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概述共81页文档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点(完整珍藏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点(完整珍藏版)

绪论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常以简答题出现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已经成为主导趋势,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各种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充分显露,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争取自身和人类解放的斗争的历史时代(简言之,马克思主义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内在矛盾发展的产物)。

1、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尖锐化(客观条件)从17世纪40年代到19世纪上半叶,英国和法国等西欧主要国家相继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

从18世纪60年代首先在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法国、德国也相继发生了工业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成功和工业革命的发生,使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

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发展,一方面大大发展了生产力,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带来了物质财富的空前增长;另一方面,又导致了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尖锐化。

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这个矛盾表现为个别工厂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表现为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趋势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必然导致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2、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尖锐化(阶级基础)掌握三大工人运动,常以多选题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激化,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矛盾的尖锐化。

具体表现为三大工人运动: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先后两次举行武装起义,明确提出了“建立共和国”的口号;1836年,在英国开始了“人民宪章”运动;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的工人发动了起义,提出了消灭私有制的口号。

标志着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统一整体。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内在矛盾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创造了条件;使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成为可能;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科学社会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常以选择题出现◆1、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产生最直接、最重大影响的,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世纪的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的前沿问题探微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的前沿问题探微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的前沿问题探微【摘要】本文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展开探讨,首先从背景介绍、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入手,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结合。

接着深入探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过程,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影响和发展,并指出当前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面临的挑战。

最后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强调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要性,并总结了本文的观点。

通过本文的阐述,将有助于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的理解,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关键词】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前沿问题、理论、历史、发展、挑战、未来方向、重要性、展望、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重要课题,旨在探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接受、转化和发展过程,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探索。

背景介绍部分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确立,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中国化的探索成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的热点议题。

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和中国化道路将成为本文分析的重要内容。

当前,中国面临着经济转型、社会变革等多重挑战,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承和发展也面临着新的形势和问题。

探讨当前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面临的挑战,对于推动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具有积极的意义。

部分的分析将有助于理清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脉络和现状,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1.2 研究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马克思主义作为当代中国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一直将其作为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对于加深对马克思主义本质和基本精神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对于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渊源、特点和发展规律具有积极意义。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传播、吸收和发展过程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和具体实践。

马克思主义哲学前沿热点问题介绍(三)

马克思主义哲学前沿热点问题介绍(三)

马克思主义哲学前沿热点问题介绍(三)第三部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思想理论作为社会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对历史脉动作出敏锐的反映。

世纪之交的中国人亲历着两场深刻的转变:一是国内的社会转型,即从封闭停滞到改革开放,从传统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不够格”的社会主义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二是世界的格局转变,即在和平与发展的主题下,以对话代替对抗,在政治多极化转变过程中经济区域化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

世界格局的新变化,要求理论研究必须紧扣“时代性”,只有这样才能跟上世界历史前进的步伐;国情认知的新特点,要求理论研究必须立足“民族性”,唯其如此才能准确把握本民族在世界历史格局中的定位。

将时代性与民族性相结合需要一种深透的世界历史眼光。

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勾画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蓝图,使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既避免了苏联东欧社会主义的历史挫折,又赢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邓小平理论,这一“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既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又是“民族精神的瑰宝“,她作为社会转型期理论的自觉要求与积极成果,代表着改革开放20年来中华民族最大的理论收获。

一、世纪之交的理论视点20世纪90年代,邓小平理论成为国内理论研究的视点中心,党的十五大以来,以邓小平理论为母题的研究工作更臻热烈,表现为主题更广泛,内容更深刻,成果更丰富。

究其原因,概要述之,主要基于下列三个条件。

(-)党的十五大的召开开创了邓小平理论研究的新境界。

党的十五大的历史性贡献是把邓小平理论正式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对之作出了历史的科学的评价。

十五大之后,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在实践过程中引起了广泛而深刻的回响。

以十五大报告对邓小平以及邓小平理论的科学评价为起点和指针,邓小平理论研究在各个领域普遍展开,诸多研究、探索、阐发邓小平理论的作品纷纷面世,这其中既有郑必坚、龚育之、石仲泉等老一辈理论家的理论贡献,也有众多中青年学者的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几个前沿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几个前沿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几个前沿问题【作者: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侯才】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仍然是一种富有解释力和影响力的哲学理论。

同时,它也面临许多重大的时代性课题,有些甚至具有根本的挑战性,需要结合新的实践经验和时代条件进行创造性的诠释、丰富和发挥。

这里,仅就其中的几个问题进行粗略的探讨。

一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1.本体论问题是当代世界哲学研究的一个热点。

人们甚至认为,海德格尔的基础存在论也不过是在拒斥传统本体论的同时所实现的一种当代的“本体论复兴”。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本体论的关系是怎样的?这不仅是研究本体论需要加以讨论和澄清的一个问题,而且也涉及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的理解。

这里首先需要研究和探讨的是马克思本人的本体观。

对马克思本人的哲学思想与本体论的关系,学者们见解不一。

本文认为,马克思哲学有其“本体论”(“存在论”)。

马克思对传统哲学的变革就源于对传统本体论首先是传统本体观的变革。

马克思的本体论是一种以生产力为基础的物质-实践存在论。

这一本体论构成整个马克思哲学大厦的基石。

同时,它也构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建构的逻辑起点。

将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概括为以生产力为基础的物质-实践存在论,具有下述三层含义:其一,它表明了生产力的观点在马克思哲学中的基础地位,以及由此决定的马克思哲学本体论的主要特征;其二,它揭示和展现出物质对象与人类实践活动在马克思哲学中的内在关联,即将物质和实践这两者视为同构一体和密不可分的。

在马克思看来,实践是感性的客观的物质活动,而作为客体的物质则是实践化的物质。

因此,就此而言,物质的实践和实践化的物质在马克思那里是一而二、二而一的。

其三,将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称为“存在论”,不仅符合“本体论”一词的固有含义,而且也更切合马克思哲学的主旨和本质精神(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之所以在多数场合沿用“本体论”这一概念,仅仅是考虑到既有的通行习惯用法)。

人们对本体论概念的理解颇具歧异。

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综合概述

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综合概述

职业发展路径
学术研究:高校、研 究机构等从事马克思 主义理论研究工作
政策制定:政府部门、 政策研究机构等从事 政策制定和研究工作
教育教学:高校、中 学等从事马克思主义 理论教育教学工作
媒体传播:新闻媒体、 网络媒体等从事马克 思主义理论传播和宣 传工作
企业咨询:企业、咨 询公司等从事马克思 主义理论在企业管理 中的应用和咨询工作
科学社会主义: 研究社会主义 社会的产生、 发展和完善
7
专业就业方向
主要就业领域
01
党政机关:从事政策研究、 理论宣传等工作
02
企事业单位:教育科研机构:从事马克思 主义理论研究、教学等工作
04
新闻媒体:从事新闻报道、 评论等工作
05
社会组织:从事社会工作、 公益事业等工作
士学位
3
博士:三年 制,授予博
士学位
4
博士后:两 年制,授予 博士后证书
课程安排
1
基础课程:马克 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发展 史、马克思主义
哲学等
3
实践课程:社会 实践、实习、调
研等
2
专业课程:马克 思主义政治经济 学、马克思主义 社会学、马克思
主义文化学等
4
选修课程:根据 个人兴趣和需求, 选择相关领域的
企业咨询: 为企业提 供马克思 主义理论 指导和咨 询服务
国际交流: 参与国际 马克思主 义理论研 究和交流 活动
01
02
03
04
05
06
演讲人
1
专业简介
专业定义
✓ 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是一门研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发展历史、 理论体系和实践应用的学科。

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汇总.

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汇总.
世界历史理论的主要内容
世界历史与全球化
世界历史理论的当代价值
一、马克思世界历史的主要内容
1. “世界历史”概念的界定
“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越是扩 大,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 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 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 ——马克思
– 这种观点所界定的是马克思本人的思想,把马 克思的战友与学生对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统统 排除在外。
马克思主义是:
• 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 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 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 体系。 • 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 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 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 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 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 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 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 的学说。
• 2.第三只眼看——“西马解马”
– 西马本着强烈的批判意识,深植于当代语境,直接关 联现实的社会问题及日常生活,可谓西方社会现实问 题的一面镜子。
• 3.现实问题研究:“实践阐发”
– 实践中所要解决的问题具有综合性和整体性,对马克 思主义理论也必须进行整体性研究。
四、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的创新
• 问题视域
二、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
• 传统马克思主义三分法的局限性
– 是对马克思和恩格斯文本思想的误解。 –严重弊端已显出,主要表现在理论和实践两个 层面。
• 就理论层面而言,妨碍了哲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的 学科发展。 • 就实践层面而言,社会主义改革理论却相对滞后。 – 因此,把马克思的学说界定为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 学社会主义有其合理性,但对马克思学说的认识却不 能仅仅停留在这种分析状态上,必须对马克思的学说 给予一个整体性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前沿问题研究

马克思主义前沿问题研究

3.科学条件 十九世纪自然科学的前所未有的发展为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奠 定了科学基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大发展。自然科学已由 搜集材料发展为整理材料阶段,自然科学有了许多新发现,一些新的学科如地质 学、胚胎学、动植物生理学和有机化学等都相继建立和发展起来。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对马克思恩格斯创立无产阶级生态文明思想影响最大的 自然科学成果,他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为中心论述了生物与自然环境的关 系,并提出了人是由动物进化而成的观点。 4.文化条件 西方传统生态文化和中国传统生态文化都对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的形 成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西方传统生态文化的特点是“天人分立”,表现为 两种对立的生态观,其一是人类中心主义,它是一种以人为宇宙中心的观点,其 实质是“一切以人为中心,一切以人为尺度”。其二是自然中心主义,它否认人 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认为人即自然物,自然界是世界的中心和本质,一切生物 都具有天赋的生存权利。 而中国传统生态文化的特点是主张“天人合一”。其中儒家的哲学思想本质上看 是一种生态哲学,因为他的基本问题是探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问题,包括和谐、 仁爱和人贵生态观。然而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创立了以自然为本位的生态 哲学。包括:“道生万物”的生态观、“人道无为”的生态观、“道法自然”的 生态观。
马克思主义前沿问题研究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
马原
刘红
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的产生
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的产生
一、历史背景
1、社会条件 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正处于资本主义快速发展时期。由于工 业革命的推动,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自然力被 征服,机器得到广泛采用,大批荒地被开垦,化肥农药在农业中大量使用, 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社会财富急剧膨胀。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快速发 展,也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危机。 总之,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一方面,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另 一方面,造成了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生态失衡。 2.阶级条件 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日益分裂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大公开 对立的社会集团。资产阶级为了自己的私利,凭着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权, 对无产阶级进行了残酷的剥削,使广大无产阶级的生活日益贫困化。同时, 资产阶级为了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无限度地掠夺自然资源,大肆地排放 污染物,造成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生活环境的恶化,无产阶级在西欧先后 爆发了三大工人运动。

马克思主 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知识概括

马克思主 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知识概括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知识概括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包含了众多重要的知识,以下将为您进行重点概括。

一、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1、物质及其存在方式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物质的存在方式是运动,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2、事物的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和条件性。

事物的相互联系包含着事物的相互作用,而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二者相互联结、相辅相成。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包含共性。

4、质量互变规律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基本状态。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5、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的发展是通过辩证否定实现的,辩证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发展和联系的环节,其实质是“扬弃”。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二、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1、实践与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表现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和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能够指导实践取得成功,错误的认识会导致实践失败。

近年来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前沿问题扫描论文

近年来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前沿问题扫描论文

近年来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前沿问题扫描论文摘要:本文描述了近5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和前沿问题,包括基本原理的内容与拓展、中国化、经典文本的研究、学科建设、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等方面。

这些方面代表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方向和最新成果。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前沿问题文本研究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问题及其面临的挑战1、关于马克思主义体系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不断发展,学者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和理论体系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有学者认为,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体系首先要承认哲学是一门学科,哲学有明确的研究对象,应当有许多经过实践检验而成立的原理且构成了一个前后一贯的完整严密的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应该包括三个层次:宇宙、人类社会、精神活动。

而有的学者希望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能够消除以往教科书的“板块结构”,有意识地涉及自然哲学、社会理论、伦理学、美学、辩证逻辑以及中外哲学史研究等分支领域的基础理论问题,从而建构一个以实践观点贯穿始终的新的马克思主义学说体系。

还有学者提出把马克思主义区分为“内核”和“外围”两个部分。

一方面,适当放宽和调整对理论之外围的理解;另一方面,坚守对理论之核心内容的信念。

2、如何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虽然这不算一个新话题,但依然受到学者们的关注,认为这是“马克思主义观”的问题。

有的认为应急需纠正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某些简单化、绝对化倾向,需注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独创性观点,把握其基本精神,吸纳研究的新成果,搞清其与马克思哲学的关系,将其转化为现实的思想路线。

有的指出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的固有特性,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前提。

另外,学者们还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的解读模式、马克思主义与解释学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问题研究

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问题研究

148理论纵横理论版引言: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问题的研究与分析,应能够紧密围绕自身所具备的学科特色与科学性。

即便在当下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飞速发展的现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仍然具备极强的应用价值。

其所蕴含的与时俱进品质,促使我国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拥有更明确的方向。

相关学者需紧密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问题,能够进一步了解与研究社会发展规律。

带着创新视角,不断的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问题进行再研究。

确保其能够充分发挥现实指导作用,将博大精深的内涵进行充分挖掘。

做到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融入到社会生活各个层面,并指导我国更有效的建设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而在整个研究过程中,相关学者必须能够着眼世界、放眼未来,结合我国实际发展特色与基本国情,更加系统、全方位的探究马克思主义前沿问题。

结合学术研究领域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问题的研究要点、难点等要素,能够了解与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问题的特征。

并能够将其作为继续深度研究的核心点,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问题进行科学拓展与深化。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问题特征(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问题具备一定创新性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问题的研究,需能以现代化的特点进行融合。

相关学者需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内涵进行深入了解,如此才能对相关前沿问题特征进行全面解读。

在整个过程中,需摒弃落后的哲学思想,并充分汲取具有研究价值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学科知识。

与此同时,在对文化理论、生态理论等方面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可进一步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问题所具备的创新性特征。

而这种创新性,更多的是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经典巨著中所阐述的具有前瞻性的思想。

其鲜明的与时俱进品质,对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

而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问题特征等方面,进行全面解构与研究的过程中,应能紧密围绕实时的文学理论、经济理论等要素,并将其作为重要的构成要素,从而创新出新的解读体系,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问题进行深入再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研究的前沿问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研究的前沿问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研究的前沿问题刘德军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省级教学名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是一个十分值得研究的问题,也是我们的老师和本学科点研究生必须认真对待与搞明白的问题。

今天,我借学校论坛的机会,着重讲一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研究前沿的几个问题,以供老师与同学们参考。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发展概况(一)学科发展现状中共中央决定: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工程。

2005年,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升为一级学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其中的五个二级学科之一。

据了解,全国目前已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博士点25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21个,总计46个。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硕士点95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点(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73个,总计168个。

如此庞大的研究队伍,如此众多的招生数量,再加上在各地的宣传部、党校、社科院、军队院校中,还有一支颇为壮大的研究队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已成为研究人员最多,招生规模最大的学科之一。

人数最多,规模最大,其实也是一把双刃剑,搞得好会有助于提高马克思主义研究水平,增强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

搞得不好,则只能适得其反。

目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学术含量亟待提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学科建设亟待规范。

这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生命力所在,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生命力所在。

(二)学科建设总体思路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生导师郭建宁教授,就如何建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郭教授认为,提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学术品位,规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学科建设,已是当务之急。

他提出的总体思路主要有以下五点:1、以历史为线索。

即在20世纪中国历史变迁、社会变革、文化转型的发展进程中,来考察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从中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线索、发展格局、经验教训和当代走势。

2、以实践为基础。

即紧扣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国科学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来研究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与当代特征。

马克思主义前沿问题研究

马克思主义前沿问题研究
第二,既要看到马克思思想转折时表现出 来的非连续性和断裂性,也要看到其连续 性和一致性。
第三,我们在探讨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实质 时,应以青、中、老年马克思的著作贯通 起来。
-
6
二、如何认识“马克思—恩格斯问 题”
1、何谓“马克思—恩格斯问题”
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关系问题。广义地说, 它既指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的生平交往问 题,又指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关系问题, 还包括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文本关系问题; 狭义地说,它仅指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 关系和文本关系。
-
4
3、对待“两个马克思”问题的三种态度
第一种态度:以青年马克思否定老年马克 思。
第二种态度:以老年马克思否定青年马克 思。
第三种态度:老年马克思统一于青年马克 思。
-
5
4、正确对待“两个马克思”问题
第一,在青年马克思和中、老年马克思的 哲学思想之间,确实存在着重大的转折, 这一重大转折的实质就是马克思创立了历 史唯物主义的学说。
卢卡奇可以说是第一个比较全面地关注、提出和 研究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关系的学者。
从国际范围看,直到20世纪60年代以前,认为马 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本质上一致的观点仍然是学 术主流。从60年代起,强调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 根本对立的观点逐渐形成并占据了支配地位。进 入90年代以后,论证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本质上 一致的看法又在西方“马克思学”学者中流行起 来。
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
-
2
一、如何看待“两个马克思”的问 题
1、“两个马克思”问题的实质 制造青年马克思与中、老年马克思的对立;
夸大两者之间的差别;颠倒两者之间的关 系。
-

3
2、“两个马克思”问题的缘起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及其前沿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及其前沿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及其前沿问题第一讲1、哲学基本问题及其意义(入学考试复习资料,政治理论部分p1团区委郁杨)答:哲学作为世界观包括许多领域和方面的问题,其中制约和影响各种哲学问题解决的根本问题,就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贯穿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即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第一,思维与存在、精神和物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即谁是本原、谁是派生的问题。

根据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划分了哲学上的两大阵营。

凡是主张思维、精神是第一性、是本原的哲学家,属于唯物主义阵营;凡是主张思维、精神是第一性的、是本原的哲学家,属于唯心主义阵营。

第二,思维和存在同一性问题,即人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反映现实世界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划分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理论意义:第一,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在理论上识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第二,为我们能够正确反映、认识存在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为批判不可知论提供了理论武器。

实践意义:第一,它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第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当坚持可知论,努力做到正确地认识世界。

2、哲学的党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P7 团区委,郁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按实质来说,是两个斗争着的党派,它们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这就是哲学的党性。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是两种意识形态的斗争,归根到底表现着社会中对立的阶级、集团的倾向和思想体系,哲学党性与政治党性总的说是一致的。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为实事求是与主观主义两条思想路线、两种工作方法的斗争。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点(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P10-14 张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哲学。

它是唯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它具有如下基本特点:一、马克思主义哲学获得了完全科学的性质。

它是唯一科学的哲学。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从哲学研究的对象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依靠具体科学成果从中概括出世界的一般本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

马克思主义前沿问题研究

马克思主义前沿问题研究

提问的策略不同: “对立论”打着回到“真正的 马克思”的旗号,采取先歪曲马克思和恩格斯, 再用歪曲的马克思来反对歪曲的恩格斯的手法来 分解历史唯物主义和整个马克思主义,企图用马 克思来反对、打倒恩格斯和整个马克思主义; “同质论”只是在“客观研究”的幌子下,通过 把马克思和恩格斯著作中的某一思想片断与其他 思想片断绝对对立起来的手法来说明恩格斯的错 误观点在马克思那里同样存在,企图把马克思和 恩格斯一同打倒,从而连根拔除马克思主义。
七、如何重建马克思主义 理论范式
1、当前理论范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其一,视阈狭窄,缺乏现实关照。 其二,现实性与学术性的二元对立。 其三,“洋教条”泛滥。 其四,解释限度的僭越。 其五,晦涩文风盛行。
2、我们的学术责任:重建以“问题”为中 心的理论范式
第一,要反思学术的现实性问题。 第二,要反思马克思主义的解释限度问题。 第三,要反思“洋教条”的学术倾向问题 。 第四,要反思马克思主义的文风问题。 第五,要反思现代性的多样化问题。
正确对待“马克思—恩格斯问题” : “马 克思—恩格斯问题”并不是一个“仁者见 仁、智者见智”的纯主观解释问题,而是 一个如何看待马克思和恩格斯关系问题, 首先是如何看待马克思和恩格斯事业上的 分工合作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事业上的 分工合作关系以及恩格斯晚年所面临的时 代和实践的新特点、新情况、新问题,决 定了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既有高度的一致 性,也存在着一些差异。
1、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识化。 2、马克思主义哲学宏大化。 3、马克思主义哲学工具化。
4、马克思主义哲学学院化。 5、马克思主义哲学单向化。 6、马克思主义哲学相对化。 7、马克思主义哲学封闭化。 8、马克思主义哲学非马克思化。 9、非马克思主义之物马克思主义化。

《马克思主义理论》(精简版)

《马克思主义理论》(精简版)

1.马克思主义含义:狭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广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2.马克思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首先,资本主义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其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激烈,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3.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4.马克思的两大贡献: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5.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6.马克思主义创立的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7.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方法A. 理论联系实际B. 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指南8.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9.马克思主义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怎样回答的?A.马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B.马义认为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10.哲学的分类:根据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的不同回答: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据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可知论和不可知论11.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是什么?物质释义: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反映。

12预测选择题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13.两个总特征,三个规律,五个范畴两个总特征:联系和发展三个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五个范畴:原因和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现象与本质、内容与形式14.联系有哪些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15.如何看待发展?我国的发展观是什么?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问题研究

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问题研究

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问题研究摘要:马克思主义学说随时代的发展而与日俱进,在社会实践中经受考验而返本开新。

它博大精深的思想理论为当今中国和世界留下了无尽的精神财富,也留下了诸多探讨与争论的话题。

人的全面发展是千百年来人类追求的美好向往,更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核心思想和根本原则。

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了展的理论,揭示了人的全面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阐明了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系列根本问题,从而将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新的水平。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沿问题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9-0263-02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体现,同时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认真学习和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真正内涵是我们落实党的方针政策、路线的理论前提,也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一、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想目标人是社会的主体,是在世界这个大舞台上“演出”的主角。

人本身的发展既是社会历史活动的结果,也是衡量社会历史进步的尺度。

因此,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成为历代有远见的思想家,政治家和其它仁人志士追求和奋斗的理想目标。

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仅继承人类历史上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优秀思想成果,而且在辨证的,历史的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含义和现实条件,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提供了一个锐利的理论武器。

系统地研究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有关论述,就会发现“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多方面的,多层次的内涵:首先,人的全面发展要求个人活动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只有使个人能适应各种不同的社会需求,把不同的职业当作可以相互变换的生存方式来操作,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近年国内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

近年国内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

总结词
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在中国的实践研究进行深入探 讨,揭示其在指导中国史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详细描述
国内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在中国的实践进行了 深入探讨,充分展示了其在指导中国史学研究中的重 要作用。通过研究,学者们发现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 能够深刻揭示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为中国的史学研 究提供科学的指导。同时,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还能 够指导人们正确认识和解释历史现象,为解决现实问 题提供有益的启示。
对于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与其他史学理论的比较研究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与西方史学理论进行比较研究,分 析其异同点及优劣性。
国内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与西方史学理论进行了比 较研究,深入探讨了它们的异同点及优劣性。通过比较, 学者们发现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具有更加广泛的应用价值 ,因为它能够充分揭示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为各种类型 的史学研究提供科学的指导。相比之下,西方史学理论往 往只关注某些特定的历史现象,缺乏对历史规律的深入探 究。
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关注社会史教育 ,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各个阶层的生活 方式和相互关系,揭示社会变迁的历 史根源。
03
历史人物评价
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强调以唯物史观 评价历史人物,避免简单贴标签或片 面评价,帮助学生形成客观、全面的 历史认识。
在历史研究中的应用
经济史研究
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在历史研究中广泛应用于经济史研究 ,从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等角度分析 历史时期的经济现象和规律。
03
近年国内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在实践中 的应用
在历史编纂中的应用
坚持唯物史观
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在历史编纂中坚持唯物史观,以物质生产和经济关系为历史发展的基础,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 展的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