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课程设计--区域电力网规划设计
电力系统课程设计报告完整版
电力系统课程设计报告题目:区域电网设计4-7学生姓名:何泰楠,黄界姿学生学号:************ ,************指导老师:***所在学院:电力学院专业班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4班报告提交日期:2012年1月1日目录目录 (1)前言 (4)一、设计原始资料 (5)1.1、设计的系统与厂、站资料 (5)1.2、设计主要内容及要求 (7)二、校验电力系统功率平衡和确定发电厂的运行方式 (8)2.1负荷合理性校验 (8)2.2功率平衡校验 (8)2.3电力电量平衡校验 (10)三、确定电力系统的接线图 ························ 1错误!未定义书签。
3.1拟定主接线方案 ······························ 1错误!未定义书签。
3.2选择接线方案1,2进行设计工作 (19)3.3 matlab潮流计算与powerword仿真潮流计算的对比 (25)3.3.1 方案1 matlab潮流计算与powerword仿真潮流计算的对比 (25)3.3.2方案2 matlab潮流计算与powerword仿真潮流计算的对比 (27)3.4 N-1潮流校核 (29)3.5 三相短路容量测算校核 (35)四、确定发电厂、变电所的电气主接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区域电力网规划设计方案
区域电力网规划设计方案第1章绪论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业。
区域电力网规划、设计及运行的根本任务是,在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的统筹安排下,合理开发、利用动力资源,用较少的投资和运行成本,来满足国民经济各部门及人民生活不断增长的需要,提供充足、可靠和质量合格的电能[1]。
区域电网规划是根据国民经济发战计划和现有电力系统实际情况,结合能源和交通条件,分析负荷及其增长速度,预计电力电量的发展,提出电源建设和系统网架的设想,拟定科研、勘探、设计以及新设备试制的任务。
电力系统设计是在审议后的电力系统规划的基础上,为电力系统的发展制定出具体方案[2]。
在电力系统设计中,贯彻国家各项方针政策,遵照有关的设计技术规定:从整体出发,深入论证电源布局的合理性,提出网络设计方案,并论证其安全可靠性和经济性,为此需进行必要的计算:尚需注意近期与远期的关系,发电、输电、变电工程的协调,并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安全自动装置以及下一级电压的系统设计创造条件。
电力系统设计包括电厂接入系统设计,电力系统专题设计,发电、输电、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设计的系统部分[3]。
区域电网设计的水平年,一般取今后5-10年的某一年,远景水平年取今后10-15年的某一年。
设计水平年的选取最好与国民经济计划的年份相一致。
电源和网络设计,一般以设计水平年为主,并对设计水平年以前的过渡年份进行研究,同时还要展望到远景水平年[4]。
第2章原始资料分析2.1 原始资料(1) 发电厂装机情况(2)负荷情况2.2 原始资料分析(1)发电厂、变电所地理位置如下:(备注:A 为火电厂,B 为水电厂,1~5为变电站)(2)发电厂、变电所地理负荷分布发电厂A 、B 带有包括厂用电的负荷,变电所(1)~(5)都有本地负荷且发电厂、变电所都有一、二类负荷。
(3)校验负荷合理性(max max min 8760P T P >⨯)发电厂A :14⨯5000=70000<8⨯8760=70080 发电厂B: 12⨯5000=60000<8⨯8760=70080 变电所(1):33⨯5500=181500>17⨯8760=148920 变电所(2):18⨯5500=99000>10⨯8760=87600 变电所(3):26⨯5000=130000>14⨯8760=122640 变电所(5):18⨯5000=90000>8⨯8760=70080 所以,以上负荷都合理。
(2021年整理)电网规划课程设计
(完整版)电网规划课程设计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版)电网规划课程设计)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版)电网规划课程设计的全部内容。
(完整版)电网规划课程设计编辑整理:张嬗雒老师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到文库,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我们任然希望 (完整版)电网规划课程设计这篇文档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我们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到下面的留言区,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下载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版)电网规划课程设计〉这篇文档的全部内容。
摘要电力工业是国家的基础工业,在国家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电能是一种无形的,不能大量储存的二次能源。
电能的发、变、送、配和用电,几乎是在同一瞬间完成的,须随时保持有功功率和无功率的平衡。
电力工业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电力系统愈大,调度运行就愈合理,经济效益愈好,应变事故的能力就俞强,这也是我国电力工业必然的发展趋势。
然而联合电网也是由地方电力网相互联接而成的。
要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电力工业必须超前发展,因此,做好电力规划,加强电网的建设十分重要。
电力规划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能源资源和负荷的分布,确定合理的电源结构和战略布局。
确立电压等级,输电方式和合理的网架结构等,电力规划合理与否,事关国民经济的发展,直接影响电力系统今后的运行的稳定性,经济性,电能质量的好坏和未来的发展.关键词:地区力电网规划设计技术比较调压计算分接头引言根据电能生产、输送、消费的连续性,瞬时性,重要性的特点,对电力系统的运行也必须保证对第一类负荷的不间断供电,对第二类负荷的供电可靠性,同时,保证良好的电能质量,除此之外降低变换、输送、分配时的损耗,保证系统虑供电的可靠性、灵活性和经济性的基础上,使方案达到最合理化。
某地区-电力网规划设计
某地区-电力网规划设计1. 引言电力网规划设计是指对某个地区的电力系统进行合理布局和规划,以满足该地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的电力需求。
本文将从电力网规划的背景、目标、设计原则、设计步骤、关键技术等方面展开描述,以期为某地区的电力网规划设计提供一些指导。
2. 规划背景某地区电力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电力负荷逐年增长,已有的电力网结构无法满足当前和未来的用电需求,因此迫切需要进行电力网规划设计。
规划设计的目标是提高电力供应的可靠性、灵活性和可持续性,促进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与稳定。
3. 规划目标本次电力网规划设计的主要目标包括:•提高电力供应的可靠性:通过合理布局电力网,增加电力系统的冗余度,降低电力故障发生的概率和影响范围;•提高电力供应的灵活性:设计具备灵活性的电力网拓扑结构,以适应电力负荷的变化和可再生能源的接入;•优化电力系统的经济性:通过合理配置输电线路、变电站等设备,降低电力网建设和运维的成本;•促进电力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采用清洁能源、高效节能技术,降低碳排放量,推动可持续发展。
4. 设计原则在进行电力网规划设计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合理利用现有资源:优先考虑现有电力设施的利用和改造,减少对土地和资源的占用;•高效能源调度:通过合理设计电力网拓扑结构和布局,优化能源调度,提高电力系统的效率;•安全与可靠性:考虑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确保电力供应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环保与节能:倡导使用清洁能源,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可持续发展:与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相协调,推动电力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5. 设计步骤电力网规划设计通常包括以下步骤:5.1. 数据收集与分析收集并整理相关的地理、气象、人口以及电力用电情况等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了解该地区的电力需求和供应状况。
5.2. 输配电负荷预测根据历史数据和发展趋势,预测未来一定时期内的电力负荷,并进行负荷预测的合理分配。
5.3. 电力网规划方案制定基于数据分析和负荷预测结果,制定合理的电力网规划方案,包括电力网布局、设备配置和技术参数等。
电力系统规划课程设计
电力系统规划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电力系统的组成和运行原理;2. 掌握电力系统规划的基本原则和步骤,了解电力市场的基本运作机制;3. 了解各类电力设备的特点及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掌握电力系统主要设备的参数和性能指标;4. 掌握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基本知识,了解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电力系统进行初步规划和分析,提出合理的改进措施;2. 能够运用电力系统分析软件进行简单电力系统的模拟和计算;3. 能够查阅相关技术资料,了解电力系统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发展动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力系统规划工作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精神;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在团队中分工合作、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关注电力行业的发展,认识到电力系统规划在国家经济建设和能源安全中的重要性;4.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了解绿色能源和可持续发展在电力系统规划中的应用。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本科生或研究生,结合电力系统规划的实际需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旨在使学生在完成本课程学习后,具备电力系统规划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将来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电力系统基本概念:包括电力系统的定义、组成、电压等级及电力系统的运行特点。
教材章节:第一章 电力系统概述2. 电力系统规划基础:讲解电力系统规划的基本原则、步骤和方法,介绍电力市场的基本运作机制。
教材章节:第二章 电力系统规划原理3. 电力设备及其参数:介绍各类电力设备的特点、参数和性能指标,分析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三章 电力设备及其参数4. 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讲解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基本知识,分析影响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因素。
教材章节:第四章 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5. 电力系统规划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电力系统规划的方法和步骤,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电力系统规划课程设计
电力系统规划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电力系统规划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流程,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电力系统的规划和设计。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掌握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电力系统规划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电网结构及其优化、电力市场和电力系统经济性分析等内容;技能目标包括能够运用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进行电力系统规划、能够使用相关软件进行电力系统分析和设计、能够撰写电力系统规划报告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电力系统规划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电网结构及其优化、电力市场和电力系统经济性分析等内容。
具体来说,将按照以下大纲进行教学:1.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包括电力系统的定义、组成和分类等。
2.电力系统规划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电力系统规划的目标和任务、电力系统规划的基本流程和方法等。
3.电网结构及其优化:包括电网的基本结构、电网的优化方法等。
4.电力市场和电力系统经济性分析:包括电力市场的概念、电力市场的和运行、电力系统的经济性分析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将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实验设备等。
教材方面,将选择权威、实用的教材进行教学,同时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供学生自学。
多媒体资料方面,将制作PPT、视频等资料,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实验设备方面,将准备相关的实验设备,让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电力系统规划的理解。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
平时表现主要评估学生的出勤、课堂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等。
电网规划课程设计
教师批阅的条件来看,变电所1、2、3的I 、II 类负荷所占的比例都比较大,因此,为了满足这些负荷的供电可靠性的要求,1、2、3都需采用两端电源供电的方式。
2.3.2初步方案的拟定方案1 方案2方案3 方案4方案5 方案6教师批阅方案7 方案82.3.3初步方案比较结果:根据任务书的原始资料,考虑供电的可靠性、经济性和电力调度的灵活性,初步确定几个备选方案,以下对几个备选方案进行比较:2.3.4初步方案的潮流计算:为了先粗略选出这些初步方案中相对较为可行的,排除一些不切实际的,先对其进行粗略的计算,即并未确定导线截面积,先考虑成均一网并应用所给的条件对这些方案进行初步功率分布的计算。
均一网初步功率分布的计算公式如下:即:∑∑===ni ini ii LLS S 11在此以方案八为例,详细的计算过程如下 (1)在A 处解环,拆成一个两端供电网,两端电压相等,对其进行初始潮流分布的计算(图2.1):教师批阅图1(2)计算初步功率分布:1S 21.14133023004.8118033.3314086.156=⨯+⨯+⨯=2S 02.13033010004.8115033.3319086.156=⨯+⨯+⨯=84.262=S S 17.6012=S 22.2213=S=∑M ML S100⨯141.21+40⨯22.22+60.17⨯50+26.84⨯40+130.02⨯140 = 37294.714002.1304084.264022.225017.6010021.141222222⨯+⨯+⨯+⨯+⨯=∑M ML S03.5117250=(3)最终初级潮流分布如图2.2:图2.2表2.2教师批阅额定电压(KV)输送功率(KW)输送距离(KM)3 100~1000 1~36 100~1200 4~1510 200~2000 6~2035 2000~10000 20~5060 3500~30000 30~100110 10000~50000 50~150220 100000~500000 100~300根据均一网潮流分布计算各段线路输送功率分布如图2.3所示确定电压等级为::方案2方案8教师批阅图2.42、变电所主接线方式的选择(1)变电所1图2.5(2)变电所2教师批阅图2.6(3)变电所3图2.7教师批阅方案八1、发电厂主接线图和方案二相同2、变电所接线图 变电所1、3和方案二相同 变电所2接线图:图2.82.3.7变压器选择:(1)各种变压器参数:三绕组变压器如表2.5教师批阅9.1222010)6.114.421(2121262j j BU j Q Y -=⨯⨯+-=-=∆-则变电所S 运算负荷:45.512009.1255.38200'~j j j Q S Y S SS-=--=∆+=各变电所运算负荷如表2.14:表2.14由图2.9计算初步功率分布:变电所 运算负荷(MVA )1 74.353556.50j +2 82.10765.30j +3 859.9142.20j + S 45.51200j -课 程 设 计 用 纸教师批阅图2.95521.217416.95**~~j Z Z S Sm A-=∑=∑01.1651.205**~~j Z Z S Sm B-=∑=∑循环功率为(顺时针)3.3215*~j ZUdu CS+==功率分步如图2.10所示:教师批阅变电所母线上所联线路中的无功功率的一半25.12132~j B j y U S N -=⨯-=∆则变电所3的运算负荷为7.92025.162.110786.1323~~3~~j j j S S SY T S ++-+⨯=∆+∆+=-j10.0720+=4、计算变电所S 运算负荷:变压器母线上所联线路电纳中无功功率的一半33.1222010)4066.103(2121262j j BU j Q Y -=⨯⨯+-=-=∆-则变电所S运算负荷:88.5020033.1255.38200'~j j j Q S Y S SS-=--=∆+=各变电所运算负荷如表2.15:表2.15变电所 运算负荷(MVA )1 577.2779.50j +2 9969.128689.31j +3 j10.0720+S88.50200j -由图2.11计算初步功率分布:教师批阅图2.11835.1422.140**~~j Z Z S Sm A-=∑=∑8102.103.163**~~j Z Z S Sm B-=∑=∑功率分步如图2.12所示:教师批阅1 2494.273556.50j +2 254.11765.30j +3 309.4142.20j + S31.51200j -由图2.13计算初步功率分布:图2.1384.382.103**~~1'j Z Z SS mm +==∑∑5646.1106.198*~~2'j Z Z SS mm-==∑∑5646.11844.52~13'j S += 255.77024.32~32'j S+=教师批阅567.2779.50643.1121.3979.0501~j j j S +=-++=变电所2母线上所联线路中的无功功率的一半98.522010)6.1075.139(21212622~j j BU j S y -=⨯⨯+-=-=∆-变电所2运算负荷:8599.248689.3198.53799.48689.15.14302~j j j j S +=-+++=变电所3母线上所联线路中的无功功率的一半2487.1220106.5121212623~j j BU S y -=⨯⨯⨯-=-=∆-变电所3运算负荷:07.1002.2062.101786.02487.17.9203~j j j j S +=++-+=变电所S 母线上所联线路中的无功功率的一半8018.1222010)6.1071.42(2121262~j j BU S ys -=⨯⨯+⨯-=-=∆-变电所S 运算负荷:3618.512008018.1256.38200~j j j S S -=--=由图2.15计算初步功率分布:教师批阅图2.15819.1288.143**~~1'j Z Z SS mm -==∑∑4603.185.158*~~2'j Z Z SSmm -==∑∑功率分布如图2.16:图2.16根据潮流分布检验选线是否合理以及第三次选线结果: 由公式JI S masjs =计算得到导线截面第二次选线为: 方案二表2.19线路截面积(2mm ) 型号教师批阅 变电所S 母线上所联线路中的无功功率的一半86.1222010)6.425106(2121262j j BU j S ys -=⨯⨯+⨯-=-=∆-变电所S 运算负荷:42.5120086.1256.38200j j j S S -=--=由图2.17计算初步功率分布:图2.17242.7711.92**~~1'j Z Z S S mm-==∑∑教师批阅S 46.51200j -由图2.19计算初步功率分布:图2.199465.746.146**~~1'j Z Z S S mm+==∑∑ 4891.822.156*~~2'j Z Z S S mm -==∑∑ 功率分布如图2.20所示:教师批阅图2.2138.11025.113**~~j Z Z S S m A-=∑=∑ 81.1776.137**~~j Z Z S Sm B-=∑=∑各线路功率分布如图2.22:max。
地方电力网规划设计--课程设计
第一部分:总论本设计的内容为一地方电力网的规划设计.在该地方电力网内规划有1座发电厂,总的容量为84MW,电网内规划了3座变电变电站,用于将发电厂电能输送到用户负荷中心,变电站最大负荷可达到25MW。
总的来说,该地方电网的规模比较小。
发电厂离其最近的变电站距离约为20。
8KM,需要用110KV高压线路将电厂电能送出。
本电网的规划设计为近期规划,电网内的发电厂、变电站位置及负荷分布已基本确定。
主要设计内容为:1.在认为电力电量平衡的前提下,确定最优的电力网及各发电厂、变电站的接线方式;2.确定系统内电力线路及变电站主设备的型号、参数及运行特征;3.计算电力网潮流分布,确定系统运行方式及适当的调压方式;4.进行物资统计和运行特性数据计算.第二部分:电网电压等级的确定原始材料:发电厂装机容量:2×30+2×12MW功率因数:0。
8额定电压:10.5KV电网负荷:最大负荷(MV A)最小负荷(MV A)Tmax (h)调压要求二次电压(KV)变电站1:|10+j7| =12.21 8+j6 5000 常调压10变电站2:|9+j4|=9。
88 15+j11 5800 常调压10 用S1~S4表示变电站3:|13+j9|=15。
81 12+j9 3500 常调压10机端负荷:|8+j4| =10 6+j4 4700 逆调压10 各条架空线路的范围:(MIN)16。
8KM~(MAX)39。
2KM电网电压等级的选取主要是根据电网中电源和负荷的容量及其布局,按输送容量及输送距离,根据设计手册选择适当的电压等级,同一地方、同一电力网内,应尽量简化电压等级。
查阅资料[3]P34表2—1可知各电压级架空线路输送能力如下:1.10kv电压级:输送容量—0。
2~2MV A;输送距离—6~20KM2.35kv电压级:输送容量—2~15MV A;输送距离-20~50KM3.110kv电压级:输送容量—10~50MV A;输送距离—50~150KM本地方电力网发电厂容量较小,输电距离范围为50~150KM,除变电站2最大负荷比重稍微较大于25MW外,各厂、站负荷均在10~20MW以内.综上所述,各发电厂、变电站之间输电线路均宜采用110kv电压等级。
电力系统设计课程设计
电力系统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电力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等环节。
2. 掌握电力系统的基本参数和运行原理,如电压、电流、功率、效率等。
3. 了解电力系统的设计原则和标准,包括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电力系统相关知识,进行简单电力系统的设计和分析。
2. 掌握使用相关软件或工具,模拟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并提出优化方案。
3. 能够撰写电力系统设计报告,清晰表达设计思路和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力系统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电力科技的热情。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他们在设计过程中分工合作、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让他们认识到电力系统设计中的责任和重要性。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电力系统设计相关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电力系统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
他们对电力系统设计感兴趣,但可能缺乏实际操作经验。
教学要求:1. 结合课本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 强化团队合作,提高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培养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 电力系统基本理论- 研究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运行原理。
- 教材章节:第一章至第三章,包括电力系统概述、电力系统元件和电力系统运行原理。
2. 电力系统设计方法- 探讨电力系统设计的原则、流程和标准。
- 教材章节:第四章至第六章,涵盖电力系统设计基本要求、电力系统设计流程和电力系统设计标准。
3. 电力系统设计实践- 结合实际案例,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电力系统设计。
- 教材章节:第七章至第九章,涉及电力系统设计软件应用、电力系统设计实例和电力系统优化。
电网规划设计课程设计
电网规划设计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电网规划设计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实践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知识目标:理解电网规划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熟悉电网规划的基本流程和关键技术;掌握电网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电网规划方案的设计和分析;具备解决电网规划设计中实际问题的能力;熟练使用相关电力系统分析和设计软件。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电网规划工作的兴趣和热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和职业使命感;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创新思考和持续学习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电网规划设计基本概念:介绍电网规划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使学生了解电网规划的本质和目的。
2.电网规划基本流程和技术:讲解电网规划的流程、关键技术和方法,如负荷预测、网络拓扑、设备选型、短路电流分析等。
3.电网设计基本方法:阐述电网设计的方法和步骤,如电气设备的选择、线路参数的计算、保护配置等。
4.电网规划设计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电网规划案例,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5.相关软件应用:介绍电网规划和设计中常用的软件工具,如PowerWorld、PSS/E等,并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1.讲授法:通过讲解电网规划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电网规划案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意识。
4.实验法:引导学生进行电网规划和设计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教学视频等,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电力系统课程设计电力网络设计
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名称: 电力系统课程设计电力系统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 电力网络设计电力网络设计 专 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 级: 04电气(电气(33)班)班 学 号:姓 名: 座 号:指导教师:电力学院电力学院 二○○○○八八 年 一 月第一章第一章 课程设计任务书设计主要内容设计主要内容::A.校验电力系统功率平衡和确定发电厂的运行方式; B. 通过方案比较,确定电力系统的接线图;C. 选定发电厂和变电所的接线图以及变压器型号及容量;D. 计算电力网的功率分布和电压,确定调压方式并选择调压设备;E. 计算电力网的主要经济指标。
设计要求设计要求::A. 设计说明书一份;B. 设计图纸一张。
原始资料原始资料::A. 发电厂发电机资料:项目 台数 容量(MW ) 电压(kV )功率因数 1 5 25 6.3 0.8 2 1 50 10.5 0.85B. 发电厂和变电所的负荷资料:项目 发电厂(A ) 变电所(1) 变电所(2) 变电所(3) 变电所(4)最大负荷(MW ) 20 34 26 40 37 最小负荷(MW ) 11 18 14 21 19 最大负荷功率因数 0.83 0.82 0.83 0.82 0.84 最小负荷功率因数 0.78 0.81 0.81 0.8 0.81 最大负荷利用小时 5000 5500 5500 5500 5000 二次母线电压(kV ) 6 6 10 10 10 一类用户的百分数 25 30 25 30 25 二类用户的百分数30 30 35 35 30 调压要求顺常顺常逆注意:(1). 发电厂的负荷包括发电厂的自用电在内;(2). 建议采用的电力网额定电压为110kV 。
C. 发电厂和变电所的地理位置图:发电厂和变电所的地理位置发电厂和变电所的地理位置::(km)L12 = 49L12 = 49 L13 = 37L13 = 37 L34 = 48L34 = 48 L24 = 48L24 = 48 L10 = 34L10 = 34 L20 = L20 = 303030 L30 = 34L30 = 34 L40 = 33L40 = 33图例:——发电厂——变电所比例尺:1:1000000第二章 负荷合理性校验2.1 2.1 负荷合理性校验负荷合理性校验负荷合理性校验根据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的定义,最大负荷运行T maxI 小时所消耗的电量等于全年实际耗电量,所以应大于全年以最小负荷运行所消耗的电量,校验之。
课程设计电力网设计
课程设计电力网设计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教学目标分为三个部分: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需要掌握电力网的基本概念、电力系统的组成部分以及电力网的设计原则。
具体包括电力系统的稳定性、电力传输的损耗计算、电力线路的选型和设计、变电站的配置和设计等。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简单的电力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包括电力系统的短路计算、电力线路的负荷计算、变电站的参数计算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电力工程领域的兴趣和热情,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电力系统的稳定性、电力传输的损耗计算、电力线路的选型和设计、变电站的配置和设计等。
1.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包括电力系统的定义、组成部分、电力系统的运行原理等。
2.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包括电力系统的稳定性指标、稳定性分析方法等。
3.电力传输的损耗计算:包括电力传输的损耗原因、损耗计算方法等。
4.电力线路的选型和设计:包括电力线路的类型、选型原则、设计方法等。
5.变电站的配置和设计:包括变电站的类型、配置原则、设计方法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章节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了解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掌握电力网的设计方法和技巧。
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了解电力系统的运行原理和实验技能。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电力系统分析与应用、电力网设计原理等。
2.参考书: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电力线路设计手册等。
3.多媒体资料:电力系统的视频资料、电力网设计的软件工具等。
电网规划课程设计
摘要电力工业是国家的基础工业,在国家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电能是一种无形的,不能大量储存的二次能源。
电能的发、变、送、配和用电,几乎是在同一瞬间完成的,须随时保持有功功率和无功率的平衡。
电力工业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电力系统愈大,调度运行就愈合理,经济效益愈好,应变事故的能力就俞强,这也是我国电力工业必然的发展趋势。
然而联合电网也是由地方电力网相互联接而成的。
要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电力工业必须超前发展,因此,做好电力规划,加强电网的建设十分重要。
电力规划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能源资源和负荷的分布,确定合理的电源结构和战略布局。
确立电压等级,输电方式和合理的网架结构等,电力规划合理与否,事关国民经济的发展,直接影响电力系统今后的运行的稳定性,经济性,电能质量的好坏和未来的发展。
关键词:地区力电网规划设计技术比较调压计算分接头引言根据电能生产、输送、消费的连续性,瞬时性,重要性的特点,对电力系统的运行也必须保证对第一类负荷的不间断供电,对第二类负荷的供电可靠性,同时,保证良好的电能质量,除此之外降低变换、输送、分配时的损耗,保证系统虑供电的可靠性、灵活性和经济性的基础上,使方案达到最合理化。
保证良好的电能质量和较好的经济效益运行的经济性也极为重要。
于是在规划电力网时应该根据各个负荷点对电能要求的不同和保证运行的灵活和操作时的安全来选择合适的接线方式和合理的电压等级。
在选择电网设计方案时,首先考虑系统对负荷供电的可靠性,在保证供电可靠性的基础上,对供电的灵活性和经济性进行设计和规划。
为保证供电的可靠性,对有一类负荷的负荷点采用双回或环网供电。
对于灵活性,系统主要通过变电所的接线来实现。
在本电网设计中,电压中枢点是变电所,故通过调节变电所的电压来实现电压调整。
总之:进行电网规划设计时,要根据当地地理条件,合理选泽方案,综合考虑。
目录1. 设计任务和原始资料 (1)1.1 设计任务 (1)1.2 原始资料 (1)2. 电网初步方案的拟定与比较 (2)2.1 电力电量平衡计算 (2)2.2. 供电电压等级的确定 (3)2.3. 初步接线方案及其拟定依据 (4)2.3.1.方案初选: (5)2.3.2.备选方案参数一览表: (5)2.4. 初步潮流计算结果 (7)2.5. 优选方案经济比较 (9)2.6. 二导线截面积的校验 (14)2.7. 较优方案一,二的经济比较 (14)3. 变压器的选取及电网的接线图 (16)3.1. 变压器的选取和校验 (16)3.1.1.变压器容量的确定 (16)3.1.2.变压器型号的选择 (16)3.2. 变压器参数的计算 (18)3.3. 发电厂接线 (22)4. 电压调整与精确潮流计算 (22)4.1. 精确潮流计算 (22)4.1.1.精确潮流计算 (22)4.1.2.潮流分布计算结果 (25)4.2. 电压调整计算 (26)4.2.1.计算各线段的电压降落 (26)4.3. 变压器变比接头选择及校验 (27)附录一 (31)附录二 (31)致谢 (35)参考文献 (35)1. 设计任务和原始资料1.1 设计任务本次电力系统规划设计是根据给定的发电厂、变电所原始资料完成如下设 计:1.1 确定供电电压等级;1.2 初步拟定若干待选的电力网接线方案; 1.3 发电厂、变电所主变压器选择; 1.4 电力网接线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 1.5 输电线路导线截面选择; 1.6 调压计算。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区域电网规划与设计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区域电网规划与设计目录1. 引言 (2)1 原始资料: (2)1.1 设计任务 (2)1.2.1 技术参数 (3)1.2.2 数据及有关要求 (3)2. 电网接线初步方案的拟定与比较 (4)2.1.1系统最大负荷: (4)2.1.2系统最小负荷: (4)2.1.3 拟定依据: (5)2.4初步潮流分布计算结果比较各种接线方案 (7)2.5 电压等级的确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电网接线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发电厂,变电站主接线方式的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1发电厂A接线方式的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2变电所接线方式的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发电厂、变电所主变压器的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1.确定发电厂变压器容量及损耗............................................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2.确定变电所变压器容量及损耗............................................ 错误!未定义书签。
电力系统课程设计--区域电力网规划设计
电力系统课程设计--区域电力网规划设计(总38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课程设计(论文)说明书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兹发给级专升本班学生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内容如下:1.程设计题目:区域电力网规划设计2.应完成的项目:A. 校验系统有功、无功平衡和各种运行方式;B. 通过方案比较,确定系统接线方案C. 确定发电厂、变电所的接线方案和变压器的型号、容量及参数;D. 进行系统的潮流计算;E. 进行系统的调压计算,选择变压器的分接头;F. 统计系统设计的主要指标。
3.参考资料及说明A《电力系统规划手册﹝摘录﹞》甘肃省水利电力局西北电力设计院B电力系统分析》(第三版)(上册)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C《电力系统分析》(第三版)(下册)华中科技大学出版D《发电厂电气部分》高等学校教材4.本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于 20105月份授课时提交课程设计指导老师。
-系主任批准年月日教员组主任审核年月日指导老师签发年月日课程设计﹝论文﹞评语:课程设计负责人签字年月日前言本课程设计的任务是根据给出的数据及要求,按国民经济应用的要求设计一个供电、变电网络。
该网络包括一个发电厂、四个变电站及输电线路。
该网络必须在符合国民经济要求的前提下,保证一定的供电可靠性和稳定性,运行方式灵活,电能质量符合标准,并且有一定的经济性。
设计内容包括:分析原始资料,审定运算条件;校验系统有功、无功平衡和各种运行方式;通过方案比较,确定系统接线方案;确定发电厂、变电所的接线方案和变压器的型号、容量及参数;进行系统的潮流计算;进行系统的调压计算,选择变压器的分接头;统计系统设计的主要指标;绘制系统电气主接线图。
根据给出的负荷情况及输电距离确定网络的电压等级为 110KV,再根据变电站、发电厂的地理位置,选出 4~6 种结线方案进行粗略的比较,比较后从中选出 2~3 种方案进行精细的方案比较,最后选出一种技术、经济上最优的方案,随之可以确定发电厂、变电站的结线方式和运行方式。
电力网规划设计课程设计
电力网规划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力系统基本概念,了解电力网的组成及运行原理。
2. 使学生了解电力网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掌握电力网规划设计的流程和方法。
3. 帮助学生理解电力网可靠性、经济性、安全性等方面的评价指标及其在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电力网初步规划设计的能力,能独立完成小型电力网的规划设计。
2. 提高学生运用专业软件进行电力网模拟分析的能力,能对电力网进行简单的优化调整。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问题分析解决等综合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力工程领域的兴趣,激发学生从事电力行业的热情。
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能源观念,关注能源、环保等社会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
3.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敢于创新,追求卓越。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电力系统相关课程,以实用性为导向,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电力网规划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对电力行业的热爱和责任感。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方向。
的内容。
教学内容应与课程目标紧密相关,突出重点和难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下是一个参考示例:教学内容:1. 电力系统基本概念:包括电力系统的组成、电力网的分类及其运行原理,旨在为学生提供电力网规划设计的理论基础。
2. 电力网规划设计原则:讲解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等原则,并分析其在实际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 安全性:介绍电力网的电气安全、系统稳定等要求。
- 可靠性:讲解电力网的可靠性指标,如供电可靠率、停电持续时间等。
- 经济性:探讨降低电力网建设和运行成本的方法。
3. 电力网规划设计流程:详细阐述从负荷预测、电网规划到设备选型的整个规划设计流程。
- 负荷预测:教授负荷预测的基本方法,如时间序列分析、回归分析等。
- 电网规划:介绍电网结构设计、线路和变压器选型等关键步骤。
长沙理工电网规划课程设计
长沙理工电网规划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网规划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理解电网结构、运行特性和规划要求。
2. 使学生了解长沙地区电网的现有布局,掌握电网规划的相关技术指标和数据。
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针对实际案例进行分析,提高解决电网规划问题的能力。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电网规划软件进行电网模拟和优化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数据分析方法,对电网规划结果进行评估和调整。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完成电网规划项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电力事业,树立为我国电力事业发展贡献力量的信念。
2.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理解电网规划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关注可持续发展。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结合长沙地区电网实际,培养学生的电网规划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电力系统基础知识,具备初步的编程和数据分析能力。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电网规划基本原理:包括电网规划的目标、原则、主要内容和方法,结合教材第一章内容,让学生对电网规划有全面的认识。
2. 长沙地区电网现状分析:分析长沙地区电网的结构、运行特性和发展需求,对应教材第二章,了解实际电网情况。
3. 电网规划技术指标与数据处理:讲解电网规划中的主要技术指标,如电压水平、线损率、供电可靠性等,学习教材第三章内容,掌握数据处理方法。
4. 电网规划软件应用:学习使用电网规划软件进行电网模拟、优化和分析,结合教材第四章,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5. 电网规划案例分析与评价:分析典型电网规划案例,学习评价方法,对应教材第五章,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 电网规划与环境保护:探讨电网规划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了解环保要求,参考教材第六章,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设计(论文)说明书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兹发给级专升本班学生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内容如下:1.程设计题目:区域电力网规划设计2.应完成的项目:A. 校验系统有功、无功平衡和各种运行方式;B. 通过方案比较,确定系统接线方案C. 确定发电厂、变电所的接线方案和变压器的型号、容量及参数;D. 进行系统的潮流计算;E. 进行系统的调压计算,选择变压器的分接头;F. 统计系统设计的主要指标。
3.参考资料及说明A《电力系统规划手册﹝摘录﹞》甘肃省水利电力局西北电力设计院B电力系统分析》(第三版)(上册)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C《电力系统分析》(第三版)(下册)华中科技大学出版D《发电厂电气部分》高等学校教材4.本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于20105月份授课时提交课程设计指导老师。
-系主任批准年月日教员组主任审核年月日指导老师签发年月日课程设计﹝论文﹞评语:课程设计负责人签字年月日前言本课程设计的任务是根据给出的数据及要求,按国民经济应用的要求设计一个供电、变电网络。
该网络包括一个发电厂、四个变电站及输电线路。
该网络必须在符合国民经济要求的前提下,保证一定的供电可靠性和稳定性,运行方式灵活,电能质量符合标准,并且有一定的经济性。
设计内容包括:分析原始资料,审定运算条件;校验系统有功、无功平衡和各种运行方式;通过方案比较,确定系统接线方案;确定发电厂、变电所的接线方案和变压器的型号、容量及参数;进行系统的潮流计算;进行系统的调压计算,选择变压器的分接头;统计系统设计的主要指标;绘制系统电气主接线图。
根据给出的负荷情况及输电距离确定网络的电压等级为110KV,再根据变电站、发电厂的地理位置,选出4~6 种结线方案进行粗略的比较,比较后从中选出2~3 种方案进行精细的方案比较,最后选出一种技术、经济上最优的方案,随之可以确定发电厂、变电站的结线方式和运行方式。
然后根据所选的结线方式和运行方式进行潮流计算和调压计算,直至调压方式、范围合符要求,最后统计物资用量,进行经济指标计算。
最后得出的设计方案应具有高可靠性,能够安全、可靠地向用户提供符合电能质量要求地电能,运行方式变换灵活,具有一定的经济性,基本满足国民经济的要求。
由于本人的水平有限,设计中难免出现错漏,希望指导老师指正,并感谢指导老师在设计过程中给予的辅导和帮助。
目录第一章设计题目和原始资料1-1 概述一、设计题目:区域电力网规划设计二、设计主要内容:1. 校验系统有功、无功平衡和各种运行方式;2. 通过方案比较,确定系统接线方案;3. 确定发电厂、变电所的接线方案和变压器的型号、容量及参数;4. 进行系统的潮流计算;5. 进行系统的调压计算,选择变压器的分接头;6. 统计系统设计的主要指标。
三、设计要求:1.设计说明书一份。
2.设计图纸一张。
1-2 原始资料一、发电厂资料二、发电厂和变电所负荷资料注意:(1)、发电厂的负荷包括发电厂的自用电在内;(2)、建议采用的电力网额定电压为110kV。
三、发电厂、变电所的地理位置图:(1:1000000)第二章负荷合理性校验,功率平衡校验及确定运行方式2-1 负荷合理性校验根据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的定义,最大负荷运行Tmax 小时所消耗的电量等于全年实际耗电量,所以应大于全年以最小负荷运行所消耗的电量,即:Pmax·Tmax>Pmin·8760 8760——全年小时数1、发电厂负荷(Pmax·Tmax=10×5500=55000)>(Pmin·8760=3×8760=26280)(MWh)2、变电所1 负荷(Pmax·Tmax=20×5500=110000)>(Pmin·8760=8×8760=70080)(MWh)3、变电所2 负荷(Pmax·Tmax=20×5000=100000)>(Pmin·8760=10×8760=87600)(MWh)4、变电所3 负荷(Pmax·Tmax=30×5000=150000)>(Pmin·8760=10×8760=87600)(MWh)5、变电所4 负荷(Pmax ·Tmax =30×5500=150000)>(Pmin ·8760=12×8760=105120) (MWh )结论:所以负荷均满足合理性要求。
2-2 功率平衡校验一、有功功率平衡校验(最大方式下)系统最大有功综合负荷:∑⋅⋅⋅=nn MAX XMAX P K K P 121系统最小有功综合负荷:∑⋅⋅⋅=nn MIN XMIN P K K P 121K 1 ——同时系数取1K 2 ——厂用网损系数取1.15(其中网损7%,厂用8%) P XMAX =1×1.15×(10+20+25+30+30)=132.25MW P XMIN =1×1.15×(10+20+25+30+30)=132.25MW 发电厂装机容量:P FMAX =50×2+25×2=150MW有功备用容量:P B = P FMAX - P XMAX =150-132.25=17.75 MW 备用容量占系统最大有功综合负荷的百分比:13.4%>10% 二、无功功率平衡校验(最大方式下)系统最大综合无功负荷:Q XMAX =P XMAX .tan(cos -1Φ) Q XMAX = 132.25×tan (cos -10.85)=81.96 MVar 发电机能提供的无功功率:Q FMAX =P FMAX .tan(cos -1Φe )Q FMAX =(50×2)tan(cos -10.85)+(25×2)tan(cos -10.8)=99.47 MVar 无功备用容量:Q B =Q FMAX - Q XMAX =99.47-81.96=17.51 MVar华南理工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第二章、负荷合理性校验,功率平衡校验及确定运行方式无功备用容量占系统最大综合无功功率的21.14%三、功率平衡校验结论发电厂有功储备为17.75MW,达到系统最大综合有功综合负荷的13.4%,大于10%,基本满足系统有功平衡的要求。
发电厂无功储备有17.51MVar,达到系统最大综合无功功率的21.14%,已满足系统无功平衡要求的10~15%的储备要求。
综上所述,该发电厂装机容量可以满足系统功率平衡的要求,而且不用无功补偿。
2-3 确定发电厂运行方式系统以最大负荷方式运行时,系统最大有功综合负荷为132.25MW,而发电厂最大出力为150MW,因备用容量不足一台发电机组的容量,所以所有机组都须带负荷运行。
机组间负荷分配,可以按机组容量来分配。
当系统以最小负荷方式运行时,系统有功功率只有49.45MW,此时发电厂以最大方式运行时,平均每台机组所承担的负荷仅达到容量的25%~50%,这显然是不经济的,因此要考虑切除机组;同时考虑事故时的备用容量,应切除1台25MW机组和1 台50MW 机组,即一台50KW机组和一台25MW机组带负荷,而另一台50KW机组和一台25MW机组作备用,用作轮流检修和事故备用。
第三章确定网络结线方案和电压等级3-1 网络电压等级的确定本设计的网络是区域电力网,输送容量20~30MV A,输送距离从48~68kM。
根据各级电压的合理输送容量及输电距离,应选择110KV 电压等级(其输送能力为10~50MW,50~150kM)。
故网络电压等级确定为:110kV3-2 网络结线方案初步比较根据上表比较,从可靠性、操作容易、保护简单等方面选优,选出Ⅱ、Ⅲ、Ⅵ三种方案进行精确比较。
3-3 网络结线方案精确比较确定导线材料和杆塔的类别及导线的几何均距。
目前我国高压输电线主要采用钢芯铝绞线。
按电力设计手册,当负荷的年最大利用小时数达5000 小时以上时,钢芯铝绞线的经济电流密度取J=0.9A/mm2,在高压区域电力网,用经济电流密度法选择导线截面,用发热校验。
因本设计是110kV电压等级,为了避免电晕损耗,导线截面不得小于LGJ-70。
在LGJ-240以下者,均采用单杆三角形排列,在LGJ-300以上者,采用Π型杆塔。
有关数据查参考书《电力系统规划设计手册(摘录)》,综合如下:初选出来的Ⅱ、Ⅲ、Ⅵ方案技术和经济精确比较见下表:由上表的技术及经济比较可以看出,方案Ⅵ在技术上满足要求(正常时∆U<5%,故障时∆U<15%) ,经济上又最省,故选择Ⅵ方案为网络结线方案。
表中数据算法及算例如下(以方案Ⅲ为例,方案Ⅱ、方案Ⅵ类同) : 线路潮流分布计算的两个假定:1、计算时不考虑线路功率损失;2、功率大小按导线的长度均匀分布。
1、潮流计算:线路A-1:P=20/2=10MW Q=P ·tan(cos -1φ)=10×tan(cos -10.85)=6.20 MVar线路A-2:P=25/2=12.5MW Q=P ·tan(cos -1φ)=12.5×tan(cos -10.85)=7.75 MVar线路A-3:)(46.26275067305030)2750(MW P =++⨯+⨯+=Q=P ·tan(cos -1φ)=26.46×tan(cos -10.85)=16.40 (MVar) 线路A-4:)(54.33275067306730)7067(MW P =++⨯+⨯+=Q=P ·tan(cos -1φ)=33.54×tan(cos -10.85)=20.79 (MVar) 线路3-4:P=P A-4-P 4=33.54-30=3.54 (MW)Q=P ·tan(cos -1φ)=3.54×tan(cos -10.85)=2.19 (MVar) 2、选导线: 线路A-1:A U P I 75.6185.011031010cos 33=⨯⨯⨯=Φ=A U P I 50.12385.011031020cos 33max max =⨯⨯⨯=Φ=261.689.075.61mm J I S ===故选2×LGJ-70 I max =275A 线路A-2:A U P I 75.6185.011031010cos 33=⨯⨯⨯=Φ=A U P I 50.12385.011031020cos 33max max =⨯⨯⨯=Φ=261.689.075.61mm J I S ===故选2×LGJ-95 I max =335A 线路A-3:A U P I 75.6185.011031010cos 33=⨯⨯⨯=Φ=A U P I 50.12385.011031020cos 33max max =⨯⨯⨯=Φ=261.689.075.61mm J I S ===故选LGJ-185 I max =515A 线路A-4:A U P I 75.6185.011031010cos 33=⨯⨯⨯=Φ=A U P I 50.12385.011031020cos 33max max =⨯⨯⨯=Φ=261.689.075.61mm J I S === 故选LGJ-240 I max =610A 线路3-4:A U P I 75.6185.011031010cos 33=⨯⨯⨯=Φ=A U P I 50.12385.011031020cos 33max max =⨯⨯⨯=Φ=261.689.075.61mm J I S === 故选LGJ-70 I max =275A 3、线路阻抗计算Z= r+jx =r 0L+jx 0LA-1:r+jx=0.45×68/2+j0.432×68/2=15.30+j14.69(Ω) A-2:r+jx=0.33×48/2+j0.416×48/2=7.92+j9.98(Ω) A-3:r+jx=0.17×67+j0.395×67=11.39+j26.47(Ω) A-4:r+jx=0.132×50+j0.188×50=6.60+j9.40(Ω) 3-4:r+jx=0.45×27+j0.432×27=12.15+j11.66(Ω) 4、正常运行时的电压损失:%100Pr %2⨯+=∆U QxU A-1:%100Pr %2⨯+=∆U QxU A-2:%100Pr %2⨯+=∆U QxU A-3:%100Pr %2⨯+=∆U QxUA-4:%100Pr %2⨯+=∆U QxU 5、故障时最大电压损失:A-3-4-A 网络中,当A-4断开电压损失最大:%8.13%10011047.26)85.0tan(cos )3030(39.11)3030(%213=⨯⨯++⨯+=∆--A U%8.13%10011047.26)85.0tan(cos )3030(39.11)3030(%2143=⨯⨯++⨯+=∆--U ΔU%=ΔU A-3%+ΔU 3-4%=13.8%+4.8%=18.6% 6、投资(K ):线路:(双回路线路投资,线路计算长度为两线路长度之和的70%) K 1=K A-1+K A-2+K A-3+K A-4+K 3-4=1.95×95.2+2.1×67.2+2.7×67+2.95×50+1.95×27=707.81万元断路器:K =4.75×14=66.5万元(单价4.75万元) 总投资:K =K 1+K =707.81+66.5=774.31万元 7、年运行费用(万元):年运行费用包括折旧费和损耗费 折旧费=8%K =774.31×8%=61.94万元(折旧率8%)线路年网损费用:(τ查表:《电力系统分析第三版下册》表14-1p.129)线路A-1:MW R U S P A 17505.03.151102.610%222221=⨯+==∆- cos φ=0.85 T max =5500h 查表得τ=4000h线路A-2:MW R U S P A 17505.03.151102.610%222221=⨯+==∆- cos φ=0.85 T max =5000h 查表得τ=3500h线路A-3:MW R U S P A 17505.03.151102.610%222221=⨯+==∆- cos φ=0.85 T max =5500h 查表得τ=4000h线路A-4:MW R U S P A 17505.03.151102.610%222221=⨯+==∆- cos φ=0.85 T max =5000h 查表得τ=3500h线路3-4:MW R U S P A 17505.03.151102.610%222221=⨯+==∆- cos φ=0.85 T max =5500h 查表得τ=4000h电能损耗:ΔA=Σ(ΔP ·τ)=0.17505×4000+0.14158×3500+0.91223×4000 +0.84936×3500+0.0174×4000=7887.01 MWh 总网损成本=7887.01×10-1×0.2=157.74万元(电价0.2元/kWh)年运行费:N=61.94+157.74=219.68万元8、年计算费用(万元):按7年收回投资计算Z=K/7+N=774.31/7+219.68=330.30(万元)华南理工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第四章、确定发电厂、变电所的结线方式第四章确定发电厂、变电所的结线方式4-1 选择发电厂主结线从负荷情况来看,各变电所均有一、二类负荷,而且系统中只有一个发电厂,因此保证供电的可靠性成为选择发电厂主结线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