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主动脉夹层的效果分析
腔内修复术治疗钝性主动脉损伤临床分析

腔内修复术治疗钝性主动脉损伤临床分析孙磊; 秦涛; 吴海卫; 张雷; 王常田; 李德闽; 王康【期刊名称】《《创伤外科杂志》》【年(卷),期】2019(021)012【总页数】4页(P885-888)【关键词】钝性主动脉损伤; 夹层; 腔内修复【作者】孙磊; 秦涛; 吴海卫; 张雷; 王常田; 李德闽; 王康【作者单位】210002 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心胸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4.2钝性主动脉损伤(blunt thoracic aortic injury,BTAI)少见但病死率高,常由交通事故或高处坠落导致,是钝性创伤死亡的常见原因[1]。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临床医师对该病认识的提高,BTAI检出率逐步上升。
其外科治疗包括开放手术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
近年来报道TEVAR因其较低的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已取代开放手术成为治疗BTAI的主要手段[2]。
笔者医院5年前就腔内隔绝治疗创伤性主动脉夹层作了病例报告[3],现进一步总结TEVAR治疗BTAI的临床经验和近中期随访结果。
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本组BTAI患者23例,男性15例,女性8例;年龄18~76岁,平均49.1岁。
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17例,高处坠落伤3例,其他伤3例。
合并高血压患者4例(17.3%)。
合并胸腔积液21例(91.3%),肋骨骨折16例(69.6%),胸腰椎骨折7例(30.4%),四肢骨折12例(52.2%),颅脑损伤8例(34.8%)。
患者均经主动脉CT 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确诊,主要明确BTAI分级、破口及位置、夹层累及范围、内脏分支血管情况等。
根据CTA及血管外科学会(society for vascular surgery,SVS)分级,Ⅱ级2例(8.7%),Ⅲ级21例(91.3%),无Ⅰ级和Ⅳ级患者。
经皮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初步经验

经皮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初步经验张涛;王峰;纪东华;李城【摘要】目的总结经皮主动脉腔内修复术(PEVAR)中应用ProGlide血管缝合器的经验,探讨PEVAR术适应证及禁忌证,评估该技术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5年5月采用PEVAR术治疗的38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腹主动脉瘤26例,主动脉夹层10例,胸主动脉瘤2例.观察PEVAR术中应用ProGlide血管缝合器治疗手术技术成功率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全部患者经PEVAR术治疗即刻技术成功率为100% (38/38).术中共缝合64处股动脉入路穿刺点,其中缝合24~25 F血管鞘7例次,20~22 F血管鞘19例次,18 F以下血管鞘38例次.血管缝合器一次成功率为78% (50/64),二次成功率为100%(14/14).无缝合失败及入路动脉闭塞,无围手术期相关严重并发症,患者均顺利出院.结论 PEVAR术中ProGlide缝合器使用安全有效,增强手术医师经验并严格掌握适应证,有助于降低缝合器缝合失败和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期刊名称】《介入放射学杂志》【年(卷),期】2016(025)008【总页数】4页(P664-667)【关键词】主动脉夹层;腹主动脉瘤;经皮穿刺封堵;腔内修复【作者】张涛;王峰;纪东华;李城【作者单位】116011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介入治疗科;116011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介入治疗科;116011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介入治疗科;116011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介入治疗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3.5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VAR)治疗主动脉夹层及腹主动脉瘤等主动脉扩张性疾病具有微创特点,但术中仍需要解剖显露股总动脉作为支架入路。
随着多种血管缝合装置普及应用,经皮主动脉腔内修复术(PEVAR)技术渐趋成熟[1]。
由于技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国内外已广泛应用血管缝合装置缝合主动脉支架输送器创口,还可在局部麻醉下对高危患者实施PEVAR术,进一步降低创伤及相关并发症。
主动脉夹层案例汇报

胸部体征:双肺湿啰音,气管右移,左肺叩诊浊音
腹部体征:压痛,累及腹腔脏器血管可出现腹部膨隆、叩诊鼓音、肠鸣音消失
神经系统体征:淡漠、嗜睡、偏瘫、昏迷
AD辅助检查
心电图:大多数正常。累及冠脉者有缺血性心电图改变
胸片:心影增大,主动脉结扩大、主动脉增宽,左侧胸腔积液。
血液检查:血常规、尿常规、生化检查、凝血机制(D-dimer升高明显)、血气分析、血沉
经皮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手术指征
慢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绝对适应征
1
破口位于左锁骨下动脉以远的Stanford A型夹层动脉瘤
2
破口位于距左锁骨下动脉开口<2.5cm 的Stanford B型夹层动脉瘤
3
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4
动脉分支起自假腔并双重供血的Stanford B型夹层动脉瘤
AD外科治疗
根据夹层动脉瘤破口位置及病理分型制定手术方案。
01
一般原则:
02
DeBakeyⅠ、Ⅱ型主动脉夹层:外科手术治疗(人工血管置换术)
03
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外科手术治疗或经皮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
04
外科手术指征
急性近端夹层分离 急性远端分离并有下列情况: 进展的重要脏器损害 局部压迫症状/或直径大于5厘米 动脉破裂或接近破裂(如囊状主动脉瘤形成 ) 主动脉瓣反流 逆行进展至升主动脉 马凡综合征的夹层分离 急性期应内科治疗,期间若出现主动脉破裂、主动脉进行性扩张、不能控制的胸背疼痛和高血压,则必须立即中转手术
1
急性肺栓塞:呼吸困难、心电图改变、胸片及放射性核素扫描
2
主动脉夹层的治疗策略
第一章
B型主动脉夹层的主动脉腔内修复联合远端限制性支架术中及远期临床效果评价

DOI:10.3969/j.issn.l007-5062.2021.04.011•临床论著•B型主动脉夹层的主动脉腔内修复联合远端限制性支架术中及远期临床效果评价李昊锟姜维良李宪伟陈哲[摘要]目的:研究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联合远端限制性支架(RS)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的中、远期临床效果。
方法:对2010年6月至2018年1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管外科接受TEVAR或TEVAR+RS治疗的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共239例患者纳入研究,男性185例,女性54例,年龄24-80岁,平均年龄(54.2±10.7)岁。
TEVAR组111例,TEVAR+RBS组128例。
手术成功率100%。
TEVAR+RS组较TEVAR组支架远端新发破口(dSINE)发生率明显降低[14/111(12.6%)"s.2/128(1.6%),P=0.0007],同时主动脉假腔重构也明显优于TEVAR组。
结论:应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联合RS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不仅能够有效地减少dSINE发生,并且有利于主动脉夹层假腔重构,具有良好的中-长期疗效。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支架源性新发破口;限制性支架[中图分类号]R5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5062(2021)04-354-07prevention of distal stent graft-induced new entry after endovascular repair for type B aortic dissection: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 plus restrictive stent LI Haokun,JIANG Weiliang CHEN Zhe,LlXian-wEI Department of Vascular Surgery,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Harbin150000,China[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with a distal restrictive stent(RS)in the treatment of B type aortic dissection in Medium and long-term clinical effects.Methods:The data of patients with type B aortic dissection who received TEVAR or TEVAR+RS treatment in the VascularSurgery Department of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from June2010to December2018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Results:A total of239patients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including185males(185/239,77.4%)and54females(54/239,22.6%),aged from24to80years old,with an averageage of(54.2±10.7).There were111cases in the TEVAR group and128cases in the TEVAR+RBS group.Technical success rate100%.The incidence of distal induced New entry(dSINE)of TEVAR+RS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TEVAR group[14/111(12.6%)vs.2/128(1.6%),P=0.0007],and the reconstruction of false aortic cavity was also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TEVAR group.Conclusions:Theapplication of thoracic aortic endovascular repair combined with restrictive stent(RS)in the treatment of B-typeaortic dissection can not only effectively reduce dSINE occurrence,but also be beneficial to the reconstruction ofthe false cavity of aortic dissection,with good median-long-term efficacy.[Keywords]Aortic dissection;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Distal stent graft-induced newentry;Restrictive stentB型主动脉夹层是一种极为凶险的致死性疾病。
主动脉夹层文献

主动脉夹层,作为一种严重且危及生命的心血管疾病,一直以来都备受医学界的广泛关注。
近年来,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关于主动脉夹层的相关文献也日益丰富。
本文旨在对近年来关于主动脉夹层的重要文献进行系统的梳理和综述,以期全面了解该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方法、治疗策略以及最新的研究进展。
一、主动脉夹层的发病机制主动脉夹层的发病机制复杂多样,目前尚未完全阐明。
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一)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是主动脉夹层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粥样斑块的破裂、溃疡形成以及内皮下基质的暴露,可激活凝血系统和炎症反应,导致血小板聚集、纤维蛋白沉积和血管壁的损伤,进而诱发主动脉夹层的形成。
(二)遗传性因素某些遗传性疾病,如马凡综合征、Ehlers-Danlos 综合征等,与主动脉夹层的发生密切相关。
这些遗传性疾病导致主动脉壁结构异常,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的代谢紊乱,使得主动脉壁薄弱,易于发生夹层破裂。
(三)高血压高血压是主动脉夹层最常见的诱发因素之一。
长期的高血压状态可使主动脉壁长期承受过高的压力,导致主动脉壁张力增加、弹性减退,易于发生夹层形成。
高血压还可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损伤,促进炎症反应和血栓形成,进一步加重主动脉夹层的发展。
(四)其他因素除了上述因素外,主动脉峡部发育不良、妊娠、主动脉创伤、主动脉炎等也可能与主动脉夹层的发生有关。
二、主动脉夹层的诊断方法(一)临床表现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表现多样,但典型的症状包括突发的剧烈胸痛,可向背部、腹部、腰部等部位放射,常伴有高血压、休克等症状。
然而,部分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典型,容易误诊或漏诊。
(二)影像学检查1. 主动脉增强 CT:是目前诊断主动脉夹层的首选影像学方法。
能清晰显示主动脉的解剖结构、夹层的范围、破口位置以及真假腔的情况,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具有极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2. 磁共振成像(MRI):MRI 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能够无创地显示主动脉夹层的形态、范围、真假腔以及血流情况,尤其对于主动脉根部病变的诊断具有优势。
中国主动脉夹层诊疗现状与展望

中国主动脉夹层诊疗现状与展望主动脉夹层是一种罕见但极为危险的疾病,近年来在中国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本文将围绕中国主动脉夹层诊疗现状与未来展望进行探讨。
主动脉夹层是指主动脉内膜撕裂,血液进入内膜与外膜之间形成血肿,导致血管壁分层。
主动脉夹层可引起剧烈疼痛、休克、器官缺血等一系列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主要依靠医学影像学检查,包括胸片、超声心动图和计算机断层扫描等。
目前,中国医疗机构普遍采用多排螺旋CT(MSCT)进行诊断,其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
但是,由于MSCT设备昂贵、技术要求高,部分地区医疗机构仍难以普及。
主动脉夹层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通过控制疼痛、降低血压和心率等手段减轻症状,但难以根治疾病。
介入治疗主要采用覆膜支架修复血管壁,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但需严格掌握适应症。
外科手术治疗包括传统开胸手术和微创腔内修复术,虽然疗效确切,但手术风险较高。
目前,中国主动脉夹层诊疗技术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
药物治疗方面,国内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病情,严格选用镇痛、降压、抗凝等药物,有效控制了患者症状。
介入治疗方面,国内医疗机构正在逐步推广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疗效。
外科手术治疗方面,国内部分大型医院已经具备了成熟的手术技术和经验,并成功完成了数千例手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中国主动脉夹层诊疗将迎来更多创新机遇。
新型影像学技术的研发将为诊断提供更多选择,如高分辨率MRI和功能成像技术等,可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敏感性。
新型治疗手段的探索也将为患者带来更多福音,如药物涂层球囊、可降解支架等新型介入治疗技术,以及更加精细化和个性化的外科手术方法。
未来,中国主动脉夹层诊疗将更加注重规范化治疗。
国家和地方政府将加大对医疗机构诊疗能力的培训和评估力度,确保患者能够得到高质量的诊疗服务。
医疗机构之间将加强合作与交流,推动诊疗技术的普及和优化。
为了提高中国主动脉夹层诊疗整体水平,学术交流将变得更加活跃。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死亡原因分析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死亡原因分析王国权;翟水亭;李天晓;逯党辉;王博;张东宾;史帅涛;张志东;梁凯【摘要】目的分析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后患者死亡及其原因.方法 2004年2月至2014年12月,462例复杂性Stanford B 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接受TEVAR术治疗,其中男387例,女75例,平均(53.3±13.5)岁(18~89岁).统计TEVAR术后患者死亡情况,并分析可能的致死原因.结果 TEVAR术后患者死亡7例(7/462,1.52%),其中男性5例,女性2例.可能的致死原因:夹层破裂3例(3/462,0.65%),肠道缺血2例(2/462,0.43%),呼吸功能衰竭1例(1/462,0.22%),心源性猝死1例(1/462,0.22%).结论 TEVAR术治疗复杂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安全有效,术后住院病死率较低.夹层破裂和肠道缺血为主要致死原因,值得临床关注.【期刊名称】《介入放射学杂志》【年(卷),期】2015(024)011【总页数】4页(P950-953)【关键词】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围手术期;死亡原因【作者】王国权;翟水亭;李天晓;逯党辉;王博;张东宾;史帅涛;张志东;梁凯【作者单位】450003郑州河南省人民医院(郑州大学人民医院)血管外科;450003郑州河南省人民医院(郑州大学人民医院)血管外科;450003郑州河南省人民医院(郑州大学人民医院)血管外科;450003郑州河南省人民医院(郑州大学人民医院)血管外科;450003郑州河南省人民医院(郑州大学人民医院)血管外科;450003郑州河南省人民医院(郑州大学人民医院)血管外科;450003郑州河南省人民医院(郑州大学人民医院)血管外科;450003郑州河南省人民医院(郑州大学人民医院)血管外科;450003郑州河南省人民医院(郑州大学人民医院)血管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1主动脉夹层最常见死亡原因为夹层破裂[1]。
血管缝合器预缝合技术完全经皮穿刺途径完成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的股动脉中长期随访结果

血管缝合器预缝合技术完全经皮穿刺途径完成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的股动脉中长期随访结果叶鹏;陈勇;曾庆乐;何晓峰;李彦豪;赵剑波【摘要】目的:探讨采用血管缝合器(vascular closure device, VCD)预缝合技术完全经皮穿刺途径完成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 EVAR)的股动脉中长期随访结果。
方法自2009年7月~2012年7月,113例主动脉瘤或夹层患者行EVAR,其中男性106例,女性7例,年龄29~85(59.4±13.5)岁。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60例,胸主动脉瘤3例,肾下型腹主动脉瘤48例,另有2例同时发现胸及腹主动脉瘤。
65例胸主动脉的EVAR术分别缝合1条股动脉,50例腹主动脉的EVAR术分别缝合2条股动脉,共缝合165条股动脉。
均采用VCD(Perclose ProGlide,美国Abbott)预缝合技术经皮穿刺途径完成EVAR 术。
术后采用CT或彩超随访股动脉,评价双侧股动脉缺血情况。
结果113名患者成功完成115例次EVAR术(其中2名合并胸腹主动脉瘤患者分期共行4次EVAR术),共采用347枚VCD修复165条股动脉。
使用支架输送器外径包括14 Fr 38例,16 Fr 12例,18 Fr 25例,20 Fr 24例,22 Fr 29例,24 Fr 37例。
其中1条股动脉缝合失败,2条缝合后出现即时急性闭塞,1例术后1月出现右股动静脉瘘,均行外科处理痊愈,缝合成功率为97.6%(161/165)。
分组统计2枚VCD缝合成功率,结果显示≤18Fr组缝合成功率明显优于≥20Fr组(分别为98.7%和81.1%,P=0.0003)。
分组统计前后50%病例的2枚VCD缝合成功率,结果分别为82.9%和95.2%(P=0.013)。
术后随访12~50(26±9)月未发现下肢动脉缺血症状发生,CT或彩超提示未见有明显股动脉狭窄。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结果分析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结果分析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对于治疗复杂性和非复杂性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根据临床研究的有关数据表明,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有着较为良好的治疗效果。
本篇文章主要通过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结果数据分析,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对于治疗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是否具有相对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标签: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结果1 关于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简单介绍主动脉夹层是主动脉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
这种病发病率较高,死亡率也较高,目前临床上主要采取手术治疗的手段。
而在通常的情况上来讲,B型主动脉夹层和A型主动脉夹层相比较。
A型主动脉夹层的情况,死亡率要更高一些。
近些年来,B型夹层(内膜瓣始于左锁骨下动脉或其远侧)的治疗发生了很大改变,其中的许多改变是随着腔内治疗的出现而发生的。
近几年血管和心血管外科最大进步之一就是使用了覆膜支架来治疗肾下腹主动脉瘤和胸主动脉瘤。
在许多医疗中心,这项技术要优于开胸手术。
我们目前已引进了该技术,且常用于治疗复杂B型夹层。
另外对于主动脉夹层我们最先需要定义的是,其急性、亚急性、慢性之间的差异,同时需要判断病者的夹层,是简单性的夹层,还是复杂性的夹层,这些相关的数据对于治疗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2 关于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对于治疗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的结果(1)关于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的简单介绍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 AR)是一种新型的、微创的血管腔内手术的方法,其方法主要是通过股动脉的切口,将覆膜支架经输送器送到胸主动脉的病变部位,可以做到保护病变血管,然后修复主动脉病变,从而避免了进行开刀手术治疗的方式,所以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相对于一般的开刀手术治疗方法要更加安全。
同时,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 AR)与传统开放性手术相比较而言,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 AR)的围手术期死亡率和致残率较低,住院时间短,但两者中期疗效相似。
主动脉夹层的改良分型及治疗策略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主动脉夹层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
随着基础医学研究的深入,未来有望揭示主动脉夹层的发 病机制,为临床诊治提供更有力支持。
新型治疗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可能出现更多新型治疗技术,如生物 材料修复、基因治疗等,为主动脉夹层患者提供更多治疗选择。
智能化诊疗系统的建立与应用
主动脉夹层的改良分型及治疗策略
目录
• 主动脉夹层概述 • 主动脉夹层改良分型介绍 • 主动脉夹层治疗策略选择 • 不同改良类型主动脉夹层治疗策略对比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 总结与展望
01 主动脉夹层概述
定义与发病机制
定义
主动脉夹层是指主动脉腔内的血液从 主动脉内膜撕裂口进入主动脉中膜, 并沿主动脉长轴方向扩展,造成主动 脉真假两腔分离的一种病理改变。
重要手段。同时,还需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02 主动脉夹层改良分型介绍
传统分型方法及局限性
DeBakey分型
01
基于夹层撕裂口位置和累及范围,分为三型,但无法准确反映
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
Stanford分型
02
根据夹层是否累及升主动脉,简化为两型,但过于笼统,不利
于指导治疗。
等。对于无并发症的B型主动脉夹层,药物治疗通常能够取得较好的效
果。
02
介入治疗
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病情进展的患者,可考虑介入治疗,如经皮主
动脉内支架植入、主动脉覆膜支架植入等。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
快的优点。
03
手术治疗
对于介入治疗失败或无法耐受介入治疗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主
动脉置换、主动脉弓部置换等。手术治疗风险较高,应严格掌握手术适
主动脉夹层的治疗研究进展

主动脉夹层的治疗研究进展1. 引言1.1 概述主动脉夹层是一种严重危及生命的疾病,常见于40-60岁的中年人群,以男性居多。
该病病程急骤、危害巨大,病死率高,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尤为重要。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主动脉夹层的治疗手段也在不断完善与创新。
针对不同类型的主动脉夹层,医生们针对病情和患者个体情况,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本文将系统地总结主动脉夹层的治疗方法,探讨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介入治疗以及其他新治疗方法在主动脉夹层治疗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旨在为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提供参考,推动主动脉夹层治疗的进步与创新。
1.2 研究背景主动脉夹层是一种严重的动脉疾病,常常危及患者的生命。
该病病因复杂,发病急骤,病情危重,治疗难度大。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主动脉夹层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进步。
研究背景指出,过去传统的手术治疗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手术风险高、创伤大、恢复周期长,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研究人员开始探讨药物治疗、介入治疗以及其他新的治疗方法,试图找到更加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方案,以提高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本文将对主动脉夹层的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促进主动脉夹层的治疗水平不断提升。
2. 正文2.1 治疗方法治疗方法是主动脉夹层治疗的重要环节,其选择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康复和生存。
目前,主动脉夹层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介入治疗和其他新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是主动脉夹层治疗的首要手段,通过药物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和心率,减轻主动脉的压力,从而降低夹层继续膨出和扩展的风险。
常用的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ACE抑制剂等,这些药物可以有效降低主动脉的血压,减少血管内的剪切力,有利于夹层的愈合。
手术治疗是目前治疗主动脉夹层的主要方法之一,主要包括开胸手术和经皮主动脉瓣膜置换手术。
开胸手术的优点是能够全面检查主动脉的情况,彻底解决夹层的问题,但手术创伤大,恢复时间长。
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截瘫的护理
总结词
预防为主,及时处理,康复训练
VS
详细描述
截瘫是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 术后的严重并发症,预防为主,注意观察 患者术后肢体感觉和运动情况。如出现截 瘫,应及时处理,如手术治疗和康复训练 ,以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急性肾衰竭的护理
总结词
早期预防,及时治疗,透析支持
详细描述
急性肾衰竭是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腔 内修复术后的危急并发症,需要早期预防 ,注意观察患者术后肾功能情况。如出现 急性肾衰竭,应及时治疗,如透析支持和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其他并发症的护理
总结词
关注生命体征,定期检查,预防感染
详细描述
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还可 能出现其他并发症,如出血、感染等。需要 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和临床表现,定期进行 检查和评估。同时预防感染的发生,保持伤
详细描述
内漏是指腔内修复术后,血液继续通过主动脉内膜撕裂口流入假腔,造成真假腔压力差进一步加大,加重对真 腔和假腔的压迫。患者可能出现疼痛、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等表现。医护人员应定期进行超声检查,监测内漏 的发生及发展情况,及时采取措施。
截瘫的观察
总结词
截瘫是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严重的并发症,如不及时发现和处 理,可能导致永久性残疾。
详细描述
急性肾衰竭是由于手术过程中造影剂使用过量、术后脏器灌 注不足等原因引起的肾功能损害。患者可能出现少尿、无尿 、电解质紊乱等表现。医护人员应定期监测肾功能指标,及 时进行干预和治疗,避免病情恶化。
其他并发症的观察
总结词
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还可能出现其他多种并发症,需要全 面观察和预防。
B_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远端新发破口的原因和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研究进展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远端新发破口的原因和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研究进展刘跃,邱昌涛,李玥锦,龚昆梅昆明理工大学附属医院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普外一科,昆明650032摘要: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是B型主动脉夹层(STBAD)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然而TEVAR术后存在一些特异性晚期并发症,包括支架移植物源性的远端新发破口(dSINE)等。
dSINE大多发生较晚且无症状,容易被忽视,可造成腔内治疗失败。
内膜片发生钙化、患有结缔组织疾病、放置过大尺寸比的支架等组织学原因,覆膜支架的径向力、弹性回直力等生物力学原因,均可导致dSINE的发生。
支架移植物长期慢性刺激和主动脉壁发生病变自身脆性变大共同作用导致TEVAR术后dSINE的发生,其危险因素包括覆膜支架的远端过大尺寸比、较短的支架长度、带有连接杆的支架、夹层持续时间过长、靶向主动脉段曲折度高、主动脉锥度比小、楔形并置角大等。
dSINE通常会导致患者预后不良,使得TEVAR的治疗效果大打折扣,因而预防就显得格外重要,锥形支架技术、PETTICOAT —snowshoe技术、远端限制性支架技术、术者改良支架移植物技术、新型特异性支架技术等可预防dSINE的发生。
dSINE发生后,可通过再次TEVAR置入新的覆膜支架以延伸覆盖新的远端破口,对患者造成二次创伤打击小;开放修复手术可以作为对发生dSINE时行再次TEVAR治疗失败后的补充,缺点是创伤大且手术时间更长。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B型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并发症;远端支架源性新发破口;支架移植物doi:10.3969/j.issn.1002-266X.2023.21.025中图分类号:R5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66X(2023)21-0102-05B型主动脉夹层(Stanford type B aortic dissec⁃tion,STBAD)病情进展迅速,病变累积范围广,已成为主动脉最具破坏性的疾病之一[1],在急性期可导致患者因主动脉破裂或多器官灌注不良而死亡,并影响幸存者的长期预后[2]。
腔内修复术治疗30例主动脉夹层

复肾、 孤立 肾等 ; ( 3 ) 患侧泌尿系有开放手术病史者 ; ( 4 )
有 出血倾 向或 凝血功 能障碍 者 ; ( 5 ) 合并 有严重 的心 、 脑、 肺、 血管 、 肝、 肾和造血系统疾病 ; ( 6 ) 合并有糖尿病 、 高血压且控制不 良者 ; ( 7 ) 急性尿路感染者。 1 . 4 方 法 术 中麻 醉选用 腰硬联 合麻醉 或硬外膜麻 醉 。先取截石位 , 镜下逆行置入 F 5 输 尿管导管于患侧 输尿管 , 留置尿管并 固定 输尿管 导管 ; 改俯 卧位 , 经 F 5
[ 6 ] 董智慧 , 符伟 国, 王玉琦 , 等. S t a n  ̄ r d B型主动脉夹层腔 内修 复术 后发生夹层及 手术相关 性死 亡 1 2 例分析 [ J ] . 上海 医学 ,
2 0 0 9 , 3 2 ( 1 2 ) :1 0 7 0—1 0 7 3 .
[ 5 ] 舒畅 , 罗 明尧 , 李全 明, 等. “ 烟囱” 技术在累及主动脉 弓部血
1 . 1 一般 资料
8 2 例 上尿路 结石病例 , 其 中男 5 2例 ,
输尿管导管注 人造影 剂 , 将 穿刺 针在 “ c ” 臂 x线 机指
引下穿刺 目标盏 , 沿针鞘置斑马导丝进入集 合系统 , 退
出穿刺针 , 顺导 丝 完成通 道 扩张 ( F 8 一F 1 2 一F l 6 , F 1 6
8 2例 患者 1例 因脓 肾改
行二期碎 石取 石 , 其 余均成功一期 穿刺碎石 取石 。两组 手术 时间、 术 中出血量 、 术后 并发症发 生 率差异 均无统计
学意 义( P> 0 . 0 5 ) ; 无 管化 P C N L 在住 院时间、 医疗 费用、 术后镇 痛 药需求例数 均显著低 于传统 P C N L ( P< 0 . 0 5 ) 。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血管重塑预测因素的研究进展

•综述•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血管重塑预测因素的研究进展杨睿,熊江,郭伟,贾贺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血管外科,北京100853)近年来,TEVAR被广泛用于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ype B aortic dissection,TBAD),数项RCT及荟萃分析研究均显示出其具有明显的优势,有逐渐成为TBAD—线治疗方案的趋势〔"I。
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接受TEVAR的TBAD均能达到良性转归,部分患者术后仍会出现主动脉扩张、假腔不闭合等血管重塑不良情况,导致远期主动脉相关不良事件讯現因此,早期识别并控制可能预示TEVAR后血管重塑不良的因素尤为必要。
本文就此问题综述相关文献,从手术干预时机的选择、TBAD的不同亚型、支架移植物长度的控制、腹部残留裂口的影响、术后内漏的类型等角度进行探讨,最后提出应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的研究方法对TEVAR后血管重塑结果进行展望。
1手术干预时机选择由于复杂型TBAD早期和5年死亡率分别高达16%和40%[6-7],尽早进行TEVAR干预已在学界达成了共识叫对于非复杂型TBAD,过去的研究表明在急性期(起病14d之内)实施TEVAR的血管重塑效果优于慢性期(起病超过14(1)3"。
然而,2013年一项针对大宗病例的K-M生存曲线研究发现,夹层起病后1个月之内的生存率下降比较明显阳,这引起了学界对原有分期标准能否准确评估TBAD的质疑。
Dake等问提出了一种创新性的夹层分类系统DISSECT分类法,旨在解决传统分期方法滞后而无法有效评估TEVAR效果的痛点。
这种分类法将夹层的分期从起病时开始计算并界定为3个时期,即急性期(W14d)、亚急性期(15~ 90d)和慢性期(>90d)。
随后发表的VIRTUE(前瞻性多中心注册研究)中期结果为DISSECT分类法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支持,其结果表明亚急性期术后DOI:10.3969/j.issn.1674-7429.2021.01.019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770465)通讯作者:熊江,电子邮箱:*********************血管重塑程度与急性期相似,而在急性期进行TEVAR的风险明显高于亚急性期和慢性期⑸。
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远端主动脉负性重构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DOI:10.3969/j.issn.1007-5062.2021.06.017•临床论著•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远端主动脉负性重构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陈洁林耀望陈瑞绵江丽嫚罗影平罗伟香[摘要]目的:研究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远端主动脉负性重构的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9年2月,于我院实施腔内修复术治疗的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150例进行研究。
将其按照术后远端主动脉负性重构与否分成负性重构组32例与非负性重构组118例。
比较两组基线资料(主要内容包括年龄、性别、高血压、心律失常、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马方综合症、动脉粥样硬化、假腔持续通畅)以及主动脉形态学变化情况,并作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
结果:负性重构组患者的解剖长度、假腔长度以及胸降主动脉区破口多人数占比显著高于非负性重构组,而假腔静脉血栓形成长度、最小平面的T/F以及肾下腹主动脉区破口发生多人数占比显著低于非负性重构组(均P<0.05)。
负性重构组马方综合症、假腔持续通畅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负性重构组(均P<0.05)。
以术后远端主动脉负性重构为因变量,马方综合征、假腔持续通畅、解剖长度、假腔静脉血栓形成长度、假腔长度、最小平面的T/F、肾下腹主动脉区破口、胸降主动脉区破口为自变量。
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得:马方综合症、假腔持续通畅、胸降主动脉区破口多均是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远端主动脉负性重构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肾下腹主动脉区破口多是保护性因素。
结论:马方综合症、假腔持续通畅、胸降主动脉区破口多以及肾下腹主动脉区破口多均是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远端主动脉负性重构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远端主动脉负性重构;Logistic回归分析[中图分类号]R5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5062(2021)06-600-04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distal aortic negative remodeling after acute Stanford type B aortic dissection CHEN Jie,LIN Yaowang,CHEN Ruimian,JIANG Lijiu,LUO Yingping,LUO Weixiang Department ofCardiology,Shenzhen People's Hospital,Shenzhen518000,China[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risk factors of distal aortic negative remodeling after acute Stanfordtype B aortic dissection.Methods: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on150patients with acute Stanfordtype B aortic dissection who underwent endovascular repair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2012to February2019.The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32patients in the negative remodeling group and118patients in the non-negative remodeling group according to whether the distal aortic remodeling was negative or not.Baseline data(includingage,sex,hypertension,arrhythmia,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diabetes mellitus,marfan's syn-drome,atherosclerosis,and pseudoluminal continuous patency)and aortic morphological changes were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and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performed.Results:In the negative remodeling group,the anatomical length,the length of the false cavity and the proportion of the patients with multiple rupture in the descending thoracic aorta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non-negative remodeling group,while the proportion of the patients with multiple rupture in the lower renal aorta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基金项目:深圳市卫生计生系统科研项目(SZFZ2017029)作者单位:518000深圳市人民医院心内科通信作者:罗伟香,硕士,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心血管。
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附12例报告)

跳骤停和死亡 ;⑤ 由于 V F的侧方具有多个倒钩 , C
在 V F径 向支撑 力 作用 下 ,可 引起 腔 静脉 穿孔 , C 甚
脉血 栓形 成及 肺栓 塞具 有 重要 的临 床应 用价 值 。 下 肢 深 静 脉 血 栓 形 成 伴 肺 栓 塞 患 者 合 并 腹 主 动 脉扭 曲临 床少 见 , 献 尚未 见 报 道 。对 于 此 类 明 文
显血 管变 异 的患 者 , 本文 认 为应 列 为 VC F手术 禁忌
证 为妥 。
[ 考文献] 参 [] 孙 1 蓬 , 希 炜 , 宏 宇 , . 久 性 腔 静 脉 滤 器 的 临 床 章 杨 等 永
至 刺破 其旁 的腹 主动 脉 的可能 。
对 于是 否可 以用 可 回收 腔静 脉 滤器 (e i a l rt e be rv vn aaftrr C ) 时 用 于 此 例 , 文认 为 ' eacv l , V F 临 ie — 本 r -
骨下 动脉 1 1 m。 — 5e
12 . 方 法
11 资料 . 本组 1 2例 患者 均 为男 性 , 龄 3 — 0岁 , 均 年 56 平
1 例 手术 时 间 为发 病 后 1 — 0天 , 1 22 1例 因发 生
维普资讯
第2 7卷 第 l 期 1 20 0 7年 l 月 1
因 此 , .ru m o l rⅡ可 临 时 用 于 此 例 患 者 , BB a nt p ft e ie 但 其植 入期 短 。考虑 到 患 者 的年 龄 、 T V E的 长期 风
应 用 [] 江 苏 医药 ,0 6 3 ( )2 7 29 J. 2 0 ,2 3 :2 — 2 [] 孙 2 蓬 , 希 炜 , 宏 宇 , . 回 收 腔静 脉 滤 器 的 使 用 章 杨 等 可
腔内修复术治疗复杂型Stanford B型急性主动脉夹层疗效分析

En d o v a s c u l a r r e p a i r o f c o mp l i c a t e d S t a n f o r d B a c u t e a o r t i c d i s s e c t i o n
H E R u i . x i a , WA N G Y a , WA N G X i a o . z e n g , Z H O U T i e — n a n , L I U Y a n - j i e , J I N G Q u a n - m i n (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C a r d i o l o g y , T h e G e n e r a l H s— a p i t a l o f S h e n y a n g Mi l i t a r y C o m ma n d , S h e n y a n g 1 1 0 0 1 6, 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O b j e c t i v e T o e v a l u a t e t h e s e c u i r t y a n d e f e c t o f e n d o v a s c u l a r r e p a i r ( E V AR )o f c o m p l i c a t e d S t a fo n r d B a c u t e a o r t i c d i s — s e c t i o n ( A A D ) . Me t h o d s A 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 s t u d y w a s p e r f o r me d o n 9 9 c a s e s o f A A D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c o mp l i c a t e d S t a fo n r d B w h o w e r e
孤立性腹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点和腔内治疗效果探究

孤立性腹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点和腔内治疗效果探究发表时间:2018-01-06T13:51:54.377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12月第34期作者:张济俞慎林李光泽[导读] 可以认为使用腔内治疗孤立性腹主动脉夹层临床效果明显,手术安全性高。
所以,孤立性腹主动脉夹层确诊后,尽快进行腔内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四川省乐山市人民医院血管外科四川乐山 614000)【摘要】目的:研究总结孤立性腹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点以及腔内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抽取我院2013年1月—2017年1月接收孤立性腹主动脉夹层患者18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来院后接受腔内治疗,本文回顾性分析孤立性腹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点以及采取腔内治疗的临床效果。
结果:孤立性腹主动脉夹层患者均顺利结束手术治疗,术后影像学检查腹腔可见腹主动脉夹层的假腔消失,腹主动脉和髂动脉血流正常,其他脏器动脉也都正常,患者腹痛症状完全消失。
结论:孤立性腹主动脉夹层早期确诊后,应用腔内治疗进行干预,完全闭合夹层破口,恢复假腔和腹壁的正常血供。
【关键词】孤立性腹主动脉夹层;临床特点;治疗效果【中图分类号】R6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4-0041-02【Abstract】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isolated abdominal aorta and the clinical effect of intracaval therapy.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3 - January 2017 receive isolation with abdominal aorta dissection 18 case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all of the patients to hospital after intracavitary treatment, this paper isolation abdominal aortic dissection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ak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intracavity treatment. Results Isolation with abdominal aorta dissection surgery successfully ended, visible imaging examination, abdominal postoperative abdominal aortic dissection of false lumen, abdominal aortic and iliac artery blood flow is normal, all other organs arteries, abdominal pain in patients with complete resolution of symptoms. Conclusion Early after diagnosis, isolation, abdominal aortic dissection intracavitary treatment intervention, crevasse closed completely interlining, to restore the normal blood supply of false lumen and abdominal wall.【Key words】 Isolate the abdominal aorta;Clinical characteristics;Treatment effect孤立性腹主动脉夹层疾病是临床少见病例,其夹层破口位于腹主动脉,发病率低于4%[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皮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主动脉夹层的效果分析目的探讨经皮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主动脉夹层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36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
观察组采用经皮穿刺入路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治疗,对照组采用经股动脉切开路径进行的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治疗,比较不同入路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的临床效果。
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成功率为100.0%,对照组的手术成功率为98.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的局部并发症发生率为2.9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主动脉夹层患者应用腔内修复术方法治疗,不同入路方式的效果存在一定差异,但总体治疗效果相近,本研究中的经皮穿刺入路效果稍优于股动脉切开术路径的腔内修复术。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percutaneous aortic endovascular repair in the treatment of aortic dissection.Methods 136 cases of aortic dissec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4 to January 2016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68 cases in each group.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he percutaneous puncture approach to aortic endovascular isolation therapy,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he femoral artery incision approach to aortic endovascular therapy.The clinical effect of different approaches to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 was compared.Results The operation success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100.0%,the operation success rate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98.5%,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The incidence rate of local complica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2.94%,which was lower than 11.76% in the control group,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The operation time and postoperative hospital sta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Conclusion For aortic dissection patients treated with aortic endovascular repair,using different approaches,the effect has some differences,but the overall treatment effect is similar.In this study,the effect of percutaneous puncture approach is slight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endovascular repair of femoral artery incision.[Key words]Aortic dissection;Endovascular repair;Clinical effect主动脉夹层属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急、病情凶险,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较大威胁。
本病临床治疗复杂,传统的临床治疗效果一般,无法有效控制患者病情的发展,难以保证患者的生存质量[1]。
近年来,腔内修复术被广泛应用于B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治疗中,治疗效果良好。
本研究选取本院的主动脉夹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经腔内修复术治疗,探讨其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36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
观察组中,女30例,男38例;年龄32~79岁,平均(55.5±1.5)岁。
对照组中,女35例,男33例;年龄30~78岁,平均(52.3±1.3)岁。
两组经影像学检查,主动脉最大直径为(4.9±0.6)cm,真腔的检测数据结果为(1.2±0.3)cm,假腔的检测数据规格为(4.1±0.6)cm。
136例患者中,破口数量为(4.0±1.6)个。
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主动脉腔内隔绝术(EV AR)治疗。
术前进行主动脉CTA检查,观察患者重要脏器的血管血供与夹层破口情况,选定入路血管。
术前给予常规镇痛,静脉泵入硝普钠、艾司洛尔。
手术采取局部麻醉方式,采用透壁法穿刺,必要时行左侧桡动脉穿刺,成功后将6F桡动脉扩张鞘管样导引钢丝插入。
在左前斜45°~50°送入双J管行胸主动脉造影。
观察组在双侧腹股沟皮肤处进行常规消毒,依照主动脉CTA判断选择真腔侧股动脉作为穿刺血管,并取股动脉分叉的近端进行Seldinger穿刺,成功后沿导引钢丝置入6F动脉鞘管,送入缝合器,并将缝合器继续送入,当观察孔搏动性出血时,放置缝合器,之后交换导丝,在8F动脉鞘管中放置另外一个缝合器。
对照组于双侧腹股沟皮肤进行常规消毒,在股动脉真腔侧腹股沟上方2 cm 处采用局部麻醉,行股动脉切开术。
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的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局部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两组手术成功率及局部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两组的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中1例由于导丝反复引导进入假腔而放弃主动脉腔内修复治疗。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9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两组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的比较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3讨论主动脉夹层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较大威胁,其具有不同的治疗方法,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内科治疗方法和外科治疗方法,这两种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均一般,难以保证患者的生存质量。
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容易出现不同并发症,最终导致死亡[2-6]。
通常情况下,内科治疗方法多是指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不同患病情况,选取有针对性的药物进行治疗,当药效达到最高值时可以控制患者的病情发展,这种治疗方法属于基础治疗,更多地是控制病情,但是对于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缓减病情存在一定难度。
与此同时,外科治疗方法多为主动脉切除加人工血管置换术,这一手术方法比药物治疗更具有效性,能够达到一定治疗效果。
但是大量的临床实验调查发现,其存在不同程度缺陷:①主动脉切除加人工血管置换术具有手术时间长、风险大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在手术期间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也会造成较大威胁。
②在手术操作之前,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做较大切口操作,将具体病灶位置裸露出来,这样才能够有效清理病灶,实施具体手术操作。
在这一过程中,易造成较大的手术创伤面,影响患者的预后质量,且患者在接受临床治疗后易诱发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容易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
③主动脉切除加人工血管置换术手术操作复杂、风险大,费用较高。
大部分患者都属于普通工薪家庭,难以支付高额的手术费用,存在较大的担忧和顾虑,进而影响患者的临床效果及预后质量。
④由于手术操作复杂、创伤面较大,导致患者后期的身体恢复时间较长,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上都将承受较大的负担。
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关于主动脉夹层治疗方法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医务人员的重视。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手术成功率为100%,对照组的手术成功率为98.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目前,腔内修复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主动脉夹层的临床治疗中,不同入路的手术治疗存在一定差异[7-10]。
本研究中,经皮穿刺入路主动脉腔内修复治疗的效果优于股动脉切开术路径入路的治疗效果,经皮穿刺入路方式的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手术操作时间较短,风险较小,在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情况下提高了临床手术效果,从根本上保证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②对患者造成的切口创伤面较小,提高了患者的预后质量,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局部并发症发生率。
③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短,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依从性和配合度,能够减轻患者的生理痛苦和心理压力,临床应用效果更好。
④手术操作之后,医护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手术情况酌情选取合适药物配合应用,其中比较常见的是抗血小板类药物,能够稳定患者的手术效果。
相关研究[11-15]显示,手术入路不同、手术方式不同均会影响治疗效果,不同入路方式的同种手术治疗成功率总体效果相近。
综上所述,在主动脉夹层的临床治疗中应用腔内修复术,不同手术入路的效果存在差异,经皮穿刺入路方式应用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1]杨友,谭宁,李彩华,等.经皮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主动脉夹层的效果[J].广东医学,2014,35(20):3180-3182.[2]廖恺,陈勇,赵剑波,等.完全经皮主动脉腔内修复术输送器不能撤出一例[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4,48(2):169.[3]Lin YY,Shie RF,Liu KS,et al.Diameter change of common femoral arteries after percutaneous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 with the use of the preclose technique[J].J Vasc Surg,2014,60(1):50-56.[4]马翔,余辉,罗建方,等.经皮穿刺预缝合技术实施微创主动脉介入治疗1例[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3,36(1):121-123,127.[5]叶鹏,陈勇,曾庆乐,等.血管缝合器预缝合技术完全经皮穿刺途径完成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的股动脉中长期随访结果[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4,34(5):747-750.[6]谢年谨,罗淞元,薛凌,等.预防性抗生素在导管室进行完全经皮穿刺主动脉覆膜支架植入术的应用[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5,35(4):578-582.[7]左尚维,郭伟,熊江,等.全穿刺与股动脉切开腔内修复术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早期疗效比较[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12,33(3):222-224.[8]Jaffan AA,Prince EA,Hampson CO,et al.The preclose technique in percutaneous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Cardiovasc Intervent Radiol,2013,36(3):567-577.[9]肖华,杨洁莲,彭丹丹,等.不同术式入路对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的影响[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3,22(9):730-733.[10]谢方涛,王端,戴向晨.经皮穿刺与股动脉切开主动脉腔内治疗早期疗效比较[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5,21(5):423-425.[11]席耀明,高伟,冯新海,等.36例主动脉夹层瘤行腔内覆膜支架隔绝术治疗[J].新疆医学,2011,41(7):37-40.[12]葛阳阳,郭伟,刘小平,等.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慢性B型主动脉夹层中期疗效分析[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15,36(4):337-341.[13]杨洁连,向定成,肖华,等.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治疗时机与预后的关系[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4,22(5):300-303.[14]林小雷,蔡铭智,蔡丽生,等.腔内修复术治疗30例主动脉夹层[J].广东医学,2013,34(2):293-295.[15]唐胜惠,徐尚誉.完全穿刺技术在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3,15(2):11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