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概论2教育起源和发展用

合集下载

《教育学概论》word版

《教育学概论》word版

第一讲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一、教育的概念广义: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属于教育。

它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狭义:狭义的教育那么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由教育者根据一定的要求和个体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的社会活动。

狭义的教育定义揭示了构成教育的三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二、教育的起源关于教育是如何产生的,历史上曾有三种不同的观点,即生物起源论、心理起源论和劳动起源论。

(一)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主要有法国的社会学家利托尔诺和英国的教育家沛西•能。

他们认为教育起源于动物界中各种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

利托尔诺在其《各种人种的教育演化》一书中认为,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且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之外,不仅为人类社会所特有,而且早就存在于人类产生之前的动物界。

不仅在脊椎动物中存在教育,甚至在非脊椎动物中也存在教育。

人类社会的教育是对动物界教育的继承、改善和发展。

(二)心理起源论代表人物主要有美国教育家孟禄。

他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

在其所著的《教育史》中写道:原始社会的教育“普遍采用的方法是简单的无意识的模仿”,原始共同体中儿童对老年成员的无意识的模仿就是原始人教育的起源。

(三)劳动起源论持这种观点的有前苏联一些教育史学家和教育学家。

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辨证统一。

他们认为,教育从人类生产自己需要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时候就开始了。

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延续,就必须把生产经验和技能在劳动中传递给新生一代,教育就是基于生产的需求,基于人类的生存需要而产生的。

同时认为,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它的特点之一就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三、教育的发展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

自人类社会产生之后,教育活动也随之产生,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叶澜《教育概论》(复习笔记+课后习题详解)(1-6章)【圣才出品】

叶澜《教育概论》(复习笔记+课后习题详解)(1-6章)【圣才出品】

第1章教育——复杂、开放的社会系统1.1复习笔记一、“教育”概念的界定(一)“教育”概念的起点1.教育是人类的社会活动(1)《说文解字》对教育的解释我国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注道:“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把这两个字结合起来形成“教育”一词,可以理解为是上对下、成人对儿童的一种影响,其目的是使受教者成善,手段是模仿。

(2)古希腊对教育的解释在古希腊语中:“教育”一词与“教仆”一词相关,教仆是对专门带领儿童的奴隶的称呼。

从两种文字的“教育”的词源分析中可以看出来,它们的共同含义是对人类社会中抚育新生一代这种特殊活动的概括,涉及到的只是人类社会活动。

2.教育是动物界的生存活动在生物起源说中,生物的冲动是教育的主流。

19世纪末,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雷徒诺在自己的著作《各人种的教育演化》中首先明确提出了动物界已经存在教育的观点。

英国教育家沛西·能也认为教育从它的起源来说,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教育是扎根于本能而不可避免的行为。

(二)教育的定义1.广义的教育(1)普遍意义的广义定义教育是有意识地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通过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进行的群众性宣传教育、由校外文化机构进行的教育以及群众团体中的教育活动等。

(2)两种最广义定义①美利坚百科全书《教育》条中写道:“从最广泛的意义说来,教育就是个人获得知识或见解的过程,就是个人的观点或技艺得到提高的过程”。

②从广义来看,教育可以说是对人从生到死的全部影响的总和,即有计划的和偶然的、有组织的和无组织的、自觉的和自发的、来自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的总和。

2.狭义的教育(1)定义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2)学校教育的特殊性①学校教育是目的性、系统性、组织性最强的教育活动,是可控性最强的。

《教育概论》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

《教育概论》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
尼比斯特相信这种不同缘于两种文化不同的哲学体系:“协调是东亚哲学的中心思想,于是东亚人更强调事物和整体之间的联系。西方不是这样,西方人活着就是为了实现一个又一个目标。”
教学方法
杨振宁在中国学物理演绎物理学
在美国学物理归纳物理学
“芝加哥风格”
2、教育对文化的作用
(1)教育是文化延续和更新的必不可少的手段。
构成社会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所以,我们主要分析教育与生产力、教育与政治、教育与文化的关系。这里生产力是构成社会的根本因素,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文化是和教育在社会构成层次上相当的社会因素。人口因素是教育的背景。我们选择这四者和教育的关系来较有代表性的揭示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人口数量对教育的影响:
(1)人口增长率影响教育发展的规模与结构
(2)人口增长率影响教育质量
教育对人口数量的影响:
(3)教育是控制人口增长的手段
全体国民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与人口出生率的高低成反比
A、家庭教育需求的提高增加了抚养儿童的费用
B、教育程度提高改变人们的传统生育观和家庭观
C、教育程度的提高增加了妇女就业的机会
2000年2%2%96%
(3)制约着课程设置及部分教育内容
A、课程门类。
由古代学校教育的人文课程到自然科学进入学校课程
B、课程内容
尤其是自然科学方面的学科的内容受生产力水平的制约
(4)促进教学方法、手段和教育组织形式的变革
学校的物质设备、教学实验仪器、学校组织管理所使用的某些工具和技术,都是一定的生产工具和科学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战略重点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科教兴国战略
(二)教育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作用
1、教育的社会功能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在原始社会中,人类以狩猎采集为生,生活简单粗糙,没有明确的专门的教育机构。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开始耕作和畜牧,社会结构逐渐复杂,人们开始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并创造了各种形式的教育制度和机构,以培养下一代的能力和素质。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农业的兴起导致人口迅速增加,社会分工加剧,人们开始意识到需要更系统的教育机构来培养下一代。

古代的农耕文明如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等都建立了特殊的教育机构,培养农耕技术和知识,同时也出现了印刻文书、制定法律等需要受过教育的人才。

古代的希腊和罗马文明对西方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

希腊有名的哲学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创建了一系列的教育学说,提出了教育的目的、内容和方法。

在希腊城邦和罗马帝国中,公共教育机构开始兴起,为贵族子弟提供教育,同时也出现了私塾和家庭教育,培养了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和政治家。

中世纪的教育主要由教会掌控,教会成为了唯一的教育机构。

教会对于知识和文化的垄断导致了教育的僵化和保守,追求宗教信仰和道德教化成为教育的主要目标。

然而,文艺复兴时期的到来,带来了对人文主义的重新追求,人们渴望自由思想和科学知识的普及,教育开始向世俗化转变。

近现代的教育发展伴随着工业革命和现代化进程。

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导致了劳动力市场对教育需求的增加,为了适应新的职业需求,教育开始注重技术和实用知识的培养。

同时,普及教育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各国纷纷推动普通教育制度的建立,确保每个人都能够接受基础教育。

现代教育的发展,除了基本教育外,还出现了各种专门的教育机构和培训机构,如高等教育、职业培训、继续教育等。

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和变革,尤其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线教育、远程教育等新型教育方式的出现,使得教育更加灵活和多样化。

总的来说,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的反映。

第一章 教育概论2[教育起源和发展](用)

第一章 教育概论2[教育起源和发展](用)

(四)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
经过文艺复兴时期(14—16),从16世纪开
始西欧进入资本主义社会,随着生产力的发 展,资本主义生产逐步代替封建自然经济。 由于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需 要大批知识型工人和科技人才,此外,工人 阶级不断壮大并为教育权利而斗争,这种情 况下,资本主义的教育就有了如下特点:
3、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如《论语》载· 樊迟问孔子“请学稼”,子曰:“吾 不如老农”,“请学为圃”,子忿然曰:“吾不如 老圃”,迟走后,子对其他学生说:“小人哉,樊 须也。”并说:“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 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 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孟子曰: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人者食于人,治 于人者食人。”
②学校类型逐渐增多。 我国官学 国学(始于夏朝、唐朝较为完备。唐代时又分中央官
学和地方官学)大学和小学

乡学 私学(春秋时期分为儒墨两大派,到战国时则有了
儒、墨、名、法、阴阳、道、纵横、杂、农合为“九流”加 上小学家,称为“十家”

书院(分官办私设两种)


书院:唐代官办:丽正书院
集聚书院

这种理论认为,教育起 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 劳动,是一种人类所特 有的活动,动物界并不 存在教育现象,动物所 表现出的各种活动只不 过是本能而已。


①人类在创造使用工具进行生产劳动中,形成一定技能技巧, 积累了一定经验。为维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必须把年长一 代所掌握的技能技巧,经验传给下一代。这种传递生产劳动 经验的活动是教育产生的基础。 ②人类劳动是社会的共同劳动,劳动中(及生活中)社会成 员要遵守一定行为准则,如服从纪律、尊敬长者,敬神拜祖 等。在共同劳动和生活中所形成的各种道德规范、风俗习惯、 宗教禁忌等方面的知识和经验也要传给下一代,以促进同族 (同部落)的人兴旺发达,这种传递生活经验的活动也促进 了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教育学的历史发展

教育学的历史发展

教育学的历史发展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规律和教育实践的学科,它关注人类教育活动的各个方面,包括教育目标、教育方法和教育制度等。

教育学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随着时间的推移,教育学逐渐形成了独立的学科体系,并在不同的时期和地区产生了不同的理论流派和研究方法。

本文将从古代到现代,分别介绍教育学的历史发展。

一、古代教育思想的形成与传播古代教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的发展,例如古埃及、中国、印度和希腊等地。

在这些文明中,人们开始思考如何培养下一代,并开始建立教育制度。

在古埃及,法老制订了教育法令,培养了后来的行政官员和文官。

在古中国,孔子提出了“礼乐教育”的理念,强调道德和文化的培养。

在古希腊,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也提出了自己的教育理论。

古代教育思想在东西方同时发展和传播,古代各个文明之间也进行了交流和借鉴。

这种交流和借鉴促进了教育思想的发展,并为后来的教育学奠定了基础。

二、现代教育学的兴起与发展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工业革命和科技进步带来了全新的教育需求和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学逐渐从教育实践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教育学的几个重要学派相继兴起。

德国的黑格尔、维特根斯坦等哲学家提出了理性主义的教育观,认为教育是通过推理和思考来培养人的。

美国的杜威和维吉奥茨基等心理学家则强调体验和感知的重要性,主张通过实践和互动来促进学习和发展。

俄国的巴甫洛夫、矛盾论派和活动派则强调社会环境的作用,并提出了个体和社会的关系对教育的影响。

20世纪后期至21世纪,教育学的研究范围进一步扩大,包括跨文化教育、特殊教育、技术教育等新兴领域。

新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不断涌现,如行动研究、社会构建主义、教育政策研究等。

三、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包括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两个方面。

在理论研究方面,教育学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实证研究、实地观察和案例研究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教育学者更深入地理解教育现象和规律。

教育学概论2

教育学概论2

类型结构
技 术 教 育职 业
高 等 教 育
成 人 教 育
初等教育
幼儿教育
基础教 育
返回
四、教育发展的历史阶段 原始教育→古代教育→现代教育(当代教育)
1.原始教育的主要特征 (1)建立在原始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基础上的原始社会教育是处 在萌芽状态的教育。 (2)教育没有从直接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分化出来。 (3)教育就在当时的劳动和生活的过程中进行,劳动和生活的场所就 是教育的场所。 (4)这种教育没有固定的组织与形式,没有专门的教育机构与教育人 员,氏族部落中的长者就是年轻人的教师。 (5)教育内容极其简单、贫乏。主要是教会年轻一代学会制造和使用 工具,进行物质生产;教会年轻一代掌握有关社会道德、礼节仪式、 劳动纪律、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知识。 (6)因为没有文字,教和学主要通过口耳相传和对实际行为的模仿来 进行。 (7)教育没有阶级性。只是男女因为所从事的劳动不同,因此所受的 教育也有差异。
返回
心理起源论
基本观点: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早期和个 体幼年时的模仿行为,像孩童出于好奇模仿成年人的行为和活 动就是教育。
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家孟禄等。
返回
劳动起源论
基本观点:教育的劳动 起源论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 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 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代表人物:马克思等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返回教育扩大了人的认识范围教育加速了个体和人类认识能力的发展教育和学习过程促进了个体生理基础身体与大脑的发展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返回教育不同于以物质或精神产品为直接对象的活动教育不同于以人为直接对象的不以传授社会经验为主要内容的活动教育不同于仅传授信息和社会经验的不以培养和促进人的发展为最终目的的活动教育不同于向人以外的对象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返回教育本质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没有终结论争的终结这应是教育本质问题认识的终结

教育的起源

教育的起源

1、教育的起源:神话起源说,主要观点是由人格化的神所创造,其目的是体现神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

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利托尔诺,英国的沛西、能;主要观点是,教育起源于动物的本能,尤其是高等动物,生来就具备一种由遗传而得的潜在的教育能力,从而使后代能持续地维持下去。

评价为把动物的本能等同于教育,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为美国的孟禄,主要观点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无意识模仿,而此种无意识的模仿不是习得性的,而是遗传性的;评价为把教育看成简单的模仿,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性。

劳动起源说:主要观点为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形成的,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实践之中;评价为提供了理解教育起源和教育性质的一把“金钥匙”。

2、雅典和斯巴达教育对比(1)政府对教育的态度不同:以农业国、实行奴隶主阶级专制政治的斯巴达,采取严格的集权领导,把儿童视为国有;政府官员及社会成年人对青少年履行监管的义务,青少年必须服从;教育开支由国家负担,青少年免费接受教育。

而商业发达,实行奴隶主阶级民主政治的雅典,对教育则采取放任政策,把教育子女视为家庭的职责,为孩子选择合适的学校,并交纳学费,都是家长应尽的职责。

(2)培养目标不同:斯巴达统治者对内施行暴政;对外则实行防御、侵略政策,以训练勇敢善战的士兵为重任,女子也不例外。

雅典为使奴隶主子弟有条件参加政治和经济活动——机身政界和经营贸易,则竭力培养其成为身强力壮、品德优良、多才善变而且有文化修养的和谐发展的人、即公民。

(3)教育机构不同:斯巴达为锻炼战士,由国家为7——18岁的男子设立兵营式的教练所,为18岁以上的男子设立青年“士官团”,借军事编制,行尚武教育。

雅典则由私人设置多种类型的学校,如体操学校、音乐学校、文法学校、修辞学校,以及哲学家的学园等。

(4)教育内容不同:斯巴达的教练所和士官团以军事训练和体育锻炼为主。

雅典则在体育习武之外,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具有高等教育性质的修辞学校和哲学家的学园则提倡水平较高的理论科目的讲授和争辩。

教育的发展历程范文

教育的发展历程范文

教育的发展历程范文教育是人类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的重要基石,它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演变和完善。

教育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人类从野蛮社会向文明社会过渡的时期。

本文将从古代教育开始,概述教育发展的各个阶段。

古代教育是教育发展的起始阶段,最早的教育实践可以追溯到古埃及和古巴比伦的文明时期。

那时的教育主要以家庭和宗教机构为主,父母教授孩子们基本的知识和生活技能,同时宗教机构负责宗教教育和价值观的灌输。

这个时期的教育注重口口相传的方式,通过讲故事和神话传播知识和价值观。

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教育进入了城邦教育的阶段。

城邦教育主要在城邦政府的支持下进行,他们认识到培养公民的才能对于城邦的繁荣至关重要。

这个时期的教育注重培养公民的品德和能力,通过音乐、体育、修辞等方面的训练来培养学生的身心素质。

同时,希腊的学院和罗马的教育机构成为培养高级知识分子和政治家的重要场所。

中世纪的教育以教会学校为主导。

教会控制了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强调信仰和宗教教育,将教育视作传教和培养神学家的手段。

教会学校注重拉丁文的学习和教育,培养了很多有文化修养的神职人员。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在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和追求下,推动了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他们将注意力转向观察和实践,重视理性和个人发展。

在这个时期,出现了很多新兴的学科和教育机构,如人文主义学派和大学。

人文主义者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和个人独立思考的重要性,他们倡导人文知识的广泛传播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大学则成为了培养高级知识分子和研究的重要场所。

近代教育的发展受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影响。

工业革命的兴起带来了对于教育的普及和专业化的要求。

普通教育成为了政府的责任,大规模的公立学校建立起来,为广大人民提供受教育的机会。

同时,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更多的学科和专业出现,高等教育迅速发展,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专业人才。

当代教育正面临着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和机遇。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教育的方式和内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远程教育和在线学习的兴起推动了教育的国际化和个性化发展。

教育学基础选择题

教育学基础选择题

第一章教育学概论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 提出问答式教学法——产婆术的是()A.孔子B.老子C.苏格拉底D.柏拉图2.《理想国》的作者是()A.孔子B.老子C.苏格拉底D.柏拉图3. 《论语》的作者是()A.孔子B.老子C.苏格拉底D.柏拉图4.世界上最早的“教学论”专著是()A.《论语》B.《柏拉图》C.《学记》D.《雄辩术原理》5.西方最早的“教学论”专著是()A.《论语》B.《柏拉图》C.《学记》D.《雄辩术原理》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的问世。

A.《论语》B.《大教学论》C.《学记》D.《雄辩术原理》7.《教育漫话》的作者是()A.卢梭B.洛克C.裴斯泰洛齐D.福禄倍尔8. 《爱弥儿》的作者是()A.卢梭B.洛克C.裴斯泰洛齐D.福禄倍尔9. 《林哈德与葛笃德》的作者是()A.卢梭B.洛克C.裴斯泰洛齐D.福禄倍尔10.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是()A.夸美纽斯B.杜威C.裴斯泰洛齐D.赫尔巴特11. 被认为是“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的是()A.夸美纽斯B.杜威C.赫尔巴特D.裴斯泰洛齐12.《普通教育学》的作者是()A.夸美纽斯B.杜威C.裴斯泰洛齐D.赫尔巴特13.实验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A.杜威B.斯普朗格、利特C.拉伊、梅伊曼D.凯洛夫14.文化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A.拉伊、梅伊曼B.斯普朗格、利特C.杜威D.凯洛夫15. 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A.拉伊、梅伊曼B.斯普朗格、利特C.杜威D.凯洛夫16.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A.拉伊、梅伊曼B.斯普朗格、利特C.杜威D.凯洛夫17.《政治学》的作者是()A.孔子B.老子C.苏格拉底D.亚里士多德18. 《民主主义与教育》的作者是()A.拉伊B.斯普朗格C.杜威D.凯洛夫19.把自己的教育理论称为“现代教育”的是()A.卢梭B.赫尔巴特C.夸美纽斯D.杜威20.()的教育理论被定性为“传统教育”。

教育学概论重点

教育学概论重点

教育学概论重点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教育学概论重点一、教育重点:教育学的定义:教育是有意识地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目标的社会活动。

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二、教育起源的基本观点重点:1、生物起源论:法国社会科学家哲学家勒图尔诺,(动物界教育)。

2、心理起源论:美国心理学家保罗孟禄3、劳动起源论: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指导下形成的。

三、教育的形态与发展。

1、非制度化教育的基本特征:教育的非独立性;教育的原始性;教育的平等性2、制度化教育的基本特征:农业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的出现;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教育内容与生产劳动严重分离;采用个别教学的形式。

工业社会的教育: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具有普及义务性;教育制度系统化;教育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多样化。

信息社会的教育:教育终身化;人性化;民主化;国际化。

四、现当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1、基础教育: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2、职业教育重点:职业教育是指使学习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

趋势:战略地位更加突出;职业教育体系日趋完善;提高质量成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

3、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空间的多元化;对象的大众化;合作国际化;教学、科研、产业一体化。

4、终身教育趋势重点:学习型社会的形成;形成创新型实践性人才培养模式;以远程教育为主,多种教育模式共存。

五、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学的萌芽孔子的论语:“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

孟子的学生乐正克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专门的教育文献。

韩愈的师说:论述了教师的重要作用、从师学习的必要性以及择师的原则。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教育方法被视为西方启发式教学法的渊源。

柏拉图的理想国:提出了由国家统一管理的系统的教育制度。

教育学概论

教育学概论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概论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含义广义:狭义:二、教育的属性本质属性:社会属性:三、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媒介(教育影响):四、教育的基本功能促进个体社会化:促进个体个性化:五、教育的起源神话起源:生物起源:心理起源:劳动起源:六、教育的历史发展(一)原始社会的教育原始性随意性非独立性(二)古代社会的教育(奴隶社会封建社会)1、奴隶社会(学校的出现)①国外:斯巴达的教育特别重视军事教育雅典的教育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也比较灵活。

(三艺:哲学文法修辞)②中国:中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主要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2、封建社会①在欧洲封建社会里,形成了僧侣封建主和世俗封建主(贵族)两个阶层,因而出现了两种类型的教育:教会学校和骑士教育。

教会学校教育的内容是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柏拉图),合称“七艺”。

骑士教育的内容为“骑士七技"(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吟诗)。

②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学校大体分为官学和私学两种。

唐朝的官学中由中央直接设立的学校有“六学二馆”。

在地方设立的学校有:州学、府学、县学.中国封建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就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五经”和“四书”。

(三)现代教育当代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1、教育终身化2、教育民主化3、教育个性化4、教育信息化5、教育国际化第二节教育学及其产生与发展一、教育学的发展概况(一)萌芽阶段中国:《论语》《学记》西方:苏格拉底“产婆术”《雄辩术原理》(二)独立形态阶段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卢梭《爱弥儿》洛克《教育漫画》裴斯泰洛齐自然的法则全面的、和谐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三)20世纪教育学的多元化发展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凯洛夫《教育学》杨贤江《新教育大纲》(四)当代教育学理论新发展1、布鲁纳美国教育家结构教学论发现学习2、赞科夫苏联教育家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都得到一般发展3、瓦根舍因范例教学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一、教育与人的关系1、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内发论外铄论多因素论2、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遗传环境教育主观能动性3、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差异性二、教育与社会的关系(促进与制约)教育与政治文化教育与生产力教育与文化第三章教育的目的与制度一、教育目的的概念:1、教育的目的广义:狭义:2、教育的目的与教育的方针:二、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1、教育目的制定依据社会个人制定者2、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教育无目的论四、教育制度教育制度的含义五、教育制度的发展史六、现代教育制度单轨双轨分支第四章教师与学生一、教师专业化二、教师职业的特点三、教师的职业素质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五、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六、现代学生观七、现代师生关系第五章课程一、课程的含义广义:狭义:二、课程的结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三、课程的设计1、课程的目标设计制定依据:社会知识个人层次结构:三维目标2、课程的内容设计含义:根据课程目标逻辑编排组织知识体系和经验体系3、课程的内容组织直线式与螺旋式横向组织与纵向组织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第六章教学一、教学的定义二、教学过程(一)教学过程的性质(二)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三)教学过程中处理的几种关系三、教学规律四、教学原则五、教学方法六、教学组织方式七、教学评价分类原则和方法第七章德育一、德育的含义二、社会道德与个人品德三、德育过程与规律四、德育原则五、德育的途径与方法第八章班主任一、班级与班级管理的概念二、班级管理的内容与模式三、班集体的概念、特征四、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五、班主任工作的任务六、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与方法第九章教育研究一、教育研究的方法(一)、教育观察法自然状态下有目的观察(二)、教育调查法问卷调查(三)、教育实验法人为干预(四)、行动研究法(教师与专家组成团队,整个研究都在教育行动中进行)(五)、教育叙事研究法(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开展)描述: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教育教学事件发掘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六)、个案研究法(某一个个体或群体)(七)、教育随笔。

教育学题库(包含答案)

教育学题库(包含答案)

教育学题库(包含答案)教育学及答案第一章教育学概述一、选择题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a )A.教育问题B.教育现象C.教育事实D.教育规律2、教育学的研究任务在于(d)A.描述教育事实B.探讨教育问题C.分析教育现象D.揭示教育规律3、( d。

)是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A.教育规律B.教育价值C.教育原则D.教育问题4、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 b )A.《论语》B.《学记》C.《理想国》D.《大教学论》5、XXX的教育思想主要记载在(c)A.《中庸》B.《礼记》C.《论语》D.《学记》6、西方最早的教育论著是(a)A.《论演说家的教育》B.《理想国》C.《大教学论》D.《普通教育学》7、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学者了解和引进西方教育学主要是通过( d。

)A.美国B.德国C.法国D.日本8、下列教育家中( b )提出了“泛智主义”教育思想,主张“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

A.裴斯泰洛齐B.夸美纽斯C.赫尔巴特D.赞可夫9、“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 b )A.XXX的《大教学论》B.洛克的《教诲漫话》C.XXX的《爱弥儿》D.XXX的《通俗教诲学》10、下列被尊称为“现代教诲学之父”或“科学教诲学的奠基人”的教诲家是( a )A.赫尔巴特B.康德C.杜威D.XXX11、我国国内学者开始撰写教育学科方面的教育科学等著作,表现出有介绍,翻译转向以评述为主,联系中国教育时机来著述的特点,这发生在(c)A.19世纪末20世纪初B.20世纪头20年C.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D.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

12、教育学被正式列入大学课程始于十八世纪(c)在XXX讲授教育学。

A.卢梭C.康德B.裴斯泰洛齐D.赫尔巴特13、主张用了解和解释的方法进行教诲研讨的教诲学流派是(b)。

A.实验教育学B.文化教育学C.实用主义教育学D.马克思主义教育学14、制度教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是美国教育家(a)。

《教育学概论》朱德全主编

《教育学概论》朱德全主编

教育学大纲《教育学概论》是教育理论体系中紧密结合现实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作为培养人的这种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具有科学性、思想性、应用性、艺术性等特点。

本课程是教师从业的一门必修基础公共课程。

学习本课程有助于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认识教育的基本规律,掌握一定的教育教学技能,明确办学育人的社会主义方向,使教师更好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该教材共计十一章内容,主要包括内容:教育的本质、教育基本规律、教育目的、教育制度与学校管理、教师与学生、班主任工作、课程、教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名人名著教育思想等十一个方面。

学习本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在于大家熟悉教育的基本规律和中小学的办学规律,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方法和教育基本理论知识去分析、研究、指导中小学教育工作和教育改革的能力,从而增强教育教学的目的性。

绪论Ⅰ、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绪论的学习,着重掌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的三个阶段;教育学与教育科学;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和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应理论联系实际,深刻理解。

Ⅱ、课程内容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的对象问题一直是教育理论界探讨的问题,在多年的研究中,关于教育学的对象问题主要形成了如下主要观点: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二、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实事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规律四、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问题五、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就是教育六、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存在七、教育学的对象是指教育学科群的对象,也即说是教育学是指教育学科群的整体,是教育学科群的总称。

教育学是通过研究教育现象来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教育学研究的任务就是通过对教育现象的研究,来探索和揭示教育的客观规律,从而为教育实践活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但是,研究现象不是教育学的目的,真正的目的在于透过现象认识教育本质。

《教育概论》修订版---叶澜著

《教育概论》修订版---叶澜著

关注点:
• 教育: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是动态的复合主客体关系 • 教育起源于人的交往活动 • 影响个体发展因素分为二层次三因素 • 社会与个体发展相互关系的多种模式
• “我不把教材看做已有相关知识的集合,而是看做对已有相关知识的
探讨以及未知领域的开垦。”
教育不是把外面的东西强迫儿童或青年去吸收,而是要使人类“与生俱来的 能力”得到生长。《杜威教育论著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年版,P131。 18.乌申斯基:广义的教育是无意识的教育,大自然、家庭、社会、人民及其宗 教和语言都是教育者。
• 实际上我们是能够为教育下一个简单的、可做任何用途的描述性定义
“教育”作为概念的界定
二、“教育”概念界定过程
1.概念界定的起点问题
以“活动”作为界定“教育”概念 的起点
2.教育是人类的社会活动还是 动物界的生存活动?
2.什么是教育这一社会活动的特 殊性?
4.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 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 动。
• 《美利坚百科全书》“教育”条中:“从最广泛的的意义说来,教育就
图书目录:
• 第一章 教育——复杂、开放的社会系统 •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上)——教育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历史演变 • 第三章教育与社会(下)——当代教育与社会各子系统的相互关系 • 第四章教育与人的发展(上)——教育与个体发展相互关系的一般理
论概述
• 第五章教育与人的发展(下)——人生阶段与教育 • 第六章社会、教育、人之相互关系 • 结束语 教育的基本特征
是个人获得知识和见解的过程,就是个人的观点后技艺得到提高的过 程。”
• 广义的,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

教育概论(1-9)复习提纲

教育概论(1-9)复习提纲

1、教育学的概念教育学是以培养人的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问题,揭示教育本质、教育规律和探讨教育价值、教育艺术的学科。

2、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①萌芽阶段:⑴《学记》,战国末期,思孟学派,人类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⑵《论演说家的培养》,古罗马,昆体良,外国最早的教育著作。

②独立形态阶段:⑴1632《大教学论》,夸美纽斯,捷克,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

⑵1762《爱弥儿》,卢梭,法国,系统阐述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⑶康德,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的教授之一。

⑷1806《普通教育学》赫尔巴特,传统教育学代表学者,③多样化阶段:⑴《明日之学校》,杜威,美国,现代教育学代表学者,实用主义教育学派,“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连续不断的改组或改造”、“从做中学”、“儿童中心”、“学校即社会”。

⑵《教育学》,凯洛夫,苏联,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重视系统知识的教育,强调课堂教学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⑶1930《新教育大纲》,杨贤江,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

④理论深化阶段:⑴1963《教育过程》,布鲁纳,⑵1958《论教育和发展的问题》,1975《教学与发展》,赞科夫,强调教学应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

⑶巴班斯基,苏联,把教学看做一个系统,最优处理教学问题3、教育的质的特点(教育的本质)①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②教育者引导受教育者传承经验的互动活动③激励与教导受教育者自觉学习与自我教育的活动4、教育的概念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

它是根据一定社会的现实和未来的需要,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主动地学习,积极地进行经验的改组和改造,促使他们提高素质、健全人格的一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服务一定社会需要,促进社会的发展,追求和创造人的合理存在的人。

5、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①教育者②受教育者③教育内容④教育活动方式6、现代教育的特点①学校教育逐渐普及②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③教育的生产性不断增强④教育制度逐步完善7、未来教育的概念是一种新的理想教育,它强调要以人为本,为人的发展服务,要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现已成为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趋势。

教育概论习题答案

教育概论习题答案

教育概论习题答案对考研的同学能有所帮助!教育概论习题答案二、概念题1. 教育:(1)在教育学界,关于“教育”的定义一般来说,主要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下定义的,一个社会角度,一个是个体的角度。

(2)根据对“教育”概念的分析,尝试给出“教育”的定义: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3)教育的综合定义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动力性以及社会文化性的特点。

教育要素:(1)教育者(2)学习者(3)教育影响教育形态:教育形态按照三个标准划分可以分为:(1)制度化教育和非制度化教育(2)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3)农业社会教育、工业社会教育以及信息社会教育4. 教育学:(1)教育学的萌芽(2)教育学发展的脉络()教育学流派(4)当代教育学发展的情况5. 实用主义教育学:(1)美国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克伯屈《设计教育学》为代表(2)主要观点:A教育是不断改造经验、组织经验的过程B教育即生活,不是生活的预备C课程组织以学生经验为中心,师生关系以儿童为中心,提倡“做中学”。

三、简答题1. 信息社会以及其教育特征。

1学校将发生一系列变革。

(2)教育的功能将进一步得到全面理解。

(3)教育的国际化与教育的本土化趋势都非常明显。

(4)教育的终身化和全民化理念成为指导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

2. 当代教育学发展的趋势。

时代在前进,科学在进步,教育在发展,教育学也不断地出现一些新的面貌,以至于20世纪末的教育学已经远远不同于20世纪初的教育学,出现了许多新的特征:(1)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不仅仅聚贤庄学校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研究上。

(2)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

(3)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

(4)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

(5)教育学加强了对自身的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理论。

3.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主要观点。

(1)代表人物和作品。

教育概论试题及答案

教育概论试题及答案

教育概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

A. 阶级性B. 社会性C. 育人性D. 传承性答案:C2. 教育的起源是()。

A. 神话起源说B. 生物起源说C. 心理起源说D. 劳动起源说答案:D3. 教育的直接目的是()。

A. 促进经济发展B. 培养人才C. 传承文化D. 提高社会地位答案:B4.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

A.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B. 促进社会进步C. 提高个人收入D. 增强国家竞争力答案:A5. 教育的基本原则是()。

A. 因材施教B. 循序渐进C. 启发式教学D. 终身学习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教育的功能包括()。

A. 社会功能B. 个体功能C. 经济功能D. 政治功能答案:A、B、C、D2. 教育的类型包括()。

A. 正规教育B. 非正规教育C. 非正式教育D. 远程教育答案:A、B、C3. 教育的基本原则包括()。

A. 因材施教B. 循序渐进C. 启发式教学D. 终身学习答案:A、B、C4. 教育的起源理论包括()。

A. 神话起源说B. 生物起源说C. 心理起源说D. 劳动起源说答案:A、B、C、D5. 教育的直接目的包括()。

A. 促进经济发展B. 培养人才C. 传承文化D. 提高个人收入答案:A、B、C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答案:正确2. 教育是个人成长的必要条件。

()答案:正确3. 教育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提高个人收入。

()答案:错误4. 教育的起源是心理起源说。

()答案:错误5. 教育的基本原则是因材施教。

()答案:正确6. 教育的类型只有正规教育。

()答案:错误7. 教育的功能仅限于社会功能。

()答案:错误8.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答案:正确9. 教育的基本原则包括循序渐进和启发式教学。

()答案:正确10. 教育的起源是劳动起源说。

()答案:正确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教育的社会功能。

教育概论大纲

教育概论大纲

《教育概论》教育学的价值:1、反思日常教育经验诉诸于专门的范畴、方法和表达方式,力图对教育问题有一个系统、合理、深入的认识,构成了教育理论或学说。

2、合理解释教育问题对教育问题提供超越日常习俗的理性认识,寻求最恰当的解释方式。

3、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领悟教育真谛。

绪论一、西方教育学的发展历程1.前学科时期(奴隶社会到17世纪)(1)教育经验和思想以非系统的方式存在(2)教育学包含于哲学之中,没有独立的命题和范畴2.学科雏形时期(17世纪到18世纪)(1)教育学分解于哲学,成为独立的专门知识(2)近代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开启拉特克:《新方法》(1617年)夸美纽斯:《大教学论》(1632年)洛克:《教育漫话》(1693年)卢梭:《爱弥儿》(1762年)3.学科教育学形成时期(18世纪)格斯纳:1735年左右在哥廷根创办了“教育学研讨班”康德:1776-1787年间四次在柯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思辨哲学的教育学)特拉普:在德国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的第一位教育学教授(1780年出版《教育学研究》,经验科学的教育学)4.科学教育学基础的奠定(19世纪)(意义)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1806年)(1)建构了一个理论教育学体系(2)为教育学找到其科学基础(3)教育学研究方法的突破,将教育学的研究置于科学条件和实践基础之上(4)逐渐规范了师范生的培养模式5.教育学的多元化时期(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1)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更为多样(2)打破了原有赫尔巴特教育学一统天下的情形,不同理论和学派在相互对峙中发展梅伊曼、拉伊:实验教育学,强调从功利主义出发考虑教育目的,主张教育与现代社会联系起来,教育过程就是学习系统科学知识的过程。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学,注重教育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强调课程应与儿童及其生活联系在一起。

6.教育学的分化与反思时期(20世纪中期至今)(1)从教育学中分化出来的教育学科进一步发展(2)更多地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出现了众多的教育分支学科(3)基于对教育学本身的反思,出现了新的学科①元教育学和教育学元研究的兴起②成人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③教理学(educology)新术语的提出pedagogy(教学论或教学法)→education(教育的知识)→educology(教育知识体系)以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以不同方式运用其他学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理ppt
11
❖ 教育特点: ❖ 1、教育的非独立性。 ❖ ①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 ②教育与社会生活相联系
整理ppt
12
❖ 2、教育的原始性。 ①没有专职教师
❖ ②没有固定学生 ❖ ③没有专门学校 ❖ ④没有文字教材 ❖ ⑤教学方法简单 ❖ 3、教育的统一性 ❖ 教育是共同的平等的,所有儿童享有同等的受
人类最早的学校在公元 前2500年左右的埃及。 甚至更早的古巴比伦前 3500年玛里城所发现的 一所学校
《礼记》载,夏朝已有
“庠”“序”“校”的施教机 构。《孟子·滕文公上》曰: “设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 也;校者,教也;序者,射 也”。“
整理ppt
15Biblioteka 2、教育职能提高❖ ①教学内容不仅限于物化在工具与器皿上或 记存在人脑中的生产生活经验,而开始了知 识形态经验的积累与传递。
7
(四)生活需要起源论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教育理论界在 讨论教育本质的过程中,针对劳动起源论 的不足,提出了教育起源于适应和满足人 类社会生活需要的观点。
①教育与劳动同属人类生存所必须的实践活动,二者不是主 从关系。 ②从人类个体和社会需要的层次来看,人类的需要分三类: 生存繁衍的需要;活动交往的需要;享受发展的需要。正是 在适应和满足人类社会整体需要过程中才产生了教育活动。
❖ ②教育目的的分化。生产生活中的教育继续 传递生产生活经验,培养未来的劳动伙伴, 生活后继人。而学校教育只培养未来国家的 统治人才,社会的管理人员。
整理ppt
16
3、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如《论语》载·樊迟问孔子“请学稼”,子曰:“吾 不如老农”,“请学为圃”,子忿然曰:“吾不如 老圃”,迟走后,子对其他学生说:“小人哉,樊 须也。”并说:“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 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 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孟子曰: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人者食于人,治 于人者食人。”
利托尔诺(1831-1902)首倡,他在《各人 种的教育演化》一书中认为,教育现象不仅存在 于人类社会中,在人类产生以前,已在动物界存 在。动物对小动物的爱护和照顾便是教育行为。 昆虫界也有教师和学生。生物竞争的存在是产生 教育的基础。动物为保存自己的物种,本能地要 把自己的“知识”和“技巧”传授给小的动物。 按照他的看法,人类只是在继承早已形成的教育 形式的基础上整,理p作pt 了某些改进,人类的教育就2其 本质而言与动物没有不同。
整理ppt
5
❖ 这种理论认为,教育起 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 劳动,是一种人类所特 有的活动,动物界并不 存在教育现象,动物所 表现出的各种活动只不 过是本能而已。
整理ppt
6
❖ ①人类在创造使用工具进行生产劳动中,形成一定技能技巧, 积累了一定经验。为维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必须把年长一 代所掌握的技能技巧,经验传给下一代。这种传递生产劳动 经验的活动是教育产生的基础。
❖ ②类人猿的活动转变为人类的教育活动是有条件的, 要经过一系列变化产生质的飞跃。人类教育起源的 条件是多方面的,如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群体环境、 个体与群体的生活需要、相应的活动、族类群体生 活经验的交流、语言的产生、意识的形成,这些前 后相继、具有因果性的条件最终导致了人类的起源 和人类教育活动的产生。
整理ppt
8
(五)“前身”说
❖ 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教育的前身——古猿教 育。即老一辈古猿为了维持自己类的存在而 将自己求生的固有技能传授给新一辈的古猿 的行为。
整理ppt
9
(六)“前提—条件”说。
❖ ①类人猿为适应环境、维持生存而进行的以本能活 动为主、传递动物群体经验的活动,是人类教育起 源的“前提”。
整理ppt
3
❖ 生物学的教育起源论与心理摹仿(模仿)起 源论的共同特点就是否认教育是一种社会现 象,是一种有意识、有预期目的的活动。
整理ppt
4
(三)劳动起源论
教育的劳动起源论是在20世纪40 -50年 代,前苏联教育理论界展开了对生物起源论 和心理起源论的批判,根据恩格斯关于劳动 创造人的基本思想而形成的理论,认为教育 起源于人类特有的生产劳动。这种教育起源 论,曾经被当作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释 教育起源问题的正确结论在社会主义国家广 为流传。
教育权。
整理ppt
13
(二)奴隶社会的教育形态
❖ 奴隶社会教育的特点: ❖ 1、教育的独立性
❖ 学校教育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 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体脑分工;文字的产
生。学校教育是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而 不仅仅是奴隶主阶级为维护自已政权的需要而设立的。
整理ppt
14
教育的独立性
整理ppt
10
第六节 教育的发展历程
❖ (一)、原始社会的教育形态
❖ 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生存环境恶劣、劳动 工具简陋、生活资料匮乏、没有剩余劳动产品、人 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勉强生活)
❖ 生产关系简单(共同参与劳动、生产资料公有, 平均享有劳动产品,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压 迫,人们在纯天然的协作中共度岁月)
(二)心理起源论
美国学者孟禄 (1869-1947)从他的心理学 观点出发,批判了生物起源论。他认为,利托尔 诺没有揭示人的心理和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他 根据原始社会尚无传授各项知识的教材和相应的 教学方法,断定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 模仿。在他所著的《教育史》(1925)中写道, 原始社会的教育 “普遍采用的方法是简单的、无 意识的模仿”、“原始社会只有最简单形式的教 育。
第五节 关于教育起源的几个问题
➢ 生物起源论 ➢ 心理起源论 ➢ 劳动起源论 ➢ 生活需要起源论
➢ “前身”说 ➢ “前提—条件”说
整理ppt
1
(一)生物起源论
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勒图尔诺 (利托尔诺、雷图诺)(Charles Letourneau, 1831-1902)和英国教育家沛西·能(Percy Nunn, 1870-1944)。教育的生物起源说是教育史上第 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理论学说。
❖ ②人类劳动是社会的共同劳动,劳动中(及生活中)社会成 员要遵守一定行为准则,如服从纪律、尊敬长者,敬神拜祖 等。在共同劳动和生活中所形成的各种道德规范、风俗习惯、 宗教禁忌等方面的知识和经验也要传给下一代,以促进同族 (同部落)的人兴旺发达,这种传递生活经验的活动也促进 了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整理pp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