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4PPT课件

合集下载

根轨迹法(自动控制原理)ppt课件精选全文完整版

根轨迹法(自动控制原理)ppt课件精选全文完整版
1 K (s z1 )( s z2 )....( s zm ) 0 (s p1 )( s p2 )....( s pn )
课程:自动控制原理
第4章 根轨迹法
➢ 以K为参变量的根轨迹上的每一点都必须满足以上方程, 相应地,称之为‘典型根轨迹方程’。
也可以写成
m
n
(s zl ) K (s pi ) 0
可见,根轨迹可以清晰地描绘闭环极点与开环增益K之间的 关系。
课程:自动控制原理
第4章 根轨迹法
2.根轨迹的基本条件
❖ 考察图示系统,其闭环传递函数为:
Y(s) G(s) R(s) 1 G(s)H(s)
闭环特征方程为:
1 G(s)H(s) 0
➢ 因为根轨迹上的每一点s都是闭环特征方程的根,所以根轨 迹上的每一点都应满足:
l 1
i 1
对应的幅值条件为:
相角条件为:
n
( s pi ) K i1
m
(s zl )
l 1
m
n
(s zl ) (s pi ) (2k 1)180
k 1,2,
l 1
i 1
课程:自动控制原理
第4章 根轨迹法
❖ 上述相角条件,即为绘制根轨迹图的依据。具体绘制方法 是:在复平面上选足够多的试验点,对每一个试验点检查 它是否满足相角条件,如果是则该点在根轨迹上,如果不 是则该点不在根轨迹上,最后将在根轨迹上的试验点连接 就得到根轨迹图。
显然,位于实轴上的两个相邻的开环极点之间一定有分离 点,因为任何一条根轨迹不可能开始于一个开环极点终止 于另一个开环极点。同理,位于实轴上的两个相邻的开环 零点之间也一定有分离点。
课程:自动控制原理
第4章 根轨迹法

自动控制原理4课件

自动控制原理4课件

2
3
4
5 10
s1 0 0.293 1 1 j7.07 1 j1 1 j1.414 1 j1.732 1 j2 1 j3 1 j
s2 2 1.707 1 1 j7.07 1 j1 1 j1.414 1 j1.732 1 j2 1 j3 1 j
根据表4-1绘出系统的根轨迹曲线示于图4-2。 分析:由根轨迹曲线可以看出 :
渐近线与实轴的交点为
n
m
p j zi
a
j 1
i1
nm
式中p j 为开环传递函数极点,zi 为开环传递函数零点。
例 4-2 若开环系统传递函数为
GsH s
ss
K
1s
2
试画其实轴上的根轨迹和s→∞时的渐近线。

1) 在图4-6上标出开环传递函数极点: p1 0,p2 1,p3 2。
2)在实轴上(-1,0)和(-∞,-2)区间之右的实数 零极点数之和为奇数,故这两个区间的实轴是 根轨迹。
i1
j1
m n1 2 3 2k 1
i j 2k 1 k 0,1,2,
i1
j 1
p2
θ2

s1 θ1
m
s pj
K
j 1 n
s zi
i 1
z
p1
0
σ
θ3 p3
K s1 s1 p2 s1 p3 s1 z
取s平面上任一点s1为实验点,画出由零点和极点至 s1的矢量,并计算各矢量的模和辐角,如果下式成立, 则s1是根轨迹上的一个点
可知,
当K 0时,s p j,故有n条根轨迹起始于 开环传递函数的极点;
当K 时,s zi,故有m条根轨迹终止于 开环传递函数的零点。

自动控制原理04ppt课件全

自动控制原理04ppt课件全
➢……
.
.. . ..
-2 -1
.
➢当K= ∞时,s1=-1+j∞,s2=-1-j∞
.
jw 2 1
s -1 -2
6
二. 根轨迹与系统性能
D(s) s2 2s K * 0
1,2 1 1 K *
1
0 1
7
1.稳定性
G(s) K s(0.5s 1)
根轨迹没有穿越虚轴进入s的右半平面,则系统稳
16
例4-1 设系统的开环传函为: G(s)H (s) k (s 4)
检验点s1= -1.5+j2.5是否
s(s 2)(s 6.6)
在根轨迹上; 并确定与其相对应的 k 值。
解:满足幅角条件的点都是根轨迹上的点,所以
1)利用幅角条件(s1 z1) (s1 p1) (s1 p2 ) (s1 p3)
[讨论]:➢当K=0时,s1=0,s2=-2
开环极点
➢当K=0.125时,s1=-0.13,s2=-1.866
.
➢根当轨K迹=0:.25时,s1=-0.29,s2=-1.707 ➢参当数K从当=0系0.5统到时中+,∞某s变个1=化(-1时或,s,2几=系个-1统)闭 ➢环在当特根K征平=1方面时程(,的S平s根1面=(-)1即+上闭j,移s环2动=极-的1点-轨j) ➢迹当。K=2.5时,s1=-1+2j,s2=-1-2j
i 1
K
* G
KG
1 2
T1T22
K G*:前向通道根轨迹增益
10
反馈通路传函:
H
(s)
K
* H
l
(s z j )
j 1
h
(s p j )

自动控制原理第四章

自动控制原理第四章

K
*
s p sz
j 1 i 1 m
n
i
j
绘制根轨迹时,只需要使用相角条件。 当需要确定根轨迹上各点的值时,才使用模值条件。
• 知道了根轨迹上的点满足的基本条件, 仍实际上还是不能绘制出根轨迹。
• 要比较快捷的绘制根轨迹,需要找 出根轨迹的一些基本规律。
§4.2 绘制根轨迹的基本规则
渐近线包括两个内容:
渐近线与实轴的夹角和渐近线与实轴的交点。
规则4:渐近线与实轴的交点为
sa
pi z j
i 1 j1
n
m
nm
渐近线与实轴的夹角为
180 0 90 (2k 1)180 a nm 180 ,60 45 ,135 n m 1 nm 2 nm 3 nm 4
第四章 系统的根轨迹法
系统的性能
稳定性
动态性能
闭 环即 特闭 征环 方极 程点 的 根
开环放大倍数 开环积分环节个数
稳态误差

难!
困难1:系统闭环特征方程的根如何求取!
困难2:讨论或预测当系统中的某一参数发生
变化时系统闭环特征方程的根如何变 化!
参数改变,系统性能如何改变!
开环传递函数(开环零极点+开环增益)
根轨迹法的任务就是由已知的开环零极点的分布及 根轨迹增益,通过图解法找出闭环极点。 根轨迹是系统所有闭环极点的集合。
闭环极点与开环零、极点之间的关系
闭环零点=前向通道零点+反馈通道极点
闭环极点与开环零点、开环极点及 K* 均有关
开环零极点和根轨迹增益
根轨迹图
闭环极点
分析系统
4、根轨迹方程

自动控制4PPT课件

自动控制4PPT课件

0
(s pj )
j 1
m
(s zi )
i 1 n
0
(s p j )
j 1
退出
(3)根轨迹的连续性与对称性 根轨迹是连续且对称于实轴的曲线。
退出
(4)实轴上的根轨迹
实轴上根轨
迹是那些在
其右侧的开
环实极点数
与开环实零
点数的总数
为奇数的线
段。简记为
“奇是偶不是”。
m
n
G(s)H(s) (s zi ) (s p j ) (2k 1)
smn (b1
s
1
b1
s
a1 )smn1
1
a1 mn
1 k
1 k
1 mn
s
1
m
1
n
b1
s
a1
1 k
1 mn
退出
s
1
a1 s(n
b1 m)
k
1
nm
s
a1
b1
1
k nme
j (2k 1)
nm
nm
n
m
a1 p j b1 zi
n j 1
m
i 1
s
p j zi
j 1
i 1
k e 1 j(2k 1) nm nm
nm
退出
(6)根轨迹与实轴的交点(分离点与会合
点)根轨迹与实轴的交点(分离点与会合
点)是当开环传递函数为
m
(s zi )
G(s)H (s) k
i 1 n
(s pj )
j 1
退出
根轨迹与实轴的交点是下述方程的根
d ds
k G(s)H

自动控制原理(全套课件659P)

自动控制原理(全套课件659P)
ppt课件 6
控制系统分析:已知系统的结构参数,分析系统的稳定性,求取系
统的动态、静态性能指标,并据此评价系统的过程称为控制系统分 析。
控制系统设计(或综合):根据控制对象和给定系统的性能指标,
合理的确定控制装置的结构参数,称为控制系统设计。 被控量 :指被控对象中要求保持给定值、要按给定规律变化的物理 量。被控量又称输出量、输出信号 。 给定值:系统输出量应达到的数值(例如与要求的炉温对应的电 压)。 扰动:是一种对自动控制系统输出量起反作用的信号,如电源电压
闭环控制是指系统的被控制量(输出量)
与控制作用之间存在着负反馈的控制 方式。采用闭环控制的系统称为闭环
控制系统或反馈控制系统。闭环控制
是一切生物控制自身运动的基本规律。 人本身就是一个具有高度复杂控制能
力的闭环系统。
优点:具有自动补偿由于系统内部和外 部干扰所引起的系统误差(偏差)的
能力,因而有效地提高了系统的精度。
ppt课件
12
方框图的概念
输入信号
方框 信号线 信号线
输出信号
• 方框 • 信号线
控制装置和被控对象分别用方框表示 方框的输入和输出以及它们之间的联接用带
箭头的信号线表示
• 输入信号 进入方框的信号 • 输出信号 离开方框的信号
ppt课件 13
开环控制系统方框图
输入量
控制装置
被控对象
输出量 (被控制量)
ppt课件
25
智能控制是从“仿人”的概念出发的。其方法包括学 习控制、模糊控制、神经元网络控制和专家控制等方法。
ppt课件
26
1.3 控制系统的分类

恒值系统和随动系统(按参考输入形式分类)

自动控制原理课件第4次课 传递函数、结构图

自动控制原理课件第4次课 传递函数、结构图

• 一阶微分环节: G ( s ) s 1 • 振荡环节 : • 延迟环节
2 n 1 G( s) 2 2 2 T s 2Ts 1 s 2n s n 2
G ( s ) e s
哈尔滨工程大学自动化学院
20
自动控制原理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注意: 环节是根据微分方程划分的,不是具体的物理 装置或元件。 一个环节往往由几个元件之间的运动特性共同 组成。
哈尔滨工程大学自动化学院
12
自动控制原理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Part 2-4-2 传递函数的零点和极点
b0 s m b1s m 1 bm 1s bm an 1s an M (s) N (s)
M (s) b0 s m b1s m1 ... bm1s bm
系统(或环节) 的输入量 系统(或环节) 的输出量
X r ( s)
X c ( s) X r ( s)G( s)
X c (s)
哈尔滨工程大学自动化学院
7
自动控制原理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系统传递函数的一般形式 设线性定常系统由n阶线性定常微分方程描述:
d d d a0 n c(t ) a1 n1 c(t ) an1 c(t ) an c(t ) dt dt dt m m 1 d d d b0 m r (t ) b1 m1 r (t ) bm1 r (t ) bm r (t ) dt dt dt
哈尔滨工程大学自动化学院
6
自动控制原理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Part 2-4-1 传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定义:在零初始条件(输入量施加于系统之前,系统处于

自动控制原理(全套课件)

自动控制原理(全套课件)

自动控制原理(全套课件)一、引言自动控制原理是自动化领域的一门重要学科,它主要研究如何利用各种控制方法,使系统在受到扰动时,能够自动地、准确地、快速地恢复到平衡状态。

本课件将详细介绍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控制系统的类型、数学模型、稳定性分析、控制器设计等内容,帮助学员全面掌握自动控制原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二、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1. 自动控制自动控制是指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控制器使被控对象按照预定规律运行的过程。

自动控制的核心在于控制器的设计,它能够根据被控对象的运行状态,自动地调整控制量,使系统达到预期的性能指标。

2. 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是由被控对象、控制器、传感器和执行器等组成的闭环系统。

被控对象是指需要控制的物理过程或设备,控制器负责产生控制信号,传感器用于测量被控对象的运行状态,执行器则根据控制信号对被控对象进行操作。

三、控制系统的类型1. 按控制方式分类(1)开环控制系统:控制器不依赖于被控对象的运行状态,直接产生控制信号。

开环控制系统简单,但抗干扰能力较差。

(2)闭环控制系统:控制器依赖于被控对象的运行状态,通过反馈环节产生控制信号。

闭环控制系统抗干扰能力强,但设计复杂。

2. 按控制信号分类(1)连续控制系统:控制信号是连续变化的,如模拟控制系统。

(2)离散控制系统:控制信号是离散变化的,如数字控制系统。

四、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1. 微分方程模型微分方程模型是描述控制系统动态性能的一种数学模型,它反映了系统输入、输出之间的微分关系。

通过求解微分方程,可以得到系统在不同时刻的输出值。

2. 传递函数模型传递函数模型是描述控制系统稳态性能的一种数学模型,它反映了系统输入、输出之间的频率响应关系。

传递函数可以通过拉普拉斯变换得到,它是控制系统分析、设计的重要工具。

五、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1. 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分析:通过构造李雅普诺夫函数,分析系统的稳定性。

2. 根轨迹分析:通过分析系统特征根的轨迹,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天津大学812 自动控制原理课件 第4章 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

天津大学812  自动控制原理课件 第4章 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

二、根轨迹方程
根轨迹:当系统某一参数由0变化到无穷大时,闭环系统特征根在s平面上 的轨迹。 由(4-1)可得闭环系统的特征方程为 1 G(s) H (s) 0 由(4-3)式得
(s z )
j
m
K*
(s p )
i i
m
j n
1 1e j ( 2 k 1)
( k 0,1,2,
n m n * i j i i 1 j 1 i 1
例:要求系统闭环主导极点的阻尼比为0.5,试确定系统的根轨迹增益K*、 闭环主导极点和系统开环增益K。
K* G( s) H ( s) , s(s 3)(s 2 2s 2)
ξ =0.5
解:过原点作ξ=0.5的等阻尼线, 等阻尼线与根轨迹分支的交点 即为待求的一个闭环极点 0.41 j 0.71 ,另一共轭闭环极点为 0.41 j 0.71 ; 由根轨迹增益公式,可得2.63,; 由开环传函可得开环增益为 K K * 1 0;.44

j 1
m
z j pi

j 1, j i

n
Pj Pi
Pi 180o
同理可证终止角公式。
例4-3 P148 设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K * (s 1.5)(s 2 j )(s 2 j ) G( s) s(s 2.5)(s 0.5 j1.5)(s 0.5 1.5 j )
连续变化,则根轨迹连续变化;由于代数方程的根关于 实轴对称,根轨迹也关于实轴对称。
法则3:根轨迹的渐近线:当开环极点数n大于开环零数m时,有n-m条根 轨迹分支沿着与实轴交角为 a 、交点为 a 的一组渐近线趋向无 穷远处,其中:

自动控制原理

自动控制原理
K
*
∏S − Z
i=1 j
m
i
∏S − P
j =1 m i=1
n
=1
∑∠(S − Z ) − ∑∠(S − P ) = (2k +1)π
i j =1 j
n
式中: 式中: k = 0,±1,±2.........
例一、 例一、设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K(τ1s+1) GK(s)= ——————— S(T1S+1)(T2S+1) 如何应用根轨迹方程在 S 平面上找到 闭环极点? 闭环极点?
在复平面上,点出各对应点的根点, 在复平面上,点出各对应点的根点,把它 们连接起来, 们连接起来,再用箭头表示它们的变化趋 向,就得到二阶系统的根轨迹图
k→∞
-4
-2
0
k→∞
有了根轨迹图, 有了根轨迹图,就可对系统的动态 性能进行分析: 性能进行分析: 1、当K=0→∞时,根轨迹均在 平面 、 时 根轨迹均在[S]平面 的左半部,因此,系统对所有的K值都 的左半部,因此,系统对所有的 值都 是稳定的。 是稳定的。 2、当0 <K< 4时,闭环特征根为实根。 、 时 闭环特征根为实根。 系统呈过阻尼状态。 系统呈过阻尼状态。 3、K=4时,系统为临界阻尼状态。 、 时 系统为临界阻尼状态。
4、K > 4时,闭环特征根为一对共轭复 、 时 系统为欠阻尼状态, 根,系统为欠阻尼状态,阶跃响应为衰 减振荡过程。 减振荡过程。 5、开环传递函数有一个位于坐标原 、 点的极点, 型系统, 点的极点,所以系统为 I 型系统, 阶跃作用下的稳态误差为0。 阶跃作用下的稳态误差为 。
二、根轨迹方程 绘制根轨迹实质上是寻找闭环特 征方程 1+ G(s) H(s)=0 的根 因此满足方程式 G(s)H(s)= –1 的值,都必定是根轨迹上的点, 的s 的值,都必定是根轨迹上的点, 故称上式为根轨迹方程 根轨迹方程。 故称上式为根轨迹方程。

自动控制原理课件ppt

自动控制原理课件ppt
控制目标。
传感器
检测系统的状态或参数,并将 检测结果转换为电信号传输给
控制器。
调节机构
根据控制器的指令调整系统的 参数或结构,以实现系统的稳
定和性能优化。
02
控制系统基本概念
系统稳定性
01Biblioteka 0203稳定性的定义
一个控制系统在受到扰动 后能够回到原始状态的能 力。
稳定性的分类
根据系统响应的不同,可 以分为渐近稳定、指数稳 定和不稳定三种类型。
闭环控制系统
系统的输出反馈到输入端,通过反馈 控制提高控制精度。
03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传递函数
定义
传递函数是描述线性定常系统动 态特性的数学模型,它反映了系 统输出与输入之间的函数关系。
形式
传递函数通常表示为有理分式的 形式,即 G(s) = num(s)/den(s) ,其中 s 是复变量,num(s) 是 分子多项式,den(s) 是分母多项
参数优化
根据系统性能指标,调整控制器的参数,以实现更好的控制效果 。
结构优化
对控制系统结构进行调整,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动态性能。
鲁棒性优化
提高系统对不确定性和干扰的抵抗能力,保证系统在各种情况下 都能稳定运行。
控制系统的调试与测试
硬件调试
对控制系统的硬件部分进行调试,确保硬件设备正常工作 。
软件调试
自动控制的应用
工业自动化
航空航天
交通运输
智能家居
自动化生产线、机器人 、自动化仪表等。
飞行器控制、卫星轨道 控制等。
自动驾驶车辆、列车控 制等。
智能家电、智能照明等 。
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
01
02
03

自动控制原理课件(精品)

自动控制原理课件(精品)

控制系统的应用实例
CATALOGUE
05
总结词
工业控制系统是自动控制原理应用的主要领域之一,涉及各种生产过程的控制和优化。
总结词
工业控制系统在现代化工业生产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实现高效、安全、可靠生产的关键。
详细描述
随着工业4.0和智能制造的推进,工业控制系统正朝着网络化、智能化、集成化的方向发展,为工业生产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持。
详细描述
工业控制系统的目的是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降低能耗。常见的工业控制系统包括过程控制系统、电机控制系统、机器人控制系统等。
总结词:航空航天控制系统是保证飞行器安全可靠运行的关键技术之一。
总结词:智能家居控制系统是实现家庭智能化和舒适性的重要手段。
THANKS
准确性的提高方法
通过减小系统误差、优化控制算法和采用高精度传感器等手段,可以提高控制系统的准确性。
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CATALOGUE
04
系统分析方法用于评估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通过分析系统的响应和频率特性等指标来评估系统的性能。
总结词
系统分析方法包括时域分析法和频域分析法。时域分析法通过分析系统的阶跃响应、脉冲响应等时域指标来评估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频域分析法则通过分析系统的频率特性,如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来评估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VS
闭环控制系统是一种控制系统的类型,其控制过程不仅取决于输入和系统的特性,而且还受到输出反馈的影响。闭环控制系统通过将输出量反馈到输入端,形成一个闭合的回路,从而实现对系统的精确控制。
闭环控制系统具有较高的精度和稳定性,因为它的输出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实时调整。但是,闭环控制系统的结构比较复杂,需要解决一些稳定性问题。

自动控制原理课件可编辑全文

自动控制原理课件可编辑全文
恒值控制系统也认为是过程控制系统的特 例。
• 3、随动控制系统(或称伺服系统)
这类系统的特点是输入信号是一个未知 函数,要求输出量跟随给定量变化。如火炮自 动跟踪系统。
工业自动化仪表中的显示记录仪,跟踪卫 星的雷达天线控制系统等均属于随动控制系统。
1.2.3 按系统传输信号的性质来分
• 1、连续系统 系统各部分的信号都是模拟的连续函数。目前工业中
功率 放大器
电动机
转速自动控制系统。
电源变化、负载变化等引起转速变化, 称为扰动。电动机被称为被控对象, 转速称为被控量,当电动机受到扰动 后,转速(被控量)发生变化,经测 量元件(测速发电机)将转速信号 (又称为反馈信号)反馈到控制器 (功率放大器),使控制器的输出 (称为控制量)发生相应的变化,从 而可以自动地保持转速不变或使偏差 保持在允许的范围内。
直流电动机速度自动控制的原理结构
图如图1-1所示。图中,电位器电压为输
+U
入信号。测速发电机是电动机转速的测量
元件。图1-1中,代表电动机转速变化的
测速发电机电压送到输入端与电位器电压
进行比较,两者的差值(又称偏差信号) 控制功率放大器(控制器),控制器的输 出控制电动机的转速,这就形成了电动机
电+ 位 器
一个系统性能将用特定的品质指标来衡量其优劣, 如系统的稳定特性、动态响应和稳态特性。
1.3 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当自动控制系统受到干扰或者人为要求给定值改变, 被控量就会发生变化,偏离给定值。通过系统的自动 控制作用,经过一定的过渡过程,被控量又恢复到原 来的稳定值或者稳定到一个新的给定值。被控量在变 化过程中的过渡过程称为动态过程(即随时间而变的 过程),被控量处于平衡状态称为静态或稳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根轨迹的概念
定义 Gk (s)的某个参数,由 0时,系统的闭环特征根在S平面上的变
化轨迹。
例 已知系统的结构图如下图所示,请绘出 K:0 时的根轨迹。
R(s
K
Y(s
)
-
s(s 2)
)
解:闭环传递函数为
系统特征方程为
K
0
s1
0
s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
K
(s)
1
s(s
2) K
s2
K 2s
K
s(s 2)
N(s) s 1 N ' (s) 1 D(s) (s 0.1)(s 0.5) s2 0.6s 0.05 D' (s) 2s 0.6 N ' (s)D(s) D' (s)N (s) s2 2s 0.55 0 s1 1.67 s2 0.33
求对应分离点、会合点的Kg:
D(s) K g N (s) 0
K g1 2.74
K g 2 0.06
7.渐近线
S1=-1.67 Kg1=2.74
(1)渐近线条数: n-m条,根轨迹沿渐近线倾角方向趋向无穷远
180(2k1)
nm
(2)渐近线交点: 与实轴交于一点 坐标为(-σ,j0)
n
m
( pi ) (z j )
i1
一般而言,绘制根轨迹时的可变参量可以是系统的任意参量。但最常用的可变参量是 系统的开环传递系数Kg(也称为根轨迹增益)。
Kg——常规根轨迹 Kg以外的参数——参量根轨迹 以上二阶系统的根轨迹可以用解析法来求得,但对于高阶系统来说,解析法就不适用了, 工程上常采用图解的方法来绘制。
4.2 绘制根轨迹的基本条件和基本规则
计算分离点和会合点的依据: N '(s)D (s) D '(s)N (s) 0
求出的重根要代入原方程,只有当Kg为正,才是分离点和会合点。
例 已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如下所示,请求出根轨迹的分离点和会合点。 G k(s)Kg(s0 (.s 1)s (1)0.5)
解:系统有一个开环零点为-1,有两个开环极点分别为-0.1和-0.5。 根据根轨迹绘制原则可知,根轨迹与实轴相重合的区间为 [-0.5 -0.1],[-∞ -1]。 求根轨迹的分离点和会合点:
本节重点:掌握根轨迹的绘制方法
本节难点:根轨迹和虚轴的交点 一、根轨迹的幅值条件和相角条件 一般的闭环系统结构框图如图所示,其特征方程为
1G (s)H (s)0 其开环传递函数
G k(s) G (s)H (s) 1
由等式两边幅角和相角分别相等的条件可得
G (s)H (s)1 G (s)H (s) 18 (2 0 k 1 ) k0 ,1 ,2 ,
例 已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如下所示,请求出根轨迹与虚轴的交点。 Gk(s)s(s1 K)g(s2)
4.1 根轨迹的基本概念
一、问题的提出
在前一章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的讨论中已经知道,只要能求得系统微分方程 的特征方程式的根即系统闭环传递函数的极点,则系统的稳定性和动态性能就可 以确定。但是在高阶系统中,求解特征根的根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在实际工作中 难以应用。
1948年伊文思根据反馈系统开环和闭环传递函数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求解 特征方程根的图解方法——根轨迹法。根轨迹法是分析、设计线性定常系统的一 种图解方法。
在S平面实轴上的线段存在根轨迹的条件是:线段右侧开环零点(有限零点)和开环
极点数之和为奇数。
jj
6.分离点和会合点
分离点:根轨迹相遇后又分开的点。
分离角:离开分离点角度为 90
σ
会合点:根轨迹相会合的点。
分离角:进入分离点的角度为 90
一般来说,两个开环极点之间会有一个分离点,两个有限开环零点之间会有一个会合 点。
j 1
i 1
j 1
i 1
180 ( 2 k 1) k 0,1,2
在测量相角时,规定以逆
其中 j ——开环零点到S的矢量角
时针方向为正。
i ——开环极点到S的矢量角
二、根轨迹绘制法则
1.连续性 2.对称性
m
jn1((sszpij))K1g
i1
Kg:0
对称性:对称于实轴,国为特征根为实数或为共轭复数,根轨迹必然对
D(s) s2 2s K 0
s1,2 1 1 K
1/2
1
2
3
-0.29
-1
-1+j
-1+2j
-1.7
-1
-1-j
-1-2j
∞ -1+j∞ -1-j∞
j
σ
有了根轨迹图,可以立即分析系统的各种性能 (1)稳定性 开环增益K从零变到无穷时,根轨迹不会越过虚轴进入右半s平面,因此系统对所 有的K值都是稳定的。 (2)稳态特性 开环系统在坐标原点有一个极点,所以属于一型系统。因此根轨迹中的K值就 是静态速度误差系数。如果给定系统稳态误差要求,则由根轨迹图可以确定闭环极点位置的允 许范围。 (3)动态特性 由图中可见,当0<K<1时,所有闭环极点都位于实轴上,系统为过阻尼系统, 单位阶跃响应为非周期过程;当K=1时,闭环两个实数极点相重合,系统为临界阻尼系统,单 位阶跃仍为非周期过程,但响应速度较0<K<1的情况快;当K>1时,闭环极点为复数极点,系 统为欠阻尼系统,单位阶跃响应为阻尼震荡过程,且超调量将会随K值的增大而加大。 上述分析表明,根轨迹与系统性能之间有着比较密切的关系。
称于实轴
3. 起点 (Kg =0)和终点(Kg = ∞)
当Kg =0 闭环系统特征根即由开环系统特征方程式决定,即闭环极点也就是开环极点,根轨迹从开环 极点出发。
开环零点(有限,无限)为根轨迹终点。设N(s)为m阶,有m个有限开环零点,还有n-m个无限零点 。
4 .根轨迹数
条数:开环极点数n,n条
5.实轴上的根轨迹
j 1
nm
j
σ
S1=-0.33 Kg1=0.06
例 已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如下所示,请求出根轨迹的渐近线。 Gk(s)s(s2 K)g(s4)
解:系统没有开环零点,有三个开环极点分别为0,-2和-4。
024 2
3
180(2k 3
1)
60(k 0) 180(k 1)
8.与虚轴的交点 将s=jw代入系统特征方程,求出w的值。
在S平面上的任一点,凡能满足以上幅角和相角条件的,就是系统特征方程的根,就必定在 根轨迹上。
开环传递函数通常又可以写为
m
Kg G(s)H(s)
j 1(szj)
1
n
i 1(spi)
其中 K g ——开环传递系数

zj
p
i
——开环零点、极点
m
K g sz j
j 1
1
n
s pi
i 1
m
n
m
n
(s z j ) (s pi ) j 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