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思潮及流派
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2024)
引言概述: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是指在现代经济学理论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不同的学派和思想流派。
这些流派在对经济现象的解释、政策建议和学术研究方法上存在差异,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理论基础和关注重点。
本文将对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进行综述,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不同的经济学流派。
正文内容:一、新古典经济学流派1.奥地利学派:强调市场机制、个体选择和自由竞争的重要性。
2.芝加哥学派:注重市场自由和个人自由选择,认为个体行为是合理的。
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流派1.凯恩斯经济学:着重强调国家干预经济,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和财政刺激来解决经济萧条。
2.新凯恩斯主义:强调市场失灵和不完全竞争,提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三、制度经济学流派1.新制度经济学:强调制度环境对经济行为的影响,包括法律、规则和制度等因素。
2.行为经济学:研究人们的决策行为,关注非理性和有限理性行为。
四、行业经济学流派1.工业组织经济学:研究市场结构、企业行为和市场竞争等因素对市场效率和社会福利的影响。
2.技术创新经济学:关注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的影响。
五、制度主义经济学流派1.法和经济学:研究法律制度对经济活动的影响,考虑法律制度和经济效率之间的关系。
2.公共选择理论:探讨政府和公共机构在经济决策中的作用,强调政府行为的理性和效率。
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在理论基础、观点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
新古典经济学流派注重市场机制和个体选择,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流派强调国家干预和政府政策的重要性,制度经济学流派关注制度环境对经济行为的影响,行业经济学流派研究市场竞争和产业结构等问题,制度主义经济学流派关注法律和公共决策对经济的影响。
每个流派都对经济理论和政策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贡献。
对于经济学家和决策者来说,了解和理解这些不同的经济学流派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分析经济现象和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
现代西方经济学主流思潮及学派
导言
一、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的研究对象 二、为什么学习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 三、对待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的态度与研
究方法
一、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的研究对象
现代西方经济学发展的历史渊源: 现代西方经济学一般指20世纪30年代以后流行于欧美国
家和其他某些国家与地区的经济学说。并且一直延续到现 在的经济学说。 Ⅰ:古代和中世纪的经济学说——前古典经济学时代—— 15世纪之前 Ⅱ:近代西方经济学说——古典经济学时代——16世纪至 19世纪60年代 Ⅲ:现代经济学体系的产生与发展——新古典经济学时代 ——19世纪70年代至 20世纪30年代 Ⅳ:当代经济学体系与流派——20世纪30年代至今
(3)不同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各流派,也不同于反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各流 派的非主流经济学派。这包括:瑞典学派,熊彼特的经济理论体系,罗斯托 的经济成长阶段理论,新制度学派,激进经济学派。
(二)流派概况
1、凯恩斯主义主要流派(国家干预主义流派) (1)新古典综合派(美国凯恩斯主义) (2)新剑桥学派(英国凯恩斯主义) (3)新凯恩斯主义Ⅰ(1960’):凯主义非均衡学派 (4)新凯恩斯主义Ⅱ(1980’中期以来):凯主义主流经济学 (5)新兴的新古典综合——自由主义和国家干预的新综合(世纪之交
(1)由于凯恩斯的追随者对凯恩斯经济学说进行了不同的解释和补充而形 成了不同的流派。这些流派包括新古典综合派(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新剑 桥学派,非均衡学派(新凯恩斯学派),希克斯的经济学体系,新凯恩斯主义 经济学。
现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思潮及流派-绪论
要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去学习、研究 和借鉴西方经济学。
在学习中具体地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
证唯物主义的基本态度和方法。
7
济理论发展史上的“第三次革命”
4. 20世纪50年代现代货币主义学派的 产生是近现
代西方经济理论发展史上的“第四次革命”
4
5. 20世纪60年代的“斯拉法革命”是 近现代西方经济理论发展史上的“第五次 革命”
6. 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理性预期学派 的挑战是近现代西方经济理论发展史上的 “第六次革命”
现代西方经济学 主要思潮及流派
王志伟
1
绪论
一、现代西方经济学
发展的历史渊源
1.古代和中世纪西方国家的经济学说(公元前4世纪 至公元15世纪) 2.近代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变化(16世纪 至19世纪60年代) 3.现代西方经济学体系的产生和发展(19世纪70 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 4.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和流派(20世纪30年 代中期以后)
5
三、现代西方经济学 各理论流派的形成和发展
1.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理论流派划分标准 2.现代西方经济学各理论流派的形成和发展 3.现代西方经济学各理论流派形成和发展趋势的 意义
6
四、 学习本课程应有的
基本态度
注意历史地、客观地、辩证地看待具体 的理论和政策问题。
注意我国和西方国家之间在相关环境和 条件方面的差异。不可盲目照搬或简单 套用。
2
二、近现代西方经济学
理论发展历史上的“六次革命”
1. 1776年亚当 •斯密的代表作《国民财富 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即《国富论》)的出 版标志着近现代西方经济理论发展史上的“第 一次革命”
现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思潮及流派-第六章 瑞典学派
• (2)假定所考察的经济是一个有组织的纯粹 的信用经济,及全部支付都利用划汇和账面转 移来进行。
• (3)威克赛尔将总供给和总需求都相应地划 分为消费品的供求和投资品的供求,从而能够 考察货币数量在影响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化过程 中,对生产结构、资源配置、收入支出、储蓄 和投资有何种影响,即把相对价格变动与一般 物价水平结合起来加以考察。
“累积过程理论”
• 威克赛尔经济学说的核心内容就是“累 积过程理论”,它主要包含在威克赛尔 的《利息与价格》一书中。
• 这一理论包括了威克赛尔的货币利息理 论和经济周期理论,反映了他对经济理 论最重要的贡献。这些内容为瑞典学派 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 威克赛尔是一位较早地认识到“二分法” 缺陷的经济学家。
• (4)“自然利率”是核心概念。自然利率是与货币利 率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它是指“如果不使用货币、一切 借贷以实物资本形态进行、在这样情况下的供求关系所 决定的利率,……称之为资本自然利率”。
• 自然利率实际上是物质资本的收益率。与此相对应的货 币利率是指银行借贷活动中用货币支付的利息率,它是 由资本市场上借贷双方的供求关系决定的。
• 降低货币利率增加的贷款,首先是流入企业 扩 大生产,导致生产要素价格上涨。在没有闲置 资源的情况下,要素会从消费品部门向资本品 部门转移,造成消费品生产的萎缩。但是,生 产要素价格上涨,会使居民收入增加,在货币 利率保持低水平时,消费开支会进一步增加。 消费品供大于求又推动其价格继续上升,这又 推动投资进一步增长,投资品价格进一步上升。 继而,收入进一步增加,消费支出再次增 加,……于是,这种循环就会形成一个经济扩 张的累积过程。
• 排斥货币因素,就排斥了经济生活中的不确定 性和人们面对经济状况的预期因素 。
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及思想
非主流经济学派
02
货币主义学派
总结词
货币主义学派强调货币在经济中的核心作用,认为货币供应的变化是引起经济 波动的关键因素。
详细描述
货币主义学派认为,货币供应的增加会导致一般物价水平的上升,因此货币政 策应该以稳定物价为首要目标。该学派主张货币政策应具有前瞻性,对未来经 济走势做出准确预测,并采取相应措施来稳定物价。
总结词
新古典政治经济学派强调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认为政府干预会破坏市场经济的自然平衡。
详细描述
新古典政治经济学派认为,市场经济具有自我调节能力,价格机制能够有效地配置资源。政府干预只会破坏市场 经济的自然平衡,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因此,该学派主张政府应该尽量减少对市场的干预,让市场机制充分发 挥作用。
经济学思想史
04
重商主义思想
总结词
重商主义思想是西方经济学思想史上最早的经济学派,它强 调国家应通过增加出口和限制进口来积累财富。
详细描述
重商主义思想认为,财富的源泉在于对外贸易,通过增加出 口和限制进口可以增加国家财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国家 应该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关税保护、鼓励出口等。
古典经济学思想
现代经济学流派
03
演化经济学
总结词
演化经济学强调经济系统的动态变化和演化过程,研究经济现象的长期变化和适应性。
详细描述
演化经济学借鉴生物学中的进化理论,认为经济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各种经济主体在其中不 断适应环境变化而演化。该学派关注市场机制、技术进步和创新在经济演化中的作用,试图解释长期 经济增长和产业演变的规律。
新凯恩斯主义学派
总结词
主张政府干预经济,强调非价格粘性和不完全竞争。
详细描述
当代西方经济学派别
当代西方经济学派别当代西方经济学派是指20世纪以来影响深远的一系列经济学理论和思想流派。
本文将介绍几个当代西方经济学派的代表以及它们的主要观点。
I. 新古典主义学派新古典主义学派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派之一。
该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弗里德里希·哈耶克、米尔顿·弗里德曼等。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主张市场是资源配置的最佳机制,追求市场自由和个体理性行为。
供求关系在新古典主义的理论中起着核心作用,均衡价格也是新古典主义的基本假设。
II. 结构主义学派结构主义学派认为经济发展受到社会、政治和制度因素的影响。
该学派的代表人物有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等。
结构主义经济学关注市场失灵问题,主张政府应该在经济中发挥积极的角色,以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
III. 新制度经济学派新制度经济学派关注经济制度对经济行为和结果的影响。
该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奥利弗·威廉姆森、道格拉斯·诺斯等。
新制度经济学强调市场交换并非完全摒弃规则,而是基于一定的制度框架进行,制度对市场行为有重要影响。
IV. 进化经济学派进化经济学派认为经济行为和结构是逐渐演化、适应环境的结果。
该学派的代表人物有乔治·阿克洛夫、布莱恩·亚瑟等。
进化经济学从生物学的进化原理中借鉴,将经济行为视为一种适应和学习的过程,强调演化和创新对经济系统的重要性。
V. 行为经济学派行为经济学派认为人们的经济决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
该学派的代表人物有丹尼尔·卡尼曼、理查德·塞勒等。
行为经济学关注人们的有限理性和行为偏差,通过实验证据研究人们的行为模式,为经济学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释框架。
综上所述,当代西方经济学派涵盖了不同的理论和方法,对经济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多种视角。
不同的经济学派在解释经济现象和制定政策时,具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
对于经济学的发展和实践,了解并综合运用这些经济学派的理论和方法,将更有利于问题的全面分析和解决方案的制定。
现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思潮及流派-第七章 现代货币主义学派
“剑桥方程式”则强调人们手持现金的作用
(货币需求量的作用)。
• 在“现代货币主义”学派的理论中,尤 其是在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中,可
以明显地看出剑桥学派特别重视货币需 求分析这一理论传统的影响。
•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也对米尔顿·弗里 德曼的货币理论产生了相当的影响。
• 只是米尔顿·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中 包含了更多的资产种类,而不象凯恩斯 的模型,只包含了货币与证券两类资产。
• 弗里德曼十分清楚,现实中“不存在任何完全 纯粹的制度,每一制度都是某种类似混合制度 的东西;一方面,包括着指令性因素,而另一 方面,却又主要地依赖于自愿合作。问题在于 一种比例问题,在于将指令性因素降至最小, 而且,在引入指令性因素的地方,在于在实现 人们所追求的生产效率目标以外的其它目标的 同时,以一种尽可能小地妨害市场运行的方式 来实现这种指令性因素最小化” 。
• 费雪的老师是凯默尔。凯默尔在1907年出 版的《货币和信用工具与一般等物价的关系》 中对于信用和物价水平关系的研究对费雪很有 启发。
• 费雪1911年出版了《货币的购买力》一书, 提出了以“交易方程式”为代表的著名的现金 交易数量说。
费雪的“货币交易方程式”
• P = MV/T; 或者 MV = PT • 如考虑到银行存款因素,设M'为银行存
• 英国经济学家布赖恩•摩根对此说道:“财政政 策的失败和便宜货币的灾难性后果加重了某些 经济学家关于货币理论发展的过于狭窄的说法 的份量,结果出现了另一种替代的学派,他们 对当前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解决办法。这些解决 办法的基本概念比作为凯恩斯学派体系的基础 的货币过程更为广泛。它以货币数量的变化作 为中心。这一学派被称为货币学派或现代数量 学派。”
• 弗里德曼在分析消费和收入的关系时, 将收入分为暂时性收入和持久性收入。 暂时性收入指短期内得到的,非连续的 和带有偶然性的收入。持久性收入指消 费者从自己拥有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 中,在长期内经常能得到的,带有长久 性和规则性的收入流量。
现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思潮及流派-第十一章 德国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派
3.竞争秩序的基本原则
• (1)建立原则 • 第一,建立一个有运行能力的、完全竞争的价格体系。欧肯
说这是“经济宪法的基本原则”。 • 第二,与竞争秩序相适应的,稳定的能自动发挥作用的货币
(三)交换经济
• 1.交换经济的特征 • 欧肯分析交换经济时以他的“工场”和
“家务”概念为基础。“工场”只生产, 而“家务”只消费。市场形式和货币制度 是认识交换经济的两组根本问题。
2.市场经济与交换经济的秩序形式
• 欧肯首先区分了“封闭的”和“开放的”两种供求结合 的市场形式。然后又把供给和需求的每一种主要形式分 别分为五种“纯粹的形式”,并依据“计划的资料”来 把握这些形式。
• 这种经济要满足中央机构自己的需求。它 不了解社会其他成员的需求。这是该种经 济的最大弊病。
• 弗莱堡学派认为,该种经济没有一个适当 的控制机制来最好地满足中央管理机构自 己的需求。
• 弗莱堡学派认为集中管理的经济是以一种无法精确计算 的“物资数量平衡表”为基础作经济计划的。而这种方 法是无法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的。
• 欧肯严格地、精确地描述了这些理念型的经济秩序的纯 粹形式特征,并系统地论述了它们,逐个突出刻画了每 一个理念型的经济秩序形式,按一定的顺序把它们编排 起来。系统编排起来的全部理念型经济秩序,就是它所 说的“广泛的形态学装备”。
• 这就是欧肯研究经济秩序的体系,或者说是他的经济秩 序理论的体系。
3.两种经济秩序的纯粹形式
三个分支。
• 一是以瓦尔特·欧肯(Walt Eucken)和弗兰 茨·伯姆(Frantz Bohm)为中心为代表的“弗 莱堡学派”(The Freiburg School), 也叫“个 人主义的自由主义学派”;
现代西方经济学流派及其代表观点
现代西方经济学流派及其代表观点现代西方经济学流派及其代表观点文管2班修翔宇当代西方经济学应该说是从凯恩斯主义开始的,其他流派大多与凯恩斯主义有关,有的是从凯恩斯主义发展分化出来的,有的则是作为凯恩斯注意的对立面出现的。
当代西方经济学可以分为这样一些流派:新古典综合派、新剑桥学派、现代货币主义、哈耶克的新自由主义、西德新自由主义、合理预期学派、供给学派、新制度学派、激进政治经济学派、瑞典学派。
其中影响最大是四个流派:新古典综合派、新剑桥学派、现代货币主义、新制度学派。
新古典综合派:又称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在西方经济学界占统治地位。
萨缪尔森认为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是混合经济,新古典综合是为混合经济服务的经济理论。
混合经济,是指既有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又有国家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的经济。
汉森进一步发挥了这个思想,提出了双重经济的概念: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已经不再是单一的纯粹的私人资本主义经济,而是与私人经济同时存在着日益增加的社会化的公共经济,因而成为双重经济。
因此,经济学理论不仅应有反应国家干预经济的宏观经济学,还应有反应市场经济的微观经济学。
新古典综合正是适应于这一要求而产生的。
新古典经济学的主要理论有:一、IS-LM分析。
在IS-LM分析中,IS曲线表示商品市场上需求与供给一致时国民收入与利息率的关系;LM曲线表示货币市场上需求与供给一致时国民收入与利息率的关系。
IS-LM分析把商品市场的供求一致,货币市场的供求一致以及国民收入水平和利息率水平同时用均衡分析方法解决。
在IS曲线上表示商品市场均衡,在LM曲线上表示货币市场的均衡,因此,在IS曲线与LM曲线的交点,两种市场同时达到均衡,这就决定了国民收入的大小和利息率的高低。
二、对滞胀问题的解释。
微观部门供给异常。
个别部门供给变动异常及价格变化是微观经济学所讨论的问题,这是用微观理论补充宏观理论来解释滞胀现象。
福利支出增加引起滞胀。
这是用围观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化来解释滞胀问题。
现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思潮及流派
现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思潮及流派第1篇 国家干预主义思潮下的各流派1、 凯恩斯的经济学凯恩斯《通论》的出版,恰好满足了20世纪30年代西方国家在经济上和政策上的实际需要,所以,《通论》出版之后,对西方经济学界立即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迅速为英美等国经济学界所接受。
西方经济学家均对此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K·加尔布雷斯称《通论》是“对社会经济政策最有影响的一本书”。
更有一些西方经济学家把这本书比作哥白尼在天文学上的贡献、达尔文在生物进化论方面的贡献以及爱因斯坦在物理学上的贡献。
还有人把《通论》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马克思的《资本论》相提并论,认为“亚当·斯密的著作是对重商主义的声讨,马克思的著作是对资本主义的尖锐批评,凯恩斯的著作是摒弃自由放任的基础”。
诚然,凯恩斯对西方经济学的这一变革,在当时乃至以后的确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革命性”的转变。
不过,像上述一类说法也有些言之过甚。
凯恩斯经济理论体系的出现确实使西方经济学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并导致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
“凯恩斯革命”在理论上的特点主要是:1、注意到制度因素和不确定性对经济行为的决定性影响,因而否定了传统西方经济学中的关于市场总是处于充分就业均衡状态的假定。
2、注重短期分析,注重国民收入和就业的决定问题,而不再强调长期分析和资源最优配置问题。
3、强调有效需求的决定性作用,否认相对价格变动在短期内的重要意义。
4、主张经济中实物经济和货币经济的统一,反对将其分裂的“二分法”。
5、否认经济中存在经常有效的自动调节机制,强调政府对经济加以干预和调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客观地讲,凯恩斯的理论的确对20世纪20-30年代的资本主义经济状况做出了比较正确的分析。
他能够比当时居于主流地位的新古典经济学家更为清醒地正视经济大萧条的现实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矛盾。
他的一整套理论体系和分析方法的提出,为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方向。
现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思潮及流派-第四章 凯恩斯主义的非-PPT精选文档
• 凯恩斯认为,经济中出现非均衡现象应 该是常见的通例,而古典经济理论所描 述的随时随处都可以实现一般均衡的经 济恰恰是一种特例。 • 在现代西方经济学中,正是凯恩斯的理 论,对非均衡经济思想的发展和完善, 对非均衡学派的产生发挥了极为重要的 作用。
“非均衡学派”最主要的特点在 于其基本理念和分析方法方面。
“非均衡分析”方法的主要代表 人物
• 以色列的唐•帕廷金(Don Patinkin),美国的罗伯特•W •克洛沃(Robert Wayne Clower)、瑞典的阿克塞尔•莱 荣霍夫德(Axel Leijonhufvud)、美国的赫谢尔•格罗斯 曼(Herschel I•Grossman),法国的让—帕斯卡尔•贝纳 西(Jean-Pascal Benassy)、马林沃德(E•Malinvaud)、 格兰蒙特(J•M•Grandmont),比利时的德雷兹 (J•H•Dreze)、英国的波兹(R•Portes)、匈牙利的科 尔内(J•Kornai)等。 •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重要代表人物的罗伯特•巴罗 (Robert Barro)也对非均衡分析方法的发展和应用做 出了贡献。
二、凯恩斯主义非均衡学派产 生的起点
• 以色列的唐•帕廷金对非均衡问题的初步 研究开启了凯恩斯主义非均衡学派正式 集中研究的大门。 • 此外,唐•帕廷金对于预期、货币幻觉、 工资和价格刚性、“溢出效应”等问题 的分析,对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经济学 的发展都具有某种先驱的意义。
• 在1965年出版的《货币、利息与价格》 一书第13章“非自愿失业条件下的模型 运行”中,帕廷金专门谈到了非自愿失 业的问题,并且综合了一个被称为凯恩 斯一般均衡的经济模型,涉及到了非均 衡的问题。
• 帕廷金也分析了数量制约对劳动需求的影响。 他对工资率的刚性与价格的刚性对商品市场与 劳动市场的均衡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 分析。他认为,只要两个刚性中有一个存在, 整个经济体系就一定会处于非自愿失业状态。 • 他认为“非自愿性是动态分析的非自愿性核心 内容:它所分析的领域只在偏离需求或供给曲 线的位置”
现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思潮及流派-第九章 新古典宏观学派 共55页
三、政策无效性命题
• 这一命题首先是由对菲利普斯曲线的分析引出 的。
• 理性预期学派认为,菲利普斯曲线的交替关系 即使在短期内也不存在。因为在理性预期条件 下人们已经估计到货币供应量增长后可能发生 的实际后果,从而采取了预防性的措施(比如 预先要求提高货币工资增长率和利息率)。这 样,一旦货币供应量增加,就只能导致通货膨 胀率的变化,而不能使工资和利息率下降。于 是,政策的变化连暂时的产量增加和失业率下 降的目的也达不到。
• 到20世纪80年代,理性预期的概念已被西方经济学界 所普遍接受。由于理性预期学派的基本政策主张,与 其他坚持古典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基本理论主张的 “现代货币主义”学派和供应学派大致相类似,而 “现代货币主义”学派和供应学派已经失去了最适宜 的“经济滞胀”的环境和土壤,于是,在实践中这些 学派便以原先的理性预期学派为主体逐渐融合在一起, 形成了今天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
• 因此,适应性预期在政府经济政策变化时,便 会失去其预期的准确性。
• 适应性预期会在纠正自己过去的错误时,不断 地犯新错误,或者说,系统地犯错误。
理性预期的含义
• 理性预期假定单个经济单位在形成预期时使用 了一切有关的、可以获得的信息,并且对这些 信息进行了理智的整理。 在这种基础上,经济 主体对经济变化的预期是有充分根据的和明智 的,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实现的,并且不会轻 易为经济主体所改变。
• 卢卡斯的看法为从理论上统一解释经济周期提 供了可能性,而且这种统一的理论解释是以支 配市场经济的一般法则,而不是基于规定特殊 国家或时期的政治或制度为特征的。
• 卢卡斯认为,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模型完全 与上述的时间系列性质相符合。
• 一些早期的经济周期模型,比如,约翰·希克斯 在1937年所做的经济周期波动模型、莫迪利安 尼在1944年所做的经济周期波动模型、丁伯根 在其早期著作中基本是独立提出的理论所做的 经济计量模型,在质量上也都完全符合时间系 列的性质。
浅谈西方经济学流派与思潮及其对中国经济学的启示
浅谈西方经济学流派与思潮及其对中国经济学的启示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西方经济学流派与思潮的影响力日益增强。
这些经济学理论不仅对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对于正在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也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本文将探讨主要的西方经济学流派和思潮,并分析它们对中国经济学的启示。
二、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1、古典经济学:以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为代表,强调自由市场、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主张经济自由化。
2、凯恩斯主义:以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为代表,强调国家干预经济,通过政府支出和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
3、芝加哥学派:以米尔顿·弗里德曼为代表,主张经济自由化,强调市场调节,反对国家干预。
4、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以罗伯特·巴罗、詹姆斯·赫克曼等为代表,将古典经济学与现代数理经济学相结合,强调市场调节和宏观经济稳定性。
5、新凯恩斯主义:以乔治·阿克洛夫、格利高里·曼昆等为代表,将凯恩斯主义与现代数理经济学相结合,强调政府干预和宏观经济稳定性。
三、西方经济学思潮对中国经济学的启示1、市场与政府的关系:中国经济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市场失灵、政府过度干预等。
借鉴西方经济学思潮,中国应寻找市场与政府的最佳平衡点,既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又发挥政府的作用以弥补市场失灵。
2、经济增长与稳定: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面临着经济增长不稳定的问题。
西方经济学思潮中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和新凯恩斯主义派都强调了经济增长与稳定的重要性。
中国应结合本国实际情况,吸收这些理论的有益成分,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增长与稳定之路。
3、全球化与经济发展: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日益紧密。
西方经济学家提出的自由贸易、国际货币体系等问题,对于中国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中国应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为自身的发展创造更有利的外部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思潮及流派
绪论
一、现代西方经济学发展的历史渊源
现代西方经济学一般是指20世纪30年代以后流行于欧美国家和某些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并且一直延续到现在的经济学说。
(一)古代和中世纪西方国家的经济学说(公元前4世纪至15世纪)
经济学的思想最早产生与古希腊。
在公元前4到11世纪时,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奴隶制庄园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
一些学者提出了最早的经济学概论和思想,比如说:关于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看法,发展农业和手工业的看法,关于货币的看法等等。
在12至15世纪,欧洲处于封建社会的中世纪时代,经济上是封建的庄园经济和领地经济占主导地位,思想上和政治上是与封建王权的等级统治结合在一起的基督教神学占主导地位。
(二)近代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变化(16世纪至19世纪)近代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变化主要是指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变化。
不过,在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产生之前,怎经有过一个重商主义经济学说的形成和发展时期。
重商主义的经济思想和学说的主要特点是,围绕着国家如何才能发财致富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在注重发展对外贸易的同时,主张国家对经济活动积极进行保护和干预。
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主要产生和发展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初级阶
段,即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取得完全胜利的时期。
这一时期大致是17-19世纪中叶。
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派所代表的经济思想与重商主义的理论学说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其主要特点是主张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自由主义。
古典经济学最主要的成就是提出了以劳动价值论为主要理论基础的一整套经济理论体系。
包括价值论、生产理论、资本理论、分配理论、交换理论、货币理论、对外贸易理论。
古典经济学的理论观点的片面性:对经济的生产和供给较为重视,而对消费和需求没有加以重视。
(三)现代西方经济学体系的产生和发展(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
新古典经济学时期是以1871-1874年经济学界发生的“边际革命”为起点,直至19世纪末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的代表作《经济学原理》出版,标志着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新古典经济学和古典经济学相比,主要变化是将以劳动价值论为主体的客观的价值理论改变为主观边际效用价值论,并引进了运用数学的边际分析方法,由强调供给和生产转变为强调需求和消费。
(四)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和流派(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后)在这个时代,既恢复了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国家干预主义经济思潮,使之在经济生活中占据了主流地位,同时也存在原先曾占据主流地位但在凯恩斯主义出现后暂据次要地位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潮。
二、近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发展历史上的六次革命
(一)1776年亚当斯密的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即《国富论》)的出版标志着近现代西方经济理论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革命。
斯密批判了居于统治地位的重商主义的经济思想和政策主张,力主实现经济自由主义,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第一次创立了比较完整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
(二)19世纪70年代出现的“边际革命”是近现代西方经济理论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革命。
19世纪70年代初,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瑞士经济学家瓦尔拉斯和奥地利经济学家门格尔,提出了主观效用价值论和边际分析方法。
以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出版为标志。
(三)20世纪30年代的“凯恩斯主义”是近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发展的第三次革命。
1936年凯恩斯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引发了第三次革命。
理论上,凯恩斯反对新古典主义的“萨伊定律”,强调总需求对决定国民收入水平的重要作用。
他提出在三大心理规律(消费倾向规律、流动偏好规律、资本边际效率规律)的作用下,有效需求不足将导致大规模失业和生产过剩,而市场自动调节
()
()
()
第一篇国家干预主义思潮下的各流派第一章凯恩斯的经济学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