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的学生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教师的学生观
一、何谓学生观
学生观是指教育者对学生的基本看法,它支配着教育行为,决定着教育者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式。是对学生的本质属性及其在教育过程中所处位置和作用上的看法。在教育史上主要有两派截然不同的主张:一派是教师中心论;另一派是学生中心论。他们以不同的教育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所承担角色进行定位,坚持自己本派别的观点与看法。
一个派别是以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教师中心论派,主要以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为代表。他认为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有绝对的权威,强调发挥教师对教学过程的绝对支配作用。从主体性视角来看,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权威性主体,学生处于弱势地位甚至是被支配的地位。
另一个派别即学生中心论派,以美国教育家杜威为代表;他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只应充任“看守者”(watcher )和“助手”(helper )的角色,不应站在学生面前的讲台上,而应站在学生背后。从主体性视角来看,教学活动中,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师是指导者与引导者。
从学生的视角来看,两者呈现了不同的学生观,将学生的地位处于不同位置,学生作为弱势群体,如何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是当前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议题,这就取决去教育者如何看待学生,怎样看待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位置和作用。
二、应树立什么样的学生观
那么,究竟应该树立什么样的学生观呢?因为,学生观是关乎到教育的发展、社会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教育观念。正确的学生观将积极引导教育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利于人才的培养,促进人的发展;反之,错误的学生观念将会导致教育的“畸形”发展,学生将成为“鱼肉”,任由教师宰割,将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应该树立主体性、发展性、全面性、个性的学生观。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的、发展中的、有着完整生命表现形态的生命个体,而要树立主体性、发展性、全面性、个性的学生观,就要对学生这个生命个体有较好的解读与把握。
学生的存在是相对于教师的存在而言的,而教师的重要使命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同时也要教会学生做人。相对而言,学生就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交往,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从而,也反映了学生的一个本质性特征,即向师性。
从人性的角度来说,人是主体性与客体性、能动性与受动性、独立性与依赖性、个性与共性的双重统一。正如《学会生存》一书指出的那样:“教育既有培养创造精神的力量,也有压抑创造精神的力量。”教育这把双刃剑在失去控制偏
离方向时就会扼杀人性。而学生是独立的个体、生命体,本身就具有独立性,二其独立性主要体现在:
首先,学生是人。学生是独立存在的、具有主体性的活生生的人。学生不是任何人可以随意支配的附属品,他和成人一样具有独立的人格尊严、丰富的情感和独特的个性,其生命具有完整性。他是具有主体性、独立人格、创造力以及独特个性的人。学生与成人是平等的,但并不意味学生能完全接受成人化的教育模式。这就要求学生有自由、权利去接受适应学生年龄阶段的教育,这样才有可能保证学生主体性、独立人格、创造力以及独特个性的发展,而不受成人化模式的影响。
其次,学生是富有潜力的发展中的人。一方面,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尚待开发,其身心发育还不够完善,需要教育者科学、合理的开发与发掘。其发展潜力有待开发,并不意味着完全开发或者过度开发,而是学生在教育的科学、合理引导下的自行、自由发展,这样才有可能保护住学生的个性与天真。另一方面,学生又是已具有一定能力并享有一定权利的主体,他们享有一定的权利并具备行使这种权利的能力,成人不仅不能剥夺或者代替他们行使其权利,相反要给予应有的尊重和适当的保护。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人,其身份的合法性,已由法律予以保障。但在生活中,我国千年来的人权思想的影响,“长辈”、“父辈”等权威主宰着“一切”,并没有真正使学生得到自由的发展。时代的变化,使我们的家长意识到这一点,但却处于迷茫当中,学生的权利应给予“多少”、“怎样给”等诸多问题摆在家长面前。这就要求教育者要有科学、合理的学生观与学生发展观。
最后,学生是独特的人。一方面,学生时代是人生命历程中最富生命活力,生命色彩最为丰富斑斓,生命成长最为迅速,最为重要的时段,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定义为“成人期”的准备,相反,必须肯定其作为人完整生命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所具有的价值。另一方面,我们还必须承认学生有着生动、独特的成长价值,且不同于成人的生活和内在世界,肯定充盈着纯真情趣、智慧、和谐和生命活力的学生世界的价值,理解并尊重学生独特的精神生活、内在感受,以及不同于成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无疑是对学生人性的一种尊重,特别是学生作为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
学生是独特的人,这意味着我们必须尊重学生并深入到学生独特的内在世界,关注学生内心的奥秘,真正地把学生当“学生”,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独特体验,充分关注每一个学生身上蕴藏着的丰富独特的发展“资源”。将教育由以往单纯的“塑造”、“改变”和“授予”转变为对学生潜能、灵性的“激活”与“唤醒”,从而实现学生全面人格、自由个性、生命活力以及主体性、创造性的真正“解放”,使学生有独立的思想、人格,并发掘隐藏在学生个体内在深处的“灵性”,使学生真正获得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近年来,学生观成为国内教育理论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并且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对学生本质认识的改观具体表现在:从“机器”走向生命、从“抽象人”走向“具体人”、从“预成”的人走向“生成”的人、从片面的人走向整体的人、从“独裁”走向民主。但在学生观研究过程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予以
关注和改进。为防止不如学生观的极端误区,我们应该秉承客观、合理、科学的态度去审视与反思学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