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全国环境保护法规和环境经济政策建设规划
“十二五”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马山县“十二五”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一、“十一五”期间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状况1、工业管理“十一五”期间,我县在巩固2000年污染物达标成果的基础上,2007年前后进一步采取结构调整、工程治理、监督管理等减排措施,促进企业加大治理力度,经济取得发展的同时,做到增产不增污。
(1)废水治理目前全县重点涉水行业都采用国内外先进的生化治理技术对生产排放的废水进行无害化治理,同时安装了在线监测仪,有效实施环保管理工作。
同时提高废水循环使用率,目前我县废水循环使用率已由2005年的30%提高到42.57%。
(2)废气治理目前我县规模以上排污工业企业普遍使用热值高的低硫煤,并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对废气进行治理。
马山南华糖业有限公司、马山县泓发淀粉厂、马山县远洋工贸有限责任公司、马山和发纸业公司、马山华宇纸业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采用了麻石水膜+碱液法对废气进行脱硫除尘治理,有效地落实了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
主要污染物SO2排放达标率达到80%左右。
马山县广源铁合金厂使用沉降治理法对废气进行除尘处理;马山县汉邦水泥有限公司、马山县红山水泥有限公司则采用沉降+布袋治理法进行除尘。
布袋除尘的产物回收使用,使环境得到保护的同时,也减少了资源的浪费,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3)固体废物各个企业对产生的固体废物基本上进行了综合利用。
据近几年来的环境统计数据表明,目前我县的工业固体废物利用率已达90%以上,2009年的环境统计数据显示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98.7%。
2、市政环保工作开展情况“十一五”期间,从2005年起我县积极参加自治区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南珠杯”环境综合整治,对县城、乡镇所在地脏、乱、差进行整理,创造了良好的人居环境。
同时,按自治区党委、政府要求和工作布置,开展城乡清洁工程,使乡镇环境发生很大变化,路面、建筑物整洁干净了,视觉美感度得到了改善,和谐的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
为进一步创造更好的人居环境,依照国家及自治区的有关工作布置,我县加大了对市政环保工程的建设。
《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解读
《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解读《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提出主要污染物减排、改善民生环境保障、农村环保惠民、生态环境保护、重点领域环境风险防范、核与辐射安全保障、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环境监管能力基础保障及人才队伍建设等8项重点工程。
“十二五”期间,全社会环保污染治理投资需求约为3.4万亿元,约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1.4%,优先实施的8项重点工程投资需求约1.5万亿元。
将利用市场机制,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格局,确保工程投资到位。
强化生态保护监管重点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约束性指标新增氨氮和氮氧化物两项环境保护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国水和城市大气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
切实解决突出环境问题,要以解决饮用水不安全和空气、土壤污染等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生态保护和监管,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与“十一五”相比,《规划》的约束性指标增多了,由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两项增加到四项,增加了氨氮和氮氧化物,其中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比2010年减少10%,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比2010年减少8%。
减排领域也从工业和生活两个领域扩展为工业、生活、交通、农村四个领域。
机动车氮氧化物、农业源水污染物首次被纳入总量控制范围。
地表水环境质量指标虽然延续使用“十一五”地表水国控断面劣Ⅴ类比例和七大水系国控断面好于Ⅲ类的比例指标,但监测点位由759个增加到970个。
《规划》对大气环境质量指标实施范围进行了调整,由113个环保重点城市扩大到333个地级以上城市,指标由此前的“重点城市空气质量好于二级标准的天数超过292天”的比例”调整为“地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以上的比例”,目标值确定为80%。
减排倒逼结构调整进一步深化总量减排,作为撬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着力点环境保护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国的环境问题突出表现为:一是污染物排放总量依然较大,远超全国环境容量;二是改善环境质量压力加大,七大水系近20%的监测断面水体污染严重,近五分之一的地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达不到二级标准;三是防范环境风险任务艰巨,汽车尾气、重金属、危险化学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危险废物、电子废物、场地和土壤等污染凸显,突发环境事件居高不下;四是我国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全国60万个行政村中仅有少部分开展了污染治理。
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
减少污染物排放
通过严格的环境标准限制工业、交通等领域的污染物排放 ,推广使用清洁能源,降低大气中的PM2.5、二氧化硫、 氮氧化物等有害物质含量。
推进清洁能源
鼓励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 ,降低燃煤产生的污染物排放。
水资源保护与治理
总结词
水资源保护与治理是十二五期间环境保护的重点任务之一,主要措施 包括加强水资源管理、推进水污染治理和水生态修复等。
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
1 2
生态保护红线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
自然保护区建设
新建一批自然保护区,提高自然保护区面积和覆 盖率。
3
生物多样性保护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建立珍稀濒危物种保护繁 育体系。
绿色发展水平提升
01
02
03
资源节约
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提 高资源利用效率。
循环经济
推广循环经济模式,促进 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
土壤状况
部分地区土壤重金属超标,农产品安 全受到威胁。
生态状况
森林覆盖率逐年上升,但生物多样性 保护形势依然严峻。
03
十二五期间环境保护重点任务
空气质量改善
总结词
空气质量改善是十二五期间环境保护的重点任务之一,主 要措施包括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强空气质量监测和推进清 洁能源等。
加强空气质量监测
建立完善的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实时监测空气质量状况, 发布预警信息,引导公众采取防护措施。
05
预期成果与影响
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空气质量
减少主要城市空气污染 物的排放,使空气质量 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的天 数比例提高到80%。
水质改善
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的保 护,确保饮用水安全, 地表水水质达到或优于 III类水体比例达到70% 以上。
国家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全文
国家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全文6月29日,环保部发布了《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
《规划》提出,污染防治技术的研究重点从末端治理向全防全控转变,到“十二五”末基本建立起基于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全防全控的环境科技创新体系和环境技术管理体系,围绕约束性指标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控源减排共性和关键技术。
针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流域水环境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重金属污染防治、污染土壤修复、应对气候变化、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防治等环境保护热点、难点问题,《规划》明确了12个领域的主要任务。
水污染防治方面,基本建立流域水污染治理技术和水环境管理技术体系,支撑重点流域示范区水质明显改善。
大气污染防治方面,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火电厂脱硝催化剂生产技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和恶臭气体典型污染源控制技术及其相应的工艺与设备,并开展重金属和二口恶英等有毒空气污染物排放控制技术研究。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与化学品管理方面,研究化学品风险管理、无害化管理基本技术方法和相应的政策制度;开展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化学品及化学农药环境风险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
研究新化学物质生态危害测试、预测评估和化学品暴露评价技术等。
绿色经济、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方面,开展稀土、化工、建材等行业清洁生产关键工艺术研发与示范。
全球环境问题研究方面,研究我国典型区域POPs来源、污染浓度、污染特征、迁移规律、削减与控制技术,以及生态风险评价和预警技术;研究典型行业汞污染来源、特征、迁移规律、控制技术,研究重点行业汞污染排放削减政策,含汞产品替代技术。
为更好地提升环境科技创新能力,“十二五”我国将新建石化、农药等重点行业的污染控制类国家环境保护工程技术中心,以及固体废物资源化和污染控制、危险废物全过程控制、化学品环境行为模拟等方向的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
为完成《规划》重点任务和加强环境科技支撑能力建设,预计国家需要投入经费约220亿元,其中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与化学品管理领域投入估算分别为50亿元、30亿元和20亿元。
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发布
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发布本报北京12月21日讯记者陈建辉刘松柏从今天闭幕的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获悉:国务院已下发《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明确了“十二五”环境保护7大主要目标,提出优先实施8项重点工程。
《规划》主要目标是,到2015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城乡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水质大幅提高;重金属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等污染防治成效明显;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水平得到提升;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扭转;核与辐射安全监管能力明显增强,核与辐射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环境监管体系得到健全。
《规划》提出,要从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着力削减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加大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减排力度等3方面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切实解决水环境质量、多种大气污染物综合控制、土壤环境保护、生态保护和监管等突出环境问题;从推进环境风险全过程管理、加强核与辐射安全管理、遏制重金属污染事件高发态势、推进固体废物安全处理处置、健全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体系等方面入手,加强重点领域环境风险防控。
《规划》要求,为把“十二五”环境保护目标和任务落到实处,要积极实施各项环境保护工程(全社会环保投资需求约3.4万亿元),其中,优先实施主要污染物减排工程、改善民生环境保障工程、农村环保惠民工程、生态环境保护工程、重点领域环境风险防范工程、核与辐射安全保障工程、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工程、环境监管能力基础保障及人才队伍建设工程等8项环境保护重点工程,开展一批环境基础调查与试点示范,投资需求约1.5万亿元。
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格局,确保工程投资到位。
工程投入以企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为主,中央政府区别不同情况给予支持。
要定期开展工程项目绩效评价,提高投资效益。
《规划》还明确,地方人民政府是规划实施的责任主体。
2013年底和2015年底,分别对规划执行情况进行中期评估和终期考核,评估和考核结果向国务院报告,向社会公布,并作为对地方人民政府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国发…2011‟4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二○一一年十二月十五日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为推进“十二五”期间环境保护事业的科学发展,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制定本规划。
一、环境形势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将其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措施。
“十一五”期间,国家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在认识、政策、体制和能力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比2005年分别下降12.45%、14.29%,超额完成减排任务。
污染治理设施快速发展,设市城市污水处理率由2005年的52%提高到72%,火电脱硫装机比重由12%提高到82.6%。
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全面推进,重点流域、区域污染防治不断深化,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全国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优于Ⅲ类的比重提高到51.9%,全国城市空气二氧化硫平均浓度下降26.3%。
环境执法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明显,生态保护切实加强,核与辐射安全可控,全社会环境意识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参与程度进一步提高,“十一五”环境保护目标和重点任务全面完成。
当前,我国环境状况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遏制,环境矛盾凸显,压力继续加大。
一些重点流域、海域水污染严重,部分区域和城市大气灰霾现象突出,许多地区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容量。
农村环境污染加剧,重金属、化学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以及土壤、地下水等污染显现。
部分地区生态损害严重,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生态环境比较脆弱。
核与辐射安全风险增加。
人民群众环境诉求不断提高,突发环境事件的数量居高不下,环境问题已成为威胁人体健康、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十二五”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
旌阳区“十二五”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初稿)旌阳区“十二五”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是区委、区政府做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区战略决定后编制的第一个环保五年规划,编制和实施好这一规划,对于加快我区生态区建设步伐,全面改善环境质量,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环境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十一五”期间环境保护工作的主要进展“十一五”期间,旌阳区始终坚持环境和发展相统一、相协调、相促进,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促进了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加强。
在加快发展的同时,不断加大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旌阳区环境保护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初步实现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一)环境保护工作得到高度重视“十一五”期间,旌阳区认真贯彻落实环境保护基本国策,积极实施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切实把环境保护提上重要议事日程。
建立了区委、区政府统揽全局,环保部门统一监督管理,政府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公众积极参与的环境监督管理体制。
区政府还把环境目标责任书、生态区建设等环保工作纳入区政府年度政务督查考核的内容,监督各有关部门环保工作的落实情况,保障了环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环境能力建设显著增强环境监察执法大队现核定行政执法类事业编制20名,2007年通过了由市环保局组织的国家西部地区新三级建设标准,2009年通过了复检;环境监测从无到有,现核定事业编制10名,在岗人数4人,2010年采购了76台(套)环境监测仪器设备,价值638万元。
局机关总人数由2006年的9人增加到2010年的23人。
(三)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显著“十一五”期间,旌阳区强力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成效显著。
通过加快城乡生活污水处理能力建设,使城乡生活污水处理率逐年提高;垃圾处理“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模式基本形成。
(四)主要污染物减排取得重要进展为完成“十一五”减排目标,旌阳区加大了对工业污染源和规模化养殖场的污染治理力度,从2006年至2010年,分别有16家工业企业和6家规模化养殖场列为省、市、区挂牌整治限期治理单位,确保了“十一五”期间旌阳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COD(化学需氧量) 1100吨,NH3-N(氨氮) 69吨,SO2 (二氧化硫)1000吨。
十二五规划全文
十二五规划全文中国的十二五规划从2011年开始实行,到2015年结束。
其目的在于指导国家的发展方向和政策,在经济、社会、环境、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制定实施计划,从而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等全面和持续的发展。
在经济方面,十二五规划提出要继续实现“两个转变”,即要从以投资为主的经济增长模式转变成以消费为主的经济增长模式,同时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这包括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城镇化进程,优化经济增长布局等。
十二五规划还提出要通过扩大内需、促进产业升级和提高人民收入水平来推动经济发展。
在社会方面,十二五规划强调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性。
其目标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全民福利水平的提高和基本公共服务的普及,包括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
政府还将继续推进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扩大就业机会,改善工作环境,提高生活质量,营造和谐社会。
此外,十二五规划还将大力推进文化建设,加强文化产业和文化服务业的发展,推进全民文化素质提高。
在环境方面,十二五规划提出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问题。
其中,重点是深化环保制度改革,加强环境监管,加快能源结构转型,推进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同时,十二五规划还将加大投入,支持环保和生态建设的科技创新和示范工作,强化生态保护功能,加强环境治理,保护备受污染的土地和水源等。
在教育方面,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实现全民受教育的目标,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注重教育质量和效益,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人才支撑。
政府将加大投入,改善和完善教育设施,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加强师资培训和选拔,注重人才引进和培养。
在科技方面,十二五规划推动科技创新,特别是高端技术创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
政府将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
总而言之,十二五规划是中国走向世界的重要阶段,是新时代中国梦的落脚点。
《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解读
《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解读1、《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编制背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环境保护,把环境保护规划作为国家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七五”以来,每五年都要编制出台国家环境保护五年规划(计划),“十一五”期间,国务院首次以国发文件将《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印发各地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执行,环境保护规划的地位与执行力得到重大提升。
2008年11月,环保部就启动了“十二五”环保规划编制的前期研究工作。
党中央国务院专门听取了关于“十二五”环境保护工作思路的汇报,明确了“十二五”环境保护的方针、路线、目标和重点,将“十二五”环保规划列入了国务院2011年专项规划审批计划。
2011年12月15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各地政府执行(环发[2011]42号),成为首个在五年规划开局之年就完成编制、报批的环保五年规划。
2011年,国务院以国发文件印发了6项规划,其中环境保护领域的规划就占了2项,分别为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和青藏高原区域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综合规划,这在我国环境保护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规划的编制出台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十二五”规划纲要将转方式、调结构、促协调、强支撑、惠民生、推改革作为核心任务。
从国际和历史发展的经验看,环境保护是推动转型发展的重要切入点,绿色发展是占领新的制高点的必然选择,在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编制一个助力绿色发展转型的环保规划是时代的使命与必然选择。
同时,在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后,全国环保系统形成了加快推进历史性转变、积极探索环保新道路的共识,广泛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实践,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进一步丰富了“十二五”环保规划指导思想与战略举措。
2、编制工作情况《规划》编制研究工作于2008年底启动,始终坚持“开门编规划”的原则,经过深入基础研究、充分咨询论证、广泛征求意见、不断修改完善,最终形成了《规划》(报批稿),顺利通过国务院审议并印发实施,主要得益于:一是领导有力,组织高效。
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十二五”全国环境保护法规和环境经济政策建设规划》的通知
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十二五”全国环境保护法规和环境经济政策建设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环境保护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1.11.01•【文号】环发[2011]129号•【施行日期】2011.11.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十二五”全国环境保护法规和环境经济政策建设规划》的通知(环发[2011]12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辽河保护区管理局,解放军环境保护局,各直属单位:为指导和推进全国环境保护法规和环境经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务院印发的《“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和环境保护部“十二五”规划总体安排中关于建立完善的环境保护法规政策体系,实施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等相关要求,我部组织编制了《“十二五”全国环境保护法规和环境经济政策建设规划》。
现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附件:“十二五”全国环境保护法规和环境经济政策建设规划二○一一年十一月一日附件:“十二五”全国环境保护法规和环境经济政策建设规划目录一、“十一五”环境保护法规和环境经济政策建设基本情况(一)环境保护法规建设1、主要进展2、存在问题(二)环境经济政策建设1、主要进展2、存在问题二、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一)指导思想(二)规划原则(三)主要目标三、重点领域和主要任务(一)环境保护法规建设1、做好《环境保护法》修订2、完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3、推动环保行政法规进程4、加快环保部门规章步伐5、积极参与其他领域立法6、大力支持地方环保立法7、推进环境经济政策法制化8、开展环境立法后评估9、探索环境司法保障机制10、创新环境立法模式(二)环境经济政策建设1、推动现有税制“绿色化”2、完善环保收费制度3、改革环境价格政策4、深化环境金融服务5、健全绿色贸易政策6、建立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7、构建生态补偿机制8、完善公共财政支持环保政策9、制定和完善环境保护综合名录10、推进污染损害鉴定评估四、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协调(二)加大经费保障(三)建设人才队伍(四)强化培训宣传(五)扩大公众参与为指导和推进全国环境保护法规和环境经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务院印发的《“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和环境保护部“十二五”规划总体安排中关于建立完善的环境保护法规政策体系,实施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等相关要求,特制定本规划。
全国生态保护十二五规划
1.优势
跨省新安江流域水环境补偿试点
新安江是我国实施跨省大江大河流域水环境补偿机制的首个试点,面临着 上下游之间利益如何平衡、监测指标和标准如何制订、共建共管共享机制如 何搭建等诸多“瓶颈”。
生态补偿机制的指标体系主要包括补偿依据、补偿要素、补偿范围、补偿 标准、补偿支付模式等内容,其中补偿标准即补偿计价是生态补偿的重点。 应从保护成本与发展代价、水环境质量有偿使用两个层面,构建不同水资源 利用方式、不同经济地区对社会经济影响的定量分析模式,建立一套污染赔 偿和生态补偿评估方法的技术规范和指标体系。
中国目前统计濒危
和灭绝的物种绝大
多数属于森林中的
野生生物种,它们
的分布区逐步萎缩
,种群数量急剧下
降。
返回
1.优势
生物物种资源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
环 境 保 护 部 联 合相关部门开展 了全国重点生物 物种资源调查, 完成了相关物种 编目和调查报告 ,指导31个省( 区、市)开展生 物多样性评价, 生物多样性科研 和监测能力得到 提升。
❖优势
❖ 劣势
❖ 规划目标
பைடு நூலகம்❖ 机遇
❖ 挑战
•1
•2021/3/10
1.优势
总体趋势: “十一五”以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保护 和综合治理措施持续加大生态保护力度,生态保护工作取 得明显成效,我国生态环境整体恶化态势趋缓,局部地区 生态环境呈现改善的势头。
1.1区域生态功能保护工作得到加强
社会 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
相协调 为生态保护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将生态环境监管贯穿于资源开发和
经济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
4.规划目标
生态文明示范建设
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
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环境形势,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制定了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
在过去的发展历程中,我们虽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成就,但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
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这些都给我们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因此,加强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的总体目标是:到 2015 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城乡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环境监管能力大幅提升,公众环境意识普遍提高。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规划提出了一系列的重点任务。
首先是加强主要污染物减排。
通过严格控制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染源的排放,推进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的减排工作。
对于工业企业,要加强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
在农业方面,要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推广生态农业模式,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防止农业面源污染。
同时,要加强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和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提高污水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其次是改善重点流域和区域的环境质量。
加大对重点流域,如长江、黄河、珠江等的水污染治理力度,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水生态修复。
对于重点区域,如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要加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改善空气质量。
针对土壤污染问题,要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评估,加强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复试点工作。
再者是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
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湿地保护等生态工程建设,增加森林面积和蓄积量,提高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
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保护生物多样性。
同时,要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推广清洁能源和节能技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在环境监管方面,要完善环境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加强环境执法监督,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十二五”环保规划布局
口 吴舜泽 洪亚雄/ 文
・
“ 二五 ”环 境 保 护规 划 与各 方 统 筹 衔 接 ,形 成相 互 衔 接各 有 侧 重 的规 十 划 体 系 ,形 成 以 总 量 、质 量 、风 险为 纵 向脉 络 、 贯穿 要 素 导 向的 重 点任 务 体 系 ,提 出 区域 、城 乡基 本 公 共 服 务 均 等 的 要 求 ,在 “ 二 五 ”环 保 规 划 的制 十 度 政 策保 障上 体 现 了继承 与发展 的特 点 。
1 域 为主 向全 领 域 、全 过程 环境 管 理 转 部 网站上开辟 “ 我为 ‘ 十二五 ’献计献 月3 日,由环境 、经济 、政策 、法律等
变 ,是 对未 来 五年 环保 工 作 的 总体设 策”专栏 ,委托专业机构在全 国各地发 相关领域 的院士和专家组成专家组 ,对
计 ,指引着未来五年甚 至更 长时期环保 放 了5 0 多份公众环境调查 问卷 。选择 00
为 如下 几 个 层 面 : (1 )以改 善 民生 续强化 了年度 实施方案 的审查机制。又 境质量和保 障环境安全 的指 导思想相对 为基 本 出发 点 ,兼 顾重 点 行业 、重 点 如 ,主要 污染 物总量控制规划通过 “ 二 应 ,与促进绿 色发 展 、保障 民生 、安全
报批 的环保 五年 规划 。 《 划 》立 足 规划编制工作 明确做 出具体部署 ,规划 析 ,确定 环境质量 目标 的可达性 。公开 规
于全 面建设小康社 会的关键历史阶段 ,
由注重环保本 身向助力 经济发展绿色转 编规划 ”、 “ 群策群力 、集思广益 ”的 点热点难 点问题研究 。开展 了西部 、泛
标 、任务和政策措施 ,同时 ,以 国家环 制 ,上千名专家参与 ,上千人次专家参 了信 息交流沟通平 台。结合首次开展 的
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的政策创新
《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的政策创新■洪亚雄《规划》的突出特点之一,就是注重政策创新。
主要创新之处包括:注重过程控制的污染减排政策。
“十一五”期间,工程减排对实现减排目标作出了重大贡献。
“十二五”期间工程减排的潜力收窄。
为实现减排目标,《规划》将减排重点从生产活动的末端向前端延伸,大力推进结构减排,提出一系列调控经济发展方式的总量控制政策。
一是制定重点行业污染物排放的总量控制政策。
严格把握污染物排放指标,在确保重点行业或区域生产规模稳定的同时,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度下降。
二是实施煤炭消费量、机动车保有量控制政策。
《规划》要求在大气联防联控重点区域开展煤炭消费总量控制试点,探索调控特大型和大型城市机动车保有总量。
三是建立污染物产生量评价制度。
评价单位产品的污染物产生量,并同时驱动淘汰、准入、标杆三套标准,促使污染物控制政策的倒逼机制从生产活动的末端逐步延伸到中端和前端。
注重突出重点的污染防治政策。
《规划》坚持全面推进、重点突破,力图在环境质量差、风险高、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区域或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是深化淮河、海河等八大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实施以控制单元为基础的精细管理,确保优先控制单元水质明显改善。
二是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实施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努力解决细颗粒物(PM2.5)、臭氧、酸雨等突出大气环境问题,切实改善区域大气环境质量。
三是以重点区域为核心积极推进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在产业密集、污染严重或存在潜在风险的重点防控区内,实施包括源头减量、过程阻断、清洁生产、综合治理、生态修复在内的全过程防治。
四是在农村环境保护领域,以连片整治区域为重点,加大“以奖促治”政策力度,带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注重强化基础的环境管理政策。
环境规划、环境功能区划和环境影响评价等环境保护的基本制度在《规划》中得到进一步发展强化。
一是深化发展城市环境规划制度。
《规划》提出探索编制城市环境保护总体规划,这是城市环境规划制度的重大发展。
《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
加强环保信息的共享和 交流,推动环保工作的 信息化和智能化。
01
实施方案
实施步骤与方法
制定实施方案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的 目标和任务,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明确
各项任务的责任部门和时间节点。
强化监管执法
加强对环境违法行为的监管执法力度,对 环境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确保环保目
修订和完善《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加大对环境违法 行为的处罚力度。
推进排污权交易制度
建立排污权交易市场,通过市场手段促进企业减少污染物 排放。
加强环境影响评价
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重大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 估。
加大投入力度
增加环保投入
加大对环保工作的投入力度,确保环保资金的充足供应。
引导社会资本进入环保领域
环保能力建设得到全面加强
提升环境监测和预警能力,加强环境执法监管力度,提高环境应急处置 能力,完善环境公共服务体系。
具体目标
化学需氧量减少10%
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10%
控制工业和城市污染源排放,减少化学需 氧量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达到规划目标 要求。
氮氧化物排放量减少10%
通过燃煤电厂和机动车尾气治理等措施, 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达到规划目标要求 。
01
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
1 2
完善环保考核机制
将环保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对环保 工作不力的地区和部门进行问责。
加强环保宣传教育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倡导绿 色低碳生活方式。
3
推进环保产业发展
鼓励环保产业的发展,加大对环保技术研发和创 新的支持力度。
完善政策法规
完善环保法律法规
“十二五”环境经济政策体系建设路线图
口 董战峰 葛察忠 高树婷 李晓亮 逯 元堂 王金南/ 文
尽 管环 境 经济 政 策手 段 在 “ 一 五 ”时期 日益 受 到重 视 , 是 ,无 论 在 过 去还 是 十 但
当 前 ,环 境 经 济 政策 仍 主 要是 作 为政 府 环境 管 制 的 一种 辅 助 手段 。生 态 补 偿 、绿 色 信 贷和 绿色 保 险等 政 策 也 只是 近 期 才 受 到重 视 并 开展 试 点 ,而 且这 些 类 别 的 环境 经 济 政策 的 有 效 性仍 需 实践 进一 步 检 验 。 总体 来 看 ,我 国 尚未 形 成系 统 的 环境 经 济 政 策体 系 ,环 境 经济 政 策体 系建 设 现 状 与 适应 中 国 国 情的 、能 有 效支 撑 科 学 发展 的 环 境经 济政 策体 系 尚有 较大 差距 。
展 的政 策组合 。然而 ,在当前的环境经 济政 策体 系建 设的理论研究 和实践 中,
“ 科斯 ”类政策 ,这类 政策通过产权制 态 函数 ,在不 同时期环境经济政策体系 度安排来实现稀缺性环 境资源的优化配 的组成和体系 中不 同政策类别 的作用大
对如何理解 、把握 和定 位环 境经济政 策 置 ,如排污权交易政策 。不 同国家由于 小是有所变化的。因此 ,我们可 以得 出 体 系建设 尚存在争议 ,有必 要对 此进 行 制度环境和政策基础不 同 ,在环境 经济 结论 :到底一 国的环境经济政策体系包
在 国家 “ 十一 五 ” 环境 经 济 政策
建设 的绩效评估 和改进 优化 。首先 ,在 会经济制度环境是 在不断变化的 ,环境 研 究 与试 点 项 目支 持下 ,我们 一 直对 政策体 系设计 之初 就应该采取审慎 的态 保护工作 的需求也具有 阶段性特征 ,在
十二五措施
十二五措施1. 简介“十二五”措施是指中国国务院在2011年至2015年期间实施的一系列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
该措施是中国政府根据国内外环境变化和经济发展需要,制定的五年规划目标和措施。
下面将详细介绍“十二五”措施的背景、目标和实施情况。
2. 背景在“十二五”期间,中国面临着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的挑战。
经过快速发展的前十年,中国需要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加强对环境、能源和资源的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此外,中国还要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对经济的冲击,保持经济平稳增长。
3. 目标“十二五”措施的总体目标是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推动中国经济向中高端发展、向内需驱动转变、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转型。
具体来说,“十二五”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3.1 经济增长目标中国制定了适应新的经济环境和发展需求的经济增长目标。
根据“十二五”规划,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率应保持在7%左右。
此外,中国还设定了一系列细分领域的发展目标,包括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
3.2 就业目标在“十二五”期间,中国设定了就业目标,努力实现就业人口的稳定增长和就业质量的提高。
中国将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劳动力市场的灵活和高效运行,提高就业培训机构和服务的质量。
3.3 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目标为了解决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问题,中国将实施一系列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措施。
具体来说,中国将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提高能源效率,促进清洁生产和低碳发展,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
4. 实施情况在“十二五”期间,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以实现上述目标。
以下是“十二五”措施的一些实施情况:4.1 经济结构调整中国实施了一揽子的经济结构调整政策,推动经济向中高端发展。
中国加大了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强了知识产权保护,培育了一批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同时,中国放宽了市场准入,加强了市场监管,鼓励民间投资,推动经济发展的多元化。
国家十二五环保发展规划(完整版)
国家十二五环保规划一、环境保护标准发展现状与需求我国环境保护标准自 1973 年创立以来,经过 30 余年的发展,已逐步形成了以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环境监测规范为核心,包涵环境基础标准、标准制修订规范、管理规范类环境保护标准等类标准的标准体系。
标准的适用范围已涵盖水、气、土壤、声与振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生态、核与辐射等环境要素。
“十一五”期间,我国环境保护标准工作高速发展,国家级和地方级环境保护标准体系的内容日益丰富,标准体系更加健全,标(一)准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更加突出,标准对环境保护工作的规范和支撑作用更加显著。
“十一五”环境保护标准工作主要进展“十一五”期间,环境保护部及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部署和实施了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十一五”规划,紧密围绕国家环境保护工作重点,环境保护标准工作的力度不断加强,标准工作进展显著。
1.全面部署和实施标准规划,标准工作全面推进,大幅度提速标准数量快速增加。
“十一五”期间,平均每年出台的国家环境保护标准数量达到100项以上,增长幅度在30多年的环境保护标准工作历史上前所未有。
目前,我国共发布环境保护标准1400 余项,其中现行的标准有1263 项,并废止162项实施时间较长的标准,现行标准比“十五”末增加了438项。
标准种类日益丰富。
现行标准中,包括国家环境质量标准14项、国家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 130 项、环境监测规范 688 项、环境基础标准与标准制修订规范18项,管理规范类环境保护标准413项。
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环境监测规范等重要环境保护标准体系已经基本建立,国家环境保护标准体系框架已经基本建成。
地方环境保护标准工作开始起步。
“十一五”期间,全国出台了一系列符合当地发展水平和环境管理要求的地方环境保护标准。
截至目前,已依法在国家备案的地方环境保护标准共60 项,其中现行标准51 项,已废止或被代替标准9 项,现行地方环保标准比“十五”末增加了37项。
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十二五”发展规划
撑农村面源污染 防治 ,制定发 布 了一系列关 于面源 污染 统性 ,对标准制修订工作 的支持力度 不足 。重要基 础数
发布 了 《 国家环境保 护标 准制修订工作管理办法 》
标 准工作任务 ,标准工作 队伍 的人员数量 明显不足 ,单
目竣工环境保护验 收 、生态环 境保护 、核与 电磁辐射 和
4 . 标 准相关的科研 工作和基础条件尚需加强
化学品环境管理等方 面工作 的管理规范类标准 。积极支
防治的环境保护标准 。 4 . 标准制修订工作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
部分 标准相关科研工作 的针对性不强 ,成果缺 乏系 据 和科研 成果的信息共享程度不够 。我 国环境质量基准
渔业水 质标准 ),空气质量两项标 准并立 ( 环境空气质 计 与能力建设 的全过程 工作模 式转变 。
量标 准 、保护农作物 的大气污染 物最 高允许浓度 ),部 分 污染 物排放标准行业拆分方 式有待完善 。随着需要监 控 的环境污染 因子不断增 多 ,环境 监测规范 的数量 和技 术水平距 离实际需求 尚存在一定 的差距 。固废 、生态 、 待进一 步提 高。
等多项规范性文件 ,出台了一系列关于环境监测方法标 项 标准工作经费仍然偏少 ,不利 于标 准工作 的持续稳定 准 、环境标准样 品、清 洁生产 与审核等标准 的制修订技 发 展 。 术规范 。修订发布 了 《 地方环 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
标准备案管理办法 》。大力 推行标准政务公开 ,标 准工
C H I N A E N V I R ON M E NT A L P R O TE C T I ON I ND U S TR Y 2 01 3. 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十二五”全国环境保护法规和环境经济政策建设规划—3—目 录一、“十一五”环境保护法规和环境经济政策建设基本情况 (6)(一)环境保护法规建设 (6)1、主要进展 (6)2、存在问题 (7)(二)环境经济政策建设 (8)1、主要进展 (8)2、存在问题 (10)二、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11)(一)指导思想 (11)(二)规划原则 (11)(三)主要目标 (12)三、重点领域和主要任务 (12)(一)环境保护法规建设 (12)1、做好《环境保护法》修订 (12)2、完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 (12)3、推动环保行政法规进程 (13)4、加快环保部门规章步伐 (14)5、积极参与其他领域立法 (14)6、大力支持地方环保立法 (14)7、推进环境经济政策法制化 (15)8、开展环境立法后评估 (15)9、探索环境司法保障机制 (15)10、创新环境立法模式 (16)—4—(二)环境经济政策建设 (16)1、推动现有税制“绿色化” (16)2、完善环保收费制度 (17)3、改革环境价格政策 (17)4、深化环境金融服务 (18)5、健全绿色贸易政策 (18)6、建立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 (19)7、构建生态补偿机制 (19)8、完善公共财政支持环保政策 (20)9、制定和完善环境保护综合名录 (20)10、推进污染损害鉴定评估 (20)四、保障措施 (21)(一)加强组织协调 (21)(二)加大经费保障 (21)(三)建设人才队伍 (21)(四)强化培训宣传 (22)(五)扩大公众参与 (22)—5—为指导和推进全国环境保护法规和环境经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务院印发的《“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和环境保护部“十二五”规划总体安排中关于建立完善的环境保护法规政策体系,实施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等相关要求,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环境保护法规和环境经济政策建设基本情况“十一五”期间,全国环境保护系统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和实施《“十一五”全国环境保护法规建设规划》,环境保护法规和环境经济政策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一)环境保护法规建设1、主要进展制(修)定环境保护法律。
“十一五”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了《水污染防治法》,制定了《循环经济促进法》。
在《侵权责任法》、《物权法》和其他有关法律中,特别规定了有关环境保护的内容。
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分别做出了关于惩治环境犯罪的司法解释。
《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已提请国务院审议。
完善环境行政法规。
国务院制定或者修订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全国污染源普查条例》、《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条例》、《民用核安全设备监督管理条例》、《放射性物品运输安全管理条例》、《防治海岸工程建设项目—6—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等7项环保行政法规,发布了《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关于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法规性文件。
此外,国务院环保部门组织起草的《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条例(草案)》、《环境监测管理条例(草案)》、《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条例(草案)》已提请国务院审议。
出台环境保护部门规章。
国务院环保部门制定或者修订了《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环境监测管理办法》、《电子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管理办法》、《限期治理管理办法(试行)》、《环境行政处罚办法》、《环境标准管理办法》等26个部门规章。
2、存在问题某些领域尚存立法空白。
在土壤环境保护、核安全、危险化学品环境管理、环境监测、生物安全、遗传资源保护以及与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密切相关的电磁辐射、光污染、重金属以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方面,还没有制定法律或行政法规。
一些重要的环境管理制度,如排污许可、总量控制、区域限批等,缺少实施性法规。
一些国际环境条约签署后,缺乏国内配套立法。
环境监管制度内容交叉重叠。
我国环境法律法规中确立的环境管理制度达二十多项,但不少法律制度的内容重叠、交叉,甚至相互矛盾。
这既浪费了有限的立法资源,又导致法律之间相互冲突,不仅增加了修订工作的难度,也给执法工作造成困难。
对环保违法惩罚力度弱。
整体而言,现行环保立法关于环境违法行为法律后果的规定,行政处罚普遍偏轻,民事赔偿范围过窄,—7—刑事制裁乏力。
较低的环境违法成本,难以对违法行为起到有效的惩罚和威慑作用。
约束政府行为的法律制度不完善。
政府是环境保护的主要责任主体,政府履行环境责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当地环境质量的优劣。
现行环保法律对政府行为规范不够,对于与环境保护相关的行政决策和行政执行行为,法律监督和制约制度不够完善。
环保社会监督的法律机制不健全。
现行环保法律关于公民环境权益、环境损害赔偿和环境纠纷调解处理等规定尚不完善,公众参与环境决策、环境监督以及自身环境权益维护缺乏程序和渠道,公众的环境监督作用难以有效发挥。
(二)环境经济政策建设1、主要进展中国环境宏观战略研究圆满完成。
战略研究历时三年,经过深入研究,形成了战略研究综合报告和专题报告等一系列重要成果,研究报告共600多万字,数字、资料翔实。
2010年12月28日,温家宝总理做出重要批示:“要重视研究成果的利用。
制定‘十二五’规划,要认真参考这份报告。
《报告》可发发改委和有关部门。
”同年12月20日,李克强副总理主持召开研究成果应用座谈会,指出:“研究的目的在于应用。
要把研究提出的新理念、新战略切实转化为可操作的新举措、新政策,将有效的政策措施上升到法律层面。
”国家加快了环境经济政策制定的步伐。
环保部门主动协调和配—8—合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商务部、税务总局、人民银行、银监会、保监会等部门,推动出台了《关于落实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通知》、《关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燃煤发电机组脱硫电价及脱硫设施运行管理办法》、《关于逐步建立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责任机制的指导意见》、《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试行)》和《环境保护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等环境经济政策文件。
地方积极开展环境经济政策试点工作。
河北、山西等20多个省市出台了绿色信贷政策实施性文件,湖南、江苏等10个省市开展了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湖北、广东等地开展了排污收费改革,辽宁、浙江、海南等10多个省市开展重要生态功能区、流域和矿产开发生态补偿试点,河南、山东等10多个省市出台了排污权有偿使用和排污权交易的政策性文件,开展排污权交易试点探索。
环境经济政策成效初步显现。
4万余条企业环境违法信息进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成为信贷重要依据。
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地区、行业和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利用市场手段防范环境风险、维护污染受害群众利益的新机制正在形成。
环保专用设备、环保项目和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加大环境保护投资起到明显的推进和引导作用。
200多种“双高”产品被取消出口退税,并被禁止加工贸易。
燃煤发电机组脱硫电价等价格政策,有力促进了重点行业节能减排。
—9—2、存在问题环境经济政策作用空间有待拓展。
从社会再生产过程看,环境经济政策主要集中在生产环节,用以调节流通、分配、消费行为的环境经济政策仍不完善。
即使在生产环节,也仍然缺乏直接针对污染排放和生态破坏行为征收的独立环境税,尚未建立起完善的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政策体系。
在对外贸易合作方面,还未建立起指导和规范“走出去”企业环境行为的政策体系。
一些重要环境经济政策缺乏法律法规支撑。
目前,我国一些重要环境经济政策,如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生态补偿和环境责任保险等环境经济政策,尚缺乏明确、具体的法律法规依据。
这些政策在试点后的全面推行将面临着法律障碍。
现有政策之间协调不够、配套措施不足、技术保障不力。
排污权有偿使用与环境税费之间需要进一步协调,环境污染风险评估和污染损害评估技术规范尚不完善,污染源实时监测监控网络和执法监管体系不够完善,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环境经济政策的全面和有效推行。
环境损害成本的合理负担机制尚未形成。
环境损害成本的合理负担机制主要有环境资源产品定价机制、收费机制和税收机制等。
建立这些机制有利于环境损害成本内化为市场主体的生产成本,从根本上解决“资源低价、环境无价”导致的资源配置不合理问题。
目前该机制尚未有效形成,市场主体加大环保投资、防控环境风险的内在动力不足,绿色信贷、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绿色证券等环境经济政策有效实施缺乏根本推动力。
—10—二、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科学发展的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和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的新要求,加强环境保护法规和环境经济政策建设,为推动从主要用行政办法保护环境到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的历史性转变,探索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中国环保新道路提供有力保障。
(二)规划原则健全法规,完善政策。
加快环境保护法规建设进程,切实提高环境保护法规质量,形成覆盖各个领域、门类齐全、功能完备、措施有力的环境保护法规体系。
继续拓展、深化环境经济政策体系,进一步充分发挥环境经济政策在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中的重要作用。
统筹规划,系统协调。
环境保护法规和各项环境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要放在环境保护工作的整体框架内综合考虑,避免冲突和矛盾,充分发挥法律、政策之间的协同效应。
联系实际,注重创新。
各项环境法律规章的制定、修订以及环境经济政策体系的建设,都要紧密结合我国环境问题的具体情况和环境管理的实际需求,高度重视环境保护法规及环境经济政策的创新,确保制定的法规和政策具有针对性、前瞻性和有效性。
突出重点,整体推进。
结合“十二五”时期环境保护的重点任—11—务和需要解决的突出环境问题,以修订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制定土壤环境保护、环境应急管理、核安全、化学品环境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为重点,不断完善环境保护法规体系;深入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生态补偿、环境税等环境经济政策的试点工作,争取尽快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出台相关法规和政策文件,推动环境保护法规和环境经济政策建设工作的全面提升。
(三)主要目标根据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和环境经济政策建设的现状以及我国环境保护的实际需要,借鉴国外和国内其他领域立法和政策制定的经验,加快修订现有法律法规和制定新法,积极推进环境经济政策的研究、制定和实施工作,到2015年形成比较完善的、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环境保护法规和环境经济政策框架体系。
三、重点领域和主要任务(一)环境保护法规建设1、做好《环境保护法》修订积极配合全国人大环资委、法工委,针对《环境保护法》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围绕加强政府环境责任、完善监管制度、推动公众参与和强化法律责任等重点内容,吸收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环境管理制度和措施,全力做好《环境保护法》的修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