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必修二解题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类:地理事物分布类
思维模型: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主要从空间分布(是否均匀、空间变化规律)和时间分配(季节和年际变化的大小)两方面概括。一.空间分布类型(工业区分布,地形分布,城市分布,聚落分布,交通路线分布,人口密度分布,某类企业全国的分布情况)如:概括图中城市分布特征;总结图中人口的分布情况;根据上图,描述甘蔗在我国的分布区域;描述提示地区主要地形区的分布状况。
二.时间分配。如:描述图示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状况。
解题技巧:
1.从方向上描述,如:人口分布自东向西逐渐递减或东部密集,西部稀疏
2.沿着某些地理事物分布,如:山区里的居民点或交通线路沿着河谷和山间盆地分布;城市沿河沿海分布等等
3.随时间推移的变化,如:该地区雨季主要集中在夏季的6、7、8三个月份,旱季是秋冬季节。
第二类:地理特征描述类
思维模型:
(1)地形(地貌)特征主要从地形种类(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山谷或河谷.冲积扇.三角洲),地面起伏状况(坡度陡缓.相对高差)主要地形区部分等方面概括.
(2)地表环境特征主要从气候(湿.热.冷.干),植被状况,土地类型(荒漠.草地.林地.耕地),河流发育程度等方面概括.
(3)气候特征主要从气温(高低的季节变化.年较差),降水(年降水量的多少.季节变化),四季的变化(冬夏季节的长短)等方面概括.
(4)河流水文特征主要从流量的大小.水位的变化(汛期与枯水期),含沙量的多少.结冰期,河流落差,水系主要从河床的宽窄,河水流速的快慢,河流长短,支流的多少及分布等方面概括. (5)农业生产特征主要从农业地域类型.农作物种类和单位面积产量.农业各部门结构(所占比重).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生产经
营方式和专门化水平等方面概括.
(6)工业生产特征主要从工业的发达程度,工业部门结构,工业技术水平,工业产品的销售和工业原料能源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等方面概括.
(7)农业、工业、城市等区位特征要从自然和社会两方面分析。(区位条件)
农业区位:自然因素:气候、水源、土壤、地形;社会经济因素:市场需求、交通运输、劳动力、工业和城市的发展、科技(冷藏和保鲜技术)、政策,传统饮食偏好,机械化等
工业区位:自然因素:土地,水源等;经济因素:资源、市场、劳动力、交通、科技、政策、工业基础;社会因素:个人偏好、工业惯性、国防、就业、平衡性别比例等;环境因素: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等。
城市区位:自然因素:气候、地形、河流(湖泊);社会经济因素:自然资源、交通、政治、军事、宗教、科教、旅游。
解题技巧:
1.确定某工业或农业的类型,了解它的生产过程(包括投入和产出部分)
2.确定某工业或农业所需要的区位条件;
3.结合说明性文字,图表,图例概括出应有的区位条件。
第三类:成因解释分析类
思维模型:自然原因一般从地形、地势、气候、水文(河流、湖泊)、植被、土壤、矿产.、洋流、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海陆轮廓、板块运动等来分析;人为原因一般从历史条件、人类各种活动、交通、工程建设、市场、政策、科技、军事(战争)、宗教等方面分析,分析时应该抓住主要原因,常见的有以下专题内容:逆温、温度变化原因、温差大小、光照强弱、降水、气压、天气、气候、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洋流、渔场、地震、滑坡、泥石流、沙尘暴、水能、水土流失、荒漠化、盐碱化、地貌成因、地质构造、河流水文变化、旱涝、岩石成因、缺水原因、人口分布、人口增长、人口迁移、逆城市化等。
如:结合图示地区和表格,分析该地区出现人口迁移的原因?结合材料,说说该地区在80-90年代人口出现迅速增加的原因?结合漫画和材料,分析图示地区出现某自然灾害的原因?请阐述城市周边出现卫星城的原因?
解题思路:1.一般包括自身的原因以及客观原因。
2.材料或图表一般会暗示答题思路
第四类:原理阐释运用类
思维模型:这部分就高考题来看,考查自然地理原理和过程的频率较高。自然地理的核心主干知识包括:五大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过程(大气受热、大气环流、水循环、地壳物质循环、生物循环)、四大地理规律(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洋流的分布、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等)。“自然灾害与防治”属于自然地理范畴,关键是掌握自然灾害的概念、种类、分布、成因、防灾与减灾的措施。建议采用变式图来建构思维模型。例如2009年安徽卷:
33题(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三角洲位置变化的主要过程。(10分)
再如2008年全国卷Ⅱ:
36题(1)推测D湖沿岸地区气温的年变化、日变化特征,并简述原因。(12分)
36题(4)说明该农耕系统对防治这些气象灾害的作用。(12分)又如2008年山东卷:
26题(4)针对图中A省湖区某种生态环境问题,有关专家提出了“治湖必须治江,治江必须治山”的治理思路。该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结合地理环境的基本规律,谈谈你对这一思路的理解。(6分)
第五类:对比阐释分析说明类
思维模型:这类综合题形式很多,比例较高,有整题对比,有小题对比,有题内要点对比,呈现方式有显性出现,有隐性反映的,稍微留心即可识别;审题时要结合设问梳理出答题要点,对照书写答案,一般均能命中要点。
如:(潘帕斯草原和我国内蒙古高原;美国东北和中国东北;澳大利亚和珠三角的混合农业;商品谷物农业和季风水田农业;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发展中国和发达国家在人口迁移、城市化、人口增长等;各种交通方式对比;各种自然灾害的对比)
第六类:效益、措施、影响、意义类
思维模型:意义类(经济意义、社会意义、环境意义);影响(正面、负面);效益(经济、社会、环境);措施(生物、工程、技术)
如:请分析修建某铁路的意义?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意义?
说说鲁尔区整改的措施?阿根廷人发展大牧场放牧业所采取的措施?
总之:无论选择题抑或综合题,必杀技:“地理现象+地理结论”,具体表现为:有图有真相,眼见才为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