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法国贵族沙龙与女性教育
17至18世纪的法国沙龙:西方文明中的特殊文化现象共4页
17至18世纪的法国沙龙:西方文明中的特殊文化现象沙龙,于17世纪出现在法国,并在启蒙时代开始盛行。
“沙龙”一词源于拉丁语,原意为“装饰有艺术品的足够大的房间”,但后来我们发现它逐渐成为文人和艺术家讨论文学、艺术、哲学或者时事的社交场所,是文学艺术及重要思想的萌生之地,因而也被称为“文明社会的摇篮”。
一、新型文学的“土壤”17世纪,沙龙对法语的纯化以及文学的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它不仅为作家们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还为他们提供了许多新的理念。
也正是因为沙龙,一种新的文学思潮即我们所说的“典雅文学”出现了,而这种文学形式追求的是一种精炼、高雅、华丽的宫廷趣味,也正符合了沙龙对文化的定位。
另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德·斯居黛莉小姐的沙龙都因为能决定当时文学及风气的典雅基调而享有盛誉。
事实上,典雅文学是伴随着宫廷文学出现的,但是正因为沙龙,这种文学形式受到全国性的关注。
在某种意义上,典雅文学的成功应该归功于沙龙中的“雅女”们。
在小说方面,典雅文学可分为三类:田园小说,历史小说及心理小说。
德·斯居黛莉每年都会出版其长篇小说的一卷或几卷:《伟大的西吕斯》,《克雷里》……《克雷里》可以说是典雅文学小说的典型。
该作具有巴洛克式的风格、高雅的语言、细致的情感以及强烈的内在性。
正如她的其他作品一样,该作展现了一个典雅的、浪漫的社会,描绘了她的世俗理想以及她的关于生活及恋爱的艺术理念。
拉法叶夫人的《克莱夫公主》则是法国最早的关于历史分析的作品之一:该作以亨利二世统治后期的瓦卢瓦宫中的生活为故事背景。
因此该书也可被视作历史小说。
二、启蒙思想家的“圣殿”如果说17世纪的沙龙是供给文人讨论文学艺术的场所,那么18世纪的法国沙龙则开始趋向于哲学性质。
法国沙龙宣扬的是思想和言论的自由,在一个报业受到监视,人们却具有言论自由的国家中,它就成为了思想家等社会精英相聚和交流的重要场所。
随着社会发展和思想的进步,沙龙中文人们开始探讨特权的基础、社会等级的不平等,并在当中找到了大批的听众和拥护者。
沙龙作为公共社交场合,在十七十八世纪的法国最为兴盛
学 年 论 文近代法国的沙龙与女性姓名:***学号:************指导老师:***近代法国的沙龙与女性【摘 要】 沙龙作为公共社交场合,在十七十八世纪的法国最为兴盛。
沙龙要求有一位才 华出众的女主人的参与和协调引导,并制定文雅庄重的礼仪规范,正因为如此,在沙龙这个,而女性地位在沙龙盛极一时的时代也得到 小宇宙中,沙龙女主人成为了“未加冕的女王”提高。
本文从女性成为沙龙女主人,寻求教育,积极创办沙龙,参与沙龙内部社交活动,并 成为沙龙各种礼仪、 活动的仲裁者等方面分析了女性对沙龙文化传播的贡献和女权思想的萌 芽、女性地位的提高。
但随着启蒙运动的兴起和大革命的爆发,政治文化方面的谈话演讲转 入到公共场所,沙龙渐渐退出历史舞台,而女性地位也随之下降。
【关键词】 沙龙 沙龙女主人 女性地位一、国内外研究概况关于近代沙龙与女性的研究,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比较丰富。
主要有德国学者哈贝马斯 (Habermas)的《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在这本书中,作者认为沙龙是从宫廷公共领域转“资产阶级公 向新兴的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桥梁,而那些公爵夫人的城堡便成了艺术中心,共领域可以理解为私人集合而成的公共领域” ① ,而在近代法国,沙龙作为“文学批评中心” 和“政治批评中心”便是一种私人集合的公共领域。
在此基础上,德纳·古德曼(Dena Goodman)在1989年第22卷第3期的《十八世纪研究》(EighteenthCentury Study)上发表学 术论文《启蒙时代沙龙:女性聚会和哲学家抱负》(Enlightenment Salons: The Convergence of Female and Pilosophic Ambitions) ,同一年在第16卷第1期的《法国历史研究》(French Historical Studies)上发表 《沙龙里的子女反叛:荞芙琳夫人和她的女儿》(F ilial Rebellion in the Salon: Madame Geoffrin and Her Daughter)前者探讨了沙龙、沙龙女主人与启蒙运动 的关系,后者主要分析了沙龙内部子女的反叛,作为沙龙女主人的女儿,她们并不打算继承 母业,而是要做回自己,尽管他们中有不少成为沙龙女主人,但往往是一名沙龙女主人的女 儿成为另一沙龙女主人的学徒或继承人,这其中或许有对“渎职”母亲的不满和反叛。
近代法国贵族沙龙与女性教育
近代法国贵族沙龙与女性教育詹娜(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湖北武汉430072)摘要:近代法国对女性教育较为忽视,而贵族沙龙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女性对知识的渴求,给予她们受教育的机会,成为一所非正式的女子大学。
在沙龙里,女性与众多优秀的文人学者相互交流探讨,培养了她们高尚优雅的道德礼仪、丰富广博的知识面,以及机智精辟的谈吐、流畅达练的写作。
同时,沙龙打破了男女和等级的隔阂,使教育逐渐扩展到其他社会阶层,促进了男女平等和女性解放运动。
此外,女性还在主持和参与沙龙的过程中成为启蒙思想的捍卫者和传播者,推动了沙龙的繁华和法国社会思潮的进步,对后来的大革命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近代法国;贵族沙龙;女性教育中图分类号:K565,G5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477(2011)07-0181-04沙龙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是上流社会人士的重要社交场所。
15~16世纪,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的政治、经济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沙龙生活的中心也从意大利转到了西欧,尤其以法国巴黎最为突出,成为近代史上一道绚丽的色彩,它不仅促进了法国文学的长足发展,更将新思想传播到社会各个阶层。
国内外学术界对沙龙问题也较为关注,成果颇丰,如斯蒂芬·凯勒(Steven Kale)对旧制度到1848年革命期间沙龙与法国政局关系的分析;[1](p13)费斯·伊芙琳·比斯利(Faith Evelyn Beasley)突出女性在法国沙龙文学上的重要影响力;[2](p17)琼·兰德斯(Joan Landes)考察大革命时期女性在沙龙公共领域中发挥的巨大潜能;[3](p31)德娜·古德曼(Dena Goodman)认为沙龙是政治自由批判的中心,是反对王权与专制的前沿,并突出考察女性在沙龙中对启蒙思想的倡导作用;[4](p5)艾米丽亚·基尔·梅森(Amelia Gere Mason)对著名沙龙女主人辉煌一生的追溯;[5](p2)瓦·托尔尼乌斯用文学手法描绘沙龙当年的盛况[6](p3)等。
18世纪法国沙龙中的女性自我意识探究
沙龙女主人对理性的追求除了自身参与以外, 还体现在其对启蒙运动中文人学者的支持和资金投 入。如德·唐辛夫人,她在自己的沙龙中为孟德斯 鸠的《论法的精神》做了最为有效的宣传。这些都 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沙龙女主人在理性追求中的具 体体现和地位,追求理性的过程又是其自我提升和 关注自我的过程。
沙龙(Salon),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 最先指城堡里的接待大厅。十七世纪传入法国,巴 黎成为沙龙的主要聚集地。十八世纪是法国沙龙发 展的鼎盛时期。沙龙女性对沙龙的发展起到了不可 忽视的重要作用。对于沙龙问题,国内外研究者较 为关注,并取得了颇丰的研究成果。美国学者博代 克于 1976 年发表的学术论文《沙龙女主人和女学 家们:教育的缺失和女性主义的萌芽》,文中作者 探讨了沙龙女人和女性主义之间的关系。郭莹莹于 2007 年发表的《沙龙与女权主义的滥觞》等。不过, 学术界对沙龙中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和表现的问题 并没有单独论及,而这对研究当时法国沙龙和沙龙 女性有着重要作用,故本文现,分析其 影响,希望能为研究法国沙龙和沙龙女性提供一个 新的视角。
读
天 下
学术探讨
INSIGHT
18 世纪法国沙龙中的女性自我意识探究
文 _ 单超男
摘要:十八世纪是法国沙龙的鼎盛时期,沙龙是启 蒙运动重要的社会结构之一。此时,几乎每一个沙 龙都有一名女主人,她们广泛参与写作、讨论文学 与政治,重视自身的地位。在大革命期间,沙龙更 成为讨论社会问题的一个重要场所,沙龙女主人也 完成了从社交夫人到社会事务参与者的角色转变。 凡此种种,都是女性自我意识的体现,并对后来 十九世纪女权主义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十八世纪;法国沙龙;女性自我意识;影响
德·朗布依埃侯爵夫人沙龙的特征及其在法语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德·朗布依埃侯爵夫人沙龙的特征及其在法语外语教学中的应用作者:赵丛来源:《课程教育研究·中》2015年第02期【摘要】本文将德·朗布依埃侯爵夫人的沙龙与现代课堂联系起来,在分析它们的相似性与借鉴的可能性前提下,从整体上将沙龙的优势经验应用到外语课堂,尤其是法语外语教学中。
这与从前就单个因素的探索大不一样,不仅有利于教学中各因素之间的协调与整合,而且有助于在法语课堂教学中实现语言文化的一种主动渗透,为开辟创造性思维的法语外语教学提供了一条全新思路。
【关键词】德·朗布依埃侯爵夫人沙龙的特征法语外语教学可能性应用【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2-0111-02德·朗布依埃侯爵夫人于17世纪创立了第一家由女性主持的法国文学沙龙,从此之后此类沙龙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并获得极大成功,对法国文学和思想界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
这种成功与影响主要体现在沙龙模式培养了大批引领法国文学与思想潮流的学者们,古典主义的繁荣、启蒙思想的孕育都离不开此模式的支持。
游刃有余掌控沙龙进展的女主持人,活跃且有节制的沙龙气氛,思维开阔渴望表现的参加者,广泛而深远的创造性的社会价值,这一切恰恰让我们想起了现代外语课堂的理想状态。
1.德·朗布依埃侯爵夫人沙龙的特征德·朗布依埃侯爵夫人,原名凯瑟琳·德·维伏恩(Catherine de Vivonne),1588年生于罗马,十六岁时嫁给德·朗布依埃侯爵,因不耐烦宫廷的“嚣嚷”,加上虚弱多病,很少涉足宫廷,但又耐不住寂寞,开始在家招待宾客,于是其沙龙初具雏形。
从德·朗布依埃侯爵夫人这位沙龙女主持人的个人能力特点来看,此沙龙的成功首先得益于德·朗布依埃侯爵夫人对于沙龙的热情,因为她并不满足于简单的家庭生活,希望开创一种享受自我的活动,一旦愿望得以实现,其压抑许久的热情就将沙龙活动变成了她的一种精神寄托。
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妇女俱乐部(1789—1793年)
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妇女俱乐部(1789—1793年)姚 静摘要: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统治,使得自由、民主、人权、平等的观念广为传播,为性别平等奠定了理论基础,也给了妇女从家庭走向公共领域的机会。
当时女性想要参与政治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直接递交陈情书表达诉求,二是在全国范围内组建妇女俱乐部。
革命共和派女公民俱乐部的创立标志着妇女参与政治活动达到高潮。
可随着反法同盟的外国干涉力量被赶出国境,国内叛乱基本得以平息,执政当局开始限制妇女参政。
三位分别代表着王室、贵族、平民的女性相继被处死使得法国又重新回到了“男性的共和国”。
关键词:妇女俱乐部;法国大革命;性别平等中图分类号:K56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916(2021)04-0133-03引言一直以来,法国大革命研究都由男性话语主导,妇女往往被视为不具有自觉意识、缺乏统一性的乌合之众,其差异性、多样性以及进步性均被忽视。
事实上,女性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革命的参与者和共和国的捍卫者、战斗者,深入了解大革命时期的女性团体以及她们所发挥的作用,有利于更加系统全面地认识法国大革命,从源头上把握现代法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
因此本文将从妇女政治团体的建立、发展、失败、作用、影响几个角度对妇女俱乐部进行分析,以期对其有一个客观、全面的认识。
一、十八世纪的俱乐部和女性的政治诉求法国大革命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既广泛又深刻,群众的力量在这场革命中显露无疑。
尽管18世纪的女性一直被排除在政治生活之外,但这丝毫不影响妇女们对革命的热情,不管是在反对专制王权还是反对贵族的斗争中,我们都能看到妇女的身影。
1789年10月5日和6日,妇女们带头发起面包暴动,挺进凡尔赛。
法国作家于勒·米什莱写道:“男人占领了巴士底狱,女人拿下了国王。
”[1]1791年“瓦伦事件”后,上万巴黎人民聚集起来,“要求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不少妇女也像每一位善良的爱国者那样在请愿书上签名”[2]。
17至18世纪的法国沙龙:西方文明中的特殊文化现象-2019年文档
17至18世纪的法国沙龙:西方文明中的特殊文化现象沙龙,于17世纪出现在法国,并在启蒙时代开始盛行。
“沙龙”一词源于拉丁语,原意为“装饰有艺术品的足够大的房间”,但后来我们发现它逐渐成为文人和艺术家讨论文学、艺术、哲学或者时事的社交场所,是文学艺术及重要思想的萌生之地,因而也被称为“文明社会的摇篮”。
一、新型文学的“土壤”17世纪,沙龙对法语的纯化以及文学的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它不仅为作家们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还为他们提供了许多新的理念。
也正是因为沙龙,一种新的文学思潮即我们所说的“典雅文学”出现了,而这种文学形式追求的是一种精炼、高雅、华丽的宫廷趣味,也正符合了沙龙对文化的定位。
另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德·斯居黛莉小姐的沙龙都因为能决定当时文学及风气的典雅基调而享有盛誉。
事实上,典雅文学是伴随着宫廷文学出现的,但是正因为沙龙,这种文学形式受到全国性的关注。
在某种意义上,典雅文学的成功应该归功于沙龙中的“雅女”们。
在小说方面,典雅文学可分为三类:田园小说,历史小说及心理小说。
德·斯居黛莉每年都会出版其长篇小说的一卷或几卷:《伟大的西吕斯》,《克雷里》……《克雷里》可以说是典雅文学小说的典型。
该作具有巴洛克式的风格、高雅的语言、细致的情感以及强烈的内在性。
正如她的其他作品一样,该作展现了一个典雅的、浪漫的社会,描绘了她的世俗理想以及她的关于生活及恋爱的艺术理念。
拉法叶夫人的《克莱夫公主》则是法国最早的关于历史分析的作品之一:该作以亨利二世统治后期的瓦卢瓦宫中的生活为故事背景。
因此该书也可被视作历史小说。
二、启蒙思想家的“圣殿”如果说17世纪的沙龙是供给文人讨论文学艺术的场所,那么18世纪的法国沙龙则开始趋向于哲学性质。
法国沙龙宣扬的是思想和言论的自由,在一个报业受到监视,人们却具有言论自由的国家中,它就成为了思想家等社会精英相聚和交流的重要场所。
随着社会发展和思想的进步,沙龙中文人们开始探讨特权的基础、社会等级的不平等,并在当中找到了大批的听众和拥护者。
法国大革命与女性解放:历史上的妇女权益与性别平等
法国大革命与女性解放:历史上的妇女权益与性别平等法国大革命是18世纪末发生在法国的一场重大社会变革,也标志着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和民主政治的兴起。
虽然法国大革命主要是由男性主导的,但这场革命也对法国的妇女权益和性别平等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法国大革命之前,法国的社会结构非常保守,妇女处于家庭和私人领域的地位。
她们没有政治权利,无法参与公共事务,也没有接受教育的机会。
在这个时期,法国的妇女权益和性别平等问题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关注和重视。
然而,法国大革命中的一些思想家开始提出关于妇女权益和性别平等的议题。
例如,奥朗日·德·吕埃尔在他的《妇女和她们的权利》一书中,主张妇女应该享有与男性平等的权利,包括政治参与权和财产继承权等。
这种观点开始引起一些妇女的关注和支持,为妇女权益的争取奠定了基础。
法国大革命期间,妇女也开始参与社会和政治活动。
1789年10月5日,一群妇女冲进了凡尔赛宫,抗议国王和贵族的统治。
这次事件被视为法国大革命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为它显示了妇女也可以参与政治和社会运动,并对社会带来积极的变革。
随着法国大革命的深入,一些重要的法律和政策也开始对妇女权益和性别平等进行改革。
1791年,法国通过了一项法律,废除了妇女因婚姻丧失财产继承权的规定。
此外,法国大革命还推动了公立学校的建立,并为妇女提供了接受教育的机会。
然而,尽管在法国大革命中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女性解放和性别平等的实现仍然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
尽管法律上废除了妇女的财产继承权,但社会上对妇女的歧视和不平等态度仍然存在。
此外,妇女在政治和经济领域的参与仍然有限,很少能够获得真正的平等权利。
然而,法国大革命为妇女权益和性别平等问题开辟了一条道路,为后来的妇女运动和女性解放运动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这场革命的影响不仅是法国的,它对全世界的妇女权益和性别平等问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之,法国大革命是妇女权益和性别平等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法国的沙龙文化
法国的咖啡文化一、曾听说法国一度由于咖啡缺货而少喝了咖啡,马上就见打盹的人多起来。
说来好象夸张,但法国人嗜咖啡倒是千真万确。
l991年海湾战争爆发,法国也是参战国一,国内部分老百姓担心战争影响日用品供应,纷纷跑到超级市场抢购。
此事连电视台也惊动了,当镜头对着满抱紧缺物资的顾客时,却发现他们拿得最多的竟是咖啡和糖。
此事一度成为当时的大笑话。
法国人喝咖啡讲究的似乎不在于味道,而是环境和情调,大多不愿意闭门独酌,偏偏要在外面凑热闹,即使一小杯的价钱足够在家里煮上一壶。
他们也还不是匆匆喝了拉倒,而是慢慢地品,细细地尝,读书看报,高谈阔论,一泡就是大半天。
在科技博览会上,我走过六七个大展厅,都见在角落处设有咖啡座,方便到会各方面人士交流洽谈,整天都是座无虚席。
二、法国人养成这种喝咖啡的习惯,自觉不自觉地表达着一种优雅韵味,一种浪漫情调,一种享受生活的惬意感。
可以说这是一种传统独特的咖啡文化。
正因如此,法国让人歇脚喝咖啡的地方可说遍布大街小巷,树荫下、马路旁、广场边、河岸上,以及游船上、临街阳台上,甚至埃菲尔铁塔上……。
而形式、风格、大小不拘-格,有咖啡店、馆、厅、室,这些都附属着建筑物而存在,有屋顶盖着。
而最大众化、充满浪漫情调的,还是那些露天咖啡座,那几乎是法国人生活的写照。
好多的露天咖啡座都占据不少公众地方,如广场圈了一角,街头占点人行道,甚至在人潮熙来攘往的香谢丽舍大道也是如此,那花花绿绿的遮阳伞成了点缀巴黎的独特街景,看来市政当局对此还特别宽容。
咖啡座的椅子几乎全是朝向马路排列,明摆着是有心设置的观众席,那面前的马路便是剧目永不重复的大舞台。
看那些形形色色的座上客,任凭街上喧嚣嘈闹、车水马龙,太阳伞下一杯在手,悠然闲适。
拿份当地报纸漫无目的流览也行,叨着香烟吞云吐雾亦可,还可以把大街上的五光十色细细欣赏。
这里,会有亮丽的时装闪过,会有醉人的香氛飘来,也会有炯娜多姿的女郎走过,还常有街头音乐家给您送来段段美妙的旋律。
沙龙:启蒙运动时期法国女性教育的重要场所
沙龙:启蒙运动时期法国女性教育的重要场所曾咏柳(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长沙410006)[摘要]沙龙作为各种新思想和新文化的交流传播中心,在启蒙运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沙龙女主人作为沙龙的组织者,是整个沙龙的核心人物。
沙龙的场所由女主人提供,宾客和话题由女主人决定,女主人甚至对当时男性的事业及社会地位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作为沙龙中的倾听者和协调者,她们通过观察和倾听沙龙中的讨论提升思维能力和礼仪修养,通过和有识之士沟通交流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学识与能力。
女主人们通过沙龙这一媒介积极参与社会政治生活,对法国语言、文学和思想传播产生了重要影响,揭开了女性社会角色的新篇章。
同时,沙龙作为启蒙运动时期法国女性教育的重要场所,促进了法国女性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沙龙文化;法国启蒙运动;法国女性;女子教育[作者简介]曾咏柳(1982—),女,湖南邵东人,博士,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语法系讲师,主要从事法国教育史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1)48-0017-04[收稿日期]2021-09-16德娜·古德曼在《法国启蒙运动文化史》中指出:“法国启蒙运动文化史同时也是男女平等的历史,因为它挑战了把智力活动当作男性专有才能的观点。
启蒙文学界主要的活动是文雅谈话和书信,最能对其进行说明的社交机构是巴黎沙龙。
”[1]沙龙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17世纪传入法国,18世纪进入鼎盛时期,19世纪慢慢衰落。
沙龙作为一种开放的社交场合,成为启蒙思想传播的有利空间。
“在那个时代,妇女像男子一样活跃,有着一样的追求,使用同样的武器,这武器就是巧妙的言谈,迷人的风度,若隐若现的魅力,体察入微的感知,对时机准确的辨识,以及取悦、索求和获取的技巧。
”[2]18世纪的法国素来被称为“女性至高无上的时代”[3],沙龙女性在这个时代大放异彩。
一、沙龙在法国的兴起沙龙文化于17世纪传入法国,最初的沙龙由法国贵族女性举办,宾客皆为贵族名流,主要讨论话题为古典文学和贵族法语。
浅谈17和18世纪法国沙龙文化中的女权主义启蒙
西南民族大学2014-2015年第 2 学期期末论文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课程:外国文化通论班级:汉语国际教育1301班学生:李侠学号:201330403076题目:《浅谈17和18世纪法国沙龙文化中的女权主义启蒙》指导老师:韩林浅谈17和18世纪法国沙龙文化中的女权主义启蒙【摘要】本文介绍了兴盛于17、18世纪的法国,汇聚了时代最显赫的名仕淑媛的法国沙龙文化。
通过沙龙文化从文学娱乐主导到哲学政治主导地位的转变,探讨法国女性在沙龙文化中的积极作用,如何成为启蒙思想的传播者和捍卫者,打破等级制度,建立男女平等的地位。
推动社会思潮的进步,对法国大革民的爆发产生重大影响。
【关键词】法国沙龙文化;女性;教育沙龙是法语salon(客厅)的音译,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兴盛于17、18世纪的法国巴黎,贵妇们常把这里作为上流社会名门贵族的重要社交场所。
在沙龙里,名门淑媛们积极主持参与,并与优秀的文人作家相互交流探讨,培养了她们高尚优雅的礼仪和机智精辟的谈吐,并极大地拓宽了她们的知识面,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女性对知识的渴求。
从17世纪以朗布依埃夫人为代表的“蓝色沙龙”,到18世纪大革命时代罗兰夫人的沙龙俱乐部,沙龙文化在法国的发展长达两个世纪之久,沙龙的性质也由最初的文学娱乐逐步向哲学政治转变。
一.17世纪的法国沙龙17世纪的法国沙龙以文学为主导,重在培养高雅的礼仪,是贵族们休闲娱乐的社交模式。
17世纪上半叶,许多封建教主在宗教内战结束后,来到巴黎和凡尔赛投靠国王,并常常在沙龙里高谈阔论,附庸风雅。
为显示自己的特权地位,他们极其注重服饰礼仪、言谈举止的高雅,谈论的内容也大多是文学艺术,因而一种虽矫揉造作但优美典雅的“贵族语言”诞生了。
这一阶段的沙龙通常在贵妇们的家中举办,参加的宾客也具有局限性,除了王公贵族之外,只有少数艺术家参与其中。
17世纪法国最著名的沙龙核心人物就是朗布依埃侯爵夫人。
(Mme de Rambouillet) 朗布依埃院更是享有“优雅社会摇蓝的美誉”,因为其在装饰为蓝色背景的客厅纳客,而已“蓝色沙龙”著称。
沙龙文化及19世纪俄罗斯文学作品中的沙龙形象
摘要“沙龙”在18世纪传入俄国,19世纪达到繁荣。
沙龙文化与俄国文学紧密相连,19世纪俄国“沙龙”成为许多文学思想或倾向的发源地,对俄国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俄国沙龙文化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它展现了俄国不同时期的社会、历史、风土人情和精神文化。
通过对19世纪俄罗斯文学作品中沙龙形象的研究,发掘其背后所隐含的社会历史和人文观点。
本文首先从“沙龙”的定义与渊源,功能与类型以及俄罗斯沙龙文化的独特性三个方面展开论述,阐释了沙龙文化在俄罗斯的传入与发展的过程,总结出俄罗斯沙龙文化的精英主义色彩、政治色彩和对话性三个特征。
其次,沃尔孔斯卡娅文学沙龙和舒瓦洛夫文学沙龙体现了莫斯科和彼得堡的文学性;最后,通过对四部作品进行分析,总结出19世纪俄罗斯文学中的沙龙形象:《战争与和平》中舍列尔的沙龙是“贵族之家”的象征,《里戈夫斯卡娅公爵夫人》中的沙龙是“道德法庭”,《埃及之夜》中的沙龙代表着“友谊之桥”,《宾客聚集别墅》中的沙龙是“恶之温床”。
关键词:沙龙文化;俄罗斯文学;沙龙形象AbstractThe"salon"was introduced to Russia in the18th century and flourished in the19th century.Salon culture is closely related to Russian literature.In19th Century,the"salon"in Russia became a breeding ground for many literary ideas or tendencies,and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Russian Literature.Russian salon culture has great research value.It shows the social, historical,local customs and spiritual culture of different periods in Russia.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image of Salon in19th century Russian literature,the author explores the social,historical and humanistic views behind him.Firstly,This paper from the definition of"salon"and the origin,function and types,and the uniqueness of the Russian salon culture in three aspects,explains the salon culture incoming in Russia and the development process,summed up the Russian salon culture of elitism,political color and dialogue of the three characteristics.Secondly,The Wolkinskaya Literary Salon and the Schwalov Literature Salon reflect the literary nature of Moscow and Petersburg;Finall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four works,summed up the19th century Russian literature in the image of the salon:in the"war and peace",the salon is a symbol of the home of"aristocratic",The salon in the duchess of rigovskaya is a"moral court", The salon in"Egypt's night"represents the bridge of friendship,"Salon in the guest house"is the"hotbed of evil".Keywords:Salon culture,Russian literature,Salon image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第1章绪论 (1)1.1本课题研究的学术背景及其理论与实际意义 (1)1.1.1本课题研究的学术背景 (1)1.1.2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1)1.2本课题研究的国内外现状 (2)1.2.1本课题研究的国外现状 (2)1.2.2本课题研究的国内现状 (5)1.3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8)第2章沙龙文化在俄罗斯的传入与发展 (10)2.1 “沙龙”的定义与渊源 (10)2.1.1 “沙龙”的定义 (10)2.1.2 “沙龙”的渊源 (10)2.2 “沙龙”的功能与类型 (12)2.2.1 “沙龙”的功能 (12)2.2.2 “沙龙”的类型 (13)2.3 俄罗斯沙龙文化的独特性 (13)2.3.1 俄罗斯沙龙文化的精英主义色彩 (14)2.3.2 俄罗斯沙龙文化的政治色彩 (15)2.3.3 俄罗斯沙龙文化的对话性 (17)本章小结 (18)第3章俄罗斯的文学沙龙 (19)3.1 文学的莫斯科与莫斯科的文学沙龙 (19)3.1.1 沃尔孔斯卡娅的文学沙龙 (19)3.1.2 “星期三”文学社 (22)3.1.3 “话语文丛” (23)3.2 文学的彼得堡与彼得堡的文学沙龙 (24)3.2.1 舒瓦洛夫的文学沙龙 (25)3.2.2 “绿灯社” (27)3.2.3 “知识文库” (27)本章小结 (29)第4章 19世纪俄罗斯文学中的沙龙形象 (31)4.1 贵族之家:《战争与和平》中的沙龙形象 (31)4.2 友谊之桥:《埃及之夜》中的沙龙形象 (34)4.3道德法庭:《里戈夫斯卡娅公爵夫人》中的沙龙形象 (37)4.4恶之温床:《宾客聚集别墅》中的沙龙形象 (39)本章小结 (41)结论 (42)参考文献 (44)例证来源 (48)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49)致谢 (50) (51)第1章绪论1.1本课题研究的学术背景及理论与实际意义1.1.1本课题研究的学术背景在19世纪欧洲文化艺术鼎盛的背景下,沙龙文化蓬勃发展,成为繁荣的欧洲文化艺术的一种独特表现形式。
17世纪法国文化形态和贵族沙龙
17世纪法国文化形态和贵族沙龙作者:徐方方来源:《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02期摘要:17世纪,法国沙龙里汇聚了当时社会各种优秀的人,他们的思想宗旨就是讨论怎样使得个人价值得以彰显。
尽管创办沙龙的人当中有部分对与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参与者中也不乏像Pascal等出名的科学家,不过在17世纪的法国科学知识在沙龙中并非其主要话题。
本文主要从沙龙诞生的社会背景与组织形式,分析17世纪法国的沙龙历史,并联系法国文化形态的特点,探讨法国文化形态与贵族沙龙的关系,进一步探究贵族沙龙对于法国文化形态的影响。
关键词:17世纪;贵族沙龙;法国文化形态;文化气氛[中图分类号]: [G0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4)-02--01一、17世纪法国贵族沙龙繁荣的历史17世纪法国的文化形态跟贵族(特别是巴黎的大贵族)的生活行为习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伴着文明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法国贵族也注重社交活动。
巴黎作为当年的王宫根据地,大部分王宫显贵都居住在这里,自然社交活动也比较活跃。
而当时贵族进行社交的地点主要是贵族沙龙与宫廷,这样的社交被称作风雅生活。
但宫廷毕竟只有少数的贵族与文人可以聚集,因此更多人选择沙龙进行社交活动。
尽管贵族沙龙不是在17世纪才出现的,不过它是贵族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可以说是决定了贵族阶层的文化形态。
玛尔戈王后自1605年重回巴黎后,他在桑斯公馆与马德里堡的沙龙就成为了文人与贵族聚集的场所。
朗布耶公馆也在1610年后开始招徕客人,并且很快就声震一方,并成为巴黎最具吸引力的社交场所。
尽管贵族沙龙都是一些贵族所发起的,但其并不会断绝了接触同时代的文化。
并且“雅女”们与参与沙龙的“雅客”们也非与世隔绝的泛泛之辈。
贵族沙龙的兴起最原始的理念就是,彰显差异性的文化,对压迫他们交出权力的政府、专制主义提出抗议。
他们与投石派、自由思想党各自为政,各不相谋,赞扬了传统的习俗与理想,反对“推翻古老法律”的专制统治。
启蒙时代:法国沙龙的作用
第30卷第5期2018年10月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Liupanshui Normal UniversityVol.30No.5Oct.2018启蒙时代:法国沙龙的作用李国强(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贵州贵阳550025)摘要:启蒙运动是近代欧洲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为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欧洲的沙龙文化兴起于文艺复兴时期,兴盛于17到18世纪,与启蒙运动相重合。
沙龙对于启蒙运动的作用十分突出,从启蒙运动的兴起,到启蒙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再到启蒙群体的壮大等,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法国沙龙;启蒙运动;作用中图分类号:K5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5X (2018)05-0058-05DOI:10.16595/j.1671-055X.2018.05.011Enlightenment:the role of the french salonLi Guoqiang(School of History and Political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 ,Guiyang 550025,China )Abstract :The enlightenment was a great ideological liberation movement in modern Europe ,which provid ⁃ed a powerful ideological weapon for the European bourgeoisie revolution.Europe ’s salon culture flourished during the Renaissance and flourished in the 17th and 18th centuries ,and coincided with the enlightenment.And Sharon for the role of the enlightenment is very outstanding ,from the rise of the enlightenment to the for ⁃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enlightenment ,to group the growth of the enlightenment ,etc.,which has the important role which cannot be ignored.Key words :French Sharon ;The Enlightenment ;action收稿日期:2017-11-21作者简介:李国强(1995-)男,山西晋中人,主要从事东南亚史研究。
论法国沙龙文化在中国的融合
论法国沙龙文化在中国的融合作者:崔洋来源:《科学与财富》2016年第35期摘要:沙龙是17、18世纪西欧上流社会的社交方式,也是精英社交文化的代表。
到了20世纪,沙龙作为一种崭新的文化形式传入到中国,并经历了从精英化到大众化、多元化的转变。
这转变的过程也正是沙龙文化在我国扎根生长的过程。
在把沙龙作为文化现象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沙龙文化融入中国的过程,中国化沙龙的特点,以及这种文化融合对我国的影响。
关键词:沙龙;沙龙文化;融合沙龙是17-18世纪流行于西欧上流社会,讨论有关文学、爱情、艺术等话题的高雅社交场所。
在当时的西欧国家中,法国的沙龙最具代表性。
从17世纪开始,沙龙在法国席卷整个贵族生活。
到了20世纪,沙龙被传入到中国,并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随着“文化”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中国人对文化的热情与日俱增,作为重要社交手段的沙龙也日益活跃,并经历了从精英化到大众化、多元化的转变。
如今的沙龙在我国已演变出多种形式:高校的学术讨论,企业的商业讨论,各类沙龙美术展、沙龙图书展甚至网络沙龙等都是法国沙龙在我国的延伸。
然而,在19世纪就已经衰落的法国沙龙在今天的中国仍得以发展和延续,这值得我们去探讨和研究。
本文在把沙龙作为文化现象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沙龙文化融入中国的过程,中国化沙龙的特点,以及这种文化融合对我国的影响。
国外有关沙龙的研究开始较早,著作和论文数量众多且研究角度多样。
其研究角度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从文化角度,一种是从社交组织机构的角度。
代表作品有瓦·托尔尼乌斯的《沙龙的兴衰——500年欧洲社会风情追忆》,美国女作家艾米丽亚·基尔·梅森的《法国沙龙女人》,德国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等。
国内关于沙龙的研究成果较少,大多为论文。
华东师范大学郭莹莹的硕士学位论文《近代西欧沙龙文化探析》,论述沙龙文化对西欧文化的影响;武汉大学詹娜的《法国沙龙文化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主要从经济方面分析了沙龙文化对社会经济的积极和消极作用。
十九世纪法国沙龙传统在音乐生活中的文化意义
十九世纪法国沙龙传统在音乐生活中的文化意义乔永平【摘要】历时三百年的法国沙龙传统,对法国文化生活的几乎各个方面均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为促进社会各阶层的融合做出了巨大贡献.它同音乐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促进音乐进步和音乐家发展方面充当了重要的角色.【期刊名称】《吉林艺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0(000)002【总页数】4页(P2-5)【关键词】沙龙;中产阶级;沙龙音乐会;钢琴【作者】乔永平【作者单位】星海音乐学院,广东广州,51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602沙龙一词的原文Salon(法文),最初是指在贵族家中用于接待客人的客厅。
这一词汇的定义随着历史的进程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越来越丰富。
17世纪时,沙龙用来表示“为了愉快地交谈而在一位贵夫人家中举办的社交聚会”。
[1](4)作为展览、展示艺术作品的场所和方式的“沙龙(展)”也于17世纪晚期出现。
到了17世纪末,沙龙一词同音乐之间首次结合,特指在法国凡尔赛宫进行的音乐表演。
19世纪时,“沙龙”往往指上演音乐会的房间或大厅,是一种特别的演出机构。
可见,在不同的历史语境中,这一词语本身具有不同的意义。
在本文中,“沙龙”指的是限于住所中的实体空间,以及在此实体中所发生的事件和活动。
沙龙传统对法国文化生活的几乎各个方面(包括西方传统的艺术音乐)均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作为市民阶级自我意识日益提升的产物,沙龙不仅是进行社交、政治、文化和艺术活动的重要场所,还促进了社会中新思想、新风尚的诞生。
同时,沙龙是宫廷文化的精神遗产,在宫廷和上层贵族的庇护人制度趋于没落的19世纪,代表中产阶级文化的沙龙和音乐会机制填补了这个空隙,取代了宫廷在音乐文化发展中的地位。
19世纪的欧洲是一个市民文化占据主流的时代,这是当时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等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促成的结果。
在所有的社会变化当中,首先就是人口的激增。
人口的增长导致耕地面积越来越小,农村居民不得不到城市中寻找工作,养家糊口,从而加速了欧洲的城市化进程。
浅谈法国贵族沙龙文化
浅谈法国贵族沙龙文化作者:董晓光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1年第04期摘要:被誉为“优雅社会的摇篮”的沙龙,兴盛于17世纪的法国。
在当时绝对君主制社会背景下,沙龙大都由贵族妇女主持,以社交谈话为基本内容,造就了大批“正派人”,他们热衷于“典雅语言”,具有强烈的文化气息,这些特征不仅对整个17世纪法国文化形态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对整个法兰西民族文化气质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贵族;沙龙;法国文化形态;典雅语言;沙龙生活中图分类号:K5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1-0099-01“沙龙”(salon)一词一般意为较大的客厅。
“沙龙”源于意大利语,指的是装点有美术品的屋子。
后传入法国,最初为卢佛尔宫画廊的名称。
日后逐渐流行一种在欣赏美术的同时,谈论艺术、玩纸牌和聊天的风尚。
法国的文人、艺术家常常接受贵族妇女的招待,在客厅里高谈阔论。
“沙龙”这个词便变为不是指陈列艺术品的房间,而更多的是指这种聚会谈论的场所了,沙龙经常在下午举行。
沙龙看起来不仅疏远宫廷和虚荣,也远离中产阶级的低级趣味,那里聚集着一群“经过挑选的文学界的男男女女”。
一、17世纪贵族沙龙兴盛的背景17世纪法国文化的形态,与贵族,尤其是和巴黎大贵族的生活方式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早在16世纪,随着文明程度的提高,法国贵族就开始重视社交活动。
巴黎是王宫所在地,又有大批王公显贵,社交活动当然更加频繁。
贵族社交活动有两个场所,一是宫廷,一是贵族沙龙。
贵族沙龙虽然并不始于17世纪,但是它成为贵族文化生活的一个中心,对贵族阶级的文化形态产生极大的甚至决定性的影响,却是从17世纪一二十年代开始的。
1610年,朗布耶公馆的沙龙也开始招待客人,很快声誉鹊起,成为巴黎最吸引人的社交中心。
公馆的女主人原名卡特琳娜·德·维弗纳,她的丈夫德·朗布耶侯爵是孔契尼党,孔契尼遭诛,侯爵随之失宠。
十八世纪法国沙龙文化
十八世纪法国沙龙文化沙龙文化与女性广义来说,沙龙(salon)是以「谈话」(conversation)为主,由一位沙龙女主人(Saloniere)来凝聚不同的社会阶层或生活圈子的文人雅士或贵族,这些沙龙客人会定时来参加聚会,沙龙谈论的主题从早期的教育、教化与文学讨论,至18世纪转而以哲学、科学、宗教的思考为中心主题,来进行交流。
欧洲首座沙龙诞生于16世纪的法国,由德.洪布耶夫人(Madame de Rambouillet1588~1665)建立,为沙龙文化奠下基础。
她因身体孱弱与丈夫失势后,便搬离宫庭,在巴黎住所中邀请中产阶级出身的文人墨客和贵族中的社会名流来餐叙,让他们共聚一室,谈论诗文,其中德.洪布耶夫人的「蓝屋」(les bas-bleues)最负盛名。
随着德.洪布耶夫人的「蓝屋」时代的过去,形成于1620年代的法国著名沙龙由斯居戴黎(Madeleine de Scudéry1608~1701)组成,更在国王路易十四提倡下,盛极一时。
18世纪时法国沙龙文化的风气在整个欧洲蔓延开来。
沙龙是巴黎思想活动的中心场所,平常有上百位的女主人经营她们的沙龙,每一位沙龙女主人都赋予沙龙自己独特的风格与魅力。
孟德斯鸠(Montesquieu)曾提起米兰的沙龙时,说它们有个高贵处,就是供应着巧克力与饮料,宾客玩牌可以不用付钱,看出沙龙里的多彩多姿的生活。
沙龙主要就是在进行交谈,每个沙龙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宾客与谈话内容,这些是由女主人决定。
有些著名的沙龙常客被当成是巴黎社交、学识与艺文界的精英或领导人,他们与开放贵族和聪慧优雅的沙龙女主人的聚会,让巴黎成为整个欧洲的中心。
沙龙文化从文艺复兴时期萌发,法王路易十五时代(1715~1774年),沙龙风气大盛,扩及欧洲各国,十八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时期为沙龙文化的鼎盛时期。
法国大革命爆发,贵族四处逃亡,沙龙进入黯淡时期,直至十九世纪时沙龙才又活跃起来,例如如瑞卡米耶夫人(Madame Recamier)和吉哈丹小姐(Mme de Girardin)的沙龙,在这些沙龙里,浪漫主义逐渐成形。
沙龙文化在中法两国发展的对比性分析
沙龙文化在中法两国发展的对比性分析作者:曹丹丹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11期摘要:沙龙作为一种贵族精英社交模式兴盛于17、18世纪的法国,它汇聚了时代最显赫的名士淑媛,社会的浮生万象也可从中窥见一斑。
然而作为一种聚会形式被引入中国以来,沙龙经历了从形式到实质的创新发展。
此文力图通过对比介绍沙龙文化在法国的兴起与在中国的创新,展现沙龙作为一种公共领域平台,对于民主社会的构建和发展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沙龙;法国文化;中国社会;公共领域平台作者简介:曹丹丹(1986-),女,天津市人,法国图尔大学法语企业管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法国经济文化。
[中图分类号]:G0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3)-11--02沙龙的原意为客厅,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兴盛于17、18世纪的法国巴黎。
沙龙作为当时西欧上流社会的一种贵族精英文化,历经由文学性到政治性的转变,对法国社会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沙龙的社交模式自20世纪30年代被引入中国以来,在中国的发展历经由文学、政治性的小圈子文化到公民启蒙课堂的大众文化的演变。
文艺沙龙在法国的形成,与当时贵族阶级社会地位的变迁紧密相关。
自17世纪初,法国君主专制逐步强化,许多大封建主及封建贵族相继失去政治特权。
路易十四执政期间,君主集权更是发展到顶峰。
封建贵族不得不投靠于君主,以便继续享有物质上的特权。
投靠了国王的封建主离开世代相传的庄园领地,集中到巴黎居住。
他们不适应宫廷生活,又不屑与资产阶级为伍,过着百无聊赖,骄纵奢靡的生活。
于是乎便出现了勇敢地与当时粗俗堕落的宫廷生活划分界限的贵妇。
她们召集文人雅士,远离外表华丽而内质鄙陋的声色之所,另辟世外桃源,沙龙生活拉开帷幕。
自1608年朗布依埃夫人(Mme de Rambouillet)“蓝色沙龙”开张纳客,到大革命时代罗兰夫人(Mme Roland)的沙龙俱乐部,沙龙在法国的发展历经两个多世纪。
17、18世纪的法国艺术沙龙
凡・ 高 曾在写 给一位友人 的信 中这 样写道 :
“ 艺术是 加入 自然 , 并 解放 自然 。 ” 话语 虽然 简练 但非常深刻。 阿恩海姆则认为“ 视觉形象永远不
是对于感性材料 的机械复制 , 而是对现实的一种
油 画呈现 出全新 的面貌 , 大师辈 出, 主要表现在
油 画色彩 的变 化方 面 , 补色 原理 启发 了很 多画 家, 画家对色彩 的研究到 了一个新 的高度。浪漫 主义大 师德 拉克洛 瓦利用活跃 、 轻松 的笔触形成 的色彩 明亮 , 使 整幅画面 富有华丽感 ; 闻名于世的 巴比松画派则提炼 出关于 风 景写生的三个重要元素 , 即光 源色 、 固有色和环境色 ; 到后来
创造性把握 , 它把握 到的形 象是含 有丰富的想象
性、 创造性 、 敏锐性的美的形象” 。这句话揭 示 了
绘画作为一 门视觉艺术的基本特 质。
沙 龙 中已经蕴含 着促使 宫廷生 活最终解体 的萌 芽。 因为启蒙运
动 的爆发 , 1 8 世 纪的法国沙龙 已经从 以文艺作 品为主 转向以政 治
品进行探讨与分析 , 研 究这 些时期 内油画在 不 同
籍 地 域内 都不 断 发 展的 规 律以 及油 画的 表现 语言
和创作 方法, 阐述 地 域 文化 与 个 人 感 受在 油 画创
就 是在这种 洛可可的 艺术氛 围里 , 法国沙龙成为 了文学- 9 艺
术 作 品的摇 篮 。然 而 洛 可可 艺术 风 格 的倡 导者 是 蓬 帕杜 夫 人
于1 8 9 0 年, 是 目前世界美术史上 历史最悠 久、 影 响力最大 的国际
艺术大展 , 呈现 了当代全球美术 的现状和趋 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代法国贵族沙龙与女性教育詹娜(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湖北武汉430072)摘要:近代法国对女性教育较为忽视,而贵族沙龙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女性对知识的渴求,给予她们受教育的机会,成为一所非正式的女子大学。
在沙龙里,女性与众多优秀的文人学者相互交流探讨,培养了她们高尚优雅的道德礼仪、丰富广博的知识面,以及机智精辟的谈吐、流畅达练的写作。
同时,沙龙打破了男女和等级的隔阂,使教育逐渐扩展到其他社会阶层,促进了男女平等和女性解放运动。
此外,女性还在主持和参与沙龙的过程中成为启蒙思想的捍卫者和传播者,推动了沙龙的繁华和法国社会思潮的进步,对后来的大革命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近代法国;贵族沙龙;女性教育中图分类号:K565,G5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477(2011)07-0181-04沙龙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是上流社会人士的重要社交场所。
15~16世纪,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的政治、经济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沙龙生活的中心也从意大利转到了西欧,尤其以法国巴黎最为突出,成为近代史上一道绚丽的色彩,它不仅促进了法国文学的长足发展,更将新思想传播到社会各个阶层。
国内外学术界对沙龙问题也较为关注,成果颇丰,如斯蒂芬·凯勒(Steven Kale)对旧制度到1848年革命期间沙龙与法国政局关系的分析;[1](p13)费斯·伊芙琳·比斯利(Faith Evelyn Beasley)突出女性在法国沙龙文学上的重要影响力;[2](p17)琼·兰德斯(Joan Landes)考察大革命时期女性在沙龙公共领域中发挥的巨大潜能;[3](p31)德娜·古德曼(Dena Goodman)认为沙龙是政治自由批判的中心,是反对王权与专制的前沿,并突出考察女性在沙龙中对启蒙思想的倡导作用;[4](p5)艾米丽亚·基尔·梅森(Amelia Gere Mason)对著名沙龙女主人辉煌一生的追溯;[5](p2)瓦·托尔尼乌斯用文学手法描绘沙龙当年的盛况[6](p3)等。
国内史学界虽然没有关于法国沙龙的专著性研究,但对该问题的探讨也不少,如张小荣关于贵族沙龙对近代法国社会经济消极影响的考察,[7](p44-47,p21-23)郭莹莹论述法国沙龙中逐渐兴起的女权主义,[8](p79-81,p39-49)萧琦分析大革命前后沙龙发展、转型与衰落的历史进程[9](p28,83-85)等。
不过,学界对沙龙在女性教育上的问题并没有单独论及,而这对全面认识近代法国社会非常重要,由此,本文将从该角度入手,重点探讨18世纪法国贵族沙龙对女性教育的作用。
一、女性教育的新空间从中世纪以来法国就确立了以男性为主体,女性处于附属地位的格局。
随着宗教学说的形成,《圣经》中亚当和夏娃的事例使女人成为原罪的真凶,是罪恶的根源,因此人们对女性的鄙视也越来越突出:男性是高贵智慧的,而女性天生的职责就是为了繁衍后代。
所以直至近代,法国的女性教育还处于非常低的水平,其方式主要停留在家庭和教会上,教育内容也主要是宗教教义、社会礼节、女红等最基础的启蒙教育。
这种教育旨在思想上控制和压抑女性的自由意识,使她们逐渐成为信仰虔诚的男性附属品。
一般情况下,女性的家庭教育主要是培养她们成为未来的家庭主妇,女孩在很小的时候就跟随母亲或家庭教师学习礼节、缝纫、织补等家政,作者简介:詹娜(1981—),女,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博士后。
基金项目:201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
项目编号:10CSS009;2010年度武汉大学“70后”学术团队自主科研项目“近代以来的社会转型与危机应对”。
湖北社会科学2011年第7期还有唱歌、跳舞、着装、打扮等技能,以便她们成年后能够吸引男性的注意,取悦于男人。
教会教育则主要在教会学校或修道院中进行,学习枯燥的神学教义,培养她们对上帝的虔诚,并顺从于宗教关于女人低劣于男人的思想。
在这些启蒙教育后,社会对女性就再也没有任何学识的要求。
法国的高等教育虽然在12世纪就已诞生(如巴黎大学),但接受高等教育却一直是男性的专利,将女性排除在外。
腓力波?诺瓦拉(Filippo di Novara)曾告诫人们:“妇女应该永远守在自己的女红和纺车的旁边,她们不可学习读和写。
”[6](p5)因此,许多女性直接由父母的照顾过渡到丈夫的支配下,她们一生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养育孩子上,最后老死在昏暗的房子里。
[10](p291)文艺复兴将女性带出了狭隘的家庭束缚,让她们看到了“自我意识”的曙光,而沙龙的兴起则给女性参与社会公共生活以新的空间,为她们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摆脱仅仅传授为妇之道的家庭教育和只强调宗教信仰的教会教育。
沙龙作为一种新兴的、非正式的教育模式,具有独特的优势:首先,沙龙教育具有广泛性,贵族、资产阶级、平民都可以参与,在沙龙里不以头衔、财富而是凭思想和学识来赢得他人的尊重;其次,沙龙教育具有平等性,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贵族或是平民,都可以在沙龙里获取知识,参与辩论和演讲;最后,沙龙教育具有先进性,这里汇集了当时最前沿的思想和言论,是启蒙思想的发源地,对此后法国社会的进程起到了不可忽略的推动作用。
由此,沙龙能够满足女性对知识的渴求,通过与文人学者们的交流探讨,她们的思想得以启迪,文学修养得以提高,知识面得以拓展,形成了庄重高雅的礼仪道德;同时,女性的社交才能也在沙龙中获得了尽情地发挥,涌现出诸多杰出的妇女,如德·朗布依耶夫人、德·塞维涅夫人、德·丝鸠德里小姐、乔芙林夫人、罗兰夫人等等,不胜枚举。
二、培养女性优雅的礼仪沙龙兴起前,在以男性为主导的法国社会中,女人整日思考的就是如何取悦于男性,她们渴望用青春、美貌来赢得男人的欢心,于是华丽的服饰、精美的打扮成为女人们竞相追逐的目标,女性以穿戴打扮来填补空虚的生活。
在宫廷聚会、舞会、音乐会等社交活动中,女性参与的主要目的也是吸引男性,由此,荒淫无度、肉欲纵横成为当时法国社会生活的主旋律。
而沙龙的兴起则为女性的社交活动提供了一个新天地,沙龙女主人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人们面前,她不仅要善于交际,还要有气质和学识。
沙龙活动需要沙龙女主人来引导、参与和协调,女性成为沙龙社交圈里的女王,她们制定礼仪规范,探讨文学、艺术、哲学、政治、自然科学等,并在与众多名人学士的接触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沙龙女主人成为当时女性理想的“职业”。
沙龙促使女性的注意力从外表转向内心,改变了她们肤浅、放浪的生活风尚,让她们有了新的目标与追求,并由她们倡导了法国社交礼仪的变革,形成了一个礼仪高雅、重视思想的时代,正如19世纪法国作家龚古尔兄弟(Huot de Goncourt,Ques de Goncourt)所说:“(那个法兰西)是如此之以其声誉为荣、如此之充满了优雅和一种稀世的美妙……以至于它变成了一个社交的世界,影响了全欧洲,成为一切民族的一所礼仪学校,成为社会风尚的准则,直到1789年。
”[6](p218)沙龙女主人以自己的审美和道德来决定沙龙的品位和礼仪,因此对女性自身的修养要求较高,大多数沙龙女主人在创办自己的沙龙前,都要去当时著名的沙龙里进行一段学徒式的培养,“18世纪法国沙龙的历史可以说是女性相互学习的历史,如年轻的乔芙林夫人向年长的德·唐辛夫人学习,内克夫人、德·莱丝比纳斯小姐又向乔芙林夫人学习”;[11](p37)德·莱丝比纳斯小姐曾在信件中提到她早年在杜·德芳夫人沙龙里的学习:“我接受了多么好的教育啊!杜·德芳夫人,图卢兹主教,德莫拉先生……他们教会我谈话的艺术和思考的方法”。
[12](p27)对法国文化、艺术有着重要影响的“蓝色沙龙”(Salon Bleu)的创办者———德·朗布依耶夫人(Marquise de Rambouillet,1588~1665)是一位智慧优雅、受人尊敬的女性,她在沙龙中始终倡导优雅谦逊的道德礼仪,一改当时粗鄙、淫逸的社会风气,影响着许多参与沙龙的名人淑媛,她们无不欣赏德·朗布依耶夫人优雅的礼仪和风趣的谈吐,学习她如何机巧地引发他人的谈论与灵感,如何运用女性特有的温柔抚平男性之间、不同观点之间的剧烈冲撞,维持沙龙和谐包容的气氛。
蓝色沙龙成为此后沙龙竞相效仿的楷模。
由此可见,女性通过沙龙树立了新的理想,刺激了她们对知识的渴望,锻炼了她们的组织协调能力,令她们不再只流连于谈情说爱,沙龙女主人制定的礼仪规范也成为17~18世纪法国社交生活的标准,优雅庄重占据了主流,对近代法国女性教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提高女性的文学修养贵族沙龙对女性的教育作用明显地体现在言谈和写作上,法国文化中占突出地位的言谈艺术就起源于沙龙,涌现出众多女性作家,为法国文坛增添了灿烂的一页。
言谈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意义,它是人们联系的纽带,是有识之士最好的娱乐,也是净化道德、普及礼仪的最佳方式。
沙龙的主要活动就是言谈、讨论、演讲、表演等,所以即兴创作优美的诗句、编写谚语警句、讲述故事、吟唱歌剧等,都成为参与沙龙的必备才艺。
在这种氛围中,极大地促进了女性继续学习的积极性,如果她们希望在沙龙里获得他人的青睐与尊重,就必须获取更多的知识,不断提高语言的优美和精辟性。
例如,在沙龙中经常玩的一种游戏就是“诗谜奖”,每人抽取一张纸条,上面写有一个字母,如纸条上写的是“S”,就为沙龙创作一首十四行诗(Sonnet);若纸条上写的是“O”,那么就可以选择作一首颂歌(Ode)或一篇歌剧(Opera)[6](p193)等。
这种文雅的娱乐方式令女性的言谈水平获得了迅速提高,她们将沙龙中学到的知识和思想转化成清晰明了、重点突出的语言,再加上优美的辞藻来增强其魅力。
可以看出,沙龙的确是女性培养表达方式的最好学校。
在沙龙的讨论和演讲中,沙龙女主人不仅提供场所,作为听众,她们也积极地参与其中,在与那些优秀的学者们交流、碰撞中激发灵感。
狄德罗就对内克夫人心存感激,“你启发了我的灵感,那种精致纯洁的风格已经渗透到我的灵魂,再从我的文字中漫溢出来”。
[5](p260)由此,沙龙里形成了一种相互促进的良性作用,女性们通过倾听、参与、创作、朗诵、辩论等方式,锻炼表达能力,丰富思想,而男性则在女性的温柔聪颖中获取创作的灵感。
同时,沙龙里这种优雅的文化娱乐方式使女性们在文学创作上也受益匪浅,成就突出。
首先,沙龙使信件在参与者之间更加广泛地传播,写信成为交流的必要手段。
朗布依耶夫人的沙龙中总有一位女性专门负责记录每位客人的发言,以供不在场的朋友们阅读。
当时没有报纸和杂志,人们就靠传阅书信来相互交流,有时一封思想睿智的信件就可以在沙龙中引起轰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