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助理 中医外科学-中医外科疾病辨证

合集下载

中医外科疾病辨证

中医外科疾病辨证
辨证的意义
辨证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基础,通过对疾病的病因、病理、病位、病性等进行判断 ,为治疗提供依据,同时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辨证的思路与方法
辨证的思路
中医外科疾病的辨证思路主要包括明确 病因、辨明病理、确定病位、分析病性 等几个方面。在辨证过程中,医生需要 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象、脉 象等信息,以得出准确的诊断。
04
CATALOGUE
辨病与辨证的结合
辨病与辨证的关系
辨病为纲,辨证为目
中医外科疾病的治疗需要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其中辨病是基础和前提,而辨证 则是对疾病的性质、证候进行准确判断。
辨病为主,辨证为辅
在中医外科疾病治疗中,辨病是首要任务,通过辨病确定疾病的发展趋势和转 归,而辨证则是在辨病的基础上对疾病的证候进行判断,为治疗提供依据。
提高临床疗效
通过辨病与辨证的结合,可以更准确地判断疾病的性质和证候,为中医外科疾病的治疗提供更准确的 治疗方案,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指导临床实践
辨病与辨证的结合可以为中医外科疾病的临床实践提供指导,帮助医生制定治疗方案,判断疾病的转 归和预后。
05
CATALOGUE
讨论与总结
讨论与总结
• 请输入您的内容
辨病与辨证的结合方法
望闻问切
中医通过望、闻、问、切四种方法收集患者的病情信息,对患者的疾病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同时为辨证提供依 据。
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
中医外科疾病治疗中需要将宏观辨证(通过症状和体征判断)与微观辨证(通过实验室检查等判断)相结合,以 更准确地判断疾病的性质和证候。
辨病与辨证结合在中医外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中医外科疾病辨证
2023-11-10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外科学》章节考点:外科疾病的辨证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外科学》章节考点:外科疾病的辨证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外科学》章节考点:外科疾病的辨证第一节阴阳辨证1、辨阴证阳证的要点第二节经络辨证1) 十二经络气血之多少①多气多血之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实证居多,故治疗时要注重行气活血。

②多血少气之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厥阴心包经、足太阳膀胱经,血多则凝滞必甚,气少则外发较缓,故治疗时注重破血,注重补托。

③多气少血之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手少阴肾经、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

气多则结必甚,血少则收敛较难,故治疗时要注重行气,注重滋养。

第三节局部辨证一、辩肿(肿是由各种致病因素引起的经络阻隔、气血凝滞,营气不从,逆于肉理而形成的体表症状。

)(1)肿的性质l 1.热肿肿而色红,皮薄光泽,热疼痛,肿势急剧。

常见于阳证疮疡,如(丹毒、初期、疖疔大腿痈)l 2.寒肿肿而不硬,皮色不泽,苍白或紫暗,皮肤清冷,常伴有酸痛,得热则舒。

如(冻疮、脱疽等)l 3.风肿发病急骤,漫肿宣浮,或游走不定,不红微热,或轻微疼痛。

常见于痄腮、大头瘟等。

二、辨肿块、结节Ø 肿块是指体内比较大的或体表显而易见的肿物,如腹腔内肿物或体表较大的包块等。

Ø 结节较小触之可及,主要见于皮肤或皮下。

(1)肿块1.大小2.形态3.质地4.活动度5.位置6.界限7.疼痛8.内容物(2)结节结节是相对肿块而言,大者为肿块,小者为结节(了解)三、辨痛l 痛与肿结合辨①先肿而后痛者,其病浅在肌肤,如颈痈。

②先痛后肿者,其病深在筋骨,如附骨疽。

③痛发数处,同时肿胀并起,或先后相继者,为流注。

④肿势蔓延而痛在一处的,是毒已渐聚。

肿势散漫而无处不痛的,是毒邪四散,其势鸱张。

四、辨痒l 以原因辨痒①风胜:走窜无定,遍体作痒,抓破血溢,随破随收,不致化腐,多为干性。

如牛皮癣、白疙、瘾疹等。

②湿胜:浸淫四窜,黄水淋漓,易沿表皮蚀烂,越腐越痒,多为湿性,或有传染性。

如急性湿疮、脓疱疮等。

③热胜:皮肤隐疹,掀红灼热作痒,或只发于暴露部位,或遍布全身,甚则糜烂、滋水淋漓,结痂成片,常不传染。

中医助理医师《中医外科学》考试大纲2021

中医助理医师《中医外科学》考试大纲2021
瘾疹的诊断与治疗
十三、牛皮癣
1.牛皮癣的皮损特点
2.牛皮癣的治疗
十四、白疕
1.白疕(寻常型)的皮损特点
2.白疕(寻常型)的辨证治疗
十五、淋病
1.淋病的病因病机
2.淋病的诊断
3.淋病的辨证论治
4.淋病的其他治疗方法
十六、尖锐湿疣
1.尖锐湿疣的病因病机
2.尖锐湿疣的诊断
3.尖锐湿疣的鉴别诊断
4.尖锐湿疣的辨证论治
3.疥疮的治疗与预防
九、湿疮
1.湿疮的临床特点
2.湿疮的病因病机
3.湿疮的辨证治疗
单元
细目
要点
第七单元皮肤及性传播疾病
十、接触性皮炎
1.接触性皮炎的诊断要点
2.接触性皮炎与急性湿疮、颜面丹毒的鉴别
3.接触性皮炎的治疗
十、药毒
1.药毒的病因病机
2.药毒的诊断
3.药毒的治疗
4.药毒的预防与调护
十二、瘾疹
2.脱疽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3.脱疽的辨证论治
单元
细目
要点
第十一单元其他外科疾病
一、烧伤
1.烧伤面积的计算方法及烧伤深度的分类
2.中小面积烧伤创面的正确处理
二、毒蛇咬伤
1.我国常见毒蛇的种类、有毒蛇与无毒蛇在形态 和齿痕上的区别
2.毒蛇咬伤的治疗措施
三、肠痈
1.肠痈的病因病机
2.肠痈的诊断
3.肠痈的辨证论治
5.尖锐湿疣的其他治疗方法
第八单元肛门直肠疾病
一、痔
1.痔的概念与分类
2.内痔的病因病机、诊断与治疗
3.血栓性外痔的诊断与治疗
4.混合痔的诊断与治疗
二、息肉痔
1.息肉痔的概念

《中医外科疾病辨证》课件

《中医外科疾病辨证》课件

外科疾病治疗新进展
介绍外科疾病治疗领域的最新研 究和创新技术,为日常实践提供 参考。
常见外科疾病的辨证要点
1 创伤性外科疾病
2 肿瘤性外科疾病
3 感染性外科疾病
包括骨折、切割伤等,探 讨其辨证要点和治疗方法。
介绍肿瘤性外科疾病的病 因辨证和综合治疗策略。
详细讨论感染性外科疾病 的辨证要点及预防控制措 施。
1
病因分析
根据中医理论,探讨外科疾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为辨证施治提供依据。
2
辨证方法
介绍外科疾病的辨证方法,如望诊、闻诊、问诊以及脉诊等。
3
典型案例
通过探讨真实病例,展示外科疾病的病因辨证过程。
外科病症辨证
外科病症分类
将外科疾病按照具体病症进行分 类,为辨证提供准确的框架。
外科疾病的特点
探讨外科疾病与其他科室疾病在 辨证方面的特殊性和相似性。
探讨乳腺癌术后中医辨证治疗的实践经验和疗效观察。
皮肤病的外科治疗
介绍中医外科对一些特定皮肤病的外科治疗方法和效果。
《中医外科疾病辨证》PPT课 件
本课件介绍中医外科疾病的辨证方法与治疗实例,帮助你深入了解中医外科 的基本理论与实践应用。
疾病辨证概述
介绍医外科疾病辨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帮助准确诊断患者的疾病。
中医外科的基本理论
探讨中医外科的核心理论,包括脏腑理论、经络理论等,为确立正确的治疗方案提供基础。
外科病因辨证
中医外科治疗方法
1
药物治疗
2
介绍中医外科的药物治疗方法和常用药
物的辨证运用。
3
手术治疗
探讨中医外科手术的技术和安全性,以 及与现代外科手术的关系。
其他治疗方法

《中医外科学》课件 第三单元 中医外科疾病辩证

《中医外科学》课件  第三单元 中医外科疾病辩证

☆气味: 略带腥味,质稠-顺证 腥晦恶臭,质薄-逆证 脓如蟹漠-内膜已透
七、辨溃疡
■色泽: ☆阳证:红活鲜润,脓液稠厚黄白,腐肉易
脱,新肉易生,疮口易敛,知觉正常
☆阴证: 疮面色泽灰暗,脓液清稀,或流血水, 腐肉不脱,或新肉不生,疮口经久难 敛,疮面不知痛痒
☆疔疮走黄: 疮顶突然陷黑无脓,皮肤暗红,肿势扩散
■疼痛性质: 刺痛-痛如针刺,病变多在皮肤 灼痛- 痛而烧灼,病变多在肌肤 裂痛-痛如撕裂,病变多在皮肉 钝痛- 疼痛滞缓,病变多在骨与关节间
酸痛- 痛而酸楚,病变多在关节间 胀痛- 痛而紧张,胀满不适 绞痛- 痛如刀割,发病急骤,多在脏腑 啄痛- 痛如鸡啄,并伴有节律性痛,多在肌肉 抽掣痛- 痛时扩散,除抽掣外,并伴有放射痛
中医外科学
第三单元 中医外科疾病辩证
李先强
细目一 辨病
一、概念
认识和掌握疾病的现象、本质及其变化规律
二、辨病的重要条件
■扎实的理论知识 ■详细、全面、认真的诊察 ■积累临床经验 ■具备西医学及相关检查知识
三、辨病程序
■详询病史 ■全面体检 ■注重局部 ■选用新技术和必要的辅助检查 ■综合分析
细目二 阴阳辨证
痰肿 肿势软如棉,或硬如馒,大小形态 各异,不红不热。
气肿 皮紧内软,按之凹陷,复手即起, 或随喜怒消长。不红不热。
瘀血肿 肿而胀急,病程较快,色初暗 褐,后转青紫,逐渐变黄至消退。
脓肿 肿势高突,皮肤光亮,焮红灼热, 剧烈跳痛,按之应指。
实肿 肿势高突,根盘收束,常见于正盛 邪实之疮疡。
虚肿 肿势平坦,根盘散漫,常见于正虚 不能托毒之疮疡。
■肿痛结合 先肿后痛-浅在肌肤 先痛后肿-深在筋骨 痛发数处,肿胀并起或先后相继-流注 肿势蔓延,痛在一处-毒已渐聚 肿势散漫,无处不痛-毒邪四散

《中医外科学之辨证》课件

《中医外科学之辨证》课件
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3 保留中医精髓
在现代医学中,保留中医辨证论治的核心理念和疗效。
中医外科学之辨证
中医外科学的定义与特点,探索中医在外科领域的应用。辨证论治在中医外 科学中的重要性,帮助医生准确诊断和治疗外科疾病。
辨证方法和步骤
四诊合参
望诊、闻诊、问诊、切诊等方 法,综合患者症状细节,分析 疾病。
辨证施治
根据辨证结果,针对性地选择 治疗方法,如手术、药物、针 灸等。
术后辨证
术后进行辨证论治,防止并发 症和疾病复发。
体征与神志
观察患者的面色、体型、舌苔等,分析病情和病 程。
病史与病因
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确定疾病的诱因和病因。
中医外科学的挑战和发展方向
现代医学的发展对中医外科学提出了挑战,但也为其发展带来新机遇和前景。 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中医外科学需要不断创新和提高。
结论和启示
1 多学习多实践
不断学习新的诊疗技术,提高辨证论治水平。
辨证在外科应用举例
手术前针灸
通过针灸预处理,减轻手术后疼 痛和恢复时间。
草药治疗
运用中草药促进手术后伤口愈合 和身体康复。
瘢痕修复
采用中医外科药膏和针灸方法, 有效减少瘢痕的大小和红肿症状。
常见的辨证要点
疼痛程度和性质
根据疼痛的部位、程度和性质判断疾病的位置和 病因。
腹部触诊
通过腹部触诊找出腹痛原因,进一步诊断。

中医师-中医外科学-中医外科疾病辨证

中医师-中医外科学-中医外科疾病辨证

第三单元中医外科疾病辨证细目一辨病(一)辨病的概念所谓辨病,就是认识和掌握疾病的现象、本质及其变化规律。

例如均为疔疮,疫疔、手足疔疮、颜面疔疮的症状表现、施治方法和预后转归等是不同的。

(二)辨病的方法要准确地进行辨病,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并详细、全面、认真地诊察,同时要虚心学习,不断积累临床经验。

临床辨病须按以下程序进行:①详询病史;②全面体检;③注重局部:重点诊察局部特征是辨病的关键;④选用新技术和必要的辅助检査;⑤综合分析。

全面分析、准确辨病是一种能力,只有刻苦锻炼,才能最终提高辨病水平。

细目二阴阳辨证(一)以局部症状辨别阴阳(二)阴阳辨证应注意的问题1.局部和全身相结合虽然阴阳辨证以局部症状为主,但不能孤立地以局部症状为依据,还要从整体出发,全面地了解、分析、判断。

以乳疽为例,由于病位深在,初期时表现多似阴证,实属阳证。

2.辨别真假不能只从局部着眼,要深入分析,抓住病的实质,才不会被假象所迷惑。

如流注,初期多为局部色白、漫肿、隐痛,到了化脓时才微红微热,容易误作阴证。

其实流注病灶深在肌肉,红热虽不显露,但化脓很快,脓质稠厚,溃后也易收口,同时伴有急性热病的全身症状。

3.消长与转化疾病在发展变化过程中阴证和阳证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这是由于阴阳与病位之深浅、邪毒之盛衰有关,或是疾病的自身转化,或是治疗后的转化。

如本属阳证,若临床上给服大量苦寒泄火之剂,外敷清凉消肿解毒之药(或者使用大量抗菌药物后),红热疼痛等急性症状消失,炎症局限,逐渐形成一个稍红微热隐痛的木硬肿块,消之不散,亦不作脓,这是阳转为半阴半阳证的表现。

细目三部位辨证(一)发于上部的疾病的病因与特点病因特点:多风温、风热。

发病特点:一般来势迅猛。

常见症状有发热恶风,头痛头晕,面红目赤,口干耳鸣,鼻燥咽痛,舌尖红而苔薄黄,脉浮而数。

局部红肿宣浮,忽起忽消,根脚收束,肿势高突,疼痛剧烈,溃疡则脓稠而黄。

(二)发于中部的疾病的病因与特点病因特点:多为气郁、火郁。

中医外科的辨病与辨证ppt医学课件

中医外科的辨病与辨证ppt医学课件

中医外科的发展历程
起源
现代发展
中医外科起源于古代,早在《黄帝内 经》等经典医籍中就有关于外科疾病 的记载。
现代中医外科在继承传统理论和方法 的基础上,不断吸收现代医学成果, 与中西医结合,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形成
随着中医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发展,中 医外科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 系和治疗方法。
02
辨病
辨病的概念与重要性
辨病的概念
辨病是指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等资料,对疾病进行诊断的过程。在中 医外科中,辨病是首要步骤,通过对疾病的诊断,可以为后续的辨证提供基础 。
辨病的重要性
准确的辨病是治疗疾病的前提,只有明确了疾病的诊断,才能制定出合理的治 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辨病的依据与方法
辨病的依据
中医外科的辨病与辨证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 中医外科概述 • 辨病 • 辨证 • 辨病与辨证的关系 • 案例分析
01
中医外科概述
中医外科的肤、肌肉 、骨骼等人体浅在组织疾病的学 科,主要涉及疮疡、肿毒、烫伤 、烧伤等病症。
特点
中医外科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施 治,强调内外兼治、标本兼治, 治疗手段包括药物、针灸、推拿 等多种方式。
主要包括患者的症状、体征、病史、 家族史、实验室检查等方面。其中, 症状是最重要的依据,如疼痛、肿胀 、发热等。
辨病的方法
中医外科常用的辨病方法有观察法、 询问法、触诊法、舌诊法等。通过这 些方法,医生可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 初步判断。

中医外科的辨病与辨证

中医外科的辨病与辨证

中医外科的辨病与辨证中医外科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专门研究外科病症的诊断和治疗。

中医外科在辨病和辨证方面有其独特的理论和方法。

本文将从辨病和辨证两个方面详细探讨中医外科的特点和应用。

一、辨病辨病是指对病情进行准确的判断和识别,以确定疾病的类型和病因。

中医外科的辨病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1. 病史:仔细询问患者的发病经过、症状表现、病程以及相关检查结果等,以了解个体差异和疾病演变的特点。

2. 体格检查:通过观察、问诊和望闻切诊四诊合参,对患者进行综合体格检查,包括形态、生理和病理反应等方面的观察,从而了解疾病的具体情况。

3. 辅助检查:根据具体病情,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如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血液、尿液等实验室检查,以获取更全面的病情信息。

4. 望闻问切:中医外科特别注重对患者的望、闻、问、切四个方面进行细致观察和询问。

望病主要是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等情况来识别病情。

闻病是通过听取患者的言语声音、呼吸声等来获取病情信息。

问病则是询问患者的具体症状、感受、并结合病史进行综合判断。

切病是通过对患者的脉搏、病灶进行触诊或切开,以判断病情和疾病的发展程度。

通过以上辨病的方法,中医外科可以准确判断出患者的病情,并进一步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二、辨证辨证是指根据病情和辨病结果,进行辨证施治,即根据中医理论对疾病进行整体辨证判断。

中医外科的辨证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1. 病因辨证:即通过辨别病因,如外伤、感染等,来确定疾病的发生原因,从而指导治疗。

2. 病位辨证:通过辨别疾病的发生部位,如肺部、心脏等,以及病灶的大小、形态等特征,来确定病情的轻重和治疗的方向。

3. 病势辨证:通过辨别疾病的病程、进展速度等特点,判断病情的发展趋势,以及调整治疗方案。

4. 机体辨证:辨别患者的体质、体力、免疫功能等机体差异,以及其对治疗的反应情况,从而指导个体化的治疗。

通过辨证施治,中医外科可以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量身定制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外科疾病辨证

中医外科疾病辨证

中医外科疾病辨证一、辨病(一)辨病的概念所谓辨病,就是认识和掌握疾病的现象、本质及其变化规律。

例如均为疔疮,疫疔、手足部疔疮、颜面部疔疮的症状表现、施治方法和预后转归等是不同的。

(二)辨病的方法辨病时运用望、闻、问、切四诊的方法取得临床第一手资料,这些资料的完整、全面、准确与否,直接影响辨病的准确性。

二、阴阳辨证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阴阳变证续表:外科阴阳辨证应注意的问题应注意局部和全身相结合、辨别真假及消长与转化。

凡不属典型阴证或阳证,介于两者之间者,称为半阴半阳证。

四、经络辨证引经药:五、局部辨证(一)辨肿辨肿续表:(二)辨肿块结节肿块是指体内比较大的或体表显而易见的肿物,如腹腔内肿物或体表较大的肿瘤等。

结节是相对肿块而言,大者为肿块,小者为结节。

(三)辨痛1.以疼痛病因辨证热痛:皮色焮红,灼热疼痛,遇冷则痛减。

见于阳证疮疡等。

寒痛:皮色不红,不热,酸痛,得温则痛缓。

见于脱疽、寒痹等。

风痛:痛无定处,忽彼忽此,走注甚速,遇风则剧。

见于行痹等。

气痛:攻痛无常,时感抽掣,喜缓怒甚。

见于乳癖等。

湿痛:痛而酸胀,肢体沉重,按之可凹性水肿或糜烂流滋。

见于臁疮、股肿等。

痰痛:疼痛轻微,或隐隐作痛,皮色不变,压之酸痛。

见于脂瘤、肉瘤。

化脓痛:痛势急胀,如同鸡啄,按之应指。

多见于疮疡成脓期。

瘀血痛:初起隐痛,胀痛,皮色不变或皮色暗褐,或见皮色青紫瘀斑。

见于创伤或创伤性皮下出血。

(四)辨痒:>>肿疡作痒:>>见于毒势炽盛,病变发展;或毒势已衰,气血通畅之际。

>>溃疡作痒:1.脓区不洁,护理不善所致(感染)。

2.应用汞剂、砒剂、敷贴膏药等引起皮肤过敏而发。

3.毒邪渐化,气血渐充,助养新肉,将要收口之象。

(五)辨脓>>成脓的特点成脓标志:雀啄痛,反跳痛,应指感,波动感1.疼痛:阳证疮疡:按之灼热痛甚,拒按明显。

阴证疮疡:痛热不甚,而酸胀明显。

2.肿胀:浅部脓肿:皮肤肿胀,皮薄光亮为有脓。

中医外科常见病证-辨证思路与方法

中医外科常见病证-辨证思路与方法

中医外科常见病证-辨证思路与方法
中医外科常见病证的辨证思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辨证依据:根据患者的主诉、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等,进行全面而细致的辨证分析。

2. 辨证方法:包括望、闻、问、切四诊法和四诊合参等方法。

- 望诊:观察患者的外貌、肤色、舌质、舌苔、脉象等,以了
解患者的气血盛衰、阴阳虚实等情况。

- 闻诊:通过听患者的声音、呼吸、心跳等,了解其声音特点
和身体器官的情况。

- 问诊:与患者进行详细的交谈,询问病情、症状、病史等,
以获取更多的信息。

- 切诊:触摸患者的脉搏,以获取脉象的信息,如脉搏的形态、频率、力度等。

3. 辨证要点:根据辨证所得,分析病因、病机等,判断疾病的性质、病程、预后等。

- 辨病位:确定疾病的发生部位,如皮肤、肌肉、骨骼等。

- 辨病因:找出病因,如外感风寒、湿热、创伤等。

- 辨病机:了解病变的机理,如气血郁滞、湿热内蕴、脓毒瘀
阻等。

- 辨虚实:判断疾病的虚实属性,如气虚、血虚、阳虚、阴虚、实热、实寒等。

- 辨寒热:区分寒热的性质,如寒邪、热邪。

4. 特殊辨证:根据不同病证的特点,进行特殊的辨证。

- 神诊:针对神经系统疾病,观察神志、面色、语言表达等。

- 穴位辨证:根据患者的穴位的感觉变化,判断疾病的性质。

- 脏腑辨证:通过观察患者脏腑的功能状况,进行辨证。

中医外科常见病证的辨证思路与方法主要是通过望、闻、问、切诊法来获取患者的相关信息,根据辨证所得进行分析判断病因、病机、虚实等,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同时,还需针对不同的病证进行特殊辨证,以便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

中医外科学疾病的辩证

中医外科学疾病的辩证
古人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观察到某些药物对某些脏腑、经络 有着特殊的治疗作用,揭示了引经药的用药规律,从而创立了 “药物归经”的理论,进一步丰富了中医辨证与治疗学的内容。
精选2021版课件
36
第五节 局部辨证
外科疾患最显著的特征就在于局部病灶的存在, 一般都有着比较明显的外在表现。主要包括红肿、 发热、疼痛、成脓、麻木、溃疡、结节、肿块、 疹痒、功能障碍以及皮肤部位的各种损害等。由 于疾病的病因不同,程度各异,因而转归顺逆相 差甚远。因此,外科辨证虽多从局部病变着手, 以局部症状为重点,但也绝不能孤立地以局部症 状为依据,只有从整体观念出发,局部与全身辨 证相结合,外在表现与五脏六腑病变相结合,辨 证求因,全面分辨疾病的性质,综合起来进行辨 证,抓住证候的主要致病因素,才能为施治提供 可靠的依据。
精选2021版课件
14
第三节 部位辫证
*掌握外科疾病上、 中、下三部的辩证方 法。
文献 上部辨证
所谓部位辨证,是指 中部辩证
按外科疾病发生的上、 中、下部位进行辨证
下部辨证
的方法,又称“外科
三焦辨证”。
精选2021版课件
15
文献
《素问·太阴阳明论》“伤于风者,上先受之 。伤于湿者,下先受之。”
精选2021版课件
26
3.下部辨证
病因特点:
人体下部指臀、 发病特点: 前后阴、腿、 常见症状: 胫、足,其位 常见疾病: 居下,阴偏盛, 阳偏弱,阴邪 常袭。
精选2021版课件
27
病因特点:
寒湿、湿热多见,由于湿 性趋下,故下部疾病者多 夹湿邪。
精选2021版课件
28
发病特点:
起病缓慢,缠绵难愈,反复 发作。
精选2021版课件

第四章-中医外科学疾病的辩证

第四章-中医外科学疾病的辩证

医学课件
32
二是依据所患疾病部位和经络在人 体的循行分布,从局部症状所循经 络了解脏腑的病变,在经络循行的 部位或经气聚集的某些穴位处存有 明显压痛或局部形态的变化,反映 了不同脏腑的病变,亦有助于诊断。 如胆囊炎在右肩脚处压痛,肠痈在 阑尾穴处压痛。
三是经络气血的多少与疾病的性质密切 相关,气血盛衰关系到疾病的发生与转 归,依据疾病所属经络,结合疾病发展 特点、性质等情况,可以明确地指导用 药原则。如《灵枢·官能》篇谓:“察 其所痛,左右上下,知其寒温,何经所 在。”有头疽好发于项部,此乃足太阳 膀胱经循行之处。
经所主。
医学课件
36
2.十二经脉气血之多少
手足十二经脉有气血多少之分,手阳明大肠经、足阳 明胃经为多气多血之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 经、手厥阴心包经、足厥阴肝经为多血少气之经;手 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手少阴心经、足少阴肾经、 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为多气少血之经。
凡外疡发于多血少气之经者,血多则凝滞必甚,气少 则外发较缓,故治疗时注重破血,注重补托。发于多 气少血之经者,气多则结必甚,血少则收敛较难,故 治疗时要注重行气,注重滋养。发于多气多血之经者, 病多易溃易敛,实证居多,故治疗时要注重行气活血。 如乳痈所患部位属足阳明胃经,治宜行气通乳;瘰疬 属足少阳胆经,治宜行滞、滋养等等。
医学课件
49
9.实肿
肿势高突,根盘收束,常见于 正盛邪实之疮疡。
医学课件
50
10.虚肿
肿势平坦,根盘散漫,常见 于正虚不能托毒之疮疡。
病因特点: 发病特点: 常见症状: 常见疾病:
医学课件
22
病因特点:
七情内伤、五志不畅可致气 机郁滞,过极则化热生火; 或由于饮食不节、劳伤虚损、 气血郁阻、痰湿凝滞而致脏 腑功能失和。多为气郁、火 郁。

中医外科学笔记之疾病辨证

中医外科学笔记之疾病辨证

中医外科学笔记之疾病辨证中医外科疾病辨证▲1外科疾病的最大特点是局部症状与体征*阴阳辨证阳证阴证发病缓急急性发作慢性发作皮肤颜色红赤苍白或紫暗或皮色不变皮肤温度焮热凉或不热肿胀形势高肿突起平塌下陷肿胀范围根盘收束根盘散漫肿块硬度软硬适度坚硬如石或柔软如棉疼痛感觉疼痛剧烈、拒按疼痛和缓、隐痛或不痛或酸麻病位深浅皮肤、肌肉血脉、筋骨脓液质量脓质稠厚脓质稀薄溃疡形色肉芽红活润泽肉芽苍白或紫暗病程长短病程较短病程较长全身症状初期常伴形寒发热、口渴纳呆、大便秘结、小便短赤、溃后渐消初期无明显症状,或伴虚寒症状,酿脓时,有虚热症状,溃后虚相更甚。

舌苔脉象舌红苔黄脉有余舌淡苔少脉不足预后顺逆易消、易溃、易敛,多顺难消、难溃、难敛,多逆*局部辨证一、辨肿:肿是由各种致病因素引起经络阻塞,气血凝滞而成的体表症状。

(一)辨肿的外形1.局限性:红肿高突,根围收束,不甚平坦,多为实证、阳证。

2.弥漫性:肿势平坦,散漫不聚,边界不清,阳证见之,为邪甚毒势不聚;阴证见之,为气血不充。

3.全身性:疮疡溃后而见头面、手足虚浮,为脓出过多,病久气血大耗,脾阳不振所致。

(二)辨肿的成因1.热肿:肿而色红,皮薄光泽,掀热疼痛,肿势急剧。

2.寒肿:肿而不硬,皮色不泽,苍白或紫暗,皮肤清冷,常伴有酸痛,得暖则舒。

3.风肿:发病急骤,漫肿宣浮,或游走不定,不红微热,或轻微疼痛。

4.湿肿:皮肉重垂胀急,深按凹陷,如烂棉不起,浅则水亮如水疱,搔破流黄水,浸淫皮肤。

5.痰肿:肿势或软如棉,或硬如馒,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无处不生,不红不热,皮色不变。

6.气肿:皮紧内软,按之凹陷,复手即起,似皮下藏气,富有弹性,不红不热,常随喜怒消长。

7.瘀血肿:肿而胀急,病程较快,色初暗褐,后转青紫,逐渐变黄消退。

8.脓肿:肿势高突,皮肤光亮,焮红灼热,剧烈跳痛,按之应指。

9.实肿:肿势高突,根盘收束,常见于正盛邪实之疮疡。

10虚肿:肿势平坦,根盘散漫,常见于正虚不能托毒之疮疡。

中医外科疾病辨证ppt

中医外科疾病辨证ppt
慢性发作期
乳痈辨证
气滞痰凝证
表现为乳房肿块,伴有疼痛、胸闷、胁胀等症状;多因情志不畅、痰浊内生所致
冲任失调证
表现为乳房肿块,伴有月经紊乱、痛经等症状;多因内分泌失调所致
乳癖辨证
04
中医外科疾病的预防和保健
通过坚持适当的锻炼,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可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增强机体免疫力
坚持锻炼
03
注意精神调节
02
01
05
中医外科疾病的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
整体观念
因人制宜
辨证施治
中医外科疾病的治疗原则
中药外敷适用于各种疮疡、跌打损伤、腰间盘突出等病症。但对于过敏体质、患有皮肤溃疡或急性炎症等病症的患者应禁用或慎用。
中药外敷的注意事项
中药外敷药物的配伍和剂量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医生的建议进行严格把控,以确保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中医外科疾病分类
定义和分类
辨证施治
中医外科疾病的治疗需要根据疾病的病因、病机、病理特点进行辨证施治,采用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
整体观念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整体,各部位之间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联系密切相关。因此,中医外科疾病的治疗需要从整体观念出发,综合调理机体。
重视外治法
中医外科疾病的治疗不仅需要内服中药,还需要重视外治法,如中药外敷、熏洗、针灸等,以加速病情的好转。
要点一
要点二
药物配伍与剂量
中药内服药物的配伍和剂量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医生的建议进行严格把控,以确保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同时需要注意药物的性质、作用特点和配伍禁忌。
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
中药内服前需咨询中医师或中药师,了解药物的煎煮方法、服用量和注意事项。服用中药期间需要注意饮食调理,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和刺激性食物。同时,需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情况,如有不适需及时就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中医执业助理医师《中医外科学》
中医外科疾病辨证
中医外科疾病辨证
阴阳辨证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阴阳变证续表:
外科阴阳辨证应注意的问题
应注意局部和全身相结合、辨别真假及消长与转化。

凡不属典型阴证或阳证,介于两者之间者,称为半阴半阳证。

局部辨证
(一)辨肿
辨肿续表:
(二)辨肿块结节
肿块是指体内比较大的或体表显而易见的肿物,如腹腔内肿物或体表较大的肿瘤等。

结节是相对肿块而言,大者为肿块,小者为结节。

(三)辨痛
1.以疼痛病因辨证
热痛:皮色焮红,灼热疼痛,遇冷则痛减。

见于阳证疮疡等。

寒痛:皮色不红,不热,酸痛,得温则痛缓。

见于脱疽、寒痹等。

风痛:痛无定处,忽彼忽此,走注甚速,遇风则剧。

见于行痹等。

气痛:攻痛无常,时感抽掣,喜缓怒甚。

见于乳癖等。

湿痛:痛而酸胀,肢体沉重,按之可凹性水肿或糜烂流滋。

见于臁疮、股肿等。

痰痛:疼痛轻微,或隐隐作痛,皮色不变,压之酸痛。

见于脂瘤、肉瘤。

化脓痛:痛势急胀,如同鸡啄,按之应指。

多见于疮疡成脓期。

瘀血痛:初起隐痛,胀痛,皮色不变或皮色暗褐,或见皮色青紫瘀斑。

见于创伤或创伤性皮下出血。

(四)辨痒:
>>肿疡作痒:
>>见于毒势炽盛,病变发展;或毒势已衰,气血通畅之际。

>>溃疡作痒:
1.脓区不洁,护理不善所致(感染)。

2.应用汞剂、砒剂、敷贴膏药等引起皮肤过敏而发。

3.毒邪渐化,气血渐充,助养新肉,将要收口之象。

(五)辨脓
>>成脓的特点成脓标志:雀啄痛,反跳痛,应指感,波动感
1.疼痛:
阳证疮疡:按之灼热痛甚,拒按明显。

阴证疮疡:痛热不甚,而酸胀明显。

2.肿胀:
浅部脓肿:皮肤肿胀,皮薄光亮为有脓。

深部脓肿:皮肤变化不明显,但胀感较甚。

3.温度:阳证脓疡,则局部温度增高。

4.硬度:按之坚硬,指起不复,未有脓;按之半软半硬已成脓;按之大软,指起即复为脓成。

>>确认成脓的方法
1.按触法:两手食指指腹轻放于脓肿患部,相隔适当的距离,然后以一手指稍用力按一下,如另一手指端有一种波动的感觉,即应指明显者为有脓。

2.透光法:手电筒。

适于指趾部甲下的辨脓。

3.点压法:大头针尾或火柴头。

适于指趾部少量脓液。

4.穿刺法:适于脓液不多,且位于组织深部。

5.B超:判断脓肿大小,引导穿刺或切开排脓。

>>辨脓的部位深浅:为切开引流提供进刀深度。

1.浅部脓疡:如阳证脓疡,其临床表现为高突坚硬,中有软陷,皮薄焮红灼热,轻按则痛且应指。

2.深部脓疡:肿块散漫坚硬,按之隐隐软陷,皮肤不热或微热,不红或微红,重按方痛。

>>辨脓的形质、色泽、气味
1.脓的形质:宜稠不宜清。

2.脓的色泽:宜明净不宜污浊。

3.脓的气味:一般略带腥味。

腥秽恶臭者多为逆证。

(六)辨溃疡
辨溃疡续表:
(七)辨出血(了解)
以便血、尿血最常见------结合中医内科血证学习
外科三焦辨证中,下部辨证包括的部位是
A.臀部、前后阴、腰背
B.臀部、前后阴、胸腹
C.臀部、前后阴、下肢
D.臀部、胸腰背、颈项
E.臀部、胸腰背、下肢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发于上部的多是风热风火,多发于头面颈项上肢;发于中部的多是气郁火郁,多发于胸腹胁肋腰背;发于下部的多是寒湿湿热,多发于臀腿足前后二阴。

A.热肿
B.寒肿
C.风肿
D.湿肿
E.痰肿
发病急骤,漫肿宣浮的是
皮肉重垂胀急,深按凹陷的是
『正确答案』CD
『答案解析』辨肿:热肿是红肿热痛;寒肿是皮肤清冷,皮色苍白或紫暗;痰肿是软如棉肿似馒,皮色不变。

A.气痛
B.湿痛
C.痰痛
D.化脓痛
E.瘀血痛
痛势急胀,无止时,如同鸡啄的是
初起隐痛,胀痛,皮色不变或暗紫的是
『正确答案』DE
『答案解析』气痛是喜缓怒甚痛无定处;湿痛是重痛流滋;痰痛皮色不变疼痛轻微。

化脓痛雀啄感应指感;淤血痛皮色不变或紫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