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损伤标志物检验及其临床意义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心肌标志物检测.ppt
心肌酶谱检测
31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2 肌酸激酶(CK) 3 乳酸脱氢酶(LDH) 34 a-羟丁酸脱➢ 血中升高时间较迟,不能做为敏感指标 ➢ 特异性低(肌肉损伤可致前三种酶升高) ➢ 血中升高持续时间长,不利于病情监控, ➢ 溶栓时多伴有溶血,影响检测结果。
6-9小时升至峰值(峰值一般为参考值10倍) 24-36小时恢复正常。 诊断价值:AMI诊断敏感性为83.3%,特异性为 88.6%,阴性预测率为99.5%
肌红蛋白的评价
1.优点: 1)在急性心梗发作12h内诊断敏感性很高, 有利于早期诊断,是至今出现最早的心梗标 志物。 2)能用于判断再灌注是否成功。 3)能用于判断再梗死。 4)在胸痛发作2~12h内,肌红蛋白阴性可排 除急性心梗诊断。
心肌三项检测
31 CK-MB 2 肌红蛋白(Mb) 3 肌钙蛋白(CTn)
雅培发光I2000
免疫荧光法 高度的准确 性和精密度
CK-MB
CK 是为细胞内重要的能量代谢酶,分 布广泛,以肌细胞中最多,其同工酶 CK-MB主要存在于心肌细胞的外浆层,
AMI发生后 4-6h开始升高 8-24h达到峰值 48-72h恢复正常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BNP)
➢由心室心肌细胞合成和分泌,具有强大的利钠、 利尿、扩血管作用 ➢心室压增加,或心室扩张时刺激BNP分泌 ,此 外急性心梗时梗塞灶周围心肌细胞的BNP也会升 高 ,原发性高血压,肾衰,缓慢或快速心律失常 慢阻肺和糖尿病都会影响其分泌 ➢BNP半衰期仅22min,能及时反应病情变化
研究发现CK-MB可用于诊断AMI,阳性率 达80%
CK-MB作为AMI标志物的优缺点
优点:
1. 能测定心肌再梗死 ,AMI患者在CnI值高期间 发生再梗,具有更好的敏感性
第十五章心肌损伤标志物检验课件
免疫荧光技术
通过改进免疫荧光技术, 提高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检 测灵敏度和特异性,降低 交叉反应和假阳性率。
心肌损伤标志物检验与其他检测指标的联合应用
生化指标
将心肌损伤标志物与肝功能、肾功能等生化指标联合检测,有助 于更全面地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
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
结合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等无创性检查手段,可以提高对心肌损伤 的早期诊断准确率。
分类
心肌损伤标志物可以分为心肌酶学标志物和心肌蛋白标志物两类。心肌酶学标 志物包括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等,心肌蛋白标志物包 括肌钙蛋白(cTn)、肌红蛋白(Mb)等。
心肌损伤标志物检验的临床物检验可以 辅助医生诊断心肌损伤, 如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 等。
心肌炎、心包炎等心脏疾病的辅助诊断
除了急性心肌梗死,心肌酶检测还广泛应用于心肌炎、心包炎等心脏疾病的辅助诊断,有 助于医生更好地了解病情。
心脏手术监护
在心脏手术过程中,心肌酶检测可以实时监测心肌损伤程度,为手术操作提供重要参考。
心肌酶检测的局限性
特异性不足
由于心肌酶并非心肌独有,其他 器官如肝脏、骨骼肌等也会释放 少量心肌酶,因此心肌酶检测的
04 心肌损伤标志物检验的临 床应用
心肌损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心肌损伤
心肌损伤标志物检验可以检测到 心肌细胞损伤时释放的蛋白质和 酶类物质,有助于早期诊断心肌 损伤。
鉴别诊断
心肌损伤标志物检验可以鉴别心 肌损伤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胸痛、 胸闷等症状,如心包炎、心绞痛 、肺栓塞等。
心肌损伤的治疗与预后评估
通过在体表放置电极,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变化,形成心电图波
形图。
心脏超声检查方法
02
心肌损伤标志物的临床意义及应用
心肌损伤标志物
酶类标志物
1.肌酸激酶(CK)
❖ 能可逆的催化肌酸与ATP之间高能磷酸键转换生成磷酸肌 酸和ADP,为肌肉收缩和运输系统提供能量来源。
❖ 广泛存在于细胞质和线粒体中,以骨骼肌、心肌含量最多, 其次是脑组织和平滑肌,肝、胰、红细胞中含量极少。
❖ 分子量为86kD。
CK的临床意义
❖ 健康人血清中CK含量极低,当肌肉组织受损时,CK进 入血液中,使CK活性明显升高。
Attention 婴幼儿心肌酶
❖ 目前心肌酶谱正常参考值多为成人标准,经研究发现,儿童 心肌酶正常参考值明显高于成人,年龄越小其正常值越高, 绝大多数儿童的心肌酶谱是正常参考值的2~3倍,并随年龄 增长逐渐接近成年人。所以不要认为小儿心肌酶增高就认为 是患了心肌炎,由于影响心肌酶的因素较多,应采用测定心 肌肌钙蛋白来辅助诊断心肌炎,
❖ 急性心肌梗死,心肌梗死后8-18小时开始升高,48-72小时 达高峰,1-2周恢复正常。对于入院较晚、亚急性发病患者 的诊断和病情监测及回顾性诊断等仍具有一定意义。
❖ 儿童患者比成人LD升高更显著,可能与未发育完全、耐受 性差、组织损伤更严重有关。
LDH降低
❖ LDH降低的临床意义不大。当检查过程中出现误差、 过于劳累、睡眠不好、心情不好、内分泌失调时LD 会偏低,但是一般不是很严重,经过调理即可恢复。
3.乳酸脱氢酶(LDH)
❖ 是参与糖酵解和糖异生过程中催化丙酮酸与乳酸之间还原与 氧化反应的重要酶类。
❖ 广泛存在于人体组织中,以心肌、骨骼肌和肾脏最为丰富, 其次是肝、脾、胰及肺组织内较多,红细胞中LD含量也极 为丰富。
❖ 分子量135-140KD
LDH的临床意义
❖ LD是重要的细胞代谢酶,对组织损伤非常敏感。正常时LD 在血清中含量较低,而组织中LD含量比血清高500倍以上。 临床上很多疾病中组织细胞遭到破坏,使细胞中的LD释放入 血,导致血清中含量升高。
心肌标志物临床应用PPT课件
心肌标志物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前景
心肌标志物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心肌标志物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如心肌梗死、心肌炎等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随着心肌标志物 的不断研究和发展,其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心肌标志物在疗效评估和预后判断中的应用
心肌标志物不仅可用于疾病的诊断,还可用于疗效评估和预后判断。例如,通过监测心肌酶谱的变化,可以评估 心肌损伤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心肌标志物的局限性
缺乏标准化
不同实验室之间的心肌标志物检测存在差异 ,缺乏标准化。
无法反映心肌损伤程度
心肌标志物水平仅能反映心肌损伤的存在, 无法反映心肌损伤的程度。
影响因素多
心肌标志物水平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如肾功能不全、感染等。
无法判断心肌损伤类型
心肌标志物无法判断心肌损伤的类型,如缺 血性或非缺血性心肌损伤。
心肌标志物与其他检测方法的比较
与心电图比较
心电图是诊断心肌缺血的 常用方法,但有时会出现 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而 心肌标志物检测可以弥补
这一不足。
与超声心动图比较
超声心动图可以检测心脏 结构和功能,但对于早期 心肌损伤的敏感性较低, 心肌标志物检测可以更早
地发现心肌损伤。
与核素心功能显像比较
核素心功能显像可以评估 心肌存活情况,但操作复 杂、价格昂贵,而心肌标 志物检测具有简便、经济
治疗效果和病情进展。
案例三
总结词
心肌疾病是一类以心肌病变为主要表现的心 脏疾病,心肌标志物的检测有助于辅助诊断 心肌疾病。
详细描述
心肌疾病时,心肌细胞会释放特定类型的心 肌标志物,通过检测这些标志物的浓度,可 以辅助诊断心肌疾病的类型。此外,结合患 者的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有助于提高 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与临床意义 ppt课件
1965年 Ebashi 和 Kodama 首先发现,随后被 命名
1968年 Hartshorne 和 Mueller 认为是一复合 物,并研究了功能
1971年 Ebashi 等纯化后用 SDS 电泳分析, 得到三个片段
1973年 Greaser 和 Gergely 根据其功能,将 三个亚基命名为 TnC,TnI,TnT
100
TnI neg.
95
ST depression
90
85
80
n=870 pt 75
0
5
TnI pos.
10
15
20
25
Days after inclusion
2021/2/5 TnI比ECG更能预测病人危险性
30
37
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与临床意义
用于下述患者:
不稳定心绞痛 无ST升高的ACS病人
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与临床意义
检测与临床意义
2021/2/5
1
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与临床意义
心脏主要由心肌纤维/细胞组成,包含大 量肌原纤维; 肌小节:是肌肉收缩和舒张的最基本单 位,肌原纤维上每一段仅位于两条Z线之 间的区域; 心脏富含蛋白和利用能量的酶:如肌钙 蛋白、肌红蛋白(myoglobin,Mb)、肌酸激 酶(CK)、乳酸脱氢酶(LDH, LD),这些都 成为心肌损伤的标志物。
2021/2/5
4
理想的心肌损伤标志物条件
敏感性和特异性高; 能检测早期心肌损伤,且窗口期长; 容易检测 很快得到检测结果
诊断价值已经临床证实
能估计梗死范围大小,判断预后;
能评估溶栓效果。
窗口期:被观察、升高持续的时间。 窗口期短,可被用于观察有无再梗死。
1968年 Hartshorne 和 Mueller 认为是一复合 物,并研究了功能
1971年 Ebashi 等纯化后用 SDS 电泳分析, 得到三个片段
1973年 Greaser 和 Gergely 根据其功能,将 三个亚基命名为 TnC,TnI,TnT
100
TnI neg.
95
ST depression
90
85
80
n=870 pt 75
0
5
TnI pos.
10
15
20
25
Days after inclusion
2021/2/5 TnI比ECG更能预测病人危险性
30
37
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与临床意义
用于下述患者:
不稳定心绞痛 无ST升高的ACS病人
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与临床意义
检测与临床意义
2021/2/5
1
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与临床意义
心脏主要由心肌纤维/细胞组成,包含大 量肌原纤维; 肌小节:是肌肉收缩和舒张的最基本单 位,肌原纤维上每一段仅位于两条Z线之 间的区域; 心脏富含蛋白和利用能量的酶:如肌钙 蛋白、肌红蛋白(myoglobin,Mb)、肌酸激 酶(CK)、乳酸脱氢酶(LDH, LD),这些都 成为心肌损伤的标志物。
2021/2/5
4
理想的心肌损伤标志物条件
敏感性和特异性高; 能检测早期心肌损伤,且窗口期长; 容易检测 很快得到检测结果
诊断价值已经临床证实
能估计梗死范围大小,判断预后;
能评估溶栓效果。
窗口期:被观察、升高持续的时间。 窗口期短,可被用于观察有无再梗死。
心肌损伤标志物检验及其临床意义参考PPT
心肌酶谱检测
心肌酶谱检测
临床意义:
CK-MB对AM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是诊断AMI的最佳血清酶指标。AMI发病后3—8小时血清中CK、CK-MB增高,24h达到高峰,2—3日恢复正常。 CK-MB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都高于总CK,故CK-MB和CK常同时测定,这样更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和病情进展的分析。 用于较早期诊断AMI,也可以用于估计梗死范围大小或再梗死。CK升高的程度与梗死的面积成正比。 而且CK-MB高峰出现时间是否提前有助于判断溶栓是否成功。 肌营养不良,多发性肌炎CK-MB活性也升高。
新标志物
除了以上物质可以反映AMI,新的标志物也出现 1.肌球蛋白轻链(MLC):比较稳定,发病后3-6h即可升高,4天达高峰,持续10天左右,曲线也呈双峰 2.糖原磷酸化酶(GP):胸痛2-4h开始升高,特性与CK-MB较相似许多 3.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分子量(14-15KD)小,心肌中含量比骨骼肌含量丰富,敏感性跟Mb相似,但特异性比其高。
利钠肽(Natriuretic Peptide,NP)
BNP:脑钠素(Brain NP)、称B型利钠肽
2
ANP:心钠素(Atrial NP)
3
1
CNP:C型利钠肽 (C-type NP)
3
3
V-型利钠肽(VNP)
4
树根眼镜蛇D-型利钠肽(DNP)
3
第三部分
第二部分
第四部分
第五部分
第一部分
关于心肌梗塞
心肌酶谱检测
心肌蛋白检测
心脏标志物
利钠肽(Natriuretic Peptide,NP)
目录
心肌梗塞(MI)
心肌梗塞(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MI): 是由于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使部分心肌因严重的持久性缺血而发生局部坏死。临床上有剧烈而较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发热、白细胞增多、红细胞沉降率加快、心肌标志物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属冠心病的一种严重类型。
心肌酶谱检测
临床意义:
CK-MB对AM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是诊断AMI的最佳血清酶指标。AMI发病后3—8小时血清中CK、CK-MB增高,24h达到高峰,2—3日恢复正常。 CK-MB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都高于总CK,故CK-MB和CK常同时测定,这样更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和病情进展的分析。 用于较早期诊断AMI,也可以用于估计梗死范围大小或再梗死。CK升高的程度与梗死的面积成正比。 而且CK-MB高峰出现时间是否提前有助于判断溶栓是否成功。 肌营养不良,多发性肌炎CK-MB活性也升高。
新标志物
除了以上物质可以反映AMI,新的标志物也出现 1.肌球蛋白轻链(MLC):比较稳定,发病后3-6h即可升高,4天达高峰,持续10天左右,曲线也呈双峰 2.糖原磷酸化酶(GP):胸痛2-4h开始升高,特性与CK-MB较相似许多 3.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分子量(14-15KD)小,心肌中含量比骨骼肌含量丰富,敏感性跟Mb相似,但特异性比其高。
利钠肽(Natriuretic Peptide,NP)
BNP:脑钠素(Brain NP)、称B型利钠肽
2
ANP:心钠素(Atrial NP)
3
1
CNP:C型利钠肽 (C-type NP)
3
3
V-型利钠肽(VNP)
4
树根眼镜蛇D-型利钠肽(DNP)
3
第三部分
第二部分
第四部分
第五部分
第一部分
关于心肌梗塞
心肌酶谱检测
心肌蛋白检测
心脏标志物
利钠肽(Natriuretic Peptide,NP)
目录
心肌梗塞(MI)
心肌梗塞(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MI): 是由于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使部分心肌因严重的持久性缺血而发生局部坏死。临床上有剧烈而较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发热、白细胞增多、红细胞沉降率加快、心肌标志物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属冠心病的一种严重类型。
心肌损伤标志物ppt课件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急性心肌梗塞(AMI)后6—8小时,血中AST增高, 18—24小时到达高峰,4—5天后恢复正常。其值与心 肌梗死范围和程度有关,若再次增高提示梗塞范围 扩大或新的梗塞发生。
主要分布在心肌,其次是肝脏、骨骼肌和肾脏等组 织中。
精选ppt
肌酸激酶(CK)测定:
肌酸激酶(CK)测定:
精选ppt
综合比较
对心肌坏死标记物的测定应进行综合评价,如肌红蛋白 在AMI 后出现最早,也十分敏感,但特异性不很强; TNT 和TNI 出现稍延迟,而特异性很高,在症状出现后6 小时内测定为阴性则6 小时后应再复查,其缺点是持续 时间可长达10~14 天,对在此期间出现胸痛,判断否有 新的梗死不利。CK-MB 虽不如TNT 、TNI敏感,但对 早期(< 4 小时)AMI 的诊断有较重要价值
精选ppt
利钠肽(Natriuretic Peptide,NP)
ANP:心钠素(Atrial NP) BNP:脑钠素(Brain NP)、称B型利钠肽 CNP:C型利钠肽 (C-type NP) V-型利钠肽(VNP) 树根眼镜蛇D-型利钠肽(DNP)
精选ppt
心钠肽(ANP)
由心房分泌 心房压增加,或心房扩张时刺激ANP分泌 脑内一些特定神经元、肺、肾上腺、唾液腺、神经
临床心肌损伤标志物
一、心肌酶谱检测 二、心肌蛋白检测 三、心肌血管标记物检测 四、利钠肽(Natriuretic Peptide,NP)
精选ppt
一、心肌酶谱检测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肌酸激酶(CK) 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乳酸脱氢酶(LDH)
精选ppt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1. 血清MYO是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出现最早的标 志物,发病1-4小时开始升高,6-7小时达到高峰, 24小时恢复正常。
急性心肌梗塞(AMI)后6—8小时,血中AST增高, 18—24小时到达高峰,4—5天后恢复正常。其值与心 肌梗死范围和程度有关,若再次增高提示梗塞范围 扩大或新的梗塞发生。
主要分布在心肌,其次是肝脏、骨骼肌和肾脏等组 织中。
精选ppt
肌酸激酶(CK)测定:
肌酸激酶(CK)测定:
精选ppt
综合比较
对心肌坏死标记物的测定应进行综合评价,如肌红蛋白 在AMI 后出现最早,也十分敏感,但特异性不很强; TNT 和TNI 出现稍延迟,而特异性很高,在症状出现后6 小时内测定为阴性则6 小时后应再复查,其缺点是持续 时间可长达10~14 天,对在此期间出现胸痛,判断否有 新的梗死不利。CK-MB 虽不如TNT 、TNI敏感,但对 早期(< 4 小时)AMI 的诊断有较重要价值
精选ppt
利钠肽(Natriuretic Peptide,NP)
ANP:心钠素(Atrial NP) BNP:脑钠素(Brain NP)、称B型利钠肽 CNP:C型利钠肽 (C-type NP) V-型利钠肽(VNP) 树根眼镜蛇D-型利钠肽(DNP)
精选ppt
心钠肽(ANP)
由心房分泌 心房压增加,或心房扩张时刺激ANP分泌 脑内一些特定神经元、肺、肾上腺、唾液腺、神经
临床心肌损伤标志物
一、心肌酶谱检测 二、心肌蛋白检测 三、心肌血管标记物检测 四、利钠肽(Natriuretic Peptide,NP)
精选ppt
一、心肌酶谱检测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肌酸激酶(CK) 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乳酸脱氢酶(LDH)
精选ppt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1. 血清MYO是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出现最早的标 志物,发病1-4小时开始升高,6-7小时达到高峰, 24小时恢复正常。
心肌损伤标志物 PPT课件
乳酸脱氢酶同工酶
临床意义:
急性心肌梗死发作早期,血清中LD1和LD2活性均增高, 但LD1增高更早,更显著,导致LD1/LD2比值升高。 因而LD1/LD2 ≥1作为诊断心肌梗死的特异性指标。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心肌蛋白检测
肌红蛋白(MYO) 肌钙蛋白(CTn) C反应蛋白
肌红蛋白(MYO)
1. 血清MYO是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出现最早的标 志物,发病1-4小时开始升高,6-7小时达到高峰, 24小时恢复正常。
利钠肽(NATRIURETIC PEPTIDE,NP)
ANP:心钠素(Atrial NP) BNP:脑钠素(Brain NP)、称B型利钠肽 CNP:C型利钠肽 (C-type NP) V-型利钠肽(VNP) 树根眼镜蛇D-型利钠肽(DNP)
心钠肽(ANP)
由心房分泌 心房压增加,或心房扩张时刺激ANP分泌 脑内一些特定神经元、肺、肾上腺、唾液腺、神经
由心室分泌 心室压增加,或心室扩张时刺激BNP分泌 具有强大的利钠、利尿、扩血管和抑制交感神经活
性作用
诊断心衰:
BNP<100ng/L,心衰的可能性极小,其阴性预测值为 90%,如果BNP>500ng/L,心衰可能性极大,其阳性预测 值为90%。
BNP在100~400pg/mL之间还应考虑其他原因,如肺栓 塞、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心衰代偿期等。
节、垂体、消化道和泌尿生殖系统也可合成和分泌
ANP在心肺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具有强大利钠、利尿、扩血管作用,参与水、电解 质平衡和血压调节 、心衰治疗
与心脏生长/肥厚呈现负相关 判断先心病类型 判断心脏瓣膜病二尖瓣狭窄 及狭窄程度 判断心脏填塞时心房牵张受限的程度和心脏增大的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肌酶谱检测
肌酸激酶 CK :
CK是心肌中重要的能量调节酶,主要存在于 需大量耗能的器官物质中,红细胞中几乎没有,是 由M和B两个亚基组成的二聚体。其同工酶有: CK-MB、CK-BB、CK-MM。不同肌肉内同工酶的 比例不同,CK-MB占心肌总CK的15% -25% 。各 个同工酶存在的分布表:
命名 亚单位组成 主要分布组织及细胞
LD1
H4
心肌、红细胞、肾、白细胞、肝
LD2
H3M1
白细胞、肾、红细胞、心肌、肝
LD3
H2M2
LD4
H1M3
LD5
M4
白细胞、脾、肺、血小板、肝、淋 巴细胞 肝、骨骼肌、白细胞、血小板
骨骼肌、肝、血小板
心肌酶谱检测
总LD活性的主要测定方法为:LDH催化乳酸形 成丙酮酸,同时使氧化型辅酶Ⅰ(NAD+)受氢形成还原 型辅酶Ⅰ(NADH),后者在340nm波长下吸光度的增 加与LDH的活力成正比. 而测定LD1同工酶的活性是 先测定总LD,以抗M亚单位抑制除LD1的其他同工 酶,测出的即为LD1活性。还可以通过电泳法,扫描 区带可以计算出各同工酶的比例。
心肌酶谱检测
临床意义:
CK-MB对AM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是诊断 AMI的最佳血清酶指标。AMI发病后3—8小时血清 中CK、CK-MB增高,24h达到高峰,2—3日恢复正 常。 CK-MB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都高于总CK,故CKMB和CK常同时测定,这样更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和病 情进展的分析。 用于较早期诊断AMI,也可以用于估计梗死范围大 小或再梗死。CK升高的程度与梗死的面积成正比。 而且CK-MB高峰出现时间是否提前有助于判断溶栓 是否成功。 肌营养不良,多发性肌炎CK-MB活性也升高。
心肌酶谱检测
组织 骨骼肌 脑 心脏 胃 小肠 肾 肝
CK-MM(%) CK-MB (%) CK-BB (%)
98.9
1.1
0.06
0
2.7
97.3
78.7
20
1.3
4.3
0
95.7
12
8
80
2.8
0
97.2
0
0
100
心肌酶谱检测
现在测定CK的主要方法是连续监测法:在CK的催 化下,生成ATP使葡萄糖磷酸化为葡糖-6-磷酸,再在 葡糖-6-磷酸脱氢酶催化下,氧化NADP+为NADPH, 340nm下监测NADPH的生成率代表总CK。
心肌酶谱检测
临床意义:
在AMI发生后6-12小时升高,24-48小时达峰值,持续5 天或一周。
但不具备组织特异性,而且敏感性不高(AST诊断AMI 敏感性77.7%,特异性53.3% ),故单纯AST升高不能诊断心 肌损伤,而且分子较大,6~12h才升高,24h才达峰值,远 不能满足尽早干预,恢复血液灌注的要求,当今医学界已不 主张AST用于AMI诊断。
心肌酶谱检测
CK作为AMI标志物的缺点:
➢早期诊断阳性率不高, AMI患者入院 后6h内,总CK 活性最佳临界点仅能达到58%的敏感性和62%的特异性, CK-MB可用于AMI早期诊断 ➢ 特异性较差,特别难以与骨骼肌疾病、损伤鉴别 ➢对心肌微小损伤不敏感
心肌酶谱检测
乳酸脱氢酶(LDH): 乳酸脱氢酶(LDH)是无氧酵解中调节丙酮酸转化为 乳酸的极重要的酶,广泛存在于肝脏、心脏、骨骼肌、 肺、脾脏、脑、RBC、血小板等组织细胞的胞浆和线 粒体中。其同工酶有五种见表格:
心肌标志物
心肌标志物(cardiac biomarkers):
是指在循环血液中可测出的生物化学物质, 能够敏感、特异地反映心肌损伤及其严重程度, 因而可以用作心肌损伤的筛查、诊断、评定预后 和随访治疗效果的标志。心脏标志物正常情况下, 主要或仅存在于心脏,在心脏或心血管异常情况 下由心脏大量释放。
目录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关于心肌梗塞 心脏标志物 心肌酶谱检测
第四部分
心肌蛋白检测
第五部分
利钠肽(Natriuretic Peptide,NP)
心肌梗塞(MI)
心肌梗塞(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MI):
是由于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使部分心肌 因严重的持久性缺血而发生局部坏死。临床上有剧烈 而较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发热、白细胞增多、红细胞 沉降率加快、心肌标志物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 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属冠心病的一种 严重类型。
血清CK-MB测定用免疫抑制法:在测定血清总CK 活性后,加入M亚基抗体,抑制CK-MM和CK-MB中M 亚单位活性,再测定残余CK活性,即为CK-BB和CKMB中的B亚单位活性.此法忽略血清中少量的CK-BB。
心肌酶谱检测
日常中经常会碰到CK-MB大于CK的情况,主要是由 于抑制法检测CK-MB活性原理,当血清中CK-BB升高或存 在巨CK1、巨CK2(巨CK1、巨CK2其活性不受抗CK-M 单体的抗体抑制)时,其B亚基活性同CK-MB中B亚基一 起被检测,检测活性结果自然明显高于真实值,甚至出现 CK-MB活性大于CK总活性的可能。现在推荐用抗CK-MB 单克隆抗体测定CK-M酸氨基转移酶(AST)
31 (传统的心肌酶谱中包含)
2 肌酸激酶(CK)CK及其同工酶
3
乳酸脱氢酶(LDH)及其同工酶
3 a-羟丁酸脱氢酶(HBDH)
心肌酶谱检测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又称谷草转氨酶 (GOT),广泛存在人体各组织(心,肝,骨骼,肾,胰, 红细胞内AST约为血清10倍,故轻度溶血就会使测定结 果升高)。
心肌梗塞(MI)
急性心肌梗塞(AMI):
是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引起相应的心肌细胞发 生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性坏死。临床上可有严重而持久的胸 痛、急性心力衰竭、休克、严重心律失常等表现,伴有低热、 白细胞升高、血沉加快等,常可见特征性的心肌标志物及心电 图动态改变。一般将发病4--8周以内的急性心肌缺血性坏死称 为急性心肌梗塞,病情危重,死亡率高。中老年人的常见急症。 急性心肌梗塞的急救时间为降低死亡率的关键。AMI致死的重 要原因是不能早期诊断而延误了治疗时机。因而,研制高灵敏 度、高特异性的早期诊断试剂,是目前提高急性心肌梗塞诊断 率与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的迫切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