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学 作业复习要点
幼儿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幼儿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幼儿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儿童(0-6岁)心理发展、教育与教学相关问题的学科,旨在帮助教育工作者深入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从而更好地实施幼儿教育。
以下是一些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复习资料,供大家参考。
一、儿童心理发展阶段1. 儿童的感觉和运动发展婴儿期:触觉和听觉是初级感觉,视觉和嗅觉逐渐发展;幼儿期:感觉运动整合能力增强,动作逐渐精细;学龄前期:感觉运动能力进一步提高,手眼协调进一步发展。
2. 儿童的认知发展幼儿期:能进行简单的类比思维,但思维仍受限于具体情境;学龄前期:操作思维逐渐发展,开始具备逆向思维能力;早期学龄期:逐渐具备形成抽象概念的能力。
3. 儿童的情感发展婴儿期:主要表现为依恋行为和情感反应;幼儿期:开始形成自我概念和情感调节能力;学龄前期:情感表达更加成熟,开始体验到社会情感。
二、幼儿教育心理学理论1. 行为主义理论重点关注儿童的行为和环境的关系,以刺激和反应的连续性为基础,强调通过条件反射和塑造形成习惯行为。
2. 认知发展理论强调儿童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关注儿童的思维发展和问题解决能力,提倡启发式教学和发现式学习。
3. 社会文化理论强调儿童学习和发展是在社会交往中进行的,注重社会情境对儿童认知和语言发展的影响。
4. 生态系统理论关注儿童与环境的互动关系及其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强调家庭、学校和社区等不同环境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三、幼儿教育心理学的教育实践1. 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符合幼儿心理特点的情境,激发幼儿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提高学习效果。
2. 游戏教学法以幼儿喜欢的游戏形式进行教学活动,通过游戏培养幼儿的认知、情感和社交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供引导性问题和材料,激发幼儿的思维,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
4. 亲子共读通过和家长一起阅读、讨论和互动,促进幼儿的语言、认知和情感发展,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的衔接。
四、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实践案例1. 游戏中的认知培养通过各种游戏活动,如堆积积木、穿珠子等,促进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幼儿心理学复习提纲
幼儿心理学复习提纲(提纲中粗体字部分属重点掌握内容)一、名词解释:1、学前心理学(幼儿心理学):是研究学前期(0--6、7 岁)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的科学。
2、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儿童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中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各个阶段间既是相互连续的,又是有区别的。
)3、儿童心理发展的最佳年龄期(关键期或敏感期)是指某一特定的年龄时期,儿童对某种知识或行为十分敏感,学习起来非常容易。
4、纵向研究:是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一个或几个幼儿的心理发展进行有系统的定期观察和研究,也叫追踪研究。
5、横向研究:是在同一时间内对某一个或几个年龄阶段的幼儿的心理发展进行测查并加以横向研究比较。
6、观察法: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幼儿的言语和行为,从而了解其心理活动的研究方法。
7、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是知觉的高级形态。
8、观察力:一个人的观察受到系统的训练和培养,就逐渐形成经常的、稳定的能力。
9、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本身并不是一种独稳定的立的心理过程,而注意是感觉、知觉、思维等心理过程的一种共同特征。
可使心理过程处于一种积极状态。
)10、无意注意: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
11、有意注意: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克服困难的注意。
12、注意的稳定性:是指在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中注意所能持续的时间。
13、注意转移:是根据任务主动、及时地从一个对象或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对象或者另一种活动中去。
14、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15、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
16、视觉敏度:是指用视觉区分对象形状和大小微小细节的能力,也称作视力。
(儿童的视觉敏度是随年龄的增长而发展的,6 岁时达到正常成人的视力范围。
)17、适应:分析器在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所产生的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幼儿心理学复习资料
幼儿心理学复习资料幼儿心理学复习资料第一节幼儿心理学概述一、心理:心理现象。
心理的物质基础:任何一种生理现象都有其物质基础。
人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人脑包括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是在进长的过程中的不同的阶段依次形成。
第一部分:是脑最古老的一部分,位于头颅内的最底层,称为脊髓、延脑、中脑和旧小脑,负责的基本的生理机能,如呼吸、心跳、血压、反射、视听感觉综合、动作平衡和身体协调等。
第二部分:位于头颅内部的中间位置,称为间脑和新小脑,间脑主要控制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活动、维持大脑各部位的兴奋、负责处理反应。
新小脑主管运动协调等。
第三部分:位于头颅骨部的是高层,是进化过程中较后形成的部分,称为大脑。
大脑主要负责神经活动。
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
大脑的主要机能是接受、分析、综合、贮存和发布各种信息。
人的大脑可以分为四个机能分工的叶:枕叶与视觉有关、颞叶与听觉有关,顶叶与躯体有关,额叶控制着人有目的、有意识的行为。
二、什么是幼儿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主要研究人从出生到死亡的一整个生命周期中,心理发生和发展趋势和规律的一门学科。
幼儿理学是:主要研究是3-6岁幼儿,是研究幼儿阶段儿童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趋势的一门学科。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儿童是有他物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是想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那简直是最愚蠢的事情。
”幼儿心理学的任务是:(1)阐明幼儿的心理特征和发展的趋势。
(2)提示儿童心理发展的机制。
年龄特征:是发展心理学的一个基本概念,指的是某一特定的年龄阶段中最稳定、最普通、最典型的本质心理特征。
第二节研究幼儿心理的方法一、实证研究法实证研究是科学的基本的方法。
其主要特点就是采用规范的方法收集实际材料、数据、事实,归纳出普遍性的结论来。
研究分为横向和纵向两个类型。
横向研究:是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加以观察,求出某种心理水平的代表值,或示出几个年龄组儿童的代表值加以比较。
幼儿心理学复习提纲
幼儿心理学复习提纲第一章幼儿心理学概述1、幼儿心理学研究对象和任务;——对象:幼儿期各种心理现象,心理现象的年龄特点,心理现象的发展规律——任务:描述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揭示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解释幼儿心理发展原因机制2、科学幼儿心理学的诞生:普莱尔《儿童心理》——科学儿童心理学诞生:为什么作为科学儿童心理学诞生标志?(1)出现时间较早(2)著作目的:专门为了研究儿童心理特点(3)研究方法和手段:适合儿童;科学(4)影响和意义重大第二章幼儿心理学发展理论1、幼儿心理发展发展的动力:一)幼儿心理发展的动力源泉:外部要求→←幼儿原有心理发展水平(二)心理发展的直接动力:幼儿内部矛盾幼儿新的需要→←幼儿已有的心理水平(三)内部矛盾引发幼儿活动和发展——通过活动提高已有心理水平来满足新需要2、幼儿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年龄特征、最近发展区第三章幼儿游戏的发展1、幼儿游戏发展的本质特征:一、游戏是一种社会性活动二、游戏是一种具有多种心理成分参与的综合活动2、幼儿游戏认知的发展、游戏成分的发展认知的发展:(一)提出者:皮亚杰(二)阶段:三个阶段(1)、练习性游戏阶段(0——2岁)——为获得愉快体验而单纯重复某种活动或动作——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少(2)、象征性游戏阶段(2——7岁)——通过以物代物、以人代人的假想情景和行动反映现实生活和自己愿望的游戏——集体象征性游戏呈倒u形(3)、规则游戏阶段(7——11、12岁)——大家共同遵守一定的规则进行的游戏——在6-10岁稳定上升;10岁以后下降;14岁时最低游戏成分的发展:(一)从游戏的主题看无主题→有简单主题但不稳定→明确而稳定主题(二)从游戏替代物看与实物相似高→与实物相似性较低→超越实物3、幼儿游戏发展应注意的问题:(一)、把游戏列入整个教育工作的计划中:位置和分量;内容与形式的合理组合;符合幼儿身心发展水平;(二)、创造游戏条件:丰富知识经验;给予游戏时间、空间和材料(三)、正确理解成人的主导作用——避免无指导论和绝对指导论——合理指导:间接;尊重;耐心第四章幼儿注意1、幼儿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发展特点和水平;(一)无意注意占优势:幼儿的发展水平:高度发展影响幼儿无意注意因素(1)客观事物:鲜明、新颖、具体形象、变化(2)与幼儿兴趣和需要相关的事物逐渐引起无意注意(3)整个幼儿期,新异性对引起注意有重要作用(二)有意注意初步发展:幼儿的水平——发展水平低:开始发展;明显不稳定;需成人组织幼儿有意注意的特点(1)受大脑发育水平局限(2)在外界环境,特别是成人要求下发展(3)逐渐学会一些注意方法(4)在一定活动中实现2、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有意注意持续时间;3、根据幼儿注意特点开展的教育活动:一、利用外部因素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玩教具;内容方法;减少干扰二、运用注意的主观因素保持幼儿注意的稳定:明确目标要求;积极状态;间接兴趣三、引导两种注意转换第五章幼儿感知觉的发展1、幼儿视觉敏度的发展、颜色视觉的发展2、幼儿的听觉偏好3、幼儿的形状知觉和方位知觉的发展及教育启示4、幼儿观察力的培养第六章幼儿记忆的发展1、幼儿记忆的特殊现象2、幼儿记忆的质变;记忆态度的发展;3、根据幼儿记忆开展的幼儿教育活动第七章幼儿想像的发展1、有意想像、无意想象的发展及特点;2、再造想象、创造想像的发展及特点4-5岁、5-6岁幼儿想像的发展特点第八章幼儿思维的发展1、幼儿三种思维的涵义、发展顺序;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2、幼儿期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3、幼儿数概念的发展、判断的发展趋势、转导推理的特点4、幼儿理解的发展趋势、比较的发展特点5、幼儿教育对幼儿思维的适应和发展策略第九章幼儿情绪的发展1、幼儿情绪与性格的关系:一)情绪特征是性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活泼、开朗、犹豫、粗暴等(二)5岁以后,幼儿情绪逐渐系统化和稳定2、幼儿情绪的社会化表现:——社会性交往增加——社会性动因增加——表达社会化——高级社会情感出现:道德感、理智感、美感3幼儿兴趣特点、恐惧对象:兴趣特点(1)、广泛但不稳定(2)、肤浅易变化(3)、年龄差异和个别差异恐惧对象:(1)、凡能引起危险的威胁(2)、先天性的:强大、新异性(3)、后天衍生出来的黑暗、陌生人和环境、动物4、幼儿良好情绪的培养策略、帮助幼儿情绪控制的方法策略:(一)、营造良好的情绪环境(二)、成人的情绪自控(三)、采取积极的教育态度(四)、帮助幼儿控制自己的情绪(五)、教会幼儿调控自己的情绪方法:(一)转移法(二)冷却法(三)消退法第十章幼儿个性的发展1、自我评价和自我体验的发展趋势自我评价:(1)依从性评价→独立评价(2)对个别方面评价→自我评价多方面(3)外部行为评价→内心品质评价(4)强烈情绪色彩的评价→理智评价2、幼儿能力的发展趋势:(一)多种能力显现与发展(二)一般能力(智力)的随年龄增长变化(三)主导能力萌芽,开始出现较明显的差异3、四种气质类型的特点:胆汁质:强、快、外显、不平衡、不灵活多血质:强、敏捷、外显、平衡、灵活粘液质:强、慢、稍内倾、平衡、不灵活抑郁质:弱、敏感、内倾、不平衡、不灵活4、幼儿期的性格及发展特点(一)幼儿期性格的发展变化:1、差异性更明显2、稳定性增强3、独立性发展4、坚持性不断提高5、自制性不断发展(二)幼儿期性格的发展水平:1、总体水平:初步形成;没有稳固定型2、性格初步形成的表现(1)表现个别差异(2)较低级的性格因素初步形成(3)发展受情境制约(三)幼儿期的性格特征:1、活泼好动2、喜欢交往3、好奇心强4、模仿性强5、好冲动题型:名词解释单选题简答题论述题材料分析题满分:100分。
幼儿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幼儿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一、基础知识1.1 幼儿发展阶段幼儿的发展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包括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和学龄期。
在这些阶段中,幼儿的生理、认知、情感和社会能力都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
了解这些阶段的特点对于我们更好地开展幼儿教育工作非常重要。
1.2 幼儿心理特点幼儿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好奇心强、模仿能力强、思维活跃、记忆力好、情绪波动大等。
这些特点使得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具有很大的潜力,但同时也需要我们耐心引导和关注。
二、教育方法2.1 游戏教学法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通过游戏教学法可以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游戏教学法可以分为角色扮演、模拟游戏、竞赛游戏等多种形式,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求进行选择。
2.2 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通过创造特定的情境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这种教学法可以帮助幼儿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习效果。
例如,可以通过模拟购物场景来教幼儿认识货币和计数。
2.3 合作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是指让幼儿在小组中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
这种教学法可以帮助幼儿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同时也可以促进幼儿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三、心理健康教育3.1 情绪管理幼儿的情绪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教会他们如何正确地表达和管理自己的情绪。
例如,当幼儿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时,可以教他们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不是通过大哭大闹来发泄情绪。
3.2 自信心培养自信心是幼儿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面对挑战和困难。
我们可以通过表扬、鼓励等方式来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心,让他们相信自己可以做到很多事情。
3.3 社交能力培养社交能力是幼儿在未来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
我们可以通过组织各种集体活动来帮助幼儿学会与他人相处、合作和分享。
例如,可以组织幼儿园里的小朋友一起做手工、玩游戏等活动。
幼儿心理学整理资料
幼儿心理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幼儿心理学:幼儿心理学是研究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2、感觉:感觉就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是人们反映现实世界最基础、最简单的心理过程。
3、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不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是认知,情绪,和意志等心理的共同作用形成的4、观察力:观察是指一个人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感知能力。
5、记忆:记忆是人脑保持信息和提取信息的心理过程。
6、想象:想象就是人脑对已存储的表象进行主观加工和改造,从而产生出新形象的过程。
7、语言:语言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交际工具,是一种社会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
8、情感:情感是个体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
9、美感:是人们根据自己的审美标准对社会现象及其在艺术上的表现予以评价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10、道德感:道德感是关于人的言行是否符合一定的社会道德标准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11、思维:思维是借助动作、表象或语言实现的,对客观事物概括性和间接性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二、填空题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
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部分。
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过程。
2、儿童的心理发展有什么特点()、()、()、()、()、()、()。
12页3、教师的管理方式与幼儿性格特征关系是:民主的()( )、专制的()( )、放任的( )( )。
4、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5、有意注意又称(随意注意),它是指(有预定目的)的,需要一定(抑制努力)的注意。
6、知觉的特征:(.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7、想象的分类:(无意想象)与(有意想象)、(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2岁到2岁半)是幼儿想象发展的关键期。
(完整版)幼儿心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幼儿心理学概论第一节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内容考点一幼儿心理学的概念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发生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另外,它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心理现象被划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部分。
2、幼儿心理学的概念:幼儿心理学是研究幼儿(3-6、7岁)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3、心理现象的本质(实质):①.心理是脑的机能。
②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③.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
④.心理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发展。
4、人的心理现象可以分为三个部分:(1)动机(动机的基础是人的需要)(2)心理过程(心理过程是人心理活动的基本形式,按其性质和形态不同,又可以分为认知、情感、意志三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过程)(3)个性(个性即人与人彼此心理活动方面的差异,是一个人所具有的各种重要的和持久的心理特点的总和。
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三个方面)★西方儿童心理学产生于19世纪后半期,一般以1882年德国生理和心理学家普莱尔的《儿童心理》一书出版为标志。
考点二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内容1、描述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幼儿心理的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幼儿心理发展的各个阶段中形成的一般特征(带有普遍性)、典型特征(具有代表性)、本质特征(表示有特定的性质)。
它是和年龄有联系的,因为年龄是时间的标志,代表一定的时期和阶段,一切发展都适合时间相联系的。
★幼儿心理发展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幼儿初期、幼儿中期、幼儿晚期。
★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一是认知过程(智力活动)发展的年龄特征;(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语言、想象等,思维是最主要的一环);二是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特征;(包括兴趣、动机、情绪、自我意识、能力、性格、人格等,自我意识是最主要的一环)。
2、研究个体差异与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3、揭示幼儿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第二节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和方法1、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原则:(简答)(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教育性原则(4)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2、幼儿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简答)(1)观察法: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幼儿在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中的表现,包括其语言表情和行为,并根据观察结果分析幼儿心理发展规律和特征的方法。
幼儿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幼儿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幼儿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幼儿心理发展及其对教育的影响的学科。
对于从事幼儿教育的教师或者教育工作者来说,了解幼儿心理的发展规律和心理特点对他们的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复习资料,帮助你更好地掌握这门学科。
一、幼儿心理发展的阶段1. 思维发展阶段幼儿时期的思维发展经历了感觉运动期、前运算期和具体运算期等不同的阶段。
在感觉运动期,幼儿的思维主要基于他们的感觉和动作,缺乏逻辑推理能力。
在前运算期,幼儿开始具有简单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进行类比和类别划分。
到了具体运算期,幼儿的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可以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和逻辑推理。
2. 社会情感发展阶段在社会情感发展方面,幼儿逐渐认识和理解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
在早期阶段,幼儿主要以自我为中心,随着社会经验的积累,他们逐渐学会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合作。
同时,幼儿的情感也发生了变化,从最初的依赖逐渐发展为相互依存的情感关系。
3. 语言发展阶段语言是人类交流的主要工具,对幼儿的认知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幼儿的语言发展主要经历了听觉阶段、单词期、句子期和逻辑发展期等不同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逐渐学会听懂和使用语言,从最初的简单词汇使用发展到能够进行复杂的语句表达和逻辑思维。
二、教育心理学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1. 了解幼儿的个体差异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了解幼儿的个体差异。
每个幼儿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发展特点和学习方式。
通过了解幼儿的个体差异,教师可以更好地针对幼儿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帮助他们实现更好的发展。
2. 设计适宜的教学环境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帮助教师设计适宜的教学环境。
比如,根据幼儿的认知发展特点,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学习材料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布置合理的学习任务,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帮助教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幼儿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幼儿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一.幼儿心理的研究方法——观察法二.幼儿心理发展的含义和特点特点:言语发展,认知发展,情绪发展,个性与社会化发展。
三.简要解释联结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并且举例说明。
1.联结学习理论主张,学习即某种刺激与某种反应之间建立联系、联结的过程,该过程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经典性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是该理论的主要代表。
(1)经典性条件反射是指将不诱发反应的中性刺激(即条件刺激)与一个能诱发反应的刺激 (即无条件刺激)相匹配(一次或多次),致使中性刺激最终能诱发同类反应的过程。
(2)操作性条件反射:根据强化理论,幼儿的各种学习行为的形成都基于外界的强化或鼓励2.认知理论强调学习的内部过程及认知结构的建立,强调个体的意识.(1). 早期顿悟学习理论: 心理学家苛勒对黑猩猩的学习过程进行了了学习的顿悟说。
系列的研究,提出了学习的顿悟说。
(2).现代的认知学习理论: 现代的认知学习理论多集中于人类学习的研究,强调人类学习是建立、重组认知结构的过程,也就是说,强调学习者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吸收新知识,再用新知识去改进旧有的知识经验. 综合来看, 这些理论的主要观点有下面几点:a.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b. 学习是在已有认知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的. c.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学会学习。
3.社会学习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人类的许多学习、尤其是社会行为方面的学习,不必事事亲身经历来获得直接经验,可以通过观察而获取替代性的间接经验。
观察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主要方式。
观察学习有时又称模仿学习、替代学习或范例学习,是指观察别人的行为方式及其行为后果(受奖或受罚),并在某种情境中做出或避免做出与之相似的行为。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即个体主动建构和重构知识经验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现成的知识经验的过程。
学习新知识经验时,个体已有的知识、信念、个性、情感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参与其中,而不是在一片空白的基础上或相同的背景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
幼儿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幼儿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幼儿教育心理学》幼儿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幼儿教育过程中幼儿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的学科。
它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理论基础,对于提高幼儿教育质量、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0-6 岁幼儿的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以及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幼儿的学习、游戏、交往等心理活动。
二、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包括幼儿心理发展的阶段理论、动力理论、认知发展理论等。
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 包括幼儿认知发展的特点、情感发展的特点、社会性发展的特点等。
幼儿学习心理 包括幼儿学习的特点、学习动机、学习策略等。
幼儿游戏心理 包括幼儿游戏的特点、游戏的作用、游戏的指导等。
幼儿交往心理 包括幼儿交往的特点、交往的方式、交往的指导等。
幼儿心理健康 包括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准、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等。
三、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 通过观察幼儿的行为、语言、表情等,了解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
实验法 通过控制实验条件,研究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
调查法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
测验法 通过心理测验,了解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
四、幼儿教育心理学的意义为幼儿教育提供理论基础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幼儿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有助于提高幼儿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从而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1. 2. 3. 4. 5. 6. 1. 2. 3. 4. 1. 2.提高幼儿教育质量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有助于提高幼儿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从而提高幼儿教育质量。
推动幼儿教育改革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有助于发现幼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推动幼儿教育改革,促进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
五、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研究内容的综合化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将更加综合化,涉及幼儿心理发展的多个方面。
幼儿心理学复习重点
幼儿心理学重点1.幼儿心理的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幼儿心理发展的各个阶段所形成的一般特征带有普遍性、典型特征具有代表性、本质特征表示有特定的性质.2.生态化:就是强调在现实生活或自然情境中研究儿童的心理与行为,它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儿童心理发展研究领域兴起的一种新趋势.3.观察学习:简言之,就是人通过观察他人榜样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新行为的过程.观察学习的过程:1注意过程 2保持过程 3动作复现过程 4动机过程4.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和在成人的指导下或与有较高能力的同伴的合作中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5.婴儿期遗忘症:是指婴儿有记忆的表现,但是,在以后的幼儿期和成人期,他们却不能回忆起婴儿期经历的现象.6.幼儿的原记忆:是指儿童对作为记忆者的自己和他人所具有的所有能力、局限和特质所具有的认识.7.幼儿的泛灵论:是指幼儿将一切物体都赋予生命的色彩.8.守恒:是指个体能认识到当物体的外形或形状发生改变时物体固有的本质属性不随其外在形态的变化而改变.9.词义理解的扩张:指幼儿最初使用一个词时,容易倾向于过分扩张词义,无意中使其包含了比成人更多的含义.10.师幼关系:是指幼儿园教师在与幼儿在保教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人际关系. 师幼关系的类型:1亲密型 2紧张型 3淡漠型11.学习障碍:简称LD,即智力处于平均水平,而学习成绩比预期的差,或者是不能掌握对学习成功来说非常重要的特殊技能.学习障碍的表现:1语言能力缺陷 2阅读理解障碍 3书写障碍4数学障碍12.社会性发展障碍:是在幼儿社会性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心理障碍.常见问题行为有性别倒错、说谎、自伤、偷窃、侵犯、拒绝上幼儿园、固执违拗和过度任性等.13.综合性发展障碍:也称广泛性发育障碍,是指在幼儿心理发展过程中,由于认知和社会等多方面综合因素所引起的综合性的发展障碍.常见的此类型问题主要有多动症、自闭症、焦虑症以及恐怖症.1、幼儿发展的基本原理:P14(1)遗传与环境问题遗传与环境这两个因素究竟在个体的心理发展中占据多重的分量,二者在心理发展中是如何起作用的(2)内因与外因问题儿童对待环境是主动去改造还是被动去适应(3)连续与阶段问题儿童的心理发展是分阶段的还是连续的,或是连续性与阶段性共存(4)关键期问题2、幼儿心理学研究的新趋势P55(1)研究中的生态化趋势生态化:强调在现实生活或自然情境中研究儿童的心理与行为(2)研究手段的现代化趋势了解.随着研究的深入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儿童心理发展的研究手段和技术日益现代化(3)研究中的综合化趋势了解.在同一研究中使用多种方法,从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多水平去考察问题;强调多变量设计;研究方式综合(4)研究中的跨文化趋势跨文化研究:指就同一问题通过对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的儿童进行研究,来探讨儿童心理发展的共同规律和不同的社会生活条件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3、幼儿心理发展的理论流派P621格塞而尔美——成熟势力说※双生子爬梯实验:儿童的学习主要取决于生理的成熟,没有足够的成熟就没有真正的发展,而学习只是对发展起一种促进作用.2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奥——精神分析理论埃里克森美——人格发展渐成说3行为主义学派华生美——经典行为主义斯金纳美——操作行为主义班杜拉加——社会认知理论4皮亚杰瑞士——发生认识论5社会-文化历史理论的心理发展观维果茨基的发展观低级心理机能和高级心理机能,最近发展区(6)朱智贤、林崇德的心理发展观4、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P651人格结构和动力观早期将人格划分为意识、前意识、潜意识三部分,后来又从另一角度将人格分为本我、自我、超我.本我由原始的本能能量组成,遵循“快乐原则”;自我是由本我发展而来,遵循“现实原则”,调节本我与外界的关系,使本我适应外界要求;超我由自我分化而来,是理想化的自我,遵循“至善原则”.2心理性欲发展阶段说口唇期0~1岁、肛门期1~3岁、性器期3~5岁、潜伏期5~12岁左右、生殖期11或13岁开始5、埃里克森的发展观人格发展渐成说P716、强化P761按性质分:正强化积极强化、阳性强化、负强化消极强化、阴性强化2按强化物分:条件强化、无条件强化3按强化程式分:连续强化、间隙强化固定时距强化、变化时距强化、固定比率强化、变化比率强化7、幼儿心理学中着名的研究方法P501陌生情境研究法目前最流行、通用的测查婴儿依恋性质的方法2皮亚杰的研究方法:主要是临床法对儿童的观察、谈话与儿童的实物操作8、观察学习的过程P80注意:人们观察榜样的整个过程,是观察学习的开始;保持:观察者在头脑中保持先前观察到的信息运动复现:把头脑中保持的信息转化为具体的行为,在现实生活或游戏中表现出来动机作用:诱发观察者将获得的榜样的新行为表现出来的过程9、幼儿观察力的特征P115:目的性、精确性、持续性、逻辑性10、幼儿创造力的特点及表现P1671特点: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是比较简单和初级的;自发性强,表现相当广泛;主要表现为创造想象.2表现:在幼儿创造力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好奇心和创造想象的发展是两个最重要的表现.11、幼儿言语的分类P212外部言语对话言语、独白言语、初步的书面言语;过度言语;内部言语. 12、情绪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P2451情绪对幼儿心理活动的动机作用2情绪对幼儿认知发展的作用3情绪对幼儿交往发展的作用13、自我意识的心理成分P2751自我认识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评价2自我体验自尊、自信3自我监控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控制14、幼儿自我评价的特点P2811轻信成人的评价到自己独立的评价2对外部行为的评价到对内心品质的评价3从比较笼统的评价到比较细致的评价4从带有很大主观情绪性的评价到比较客观的评价15、前运算阶段幼儿思维的特点:泛灵论和自我中心主义P150泛灵论:指幼儿将一切物体都赋予生命的色彩.自我中心主义:幼儿完全以自己的身体和动作为中心,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去认识事物,不能认识到自己的思想可能与别人的思想不同,因而不能从客观的、他人的立场去认识事物.16、同伴交往对幼儿发展的影响P3031有利于儿童发展社会认知与社会技能2对儿童自我概念和自我意识的发展具有独特影响3有利于儿童情绪社会化、获得安全感、满足归属需要17、幼儿游戏的分类P3671按认知水平分类皮亚杰:练习性游戏感知运动思维阶段0~2岁;象征性游戏前运算阶段2~7岁;有规则游戏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创造性游戏形式运算阶段11~18岁.2按社会性水平分帕登:偶然行为,旁观游戏,单独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游戏.3按教育作用分类:创造性游戏,有规则游戏.18、游戏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P3731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2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3丰富和调节幼儿的情感,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19、幼儿综合性发展障碍类型的问题行为P4301多动症ADHD:注意障碍,活动过多,冲动性,神经和精神发育异常.2自闭症:社会交往方面的障碍,语言交往方面的障碍,兴趣和活动方面的狭窄、刻板和重复性质.3焦虑症:广泛性焦虑症,惊恐湛碍即急性焦虑症20、印刻:奥地利习性学家落伦茨提出,小鸡、小鸭等通常将出生后第一眼看到的对象当作自己的母亲,并对其产生偏好和追随反应;印刻现象发生的时期称为关键期,最基本特征是只发生在生命中一个固定的短暂时期.P1121、1882年,普莱尔的儿童心理出版,标志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普莱尔也被认为是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P2422、吉普森等人在20世纪60年代初设计的视崖实验用于测量幼儿的深度知觉.P109。
幼儿心理学复习提纲学生
幼儿心理学复习提纲绪论1、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类。
2、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3、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
4、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第一章心理发展概述1、人的心理实质: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人脑的机能,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2、客观现实是心理产生的源泉。
3、大脑皮层被成分为四个部分: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
4、大脑两半球分别对身体对侧的感觉和运动负责。
5、遗传素质为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6、幼儿的活动主要有游戏、学习和劳动。
7、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幼儿期的主要形式的活动。
第二章学前儿童的注意1、概念:注意: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有意注意: 也称随意注意,就是我们常说的“刻意”,它具有自觉的目的,并和意志努力相联系。
2、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显著特点。
3、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有:(1)明确活动的目的和任务(2)间接兴趣的培养(3)用坚强的意志和干扰作斗争(4)合理地组织活动。
4、人在集中注意于某个对象时,常常伴随一定的生理变化和外部表现,主要有以下三种:(1)适应性运动(2)无关运动的停止(3)呼吸运动的变化。
5、引起无意注意的客观原因是:(1)刺激物的强度(2)刺激物间的对比关系(3)刺激物的运动变化(4)刺激物的新异性。
6、注意的四种品质:(1)注意的广度(2)注意的稳定性(3)注意的转移(4)注意的分配。
(理解判断或选择)7、简答:引起幼儿注意分散的原因1、无关刺激过多2、疲劳,缺乏科学的生活规律3、目的要求不明确4、注意不善于转移5、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没有并用简答:如何防止幼儿注意的分散1、防止无关刺激的干扰2、制定合理的作息制度3、培养良好的注意习惯4、适当控制儿童的玩具和图书的数量5、不要反复向幼儿提要求6、灵活地交互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7、提高教学质量8、分析幼儿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如何引起和保持幼儿的注意?(A)卷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安排活动和教学工作。
幼儿心理学复习资料
幼儿心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1、幼儿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幼儿心理学是研究幼儿期(3—6、7岁)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的科学。
2、幼儿心理发展的内因或内部矛盾,也就是其心理发展的动力。
3、幼儿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新的需要,二是幼儿已有的心理水平。
4、遗传是幼儿心理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
5、环境在一定条件下对幼儿心理发展起决定作用。
社会生活环境和教育制约着幼儿心理发展的内容、方向和水平。
6、教育是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对幼儿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
①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对幼儿施加影响的过程。
②教育可以根据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因此更能充分地发挥遗传和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克服其不利因素,促使幼儿心理更好地发展。
③幼儿进入幼儿园后,大部分时间在集体中接受教育。
在教师指导下,同龄伙伴的相互影响对幼儿心理,特别是良好性格的形成是极为有利的。
当然家庭中父母有意识的教育,以及父母的行为态度、是非爱憎等,给予幼儿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7、教育不能直接地立刻地引起幼儿心理的发展。
教育总是要通过幼儿的积极活动,引起幼儿对教育活动内容的领会、掌握,才有可能促进幼儿心理的发展。
(主观能动性)8、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实质:年龄阶段的时间有长有短,各个阶段间既是互相连续的,又是有区别的。
在每一个阶段中既有上一阶段的特征,又含有下一阶段的新质,但每一个阶段里总具有占主导地位的本质特征。
9、儿童的心理年龄特征是稳定性与可变性的统一。
(判断&改错)儿童发展阶段的顺序,每一阶段的变化过程和速度,大体上都是稳定的、共同的。
由于社会和教育条件在每个儿童身上起作用的程度不尽相同,因此儿童心理发展过程和速度,彼此之间可能会有一定的差距,这就是所谓的可变性。
10、儿童心理发展的最佳年龄期(关键期或敏感期)是指某一特定的年龄时期,儿童对某种知识或行为十分敏感,学习起来非常容易。
错过了这个时期,学习起来就会发生困难,甚至影响终身。
幼儿心理学知识点笔记
幼儿心理学知识点笔记1.幼儿期的发展特点-心理发展:幼儿期是儿童心理发展最快的阶段,大脑和神经系统迅速发育,感知、认知、语言和情感等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社交发展:幼儿开始与他人建立关系,表达情感和需求,逐渐发展出合作、分享和互助的能力。
-自我意识:幼儿逐渐认识自己是独立的个体,具备自己的意愿和想法,并开始形成自己的自尊和自信。
2.情绪和情感发展-基本情绪:幼儿能够表达喜怒哀乐等基本情绪,但还需要学会适当地控制和表达情绪。
-情感发展:通过与父母和其他亲近人的关系,幼儿建立起安全感和信任感,形成情感依恋的基础。
3.认知发展-感觉和运动发展:幼儿通过感官接受外界刺激,并通过运动行为进行探索和学习。
-语言发展:幼儿在这个阶段开始学会说话,通过模仿和重复来掌握语言表达能力。
-认知发展:幼儿逐渐建立起对世界的认知框架,开始理解数量、空间、时间等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分类和推理。
4.社交与人际关系-同伴关系:幼儿开始与同龄孩子进行互动,建立起友谊和合作的关系。
-家庭关系:家庭是幼儿社交关系的重要环境,良好的家庭关系有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和社交能力的发展。
5.游戏与玩耍-游戏的作用:游戏是幼儿学习和发展的重要方式,通过游戏,幼儿可以培养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社交技能。
-类型和特点:幼儿的游戏包括自由游戏、角色扮演、建构性游戏等,它们具有自主性、愉悦性和虚构性的特点。
6.幼儿教育的原则-个别差异: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发展节奏,教育应考虑到幼儿的个体差异,注重个别化的教学。
-情感支持:营造温暖、支持和关爱的环境,帮助幼儿建立安全感和自信心。
-亲子参与:家庭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环境,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幼儿教育活动,促进家校合作。
7.儿童行为问题-注意力不集中:幼儿可能因为年龄和发展阶段的特点而注意力不集中,教师和家长可以采取适当的引导和激励方法。
-冲动与焦虑:幼儿可能会表现出冲动和焦虑的行为,需要提供安全和稳定的环境,帮助他们学会控制情绪和行为。
幼儿心理学复习重点
《儿童心理学》重点容第一章绪论1.种系发展与个体心理发展的关系,最有代表性的是霍尔的复演说。
(常见题型:名词解释或简答题)。
2.儿童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容可以简单地称为“两个问题”,即心理发展的规律或原理之类的理论问题,以及个体发展各年龄段的心理特征问题。
其基本原理是先天与后天、因与外因、阶段性与连续性这三点。
(常见题型: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第二章发展心理学理论3.各种主要流派的心理发展观:精神分析学派认为潜意识中的性本能是心理发展的基本动力,代表观点是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五阶段论以及艾里克森提出的强调社会和文化因素的心理发展观;行为主义强调环境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诸如华生的环境决定论、斯金纳的操作性行为、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观点、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观点以及儿童思维发展的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以及形式运算阶段。
4.皮亚杰是一个结构主义的心理学家,他提出心理发展的结构问题。
他认为儿童心理结构的发展涉及图式(Scheme)、同化、顺应和平衡。
在这四个概念中,皮亚杰把图式作为一个核心的概念提出。
图式就是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环境中由于不断重复而得到迁移或概括。
图式最初来自先天遗传,如吮乳动作图式以及抓握、行走等,都是一些低级的动作图式;以后再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图式不断得到改变,不断丰富起来。
也就是说,低级的动作图式,经过同化、顺应、平衡而逐步结构出新的图式。
同化和顺应是适应的两种形式。
而同化和顺应既是相互对立的,又是彼此联系的。
皮亚杰认为,同化只是数量上的变化,不能引起图式的改变或创新;而顺应则是质量上的变化,促进创立新图式或调整原有图式。
平衡是指同化作用和顺应作用两种机能的平衡。
新的暂时的平衡,并不是绝对静止或终结,而是某一水平的平衡成为另一高水平的平衡运动的开始。
不断发展着的平衡状态,就是整个心理的发展过程。
(常见题型: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5.主要的研究设计:(常见题型:名词解释)纵向研究:在相当长的时间对心理发展进行系统追踪;横断研究:在同一时间对某一年龄被试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比较;聚合交叉设计:在克服纵向研究不足的同时,又保持了横断研究的长处,是最为广泛使用的一种;6.研究报告的主要容包括:标题、摘要、前言、方法、结果、讨论、结论和参考文献共八个部分。
幼儿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幼儿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幼儿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幼儿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在教育环境中的心理发展和学习过程的学科。
对于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教师来说,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掌握相应的教育方法和技巧,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将从幼儿的认知、情感和社会发展三个方面,介绍一些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复习资料。
一、认知发展1. 感知与注意力:幼儿在感知世界的过程中,通过感官器官接受外界刺激,并逐渐形成对事物的感知。
而注意力则是幼儿在感知过程中选择性地关注某一刺激的心理能力。
教师应该通过创设丰富多样的教育环境,引导幼儿主动观察和体验,培养他们的感知能力和注意力。
2. 认知结构:幼儿的认知结构是指他们对事物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
在幼儿认知发展的过程中,从无中心思维到中心思维的转变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幼儿的思维,引导他们从具体到抽象、从表象到本质的思考,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认知结构。
3. 语言与思维:语言是幼儿思维发展的重要工具。
幼儿通过语言的运用,逐渐形成概念和思维方式。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语言交流活动,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
二、情感发展1. 自我意识与自尊心:幼儿的自我意识和自尊心的发展对于他们的情感健康和人际关系的建立具有重要的影响。
教师应该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关注每个幼儿的成长和进步,给予他们积极的评价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和自尊心。
2. 情绪管理:幼儿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对于他们的情感调适和社会适应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师应该引导幼儿正确表达情感,教给他们一些情绪管理的技巧,如深呼吸、自我安慰等,帮助他们有效地处理情绪问题。
3. 社会情感:幼儿的社会情感是指他们与他人之间的情感交往和情感体验。
教师应该创设和谐的班级氛围,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引导他们学会分享、关心他人,并通过情感教育,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社会发展1. 角色认同:幼儿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角色认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心理学》作业一●复习要点一:1.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出现是在1879年。
2.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能力、气质、性格。
3.大脑最基本的活动方式是反射。
4.儿童的实践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是游戏。
5. “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明了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
6.人的大脑皮层中的颞叶是跟人的哪种感觉有关联听觉。
7.创设并控制一定条件,从而引起某种心理现象以进行研究的方法是实验法。
8.下列选项中,属于条件反射的是谈虎色变。
9.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的心理现象。
10.幼儿期是在以下哪个年龄段范围内3岁~6、7岁。
11.遗传素质是心理发展的自然前提。
12.下列观点中不属于行为主义学说的是人的发展中遗传起到极大的作用。
13.下列哪项不是..幼儿心理学一般应用的研究方法写作法。
14.狼孩阿玛拉和卡玛拉的经历主要反映了环境对儿童心理的影响。
15.格塞尔的双生子爬楼梯的实验说明生理成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儿童的心理和行为的发展。
●复习要点二:1.心理是主客观在具体活动中的对立统一。
2.离开了社会生活,人的心理现象不能得到正常发展。
3.学习幼儿心理学可以了解幼儿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4.由于观察法能主动引起一定的心理现象,所以常用于研究儿童的心理活动。
5.让幼儿参加体育锻炼主要是为了锻炼他们的身体,增强他们的体质。
6.心理活动不是由心脏产生的,是由大脑产生的,所以,心理是大脑的机能。
7.环境和教育是制约儿童心理发展水平与方向的重要因素。
8.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跟像镜子对人的反映不同。
9.儿童身体发展的顺序是从头部—下部,从上肢—下肢逐渐发展。
10.关键期是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错过了这个时期,以后再也学不会这些行为。
11.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组成。
12.实验法包括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两种。
13.心理过程主要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14.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受到个人的态度和经验的影响。
15.心理测试的信度是指一组测量分数的真分数变异与实得变异的比率。
●复习要点三:1.心理的本质是:(1)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产生心理的器官。
(2)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3)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
人脑对现实的反映受到个人的态度和经验的影响,心理也能支配和调节人的行为。
(4)心理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发展。
2.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1)遗传与生理成熟A、遗传素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并为儿童发展的个别差异提供可能性。
B、生理成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儿童心理和行为的发展。
(2)环境与教育:环境与教育制约儿童心理发展水平与方向,能使遗传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成现实。
(3)实践活动:儿童的心理是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他们的实践活动主要有游戏、日常生活、早期的学习和劳动。
3、观察法的优点是: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对幼儿的活动进行系统、有计划的观察,观察到的情况比较真实可靠。
观察法的缺点:(1)难以重复观察、检验(2)难以排除干扰因素(3)要观察的现象不受人为控制(4)结果受个人因素影响●复习要点四:1920年,在印度加尔各答附近的一个山村里,人们在狼窝里发现两个由狼抚养过的女孩,大的约7、8岁,被取名为卡玛拉;小的约2岁,被取名为阿玛拉。
后来他们两个被送到孤儿院去抚养。
她们的生活习性和狼一样:四肢着地,白天睡觉,晚上活动,喜欢吃肉,不会说话。
阿玛拉于第二年死去,卡玛拉经过7年的教育,才掌握45个单词,勉强说几句话,死的时候估计有16岁,但其智力只相当3、4岁的孩子。
从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来解释狼孩的现象:狼孩出生虽然有正常、良好的遗传素质,但由于他们从小和狼群生活在一起,形成了狼性。
狼孩长期脱离人类的社会生活环境,没有接受人类的知识、语言方面的教育,到7、8岁的时候才回到人类生活,这时已经错过了学习人类知识和语言的关键期。
这正好说明了人类生活环境对儿童的身心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幼儿心理学》作业复习要点二复习要点一:1.“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嗅觉刺激。
2.人知觉某一客观对象时,总是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认识它,并用词语把它标志出来,这是知觉的恒常性。
3.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注意。
4.“灰色长方形在黑色背景上看起来要比放在白色背景上更亮一些”这是感觉的什么现象对比现象。
5. 3岁幼儿的方位知觉发展的程度是能辨别上下。
6.记住一个陌生的电话号码或记住一个不认识的外文单词,这是机械识记。
7.有自觉的目的,并和意志努力相联系的注意,叫有意注意。
8.一个人能同时把歌唱好,能把舞跳好,能注意在队列中与别人对齐,是注意的分配能力好。
9.没有自觉识记目的或任务,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识记是无意识记。
10.“视崖实验”说明实验中的六个月大的婴儿已有深度知觉。
11.学生只根据教师对“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诗句的描述,在头脑中浮现出草原的景象,这种心理现象是想象。
12.婴儿认生现象是形象记忆的表现。
13.无论是清晨、中午还是傍晚,我们都会把中国的国旗看做是鲜红色的,这是知觉的恒常性。
14.科学家创造发明新产品,离不开创造想象的作用15.影响人们无意注意的因素是: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和周围事物的对比情况、.刺激物的新奇程度、人的兴趣和情绪状态、人的过去经验。
16.幼儿的游戏情节往往是复制成人的生活,这反映出他们的想象再造想象为主特点。
17.关于记忆的说法,错误的是能再认的一般能再现。
18.梦是无意想象的极端形式。
19.下列关于记忆说法不正确的是瞬时记忆保持时间很短,对我们的记忆保持量没多大影响。
20.幼儿在经过一段时间后对识记过材料的保持量大于刚识记时的保持量,这种现象叫记忆的恢复现象。
●复习要点二:1.人走在街上,由于害怕有时会把风吹动的树影当成人影,这是一种幻觉。
2.不是任何的外界刺激人都能感受得到。
3.人的感受性不是固定不变的,可以通过实践活动的训练得到提高。
4.美术活动最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想象力,所以要发展幼儿想象力就要适当多开展美术活动,也要开展其他的活动。
5.中班幼儿已经能对昨天、今天、明天等时间概念分辨清楚了。
6.知知觉是感觉的基础,没有感觉就没有知觉。
7.幼儿机械识记的效果比意义识记效果好。
8.在教学过程中,很难自始至终维持学生的有意注意。
9.看完电影之后,还记得电影的情节,这是形象记忆的结果。
10.幼儿初期的形状知觉发展程度是:能正确掌握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形、梯形、菱形、和椭圆形。
11.创造想象的形象是独创的,带有首创性。
12.感觉的剥夺实验说明感知觉是个体与环境保持平衡的前提。
13.孤立的感觉是很少的,人们往往把感觉和知觉合称为感知觉。
14.在上课的幼儿往往很容易注意到飞进教室的蝴蝶,这种注意是无意注意。
15.如果识记的内容成为活动的对象,无意识记的效果也会比较好。
16.年龄越大的幼儿想象力越丰富。
17.我们要多向幼儿提出记忆的任务,尽量减少幼儿的有意识记忆,就可以提高幼儿记忆的效果。
18.幼儿有时会把主观臆想的事物当作亲身经历来回忆。
19.幼儿的想象往往有虚构夸大的成分。
20.多让儿童练习计数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运算能力。
●复习要点三:1.幼儿有意注意产生的条件有:(1)幼儿对活动目的的明确性程度。
活动目的越明确、越具体,越有利于保持有意注意。
(2)教师能否合理组织活动。
教师如能用生动有趣的形式合理组织活动,有利于保持幼儿的有意注意。
(3)幼儿对活动有没间接兴趣。
当儿童对活动的结果感兴趣,有利于保持有意注意。
(4)幼儿的意志水平和抗干扰能力。
2、幼儿的观察力发展表现出的特点有:(1)观察力的目的性不够明确。
幼儿往往不能自觉、有意识地观察,很容易受到外界刺激和个人兴趣和情绪影响改变观察目的。
(2)观察缺乏持久性。
幼儿观察的时间常常不能持久,随年龄增长观察持续时间逐渐延长。
(3)观察不够细致,比较笼统。
幼儿往往只能观察到事物的大概轮廓,不能观察到事物的细致部分。
(4)观察缺乏顺序。
幼儿观察往往缺乏一定的顺序,不能有条理地观察。
(5)观察不够深入。
幼儿往往不能观察到各事物或事物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
复习要点四:1.4岁的彬彬喜欢自己穿鞋子,但总是把左右脚的鞋子穿反了,也常常把自己的左右手搞错了,从幼儿方位知觉发展的角度去分析这种现象,是因为:这是因为四岁儿童的方位知觉的发展特点决定的。
四岁儿童能辨别上下、前后,但不能分辨左右方位,因此很难把左、右脚的鞋子分开,把左右手分开。
2.壮壮对班上的小朋友说:“我看到过一个这么大的蜗牛!”壮壮用自己的小拳头比划着,那还真是个超级蜗牛,足有他的拳头那么大。
有一次,壮壮又对妈妈说:“我今天在幼儿园吃了四碗饭。
”其实,他在幼儿园只吃了两碗饭。
妈妈感到很困惑:为什么我的儿子这么爱说谎,怎么办呢?对于这种现象可以这样理解:壮壮不是说谎,是他把想象和现实混淆了。
幼儿期儿童想象的特点是常常把想象和现实混淆了,言谈中常常有虚构的成分,对事物的某些特征和情节往往加以夸大。
壮壮把现实中的蜗牛夸张成拳头大,夸大了吃饭的数量,并不是他在故意撒谎,而正是他心理水平低,发展还不成熟的表现。
《幼儿心理学》作业复习资料三●复习要点一:1.依赖动作和感知来进行的思维是直观行动思维。
2.幼儿的思维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
3.幼儿更容易掌握下列的哪些概念动作概念。
4.人的一生中词汇量增加最快的时期是幼儿期。
5.良心是属于道德感情感。
6.幼儿常常叫太阳做太阳公公,把风叫做风婆婆,这是幼儿思维中的泛灵论特点。
7.早晨起床,推开窗户,看到地面潮湿,便推想到“夜里下过雨了”。
这反映了思维的间接性。
8.运用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和对表象的联想所进行的思维是具体形象思维。
9.以下关于思维说法不正确的是思维只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特征和外部联系。
10.人们可以通过表情来表达和交流感情,这是情感的信号作用作用。
11.幼儿比较少使用的句型是双重否定句。
12.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主观体验或内心感受,我们称之为情绪情感。
13.言语是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过程,是一种心理现象。
14.下列描述幼儿语音发展特点错误的是语音发展的飞跃期是5-6岁。
15.幼儿使用的句型中很少出现的是双重否定句。
16.“当机立断”反映的是人处于应激的情绪状态。
17.幼儿喜欢穿颜色鲜艳的衣服,这是他们的美感在起作用。
18.宝宝说“妈妈鞋”这说明他的语法发展处于双词句阶段。
19.思维是对原有经验的重组和改造,从而发现事物新特征和新关系,这反映了思维的组织性。
20.幼儿最先掌握的是名词。
●复习要点二:1.3岁前的婴幼儿大多采用的是对话式的交际方法。
2.思维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3.幼儿并不总是无忧无虑的,也会有情绪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