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教案其它课程小学教育教育专区
六年级科学教案上册
《科学》教案六年级上册北羊台学校1、小草和大树教学目标:1、能用放大镜等工具进行细致的观察,并用图和文字进行记录。
2、能分析出某一种植物的典型特点或特征(包括形状、颜色、气味等)。
3、能够归纳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共同特征。
4、能根据植物不同点,采用一定的标准,对植物进行分类。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植物的特征,学习简单的分类方法。
教学活动:比较小草和大树,再给植物分类。
教学过程:背景资料:1、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2、乔木和灌木3、针叶树和阔叶树4、常绿树和落叶树5、喜阳植物和喜阴植物一、比较小草和大树:1、先和同学回顾以前科学课上学习过哪些与植物相关的内容,然后利用单元页和课文开始的一段文字导入。
2、让学生分别列举自己见过的一些小草和大树的名称,谈谈自己是怎样区分大树和小草的。
3、指导学生按教材中的提示,分别观察几种公认的小草和大树,观察时要认真细致,由表及里,由点到面,由局部到整体。
4、让学生分工合作,把观察到的情况参照教材中的记录表记录下来。
5、分别概括小草和大树的相同点,训练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
6、待学生基本概括出小草和大树的共同特点后,再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4页的内容,了解植物可以根据茎的特点分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7、出示更多常见植物的图片或标本,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判断是属于草本植物还是属于木本植物。
二、给植物分类:1、启发学生利用上一节活动学到的分类方法,自己制定标准给植物进行分类。
2、指导学生将本组的分类标准和分类结果记录下来。
3、分析全班找出的分类方法,通过比较,推选出最科学的分类方法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4、观察不开花植物,让学生感受到植物世界的丰富多彩。
板书设计:小草和大树1、比较小草和大树。
2、给植物分类。
教学后记:学生对小草和大树的观察实验有非常大的兴趣,做出了很多的记录笔记。
对他们观察能力的培养是有所提高的。
2、植物博览会一、教学目的要求:1、根据植物的某种特点对已有的植物资料进行分类。
小学《科学》[教科]六下全教案(2)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1 放大镜【教学目标】1. 了解放大镜的工作原理。
2. 会使用放大镜观察细小物体或物体的细节。
3. 能根据放大镜的特征,利用简单的材料制作简易放大镜。
【教学过程】一、引入放大镜是我们在科学学习中经常用到的工具,我们会在什么时候用到它?我们曾用它观察过什么?有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就让我们进行观察,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
二、探究过程1. 放大镜下的发现(1)教师出示桂花树叶和新闻纸,要求学生用眼睛观察并记录。
(2)出示放大镜,要求学生用放大镜观察桂花树叶和新闻纸。
(3)讨论:用眼睛看到的树叶和用放大镜看到的有什么不同?(4)有哪些细节是用放大镜才能观察到的?(5)教师用幻灯片出示原始计算机、电视机屏幕图像。
讨论:在放大镜下的计算机、电视机屏幕图像是什么样的?2. 它们是什么(1)教师出示书写纸(1号)、铅画纸(2号)、吸水纸(3号),让学生根据眼睛观察到的特点判断哪张是书写纸,哪张是铅画纸,哪张是吸水纸?(2)学生用放大镜观察书写纸、铅画纸、吸水纸的特征,并验证自己的猜测。
3. 自制放大镜(1)教师出示烧瓶、烧杯、盐水瓶、塑料薄膜。
讨论:怎样用这些器具制作放大镜?(2)学生制作放大镜,并用自制放大镜观察指纹。
(3)讨论:这些能放大物体的器具有什么样的特点?放大镜为什么能把物体放大呢?(4)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页的资料。
4. 教师小结1.2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教学目标】1. 知道中心厚度越大的放大镜(凸透镜),其放大倍数越大、透镜视野越小;中心厚度越小的放大镜,其放大倍数越小、透镜视野越大。
2. 掌握测算放大镜放大倍数的方法。
3. 学会选择用适当倍数的放大镜观察物体。
【教学过程】一、引入我们在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有哪些问题?每个放大镜把物体都放得一样大吗?怎样知道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呢?二、探究过程1.放大了多少倍用放大镜观察书写纸上的小字,我们怎么知道被放大了多少倍?让学生讨论测算放大镜放大倍数的方法。
地球的卫星
《地球的卫星——月球》教学设计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学科: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2、课时:13、学生课前准备:学生对月球的认识并不是空白的,尤其是一些喜欢看课外书,喜欢天文地理的学生,但他们的认识仅限于只言片语,不成章法。
通过本课的教学,通过汇报与交流活动,希望将这些零散的认识汇集成对月球全面而深刻的了解,因此,课前的资料搜集准备工作很重要。
我在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月球任何一方面的图文资料以便课堂上进行汇报交流,而我则收集了更多的图片、视频资料,专题资料网站,在学生汇报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小结,补充介绍,以加深学生对月球的认识。
教学课题:《地球的卫星——月球》教学内容分析《地球的卫星──月球》是一节运用已有资料理解科学进行自主探究的教学。
面对这样的非动手实验的科学课,教材上提供的信息(文字资料)是很有限的,教师该怎么备课?我想一要通读教材──补充教材的“空白点”。
比如本课教材上仅仅介绍了各个时期人类探索月球的观测工具及一些基本数据,而各个时期人类的发现,还有“人类留在月球上的第一个足迹”的背景资料等都是教材的“空白点”。
教师只有在课前从网络、书籍上广泛阅读有关月球的资料,才能游刃有余地指导学生整理资料、认识月球,甚至在信息产生冲突时及时判断信息的正误并进行引导。
教学方法:观察、谈话、讨论、交流、读书、制作等。
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围绕着地球运动;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星球;自古以来,人们就不断地改进观测工具,去探索和认识月球。
2、过程与方法了解有关月球的一些基本情况;知道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能利用多种渠道搜集有关月球的资料;能与同伴一起交流和探讨一些有关月球的资料;能根据资料的特征整理制作自己的“月球卡”;在讨论交流中知道对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并尝试对信息的可信度进行评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课外能积极地从事信息收集活动;能积极地与同伴一起合作、交流有关月球的信息;能创造性地制作自己的“月球卡”;通过交流活动,培养学生对宇宙浓厚的探究兴趣,并体会科学的进步和永无止境的科学探索精神。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二单元《我们身边的物质》教科版
教案检印:课题 2.1、我们身边的物质编号20180609授课时间3月19 日课时安排1 第 1 节教材分析本课有三部分,分别是世界由物质构成的,物质在变化,让物质发生变化。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1、用举例、分析、综合、概括的方法,对物质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分类。
2、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3、认可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着的。
重点:能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难点:间接感受抽象物质的存在性以及物质的变化。
教学资源、准备多媒体课件、火柴、生锈的铁定、蜡烛、白纸、图片。
教学过程(主要教学环节、教法、学法)一、理解世界是物质构成的1、切身环境导入:观察我们的周围,由哪些物质构成了我们的教室?2、学生自由发言,(预计大多为可视性的具体物体)教师指出:我们能直接观察到的物体都可以叫做物质。
3、深入探讨:我们的教室其实不仅存在这些可以看的见摸的着的物质,还有我们不能直接感触到的空气、火、声音、电、光,它们是物质么?4、建议作出讨论,要求学生列出证据和理由。
5、教师介入抽象物质的界定:对学生见解适当点评,必要情况下以空气做示例,塑料袋实验证明。
引申教室以外的世界物质构成。
6、小结:无论是实际存在的物质还是我们的感觉器官能感触的到的物质,都说明了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二、过渡物质在变化:以教室为例,教室里同学们所列举的物质都是一成不变,没有任何变化的么?学生会列举许多变化,教师给予肯定。
1、师引入演示:在我们的教室里还有老师带来的两种物质——易拉罐和水结冰的图片。
讨论:捏扁易拉罐和水结冰也同样是物质发生了变化,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呢?(物质本身没有变,形状改变,变化速度不同)我们生活里还有没有这样的例子?2、分组实验发现:实验盒里有火柴和铁钉,它们会发生变化么?它们的变化又会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实验讨论:火柴燃烧过以后变成了什么物质?和之前一样么?铁和铁锈是同一种物质么?(除变化速度不同以外,都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么?3、比较前后两种实验:这两组实验有什么相同和异同点?(前者没有产生新的物体,后者产生新的物体)三、让物质发生变化:1、在教师提供的铁丝、热水、纸张、蜡烛、火柴中,它们都会产生在怎样的变化呢?(学生的思维面不会停留在课本展示的变化中,要求学生作出适当合理的解释,教师适当补充,尤其是蜡烛的燃烧)2、各种变化中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重点在自然产生的变化和人为产生的变化、变化速度的快慢、是否产生新的物质)3、过渡引申:我们说的是我们现有的物质,对于岩石、房屋、马路在变化么?世界上有不变的物质么?说出你的依据。
科学教案臧运波
(3)观察茎的横切: 出示茎的横切图。 观察:这是一幅在显微镜下拍摄的幼茎横切照片。这是茎的表皮部分,这是茎内的 导管部分。 茎是由什么构成的?指出哪是茎的细胞?茎的细胞形状、大小相同吗?哪个部位的 细胞比较大?哪个部位的细胞比较小? (4)教师小结:通过以上观察,我们知道植物的根、茎、叶等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植物各部分的细胞有大有小,形状不尽相同。 4.指导学生认识动卵细胞,人的血细胞、 骨细胞92&lm=-1&cl=2&fr=ala0&w ord=%F2%EE%F3%A2%B5%C4%B1%ED%C6%A4%CF%B8%B0%FB%CD%BC%C6%AC /i?ct=5033=%F3%B8 %F2%DC%B5%C4%C2%D1%CF%B8%B0%FB%CD%BC%C6%AC&in=21160&cl=2&lm=-1&st=&pn=14 &rn=1&di=90551050950&ln=1979&fr=ala0&fm=ala0&fmq=1329135405796_R&ic=&s=& 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pn33&-1&di130971373935&o bjURLhttp%3A%2F%2F61.133.116.56%3A801%2Freslib%2F400%2F070%2F050%2F110%2 F060%2F120%2F070%2FImage7099.gif&fromURLhttp%3A%2F%2F61.133.116.56%3A801 %2Freslib%2F400%2F070%2F050%2F110%2F060%2F120%2F070%2F70000044_034.htm&W 227&H323&T9330&S2&TPgif /newsr.php?iffootage=1&local=true&sea92&lm=-1&cl=2&fr=ala0&w ord=%B9%C7%CF%B8%B0%F92&lm=-1&cl=2&fr=ala0&w ord=%BF%DA%C7%BB%D5%B3%C4%A4%CF%B8%B0%FB%CD%BC%C6%AC /pic_ks5u/2008-11/5/18288.shtml (2)讲解:动物体也是由细胞构成的。这是两栖动物蝾螈的表皮细胞、蟾蜍的卵细 胞,这是人的血细胞(红血球)、骨细胞、口腔粘膜细胞和位于脑和脊髓中的神经 细胞。 (3)观察:这 6 种细胞分别是什么样的?哪种细胞比较大 (4)教师小结:通过观察,可以知道人和动物的身体也是由细胞构成的,各部分的 细胞形状、大小不同。 5.总结关于细胞的知识 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最小单位。每个细胞都是有生命的,有
新人教版PEP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全教案
新人教版PEP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全教
案
本教案为新人教版PEP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的全套教案,旨在帮助教师系统地组织和安排该科目的教学内容和活动。
以下为教案
的主要内容概述:
第一课:观察家庭用暖设备
本课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家庭暖气设备的种类和
工作原理,并了解如何正确使用和节约能源。
第二课:探究节日里的科学
本课以中国传统节日为背景,通过实验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
理解节日背后的科学原理,并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和理性思维能力。
第三课:学会观察水的三态变化
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认识水的三态变化,了解不同
状态下的水的特性,并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技能。
第四课:探究树的生长繁衍
本课通过实地观察和实验活动,让学生了解树的生长过程和繁衍方式,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保护意识。
第五课:动物的化石
通过展示化石和实验活动,学生将了解动物化石的形成过程和意义,让学生明白地球上生物的演变和地质的变迁。
总结:
本教案覆盖了六年级科学上册的核心内容,通过实践和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并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思考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教案的指导,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研究进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案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请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度调整和拓展。
【精品】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3生物进化的证据 粤教版
第13课.生物进化的证据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1)、认识化石是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
(2)、了解鸟类是一些占代爬行动物进化而来。
(3)、通过观察比较不同的脊椎动物前肢骨结构,物可能来自于共同的祖先。
2、科学探究(1)、运用观察、比较和推断的方法,认飞行生物进化的过程。
(2)、认识化石证据和解剖学证据的作用。
3、科学态度(1)、体验证据、想象力和逻辑推理的重要性。
(2)、培养探索生命奥秘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让学生通过搜集资料、分析整理材料解释有关生物进化的证据。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鸟类进化的过程。
难点: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交流收集到的信息,并参与讨论。
教学用具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查找与生物进化有关的资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
3.模拟实验材料:橡皮泥。
三、教学过程1、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中远古动物的视频片段,大家认真观察一下,它们有啥特点?出示始祖鸟视频。
介绍始祖鸟,始祖鸟是鸟类的祖先,有牙齿,翅膀上有爪,不会飞,只能滑翔或者在树枝上攀爬。
始祖鸟为什么长着牙齿?它是爬行动物进化的吧?但是我们如何证明它是鸟类的祖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生物进化的证据。
(板书课题)2、活动1、寻找鸟类的祖先(一)、如何证明鸟类是爬行动物进化的呢?下面我们先来观察一下以下三张图片1、耀龙:古代爬行动物,一种长着羽毛的小型恐龙。
2、原始鸟类(始祖鸟):3、现代鸟类(家鸽)。
同学们,对比一下耀龙和始祖鸟有啥相似的地方?非常棒,那么我们在比较一下,始祖鸟和家鸽有没有共同的特征呢?那有啥不同的地方呢?(二)、观察始祖鸟化石。
化石是古代动物的遗体和遗迹经过漫长的年代形成的。
下面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始祖鸟化石,有那些特点?活动小结:同学们非常棒,观察能力非常强,而且细致,这些化石是人民在挖掘不同的地层时,发现一些古代动物的遗体或遗迹经过漫长的年代,形成了像石头一样的化石。
这些动物的遗体和遗迹化石就像记录地球生命的一本百科全书,它显示出地球上的物种在漫长的历程中所发生的变化,因此,古代生物的化石是人们认识生物进化过程的一种重要的证据。
小学科学--我像谁.doc2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教案设计2
教学效果:回顾这节课,我充分利用了互联网的优势,从互联网上选取了大量的知识资料、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给学生,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科学知识,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课堂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教学体会:通过教学,我感觉到在教学中利用互联网搜索,确实非常方便。
省却了制作课件的麻烦,极大地方便了自己的课堂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最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学期教案(全册 共63页)
剪绳、剪指 甲„„ 说出自己知道 的用途
小组讨论填表 小组汇报:
第 1 页 共 1 页
最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使用工具的经历。 1、 老师这里有钉有一些 三、巩固应 钉子的木板 用 1) 如果要把钉子从 木板中取出来,请问我 该选择什么样的工具比 较合适? 2) 请小组内的同学 先观察一下钉在木板上 的钉子,思考你需要哪 些工具? 3) 说说你选择这些 工具的理由 1、请大家观察 P3 的三 四、完成三 幅图,请你在右边选择 项任务的工 最恰当的工具来完成这 3 项工作。并且说说你 具选择 选择的理由。 2、 教师小结: 有一些很 费力、很难做的事情, 如果我们使用了工具就 可以省力、方便地完成 了。巧妙地使用工具, 能让我们做的更好。 3、请大家看 P3 工具的 定义,深入理解。 板书设计 1、 一、 用过的工具 工具名称 可以做哪些事情 工具名称 可以做哪些事情 使用工具
教 学 重难点 教具学具 电子媒体 教学流程
教 师 活 动 一、引入课 1、谈话:同学们,这个 漂亮的窗花剪纸是用什 题 么工具制作出来的? (出示窗花剪纸) 。 剪刀除了能剪窗花 之外还能做些什么事? 那么锤子能帮助我 们做哪些事情?(出示 二、学习新 锤子) 课 1、 在生活中, 我们常常 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事 我们用过什 情,今天我们就来研究 么工具 我们常用的工具(板书 课题:使用工具) 2、 你还知道哪些工具? 他们能帮助我们做什么 事?请大家在小组内讨 论一下,然后把工具名 称和能做的事情填在书 本 P2 表格内。比一比, 哪些同学想地更多。 请一个小组上台来 介绍,并且可以使用老 师讲台上的工具做示范 (提供工具) 。 1、 师小结。 2、 关注:学生观察和
小组成员讨论 交流。 全班交流:把 不同的钉子各 选什么工具。 油桶通过斜面 推上车,比较 省力;大石头 用撬棍当杠杆 去撬动比较省 力;利用绳子 和滑轮组成定 滑轮可以很方 面地将国旗挂 到旗杆顶上。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多种多样的自然现象气象万千:认识不同气象现象,如风、云、雨、雪等。
地球的力量:了解地震、火山、山川等地理现象。
2. 生命在变化中成长植物的生长:学习种子发芽、植物生长的过程。
动物的发育:了解昆虫、鱼类、鸟类等动物的发育过程。
3.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能量无处不在:认识不同形式的能量,如机械能、热能、电能等。
能量的转化:学习能量转化的实例,如水力发电、太阳能电池等。
4. 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共生环境保护: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学习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环保行为。
和谐共生:探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途径。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不同自然现象的特点及成因。
了解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认识生命的神奇。
理解能量转化与守恒的原理,认识不同形式的能量。
培养环保意识,学会与自然和谐共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热爱,激发学习兴趣。
增强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能量转化与守恒的原理。
环保意识的形成与实践。
2. 教学重点:自然现象的特点及成因。
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
能量的不同形式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气象现象图片、地球仪、植物种子、动物模型等。
实验器材:显微镜、放大镜、温度计、能量转化装置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植物种子、土壤、浇水工具等。
学生个人实验器材:画笔、彩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实践情景引入,如观察校园内的气象现象、植物生长等。
2. 新课内容:通过讲解、实验、讨论等形式,学习各章节内容。
3. 例题讲解:指导学生分析典型例题,掌握解题方法。
4.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解答学生疑问。
六、板书设计1.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2. 内容:各章节及重点知识点。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全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1.水滴里的生物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借助显微镜这种观察水滴里的微生物;●能够认真细致观察并描述水滴里的微生物;●能够用图表现出自己观察到的水滴里的几种常见微生物。
知识与技能●认识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大多是单细胞的生物;●知道微生物、动物、植物共同构成生命世界;●知道微生物分布广泛,种类繁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体验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重点:一滴水里有什么。
难点:科学地使用显微镜。
教学准备:放大镜、显微镜、水样、切片、图片、抹布等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调节螺旋(调节焦.学生认识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及各部分的作用。
.教师示范使用方法。
强调轻拿轻放。
.使用显微镜观察时,教师强调以下几点:)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月24日生,板书设计:水滴里的生物水藻、蓝藻、团藻、金燥钟形虫、草履虫细菌等教后记:2.做酸奶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通过收集资料,与同学交流研讨认识细菌、病毒;●能够通过尝试做酸奶证明细菌的存在。
知识与技能●认识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正反两方面的作用;●知道病毒也是微生物中的一类;●知道病菌的传播途径及一些预防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要关注与科学和人类有关的社会问题;●意识到科学技术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的好处;●愿意与同学合作交流,能通过收集资料,与同学交流研讨等方式了解细菌、病毒的有关知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鲜奶发酵成酸奶。
难点:病菌的传播途径。
教学准备:做好的酸奶、课前查找的相关资料、粉笔灰等课时安排2阶段教学过程第一阶段第二阶段板书设计:2、做酸奶细菌病毒病菌教后记:3.馒头发霉了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利用工具观察霉,并能通过图画、文字、语言等描述霉的样子;●能够设计对比实验,研究霉产生的条件。
知识与技能●知道霉是一种微生物,了解其形状、颜色,及其作用和危害;知道霉产生的条件,了解防止物品发霉的方法。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教科版修订版六年级下册教材目录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 放大镜2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3 放大镜下的晶体4 怎样放得更大5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6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7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8 微小世界和我们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1 我们身边的物质2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5 铁生锈了6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7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8 物质变化与我们第三单元宇宙1 地球的卫星——月球2 月相变化3 我们来造“环形山”4 日食和月食5 太阳系6 在星空中(一)7 在星空中(二)8 探索宇宙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1 一天的垃圾2 垃圾的处理3 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4 分类和回收利用5 一天的生活用水6 污水和污水处理7 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8 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
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5铁生病了教科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5铁生病了教科版【教学目的】:迷信概念: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铁生锈的缘由与水和空气有关。
进程与方法:经过观察、实验取得证据,确定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经过对比实验,探求铁生锈的缘由。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确定一种物质能否是新物质需求有足够的证据,培育证据看法。
【教学重点】看法铁锈是不同于铁的物质,了解构成缘由。
【教学难点】能设计完整实验论证自己的推理猜想,并能坚持观察记载。
【教学预备】铁片、锈铁、铁锈、电路、磁铁、锤子【教学进程】一、出示生活实例图片:很多的铁制物品被锈掉了,影响了我们的运用,要控制铁锈就要了解铁锈。
二、观察铁锈,和铁构成对比看法1、提出效果,明了探求义务:铁锈是从铁变来的,那么铁锈是铁么?生答。
怎样证明铁锈是不同于铁的新物质呢?2、取出铁、锈铁、铁锈〔刮上去的〕,细心观察回答,如何支持我们的看法?3、引导思绪:要看铁锈能否是铁,除了观察等外,我们还要看铁锈能否拥有铁所具有的特性来验证,寻觅证据自创课本资料实验讨论填写35页表格。
〔指出:是对比实验,留意可变要素的独一性,以及实验留意点〕4、反应交流讨论结果,展现填表。
如何用你的发现说明你的看法的?5、小结:我们经过观察和敲击、导电、磁铁的吸引等实验失掉的结果都说明铁锈不是铁,是铁发生的一种新物质,那么就是一种化学变化。
是铁和谁发作的化学变化呢?这是我们控制铁锈的关键。
三、探求铁锈构成成因1、教员提出效果:是铁和谁发作的化学变化呢?也就是铁锈终究是怎样构成的。
2、先生大胆讨论猜想。
3、制定研讨方案。
4、交流研讨方案,相互质疑补充,〔对研讨命题作出指点,经过比拟〝铁为什么生锈?铁生锈与什么要素有关?与详细先生单一猜想效果作出比拟,指点效果选择的可行性,人员分工等〕四、总结:下周我们再上课的时分,置信同窗们对铁锈构成的研讨会有不小的收获,我们还可以获取防止生锈的方法。
阅读43页相关资料——铁为什么会生锈。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大纲概述本课程是六年级学生的必修科目,旨在通过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初步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培养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本课程也注重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本课程包含四大主题: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和环境科学。
具体内容包括物质的性质与变化、植物与动物的生长与发育、地球的运动与地质变化、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
教学内容将以生活为基础,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使学生掌握科学知识。
本课程采用探究式教学,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独立探究的方式学习科学知识。
利用实验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
教学评估将通过课堂表现、实验报告、小组活动和期末考试等方式进行。
通过定期评估和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案。
强调诚信和创新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正确的学术道德观念。
二、教学目标理解生命科学的基础知识,包括生物体的结构、功能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等。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包括提出问题的能力、实验设计的能力等。
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
1. 知识与理解:使学生掌握六年级下册科学课程的基本概念、原理与知识。
在第一节课程中,我们需要向学生介绍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目标,包括科学的基本概念,如实验、观察、推理、假设等。
我们需要让学生明白,科学是一种系统性的知识和方法的集合,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探究自然世界的规律。
我们将按照教材的内容,逐步引入各个单元的主要概念。
这些概念可能包括物质的状态和变化、生物的多样性和分类、遗传与进化、力的作用等。
每个概念都将是学生学习和理解的重点。
对于每个主要概念,我们需要提供详细的解释,并通过实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在介绍物质的状态和变化时,我们可以通过水、冰和蒸汽之间的转换来讲解物质的三态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科学电子教案执教: 宋广艳年级课 题日期六年级(上)第一章科学入门 第一节认识科学2014年9月 1 日第1周上课类型新授课复习课 习题课 试卷分析课√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科学是什么;知道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和方法;能够列举出为人类进步作出贡献的发明和发现。
过程与方法学会分析课本知识结构,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交流、动手、思考和相互沟通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产生好奇心和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探究未知科学领域的激情。
教材分析教学重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以及知道如何学习科学。
.教学难点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相关链接前期:小学五年自然基础知识 后期:实验探究兴趣培养 教 学 预 设教学后记一、导入新课师:今天是我们第一次接触科学课,科学要带领我们探索一个怎样神奇的世界呢?首先老师给大家变个魔术!请观察我手中的试管里装的是什么?生:清水。
师:你相信吗?老师可以将清水变成牛奶。
生:不相信。
(演示实验)师:老师还可以接着把牛奶变汽水,汽水变成红酒呢。
(碳酸钠+氢氧化钙生成碳酸钙,然后加盐酸、再加紫色石蕊)学生惊奇不已,科学的世界原来如此奇妙!我们的身边还有一些现象,例如夏天从冰箱拿出来的可乐罐为什么会“流汗”呢?我们是从哪里来的,在妈妈十月怀胎的日子里,我们是怎么长成小宝宝的呢?很多学生并不知道问题的准确答案,却很想知道这些神奇现象背后的真正奥秘,以此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探究欲望。
◆学生活动活动1.1:怎样用吸管移取水师演示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取用少量液体时可用滴管。
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胶帽在上,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液体倒流,沾污试剂或腐蚀橡胶胶帽;不要把滴管放在实验台或其他地方,以免沾污滴管。
用过的滴管要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滴瓶上的滴管不要用水冲洗),以备再用。
严禁用未经清洗的滴管再吸取别的试剂。
让学生通过完成用吸管移取水的活动,体会到科学探究是科学的主要特征,同时让学生体会到科学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其实它就在我们的身边,当你发现问题,并且通过探究找到问题的答案时,你就已经具备了成为科学家的先决条件了。
活动1.2:科学家是怎样进行探究的师请学生阅读青霉素的发现,概述其发现过程,进而得出科学探究一般有六个基本要素:提出问题、形成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处理信息、表达交流。
活动1.3: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及其发展师请学生说出自己最敬佩的一位科学家和他的发明发现,认识科学对社会的影响;让学生切实体会到“科学-----技术社会(STS)”三者之间的密切关系。
这个活动以小组、全班讨论的形式进行交流,让学生畅所欲言,对比我国四大发明发明前、发明后及进一步发展对人类生活方式的促进作用。
本课小结1、怎样用吸管移取水2、科学探究活动六要素3、发现与发明◆学习自评、互评表六年级科学学习自评、互评表自评人:月日自评内容情况记载总体自我评价好较好一般差主动质疑,善于发问好较好一般差积极参与合作好较好一般差科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好较好一般差学会的新方法有最大的收获最大的遗憾感触最深的知识互评人:月日对方表现较好的方面对方还需努力的方面全班综合表现最好的是谁应该向他(她)学习的是“我是小小科学家”---课外探究利用网络、书籍等资源查找更多科学发明、发现背后的艰辛历程,制作一份手抄报。
初中科学电子教案执教:宋广艳年级课题日期六年级(上) 第一章科学入门第一节走进科学实验室2014年9月 4日第1周上课类型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课试卷分析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实验室常用仪器和设备;理解实验室安全守则;初步学会实验室意外的紧急应变方法。
过程与方法锻炼学生观察、识别实验室常用仪器和设备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遵守实验室守则的安全意识。
教材分析教学重点认识我们的实验室。
.教学难点了解简单实验意外的紧急应变措施。
相关链接前期:认识科学后期:测量、天平和质量、刻度尺和长度教学预设教学后记一、熟悉实验室环境。
师组织学生学习本校科学实验室守则,观看图片,向学生介绍一些实验仪器,如灭火器和灭火沙桶、急救箱、洗涤槽、试管、电源插座、酒精灯、烧杯、显微镜等。
生通过老师的介绍,认识常见的实验室仪器和设备,知道它们的用途。
二、找出潜在的危险师:在实验室里学习和进行实验既有趣又令人兴奋,但我们不可忽视安全问题。
我们必须遵守实验室守则,才可确保实验的安全。
根据所学实验室守则,请学生先独立寻找图片中可能存在潜在危险的地方,然后相互交流讨论。
生:倾倒液体时,容器口没有相互接触,液体容易倒出。
生:不加热,不熄灭酒精灯,浪费酒精,不小心打翻可能引起火灾。
生:试管随意放在桌上,容易打碎。
生:自来水龙头没有关,浪费水。
生:实验桌上沾上药品,不清理,桌面可能被腐蚀,同学也可能会沾上药品。
生:加热液体时无人照看,液体可能会溢出。
同学独立站在凳子上取药品,一不小心会打翻在身上。
教师在活动中,要引导学生按照由左向右,由后往前的顺序寻找,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在实验室中学习一定要注意安全的意识。
三、发生意外怎么办师:做实验的时候,即使采取所有必要的安全措施,有时候也会有难以避免的意外,下面我来看看发生意外时我们应该怎么样应对。
1、烫伤手指生讨论,说出自己的应急方案,师引导用蓝油烃涂抹,用大量自来水冲洗。
2、化学试剂沾到手臂上生讨论,说出自己的应急方案,师引导用大量自来水冲洗。
3、化学试剂溅进眼睛里◆学习自评、互评表预备年级科学学习自评、互评表自评人:月日自评内容情况记载总体自我评价好较好一般差主动质疑,善于发问好较好一般差积极参与合作好较好一般差用科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好较好一般差学会的新方法有最大的收获最大的遗憾感触最深的知识互评人:月日对方表现较好的方面对方还需努力的方面全班综合表现最好的是谁我应该向他(她)学习的是◆我是小小科学家”---课外探究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以“实验室安全”为主题的海报并向全校展出。
初中科学电子教案执教:宋广艳年级课题日期六年级(上) 第一章科学入门第三节测量、天平和质量、刻度尺和长度2014年9月 11 日第2周上课类型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课试卷分析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长度的概念,单位,米,m2、知道质量的单位,知道质量的大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3、学会用托盘天平称物体的质量,会对生活中的物体进行简单的质量估算。
4、了解长度的测量工具过程与方法学会分析课本知识结构,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交流、动手、思考和相互沟通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正确的实验习惯教材分析教学重点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及读书的时候的估算.学会用托盘天平称物体的质量,会对生活中的物体进行简单的质量估算。
教学难点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及读书的时候的估算。
学会用托盘天平称物体的质量,会对生活中的物体进行简单的质量估算。
相关链接正确使用刻度尺的课件,避免了老师在讲堂上师范学生看不清楚的问题。
找了一些特殊物体的特殊的测量方法,开拓学生的思维。
为了让学生学以致用,给学生提供测量工具,让他们课后进行教室的测量,包括教室的门窗,课桌椅,甚至电视等等课前准备好各种尺所需要的仪器和物品教学预设教学后记一、导入新课测量的重要性:提问: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经常需要测量,那我们具体什么时候需要测量呢?(学生回答)小结:各行各业都需要,已经渗透到了生活中提问:如果不借助工具,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去测量呢?学生:桌子有几个手长;用脚步量教室长度,有几步;甚至到家里乘车有10分钟的路,用时间表示。
上节课我们知道,用我们的感官对测量判断可靠吗?下面我们通过视觉、触觉、估计质量来加以验证。
小组活动讨论得知:个人有差异,上面三个例子因人不同得到的结果不同。
师总结: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所以,测量需要一个标准……质量的含义举例说明生活中要用到质量的例子(P17的两个图)让学生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和质量有关的事物(克、千克)如:买菜、体检等等质量表示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不管怎么样,物体的质量都是不变的,除非物体本身发生了变化。
人在月球变轻,是重力变小,质量不变。
人从小到大,质量的变化,长大。
一杯水一桶水比较。
质量的单位:介绍质量单位千克的由来。
国际千克原器介绍:最初,4℃时,1000CM3蒸馏水的质量为1千克;1878年,用铂铱合金制成“国际千克原器”(圆柱体,高、直径都为39MM)1千克=2×200克=2斤=20两 (1000辆黄金=?克)千克(Kg),克(g),毫克(mg),吨(t)之间的单位转换4读数时,右盘砝码+游码(游码读左边)。
5放好,天平和砝码要保持干燥,清洁,防止锈蚀。
长度单位:以前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长度标准,中国市尺,英国英尺,不统一,引出国际单位制米(m)。
[量课桌,用米表示]但对于大点的距离,我们用千米(km)(公里)表示,小点的距离用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和纳米(nm)表示。
10-3千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06微米=109纳米科学计数法(当长度非常长或者非常短时,就可以用到,如地球周长4万千米=4×107米)让学生估测一些长度(教室的长,学校跑道的长度,校园楼高等)纳米技术:纳米衣服,纳米洗衣机等等长度的测量(正确使用刻度尺)1、先让学生观察自己的有的尺,注意:测量范围,起始点,大格小格的单位,零刻度线等等)2、正确示范(课件演示)1测量时,先要将刻度尺与物体待测部分并齐(没并齐的后果) 2读数时要注意视线垂直尺面对准待测物体(叫学生上来左右读 3如果刻度尺零刻度磨损或刻度不清怎么办?(可以以某一刻度线为测量起点来进行读数)3、让学生自己动手测量科学书,手(讨论并回答)测量工具的选择和测量方法:1、测量工具的选择:不同的长度要用不同的尺,不同的精度【精度由尺的最小刻度值决定】也要用不同的尺。
(演示各种尺),除了尺,还有其他的测量工具:声纳、电磁波、激光等等2、测量方法:1测厚度,可以先测量n张纸的厚度,然后测得的值L再除以n,从而得到一张纸的厚度为Ln(n>50,越厚越准确);测钢笔杆的直径,可以看课件的演示,方法有两种。
(注意多测几组,因为直径不规则) 2课后思考讨论,有合理方案的下节实验课去做总结:师提问,学生总结,其他学生补充,达成共同总结本节课内容。
布置作业:课后习题初中科学电子教案执教:宋广艳年级课题日期六年级(上) 第一章科学入门第三节量筒和体积、温度计和温度、加热器和加热、计量时间2014年9月 15 日第3周上课类型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课试卷分析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体积的常用计量单位;初步学会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
学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知道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应用自己的脉搏或心跳的规律可以粗略估计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