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浅谈寓言教学方法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寓言故事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寓言故事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进行,对于小学教学质量应不断加强重视,作为一个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创新课堂,融入新的元素与特色,吸引学生更好进入课堂,促进语文知识的吸收。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思维活泼跳跃,容易分散注意力,在语文课堂上适当插入一些学生更为感兴趣的内容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之上,让学生更加沉浸课堂,跟随教师思路进行学习。
寓言故事作为具有教育意义的传统故事有助于帮助教师开展小学语文课堂,提升课堂质量,带动学生逻辑思考,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
本文从结合故事促使学生独立思考、揭示寓意,培养学生学习思维、加强拓展,帮助学生积累文化三个层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寓言故事;策略方法;利用寓言故事辅助语文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带入故事。
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内容得到了极大程度的丰富,有利于课堂的有序推进。
语文课本中包括一些寓言故事,比如∶滥竽充数、画蛇添足、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等等…通过这些寓言故事的课堂教学可以明显发现学生注意力更加集中,对故事结果与发展有强烈的好奇心,课堂活泼生动。
篇幅短小,结构简单却有极强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能够充分发挥它的作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一、结合寓言故事,促使学生独立思考在课堂中,教师需要将学生放在主体位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寓言故事与课堂融入的过程中,需要学生充分发挥作用,独立思考,开动脑筋,在故事中感悟到人生哲理,学习故事的写作方法,接触寓言故事这一类型的写作手法。
【1】比如,在学习《买椟还珠》这个故事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注明,这是一个成语寓言故事:椟:木匣;珠:珍珠。
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
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寓言故事的意义在于通过讲述一个小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采用寓言故事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学生将这种方式应用到写作当中可以表明文章的写作意图,把一个深刻的道理浅显易懂地表达出来,既可以增加文采,也可以激发兴趣,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浅谈小学语文寓言故事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寓言故事教学语文教学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而寓言故事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种重要形式,既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水平,又能够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思维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寓言故事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寓言故事的概念、特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引起大家对小学语文寓言故事教学的重视。
一、寓言故事的概念寓言故事,是一种以动物或其他客体拟人化的故事形式。
它通过故事情节、人物对话等形式,表现出一定深刻的生活哲理和道德理念。
寓言故事的创作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启发性,寓言故事的作者往往是以文字的形式,通过幻想和想象,来反映现实生活和社会现象。
寓言故事以寓意和象征为主要目的,通过对客体的拟人化表达,让读者产生共鸣。
所以,寓言故事往往是在深刻启迪人们思想、启迪心灵。
1. 精炼的语言:寓言故事的语言通常较为精炼,寓言故事的作者通过对事物的拟人化表达,使得故事通过简单的文字,表达出深刻的内涵。
2. 鲜明的寓意:寓言故事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对话通常都是具有深刻的寓意,通过对客体拟人化的表达,来表达一定的生活哲理和道德准则。
3. 深刻的启发:寓言故事往往是通过对幻想和想象的表达,来反映现实生活和社会现象,从而给人以深刻的启发。
4. 启迪性强:寓言故事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启发性,它可以启迪人们的思想,启迪人们的心灵,让人们受益匪浅。
三、小学语文寓言故事教学的方法1. 讲解法:教师通过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寓言故事的基本概念、内涵及作者创作寓言故事的动机和意图。
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和目的,引导学生对寓言故事的理解。
2. 阅读法:通过让学生阅读寓言故事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寓意等方面的内容,激发学生对寓言故事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4. 解析法:教师可以通过解析寓言故事的方式,对故事情节、对话和寓意进行深入剖析,引导学生理解寓言故事的内涵。
谈小学语文寓言类文章的有效教学开展
谈小学语文寓言类文章的有效教学开展语文教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寓言类文章作为文学的一种形式,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寓言类文章既能够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文字的魅力,也能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知识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如何有效地开展小学语文寓言类文章的教学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教育课题。
本文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三个方面探讨小学语文寓言类文章的有效教学开展。
一、教学内容寓言类文章是一种以教育为目的,旨在通过寓言或象征手法表达作者思想的文学作品。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可以选取一些生动易懂的寓言故事作为教学内容,如《老虎和狐狸》、《乌鸦和狐狸》等。
这样的寓言故事情节简单,富有启发性,适合小学生的接受能力。
教学内容还应包括寓言类文章的特点和含义。
通过课文内容介绍寓言类文章的特点,如寓言故事的情节简洁明了,角色生动形象,含义深刻等;并结合具体的寓言故事,向学生解释其寓意和寓言的典故。
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寓言的表现形式和思想内涵,增强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方法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采用情境创设的方法,如通过图片、音乐等多种形式,使学生置身于故事情境之中,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
可以采用问答、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思考、发言,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和阅读兴趣。
2. 多媒体辅助,增强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如幻灯片、视频等,呈现寓言故事的情节、人物形象,让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记忆,并且能够增加教学的趣味性。
3. 艺术表演,提高学生表达能力除了传统的课堂讲解,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故事角色扮演,或者剧情复述等形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到故事情节之中,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激发他们对文学的热爱。
4. 课外拓展,加深学生理解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作业或者课外阅读,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和分析寓言故事的含义,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谈小学语文寓言类文章的有效教学开展
谈小学语文寓言类文章的有效教学开展一、选择寓言文章在教学中,选择好寓言文章是成功开展教学的重要条件。
首先要选择内容生动、生活化的寓言故事,以便让学生在阅读中能够感受到作者的生活情感和社会意义,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
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选择适合的寓言文章。
还要注重寓言文章的文学价值和教育意义,以便在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
二、分层次阅读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阅读能力,进行分层次的阅读教学。
对于小学生来说,可以从整体上进行故事的理解,并让学生感受寓言文章的快乐和启发。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识字能力的提高,可以深入挖掘文章中的寓意和人生哲理,引导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和感悟。
通过分层次的阅读教学,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启发思维讨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寓言文章中的隐喻和寓意,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找寻问题答案的方法,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展示,让学生通过交流和思辨,深化对寓言文章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
四、创设情境体验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创设情境体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寓言文章的内涵。
可以邀请学生到自然环境中观察动物的行为,体验自然景观,以便更好地感受寓言文章中的寓意。
也可以通过音乐、绘画、手工等形式,让学生进行情感体验,从而更好地理解寓言文章的含义。
通过创设情境体验,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对寓言文章的情感共鸣,提高学生对文章内涵的感知和领悟。
五、跨学科融合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寓言文章的特点,进行跨学科的融合教学。
可以结合数学、自然科学、美术等学科,进行项目式教学,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深入感受寓言文章的内涵和意义。
通过跨学科融合,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学生更好地体验和理解寓言文章的意义。
浅谈小学语文寓言故事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寓言故事教学小学语文教学中,寓言故事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它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同时还可以传递一定的道德教育和人生哲理。
下面我将从故事选材、故事分析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浅谈小学语文寓言故事教学。
故事选材要准确把握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智力发展水平。
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较为简单,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弱。
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要简单明了,容易理解。
故事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注重培养学生的现实生活观念和情感体验。
教师要对故事进行深入分析,把握故事的主旨,明确教学目标。
寓言故事是通过对现实生活进行拟人化,通过动物、植物等非人物角色来表达道理和启示。
教师要深入理解故事背后的深刻含义,并将其与学生现实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道理和启示,从而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故事讲解时,教师可以采用情景再现、角色演绎等方式,使学生更好地感受故事的情感和内涵。
在讨论故事的时候,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班级讨论等形式,让学生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思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教师还可以结合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小学语文寓言故事教学是一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学科目。
教师在教学中要准确把握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智力发展水平,选择适合学生的故事,并对故事进行深入分析,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寓言故事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传递道德教育和人生哲理,使学生在快乐中收获知识,并发展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谈小学语文寓言类文章的有效教学开展
谈小学语文寓言类文章的有效教学开展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小学语文教学也越来越注重启发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考能力。
而寓言类文章作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语言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就如何有效开展小学语文寓言类文章的教学进行探讨。
一、把握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小学语文寓言类文章的教学开展中,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寓言类文章往往寓意深刻,寓教于乐,通过简单易懂的寓言故事,引导学生去思考人生道理,明辨是非善恶。
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推理等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在阅读中领略寓言文学的魅力,懂得阅读的技巧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特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可以通过音乐、图片、故事、游戏等形式,让学生产生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动力。
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主动探索,从而提高学生对寓言类文章的接受度和理解能力。
三、生活化教学,拉近学生与寓言的距离在小学语文寓言教学中,要注重生活化教学,拉近学生与寓言的距离。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将寓言中的人物和情节与生活中的经历相结合,使学生感受到寓言的深邃内涵和真实意义。
教师可以让学生讲解自己的小故事,然后引导他们从中体会寓言的道理,使他们在自身经历中去感悟寓言的智慧和启示,从而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寓言类文章,达到寓言教学的目的。
四、启发思维,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五、多元评价,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小学语文寓言教学开展的过程中,要注重多元评价,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课堂教学应该注重对学生思想品德、语言文字表达、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和提升。
还可以通过绘画、手工、演讲等形式,开展多样化的寓言教学活动,考核学生的表现和成果,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浅谈小学语文寓言故事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寓言故事教学语文是小学生学习的重要学科之一,而寓言故事作为语文教学的一种形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还能够帮助他们培养品德情感。
寓言故事以其简洁的文字和深刻的寓意,成为小学语文课堂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小学阶段,教师应该如何运用寓言故事进行教学呢?本文将围绕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寓言故事是一种以动物为主要角色,借助动物的形象来揭示社会现象和人生哲理的故事。
寓言故事的语言简练,情节生动,深受小学生的喜爱。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寓言故事给学生讲解,如《狐假虎威》、《老鼠嫁女》等,或者根据教学内容自行编写寓言故事。
通过寓言故事的讲解,学生们不仅能够理解故事的内容,还能够领悟其中隐藏的道德规范和人生哲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寓言故事的教学有着很多的好处。
寓言故事富有想象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们通过寓言故事中的情节和角色,可以丰富自己的想象力,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寓言故事能够帮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
寓言故事通常语言简练,表达清晰,能够帮助学生快速理解故事的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寓言故事中往往蕴含着一定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积极向上的品格。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注意如何运用寓言故事进行教学。
教师应该选择合适的寓言故事。
在选择寓言故事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年龄特点进行选择,避免选择内容过于复杂或者不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寓言故事。
教师应该注重故事的阐释。
在讲解寓言故事时,教师应该注重故事的寓意和道德规范,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故事所表达的意义,激发学生对于美好品德的追求。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寓言故事的创作和演绎,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深刻理解寓言故事的内涵。
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也可以通过寓言故事来培养孩子的品德情感。
家长可以选择一些具有积极正面价值观念的寓言故事给孩子讲解,引导他们在故事中领悟善恶、真假、美丑等价值观念。
通过寓言故事的启发,孩子们能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成为有道德修养和爱心的人。
小学寓言教学论文三篇
小学寓言教学论文小学寓言教学论文三篇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寓言教学在推动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语文素养提升上作用显著。
接下来小编搜集了小学寓言教学论文三篇,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篇一:浅析小学语文寓言故事教学一、小学语文寓言教学的特点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丰富多彩、较为活泼,寓言故事简单有趣而蕴涵深刻,是辅助学生发掘生活道理、成长成才的关键内容。
因此,了解寓言故事教学的特点必不可少。
1、寓言故事具有教育性寓言故事本身富含深刻哲理,所蕴含的教育意义也比较高,故语言教学的首要特点是具有教育性。
与平日里家长、教师的灌输式教育不同,寓言故事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导学生得到某种启迪,其教育形式相对委婉而潜移默化,让学生在无形之中受到教育。
这比空谈理论的灌输式教育更具效率。
即便学生尚且不能完全掌握寓言的整体教育意义,却能凭借自身兴趣增加对故事的理解,加入自己的感受和思想,极大地调动期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基于寓言教学的教育性,应在教学中使用最合适的引导手段,进一步拓展寓言故事的教育价值。
2、意蕴深刻,哲理性强相对于小学语言教学中的其他形式,寓言教学更加生动形象,摒弃了刻板教条的讲解形式,在给学生更大学习自主性的同时,也以其意蕴深刻、哲理性强给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形成以指引。
寓言故事究其本质,具有很强的故事性,故事的语言魅力、口语化风格往往贯穿其中。
因此寓言故事往往寓教于乐,在浅显易懂的故事中给学生以正能量的引导。
这正是意志力较为薄弱、事物分辨能力较差的小学生群体所需要的。
而在进行相关教学中,应充分彰显其哲理价值,并有足够的信息及耐心。
3、复杂多元、综合性强寓言教学并非单纯以讲述故事启迪学生,也关乎语言素养的教育。
如寓言在囊括哲理性故事的同时,还包含对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正如朱光潜在《文学与语文》中提到的,我所要求的是语文的精确妥帖,心里所说的和手里所写出来的完全一致,不含糊,也不夸张,适当的字句安排在最适当的位置。
浅谈小学语文寓言故事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寓言故事教学1. 引言1.1 引言寓言故事是一种古老而又经典的文学形式,它以动物或其他虚构的角色和情节来传达道德或人生哲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寓言故事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语文知识,还可以启发他们的思维和品德。
寓言故事的力量在于它往往通过简单易懂的故事情节,深刻地反映了一些普遍的真理和价值观念。
通过接触这些故事,学生可以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智慧和启示,引发他们对世界的思考和理解。
寓言故事还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帮助他们提高语文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们应该善于利用寓言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
通过精心设计的故事教学,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取知识,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
在本文中,将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寓言故事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教授这些故事,同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学生在故事教学中的受益和启示。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的阐述,可以让更多的教师了解和重视寓言故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和意义。
【引言完】2. 正文2.1 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基础的关键。
语言是人类交流、表达思想的工具,而小学阶段正是学生语言基础打下的阶段。
通过语文教学,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基本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知识,还能够培养正确的表达习惯和思维方式。
寓言故事作为精心打磨的文学作品,可以帮助学生感受语言的美丽和力量。
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单纯的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思维能力、创造力、表达能力等。
寓言故事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情感认知能力,让他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全面发展。
2.2 寓言故事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寓言故事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寓言故事具有简单易懂的故事情节和明确的寓意,适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
论文浅谈寓言教学方法
论文浅谈寓言教学方法寓言教学应该紧扣目标教学,明确教学目的,让学生在研究中明确知道自己要达到什么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在阅读寓言故事时能够进行思考和分析,并从中领悟到深刻的道理。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对寓言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三、形象生动,寓意深刻寓言故事的形象生动,寓意深刻,是其受欢迎的重要原因。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让学生理解寓言故事中的形象描写和象征意义,帮助学生理解寓言故事所要传达的深刻道理。
同时,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从寓言故事中发现生活中的道理,让学生能够将寓言故事中的道理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寓言故事的寓意。
四、多元化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寓言教学应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可以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演讲比赛等方式,让学生在互动中研究,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寓言故事的寓意。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惯,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去阅读寓言故事,从中汲取知识和营养。
总之,寓言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它能够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在阅读中领悟到深刻的道理。
教师应该注重寓言教学的方法和策略,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知识水平,采用恰当的方式教授给学生寓言故事的形象和寓意,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在教学寓言时,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感受形象。
虽然大多数教师认为寓言的价值在于其寓意,但是只简单地将寓言的形象看作是寓意的比喻来教授,会使学生只获得抽象的教训而无法真正领会寓言的寓意。
因此,在引导学生感受寓言的形象时,需要紧紧抓住寓言形象自身的特点。
第一种引导方式是让学生领会寓言中形象的精辟语言。
例如,在《狼和小羊》的寓言故事中,作者通过描述狼的神态和动作,使狼的凶恶形象跃然纸上。
在教学时,教师应该让学生挑出形象的词语,并帮助或指导学生说明其作用。
第二种引导方式是抓住寓言单纯生动的情节。
浅谈怎样教好寓言
浅谈怎样教好寓言(小学组语文科)防城港市上思县思阳镇中心小学王佐心内容提要:寓言的题材广泛,篇幅短。
它像童话一样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生动形象,故事性很强。
它把对人们的批评和教育寓于故事之中,使儿童易于接受。
那么,在教学中,怎样才能教好寓言呢?一、要引导学生感知形象(一)引导学生通过理清情节,感受形象(二)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感受形象1、通过对人物语言的描写,来感受形象。
2、通过对人物的动作描写,来感受形象。
(三)通过指导朗读,感受形象二、要引导学生理解寓意(一)理解精警的语句,体会寓意(二)通过推理和判断,体会寓意(三)通过引导学生说演写,体会寓意1、说一说2、演课本剧3、续写结尾关键词:感知形象理清情节抓住重点词语语言描写动作描写指导朗读理解寓意寓言的题材广泛,篇幅短。
它像童话一样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生动形象,故事性很强。
它把对人们的批评和教育寓于故事之中,使儿童易于接受。
那么,在教学中,怎样才能教好寓言呢?根据寓言的特点,我认为教学时应做好以下两个方面:一、要引导学生感知形象寓言是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说明道理的,是通过故事中的人或事物鲜明个性特征编写故事。
教学中只有引导学生感知故事中的具体形象,才能深刻理解故事的寓意。
(一)引导学生通过理清情节,感受形象寓言是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来说明道理的。
因此,它的故事性很强,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了解故事的内容,理清故事的情节,才能感受到故事中的形象。
如《狼和小羊》这篇课文,教学中要让学生清楚事情是由狼要吃小羊引起的。
事情的经过狼是两次“找碴儿”,最后终于狼不用什么借口,向小羊扑去,这是故事的结局。
在理清故事情节的过程中,揭露了狼穷凶极恶,蛮不讲理的嘴脸:同时也感受到驯服、善良的小羊的形象。
对形象感受的越深,对课文所揭示的寓意才会越容易接受。
(二)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感受形象1、通过对人物语言的描写,来感受形象。
如《坐井观天》这篇课文中,描写青蛙的话有两次:第一次,“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抓住“别”“不过”“还用”这些词语,体会青蛙对事实的怀疑态度。
浅析小学语文寓言教学有效方法——以《陶罐和铁罐》为例
浅析小学语文寓言教学有效方法——以《陶罐和铁罐》为例摘要:童话和寓言的阅读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十分重要,但是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育中,这方面还有很大的缺陷,学生们阅读量不高,缺少对童话寓言的阅读兴趣等,这些都是小学语文师所面临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教师们还需从不同角度探索方法,提高小学生们的整体阅读能力。
本文以《陶罐和铁罐》为例,分析小学语文寓言教学有效方法,希望可以提出有效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寓言;教学;有效方法;《陶罐和铁罐》一、教学背景小学语文主要培养学生的识字理解能力,《陶罐与铁罐》这篇文章采用对话式的方式,讲述了发生在国王御厨中的故事。
全篇通俗易通,语言巧妙,符合现阶段学生的学习情况。
寓言故事的形式,使文章通过巧妙的语言,传达正确的价值观念,对学生语文知识和学习成长都有很大的帮助。
二、教学目标(一)学习本课的生词和重点词语、多音字等。
(二)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一)重点:生字词的掌握,多音字的正确区分。
(二)难点:文章中心意思的理解,寓言故事的哲理。
一.导入(一)读词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6课《陶罐与铁罐》。
经过预习,大家生字词都掌握了吗?老师来考考大家。
2.出示:谦虚朴素价值奚落轻蔑骄傲3.指名读,齐读。
4.读了这两组词语,你有什么发现?板书:陶罐铁罐5.如果请你分别用这两组词语说几句话,能行吗?大家先和同桌说一说。
(二)听写1.接下来老师要请大家听写两个词语,请两个同学到黑板上写,其他同学写在自己的纸上。
准备好了吗?注意听,你需要写的是我说的词语在文中的反义词。
第一个:骄傲,第二个:坚强。
2.出示田格,对照对错,指导书写。
我们写字不仅要写正确还要写的规范、美观。
(三)补题1.解决了生字词,我们就开始走进课文,来学习这一则寓言故事,补题。
二、导读1.国王的橱柜里有两个罐子(出示图片),一个是?陶的。
另一个是?铁的。
这两个罐子性格可不一样。
请同学们放开声音自己读读课文的1-9自然段,看看它们的性格有何不同?2.出示学习提示:放开声音自己读一读课文1-9自然段,看看陶罐和铁罐的性格有何不同?2.你能用一两个词来回答陶罐和铁罐的性格吗?铁罐:骄傲无礼陶罐:谦虚有礼3.它们不同的性格作者主要是通过什么来展现的呢?4.那你能读好对话,把陶罐和铁罐不同的性格再现出来吗?先自己练一练吧。
浅谈小学语文寓言故事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寓言故事教学1. 引言1.1 引言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学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诱惑和干扰,他们的注意力往往难以集中,学习效果也较为有限。
在语文教学中引入寓言故事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本文将从小学语文故事教学的意义、教学方法、如何选择合适的寓言故事、故事教学的实施策略以及故事教学的效果评估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愿我们共同努力,让语文教学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感受语文之美。
2. 正文2.1 小学语文故事教学的意义小学语文故事教学的意义非常重大,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水平,还可以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和情感素养。
小学语文故事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
故事中的情节、人物和语言也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激发学习的动力。
小学语文故事教学可以拓展学生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阅读各种寓言故事,学生可以接触到丰富多彩的词汇,并学会运用这些词汇进行表达。
故事中的叙述方式、修辞手法等也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其在语文学习中更加得心应手。
小学语文故事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情感素养。
在寓言故事中,往往蕴含着深刻的道德意义和人生哲理,通过阅读这些故事,学生可以在情感上得到启发,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自身的情感认知和情感表达能力。
2.2 故事教学中的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引入寓言故事中的人物、情节及道理,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体验来理解和领悟寓言的寓意,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2. 讨论式教学法: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或讨论话题,引导学生围绕故事展开热烈的讨论和思考,让学生在交流中进一步理解和吸收故事中的道理。
3. 情景模拟教学法: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情景模拟活动,让学生在扮演不同角色的过程中体会故事中的情节和道理,增强他们的情感认知和体验。
浅谈小学语文寓言故事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寓言故事教学寓言故事是一种蕴含着深刻道理的故事形式,它不仅能够让孩子们在愉快的阅读中获得知识,还能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品德和人生观。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寓言故事教学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能够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还能够帮助他们提高语文水平,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
那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寓言故事教学呢?本文将从故事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故事选择在进行小学语文寓言故事教学时,故事的选择是非常关键的。
要选择那些内容简洁、寓意深刻的寓言故事,比如《狐狸和乌鸦》、《老鼠与大象》等经典寓言故事。
这些故事大多以动物为主角,情节简单易懂,寓意深刻,非常适合小学生的接受和理解。
要根据孩子们的实际情况和阅读水平进行故事选择。
可以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和阅读能力选择适合的寓言故事,比如一些生动有趣的寓言故事适合低年级的学生,而一些寓意深刻的寓言故事则适合高年级的学生。
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选择故事,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寓言故事中得到收获。
二、教学方法小学语文寓言故事教学应该注重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在愉快的阅读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领悟寓言故事的内涵。
可以通过朗读寓言故事来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使他们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老师可以通过生动的语调、丰富的表情来朗读寓言故事,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充分感受到故事中的喜怒哀乐。
可以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寓言故事教学。
老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来讨论寓言故事中的道理和教育意义,从而增强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
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寓言故事教学。
老师可以将寓言故事中的角色分配给学生,让他们在教室里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更加深入地理解寓言故事的内涵。
还可以通过绘画、写作等方式进行寓言故事的创作和表达,让学生们在创作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语文素养。
三、教学效果小学语文寓言故事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通过寓言故事的阅读和理解,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观。
谈小学语文寓言类文章的有效教学开展
谈小学语文寓言类文章的有效教学开展小学语文教学中,寓言类文章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寓言是通过一种方式,把人和事物比喻成动物或物品,来表达某种哲理和生活道理的文学形式。
而寓言类文章则是这种文学形式的体现,它具有故事性、形象性以及引导性的特点,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
因此,如何开展寓言类文章的教学,对于提高学生成绩和兴趣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分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小学语文寓言类文章的有效教学开展。
一、选用合适的寓言类文章寓言类文章种类繁多,而不同种类的寓言又有着不同的特点,因此,选用与学生年龄、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相适应的寓言类文章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小学生来说,寓言类文章宜选短小精干的作品,其内容易于理解,寓意深刻。
同时,也应注重选用广为流传或比较新颖的作品,这样既能抓住学生的兴趣,又能促进教学效果。
二、加强导读,培养学生品味寓言类文章的意义不仅在于教育生活道理,更在于启迪学生的人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品味。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导读、引导等方式,让学生体会寓言类文章的意义和思想内涵,培养学生的感性理解和品味。
例如,在讲解小狐狸偷吃葡萄这个寓言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小狐狸为什么会偷吃葡萄?偷吃后的后果是什么?这个寓言要告诉我们什么?等等。
三、拓展课外阅读,转化教学方式小学语文寓言类文章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课本中的篇章,更应该注重拓展课外阅读资源。
教师可以借助一些寓言类童话故事集、名家寓言选等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阅读氛围中领悟其意义。
同时,也可以将故事情节、寓意等向生活中延伸,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会和认识。
例如,在讲解《小乌鸦找螃蟹》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实地观察螃蟹,让学生亲身体验作品中螃蟹的味道和性格特征。
四、灵活掌握教学方式,善用多元化手段在小学语文寓言类文章教学中,教师应该灵活掌握教学方式,善用多元化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例如,在讲解寓言类文章时,教师可以运用PPT演示、图表分析、图片展示等多种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同时也可以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亲子阅读等多元化活动形式,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学习,感受寓言故事的魅力。
谈小学语文课中的寓言教学论文
谈小学语文课中的寓言教学论文•相关推荐谈小学语文课中的寓言教学论文由于寓言的独特表现形式和深刻的教育意义,因此在小学语文课本中,低、中、高年级的每册课文,都或多或少地编入了此类文章。
教好这些课文,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寓言的概念和特点何谓寓言?“寓”即寄托、包含在内。
“言”即讲道理。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它是通过一个假托的简单的故事,用比喻、象征或拟人等手法说明某种道理,常常带有讽刺或劝喻性的作品。
寓言篇幅短小,内容单纯。
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生物,也可以是无生物。
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得深奥的道理以简单的故事体现出来。
也有的寓言在开头或结尾处点明寓意。
写作寓言的目的就是借用比较短小、浅显的故事来表达比较重要、深刻的道理。
寓言这一文学体裁主要有下面三个特点。
1.寓意于“言”,“言”此意彼,“言”小意大。
《刻舟求剑》讲的是古代一个楚国人在乘船时,把宝剑掉到了江里,他在船上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个记号。
等船靠岸后,才在有记号的地方跳下去找剑。
这样找剑,当然是找不到的。
作者用这样的故事,讽刺了拘泥固执,不知变化的人。
2.主题大多带有讽刺性和劝喻性,着重说明不应当怎样做或应当提防些什么。
如《狼和小羊》讲的是狼为了吃掉小羊,找了很多借口,虽然这些借口被一一驳倒,但最后还是龇着牙把小羊吃掉了。
作者以此来提醒人们,要看清像狼一样的残暴凶恶的真面目。
3.篇幅短小,内容单纯,故事能发人深思。
《狐假虎威》讲的是狐狸借老虎的的威风恐吓群兽的故事,它能启发人们憎恨那些假借别人的权势当做自己的威风,以吓唬弱小者的人的`卑劣行径。
二、寓言课文的分布及特点小学寓言课文分布于低、中、高各个年级,其中有第三册的《坐井观天》、《狼和小羊》;第四册的《刻舟求剑》、《狐假虎威》;第五册的《守株待兔》、《揠苗助长》等。
课文的编排根据《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按照先短后长,先简单后复杂的编排方法,把这些寓言分别编入不同年级的课文中。
浅谈寓言教学
浅谈寓言教学印斗镇九年一贯制学校——赵慧【内容摘要】寓言把对人的教育寓于简短的故事中,情节简单形象生动。
根据它的特点,在教学中应注意从语言中感受形象,引导学生图文结合增强兴趣,启发思考。
结合故事内容评价,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充分理解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关键词】形象启发寓意评价联系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带有讽刺劝诫的性质。
它情节简单,有生动的形象,适合儿童阅读。
寓言把对人民的教育和批评寓于短小的故事之中,这种方式容易被儿童接受。
另外,寓言讲的多是动物、植物和其他事物的故事,运用拟人的手法,非常符合儿童的心理,并且语言生动,对发展学生的语言很有帮助。
根据寓言的特点,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一、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感受形象寓言都有故事和寓意两个方面。
故事是形象的描绘,寓意是抽象的概括。
只有当学生具体而完整地感受故事的形象,才能领会它的寓意。
小学生抽象的逻辑思维虽然在逐步发展,但其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与感性经验相联系,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
所以寓言教学要重视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寓言的形象。
这不仅是揭示寓言的前提,也是发展学生思维的需要。
寓言的艺术形象有自身的特点,引导学生感受形象,就要根据寓言的特点,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领会寓言形象的语言。
寓言的形象也同其他体裁的课文一样,是用形象化的语言来描绘的。
所以,教学要重视引导学生理解语言,通过语言明晰形象。
例如,教学《亡羊补牢》的第五自然段抓住“后悔”“还不晚”(说明从思想上认识了错误),“赶快”(说明行动迅速),“结结实实”(说明干得好,改得彻底)“再也没丢过”(说明行动产生的效果)等词语,就能在头脑中浮现养羊人知错就改过的形象。
2、想象寓言里的艺术形象。
教学寓言,要在理解形象的语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顺序展开想象。
例如《狼和小羊》,可以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想象:故事发生的地点(小溪边);故事的发生(狼非常想吃小羊);故事的发展(狼两次找借口要吃小羊,小羊以理相驳);故事的结果(狼露出真面目扑向小羊)。
探求寓言教学的有效路径
探求寓言教学的有效路径寓言是一种以故事形式讲述道理的文学作品,通常通过动物、植物或其他形象来反映人类的生活、道德和价值观。
寓言故事富有想象力,富有启发性,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人文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
寓言教学一直受到教育界的重视,而如何有效地进行寓言教学成为了教育工作者们关注的焦点。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探求寓言教学的有效路径。
有效的寓言教学需要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认知水平的寓言故事。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对于道德教育和人生哲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有所不同,因此在选择寓言故事时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
对于小学生来说,可以选择一些简单、幽默的寓言故事,如《卖布匹的老鼠》、《狐假虎威》等,通过这些故事,可以培养学生的善良和正义感。
而对于中学生和大学生来说,可以选择一些思想深刻、寓意丰富的寓言故事,如《乌鸦和狐狸》、《蚂蚁和蚂蚁国王》等,通过这些故事,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处世之道。
有效的寓言教学需要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情境化的教学。
寓言故事丰富的寓意和启发性,为教师提供了宝贵的教学资源。
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等方式,将寓言故事中的道理和格言融入到教学内容中,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到道理的深刻含义。
教师可以在道德教育课上,结合《乌鸦和狐狸》这个寓言故事,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领悟到“得不到的永远是最美的”这个道理。
通过情境化的教学,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寓言故事中的道理,还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些道理。
有效的寓言教学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寓言故事虽然富有启发性,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在进行寓言教学时需要引导学生对寓言故事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学生可以通过分析寓言故事的情节、人物形象、道理寓意等方面,对故事进行评价和总结。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围绕着“狐假虎威”这个寓言故事展开讨论,如“为什么狐狸要借助老虎的威势来吓唬别人?”、“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发是什么?”等,通过这些问题,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谈寓言教学范文
谈寓言教学范文谈寓言教学詹谢芳今天的教研活动结束了,可是我们的教研组长却引发了我们的思考:现行的小学语文课本中,选编了一些优秀的古今中外寓言和神话故事,如何利教好这些教材,实现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的目的。
是啊,寓言篇幅短小,语言精练,但是其中所蕴藏的道理却耐人寻味,在现实生活中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我们应该用好这些教材!寓言中的故事是形象地描绘,道理是抽象的概括。
教学实践启示我们:寓言教学要掌握两个要点:一个是感受形象,一个事揭示寓意。
低年级学生思维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
所以寓言教学要重视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寓言形象。
听了潘思思老师的《揠苗助长》,我感觉潘老师在感受形象上做了一番功夫:1.领会寓言里形象的语言。
如“焦急、喘气”等。
2.用朗读增强形象的鲜明性。
但是,在揭示寓意上潘老师只是以一个词“急于求成”轻轻带过。
事实上,揭示寓意是寓言教学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大难点。
寓言中所挖苦、批评的真正对象,不在寓言本身,而是现实生活的人或者现象。
揭示寓意的过程就是把寓言中的形象转移到现实生活中去的过程,就是把故事中描写的动植物转移到社会或把此人此事转移到彼人彼事中去的过程。
教学时,我们要引导学生展开过程,从而理解寓意。
我觉得可以这么做1.从分析人物语言中揭示寓意。
读着农夫的想法和做法,让学生抓住关键词语理解感悟,农夫的急于求成、农夫违背事物的生长规律结果就是白费力气便一清二楚了。
2.从分析精警句子中揭示寓意。
寓言中除了形象性语言外,还有理智性、概括性很强的语言。
揠苗助长里就有这么一句话,学生找到了,寓言的本意就轻松揭晓了。
接着让学生联系实际——禾苗的生长规律,那么农夫违反事物的开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的寓意就轻松化解了。
3.在联系实际中升华寓意。
寓言讲完后没有联系生活中的事例,学生只是对故事内容和寓意理解是不够的,还必须举出生活中的事例加以证明。
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室可以先举出生活中的实例来加深学生对寓意的理解,然后问学生是否也能够从生活中恰当地举出例子,如果能那么证明他们对所学的寓言寓意掌握的深刻和准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寓言教学方法临武五完小史琳菲【摘要】寓言是通过简短的故事内容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形象鲜明,手法夸张,把对孩子的教育与批评蕴含于有趣的故事中,深受儿童的喜爱。
寓言故事的学习对于他们的成长是非常有帮助的。
为更好的服务于教学,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浅谈了小学语文课中寓言的教学方法,和教师们分享。
【关键词】寓言;目标;形象;寓意寓言大多通过一些动物、植物或无生物等奇怪的东西说着人的话,做着人的事,来阐述深刻的道理。
它的内容简短,题材广泛,形象鲜明,手法夸张,把对孩子的教育与批评蕴含于有趣的故事中,这种方式容易被学生接受,适合小学生阅读。
因此,在小学的语文课本中,适当地选编了一些寓言故事,如《拔苗助长》,《守株待兔》,《亡羊补牢》等。
由于这种体裁更具哲理性、讽喻性,它为我们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提供了最好的契机,所以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知识水平采用恰当的方式教授给学生寓言故事的形象和寓意。
以下是个人在寓言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初浅的认识,拿出来和大家共享。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寓言教学课堂导入环节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可以猜谜,猜成语导入。
比如我在讲《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时,我就是先出示几张寓言图片,让生猜寓言成语导入的,学生兴趣被激发了。
有一部分寓言课文有插图,是作者精心绘制而成,可以利用它导入新课,提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可以通过讲述有趣的故事导入。
寓言课文旨在说理,而结合故事说道理就是这种文章的常用方法,因而,以深含哲理的故事作导语,就极能唤起学生的理性思维,有利于学生对寓言课文观点的理解。
教者动情,学习者方能动容,寓言教学中,我也会从语文课本中精选与寓言课文内容有关的名篇佳句,让学生受到感染,贴切自然地引出所要学的寓言,能收到多种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二、紧扣目标教学寓言内容虽通俗易懂,但要扣住一些“关键词”,要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如在教学《亡羊补牢》时,我紧扣“亡”字,首先让生自学,了解“亡”是什么意思?几次亡羊?每次因为什么而亡?每次亡羊后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又如在教《自相矛盾》时,要紧扣“夸口”这个词的含义,什么是夸口?卖矛又卖盾的人怎样夸口?透过字里行间,引导学生自己读懂故事内容。
这样,扣住关键词就落实了对知识与能力的要求,对理解文本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
寓言教学中,还应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寓言作品中的表现手法,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为了塑造具体生动的角色,使深刻的寓意通过故事表现出来,作家们常常会在寓言中采用拟人、比喻、象征、夸张等表现手法,以达到比较强烈的教育性和讽刺性。
在寓言作品的教学中,首先,教师应该充分运用这些表现手法,以绘声绘色的语言再现寓体生动的情节,让学生仿佛看到了活生生的角色,对寓体有了较全面的感受,对寓言的学习有了较强烈的兴趣。
如寓言中常用的拟人手法,也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寓言故事《乌鸦和狐狸》中,贪婪、狡猾的狐狸,贪慕虚荣、被花言巧语所欺骗的乌鸦,这些形象都被赋予了人的性格和思想,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善于抓住角色的特点,并总结其表现手法,引导生运用到写作中去。
在教学寓言的过程中也要注重方法的传授。
寓言教学中要求学生纵观整个故事,能用自己的语言来组织。
低年级学生有赖于老师的指导和支持,如二三年级的两则寓言《守株待兔》和《揠苗助长》,其中的故事情节虽简单,但孩子太小,寓言表达的确存在障碍,但可以试着慢慢引导。
但四年级的《亡羊补牢》就可以放手让学生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这一流程自己去复述,教师只需稍加点拨。
寓言教学还应该注重情感价值观的渗透。
寓言不过是复杂的现实生活的折射而已,现代社会愈益复杂,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寓言故事,切实帮助学生去认识生活,认识社会使学生更聪明。
三、引导学生感受寓言的形象在任何文体的教学中,都要引导学生感受形象。
寓言也不例外,但大多教师认为寓言的价值在于它的寓意,因此,在教学中不重视引导学生想象形象,往往只简单地把寓言的形象当作寓意的比喻来告诉学生,把分析形象的目的看作是为了能够在最后告诉学生“这个寓言的寓意是什么?”如果这样对待寓言的形象,学生只能从中获得几条抽象的教训与道理,不能真正地领会寓言的寓意。
由于寓言的艺术形象有它自己的特点,所以,在引导学生感受寓言的形象的时候,必须紧紧抓住寓言形象自身的特点。
在引导时,我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的。
(一)领会寓言中形象,精辟的语言和其他文体一样,寓言的形象也是用丰富的语言来描绘的。
例如,在《狼和小羊》的寓言故事中,作者写凶残的狼几次想要吃掉小羊,但机智的小羊每次都以合理的理由阻挡了狼想吃掉它的欲望,当狼理屈词穷后,“狼不想再争辩了,龇着牙,逼近小羊……往小羊身上扑去”。
这就使狼的神态、动作跃然纸上,把狼那种强词夺理的劲儿表露无疑。
教学的时候,我注意让学生挑出这些形象的词语,并想象它所描绘的凶恶的狼的形象,并且帮助或者指导学生说明它的作用。
又如在《农夫和蛇》的寓言中,最后农夫说:“蛇是害人的东西,我不该怜惜它。
”这是这篇寓言中心思想的集中体现。
我帮助学生了解了这些警句的含义,也就是帮助学生了解了寓言的中心思想。
在教学中,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但是,在什么时候用什么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寓言的警句呢?我认为应该在学生对寓言故事获得了具体而完整的印象之后进行。
最好不要由教师来解释这些警句的含义,而应当由教师提出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领悟出警句的含义。
(二)抓住寓言单纯生动的情节寓言总是通过一个简单而完整的故事来表现主题,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来想象寓言的内容。
例如,可以按照这样的顺序对《狼和小羊》进行想象:故事发生地点(小溪边),故事的开端(狼非常想吃小羊),故事的发展(狼两次找借口要吃小羊,被小羊婉言戳穿),故事的结果(狼露出真面目扑向小羊)。
这样,教师就能帮助学生对寓言故事形成完整而清晰的印象,学生对狼的凶残狡猾和小羊的善良形象的认识也就更为深刻。
(三))师指导朗读,感悟形象。
有感情地朗读寓言,可以增强想象的鲜明性,但寓言不像诗歌那样富于音乐性,也不像童话那样有比较复杂的情节,而是一个很有情节的小故事。
所以朗读寓言时应该用日常讲故事的口吻,要求语调轻松、柔和、幽默而带讽刺意味。
组织好学生分角色朗读,是朗读寓言的最好的方法,但这一环节应该放在学生已分析完全文之后。
教师要指导学生抓住各个形象的特点进行朗读,如狼的蛮横,小羊的善良等等。
这样才能加强学生对形象的理解。
但要防止学生朗读时装腔作势,以免影响寓言的教育效果。
四、帮助学生领悟寓言的寓意寓言故事的寓意是寓言的灵魂,就好似人类必须要有思维一样重要。
在寓言中寓意是一根看不见的线,大多数时候,这根线并不会直接在文字中体现。
但是,好的寓言的寓意,会随着读者的阅读进程而逐渐明晰。
这是寓言独立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的魅力所在。
因此,我们在引领学生理解故事的过程中,要时刻留心找出并抓住这根“看不见的线”,沿着这条线顺藤摸瓜,引导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抓住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使故事中的一切事物都活动起来,让他们来到学生的生活中,从而使学生自己悟出其中的“理”。
我们将这一环节称为“研读体会,感悟明理”。
比如《扁鹊治病》这篇故事中看不见的线在哪里呢?扁鹊的“拜见、又拜见、再拜见、远望掉头跑”和蔡桓公的“不相信、很不高兴、非常不高兴、奇怪”,都是故事情节中的明线,从这里是看不到深层的寓意的,而在蔡桓公的“不相信、很不高兴、非常不高兴、奇怪”的背后所隐藏的“讥讽、反感、厌烦、请”,才是这条看不见的线,在这条线上我们看到了蔡桓公的霸气、傲气和对扁鹊的藐视,以及在最后病入膏肓时的恐惧,只有在这条线上认识到这一层,才能得出——不虚心、不诚恳、不耐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就会产生不良后果,直至后悔莫及——这样的道理来。
寓言教学以学生读懂故事为表,理解寓意为里,联系实际为真。
以下是揭示寓意的一些方法:(一)通过分析人物语言,感知寓言的形象,揭示寓意。
如《鹬蚌相争》这篇寓言故事中有鹬和蚌的对话,教学时引导学生品读它们的对话,如“鹬说:“你不松开壳儿,就等着瞧吧。
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没有了水,你就会干死在这河滩上!”蚌得意洋洋地说:“我就这样夹住你的嘴不放。
今天拔不出来,明天拔不出来,吃不到东西,你也会饿死在这河滩上!”。
它们为了利益而争最后被渔翁捉住。
引导生分析,品读它们的语言,体会争一时两败俱伤,退一步海阔天空的道理。
(二)通过分析事物特点或发展规律来感知寓意。
在教学《拔苗助长》这个寓言故事时通过对禾苗的生长规律的揭示,以及这位农夫违反植物生长的自然规律的驳斥,从而让学生懂得事物发展都有客观规律,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三))通过分析偶然性与必然性的辨证关系来感知寓意。
在教学《守株待兔》这类寓言故事时要让学生懂得野兔撞树这一现象的偶然性,如果没有认清这只是一种偶然现象而是把它看成一种期望值很高的必然现象,那么只会自食其果。
(四)联系生活,感悟寓意。
寓言的形象是以比喻的形态出现的,寓言中所讽刺、批评的真正对象,不在寓言本身,而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事或现象。
这也是寓言的真正价值所在。
揭示寓意的过程就是把寓言中的形象转移到现实生活中去的过程,就是把故事中描写的动植物转移到社会或把此人此事转移到彼人彼事中去的过程。
我们知道,《南辕北辙》的中心思想是说某人要去南方的楚国,却往北走,结果越走离楚国越远。
它的寓意是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明确的方向,如果方向错了,即使各种条件很好也达不到目的。
因此,揭示寓意的过程也就是把寓言的形象指向现实生活的过程。
一般来讲,入选教材的寓言,是学生在生活中能感知和体会到的人、事、物或现象,所以只要学生真正领会了寓言的形象,在他们的生活中又确实碰到过那样的事情,寓言故事就是不难理解的。
例如,《亡羊补牢》的寓言故事通过修羊圈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人办错事,只要虚心听取别人的劝告,认真改正还不晚。
”寓言本身没有点明这一点,只是记叙亡羊补牢的过程,学生可能一下子说不出来寓意,我便启发学生:“丢羊的人认识到现在把羊圈修好还不晚之后,他是怎么做的,结果怎么样?”学生会回答:“他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丢过。
”我接着提问:“一个人认识了自己的错误后,应该怎么办呢?”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地就把寓言和自己的感受结合起来了,从而体会出寓言的寓意。
随着学生年龄和生活阅历的增长,他们便能慢慢地自己总结出寓言的寓意,并把总结的寓意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重新认识学过的寓言的教育意义。
(五)由表及里,概括寓意寓言教学中,学生感知具体的、个别的艺术形象,从认知上讲,只是处于感性认识的阶段,是准确理解寓意的起点。
但这种认识还有待深化,即需要舍弃具体的、个别的特征,进行抽象概括,揭示出一般的、共同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