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 第四章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PPT课件
合集下载
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现状的调查与评价课件
环境现状调查的一般原则
(1)根据建设项目污染源、影响因素及所在地区的环境特点, 结合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确定各环境要素的现状调查 范围,并筛选出调查的因素、项目及重点因子。
( 2 )环境现状调查时,首先应收集现有的资料,当这些资料 不能满足要求时,需要进行现场调查和测试。收集现有资料 应注意其有效性。
②监测点位置 监测点设量的数量应根据拟建项日的规模和性质,
区域大气污染状况和发展趋势,功能布局和敏感受体的 分布,结合地形、污染气象等自然因素综合考虑确定。
14
a. 网格布点法。 这种布点法,适用于待监测的污染源分布非常分散( 面源为主)
的情况。具体布点方法是:把监测区域网格化,根据人力、设备等条 件确定布点密度。条件允许,可以在每个网格中心设一个监测点。否 则,可适当降低布点的空间密度。
2 现场调查法。
此法可以针对项目评价的需要,直接获得第一手资料。但此法
费时、费力,有时还受季节、仪器条件的限值。 3 遥感方法。
可以从整体上了解一个区域的环境特点,可以弄清楚人类无法 到达地区的地表环境情况,如森林、海洋、沙漠等。此法一般只作 为辅助方法,绝大多数情况不直接使用飞行拍摄的方法,只判读和 分析已有的航空或卫星相片。
9
二、 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1.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2. 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3. 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10
1.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1)现有常规监测大气资料分析
如果评价区内及其界外区已设有常规大气监测站、点。应尽可能 收集和充分利用这些站、点的例行监测资料,统计分析各点各季的主要 污染物的浓度值、超标量、变化趋势等。
12
1 监测因子 需要监测的项目根据项目的特点与大气污染源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课件
国家和地方规定的生态环境质量 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国家或 地方有关生态保护的政策、法律 法规等。
评价指标
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结构与功 能、土壤质量、水资源、空气质 量、景观美学等。
02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生态调查与监测
生态调查
对项目实施区域内的生态环境现状进 行调查,包括地形地貌、植被覆盖、 动物分布、土壤质量、水资源状况等 。
案例三:采矿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采矿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01
采矿活动可能导致地形改变、土壤污染和水资源破坏等问题。
评价方法
02
通过环境监测、实地调查和生态模型等方法,评估采矿活动对
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案例分析
03
以某露天采矿为例,分析其对土壤质量、水资源和周边生态系
统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生态恢复措施。
生态监测
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及实施后的生态环 境进行监测,包括污染物排放、生态 因子变化等,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潜 在的环境问题。
生态影响预测与评估
生态影响预测
基于生态调查和监测数据,预测项目实施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包括短 期和长期影响。
生态影响评估
对预测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影响程度和范围,为制定生态补偿和修复方 案提供依据。
公众参与度提高
未来将加强公众参与,提高生 态环境影响评价的透明度和公
信力。
05
结论
总结评价方法与实践经验
评价方法的适用性
评价方法的改进建议
对比不同评价方法的优缺点,分析其 在实际操作中的适用范围和限制条件 。
针对现有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提出改进和完善的建议。
实践经验总结
归纳总结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实践经 验,包括案例分析、技术路线和操作 要点等。
评价指标
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结构与功 能、土壤质量、水资源、空气质 量、景观美学等。
02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生态调查与监测
生态调查
对项目实施区域内的生态环境现状进 行调查,包括地形地貌、植被覆盖、 动物分布、土壤质量、水资源状况等 。
案例三:采矿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采矿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01
采矿活动可能导致地形改变、土壤污染和水资源破坏等问题。
评价方法
02
通过环境监测、实地调查和生态模型等方法,评估采矿活动对
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案例分析
03
以某露天采矿为例,分析其对土壤质量、水资源和周边生态系
统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生态恢复措施。
生态监测
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及实施后的生态环 境进行监测,包括污染物排放、生态 因子变化等,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潜 在的环境问题。
生态影响预测与评估
生态影响预测
基于生态调查和监测数据,预测项目实施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包括短 期和长期影响。
生态影响评估
对预测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影响程度和范围,为制定生态补偿和修复方 案提供依据。
公众参与度提高
未来将加强公众参与,提高生 态环境影响评价的透明度和公
信力。
05
结论
总结评价方法与实践经验
评价方法的适用性
评价方法的改进建议
对比不同评价方法的优缺点,分析其 在实际操作中的适用范围和限制条件 。
针对现有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提出改进和完善的建议。
实践经验总结
归纳总结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实践经 验,包括案例分析、技术路线和操作 要点等。
第四章-水环境质量评价PPT课件
15
16
表中把单一项目或污染物的含量分为Ⅰ、Ⅱ、Ⅲ、Ⅳ、 Ⅴ级。评分时,一般分别给予10、8、6、4、2分。 10分最理想,2分最差。(表中Ⅰ级除DO、BOD、 COD、Cu外,其它均为饮用水标准; DO、BOD、 COD是根据大量监测资料确定的; Cu为水产用水标 准; Ⅱ级除ABS外,等于或小于水产用水标准; Ⅲ级 为地面水标准; Ⅳ级为农田灌溉用水标准;大于农田 灌溉用水标准的数值为Ⅴ级。)
A=BODi/BOD0+CODi/COD0+NH3Ni/NH3-N0-DOi/DO0
式中:A-综合污染评价指数 BODi、BOD0-BOD的实测值和评价标准 CODi、COD0-COD的实测值和评价标准 NH3-Ni、NH3-N0的实测值和评价标准 DOi、DO0的实测值和评价标准
8
上面的式子也可改写成:
39
2.预测方法的选择 预测建设项目对水环境的影响,应尽量利用成熟、
(2)计算式
WQI=∑分级值/ ∑权重值
规定WQI值用整数表示,这样就将水质指数分成从0-
10的11个等级,数值越大,则水质越好。(10:天然
纯净水;0:腐败的原污水)
11
12
2、布朗水质指数
1970年,R.M.Brown等发表了评价水质污染的水质指数 (WQI)。他们对35种水质参数征求142位水质管理专家的 意见,选取了11种重要水质参数。即溶解氧、BOD5、混浊 度、总固体、硝酸盐、磷酸盐、pH、温度、大肠杆菌、杀 虫剂、有毒元素等。然后由专家进行不记名投票,确定每个 参数的相对重要权系数。
分级标准
P
k i1
Ci C si
P <0.2 =0.2 ~0.5 =0.5 ~1.0 =1.0~5.0
16
表中把单一项目或污染物的含量分为Ⅰ、Ⅱ、Ⅲ、Ⅳ、 Ⅴ级。评分时,一般分别给予10、8、6、4、2分。 10分最理想,2分最差。(表中Ⅰ级除DO、BOD、 COD、Cu外,其它均为饮用水标准; DO、BOD、 COD是根据大量监测资料确定的; Cu为水产用水标 准; Ⅱ级除ABS外,等于或小于水产用水标准; Ⅲ级 为地面水标准; Ⅳ级为农田灌溉用水标准;大于农田 灌溉用水标准的数值为Ⅴ级。)
A=BODi/BOD0+CODi/COD0+NH3Ni/NH3-N0-DOi/DO0
式中:A-综合污染评价指数 BODi、BOD0-BOD的实测值和评价标准 CODi、COD0-COD的实测值和评价标准 NH3-Ni、NH3-N0的实测值和评价标准 DOi、DO0的实测值和评价标准
8
上面的式子也可改写成:
39
2.预测方法的选择 预测建设项目对水环境的影响,应尽量利用成熟、
(2)计算式
WQI=∑分级值/ ∑权重值
规定WQI值用整数表示,这样就将水质指数分成从0-
10的11个等级,数值越大,则水质越好。(10:天然
纯净水;0:腐败的原污水)
11
12
2、布朗水质指数
1970年,R.M.Brown等发表了评价水质污染的水质指数 (WQI)。他们对35种水质参数征求142位水质管理专家的 意见,选取了11种重要水质参数。即溶解氧、BOD5、混浊 度、总固体、硝酸盐、磷酸盐、pH、温度、大肠杆菌、杀 虫剂、有毒元素等。然后由专家进行不记名投票,确定每个 参数的相对重要权系数。
分级标准
P
k i1
Ci C si
P <0.2 =0.2 ~0.5 =0.5 ~1.0 =1.0~5.0
环境影响评价教学课件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
工业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其他领域的环境影响评价案例
通过评估工业项目对水资源、大气环境和 土壤质量的影响,确保项目符合环保要求。
评估建设项目对周边生态系统和社区的影 响,制定保护措施和规划。
如能源开发、城市规划等领域的项目,评 估其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环境影响评价教学课件PPT
环境影响评价教学课件PPT 简介 - 什么是环境影响评价? - 为什么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 - 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和流程 - 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要素 - 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方法和工具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 - 工业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 其他领域的环境影响评价案例 环境影响评价的局限性和未来发展方向 - 现有环境影响评价存在的问题 - 环境影响评价的未来发展方向 -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关系
3 参与与沟通
识别利益相关者并与其合作,建立公众参与和沟通渠道。
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方法和工具
环境检测与分析
通过现场调查和监测,收 集环境数据进行分析,如 水质、大气污染、生态系 统状况等。
模型与预测
运用数学模型和预测方法, 模拟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 影响,如噪音、气候变化 等。
风险评估
通过识别潜在风险和不确 定性,评估项目对环境和 人类健康的潜在影响。
评估项目潜在的环境影响有助于制定措施保护环境质量,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决策依据
评价环境影响可以为决策者提供基本数据,以确保项目的可持续性和环境友好性。
公众参与
评价过程有助于公众参与,并使他们了解项目可能对他们生活环境带来的变化。
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和流程
《环境影响评价》PPT课件
总径流系数的估算方法:
粗略估算式:CR0.15110I010I0
式中:I——不透水区百分数;
φ——按照不同坡度计算的不透水区(指
屋面、沥青和水泥路面或广场、庭院等)的径流
系数 。
精选ppt
6
准确计算式:
CR
Fii
Fi
式中:Fi——各种类型地区所占的面积; φi——对应的径流系数。
洼地存水Ds的粗略估计:
Ds 0.630.4810I0
②径流中冲刷到接受水体的颗粒物负荷:在总
暴雨径流估算出来后,可估算暴雨冲刷率。一
般认为1 h内总径流为1.27 cm时,可冲走90%的
街道表面颗粒物(沉积精物选pp)t 。
7
暴雨径流中冲刷的固体负荷:
式中: YswteYsuPC
Ysw——暴雨冲刷到受纳水体的颗粒物负荷; te —— 等效的累积天数,d; Ysu——街道表面颗粒物日负荷量,kg/d。
1.河流的混合稀释模型
当废水进入河流后,便不断地与河水发生
混合交换作用,使保守污染物浓度沿流程逐渐
降低,这一过程称为混合稀释过程。
精选ppt
12
污水排入河流的入河口称为污水注入点。污水
注入点以下的河段,污染物在断面上的浓度分 布是不均匀的,靠入河口一侧的岸边浓度高, 远离排放口对岸的浓度低。随着河水的流逝, 污染物在整个断面上的分布逐渐均匀。
(2)农田径流污染负荷估算:
第一种方法:避开污染物在农田表面实际迁移
过程的变化,仅通过采集和分析各个集水区的
径流水样计算进入某一水环境中某种污染物总
量,其公式如下:
mn
式中:
M iQi j1 i1
M——某种污染物输出总量,kg;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ppt96张)
下不应超过一级。调整结果应征得环保主管部门同意。
第二节 工作等级和评价范围
一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评价工作等级的确定还应符合以下规定: a)对于没有小时浓度限值的污染物,可取日平均浓度限值的三倍值。 b)对于高耗能行业的多源(两个以上,含两个)项目,评价等级应 不低于二级。 c)对于建成后全厂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都有明显减少的改、扩建 项目,评价等级可低于一级。
浓度,mg/m3;
C0i——第i个污染物的环境空气质量浓度标准,mg/m3。 注:C0i 一般选用GB 3095 中1 h 平均取样时间的二级标准的质量 浓度限值;
第二节 工作等级和评价范围
一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评价工作等级按下表的分级判据进行划分
评价工作分级
可以根据项目的性质,评价范围内环境空气敏感区的分布情况,以 及当地大气污染程度,对评价工作等级做适当调整,但调整幅度上
一级评价项目污染源调查内容
第三节 污染源调查与分析
三 污染源调查内容
5. 线源调查内容 a) 线源几何尺寸(分段坐标),线源距地面高度( m),道路宽度 (m),街道街谷高度(m); b) 各种车型的污染物排放速率[g/(km·s)];
一级评价项目污染源调查内容
c) 平均车速(km/h),各时段车流量(辆/h)、车型比例;
第二节 工作等级和评价范围
一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常见大气环境质量评价因子浓度限值(GB3095-2012)
第二节 工作等级和评价范围
一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b) 污染物排放标准 我国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远比质量标准多,往往需根据污染 源行业性质、污染物特性、排气筒特点等多种因素审慎选 择。常见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有:
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现状的调查与评价
了解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对于总量控制的有关规定和指标要求, 以及本项目总量指标落实的指导思想,以便确定本项目总量指标 落实的方案。
4.区域公建与配套设施调查
(1)区域污水处理设施
调查区域内已有污水处理设施的地点、规模、运行情况和集污管网 的覆盖面及相关规划;调查区域内拟建污水处理设施(规模)与管 网建设规划及建设进程安排,为评价项目污水纳管的可行性分析提 供依据。
环境现状调查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不 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可以了解建设项目的社会经济背景和相关产业 政策等信息,掌握项目建设地的自然环境概况 和环境功能区划; 可以通过现场监测等手段,获得建设项目实施 前该地区的大气环境、水环境和声环境质量现 状数据; 为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预测提供科学的背景。
环境现状调查的一般原则
(1)根据建设项目污染源、影响因素及所在地区的环境特点, 结合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确定各环境要素的现状调查 范围,并筛选出调查的因素、项目及重点因子。
(2)环境现状调查时,首先应收集现有的资料,当这些资料 不能满足要求时,需要进行现场调查和测试。收集现有资料 应注意其有效性。
(3)环境现状调查中,对环境中与评价项目有密切关系的部 分(如大气、地面水等)应进行全面、详细的调查。
1.自然环境调查的内容和要求
(1)地理位置 (2)地质环境 (3)地形地貌 (4)气候与气象 (5)地面水环境 (6)地下水环境 (7)声环境 (8)土壤与水土流失 (9)动植物与生态
2.社会环境调查的内容和要求
(1)社会经济 (2)人文遗迹、自然遗迹与景观 (3)人群健康状况及地方病调查
(1)社会经济
二、 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1.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2. 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3. 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4.区域公建与配套设施调查
(1)区域污水处理设施
调查区域内已有污水处理设施的地点、规模、运行情况和集污管网 的覆盖面及相关规划;调查区域内拟建污水处理设施(规模)与管 网建设规划及建设进程安排,为评价项目污水纳管的可行性分析提 供依据。
环境现状调查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不 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可以了解建设项目的社会经济背景和相关产业 政策等信息,掌握项目建设地的自然环境概况 和环境功能区划; 可以通过现场监测等手段,获得建设项目实施 前该地区的大气环境、水环境和声环境质量现 状数据; 为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预测提供科学的背景。
环境现状调查的一般原则
(1)根据建设项目污染源、影响因素及所在地区的环境特点, 结合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确定各环境要素的现状调查 范围,并筛选出调查的因素、项目及重点因子。
(2)环境现状调查时,首先应收集现有的资料,当这些资料 不能满足要求时,需要进行现场调查和测试。收集现有资料 应注意其有效性。
(3)环境现状调查中,对环境中与评价项目有密切关系的部 分(如大气、地面水等)应进行全面、详细的调查。
1.自然环境调查的内容和要求
(1)地理位置 (2)地质环境 (3)地形地貌 (4)气候与气象 (5)地面水环境 (6)地下水环境 (7)声环境 (8)土壤与水土流失 (9)动植物与生态
2.社会环境调查的内容和要求
(1)社会经济 (2)人文遗迹、自然遗迹与景观 (3)人群健康状况及地方病调查
(1)社会经济
二、 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1.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2. 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3. 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精品PPT课件
第二节 中国的环境标准体系
一、环境标准体系
指各个具体的环境标准按其内在联系 组成的科学的整体系统。
二、中国的环境标准体系
分为三级五类。 三级:即国家、国家环保部、地方
标准体系
环境质量标准 污染物排放标准 国家环境标准 环境基础标准 环境监测方法标准 环境样品标准 国家环保部标准 (技术规范和导则等)
地方环境标准
环境质量标准(增补新项目)
污染物排放标准 (增补新项 目或严于国家标准)
1、环境质量标准
环境质量标准是为了保护人体健康、社会物质
财富和维持生态平衡而对环境中有害物质或有害
因素允许水平所作的限量规定。
常用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
《室内空气环境质量标准 (GB/T18883-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 《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93)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环境影响评价
授课教师 胡勤海
联系方式:
参考书
1、李海波、赵锦慧主编 ,《环境影响评价实用教程》,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10;
2、陆雍森等,《环境评价》(第二版),上海:同济大 学出版社,1999;
3、国家环保局开发监督司,《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原则和 方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4、P. Mondak and A.Biswas,《Conducting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United Nations University Press, New York,1999;
第四章 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1
首先,应选择该项目等标排放量Pi较大的污染物为 主要污染因子 其次,应选择项目特征污染物
同时,考虑在评价区内已造成严重污染的污染物
还有列入国家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的污染物
5
等标排放量 Pi(m3/h) 的计算
Qi Pi 109 C 0i
Qi—第i类污染物单位时间的排放量,t/h;
布点方位
以监测期间所处季节的主导风 向为轴向,取上风向为0°, 至少在约0°、90°、 在约0°、45°、90°、135°、 180°、270°等方向布 180°、225°、270°、315° 点,并且在下风向加密 等方向布点,并且在下风向加 布点,也可根据局地地 密布设1~3 个监测点,也可 形条件、风频分布特征 根据局地地形条件、风频分布 以及环境功能区、环境 特征以及环境功能区、环境空 空气保护目标所在方位 气保护目标所在方位做适当调 做适当调整。 整。
14
三、污染气象调查与分析
气象要素——对大气状态和物理现象给 予定性或定量描述的物理量。 主要气象要素
气温:离地面1.5m高处的百叶箱中观测到 的空气温度。
15
百叶箱
百叶箱是安置测定温度、湿度仪器用的 防护设备。它的作用是防止太阳对仪器的 直接辐射和地面对仪器的反射辐射,保护 仪器免受强风、雨、雪等的影响,并使仪 器感应部分有适当的通风,能真实地感应 外界空气温度和湿度的变化。 百叶箱分大小两种:小百叶箱内部高 537 毫米、宽 460 毫米、深 290 毫米。安 置干湿球、最高、最低温度表和毛 发湿度表;大百叶箱的内部高 612 毫米、宽 460 毫米、深 460 毫米,安置温度计和湿度计。百 叶箱内外各部分均涂刷白色油漆。
能见度:反映大气的混浊程度及杂质的多少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ppt课件
主导风向是指2~3个连 续风向角风频之和 ≥30%,其下风向即为 污染几率最大的方位
g n 16 f n
fn c
n 1
gn—n方位的风频; c—统计资料中静风总次数;
fn—统计资料中吹n方位风的次数; n为方位,共16个方位。
风向玫瑰图:用16方位风频联结而成的图
污染系数
污染系数
风向频率 该风向平均风速
精度不高,不宜用 于微观环境状况的 调查,受资料判读 和分析技术的制约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4.2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4.2.1大气环境现状调查 1.大气污染源
按污染源的几何高度,可分为高架源、地面源 按污染源的几何形状,可分为点源、线源、面源和体源
按污染源的排放时间,可分为连续源、瞬时源、间隙源
按污染源的排放形式,可分为有组织排放和无组织排放
量、新扩建工程排放量、改扩建后削减量,按上述三个量 计算最终排放量 ④ 对于毒性较大的物质还应估计其非正常排放量 ⑤ 将污染源按点源和面源进行统计 ⑥ 对于颗粒物污染源,还应调查其密度及粒径分布
对于二级评价项目,在上述内容中可适当从简;三级评价项目,可只调 查③、⑤、⑥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4.2.2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ESE WSW
ESE WSW
ESE WSWESE WSWFra bibliotekESE
SW
SE
SSW
SSE
S
静风频率:22.5%
SW
SE
SSW
SSE
S
静风频率:26.3%
SW
SE
SSW
SSE
S
静风频率:17.0%
SW
SE
SSW
SSE
第4章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本项目建成后,生产废水经处理达到《蟒沁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DB41-776-2012)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标准后回用,生活污水和 清净下水经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 4 三级标 准限值后排入玉川产业集聚区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厂出水满足《城镇污 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 A 标准后达标排入盘溪河,经盘溪河流入
本项目厂址位于太行山猕猴自然保护区以南,距其实验区边界约 5000m。太行山猕猴自然保护区范围见附图 4。 4.2 环境保护目标调查
根据项目排污特征和区域环境特征,本项目环境保护目标分布情况详 见表 4.2-1。
-4—5-
第 4 章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表 4.2-1
环境保护目标分布一览表
环境要素
保护目标名称
本项目厂址位于济源市北部的玉川产业集聚区,区域地形以丘陵为 主,丘陵北为山前倾斜平原,丘陵南为平原,丘陵区域宽度约 3~5km。 4.1.3 地质
根据国家地震局武汉地震大队 1977 年编制的《河南省地震裂度区划 图》载,济源市城区及王屋、承柳、思礼、克井、辛庄等乡镇大部分地区
-4—1-
第 4 章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环境要素
执行标准
项目
标准值μg/m3
年平均
60
SO2
24 小时平均
150
1 小时平均
500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年平均
40
环境空气
(GB3095-2012) 二级
NO2
24 小时平均
80
1 小时平均
200
24 小时平均
4mg/m3
CO
1 小时平均
10 mg/m3
O3
日最大 8 小时平均
本项目厂址位于太行山猕猴自然保护区以南,距其实验区边界约 5000m。太行山猕猴自然保护区范围见附图 4。 4.2 环境保护目标调查
根据项目排污特征和区域环境特征,本项目环境保护目标分布情况详 见表 4.2-1。
-4—5-
第 4 章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表 4.2-1
环境保护目标分布一览表
环境要素
保护目标名称
本项目厂址位于济源市北部的玉川产业集聚区,区域地形以丘陵为 主,丘陵北为山前倾斜平原,丘陵南为平原,丘陵区域宽度约 3~5km。 4.1.3 地质
根据国家地震局武汉地震大队 1977 年编制的《河南省地震裂度区划 图》载,济源市城区及王屋、承柳、思礼、克井、辛庄等乡镇大部分地区
-4—1-
第 4 章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环境要素
执行标准
项目
标准值μg/m3
年平均
60
SO2
24 小时平均
150
1 小时平均
500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年平均
40
环境空气
(GB3095-2012) 二级
NO2
24 小时平均
80
1 小时平均
200
24 小时平均
4mg/m3
CO
1 小时平均
10 mg/m3
O3
日最大 8 小时平均
《环境影响评价》课件
法律法规体系
环境保护法
作为环境保护领域的基本法律,规定 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环境影响评价法
相关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
包括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的一系列关于 环境影响评价的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 ,对环境影响评价的具体操作进行了 规范。
专门针对环境影响评价的立法,详细 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要求和 责任。
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评 价
在项目规划和建设中,应考虑减缓和适应气 候变化的措施,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广 可再生能源、建设生态基础设施等。环境影
响评价需对这些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估。
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影响评价
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 保障,环境影响评价需充分考虑生态文 明建设的目标,确保项目建设和生态保 护相协调。
《环境影响评价》 PPT课件
目录
• 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 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和方法 • 环境影响评价的应用与实践 • 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法规与标准 • 环境影响评价的未来发展与挑战
01
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定义与目的
定义
环境影响评价是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不 良环境影响进行预测、分析和评估,提出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 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包括问卷调查、听证会、公示公告等多种形式,让公众能够参与到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 中来。
信息公开的要求
要求建设单位和环评机构在环评过程中及时公开相关信息,以便公众了解和监督环评工 作。
05
环境影响评价的未来发展 与挑战
应对气候变化的环境影响评价
气候变化对环境的影响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对 生态系统、水资源、农业等产生重大影响。 环境影响评价需要评估这些影响,并提出应 对措施。
环境影响评价PPT课件
“环境影响评价必须客观、公正、公平,综合考虑规划或 者建设项目实施后对各种环境因素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系统 可能造成的影响,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公众参与应注意: 公众参与的建设项目范围 重大影响 公众参与的组织者 建设单位
20
二、技术原则
(1)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环保政策和法规 (2)符合流域、区域功能区划、生态保护规划和城市发展总体 规划,布局合理 (3)符合清洁生产原则 (4)符合国家有关生物化学、生物多样性等生态保护的法规和 政策 (5)符合国家资源综合利用的政策 (6) 符合国家土地利用政策 (7)符合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总量控制要求 (8)符合污染物达标排放和区域环境质量要求
23
(c)《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1987年)第九条: “新建、扩建、改建直接或间接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项目,必须 遵守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规定。” …... “建设项目的环 境影响报告书,必须对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大气污染和对生态环 境的影响作出评价,规定防治的措施,并按照规定的程序报环境 保护部门审查批准。…….”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认识世界,改造 世界的能力越来越强,对自身活动造成的环境影响也越来 越重视,开始在活动之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2
课程内容组成
环境工程专业必修课,40学时。 • 相关法律法规 • 技术导则与标准 • 技术方法 • 案例分析
3
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
李淑芹 《环境影响评价》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5
◆本章教学目录 概述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点
6
1.1 概述
• 1.1.1 基本概念 一、环境的概念 • 哲 学:它是一个相对于主体而言的客体 • 社会学:以人为主体的外部世界 • 生态学:以生物为主体的外部世界 • 环境科学:指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
20
二、技术原则
(1)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环保政策和法规 (2)符合流域、区域功能区划、生态保护规划和城市发展总体 规划,布局合理 (3)符合清洁生产原则 (4)符合国家有关生物化学、生物多样性等生态保护的法规和 政策 (5)符合国家资源综合利用的政策 (6) 符合国家土地利用政策 (7)符合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总量控制要求 (8)符合污染物达标排放和区域环境质量要求
23
(c)《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1987年)第九条: “新建、扩建、改建直接或间接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项目,必须 遵守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规定。” …... “建设项目的环 境影响报告书,必须对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大气污染和对生态环 境的影响作出评价,规定防治的措施,并按照规定的程序报环境 保护部门审查批准。…….”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认识世界,改造 世界的能力越来越强,对自身活动造成的环境影响也越来 越重视,开始在活动之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2
课程内容组成
环境工程专业必修课,40学时。 • 相关法律法规 • 技术导则与标准 • 技术方法 • 案例分析
3
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
李淑芹 《环境影响评价》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5
◆本章教学目录 概述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点
6
1.1 概述
• 1.1.1 基本概念 一、环境的概念 • 哲 学:它是一个相对于主体而言的客体 • 社会学:以人为主体的外部世界 • 生态学:以生物为主体的外部世界 • 环境科学:指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地表水环境:应根据现有资料慨要说明地表水状况,如地表水资源的分 布及利用情况,地表水各部分(河,湖[库])之间及其与海湾、地下 水的联系,地表水的水文特征及水质现状,以及地表水的污染来源等。
8
第二节 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调查
1.自然环境
如果建设项目建在海边又无需进行海湾的单项影响评价时,应根据现 有资料选择性叙述部分或全部内容慨要说明海湾环境状况,即:海洋资 源及利用情况,海湾的地理概况,海湾与当地地面水及地下水之间的联 系,海湾的水文特征及水质现状,污染来源等。
1.自然环境
❖ 地形地貌:一般情况,只需根据现有资料,简要说明下述部分或全部内 容:建设项目所在地区海拔高度,地形特征(即高低起伏状况),周 围的地貌类型(山地、平原、沟谷、丘陵、海岸等)以及岩溶地貌、 冰川地貌、风成地貌等地貌的情况。崩塌、滑坡、泥石流、冻土等有 危害的地貌现象,若不直接或间接危胁到建设项目时,可概要说明其 发展情况。 若无可查资料,需做一些简单的现场调查。 当地形地貌与建设项目密切相关时,除应比较详细地叙述上述全部 或部分内容外,还应附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地形图,特别应详细说明 可能直接对建设项目有危害或将被项目建设诱发的地貌现象的现状及 发展趋势,必要时还应进行一定的现场调查。
(4)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法:以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为目的,以地理模 型方法为手段,可以进行区域空间分析和多要素综合分析,具有动 态预测能力,产生高层次的地理信息。
4
遥感的特点
❖ 宏观性、综合性 覆盖范围大、信息丰富. 一景TM影像为185×185 平方公里;影像包含各 种地表景观信息,有可 见的,也有潜在的。 ❖ 信息量大,具有手段多, 技术先进的特点 ❖ 获取信息快,更新周期短, 具有动态监测的特点。
9
第二节 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调查
3
第一节 概述
(3)遥感法:可从整体上了解一个区域的环境特点,可以弄清人类无 法到达地区的地表环境情况,如一些大面积的森林、草原、荒漠、 海洋等。此方法不十分准确,不宜用于微观环境状况的调查,一般 只用于辅助性调查。在环境现状调查中,使用此方法时,绝大多数 情况不使用直接飞行拍摄的办法,只判读和分析已有的航空或卫星 相片。
评价矿山以及其它与地质条件密切相关的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时,对 与建设项目有直接关系的地质构造,如断层、断裂、坍塌、地面沉陷 等,要进行较为详细的叙述,一些特别有危害的地质现象,如地震, 也应加以说明,必要时,应附图辅助说明,若没有现成的地质资料, 应做一定的现场调查。
6
第二节 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调查
如需进行建设项目的地面水(包括海湾)环境影响评价,除应详细 叙述上面的部分或全部内容外,还应增加水文、水质及水利用状况调查。 ❖ 地下水环境:只需根据现有资料,全部或部分地简述下列内容:地下水 的开采利用情况,地下水埋深,地下水与地面的联系以及水质状况与污 染来源。若需进行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除要比较详细地叙述上述内容 外,还应根据需要,选择以下内容进一步调查:水质的物理、化学特性, 污染源情况,水的储量与运动状态,水质的演变与趋势,水源地及其保 护区的划分,水文地质方面的蓄水层特性,承压水状况等。当资料不全 时,应进行现场采样分析。
1. 环境现状调查的一般原则
(1)根据建设项目污染源、影响因素及所在地区的环境特点,结合各单 项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确定各环境要素的现状调查范围,并筛选 出应调查的有关参数。(包括因素、项目及重点因子)
(2)环境现状调查时,首先应搜集现有的资料,当这些资料不能满足要 求时,再进行现场调查和测试。(收集现有资料应注意其有效性)。
(3)环境现状调查中,对环境中与评价项目有密切关系的部分(如大气、 地面水、地下水等)应全面、详环境与社会环境 的调查,应根据评价地区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删。
2
第一节 环境现状调查的基本要求与方法
2. 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
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主要有四种,即:收集资料法、现场调查法、 遥感法和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法。 (1)收集资料法:应用范围广、收效大,比较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 环境现状调查时,应首先通过此方法获得现有的各种有关资料,但 此方法只能获得第二手资料,而且往往不全面,不能完全符合要求, 需要其它方法补充。 (2)现场调查法:可以针对使用者的需要,直接获得第一手的数据和 资料,以弥补收集资料法的不足。这种方法工作量大,需占用较多 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有时还可能受季节、仪器设备条件的限制。
5
第二节 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现状调查
基本内容
1.自然环境
❖ 地理位置:建设项目所处的经、纬度,行政区位置和交通位置,要说明 项目所在地与主要城市、车站、码头、港口、机场等的距离和交通条 件,并附地理位置图。
❖ 地质环境:根据现有资料,选择下述部分或全部内容,概要说明当地的 地质状况,即:当地地层概况,地壳构造的基本形式(岩层、断层及 断裂等)以及与其相应的地貌表现,物理与化学风化情况,当地已探 明或已开采的矿产资源情况。 若建设项目规模较小且与地质条件无关时,地质现状可不叙述。
7
第二节 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调查
1.自然环境
❖ 气候与气象: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的主要气候特征,年平均风速和主导风 向,年平均气温,极端气温与月平均气温(最冷月和最热月),年平 均相对湿度,平均降水量、降水天数,降水量极值,日照,主要的天 气特征(如梅雨、寒潮、雹和台、飓风)等。 如需进行建设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除应详细叙述上面全部或 部分内容外,还应根据评价需要,对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区的大气边界层 和大气湍流等污染气象特征进行调查与必要的实际观测。
第四章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第一节 环境现状调查的基本要求与方法
第二节 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现状调查
第三节 污染源调查与评价
第四节 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第五节 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第六节 环境噪声现状调查与评价
第七节 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价
第八节 土壤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1
第一节 环境现状调查的基本要求与方法
8
第二节 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调查
1.自然环境
如果建设项目建在海边又无需进行海湾的单项影响评价时,应根据现 有资料选择性叙述部分或全部内容慨要说明海湾环境状况,即:海洋资 源及利用情况,海湾的地理概况,海湾与当地地面水及地下水之间的联 系,海湾的水文特征及水质现状,污染来源等。
1.自然环境
❖ 地形地貌:一般情况,只需根据现有资料,简要说明下述部分或全部内 容:建设项目所在地区海拔高度,地形特征(即高低起伏状况),周 围的地貌类型(山地、平原、沟谷、丘陵、海岸等)以及岩溶地貌、 冰川地貌、风成地貌等地貌的情况。崩塌、滑坡、泥石流、冻土等有 危害的地貌现象,若不直接或间接危胁到建设项目时,可概要说明其 发展情况。 若无可查资料,需做一些简单的现场调查。 当地形地貌与建设项目密切相关时,除应比较详细地叙述上述全部 或部分内容外,还应附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地形图,特别应详细说明 可能直接对建设项目有危害或将被项目建设诱发的地貌现象的现状及 发展趋势,必要时还应进行一定的现场调查。
(4)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法:以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为目的,以地理模 型方法为手段,可以进行区域空间分析和多要素综合分析,具有动 态预测能力,产生高层次的地理信息。
4
遥感的特点
❖ 宏观性、综合性 覆盖范围大、信息丰富. 一景TM影像为185×185 平方公里;影像包含各 种地表景观信息,有可 见的,也有潜在的。 ❖ 信息量大,具有手段多, 技术先进的特点 ❖ 获取信息快,更新周期短, 具有动态监测的特点。
9
第二节 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调查
3
第一节 概述
(3)遥感法:可从整体上了解一个区域的环境特点,可以弄清人类无 法到达地区的地表环境情况,如一些大面积的森林、草原、荒漠、 海洋等。此方法不十分准确,不宜用于微观环境状况的调查,一般 只用于辅助性调查。在环境现状调查中,使用此方法时,绝大多数 情况不使用直接飞行拍摄的办法,只判读和分析已有的航空或卫星 相片。
评价矿山以及其它与地质条件密切相关的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时,对 与建设项目有直接关系的地质构造,如断层、断裂、坍塌、地面沉陷 等,要进行较为详细的叙述,一些特别有危害的地质现象,如地震, 也应加以说明,必要时,应附图辅助说明,若没有现成的地质资料, 应做一定的现场调查。
6
第二节 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调查
如需进行建设项目的地面水(包括海湾)环境影响评价,除应详细 叙述上面的部分或全部内容外,还应增加水文、水质及水利用状况调查。 ❖ 地下水环境:只需根据现有资料,全部或部分地简述下列内容:地下水 的开采利用情况,地下水埋深,地下水与地面的联系以及水质状况与污 染来源。若需进行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除要比较详细地叙述上述内容 外,还应根据需要,选择以下内容进一步调查:水质的物理、化学特性, 污染源情况,水的储量与运动状态,水质的演变与趋势,水源地及其保 护区的划分,水文地质方面的蓄水层特性,承压水状况等。当资料不全 时,应进行现场采样分析。
1. 环境现状调查的一般原则
(1)根据建设项目污染源、影响因素及所在地区的环境特点,结合各单 项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确定各环境要素的现状调查范围,并筛选 出应调查的有关参数。(包括因素、项目及重点因子)
(2)环境现状调查时,首先应搜集现有的资料,当这些资料不能满足要 求时,再进行现场调查和测试。(收集现有资料应注意其有效性)。
(3)环境现状调查中,对环境中与评价项目有密切关系的部分(如大气、 地面水、地下水等)应全面、详环境与社会环境 的调查,应根据评价地区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删。
2
第一节 环境现状调查的基本要求与方法
2. 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
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主要有四种,即:收集资料法、现场调查法、 遥感法和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法。 (1)收集资料法:应用范围广、收效大,比较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 环境现状调查时,应首先通过此方法获得现有的各种有关资料,但 此方法只能获得第二手资料,而且往往不全面,不能完全符合要求, 需要其它方法补充。 (2)现场调查法:可以针对使用者的需要,直接获得第一手的数据和 资料,以弥补收集资料法的不足。这种方法工作量大,需占用较多 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有时还可能受季节、仪器设备条件的限制。
5
第二节 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现状调查
基本内容
1.自然环境
❖ 地理位置:建设项目所处的经、纬度,行政区位置和交通位置,要说明 项目所在地与主要城市、车站、码头、港口、机场等的距离和交通条 件,并附地理位置图。
❖ 地质环境:根据现有资料,选择下述部分或全部内容,概要说明当地的 地质状况,即:当地地层概况,地壳构造的基本形式(岩层、断层及 断裂等)以及与其相应的地貌表现,物理与化学风化情况,当地已探 明或已开采的矿产资源情况。 若建设项目规模较小且与地质条件无关时,地质现状可不叙述。
7
第二节 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调查
1.自然环境
❖ 气候与气象: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的主要气候特征,年平均风速和主导风 向,年平均气温,极端气温与月平均气温(最冷月和最热月),年平 均相对湿度,平均降水量、降水天数,降水量极值,日照,主要的天 气特征(如梅雨、寒潮、雹和台、飓风)等。 如需进行建设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除应详细叙述上面全部或 部分内容外,还应根据评价需要,对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区的大气边界层 和大气湍流等污染气象特征进行调查与必要的实际观测。
第四章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第一节 环境现状调查的基本要求与方法
第二节 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现状调查
第三节 污染源调查与评价
第四节 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第五节 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第六节 环境噪声现状调查与评价
第七节 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价
第八节 土壤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1
第一节 环境现状调查的基本要求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