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油藏开发中后期的精细地质模型分析与研究
现代油藏精细描述技术和方法探讨
现代油藏精细描述技术和方法探讨现代油藏精细描述技术和方法是石油勘探和开发中必不可少的技术,能够更准确、更精细地描述油藏地质特征和分布规律,为油田的开发和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现代油藏精细描述技术包括地震、测井、岩心、地质建模等多种方法。
首先,地震是现代油藏精细描述中重要的技术之一。
通过地震勘探技术可以获取地下构造和岩石特性信息,对油气藏分布范围及其性质进行分析,为油气勘探提供重要依据。
地震勘探技术包括地震反演、地震旋回分析等。
其中,地震反演技术可以更好地识别油气层界面及其岩性,而地震旋回分析则可以更好地刻画油气层地震响应和油气藏的空间分布特征。
其次,测井技术也是现代油藏精细描述的一种常用工具。
测井技术通过对钻井后测量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获取地质、物理、化学等多个方面的信息。
各种测井仪器可以得到不同的数据,如电测井、声波测井、核磁共振测井等。
通过测井数据,可以定量地评估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岩性等参数,为油气开发提供数据支持。
再者,岩心分析是现代油藏精细描述的另一种重要技术。
通过钻井获取的岩心样品的鉴定和测试可以获得岩石力学、物理、化学和孔隙结构等方面的信息。
通过岩心分析,可以确定储层岩石类型、储层物性参数、孔隙度等参数,为油气勘探和开发工作提供重要数据支持。
最后,地质建模也是现代油藏精细描述的一种重要方法。
地质建模利用多种信息数据源,如地震、测井、岩心等,将不同来源的地质数据整合成完整的三维地质模型,进一步分析储层的地质特征和分布规律。
通过地质建模可以定量地描述储层的参数,如孔隙度、渗透率、油气饱和度等,为合理地设计油气开发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现代油藏精细描述技术和方法的发展和应用,为石油工业提供了更加科学、可靠的技术手段和理论支撑,有助于提高油气勘探开发的效率和精度,对推进我国能源结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边底水稠油油藏多轮次吞吐后期剩余油分析
研究区块经过多年开发,地层亏空大,受边底水侵入和高轮次吞吐等因素影响,开发效果变差。
复杂河流相稠油油田局部隔夹层较发育, 为高渗稠油油藏。
优化水平井参数, 为辅助蒸汽吞吐, 采用高效油溶性复合降黏剂, 充分利用其协同降黏作用、混合传质及增能助排性能, 大幅度降低注汽压力、扩大吞吐波及范围。
一、不同区域剩余油分布规律分析1.典型井组选取根据研究单元不同区域的储层厚度、原油物性、构造位置、周期生产效果、水淹类型等的差异,平面上划分了4个区域:(1)受边底水影响西北部受到馆陶弱边水影响,部分井高含水;平均单井日液33.5t,单井日油1.9t,综合含水94.3%,平均动液面209m。
(2)受潜水底水和南部区域注入水影响的中部井区受到南部区域边水、潜山底水侵入,高含水问题突出;该井区井况问题突出,储量失控严重。
管外窜问题严重,制约老井利用(3)高泥质较高东部井区层薄物性差,产能低;油井主要表现为注汽压力高的特征,一般注汽压力达18.0MPa~19.5MPa。
单井平均周期生产效益较差。
(4)水平井区一是井筒附近采出程度高,周期递减大,二是非均质性强,井间热连通,汽窜严重。
综上,从4个典型区域选取了5个开发井组,共涉及井数62口,面积4.2km2,在历史拟合基础上,分析剩余油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2.地质模型建立三维地质模型采用Petrel软件,模拟层位为研究区块馆陶组3个砂组、5个小层。
3.数值模型建立利用CMG数值模拟软件,分别建立四个区域数值模型,并进行了历史拟合。
拟合过程中,依据岩心分析资料,首先对孔隙度、空气渗透率、含油饱和度进行了校正,并对相对渗透率在合理范围内进行了修正,对模型区含水进行了精细拟合使拟合含水上升趋势与实际一致,并对重点井进行了精细拟合,单井拟合符合程度达到85%。
4.地下三场规律分析(1)压力场分析研究区块原始地层压力9.5MPa,目前地层平均压力7.0MPa;其中A区块及东部区域整体地层压力偏低,西北及中部区域受边底水影响压力相对较高。
中国石油精细油藏描述技术规范
2020/11/3
中国石油精细油藏描述技术规范
目录
n 一、前言 n 二、精细油藏描述技术规范 n 1.精细油藏描述的范围 n 2.规范性引用文件 n 3.术语和定义 n 4.不同开发阶段精细油藏描述的主要任务 n 5.精细油藏描述的基础资料 n 6.精细油藏描述内容 n 7.精细油藏描述成果(成果图件、数据体要求)
二、精细油藏描述技术规范
n 4.不同开发阶段精细油藏描述的主要任务
n 开发初期精细油藏描述 n 开发初期精细油藏描述是在油田正式开发方案实施后,在开
发基础井网全部完钻的新增资料基础上进行的精细油藏描述。 n 开发初期精细油藏描述的任务是油藏地质再认识,落实构造
形态、断层、油气水分布状况及砂体连通、油气水界面、储 层参数等,检查开发方案设计的符合率,修改原有的地质模 型,为储量复算、开发调整等提供地质依据。描述成果是建 立开发初期的地质模型。
中国石油精细油藏描述技术规范
一、前言
n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与生产 专业标准化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n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 港油田分公司、北京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大庆油 田有限责任公司
n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窦松江 李桂林 何鲁平
中国石油精细油藏描述技术规范
目录
特征参数,主要包括:排驱压力(MPa)、中值压力(MPa)、最大孔喉半径
(μm)、孔喉半径中值(μm)、吼道直径中值(μm)、相对分选系数、
孔喉体积比、孔隙直径中值(μm)、平均孔喉直径比、低渗与特低渗储层
的启动压力(MPa)等。
中国石油精细油藏描述技术规范
二、精细油藏描述技术规范
n 6. 精细油藏描述内容
现代油藏精细描述技术和方法探讨
现代油藏精细描述技术和方法探讨油藏精细描述是指通过进行科学、系统、细致的分析和评估,建立出准确、细致、全面的油藏模型,利用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对油藏进行细致、全面地描述和评估,从而实现有效地开发和管理油田的目的。
现代油藏精细描述技术和方法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数学、物理等科学技术手段,对油藏样本、监测数据、实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与模拟,建立油藏地质模型,对地下储层进行精细描述,从而优化采油方案、提高油田开发效率。
一、三维地震技术三维地震技术是一种油藏精细描述技术,是先进的地球科学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三维地震技术可以获取数据的立体图像,对地下的地质构造进行详细的分析,了解油藏的构成、形态和剖面,预测油藏内的流体分布等,有助于优化采油方案,提高油藏开采效率。
二、重力和磁力测量重力和磁力测量是油藏地质勘探的重要手段。
它们可以检测地下沉积物和矿物质,确定沉积相、岩性等地质参数,研究石油运移规律和储集条件,并预测地下储层的规模和分布。
利用重磁测量技术可以对油藏进行细致的描述和评估,为油田的开发提供更精准的数据支持。
三、岩石物性分析岩石物性分析是指对油藏储层岩石的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进行分析与测量。
例如,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储层岩石的微观结构和岩石矿物组成进行研究,可以得到岩石物性参数,如孔隙度、渗透率等,对油藏进行更加准确的描述和评估。
四、油藏动态监测技术油藏动态监测技术是指通过采用现代计算机、通信和自动检测技术,对地下油藏物理和化学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
例如,可以利用时间域反演技术对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进行监测,或者利用微小地震监测技术对油藏的压力、温度和产油情况进行实时监测,从而了解油藏内的动态情况,为油藏优化开发和管理提供依据。
五、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信息科学和数理统计等手段,在模拟和控制人类智能过程的基础上,实现油藏地质勘探和开发的智能化。
例如,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油藏样本数据进行分析和模拟,建立油藏预测模型,并预测油田内的地下储层规模和分布,优化采油方案,提高油田的开发效率。
石油工业中的油藏模拟建模方法
石油工业中的油藏模拟建模方法石油工业是全球经济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领域。
为了有效开发和管理油田资源,油藏模拟建模成为一种常用的技术手段。
本文将介绍石油工业中的油藏模拟建模方法,包括油藏描述、建模参数选择、模拟软件和模型验证等方面的内容。
一、油藏描述在油藏模拟建模过程中,准确描述油藏的物质特性和地质结构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需要获取油藏地质数据,包括地质构造、岩性特征、岩石物性参数等。
其次,要了解油藏的流体特性,包括油、水和气的饱和度、粘度及流动性质等。
此外,还需要收集油藏的开发数据,包括生产概况、注水情况、压力变化等。
通过综合分析这些数据,可以建立一个准确的油藏描述模型作为后续模拟的基础。
二、建模参数选择在油藏模拟建模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模型参数对模拟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模型参数包括渗透率、孔隙度、吸水曲线等。
首先,需从地质数据中获取相关参数,如渗透率可以通过测井数据、岩心数据等来确定。
此外,在开始模拟之前,还需要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确定各参数对模拟结果的影响程度,选取最为关键的参数进行调整,以提高模拟结果的准确性。
三、模拟软件在油藏模拟建模中,使用适当的模拟软件是必不可少的。
目前常用的油藏模拟软件有Eclipse、CMG等。
这些软件可以根据流体流动方程、质量守恒方程等进行数值计算,模拟油藏中的流动现象。
模拟软件提供了丰富的功能和工具,可以进行各种模拟方案的设计和比较,有效地辅助决策者制定相应的开发方案。
四、模型验证在完成油藏模拟建模后,需要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以保证其准确性。
模型验证可通过多种方法进行,如与实际生产数据的对比、历史数据的回溯分析等。
如果模拟结果与实际生产数据吻合较好,则说明模型的建立是可靠的。
如果不吻合,则需调整模型参数或者改进模型结构,再次进行模拟。
在实际应用中,油藏模拟建模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工业的油田开发和管理中。
通过建立合理的油藏模型,可以预测油藏的开发潜力和产能,有效指导油田的开发和管理决策。
油藏精细地质模型网格粗化算法及其效果
第13卷第4期2007年12月地质力学学报JOURNA L OF GE OMECHANICSV ol 113N o 14Dec.2007 文章编号:100626616(2007)0420368208收稿日期:2007204202资助项目:特低渗透储层有效开发技术部级攻关课题二级专题(编号:20041203002)资助。
作者简介:孙致学(19792),男,在读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油藏描述和油藏工程。
油藏精细地质模型网格粗化算法及其效果孙致学1,鲁洪江1,2,孙治雷3(11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四川成都 610051;21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 610051;31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东广州 510640)摘 要: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根据DP (Dykstra 2Pars ons )系数能定量评价储层非均质性,微网格块的渗透率值粗化后,其等效渗透率的上、下限(C min 、C max )能反映渗透率的各向异性的特点,提出了一种运算速度快和相对有效的网格粗化算法。
该算法能考虑到储层非均质性对不同方向渗透率值的影响,且求解过程相对简单。
应用该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某油藏的陆相储层的精细地质模型进行了网格粗化计算,然后在粗化后的模型上进行油藏数值模拟研究,同时针对研究区地质背景和产出流体微可压缩的物性特征,首次利用流线模拟器对精细地质模型进行了油藏数值模拟研究,并以此结果为标准,对该网格粗化算法时效性进行了系统评价。
分析表明,该算法具有较快的计算速度和较高的可靠性,是解决储层非均质强、物性差的陆相成因油藏精细油藏数值模拟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
关键词:网格粗化;DP 非均质系数;流线模拟;精细地质模型中图分类号:TE321文献标识码:A随着高分辨率三维地震技术,测井技术和现代地质统计学理论的发展,储层表征技术已经发展到建立三维精细地质模型水平。
精细的地质模型能反映油藏微构造,沉积微相以及储层物性参数展布规律,对于完善油田注采井网,优化开发方案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保证了油藏数值模拟结果的可靠性。
油藏地质及开发技术研究
油藏地质及开发技术研究第一章油藏地质概述石油是人类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能源,而油藏地质学是石油勘探开发的基础。
油藏地质学是研究石油、天然气等可燃性矿产资源在地球内的分布、形成、保存和运移规律的学科,是石油勘探与开发的理论基础。
油藏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包括沉积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矿物学、地球化学、古生物学等。
其中,沉积岩石学是研究石油、天然气等油气藏的主要手段之一,研究沉积岩的堆积方式、沉积环境、物源特征等,进而评价沉积盆地的生烃潜力。
构造地质学则着重研究盆地的形成与演化规律、构造响应与油气成藏机理等。
矿物学、地球化学、古生物学等学科则通过对石油、天然气等油气成藏特征的分析,对油藏的形成与保存机理进行探讨。
第二章油藏地质评价技术油藏地质评价是石油勘探开发的重要环节,通过对油藏地质特征的分析,确定油田储量、矿物化类型、储层特征等,为后续的勘探决策和开发技术的选择提供依据。
油藏地质评价技术包括地球物理勘探、测井分析、岩心分析等多种手段。
首先是地球物理勘探,它主要包括地震勘探、重力勘探、电磁勘探等,这些方法可以通过对地下岩石的物理特征进行测量,来确定油气分布情况以及储集层、非储集层、封盖层等地质参数。
测井分析则是通过上井口的仪器,对井壁及井内岩石的物理参数进行监测,从而得到井层厚度、孔隙度、饱和度等信息。
岩心分析是将从井眼中取得的岩石样品进行分析,提炼出有关储层性质、矿物组成、岩石结构等关键参数。
第三章油藏开发技术油藏开发技术主要包括地面开发和井下开发两个方面。
地面开发是指设备安装、管线敷设等步骤,而井下开发则是在井筒内进行测井分析、人工增产等操作。
首先是地面开发技术,其核心是油气处理设备和管线布局等,包括油气处理设备、输油管道、出油喷嘴等。
油气处理设备主要包括脱硫、脱氮、脱水等,需要针对不同地区的油气特性来选择具体工艺。
输油管道则需要考虑输送距离、输油量以及安全性能,采用高强度、耐腐蚀等特点的材料。
井下开发技术则是针对不同情况和需求,进行人工增产、高效采油等操作。
油田油藏开发中后期的精细地质模型分析与研究
油 化工
Chma Ch e mi c a l Tr a de
鑫 曩
油 田油藏 开 发 中后 期 的精细 地质 模 型分 析 与研 究
贺春芳 郭绍忠
( 中国石 油长庆油 田分公 司超低渗 透油藏 第二项 目部 } 摘 要 :我 国 目 前 已经进入到 了油田油藏 开发 的过程 中,经过 长期 的油田油藏 开发经验 ,已经积 累出了丰富的 中后期 开发 经验 ,因此具备 了大
量 的技术措施以及资源 ,从而在整体水平上也 占据着较 高的水平。但 是因为油藏的储存设备 以及规模 比较 小,所 以对 于油藏的研 究相对来说也 比较 小, j 先进 国家的油田油藏开发技 术的差距比较大。总之 ,我们需要从实际的生产形势 出发 ,不断加 强油田油藏的开发分析 e A 7 L  ̄ - 究,争取 达到最大限度 的 斗开发生产力的效果。最近 几年 来,油 田油藏开发中后期 的核心工作主要是 重建地质模型 。本文主要 内 容是针对 油田油藏开发过程 中精细地质模型的
洋细 阐述 。
关键词 :数值模拟
一
开发 中后期
地质模型
中后期 的精 细地质 定义以及 主要任 务 山 田油藏 开发 之 后 ,对 着油 田油 藏 的开发 程度 不断 加深 以及 油 田 : 的动态 资料 不断 进行精 细地 质 的描述 分析 ,并 且不 断的使 油 田油 : 的精 细地 质模 型完 善 。这 一 完善 的过程 就是 油 田油藏 开发 中后
、
在建立 沉积 微相模 型 的基础 上建 立测井 相模 型 ,并且 通过 该模 型 与岩 石物 理建立 的对 应关 系 ,利用测 井相模 型 以及 单井 相模 型的结 合 ,将 油 田油藏开 发过 程 中的分 布位置 与 油井 的点测 位置 相互 结合进 行综 合
现代油藏精细描述技术和方法探讨
现代油藏精细描述技术和方法探讨引言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传统油气储量的逐渐枯竭,对于新油气田的勘探和开发变得愈发迫切。
现代油藏精细描述技术和方法的研究,对于有效的勘探和开发新油气田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现代油藏精细描述技术和方法的相关内容,分析其在油气田勘探开发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
一、现代油藏精细描述技术和方法概述现代油藏精细描述技术和方法是指利用先进的地质学、物理学和化学等知识,对油气储层进行细致的描述和分析的技术手段。
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加全面、准确地认识油气储层的地质特征和储层性质,以便指导油气田的勘探和开发工作。
现代油藏精细描述技术和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岩心分析技术:通过对岩心样品的详细分析,可以获得油气储层的孔隙结构、孔隙类型、孔隙度、渗透率、孔隙流体性质等重要信息。
2. 地震勘探技术:利用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可以获得地下岩石的构造、厚度、成岩相、孔隙度等信息。
3. 电阻率测井技术:通过电阻率测井仪器,可以测量地下岩石的电阻率信息,进而获得岩石的孔隙度、渗透率等特征。
4. 成像技术:利用现代成像技术,可以对地下油气储层进行三维成像,获得储层的空间结构、油气分布情况等信息。
二、现代油藏精细描述技术和方法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现状现代油藏精细描述技术和方法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成果。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油气储层预测:利用岩心分析技术和地震勘探技术,可以对潜在的油气储层进行准确的预测。
这为油气勘探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2. 油气储层评价:利用电阻率测井技术和成像技术,可以对已经发现的油气储层进行详细的评价,为油气勘探的后续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3. 油气储层开发:通过现代油藏精细描述技术和方法,可以对油气储层的开发潜力进行深入分析,指导油气田的合理开发。
三、现代油藏精细描述技术和方法的发展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油气勘探技术的不断创新,现代油藏精细描述技术和方法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现代油藏精细描述技术和方法探讨
现代油藏精细描述技术和方法探讨随着石油勘探和开采技术的不断发展,油藏精细描述技术和方法也在不断提升。
现代油藏精细描述技术是指通过一系列高精度的勘探手段和方法,对油藏的地质特征、储层性质、流体分布等进行详细的描述和分析,以实现油田的高效开发和生产。
本文将就现代油藏精细描述技术和方法进行探讨,希望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一、现代油藏精细描述的意义和挑战1. 意义现代油藏精细描述技术和方法的发展,对于油田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精细描述可以帮助油田工程师深入了解油藏的地质特征和储集规律,从而指导合理的勘探布局和开发方案。
精细描述可以提供更准确的储量评估和产能预测,为油田的经济效益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精细描述还可以指导油田的管理和调整,提高油田的开发效率和产能利用率。
2. 挑战要实现现代油藏的精细描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一方面,油藏的地质条件多样复杂,勘探和描述的难度较大。
现代油藏精细描述技术需要运用多种高精度的勘探手段和方法,要求工程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油田的勘探和开发过程中,还可能面临一些技术挑战和风险,如水淹、气液混输等问题。
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实现油藏的精细描述,是当前油田勘探和开发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1. 三维地震成像技术三维地震成像技术是一种利用地震勘探数据,通过数学和物理手段对地下储层进行成像和描述的高精度方法。
通过对地震波在地下岩石中传播和反射的特性进行分析和计算,可以获取地下储层的地质结构、岩性分布、裂缝状况等信息。
目前,三维地震成像技术已经成为油田勘探和地质描述的重要手段,可以为油藏的精细描述提供丰富的地质信息。
2. 微地震监测技术微地震监测技术是一种通过对地下微地震活动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获取储层压裂和流体注入过程中的地质信息的方法。
通过对微地震信号的采集、处理和解释,可以了解储层的应力状态、岩石变形情况、流体运移路径等重要信息。
微地震监测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页岩气和致密油的开发中,可以为油藏的精细描述和开发提供重要的实时监测手段。
石油工程系精细油藏描述与地质建模技术综述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精细油藏描述与地质建模技术综述学生: ****系别: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0年月日摘要油气藏描述是油气田勘探、开发过程中一项利用获取的地下信息来研究和定量描述油气藏开发地质特征并进行评价的新技术。
本文在查阅大量国外资料的基础上,总结了不同阶段油气藏描述的主要任务、研究容及相应的技术方法。
作为油气藏描述的最终成果,储层地质建模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对油气储层定量表征和刻画的技术。
本文从储层建模的基本理论入手,在简要介绍储层建模的类型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国外已知的几种储层建模技术和方法及各种方法的适应性,同时详细列举了储层建模的步骤,并对储层地质建模应用围和效果进行了简要评述。
本文对于全面了解油气藏精细描述及储层地质建模的研究容、方法、理论基础及研究实施步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AbstractReservoir description is a new technology that is to study and quantitatively describe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reservoir development, and to evaluate them, through application of the obtained underground information, during oil/gas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Based on the consulting a large number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data, the main task, research content, and respective technical methods of oil / gas reservoir description at various stages are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 At the same time as the final results of reservoir description, reservoir geological modeling is a technology that, developed in recent years, quantitatively describes and depicts oil/gas reservoirs. Proceeding from the basic theory of the reservoir modeling , on the basis of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type of reservoir modeling, several known reservoir-modeling techniques and methods at home and abroad, and their adaptability of various methods are mainly discussed in the paper. Detailed steps of reservoir modeling were enumerated in the paper, and the field of application and effectiveness of reservoir modeling are briefly reviewed. This paper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tent, methods, theoretical basis, and implementation steps of researches on the fine description of reservoirs andreservoir modeling.前言一般认为精细油藏描述是指油田进入高含水期和特高含水期后、对油田挖潜和提高采收率,以搞清剩余油分布特征、规律及其控制因素为目标所进行的油藏多学科综合研究[1]。
油藏三维地质建模原理和方法
三维油藏地质建模的原理和方法现代油藏描述以建立定量三维油藏地质模型为最终目标。
这是计算机技术在油藏描述中广泛应用的结果,也是提高油藏模拟和开采动态预测精度的要求。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地质和数学更进一步的结合,以及地质工作本身向定量化的深入发展,使过去只能以各种二维图件来表现油藏地质面貌的传统地质工作方法已逐步被应用计算机技术建立和显示三维的、定量的地质模型所代替,各种建模技术和计算机软件、不断地问世,成为近十几年来油藏描述向油藏表征推进的主要标志。
一、油藏地质模型的类别一个完整的油藏地质模型应包括:构造模型:油藏构造形态及断层分布;储层模型:储层建筑结构及各种属性的空间分布;流体模型:储层内油气水分布,即各种流体饱和度分布和流体性质的空间变化。
根据油田不同开发阶段的任务,对油藏地质模型的精细程度要求不同,依此通常可以把油藏地质模型分为三类。
概念模型:把所描述的油藏的各种地质特征,特别是储层,典型化、概念化,抽象成具有代表性的地质模型。
只追求油藏总的地质特征和关键性的地质特征的描述,基本符合实际,并不追求每一局部的客观描述。
这祥的地质摸型可供研究油田开发中的战略指导路线,或进行开采机理研究。
静态模型:也称实体模型,把所描述的油藏地质面貌,依据资料控制点实测的数据,加以如实地描述,并不追求控制点间的预测精度。
建立这样的地质模型必须有一定密度的资料控制点--井网密度,才有意义。
一般是开发井网完成后进行,为油田开发早期生产服务,过去油田实际应用的静态资料即属这一类型。
预测模型:预测模型不仅忠实于资料控制点的实测数据,而且追求控制点间的内插外推值有相当的精确度,即对无资料点有一定的预测能力。
实际上这是追求高精细度的油藏地质模型,一般为二次采油中后期调整及三次采油实施所需求。
依据油藏描述规模的地质模型分类。
为配合油藏模拟进行不同开发问题的研究,实际工作经常需要建立不同规模的地质模型,常用的有:①一维单井地质模型②二维砂体剖面模型③二维砂体平面模型④三维砂体模型⑤二维层系剖面模型⑥三维井组模型⑦三维油藏整体摸型⑧二维层内隔层模型⑨三维层内隔层模型二、通常的建模原理和方法地下地质工作中,油藏地质模型建模技术中的关键点,是如何根据已知的控制点资料内插、外推资料点间及以外的油藏特性。
薄层稠油油藏三维精细地质建模技术研究与应用
薄层稠油油藏三维精细地质建模技术研究与应用[摘要]利用地质建模技术建立杜48块杜家台油藏断层模型、层面构造模型、沉积相模型和属性模型,得到油藏三维精细数据体,对三维油藏的微构造及油水分布情况进行精细描述,优化水平井设计,挖掘油藏剩余油潜力。
该项技术应用于稠油薄层油藏二次开发中,其研究成果在现场应用中取得了较理想的开发效果,从而指导了稠油老区二次开发的高效进行。
[关键词]断层模型构造模型相建模属性模型二次开发优化设计中图分类号:tb4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0-215-011 油藏概况杜48块是曙光油田稠油老区薄互层状稠油油藏中较大的一个断块,构造上位于辽河断陷西部凹陷西斜坡中段,开发目的层为下第三系沙河街组沙四段上部杜家台油层,全块构造完整,断块构造形态为一个由北西向南东倾伏的鼻状构造。
油藏埋深-852~-1334m,有效厚度26.8m,平均单层厚度2~5m,平均孔隙度25.5%,平均空气渗透率0.781μm2,综合非均质系数27.3,净总厚度比0.396,50℃地面脱气原油粘度300~2000mpa.s,地层水为nahco3型。
断块含油面积3.5km2,地质储量1689×104t。
2 储层三维精细定量建模技术及模型的建立2.1 断层模型建立断层模型就是进行构造化和几何化创建正确断层表述。
杜48块工区内共有6条断层,依据断层要素的描述,加载相关断层数字化数据,调节各断层的走向、倾角和断距,确定出三维断层。
2.2 构造模型构造模型由断层模型和层面模型组成。
而层面模型主要是进行单井的层位对比,分析各井之间的连通情况,根据各井点的分层数据形成各层的层面构造,生成一个三维框架。
制作各层的厚度图,并作出每个层面的平面图,建立精细的三维构造模型。
2.3 相建模导入各单井的岩相数据,对各数据进行离散化处理,即将井的各岩相值匹配到井轨迹穿过的网格中。
再对离散化后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首先设置主方向的分析参数,包括带宽、搜索半径、步长、容差等,然后再设置次方向和垂方向上的参数,对搜索出的井数据进行变差函数拟合,确定出函数的主变程、次变程和垂向变程。
油田三维地质多级建模策略与方法
油田三维地质多级建模策略与方法目录1. 内容简述 (2)1.1 研究背景 (3)1.2 研究意义 (4)1.3 研究内容 (5)2. 三维地质建模基础 (6)2.1 三维大地体建模基本概念 (7)2.2 三维地质测井数据处理方法 (8)2.3 地震数据处理与三维地质模型构建 (9)3. 油田三维地质多级建模策略 (11)3.1 多级建模概念与原理 (12)3.2 构建多级建模体系的层次 (13)3.3 多级建模策略制定原则 (14)4. 三维地质多级建模方法 (15)4.1 初级建模方法 (17)4.1.1 定量法 (18)4.1.2 定性法 (20)4.2 中级建模方法 (20)4.2.1 地方法建模 (21)4.2.2 统计地层属性建模 (22)4.3 高级建模方法 (24)4.3.1 地震反演三维模型 (26)4.3.2 同时反演模型 (27)4.4 多信息融合建模方法 (28)5. 案例分析 (29)5.1 案例选择及数据来源 (30)5.2 多级建模策略与方法应用 (31)5.3 建模结果评价及应用 (32)6. 结论与展望 (34)1. 内容简述本文档旨在详细介绍“油田三维地质多级建模策略与方法”,这是一种先进的石油勘探与开发技术,综合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地质统计学、计算机技术和钻探工程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前沿理论与技术手段,构建一个高精度、高效率、可视化的三维地质模型。
三维地质建模的定义与重要性阐述什么是三维地质建模,以及如何通过构建全面的三维地质模型来优化油气资源的探查与开发。
多级建模策略提出多级建模的思想,即从区域、单井、葡状油藏等不同级别出发,按照特定策略分层级构建地质模型,以确保每级建模的结果既有全局视角又有局部细节。
建模方法介绍描述目前使用的多种三维地质建模方法,比如基于三角网的三维地质体建模、地质层序建模法、核磁共振等,并对比各自的优缺点。
技术流程详细说明建模的流程,包括数据的收集与预处理、模型的建立与优化、模型的验证与误差修正等内容。
石油勘探开发主数据模型研究与设计-石油勘探论文-工业论文
石油勘探开发主数据模型研究与设计-石油勘探论文-工业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1引言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国家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的持续推进,信息技术的成果已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
国内石油上游勘探开发企业,不同程度地建设了物探、钻井、采油、地面工程等各种业务信息系统。
这些信息系统所建立的各类专业数据模型,涉及到的数据种类及数据项远远超出20世纪国内外石油上游勘探开发企业传统数据模型所定义的范畴,涵盖了数据采集、生产运行管理、采集数据处理和分析成果等数据内容。
石油上游勘探、开发和生产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勘探开发生产各业务过程所产生的数据信息既享有性和特殊性,又具有关联性、统一性和一致性。
在石油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业务信息系统因专业分工不同而采取了分开建设的模式,并形成了与每个系统配套的数据管理模型。
从整个企业信息系统体系结构角度来观察和比较发现,在各业务信息系统中都或多或少存在重复数据,而且这些重复数据原本应该保持一致,但实际上却出现不一致的问题,从而导致企业各业务系统之间无法实现数据的共享而形成信息孤岛的局面。
在系统建设初期,站在目标任务的角度,通常仅关注了勘探开发业务信息系统的性、特殊性特点,未充分考虑勘探开发业务信息的关联性、统一性和一致性的重要特征,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将勘探开发生产等业务活动之间的信息联系割裂开来。
为了消除系统间的信息壁垒,实现勘探开发专业间信息共享,从数据管理角度,需要进一步地研究当前石油勘探开发数据模型,分析并梳理出勘探开发业务系统中影响全局业务且必须保持数据高度一致性的基本数据(如井信息),以及具有一定共享价值的专业主体数据,在原有各专业数据模型的基础上,建立统一的勘探开发主数据模型,以解决新时期下石油上游勘探开发数据建设和应用所面临的诸多问题。
2业务分析及共享数据识别2.1勘探开发业务分析石油上游勘探开发可分为勘探、油藏评价、油田开发三个主要阶段,涉及到资源勘查、地球物理勘探、油藏发现和认识、油田开发过程。
复杂断块油藏精细开发浅谈
复杂断块油藏精细开发浅谈随着石油勘探和开发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复杂断块油藏被发现并投入开发。
复杂断块油藏由多个不规则形状的油藏断块组成,具有复杂的地质构造和多变的储层性质,给油田开发带来了诸多挑战。
精细开发这类油藏,需要充分发挥各种先进技术和方法的作用,以提高油田开发的效率和效益。
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就复杂断块油藏的精细开发进行探讨,并对其方法和技术进行深入分析。
一、复杂断块油藏的特点1.地质构造复杂复杂断块油藏的地质构造通常十分复杂,由于多次构造运动和构造变形的影响,油藏断块呈现出不规则的形状和分布。
这就导致不同区域的断块在产能、渗透率、孔隙结构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要实现精细开发需要对地质构造进行深入的认识和分析。
2.储层性质多变复杂断块油藏的储层性质非常多变,不同区域甚至不同层位的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孔隙结构等均存在较大的差异。
受地层构造和地质作用的影响,储层中可能存在多种类型的流体,使得油藏开发过程中需要灵活应对,多方位考虑。
3.开发难度大复杂断块油藏的不规则形状和多变性,使得常规的油藏开发方法和技术难以适应。
复杂断块油藏往往具有高含水、高含杂质的特点,开发难度大,开采效率低,故而需要采用更为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方法。
二、精细开发技术与方法1.三维地震勘探技术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是一项高精度、高分辨率的油田勘探技术。
通过三维地震勘探可以更加准确地探测到油气藏的产层位置、厚度和构造形态,提供准确的地质信息,有助于对复杂断块油藏的地质构造进行深入研究,为精细开发提供重要的依据。
2.注水开采技术针对复杂断块油藏存在的高含水特点,注水开采技术是一种常用的精细开发手段。
通过注水可以提高储层渗透率,减少油水相互作用,改善油藏生产条件,从而提高油田开采效率。
3.分区开发技术针对不同区域和不同层位的储层性质差异,采用分区开发技术是一种有效的精细开发方法。
通过合理划分不同区域,采用不同的开采方式和压裂技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油藏的生产潜力。
大港油田埕海二区三维精细地质模型及储量计算
大港油田埕海二区三维精细地质模型及储量计算2 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天津300280摘要:三维地质建模工作是油气藏的类型、几何形态、规模大小、油藏内部结构、储层参数及流体分布的高度概括,同时也是油藏综合评价的地质基础、油藏数值模拟的必要参数和油藏开发调整方案的直接依据。
针对大港油田埕海二区的油藏特征,为了更准确、细致的对油藏单元进行描述,以十个主力含油砂体为研究单元,以地震、钻井资料充分结合为基础,开展精细三维地质建模工作。
同时,通过对埕海二区三维模型的建立,应用储量计算模块对本区的地质储量进行了计算,从而获得了更加准确的储量数据。
关键词:埕海油田;埕海二区;精细地质建模;储量计算1区域概况大港油田埕海二区地理位置位于河北省黄骅市南排河镇后塘村以东6.7公里的浅海区域,水深2-4m。
目前利用埕海2-1、埕海2-2人工岛及埕海2-1、埕海2-2人工井场进行开发生产。
构造位置位于埕宁隆起向歧口凹陷过渡的斜坡部位,西侧以张北断层为界,东侧以一浅鞍与张东东构造相连,北部延伸到张东断层和海4井断层下降盘,南以赵北断层为界,构造面积约110km2,是在前第三系基岩潜山背景上长期继承性发育的大型背斜构造,该背斜夹持于近东西走向的张东-海4井断层和赵北断层之间,构造位置十分有利。
依据断块分布状况,该区划分为4个区块,即位于该区南部的张27X1、张29X1区块,位于东北部的ZH5区块及西部复杂断块。
2地质构造模型的建立本次研究在对埕海油田埕海二区地质资料充分熟悉和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分8个区块分17个小层进行精细建模,由于是分区块建模,所以单个区块涉及的断层组合关系比较合适,而在网格划分上为了保证储层建模的精度,我们根据实际的地质情况,以平均井距300m为参考,相邻两口井间插入10个网格,设置平面网格步长为30m×30m,纵向上,最小单元为1m的精度,建立了精细地质模型,ZH5区块总网格数为723.6万个,ZH27X1、ZH29X1区块总网格数为305万个,西部复杂断块264.2万个,在此基础上,对埕海二区分别建立高精度三维构造模型(图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田油藏开发中后期的精细地质模型分析与研究
摘要:我国目前已经进入到了油田油藏开发的过程中,经过长期的油田油藏开发经验,已经积累出了丰富的中后期开发经验,因此具备了大量的技术措施以及资源,从而在整体水平上也占据着较高的水平。
但是因为油藏的储存设备以及规模比较小,所以对于油藏的研究相对来说也比较小,与先进国家的油田油藏开发技术的差距比较大。
总之,我们需要从实际的生产形势出发,不断加强油田油藏的开发分析以及研究,争取达到最大限度的提升开发生产力的效果。
最近几年来,油田油藏开发中后期的核心工作主要是重建地质模型。
本文主要内容是针对油田油藏开发过程中精细地质模型的详细阐述。
关键词:数值模拟开发中后期地质模型
一、中后期的精细地质定义以及主要任务
油田油藏开发之后,对着油田油藏的开发程度不断加深以及油田生产的动态资料不断进行精细地质的描述分析,并且不断的使油田油藏储层的精细地质模型完善。
这一完善的过程就是油田油藏开发中后期精细地质模型定义的描述。
在油田油藏开发中后期阶段的主要任务划分如下:(1)油田油藏开发中期主要是油田油藏开发主体的阶段。
一般情况下,该开发阶段可以采出可采储量的百分之五十以上。
在油田油藏的开发中期,精细地质模型的描述主要是为了描述储层与层间以及平面之间的变化规律,从而可以认识油田油藏开发过程中的油藏储量情况、水
驱受效、可采储量测算、水驱的控制程度、可采储量的潜力大小以及水淹的状况等等,从而可以为油井的布局以及全部储层的调整提供精细地质的依据。
(2)在油田油藏的开发后期是处于高含水量以及高采出程度的阶段。
在这一开发阶段中,精细地质模型描述的主要任务是分析和研究该开发阶段的流动单元之间的对比以及划分、油田储层内的微观物质的水淹状态以及低阻层。
通过结合油田油藏的开发过程中生产动态的研究和分析以及油藏的精细地质模型的拟合化得剩余空间分布,从而建立油田油藏开发过程中,油藏的预测地质模型。
这样可以综合调整油田油藏的开发情况,增大开发的可采储量,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可采收率,提供精细地质的依据。
二、精细地质模型的建立以及应用分析
在最近的几年里,油藏油田开发中后期精细地质模型的建立已经在油藏储层研究中心占据着活跃的领域,其中精细地质模型的核心内容就是储层地质的模型。
我国国内外在精细地质模型描述领域上的一个研究难点和热点是在油田储层中预测到储层非均质性的问题。
因此通过开展地质建模研究中表征储层非均质性的空间分布以及变化,主要运用了试油、试采、生产动态等资料。
同时在沉积微相模型的基础上可以建立储层参数的模型。
经过对于沉积微相模型的研究表明,沉积微相模型不仅仅忠实于测井的数据,而且还可以更好的出现在精细地质的空间几何状态。
储层参数的空间分布能够充分的表现储层费均质性,起到了约束的作用,具有比较高的精确度。
以下主要是对于沉积微型模型以及储层参数的分布进行研究的
基础上,研究了沉积微相模型的主要因素,从而可以认识到储层参数主要受到沉积的控制作用。
在油田油藏开发中后期的过程中,由于油田的岩性比较复杂,因此可以把沉积微相模型的类型主要分为两大类:清水型以及浑水型。
前者主要是碳酸盐岩,供给的碎屑很少甚至没有。
后者主要是沉积碎屑岩,主要与油田油藏的地处层相连,可以源源不断的提供碎屑物质。
这样就可以在油田油藏开发中后期的精细地质模型中利用沉积微相模型的研究技术,通过对油田油藏开发的核心资料分别建立沉积微相模型。
在建立沉积微相模型的基础上建立测井相模型,并且通过该模型与岩石物理建立的对应关系,利用测井相模型以及单井相模型的结合,将油田油藏开发过程中的分布位置与油井的点测位置相互结合进行综合的分析,从而可以划分出沉积微相。
为了建立精细地质模拟,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测井相模型。
测井相模型主要是通过岩心的分析以及观察、将主力的油层岩石主要分为八类。
然后将测井曲线分别对应,建立测井相模型。
其中交错层岩石相、水平层岩石相、块状岩石相以及波形层理得岩石相这四类的油层岩石,说明沉积物形成的原因可能是重力流。
另外,泥灰岩石、泥晶生物碎屑的岩石相、泥晶含粉的岩石相以及泥晶含生物碎屑的岩石相,这四大类主要是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回旋,主要是反映了水动力由强变到弱的过程。
但是由于沉积微相的识别过程中具有以一定的多解性,所以在建立模型时的地层划分作为主要的参考,并不时唯一的划分标准。
在建立测井相模型的基础上,建立精细地
质地质的模型可以提供油田油藏开发过程中的可采率,从而提供精细地质的效率。
三、结语
通过我国油田油藏开发中后期的精细地质分析,发现我国油田的地层比较复杂,再加上大量工作以及时间的限制,可能将会导致一些小层的地质划分不是非常合理的。
精细地质师每个油田油藏开发过程中的标准,但是对于精细的地质构造还是需要进一步的深化。
通过对中后期的精细地质的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在开发的过程中可以再深入一步进行深化地层的结构、平面层间的分布情况,并且只有将三者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解决精细地质平面与层间的关系。
从而才能进一步搞清楚地质的断层以及空间裂缝的研究,这对综合调整油田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以后油田油藏的开发过程中,调整循环渐进的原则,在能够充分认识到油藏资源的情况下,进一步实施开发精细地质的措施,从而提升实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郑玉柱;李建武;董敏涛;;吐哈盆地煤的生气能力探讨[a];中国煤炭资源现状与勘探开发利用技术进展及环境保护——中国
地质学会、中国煤炭学会煤炭田地质专业委员会2004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2] 刘汉彬;夏毓亮;林锦荣;范光;;吐哈盆地砂岩型铀矿u-pb 同位素地质特征[a];同位素地质新进展:技术、方法、理论与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3] 柳益群;周鼎武;朱玉双;李义军;;构造背景对含油气储集层的控制吐哈盆地剖析[a];2001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摘要论文集
[c];2001年.
[4] 申庆民;贾肃;;高温季节地浸砂岩型铀矿钻探施工安全生产技术措施[a];第十三届全国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5] 房嬛;孟仟祥;孙敏卓;杜丽;丁万仁;;吐哈盆地中下侏罗统煤系地层源岩和油中饱和烃的gc/ms分析[a];2005年全国无机质谱、同位素质谱和质谱仪器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