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体育教学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中体育教学目标
【篇一:体育教学目标的编制】
体育教学目标的编制、制定教学策略、编写教学方案基本要求
教学目标的编制
(一)体育和健康课程的目标体系
包括课程目标、学习领域目标和学习水平目标,它使该课程对学生的学习要求更加具体化、明确化。
1.课程目标
五个方面:体育和健康课程目标应是学生通过体育和健康课程的学习在以下五个方面得到很好的发展:
(1)增强体能,掌握和使用基本的体育和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
(2)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4)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1)增强体能,掌握和使用知识、技能;
(2)培养兴趣、爱好,形成习惯;
(3)良好心理品质,人际交往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4)健康责任感,健康的生活方式;
(5)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2.学习领域目标
课程目标细分为学习领域目标。课程目标可细分为学习领域目标,
使课程对每一个学习领域的学习要求进一步明确化。
(1)运动参和领域的目标是:(a)具有积极参和体育活动的态度和
行为;(b)用科学的方法参和体育活动。
(2)运动技能领域的目标是:(a)获得运动基础知识;(b)学习和使
用运动技能;(c)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d)获得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
(3)身体健康领域的目标是:(a)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b)发展体能;(c)具有关注身体和健康的意识;(d)懂得营养、环境和不良行为
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4)心理健康领域的目标是:(a)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b)正确理解体育活动和自尊、自信的关系;(c)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d)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
品质。
(5)社会适应领域的目标是:(a)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
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b)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和健康知识的
方法。
(1)运动参和:(a)参和的态度和行为;(b)用科学方法。
(2)运动技能领域:(a)获得知识;(b)学习和使用技能;(c)安全活动;(d)获得野外技能。
(3)身体健康领域:(a)正确姿势;(b)发展体能;(c)健康意识;(d)
营养、环境和不良行为对健康的影响。
(4)心理健康领域:(a)了解作用,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b)体育
活动和自尊、自信的关系;(c)学会调控情绪;(d)形成坚强意志品质。
(5)社会适应领域:(a)人际关系,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b)学会
获取知识的方法。
3.水平目标
学习领域目标细分为若干个水平目标。运动技能领域水平四中的一
个目标。每一个学习领域目标又可细分为若干个水平目标,并对如
何达到某一水平目标提出了若干活动建议或内容建议,而不是硬性
规定。这就给学校、教师和学生留有很大的选择余地和空间,不
管选择什么内容、采用何种方法,只要有助于达成学习目标就可以。以运动技能领域水平四中的一个目标为例说明如下。
水平四
发展运动技战术能力
达到该水平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 基本掌握一两项球类运动中的技战术。
● 完成一两套武术套路或对练。
● 完成一两套技巧项目动作或器械体操动作。
● 完成一两套舞蹈或健美操。
● 基本掌握几项主要的田径运动技能。
● 基本掌握一两种地域性运动项目的技术。
(二)编制教学目标的要求和方法
1.编制教学目标的要求:(1)明确性。教学目标具有导向和标尺的作用,具体而明确的教学目标,能够引导师生围绕目标的实现而
有效地展开教学活动,恰当地组织教学过程,并且能以此为标尺,
准确地检测教学结果。目标的明确性有两项标准:①能表明可观察
到的学习结果;②能表明检测结果的标准。
(2)整体性。目标的结构要合理,既有反映具有质和量规定性的行
为目标,又不忽视表现内部心理过程的定性目标。目标的内容要全面,既要有知识性的目标,又要重视情感(兴趣、态度)、意志和动手
操作方面的目标。并且,要注意目标之间纵向和横向的关联性,以
充分发挥目标的整体效应。
(3)弹性。目标的弹性包含有两层意思:一是区别对待。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水平的弹性目标;二是灵活变通。目标是
教师预期学生的学习结果,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在教学过程中,如
发现有未预料的变化,应及时调整目标,不要将它视为神圣不可变
更的东西。
(2)整体性。结构合理:行为目标,定性目标。内容全面:知识性目标,情感、意志、动手操作等目标。纵向和横向的关联性,发挥
整体效应。
(3)弹性。一是区别对待;二是灵活变通。
2.教学目标的表述方法
主要有三种:
(1)认知观的表述方法。用表示内部心理过程的含糊动词。扼要地表述,便于会意和交流。但缺乏质和量的规定性。这是我国教师常
用的一种表述方法,往往使用只表示内部心理过程的含糊动词,如“懂得、理解、掌握、领会、欣赏”等等。它有利于扼要地表述教学
的意图,便于会意和交流,而且情感、态度等方面的目标只能以内
部心理过程的概括性的方法加以表述。但是它缺乏质和量的规定性,容易引起含糊和混乱的认识。
(2)行为观的表述方法。用可观察、可测量的外显行为来确切地描述。“abcd”模式为例。a.教学对象(audience),行为目标描述的是学生的行为它强调用可观察、可测量的外显行为来确切地描述教学
目标。这类方法又有不同的操作模式,下面以“abcd”模式为例加以
说明。该方法认为明确的行为目标主要包含四个要素:
a.教学对象(audience),是指学习者,即行为的主体,行为目标描
述的应是学生的行为,而不是教师的行为。规范的行为目标的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