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春》
学段和课程名称: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一单元:《春》授课时数:一课时《春》教案教学目标1. 诵读文章,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2. 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3. 学习运用多种手法写景的方法教学重点:1.感知内容,理清结构,把握情感。
2.理解并感受文章突出表现了春的什么特点。
3.学习借景抒情的描写方法教学难点:揣摩词语和重点词句的表现力,加深对春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方法:1.诵读教学法,组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合作讨论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3.提问法教具: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新课同学们,春天令人神往,春天充满生机,春天如诗情如画意,你能说出我国古代大诗人描写春天的诗句吗?学生吟诵古诗,那么今天让我们走进朱自清描写春天的优美的散文——《春》,板书课题。
二、出示教学目标1. 诵读文章,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2. 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3. 学习运用多种手法写景的方法三、简介作者,检查预习情况1.指名学生,介绍作者情况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欧游杂记》、《背影》,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散文代表作有:《绿》、《春》、《荷塘月色》、《背影》2.预习检查给加点字注音:水涨(zhǎng) 捉迷藏(cáng) 酝酿(yùnniàng) 应和(hâ) 笼(lǒng)着一层薄(bó)烟黄晕(yùn) 蓑(suō)衣巢(cháo)四、整体感知1.学生朗读:其余学生仔细倾听。
(听的过程中,要求学生闭上眼睛,能听出作者写了春的哪些景物,听出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初步感受意境美。
)2.感受:请同学们走出如诗如画的美妙境界,描绘一下,刚才头脑中闪现的美丽画面。
3.指名朗读:其余同学加以评价指导。
语文七年级下册《狼》教案一等奖
语文七年级下册《狼》教案一等奖1、语文七年级下册《狼》教案一等奖导语:教案有利于教师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下面就由我为大家带来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狼》教案,欢迎大家参考借鉴!【教学目标】1、熟读古文,能熟练的翻译课文,积累课文中的文言词。
2、理解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性活用等古汉语现象。
理解句意、文意。
3、认识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象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教学辅助】多媒体教学平台。
2课时【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导入新课。
有关“狼”的成语展示。
1、形容大声哭叫,声音凄厉。
(鬼哭狼嚎)2、象狼一样贪婪,象老虎一样睁大眼睛盯着。
比喻野心很大。
(狼贪虎视)3、比喻把坏人或敌人引入内部。
(引狼入室)4、四处都是报警的烟火,指边疆不平静。
(狼烟四起)5、比喻胆小怕事,顾虑太多。
(前怕狼,后怕虎)6、比喻赶走了一个敌人,又来了一个敌人。
(前门拒虎,后门进狼)7、形容心肠象狼和狗一样凶恶狠毒。
(狼心狗肺)8、比喻凶暴的人居心狠毒,习性难改。
(狼子野心)9、象豺狼一样凶恶残暴成了习性。
形容为人残暴。
(豺狼成性)10、比喻坏人当权。
(豺狼当道)二、作家作品简介。
蒲松龄(1640~1715)清代小说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博人。
出身于一个逐渐败落的地主家庭,广读经史,学识渊博。
一生热衷科举,却不得志,72岁时才补了一个岁贡生,因此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深有体验。
加之自幼喜欢民间文学,广泛搜集精怪鬼魅的奇闻异事,吸取创作营养,熔铸进自己的生活体验,创作出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以花妖狐魅的幻想故事,反映现实生活,寄托了的理想。
《聊斋志异》清代短篇小说集,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在他40岁左右时基本完成,通过谈狐说鬼,讽刺当时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败、科举制度的腐朽。
故事曲折离奇,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和现实意义。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是一篇回忆童年往事的叙事散文,选自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本文是作者在1926年写的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
对写作初衷,鲁迅说:“是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借回忆旧时的好事物,来排除目前的苦闷,寄一丝安慰。
”文章状物、叙事、写人都栩栩如生,是鲁迅散文中的精品。
“景是儿童心理的景,情是儿童心理的情。
”文章共写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处的童年生活。
课文由“我的乐园”领起百草园,写了百草园的春、夏、秋、冬四季的景物和美女蛇的传说。
百草园的传说,用成人的眼光看来并不新鲜,但在儿童眼里,一切都新奇,确是儿童的乐园。
而儿童是喜欢听故事的,这个神乎其神的故事又给百草园抹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更丰富了百草园“乐园”的情趣。
写三味书屋时,作者选取几个片段,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私塾教育的若干侧面和单调枯燥的学习生活,刻画了一位严厉而又可敬、可亲、有趣的老师。
本课所在单元的教学重点放在整体把握主要内容,并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深入体味文中的情感,注意学习文章的表达技巧。
将本文《从百草园道三味书屋》放在第一篇有其目的性与示X性。
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文章中语言表现的生动活泼、趣味盎然、优美迷任,又蕴涵哲理,了解与掌握课文的表达与写作技巧,同时通过学习文章中无忧无虑,天真烂漫时光的描摹,激发学生的共鸣,使学生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更加关注自己的生活,引导学生健康的成长。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理念,根据单元要求与课文教材特点,我确定以下三大目标:⑴知识目标:掌握重点字词,了解、把握课文内容、品味语言。
⑵能力目标:学会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学会分析散文与语段、语言的方法。
⑶情感目标:体会童年生活的情趣,关注自身的生活与成长,同时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3、教学重难点:本课是学生本学期的第一篇课文,也是本册、本单元的的第一篇课文。
初一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语文说课稿(邓稼先,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回忆鲁迅先生,孙权劝学)
人教部编版初一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语文说课稿《邓稼先》《说和做》《回忆鲁迅先生》《孙权劝学》1.《邓稼先》说课稿一、说教材《邓稼先》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所选课文大多是记载、评述中外名人生平事迹的传记类文章。
要求指导学生学习名人的崇高品格和奉献精神,学习课文的语言文字、篇章结构、人文内涵。
本文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更不同于一般写人的记叙文,而是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来民族情结、50年朋友深情为基调,用包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理解积累“元勋、奠基、选聘”等17个词语的读音、字形、词义,并学会运用。
⑵了解杨振宁、邓稼先两位科学家的有关情况及一些相关的背景材料,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⑶抓住重点句段,理解文章丰富的内涵,体会作者的情感。
2、能力目标:⑴掌握本文以小标题连缀,自成一体、相对独立而又彼此关联的行文特征,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⑵了解本文语言句式多变,情感真挚的特点,体会课文恰当地运用语言技巧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3、德育目标:学习邓稼先把一切献给科学、献给祖国、不计个人名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争做一个大写的人。
三、说重难点1、教学重点⑴理解作者将邓稼先的生平、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加以描写、评论及精选横断面表现人物的作用更典型更集中地突出人物不平凡的经历和对民族的伟大贡献。
⑵揣摩语言,把握句式特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寄寓在字里行间的深情,理解文章在记叙、议论基础上抒情的好处。
四、说学情学生对作者和邓稼先了解甚少,学习前应详细介绍;同时讲述核研究的危险性和艰难,为课堂上有表情朗读酝酿情感。
五、说教学方法1、自主探究法2、文献法3、一词经纬法:以文中引用的《中国男儿》中的关键词“奇丈夫”的“奇”字为线索进行教学设计,纵横连贯全课的教学内容,带动全篇课文的重点段落的阅读品析。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说和做》教学设计
人教版语文七下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学设计让我们沿着闻一多先生的足迹,让理想在奋斗中闪光!板书设计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唐诗杂论》闻学者《楚辞校补》三本书一《古典新义》多起草政治传单革命家在群众大会上演说三件事参加游行示威可笔记。
学生可直观地了解课文内容。
治学严谨、成就卓越的学者,言行一致的民主战士《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的言行片段》《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是“农民诗人”臧克家的作品,最早刊登在1980年2月12日的《人民日报》,入选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时经作者同意更名为《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2017年春季改版之后恢复原题目。
这篇文章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
本课不少语句读起来能引发联想和丰富的感受,可以从词语和语句的角度去挖掘背后闻一多人物形象,关注细节描写背后的人物精神。
【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消化落实字词,尤其是四字成语;2.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内容;3.品味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并从中分析闻一多先生的品格和精神。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梳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学习他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2.关注文中的细节描写,理解细节描写的作用;3.勾画精彩语句,揣摩体味其含义和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梳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学习他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教学难点】勾画精彩语句,揣摩体味其含义和表达效果。
默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一、课程导入上一课,我们学习了杨振宁写的《邓稼先》,了解了“两弹元勋”邓稼先无私奉献的一生。
邓稼先的最高成就在于领导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设计了原子弹和氢弹,这不仅将我国国防事业推到了一个新的制高点,而且还间接推进了我国外交方面的进展。
这些发生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
现在让我们的目光放到更前面的一个时代,即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那个时代,也伫立着一位形象高大的人,他叫闻一多。
初中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初中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精选语文是人类交流和思考的一种表达方式,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初中阶段,语文教育不仅需要注重语言的基础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化素养。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在考虑学生语文全面发展的同时,也对教师进行了时间分配和教学指导,教学大纲既实用又充分,让教师可以按照章节进行教学,更好地服务学生的成长。
第一单元《我是生命的奇迹》,要求学生了解人类生命的重要性和珍贵性。
在这一单元中,教师可以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多媒体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生命的本质和较高的生命价值。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讨论、小组活动和PPT等方式,让学生探究人的生命和自然规律的关系,引导学生明确生命存在的意义。
第二单元《天地有灵》,要求学生理解人与自然界紧密相连,人文与自然相融合。
在这一单元中,教师可以根据情境设计和思维导图等方式,让学生了解自然和人文的内在联系。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课堂演讲和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感知自然的美和力量,发现自然界中存在的珍贵资源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第三单元《鲁迅先生》,要求学生通过阅读鲁迅先生的作品,了解文学对现实的关注和批判。
在这一单元中,教师可以用多种阅读策略、音视频播放等方式,让学生感受鲁迅先生在思想领域的独具慧眼和锐利批判。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阅读鲁迅先生的作品,让学生深刻理解文学是反映社会生活的重要手段,也是启迪人民思想的重要工具。
第四单元《我的父亲》,要求学生关注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和家庭关系。
在这一单元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讲述家庭故事、思维导图等方式,关注家庭的重要性和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关系。
同时,教师通过阅读和讨论《我的父亲》等作品,让学生体会爱和责任的力量,鼓励学生要珍惜家庭,爱自己所爱的人。
第五单元《小镇青年》,要求学生认识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和现实困境。
在这一单元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小组讨论和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青年人的心理特点和现实困境。
人教版语文7年级下1.1《从百草园道3味书屋》教学设计1完整篇.doc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 1.1 《从百草园道三味书屋》教学设计1 -《从百草园道三味书屋》教学设计河北承德围场镇中学孙明霞一、教材分析:1.写作背景:《从百草园道三味书屋》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写于1926年,当时国共两党合作掀起的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正处在高潮时期,同时革命也遭到封建军阀、帝国主义等恶势力的阻挠和破坏。
鲁迅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战士,在这一革命中当然始终战斗在革命的最前线,用手中的笔与反动势力进行斗争,被北洋政府诬陷通缉,1926年9月到厦门大学任教,遭到以校长林文庆为首的顽固守旧分子的排挤,在渴望战斗而不可得的新的孤寂与苦闷中于是《旧事重提》拾起童年的带露之花──朝花来慰籍自己此时离奇和芜杂的心情。
集中六篇意在叙事而志在写人抒情,寄托了鲁迅的丰富而深沉的情感。
尤其本文更是如此。
2.教材安排:教材在以童年为主题的单元中,选这一名篇作为首篇,其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体会文章所蕴含的丰富情感,真是自己的痛年,另外鲁迅作为新文化运动中文学革命的先驱,其文美在朴实诙谐幽默的语言,美在清晰的写作思路,简洁的写法,丰富的思想,这些内容也正是我们语文学科的重要学习内容,无疑是我们语文学习的典范。
3.关于本文的主题:值得斟酌的是,本文的主题一直有争议,长期以来坚持本文是对封建教育的批判,这一点我想是长期以来左的思想影响的结果,就本文的写作背景以及教材安排来看,我认为本文主题应定位在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回忆怀念的层面上,这是处理本文的难点之一。
二、教学设计:据此并结合初一学生首次接触鲁迅作品的学况,将本文教学设计如下:教学目标:1.结合工具书掌握重要字词。
2.学习认识鲁迅了解《朝花夕拾》,帮助理解课文.3.借鉴本文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多角度、融情于景景物描写的写法,培养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以及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的写法。
4.揣摩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增强语感。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计划全文共3篇示例,供读者参考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计划篇1一、教材简析本书的单元布局改变了以往按文体安排单元的形式,教材符合新课程的不再强调语文的文体知识的要求,更加注重学生的人文体验。
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各个环节的设计兼顾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
力图在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同时,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教科书内容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培养扎实的语文基本功与开发潜在能力、创新能力的统一。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内容和设计上注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进取精神,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为学生提供各自的发展空间。
第四,遵循语文教育规律,突出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申学习语文。
这套教科书力图使学生学习的过程,变成读写听说的不断实践的过程,在语文实践中受到熏陶感染的过程。
力求建立开放、有弹性和富有活力的教科书体系。
教材体现了课内外和校内外的结合,使教科书由课内走向课外。
二、指导思想认真学习领会新出台的初中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迎接挑战,抓住机遇,确立教研兴校的策略,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感情把握能力,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三、教学目标新课程教材的教学目标,不再是教材的教学目标,而是学生的语文学习目标,教材只是例子,重要的在于学生的情感体验。
1、掌握初一(上)阶段要求掌握的生字词的音义,并学会运用。
2、学习本册书上的课文,完成木学期的教学任务。
3、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掌握常用的学习方法。
4、培养学生语文朗读能力,使之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为培养学生语文语感打下基础。
5、大量阅读课程标准要求的课外读物,增加阅读量。
6、指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文战的主题含义和丰富的思想感情。
初中语文_【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写作:叙事要完整】做一个会讲故事的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写作叙事要完整做一个有故事、会讲故事的人——叙事艺术之结构价值教学设计【课标分析】顾振彪先生《关于写作、口语交际教材系统的说明》中指出:“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至九年级)的写作、口语交际教材,是分作两个系统编排的。
一个系统与阅读结合在一起,另一个系统与综合性学习结合在一起。
”重视“读写结合”是这套教材的重要系统,也是世界母语教学的普遍做法。
通过应用把课文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提高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有利于学生实现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和转化,以及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结合。
1. 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基本内容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2.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
3. 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
4. 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提高独立写作的能力。
5.根据表达的需要,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
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教学重点、难点】1.教材分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写作《叙事要完整》,在整个教材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写作训练承上启下的重要关节。
本单元的课文都是经典文章,是学生习作的经典范式。
尤其《爸爸的花儿落了》不仅是经典范文,虽然隔着时空,却贴近中学生的视角与生活,该文以参加小学毕业典礼为主线(明线),以夹竹桃花为副线(暗线),双线穿插,父爱与花香交映,插叙、伏笔运用出神入化,使文章显得波澜起伏,跌宕有致。
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加强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进而促进写作取材、立意、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的指导,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提高写作能力;因此,单元写作《叙事要完整》,是初中生记叙文从讲清楚记叙六要素为重心,向精心设计、创意构思、艺术加工等过度的关节,是突破以读悟写,以写促读,二维螺旋提升的重要关隘,也为初二、初三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奠定关键性的基础。
七年级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通用6篇)
七年级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七年级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通用6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
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七年级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七年级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及教学目标。
《百草园》是初中教材第一册第五单元(观察、反映生活——景和物)中的一篇课文。
该单元的学习重点是要求学生懂得观察、反映周围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周围景物的习惯,逐步提高观察、反映周围景物的能力。
《百草园》是该单元中第一篇课文,起着引导学生理解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反映身边景物的兴趣的重任。
课文节选自鲁迅的现代散文集《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它通过描写景物和叙写童年趣事来反映童年的“乐”园,表现了童年鲁迅热爱大自然、追求美好事物的纯真感情。
体现了鲁迅广泛的生活兴趣和聪明才智。
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认知目标:了解观察描写景物的意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细致观察景物的能力;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形象、有序的描写的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课文所表现的儿童情趣,热爱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的儿童情趣。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课文主要写百草园的自然景物和在百草园中的有趣活动。
课文显著的特点是:作者观察景物和描写景物的细致,能抓住景物的不同特点;对这些特点的描写角度不同,很注意顺序安排,且描写具体;选用准确生动的词语,恰当运用比喻、拟人手法,生动鲜明,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因此,我把课文描写百草园景物描写细致、形象、有序,用词准确定为教学的重点。
把对“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以及最后一段中“我”的思想感情的理解定为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法这篇课文完全是从儿童的眼光、儿童的口吻和儿童的心理出发来写的。
鲁迅研究专家李何林同志说得好:“此文,景是儿童心理的景,情是儿童心理的情。
2024统编新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统编新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一、内容分析与整合(一)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它如同一扇窗,为学生们打开了文学与艺术的美妙世界。
这一单元精心挑选了三篇散文和四首古代诗歌,每一篇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学底蕴和丰富的情感色彩,为学生们提供了丰富的审美体验和文化积淀。
散文部分,《春》以清新明快的笔触,细腻地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字里行间充满了对自然美的热爱与向往,旨在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感受力和欣赏力。
《济南的冬天》则通过细腻入微的描写,将济南冬天独特的美景娓娓道来,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更流露出作者对家乡的深情厚谊和眷恋之情。
《雨的四季》则通过雨的变化,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现象的多样性和生命力,感受自然界中的韵律与节奏。
古代诗歌部分,《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天净沙·秋思》这四首佳作,以精炼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让学生领略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这些诗歌不仅富有韵律美,更蕴含着诗人的情感与哲思,引导学生们在诵读中体会古人的情怀与智慧。
除了文学作品的学习,本单元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通过阅读综合实践,学生们将学会如何深入解读文本,提炼文章主旨,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而写作训练则旨在让学生们将所学运用到实践中,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感悟,提升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丰富多样,既涵盖了文学作品的欣赏与分析,又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旨在为学生们打造一个全面发展的语文学习平台。
(二)单元内容分析本单元的内容精心设计,围绕“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怀”这一核心主题展开,旨在通过丰富多样的文学形式,引导学生深入感悟自然之美,同时培养其深厚的人文情怀。
在散文部分,我们精选了一系列描绘四季变换、自然景观的佳作,这些作品以其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想象力,将大自然的壮丽与细腻展现得淋漓尽致。
通过阅读这些散文,学生不仅能够领略到自然风光的无限美好,还能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进而提升个人的审美能力,学会以更加敏锐和温柔的目光去观察世界。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精选5篇)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精选5篇)语文七年级下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
2、品读课文,体会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品质。
3、注意本文的选材角度和记叙重点。
4、联系时代背景领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点:品读课文,体会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品质,并学习本文的写法。
教学难点:联系时代背景领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切入角度:探寻闻一多先生的足迹。
程序:一、导入新课。
上个世纪30年代,闻一多先生在国立青岛大学任教,在教学间隙,他写了大量的诗作,出版了《红烛》、《秋菊》等诗集。
当时,不少人想拜他为师,但他有规矩,你若要拜他为师,必须先把诗作给他看,他觉得你有发展前途,才肯收你为徒……文学青年臧克家不远千里慕名而去,以一首题为《幻光》的诗向闻先生请教。
诗曰:“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若把幻光看作是幻光/那他便沉入了/无边的苦海”闻先生读完这首诗,深受感动,欣然收臧克家为徒!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中国现代著名诗人臧克家的一篇写他的老师的文章《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二、解读文本。
1、整体把握:⑴老师范读课文,学生听完后把下面这句话补充完整。
(可以用课文原句)闻一多先生是一位。
⑵本文写了闻一多先生的哪两个方面?注意两部分之间的过渡语。
2、仔细品味:探寻闻一多先生的足迹,体会其精神品质。
(1)作为学者和诗人的方面:向古籍钻探、开文化药方《唐诗杂论》毅力顽强、忧国忧民、(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楚辞校补》珍惜时间、吃苦耐劳!《古典新义》该部分哪些地方在叙述中穿插了形象描写?找出来,读一读,体会其作用。
(2)作为革命家的方面:争取民主、反对独裁大声疾呼言行一致!(说了就做。
)函寄传单大骂特务英勇无畏、义无返顾!带队游行身先士卒!该部分在叙述中穿插的描写比较少,但有一些评论人物言行的话,请找出来读一读,体会其作用。
3、小结、回顾:⑴闻一多先生的业绩及品质;⑵大体比较在两部分中闻一多先生言行、思想的异同;⑶归纳:闻一多先生足迹深深,品德高尚,实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人教版(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邓稼先》文本解读
《邓稼先》文本解读一、站在编者的角度解读文本:本文编排在部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群星闪耀,感受名人的风采”单元。
该单元为“杰出人物”单元,《邓稼先》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与《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同为“教读课文”。
还包括有“自读课文”《回忆鲁迅先生》和文言文《孙权劝学》。
部编教材单元编排体例为双线组织单元结构。
阅读单元的组织兼顾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两条线索。
“人文主题”,即课文选择大致按照内容类型进行组合,《邓稼先》本文所在单元的人文主题便是“群星闪耀,感受名人的风采”。
人文主题强调语文与生活的联系,重视主流文化、传统文化的渗透,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语文要素”即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要素,包括必要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等,构建以语文能力培养为主线、层级序列清晰的教科书体系结构。
以阅读能力为例,新教材注重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两个方面的训练。
如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强调“精读”,要求做到:一是字斟句酌;二是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情感。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为:学习精读的方法,在通览全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把握关键语句或段落,字斟句酌,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注意结合人物生平及其所处时代,透过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二、站在作者的角度解读文本:孟子说:“读其书,颂其诗,不知其人,可乎?是以知人论世也。
”要想准确解读《邓稼先》文本,首先应当追溯作者的写作目的或写作背景,把握“作者之思”和“文本之志”。
杨振宁先生与邓稼先从小就有着深厚的情谊。
他们两家的祖籍都是安徽,在清华园两家人又住隔壁。
邓父和杨父是多年深交的老友。
杨振宁教授的弟弟杨振平与稼先也很要好。
少年时代的稼先与少年杨振宁总在一起打墙球,弹玻璃球,甚至还比赛爬树。
上中学稼先和杨振宁都同在北平崇德中学,杨振宁比邓稼先高两级,后来他们两人又是西南联大的校友。
解放前夕,稼先和杨氏兄弟又都赴美留学。
人教版统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解析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一文主要从 “说”和 “做”两方面来写闻
一多。闻一多一生中的主要身份是学者、诗人。这篇文章前半部分写闻一多前期怎样
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数十年如一日,终于在
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着力表现闻一多是 “卓越的学者”,是 “做了再说,做了不
自由畅达、灵活自然。在教学中,这些都是要引导学生重点关注的。再如, 《说和
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一课中,作者是诗人,很多语句富有诗意,精练含
蓄,意蕴丰富。课后练习题中列举出来了一些,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找出其他的一些
语句进行揣摩。
重点三:结合人物生平及其所处时代,透过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
︵︶七年级
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 “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因为作者自己具有较深厚 的传统文化底蕴,所以能从传统文化的角度看问题。又如,课文从近百年来中华民族 蒙受屈辱和宰割写起,引用唐代李华的 《吊古战场文》和作者儿时从父亲口中学到的
90
《中国男儿歌》,引导读者把眼光射到历史深处。因为作者是炎黄子孙,在中国大陆长
七年级教材解读
89
她细腻敏锐的心灵进行描绘,捕捉到鲁迅不为一般人所知的另外一面,鲁迅形象在一 件件平常小事中站立起来,真切感人,微中传神。
对人物的准确把握,还需要结合人物生平及其所处时代。无论邓稼先、闻一多、 鲁迅、孙权,都是历史上的名人,关于他们的资料非常多。课文中对这些人物的生平 经历也有所涉及,比如 《邓稼先》《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学中,教 师要引导学生紧扣文本,细读文本,从文本的语言文字中去把握人物,补充介绍的资 料要适当,要恰到好处,比如,适当介绍当时我国研制两弹的国际国内形势,对于学 生理解邓稼先工作的艰辛、贡献的巨大有所帮助;适当介绍闻一多被暗杀前后的政治 环境,对于学生理解闻一多的 “大勇的革命烈士”形象有所帮助。要注意的是,不要 将课文阅读变成人物资料的介绍会,让学生记住一些干巴巴的知识,对人物的认识只 停留在概念性知识的层面。不要先行给出一个人物形象的 “标签”,让学生从文中或 补充的资料中去寻找 “依据”,“证实”所谓的理解。而是要设置恰当的问题,引导学 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知识背景,揣摩人物的思想心理,把握人物的情感,对人物 有自己的认识和评价。
初中语文《变形记》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语文《变形记》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初中语文《变形记》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适用年级七年级所需时间 5课时(专题一3课时,专题二2课时,)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本主题单元依据人教版语文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和第六单元的三篇课文。
本单元以文中主要人物的思想蜕变为主题。
学习重点是感知文本内容、感悟人生飞跃。
本单元分两个专题:专题一:细品他人的变形记。
国事让我们成长,以《最后一课》为例。
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情节结构;细读文章,品味语言,分析人物形象,领会思想内涵;学生领会文章思想内涵后,激发爱国热情。
体悟到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的息息相关,以及人物的变形。
家事让我们成长,以《爸爸的花儿落了》为例;使学生学会欣赏作品,领会作品的内涵”,及“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口语交际的能力” 的理论指导,让学生从中获得对人生健康成长与自身成熟的有益的启示。
平常事让我们成长,以《猫》为例;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
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
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
从养这三只小猫的过程中,使学生领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
专题二:主宰自己的变形记。
结合学过的三篇文章和学生搜集到的其他关于人生蜕变的文章,让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人生,交流讨论比较后的发现和收获,理解国事,家事,平常事在人生成长中的重要意义,通过实践活动将课堂所学变成为自己人生的宝贵经验,并培养自己的观察力,感悟力和叙述,写作能力。
专题一与专题二是理解,提高,吸收,应用的的关系。
具有一定的逻辑性。
本单元学习是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学生学习采用活动式设计,在文本阅读过程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通过朗读、小组学习、合作交流,自主展示等形式完成各项教学任务。
力图实现读和写的结合,师生交流和生生互动的结合,文本学习和现实生活的结合。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主题单元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文本,归纳故事情节。
部编本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整体设计
2018年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第一单元教材整体设计民族中学田建一、教材整体分析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的教材编排出现较大变化:1.全书总共24篇文章,仅保留旧版教材文章9篇,其余为新增文章,其中包含老版教材其他年级段文章5篇,七上1篇,八上4篇。
2.古诗词诵读保留旧版4首,新增4首。
3.名著导读,由旧版《童年》、《昆虫记》更改为新版《骆驼祥子》、《海底两万里》,且分别安排在第三单元、第六单元之后学习。
同时在创新中仍然按照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编排线索,按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大板块组织单元。
六个单元的主题分别为名人、祖国、凡人、美德、哲理、探险。
每个单元包括“阅读”与“综合性学习”两部分。
六次综合性学习分为“三大三小”,即大型综合性学习和小型综合性学习各三次,前者强调研究能力的培养,后者突出写作能力与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二、第一单元具体分析第一单元(一)教学内容历史的星空,因有众多杰出的人物而光辉灿烂。
他们中有叱咤风云的政治家,有决胜千里的军事家,有博学睿智的科学家,还有为人类奉献宝贵精神粮食的文学艺术家……阅读本单元的课文,能让我们感受到他们的非凡气质,唤起我们对理想的憧憬与追求。
(二)教学目标本单元学习精神的方法、在通览全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把握关键语句或段落,字斟句酌,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注意结合人物生平极其所处时代,透过细节描写,把握人物性格,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1.邓稼先/杨振宁:划出你认为最感人的、能揭示邓稼先精神和人格的语句并解释、分析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臧克家:学习、感受闻一多独特的人格魅力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萧红:理解伟人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4.孙权劝学/《资治通鉴》:赏析写人记事的美妙手法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三、课例《邓稼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识记并积累“可歌可泣、鞠躬尽瘁、鲜为人知、马革裹尸”等词语。
2、划出你认为最感人的、能揭示邓稼先精神和人格的语句并解释、分析。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2023)第一课《李白》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2023)第一课《李白》教案一、教学目标- 了解李白诗歌创作的背景和特点,理解课文的大意并熟练朗读。
- 通过体验课文所描绘的自由奔放、豪迈豁达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掌握李白诗歌的创作背景和特点,理解课文的大意。
- 理解课文描写的“唐朝繁盛、贵族生活豪华”、“自由奔放、豪迈豁达”的感情表现,体验李白诗歌所传达的文化思想。
三、教学难点- 在把握李白诗歌的创作背景和特点的基础上,理解情感表现,掌握阅读技巧。
四、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在讲解历史背景的同时,播放相关图片或小视频,引导学生对当时的历史背景进行了解。
2. 导入新课:师生共同朗读全文,加深对整篇文章的理解。
3. 阅读理解:分段讲解每一个重点词语,突出重点,让学生跟读、朗读,理解词汇意思。
4. 学生发散性思维:引导学生联想、思考“自由奔放、豪迈豁达”这种生命情感的表现方式是否还存在于生活中,发扬个性和创造力等等。
5. 总结反思:让学生在总结中体会自由和豪迈的情感表达方式,从而将课堂所学反映到日常生活。
五、教学评估方式- 小组总结性发言。
- 课后布置作业: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对“自由奔放、豪迈豁达”的理解及在生活中的实践。
六、板书设计- 李白七、教学后记此课堂活动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李白诗歌的创作背景和特点,并体验李白诗歌所传达的文化思想。
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在享受文字、音乐、美学的同时,感受人文关怀,增长人文素养和美育涵养,熏陶健康的文化情感。
同时,也帮助学生在开放的思维和高度的思辨能力中进一步认识人养生的经验和投身社会的情操,由此去创造美好的文化和艺术。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主题课程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单元主题教学设计第一单元铮铮忠骨浩浩正气【单元目标】1.从单元阅读的角度梳理人物故事,对篇章人物精神作出正确的评价和聚焦。
2.通过揣摩词句、分析细节,感知语言特点,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的精神品格,学习精读的方法。
3.在单元精读基础之上根据篇章人物精神写法进行有代表性段落研读,由会读到会写。
【设计解说】本单元课文以写人记事为主,所出现的名人都是在中国历史上有声望、有贡献的杰出人物。
从这些人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家国情怀,看到他们的奉献精神,也能看到他们的文人气节。
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传承。
因此,在教授本单元课文内容时,我们要引导学生将了解人物身上历史的责任感、个人的使命感,同时将这种责任和使命与新冠肺炎的时代背景融合,以培养学生的家国意识和责任担当。
从单元主题教学的角度来说,我们要学会“横”向联系,既要找到几篇课文中人物的共性,也要找到他们各自的特性。
我们要教会学生精读的方法,从语言文字、篇章结构、人文内涵等角度细细品味人物的思想感情,把握人物的人格魅力。
我们还要学会“纵”向深挖,从读写结合的角度,将“读”出人物精神和“写出人物精神”的脉络打通。
在精读课文章节的基础之上,通过向课文学,使学生读的意识和写的意识建立关联,掌握“写出人物精神”的一般技巧和方法,做到在读中有写,写中有读。
由于《孙权劝学》一课在文体上与前三篇课文不太相符,我们主要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落实文言字词,具体的教学内容还需要老师引导落实。
本单元主题教学分为三课时,第一课主要安排学生自主导学,第二课时倾向于阅读教学,通过主问题带领学生学会精读课文,掌握精读课文的方法。
第三课时则侧重于由读向写的延伸,设计的落角点有两个。
其一,从单元阅读的角度对篇章人物精神作出正确的评价和聚焦,唤起学生的理想和抱负。
其二,在单元精读基础之上根据篇章人物精神写法进行有代表性段落研读,由会读到会写。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样本(三篇)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样本一、教学目标设定教学设计旨在协助学生梳理思维,掌握关键点。
第三单元为写景散文,目标为理解此类文章特性,学习描绘景物的技巧(如抓住特征,安排合理顺序),并欣赏精准生动的语言表达。
教学设计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适应学生的学习进程。
第四单元为小说单元,目标是理解小说的基本特征和相关知识,了解其通过塑造人物、构建情节、描绘环境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方式。
同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他们阅读经典小说,培养想象力,学习初步的人物分析评价技巧。
教学设计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自主学习,教师适时进行精炼指导。
第五单元为童话单元,目标是培养创新思维和想象力,以符合国家课程标准中“认识世界”和“发展思维”的要求。
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设计应以思维和想象力的发展为核心,通过阅读、讨论、提问和解答等方式,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力求生动有趣。
第六、七单元为古诗文单元,目标是让学生逐步接触和了解我国古代优秀文化,培养诚信品质,成为合格的现代公民。
在学习中鼓励质疑和探索,热爱祖国,欣赏古代诗歌之美,初步了解我国古代诗歌的辉煌成就。
四、总体教学目标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应着眼于学生的语文学习需求,教材仅作为教学示例。
目标包括掌握七年级上学期的生字词,学习本册书的课文,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提升朗读能力,广泛阅读课外读物,理解文章主题和情感,以及培养全面的语文素养,同时贯穿情感教育和道德教育。
五、教学策略1、整合教学目标,兼顾知识、过程、情感和智能的培养。
2、开放教学内容,从单一转向综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视野,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3、促进互动性教学,构建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环境,实现师生共同学习。
4、增强教学活动性,设计多元化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5、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提升课堂吸引力,促进认知深化。
6、实施课前阅读活动,提升学生的积累、表达和交流能力。
7、扎实写作基础,鼓励学生多写,灵活处理练笔与作文的关系,激发写作兴趣。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全套单元作文教学设计附例文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全套单元作文教学设计附例文目录第1单元《写出人物精神》教学设计 (1)第2单元《学习抒情》教案设计 (9)第3单元《抓住细节》教学设计 (22)第4单元《怎样选材》教学设计 (33)第5单元《文从字顺》教学设计 (40)第6单元《语言简明》教案设计 (47)第1单元《写出人物精神》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题是讲述名人的故事,引导学生感受名人的风采。
同时要突出读写结合,把阅读教学与“写出人物的精神”的写作教学结合起来,围绕人物描写,读中有写,写中有读。
【学情分析】写人记事文章是初一学生学习写作的重点,在七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写作中,我们学习了“写人要抓住特点”,本课将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如何深入到写出人物精神。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运用对比、描写、用议论或抒情句点睛等方法来写出人物的外在特点和内在精神。
并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
2.读写结合,从课文中学习写出人物精神的方法并运用到作文实践中。
3.引导学生用心了解和理解身边的每一个人,捕捉美好的有趣的、有意义的瞬间,记录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运用对比、描写、用议论或抒情句点睛等方法来写出人物的外在特点和内在精神。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把握人物外在特点和人物内在精神的关系。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 回顾七年级上学期学习过的内容《写人要抓住特点》:写人有一些常见的方法,如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记录下来写在笔记本上,作为自己的知识储备。
2、回忆本单元前几课的内容,尝试自己归纳总结一下写人的方法,比如《邓稼先》一文中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作对比的手法。
为本单元的写作做好准备。
一、导入交流学生们的课前准备中的知识储备,说一说大家认为该如何写出一个有特点的人。
——运用各种人物描写的方法,从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各个角度进行详细的描写。
除了外在特点,还需要写出人物的内在精神,也就是人的思想、气质、品格、个性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课文主要是展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传记或散文。
这些人物或是叱咤风云的政治家,或是博学睿智的科学家,或是奉献宝贵精神食粮的文学家……阅读、学习这些描写人物的作品,能让我们感受到他们的非凡气质,唤起我们对理想的憧憬与追求。
《邓稼先》是杨振宁写的一篇传记型文章,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来民族情结、五十年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
《说和做》是一篇散文,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
本文写得十分精粹,全文虽然只有一千多字,但精选的事例典型,结构严谨,语言精练,抒情议论精当,突出地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一文节选自萧红的《萧红全集》,是一篇散文。
本文主要对鲁迅先生的生活进行了记述。
《孙权劝学》节选自《资治通鉴》,文题为后人所加。
此文简练生动,以对话表现人物,且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极富表现力,毫无冗繁之处。
还运用了侧面烘托及对比的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突出了人物的风采。
本单元的“写作”要求“写出人物的精神”。
旨在让学生通过写作训练,学习、积累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并能在今后的写人作文中适当运用这种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语,会读会写会用。
2.学习精读的方法,在通览全篇的基础上了解课文的大意。
过程与方法
1.注意结合人物生平及其所处时代,透过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2.把握关键语句或段落,字斟句酌,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人物的精神品质,感受他们的非凡气质,激发对理想的憧憬与追求。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2.注意结合人物生平及其所处时代,透过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特征。
教学难点
1.要结合阅读提示和课后练习,抓住
重点难点问题,深入理解。
2.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体会课文所表达的丰富多样的情感。
教学措施
1.朗读感悟法。
朗读是学习语文最简洁、最有效的方法。
引导学生感悟人物形象,领悟语言表达都是离不开“读”的。
引导学生感悟语言形式的过程,离不开文本内容,离不开朗读。
通过朗读,可以把语言形式的外在特点,如环境描写的潜在作用,人物语言、动作的表现意义等;语言形式的内在妙处,如前后对比、侧面烘托等,绘声绘色地展现出来。
2.资料补充法。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适时补充与文章内容相关的资料,如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资料,人物生平、成就资料,其他名人或历史典籍对人物或事件的评价资料等,这样不但可以丰满人物形象,而且能深化对事件的认识。
3.创境想象法。
教师在文本的细节处或空白处创设恰当的情境,引导学生透过细腻生动的语言文字想象画面。
通过再现情境的方法,可以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在学生头脑中高大起来,丰满起来,鲜活起来。
4.换位体验法。
在教学过程中,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引导学生静静阅读,走进文本。
通过换位体验,感受人物形象,品味语言特点。
课时安排
《邓稼先》2课时
《说和做》2课时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1课时
《孙权劝学》2课时
写作1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