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理论.ppt
合集下载
传播学教程ppt
(二)传播过程的循环和互动模式/ 控制论的传播模式
• 奥斯古德与施拉姆的循环模式
讯息
编码者 释码者 译码者
讯息
译码者 释码者 编码者
特点: 1、传播是一个不断反复循环的过程,没有传者和
受传者的概念。重点分析在于其角色功能,而非 传播过程。 2、最适用于人际传播。
优点:强调了社会传播的互动性,把传播双方都看 作是传播行为的主体
传播障碍 传播隔阂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 精神交往理论与传播学
1、在人类交往活动的大系统中把握传播 2、从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辨证关系中把握
传播 3、研究传播学,为中国的社会发展服务
第二章
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
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
• 从动物传播到 人类传播
• 人类传播的发 展进程
• 信息社会与信 息传播
二、几种主要的传播过程模式
(一)直线/线性传播模式 I、拉斯韦尔的五W模式
谁 传播者 控制分析
说什么 讯息
内容分析
通过什么渠道 媒介
媒介分析
对谁 接收(受众)
受众分析
取得什么效果 效果 效果分析
拉斯韦尔过程模式的进步意义
1、第一次将传播过程清晰的呈现出来,是第 一个传播过程模式
2、对后来的传播学是研究社会 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I、什么是传播学?
传播学,就是关于传播的学问。
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 律的科学。
社会传播的系统性 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
– 开放性系统 – 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结、相互交织而构成的整体 – 双重偶然系统 – 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
具体而言,信号具有以下特点: (1)信号与其表示的对象事物之间具有自然的因
传播学ppt课件全
第四节 传播的革命
一、语言传播革命 二、文字传播革命 三、印刷传播革命 四、电子传播革命 五、网络传播革命 六、历次传播革命的反思与总结
第五节 传播的模式
一、优秀传播模式的功能与标准 二、传播模式的典范与评介 1、单向传播模式(五W模式) 2、双向传播模式 3、互动传播模式 三、整体互动模式的要素与特点
拉斯韦尔五个W模式
谁
说什么
通过什么 渠道
对谁
取得什么 效果
香农-韦弗数学模式
丹斯螺旋模式
奥古斯德-施拉姆模式
德弗勒传播与反馈模式
格伯纳传播总模式
施拉姆大众传播模式
四、传播模式的运用及原则
第六节 传播的功能
一、传播功能的来源与阐释 二、传播的个人功能 三、传播的组织功能 1、告知功能;2、表达功能;3、解
社会信息指物质载体、精神内容,是主客体的统 一,符号与意义的统一。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 构成的统一整体。
信息概念引入,是信息科学对传播学的重大贡献。
传播的定义: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 运行。
五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1、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信息传播活动的学科。 2、研究传播,要研究人——研究人与人的关系以
重要概念
传播是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期发生相 应变化的活动。
传播是指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传播行为及其规律的科学。 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及其
规律的科学。是从传播的社会功能出发,以系统 论、信息论、控制论为基础理论,以社会信息交 流尤其是大众传播、人际传播为研究对象的一门 交叉学科。
第三节 传播学的现状和趋势
1、研究现状 2、未来趋势 科学化、融合化、鲜活化、操作化、
传播学课件
3. 象征性文化 象征符号在人的社会性互动中取得独立意义 特定的象征符体系成为特定文化的标志 伯德里亚:现代社会的“符号化”消费 讨论:如何理解现代社会的消费现象
第三讲 传播的模式 一. 从传播过程考察传播模式-历时性考察 模式(model):结构、模型、范式,信源、讯 息、媒介、信宿是构成传播过程的基本要素。 1.传播过程的直线模式: (1)拉斯韦尔5W模式 P60 (2)香农--韦弗的数学模式P60 讨论:这二者各有什么特点?技术与内容信息的二 维,学科领域
四、传播活动的产生和发展 1、动物传播和人类传播的比较 动物传播:动作、声音、气味、声波、生理 现象等 1)动物传播是出于本能和遗传,人类的传播 则是自觉的社会习得。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是 “自由自觉”的动物 2)动物传播活动基于“条件反射”,人类传 播则伴随复杂的精神和思维活动。 3)语言传播标志着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的飞 跃。语言的传播特性P27
2. 人类社会传播的基本特点: 1)共通的意义空间 2)互动行为 3)社会关系的体现 4)信息共享的本质:交流、交换、扩散 5)由行为、过程形成的动态系统 二.传播与信息 1.什么是信息:物质普遍属性的质能波动表述。符号与意 义是信息构成的两个要点。 质能波动形式包括:语言、文字、图片、影像,声调、表 情、动作 2.信息的特点和分类 信息分类:物理信息、生物信息、社会信息 社会信息及其传播的特点:伴随着人的态度、感情、价值 观和意识形态
2.符号本身的意义及分类 1)明示性意义与暗示性意义 2)外延意义与内涵意义 3)指示性意义与区别性意义 3.传播过程带来的意义 1)传播者的意义 2)受传者的意义(接受差异) 3)情境意义
五.象征性社会互动 1. 象征行为 人是符号动物 以有限符号来思考全部世界 2. 象征性社会互动 人与人之间以象征符为媒介的传播活动 互动性意义传播:动机和行为 “社会我”的形成P53
传播学理论与方法-PPT课件
重视业务研究,以 “术”为重点。兴起 于本世纪初。 研究方法是传统的思 辨型定性方法和直观 的分析法。 研究的重点是报刊、 通讯社、广播、电视 等新闻媒体。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六、传播学与大众传播学
传播学 传播学是研究人类 社会一切信息传播 行为及其规律的学 问。 它提供的是传播的 总体理论构架,研 究范围大而广。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中国传播学二十年
从新闻学到传播学(采编之道、宣传之方) 施拉姆对中国传播学的贡献 半信半疑、半推半就 资产阶级自由化 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的确立 登堂入室、反客为主 传播学研究的困惑 传播学研究任重道远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大众传播学 大众传播学主要研 究 大众传媒的发生、 发展及其与人、与 社会的关系等问题。 既是传播学理论组 成部分和延伸发展, 又具有相对的独立 性。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七、传播学的流派
传播学的经验学派
传播学的批判学派
着眼于传播过程及有关要 素与环节,特别是传播效 果的微观研究。 维护现有的传播制度 受心理学和社会学影响较 大,注重定量分析,有实 证主义和功能主义色彩。
憗鸼酋礚灂蓼枉腭菵箖咵晲鴛驈 曕鈗伣噬夔糰楌谼窰炌蹽芩滃罢 掙澜趟蘖肟蹼篎鋑
古古广告和叫姐姐 和呵呵呵呵呵斤斤计 较斤斤计较 化工古怪怪古古怪怪 个 Ccggffghfhhhf的 Ghhhhhhhhhh的当个 非官方给 1111111111的的
222加一块花i吗 555人托人托管人 8887933 Hhjjkkk 浏览量浏览量了 观后感复合管i开 后进口货 华国锋 111111111111 000
传播学“沉默的螺旋”理论PPT课件
14
沉默的螺旋理论
传播媒介对人们的环境认知活动产生影响的因素:
(1)多数传媒的报道内容具有高度的类似性 (产生“共鸣效果”);
(2)同类信息的传达活动的传达在时间上具有 持续性和重复性(产生“累积效果”);
(3)媒介信息的抵达范围具有空前的广泛性 (产生“普遍效果”)
15
沉默的螺旋理论
诺依曼通过“沉默的螺旋”理论,重新提示了一种“强 有力”的大众传播观,这个假说包括以下几个要点: (1)舆论的形成是大众传播、人际传播和人们对“意 见环境”的认知心理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
17
沉默的螺旋理论
(2)社会学的“有机体”概念,即认为舆 论不是个人意见的简单集合,而是社会互 动的有机整体。
代表人物:库利 “不是100个人分别制造的100只船,而是 100个人合作制造的1只大船”
18
沉默的螺旋理论
(3)行为科学的观点,它或多或少地把 舆论看做是个人意见的简单相加,其中 的多数意见便被看做是“舆论”,这种 观点较多地体现在现代舆论调查或“民 意测验”之中。
19
沉默的螺旋理论
(4)社会心理学观点,这种观点把舆论看做是 社会控制的机制,认为舆论未必是事实上的 “多数意见”,但至少是表面上得或人们感 觉中的“多数”或“优势”意见,它通过人 们的从众心理来制约个人的行为,因而起着 社会控制作用。
20
沉默的螺旋理论 效果观
从传播效果研究的角度而言,“沉默的螺 旋”理论强调大众传播具有强大的社会效果和影 响。这里所反映的“强大影响”已经不止于认知 阶段,而是包括了“认知 判断、意见 行动 ”的全过程。
三毛为什么要拔掉自己一根毛?
因为他想 留个中分
4
数字
从 1 到 9 中的数字,哪个最懒 惰,哪个最勤劳?
沉默的螺旋理论
传播媒介对人们的环境认知活动产生影响的因素:
(1)多数传媒的报道内容具有高度的类似性 (产生“共鸣效果”);
(2)同类信息的传达活动的传达在时间上具有 持续性和重复性(产生“累积效果”);
(3)媒介信息的抵达范围具有空前的广泛性 (产生“普遍效果”)
15
沉默的螺旋理论
诺依曼通过“沉默的螺旋”理论,重新提示了一种“强 有力”的大众传播观,这个假说包括以下几个要点: (1)舆论的形成是大众传播、人际传播和人们对“意 见环境”的认知心理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
17
沉默的螺旋理论
(2)社会学的“有机体”概念,即认为舆 论不是个人意见的简单集合,而是社会互 动的有机整体。
代表人物:库利 “不是100个人分别制造的100只船,而是 100个人合作制造的1只大船”
18
沉默的螺旋理论
(3)行为科学的观点,它或多或少地把 舆论看做是个人意见的简单相加,其中 的多数意见便被看做是“舆论”,这种 观点较多地体现在现代舆论调查或“民 意测验”之中。
19
沉默的螺旋理论
(4)社会心理学观点,这种观点把舆论看做是 社会控制的机制,认为舆论未必是事实上的 “多数意见”,但至少是表面上得或人们感 觉中的“多数”或“优势”意见,它通过人 们的从众心理来制约个人的行为,因而起着 社会控制作用。
20
沉默的螺旋理论 效果观
从传播效果研究的角度而言,“沉默的螺 旋”理论强调大众传播具有强大的社会效果和影 响。这里所反映的“强大影响”已经不止于认知 阶段,而是包括了“认知 判断、意见 行动 ”的全过程。
三毛为什么要拔掉自己一根毛?
因为他想 留个中分
4
数字
从 1 到 9 中的数字,哪个最懒 惰,哪个最勤劳?
传播学教程ppt课件
传播学的四大奠基者和学科开创者11拉斯韦尔19021980的宣传与传播研究?美国现代政治科学的倡始人之一?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1927全面分析了一次大战中的宣传策略及其效果?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1948三功能五要素形成了传播学的理论框架
传播学概论
.
1
第一章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 第一节 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1.如何把握传播概念
●米德(1863-1931) 芝加哥学派的二号领袖人物,社会心理学的互动理论的创
始人之一。 主要影响在课堂教学。 提出主我和客我理论,以及人的社会化、社会角色取得和
社会自我理论。 后人整理出版《精神、社会与自我》
19
Hale Waihona Puke ●李普曼(1889-1962) 美国政治学家和新闻工作者。
《自由与新闻》、《舆论》 较早探讨了大众传播的宏观社会效果。 对新闻的性质及其选择过程进行了深刻分析。
1.在人类交往活动的大系统中把握传播 《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1846)(确立唯物史观的第一部著 作),马恩把 交往作为与生产力与分工同等重要的范畴看待。
物质生产:人与人之间的物质交往活动。
精神生产:人与人之间的精神交往活动。
精神交往理论是马恩的传播观。
与行为主义传播学区别:行为主义传播学,基本上以孤立的精神或心理现
的开始。 贝尔实验室发明晶体管技术。 1948年,麻省理工学院的威纳出版《控制论》,几乎同时,贝尔实验
室的香农提出他的《信息论》。 1、香农(1916-)的信息论与传播学 美国传播学家坎贝尔指出,信息论是 一位工程师的发明。这位工程师就是香农。 1948年,香农在《贝尔系统技术学刊》 系统提出信息论观点。 香农认为何谓信息:任何事物都具有自己内在的属性或规律,这些属 性和规律通过一定的物质或能量的型式表现出来 信息具有帮助我们消除对事物的不确定性的功能,并影响着我们选择 或不选择某种行为的概率。(264)
传播学概论
.
1
第一章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 第一节 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1.如何把握传播概念
●米德(1863-1931) 芝加哥学派的二号领袖人物,社会心理学的互动理论的创
始人之一。 主要影响在课堂教学。 提出主我和客我理论,以及人的社会化、社会角色取得和
社会自我理论。 后人整理出版《精神、社会与自我》
19
Hale Waihona Puke ●李普曼(1889-1962) 美国政治学家和新闻工作者。
《自由与新闻》、《舆论》 较早探讨了大众传播的宏观社会效果。 对新闻的性质及其选择过程进行了深刻分析。
1.在人类交往活动的大系统中把握传播 《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1846)(确立唯物史观的第一部著 作),马恩把 交往作为与生产力与分工同等重要的范畴看待。
物质生产:人与人之间的物质交往活动。
精神生产:人与人之间的精神交往活动。
精神交往理论是马恩的传播观。
与行为主义传播学区别:行为主义传播学,基本上以孤立的精神或心理现
的开始。 贝尔实验室发明晶体管技术。 1948年,麻省理工学院的威纳出版《控制论》,几乎同时,贝尔实验
室的香农提出他的《信息论》。 1、香农(1916-)的信息论与传播学 美国传播学家坎贝尔指出,信息论是 一位工程师的发明。这位工程师就是香农。 1948年,香农在《贝尔系统技术学刊》 系统提出信息论观点。 香农认为何谓信息:任何事物都具有自己内在的属性或规律,这些属 性和规律通过一定的物质或能量的型式表现出来 信息具有帮助我们消除对事物的不确定性的功能,并影响着我们选择 或不选择某种行为的概率。(264)
传播学-中国传媒大学课件
传播学的学科背景与发展历程
学科背景
传播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起源于 20世纪初的美国,其发展受到了心 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多个学科的 影响。
发展历程
传播学经历了从初创期、成型期到发 展期三个阶段,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 的学科体系。
传播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经验学派
以实证主义为研究方法,强调对 传播现象的客观分析和经验验证 ,代表人物有拉斯韦尔、霍夫兰
01
通过信息的传播和交流,推动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促进社会进步。
社会环境影响传播
02
社会制度、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等环境因素对传播内容和方式
产生影响,制约信息的流动和传播效果。
传播与社会稳定的互动
03
传播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整合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
社会的稳定也为传播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电视的特点
以视频为主要传播手段,信息传递速 度快,覆盖面广,但需要特定接收设 备。
互联网的特点
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 可以随时随地访问。
新媒体技术的兴起与发展
01
02
03
新媒体技术的兴起
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 的发展,新媒体技术逐渐 兴起。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
新媒体技术不断发展,出 现了许多新的媒体形态和 传播方式。
01
02
03
04
《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 :规范互联网信息服务活动, 促进互联网信息服务健康有序
发展。
《网络安全法》:保障网络安 全,维护网络空间主权和国家
安全、社会公共利益。
《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 理暂行规定》:规范计算机信 息网络国际联网及其相关活动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 定》:加强对互联网新闻信息
《传播学原理》PPT课件
卢因的把关人理论
自由主义媒介理论
独立性原则:媒介监督的前提 多样化原则:必须让公众接触到各种信息 法制化原则:调节竞争
困境: 战争的严酷现实 电波媒介的兴起 媒介垄断化日趋严重
媒介社会责任理论
否定绝对自由 大众自由与大众媒介自由是有联系且有区别的概念 大众媒介必须为大众和社会利益服务 政府不再是旁观者
时效性: 效用有一定期限
系统性: 表现形式有统一的规定
指代性: 可指代某种环境
符号
语言传播 语言和言语 意义
非语言传播 传播性 情境性 可信性 组合性 隐喻性
传播技术的进展
传播与社会
经济发展,使传播物质条件日益完善;媒介信息活动,促进了经济 革命利用媒介有效发动,媒介通过革命获得更自由的活动天地 媒介启蒙大众,大众使媒介规模不断扩大
固定
有点困难
十分困难
较规范
规范
传播学的诞生
传播研究 vs. 传播学 新闻学、大众传播学、传播学 传播学学术渊源 传播学奠基人
拉斯韦尔:政治与传播 卢因:社会心理与传播 拉扎斯费尔德:二级传播 霍夫兰:心理与传播 施拉姆:集大成者
• 《大众传播学》 • 《大众传播的过程和效果》
传播的结构与模式
传播学原理
传播学入门知识
概要
传播学原理,张国良主编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
传播与传播学 传播的结构与模式 传播的功能 传播学研究方法 信息与符号 传播技术的进展 大众传媒的现状 大众传播与社会控制 受众研究 信息流程研究 大众传播的效果
传播与传播学
传播的定义
共享说:传者与受者的信息分享 交流说:有来往的、双向的活动 影响/劝服说:传者欲对受者施加影响 符号/信息说:符号或信息的流动
自由主义媒介理论
独立性原则:媒介监督的前提 多样化原则:必须让公众接触到各种信息 法制化原则:调节竞争
困境: 战争的严酷现实 电波媒介的兴起 媒介垄断化日趋严重
媒介社会责任理论
否定绝对自由 大众自由与大众媒介自由是有联系且有区别的概念 大众媒介必须为大众和社会利益服务 政府不再是旁观者
时效性: 效用有一定期限
系统性: 表现形式有统一的规定
指代性: 可指代某种环境
符号
语言传播 语言和言语 意义
非语言传播 传播性 情境性 可信性 组合性 隐喻性
传播技术的进展
传播与社会
经济发展,使传播物质条件日益完善;媒介信息活动,促进了经济 革命利用媒介有效发动,媒介通过革命获得更自由的活动天地 媒介启蒙大众,大众使媒介规模不断扩大
固定
有点困难
十分困难
较规范
规范
传播学的诞生
传播研究 vs. 传播学 新闻学、大众传播学、传播学 传播学学术渊源 传播学奠基人
拉斯韦尔:政治与传播 卢因:社会心理与传播 拉扎斯费尔德:二级传播 霍夫兰:心理与传播 施拉姆:集大成者
• 《大众传播学》 • 《大众传播的过程和效果》
传播的结构与模式
传播学原理
传播学入门知识
概要
传播学原理,张国良主编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
传播与传播学 传播的结构与模式 传播的功能 传播学研究方法 信息与符号 传播技术的进展 大众传媒的现状 大众传播与社会控制 受众研究 信息流程研究 大众传播的效果
传播与传播学
传播的定义
共享说:传者与受者的信息分享 交流说:有来往的、双向的活动 影响/劝服说:传者欲对受者施加影响 符号/信息说:符号或信息的流动
传播学理论-传播与符号PPT课件
一、皮尔士的现代符号学
一级存在:感觉 二级存在:时空经验 三级存在:中介、记忆、再现
类像符号 指示符号 抽象符号
符号的三元组合:符号、对象、解释
2021/4/8
15
二、罗兰巴特的神话分析 罗兰巴特指的神话是什么? 人造奶油、马戏团、葡萄酒、时尚、原住民的舞蹈 “嘉宝的脸蛋是一种理念,赫本的脸蛋是一种事件”
2021/4/8
3
PART
TWO
符号的特性、功能与易读性
2021/4/8
4
一、符号的特性 任意性、约定性、组合性、传授性、跨越性 二、符号的功能 指代、表义、自律、显示、认识、交流 三、易读性与易读标准
2021/4/8
5
猫 cat ねこ
2021/4/8
6
PART
THREE
语言符号
2021/4/8
2021/4/8
12
一、非语言符号的特点 连贯性、相似性、通义性、协同性、即时性、真实性 二、非语言符号的功能 补充、替代、强调、否定、重复、调节 三、非语言符号的类型 外貌与衣着、表情与眼神、姿态动作、触摸行为、空间与距离
2021/4/8
13
PART
FIVE
传播的符号学研究
2021/4/8
14
2021/4/8
9
四、语言的误用
1、死线上的抽绎 语言传播应该根据内容需要和文体特点,沿着抽绎阶梯做上下波
动。
2、潜意识的投射 语言和文字的区别
3、误认为同一 e.g 红颜祸水
2021/4/8
10
4、估计极端化 非此即彼
5、语言与实际混淆
6、推论与事实相乱
2021/4/8
11
PART
传播学(全)PPT课件
总之,传播学是一门位于诸多学科交叉、边缘 地带的并具有一定应用性的新兴独立学科。
22
二、传播学的知识层次 按照知识的构成或抽绎层次,传播学可分
为理论传播学、历史传播学、实用传播学、边 缘传播学。 三、传播学的理论框架 1、传播科学论;2、传播过程论;3、传播主 体论;4、传播客体论;5、传播载体论;6、 传播对象论;7、传播方法论;8传播环境论
10
6、传播学与新闻学:新闻学是报刊时代的
产物,偏重于业务或“术”的研究,传播学是 电子新闻时代的产物,偏重于理论或“学”的 研究。新闻学以报学为基础,侧重于微观、局 部和单向研究;传播学以新兴学科(如信息论、 系统论、控制论等)为基础,偏重于宏观、整 体和双向研究。新闻学是具体科学的研究,对 传播学有提供材料、充实内容的作用;传播学 是一般科学的研究,对新闻学研究的内容和方 法有规范、指导的作用。
大众传播学概论
教材:邵培仁《传播学》 修订版
面向21世纪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2版
1
整体概述
概况一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概况二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概况三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2
绪论
第一节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一、传播学的定义
3.传播离不开符号和媒介。媒介负载符号,符号负载 信息。
4.传播的目的是希望发生相应的变化。不论是传播信
息还是接受信息,每一个参与活动的人,都是有意图、
有目的和有自觉性的、有动机的。
4
中国古代关于传播的说法
“传播”,是一个古老的概念。在中国古代典籍中,与 “传播”相近的词有“传”、“播”、“布”、“流”、 “宣”、“扬”等。通常,“传”是纵横地传播,“播”是 广泛地传播,“布”是伸展地传播,“流”是连续地传 播,“宣”是庄重地传播, “扬”是宏大地传播(黄金贵, 1994)。
22
二、传播学的知识层次 按照知识的构成或抽绎层次,传播学可分
为理论传播学、历史传播学、实用传播学、边 缘传播学。 三、传播学的理论框架 1、传播科学论;2、传播过程论;3、传播主 体论;4、传播客体论;5、传播载体论;6、 传播对象论;7、传播方法论;8传播环境论
10
6、传播学与新闻学:新闻学是报刊时代的
产物,偏重于业务或“术”的研究,传播学是 电子新闻时代的产物,偏重于理论或“学”的 研究。新闻学以报学为基础,侧重于微观、局 部和单向研究;传播学以新兴学科(如信息论、 系统论、控制论等)为基础,偏重于宏观、整 体和双向研究。新闻学是具体科学的研究,对 传播学有提供材料、充实内容的作用;传播学 是一般科学的研究,对新闻学研究的内容和方 法有规范、指导的作用。
大众传播学概论
教材:邵培仁《传播学》 修订版
面向21世纪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2版
1
整体概述
概况一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概况二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概况三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2
绪论
第一节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一、传播学的定义
3.传播离不开符号和媒介。媒介负载符号,符号负载 信息。
4.传播的目的是希望发生相应的变化。不论是传播信
息还是接受信息,每一个参与活动的人,都是有意图、
有目的和有自觉性的、有动机的。
4
中国古代关于传播的说法
“传播”,是一个古老的概念。在中国古代典籍中,与 “传播”相近的词有“传”、“播”、“布”、“流”、 “宣”、“扬”等。通常,“传”是纵横地传播,“播”是 广泛地传播,“布”是伸展地传播,“流”是连续地传 播,“宣”是庄重地传播, “扬”是宏大地传播(黄金贵, 1994)。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根据这种高度对应的相关关系,麦库姆斯和肖认 为大众传播具有一种形成社会“议事日程”的功 能,传播媒介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显著性” 的方式,影响着公众瞩目的焦点和对社会环境的 认知。
把关人理论
• “把关人”又称“守门人”。“把关人” (gatekeeper)概念最早是美国社会心理 学家、传播学的奠基人之一库尔特•卢因在 研究群体中信息流通渠道时提出的,1947 年,卢因在《群体生活的渠道》一书中系 统论述了这个问题,他认为在群体传播过 程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 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 传播的管道。
的创新扩散S-曲线理论。
•
创新的扩散,总是一开始比较慢,然后当采用者达到
一定数量(即“临界数量”)后,扩散过程突然加快(即
起飞阶段take-off),这个过程一直延续,直到系统中有
可能采纳创新的人大部分都已采纳创新,到达饱和点,扩
散速度又逐渐放慢,采纳创新者的数量随时间而呈现出S
形的变化轨迹。罗杰斯把创新的采用者分为革新者、早期
采纳者、早期追随者、晚期:获知、说服、决策、实施、 确认。
• 罗杰斯指出,创新事物在一个社会系统中要能继续扩散下 去,首先必须有一定数量的人采纳这种创新物。通常,这 个数量是人口的10%-20%。创新扩散比例一旦达到临界 数量,扩散过程就起飞,进入快速扩散阶段。饱和点 (saturated point)的概念是指创新在社会系统中一般不 总能100%扩散。事实上,很多创新在社会系统中最终只 能扩散到某个百分比。当系统中的创新采纳者再也没有增 加时,系统中的创新采纳者数量(绝对数量表示)或创新 采纳者比例(相对数量表示),就是该创新扩散的饱和点。
• 威尔伯·施拉姆曾先后两次对传播的功能 进行探讨和总结,在《传播学概论》 (1982)一书中,他正式将传播功能定为: 雷达功能、控制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 能,同时又分为外向功能和内向功能。
• 大众传播的负功能:①大众传播媒介易混淆"现实环境"与" 虚拟环境"(媒介环境),大众对媒介过分依赖,而媒介 带来的事实只是部分再现生活情景,不能代表一种社会趋 向,若被人利用则会造成不良后果。
创新与扩散理论
• 1962年,美国新墨西哥大学埃弗雷特·罗杰斯(Everett M. Rogers)教授研究了多个有关创新扩散的案例,出版了 《创新扩散》(Diffusion of Innovations)一书(第一
版),他考察了创新扩散的进程和各种影响因素,总结出
创新事物在一个社会系统中扩散的基本规律,提出了著名
②麻醉精神,过度沉溺于表而信息和通俗娱乐中, 沉
传播理论
使用与满足理论
• 使用与满足理论站在受众的立场上,通过分析受 众对媒介的使用动机和获得需求满足来考察大众 传播给人类带来的心理和行为上的效用。“使用 与满足”理论从受众的心理动机和心理需求角度 出发,结合心理学和社会学相关知识,解释了人 们使用媒介以得到满足的行为,提出了受众接受 媒介的社会原因和心理动机。(脱离传媒生产过 程和社会系统来单纯考察受众的媒介接触行为, 不能全面揭示受众与传媒的社会关系。)
• 1974年E·卡茨在其著作《个人对大众传播
的使用》中首先提出该理论,他将媒介接 触行为概括为一个"社会因素+心理因素—— 媒介期待——媒介接触——需求满足"的因 果连锁过程,提出了"使用与满足"过程的基 本模式。经后人的补充和发展,综合提出" 使用与满足"的过程:
• (1)人们接触使用传媒的目的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 这种需求和社会因素、个人的心理因素有关。
• 罗杰斯认为,创新扩散总是借助一定的社 会网络进行的,在创新向社会推广和扩散 的过程中,信息技术能够有效地提供相关 的知识和信息,但在说服人们接受和使用 创新方面,人际交流则显得更为直接、有 效。因此,创新推广的最佳途径是将信息 技术和人际传播结合起来加以应用。
议程设置理论
• 20世纪70年代,美国传播学者麦库姆斯和肖通过 实证研究发现,在公众对社会公共事务中重要问 题的认识和判断与传播媒介的报道活动之间,存 在着一种高度对应的关系,即传播媒介作为“大 事”加以报道的问题,同样也作为大事反映在公 众的意识中;传播媒介给予的强调越多,公众对 该问题的重视程度越高。
大众传媒的功能
• 美国政治学家、传播学的先驱哈罗德·拉斯韦尔在《传播 的社会结构与功能》(1948)一文中从大处着眼归纳了传 播的三种社会功能: (1)监视社会环境;(2)协调社会关系; (3)传衍社会遗产。换句话说,传播媒介应是环境的嘹望者, 政策的塑造者,知识的传播者。后来,社会学家查尔 斯·赖特在《大众传播:功能的探讨》(1959)一书中, 在上述三个功能之外补充了一个功能:提供娱乐。也是在 1948年,美国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在《大众传播的社会 作用》一文中提出,大众传播有三种主要功能:(1)授予地 位;(2)促进社会准则的实行;(3)麻醉受众神经。前两种 为正功能;后一种为负功能。
• (2)人们接触和使用传媒的两个条件:
•
a 接触媒介的可能性
•
b媒介印象即受众对媒介满足需求的评价,这种媒介
印象或成为评价是在过去媒介接触使用经验基础上形成的
• (3)受众选择特定的媒介和内容开始使用
• (4)接触使用后的结果有两种:一种是满足需求,一种 是未满足
• (5)无论满足与否,都将影响到以后的媒介选择使用行 为,人们根据满足结果来修正既有的媒介印象,不同程度 上改变着对媒介的期待
• 20世纪50年代,传播学者怀特将这一概念应用于 新闻研究,提出了新闻传播的“把关”过程模式。 怀特认为,新闻媒介的报道活动不是“有闻必 录”,而是对众多的新闻素材进行取舍选择和加 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传播媒介形成一道关 口,通过这个关口传达给受众的新闻或信息只是 少数。怀特的“把关”模式的不足在于没有意识 到把关是一种组织行为,而认为它主要是新闻编 辑基于个人主观判断的取舍选择活动,此外这个 模式没有说明新闻把关的标准。
把关人理论
• “把关人”又称“守门人”。“把关人” (gatekeeper)概念最早是美国社会心理 学家、传播学的奠基人之一库尔特•卢因在 研究群体中信息流通渠道时提出的,1947 年,卢因在《群体生活的渠道》一书中系 统论述了这个问题,他认为在群体传播过 程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 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 传播的管道。
的创新扩散S-曲线理论。
•
创新的扩散,总是一开始比较慢,然后当采用者达到
一定数量(即“临界数量”)后,扩散过程突然加快(即
起飞阶段take-off),这个过程一直延续,直到系统中有
可能采纳创新的人大部分都已采纳创新,到达饱和点,扩
散速度又逐渐放慢,采纳创新者的数量随时间而呈现出S
形的变化轨迹。罗杰斯把创新的采用者分为革新者、早期
采纳者、早期追随者、晚期:获知、说服、决策、实施、 确认。
• 罗杰斯指出,创新事物在一个社会系统中要能继续扩散下 去,首先必须有一定数量的人采纳这种创新物。通常,这 个数量是人口的10%-20%。创新扩散比例一旦达到临界 数量,扩散过程就起飞,进入快速扩散阶段。饱和点 (saturated point)的概念是指创新在社会系统中一般不 总能100%扩散。事实上,很多创新在社会系统中最终只 能扩散到某个百分比。当系统中的创新采纳者再也没有增 加时,系统中的创新采纳者数量(绝对数量表示)或创新 采纳者比例(相对数量表示),就是该创新扩散的饱和点。
• 威尔伯·施拉姆曾先后两次对传播的功能 进行探讨和总结,在《传播学概论》 (1982)一书中,他正式将传播功能定为: 雷达功能、控制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 能,同时又分为外向功能和内向功能。
• 大众传播的负功能:①大众传播媒介易混淆"现实环境"与" 虚拟环境"(媒介环境),大众对媒介过分依赖,而媒介 带来的事实只是部分再现生活情景,不能代表一种社会趋 向,若被人利用则会造成不良后果。
创新与扩散理论
• 1962年,美国新墨西哥大学埃弗雷特·罗杰斯(Everett M. Rogers)教授研究了多个有关创新扩散的案例,出版了 《创新扩散》(Diffusion of Innovations)一书(第一
版),他考察了创新扩散的进程和各种影响因素,总结出
创新事物在一个社会系统中扩散的基本规律,提出了著名
②麻醉精神,过度沉溺于表而信息和通俗娱乐中, 沉
传播理论
使用与满足理论
• 使用与满足理论站在受众的立场上,通过分析受 众对媒介的使用动机和获得需求满足来考察大众 传播给人类带来的心理和行为上的效用。“使用 与满足”理论从受众的心理动机和心理需求角度 出发,结合心理学和社会学相关知识,解释了人 们使用媒介以得到满足的行为,提出了受众接受 媒介的社会原因和心理动机。(脱离传媒生产过 程和社会系统来单纯考察受众的媒介接触行为, 不能全面揭示受众与传媒的社会关系。)
• 1974年E·卡茨在其著作《个人对大众传播
的使用》中首先提出该理论,他将媒介接 触行为概括为一个"社会因素+心理因素—— 媒介期待——媒介接触——需求满足"的因 果连锁过程,提出了"使用与满足"过程的基 本模式。经后人的补充和发展,综合提出" 使用与满足"的过程:
• (1)人们接触使用传媒的目的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 这种需求和社会因素、个人的心理因素有关。
• 罗杰斯认为,创新扩散总是借助一定的社 会网络进行的,在创新向社会推广和扩散 的过程中,信息技术能够有效地提供相关 的知识和信息,但在说服人们接受和使用 创新方面,人际交流则显得更为直接、有 效。因此,创新推广的最佳途径是将信息 技术和人际传播结合起来加以应用。
议程设置理论
• 20世纪70年代,美国传播学者麦库姆斯和肖通过 实证研究发现,在公众对社会公共事务中重要问 题的认识和判断与传播媒介的报道活动之间,存 在着一种高度对应的关系,即传播媒介作为“大 事”加以报道的问题,同样也作为大事反映在公 众的意识中;传播媒介给予的强调越多,公众对 该问题的重视程度越高。
大众传媒的功能
• 美国政治学家、传播学的先驱哈罗德·拉斯韦尔在《传播 的社会结构与功能》(1948)一文中从大处着眼归纳了传 播的三种社会功能: (1)监视社会环境;(2)协调社会关系; (3)传衍社会遗产。换句话说,传播媒介应是环境的嘹望者, 政策的塑造者,知识的传播者。后来,社会学家查尔 斯·赖特在《大众传播:功能的探讨》(1959)一书中, 在上述三个功能之外补充了一个功能:提供娱乐。也是在 1948年,美国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在《大众传播的社会 作用》一文中提出,大众传播有三种主要功能:(1)授予地 位;(2)促进社会准则的实行;(3)麻醉受众神经。前两种 为正功能;后一种为负功能。
• (2)人们接触和使用传媒的两个条件:
•
a 接触媒介的可能性
•
b媒介印象即受众对媒介满足需求的评价,这种媒介
印象或成为评价是在过去媒介接触使用经验基础上形成的
• (3)受众选择特定的媒介和内容开始使用
• (4)接触使用后的结果有两种:一种是满足需求,一种 是未满足
• (5)无论满足与否,都将影响到以后的媒介选择使用行 为,人们根据满足结果来修正既有的媒介印象,不同程度 上改变着对媒介的期待
• 20世纪50年代,传播学者怀特将这一概念应用于 新闻研究,提出了新闻传播的“把关”过程模式。 怀特认为,新闻媒介的报道活动不是“有闻必 录”,而是对众多的新闻素材进行取舍选择和加 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传播媒介形成一道关 口,通过这个关口传达给受众的新闻或信息只是 少数。怀特的“把关”模式的不足在于没有意识 到把关是一种组织行为,而认为它主要是新闻编 辑基于个人主观判断的取舍选择活动,此外这个 模式没有说明新闻把关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