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原理与方法

合集下载

生物化学技术

生物化学技术

生物化学技术生物化学技术是一种利用生物体的生化反应制备物质的技术。

生物化学技术涉及到许多方面,包括分子生物学、酶学、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等。

本文将从生物化学技术的原理、应用以及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生物化学技术的原理1.1分子生物学的基础分子生物学是生物化学技术的基础之一。

它研究生物体内分子的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等方面。

在生物化学技术中,分子生物学的应用主要包括基因克隆、DNA测序、PCR等技术。

1.2酶学的原理酶是生物体内的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具有催化反应的作用。

在生物化学技术中,酶学的原理主要包括酶的选择、酶的活性调控、酶促反应等方面。

1.3基因工程的原理基因工程是指将外源基因引入到宿主细胞中,使宿主细胞产生所需的蛋白质或其他产物的一种技术。

在生物化学技术中,基因工程的原理涉及到外源基因的选择、载体的构建、转染技术等方面。

1.4蛋白质工程的原理蛋白质工程是指通过改变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从而改变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一种技术。

在生物化学技术中,蛋白质工程的原理主要包括选择蛋白质的基因、构建蛋白质的三维结构、鉴定蛋白质的功能等方面。

二、生物化学技术的应用2.1生物医药领域生物化学技术在生物医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基因工程药物、抗体药物、干细胞疗法等都是生物化学技术的应用。

在这些应用中,生物化学技术可以用来生产生物药物、筛选药物靶点、设计新型药物等。

2.2农业领域生物化学技术也在农业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例如,转基因作物、抗病虫害作物、抗逆作物等都是生物化学技术的应用。

在这些应用中,生物化学技术可以用来改良作物的性状、提高作物的产量、减少农药的使用等。

2.3环境保护领域生物化学技术也在环境保护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例如,生物降解技术、生物修复技术、生物检测技术等都是生物化学技术的应用。

在这些应用中,生物化学技术可以用来降解污染物、修复受污染土壤、检测环境中的污染物等。

2.4工业生产领域生物化学技术也在工业生产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常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

常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

分子生物学技术是生物学领域中的重要工具,广泛应用于基础研究、医学诊断、药物研发等领域。

以下是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及其原理和应用:1. PCR技术: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种体外扩增DNA的方法,基本原理是通过DNA聚合酶酶在体外模拟DNA的复制过程,从而快速扩增目标DNA片段。

PCR技术在基因克隆、基因检测、DNA指纹分析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2. 基因克隆技术:基因克隆是将感兴趣的DNA片段插入到载体DNA 中,构建重组DNA分子的过程。

通过基因克隆技术可以获得大量目的基因的DNA序列,用于研究基因功能、表达调控等方面。

3. 蛋白质表达与纯化技术:蛋白质表达技术是将外源基因导入宿主细胞中,使其表达目的蛋白质的过程。

通过蛋白质表达与纯化技术,可以获得大量纯净的蛋白质样品,用于研究蛋白质结构、功能等。

4. 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编辑技术包括CRISPR-Cas9系统、TALENs和ZFNs等,可以实现对基因组特定区域的精准编辑。

基因编辑技术在疾病治疗、植物育种等领域有着巨大的潜力。

5. RNA干扰技术:RNA干扰是一种通过RNA介导的基因沉默机制,可使目标基因的mRNA水平下降,从而抑制基因表达。

RNA干扰技术在基因功能研究、疾病治疗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6. 蛋白质亲和纯化技术:蛋白质亲和纯化技术利用蛋白质与其结合物质之间的特异性相互作用,实现对目标蛋白质的选择性富集和纯化。

该技术在药物筛选、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

7. 基因芯片技术:基因芯片是一种高通量的生物芯片技术,可同时检测上千个基因的表达水平。

基因芯片技术广泛应用于基因表达谱分析、疾病诊断、药物研发等领域。

8. 蛋白质组学技术:蛋白质组学技术主要包括蛋白质质谱分析、蛋白质组芯片等,用于研究蛋白质在生物体内的表达水平、翻译后修饰等。

蛋白质组学技术在疾病诊断、药物靶点鉴定等方面有着重要应用。

以上是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及其原理和应用。

生物信息分析技术的方法与原理

生物信息分析技术的方法与原理

生物信息分析技术的方法与原理生物信息分析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学科,伴随着人类对基因、蛋白质等生物信息的研究不断深入,这项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本文就生物信息分析技术的方法与原理做一些基础介绍。

一、基本流程生物信息分析技术的基本流程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三个环节。

其中数据采集是最基础的步骤,包括通过PCR、测序、芯片技术等手段获取样本的基因、蛋白质等生物信息;数据处理则是基于生物信息学算法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预处理、质控、比对等操作;数据分析则是将处理后的数据进行拟合、聚类、预测等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二、常用技术1. 基于Sanger测序的DNA测序技术Sanger测序技术是一种常用的DNA测序技术,也是最早被发明的测序技术之一。

它基于二进制编码原理,通过DNA片段逐个加入不同的dNTP,从而得到目标DNA序列。

在这个过程中,每次加入dNTP都会产生DNA分子链的延伸,以及二进制信号的释放。

通过定量分析这些二进制信号,可以得到目标DNA序列。

2. 基于第二代测序的DNA测序技术第二代测序技术是一种新的DNA测序技术,主要有Illumina、Roche/454、ABI/SOLiD等几大品牌。

这些技术利用不同的核酸修饰、荧光分子和探针等多重技术,高效地得到数百万条DNA序列,并通过生物信息学算法对这些序列进行比对,从而建立全面的基因组。

3. RNA测序技术RNA测序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测序技术,它通过将DNA转录成RNA,再通过测序技术获取RNA序列。

该技术主要用于研究基因表达、剪切、修饰以及功能调控等方面的信息。

三、常用算法1. BLAST算法BLAST算法是一种基于序列相似性的比对算法,它可以对不同的生物序列进行相似性搜索,从而找到相同或相似的序列。

BLAST算法广泛用于基因寻找、序列比对、蛋白质寻找和分析等方面。

2. 隐马尔可夫模型(HMM)HMM是一种描述随机序列的数学模型,它可以根据已知概率,利用Bayesian分类器预测未知序列的信息。

生物技术 5-3

生物技术 5-3

由于三磷酸脱氧核苷能与Mg++定量结合,反应中 dNTP的量决定了游离Mg++的浓度,在标准反应中,四 种三磷酸脱氧核苷被加至0.8mmol/L终浓度,使原来 1.5mol/L MgCl2中有0.7mmol/L与dNTP结合。 如显著改变dNTP,的浓度,则MgCl2浓度也必须作相应 的调节。

H2 O
pH值适当
避免污染
PCR的反应条件
退火温度 时间 循环次数
温度与时间的设臵 标准反应中采用三温度,双链DNA在90~95℃变性,再 迅速冷却至40 ~60℃,引物退火并结合到靶序列上,然 后快速升温至70~75℃,在Taq DNA 聚合酶的作用下, 使引物链沿模板延伸; 对于较短靶基因(长度为100~300bp时)可采用二温 度, 将退火与延伸温度合二为一,一般采用94℃变性, 65℃左右退火与延伸
70~80℃ 150核苷酸/S/酶分子 70℃ 60核苷酸/S/酶分子 55℃ 24核苷酸/S/酶分子 高于90℃时,DNA合成几乎不能进行
延伸温度:一般选择在70~75℃之间
特异性不好或引物质量不高会在EB染色的琼脂糖凝胶上 可见到非特异性PCR条带; 扩增效率是指在每一PCR循环中一对引物扩增的产物与
理论上成倍增长量的程度接近。
•引物设计原则
1. 碱基分布的均衡性 同一碱基连续出现不应超过5个; GC含量一般40-60%,GC含量太低导致引物Tm值较低,
太少扩增效果不佳,也易于引发非特异扩增。
专一性 复制酶体外反应
嗜热菌中分离到 DNA聚合酶使PCR 设计成为适用的技 术
PCR反应包括三个步骤 双链DNA在高温下形成单链(变性); 低温下引物与单链DNA互补配对(退火); 在适宜温度下Taq DNA聚合酶催化引物沿模板延伸。

生物分离原理及技术

生物分离原理及技术

生物分离原理及技术生物分离是指根据生物体内化学成分的差异,通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或生物学方法将生物体内的不同组分分离开来。

生物分离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生物制药、食品工业、环境监测等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生物分离的原理和常用的分离技术。

一、生物分离的原理生物分离的原理基于生物体内各种化学成分的差异,包括分子大小、电荷、亲疏水性、亲和性等。

根据这些差异,可以通过调整环境条件,利用不同的分离技术来实现生物分离。

1. 分子大小差异原理分子大小是生物分离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较大的分子在分离过程中会受到较大的阻力,因此会相对较慢地移动。

根据这一原理,可以利用分子大小的差异来实现生物分离。

例如,凝胶电泳就是一种常用的分子大小分离技术,通过将待分离的生物样品加载到凝胶中,然后在电场作用下,分子根据大小差异在凝胶中移动,最终实现分离。

2. 电荷差异原理生物体内的分子通常带有正电荷、负电荷或无电荷。

根据分子的电荷差异,可以利用电场来实现生物分离。

例如,电泳技术就是一种基于分子电荷差异的分离技术。

在电泳过程中,待分离的生物样品会在电场作用下,根据电荷差异在电泳介质中移动,从而实现分离。

3. 亲疏水性差异原理生物体内的分子通常具有不同的亲疏水性。

根据分子的亲疏水性差异,可以利用亲疏水性来实现生物分离。

例如,液相色谱技术就是一种基于分子亲疏水性差异的分离技术。

在液相色谱中,待分离的生物样品会在固定相和流动相的作用下,根据亲疏水性差异在色谱柱中移动,从而实现分离。

4. 亲和性差异原理生物体内的分子通常具有不同的亲和性。

根据分子的亲和性差异,可以利用亲和性来实现生物分离。

例如,亲和层析技术就是一种基于分子亲和性差异的分离技术。

在亲和层析中,待分离的生物样品会与具有特定亲和性的配体结合,然后通过洗脱步骤将目标分子从其他分子中分离出来。

二、常用的生物分离技术生物分离技术有很多种,根据不同的原理和应用需求,可以选择合适的技术进行生物分离。

生物发酵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

生物发酵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

生物发酵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生物发酵技术是指利用活体微生物(如细菌、酵母、真菌等)在适宜的条件下,通过代谢产生物质(如有机酸、酶、激素等)的工艺技术。

现今,生物发酵技术在生物医药、食品工业、环境保护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针对生物发酵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进行介绍。

一、生物发酵技术的原理1. 微生物代谢产物微生物代谢一般分为两类: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

其过程中会形成酸、碱、酶、气体等产物。

有氧代谢中,细胞利用氧气进行细胞呼吸,产生二氧化碳、水和能量。

而在无氧代谢中,由于缺乏氧气,细胞则会利用其他物质进行代谢,产生乳酸、酒精、琼脂等化合物。

2. 生物反应器生物反应器是生物发酵技术中的核心设备。

它包括反应容器、搅拌桨、进料口、出料口、通气口等组成部分。

反应器的设计通常是为了优化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环境因素,如温度、pH值、营养物质等。

此外,反应器的设计也十分重要,可以影响生产成本和产物质量。

3. 生长曲线在微生物发酵过程中,体积、生物量、产物含量等参数会随时间发生变化。

生长曲线通常通过细胞数量或组分浓度来描述微生物的生长情况,大致分为四个阶段:滞后期、指数期、平稳期和衰减期。

了解微生物的生长曲线有助于控制反应器的生产过程和提高产物质量。

二、生物发酵技术的应用1. 生物医药生物医药是利用生物反应器生产药品的一种方法。

通常,药品的活性物质是由微生物(如大肠杆菌、酵母等)产生的。

生物反应器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还可以提高产品的产量和提高生产效率。

众所周知,生物医药市场需求旺盛,很多公司通过生物发酵技术来生产药品。

例如,抗生素、维生素、激素等生物类药品都可以使用生物发酵技术进行生产。

2. 食品工业在酿酒、酱油、醋等食品生产中,生物发酵技术有着重要应用。

例如,在酿酒中,啤酒花先通过糖类分解产生醇类物质,然后再由酿酒酵母进行酵母。

在这个过程中,发酵条件、酵母的品种等都会影响最终的产品质量和口感。

3. 环境保护生物发酵技术可以用于环境污染处理。

高中生物常见的七种育种方法和原理

高中生物常见的七种育种方法和原理

高中生物常见的七种育种方法和原理1诱变育种(1)原理:基因突变(2)方法:用物理因素(如X射线、γ射线、紫外线、中子、激光、电离辐射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硫酸二乙酯、秋水仙素等各种化学药剂)或空间诱变育种(用宇宙强辐射、微重力等条件)来处理生物。

(马上点标题下“高中生物”关注可获得更多知识干货,每天更新哟!)(3)发生时期: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间期(4)优点:能提高变异频率,加速育种进程,可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创造人类需要的变异类型,从中选择培育出优良的生物品种;变异范围广。

(5)缺点:有利变异少,须大量处理材料;诱变的方向和性质不能控制。

改良数量性状效果较差,具有盲目性。

(6)举例:青霉素高产菌株、太空椒、高产小麦、“彩色小麦”等2杂交育种(1)原理:基因重组(2)方法:连续自交,不断选种。

(不同个体间杂交产生后代,然后连续自交,筛选所需纯合子)(3)发生时期:有性生殖的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或四分体时期(4)优点:使同种生物的不同优良性状集中于同一个个体,具有预见性。

(5)缺点:育种年限长,需连续自交才能选育出需要的优良性状。

(6)举例:矮茎抗锈病小麦等3多倍体育种(1)原理:染色体变异(2)方法: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3)优点:可培育出自然界中没有的新品种,且培育出的植物器官大,产量高,营养丰富。

(4)缺点:结实率低,发育延迟。

(5)举例:三倍体无子西瓜、八倍体小黑麦4单倍体育种(1)原理:染色体变异(2)方法: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再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

(3)优点: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加速育种进程。

(4)缺点:技术相当复杂,需与杂交育种结合,其中的花药离体培养过程需要组织培养技术手段的支持,多限于植物。

(5)举例:“京花一号”小麦5基因工程育种(转基因育种)(1)原理:基因重组(2)方法:基因操作(目的基因的获取→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3)优点:目的性强,可以按照人们的意愿定向改造生物;育种周期短。

生物技术的原理与应用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生物技术的原理与应用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生物技术的原理与应用例题和知识点总结生物技术是一门涉及生命科学、工程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的领域,它旨在利用生物体或生物过程来解决实际问题和创造价值。

本文将介绍生物技术的基本原理,并通过一些具体的例题来展示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同时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生物技术的原理生物技术的核心原理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等。

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意愿,通过对 DNA 分子进行人工“剪切”和“拼接”,对生物的基因进行改造和重新组合,从而定向地改变生物的遗传性状。

例如,科学家们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人类胰岛素基因导入大肠杆菌中,使其能够大量生产胰岛素,为糖尿病患者带来了福音。

细胞工程是指应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通过类似于工程学的步骤,在细胞整体水平或细胞器水平上,按照人们的意愿来改变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或获得细胞产品的一门综合科学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和动物细胞融合是细胞工程中的重要技术。

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我们可以快速繁殖优良品种,拯救濒危植物;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则为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提供了基础。

发酵工程是指利用微生物的特定功能,通过现代工程技术手段生产有用物质或直接将微生物应用于工业生产的一种技术。

发酵工程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如生产酒类、抗生素、酶制剂等。

蛋白质工程是以蛋白质分子的结构规律及其与生物功能的关系作为基础,通过化学、物理和分子生物学的手段进行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现有蛋白质进行改造,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以满足人类对生产和生活的需求。

二、生物技术的应用例题(一)基因工程的应用例题 1:假设某种农作物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导致产量大幅下降。

科学家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一种能够产生抗虫蛋白的基因导入该农作物的基因组中。

经过培育和筛选,获得了具有抗虫特性的新品种。

请问这种基因工程操作的关键步骤是什么?答案:关键步骤包括目的基因的获取、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以及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什么是生物技术

什么是生物技术

什么是生物技术生物技术是一门使用生物学原理和方法,利用生物系统、生物体或其组分进行研究、开发和应用的学科。

它在各个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医学、农业、环境保护和工业生产等。

生物技术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许多潜在的好处,但也引发了一些争议和道德考虑。

1. 生物技术的定义与原理生物技术是指应用生物学原理和方法,在生物体或其组成部分的变异、复制、合成和改造等方面进行研究和应用的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生物体的遗传物质(如DNA、RNA)进行基因操作,改变某些特定基因的表达,从而实现对生物体的改良和控制。

2. 生物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生物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包括基因工程药物的开发与制备、基因诊断技术、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等。

通过生物技术的手段,可以研发出更有效的药物,提高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为人类的健康提供更多选择。

3. 生物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生物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转基因作物的育种与种植、抗病虫害的克服和增加农作物的产量等。

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向农作物中引入抗虫、抗病基因,从而提高农作物的抗逆性和产量,满足不断增长的粮食需求。

4. 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生物降解技术可以利用微生物将废弃物质降解为无害的物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生物修复技术可以利用植物和微生物去除土壤或水体中的有害物质,恢复受损的生态系统。

5. 生物技术的争议和道德考虑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争议和道德考虑逐渐浮出水面。

例如,转基因作物引发了关于食品安全性和环境风险的争议;基因编辑技术的出现使得人类能够修改人类胚胎的基因,引发了伦理和道德层面的争议。

总结:生物技术是一门利用生物学原理和方法进行研究、开发和应用的学科。

它在医学、农业、环境保护和工业生产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生物技术的发展为人类带来了许多潜在的好处,但也引发了一些争议和道德考虑。

在未来,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突破,它将继续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常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常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常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原理及应用一、PCR技术1.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技术是一种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主要用于扩增DNA片段。

2.PCR技术的原理是通过添加DNA模板、引物和DNA聚合酶,以及一系列特定的温度循环,迅速扩增目标DNA序列。

3.PCR技术的应用广泛,如基因克隆、基因突变分析、疾病诊断等。

二、蛋白质电泳技术1.蛋白质电泳技术是用于分离和定量蛋白质的常用方法。

2.蛋白质电泳技术包括SDS-PAGE和蛋白质西方印迹等。

3.SDS-PAGE是一种蛋白质分子量分析方法,通过凝胶电泳分离蛋白质。

4.蛋白质西方印迹则用于检测特定蛋白质的表达,并通过特异性抗体与该蛋白质结合,产生特定的信号。

三、原位杂交技术1.原位杂交技术是研究基因表达和基因组结构的重要工具。

2.原位杂交技术通过结合特异性探针和标记物,用于检测目标序列在组织或细胞中的分布。

3.原位杂交技术有多种类型,如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非放射性原位杂交等。

4.原位杂交技术在遗传学研究、疾病诊断和生物学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

四、基因克隆技术1.基因克隆技术是将特定DNA片段插入到载体DNA中的技术。

2.基因克隆技术的关键步骤包括:DNA片段的切割、载体DNA的选择和连接、转化等。

3.基因克隆技术在基因工程、重组蛋白质的表达以及基因功能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

五、DNA测序技术1.DNA测序技术是用于确定DNA序列的方法。

2.DNA测序技术包括Sanger测序和高通量测序等。

3.Sanger测序是一种经典的测序方法,逐个位置确定DNA序列。

4.高通量测序技术通过并行测序大量的DNA片段,实现快速高效的DNA测序,并被广泛应用于基因组学研究、药物研发等领域。

六、蛋白质质谱技术1.蛋白质质谱技术是分析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重要方法。

2.蛋白质质谱技术包括质谱仪的使用和蛋白质样品的制备等。

3.蛋白质质谱技术能够快速鉴定蛋白质样品中的蛋白质组分,并定量分析特定蛋白质的表达水平。

环境生物技术原理与应用

环境生物技术原理与应用

环境生物技术原理与应用
环境生物技术是应用生物学原理和技术手段来解决环境问题的一种技术。

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生物降解:环境中存在大量有机物和污染物,通过生物降解可以将其转化成无毒或者低毒的物质。

生物降解的原理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能力和酶的作用来分解和降解有机物。

2. 生物吸附:生物吸附是指微生物或者其他生物体对环境中的污染物质进行吸附和去除。

通过微生物的细胞表面结构和电荷特性,可以将污染物质吸附在生物体表面从而实现去除。

3. 生物转化:生物转化是指利用微生物的代谢能力将有机废弃物或者污染物转化成有用的物质。

例如,通过厌氧发酵可以将有机废弃物转化成甲烷等可再生能源。

4. 生物修复:生物修复是指利用生物体或者生物技术方法修复被污染的环境。

通过植物的根系吸收和转运污染物质,微生物的分解和降解能力,可以修复受到有机物、重金属和放射性物质等污染的土壤和水体。

环境生物技术的应用主要涉及以下几个领域:
1. 废水处理:利用微生物和植物等生物体降解有机物和去除重金属等污染物质来处理废水。

2. 土壤修复:通过植物修复和微生物降解等生物技术手段来修
复受到有机物和重金属等污染的土壤。

3. 大气净化:利用微生物和植物等生物体吸附和降解有害气体来净化大气。

4. 垃圾处理:利用微生物降解和转化等生物技术手段处理有机废弃物和垃圾。

通过环境生物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废水、土壤和大气等环境的净化和修复,从而保护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降低污染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生物技术原理

生物技术原理

生物技术原理
生物技术原理是利用生物体的遗传物质(如DNA、RNA)以及生物体代谢和生理功能的特点进行研究和应用的一门学科。

其核心原理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等。

基因工程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生物体的遗传物质进行改造和重组的过程。

它主要依托于DNA重组技术,即在体外通过体外DNA分割和合成、DNA片断的连接和插入,从而构建具有特定遗传特性的DNA分子。

这种重组的DNA分子可以通过转化等方法被导入到其他生物体中,使其表达特定的基因即功能。

细胞工程是将DNA分子或其他基因材料导入到细胞中,从而使细胞具备特定的基因表达能力或产生特定的生理功能。

该技术主要包括细胞的培养和保存、细胞的融合与杂交、细胞的转染等。

细胞工程广泛应用于生物制药、植物和动物的育种改良等领域。

蛋白质工程是指利用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技术对蛋白质进行人工合成和改造的过程。

通过改变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或结构,可以设计和制备具有特定功能的蛋白质。

蛋白质工程在制药和生物材料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

生物技术原理的核心在于对生物体遗传物质和生理功能的理解和掌握。

依托于现代分子生物学的技术手段,可以通过对生物体的基因、细胞和蛋白质进行改造和调控,实现对生物体的功
能和特性的探究与利用。

生物技术的发展为生命科学和医药健康产业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也为人们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生物技术常用技术技术及应用【优秀完整版】

生物技术常用技术技术及应用【优秀完整版】
• 延伸反应时间:根据待扩增片段长度而定
– 1Kb以内的DNA片段,延伸时间1min(足够) – 3~4kb的靶序列需3~4min – 扩增10kb需延伸至15min
• 延伸时间过长会导致非特异性扩增 • 对低浓度模板的扩增,延伸时间要稍长些
2、循环次数
• 循环次数
– 决定PCR扩增程度
• 循环次数
① 变性温度与时间:
• 一般93℃~94℃,1min足以使模板变性
– 若低于93℃则需延长时间 – 但温度不能过高,因为高温环境对酶的活性有
影响。
② 退火(复性)温度与时间:
• 退火温度是影响PCR特异性的重要因素 • 退火温度与时间,取决于引物的长度、
碱基组成及其浓度,还有靶基因序列的 长度 • 对于20个核苷酸,G+C含量约50%的引 物,55℃作为选择最适退火温度的起点 较为理想
• 用途:PCR扩增指纹图、多重PCR、PCR产物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 性(PCR-RFLP)分析。
3.PCR-RFLP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 据目的基因序列可查出所包含的酶切位点,用相应的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消化PCR扩增产物,然后进行电泳 ,观察消化片段的大小是否与序列资料相符。
– 主要取决于模板DNA的浓度
• 循环次数:选在30~40次之间 • 循环次数越多,非特异性产物的量亦随之
增多
如何提高PCR中的DNA聚合酶的保真性?
① 在PCR反应体系中,除使用Taq DNA聚合酶,掺 入少量的具有3′→5′外切酶活性的耐热DNA聚合 酶,如Pfu,Vent,Pwo等,错配率可降为原来的 1/10;
(二)、PCR 的反应流程

生物分子分离纯化的原理与技术路线

生物分子分离纯化的原理与技术路线

生物分子分离纯化的原理与技术路线生物分子分离纯化是现代生物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在生命科学、医学、化学、农业等许多领域中发挥着重要应用。

生物分子分离纯化是指将某种复杂生物体系中的生物分子依据其特定的物理化学性质从该体系中分离出来,进而纯化的过程。

这一过程需要基于分子的特性,结合各种理化技术手段,构建出相应的技术路线,进而实现对生物分子的高效分离纯化。

本文将详细介绍生物分子分离纯化的原理与技术路线。

一、生物分子的特性生物分子是一类由生物体内合成而成的,拥有特定结构的分子,包括蛋白质、核酸、多糖、脂质等,在代谢过程中发挥着极其复杂的生物功能。

不同的生物分子具有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质,因此对于不同类型的生物分子,选择不同的分离策略与纯化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二、生物分子分离的原理常用的生物分子分离方法包括离子交换、凝胶过滤、亲和层析、逆流层析、氢氧化铝纤维素膜过滤、高效液相色谱等。

下面将对其中几种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1、离子交换法离子交换法是利用载有不同离子电荷的基质,将带有相反电荷的生物大分子吸附并固定。

离子交换基质的离子交换能力取决于其离子化程度、离子交换基团的种类、柱子pH值等。

因此,在进行离子交换分离时,应综合考虑这些因素,进而选择最合适的离子交换柱。

常用的离子交换柱包括阴离子交换柱、阳离子交换柱和混合离子交换柱。

离子交换法分离出来的生物分子具有较高的纯度,但往往需要进行多次重复柱层析才能达到理想纯度。

2、凝胶过滤法凝胶过滤是最常见也是最简单的生物分子分离方法,它是利用凝胶颗粒的孔隙在生物分子样品中分子量大分子分离的方法。

大分子将通过直接流过凝胶颗粒填充层析柱时逐渐逼近凝胶颗粒的空隙,并逐渐进行“筛分”,从而被分离并纯化。

但凝胶颗粒的孔隙大小、分子量很容易受温度、pH值、离子强度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凝胶过滤应被认为是一种初步纯化方法。

3、亲和层析法亲和层析法是将含有亲和剂的固定相与生物样品进行反应,从而将特定的生物分子与固定相柱壁产生结合。

生物技术的原理与应用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生物技术的原理与应用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生物技术的原理与应用例题和知识点总结生物技术是一门涉及生命科学、物理学、化学和工程学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学科,其原理和应用广泛而深入。

本文将通过一些例题来帮助大家理解生物技术的原理,并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生物技术的原理1、基因工程基因工程是生物技术的核心领域之一,其基本原理是通过人工的方法将不同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创造出具有新性状的生物。

例如,我们可以将一种能够产生胰岛素的基因导入到细菌中,让细菌大量生产胰岛素,用于治疗糖尿病。

例题:假设我们要将一个来自植物的抗虫基因导入到棉花中,使其具有抗虫的特性。

请简述这个过程中可能涉及的步骤。

解答:首先,需要从植物细胞中提取出含有抗虫基因的DNA 片段。

然后,使用特定的限制性内切酶将抗虫基因切割下来,并与同样经过切割的载体(如质粒)连接,形成重组 DNA 分子。

接下来,将重组DNA 分子导入到棉花的细胞中,可以通过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等方法实现。

最后,对导入了重组 DNA 分子的棉花细胞进行培养和筛选,获得具有抗虫特性的棉花植株。

知识点:基因工程的工具包括限制性内切酶、DNA 连接酶和载体;常用的载体有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等;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包括目的基因的获取、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以及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2、细胞工程细胞工程是指应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通过细胞水平或细胞器水平上的操作,按照人们的意愿来改变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或获得细胞产品的一门综合科学技术。

例如,植物组织培养、动物细胞培养、细胞融合等都是细胞工程的重要技术。

例题:简述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过程。

解答:首先,选取植物的部分组织或器官,如茎尖、叶片等,进行消毒处理。

然后,将消毒后的组织或器官接种到含有适当营养物质和植物激素的培养基上,诱导其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

接着,调整培养基中的激素比例,促使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芽和根。

最后,将培养出的小植株移栽到土壤中,使其正常生长。

生物技术的原理与应用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生物技术的原理与应用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生物技术的原理与应用例题和知识点总结生物技术是一门涉及生命科学、工程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学科。

它通过对生物体的遗传物质、细胞结构和生理过程的研究,开发出各种有用的产品和技术,为人类的健康、农业、工业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一、生物技术的原理1、基因工程基因工程是生物技术的核心领域之一,它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人工的方法将不同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创造出具有新性状的生物。

这一过程包括目的基因的获取、基因载体的构建、重组 DNA 分子的导入和筛选等步骤。

例如,科学家们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胰岛素基因导入大肠杆菌中,使其能够大量生产胰岛素,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了廉价而有效的治疗药物。

2、细胞工程细胞工程是指在细胞水平上进行的遗传操作和细胞培养技术。

它包括细胞融合、细胞培养、细胞核移植等技术。

细胞融合技术可以将不同来源的细胞融合在一起,形成具有新特性的杂种细胞。

例如,将骨髓瘤细胞和 B 淋巴细胞融合,产生的杂交瘤细胞能够分泌单克隆抗体,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3、发酵工程发酵工程是利用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活动来生产有用物质的技术。

它包括微生物的选育、培养基的配制、发酵条件的控制等环节。

例如,利用酵母菌发酵生产酒精,利用乳酸菌发酵生产酸奶等。

4、蛋白质工程蛋白质工程是通过对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进行分析,然后对其基因进行改造,从而获得具有特定功能的蛋白质。

比如,通过对胰岛素分子的改造,使其在体内的作用时间延长,提高了治疗效果。

二、生物技术的应用1、医疗领域(1)疾病诊断生物技术在疾病诊断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可以快速检测病原体的基因,如新冠病毒的检测。

(2)基因治疗基因治疗是将正常的基因导入患者体内,以纠正或补偿缺陷基因的功能。

例如,治疗一些遗传性疾病,如血友病、地中海贫血等。

(3)生物制药利用生物技术生产的药物,如胰岛素、生长激素、干扰素等,为许多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现代分子生物学实验原理与技术

现代分子生物学实验原理与技术

2.实验方案 1 基因操作实验的主要目的有三个:
①分离目的基因,获取DNA信息; ②分析基因结构; ③分析基因功能,
2 试验流程设计 首先,应确定使用怎样的研究方案; 其次,根据试验规模和研究室情况; 最后,根据研究人员生活规律确定试验时间,
3.实验方法 在设计实验方法时应考虑 ①能否达到实验目的; ②是否符合实验室现状; ③是否符合自己的喜好,
步骤:①胰蛋白酶8g
酵母提取物4g
三角瓶
NaCl 8g
②加双蒸水至800ml,混合均匀,
③高温高压灭菌,室温保存,
2 制作平板
材料:煤气灯或酒精灯
水平台面
1L三角瓶
铝箔纸
直径9cm的培养基
药匙
试剂
琼脂粉
步骤:①胰蛋白酶8g
酵母提取物4g
三角瓶
NaCl 8g
琼脂粉
②铝箔纸封口,混匀,灭菌, ③待冷却至60℃左右,分装至培养皿, ④水平台上凝固, ⑤倒置塑料袋中4℃保存,
烧,将初始培养菌转入大量培养基中,盖上 盖子,再灼烧瓶口,
④37℃震荡过夜, 3 菌落测定
平台期
对数生长期
诱0时
为指数生长期,A 6>00 1.0 为平台期,A =1.6000为10 个/ml8,
①在煤气灯旁用微量移液器吸 培养液,转至Eppendrof管, ②打开分光光度计,调整波长 至600nm,
注意: 1、若需要加入抗生素,待冷却至60℃ ,分装前加 入, 2、直径9cm的平皿,每皿25ml为宜, 3、尽量缩短平皿开盖时间,分装的培养基很快凝 固,因此操作要快, 4、凝结在盖上的水珠可能至污染,故倒转存放, 5、氨苄青霉素易失活,添加后的平皿应在数 (ZHOU)内使用,

王宪泽 生物化学实验技术原理和方法

王宪泽 生物化学实验技术原理和方法

王宪泽生物化学实验技术原理和方法一、引言生物化学实验技术是生物化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它通过对生物分子的分离、纯化和定量等步骤,揭示了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为生物化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本文将介绍王宪泽生物化学实验技术的原理和方法,包括生物分子的提取与纯化、酶活性的测定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等方面。

二、生物分子的提取与纯化在生物化学实验中,首先需要从生物样品中提取目标分子,如蛋白质、核酸等。

提取方法根据目标分子的特性和样品的属性选择不同的方法。

常用的提取方法包括破碎法、溶解法和离心法等。

其中,破碎法通过机械力或化学方法破坏细胞结构,释放目标分子;溶解法则利用溶剂将目标分子从细胞中溶解出来;离心法则通过离心过程将目标分子从细胞碎片中分离出来。

提取得到的混合物需要进一步纯化,常用的纯化方法有柱层析、凝胶电泳和过滤等。

这些方法可以根据分子的大小、电荷和亲和性等特性进行选择,以获得纯度较高的目标分子。

三、酶活性的测定酶是生物体内的重要催化剂,其活性的测定对于研究酶的功能和特性具有重要意义。

常用的酶活性测定方法有比色法、荧光法和放射性测定法等。

比色法通过测量产生的色素在可见光谱范围内的吸光度变化来确定酶活性;荧光法则利用酶催化产生的荧光信号来测定酶活性;放射性测定法则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底物,在酶催化下测定底物的放射性变化来确定酶活性。

这些方法可以根据酶的底物和产物的特性进行选择,以获得准确的酶活性测定结果。

四、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生物化学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通过对生物分子的DNA、RNA和蛋白质等进行分析,揭示了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包括PCR、DNA测序和蛋白质质谱等。

PCR是一种重要的DNA扩增技术,可以在体外大量复制DNA片段;DNA测序则可以确定DNA序列,揭示基因的组成和功能;蛋白质质谱则可以鉴定蛋白质的序列和修饰,分析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这些技术的应用为生物化学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推动了生物化学领域的发展。

生物偶联技术原理与应用

生物偶联技术原理与应用

生物偶联技术原理与应用一、偶联技术原理偶联技术是指在生物体系中将两个或多个分子连接起来的方法。

在生物学领域,偶联技术常用于将一个生物分子(称为偶联物)与另一个目标分子(称为底物)连接起来,以实现特定的功能或研究目的。

二、抗体偶联抗体偶联是指将抗体与另一种分子连接起来,形成偶联抗体。

这种偶联抗体可以用于诊断或治疗,例如免疫疗法、药物传递和放射免疫显像等。

在抗体偶联过程中,要确保抗体的活性和特异性不受影响,同时保证连接的分子与目标分子有较高的亲和性。

三、核酸偶联核酸偶联是指将核酸(如DNA或RNA)与另一个分子连接起来。

这种偶联的核酸可以用于基因诊断、基因治疗和核酸疫苗等领域。

在核酸偶联过程中,要保证核酸的稳定性和活性,同时选择适当的连接方法以保证偶联物的功能和安全性。

四、酶偶联酶偶联是指将酶与另一个分子连接起来,形成偶联酶。

这种偶联酶可以用于生物催化反应和生物传感器等领域。

在酶偶联过程中,要选择适当的酶和连接分子,以保证偶联酶的活性和稳定性。

五、荧光标记偶联荧光标记偶联是指将荧光物质与另一个分子连接起来,形成荧光标记物。

这种荧光标记物可以用于生物成像、生物传感和免疫分析等领域。

在荧光标记偶联过程中,要选择适当的荧光物质和连接方法,以保证荧光标记物的稳定性和灵敏度。

六、放射性标记偶联放射性标记偶联是指将放射性同位素与另一个分子连接起来,形成放射性标记物。

这种放射性标记物可以用于放射免疫分析、放射显像和放射治疗等领域。

在放射性标记偶联过程中,要选择适当的放射性同位素和连接方法,以保证放射性标记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七、免疫偶联技术免疫偶联技术是指利用免疫反应原理将两个不同的分子连接起来的方法。

这种技术可以用于免疫分析、免疫疗法和疫苗研发等领域。

在免疫偶联技术中,要选择适当的抗体、抗原和连接方法,以保证连接物的特异性和活性。

八、生物传感器偶联生物传感器偶联是指将生物分子与传感器材料连接起来,形成生物传感器。

生物防治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生物防治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生物防治技术的原理与应用生物防治技术是一种利用生物特性来控制和减少害虫、病害和杂草的方法。

它基于生物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引入或增加天敌、病原体或竞争者等生物因子来实现农作物保护和害虫控制。

本文将介绍生物防治技术的原理,以及其在农业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一、生物防治技术的原理生物防治技术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天敌控制:天敌是指天然存在的能够捕食或寄生害虫的生物。

生物防治技术通过引入或增加天敌种群来减少害虫的数量。

天敌控制的原理是建立一个生态平衡系统,使害虫的数量保持在可控范围内。

利用这种方法,可以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 病原体控制:病原体是指能够引起植物病害的微生物,如细菌、真菌和病毒等。

生物防治技术通过引入或增加对植物病害具有杀伤作用的病原体,来消灭或抑制病害源。

这种方法常用于防治一些难以用化学农药控制的病害,例如土传病害和根腐病。

3. 细胞免疫防御:生物防治技术还可以通过增强作物本身的免疫能力来控制病害。

这种方法利用植物对病原体的特异性防御反应,增加植物自身的抗病机制。

例如,可以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将一些与抗病性相关的基因导入植物中,使其具备对特定病害的抵抗能力。

二、生物防治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1. 害虫防治:生物防治技术在农业中的主要应用之一是害虫防治。

通过引入天敌或病原体来控制害虫的数量,可以减少对农作物的损害。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还可以避免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的危害。

2. 病害防治:生物防治技术也广泛应用于农作物病害的防治。

通过引入对植物病害具有杀伤作用的病原体,可以降低植物病害的发生率,并减少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此外,利用细胞免疫防御的方法,也可以提高植物对病害的抵抗性,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三、生物防治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除了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生物防治技术也被广泛用于环境保护。

例如,在城市园林和公园中,常常使用生物防治技术来控制害虫和杂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PT文档演模板
生物技术原理与方法
二、基因工程工具酶和DNA加工
1. DNA切割
1.2 DNase DNase I 无识别的内切酶,可产生大小均一的片段。
1.3 物理方法 利用超声波;振荡、加压等。
PPT文档演模板
生物技术原理与方法
二、基因工程工具酶和DNA加工
2. DNA的修饰
Phosphatase 去除DNA末端的5’ P,防止分子间的连接。
生物技术原理与方法
九、转基因生物的检测
1. Southern 检测 检测DNA。检测目的基因是否插入整合到寄 主染色体上。多使用放射性DNA探针。
2. Northern 检测 检测mRNA。检测基因的表达。多使用放射 性DNA探针或放射性RNA探针。
3. Western 检测 检测蛋白。检测基因的表达。使用目的基因 蛋白的抗体。
转植物抗病基因 :克隆抗病基因并转入植物中去强 化表达。
转录因子基因:希望调控防卫相关基因的表达。
PPT文档演模板
生物技术原理与方法
十、转基因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
3. 植物抗除草剂基因工程
A. 转耐除草剂基因
从环境微生物中筛选耐除草剂基因,降解或修饰除草 剂。
bar基因(乙酰化酶)可使PPT乙酰化失去毒性。
生物技术原理与方法
十、转基因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
1. 植物抗虫基因工程
C. 蛋白酶抑制剂基因
来源:高等植物,特别是豆科植物 原理:对昆虫肠道的蛋白酶活性起抑制作用,导致消化不良,
营养匮乏死亡。 基因修饰:无需修饰 表达方式:叶片和非人畜食用部分 转基因植物:水稻,大豆,玉米,大麦,马铃薯等主要作物
PPT文档演模板
生物技术原理与方法
十、转基因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
2. 植物抗病基因工程
B. 植物抗真菌病害 原理
PPT文档演模板
生物技术原理与方法
十、转基因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
2. 植物抗病基因工程
B. 植物抗真菌病害
策略:通过激活信号传导途径强化植物防卫反应基因 的表达
强化植物防卫反应基因表达:外-1,3-葡聚糖酶,几丁 质酶等
PPT文档演模板
生物技术原理与方法
十、转基因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
1. 植物抗虫基因工程
B. 雪莲凝集素基因的应用
来源:高等植物,英国剑桥 原理:雪莲凝集素蛋白对昆虫肠道细胞表面蛋白具有特异性
凝聚作用。 基因修饰:无需修饰 表达方式:叶片和非人畜食用部分 转基因植物:水稻,大豆,玉米,大麦,马铃薯等
PPT文档演模板
生物技术原理与方法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26
生物技术原理与方法
主要讲课内容
一、概论 二、基因工程 三、细胞工程 四、发酵工程 五、酶工程
(3 学时) (9 学时) (3 学时) (1 学时) (2 学时)
PPT文档演模板
生物技术原理与方法
一、基因工程原理与方法
基因克隆的基本原理 染色体上。
步骤: 将目的基因克隆到Ti质粒上转化到农杆菌中利
用农杆菌侵染植物组织组织培养筛选重组子。 将目的基因克隆到Ti质粒上 Ti质粒包被钨弹利
用基因抢直接打入植物细胞组织培养筛选重组子。
PPT文档演模板
生物技术原理与方法
八、真核生物转化
电击穿孔法(electroporation):制备原生质体 高压电击 DAN转移 基因枪法 (genegun): DNA包裹金属弹 轰击真核细胞。用气体或炸
PPT文档演模板
生物技术原理与方法
二、基因工程工具酶和DNA加工
基因工程的关键技术包括DNA的合成、切割、修饰加 工、连接等。
DNA在连接之前必须进行加工,把DNA分子切割成所 需的片段。有时为了便于DNA片段之间的连接,还须对片 段末端进行修饰。一般把DNA分子切割、DNA片段末端 修饰和DNA片段连接等所用的酶称为工具酶。
生物技术原理与方法
六、常用载体的种类与结构
1. 质粒载体 Plasmid
PPT文档演模板
生物技术原理与方法
六、 1. 常 用 载 体 的 种 类 与 结 构
质粒载体 Plasmid
PPT文档演模板
生物技术原理与方法
六、常用载体的种类与结构
2. 噬菌体载体 phage vector
PPT文档演模板
PPT文档演模板
生物技术原理与方法
一、基因的结构与表达调控
• 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基因的结构
PPT文档演模板
生物技术原理与方法
一、基因的结构与表达调控
• 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基因的结构
•原核生物结构基因的组成 • 多数以操纵子形式存在,多个基因转录;但往往分 别翻译。 • 无内含子结构。
PPT文档演模板
PPT文档演模板
•CEN4,4号染色体的着丝粒 •TEL,端粒 •ARS,自主复制起点 •TRP1和URA3,酵母选择标 记 •SUP4,蓝白斑标记
生物技术原理与方法
七、原核生物的转化
( transformation)
感受态细胞 (competent cells) 能够接受外源DNA的寄主细胞。 一般利用热激和冷激的方法改变细胞壁和质膜的结构,
Polymerase 补平DNA双链;合成DNA和RNA分子。
Exonucleases 补平DNA双链
Methylase 保护内切酶位点的降解
PPT文档演模板
生物技术原理与方法
பைடு நூலகம்
二、基因工程工具酶和DNA加工
3. DNA的连接
类型 平端连接与粘端连接。
酶 T4 DNA ligase:平端连接与粘端连接 E. coli DNA ligase:粘端连接
B. 改造植物脂肪种类 不饱和脂肪酸合成相关的酶类。
C. 果实延熟与保鲜 抑制有关乙烯合成酶。转反义基因序列。
PPT文档演模板
生物技术原理与方法
3rew
演讲完毕,谢谢听讲!
再见,see you again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26
生物技术原理与方法
PPT文档演模板
生物技术原理与方法
十、转基因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
1. 植物抗虫基因工程
A. Bt蛋白基因的应用
来源:原核生物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giensis),革兰氏阴 性菌
原理:Bt蛋白降解产生对昆虫肠道具有毒性的多肽。 基因修饰:保留毒性片段;修改编码习惯 表达方式:强化表达;特异性表达在非食用部分 转基因植物:番茄,棉花,水稻,大豆,玉米等
•1。利用大麦抗病基因(Mla)提高植物抗病性
• Mla 是大麦的叶绿体蛋白,可增强对白粉病菌抗病性。 Mlo 的DNA约3700bp,具有11个内含子。
• cDNA是可利用的方式 •
PPT文档演模板
生物技术原理与方法
基 因 工 程 的 基 本 原 理
PPT文档演模板
生物技术原理与方法
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
PPT文档演模板
生物技术原理与方法
二、基因工程工具酶和DNA加工
基因工程的关键技术包括DNA的合成、切割、修饰加 工、连接等。
DNA在连接之前必须进行加工,把DNA分子切割成所 需的片段。有时为了便于DNA片段之间的连接,还须对片 段末端进行修饰。一般把DNA分子切割、DNA片段末端 修饰和DNA片段连接等所用的酶称为工具酶。
生物技术原理与方法
十、转基因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
2. 植物抗病基因工程
A. 植物抗病毒病 (基因工程疫苗)
策略:抑制病毒结构基因表达
转反义的病毒基因:外壳蛋白(CP),移动蛋白(MP), 复制酶基因等
RNAi技术 :转入反向重复序列,产生发夹状RNA产 物,从而抑制相应基因的表达。
(基因工程疫苗)
PPT文档演模板
PPT文档演模板
生物技术原理与方法
二、基因工程工具酶和DNA加工
1. DNA切割
1.1 限制性内切酶 (restriction endonuclease) 类型:即I 、II / III 型酶。真正有用的是II 型酶。 命名:属命+种名+菌株+顺序号 Hind III;EcoRI;BamHI。 至今已发现上千种限制性内切酶,常用的有几十种。 特异性:4-6 碱基的识别位点 HpaII:C’CGG EcoRI:G’AATTC BamHI: G’GATCC Aha III:TTT’AAA
PPT文档演模板
生物技术原理与方法
九、转基因生物的检测
1. 凝胶电泳
生物大分子在电场作用下在凝胶中的运动。 电压一定时,凝胶浓度决定了大分子运动的速度;相 对来说,分子量越大,运动速度越慢。
2.
PPT文档演模板
大分子杂交
DNA/DNA、DNA/RNA、蛋白/蛋白、蛋白/核酸 大分子电泳转移到尼龙膜上与放射性探针杂交
生物技术原理与方法
六、常用载体的种类与结构
2. 噬菌体载体 phage vector
PPT文档演模板
生物技术原理与方法
六、常用载体的种类与结构
3. 粘粒载体 cosmid ( 重组子37-52kb)
PPT文档演模板
生物技术原理与方法
六、常用载体的种类与结构
4. 酵母人工染色体 yeast artificial chromosomse (YAC)
生物技术原理与方法四、基因2. cDNA的构建: 总mRNA的提取 反转录 cDNA合成
插入l噬菌体载体(连接)
转化进入细菌
扩增
•载体类型:
lZAP噬菌体 :23 kb
PPT文档演模板
生物技术原理与方法四、基因3. 基因组的筛选 基因组文库培养 DNA探针或 蛋白抗体探针筛选 挑单斑 测序鉴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