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型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09月
管控体系的设计应考虑两方面因素。整合平台的选择一个重要的问题,在明确企业组织结构整合目标的情况下,即对其他的公司或业务进行整合要选择一家公司为平台。通常有两个主要的标准:首先是基于能力,为提升整体的盈利能力,以更具有经营能力的企业为平台进行整合。其次基于资源,为充分发挥上市公司的融资功能,以上市公司为平台进行整合;被并购企业的组织制度的优劣决定着企业组织制度如何进行整合。轻易改变企业的组织制度,会产生不必要的制度风险,产生不良的连锁反应,如果原有企业的组织制度运行良好,则制度可以继续保持不变。依托一定的制度来完成企业的经营决策和运作,对存在明显缺陷组织制度的企业在实施并购后,组织制度的再造就显得特别重要。如果整合过程较长,逐渐过渡的方式可能会导致各类负面情况的产生。
4、财务整合是否到位
财务是控制被并购企业的重要手段,具有信息功能,也是购方获取被并购方信息的重要途径。企业并购后,在财务制度上并购双方应互相连通,但在很多情况下财务目标也是不一致的,因此必须予以整合。并购各方为了在资金管理和使用上协调一致,应保证并购各方在财务上的稳定性。但一般来说,并购双方的会计核算体系、财务目标、考核体系和财务制度等并不相同,需要对并购双方在会计核算体系、财务管理制度体系、财务管理目标导向应当进行财务整合,以保证在金融市场和产品市场上的形象。财务整合的复杂程度已远远超过财务报表的合并。
企业并购完成后因为每个企业在财务资源、财务管理方式和财务制度上可能存在着差异,使得企业在财务管理上会遇到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两点:首先是并购完成后特别是对那些被隐瞒的财务信息的财务审查问题,要及时发现并给予恰当处理。其次是合并后的财务报表问题。并购前,并购双方都是独立编制财务会计报表。而并购后并购双方之前的独立财务会计报表需要进行编制合并财务会计报表。当企业向外界融资时,财务情况的透明情况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财务管理和企业的发展。
5、企业文化的融合
并购后并购双方的文化碰撞会给企业在并购整合工作中带来很多问题,管理大师德鲁克早就指出,要想通过并购来成功地开展多元化经营,与所有成功的多元化经营一样,必须要有“共同文化”或者具有“文化上的姻缘”。要能妥善处理这些问题才能来避免并购的失败。
作者单位:河南省新郑煤电有限公司参考文献:
[1]凌立波.企业并购的财务整合研究[D].天津财经学院.2004.
[2]张国杰.国有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问题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05.
[3]刘丽华.企业并购类型与效应分析[J].财经科学.2001.(S1).
高校大型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模式探析
文/王永伟
摘 要:本文通过高校大型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现状的调查研究,总结出高校大型体育场馆的管理的特殊性和具体的管理经营模式,分别为学校行政部门治理模式、承包经营管理模式和公司化经营管理模式,并对这三种经营管理模式进行论述。对高校大型体育场馆今后在市场竞争集中提出建议,以便更加适应市场竞争。
关键词:高校;大型体育场馆;经营管理
中图分类号:G81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9-0096-02
前言:随着人民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对参加体育锻炼的需求日益增加,特别是2008年奥运会中国取得辉煌成绩以来,更加刺激了人们对体育健身的消费,而体育场馆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物质保障。但是相对于庞大的人口数量,我国体育场馆资源严重短缺,在这种形式下,高校体育场馆都积极应对社会需求,陆续对社会开放,实行了有偿服务。但是随着这些年高校场馆对外开放的深入,逐步参与到了社会市场竞争中去,由于学校现的性质和传统观念的束缚,极大地限制了高校大型体育场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本文将针对市场环境下,探析高校大型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模式,以期为最大化高校大型体育场馆的利用效率。
一、高校大型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的特点
高校大型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的特点主要是高等教育的性质所决定的。我国的高等教育制度既为在其校园内的大型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提供了优势条件,但同时也为限制了其市场化的发展。
高校体育场馆资源隶属于高校体育产业之中,于平把高校体育产业特征归纳为三点:福利性体育、业余经营性、消费对象相对稳定性。总结了高等教育范畴内高校体育场地设施的普遍特征。所以高校大型体育场馆在建设之初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满足在校学生的体育活动,这也是高校体育场馆在经营管理时所必需遵循的原则。这就决定其在经营管理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开放时间、开放频率等。
高校在对大型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赋予了特定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我国高校体育系统拥有一支数量较大、水平较高的教师,在科研、教学训练、体育管理等方面时刻走在社会的前沿,他们掌握着先进的信息、对未来的发展趋势都较为敏感;二是高校的环境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和资金的保障。尤其是《体育法》明确强调“学校必须按照标准配备场地和器材、并且不能挪为他用”。
二、高校大型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模式
1、学校行政部门治理模式
学校的大型体育场馆是由国家通过教育专项经费投资兴建、学校统一管理,场馆的使用和服务是以学生参加体育课和体育课
经管空间
96 2011.09
2011年09月
外活动为主要用途。所以高校的大型体育场馆的最大任务是满足学校计划内的教学、训练和比赛。所以学校大型体育场馆的初始管理权就自然而然地隶属于学校行政部门,一般都有学校的办公室(或者学校的资产管理部门)专门管理。而具体行使管理管理职能是学校体育部门(体育学院或者体育教学部门)。在这些部门领导中,对学校体育场馆的有偿经营的态度却是持有几种不同意见。在雷厉所著的《对北京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利用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一文中,对北京高校的学校领导和体育教研室主任的调查显示:已有偿开放的学校,教研室领导都支持,学校领导却存在22.6%的不支持率;未有偿开放的学校,教研室领导有11.8%不支持,而校领导不支持率高达47.1%。刘芳等在《高校体育资源与社会共享的可行性对策探讨》一文中对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对学校体育场馆资源进行有偿开放的支持度中显示,教师支持占90.2%、学生支持占86.7%、领导支持占78.8%。这些数据表明,校领导在资源充足的情况下,特别是学校的经费相当充足的情况下,学校部门管理者对体育馆的经营就特别不积极。原因是学校领导认为,对学校体育场馆的对外有偿经营会对学校教学和学校的安宁带来干扰,会增加额外的工作量和管理费用。这都表明学校领导在观念上没有意识到开放的意义和可行性。显然这种体制是非常不利于学校体育场馆的开发和利用。而对已经实行对外有偿服务的高校的调查显示,由于没有激励机制和绩效评估机制的存在,体育场馆的对外经营只是通过学校的资源渠道进行小范围的经营,或多或少都会浪费一定的资源。所以采用这种相对落后的经营管理模式,高校的大型体育场馆一般不会产生过多的经济效益,甚至在经营管理不善情况下,会给学校带来一定的负担。
2、承包经营管理模式
承包经营模式是根据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原则,以承包合同的形式确定权责关系,使企业走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一种经营方式。目前高校大型体育场馆的管理部门在签署合同的基础上将经营管理权交给组织或者个人,组织和个人以盈利为目的进行经营。经营管理上,组织或者个人通过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方式,每年向学校缴纳一定的费用,超收多留、欠收自补。目前高校大型体育场馆承包模式主要有校内承包模式和校外承包模式。
(1)校内承包模式
校内承包模式主要是指在校内任职的校教职工与学校签署合约为基础,承包学校的体育场馆设施。学校的体育管理部门主要负责日常教学工作,而场馆的课余经营权利交给个人,收取一定的费用,目前这种模式的采用率较高。其优点表现在以下三点,第一,责任清晰,有利于场馆的经营维护;第二,利用率较高,特别是本校体育教师承包,可以充分利用其专业知识和社会人力资源,扩大影响,增加利用率,有效增加教师的经济收入;第三,有利于协调课余时间学校活动需求和经营之间的冲突。
(2)校外承包模式
校外承包模式是指校外单位或者组织在签署合约的基础上承包本校课余时间的体育场馆设施。这种模式是学校的任何人员不参与管理,总的来说学校的经济收入或相应的减少,但是可以在人员的管理节约很大成本。但也存在一定的缺点,比如学校对课余时间场馆的调控能力下降,发生冲突时不易解决问题。目前这种模式很少出现在学校的大型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上,一般对于学校的部分场馆可以小范围的实施。
3、公司化经营管理模式
所谓高校体育场馆的公司化经营管理模式是指学校的大型体育场馆的支配权不在学校体育管理部门,而在学校的所属的实业公司,公司有完整制度和合法的经营手续。所有的体育场馆的课余时间的使用全部由公司来安排。在进行公司管理的同时,保证教学训练的正常进行,明确教学是重要性,场馆的使用和经营开发都要优先教学。但同时,在实际的经营管理过程中,教学秩序有其规律性和稳定性,所以只要在开学之初将教学训练时间表安排完毕即可。完全公司化的经营管理模式可以有效的利用场馆,对场馆的经营项目进行开发,最大限度的增加收入,但同时也会最大限度保养场馆,提高场馆的硬件质量和服务质量。目前已有部分高校使用此管理模式,而且收效甚好,是未来高校大型体育场馆管理模式的趋势。
三、高校大型体育场馆经营管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高校大型体育场馆的经营不能偏离为教学服务的属性
随着高校大型体育场馆的对外经营开放,各种开放方式和经营理念都会越来越发挥其利用价值,但是,在开放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持场馆是为学校教学服务的,即使在开放过程中经济收入的增加,也要优先考虑体育场馆的养护,切忌为了一时的经济利益,损害正常的教学秩序。
2、高校大型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要结合本校实际
结合本校实际考虑两方面的因素,第一,经营管理者尽量是本校体育部门的教职工。这么做既可以增加本校教职工的福利待遇,同样可以利用本校老师的自身技能和社会资源,利于开发和管理;第二,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要考虑到本校师生的消费,特别是学生课外时间的体育消费,一定要给予优惠政策,保证本校师生的体育活动。
3、高校大型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要有合法性
在高校大型体育场馆的经营过程中,会存在没有合法的经营资质,自行收费等现象。此现象的存在极有可能导致财务的腐败和经营项目的开发,从长远利益来看,会限制高校体育场馆特别是大型体育场馆的经营项目开发。
四、结论与建议
1、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找出适合本校大型体育场馆的经营开发模式,灵活的进行开发利用。
2、加强科学管理,完善大型体育场馆的管理制度,合理安排经营开放时间,保证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情况下,市体育场馆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3、经营管理合法化,学校要加强监督,特别是财务监督,避免财务违规现象。
作者单位:北京市海淀区首都师范大学体育教研部参考文献:
[1]于平.高校体育市场的结构体系与基本特征[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997(4):16—17.
[2]黄滨,俞剑龙,骆红斌.对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的探讨[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2):64-66.
[3]韩海军,徐玖平.普通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的比较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2):53-56.
[3]雷厉.对北京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利用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3):298-301.
[4]李伟民等.体育营销导论.北京:龙门书局.1998.8.
[5]荆永根等.实现高校体育资源优化配置的探讨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8(4):117-120.
经管空间
2011.09 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