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高校口译教学优化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地区高校口译教学优化研究

随着社会对口译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西部民族地区高校承担着为本地区培养合格口译人才的重任。本文在总结了口译特点与口译教学重点的基础上,着重从口译课程的教学内容、口译教材、教学手段、师资和测评等五个方面探讨了口译教学优化的策略。

[标签]民族地区口译教学口译课程优化

一、口译和口译课的特点

口译是互不通晓对方语言的双方得以交流思想,进行和完成交谈的不可或缺的媒介和手段,即是一种语言对用另一种语言口头陈述内容的即时传达。通俗一点儿说,口译“是一种综合运用视、听、说、写、读等知识和技能的语言操作活动”。口译具有即时性、现场性、个体操作性、综合性及信息性的特点。

在整个口译过程中,译员应具有听力理解和信息处理及语言表达能力,其中涉及到短期记忆、记笔记、译数字、阅视翻译等其他技能。由此可见,口译的学习和训练内容相当复杂,有其特殊性。2005年5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将口译列为中国高校英语专业必修课,并对口译课作了如下描述:口译课是为高年级学生开设的英语基本技能课程。通过讲授口译基本理论、口译背景知识和训练口译的基本技巧,使学生掌握口译的基本理论和专题连续传译的技能,初步学会口译记忆方法、口头概述、口译笔记及公众演讲技巧,以使学生能较准确、流畅地进行汉英对译。我国许多口译研究专家也曾对口译教学进行过深入研究。他们认为,口译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口译技能,在进行语言操练、知识习得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同时,要以技能训练为重点。口译教学绝不是语言教学的继续,不是低年级口语练习的继续,也不是书面文章的口头表达,更不是检查课文的记忆能力。

作为西部民族高校的宁夏大学自1998年开始在英语专业开设口译课程,至今已整整十年了,为宁夏经济的发展输送了不少口译人才。然而,民族高校在口译技能训练的要求、教学策略、学生总体质量和水平、教学条件、师资队伍、口译课学时和科研状况等方面都低于东部发达地区的院校,口译教学的优化研究刻不容缓。

二、民族地区口译课程的优化

西部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落后于东部地区,专业的口、笔译人才极其匮乏。因此,高校外语口译课程的开展,作为民族地区培养口译人才的主要渠道,其社会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以宁夏为例,宁夏大学作为自治区的综合性大学,口译课程的宏观教学目标是,以教育观念的改革为先导,主动适应社会对外语人才需求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优化课程结陶,努力培养宽口径应用型的外语专业人才。所

培养的口译人员要能够从事对外经济贸易、翻译、教学、管理及导游等工作。

那么口译人才应具备怎样的素质?法国著名口泽学研究专家吉尔曾提出了口译的理解模式:C=KL+ELK+A,即:理解(comprehension)=语言知识(knowledge for the language)+言外知识(extra linguistic knowledge)+分析(Analysis)。根据这一模式,厦门大学林郁如教授推导出口译工作性质的模式为:I=S+C+P模式,即:成功的口译(interpreting)=口译技巧(interpretingskills)+理解(comprehension)+职业准则(professional standard)。仲伟合教授综合了前两种模式,就口译工作对翻译人员的要求,提出如下摸式:KI=KL+EK+S(P+AP),即:译员应掌握的知识(knowledge required for an interprete)=双语知识板块(knowledge for languages)+百科知识(encyclopedic knowledge)+技能板块professional interpreting skills and artistic presen-ation skills)。

上述三种模式,从口译工作的理解方式到口译工作的评判标准及对口译人员的要求等方面,逐步完善了口译工作的职业定位,也为口译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基本框架。

1口译教学应以培养口译技能为主

一方面,相对于普通高校的学生,民族地区高校学生因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师资力量不够雄厚,高考录取线又比普通院校低,所以外语基础较差,语言功底相对薄弱。学生在口译课程的学习上,虽然热情很高,但他们词汇量小、知识面窄、长句记忆不准确,且口译的表达能力有限,所以口泽学习的效果并不理想。另一方面,民族地区的授课教师大多没有接受过专门的口译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要做到很好地掌握课程教学所要求的口译理沦、口译技巧和口译实践经验比较难。目前,民族地区的口译教学主要有两个方面的问题:要么把口译课混同于口语课,着力强化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将大部分课堂内容用于练习听说上,讲述生词、词组、句型,口译课成了高级口语课;要么把口译课混同于笔译课,口译教学没有突出口译的即时性和临场性特点。

1999年刘和平教授曾提出:“语言教学培养的是语言交际能力,而口译教学是利用已经获得的语言交际能力学习培养口译技能。”仲伟合教授也有相似的观点,针对口译教学他提出了四条原则,其中第一条原则就是技能性原则,即口译训练应以口译技能或技巧训练为中心。而口译技能训练包括短期记忆、公众演说、口译笔记、口译笔记阅读、连续传译理解、目的语信息重组、数字传译技巧、跨文化交际技巧和口译职业准则等。在每个训练内容中都应设定训练目标,规定训练时间,采用合适的训练方法。因此,民族地区的口译教学目的就是要帮助学生在口译训练教学中掌握口译技能。

2口译教材应坚持技能性和实用性原则

目前宁夏大学外国语学院口译课程所使用的教材为外研社出版、吴冰教授编写的《汉译英口译教程》(修订本)。这本教材突出了词汇和表达法,便于学生掌握相关主题的常用表述方式,同时也穿插了相应的口译技巧,便于培养学生的口

译交际能力。然而,对于民族地区而言,该教材却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水平。因此在使用过程中,西部学生普遍反映学习难度大,学习兴趣不高。宁夏高校毕业生绝大部分在毕业后将服务于本土。因此,除了学习以专题为主要口译内容外,教师还要帮助学生了解、掌握有关本地区、本民族的文化、礼仪、风俗习惯的口译资料。因为作为对外宣传地方经济发展的口译工作人员,地方文化的口译知识必不可少,这也是他们在口译实践中经常碰到的问题。同时,口译的学习内容还可以从报刊、杂志、网络和电视节目中选材,特别是一些国外嘉宾的演讲和外贸谈判口译的录像资料,这些鲜活的材料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同时也可以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3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应当成为实施口译教学的重要手段

如今各高校对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已不再新鲜。口译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口译的学习内容相当丰富,这就要求口译学习者在听说、理解知识、口译技巧和驾驭口译现场等方面有更强的能力。而计算机辅助教学在训练学生口译能力方面有着传统教学手段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计算机集播放、录制、投影、剪辑等功能于一身,可以将口译教学中的视、听、说、写、译五项内容融为一体,为学生创造出声像并茂、真实生动的语言环境。另外,采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进行口译现场模拟,开展商务谈判、礼仪、接待、参观、访问等外事活动,不仅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使艰涩的课堂训练变得生动有趣,还能为学生营造接近于真实的口译环境。

4口译课程师资水平亟待提高

近年来,随着对高校教师学历、职称水平要求的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有了极大提高,这无疑是对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然而以宁夏大学为例,在口译课教师中毕业于翻译硕士专业的只有8%,毕业于口译专业的尚是空白。在口译课程授课教师的选择上,只能依赖口语表达能力好、善于交流的教师,研究方向则不是挑选的标准。由此看来,要教好实践经验要求很强的口译课程,教师的业务进修是当务之急。优化的口译课程教学对教师有很大的挑战性,因为这不仅需要教师有过硬的双语功底,同时还要有扎实的口译理论知识和经验。除此之外,教师应当主动地去增加自己的口译工作经历,并把自己在实践中获得的工作经验融到教学中去。为此,教师必须尽快提高业务能力,以满足口译课程教学的需要。

5口译测试及质量评估应规范化

口译测试与评估是口译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检查口译教学大纲执行情况、获取口译教学反馈信息、评估口译教学质量、改进口译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检测学生是否具备从事口译工作所需的口译技能、知识能力、心理素质、应变能力的一种重要考核方式。为此,民族高校应当制定出科学、规范的口译测试和质量评估标准,以保证口译课程的顺利开展。

三、结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