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说课稿
机械设计说课稿
机械设计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机械设计》。
下面我将从课程定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这六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课程定位《机械设计》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是在学生学习了机械制图、工程力学、机械原理等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机械零部件的设计和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这门课程不仅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如机械制造技术、机床夹具设计等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对于学生毕业后从事机械设计、制造、维修等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教学目标根据课程的定位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程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1)使学生掌握常用机械零部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和设计方法。
(2)让学生熟悉机械设计的一般过程和设计规范。
(3)引导学生了解现代机械设计方法和技术的发展趋势。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机械零部件的设计计算和结构设计。
(2)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机械设计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2)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激发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兴趣和热情,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机械设计概论介绍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机械零件的失效形式和设计准则、机械设计的一般程序等。
2、连接设计包括螺纹连接、键连接、销连接等的设计和计算,以及各种连接的结构设计。
3、传动设计涵盖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蜗杆传动等的设计和计算,以及传动装置的结构设计。
4、轴系零部件设计主要有轴的设计和计算、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的选择和计算、联轴器和离合器的选择等。
5、其他零部件设计如弹簧、减速器等的设计和选用。
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我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3.7《设计制作小车(一)》说课稿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3.7《设计制作小车(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设计制作小车(一)》这一课是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机械和力的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运用所学的知识,设计并制作一个小车,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对于简单机械和力的作用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于如何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还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小车的工作原理,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制作一个小车。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到科学实践的乐趣,增强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小车的工作原理,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制作一个小车。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与手段: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3.小组合作: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多媒体教学:运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车的工作原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动画,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简单机械和力的作用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讲解:讲解小车的工作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小车是如何运行的。
3.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小车的制作,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展示与交流: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小车,分享制作过程中的经验和收获。
【推荐】机械制图说课稿PPT文档
知识技能 掌以握实正 践投项进影目一法来的综步基合增本衡理量强论学。和生投掌影握作的图程的度基。本方法;
掌握有关机械工程技术基础(如公差等)的基本常识;
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课程主要研究图示方法,标注方法,制图标准,机械常识和制图技能五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制图理论的学习和大
量1、的培实养践学活生动分,析培问养题学、生解读决图问和题看的图能的力能;力,以及部查分阅标文准科的能生力较。 多,底子
本课程主要研究图示方法,标注方法,制图标较准,薄机弱械常,识对和制工图科技能专五业个方课面学的基本内容,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制图理论的学习和大
量课的程实 设践计活—动—,教培学养项学目生设读计图和看图的能力,习以及存查在阅标较准强的能的力畏。 惧心理。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和投影作图的基本方法;
1、运用形体分模析法块分五析组合组体合; 体
模块九 识读机械图样
以培任养务 空驱间动思,维模项能目力块导,向使六学生机具备件运用的制表图知达识解方决法工程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
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
模块九 识读模机械块图样七 标准件与常用件
1、运用形体分析法分析组合体;
——课程作用
图示方法
制图技能
研究内容
标注方法
机械常识
制图标准
——课程体系
本课程与先修课程与后续课程的衔接
高
中 数 学 立 体 几 何
机 械 制 图
计 算 机 辅 助 设 计
CAD\CAM
技 术
数 控 加 工 工 艺
数 控 加 工 实 训
毕 业 设 计
前续主要课程
后续课程
2.教学目标
知识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 理论和投影作图 的基本方法;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说课稿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下面我将从课程定位、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条件、教学评价以及课程特色这几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课程定位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融合了机械工程、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以及计算机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本课程是机械类专业的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工艺、自动化控制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控制等相关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机械零件的设计、机械传动系统的设计等。
熟悉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流程和方法,包括毛坯制造、切削加工、热处理等。
了解自动化控制的基本概念和技术,包括控制系统的组成、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运动控制等。
2、能力目标具备机械产品的设计能力,能够根据需求进行机械结构的设计和计算。
能够制定合理的机械制造工艺方案,并进行工艺文件的编制。
具备一定的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能力,能够解决简单的自动化控制问题。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
三、教学内容1、机械设计部分机械设计概论:介绍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设计要求。
机械零件的设计:包括轴、齿轮、带传动、链传动、螺纹连接等零件的设计计算和结构设计。
机械传动系统的设计:讲解常见传动系统的类型、特点和设计方法,如齿轮传动系统、带传动系统等。
2、机械制造工艺部分制造工艺基础:介绍毛坯制造、切削加工、特种加工等工艺方法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包括工艺路线的拟定、工序尺寸的计算、工艺装备的选择等。
典型零件的制造工艺:以轴类零件、箱体类零件、齿轮类零件为例,讲解其制造工艺过程。
3、自动化控制部分自动化控制概论:介绍自动化控制的基本概念、发展趋势和应用领域。
机械设计说课稿分钟
机械设计说课稿分钟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机械设计”。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本次授课所选用的教材是《机械设计基础》。
这本教材具有系统性强、内容丰富、案例实用等特点。
它涵盖了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是机械类专业学生必修的重要课程。
在本课程中,“机械设计”这一章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它既是对之前所学机械原理知识的应用和深化,又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机械系统设计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机械类专业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机械制图、力学等基础知识,但对于机械设计的实际应用还缺乏深入的理解和实践经验。
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不足的问题,对于抽象的概念和复杂的计算容易感到困惑。
但他们思维活跃,对实际案例和实践操作具有较高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常见机械零件的设计要求和规范。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和创新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机械零件的设计计算和结构设计。
3、素质目标激发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严谨的工作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机械零件的失效形式和设计准则,以及常见机械传动装置的设计方法。
2、教学难点复杂机械零件的强度计算和结构设计,以及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设计中。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通过实际案例引入课程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
(2)任务驱动法:布置设计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实践能力。
(3)讲授法:对重点和难点知识进行详细讲解,确保学生理解和掌握。
2、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采用以下学习方法:(1)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预习和复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机械制图看零件图说课稿 (精选6篇)
机械制图看零件图说课稿(精选6篇)机械制图看零件图说课稿 1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选自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机械类,第二版《机械制图》第一课时本节内容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概括总结,又是后面识读装配图的基础,同时它又是生产实习中的一门语言,只有懂得了这门语言才能进行生产加工,故此内容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根据本内容的地位和作用结合大纲中规定的以着重培养学生的识读能力,我确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零件图的具体内容(2)了解看零件图的目的、方法和步骤(3)掌握识读轴类零件图的方法与步骤(俗话说:学以致用,为了体现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思想,我拟订了本节课的能力目标)(二)能力目标运用理论联系实践的观点解决问题(三)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根据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状况,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3.教学重点:识读轴类零件图的方法与步骤(而在识读轴类零件图4个内容中零件图的视图和尺寸标注分析既繁又难,所以我把它确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4.教学难点:轴类零件图的视图和尺寸标注分析(说完了教材分析,接着我分析一下学生的学情)二、说学生众所周知,职业中学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相对比较薄弱,但是经过近几年的技能教学,我发现很大一部分学生只是文化基础知识欠缺,他们对于生产实习具有浓厚的兴趣,同时也非常想掌握一门技能。
现在的职业教育非常重视技能教学,而车工生产培训是机械类学生必不可少的部分,机械制图课程进行到这一章节,学生车工培训初级阶段已经结束,学生已经可以在师傅的指导下根据零件图加工出一些简单的零件,特别是对轴类零件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接下来我谈一下本节课我所使用的教学方法)三、说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学情,我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法”“问题引领、探究生成”“小组合作、小组竞赛”。
通过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和现有的技能实践经验,设置一个个新的`任务,让学生运用以学过的知识,有机结合实际,以任务驱动的方式解决问题,使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
《机械CADCAM(MasterCAM)》说课稿
《机械CAD/CAM(MasterCAM)》“说课”提纲机电系数控教研室杜薇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机电系数控教研室的杜薇,下面我就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机械CAD/CAM(MasterCAM)》课程的整体情况向大家介绍。
一、课程的目标、要求与定位《机械CAD/CAM(MasterCAM)》课程是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计划中一门核心专业课,也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技术课,是培养机械行业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程以训练学生CAD/CAM技能为核心,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依托MasterCAM软件,详细介绍了二维图形绘制、曲面和曲线的构建、三维实体造型、CAM加工基础、二维铣削加工以及三维铣削加工等内容,培养学生的机械产品设计的基本职业能力。
《机械CAD/CAM(MasterCAM)》课程与先行的《机械制图》、《机械设计》、《CAD技能实训》、《数控加工技术》等课程有着一定的联系,与后续的《塑料模具设计》、、《顶岗实习》及《毕业设计》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通过对本课程系统的学习,使学生具备高素质实用型高级职业技术专门人才所必需的CAD/CAM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形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打下基础,并注意渗透思想教育,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该课程的课程目标如下:(一)知识目标1.了解机械零件的特征分析和造型方法。
2.掌握二维草图的绘制方法。
3.掌握运用特征进行三维实体造型的基本方法。
4.了解曲面造型的基本方法。
5.掌握MasterCAM二维刀具路径和三维刀具路径的常用方法并生成G代码。
6.掌握简单模具型腔的刀具路径和中等复杂难度的零件刀具路径。
(二)能力目标1.会正确合理地选择零件造型的各种方法。
2.会正确合理地选择各种加工方法。
3.培养学生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
(三)品性目标1.培养学生沟通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
机械设计基础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机械设计基础》的教学设计及分析一、学科地位与内容1.课程地位《机械设计基础》一门具有较强理论性和实践性的课程,旨在培养工程技术人员具备分析、设计、运行和维护机械设备和机械零件的能力,为今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及学习有关新的科学技术打下基础。
是我们港口物流设备与自动控制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
该课程在该专业学生知识体系中处于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基于先前学习的许多基础理论课(如数学,制图、力学、公差配合等)以及一定的生产知识(如拆装测绘、金工实习等),同时,该课程又为后期专业课得学习奠定了重要基础,因此,本课程的掌握情况直接影响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
2.教材内容《机械设计基础》教材是专门针对高职高专教育要求整合了《机械原理》,《机械零件》、《机械设计》《摩擦学》等课程知识的一本教材。
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①阐述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运动特性及设计方法。
②阐述常用零部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及设计方法。
③介绍机械系统的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法。
二、教学目标依据《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标准及大纲要求,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了解常用机构及通用零部件的工作原理、类型、特点及应用等基本知识;②掌握常用机构的基本理论及设计方法;③掌握通用零、部件的失效形式、设计准则与设计方法。
2 、能力目标:具备机械设计实验技能和设计简单机械及传动装置的基本技能。
学会综合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践问题。
三、教学重点、难点依据课程标准,在充分分析教材、了解学生知识结构与学习特点的基础上,确定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与设计方法。
2、常用传动方式的工作原理、优缺点及适用场合。
3、通用零部件的失效形式,设计准则与设计方法。
难点:1、常用机构的结构分析2、齿轮机构与轴等非标零部件的设计四、教学方法由于《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理论实践性都较强,因此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结合理论课的系统教学法和实践课的场景教学法;2、结合课堂教授与多媒体教学增加直观性;3、并利用挂图和实物模型增加学生的现场感;4、利用学生熟悉食物进行类比教学消除学生对新事物的陌生感;5、通过课后布置随堂小设计作业巩固知识,增加参与感,同时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全国“创新杯”机械类说课大赛一等奖作品数 控 车说课稿
20XX年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你们好!我是来自黑龙江农垦工业学校机电学科的一名教师,我叫田琦。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是《数控车编程与操作训练》中的粗车复合循环指令G71这一章节。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教学过程、教学反思这五个方面阐述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思路。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数控车编程与操作训练》是高等教育出版社教材,是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推荐的数控技术应用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系列教材之一。
本课选自第二单元第3节。
选择本教材有三个原因。
一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现有设备的种类选择。
二是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及从事工种难度选择。
三是教材授课方向和培养目标符合企业需求。
通过使用本教材达到提高教学效益,实现一体化教学的目的。
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数控加工工艺等知识,这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本节内容前面承接本教材的基本编程指令内容,后面是本教材的复合切削循环部分,所以学好本节课为以后的指令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而且它在整个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内容包含的一些工艺、操作知识,是实践考核内容。
因此,本节内容在数控编程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中职学校的学生普遍存在动手能力强,思考钻研能力差的特点。
那么如何提高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们要采取多样的教学手段。
通过使用信息化教学、项目教学法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加工工件等实训课提高学生的成就感。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及职业要求,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G71的重要作用。
掌握G71的格式及参数说明。
熟记G71的注意事项。
熟练的将G71命令应用于编程中。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工艺与编程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想象和思维能力、扩展学习能力、创新能力。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要因材施教。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探究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机械设计基础》教案
《机械设计基础》教案一、课程概述《机械设计基础》是机械工程及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实际工程应用奠定基础。
本课程内容丰富,涉及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论、设计方法和设计实践,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
3.了解机械设计领域的发展动态和前沿技术,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4.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工程素质和职业道德,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1.机械设计概述:介绍机械设计的概念、任务、分类和发展趋势。
2.机械零件设计:包括传动零件、连接零件、轴系零件、弹簧等的设计原理和计算方法。
3.机械传动设计:介绍传动系统的类型、性能参数和设计方法,包括齿轮传动、带传动、链传动等。
4.轴承和联轴器设计:分析轴承的类型、性能和选用原则,介绍联轴器的结构和设计方法。
5.机械结构设计:阐述机械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步骤,包括结构要素、强度计算、稳定性分析等。
6.机械创新设计:探讨机械创新设计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设计能力。
7.机械设计实例分析:分析典型机械设计实例,使学生了解机械设计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讲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使学生对课程内容有全面了解。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机械设计实例的分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讨论法:组织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实践教学:安排课程设计、实验等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5.现代教育技术: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安排1.总学时:64学时2.理论教学:48学时3.实践教学:16学时(含课程设计、实验等)4.教学进度安排:第1周:机械设计概述第2-4周:机械零件设计(传动零件、连接零件、轴系零件、弹簧)第5-7周:机械传动设计(齿轮传动、带传动、链传动)第8-9周:轴承和联轴器设计第10-11周:机械结构设计第12周:机械创新设计第13周:机械设计实例分析第14周:课程设计第15周:实验第16周:复习与考试六、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30%(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小测验等)2.实践环节:30%(课程设计、实验等)3.期末考试:40%七、教学资源1.教材:《机械设计基础》(主编:X,出版社:X)2.参考文献:《机械设计手册》、《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等3.网络资源:中国大学MOOC、爱课程等在线课程资源4.实验室:机械设计实验室、机械创新实验室等八、教学效果评价1.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机械设计基础说课稿
我说课的题目是:《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特性》。
本节是《机械设计基础》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
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从以下四方面加以分析:1、地位作用:本节以曲柄摇杆机构为例阐述了平面四杆机构的三大特性:急回特性、压力角传动角和死点,它是分析其它四杆机构的基础,对于生产实践有重要指导意义。
所以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之一。
本小节需2课时,本节课是第一课时。
2、教学目标:根据大纲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我将教学目标定为认知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三个方面。
知识目标: 1、掌握急回特性、行程速度变化系数的概念。
2、掌握急回特性产生的条件及应用。
能力目标: 1、能进行行程速度变化系数的简单计算。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归纳能力。
3、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协作学习能力。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使他们在探索事物本质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2、培养学生对本课程和本专业的兴趣和热爱,使他们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都能成为爱岗敬业的专业技术人员。
3、重点与难点急回特性产生的条件对于指导生产实践有着重要意义,所以把它定为教学重点。
而急回特性产生的原因相对学生的基础而言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把它定为教学难点。
4、教材处理:本着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原则,我对教材做如下处理(1)通过直观演示的方法,引导学生循序渐进,步步深入, 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总结得到急回特性的产生原因。
(2)通过提出行程速度变化系数这一概念,使急回特性产生的条件简单易懂。
二、教法设计:主要采用动画演示和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提出问题——探究验证——归纳总结——实践应用等环节,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三、学法指导:1、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能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善于思考,协作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取旧知——积极思维——实验探究——构建新知——巩固深化的学法。
《机械CADCAM(UG)》说课稿
《机械CAD/CAM(UG)》“说课”提纲机电系数控教研室杜薇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机电系数控教研室的杜薇,下面我就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机械CAD/CAM(UG)》课程的整体情况向大家介绍。
一、课程的目标、要求与定位《机械CAD/CAM(UG)》课程是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计划中一门核心专业课,也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技术课,是培养机械行业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程以训练学生三维设计的技能为核心,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依托UG NX 8.0软件,详细介绍了机械产品设计中的二维草图设计、零件创建、三维装配、工程图以及曲面设计等内容。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利用UG软件进行机械零件的二维的草图设计、三维造型、装配设计、工程图设计、曲面设计等五块内容,培养学生的机械产品设计的基本职业能力。
《机械CAD/CAM(UG)》课程与先行的《机械制图》、《机械设计》、《CAD技能实训》、《数控加工技术》等课程有着一定的联系,与后续的《塑料模具设计》、《数控加工技术》、《顶岗实习》及《毕业设计》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通过对本课程系统的学习,使学生具备高素质实用型高级职业技术专门人才所必需的CAD/CAM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形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打下基础,并注意渗透思想教育,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该课程的课程目标如下:(一)知识目标1.掌握基本的UG NX8.0绘图环境设置方法;2.掌握二维草图绘制与约束基本方法和技能;3.掌握基本的UG NX三维造型理论和常用技巧;4.掌握相关的造型方法与命令;5.掌握常见产品的相关造型方法与技巧;6.掌握装配建模方法;7.掌握工程的绘制方法;8.掌握曲面创建和编辑的基本方法。
(二)能力目标1.能够熟练应用UG软件,独立完成中等复杂程度的产品从三维造型到绘制工程图的整个过程的能力;2.能在生产设计中熟练运用三维造型的基本知识;3.培养学生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
机械制图尺寸注法说课稿
1-2尺寸注法说课稿各位评委好:我是号考生,我说课的内容是尺寸注法。
我将从新课标的理念出发,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教法、教学过程及教学反思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教材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纽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节课选自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机械制图(第八版)中第一章第二节,是建立在学生已经系统的掌握了制图的基本规定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
就其内容而言,本节课属于基础知识课程,对以后同学们在读图以及绘图时候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我们不光要了解教材的内容,也要清楚学生的情况。
我所面对的是中专的学生,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是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还需要督促。
因此,需要教师通过多种手段来增强学生对基本知识的记忆。
三、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基于以上教材和学情的分析,结合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和对核心素养的理解,我设计了如下目标:(1)能够对视图中的零件进行尺寸标注。
(2)通过对视图种物力尺寸的标注,增强理论与现实中的联系。
(3)增强学生对尺寸的敏感性和在生活中对物体尺寸的理解。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在视图上进行基本的尺寸标注。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的对物体进行尺寸标注。
四、教学教法本节课主要采用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练习法来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
五、教学过程根据新课标的教学要求,本节课的总体导入流程为导入、新授、巩固、小结、作业,五个方面。
(一)情境导入本节课采用的是复习导入,在上课之初,我会先提问先前课程的内容,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绘图理论知识,然后我做一个简单的总结,从而引出今天的课题:尺寸注法。
这节课所学的内容比较基础,是绘图以及读图的基础,学生需要记忆的知识比较多,多进行重复性提问,增强学生的记忆。
(二)课程新授在这一环节,为了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活动。
机械工程基础说课稿 (刘小兰)
机械工程基础说课稿各位专家、老师:大家好!我是汽车与机电工程学院教师刘小兰,今天我将代表我们课程团队进行本次说课。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一下本次说课课程基本情况。
该课程的名称为《机械工程基础》,课程编码是22012,他所服务的专业是机电一体化技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和数控技术专业。
我们于 2008 年开始对该课程进行建设和改革,经过课程团队多年的不懈努力 , 于2011 年被评为院级精品课程。
随着教育部提出的对高职类院校课程改革的新要求,及在我院对于人才培养模式全面转型的大环境下,我们对该课程的建设又有了一些新的体会和认识,下面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介绍本课程的整体教学设计。
一、课程设置分析1.课程性质及定位通过对该课程所服务的专业岗位群的调研与分析后发现,各专业毕业学生主要从事的岗位有:。
,这些岗位包涵了对学生的职业基础能力和职业拓展能力的要求。
该课程就是为学生奠定职业基础能力所设置的。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机械的基础知识,如各种机械的组成特点、各种机构的工作原理及运动特性等。
由此可以看出该课程是机械工程学科的基础,是机械类及近机类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其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地位。
2 .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学习本课程必须要先修《机械制图》、《计算机绘图》及《机械制造基础》这些课程, 通过前面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一般机械零件的识读与绘制图样的技能,并对各种机械零件常用的材料性能及热处理方法有个简单的了解,为学习本门课程打下基础。
其后续课程有《液压与气压传动》、《机械设备修理工艺》、《模具设计与制造》等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得学习为这些课程提供理论依据和设计方法。
由此可看出该课程是一门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的课程。
3 .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我们使学生从以下三方面逐步得到提高。
1) 知识目标:了解静力学基础知识,并能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和强度计算。
同时掌握常用机构及轴系零部件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应用特点。
机械制图说课稿
机械制图第章第节说课稿谢玲《机械制图》说课稿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我是来自陕西航空工业学校一名普通的中职专业课教师,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课程《机械制图》的,对于本次教学我将从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设计主导思想、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和手段,学情及学法指导、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教学反思八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设计主导思想:我设计的主导思想是突出制图教学“教、学、练”的特点,注重在实践练习活动中学习理论知识、理论知识的提升指导实践操作技能,从而把教、学、练融合为一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地位,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
二、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材选的是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钱可强主编的第五版《机械制图》和与之配套的《机械制图习题集》中第章第节。
《机械制图》是一门既有系统理论、又有较强实践的专业技术基础课,是机械专业的必修课,本次授课内容,是后面学习的重要基础内容之一,所以这个任务第章乃至整本书的重点。
本任务是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养成认真、负责、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及识读、绘制图样的能力的培养,为以后查阅各种设计手册和工具书以及取得与专业相关的技能证书奠定基础,教学设计课时为2H(分钟)。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相贯体、相贯线的概念,掌握求相贯线的分析方法和求法。
结合本课内容,建立知识点。
)((1)掌握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2)通过对任务的学习掌握读图和绘图方法)(掌握圆锥面上的点的投影作法――辅助线法与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活动中结合已有的知识再借助教师的引导得出结论或作出判断,这虽有一定的难度,但由于学生对实际动手操作学习兴趣较浓,讨论的积极性比较高,愿意参与,只要教师充分引导、激发,学生会主动去探索,并在探索中收获知识。
(二)学法指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识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和出发点。
本节课遵循“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理念,强调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下,一定要让学生即“学会”又“会学”。
(完整版)《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说课稿最新
教学方法与手段
01
02
03
04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积 极思考、主动探索。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 实验教学和课程设计环节。
采用多媒体教学和计算机辅助 设计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效
率。
鼓励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和 竞赛,培养创新能力和团队识点全面覆盖
树立良好的工程意识, 养成严谨、求实的工作 作风。
课程内容与结构
常用机构:包括平面连杆机构、凸轮 机构、间歇运动机构等。
课程内容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安排。
通用零件:包括螺纹连接、带传动、 链传动、齿轮传动、蜗杆传动、轴、 轴承、联轴器和离合器等。
课程结构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 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知识点与技能点梳理
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包括机械设计的定义、设计过程、设计准则等基础知识,以及常用的 机械设计方法和技巧。
机械零件设计
包括各种常见机械零件的类型、结构、工作原理、设计方法和选用原 则等,如齿轮、轴承、联轴器等。
机构设计
介绍机构的组成、分类、运动分析和力分析等基础知识,以及各种常 见机构的设计方法和应用实例。
该教材涵盖了机械设计基础的所有核心知识点,包括机械 零件设计、机构设计、机械传动设计等内容,有助于学生 全面掌握机械设计基础知识。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材在介绍机械设计理论的同时,注重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通过大量实例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机械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图文并茂,易于理解
教材采用大量的图表、示意图和照片等辅助说明,使得抽 象复杂的机械设计知识变得更加直观易懂,方便学生自学 和理解。
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说课稿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说课稿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兴趣和创新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包括力学、材料学、热力学等相关知识。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机械设计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使用相关设计软件和工具。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机械设计的热爱,增强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介绍机械设计的定义、目的和意义,使学生了解机械设计在工程中的应用。
2.机械设计的方法:讲解力学、材料学、热力学等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运用这些知识进行机械设计的能力。
3.机械设计的过程:介绍机械设计的基本步骤,如需求分析、方案设计、详细设计、制造和测试等,使学生掌握设计的全过程。
4.设计软件和工具的使用:教授如何使用相关设计软件和工具,提高设计效率和准确性。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机械设计案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实验法:让学生动手进行机械设计实验,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4.讨论法:分组讨论设计问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机械设计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知识体系。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准备充足的实验设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动手实践。
5.设计软件:为学生提供相关设计软件的使用权限,提高设计效率。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评估方式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以保证评估的客观性和公正性: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小组讨论等环节,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设计说课稿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我说课的题目是:《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特性》。
本节是《机械设计基础》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
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从以下四方面加以分析:
1、地位作用:本节以曲柄摇杆机构为例阐述了平面四杆机构的三大特性:急回特性、压力角传动角和死点,它是分析其它四杆机构的基础,对于生产实践有重要指导意义。
所以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之一。
本小节需2课时,本节课是第一课时。
2、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我将教学目标定为认知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三个方面。
知识目标: 1、掌握急回特性、行程速度变化系数的概念。
2、掌握急回特性产生的条件及应用。
能力目标: 1、能进行行程速度变化系数的简单计算。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归纳能力。
3、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协作学习能力。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使他们在探索事物本
质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2、培养学生对本课程和本专业的兴趣和热爱,使他们在走
上工作岗位之后,都能成为爱岗敬业的专业技术人员。
3、重点与难点
急回特性产生的条件对于指导生产实践有着重要意义,所以把它定为教学重点。
而急回特性产生的原因相对学生的基础而言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把它定为教学难点。
4、教材处理:
本着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原则,我对教材做如下处理
(1)通过直观演示的方法,引导学生循序渐进,步步深入, 通过观察、
分析、归纳总结得到急回特性的产生原因。
(2)通过提出行程速度变化系数这一概念,使急回特性产生的条件简单
易懂。
二、教法设计:
主要采用动画演示和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提出问题——探究验证——归纳总结——实践应用等环节,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三、学法指导:
1、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能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善于思考,协作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取旧知——积极思维——实验探究——构建新知——巩固深化的学法。
四、教学过程:为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我将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部分。
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我通过演示曲柄摇杆机构的运动,提出问题,在曲柄摇杆机构中,曲柄和摇杆的运动各有何特点让学生回答。
设计目的:通过直观演示,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巩固相关知识,设置的问题既是对前面知识的复习,又是后面知识的前奏。
2、探索研究:
急回特性的产生原因是本节的一个难点:为突破难点,我把探究过程分为四步
第一步:我通过演示机构-提出问题(摇杆在空回行程和工作行程往复摆动的过程中,哪个行程运动速度较快)-学生观察并回答。
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产生初步的感性认识:即曲柄摇杆机构具有急回特性。
第二步:我继续演示机构-提出共线问题(即摇杆在两个极限位置时,所对应的曲柄和连杆处于怎样的位置关系)-学生观察并回答-得出极位夹角的概念。
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曲柄摇杆机构的特殊位置和极位夹角的概念,为后面的推导做好辅垫。
第三步:我采用分解演示空回行程和工作行程,根据演示过程-师生共填表,目的是采集相关数据,为后面的推导做好准备。
第四步:根据演示过程及表格数据,让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引导,师生共同推导出结果:即:V2>V1,从而得到产生急回特性的原因。
以上四步:将难点分解,通过直观演示,表格数据采集,学生分组讨论,师生共同推导等手段,使整个推导过程循序渐进,步步深入,变难点为趣点,使学生轻松掌握所学知识。
在前面推导的基础上,我进一步提出问题:如何衡量机构急回特性的相对程度进而我提出行程速度变化系数这一概念,师生共同推导得出急回特性产生的条件之一:即极位夹角θ>0,又引导学生观察曲柄和摇杆的运动特点总结得出急回特性产生的另两个条件:即输入件做等速整周转动;输出件往复运动。
这是本节的重点之一。
而且在讨论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极位夹角θ越大,行程速度变化系数K越大,机构急回特性越显着。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通过提出行程速度变化系数这一概念及让学生观察总结,使急回特性产生的条件简单易懂,便于学生掌握。
然后我通过演示对心曲柄滑块机构和偏置曲柄滑块机构及导杆机构的运动情况,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这三种机构是否具有急回特性,从而进一步巩固急回特性产生的条件。
最后我通过演示牛头刨床的实际加工过程,让学生观察分析,分组讨论,从而得到急回特性的意义。
这样可以使学生对急回特性的应用有了进一步的感性认识.
这样设计的目的:通过采用分组讨论,能够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协作学习的能力,这也是培养高职学生以后踏上工作岗位的一个重要素质。
3、演练反馈部分
扣住本节,我设置了四个练习题,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归纳总结,使学生更好的区分急回特性和死点产生条件的不同。
(1)当曲柄为原动件时,具有急回特性的机构有( )。
a)曲柄摇杆机构 b)偏置曲柄滑块机构 c)摆动导杆机构d)双曲柄机构
(2)有急回特性的平面连杆机构的行程速度变化系数( )。
a)K=1 b)K>1 c)K ≥1 d)K<1
(3)极位夹角越大,机构的急回特性越显着。
(4)如图所示,θ=30°,该机构的行程速度变化系数k 为多少
4、 总结提炼:
在演练反馈的基础上,我进一步总结出本节重点内容:急回特性产生条件,加深学生印象。
5、作业布置:
作业部分我是把它作为课堂的延伸部分来设计的。
本节所讲的急回特性是
平面四杆机构基本特性之一,平面四杆机构还有两个基本特性:压力角和传动角对机构传力性能的影响、死点。
为此我提出这样几个问题:在冲压机构中,为何使冲头在接近下极限位置时开始冲压我们坐折叠椅的时候,靠在椅背上,为何靠椅不会自动松开或合拢踩缝纫机脚踏板时,为何有时脚踏板动而皮带轮不动这一部分,留作学生课下观察、思考。
同时这也是下一节课学生们要掌握的重点内容——压力角、传动角和机构的死点。
6 板书设计
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特性
(一)复习提问: (1)定义 (三)巩固练习
(二)急回特性: (2)产生条件 (四)课堂小结
1、极位夹角 (3)实践应用 (五)作业布置 2 急回特性:
这样设计的目的使版面直观,层次分明,重点和难点突出。
C
空回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