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法国贵族沙龙与女性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代法国贵族沙龙与女性教育

詹娜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摘要:近代法国对女性教育较为忽视,而贵族沙龙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女性对知识的渴求,给予她们受教育的机会,成为一所非正式的女子大学。在沙龙里,女性与众多优秀的文人学者相互交流探讨,培养了她们高尚优雅的道德礼仪、丰富广博的知识面,以及机智精辟的谈吐、流畅达练的写作。同时,沙龙打破了男女和等级的隔阂,使教育逐渐扩展到其他社会阶层,促进了男女平等和女性解放运动。此外,女性还在主持和参与沙龙的过程中成为启蒙思想的捍卫者和传播者,推动了沙龙的繁华和法国社会思潮的进步,对后来的大革命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近代法国;贵族沙龙;女性教育

中图分类号:K565,G5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477(2011)07-0181-04

沙龙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是上流社会人士的重要社交场所。15~16世纪,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的政治、经济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沙龙生活的中心也从意大利转到了西欧,尤其以法国巴黎最为突出,成为近代史上一道绚丽的色彩,它不仅促进了法国文学的长足发展,更将新思想传播到社会各个阶层。国内外学术界对沙龙问题也较为关注,成果颇丰,如斯蒂芬·凯勒(Steven Kale)对旧制度到1848年革命期间沙龙与法国政局关系的分析;[1](p13)费斯·伊芙琳·比斯利(Faith Evelyn Beasley)突出女性在法国沙龙文学上的重要影响力;[2](p17)琼·兰德斯(Joan Landes)考察大革命时期女性在沙龙公共领域中发挥的巨大潜能;[3](p31)德娜·古德曼(Dena Goodman)认为沙龙是政治自由批判的中心,是反对王权与专制的前沿,并突出考察女性在沙龙中对启蒙思想的倡导作用;[4](p5)艾米丽亚·基尔·梅森(Amelia Gere Mason)对著名沙龙女主人辉煌一生的追溯;[5](p2)瓦·托尔尼乌斯用文学手法描绘沙龙当年的盛况[6](p3)等。国内史学界虽然没有关于法国沙龙的专著性研究,但对该问题的探讨也不少,如张小荣关于贵族沙龙对近代法国社会经济消极影响的考察,[7](p44-47,p21-23)郭莹莹论述法国沙龙中逐渐兴起的女权主义,[8](p79-81,p39-49)萧琦分析大革命前后沙龙发展、转型与衰落的历史进程[9](p28,83-85)等。不过,学界对沙龙在女性教育上的问题并没有单独论及,而这对全面认识近代法国社会非常重要,由此,本文将从该角度入手,重点探讨18世纪法国贵族沙龙对女性教育的作用。

一、女性教育的新空间

从中世纪以来法国就确立了以男性为主体,女性处于附属地位的格局。随着宗教学说的形成,《圣经》中亚当和夏娃的事例使女人成为原罪的真凶,是罪恶的根源,因此人们对女性的鄙视也越来越突出:男性是高贵智慧的,而女性天生的职责就是为了繁衍后代。所以直至近代,法国的女性教育还处于非常低的水平,其方式主要停留在家庭和教会上,教育内容也主要是宗教教义、社会礼节、女红等最基础的启蒙教育。这种教育旨在思想上控制和压抑女性的自由意识,使她们逐渐成为信仰虔诚的男性附属品。一般情况下,女性的家庭教育主要是培养她们成为未来的家庭主妇,女孩在很小的时候就跟随母亲或家庭教师学习礼节、缝纫、织补等家政,

作者简介:詹娜(1981—),女,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博士后。

基金项目:201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项目编号:10CSS009;2010年度武汉大学“70后”学术团队自主科研项目“近代以来的社会转型与危机应对”。

湖北社会科学2011年第7期

还有唱歌、跳舞、着装、打扮等技能,以便她们成年后能够吸引男性的注意,取悦于男人。教会教育则主要在教会学校或修道院中进行,学习枯燥的神学教义,培养她们对上帝的虔诚,并顺从于宗教关于女人低劣于男人的思想。在这些启蒙教育后,社会对女性就再也没有任何学识的要求。法国的高等教育虽然在12世纪就已诞生(如巴黎大学),但接受高等教育却一直是男性的专利,将女性排除在外。腓力波?诺瓦拉(Filippo di Novara)曾告诫人们:“妇女应该永远守在自己的女红和纺车的旁边,她们不可学习读和写。”[6](p5)因此,许多女性直接由父母的照顾过渡到丈夫的支配下,她们一生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养育孩子上,最后老死在昏暗的房子里。[10](p291)文艺复兴将女性带出了狭隘的家庭束缚,让她们看到了“自我意识”的曙光,而沙龙的兴起则给女性参与社会公共生活以新的空间,为她们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摆脱仅仅传授为妇之道的家庭教育和只强调宗教信仰的教会教育。沙龙作为一种新兴的、非正式的教育模式,具有独特的优势:首先,沙龙教育具有广泛性,贵族、资产阶级、平民都可以参与,在沙龙里不以头衔、财富而是凭思想和学识来赢得他人的尊重;其次,沙龙教育具有平等性,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贵族或是平民,都可以在沙龙里获取知识,参与辩论和演讲;最后,沙龙教育具有先进性,这里汇集了当时最前沿的思想和言论,是启蒙思想的发源地,对此后法国社会的进程起到了不可忽略的推动作用。由此,沙龙能够满足女性对知识的渴求,通过与文人学者们的交流探讨,她们的思想得以启迪,文学修养得以提高,知识面得以拓展,形成了庄重高雅的礼仪道德;同时,女性的社交才能也在沙龙中获得了尽情地发挥,涌现出诸多杰出的妇女,如德·朗布依耶夫人、德·塞维涅夫人、德·丝鸠德里小姐、乔芙林夫人、罗兰夫人等等,不胜枚举。

二、培养女性优雅的礼仪

沙龙兴起前,在以男性为主导的法国社会中,女人整日思考的就是如何取悦于男性,她们渴望用青春、美貌来赢得男人的欢心,于是华丽的服饰、精美的打扮成为女人们竞相追逐的目标,女性以穿戴打扮来填补空虚的生活。在宫廷聚会、舞会、音乐会等社交活动中,女性参与的主要目的也是吸引男性,由此,荒淫无度、肉欲纵横成为当时法国社会生活的主旋律。

而沙龙的兴起则为女性的社交活动提供了一个新天地,沙龙女主人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人们面前,她不仅要善于交际,还要有气质和学识。沙龙活动需要沙龙女主人来引导、参与和协调,女性成为沙龙社交圈里的女王,她们制定礼仪规范,探讨文学、艺术、哲学、政治、自然科学等,并在与众多名人学士的接触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沙龙女主人成为当时女性理想的“职业”。沙龙促使女性的注意力从外表转向内心,改变了她们肤浅、放浪的生活风尚,让她们有了新的目标与追求,并由她们倡导了法国社交礼仪的变革,形成了一个礼仪高雅、重视思想的时代,正如19世纪法国作家龚古尔兄弟(Huot de Goncourt,Ques de Goncourt)所说:“(那个法兰西)是如此之以其声誉为荣、如此之充满了优雅和一种稀世的美妙……以至于它变成了一个社交的世界,影响了全欧洲,成为一切民族的一所礼仪学校,成为社会风尚的准则,直到1789年。”[6](p218)

沙龙女主人以自己的审美和道德来决定沙龙的品位和礼仪,因此对女性自身的修养要求较高,大多数沙龙女主人在创办自己的沙龙前,都要去当时著名的沙龙里进行一段学徒式的培养,“18世纪法国沙龙的历史可以说是女性相互学习的历史,如年轻的乔芙林夫人向年长的德·唐辛夫人学习,内克夫人、德·莱丝比纳斯小姐又向乔芙林夫人学习”;[11](p37)德·莱丝比纳斯小姐曾在信件中提到她早年在杜·德芳夫人沙龙里的学习:“我接受了多么好的教育啊!杜·德芳夫人,图卢兹主教,德莫拉先生……他们教会我谈话的艺术和思考的方法”。[12](p27)对法国文化、艺术有着重要影响的“蓝色沙龙”(Salon Bleu)的创办者——

—德·朗布依耶夫人(Marquise de Rambouillet,1588~1665)是一位智慧优雅、受人尊敬的女性,她在沙龙中始终倡导优雅谦逊的道德礼仪,一改当时粗鄙、淫逸的社会风气,影响着许多参与沙龙的名人淑媛,她们无不欣赏德·朗布依耶夫人优雅的礼仪和风趣的谈吐,学习她如何机巧地引发他人的谈论与灵感,如何运用女性特有的温柔抚平男性之间、不同观点之间的剧烈冲撞,维持沙龙和谐包容的气氛。蓝色沙龙成为此后沙龙竞相效仿的楷模。

由此可见,女性通过沙龙树立了新的理想,刺激了她们对知识的渴望,锻炼了她们的组织协调能力,令她们不再只流连于谈情说爱,沙龙女主人制定的礼仪规范也成为17~18世纪法国社交生活的标准,优雅庄重占据了主流,对近代法国女性教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提高女性的文学修养

贵族沙龙对女性的教育作用明显地体现在言谈和写作上,法国文化中占突出地位的言谈艺术就起源于沙龙,涌现出众多女性作家,为法国文坛增添了灿烂的一页。

言谈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意义,它是人们联系的纽带,是有识之士最好的娱乐,也是净化道德、普及礼仪的最佳方式。沙龙的主要活动就是言谈、讨论、演讲、表演等,所以即兴创作优美的诗句、编写谚语警句、讲述故事、吟唱歌剧等,都成为参与沙龙的必备才艺。在这种氛围中,极大地促进了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