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辛亥革命》近代化的探索6

合集下载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课标要求+单元概述+单元试题)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课标要求+单元概述+单元试题)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内部精品(课标要求+单元概述+单元试题)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课标要求】1. 列举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 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 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 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单元概述】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民族探索史,是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救亡图存不断探索的历史。

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由于自身的阶级局限性,都不能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始终没有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救国道路,都没有使中国走上近代化道路,当然也没能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这也说明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也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知识结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单元知识网络】【真题解析】1.【2001湖北黄冈】下列关于洋务运动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A 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B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

D学习了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维护了清朝统治。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比较和辨别能力。

因为本题要求将洋务运动的各个方面的作用逐个加以分析评价,因此,对每一个评价的“度”的把握要很确切。

如“学习了西方”,确切来说是“学习了西方”的什么呢?没有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制度。

因此可以确定选项D。

2.【2002重庆市】阅读以下材料:事实表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以及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中国期待着新的社会力量寻找先进理论,以开创救国救民的道路。

——摘自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回答:(1)“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改良主义”运动、“旧式的农民战争”和“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分别指的是中国近代哪些重大历史事件?(2)“新的社会力量”和“先进理论”分别指什么?(3)概括指出“中国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得以完成的最主要原因。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探索》(6-9课)复习课件(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探索》(6-9课)复习课件(
改革政府机构,任用维新人员
鼓励私人开办工矿企业
开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 传播新思想 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训练新式军队
维新变法运动的主要经过:
序幕 酝酿 开展
公车上书
创办政治 团体、报 刊、学堂
戊戌变法
1898.6.11-1898.9.21
打击了封建 官僚制度
有利于资 产阶级参 与政权
政治上: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 任用维新人士。 有利于民 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D
(2010· 广东东莞) 13.十九世纪末,戊戌维新在社会上起了思想 启蒙作用,变法图强的社会呼声日益高涨。对 “思想启蒙”理解正确的是( ) A.使人们开始了解西方生活习俗 B.使人们知道社会改革的合理性 C.使人们认识到要发展农工商业 D.使人们开始追求政治制度变革
D
(2010· 山东东营) 8.下列戊戌变法内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建立民主共和国 B.开办新式学堂 C.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D.训练新式军队
B
7(2011年山东滨州市). 《变法通议》是梁启超阐述维新变法理论 的主要著作。书中说“变法之本,在于人 才,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 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梁启超认为 要推行维新变法,从根本上说要改革( ) A.教育制度 B.科举制度 C.文化制度 D.政治制度
D
15(2011年铜仁). 近代化就是在经济上实现工业化,在政治上 实现民主化的过程,中国的近代化在这两大领 域的开启性事件分别是 A. 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 B. 五四运动和戊戌变法 C. 实业救国和辛亥革命 D. 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9(2011年黄石市).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欲学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在此观点指导下,中国兴起了 A.新文化运动 B.辛亥革命 C.戊戌变法 D.洋务运动

八年级历史近代化的探索(优秀版)

八年级历史近代化的探索(优秀版)

内容:
⑴前期:以“自强”为口号 ,采用西方生产技术创办近代 军 事工业,如:安庆内机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 局。 ⑵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发展军事同时创办民用工业, 如: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
⑶筹建三支海军: 南洋,北洋,福建海军。时间: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
⑷办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1862年) 目的:适应中外交往,开展洋务运动需要
作为强学会机关报发行
百日维新(1898.6月-9月)——变法高潮
内容:
政治上:改革政府机构,栽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思想文化上: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 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军事上:训练新式军队。
性质: 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结果: 被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镇压而失败。
革命高潮:武昌起义(1911.10.10)后建立中华民国(1912.1.1)
革命结果:推翻了清朝统治和封建帝制,但没有完成封建的革 命任务,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革命意义: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使民主共和国观念深入人心。
性质: 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失败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性。
第七课 戊戌变法 运动时间: 1895-1898
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维新派
领导人物:康有为和梁启超等人。
政治主张:维新变法、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
早期活动: ⑴拉开序幕:1895年公车上书。 ⑵创办刊物:《万国公报》后改为《中外纪闻》。 ⑶.政治团体:强学会。 形成标志:把《万国公报》改为《中外记闻》,
失败原因: 没有触动封建制度的根基。
失败标志 甲午中日战争北洋军队全军覆没,随之破产。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册课件 第9课辛亥革命(共35张PPT)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册课件   第9课辛亥革命(共35张PPT)

洪出任湖北军政府都督,结果遭到拒绝。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湖北革命党
人只得用手枪逼迫黎元洪就位。
15
结果 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
纷纷响应。到11月下旬,全 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 独立,支持革命。
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 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汉口 汉阳 ★武昌
武昌起义后全国 十几个省宣布独立
2.领导黄花岗起义的革命者是( D )
A.秋瑾
B.徐锡麟
C.邹容
D.黄兴
3.孙中山称黄花岗起义“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主要是因
为( D )
A.它是武昌起义前规模最大的一次武装起义
B.它是孙中山.黄兴直接领导的
C.革命党表现了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D.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加速了革命发展的进程
29
4. 李明同学在网上搜集到一副对联:“废两千年帝制, 首义归功先行者;积四十载经验,遗言启迪后来人。” 这副对联歌颂的是( B )
湖北的革命党人为发动起义进行了认 真的准备,如成立了起义的领导机构, 推蒋翊武为临时总司令,孙武为参谋长, 计划定于10月16日起义。
12
过程
(1)爆发时间、地点:
1911年10月10日、武昌
(2)主要力量:
倾向革命的湖北新军
(3)概况:
新军工程营起义→夺取军械库→ 迎炮兵入城→进攻总督衙门→占 领全城 结果: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响 应,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 10月11日,湖北军政府成立,黎 元洪为都督。
事虽不成,而黄花 岗七十二烈士轰轰烈烈 之概,已震动全球,而 国内革命之时势,实以 之造成矣。
——孙中山
10
二、武昌起义
条件: 1)军事: 资产阶级革命党人领导的武装起义 2)组织: 同盟会、文学社、共进会等革命政党及团体的涌现 3)思想: “三民主义”思想的指导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近代史之---- 旧民主主义革命概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近代史之---- 旧民主主义革命概述

影响 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和领导的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和资本主义改良运动。它虽然失败了,但是它宣传资产阶级思想,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 持久的影响。(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启蒙作用)
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
辛亥革命 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1894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提出变法自强等改革建议,遭到拒绝。 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联合华侨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宗旨,号召“驱除鞑虏,恢复中国, 创立合众政府”
《马关条约》的签订 1895年春清政府派李鸿章为议和大臣,前往日本马关议和,经过谈判双方签订中日《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的内容
1.割地: 2.赔款: 3.通商: 4.设厂:
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2、创建民用企业
时间:19世纪70年代起
口号:求富
民用企业: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1872)和开平煤矿(1876);
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1893)和湖北织布局(1893)。
3、新式学校
中国第一所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1862)。
建立新式海陆军
1、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组建新式洋枪队。 2、19世界70年代起,洋务派筹建新式海军,80年代,建成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马关条约》的影响
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瓜分中国狂潮 导火索
俄、法、德三国干涉日本还辽事件
瓜分中国狂潮的势力范围
“门户开放“政策背景:列强瓜分中国,美国忙于和西班牙争夺殖民地,无暇东顾。 内容:

《辛亥革命》示范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统编)】

《辛亥革命》示范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统编)】

第9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历史课程标准》要求:了解革命党人的一系列起义的情况,知道广州起义和武昌起义的经过和内容,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本课是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2课,辛亥革命作为20世纪中国三大历史剧变之一,在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过程中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辛亥革命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相继爆发。

因而在整个近代史中,辛亥革命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孙中山是20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个伟人,他一次又一次革命的努力,最终促成了辛亥革命的爆发,推翻了满清王朝,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

本课共有二目,分别是“孙中山创立同盟会”“武昌起义”。

它们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在孙中山的领导下,革命党愈挫愈奋、一次又一次的武装起义,最终推动了武昌起义的爆发,这些武装起义基本是革命党人在同盟会的纲领和旗帜下进行的,也正是由于武昌起义的成功,中华民国才得以于1912年元旦成立。

教学目标1.了解萍浏醴起义、浙皖起义、广西起义、广州起义和武昌起义的大致情况。

2.知道徐锡麟、秋瑾以及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英雄事迹。

3.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从政治、经济、阶级等角度分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背景和条件。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广州黄花岗起义和武昌起义的情况。

【教学难点】认识和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图片和材料:1925年3月12日,一位伟大的革命者病逝于北京的协和医院,他就是孙中山。

在中央公园(今中山公园)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十几万民众自发前去悼念,更有数万群众护送其灵柩一路步行到西山下葬,充分表达了各界对孙先生的高度拥戴。

教师:在那样一个军阀混战、魑魅横行的年代,当“中体西用”的洋务运动惨败,“救亡图存”的戊戌变法遇挫,“扶清灭洋”的义和团运动被剿杀后,辛亥革命能完成对中国腐朽肌体脱胎换骨般的改造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孙中山,走近《辛亥革命》来寻找答案。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中国人民的抗争与近代化的探索-2023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中国人民的抗争与近代化的探索-2023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部编版)
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和巩固清 失败 王朝的统治,加上内部的腐败 原因 和外国势力的积压。(P23)
三、戊戌变法的内容、评价(意义、局限)
(一)概况·背景
背景
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列强掀 起瓜分中国狂潮,中华民族危机加重
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进程
①1895年,“公车上书”,拉开了变 法维新运动的序幕;②公车上书失败 后,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 报刊(上海·梁启超《时务报》、天 津·严复《国闻报》);③1897年, 德国强占山东胶州湾,康有为上书光 绪 帝 , 呼 吁 变 法 救 国 。 ④ 1898 年 6 月 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宣布实行变法。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
孙中山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地位
(P38第8课导言)
革命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成立 高潮 湖北军政府,黎元洪任都督
四、辛亥革命的概况、评价(意义、局限) (二)重要成果
孙中山与临时参议院 议员合影
清帝退位诏书
重要 成果
①中华民国建立:1912年1月1日,中华民 国临时政府建立; ②清帝下诏退位:1912年2月,清帝下诏 退位; ③《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3月11 日颁布(评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 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它 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 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P48)
背景
的局面之中,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 认识到救国就必须进行一场思想文
化领域的革新运动。(P56)
开始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 标志 年杂志》(《新青年》)
代表 人物
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
重要 阵地
《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辛亥革命》近代化的探索PPT 图文

《辛亥革命》近代化的探索PPT  图文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民族
创立民国
民权
“三民 主义”
平均地权 民生
二、武昌起义
背景:早期武装起义虽失败了,但扩大了革 命影响,推动了革命高潮的到来;
时间:1911年10月10日; 主力:倾向革命的新军;
结果:胜利;
影响:使革命浪潮迅速席卷全国。
1911年4月27 日(农历3月29 日),同盟会领 导的第10次武装 起义在广州举事 ,曾攻下两广总 督府,但因寡不 敌众而失败了。 图为被俘人员临 刑前所摄。
①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
②旗帜鲜明地以资产阶级革命思想进行斗争
③要求在中国实行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
④主张以暴力方式推翻清政府
A.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4.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
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革命(C ) A.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B.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C.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 D.使中国人民翻身做了主人
PPT素材:www.1ppt .com/suc ai/ PPT图表:/tub 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范文下载:/fa nwen/ 教案下载:/ji aoan/ PPT课件:/ke jian/ 数学课件:/kej ian/shuxue/ 美术课件:/kej ian/me ishu/ 物理课件:/kej ian/wul i/ 生物课件:/keji an/she ngwu/ 历史课件:/kej ian/lishi/
5.下列各项中,与孙中山所领导的资产阶级民 主革命无关的是( D )
A.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B.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
C.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单元概述中国近代化是个长期的艰巨的过程,不完成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任务,要想实现近代化是根本不可能的。

洋务派打着“自强”“求富”的旗号,在维护清朝统治的前提下掀起“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

它没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在甲午战争后,北洋舰队全军覆灭,洋务运动也随之失败。

资产阶级维新派由于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只采取改良的办法,希望完全寄托于没有任何实权的皇帝身上,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

因此维新运动如昙花一现,很快失败了。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及几个名牌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推动了历史的前进,但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新文化运动是思想文化领域近代化的探索。

把矛头对准维护封建制度的孔教,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知识结构一、技术变革——洋务运动1、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清朝统治阶级内部的洋务派掀起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

前期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了一些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从70-80年代筹建了南海、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2、领导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

代表:中央是;地方是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曾国藩3、目的: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4、性质:是一场失败了的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5、结果及原因:以失败而告终。

没有触动封建统治阶级的根基。

6、评价: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二、制度变革——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一)戊戌变法(学习日本建立君主立宪制)1、背景:《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社会危机空前严重。

期末专题复习:中国近代史-近代化的探索 专项训练-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含真题)(含答案)

期末专题复习:中国近代史-近代化的探索 专项训练-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含真题)(含答案)

中国近代史复习专题之二:近代化探索一、时空坐标二、专题知识1、四次近代化探索三、中考演练1.(2020·黔东南)近代史上,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救国方案。

右边是网友归纳的救国方案截图,虽不是很准确。

但有些道理。

其中“李鸿章说。

我学”,是指李鸿章等人学习西方技术而开展了( )A.虎门销烟B.洋务运动C.戊戌变法D.辛亥革命2. (2020 .福建)如图所示企业的创办( )A.推动了近代工业发展B.掀起了实业救国浪潮C.宣告了工业体系形成D.实现了独立发展目标分3. (2020.自贡)李鸿章晚年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

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李鸿章认为洋务运动“虚有其表”的根本原因是( )A.缺乏人才B.只单纯引进西方技术C.资金匮乏D.没有触及封建制度4. (2020.云南)《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群情激愤。

正在参加会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各省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

材料叙述的是中国近代历史上著名的( )A.虎门销烟B.公车上书C.洋务运动D.义和团运动5. (2020-眉山)鸦片战争之前,中国是没有国旗的。

在中外交涉中。

清政府因见西方列强侵华舰船均悬挂本国国旗。

于是,在1866年,总理衙门确定大清黄龙旗为中国的第一面国旗。

由此可见,列强侵略( )A.推动清政府产生近代国家意识B.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C.促使先进中国人探索救国真理D.给中国人民带来西方生活方式6. (2020.河北)1875年,中国近代第一批海军留学生出国时曾宣言:“此去西洋,应深知中国自强之计,舍此无所他求。

背负国家之未来,取尽洋人之科学。

赴七万里长途,别祖国父母之邦,奋然无悔。

”可见,他们当时出国留学的最终目的是( )A.游历西洋B.兴办洋务C.学习科技D.救国图强7. (2020.荆门)《时局图》反映的是清朝末年,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豆剖的严重危机现象。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典型例题
1.中国近代史上的三大思潮即洋务思潮、维新思潮和共和思潮的
兴衰,反映了近代前期的历史主流。洋务思潮的最大功绩
是 工人 C.它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增长 索的进程 。
D
A.它引进了西方的先进技术和设备 B.它培养了科技人员和技术 D.它使中国开始了近代化探
2.19世纪60、70年代,在中国经营的外国轮船公司因为洋务运动
1898年6月—9月
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政治:允许官民上书言事,裁撤机构,澄清吏治。 经济:设铁路矿务局、农工商总局和邮电局,保护 和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奖励创造发明等。 文化:改科举,废八股,各地设立中、小学堂,京 师设立大学堂。 军事:裁汰旧军,精练陆军,扩建海军。 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推 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典型例题
1.戊戌变法的历史作用主要表现在 A.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
B

B.促进了思想解放
C.创建了近代第一批机器工业 D.挽救了民族危亡 2.中国近代最早的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是 指
B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3.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政治上、思想上的
C 大解放,这里“思想上的大解放”是指
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封建帝制,使民 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革命果实被袁世凯 窃取,未改变中国社会性质
孙中山的革命活动 1894年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1905年在东 京成立中国同盟会(辛亥革命的领导组织,资 产阶级政党)。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是《民报》 孙中山在《民报》的发刊词中提出“民 族”、“民权”、“民生”,即“三民主义”, 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 临时大总统。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 辛亥革命》课件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  辛亥革命》课件
10月9日,共进会负责人孙武等在 汉口租界制造炸弹,不慎爆炸,起 义计划泄露;
10月10日,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 革命党人首先起义;
随后,汉口、汉阳的新军起义响应, 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
10月11日,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 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
起义军占领军械所的场景
发展:
到11月下旬,全 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 份宣布独立,支持革 命。清政府的统治至 此宣告结束。
1911年10月10 日
全国各地响应,形成资 产阶级民主革命浪潮
卷尾语
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头枪声一响,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 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辛亥革命极大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 放,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撼动了反 动统治秩序的根基……
今年是辛亥革命110周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这个 重要时刻,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缅怀孙中山先生等革命先驱的历史 功勋,就是要学习和弘扬他们为振兴中华而矢志不渝的崇高 精神,激励和团结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4.(宜昌中考)观察下图,该战争形势图指的是( ) A.广州起义 B.武昌起义 C.二次革命 D.护国战争
5.(扬州中考)某地拟建辛亥革命纪念馆,以纪念
辛亥革命首义成功等事件,这一地点应该是( )
A.上海
B.武昌
C.北京 D.广州
黎元洪的都督
湖北军政府旗帜
பைடு நூலகம்
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起义爆发, 次日, 湖北军政府成立.
黎元洪
黎元洪的都督
由于武昌起义的突发性, 起义时革命党主要领导人均不 在武昌,因此只得推举迫害过 革命党人的黎元洪为都督。当 推举他任都督时,他竟喊道: “莫害我!”起义士兵举枪逼 他上任,黎元洪无奈,被迫就 职,当上了湖北军政府都督。

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近代化探索的考点速记

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近代化探索的考点速记

近代化的探索专题考点速记:1.近代化探索的历程及特点:由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递进,逐步深入。

2.第一阶段—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洋务运动)第二阶段—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第三阶段—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3.洋务运动的具体措施(内容)有哪些?①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民用工业;②创办新式学校;③筹建新式海军;④选送学生出国留学。

4.军事工业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

5.民用工业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

6.洋务运动的目的:维护清朝统治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没有触动封建统治的根基。

7.戊戌变法的背景: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

戊戌变法的序幕:公车上书;开始的标志: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戊戌变法的失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戊戌六君子的代表:谭嗣同戊戌变法的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戊戌变法的目的:救亡图存8.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核心)、民生)辛亥革命的高潮:武昌起义辛亥革命成果:成立中华民国和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9.如何评价辛亥革命成功:①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最大功绩)创立了中华民国。

是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失败:①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9.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异同点:相同点:都是在中国探索走资本主义道路,都由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结果都失败了;失败的主要原因都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不同点:戊戌变法是近代民主政治探索(政治近代化)的开端,目标是发展君主立宪制(即立宪保皇);辛亥革命则是要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10.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时间:1915年;标志: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鲁迅的《狂人日记》是第一篇白话文小说,揭露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提倡白话文陈独秀首先提出”民主与科学”两大口号,并形象的称为“德先生”和“赛先生”。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同步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同步习题(含答案)

《辛亥革命》同步练习1.1.与中国以往近代化探索相比,辛亥革命的不同之处在于(与中国以往近代化探索相比,辛亥革命的不同之处在于( )A.A.以富国强兵为宗旨以富国强兵为宗旨以富国强兵为宗旨B. B. B.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C.C.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D. D. D.宣传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宣传民主和科学的思想2.2.纪录片《复兴之路》的解说词中写到:“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这是纪录片《复兴之路》的解说词中写到:“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这是1912年给中国人最大的感受”。

这种“感受”源自中国( ) ◆ 选择题①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①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 ②近代社会性质的改变②近代社会性质的改变③近代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③近代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 ④满清王朝统治的结束。

④满清王朝统治的结束。

A.①②③A.①②③B. B. B.①②④①②④①②④C. C. C.①③④①③④①③④D. D. D.②③④②③④3.3.林伯渠说:“对许多末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因为林伯渠说:“对许多末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

这段话旨在强调( )A.A.辛亥革命意义重大辛亥革命意义重大辛亥革命意义重大B. B. B.广大民众尚未觉悟广大民众尚未觉悟C.C.革命时机不够成熟革命时机不够成熟革命时机不够成熟D. D. D.革命缺乏社会基础革命缺乏社会基础4.“它无疑是中国20世纪初最伟大的巨变之一,它使古老的中国人从传统走向近代,从愚昧走向科学,从专制走向民主……,总之,这场从武昌燃起的烈火瞬间烧遍了这个古老的中国,说明它正是20世纪初中国人民的呼声。

”材料中说的这场革命给中国的影响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A.政治上: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是当时时代的要求政治上: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是当时时代的要求B.B.经济上:民族工业从此诞生经济上:民族工业从此诞生C.C.思想上:帝制已成为历史,民主是时代的需要思想上:帝制已成为历史,民主是时代的需要D.D.文化上:从传统习俗迅速向近代化转变文化上:从传统习俗迅速向近代化转变5.5.孙中山领导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是(孙中山领导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是( )A.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 B. B.《中华民国约法》《中华民国约法》C.C.《共同纲领》《共同纲领》《共同纲领》D. D. D.《总统宣辞》《总统宣辞》6.2014年6月22日下午,美国旧金山举办纪念辛亥革命元勋黄兴诞辰140周年活动,100多位社会各界人士在中国城全美黄氏宗亲总会大厅出席活动。

八年级历史上册_辛亥革命(说课稿)

八年级历史上册_辛亥革命(说课稿)

八年级历史上册《辛亥革命》(说课稿)今天我为大家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的第8课《辛亥革命》。

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四大方面说课。

一、教材分析辛亥革命从中国人民抗争的角度来讲,它是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从近代化的探索来看,它迈出了近代化探索实质性的一步。

辛亥革命后,中国人民的革命洪流汹涌澎湃,势不可挡,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相继爆发。

所以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新课标要求及教材内容安排新课标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如下: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

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课内容属于使用层次。

本课教材安排了孙中山创建革命党和武昌起义两个子目的内容。

两项内容之间是相互联系与递进的关系,在掌握辛亥革命基本史实的基础上,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科学的教学目标具有良好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我拟定了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水平了解并概括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情况,引导学生建构辛亥革命的历史轮廓。

(识记理解水平)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分析评价历史事件的水平)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参观虚拟辛亥革命纪念馆,创设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了解辛亥革命的基本过程。

通过观察想象当年加入同盟会的仪式,理解辛亥革命的革命纲领;通过列举大事年表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建立的史实。

通过历史图片、文字或表格材料设置问题,促使学生思考问题,探究问题,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历史知识的水平、分析问题的水平、知识迁移的水平和使用史料支持观点的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继承和弘扬革命先驱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幸福不懈奋斗的精神,培养坚强的意志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振兴中华”的高度责任意识,树立为民族的振兴而矢志努力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汇总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第1课鸦片战争(1840-1842年)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贸易逆差。

*2.鸦片走私带来的危害:①使清朝白银大量外流,加剧了中国的贫弱,加重了老百姓的负担;②鸦片还严重摧残吸食者的体质;③军队吸食鸦片使得自身战斗力进一步削弱。

3.林则徐虎门硝烟:时间:1839年6月;地点:广州虎门;意义: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4.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为了开辟中国市场,倾销工业品,掠夺原材料,维护鸦片贸易。

鸦片战争直接原因:虎门销烟(林则徐禁烟)5.中国战败的原因:①清王朝政治腐败;②经济和军事技术以及社会制度落后;③清朝统治者策略失当。

*6.《南京条约》的内容:①割让香港岛给英国;影响:破坏了领土主权②赔款2100万银元;加重了百姓负担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有利用列强商品倾销④英商进出口货物交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破坏了关税主权7.《虎门条约》:①、领事裁判权②、片面最惠国待遇③、通商口岸租地建房。

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8.鸦片战争的影响:鸦片战争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9.启示:①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②国家要实施对外开放政策,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提高自身综合实力。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1.第二次鸦片战争根本原因: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

2.经过:1856年10月,英国首先挑起战争,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为帮凶,炮轰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

*3.1858年签订《天津条约》:①外国公使可进驻北京;②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通商口岸;③外国商船、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_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测试卷_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_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测试卷_含答案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一、选择题1.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是在()A.鸦片战争之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C.甲午中日战争之后D.八国联军侵华之后2.近代史上,“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曾被作为清政府的“义务”写进条约,严重侵犯了中国人民的正当权利和自由,这一规定出自()A. 《南京条约》B. 《北京条约》C. 《辛丑条约》D. “二十一条”3.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包括()①创办军事工业②创办民用工业③筹建海军④废除科举制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③④D. ①③④4.“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义和团抗击的侵略者是()A. 英军B. 英法联军C. 俄军D. 八国联军5.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主要表现在()A.向外国侵略者借师“助剿”B.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C.向外国侵略者开放中国D.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6.如图名叫《扯线木偶》,它反映的是哪一条约签订后的社会状况?()A. 《南京条约》B. 《北京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7.《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中介绍说,1840 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警悟的先觉者,但他们的周围和身后没有形成一个群体。

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由此开始。

请判断,这里“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的标志性事件是()A. 虎门销烟B. 洋务运动C. 公车上书D. 新文化运动8.洋务派为实现“求富”而采取的措施是()A. 创办军事工业B. 开办民用企业C. 兴办新式学堂D. 派遣留学生9.“举国鼓舞欢蹈,征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

”这段话描述的戊戌变法是哪项变法法令的实施情况()A. 创办京师大学堂B. 开放言论C. 保护农工商业的发展D. 准许创办报刊和组织强学会10.中国近代新式学堂的兴起最早从哪个时候开始()A. 洋务运动期间B. 维新变法期间C. 新文化运动期间D. 国民政府期间11.下列口号提出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自强”与“求富”②“民主”与“科学”③“外争国权,内惩国贼”④“扶清灭洋”A.①④②③B.①④③②C.①②④③D.①②③④12.洋务运动期间创办的民用工业中不包括()A. 湖北织布局B. 轮船招商局C. 江南制造总局D. 汉阳铁厂13.下列城市按被迫开放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重庆②上海③天津④南京A. ④②③①B. ②④①③C. ①③④②D. ②④③①14.“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上述内容出自下列哪一条约?()A. 《尼布楚条约》B. 《南京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15.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下列选项搭配正确的是()①林则徐、魏源——新文化运动②李鸿章、左宗棠——洋务运动③康有为、梁启超——戊戌变法④孙中山——辛亥革命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16.史学家陈旭麓认为“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的重要事件是()A. 洋务运动B. 戊戌变法C. 辛亥革命D. 新文化运动17.义和团揭帖云:义和团,起山东,只因鬼子闹中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立时间 1894 1904 1904 1906
名称 兴中会 华兴会 光复会 日知会
主要成员 华侨和会党 留学生和学界 留学生和学界 学界和新军
领导人
孙中山
黄兴 宋教仁 蔡元培
刘静庵
中 国 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 同 兴中会的成立 盟 革命团体的相继建立 会 成 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 立 暴力推翻清政府 的 建立民主共和国 历 史 民族资产阶级不断 条 发展壮大 件
思考题:
概述从十九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初,面对严重的民族 危机,中国社会各种政治力量的社会实践活动及其影响。
地主阶级:为强兵富国,维护清朝统治掀起了洋务运动。在 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农民阶级:把斗争矛头指向帝国主义,掀起了义和团反帝爱 国运动,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粉碎了瓜分中国的狂妄计 划。
2.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两 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这是它的主要历史功绩 。 使人民的思想得到解放,民主共和制度深入人 心,民主思潮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3.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对亚洲乃至世界,都产 生了重大的影响。
4.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条件。
经验教训:
1.没有彻底的反帝纲领,更没有彻底的革命实践 ,他们想不正面反对帝国主义,而获得国家的独 立和民族的解放,是完全不切实际的幻想。
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了维新变法运动,实行戊戌 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资产 阶级思想的传播,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广泛 传播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建立了资产阶级政党,制 定了三民主义的革命纲领,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 ,动摇了清朝的统治.
名称 时间 地点 创建人 纲领(或誓言)
性质
兴中会 1894 檀香山 年
中国同 1905 日本东京 Nhomakorabea盟会

孙中山 孙中山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中国第一个资产
创立合众政府。”
阶级革命团体。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中国第一个资产 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阶级革命政党。
1911年10月 10日晚, 武昌新军第 八镇工程营 的革命士兵 在熊炳坤、 金兆龙率领 下,打响武 昌起义第一 枪,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经验教训
1.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反帝反 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也是第一次真正意义 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革命前 组织了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提出了比 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在长期的革命 斗争的基础上,发动和领导了这次革命。比较完 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从辛亥革命开 始的。
1912年3 月10日, 袁世凯在 北京就任 临时大总 统。辛亥 革命的胜 利果实被 袁世凯窃
取了。
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一)原因 1.帝国主义的支持。 2.革命派的妥协及对袁世凯认识不清。 3.旧官僚和立宪派对革命党施加压力。
(二)结果: 1.清帝退位和孙中山提出辞职(1912.2.12—13) 2.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3)
阶级基础
组织基础 思想基础
中国同盟会
(1905、8)
中国同盟会 总理——中 国民主革命 的先行者孙 中山先生
同盟会的成立
时间:1905年8月 地点:东京 组织者:孙中山、黄兴、宋教仁 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 均地权 性质: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 政党 作用:大大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运动 总理:孙中山 执行部庶务:黄兴
《辛亥革命》近代化的探索 6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生动有趣的课程,搭配各个互动环节助理您教学成功
感谢所有辛勤付出的人民教师
1866年孙中山诞生于广东省香山翠亨村一个农民家庭。 这是孙中山的故乡----广东香山翠亨村。
孙中山创立兴中会
时间:1894年 地点:檀香山 宗旨: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 合众政府 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 革命 团体
2.不敢发动还依靠广大的农民彻底摧毁封建势 力,实行土地制度的改革;
3.作为革命政党的同盟会,组织上也存在严重的问 题。既无严密的组织,也无统一的纪律。从一开始 就存在严重的派别活动和组织分裂的现象。
兴起:孙中山创建兴中会 发展:创建同盟会、开展武装起义 高潮: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 结局: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新军工程营第八营旧址。革命党人熊秉坤等 人在这里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
湖北军政府旧址
湖北军政府颁发的 武昌起义纪念章
袁世凯剪掉辫 子表示“革命”
真革命 吗?
袁世凯玉玺
这是
清朝最后 一个皇帝 ——宣统 (旁立者 ),中坐 者是溥仪 的父亲兼 摄政王载 沣,载沣 怀中的是 溥仪的弟 弟溥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