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翻译简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翻译简史
谭载喜,西方翻译简史商务印书馆,2001
西方翻译在历史上曾出现过六次高潮(六个大的阶段):
肇始阶段:公元前四世纪末,盛极一时的希腊奴隶社会开始衰落,罗马逐渐强大。但当时希腊文化优于罗马文化,对罗马有巨大吸引力。翻译介绍希腊古典作品的活动可能即始于这一时期。到了公元前三世纪中叶,有文字记录的翻译问世。被誉为罗马文学三大鼻祖的安德罗尼柯、涅维乌斯和恩尼乌斯,以及普劳图斯、泰伦斯等大文学家都用拉丁语翻译或改编荷马史诗和希腊戏剧作品。这是欧洲也是整个西方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翻译活动,其历史功绩在于:它开创了翻译的局面,把古希腊文学特别是戏剧介绍到罗马,促进了罗马文学的诞生和发展,对于罗马以至后世西方继承古希腊文学起来重要的桥梁作用。
第二次高潮涌现于罗马帝国的后期至中世纪初期,是宗教性质的。《圣经》由希伯来语和希腊语写成,必须译成拉丁语才能为罗马人接受。因此,在较早时期就有人将《圣经》译成拉丁语,到公元四世纪达到高潮,出现了形形色色的译本,以哲罗姆于382至405年翻译的《通俗拉丁文本圣经》为定本,标志《圣经》翻译取得了与世俗文学翻译分庭抗礼的重要地位。
第三次翻译高潮中世纪中期,即11-12世纪之间,西方翻译家们云集西班牙的托莱多,把大批作品从阿拉伯语译成拉丁语,这是史上少有基督徒和穆斯林的友好接触,也是西方翻译史第三次高潮。托莱多成为欧洲的学术中心,翻译及学术活动延续了达百余年之久,影响深远。
第四次翻译高潮14至16世纪欧洲发生的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思想和文学革新的大运动,也是翻译史上的一次大发展。特别是文艺复兴在欧洲各国普遍展开的16世纪及随后一个时期,翻译活动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翻译活动深入思想、政治、哲学、文学、宗教等各国领域,涉及到古代和当时的主要作品,产生了一大批杰出的翻译家和一系列优秀的翻译作品。
在德国,宗教改革家路德,顺从民众的意愿,采用民众语言,于1522-1534年翻译刊行第一部“民众的圣经”,开创了现代德语发展的新纪元。在法国文学家阿米欧先后用十七年(1542-1559)的时间,译出普鲁塔克的《希腊罗马名人比较列传》(简称《名人传》,成为法国乃至整个西方翻译史上一部不朽的文学译作。在英国诺斯于1579年译出《名人传》,查普曼于1598年至1616年译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弗洛里欧于1603年译得蒙田的《散文集》,都是英语文学译著中一颗颗璀璨的明珠。1611年《钦定圣经译本》翻译出版则标志着英国翻译史又一大发展,被誉为“英语中最伟大的译著”,成为英国惟一家喻户晓、人手一册的经典作品,对现代英语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总之,文艺复兴时期乃是西方翻译发展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它标志着民族语言在文学领域和翻译中的地位得到巩固,同时也表明翻译对民族语言、文学和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所起的巨大作用。
第五次翻译高潮文艺复兴后,从17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上半叶,西方各国的翻译继续向前发至,涌现大量译作。这一时期的最大特点是,翻译家们不仅继续翻译古典著作,而且对近当代作品也发生了很大兴趣。塞万提斯、莎士比亚、巴尔扎克、哥德等大文豪的作品都被一再译成各国文字,东方文学的译品也陆续问世。
第六次高潮西方翻译的第六个大发展是第二次大战结束以来的翻译活动。这一新时期的翻译从范围、规模、作用直至形式,都与过去任何时期大不相同,取得了巨大的进展。首先好是范围的扩大。传统的翻译主要集中在文学、宗教作品的翻译上,这个时期的翻译扩大到其他领域,尤其是科技、商业领域。其次是翻译规的模大大超过了以往。过去,翻译主要是少数文豪巨匠的事业;而今,翻译已成为一项专门的职业。再者,翻译的作用也为以往所不可企及。特别是联合国和欧盟形成后,西方各国在各个领域的交流日益频繁密切,翻译在期间的作用越来越大。最后,翻译事业发展的形式也有了很大变化和进步,主要体现在:兴办高等翻译教育;成立翻译组织以聚集翻译力量;打破传统方式,发展机器翻译,这三点实际上是新时期翻译发展一个重要的标志。
一.古代翻译
主要包括古罗马时期的拉丁语翻译,自公元前三世纪共和国中期起,迄公元五世纪罗马帝国覆灭止。
西方古代第一部重要的译作是用希腊语翻译的《圣经旧约》。公元前285-249年间,有72名高贵的犹
太学者云集在埃及亚历山大图书馆,从事这项翻译。这是翻译史上第一次集体合作,译本称为《七十子希腊文本》(Septuagint)。在翻译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成了第二原本,有时甚至取代希伯来文本而登上第一原本的宝座。
公元前六世纪,罗马从原始公社进入了奴隶社会,建立奴隶制贵族共和国,后来逐渐取代希腊在地中海的统治地位,称为强大的帝国。希腊有着极其灿烂的文化遗产,从公元前三世纪起,即在共和国的鼎盛时期,罗马人开始将希腊文化移植本土,大规模地翻译、汲取希腊的典籍,通过翻译模仿和继承希腊文化,从而形成了翻译史上第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
希腊作品为罗马译者奉为至宝,在翻译中亦步亦趋,紧随原文,唯一目的在于传递原文内容,照搬原文风格。这是西方翻译史上第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古罗马文学创作和翻译的三大创业元勋:
也是罗马最早翻译家。公元250年,翻译了荷马史诗《奥德赛》,成为第一首拉丁诗,也是第一篇译成了拉丁语的文学作品。这部译作最大特点是在翻译希腊神学的名字时,译者不采用音译,而是用类似罗马神的名字取代原名。如希腊的宙斯译成罗马人的朱庇特,希腊的赫尔墨斯译成罗马人的信使墨丘利等。这是一种文化移植,促进罗马神与希腊神的融合,从某种意义上起了丰富罗马神的性格以至丰富罗马文化的积极作用。
第一个把古代希腊史诗和戏剧介绍给罗马社会并使希腊的诗体,韵律适合于拉丁语言。通过他和许多其他同时代翻译家和后人的努力,古希腊的喜剧风格对后世欧洲的喜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安德罗尼柯后的著名翻译家、剧作家和诗人主要有涅维乌斯(Gnaeus Naevius)和恩尼乌斯(Quintus Ennius),与安德罗尼柯齐名,有人称为古罗马文学创作和翻译方面的三大创业元勋。
早期翻译家的目的主要是介绍希腊文化,西塞罗则打破了翻译不问理论的局面,明确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因而是西方翻译史上第一位理论家。
Marcus Tullius Cicero,公元前106-43),翻译家,同时又是古罗马著名的演说家、政治家、哲学家和修辞学家。他对翻译理论的阐述,主要见于《论最优秀的演说家》和《论善与恶之定义》。他在《论最优秀的演说家》中说:“我不是作为解释员,而是作为演说家来进行翻译的,保留相同的思想和形式……,但却是用符合我们表达习惯的语言。在这一过程中,我认为没有必要在翻译时字当句对,而是保留了语言的总的风格和力量。因为我认为不应当像数硬币一样把原文词语一个个‘数’给读者,而是应当把原文‘重量’‘称’给读者”。这段话成了西方翻译界的传世名言,特别是其中关于解释员式翻译与演说家式翻译的区分,成为西方翻译理论起源的标志性语言。
心,加紧了对基督教的利用。此阶段的宗教翻译构成了西方翻译史上的第二大高潮。这一时期翻译家最有影响力的认为乃是哲罗姆和奥古斯丁。
早期西方基督教四大权威神学家之一。大约在405年,哲罗姆翻译出包括《旧约》和《新约》在内的拉丁文《圣经》,称为《通俗拉丁文本圣经》即Vulgate。这次翻译获得了巨大成功,它结束了拉丁语中《圣经》翻译混乱现象,使拉丁文读者有了第一部标准《圣经》译本,并在后来成为罗马天主教承认的唯一文本。
在古代翻译家中,以哲罗姆的翻译方法最系统最严谨。他陈述的原则和方法归纳为:
1.翻译不能始终字当句对,而必须采取灵活的原则。
2.应区分对待“文学翻译”和“宗教翻译”。在文学翻译中,译者可以而且应当采用易于理解的风格传达原作的思想。但在《圣经》翻译中,则不能一概采用意译,而主用直译。
3)正确的翻译必须依靠的正确的理解。认为,正确的翻译要靠知识而不靠上帝的感召。
对语言学问题颇有研究。他的理论大致如下:
1)译者必须具备以下条件:通晓两种语言;熟悉并“同情”所译题材;具有一定校勘能力。
2)翻译中必须注意三种风格:朴素,典雅,庄严。其选用主要取决于读者的要求。启蒙的采用朴素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