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诗歌看影响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诗歌看影响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动医123班 17112326 强悦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民以农为业。清代郑板桥有言:“我想天地间第一等人,只有农夫。农夫苦其身,勤其力,耕种收获,以养天下之人。使天下无农夫,举世皆饿死矣!”我国自古以来就是超级农业大国,所以农业是任何时段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等发展的基础。

同时我国又是一个诗的国家,诗起源于劳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将农业上发生的变迁等通过文字记载下来,有的的记事,有的是抒情,有的是议论。总之,农业的兴衰,农业的发展,都通过形象生动的文字被记录在了诗歌中。

下面,让我们一同从诗歌中,看影响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诗歌最先起于劳动人民,有的是歌谣,有的是卜辞,有的是口号。在最初的农事诗中,就体现出了影响农业的关键因素之一:天。尤其是在科技很不发达的古代,农民种地就是靠天吃饭。《礼记》收录的《伊耆氏蜡辞》:“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歌谣以素朴的语言对自然进行了祝祷,希望泥土回归原处,不要流失;水流归于山谷,不要泛滥;害虫不要兴起;草木归于沼泽,不要侵害庄稼。歌中涉及的都是影响农事生产的重要因素,因此,这篇歌谣实际上体现了远古时代人们对各种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灾害的诅咒,对风调雨顺的生产条件的渴望。

天气的影响因素是改变不了的,但是充满智慧的劳动人民经过长期的实践,积累了耕种的经验,诗经收录的几首诗,《良耜》、《载芟》、《大田》等,都是对农业生产过程的描写。例如《大田》中所写的:“既种既戒,既备乃事。以我覃耜,俶载南亩。”意为选取好的种子,修整农具,完成好这些事后,就用锐利的农具,开始耕作了。“不稂不莠。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是指去除杂草,及时除掉害虫。将这些人为可控的工作到位后,就是等待及时雨与大丰收了。这几首描写百姓从事农业活动的诗歌成为了反映周王朝建立前后农业生产状况的重要文献,有特殊的史料价值。

除了自然条件、农民的经验,还有一个因素也是推动农业发展的关键,那就是水利工程。有一首民歌为《郑白渠歌》:“田于何所?池阳谷口。郑国在前,白渠起后。举臿为云,决渠为雨。水流灶下,鱼跃入釜。泾水一石,其泥数斗;

且溉且粪,长我禾黍。衣食京师,亿万之口。”《郑白渠歌》的开首两句用自问自答的设问形式,写出了田亩的所在。而这广袤的农田正是著名的郑国渠和白渠流经的地域。接下来展示给读者一幅劳动人员战天斗地的写意图,歌颂开渠治水的伟大壮举:“举臿为云,决渠为雨”。不仅生动地描绘出了波澜壮阔的辽阔场面,而且巧妙地把渠水比作甘霖,盛赞人定胜天,改造大自然的伟力。“水流灶下,鱼跃入釜”两句栩栩如生,似夸张的手法,极言用水之便,展示出渠水流过人家,鱼儿欢蹦乱跳,劳动带来幸福快乐的喜人景象,着眼于在生活上给人带来诸多的方便。以下四句,则是写生产上渠水带来的实际效益:“泾水一石,其泥数斗”,通过比喻夸张,表现了泾水的淤泥之多。有了这汤汤流水和肥沃淤泥,便可以“且灌且粪,长我禾黍”。粪在此即是用淤泥肥田的意思,诗的最后两句“衣食京师,亿万之口”,总括出郑白渠水造福关中的广大黎民百姓,是人民群众发自心底的热情颂歌。这首歌也告诉我们,“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一亘古不变的真理。

最后,影响我国古代农业发展最重要的因素,我认为是封建统治者对农业的重视与对农民的关怀程度。从主线上看,古代君主都是重农抑商的,但是由于执政方式与政策的不同,农业发展的进程也不同。

白居易作有一首广为流传的诗——《观刈麦》:“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垅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观刈麦》是白居易任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作品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

全诗分四层,第一层四句,交代了时间及环境氛围。“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接下来就是要描写“人倍忙”的五月的景象了,这两句统领全文。

第二层为接下来八句,通过具体的一户人家来展现这"人倍忙"的收麦情景。婆婆、儿媳妇担着饭篮子,小孙儿提着水壶,他们是去给地里干活儿的男人们送饭的。天不亮男人就下地了;女人起床后先忙家务,而后做饭;小孙子跟着奶奶、妈妈送饭时一齐到地里。她们是要在饭后和男人们一道干下去的。你看这一家忙不忙呢?"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这四句正面描

写收麦劳动。他们脸对着大地,背对着蓝天,下面如同笼蒸,上面如同火烤,但是他们用尽一切力量挥舞着镰刀一路向前割去,似乎完全忘记了炎热,因为这是"虎口夺粮",时间必须抓紧呀!舍不得浪费。天气如此之热,白天又如此之长,而人们却竭力苦干,就怕浪费一点时间,可见人们对即将到手的麦子的珍惜程度。"惜"字在这里用得非常好,是用一种违背人之常情的写法来突出人们此时此地的感情烈度。

笫三层八句,镜头转向一个贫妇人,她被捐税弄得破了产,现时只能以拾麦穗为生,这是比前述阖家忙于收麦者更低一个层次的人。看她的形象:左手抱着一个孩子,臂弯里挂着一个破竹筐,右手在那里捡人家落下的麦穗。现在是收麦的时候,还有麦穗可捡,换个别的时候,就只有去沿街乞讨了。而她们家在去年、前年,也是有地可种、有麦可收的人家呀,只是后来让捐税弄得走投无路,把家产,土地都折变了,至使今天落到了这个地步。

第四层六句,写诗人面对丰收下出现如此悲惨景象的自疚自愧。

一直以来,苛捐杂税都是农民的负担。咏农诗中大多也都是描绘农民辛勤劳作,抨击统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的。从最早的诗经里的《伐檀》与《硕鼠》来反映封建统治着的剥削和压迫,到《桓帝初小麦童谣》和《蚕谷行》中,我们不仅可感受到战争及政治腐败对农业生产的极大破坏,也体会得到人民在与统治者抗争的勇气和战斗力;更从《岁晏行》与《观刈麦》中体会到了当时赋税的繁重和农民的辛苦。历史上但凡有对农民体恤一点的君主,对百姓仁慈一点的官员,农民们的农事热情便会高涨,农业生产率大大提高。比如北宋中叶变法改革之举,其中很重要的参与人有王安石,在变法期间,王安石写下《后元丰行》,诗中描绘了农村富足、祥和的图景以及人民庆祝丰收的喜悦。“吴儿踏歌女起舞,但道快乐无所苦。”尽管出于政治目的,王安石所写之景不无夸大之意,但是变法,确实为农民减轻了负担。

没有一个轻视农民利益的朝代、名族或国家能够长久存在的。

咏农诗是充满智慧的,这智慧不仅仅是诗人拥有妙笔生花之才,还是所描写的农民们表现出的勤劳、勇敢、踏实、淳朴等宝贵的品质。现在农业依然是我国发展的重中之重,我们应当虚心汲取前人的智慧的同时,潜心探索农业科技,是我国真正建设为超级农业大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