最低点)按其水平距离和高程转绘 到坐标图中
【实战演练】 (2017·河南八市联考)宋代诗人梅尧臣在《鲁山山
行》中写到“适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 幽径独行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 云外一声鸡。”(注释①鲁山:在今河南省鲁山县)读鲁 山县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回答1、2题。
1.下列叙述符合实际的是 ( ) A.该区域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B.N地较M地更易看到“鹿饮溪”的情景 C.在P地不能看到位于“云外”(山腰处)的农舍 D.陡崖的最大相对高度可接近300米
(3)如果两点都不在线上,则数值都为一范围,则求出的 数据差也为一范围。可用公式:(n-1)d<ΔH<(n+1)d。 (注:n为两点间等高线的条数,d为等高距,ΔH为两点间 相对高度)如图,B、C两点的相对高度为(1-1)×100 <ΔH<(1+1)×100,即0~200米。
2.闭合等高线的计算方法: (1)把局部地区遮起来,观察图中等值线变化的总趋势, 得出局部地区周围数值。 (2)显示局部地区曲线,比较曲线数值与周围数值大小 的关系。
③是闭合的曲线,一般不相交,若重叠则为_陡__崖__。 ④疏缓密陡:等高线稀疏,坡度较_缓__;等高线密集, 坡度较_陡__。
3.地形剖面图: (1)地形剖面图可以反映出沿地形剖面线各点的 __地__势__高__低_变化和_坡__度__大小状况。
(2)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步骤。
步骤
具体内容
确定剖 在等高线图上画出一条剖面线(可能为已知, 面线 如图中的A—B)
(2)水文特征。 ①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流速大、水能资源丰富(图中③ 河比④河流速快),在陡崖处形成瀑布。 ②河流流量除与降水量有关外,还与流域面积(集水区 域面积)有关。 ③河流流出山口处常形成冲积扇(洪积扇)。
3.判断气候特征及差异: (1)判断气候特征:气候特征应结合纬度位置、海陆位 置、地势高低、坡向(阳坡气温高,蒸发强;阴坡气温低, 蒸发弱)等因素。
2.图中河流的流向及河流与水渠的关系❷是( ) A.河流自南向北流,河流水补给水渠 B.河流自北向南流,河流水补给水渠 C.河流自北向南流,水渠水汇入河流 D.河流自南向北流,水渠水汇入河流
【思维流程】 【尝试作答】(1)选B,(2)选C。
【知识详解】 上题考查利用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地形、河流的问题。 那么等高线地形图有哪些综合应用呢?
②引水线路:线路尽可能短,避免通过山脊等障碍,并尽 量利用地势使水自流(a、b两条引水线,b较合理)。 ③输油、气管线:线路尽可能短,尽量避免通过山脉、 大河等。
(3)选面。 ①农业生产布局:地势平缓的地区发展种植业,地势陡 峻的地区发展林牧业,山地缓坡可修建梯田(如C山西 坡)。 ②工业区、居民区选址:一般选在靠近水源、交通便利、 等高线间距较大的地形平坦开阔处。
2.当地为发展旅游业,打算修建一条直达山顶(492 m)
的观光索道,最合适的选线是 ( )
A.从甲处到山顶
B.从乙处到山顶
C.从丙处到山顶
D.从丁处到山顶
【解析】1选C,2选A。第1题,河南省鲁山县是温带季风 气候,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林空鹿饮溪”,鹿是在 林边小溪旁喝水,N处是山下平原,不易看到;该地是海 拔约为500米的低山,山腰处不可能有云;图中陡崖处有 三条等高线重叠,陡崖相对高度为100~200米。第2题, 甲与山顶之间修建索道,经过山谷上方,与地面落差大, 可观赏到下方的河流及山谷两侧风光;甲附近靠近河流, 游客沿河活动观赏,旅游活动丰富。
【图转文】结合上图,梳理归纳如下: 1.海拔和相对高度: (1)海拔(绝对高度):地面某点高出_海__平__面__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地面某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距离。
2.等高线: (1)概念:在地图上,_海__拔__相同的点的连线。 (2)特点: ①同线等高:同一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均相等。 ②同图_等__距__:图中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相对高度均 一致。
②港口:应建在等高线稀疏、等深线密集的海湾地区, 即陆域平坦、港阔水深的避风港湾(如图中F处)。河港 建在侵蚀岸(X、Y两地中选Y建内河码头)。 ③气象站:应选在坡度适中、地形开阔的地点(如图中C 山顶)。 ④疗养院:应建在坡度较缓、气候适宜、空气清新的地 方(如B山南坡)
(2)选线。 ①公路、铁路线。 选线要求:选择坡度平缓、线路平直、弯路较少的线路 (如图H至车站间修一条铁路,K、Z两方案,选Z)。 注意事项:避免通过陡崖、沼泽、永久冻土区、地下溶 洞区等,尽量少过河建桥,以降低施工难度和建设成本, 并保证运行安全。
的筑路方案是方案3,穿越等高线条数较少,坡度最小; 方案1、方案4穿越等高线条数多、坡度陡;方案2在甲 处坡度大。
考向二 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应用 【聚焦真题】
(2016·上海高考)等高线图可以反映一个地方的地 貌特征。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单位:m)图。
1.图中主体部分表示的地表景观❶最可能是() A.新月形沙丘 B.山地梯田 C.三角洲平原 D.滨海沙滩
_数__字__式:如1∶7 000 000 _文__字__式:如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70千米 _线__段__式:如
(4)特点。
图幅相同的地图 比例尺大 比例尺小
实地内容 _详__细__ _简__略__
实地范围 _小__ _大__
4.图例和注记: (1)图例:在地图上,用来表示山峰、河流、城市、 铁路等地理事物的各种符号。 (2)注记:地图上的文字说明和_数__字__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