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的学生观

合集下载

谈谈教师的学生观

谈谈教师的学生观

谈谈教师的学生观学生是学校教育存在的首要前提。

没有学生,就无所谓学校,也就无所谓学校教育。

而学生又是千姿百态的,我们对学生、对学生个体是有各种各样的看法的,这就是学生观,学生观不正确,就谈不上教育教学。

我最近听了一些教师的课,觉得大家的教学水平和能力还是不错的,但是很多老师觉得学生难教、难管,其实很多是学生观的问题,这当中也包括对自己的看法和认识问题。

我们很多教师自我感觉十分满意,把教学成效不佳,全部归因于学生,这是很不正确的。

一、当代学生的特点(一)学生是独特的人正像自然界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学校和班级里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

过去我们的教育往往不能正确对待这种差异,并且总是致力于消除这种差异。

从实质上说,班级授课制就是建立在对学生差异忽略的基础上的。

我们总是企望按照统一的目标、统一的内容、统一的方式和途径,制造统一的“标准件”,其结果是,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学生的创造潜能得不到充分开发,部分学生因为不能“适合于”这种教育而成为“差生”。

所以,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就是课外辅导和谈心,这个工作没有作等于教学任务没有完成。

实际上,教育的作用不是消除差异,而是承认差异,尊重差异。

素质教育应该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育,促进有差异的发展”。

同一年龄段或同一班级的学生属于某个特定的“类”或“群”,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长期以来,我们比较注重对这种共同性的研究和抽象,并由此形成了许多“教育原则”。

但是,组成这些“类”、“群”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有感情、有欲望、有需求的“具体的人”,包括差生群体,都不能一概而论。

因此,任何“教育原则”都是有条件的,都不可能完全适合每一个“具体的人”。

人们常说,教育不要“心中有书,目中无人”,既要注意学生的“共同点”,更要十分关注、研究学生的“特殊性”,要把学生的“共同性”和“特殊性”辩证地统一起来。

教资学生观的基本内容

教资学生观的基本内容

教资学生观的基本内容1. 介绍教资学生观是指一名教师对学生的认识、理解和看法。

它包括对学生的心理特点、行为习惯、学习状况等方面的观察和分析。

教资学生观对于教师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它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从而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

2. 学生心理特点观察与分析2.1 年龄特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心理特点。

在幼儿园阶段,孩子们通常充满好奇心,喜欢玩耍和探索。

在小学阶段,他们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的兴趣爱好,并且对外界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中学阶段,青少年开始面临身体和心理上的变化,他们需要得到关注和引导。

2.2 性格特点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特点。

有些孩子活泼开朗,善于交际;有些孩子内向害羞,不善表达。

教师需要通过观察学生的行为举止和与他人的互动,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从而更好地与他们相处和引导他们。

2.3 学习态度学习态度是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和观念。

有些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积极主动;有些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缺乏动力。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完成作业的情况以及参与课外活动的积极性等方面,来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态度。

3. 学生行为习惯观察与分析3.1 注意力集中情况注意力是指一个人集中思考或关注某个对象或任务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是否能够保持专注、是否容易分心等方面,来了解每个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情况。

这有助于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教育教学策略。

3.2 自律能力自律是指一个人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是否能够按时完成作业、遵守纪律、自觉遵守课堂规则等方面,来了解每个学生的自律能力。

这有助于教师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自律习惯。

3.3 社交行为社交行为是指一个人在与他人互动中表现出的行为方式和态度。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与同学之间的相处关系、是否善于合作、是否尊重他人等方面,来了解每个学生的社交行为。

这有助于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学生观和教师观内容

学生观和教师观内容

学生观和教师观内容
1. 学生不是等待被填满知识的容器,而是有待点燃的火把!就像小树苗,需要阳光雨露才能茁壮成长。

咱看看那些优秀的学生,不都是在合适的教育环境下发光发热嘛!就说咱班的小李,经过老师的引导和鼓励,从平平无奇变得光芒四射!
2. 老师不是主宰课堂的独裁者,而是学生求知路上的引路人哟!老师就好比是航海中的灯塔,指引着学生前行。

还记得王老师吗?他总是耐心地给我们解答问题,引导我们找到正确的方向,多棒呀!
3. 学生有着无限的潜力等待被挖掘呀!这就好比宝藏藏在地下,需要我们去发现。

我们班的小张,之前谁能想到他在绘画方面有那么高的天赋,现在都成小画家啦!所以可要好好对待每一个学生啊。

4. 老师应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这就像不同的花朵都有各自的美丽呀!不能把学生都往一个模子里面套。

李老师就很会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多厉害!
5. 学生需要关爱和鼓励,就像花朵需要浇水施肥一样!只有这样他们才能茁壮成长。

你看隔壁班的小王,因为老师的一句鼓励,从此学习劲头十足!
6. 老师要以开放的心态看待学生的进步和变化,这就如同看着小鹰学会飞翔!可别小瞧了他们哟。

我们的小赵之前学习一般,后来努力后进步超大,老师都很惊喜呢!
7.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是被动接受者哇!好比汽车的发动机,得自己有动力才行。

我们班的学习委员就是主动学习的典范呀,一直都那么积极,真值得大家学习!总之,学生观和教师观都非常重要,只有正确认识到这些,我们的教育才会越来越好!。

所谓学生观,即教师对学生的认识

所谓学生观,即教师对学生的认识

所谓学生观,即教师对学生的认识教师的教学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发展,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对学生的认识。

教师应当具备全面而准确的学生观,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与需求,以便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下面将从认识学生的必要性、认识学生的方法以及提高学生观的重要性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认识学生的必要性1. 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兴趣爱好和学习能力。

教师需要通过认识学生,了解他们的优点和缺点,以便根据不同学生的需要进行个性化的教育。

2. 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只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例如,对于掌握知识较快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多的拓展任务;对于较慢的学生,可以采取分步骤、循序渐进的方法进行教学。

3. 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教师可以更好地协助学生解决问题,并引导他们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升学习能力与自信心。

二、认识学生的方法1. 充分倾听学生的心声:通过与学生进行沟通,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学习的期望、困惑以及对教学方法的意见。

这种沟通可以通过个别面谈、小组讨论或者匿名调查等形式进行,以确保学生的真实感受得到反馈。

2. 观察学生的行为和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课后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能力水平。

例如,通过看学生的笔记、听学生的发言和观察学生的互动,可以帮助教师更全面地认识学生。

3. 与学生家长交流:与学生的家长保持紧密的联系,可以了解学生的家庭教育背景、个人生活情况和兴趣爱好。

这些信息可以为教师制定更贴近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计划提供参考。

三、提高学生观的重要性1. 有效引导学生学习:通过准确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教师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方向,使其在学习中得到更好的成长。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将学生与教师形成合作关系,建立积极的学习氛围。

2. 个性化的教学设计:基于对学生深入的了解,教师可以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针对学生个体的特点和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和方式。

学生观以人为本

学生观以人为本

学生观以人为本一、学生是发展的人。

1. 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

- 学生的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都遵循着一定的顺序。

例如,在身体发展方面,儿童的骨骼、肌肉等是按照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的顺序发展的。

在心理发展上,从感知觉发展到思维能力的逐步提升等。

教师要遵循这些规律,不能“拔苗助长”,如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应多注重直观教学,符合学生感知觉发展占主导的规律。

- 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每个学生都像是一颗蕴含无限能量的种子,即使当前表现不佳,也不能被轻易否定。

例如,爱因斯坦小时候被认为是“笨孩子”,但他后来在物理学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教师要相信学生的潜力,为学生提供机会和平台去挖掘自身的潜能。

2. 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必然会犯错误。

这是他们成长的一部分,教师不能因为学生犯错就一味地批评指责。

学生在做数学题时可能会因为粗心或者对概念理解不透彻而犯错,教师应该把错误当作教育的契机,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帮助他们在错误中学习和成长。

- 学生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从知识的掌握到品德的养成,都需要时间的积累。

教师要有耐心,不能期望学生在短时间内就达到很高的水平。

例如在语文写作教学中,不能要求学生一开始就写出结构完整、文采斐然的文章,而是要逐步引导他们从字词的准确运用,到句子的通顺表达,再到篇章结构的构建。

二、学生是独特的人。

1. 学生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 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个性。

有的学生性格外向,善于表达自己,在课堂上积极发言;而有的学生性格内向,但可能在思考深度上更有优势。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不能用单一的标准去衡量所有学生。

例如在评价学生时,不能仅仅以成绩作为唯一标准,对于那些在艺术、体育等方面有特长的学生也要给予肯定和鼓励。

- 学生的兴趣爱好各不相同。

有的学生喜欢绘画,通过画笔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有的学生热爱音乐,在旋律中寻找乐趣。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在教学中可以适当结合学生的兴趣点来提高教学效果。

学生观,教师观,教育观的内容

学生观,教师观,教育观的内容

学生观,教师观,教育观的内容
学生观: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以开放的心态学习,自觉掌握知识,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懂得发现和开发自己的潜能,不断完善自我;
关注身心健康,珍惜时间,发挥正确有价值的自我价值观;要全面发展,
追求完美,不断创新,勇于主动面对困难、挑战和新机遇,勇于超越自我。

教师观:教师要肩负起教育使命,以诚实、热情、尊师、厚德的教育
理念为抓手,肩负起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公民素养的重任;坚持求真务实,带领学生学有所成,实现共同发展;重视学生的身心发展,注重教育指导和辅导,激励学生勇于探索,积极创新,以新的视野开拓学
习和成长的领域;发挥引领、带动作用,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提升教学素质,不断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教育观:把发展学生的人文素养作为核心,遵循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原则,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实施灵活多样的课程;通过开放的教学环境、多元化的课程设置、多种活动实践和综合素质测验,落实“以学生为本”
的教育理念;坚持因材施教,尊重学生自我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
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发展学生的感恩之心、责任之心。

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教师职业道德【精选文档】

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教师职业道德【精选文档】

一、素质教育观的定义和内涵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

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

素质教育观认为,教育活动应当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发展,使人的整体品质、全面素质得到提升。

即先天的生理素质及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二、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1。

面向全体2。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4.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5。

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三、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一)深化教育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六项具体目标: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

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

新时代教师应具备的学生观

新时代教师应具备的学生观

新时代教师应具备的学生观:具体、真实、成长教育的着眼点一定是未来人才的当下培养策略。

教师审视我们的教育对象,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在审视一个国家和世界的未来,所以学生观的背后是教师对于未来社会的认识和对于教育本质的理解,它既是每位教师教育实践的起点,也是把人作为目的的教育追求。

新时代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学生观?应该包括以下三方面基本内容:“具体的学生”,即以差异化标准和个性化眼光来审视每一个具体的教育对象;“真实的学生”,即以包容的心态和专业素养接纳学生的全部,在此基础上研判和帮助每一位学生;“成长的学生”,即以发展变化的眼光来看待学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更多可能性。

一.以多元评价关注“具体的学生”。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使命落实到具体的实践层面,须关注到具体的培育对象。

从孔子倡导因材施教开始,我国传统教育便有了统一性与个别化相结合的原则。

在现当代语境中,教师的教育思考点和教学设计的基准点主要还是着眼于多数学生或平均水平的学生,这也是班级授课的基本做法;但时代发展到今天,仅限于此远远不够。

即使是同一个班级中的学生,面对同样的学习任务时也会有不同的解决方式,如果一位教师心中只有“抽象的学生”,真正的教育可能还没有发生。

那么,“具体的学生”的内涵是什么?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成长个体,他们是不一样的,而这些“不一样”是有价值的。

在更多情况下,教师面对的是学生之间的“差异”,而不一定是“差距”。

珍视“差异”,因材施教,会让学生发现不一样的自己,成就更好的自己;而强化“差距”,却常常让学生忽略属于自己的闪光点,卑微地匍匐在同一个标准之下。

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策略,就是教育者手中要多拿几把尺子,充分尊重成长的“差异化”,鼓励评价的“多元化”,让每个孩子找到属于自己的跑道。

无论是校园里的评优评先,还是教学中的过程性评价,尽可能为不同类型的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评价标准,如“校园吉尼斯”“家务小能手”“学习金思维”······还可以针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研发多层级的学习评价量规,让学生找到自己的学习起点,确定符合实际的学习目标,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体悟到属于自己的成长意义。

河北省教师资格之小学综合素质考点:学生观

河北省教师资格之小学综合素质考点:学生观

河北省教师资格之小学综合素质职业理念考点归纳:学生观——中公教育独家解析第二章学生观考点归纳1.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2.理解“以人为本”的含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3.运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学生。

4.能够设计或选择丰富多样、适当的教育教学活动方式,因材施教,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重点提示一、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也是我国教育方针的理论基石。

所谓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的社会关系的发展,就是人的社会交往的普遍性和人对社会关系的控制程度的发展。

在人与自然、社会的统一上表现为在社会实践基础上人的自然素质、社会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发展,就是在人的各种素质综合作用的基础上人的个性的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并不是指单个人的发展,而是指全社会的每一个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发展不仅应当是全面的,而且应当是自由的。

在整个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逐渐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最根本是指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即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充分、统一的发展。

同时,也包括人的才能、志趣和道德品质的多方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目的,“全面发展教育”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保障和教育内涵。

“人的全面发展”首先是指人的“完整发展”,即人的各种最基本或最基础的素质必须得到完整的发展,我们通常所说的“人的全面发展”,是把人的基本素质分解为诸多要素,即培养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等方面获得完整发展。

1.人的劳动活动的全面发展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已经证明,人类在劳动中产生,人类因劳动的异化而异化,因劳动的解放而解放,因劳动的发展而发展。

由此可知,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建立在人的劳动活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

人的劳动形式的丰富和多样其实质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多维展现或生命活动外化范围和程度的扩大、提高,它反映和揭示了人的本质的全面的提升,以及人对自身本质的全面的占有。

如何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如何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是每个教师都需要具备的观念,以下是一些建议:
1.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处于发展过程中,是有着巨大发展潜力的个体,教
师应该相信学生有潜在的力量,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帮助他们发展自
己的潜能。

2.学生是独特的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拥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

教师应
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帮助他们发掘自己的潜
力。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
地位,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意愿,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
造性。

4.学生是需要被尊重的人:学生是有尊严的个体,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尊严
和权利,不歧视、不侮辱、不体罚学生,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5.学生是需要被关爱的人:学生需要教师的关爱和关注,教师应该关心学生
的生活和学习状况,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和困难,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总之,树立正确的学生观需要教师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主体地位,关爱和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教育的价值,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教资学生观的基本内容

教资学生观的基本内容

教资学生观的基本内容
教资学生观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
1. 教育学课程:学生应具备教育学基本知识,了解和掌握教育学的理论与实践,包括教育的本质、目标、过程、方法等。

2. 教师伦理:学生应具备良好的教师伦理观念和道德素养,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尊重学生的权益和个性,始终保持教师职业操守。

3. 学生发展:学生应了解学生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生理、认知等方面的特点,为教育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4. 教育心理学:学生应掌握基本的教育心理学知识,了解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心理过程,了解不同学习者的个体差异,为个别化教学提供支持。

5. 教育评价:学生应掌握教育评价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准确和全面的评价,为教育决策提供参考。

6. 教育研究与创新:学生应具备基本的教育研究能力,通过教育研究和实践探索教育问题,提升自身的教育素养和创新能力。

7. 教育法律法规:学生应了解国家教育法律法规,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为教育实践提供法律依据,并能够合法维护学生的权
益。

这些基本内容旨在培养教育从业者良好的教育理念、职业操守和专业知识,以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

教师该树立怎样的学生观

教师该树立怎样的学生观

教师该树立怎样的学生观一、引言在教育领域中,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和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其学生观对于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实施及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学生观是教师对学生本质、特性、地位、作用、活动及其身心发展规律的基本看法和认识,是教师教育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教师树立怎样的学生观,不仅关系到教育教学的质量,更影响到学生个体的成长与未来。

二、学生观的内涵与价值学生观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概念,它涵盖了对学生本质的认识、对学生地位与作用的评价、对学生活动与发展的理解等多个方面。

树立科学、合理的学生观,对于教师而言,具有以下几点重要价值:1、促进教育公平:科学的学生观强调每个学生都是独特而平等的个体,教师应尊重每个学生的差异,为他们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促进教育公平。

2、提升教育质量:合理的学生观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而提升教育质量。

3、激发学生潜能:积极的学生观认为每个学生都有无限的潜能,教师应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三、教师应树立的学生观基于以上对学生观内涵与价值的认识,教师应树立以下学生观:1、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学生观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兴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启发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2、树立全面发展的学生观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多维度的,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个方面。

教师应树立全面发展的学生观,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通过多样化的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3、树立因材施教的学生观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具有不同的天赋、兴趣、背景和能力。

教师应树立因材施教的学生观,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策略。

最新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考点精髓:学生观

最新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考点精髓:学生观

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考点精髓:学生观一、“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与素质教育的关系1.“人的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目的2.素质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3.素质教育体现了“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的统一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要求把学生置于教育活动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主体性需求,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把学生真正的当做“人”来开展教育,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不以教师的个人意志去支配学生,按照学生的成长规律开展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

(1)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认识的主体、时间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

(2)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学生作为个体,具有主观的意志,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并非简单的被动接受知识,而是经过自己的考量之后做出的判断。

(3)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学生的主体性的根源在于个体需求与责权的统一。

学生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独立的主体,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具有学习的自主需求和动力,拥有享受相关需求的权利。

2.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的发展是指学生在遗传、环境和学校教育以及自我内部矛盾运动的相互作用下,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所发生的质、量、结构方面变化的过程及结果,是内外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学生作为发展的人,其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身心发展的社会需要与个体现有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1)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学生发展的规律性主要体现在身心发展上,不同阶段的学生具有不同的身心特征。

(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要求教师应当把学生看做是发展过程中的客观存在,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倡导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

3.学生是具有个性与差异的人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不仅要求将学生作为一个整体来全面看待,而且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成长。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更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求。

新时代教师要树立新的学生观

新时代教师要树立新的学生观

新时代教师要树立新的学生观新时代教师不仅要有高尚的师德,还要拥有新的学生观。

他们应当充分理解学生的需求,关爱学生的成长,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引路人和示范者,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新时代教师应当树立尊重学生的观点。

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简单地灌输知识,而是要倾听学生的声音,尊重他们的观点与想法。

学生是独立的个体,具有独立的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给予学生更多自主权和话语权。

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组织讨论,引导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只有尊重学生的观点,才能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认知和判断,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新时代教师应当注重关爱学生的成长。

教育不应只是为了传授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只有将学生视为人而不是机器,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和个性特点,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的。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用心倾听学生的心声,理解学生的内心情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活动,体验生活,增长见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只有真正关爱学生,才能让他们茁壮成长,健康成熟。

新时代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引路人和示范者。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成为学生的榜样,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学生。

教师要亲自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实际行动影响学生,促进学生在实践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师要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等优秀传统价值观灌注到学生心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帮助学生理解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新时代教师要树立新的学生观,尊重学生的观点,关爱学生的成长,成为学生的引路人和示范者。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的,培养出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师如何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教师如何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在教育领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育实践至关重要。

这不仅关乎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和期待,更影响到教学方法的选择、教育环境的营造以及学生个体的成长和发展。

本文将详细探讨教师如何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并阐述其重要性和实践方法。

一、引言学生观是教师对学生本质和特性的基本看法和态度。

它涉及到对学生个体差异、主体地位、发展潜力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认识。

正确的学生观有助于教师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学生,从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尊重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具有不同的兴趣、特长、性格和背景。

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这种差异性的存在,并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性。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应避免一刀切的教学方法,而是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策略,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三、强调主体地位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而非被动接受知识的客体。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他们的兴趣和爱好,引导他们形成健康的人格和价值观。

四、关注发展潜力学生的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他们具有巨大的潜力等待挖掘。

教师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长的可能。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潜在能力,提供适当的挑战和支持,帮助他们实现自我超越。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鼓励他们不断尝试、不断进步。

五、培养社会责任感学生作为社会的未来建设者,应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引导他们关注社会问题、参与社会实践。

通过组织志愿服务、社区活动等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六、树立全面发展观学生的发展不仅包括知识技能的掌握,还包括情感态度、道德品质、身心健康等多方面的成长。

教师应树立全面发展的观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观学生观教育观

教师观学生观教育观

教师观学生观教育观
1.学生观主要包括的内容有:
(1)学生是发展的人: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第三,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第一,学生是完整的人。

第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第三,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第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第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第三,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2.新课改下的教师观主要包含的内容有: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3.新课改下的教学观主要包含的内容有:
(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教师的学生观
一、何谓学生观
学生观是指教育者对学生的基本看法,它支配着教育行为,决定着教育者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式。

是对学生的本质属性及其在教育过程中所处位置和作用上的看法。

在教育史上主要有两派截然不同的主张:一派是教师中心论;另一派是学生中心论。

他们以不同的教育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所承担角色进行定位,坚持自己本派别的观点与看法。

一个派别是以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教师中心论派,主要以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为代表。

他认为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有绝对的权威,强调发挥教师对教学过程的绝对支配作用。

从主体性视角来看,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权威性主体,学生处于弱势地位甚至是被支配的地位。

另一个派别即学生中心论派,以美国教育家杜威为代表;他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只应充任“看守者”(watcher )和“助手”(helper )的角色,不应站在学生面前的讲台上,而应站在学生背后。

从主体性视角来看,教学活动中,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师是指导者与引导者。

从学生的视角来看,两者呈现了不同的学生观,将学生的地位处于不同位置,学生作为弱势群体,如何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是当前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议题,这就取决去教育者如何看待学生,怎样看待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位置和作用。

二、应树立什么样的学生观
那么,究竟应该树立什么样的学生观呢?因为,学生观是关乎到教育的发展、社会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教育观念。

正确的学生观将积极引导教育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利于人才的培养,促进人的发展;反之,错误的学生观念将会导致教育的“畸形”发展,学生将成为“鱼肉”,任由教师宰割,将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树立主体性、发展性、全面性、个性的学生观。

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的、发展中的、有着完整生命表现形态的生命个体,而要树立主体性、发展性、全面性、个性的学生观,就要对学生这个生命个体有较好的解读与把握。

学生的存在是相对于教师的存在而言的,而教师的重要使命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同时也要教会学生做人。

相对而言,学生就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交往,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从而,也反映了学生的一个本质性特征,即向师性。

从人性的角度来说,人是主体性与客体性、能动性与受动性、独立性与依赖性、个性与共性的双重统一。

正如《学会生存》一书指出的那样:“教育既有培养创造精神的力量,也有压抑创造精神的力量。

”教育这把双刃剑在失去控制偏
离方向时就会扼杀人性。

而学生是独立的个体、生命体,本身就具有独立性,二其独立性主要体现在:
首先,学生是人。

学生是独立存在的、具有主体性的活生生的人。

学生不是任何人可以随意支配的附属品,他和成人一样具有独立的人格尊严、丰富的情感和独特的个性,其生命具有完整性。

他是具有主体性、独立人格、创造力以及独特个性的人。

学生与成人是平等的,但并不意味学生能完全接受成人化的教育模式。

这就要求学生有自由、权利去接受适应学生年龄阶段的教育,这样才有可能保证学生主体性、独立人格、创造力以及独特个性的发展,而不受成人化模式的影响。

其次,学生是富有潜力的发展中的人。

一方面,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尚待开发,其身心发育还不够完善,需要教育者科学、合理的开发与发掘。

其发展潜力有待开发,并不意味着完全开发或者过度开发,而是学生在教育的科学、合理引导下的自行、自由发展,这样才有可能保护住学生的个性与天真。

另一方面,学生又是已具有一定能力并享有一定权利的主体,他们享有一定的权利并具备行使这种权利的能力,成人不仅不能剥夺或者代替他们行使其权利,相反要给予应有的尊重和适当的保护。

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人,其身份的合法性,已由法律予以保障。

但在生活中,我国千年来的人权思想的影响,“长辈”、“父辈”等权威主宰着“一切”,并没有真正使学生得到自由的发展。

时代的变化,使我们的家长意识到这一点,但却处于迷茫当中,学生的权利应给予“多少”、“怎样给”等诸多问题摆在家长面前。

这就要求教育者要有科学、合理的学生观与学生发展观。

最后,学生是独特的人。

一方面,学生时代是人生命历程中最富生命活力,生命色彩最为丰富斑斓,生命成长最为迅速,最为重要的时段,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定义为“成人期”的准备,相反,必须肯定其作为人完整生命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所具有的价值。

另一方面,我们还必须承认学生有着生动、独特的成长价值,且不同于成人的生活和内在世界,肯定充盈着纯真情趣、智慧、和谐和生命活力的学生世界的价值,理解并尊重学生独特的精神生活、内在感受,以及不同于成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无疑是对学生人性的一种尊重,特别是学生作为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

学生是独特的人,这意味着我们必须尊重学生并深入到学生独特的内在世界,关注学生内心的奥秘,真正地把学生当“学生”,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独特体验,充分关注每一个学生身上蕴藏着的丰富独特的发展“资源”。

将教育由以往单纯的“塑造”、“改变”和“授予”转变为对学生潜能、灵性的“激活”与“唤醒”,从而实现学生全面人格、自由个性、生命活力以及主体性、创造性的真正“解放”,使学生有独立的思想、人格,并发掘隐藏在学生个体内在深处的“灵性”,使学生真正获得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近年来,学生观成为国内教育理论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并且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对学生本质认识的改观具体表现在:从“机器”走向生命、从“抽象人”走向“具体人”、从“预成”的人走向“生成”的人、从片面的人走向整体的人、从“独裁”走向民主。

但在学生观研究过程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予以
关注和改进。

为防止不如学生观的极端误区,我们应该秉承客观、合理、科学的态度去审视与反思学生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