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比较线段的长短》说课稿

合集下载

北师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比较线段的长短说课稿

北师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比较线段的长短说课稿

《比较线段的长短》说课稿我本节课说课的内容是七年级上册第四章——比较线段的长短。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比较线段的长短》一课是培养学生视图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节课是对前一节的复习巩固,同时也为今后几何的计算、作图和三角形等知识的学习提供方法和依据。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已经对比较线段的长短已有肤浅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分析根据上述分析和课程标准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了解线段的基本性质。

2、能用圆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3、能借助直尺、圆规等工具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

4、掌握线段的中点的概念、画法,并会用线段的中点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说理。

根据学情分析和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比较线段的长短;难点是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及线段中点的表示方法和应用。

四、教法学法分析结合本节课内容和学生实际我采用了如下教法学法:即引导发现式的教学方法并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教学时,调动学生动手、动脑、共同探索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一、趣味导入学生通过比较姚明和潘长江的身高得出:当两条线段差别比较大时可以通过目测的办法比较长短,对于线段a和线段b,比较它们的长短,学生的看法不一,象这样的线段怎样比较它们的长短长短呢?从而引出本节课课题——第四章第二节:比较线段的长短二、情景设计(出示多媒体课件)1.图一个人从A村到B村,有三条路径可选择,你愿意选第几条路径?说出你的理由。

2.明到小英家有三条路可走,如图,你认为走那条路最近?(1)3.小狗、小猫为什么都选择直的二、新课(一)、线段的基本性质。

(课件展示)1.引入:问:从上面的风个例子来看,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线段的基本性质: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也可以说成: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2.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之间的距离。

3.线段的基本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1)如图:这是A、B两地之间的公路,在公路工程改造计划时,为使A、B两地行程最短,应如何设计线路?在图中画出。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2 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2 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

2 比较线段的长短●情景导入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认识他们吗?我们目测一下他们的身高,发现姚明高一些.那要是让潘长江老师站到二楼上,姚明站在地面上呢? 如果我们用线段来表示人的身高,又如何比较线段的长短呢?从而引入课题.【教学与建议】教学:把现实生活中的比高矮问题抽象成线段比较长短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建议:重点让学生明白两条线段长短的比较方法.●置疑导入 师:如图,从A 村到B 村有四条道路可供选择,你愿意选第几条道路?说出你的理由. 生:走第②条路.因为这条路是直路,感觉它最近.师:虽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我们都希望走条近路.那么怎样找出最近的路呢?你是怎样得出结论的? 【教学与建议】教学:利用生活中熟悉的情境,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建议:在学生操作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命题角度1 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决问题根据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解决实际问题.【例1】在春季运动会上,七年级的同学想举行一次拔河比赛,他们想从两条大绳中挑出一条最长的绳子,请你为他们选择一种合适的方法是(A)A .把两条大绳的一端对齐,然后拉直两条大绳,另一端在外面的即为长绳B .把两条绳子重合,观察另一端的情况C .把两条绳子接在一起D .没有办法挑选【例2】为抄近路践踏草坪是一种不文明现象,如图是学校花圃的一角,有的同学为了省时间图方便,在花圃中踩出了一条“捷径”,“捷径”的数学道理是(C)A.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B .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C .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D .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例3】把一条弯曲的河道改直,可以缩短航程,这样做的根据是__两点之间线段最短__. *命题角度2 比较线段的长短比较线段长度常用的方法有两种:(1)度量法;(2)叠合法. 【例4】用度量法可得下列线段中最长的是(B)A BC D *命题角度3 线段中点的概念辨析中点具备两个特点:①点在线段上;②把线段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这两者缺一不可. 【例5】如图,B 是线段AD 的中点,C 是BD 上一点,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C)A .BC =AB -CD B .BC =AC -BDC .BC =12 (AD -CD ) D .BC =12AD -CD【例6】已知线段AB 和点P ,如果P A +PB =AB ,且P A =PB ,则(A) A .点P 为AB 中点 B .点P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C .点P 在线段AB 外D .无法确定 *命题角度4 求线段的长度求线段长度,通常借助线段中点的性质和线段的比进行线段长度的变换进行求解.【例7】如图,长度为12 cm 的线段AB 的中点为M ,C 为线段MB 上一点,且MC ∶CB =1∶2,则线段AC 的长度为(A)A .8 cmB .6 cmC .4 cmD .2 cm【例8】如图,B ,C 两点把线段AD 分成长度比为2∶3∶4的三部分,点E 是线段AD 的中点,EC =2 cm ,求:(1)AD 的长; (2)AB ∶BE .解:(1)因为AB ∶BC ∶CD =2∶3∶4,点E 是线段AD 的中点,所以CD =49 AD ,ED =12AD ,所以EC =ED-CD =12 AD -49 AD =2,解得AD =36 cm ;(2)由(1)知,AD =36 cm ,易得AB =36×29 =8(cm),BC =36×39=12(cm),BE =BC -EC =12-2=10(cm).所以AB ∶BE =8∶10=4∶5.高效课堂 教学设计1.借助情境了解“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 2.能借助尺、规等工具比较两条线段的大小. 3.能用圆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线段长短的两种比较方法:线段中点的概念及表示方法;线段的和、差、倍、分关系.叠合法比较两条线段大小;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活动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课件:公园曲桥、河道改直的图片)把弯曲的河道改直就可以缩短航程.在公园的河面上修建曲折的桥,就能增加观光的路程,你知道这其中的道理吗?怎样比较两个同学的高矮?你有哪些方法?活动二:实践探究 交流新知 【探究1】 线段公理问题:(多媒体投影P 110图4-6)学生通过观察,实际操作,容易得出线段AC 最短.【归纳】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这一事实可以简述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我们把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探究2】 线段的比较多媒体展示P 110“议一议”【归纳】如果直接观察难以判断,我们可以有两种方法进行比较:一种方法是用刻度尺量出它们的长度,再进行比较,即度量法;另一种方法是把其中的一条线段移到另一条线段上去,将其中的一个端点重合在一起加以比较,即叠合法.活动三:开放训练 应用举例【例1】(教材P 111例题)如图,已知线段AB ,用尺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AB . 【方法指导】学生通过操作,掌握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的方法.解:作图步骤如下:(1)作射线A ′C ′(如图所示);(2)用圆规在射线A ′C ′上截取A ′B ′=AB . 线段A ′B ′就是所求作的线段.【例2】(1)如图,点M 把线段AB 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AM 与BM ,点M 叫做线段AB 的中点.这时AM =BM =12 AB (或AB =2AM =2BM ).(2)在直线l 上顺次取A ,B ,C 三点,使得AB =4 cm ,BC =3 cm.如果点O 是线段AC 的中点,那么线段OB 的长度是多少?【方法指导】学生画图加以分析,与同伴进行交流,进一步掌握线段中点的性质. 解:如图所示:OB =4-4+32=0.5(cm).活动四:随堂练习1.如图,在我国“西气东输”的过程中,从A 城市往B 城市架设管道,有三条路可供选择,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架设管道的最短路线是__①__,依据是__两点之间线段最短__.2.已知线段AB =6 cm ,在直线AB 上取点C ,使BC =3 cm ,则线段AC 的长是__9或3__cm. 3.教材第112页上方的“随堂练习”第1题. 解:可用刻度尺量出折线AB 各段线段的长度,再量出线段A ′B ′的长度.将折线AB 各段线段的长度和与A ′B ′的长度作比较,也可用尺规作图法将AB 的每段长度移到线段A ′B ′上,再做判断.4.教材第112页上方的“随堂练习”第2题.解:5.已知线段AB =6,点C 在直线AB 上,BC =4,D 是AC 的中点,那么A ,D 两点间的距离是多少? 解:5或1.活动五:课堂小结与作业学生活动: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新知识?还有哪些疑问?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线段的公理,线段的比较,线段的中点等知识,让学生大胆发言,积极与同伴交流,进行知识的提炼和归纳.作业:课本P 112习题4.2中的T 2、T 3、T 4本节课的内容是比较线段的长短,这涉及线段的度量和比较,是几何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把身边的数学材料引入课堂,从而使原来枯燥无味的讲解转变为生动活泼的学习活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深了学生对几何知识的理解,从而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比较线段的长短北师大版数学初一上册教案

比较线段的长短北师大版数学初一上册教案

比较线段的长短北师大版数学初一上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北师大版数学初一上册第二章《直线与线段》的第一节“比较线段的长短”。

具体内容包括:理解线段的概念,掌握线段的表示方法,学会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通过实践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线段的概念,能够准确地表示线段,学会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线段的概念及表示方法,比较线段的长短。

难点:如何准确地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直尺、圆规、三角板、教学课件。

2. 学具:直尺、圆规、三角板、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绳子、直尺等教具,现场演示如何测量物体的长度,引导学生关注线段的概念。

2. 知识讲解(1)线段的概念:线段是由两个端点及这两个端点之间的所有点组成的。

(2)线段的表示:用两个端点的字母表示,如线段AB。

(3)比较线段的长短:通过观察、测量、折叠等方法,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

3. 例题讲解(1)题目:比较线段AB和CD的长短。

(2)分析:观察两条线段的长度,可通过直尺测量或折叠比较。

(3)解答:线段AB比线段CD长。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合作,利用直尺、圆规等工具,测量并比较给定线段的长短。

六、板书设计1. 线段的概念2. 线段的表示方法3. 比较线段的长短方法七、作业设计(1)线段AB和线段CD(2)线段MN和线段PQ2. 答案:(1)线段AB比线段CD长,通过测量可得。

(2)线段MN和线段PQ等长,通过折叠可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线段的概念和表示方法的掌握情况较好,但在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上还需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让学生尝试用三角板、圆规等工具,设计一些有关线段的题目,进行交流和分享。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4.2 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4.2 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

2 比较线段的长短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能借助尺、规等工具比较两条线段的大小;能用圆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理解线段中点的概念,会用数量关系表示中点及进行相应的计算.【过程与方法】感受用类比的思想比较两条线段的大小,经过体会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和数感;发展几何图形意识和探究意识.【情感态度】在积极参与、合作交流中体验到教学活动中充满着探索和创造,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经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线段长短的两种比较方法:线段中点的概念及表示方法;线段的和、差、倍、分关系.【教学难点】叠合法比较两条线段大小;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把弯曲的河道改直就可以缩短航程.在公园的河面上修建曲折的桥,就能增加观光的路程,你知道这其中的道理吗?怎样比较两个同学的高矮?你有哪些方法?【教学说明】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例子,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线段公理问题1 教材第110页图4—6及有关图的内容.【教学说明】学生通过观察,实际操作,很容易得出正确的结论.【归纳结论】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这一事实可以简述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我们把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2.线段的比较问题2 教材第110页的“议一议”.【教学说明】学生通过实物的比较到线段的比较,归纳比较两条线段长短的方法.【归纳结论】如果直接观察难以判断,我们可以有两种方法进行比较:一种方法是用刻度尺量出它们的长度,再进行比较,即度量法;另一种方法是把其中的一条线段移到另一条线段上去,将其中的一个端点重合在一起加以比较,即叠合法.3.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问题3 如图,已知线段AB,用尺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AB.【教学说明】学生通过操作,掌握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的方法.作图规律如下:(1)作射线A′C′(如图所示);(2)用圆规在射线A′C′上截取A′B′=AB.线段A′B′就是所求作的线段.4.线段中点的定义及表示方法如图,点M把线段AB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AM与BM,点M叫做线段AB的中点,这时AM=BM=1AB(或AB=2AM=2BM).25.线段中点性质的运用问题4 在直线l上顺次取A,B,C三点,使得AB=4cm,BC=3cm.如果点O是线段AC的中点,那么线段OB的长度是多少?【教学说明】学生画图加以分析,与同伴进行交流,进一步掌握线段中点的性质.【归纳结论】线段的和,差,中点计算时,应注意数形结合,根据已知条件画出图形再加以分析.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如图,从A到B有3条路径,最短的路径是()A.①B.②C.③D.都一样第1题图第2题图2.如图,已知线段AD>BC,则线段AC与BD的关系是()A.AC>BDB.AC=BDC.AC <BDD.不能确定3.已知线段AB=8cm,在直线AB上取点C,使BC=2cm,则线段AC 的长是___cm.4.教材第112页上方的“随堂练习”第1题.5.教材第112页上方的“随堂练习”第2题.6.已知点A、B、C是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且AC=9cm,BC=5cm,求线段AB和BC的中点间的距离.【教学说明】学生自主完成,加深对新学知识的理解,检测线段的比较,线段的中点等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学生的疑惑教师应及时指导.完成上述题目后,教师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的课堂作业部分.【答案】1.C2.A3.10或64.可用刻度尺量出AB各线段的长度,再量出线段A′B′的长度.将AB各线段和与A′B′长度作比较,也可用尺规作图法将AB的每段长度移到线段A′B′上,再做判断.5.6. 4.5cm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师生共同回顾线段的公理,线段的比较,线段的中点等有关知识.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新知识?还有哪些疑问?【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知识点,让学生大胆发言,积极与同伴交流,进行知识的提炼和归纳.课后作业: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4.2”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相应作业.教学反思:本节课从学生探究线段的公理,线段的比较方法,线段的中点的表示方法,到运用线段中点的性质解决具体问题等方面,培养学生动手、动脑习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 4.2比较线段的长短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 4.2比较线段的长短

课时课题:第四章 第2节 比较线段的长短教学目标:1.借助具体情境,了解“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2.能借助直尺、圆规等工具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3.能用圆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4.理解两点间距离的概念和线段中点的概念及表示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线段比较的正确方法,线段中点的概念及表示方法.难点:线段中点的概念及表示方法.教法及学法指导:教法:启发式教学法.学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巧设情境 引入新知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直线、线段、射线,你能画出这些线并用字母表示出来吗?生:动手画出(1)直线AB ; (2)射线OM ; (3)线段CD.师:如图1 从A 地到C 地有四条道路,你站在A 处,C 处有一小弟弟摔倒了,你会选择走哪条路去帮助他?图1生:学生发言,易于得出线段AC 最短.师:如图2,从教室A 地到图书馆B ,总有少数同学不走人行道而横穿草坪,这是为什么呢? FEDC B A图2生:因为走的路程最短.师:两种情景你能得到什么结论?生:结论: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简述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师: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设计意图:利用生活中可以感知的的情境,极大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生活中所蕴含的数学道理.二.小组合作共同探索图1 图2 图3 师:怎样比较两棵树的高矮?怎样比较两根铅笔的长短?怎样比较窗框相邻两边的长?生:讨论交流,得出答案:图1直接观察就可以比较;图2观察难以判断,可以测量或将一端重合;图3 可以用绳子或刻度尺测量.师:把两棵树的高度、两根铅笔的长、窗框相邻两边的长看成两条线段,怎么比较它们大小?类比于线段怎么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得出如果两条线段长短相差很大,直接观察就可以比较.如果直接观察难以判断,我们可以有两种比较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度量法. 即用刻度尺量出两条线段的长度,再进行比较第二种方法是:叠合法. 方法:先把两条线段的一端重合,另一端落在同侧,根据另一端落下的位置,来比较. 注意:起点对齐,看终点.这时我们可以借助圆规来完成.师:画出两条线段,讨论比较方法.生:同位之间互考,一生上黑板演示两种比较方法.线段AB 与线段CD 相等, 线段AB 大于线段CD , 线段AB 与小于线段CD ,记作AB=CD 记作AB>CD 记作AB<CD练习:176页知识技能第1题设计意图:在具体问题中设问,在解答问题中形成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解决问题的热情.让学生感受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所要比较的线段大小的的过程.三. 动手操作,探索新知:师:你能用圆规画出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吗?(黑板上画出已知线段,同时要求学生在纸上画出已知线段,并尝试.)小组合作交流画法:生:上黑板演示并说明作图过程.师生归纳出三步骤:1、作射线A ’C ’;2、用圆规在射线A ’C ’上截取A ’B ’=AB ;线段AB 就是所求作的线段.动手试试:随堂练习176页2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在动手操作中去真正的感受用尺、规作图,并用语言口头表述做法,并开始有作图痕迹意识.用尺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其实就是“叠合法”的具体运用。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4.2比较线段的长短优质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4.2比较线段的长短优质教案

4.2比较线段的长短一、教课目的1.使学生在理解线段观点的基础上,认识线段的长度能够用正数来表示,因此线段能够胸怀、比较大小以及进行一些运算.使学生对几何图形与数之间的联系有必定的认识,进而初步认识数形联合的思想.2.掌握比较线段长短的两种方法3.会用直尺和圆规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4.理解线段和、差的观点及画法5.进一步培育学生的着手能力、察看能力。

二、教课要点线段长短的两种比较方法三、教课难点对线段与数之间的认识,掌握线段比较的正确方法四、教具准备四支筷子(三红一绿,长短不一)、圆规、直尺五、教课过程(一)创建情境教师:老师手中有两只筷子(一红一绿)如何比较它们的长短?学生:先挪动一根筷子,与另一根筷子一头对齐,两根棒靠紧,察看另一头的地点,多出的较长。

教师:比较长短的要点是什么?学生:必有一头对齐教师:除此以外,还有其余的方法吗?学生:能够用刻度尺分别测出两根筷子的长度,而后比较两个数值教师:我们能够用近似于比筷子的两种方法来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二)新课教课让学生在簿本上画出AB 、CD 两条线段。

(长短不一)1.“议一议”如何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比较的过程,而后教师边演示边用规范的几何语言描绘叠合法:把线段 AB 、 CD 放在同向来线上比较,步骤有三:①将线段 AB 的端点 A 与线段 CD 的端点 C 重合②将线段 AB 沿着线段 CD 的方向落下③若端点 B 与端点 D 重合,则获得线段AB 等于线段 CD,可记做:AB=CD (几何语言)若端点 B 落在 D 内,则获得线段AB 小于线段 CD,可记做: AB <CD若端点 B 落在 D 外,则获得线段AB 大于线段 CD,可记做: AB >CD如图 1C D CCA B A B DA D B(注:讲此方法时,教师应采纳圆规截取线段比较形象,还需向学生讲明从“形”角度去比较线段的长短)胸怀法:用刻度尺分别量出线段 AB 和线段 CD 的长度,再将长度进行比较。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2《比较线段的长短》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2《比较线段的长短》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2《比较线段的长短》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比较线段的长短》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4章《几何图形》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线段的性质和特点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线段的大小比较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线段的大小比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材采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探索并掌握线段的大小比较方法。

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他们对线段的性质和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探索并掌握线段的大小比较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线段的大小比较方法,能运用线段的大小比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线段的大小比较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线段的大小比较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引导发现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几何画板、实物模型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线段的大小比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探索线段的大小比较方法。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方法,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4.引导发现: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线段的大小比较方法,并加以解释和阐述。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4.2 比较线段的长短 教案.doc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4.2 比较线段的长短 教案.doc

第二节比较线段的长短一、教学目标1.借助具体情境,了解“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的性质.2.能借助直尺、圆规等工具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3.能用尺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线段的性质及线段的中点教学难点:两点间的距离三、教学课型:新授课四、教学方法:师生互动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复习回顾,引入课题1.下列表示线段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A.线段A B.线段ABC.线段ab D.线段Ab2.如图,图中的直线可以表示为________或________.3.如右图,射线BC和射线________是同一条射线.4. 猜测“从A到C的四条道路,哪条最短?”(学生观察并发言,易于得出线段AC最短,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老师板书课题)第二环节探究与拓展活动(一)猜测“从A到C的四条道路,哪条最短?”根据生活经验,小明沿着线段AC走最快.这说明了什么道理?说明了这样一个公理: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我们把这个公理叫做线段公理. 简单地说:两点之间,线段最短.顺利的引出定义: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线段是一个几何图形,如右图可表示为线段AB 或线段a 。

A a B而距离是长度,为非负数,故线段AB≥0或线段a≥0活动(二)怎样比较下面图形的长短?1.怎样比较两棵树的高矮?怎样比较两根铅笔的长短?怎样比较窗框相邻两边的长?怎么比较?(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点明课题:把两棵树的高度、两根铅笔的长、窗框相邻两边的长看成两条线段,怎么比较它们的大小?2. 在黑板上画出两条线,同时让学生在草稿纸上画出两条线段,让学生思考、讨论比较方法。

a b第三环节问题探究,形成策略1.引导学生从交流发言中归纳出方法策略。

第一种方法是:观察法.即用眼睛去直观的感受两条线段的长短。

第二种方法是:度量法.即用刻度尺量出两条线段的长度,再进行比较.a b经过测量,a=4.6cm, b=2.8cm因4.6>2.8,故 a>b总结:用度量法比较线段大小,其实就是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2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2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
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学生们表现得相当积极,能够主动参与讨论和分享。但也有一些学生在讨论中显得不够自信,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不够扎实。为了提高这部分学生的自信心,我会在课堂上多给予他们鼓励,并在课后提供更多的辅导和帮助。
同时,我也注意到,将实际问题引入课堂,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加投入地参与到课堂讨论和实践中。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寻找更多贴近生活的例子,让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线段的定义、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和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最后,通过今天的课程,我深刻认识到教学反思的重要性。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更加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我也会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们提供更优质的教学服务。
-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模型展示、动画辅助等手段,帮助学生建立起线段在三维空间中的形象。
-对于实际问题的应用,可以设计一些实际问题,如测量房间内家具的长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具体问题。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比较线段的长短》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比较两个物体长度的情况?”(如比较两支铅笔的长度)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比较线段长短的奥秘。

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比较线段的长短》优秀教案

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比较线段的长短》优秀教案

比较线段的长短4.2教学目标、借助具体情境,了解“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的性质。

1 、借助直尺、圆规等工具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

2 、会用直尺和圆规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3 、理解线段的中点以及线段的和差的意义,并根据给出的条件求出线段的长。

4、通过小组学习过程,形成相互帮助、共同进步的习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 5 手能力、观察能力、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线段长短的两种比较方法;尺规作图;线段中点的概念级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对线段与数之间的认识,线段中点的实际应用。

教具准备铅笔、圆规、直尺(三角板)等一自主学习,提出问题射线和直线?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复习回顾:什么叫线段1 、创设情境2D E为什么?… …情景一:绿地里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F情景二:老师用多媒体出示一张图片,让学生猜测CA的四条道路,哪条最短?”C到A“从、发现结论:3B图 . )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1(4-6 简述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两点之间的距离定义: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2()两点之间的距离是指(B、A、练一练:经过平面上4A、经过A AB 、射线B 两点的直线B、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

B、A、D 两点之间的线段B、A、C 、提出问题5,比较的是线段和曲线、折线的长短,两条线段之间怎么比较4-6问题:观察图 1长短?比较线段的长短2.板书课题:二、合作学习,探究问题讨论方法。

,、分组讨论:每个人画一条线段,另其他同学比较1,你又怎么比较它们的长短,互相接着另外每人拿出不同的笔(可以看成线段)交流。

.通过刚才分组讨论,得出两条线段比较长短的方法。

2的长度,再将长度进行比CD和线段AB、度量法:用刻度尺分别量出线段)1(较。

放在同一直线上比较,步骤有三:CD、AB)叠合法:把线段2(重合C的端点CD与线段A的端点AB将线段①的方向落下CD沿着线段AB将线段② AB=CD,可记做:CD等于线段AB重合,则得到线段D与端点B若端点③ (几何语言)CD <AB,可记做:CD小于线段AB内,则得到线段D落在B若端点B若端点 CD >AB,可记做:CD大于线段AB外,则得到线段D落在 1 如图CDCC DB AAABBD题1第习题P112“练一练”.3 三、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初中数学北师大七年级上册(2023年修订) 基本平面图形线段的长短比较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北师大七年级上册(2023年修订) 基本平面图形线段的长短比较教学设计

《线段的长短比较》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华师大新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的平面图形中点线的第二节,是平面图形的重要的基础知识。

学生在第一节了解了棱柱等几何图形,了解了构成这些几何图形的基本元素是点、线、面。

在上一节课也学习了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形象、描述性定义和表示方法。

这一节将重点研究线段的重要的基本性质和比较方法。

所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抽象提炼线段的基本性质,线段的大小比较方法和尺规作图等,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这节课的知识内容的学习对学生空间思维的发展、平面几何语言的培养、几何图形的操作方法、以及射线、角、三角形、四边形等的学习,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阶段对线段已有了一定的认识,对于线段的长短也有了感性的认识,在比较线段的长短的问题上都有了一定的方法,这些为本章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教学中始终遵循学生主动学习的原则,给足时间思考、动手操作,通过丰富的活动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获得与应用过程。

然后引出比较两条线段的大小的必要性,让学生充分思考和交流比较方法和策略,重点突破比较方法。

在“叠合法”使用的工具中自然引出用圆规作线段,并进一步做出线段的和、差,理解线段中点的特性,从而将图形与数量关系结合在一起。

同时初步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规范性,突出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借助尺、规等工具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掌握中点的定义和表达方法;能用圆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2.能力目标:通过思考想象、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等数学探究过程,了解线段长短比较的方法,学习使用几何工具操作方法,发展几何图形意识和探究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快乐,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线段长短的两种比较方法,线段中的概念即表示方法。

难点:掌握线段比较的正确方法,线段中点的应用。

五、教学方法通过创设情境,以问题为载体给学生提供探索的空间,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构建“以问题研究和学生活动”为中心的课堂学习环境,使教学过程成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的一种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过程,在探索中形成自己的观点。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 比较线段的长短》说课稿3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 比较线段的长短》说课稿3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 比较线段的长短》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课时《比较线段的长短》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线段的性质和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掌握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初中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能够观察到线段的长短,但还不能准确地用数学的方法进行比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自主探索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能够准确地比较两条线段的长度。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线段模型等教具进行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线段,让学生观察并比较它们的长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让学生分组进行探究,每组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比较线段的长短,并总结出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

3.交流:让学生汇报自己的探究结果,师生共同总结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

4.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比较线段的长短,巩固所学知识。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1.直接比较2.间接比较3.利用直尺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主要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过程性评价主要关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和思考能力,终结性评价主要关注学生对比较线段长短方法的掌握程度。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

比较线段的长短〖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线段的基本性质。

〖过程与方法:〗能用圆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借助直尺、圆规等工具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

掌握线段的中点的概念、画法,并会用线段的中点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说理。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线段公理,比较线段的长短。

难点:线段公理的应用、与线段相关的计算。

〖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教具准备:〗尺、小黑板。

〖教学过程:〗Ⅰ. 讲授新课一、线段的基本性质。

引入:问:一个人从A地到B地有三条路线,请问走哪条路线最短?线段公理: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之间的距离。

(线段公理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图,点A、B表示两村庄,它们分别在小河两侧,现要在河上造一座桥,使A、B两村的人所走路程最短,桥应该造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二、比较线段的长短。

(一)放在同一条直线上比较ACA(C)B结论:AB<CD练习:(练习一)(二)度量法分别量出各个线段的长度再比较它们的长度即可Ⅲ.做一做1、如图:(1)量出线段AB、BC的长度并比较大小。

(2)计算AC的长度。

(3)填空: ___+___=AC AC—___=BC AC—___=AB2、(1)量出线段AM 、BM 的长度并比较大小。

(2)填空: ___ = ___ = __ABⅣ.课时小结线段公理、比较线段的长短、中点及相关计算Ⅴ.课后作业P125 习题 1、2〖板书设计:〗A BM A CB。

比较线段的长短北师大版数学初一上册精品教案

比较线段的长短北师大版数学初一上册精品教案

比较线段长短北师大版数学初一上册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要学习是《比较线段长短》,这是北师大版数学初一上册第二章“直线与线段”中内容。

具体涉及到章节为2.2节,详细内容包括认识线段特征,学会比较两条线段长短,掌握如何用工具测量线段长度以及如何通过观察和推理来判断线段长短。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1. 理解线段概念,掌握线段两个基本要素:长度和端点。

2. 学会使用直尺、卷尺等工具准确测量线段长度。

3. 掌握比较两条线段长短方法,能够通过观察和逻辑推理解决相关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准确比较两条线段长短,特别是在没有测量工具情况下。

教学重点:线段长度测量以及比较方法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直尺、卷尺、模型线段。

学具:学生用直尺、卷尺、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将通过比较学生们跳远距离引入线段长短概念。

让学生们直观地理解线段长度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2. 理论知识讲解介绍线段基本定义,强调线段长度和端点重要性。

3.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讲解如何使用直尺和卷尺来测量线段长度,以及如何在纸上准确画出指定长度线段。

4. 随堂练习5. 知识巩固出示几组线段,让学生们不用工具,仅通过观察和逻辑推理来判断线段长短。

6. 互动提问针对比较线段长短几种方法进行提问,检查学生们理解和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板书将分为两部分:1. 线段定义和长度测量方法。

2. 比较线段长短几种常用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 测量并记录家中某一物品长度。

(3) 如果线段EF比线段GH长3厘米,而线段IJ比线段EF短2厘米,问线段IJ和GH哪个更长?2. 答案:(1) 学生需自己测量并记录真实数据。

(2) CD更长。

(3) 线段IJ和GH长度相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是否掌握线段测量和比较方法,对于不用工具比较线段长短方法是否理解深刻。

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2 比较线段的长短 优秀公开课教案

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2 比较线段的长短 优秀公开课教案

课题:比较线段的长短●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 了解“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2.能用圆规、直尺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3.利用直尺、圆规等工具比较两条线段的大小;4.认识中点,进行计算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用类比的思想比较两条线段的大小,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和数感;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线段长短的两种比较方法;线段中点的概念及表示方法.●难点叠合法比较两条线段大小;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教学流程:一、回顾旧知,情景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线段、射线、直线,那大家还记得线段的特点吗线段有两个端点,可以测量长度。

二、讲授新知如图,从点A到点C有很多条路可以走,那么要想尽快到达目的地,大家会选择哪条道路呢?请说明理由学生:AC.根据生活经验,很容易发现: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这一事实可以简述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我们把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三、活动探究1.比较下图哪棵树高,哪只笔长,窗框相邻的两条边哪条边长?你是怎么比较的?2.怎么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四、讲授新知1.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方法如果直接观察难以判断,我们可以有两种方法进行比较:(1)度量法:用刻度尺测量他们的长度,进行比较用度量法比较线段大小,其实就是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从“数”的角度去比较线段的长短)(2)叠合法:将其中一条线段移到另一条上去,将其中一个端点重合在一起进行比较。

步骤:①将线段AB的端点A与线段CD的端点C重合②将线段AB沿着线段CD的方向落下若端点B与端点D重合,则得到线段AB等于线段CD,可记做:AB=CD若端点B落在D内,则得到线段AB小于线段CD,可记做:AB <CD若端点B落在D外,则得到线段AB大于线段CD,可记做:AB >CD如图:线段AB与线段CD相等,记作AB=CD线段AB大于线段CD,记作AB>CD线段AB小于线段CD,记作AB<CD2.尺规作图法可以将一条线段移到另一条线段上四、实例讲解如图,已知线段AB,用尺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AB。

七年级数学上册 4.2 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 (新版)北师大

七年级数学上册 4.2 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 (新版)北师大

课题:4.2比较线段的长短教学目标:1.借助于具体情景中了解“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能借助于尺、规等工具比较两条线段的大小;能用圆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2.通过思考想象、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等数学探究过程,了解线段大小比较的方法策略,学习开始使用几何工具操作方法,发展几何图形意识和探究意识.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探究解决的学习过程,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线段长短的两种比较方法难点:对线段与数之间的认识,掌握线段比较的正确方法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线段比较的正确方法,线段中点的概念及表示方法.难点:线段中点的概念及表示方法.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趣味导入活动内容: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一个是我们喜爱的体育明星,一个是我们喜爱的小品演员,他们是谁呢?现在怎样比较他俩的身材谁更高呢?(大屏幕依次出现姚明和潘长江的照片)处理方式:我们要比较谁高、谁矮就是将姚明和潘长江身高抽象成线段,从而把比较二者身高问题演变成比较线段长短问题.表示二者身高的线段可以通过目测的办法比较长短,但是有些线段不容易目测的办法比较它们的长短,这样的线段如何比较它们的长短呢?【设计意图】利用姚明、潘长江的明星效应,把现实生活中的娱乐问题转化为数学活动的几何图形,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体会到“快乐数学”让他们以愉悦的心态学习新知,并且自然切入主题.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探究新知(一):探究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活动内容1:如图,从A 地到C 地有四条道,哪条路最近? 处理方式:点名让学生选择自己要走的路,从A 到C 地的四条道路中,一般地,人们会走中间的直路,而不会走其他曲折的路,如果把这些路看或各种形状的线,显然线段AC 最短.进而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可以简述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察得出结论,增强对图形的直观体验,感受到发现的乐趣,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成就感.从上面的例子中可以发现线段AC 最短,我们把两点间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之间的距离.那么线段AC 的长度就是A 与C 两点之间的距离. 两点间的距离是长度是一个数量,而不是线段图形本身.跟踪练习:小狗、小猫为什么都选择直的路?处理方式:学生一定会给予肯定的回答,重点引导学生解释原因: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喜欢的漫画增强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合作交流(一):引导学生发现线段大小的比较方法活动内容:教科书上,议一议内容:问题1:怎样比较两棵树的高矮?怎样比较两根铅笔的长短?怎样比较窗框相邻两边的长?DEB A F C问题2:在黑板上画出两条线段,同时让学生在草稿纸上画出两条线段,让学生思考、讨论比较方法.处理方式:先在具体问题中设问,让学生自由发言,使他们在解答问题中形成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解决问题的热情。

【说课稿】比较线段的长短

【说课稿】比较线段的长短

【讲课稿】比较线段的长短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今日我讲课的内容是 ? 比较线段的长短 ? ,这一课将从三个方面提及。

第一是教材,其次是教法与学法,最后是重要的教课过程。

第一我来说教材,教材我们分了两个环。

第一环节是教材剖析与教课目标。

? 比较线段的长短 ? 选自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 平面图形及其地点关系 ? 。

教材剖析?比较线段的长短 ? 是既线段,射线,直线的观点以后的一个内容,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中平面图形及其位子关系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比较线段的长短 "这节课的教课内容丰富灵巧,切合七年级学生年纪特色和已有生活经验。

生活中有很多漂亮的图案都是由简单的线段构成的,本节课正是让学生经历简单的线段长短比较,认识线段的地点关系的过程。

教课目的是教课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课起导游性作用。

为此,我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特色,联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质状况确立知识,能力,感情三方面目标,详细以下 :知识目标经过实例研究察看与着手操作,认识简单的线段长短比较的基本过程,使学生对几何图形与数之间的联系有必定的认识,进而初步认识数形联合的思想。

能力目标可以用两种方法比较线段的长短感情目标经过合作研究,培育学上的合作精神,扬长避短,即着手操作的能力。

学情剖析第二环节是学情剖析,以及教课要点难点。

在小学中,教材为学生供给了大批生的风趣的现真相境,经过察看,丈量,绘图,模型操作,图案设计等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自觉领会线段长短的观点及互相比较的方法。

同时在活动中也培育了学生优秀的感情态度,顺利实现了由小学到初中的学习过分,以踊跃的态度投入初中数学的学习,具备了必定的主动参加合作意识和初步的察看剖析抽象归纳的能力。

在对线段的长短有了必定的认识以后,对线段的比较也由了自己的方法,初步地实现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分。

在这一基础之上使学生进一步对线段的和差进行研究,理解线段的中点及平分点的特征,进而将图形与数目关系联合在一同。

比较线段的长短 (说课稿)

比较线段的长短 (说课稿)

第四环节 小试牛刀,自我检测
第五环节 师生归纳,小结作业
第一环节
情境导入,适时点题
(1)回顾:什么叫线段?射线和直线?
设计意图:回顾线段是有两个端点的,且是 可以度量的,而射线和直线不能。 (2)老师用多媒体播放一段“猫 狗获取食物”的动画.
(3)刚才的动画过程中,是小猫跑得远? 还是小狗跑得远?你是怎么比较的? 学生思考 教师点明课题:把小猫、小狗跑的路程看 成两条线段,怎么比较它们的大小? (板书课题:比较线段的长短)
练习:
C
AB < CD
请各位评委指教
结论:AB > CD.
( 3)
• A • C
• B
• D
观察端点B 和D 的位置关系.
比较方法:如图,端点A和C重合,
点D 落在线段AB外
结论:AB < CD.
设计意图:比较这三组线段长短是叠 合法的具体应用,老师在黑板上边画边讲 解,可以用尺子把上面的线段移下来,也 可以用圆规截取,为后面做一条线段等于 已知线段做铺垫,并交代线段也可以用 “>”,“<”,“=”数学符号来表示它 们之间的数量关系,为后面中点的性质的 表示方法做铺垫,帮助突破难点。
比较线段的长短 (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 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
中宁县第四中学:王洋
说课程序
说教材
说学情 准备
说教学 目标
说教法 学法
说教学 过程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的 内容,是平面图形的重要基础知识。学生在前面了解 了一些立体的、平面的几何图形。在上一节课也学习 了《线段、射线、直线》了解了线段的形象、描述性 定义和表示方法,这一节将进一步研究线段的重要基 本性质和比较方法。所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抽 象提炼线段的基本性质,线段的大小比较方法等,知 识的获得完全是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理解水平得到, 从生活经验中获取知识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 节课的内容对学生平面几何知识的起步、几何语言的 培养、几何图形的操作方法、和后期几何知识的学习 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线段的长短》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分析:
《线段的长短比较》内容选自北师大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前面一节线段、射线和直线数学概念后,回过头进一步认识线段的特性,即通过“叠合法”、“度量法”对线段进行长短的比较,“尺规法”画
线段等于已知线段或画已知线段的和、差、倍等,从运动变化的角度,用数形结合的观点加深对线段的认识,同时也是进一步学习平面几何的基础性知识,在今后的几何学习中,“叠合法” 、“尺规法”还有较多的应用,所以它在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不仅在知识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为今后进行几何的计算和作图提供了方法和依据。

2、教学目标分析:
依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已有的经验及本课教材的地位、作用,依据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教学纲要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发现线段长短比较的一般方法;
2、会用几何语言表示两线段之间的大小关系;
3、了解线段线段和、差的概念;
4、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会画两条线段的和、差。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
2、经历个体思考、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的合作化学习过程;
3、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2、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3、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重点】探求线段长短的比较方法,尺规法的运用。

【难点】线段的和差的概念涉及形与数的结合。

二、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课有二个任务:
(一)创设针对问题与背景知识的互动式教学情境
(二)营造探索交流空间,课堂上为学生设计研究探索的过程,让学生全身心地亲历这种过程。

三、教法、学法分析:
1、教学方法
鉴于教材特点及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我选用引导发现法和直观演示法,引导发现法属于启发式教学,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多活动、多观察,主动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来,这符合现代教育理论中的“要把学生学习知识当作认识事物的过程来进行教学”的观点,也符合教学论中自觉性和积极性、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统一的原则。

同时在教学中,还充分利用教具,在实验,演示,操作,观察,练习等师生的共同活动中启发学生,让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培养学生直觉思维能力,这符合教学论中直观性原则与可接受性原则。

另外,教学中我还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来启发学生,提高教学效率。

2、学法指导:
借鉴杜威的“做中学”的思想(即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的思想),在教学设计时,让学生充分动起来,通过猜一猜、画一画、辩一辩、说一说、做一做等活动,调动学生动手、动脑,并经历个体思考、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的合作化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直觉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分析:
(一)、创设情境
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要求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个与现在的社会生活经验相联系的情境,在问题情景之下,发挥学生自主参与、积极探究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及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为此我创设了如下教学情境:
1、怎样比较两个同学的高矮? (请同桌两同学站起来各自发表意见)
2、要比较两条绳子的长短,你能想出几种方法?(用两根绳子作教具)
3、我们能用眼睛准确看出下列二组图形中线段a 与b 的长短吗?( 看
完以后再请同学用刻度尺量一下,看看自己观察的结果是否正确.)
设计目的:通过创设适合的问题情景,使学生对故事情节深入思考,找出解决
问题即是要比较线段的大小,从而引出课题 。

(二)、实践探究
1、生活感悟:
①通过实物的比较与方法的运用,初步明确两个实际物体的长短或高矮的比较
方法。

(可能出现的方法:度量法,叠合法)
②请同学们举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体,说明怎样比较你所举出的实例的长
短 (可比较长短或高矮的物体)
学生活动:(2—3分钟)同桌交流,全班汇报
设计目的: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充分感悟生活中实物长短的比较
教师准备基本工具:刻度尺,圆规,米尺,细绳
2、实验演示:
方法一:将实物抽象成线段,探求线段长短的比较方法(教师可边说边用电脑演示)
C D A
B A B
C
D A B C
D
如果AB 比CD 短,我们可以记为 如果AB 与CD 相等,我们可以记为 如果AB 比CD 长,我
们可以记为
AB <CD (或CD >AB ). AB =CD (或CD =AB ) . AB >CD (或
CD <AB ).
方法二:我们还可以通过量出各条线段的长短来比较线段的长短。

表示方法:试用几何语言表述两线段比较可能出现的结果。

若两线段为线段AB 、线段CD ,则有如下结论:AB<CD 、AB=CD 、AB>CD
活动目的:使学生对抽象的知识的了解有一个生动、直观的体验,同时通过个体学习,合作学习,完成知识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化,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完成角色的转化既成为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

(三)、应用实践
1、练一练
1)全班分组,每组分别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2)同桌交换,估计三条边的大小,再利用手中工具(直尺、圆规)来检验你的估计。

并用几何语言来表达。

学生活动:个体独立思考并利用工具操作、小组讨论交流、小组代表在全班汇报 活动目的:学生学会用直尺,圆规来完成度量法与叠合法,变感性为理性,达到2.做一做
A B (第1题) 1.(1)用刻度尺量出图中三角形三边的长:
(2)用”=“ “<“或”>”号填入下面的空格: AB____BC, AC____AB, AB____BC. 2.用圆规比较下列各线段的长短.
(1)
(2)
a b
即学即用的目的,从而让学生体会各种方法的利弊,同时达到巩固的目的。

3.画一画 例1.如图,MN 为已知线段,你能用直尺和圆规准确的画一条与MN 相
等的线段吗?
例2.如图,已知线段a,b ,画一条线段c ,使它的长度等于已知线段的长度的和。

a b a b
结论:线段c 的长度是线段a ,b 的长度的和,我们就说线段c 是线段a ,b 的
和,记做c=a+b ,即AC=AB+BC 。

变式练习:上题中,若线段a 的长度小于线段b 的长度,请你画一条线段c ,
使得它的长度等于两条线段的长度之差。

根据图形填空:
b- a
1、AC= _ _ _ _ + _ _ _ _
2、此时 AB= _ _ _ _— _ _ _ _
线段a 是线段c,b 的差,记做a=c-b (即AB=AC-BC)
补充例题:已知线段a,b,利用直尺和圆规画一条线段c,使它的长度等于
(1)c=2a (2)c=3a-b
活动目的:培养学生认识图形的能力,复习大小比较方法,更重在培养发散性
思维能力,且巧妙地让学生理解线段的和差倍的意义。

(四)应用巩固
1.根据地图中北京、广州、上海三个城市的位置,画出
连接三城市之间的线段,并用圆规比较它们的长短
(目的:让学生体验叠合法比较线段长短)
A B C M a A C
B A B
C M 北京 上海
2.如图所示,C 、D 在直线AB 上,则下列关系错误的是( ) )
A 、AB-AC=BD+CD
B 、AB-CB=AD-CD
C 、AC+CD=AB-CB
D 、AD-AC=BC-BD
( 目的:让学生进一步理清和、差之间的关系)
3.已知A 、B 、C 是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
且线段AC=1,BC=3则线段AB 的长度是____
(目的:让学生合作、讨论,本题渗透分类讲座的思想。


(五)归纳总结:
学生自评:独立完成小结,用自己的语言梳理本节课的内容,总结本节课学习中的收获,困难。

师生达成共识,掌握线段的比较,线段和差的表示。

五、评价:
本节课中,我依据基本模式进行教学设计:
数学情境设计与导入、互动式交流与讨论、自我点评与总结、教师引领归纳、互动式扩展。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重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尽可能多的采用体验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同时不排除使用接受学习。

敬请各位领导、老师留下您宝贵的建议,我将十分感谢!
广东 A C D 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