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桥勘察报告
山区高速公路特大桥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山区高速公路特大桥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一、工程概述山区高速公路特大桥工程是指位于山区地形复杂、地势陡峭的地区建设的特大桥梁工程。
这种工程通常遭受风力、地震、水力等自然力的影响较大,同时在地质勘察过程中也需要充分考虑地层稳定性以及局部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二、地质勘察内容1.地区地势与地貌特征:通过现场地形测量和地貌观察,分析山区地势起伏、地形特征以及地貌演变规律。
特别要注意有关山体滑坡、塌方、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分布情况。
2.地质构造:对地区的构造形态、构造裂隙、褶皱及断裂等进行调查与研究,以推断地层变形和稳定情况。
3.地层岩性及地层厚度:对地质剖面进行详细测定,分析各种地层的岩性特征,确定地层的厚度以便计算桥梁基础的强度。
4.水文地质:对工程区域的水文地质进行勘察,包括地下水位、水文地质条件以及降水量等。
5.工程地质灾害状况:如果地区常发生滑坡、塌方、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需要详细记录和分析,为后续的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数据支持。
6.岩土工程性质:对钻孔取样的岩土进行室内试验,测定其物理力学性质、工程参数,为进行岩土工程设计提供数据。
三、地质勘察结果与建议1.根据所获得的地质勘察数据,分析山区特大桥的地质条件,并对可能存在的地质灾害进行评估。
结合地层岩性和地方气候条件,对施工过程中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进行设计和建议。
2.根据得到的地层厚度和物理力学性质等数据,计算特大桥桥墩的最佳基础形式,提出桩基础或扩底基础等合理的建议。
3.结合地区的地下水位及水文地质情况,提出特大桥梁的排水方案和基础防水方案。
4.根据岩土工程性质测试数据,提供合适的土方开挖方法和基础处理方法,并对填土的工艺和材料进行建议。
5.综合分析地质勘察结果,提出施工过程中需要关注的地质灾害和环境保护措施,以确保特大桥工程的安全施工。
四、总结山区高速公路特大桥工程地质勘察是保证工程安全顺利进行的重要步骤。
通过充分的地质勘察和数据分析,可以准确评估地质问题、灾害风险以及工程的可行性。
特大桥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xx特大桥工程地质勘察报告Ⅰ、工程概况拟建xx特大桥位于xx之间,拟建桥梁为横跨国道和河而设,大桥分左右两线,左线起止点里程桩号为ZK0+895.226~ZK1+785,桥全长916m,中心桩号为ZK0+358,主跨为310m;右线起止点里程桩号为K0+884~K1+785,桥全长916m,中心桩号为K1+358,主跨为310m;上部结构为双塔斜拉桥+装配式连续T梁,桥址区两端均有公路相通,交通较便利。
我公司于20xx年xx月xx日~xx月xx日采用钻探方法对该桥址进行了施工图优化设计阶段的勘察工作,本次勘察共布设钻孔27个(钻孔编号为YQZK1~YQZK21、ZQZK1~ZQZK17,其间的孔号排列不连续)。
并利用初步设计阶段的勘察钻孔1个(CQZK102)和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勘察钻孔26个(SQZK116~SQZK152,其间的孔号排列不连续),所完成的外业工作量如下表1:表1 详细工程地质勘察完成工作量汇总表Ⅱ、桥区工程地质条件一、地形地貌桥位区位于xx河两岸侵蚀阶地和两岸的侵蚀、溶蚀重丘-低山地貌,拟建桥梁呈北西-南东走向横跨xx河,桥址处河面宽约200m,该河四季通航,现航道等级为Ⅴ级,拟规划为Ⅲ级;水流方向与桥梁走向基本垂直,设计水流量为30000m3/s,设计水位212.10m,通航水位175.0m。
沿线路轴线地面高程为162.92m~293.00m,相对高差约为130.08m。
桥址区地形起伏变化较大,xx河两岸地形陡峭,基岩裸露,自然地面坡角为30°~45°局部达60°,桥址区属侵蚀丘陵-低山地貌单元。
二、气象与水文测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暖湿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秋雨连绵、冬暖多雾、四季气温变化特征明显。
历年最大风速31.5m/s,平均风速1.4m/s,多年平均气温18.1℃,极端最高气温42.2℃,极端最低气温-2.7℃,平均最高气温34.2℃,最热月平均气温28.6℃,最冷月平均气温7.1℃,最大平均日温差17.6℃(1997年5月1日),年积温6635.3℃,年无霜期331天,年日照1316小时,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0%,年平均水气压为17.70kPa。
跨京广特大桥勘察报告
新建铁路武汉至黄石城际铁路大花岭货场初步设计跨京广特大桥工程地质勘察报告(DK1+869.36~DK3+836.23)设计:范运林复核:专业设计负责人:处总工程师:地质与路基设计研究处2010年5月武汉目录一、工程概况 (11)(一)概况 (11)(二)勘察的目的及要求 (11)(三)勘察执行的技术标准 (11)二、勘察概况及工作方法 (11)(一)钻探工作 (11)(二)原位测试 (22)(三)样品测试 (22)(四)资料整理 (22)三、完成的勘探工作量 (22)四、工程地质特征 (22)(一)地形地貌 (22)(二)地层岩性及分布 (22)(三)地质构造 (44)五、水文地质特征 (44)六、不良地质、特殊岩土的评价 (55)七、岩土参数统计分析 (55)八、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66)(一)、场地稳定性、适宜性分析评价 (66)(二)岩土施工工程分级及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 (77)(三)基础类型方案建议 (77)(四)设计与施工注意事项........................................................................................... 77一、附表1、跨京广特大桥勘察点信息统计表2、跨京广特大桥土工试验统计表3、跨京广特大桥标贯试验统计表4、跨京广特大桥动探试验统计表二、附图1、跨京广特大桥工程地质图2、跨京广特大桥工程地质柱状图三、附件1、跨京广特大桥水质分析报告2、跨京广特大桥土工试验报告一、工程概况(一)概况拟建跨京广特大桥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大桥镇境内。
桥梁起止里程:DK1+869.36~DK3+836.23,全长1966.87米。
孔跨布置:19-32.6m简支梁+1-(32.65+48+32.65)m连续梁+37-32.6m简支梁,两端与路基相接。
桥址范围多辟为旱地及其他农作物种植地,局部辟为果园及鱼塘等。
某桥梁勘察报告范文
某桥梁勘察报告范文桥梁勘察报告桥梁勘察报告一、引言:本报告是针对桥梁的勘察情况所编写的综合报告。
该桥梁位于市市区街道,是连接两个重要区域的交通要道,具有重要的交通和经济作用。
二、桥梁概况:该桥梁是一座单孔连续梁桥,总长100米,宽14米。
桥梁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采用箱型断面。
桥梁建设年份为20xx年,设计使用寿命为50年。
三、现场勘察情况:1.外观检查:对桥梁外观进行了仔细检查,发现桥梁表面出现了一些裂缝和麻面,部分混凝土有腐蚀现象。
同时,桥梁两侧的护栏也出现了生锈、断裂等问题。
2.结构检查:在进行了结构检查后发现,部分桥墩和桥台存在明显的裂缝,墩台之间的承台也出现了下沉现象。
此外,部分预应力钢筋出现了断裂。
3.水文检查:根据水文数据分析,桥梁所处位置是河流的交汇点,水流较为湍急。
此外,该河流在雨季的水位波动较大,并且冬季河冰会对桥梁结构造成压力。
四、结构评估:根据对桥梁的勘察情况,结构评估如下:1.外观问题:桥面的裂缝和麻面属于表面缺陷,对桥梁整体结构不构成严重威胁,可以通过修补和加固措施进行修复。
2.桥梁结构问题:桥梁的墩台裂缝和承台下沉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这些问题影响了桥梁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并可能导致桥梁倒塌的危险。
需要及时进行维修和加固工作。
3.预应力钢筋断裂问题:预应力钢筋的断裂会影响桥梁的整体结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需要对断裂的钢筋进行更换和加固。
4.水文问题:由于桥梁所处位置的水文条件复杂,需要考虑水流和冰冻对桥梁的影响。
可以采取加固墩台和加高护栏等措施,提高桥梁的抗水流和抗冰冻能力。
五、结论:经过综合勘察和结构评估,发现该桥梁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需要及时维修和加固。
在维修和加固过程中,应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设计和施工,并进行定期巡检和养护以确保桥梁的安全使用。
六、建议:1.按照专业的设计和施工标准进行桥梁维修和加固工作,确保加固效果和施工质量。
2.加强桥梁养护工作,定期巡检和检测桥梁结构和水文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大桥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市************大桥岩土工程勘察初步资料一、工程概况为改善******市******、******交通运输功能,******市*********有限公司拟进行************跨江大桥的建设,受其委托,我院承担了二标段的岩土工程勘察任务。
跨******大桥位于******区******至***区永胜路轴线上。
路线起点为*********街与******交叉口,路线终点为****镇***路,线路基本为南北走向。
该桥位规划方案为以江心岛(狗岛)将河道分为南北两汊,南汊为主航道,北汊主要为泄洪江道,大洪水时江心岛也同时泄洪。
两岸堤距约2100米,其中江心岛宽约1300米;南汊河道顺直,常水位时水面宽约400~500米;北汊弯曲,水面宽约250米。
该标段包括北侧40米连续梁、北汊辅通航孔桥和江心岛40米连续梁三部分,采用预应力连续梁结构,拟采用钻孔桩基础。
为满足施工图阶段的设计要求,针对该项工程的特点结合有关规范,本次勘察主要完成下列几项工作:(1)调查桥位处场地的地形、地貌特征。
(2)查明工程范围内场地土层性质,地质构造,分布规律,成因类型,稳定性,均匀性等工程地质条件并进行分析和评价。
(3)查明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提供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地基空话承载力。
(4)针对工程范围地层条件,分别提供合理的桩基持力层及计算桩基承载力所需的各项计算参数。
(5)查明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的类型、埋深、渗流情况,判定地下水及地基土对桩身是否具有侵蚀性。
(6)查明桥位处冻土的类别、分布范围、特性和冻土上限深度,评价冻胀对桥梁基础稳定性的影响,并提供相关的计算参数。
(7)提供抗震设计的有关参数。
根据国家批准的地震动参数区划和有关的规范,对建筑场地类别进行判定,提出勘察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以及其他的相关地震动参数。
二、勘察方法2.1规范、标准本次岩土工程勘察依据如下规范、标准:(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94)(3)《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4)《公路桥位勘测设计规范》(JTJ062-91)(5)《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7)《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8)《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93)(9)《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11)《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12)《静力触探技术标准》(CECS04:88)2.2勘察方案1、桥函类别根据桥梁的规模和孔跨径以及场地的岩土工程条件,按照《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94)2.0.7桥梁涵洞分类标准,确定******大桥为特大桥。
山区高速公路特大桥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190
40
4-312
坡积碎石
94.5
12.6
350
80
Qel
5-22
残积砂质粘性土
180
40
5-23
残积砂质粘性土
27.0
250
55
Zlz
12-110
全风化变质砂岩
19.5
31.2
300
65
12-111
砂土状强风化变质砂岩
20.0
57.8
19.7
460
80
12-112
碎块状强风化变质砂岩
21.0
12-112
碎块状强风化变质砂岩:青灰色,岩石风化较强,可辩认细粒结构,碎块状构造,裂隙发育。岩体破碎,岩芯以2~5cm碎块状为主,锤击易碎。
12-113
中风化变质砂岩:青灰色,细粒结构,块状构造,裂隙稍发育。岩石完整,岩芯以5~20cm的柱状为主,少量为2~5cm的碎块状。岩石较坚硬,锤击声脆。
12-114
3、拟建桥梁工程场地土的类型为中硬土,场地类别为Ⅱ类,为抗震不利建设场地。
4、桥址区未见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也未见活动性断裂构造通过及危害桥梁建设的地质构造活动迹像,区域地质相对稳定,适宜桥梁建设。
5、桥址区地表水、地下水对砼无腐蚀性。
6、桥墩、台建议采用端承桩基础,以中风化变质砂岩(12-113)地层为桩尖持力层。
水质分析成果表
位置
HCO3-Cl-SO2-Ca2+Mg2+
K++Na+
NO3-
NH4+
总硬度
总碱度
矿化度
侵蚀性
PH
CO2-
某桥梁勘察报告范文
某桥梁勘察报告范文
桥梁勘察报告
不得重复
桥梁勘察报告
报告日期:2023年12月31日
报告单位:XX工程勘察单位
报告编制人:XX技术人员
一、勘察任务
本报告是对XX建设工程中的桥进行勘察的报告,该桥位于XX省XX 市XX路,主要任务是勘察桥梁结构状况,提供相关施工技术指导。
二、勘察内容
1.勘察桥梁结构
对桥梁结构进行勘察,包括基础桩、桥墩、桥身、桥面、桥面材料、桥墩砼等的检查,综合考虑桥梁的型式,材料的数量及质量,检查桥梁结构是否具有稳定性,是否存在损坏、裂缝或其他隐患。
2.勘察桥梁设计
勘察桥梁的设计数据,检查桥梁设计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查实桥梁的荷载、几何尺寸及受力情况,核实设计及施工是否符合标准规定等。
3.桥梁安全性评价
根据桥梁检查情况,进行对桥墩、桥面及结构的安全性评价,并按照标准进行分级,分析各部位的受力状况,以确定结构的安全性状况。
4.建议施工技术指导
根据勘察结果,提出建议的施工技术指导,包括桥梁拆除二次施工时需要注意的事项,桥梁修复工程的施工方法,桥梁结构可行性最优方案评审,施工要求等。
铁路客运专线特大桥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目录一、工程概况 (1)(一)概况 (1)(二)勘察的目的及内容 (1)(三)勘察执行的技术标准 (1)二、勘察概况及工作方法 (2)(一)勘察工程点的定位测量 (2)(二)钻探工作 (2)(三)原位测试 (2)(四)样品测试 (2)(五)资料整理 (2)三、完成的勘探工作量 (2)四、工程地质特征 (3)(一)地形地貌 (3)(二)地层岩性及物理力学特征 (3)(三)地质构造 (5)(四)地震动参数 (6)五、水文地质特征 (6)(一)环境水的类型与埋藏情况及其变化特征 (6)(二)环境水对混凝土建筑材料的侵蚀性 (6)六、地基工程地质条件 (7)(一)第四系土层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 (7)(二)不良地质及特殊地质评价 (7)七、场地稳定、适宜性综合评价 (8)八、工程措施建议 (8)(一)基础类型的选择 (8)(三)设计与施工应注意的事项 (8)附件(略)1、工程地质平面图、纵断面图……………………………图号2、工程地质柱状图…………………………………………2张二、附表1、勘探点一览表(附表一)2、各岩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表(附表二)3、标贯测试分层统计汇总表(附表三)4、动力触探试验统计一览表(附表四)5、土工试验报告(附表五)6、水质分析报告(附表六)一、工程概况(一)概况拟建许漯特大桥北起许昌市东城区,南至漯河市源汇区,起止里程为DK794+645.27~DK846+795.38,全长52150.11m。
桥址区域内交通比较便利。
桥址内于DK794+985.11~DK795+016.93处与三一一国道相交,交角约89°;于DK797+642~+682处与规划中的新兴路相交,交角约82°;于DK797+724~+744与许扶窄轨铁路相交,交角约83°;于DK799+595.69~DK799+618.64处与二三七省道相交,交角约88°;于DK800+656.12~DK800+823.27处与清潩河,交角为88°;于DK801+491.51~DK801+561.2处与许昌市南环路相交,交角为78°;于DK803+560.47~DK803+638.57处与许南高速公路相交,交角约为80°;于DK803+777.87~DK803+835.4处跨越一零七国道,交角约53°;于DK805+147.01~DK805+260.72处与清泥河相交,交角为80°;于DK810+681.2处与京广铁路相交,交角约为19°;于DK818+950.41~DK819+002.12处跨越三二九省道,交角约81°;于DK821+032.18~DK821+054.91处跨越五一路,交角约72°;于DK836+118.55~DK836+179.05处跨越颖河,交角64°;于DK837+057.9~DK837+102.38处跨蜈蚣渠,交角约67°。
衡东大桥岩土勘察报告
衡东大桥岩土勘察报告衡东大桥岩土勘察报告一、引言衡东大桥是位于湖南省衡阳市衡东县的一座重要交通枢纽,是连接该县与周边地区的主要通道。
为了确保大桥的安全运行和工程质量,进行岩土勘察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本报告旨在对衡东大桥进行全面的岩土勘察,以提供工程设计和施工方案所需的相关数据和信息。
二、勘察范围本次岩土勘察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地质调查:对大桥所在区域的地质构造、地层分布、断层情况等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
2. 岩性鉴定:采集现场取样,并通过实验室测试对样品进行岩性鉴定,以确定各层次的岩石类型和力学性质。
3. 地下水位测定:通过钻孔或观测井等方式,测定大桥附近地下水位及变化情况。
4. 地震烈度评价:根据当地历史地震数据和区域构造特点,评估大桥所处地区的地震烈度等级。
三、地质调查1. 地质构造:衡东大桥所在地区位于湘鄂赣地区的山地和丘陵地带,主要由花岗岩、片麻岩和页岩组成。
该区域存在多条断层,其中最主要的是A断层和B断层。
2. 地层分布:根据钻孔资料和现场观测,大桥所在地区的地层主要分为上新统砂岩、白垩系灰岩和下奥陶统页岩。
3. 断层情况:A断层位于大桥西侧,呈北东向走向,倾角约60度;B 断层位于大桥东侧,呈南北向走向,倾角约45度。
四、岩性鉴定1. 取样方法:在大桥附近选取代表性的钻孔位置进行取样,在不同深度处采集土壤样品和岩石样品。
2. 实验室测试:通过对样品进行显微镜观察、物理力学实验等方法,对各个层次的岩石类型和力学性质进行鉴定。
结果显示上新统砂岩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和较低的渗透性,白垩系灰岩具有较高的可溶性和较低的抗压强度,下奥陶统页岩具有较低的抗压强度和较高的渗透性。
五、地下水位测定1. 测量方法:在大桥附近设置观测井,并在不同时间段进行地下水位的测定。
同时,通过钻孔方式获取地下水样品进行化学分析。
2. 测量结果:根据观测数据显示,大桥附近地下水位深度在5-10米之间,且存在季节性波动。
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地下水中主要含有硝酸盐和铵盐等成分。
山冲河Ⅱ号大桥工程地质勘察报告2
山冲河Ⅱ号大桥工程地质勘察报告2国家高速公路网昆明绕城高速公路东南段工程山冲河Ⅱ号大桥(中心桩号:K96+735)施工图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1 前言1.1 任务依据、工程概况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受云南省公路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委托,对拟建国家高速公路网昆明绕城高速公路东南段工程山冲河Ⅱ号大桥进行施工图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公司将该任务交由院属地质勘察设计分院执行。
拟建山冲河Ⅱ号大桥整幅桥,桥梁起讫桩号K96+427~K97+043,长616米,桥梁上部构造:采用xxxx。
桥梁下部构造:桥台采用xxx,桥墩采用xxx,桥台采用xxx,桥墩采用xxx。
桥面净宽:2x净14.75m,设计速度100km/h;荷载等级:公路-Ⅰ级。
1.2 勘察目的、方法设备本次勘察按照交通部颁《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中的相关要求和本公司技术主管部门下发的技术要求及批准的勘察大纲执行。
本次勘察的目的:查明桥位的工程地质条件;不良地质的分布及工程地质特性;提供地基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及承载力;并对桥位的稳定性作出评价,为该桥的施工图设计提供可靠的工程地质资料。
本次勘察采用了地质调绘、钻探、取样室内试验等方法。
钻探采用XY-100型钻机2台,工程测量采用GPS(灵锐S86)1台套。
勘察中所用1/2000地形图、桥梁方案图、桥位轴线桩、BM点位置及高程均由本公司第二勘测设计分院提供。
1.3 起讫时间、完成工作量勘察于2013年10月10日组织人员及设备进场, 2013年11月11日结束外业勘探工作,历时33天。
完成的工作量见表1。
经公司技术及生产主管部门到现场验收,勘探资料满足设计要求。
表1 工作量汇总表2 自然地理2.1 地形、地貌场区地处云贵高原中部,整体地势由北向南呈阶梯状逐渐降低,中部隆起,东西两侧较低,桥区附近海拔1761.9~1837.0m,相对高差76.0m,地貌属于构造侵蚀-剥蚀型低中山地貌。
×××特大桥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新建铁路**线**至**段初步设计***特大桥工程地质勘察报告(DK56+744.0)铁道第 * 勘察设计院2006年11月新建铁路**线**至**段初步设计***特大桥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中心里程:DK56+744.0)编写:复核:审核:审定:铁道第 * 勘察设计院2006年11月目录一、工程概况: (4)二、勘察概况及工作方法 (4)三、完成的勘探工作量 (4)四、自然地理概况 (5)(1)地理位置及交通概况 (5)(2)地形地貌 (5)(3)气象特征 (5)(4)地震动参数 (5)五、工程地质特征 (5)(1)地层岩性: (5)(2)地质构造 (6)(3)水文地质特征 (6)(4)不良地质及特殊岩土 (7)六、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及建议: (7)***特大桥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一、工程概况:该桥位于**县**南侧约600m,桥址为跨越**而设,线路从**右岸**隧道出口向左岸横跨**河,河床及漫滩区宽约160m,两岸为黄土斜坡,桥址中心里程为DK56+744.0,起讫里程:DK56+454.28~DK57+033.78,全长600m,孔跨式样为2-32+(48+4×80+48)+3-32m梁桥。
二、勘察概况及工作方法***特大桥在2006年9月~12月进行了定测工作,本次勘察根据定测勘察大纲的要求,按照以下原则及要求进行勘查工作。
(一)、勘察基本原则1) 查明桥址区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及岸坡稳定性;查明桥址区不良地质、特殊岩土的分布及其工程地质特征。
2) 测试岩土的物理力学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及定量评价,提出设计所需的地质参数。
3) 对边坡及地基的稳定性、不良地质和特殊岩土的危害程度和地下水对地基的影响程度做出评价。
(二)、勘察具体要求查明桥址地段地形地貌、地层结构、岩土性质、水文地质特征等工程地质条件,确定地基承载力、侧摩阻力,提供设计地质参数,重点查明不良地质和湿陷性黄土等特殊土的性质、分布及对工程的影响,提出工程措施意见。
大桥勘察报告
大沟河大桥(k6+350—k6+830)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1、前言1.1工程概况受甲方委托,我单位承担了薛家湾大路煤电铝一体化基地至新区连接线城市快速路大沟河大桥(k6+350—k6+830)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
图1 拟建桥梁位置示意图拟建桥梁场地位于准格尔旗薛家湾大路新区西沟村东北侧大沟河两岸。
具体位置见附图1工程地质平面图。
拟建大沟河大桥由内蒙古城市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负责设计工作。
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桥梁设计资料,拟建大沟河大桥全长约487米,桥梁上跨大沟河,宽37.5米(2米人行道+3米硬路肩+3x3.75米机动车道+0.5米路缘带+0.5米防撞墙+3米中央分隔带+0.5米防撞墙+0.5米路缘带+3x3.75米机动车道+3米硬路肩+2米人行道),分为左右两幅。
桥梁全长共设四联,即4x30m+4x30m+4x30m+4x30m;上部结构采用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桥面连续;下部结构采用柱式桥墩,钻孔灌注桩基础,桥台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桩基接盖梁的结构形式。
桥梁平面位于R=1600m的左偏圆曲线上,纵断面纵坡-0.38%,墩台等角度布置,与平曲线法线夹角30°。
桥中心桩号K6+590。
1.2 勘察目的(1)查明有无影响拟建桥梁场地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并就其对工程的影响作出分析与评价。
(2)查明拟建场地范围内地质构造、地层岩性特征及各层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
(3)查明拟建场区含水地层的岩性、赋水(或储水)构造、裂隙等水文地质条件。
(4)提供与桥梁场地和地基有关的抗震设计基本条件。
(5)提供在安全前提下合理的地基基础方案、基础工程设计与施工方面的技术建议以及岩土工程技术参数,以满足施工图设计的需要。
1.3遵循的技术标准本次工程地质勘察所遵循的技术标准包括:行业标准《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 064-98);行业标准《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版);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行业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TF50-2011);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 004-89) 等。
衡东大桥岩土勘察报告
衡东大桥岩土勘察报告一、引言岩土勘察是工程建设前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通过对衡东大桥的岩土勘察,可以全面了解勘察区域的地质、地貌和岩土工程条件,为大桥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依据。
二、勘察区域概况•位置:衡东市XX区域•规模:预计总长度XX公里•地质背景:该地区位于XX地带,主要由XX岩石组成•土壤类型:主要包括XX土、XX土和XX土•地形地貌:呈XX形状,地势相对平坦三、勘察方法为了全面了解勘察区域的地质和岩土工程条件,本次勘察采用了以下方法: 1. 地质勘察:采集地质样本,对岩石和土壤进行分析和测试,以确定其工程性质和稳定性。
2. 地形测量:采用GPS和测绘工具对勘察区域进行测量和绘制地形图,以便后续工程设计使用。
3. 钻孔勘探:通过钻孔取样,获取更深层次的地质和土壤数据,以深入了解勘察区域的地质特征。
4. 重力测量:使用精密仪器对勘察区域的重力进行测量,得出地质构造和岩土层厚度的信息。
四、勘察结果与分析1. 地质分析根据勘察结果,勘察区域主要由XX岩石和XX土壤组成。
岩石为坚硬的花岗岩,具有较好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土壤层主要由黏土和砂土组成,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和透水性。
2. 地形地貌分析勘察区域地势相对平坦,没有明显的地质断裂和地形起伏。
地表水流主要沿着XX方向流动,没有形成明显的河流。
3. 岩土工程条件分析勘察区域岩层总体较为坚固,适合承载大桥的重量。
土壤层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和透水性,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和加固措施。
五、建议与措施根据勘察结果的分析,为确保衡东大桥的安全和可靠性,提出以下建议和措施: 1. 大桥桥墩基础应采用深基坑开挖方式,确保桩基在稳定的岩石层上。
2. 土壤层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应考虑增加桥墩的自重和采取加固措施,以提高整体的抗涌性能。
3. 在桥梁的支座和伸缩缝处,应采取防水措施,防止地下水对桥梁的侵蚀和损坏。
4. 在桥梁的设计中应考虑地震和风荷载等外部因素,进行相应的抗震和抗风设计。
苦列大桥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苦列大桥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一、前言1.1工程概况拟建苦列大桥位于永顺县境内,为跨越山谷桥梁,桥梁中心桩号为K10+244,桥梁全长266.78m,孔数及孔径(孔-m):(6×20+7×20)m,桥梁上部构造拟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箱梁,下部构造桥台及基础拟采用U型桥台、扩大基础,桥墩及基础为桩柱式墩。
1.2勘察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桥址工程地质采用了工程地质调绘、钻探、物探、原位测试及室内岩土试验等综合勘察方法。
根据设计要求,第一次勘察在桥址处共布置钻孔4个,第二次勘察补充钻孔1个;工程地质调绘采用1:2000地形图为底图,重点对不良地质体和地层分界线展开调查和测绘,并绘制工程地质平面图,完成实物工作量见表1-1。
完成实物工作量表表1-1二、工程地质条件2.1地形地貌桥址区属侵蚀溶蚀低山区地貌,桥址跨越“V”形山谷,山谷基岩出露,两侧地形较陡。
2.2地层岩性根据地质调绘及钻孔资料,桥址区表层为第四系人工填土(Q4ml),基岩为寒武系上统耗子沱群白云质灰岩(∈3hz)。
地层岩性特征如下:①-1填筑土(Q4ml):杂色,为修筑路基所用的碎石土和路面的沥青、水泥,厚度一般为0.6~1.5m。
①-2素填土(Q4ml):深灰色、灰黑色,松散,主要由碎石组成,厚度为0.3~0.5m。
⑦-1中风化白云质灰岩(∈3hz):灰色、灰白色,隐晶质结构,中至厚层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方解石、白云石,岩层产状为1650∠150,裂隙发育,岩芯多呈碎块状,局部为短柱状,锤击声较清脆,岩质较硬。
该层全场地分布,本次钻探揭露厚度为30.80~31.60m,未揭穿。
2.3地质构造区域地质构造特征:桥位在区域上属于新华夏系第三复式隆起地带的桑植~石门早~晚期新华夏系褶断带,其于花垣~大庸~慈利华夏式断裂带以北,发育于震旦系至三叠系中,呈左型雁列的褶皱群。
据区域地质资料,桥址区无区域性断裂通过,主要为构造裂隙,发育程度为发育~很发育,其中延伸较长的主要构造节理有三组:(1)3100∠800,宽度一般为1~3mm,无充填物,裂隙面为平面形,较平坦,干燥,延伸 3.0~6.0m,2~3条/米;(2)2300∠850,宽度一般为1~3mm,无充填物,裂隙面为平面形,较平坦,干燥,延伸3.0~6.0m,2~3条/米;(3)1650∠150,宽度一般为2~5mm,无充填物,裂隙面为平面形,较平坦,干燥,延伸较长,3~4条/米。
特大桥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正文0X
1.概述1.1工程概况余姚特大桥位于沪杭甬客运专线铁路余姚测段上虞市内,桥址起始里程为DK82+335.50~DK109+515.80,总长27180.30m。
余姚特大桥桥跨布置为:19-32m简支梁+2-24m简支梁+1-(32+48+32)m连续梁+2-24m简支梁+15-32m简支梁+2-24m简支梁+11-32m简支梁+1-24m简支梁+12-32m简支梁+1-(32+40+32)m连续梁+1-24m简支梁+5-32m简支梁+1-(32+48+32)m连续梁+5-32m简支梁+1-24m简支梁+5-32m简支梁+2-24m简支梁+11-32m简支梁+1-(40+64+40)m连续梁+22-32m简支梁+3-24m简支梁+1-32m简支梁+3-24m简支梁+5-32m简支梁+2-24m简支梁+22-32m简支梁+1-24m简支梁+1-(32+48+32)m连续梁+2-24m简支梁+15-32m简支梁+3-24m简支梁+1-32m简支梁+2-24m简支梁+9-32m简支梁+1-(60+100+60)m连续梁+10-32m简支梁+2-24m简支梁+12-32m简支梁+1-24m简支梁+13-32m简支梁+1-24m简支梁+43-32m简支梁+3-24m简支梁+7-32m简支梁+1-(32+48+32)m连续梁+17-32m简支梁+3-24m简支梁+19-32m简支梁+1-(32+48+32)m连续梁+23-32m简支梁+1-128m提篮拱+8-32m简支梁+3-24m简支梁+13-32m简支梁+1-96m提篮拱+3-32m简支梁+1-(32+40+32)m连续梁+3-32m简支梁+2-24m简支梁+1-32m简支梁+1-(40+64+40)m连续梁+16-32m简支梁+2-24m简支梁+1-32m简支梁+1-(40+56+40)m连续梁+1-32m简支梁+1-24m简支梁+7-32m简支梁+1-(32+48+32)m连续梁+3-32m简支梁+2-24m简支梁+8-32m简支梁+2-24m简支梁+3-32m简支梁+1-(50.5+96+50.5)m连续刚构(弯)+3-32m简支梁+2-24m简支梁+15-32m简支梁+1-24m简支梁+18-32m简支梁+3-24m简支梁+8-32m简支梁+2-24m简支梁+11-32m简支梁+2-24m简支梁+9-32m简支梁+2-24m简支梁+6-32m简支梁+2-24m简支梁+4-32m简支梁+1-24m简支梁+1-32m简支梁+2-24m简支梁+48-32m简支梁+1-(32+40+32)m连续梁+13-32m简支梁+2-24m简支梁+32-32m简支梁+2-24m简支梁+16-32m简支梁+1-(32+48+32)m连续梁+6-32m简支梁+1-24m简支梁+6-32m简支梁+2-24m简支梁+19-32m简支梁+1-128m提篮拱+2-32简支梁+1-24m简支梁+4-32m简支梁+1-(32+48+48+48+32)m连续梁+1-24m 简支梁+1-(32+32+32+32+32+32+32)m连续梁(四线)+21-32m简支梁(六线)+20-9.98m框架(四线)+2-5.42m框架(四线)+1-20.08m框架(四线)+1-20.08m框架(四线)+1-13.91m框架(三线)+19-9.98m框架(三线)+8-32m简支梁+1-24m简支梁+5-32m简支梁+2-24m简支梁+13-32m简支梁+1-(32+48+32)m连续梁+1-32m简支梁+1-24m简支梁+31-32m简支梁。
特大桥工程地质详细勘察报告
特大桥工程地质详细勘察报告一、勘察基本情况我院受XX市XXXX有限公司委托,依据XXXX勘察设计院提出的工程地质勘察要求,于二○XX年XX月XX日至XX月XX日间对XXXX大桥进行了详细勘察阶段工程地质勘察工作。
完成的工作量计有:1、机钻孔63个(利用初勘阶段钻孔10个),总钻探进尺2678.02m;2、1∶2000工程地质测绘1.25km2;3、采取原状土样97组(其中利用初勘阶段试验资料15组)进行土的基本性质试验;4、采取扰动土样27组进行土的颗粒分析试验;5、采取岩石样25组进行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6、标准贯入试验109次、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1.50m(利用初勘阶段标准贯入试验23次、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0.40m);7、采取地下水样2组及湘江水样1组进行水质简分析试验(该部分均利用工可勘察阶段试验资料);8、勘探点测量63个。
本次勘察所依据的规程、规范为:《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需说明:1、大桥北岸1~5桥墩与南岸14、15、20、22桥墩部位部分桩位由于场地原因无法进行钻探工作,经建设方及设计单位同意,该部分钻孔暂缓钻探,待场地满足钻探条件后再补钻(具体钻孔如下;ZK4、ZK5、ZK6、ZK7、ZK8、ZK9、ZK10、ZK11、ZK28、ZK29、ZK30、ZK31、ZK39、ZK43)。
2、勘探钻孔测量采用XX独立坐标系,黄海高程。
3、本次勘察利用了初勘钻孔初ZK1、初ZK2、初ZK3、初ZK4、初ZK5、初ZK6、初ZK8、初ZK9、初ZK10资料,为便于阅读,本报告将此柱状图一并搜录。
二、桥位自然地理概况(一)地理位置拟建工程位于湖南省XX市,距省会长沙市约,距湘潭市约。
图区地理坐标:东经,北纬。
(二)气象XX市属中亚热带温暖潮湿气候区,受季风强烈影响,季节分明。
秋末至春初,多西北风,盛行寒潮,低温少雨;春末夏初,阴雨连绵,低温潮湿。
桥梁勘察报告
1、勘察任务来源歇息临港工业区1#桥工程地质勘察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工程地质勘察任务由小星星临港工业区城市建设局提出,并委托xxx 担。
2、勘察目的对桥梁工程的各墩、台地基作出工程地质评价。
提供地基基础设计、地基处理与加固、不良地质的防治等工程地质依据和必要的设计参数,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3、勘察任务①查明桥位区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不良地质的分布及工程地质特性。
②探明桥梁墩台和构造物地基的覆盖层及基岩风化层的厚度、墩台基础岩体的风化与构造破碎程度、软中夹层情况和地下水状态。
③测试岩土的物理力学、化学性质、提供地基的容许承载力、桩壁摩阻力、钻孔桩极限摩阻力,作出定量评价。
②对地基的稳定性、危害程度和地下水对地基的影响程度作出评价。
4、具体要求勘察工作按照1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JTG C20—2022);2 、《市政工程勘察规范》 (CJJ56—94);3 、《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 (JTG/T B02-01—2022);4 、《建造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22);5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 (TTGD63—2022);6 、《公路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JTJ/T066—98);7 、《工程地质手册》 (第四版);8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 (DB21/T1214—2005);9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CJJ37—2022);10、《房屋建造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22 年版) 等执行。
xxx 临港工业区1 桥位于xxx 临港工业区,桥梁中心桩号为K10+575.000m,起点桩号为K10+097. 100m,桥长为955.8m,宽30.0m,属特大桥,桥体拟采用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箱形梁、现浇箱梁结构,钻(冲) 孔灌注桩基础方案。
1、钻孔布设钻孔由xxxx 布设,共布设67 个钻孔,钻孔间距15.0~80.00m。
均为控制孔,钻探深度均控制到中风化岩面下 5~7 米。
东方大桥(初勘)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高速公路第1设计合同段东方大桥(K线)(中心桩号:左幅ZK15+063/右幅YK15+067)初步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1 前言1.1 任务依据、工程概况股份有限公司受公路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委托,对高速公路第1设计合同段东方大桥进行初步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公司将该大桥的勘察任务交由公司下属地质勘察设计分院执行,设计概况详见表1。
表1 桥梁设计概况表1.2 勘察目的、方法设备本次勘察按照交通部颁《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中的相关要求和本公司技术主管部门下发的技术要求及批准的勘察大纲执行。
本次勘察的目的:根据初步设计所确定的桥梁方案,基本查明桥位所处地段工程地质条件,并对桥位及桥型方案的合理性、场地适宜性及稳定性作出评价,为该桥的初步设计提供相关的工程地质资料。
本次勘察按规范要求采用了工程地质调绘、钻探、原位测试、物探及取样试验等综合手段进行勘察,勘察中使用XY-100型钻机1台、工程测量设备GPS(灵锐S86)1台套进行工作。
1.3 起讫时间、完成工作量地质勘察设计分院接受任务后,于2016年6月20日组织人员及设备进场,勘察工作在进行中,完成工作量见表2。
勘察中所用1/2000桥位地形图、桥型方案图、桥位轴线桩、控制点位置及高程均系本公司第三测设分院提供。
表2 完成实物工作量汇总表经相关技术主管部门到现场验收,认为勘察资料满足设计要求。
2 自然地理2.1 地形、地貌场区位于临沧市附近,有公路及施工便道通达场区,交通条件好。
项目区地处云贵高原之西南边缘,横断山脉南段,地势总趋势是东北高,西南低,为怒山山脉向南延伸部份,属横断山脉纵谷区的南部,地形高差十分悬殊。
由于风化和流水侵蚀作用强烈,地面破碎,地形复杂,形成了亚高山,中山峡谷和大小不等的山间盆地。
场区内海拔高度为1639.2~1720.0m,相对最大高差80.8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沟河大桥(k6+350—k6+830)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1、前言1.1工程概况受甲方委托,我单位承担了薛家湾大路煤电铝一体化基地至新区连接线城市快速路大沟河大桥(k6+350—k6+830)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
图1 拟建桥梁位置示意图拟建桥梁场地位于准格尔旗薛家湾大路新区西沟村东北侧大沟河两岸。
具体位置见附图1工程地质平面图。
拟建大沟河大桥由内蒙古城市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负责设计工作。
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桥梁设计资料,拟建大沟河大桥全长约487米,桥梁上跨大沟河,宽37.5米(2米人行道+3米硬路肩+3x3.75米机动车道+0.5米路缘带+0.5米防撞墙+3米中央分隔带+0.5米防撞墙+0.5米路缘带+3x3.75米机动车道+3米硬路肩+2米人行道),分为左右两幅。
桥梁全长共设四联,即4x30m+4x30m+4x30m+4x30m;上部结构采用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桥面连续;下部结构采用柱式桥墩,钻孔灌注桩基础,桥台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桩基接盖梁的结构形式。
桥梁平面位于R=1600m 的左偏圆曲线上,纵断面纵坡-0.38%,墩台等角度布置,与平曲线法线夹角30°。
桥中心桩号K6+590。
1.2 勘察目的(1)查明有无影响拟建桥梁场地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并就其对工程的影响作出分析与评价。
(2)查明拟建场地范围内地质构造、地层岩性特征及各层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
(3)查明拟建场区含水地层的岩性、赋水(或储水)构造、裂隙等水文地质条件。
(4)提供与桥梁场地和地基有关的抗震设计基本条件。
(5)提供在安全前提下合理的地基基础方案、基础工程设计与施工方面的技术建议以及岩土工程技术参数,以满足施工图设计的需要。
1.3遵循的技术标准本次工程地质勘察所遵循的技术标准包括:行业标准《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 064-98);行业标准《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版);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行业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TF50-2011);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 004-89) 等。
1.4勘察工作量根据桥梁设计条件,共设计勘探钻孔17个,孔深25.00 ~40.00m,受场地条件限制,部分钻孔位于河谷两侧陡坡位置,钻机无法就位。
本次勘察实际完成钻孔12个,累计进尺405.0m,钻机采用DPP100-3E汽车钻机、SYSH-SDZ80山地钻,泥浆护壁钻进工艺。
具体完成工作量如表1:图2 现场钻探施工照片1.5勘察进程(1)野外勘探:2012年03月25日—2012年04月09日(2)室内试验:2012年04月10日—2012年04月13日(3)资料整理:2012年04月14日—2012年04月16日(4)提交报告:2012年04月20日1.6勘察质量评述(1)野外钻探:使用DPP100-4D型汽车钻机1台和SYSH-SDZ80山地钻1台,每台钻机配备一名工程技术人员进行野外编录和质量把关,并将当天的资料汇总,同时制定第二天的具体工作方案。
如有特殊情况及时汇报,现场制定处理措施。
钻探采用回转钻进泥浆护壁的工作方法,严格控制回次进尺,做到变层即取样,不变层按规范定深取样,对各地层进行现场原位测试(标准贯入试验、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同时在代表性地层取原状土样、扰动土样进行室内土工试验。
综合评价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
岩样采用岩心钻头采取,土样采用厚壁取土器重锤击法采取,及时封存及时送样,确保取样质量。
现场标准贯入试验按规范标准规格63.5kg自动脱钩落锤,贯入器要求完好无损。
(2)资料整理:各成果图表、数据统计系采用理正GICAD(8.5版)计算机软件输出,报告采用“三审”制度审核,确保所提交勘察成果资料内容详实、结论合理、数据真实准确。
图3 现场取样照片2、区域地质背景及气象资料2.1区域地质构造概况7本勘察区位于鄂尔多斯向斜盆地东缘,鄂尔多斯盆地是中生代形成的内陆拗陷盆地,自晚石炭纪始,表现为持续的升降运动,自侏罗纪末期一直隆起,遭受剥蚀,形成鄂尔多斯高原隆起区。
东南缘表现为准格尔地块,区域地貌特征为侵蚀中低山及山区冲洪积河谷,准格尔地块区域介于银—呼裂谷系与汾—渭裂谷系之间。
两大断裂系距本区60—90公里,地块内沉积了巨厚的中生代及新生代地层,自新生代以来,构造变动微弱,无区域性断裂分布,构造形迹仅以层理及表层风化裂隙为主。
区域构造属稳定区。
鄂尔多斯准格尔旗有记载以来,未发生过破坏性地震,仅发生过2—5级地震,据本次勘察资料显示,本场地第三系、白垩系地层分布巨厚,对一般工程建筑场地的稳定性无影响。
2.2区域地震概况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查得,准格尔旗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
2.3气象资料本地区属于鄂尔多斯高原介于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之间,薛家湾镇属于典型的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四季分明,高岭土矿。
气候特点为: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炎热短促,春秋气温变化剧烈。
降水量少,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
年日照时间为3000小时以上。
全年平均气温6.2℃~8.7℃,1 月份平均气温在-12.9℃~-10.8℃,极端最低气温-32.8℃,7月份平均气温25℃~29℃,极端最高温度39℃;无霜期145天;年降水量为400毫米左右。
境内受季风影响,夏季多偏南或偏东风,晚秋至次年早春多西北风。
因近地面受涡流状湍流及地形的影响,亦常出现不定向风。
风沙大,年风沙日数35~60天,最多可达89天,其中大风日数一般在半月以上。
境内地表沟谷发育,沟纹密布,河网密度为0.25公里/平方公里。
北部、东部及东南有黄河过境197公里。
地表径流均属黄河水系,除呼斯太河常年有水外,大都为季节性河流,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
3、场区工程地质条件3.1地形地貌本工程在区域上位于薛家湾大路新区境内,薛家湾镇地貌复杂,地质构造简单,总体构造属鄂尔多斯单翼向斜。
在古老的前震旦系基础上,分布了从震旦系到第四系很厚的沉积物,地层沉积较全。
除个别地区有角度不整合接触外,各个时代地层一般均为连续沉积或假整合接触。
具有沉积回旋和区域不整合的特征,境内地层基本可分为印支期、燕山期、喜马拉雅期三个构造地层。
大陆新区整体地貌为丘陵隐伏剥蚀冲沟,该场地微地貌为山间河谷地貌。
场地地形起伏较大,勘探期间测得的勘探点处地面标高为1100.86~1138.17m,最大高差37.31米。
图4 地形地貌照片3.2地层岩性根据地质调查及本次勘探结果,在最大控制深度40.0米的范围内,根据成因类型,场地土层主要由第四纪冲洪积层砾砂(Q4al+pl)和风积层粉砂(Q4eol)组成,颜色以黄色、黄褐色为主。
下伏基岩为白垩系(K2)砂岩及泥岩,颜色以棕红色和青灰色为主,局部呈灰白色。
从整体上看,地层分布较均匀。
根据场地地层成因类型及岩性特征的不同,将钻探揭露深度范围内的地层自上而下划分为4大层,现将各地层岩性特征和埋藏分布特征分述如下:①粉砂:黄色,稍密—中密,稍湿,层厚29.00—38.6米,该层在场地内分布连续。
表层30cm范围含植物根系。
现场标准贯入试验击数N=10—21击。
标准贯入试验修正后平均击数N=11.8击。
①1砾砂:黄褐色,稍密,稍湿—饱和,颗粒级配良好,为河床相冲洪积层,层厚1.30—4.50米,该层在场地内分布不连续,仅在河床范围内出露。
现场标准贯入试验击数N=18—27击。
标准贯入试验修正后平均击数N =20.5击。
②泥岩:棕红—灰绿色,局部风化为粉质粘土及粘土,硬塑—坚硬,该层分布连续,夹有砂岩薄层及透镜体。
钻进较困难,岩芯呈短柱状。
泥质结构,层理构造,层理面近乎水平,泥质胶结,胶结程度较差-差,岩体风化等级为全风化,属极软岩,岩体较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划分为V 类。
层顶深度1.30—29.00米,层底深度12.00—39.60米,层厚10.40—12.50米,该层在场地内分布基本连续,仅在部分钻孔中缺失。
其物理力学指标见表2。
现场标准贯入试验击数N=24—35击。
标准贯入试验修正后平均击数N =24.0击。
表2 ②泥岩层物理力学性质参数表该层泥岩饱和抗压强度值为0.00Mpa ,自然单轴抗压强度值为0.09—1.27Mpa ;根据已有区域地质资料,全风化泥岩内摩擦角22度 ,粘聚力56KPa 。
③全风化—强风化砂岩:黄褐—灰绿色,局部为灰白色,矿物成份以石英、长石为主,砂质结构,层理构造,层理面近乎水平,泥质胶结,胶结程度较差-差,岩体风化等级为全风化至强风化,遇水易产生软化崩解,属硬质岩,岩体破碎,钻进较容易,岩芯呈碎块状,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划分为V 类。
该层在场地内分布连续稳定,层顶深度12.00—39.60米,层底深度21.00—22.00米,层厚5.90—9.30米,该层分布连续,层位不稳定,层厚变化较大。
根据已有区域地质资料,全风化至强风化砂岩自然单轴抗压强度1.83—7.12 MPa ,饱和抗压强度0.00 MPa ,天然重度23.00kN/m 3。
现场标准贯入试验击数N=37—61击。
标准贯入试验修正后平均击数N =35.3击。
④泥岩:棕红—灰绿色,该层分布连续,夹有砂岩薄层及透镜体。
钻进较困难,岩芯呈短柱状。
泥质结构,层理构造,层理面近乎水平,泥质胶结,胶结程度较差-差,岩体风化等级为全风化至强风化,属极软岩,岩体较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划分为V 类。
层顶深度21.00—22.00米,本次勘察未揭穿该层,最大揭露厚度3.00—4.00米。
该层在场地内分布基本连续,仅在部分钻孔中缺失。
其物理力学指标见表3。
表3 ④泥岩层物理力学性质参数表该层泥岩自然单轴抗压强度值为0.09—1.27Mpa,饱和抗压强度值为0.00Mpa;根据已有区域地质资料,内摩擦角29度,粘聚力36KPa。
有关地层的分布概况及特征描述参见“工程地质剖面图”与“物理力学性质统计表”。
4、水文地质条件4.1、地下水类型及埋藏条件据钻探揭露:勘察场地内出露的地下水为潜水。
潜水主要赋存于第①1砾砂层中,为强透水含水层,渗透系数为80—100m/d,稳定水位高程1100.36(勘察期间),该层水对本工程影响较大。
4.2、潜水地下水动态特征场地内潜水的赋存、运移规律主要受地形、地貌条件及地层岩性的控制,地下水水质良好,稳定水位在自然地面下-0.2~-1.5米(勘察期间),稳定水位高程为1099.57~1100.73米(勘察期间),其补给主要靠山间河流补给、大气降水入渗补给,排泄方式以径流排泄为主,地面蒸发为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