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认识平均分教案新部编本

合集下载

《认识平均分》教案

《认识平均分》教案
在教学方法上,我尝试了引导式教学,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体,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同时,我也发现这种方法对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要求较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此外,课堂总结环节,学生对平均分的掌握程度普遍较好,但仍有个别学生存在疑问。为了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我计划在课后对这部分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弥补知识漏洞。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平均分的概念和分数的表示方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例如为什么12个苹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得到的是3个苹果,用分数表示就是12/4=3。
(三)实践活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平均分相关的实际问题,如怎样将18个饼干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比如用剪刀将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剪成几份,观察每份是否相等。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平均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认识平均分》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认识分数”,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的方法;2.借助实际操作,学会将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并能用分数表示;3.能够运用平均分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具体包括:
1.平均分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2.通过图形、实物等具体例子,让学生感受平均分的概念;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认识平均分,教材42——43页的例1、例2、试一试及想想做做的1——3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活动,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知道平均分的具体操作过程。

2、让学生学习平均分的第一种常见情况:把一些物体每几个一份的分。

3、使学生学习在分一分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分一分的过程中,感知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课件,磁性实物图片。

学具准备:12根小棒或圆片。

教学过程:一、引入阶段。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邀请了一位朋友和大家一起学习,瞧,是谁?(出示)它带来了最喜欢的桃子和大家一起分享。

(出示6个桃子)二、展开阶段。

(一)初步感知平均分。

1.教学例1 :6个桃子,把它们分成2堆,可以怎样分?(1)分一分,并和同桌交流想法。

师:一共有几个,我们一起来数数,如果把6个桃,分成2堆,可以怎样分?分成几堆?(强调:2堆),请小朋友们用小棒代替桃分一分(指名回答并在黑板上演示)。

师:你是怎样分的?谁来说一说。

学生:可以分成2和4。

师:同学们听清楚了吗?老师把他说的记录下来。

(师演示分法)师:这样是把6个桃分成了几个和几个?有不同的分法吗?生:可以分成5和1(师演示分法)师:这是把6个桃分成了几个和几个?还有不同的意见吗?生:3个和3个,(师继续演示)⑴○○○○○○⑵○○○○○○⑶○○○○○○师:如果把这6个桃分给两只小猴,你猜他们会喜欢哪种分法?(指名2-3人说完后问为什么)师:为什么会喜欢这种分法?生:3个3个的分……师:分成了几个3?师:第一份有3个,第二份也有3个,每份的个数怎么样啊?强调:同样多,(板书:同样多),像这样每份分的个数同样多(板书:每份),就是平均分。

二年级数学上册《平均分平均分的含义与每几个一份》教案、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上册《平均分平均分的含义与每几个一份》教案、教学设计
1.学生要认真完成作业,注意书写的规范性和解答的准确性。
2.家长签字确认,鼓励家长参与学生的作业过程,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3.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给予评价和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2.教学实施: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针对学生的错误,给予及时反馈,帮助学生纠正并巩固正确的方法。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
-对本节课学习的平均分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进行总结。
-强调平均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教学实施: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平均分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使每个人都能得到相同数量的水果,从而引出平均分的概念。
2.教学实施:
-邀请学生上台演示如何分配水果,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平均分的含义。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探讨分配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如总数不能被平均分配等。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
-讲解平均分的含义,强调平均分是将总数平均分配到每个部分,使每个部分的数量相等。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能够将总数平均分配到每个部分。
2.学会使用除法进行平均分的计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运用平均分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平均分的意义,如分配水果、糖果等。
-运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图片等展示平均分的操作过程,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
-引导学生运用合作探究法,分组讨论、实践,发现平均分的计算方法,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2019-2020年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平均分》参考教案

2019-2020年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平均分》参考教案

2019-2020年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平均分》参考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分物体的过程,初步感知“平均分”的过程,体验“平均分”的含义。

2、通过动手实践、小组合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初步养成有序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教具、学具:教具:课件、大熊猫简笔画学具:学具盒对教学重点难点突破的阐述:可以以“讲故事”的形式导入,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扮演故事中不同的角色,进行模拟表演,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本单元的指示。

教学时,要抓住“平均分”这一关键,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分”的过程,体验“平均分”的含义,在此基础上初步认识除法。

预习设计:1、分一分:将10个苹果分给2 个小朋友,如何分。

2、摆一摆:用学具表示如何分。

3、说一说,如何分。

学法指导:先由学生尝试获得新知。

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1、师谈话:同学们,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在美丽的大森林里,小动物们要举行一次有趣的聚会。

在这次聚会中,你会遇到许多可爱的小动物,森林之王狮子还会为你准备许多有趣的问题。

你看,小动物们多高兴啊!2、看欢快的课件——小动物们在森林里聚会,有大熊猫、小猴子、松鼠、小兔子、梅花鹿、小青蛙,还有大象,伴随着欢快的音乐,蹦蹦跳跳的来到餐桌旁。

3、预习展示激发兴趣:你想去参加吗?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参加森林聚会。

(板书:森林聚会)学生展示预习情况。

二、探索新知,体会领悟活动一:分竹笋1、师:让我们看看这张餐桌上都有谁?有什么好吃的?你看,大熊猫欢欢和乐乐好像在商量什么事情,(贴在黑板上)请你仔细观察,动脑想一想,这两只大熊猫会遇到什么问题?(贴竹笋)2、分竹笋:你想分成几份?为什么?如果用学具来帮忙代替竹笋,得拿几个学具?那你想怎样分?下面请你用6个学具代替竹笋,分给两只大熊猫,现在开始。

3、学生动手操作,师转着看,你是怎样分的。

4、谈话:谁分好了?你说我写。

2024版二年级数学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精选)

2024版二年级数学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精选)

二年级数学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精选2024)目录•课程背景与目标•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过程设计•学生活动设计•评价与反馈机制•教学资源与开发课程背景与目标二年级数学教学大纲要求掌握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平均分的思想。

学习平均分的方法通过学习,掌握平均分的基本方法,能够独立完成平均分的计算。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认识,能够正确读写和比较大小。

数的认识简单的加减法初步了解平均分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的加减法,能够完成10以内的加减运算。

在生活中,学生可能已经接触过平均分的概念,但缺乏系统的学习和理解。

030201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分析1 2 3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引导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学目标设定教学内容与方法03平均分的实际问题应用结合生活实例,如分配物品、计算成绩等,培养学生运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01平均分的定义和基本概念明确平均分是将总数分成若干相等部分的操作,理解平均分的意义和应用场景。

02平均分的计算方法掌握平均分的计算方法,如通过除法运算得出每份的平均数,以及通过乘法验证平均分的正确性。

教材内容梳理通过实物展示、图形表示等方式,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直观教学法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平均分的学习中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情境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平均分的计算方法和应用技巧。

实践操作法教学方法选择辅助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平均分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实例,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

平均分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平均分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平均分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引言:平均分是数学中比较重要的概念之一,孩子们学习数学时必须要掌握的知识点。

平均分是指在一组数字中,所有数字的和除以数字的个数,从而得到的一个平均值。

在小学二年级的数学中,我们通常会用到平均分这个概念。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平均分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一、知识目标:1.通过解答问题和执行实际计算,理解并运用平均数概念。

2.能够将已知总和和数字个数计算出平均数值。

3.能够将已知平均数值和数字个数计算出总和。

4.能够根据平均数值和总和计算出数字个数。

二、能力目标:1.让学生能够自己计算平均分并能将平均数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2.让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锻炼他们的数学的计算能力,提高其数学思维和能力。

三、教学内容:1.平均数的概念。

2.计算平均数的公式。

3.实际案例和练习。

四、教学方法:1.演示法。

老师可以通过解答问题的方式演示计算平均数的方法。

2.控制法。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3.讨论法。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探讨平均数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实际应用。

五、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通过视频等多媒体材料,引入平均分的概念,使学生对平均分产生兴趣。

第二步:讲解平均数的概念通过具体事例,引导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概念。

(如:小明在期中考试中考了80分,期末考试中考了90分,那么他的平均分数就是(80+90)÷2=85分)第三步:讲解计算平均数的公式老师用清晰明了的语言讲解计算平均数的公式。

(如:已知某班学生5人体重分别为30kg、40kg、50kg、45kg、55kg,那么这群学生的平均体重是(30+40+50+45+55)÷5=44kg)第四步:实际案例运用老师可以给学生出一些实际案例,让他们自己来计算平均分。

(如:小明这次期末考试中考了89分,小华考了92分,小红考了90分,小李考了88分,问他们四个人的平均分是多少?)第五步:综合练习让学生自己编一些练习题,并交给其他小组的学生来解答。

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平均分”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平均分”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平均分”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物体的活动,初步感知平均分的特点,会按每几个一份的要求,将一些物体分成若干份。

2.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爱好,并逐步形成自主探究的意识以及与同学合作学习、相互交流的态度。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平均分1. 猴妈妈要把6个桃分给2只小猴,你猜猴妈妈会如何样分?学生可能会有以下的回答:(1)一只小猴分1个,另一只小猴分5个;(2)一只小猴分2个,另一只小猴分4个;(3)每只小猴分3个。

2. 依照学生的回答,引导:这几种分法你认为哪种最公平?什么缘故?3. 小结:每只小猴都分3个,也能够说每份分得同样多。

我们把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叫做平均分。

(板书:同样多、平均分)[说明:通过富有乐趣的素材,让学生在推测中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分析,初步感知平均分的意义。

]二、说一说,下面哪幅图表示平均分1. 出示两幅图:第一幅图9颗草莓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每盘3颗;第二幅图10颗草莓放在2个盘子里,一盘放6颗,另一盘放4颗。

2. 提问:第一幅图什么缘故表示平均分?这是把几颗草莓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几颗?3. 第二幅图什么缘故不是平均分?如何样改变能够使它变成平均分?[说明:为学生创设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在辨析中进一步感悟平均分的意义。

]三、动手操作,丰富对平均分的认识1. 课件出示小兔搬萝卜的画面。

小兔提出问题:我能够把8个萝卜平均分几次搬呢?(1)说一说:平均分几次搬是什么意思?(2)同桌合作,动手分一分。

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3)汇报:你们小组是如何样分的?引导学生在交流中得到如下方法:①每次2个,搬4次。

②每次1个,搬8次。

③每次4个,搬2次。

(4)教师依照学生汇报情形整理并板书:师:同学们真聪慧!想到了这么多不同的搬法。

请大伙儿说一说,第一种方法是把8个萝卜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几个?第二种、第三种方法呢?[说明:通过动手操作与汇报,加深对平均分的明白得,使学生通过操作、观看、摸索,体会到尽管分法不同,但只要每份分得同样多,确实是平均分。

小学数学二年级《认识平均分》公开课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二年级《认识平均分》公开课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二年级《认识平均分》公开课教学设计二年级《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书P42~43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活动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的具体操作过程。

2.让学生研究平均分的第一种常见情况:把一些物体每几个一份的分。

3.提高学生研究数学的兴趣,让学生研究在分一分的过程中,知道动手操作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会操作、会表达。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分一分的过程中,感知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每份分得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教学准备:课件,12根小棒,6个圆片,小磁铁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实际操作,感知、研究平均分。

1.谈话导入。

老师带来一个字,“分”(板书),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碰到分东西的情况,比如:“分圆片,分座位等等”。

我们数学课上也有“分”字,里面藏着数学秘密呢,想知道吗?就让我们一起去研究研究吧!2.教学例1XXX知道要研究“分”,也来到我们的课堂,看它带来了什么?(展示课件)把这6个桃分成2堆,你想怎样分?请小朋友们用圆片代替桃,一边分一边说。

把你的分法说给同桌听听,比比谁的分法多。

(教师巡视)谁愿意上黑板展示一下?(边说边分)⑴ ○○○○○○○⑵ ○○○○○○○⑶ ○○○○○○○这三种分法中,你们为什么都喜欢这种?揭题: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我们把它叫作“平均分”。

板书课题:平均分,每份分得同样多。

追问。

3.每份同样多,还可以怎样把6个桃平均分?可以分一分,说一说,师在黑板上分。

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小结:不论分成几份,只要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叫平均分。

4.想想做做1下面哪种分法是平均分?草莓图:是平均分,因为每份分得同样多,都是3个。

为什么萝卜图不是平均分?怎样做,它就是平均分了?二、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研究例2.XXX:有8个桃,每个小朋友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读题,你读懂了吗?每只小猴分2个,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引发思考:这题可以怎么做呢?小朋友们到书上的图中分一分,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5.1.2《平均分的认识》(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5.1.2《平均分的认识》(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5.1.2《平均分的认识》(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5.1.2《平均分的认识》(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是平均分的概念和它的意义。

我们将通过具体的例子来理解平均分,并学会如何计算平均分。

二、教学目标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学会如何把一些物品或数字平均分成几份,并能够找出每份的数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们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学会如何计算平均分。

难点是让学生们能够把一些不规则的物品平均分成几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会准备一些物品,如苹果、糖果等,还有一些数字卡片。

学生们需要准备一张白纸和一支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拿出一些物品,如苹果,问学生们:“如果我们把这些苹果平均分给小明和小华,每人能分到几个苹果呢?”2. 讲解:我会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们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比如,我有10个苹果,要平均分给小明和小华,那么每人就能分到5个苹果。

3. 练习:我会让学生们用数字卡片来进行练习,比如,给他们一些数字卡片,让他们把卡片平均分成几份,并找出每份的数量。

六、板书设计我会设计一个简单的板书,上面写着“平均分”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们用纸和笔,画出他们今天学到的平均分的例子。

2. 给定一个数字,比如12,让学生们把数字平均分成4份,并写出每份的数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今天的学习情况,看看学生们是否掌握了平均分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对于那些还没有掌握的学生,我会个别辅导他们。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们在生活中运用平均分的概念,比如在家里把零食平均分给兄弟姐妹。

重点和难点解析平均分的概念。

平均分是指把一些物品或数字分成几份,每份的数量是一样的。

这个概念对于学生们来说可能有些抽象,因此我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来帮助他们理解。

例如,我可以拿出一些苹果,把它们平均分给学生们,让他们实际体验到每人分到的苹果数量是一样的。

小学二年级数学《平均分》教案范本三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平均分》教案范本三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平均分》教案范本三篇小学二年级数学《平均分》教案范本一教学内容:课本P13~14页,例1、例2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准备:各种食物若干、实物投影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

老师要送给你们。

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

(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一)探究例11、各小组动手操作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2、观察问题(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2)学生观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4)学生自己取名。

(二)出示课题(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板书课题)(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4)学生交流、汇报(三)教学例2: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有几种分法(1)论分配方案。

(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

(3)学生汇报分法。

A把15个橘子先每个盘子放1个,又在每个盘子放1个,再在每个盘子放1个,也就是一个一个地分,每份分得3个橘子。

B先每个盘子放2个,又在每个盘子放放1个,每份分得 3个橘子。

这样分快些。

C在每个盘子放3个,刚好分得每份3个橘子,这样分更快些。

D刚才同学们通过不同的方法,把15个橘子分成5份,每份都是3个橘子。

这就是把15个橘子平均分5份,每份有3个。

(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2、完成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

二年级数学《平均分》教学教案

二年级数学《平均分》教学教案

二年级数学《平均分》教学教案
二年级数学《平均分》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注意点:
(1)切忌直接的灌输。

要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和活动情境,让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例如:平均分15个橘子、平均分12瓶矿泉水、平均分10个面包等等。

(2)让学生充分参与“平均分”的实践活动,可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探讨等学习活动,逐步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因为除法概念比较抽象,不易被学生所理解。

(3)注意“平均分”方法的多样性。

可以1个1个的分,也可以2个2个的分,还可以3个3个的`分。

参考教案:
第二课时[P15、P17]
内容: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例3、练习三第4、5、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平均分”的意义和方法解决简单实际的问题。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注意点:
(1)让学生弄清情景图中的意思,知道告诉我们的条件信息有什么,问题是什么。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圆片或小棒等等的学具来帮助解决问题。

注意的是平均分的方法以及要求每分只能放4个。

(3)提供让学生展示自己“平均分”方法的时间和空间。

二年级数学上册《平均分》教案、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上册《平均分》教案、教学设计
3.分层次教学,关注个体差异: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练习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同时,加强对学困生的关注,给予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难点。
4.问题驱动,培养思维能力: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探究平均分的计算方法,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一张图片,呈现一群小朋友野餐的场景,并提出问题:“小朋友们,你们看,这些小朋友在野餐,他们带了一些水果,想要平均分给大家,该怎么分呢?”通过这个问题,引起学生对平均分的关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学生观察图片,思考问题,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平均分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下方法使学生掌握平均分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1.创设情境:通过生动的情境引入平均分的概念,如将糖果平均分给小朋友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操作实践:让学生动手操作教具,进行平均分的实践,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3.问题驱动: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平均分的计算方法,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年级数学上册《平均分》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是将总数平均分配到每个部分,使每个部分的数量相等。
2.学会使用简单的方法进行平均分的计算,如重复减法、乘法逆运算等。
3.能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例如将一些物品平均分给几个人,计算每个人分到多少。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发现生活中的平均分现象,并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4.小组合作: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讨论与交流中相互启发,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合作能力。

5.1.1 《平均分的认识 》(教案)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5.1.1 《平均分的认识 》(教案)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平均分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初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把一些数或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的数或物品的数量相等。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3.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平均分的概念。

2. 平均分的性质和特点。

3. 平均分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的性质和特点。

2. 教学难点:运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物品,如苹果、糖果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如何将这些物品平均分给班上的同学?”2. 探究(1)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学生分组,每组发一些物品,如小石子、小棒等。

让学生尝试将这些物品平均分给组内成员,并讨论如何确保每份的数量相等。

(2)观察、比较、概括各小组展示自己的分配结果,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发现平均分的性质和特点。

3. 归纳根据学生的讨论和观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平均分的概念、性质和特点。

4. 应用(1)解决实际问题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如“有12个糖果,要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个?”让学生运用平均分的概念解决问题。

(2)拓展练习设计一些变式题目,让学生巩固平均分的概念和应用。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初步理解了平均分的概念,掌握了平均分的性质和特点,并能运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概括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得到了培养。

六、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P32页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的平均分现象,与同学分享。

七、板书设计《平均分的认识》一、平均分的概念:把一些数或物品分成几份,每份数量相等。

二、平均分的性质和特点:1. 每份的数量相等。

2. 分成的份数与总数之间存在整数倍关系。

三、平均分的应用:1. 解决实际问题。

2. 拓展练习。

重点关注的细节:平均分的性质和特点平均分的性质和特点的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平均分的性质1. 公平性:平均分体现了一种公平原则,即将一定数量的物品或数值等分给若干个对象,确保每个对象所得的数量相等。

小学二年级数学“平均分”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平均分”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平均分”教案[教材简析]本课教材是关心学生把平均分的不同方法加以整合,让学生体会到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既能够每几个一份地分,也能够平均分成几份地分,分的过程尽管有所差别,但分的结果是每份差不多上相同的,从而在整体上明白得平均分的含义。

教材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例题,并就其中的一种结果,揭示了两种不同的分的过程,然后再引导学生对其他各种不同的分法展开进一步讨论和交流,体会平均分的每一种结果能够从不同的分的过程中得到。

想想做做中的题目进一步通过各种不同的情形下的平均分问题,有层次地让学生逐步加深对平均分本质特点的认识。

[教学目标]1.连续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两种操作方法,通过操作,进一步感悟平均分的本质特点。

2.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开放题的教学,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

3.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适应。

[教学过程]一、初步感知,铺垫预备1.教师在磁性黑板上展现8个圆片。

⑴提出要求:①把它们平均分成4份,看看每份有几个?②把它们每4个一份的分,看看能分成几份?⑵学生拿出自己的圆片动手操作,同时让两个同学在黑板上分别操作上述两种分法。

2.提问:想一想,刚才自己是如何样分的,再观看黑板上两位同学分出的结果,这两种分法的结果尽管不一样,然而它们在分的过程中也有同样要注意的地点,是什么地点呢?3.小结:这两种分法尽管不一样,但它们都把每份分得同样多,因此差不多上平均分。

[设计意图:通过课始简单的操作,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平均分的不同分法,同时通过对操作的反思及两种分法的初步比较,使学生对平均分的本质特点有了初步的体会,为下面两种分法的整合做好铺垫。

]二、动手操作,体会领会1.创设情形:兔妈妈拿来一些铅笔,预备将它们分给表现好的几个小兔子,数一数共有几枝?(出示12枝铅笔)兔妈妈能够如何样去分这12枝铅笔呢?2.明确要求①出示条件:把12枝铅笔平均分。

二年级平均分教案

二年级平均分教案

二年级平均分教案教案标题:二年级平均分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帮助二年级学生理解和计算平均数的概念。

通过多种互动和实践活动,学生将学会如何计算一组数的平均值,并能够应用这一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理解平均数的概念,并能够简单解释平均数的意义。

2. 能够计算一组数的平均值。

3. 能够应用平均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资源:1. 白板、黑板或投影仪2. 教学卡片或数字卡片3. 学生练习册或工作纸4. 计算器(可选)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向学生解释平均数的概念,并提供简单的例子,如计算几个学生的平均年龄。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计算平均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很有用。

教学主体:3. 将学生分成小组,并给每个小组发放一些数字卡片。

4. 要求学生在小组内相互交流,计算他们所持有数字卡片的平均值。

5.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平均数,如加法、除法或使用计算器。

6.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报告他们计算的平均数。

拓展活动:7. 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应用平均数的概念解决问题,如计算一周内每天的平均气温。

8.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用平均数解决更复杂的问题,如计算一个班级的平均成绩。

总结:9. 小结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与学生一起回顾所学内容。

10.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更多应用平均数的例子,并与同学分享。

教学评估:11. 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理解情况。

12. 分发练习册或工作纸,让学生完成相关练习,以检查他们对平均数的掌握程度。

13. 可以进行小组或个人演示,让学生展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延伸:- 鼓励学生使用平均数的概念解决更复杂的问题,如计算一组数的加权平均值。

- 引导学生思考平均数的局限性,并讨论其他统计概念,如中位数和众数。

备注:- 教案中的步骤和活动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 教案中的资源和评估方式也可根据教师的实际需求进行调整。

小学二年级数学平均分的教案设计

小学二年级数学平均分的教案设计

求知若饥,虚心若愚。

小学二年级数学平均分的教案设计学校二班级数学平均分的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在详细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同学充分经受平均分的过程,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3、引导同学感受平均分和实际生活的联系,培育同学的.探究问题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力量。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分。

教学难点:把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感受平均分1、导入,操作(1)、请把你组内的东西分给每一个人,要一样.(2)、各小组动手操作(3)、各小组汇报状况,老师板书。

2、观看(1)、观看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觉了什么?(2)、同学观看汇报。

(3)、从观看中我们发觉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名称吗?第1页/共3页学而不舍,金石可镂。

(4)、同学取名。

3、出示课题(1)、平均分。

(2)、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同学,你们有什么方法使它平均分?(4)、同学沟通.二、动手操作1、学习例2: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有几种分法?(1)、争论(2)、动手操作。

(3)、同学汇报。

(4)、你喜爱哪种分法?为什么?2、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同学动手分一分)3、完成课本做一做,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

三、应用拓展练习三第2题。

(1)、确定其次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同学观看第3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当如何做?(3)、同学争论沟通。

第2页/共3页求知若饥,虚心若愚。

这篇文章到此就结束了,欢迎大家下载使用并分享给更多有需要的人,感谢阅读!第3页/共3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认识平均分教案
西关小学王文燕
[教学内容]
第42--43页例1、例2、“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分物体的活动过程,通过分类、比较,认识“平均分”;学会把一些物体“按每几个一份”分成几份,掌握“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并能说明“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

2.使学生通过操作经历观察、比较和综合、抽象、概括等活动过程,体验把一些物体“按每份几个分”的过程和结果,形成具体的分法,积累平均分的经验,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等初步的思维能力。

3.使学生积极参与操作和思考活动,体验学习和认识新内容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形成与同学合作学习、相互交流的态度。

[教学重点]
平均分的含义及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分法和结果。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桃子图片,师生分别准备圆片、小棒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认识“平均分”
1.教学例1。

(1)初步认识。

引入:小朋友,你们喜欢孙悟空吗?一天,孙悟空带了6个桃回花果山,遇到了一只猴子妈妈抱着一只小猴子,他想把这6个桃分成两堆,可以怎样分?”操作:学生动手分成两堆,再说说是怎样分的。

交流:你是怎样分的?
观察:分成两堆,有3种不同的分法。

你能按每份个数的情况,把这3种分法分成两类吗?
交流:这3种分法分成了怎样的两类?为什么这样分类?哪一类是每份同样多?指出:按每份个数相同和不同,把这3种分法分成了两类,其中分成3个和3个是每份个数同样多。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平均分)
追问:怎样的分法叫作平均分?
(2)加深认识。

引导:这6个桃还可以怎样平均分呢?
交流:你是怎样平均分的?
追问:为什么这两种分法也是平均分?
小结:把一些物体分成几份,只要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2.做“想想做做”第1题。

小朋友看“想想做做”第1题,哪种分法是平均分.就在它下面打√。

交流结果,让学生说说理由。

说明:平均分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

二,动手操作,学习分法
1.教学例2。

谈话:孙悟空看我们认识了“平均分”,直夸大家很聪明。

它一高兴,轻轻一变,变出了8个桃。

它说:有8个桃,每个小朋友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呢?(出示例题,摆出8个桃)
小朋友,让你来分一分,你觉得怎样分这8个桃,就能看到分给几个小朋友了呢?
要求:请小朋友在图里分一分,看看能分给几个小朋友,在( )里填一填,再和大家交流。

交流:你是怎样分的,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让学生把填充的话齐说一遍。

追问:这样分是不是平均分,为什么?
回顾:请小朋友回想一下刚才的平均分是怎样分的,同桌讨论一下。

交流:刚才的平均分是怎样分的?
指出:刚才平均分的分法是这样的:按每2个一份地分,结果是分成4份。

2.教学“试一试”。

出示“试一试”,提问:12根小棒,每2根一份地分,每次拿出几根小棒,能看出怎样的结果?每3根、每4根一份地分呢?
小朋友能分吗?自己动手分一分,每次分完后看分成几份,并且记录下来:每( )根一份,分成( )份。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分法和结果,结合交流渲示分的过程,明确每份分了几根,结果是分成了几份。

引导:小朋友来看小棒,想每次分法:第一次每(2)根一份,结果分成——(6份);第二次每(3)根一份,结果分成——~(4份);第三次每(4)根一份,结果分成——(3份)。

你觉得这里平均分是怎样分的,结果能知道什么?
每份分的根数越多,分的分数就越少;分的份数越少,每份的根数越多。

小结:(指黑板上小棒、板书)刚才学习的是怎样平均分。

大家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明白了这种分法先看每份是几个,知道了平均分可以每几个一份地分,结果是分成几份。

三、组织练习,巩固内化
做“想想做做”第2、3题。

四、回顾内容,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你知道了哪些知识?通过学习有哪些体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