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研究
简析贫困生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解决办法
简析贫困生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解决办法近年来,贫困大学生由于其特殊的家庭环境和生活条件,他们面临更多生活和学习压力,在心理上承受着更大的精神压力,身心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从而导致自卑、焦虑、孤僻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一、贫困大学生心理现状及问题(一)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现状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贫困生比例占15%—30%,特困生占8%—15%。
尽管高校贫困生人数占学生总数的比例不算高,但由于高校的办学规模较大,贫困学生的实际人数的绝对值还是比较大。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贫困生群体已呈现逐年扩大的趋势。
部分贫困生在除了经济穷迫之外,常常在心理压力、学习困难、学习时间不充分、人际关系等方面存在更多的困难。
(二)贫困大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第一,自卑心理。
由于家庭的经济困难,他们无力支付高昂的学费,与那些家庭经济较好的的学生相比,不愿让同学知道自己贫困,会担心被别人看不起。
贫困生家庭负担重,思想压力大,精神常处于一种焦虑状态,常常情绪低落,常因担心别人看不起自己而自我封闭,对身边的人和事极为敏感,总感觉到不自在,甚至产生对立抵触情绪。
第二,学习压力大。
贫困学子常常把成绩看作是自己实现自身价值的唯一标准,因而要求成绩出类拔萃,但很多人学习方法不得力,从早到晚忙忙碌碌,又不愿意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学习效果不佳,以致学习排名和素质综合测评在班级始排名终处于最后,从而更使得心理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第三,和同学之间相处不融洽。
贫困生大学生自卑心理较强,常因担心别人看不起自己而自我封闭。
不愿参加集体活动,又不愿意同他人交往,有的甚至独来独往,不与其他人交往,内向、恐惧、多疑,担心被人嫌弃和拒绝,行为上采取逃避方式。
第三,依赖心强,现在有些贫困大学生面对贫困,他们不是勇于去战胜贫困,自强自立,而是一味指望社会、政府、学校的资助,凡事等靠要,有些贫困生总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觉得世界很不公平,于是认为自己受帮助是天经地义的事。
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现状、成因及对策研究
关 键 词 : 贫 困 大 学 生 ;心 理 问 题 ; 教 育 对 策
据统 计 , 目前 贫 困大学 生约 占高校 学生 总 数 的 3 %,尽 管大部分贫 困生 能够 正确面对 经济压 力 ,奋 0 发读 书 ,积极 参 加勤 工助 学 ,在 改 变 自己经济状 况 的 同时进 行积 极 的心理 调 适 。但 也 有一 部分 贫 困学 生 ,不 能正视 经济 上 的 困难 ,思 想 及心 理 问题 日渐 凸显 ,造成 一 定 的影 响和 危 害 。 因此 ,认真 做 好 贫 困生这 一・ 殊 群体 的思 想 教育 引 导工 作 ,是 高 校加 特 强和改进大 学生思 想政 治教育 工作 的一项 重要任务 。
( ) 封 闭 心 理 ,人 际 交 往 缺 乏 自信 四
每个 人都 有交往的需求 ,尤其是贫 困生 。但 是交 往 是需 要成 本 和时 间 的 , 目前 大学 里 同学之 间交往 和聚 会的主要形式是聚餐 、唱歌 、上网等 ,而这 些消 费 均摊 的开 支对 贫 困生 来说 都是 不 小 的。 部分 贫 困 生 把与 同学 的 交往 当成 一种 负担 ,对需 要花 钱 的活 动尽量躲避 ,交往的范 围相 当狭 窄 ,独来独往 ,不 与 同学交流 ,不参加集体活动 ,以至于 自我封 闭,并理 所 当然地被 边缘化 。而这种 自闭淤积过久 ,不仅使他 们不 善于 与人 交往 ,还 会 引发严 重的思 想 问题 。
第卷第期 6・1
职 时 业 空
C ON ARR R lo EHO E詈 Z 台
贫 困 大 学 生 心 理 问 题 现 状 、 成 因 及 对 策 研 究
浅析贫困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
浅析贫困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贫困大学生的数量逐渐增多,他们在面临经济困难的同时还要应对心理问题,这成为了他们成长过程中很大的挑战。
贫困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又该如何应对这些问题呢?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希望可以对贫困大学生提供一定的帮助。
一、孤独与焦虑对于贫困大学生来说,由于家庭经济状况的不好,他们往往无法和同学们一样享受课余时间的娱乐活动,没有更多的社交资源,导致产生孤独感和焦虑感。
这种情绪问题在大学生中并不罕见,而对于贫困大学生来说,情况更为严重。
如何应对:学校可以开设心理辅导课程,让学生学会倾诉自己的心声,缓解内心的孤独和压力。
学校也可以组织一些文体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增加他们的社交机会,减轻孤独感和焦虑感。
二、自卑和自我怀疑由于贫困大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经济条件相对落后,他们往往会感到自卑和自我怀疑,觉得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不如他人。
这种心理问题会对其学业和生活产生负面影响,严重时会导致自闭和消极抵触情绪。
如何应对:学校和家庭应该给予贫困大学生更多的鼓励和支持,让他们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经济条件并不是决定一个人价值的唯一因素。
也可以开展一些志愿者活动或社会实践,让他们深刻感受到社会的多元性,增强自信心。
三、学业压力贫困大学生由于经济原因,往往需要兼职赚取生活费用,导致学业和工作的双重压力。
他们需要在追求学业成绩的还要应对经济困难带来的压力,这种压力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如何应对:学校可以为贫困生提供更多的奖学金和助学金,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也可以调整课程安排,为他们预留更多的自我学习和实习时间,让他们更好地应对学业和工作的双重压力。
四、家庭关系问题对于贫困大学生来说,家庭关系可能存在更多的问题,如家庭成员的不理解和支持,可能会导致学生产生逃避、抵触情绪,甚至影响学业和生活。
如何应对:学校可以设立家长学校,加强家校沟通,让家长了解到贫困学生的实际情况,并给予更多的关爱和理解。
浅析贫困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
浅析贫困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贫困大学生是指因家庭经济条件较为困难而在大学读书的学生。
他们常常面临着生活上的种种困难,如学费、生活费用等问题,这些困难也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浅析贫困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对于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心理问题,取得更好的学业成绩具有重要意义。
一、常见心理问题1. 焦虑和压力贫困大学生通常面临着较大的经济压力,他们需要自己解决学费、生活费用等问题。
这种经济压力会使他们感到焦虑和压力,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状态。
2. 自卑和自怜由于家庭经济条件较为困难,贫困大学生常常会感到自卑和自怜,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不幸福。
这种心理问题会影响他们的学业表现和社交能力。
3. 适应问题贫困大学生在面对特殊的困境时,往往会出现适应问题,他们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但由于经济困难,他们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来适应这种变化。
二、对策建议1. 寻求心理辅导贫困大学生应该积极寻求心理辅导,通过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了解自己心理问题的根源,学会有效的自我调节和缓解压力的方法。
2. 建立自信心贫困大学生需要建立自信心,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和潜力,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努力克服自卑和自怜的情绪,积极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
3. 寻求经济援助贫困大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寻求经济援助,如申请国家助学金、学校奖学金、申请贷款等,减轻经济负担,缓解焦虑和压力。
4. 学会适应贫困大学生应该学会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尽快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和学习节奏,积极融入集体,寻求帮助和支持,与同学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5. 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贫困大学生应该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科学饮食,适量运动等,以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更好地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困难。
6. 增强社交能力贫困大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学校的各种社交活动,扩大自己的人际关系网,与同学们保持良好的关系,相互支持、相互鼓励,共同度过大学生活中的难关。
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社会成因及对策
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社会成因及对策
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社会成因及对策
近年来,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多数贫
困大学生都会面临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包括焦虑、抑郁、精神病等等,对此,我们必须深入分析其社会成因及对策。
一、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社会成因
1、低收入户缺乏经济条件:贫困大学生属于低收入群体,他们拥有较
低的家庭收入,很难承担大学生活动及生活开支;
2、社会阶层因素:贫困大学生同时承载着社会压力,大部分贫困大学
生来自底层,社会地位较低,他们可能会遭受排挤和歧视;
3、家庭环境因素:贫困大学生受家庭作用更加紧迫,缺乏父母的关心
与支持,容易落入受挫、自卑感的困境。
二、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应对措施
1、多种政策措施:国家应该加大贫困大学生的资助费,开展贫困大学
生就业扶助,帮助他们缓解经济负担;
2、完善网络资源:完善全国性的心理咨询平台,提供贫困大学生免费
的院校心理咨询服务,帮助贫困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3、开展心理教育:学校可以积极推动心理健康教育,打造校园和谐心
理环境,建立社会关爱机制,给予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安全感。
总之,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源于复杂的社会原因,多方面的策略应用能够助力贫困大学生摆脱心理困境,健康成长,实现梦想。
各级政府应该及时采取和完善有效的政策措施,给予贫困大学生帮助,助力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成长。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论文】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论文】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由于高校助学政策的不完善和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贫困生现象及相应的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显得日益突出。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论文,希望大家喜欢!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论文篇一《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摘要:由于高校助学政策的不完善和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贫困生现象及相应的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显得日益突出。
经济上的重负,导致了部分贫困生自卑、抑郁、人际关系敏感、自我封闭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成为经济、身心的双困生。
学校应采取经济资助与学校环境育人相结合,鼓励勤工助学与培养自尊意识相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性与针对性相结合等措施有效地改善当前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随着大学生资助政策的改革和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贫困生现象及相应的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显得日益突出。
据统计,一般高校中,贫困生要占到学生总数的10%-20%,其中特困生占5%-10%。
经济上的重负,往往导致心理上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贫困使大学生心灵深处自觉不自觉的产生了一种挫折感,从而导致了自卑、抑郁、人际关系敏感、自我封闭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部分学生因此成为经济、身心的双困生,对他们的学习、生活产生了很大影响。
一、贫困大学生心理特点成因分析1.经济原因是导致贫困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最主要因素。
贫困生进入高校后面临的第一个考验就是生活环境的适应问题,由于绝大多数大学设在大中城市,有较浓厚的城市色彩,贫困生要适应大学生活,就要逐渐养成城市的生活习惯,而这种习惯的建立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这对那些生活消费只能限于吃饱穿暖、艺术修养水平较低的贫困生来说,是相对困难的。
另外,贫困生对大学学习环境的适应会更困难一些。
就读大学前,贫困生就普遍存在着学习条件较差等客观情况;入学后,由于经济的原因,他们不能像其他学生一样拥有录音机、电子词典甚至电脑等自学工具。
浅谈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
浅谈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由于生活环境的变化和生活压力的增加,贫困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
一、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1.1 经济压力贫困大学生最显著的心理健康问题来自于经济压力。
由于家庭贫困或自身条件不充分,他们需要通过自己的勤工俭学来解决日常开销。
经济压力会导致他们感到无望和无意义,从而对自己的未来失去信心。
1.2 孤独与孤立贫困大学生常常会感到孤独和孤立,因为他们可能无法参加一些社交活动,无法拥有一些自己想要的东西,也无法获得家庭的支持和理解。
孤独和孤立可能会导致他们心理上的困扰,并影响到他们的学业和生活。
1.3 压力和焦虑与其他大学生一样,贫困大学生也会面临学习、就业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压力和焦虑。
而经济问题和社会地位的差异可能会使他们更加容易感到焦虑和无助。
二、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为了帮助贫困大学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提供以下几个教育对策:2.1 支持和帮助大学可以通过成立相应的助学组织和提供免费的心理辅导来支持贫困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政府也可以推出相应的政策,为贫困大学生提供经济支持和心理援助。
2.2 同伴支持大学和社会可以成立志愿者组织或慈善基金会,为贫困生提供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
这种帮助可以帮助贫困大学生摆脱孤立和孤独的困扰,使他们感到被关注和支持。
2.3 职业规划和实践考虑到贫困大学生经济条件较差的现状,可为他们提供更加切实可行的职业规划和实践机会,以增加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并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
同时,大学也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校企联合实践项目,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职场环境和提高专业素质。
结语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
大学教育应当为贫困大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教育对策,从而帮助他们克服挑战,实现自我价值,为自己的未来赢得更好的机会。
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压力 , 容易 引 发 诸多 心理 困 扰 , 至 出现 心 理 疾 病 。本 文 着 重 探 讨 了 目前 高 校 贫 困生 的 主 要 心 理 问 题 , 提 出 了 相 应 的 解 甚 并 决措施。
关键词 : 高校贫困生 ; 心理问题 ; 对策
中 图分 类 号 : 4 G4 4 文 献 标 志 码 : 1 3
、
高校 贫困生存 在的主要 心理问题
较 窄、 动手 能力较 差 。 因而 对 于别 人谈 论 的 话题 难
从 整体而 言, 高校贫 困生 在 吃苦耐 劳 、 志坚 意 韧 、 活 自理能 力等方 面具有优于 其他学 生的一些 生 心理 品质 。但 从个体来 看, 贫困大 学生 由于 经济上
文 教 与卫 生
《 内蒙 古 煤 炭经 济 》
2 1 第 1期 00年
高 贫 大 生 理 题 对 研 校 困 学 心 问 及 策 究
杨 姝 琛
( 内蒙 古机 电职 业 技术 学院 , 蒙古 内 呼和浩特 005) 10 1
摘
要 : 困生 作 为大 学 生 中 的特 殊 群 体 , 仅 背 负着 沉 重 的 经 济 压 力 , 且 还 承 受 着 因物 质 贫 困而 带 来 的 诸 多精 神 贫 不 而
生长期 处于 自卑 状 态 , 自信 心 丧失 , 有 强 烈 的挫 具
折 感 和愧 疚 感 , 进而 引起 紧张 不 安 、 心 、 望 、 担 失 焦
之 一些贫 困障 碍 , 而 长 期 处 于 人 际 孤 独 感 的 煎 熬 当 进
全社 会所关注 的焦点 。为解决这 一难 题 , 教育部和
产生 了不同 的心理问题 。 ( ) 一 自卑 心 理
已有研 究和高 校教学实 践均表 明, 贫困大学 生 较为 普遍地 存在 不 同程 度 的 自卑 心理。 自卑是 贫 困大学 生最为 突 出 的心理 问题 之 一 。 自卑是 一种 因过 多的否定 自我而产 生的 自惭形 秽 的情 绪体验 。
精准资助视角下贫困大学生心理资本及提升路径研究
精准资助视角下贫困大学生心理资本及提升路径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贫困家庭的孩子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成为大学生。
由于长期的贫困状态和文化底蕴的不足,这部分学生在心理资本上存在较大的空白,给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带来了诸多困难。
本文将以精准资助为视角,研究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资本及提升路径,探讨如何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和未来的社会角色。
一、贫困大学生心理资本的特点1.自信心不足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贫困大学生基本缺乏自信心。
长期处于贫困状态下,他们可能会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和机会去做一些事情,缺乏对未来的信心和勇气。
2.逆境心态弱贫困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遭遇的种种困难和挫折,会导致他们逆境心态较弱。
一旦面对挑战和困难,他们可能会选择逃避或者放弃,无法坚持和克服困难。
3.人际交往能力差家庭环境的匮乏以及社会资源的贫乏,导致贫困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较大的障碍。
他们可能会因为自卑和胆怯而难以融入大学生群体,缺乏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
1.加强心理疏导与成长引导大学应该在精准资助的基础上,加强心理疏导与成长引导的工作。
为贫困大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内心的障碍和困惑,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和态度。
2.建立学业辅导和学习支持体系贫困大学生在学习上可能面临很大的困难,学业成绩较差。
大学应该建立完善的学业辅导和学习支持体系,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帮助他们适应大学的学习环境和要求。
3.开展素质拓展和成长训练培养贫困大学生的自信心、逆境心态和人际交往能力,需要进行一系列的素质拓展和成长训练。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和活动,让他们学会自我认识和自我管理,增强团队合作和人际交往的能力。
4.加强家庭支持与社会关怀学校不应该孤立地对贫困大学生开展提升工作,还应该加强家庭支持与社会关怀。
通过与家长和社会资源的对接,为贫困学生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温暖。
1.建立完善的评估机制为了更好地提升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资本,学校应该建立完善的评估机制,对他们的心理资本进行动态跟踪和评估,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变化和需求,制定针对性的提升计划。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分析
有的青春 活力, 偏激 、 悲观 和仇视感也有 所体现。一般 来讲 , 他们 个人评 价较低 , 自尊 与 自卑 并存、 郁、 抑 焦虑、 际关 人
系敏 感 、 弱 。 脆
【 关键 词 】 贫 困 大学生 :
心理 问题
以及 社 会 交 往 能力 较 差 , 致 他 们 接 触 异 性 的 机 会 较 少 。但 随 导 着性心理 的发展 , 青春期 的他们 渴望 与异性交 往 , 以发展 自己 、
囝等 育 究 教 研
贫 困大 学 生 的心 理 问题 分 析
长春 师 范学院 ( 吉林长春 ) 关 莹 宋美英
【 摘
10 3 302
要 】贫 困大学生除 了经济 贫困之 外 , : 他们有更严 重的精 神和心理压 力。一些贫 困大学 生表现 出缺乏 自信 、 气馁和无 奈 , 自
我防御意识 不断增强 , 愿让他人 感 觉到 自己的贫寒 , 不 于是 自我 封 闭, 和其他 同学渐渐疏远 , 者 闷头学 习, 或 失去 了应
当别人与他们走得很 近 、 表示关 心的时候 , 他们会把别人 的关心 当成是对 自己的同情 和怜悯 ; 当别 人与他们保持距离时 , 而 他们 又会感到无人关怀 、 态炎 凉 、 世 内心孤独 、 望友谊 。这 种 敏感 渴
二 、 郁、 抑 焦虑
( ) 一 他们为 学费、 生活 费焦虑。家庭 经济 困难导 致贫 困学 生学 费 、 活费长期 没有保 障 , 生 常常使贫 困生处 于 困境 中 , 觉 感 自己没 有 安 全 感 。尤 其 是 每 年 开 学 的 时 候 , 是 贫 困生 抑 郁 和 更 难过 的时段 。沉重 的压 力使得他们经 常陷入紧张焦虑 的情绪 之 中。 ( 贫 困学 生为 家庭 焦虑 。可 以说 每 一个 贫 困生 家里 都 二) 有一段不为人知 的叫人 心酸 的故事 , 由于家境贫 困 , 了他们 学 为 习, 家里 已是 负债累累 。少数贫 困生家徒 四壁 , 辛苦劳作 的父母 不得不让其他子女 辍学 以保证其 读 书。作为 贫 困生 , 们很 体 他 量父母的艰辛 , 因此 比其他 同学更懂 事 。 ( ) 困 大 学 生 要 为 学 业 焦 虑 。 贫 困 生 为 了 证 明 自 己 的 三 贫
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与干预措施研究
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与干预措施研究一、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1. 自卑感由于经济拮据,贫困生在学校中常常面临着来自同学的歧视和排斥,加之自身条件的限制,导致贫困生容易产生自卑感,怀疑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影响其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
2. 学业压力贫困生在学习生活中常常会因为经济原因而导致学习条件的不足,而这种不足又会影响到学业的发展。
与此贫困生为了应对学习的压力,常常需要进行兼职打工,导致他们在时间规划和精力投入上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增加了学业压力。
3. 情感困扰贫困生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可能会面临家庭不和、亲情缺失等种种问题,这些问题会对他们产生严重的情感困扰,影响其情感健康和稳定性。
4. 就业压力贫困生在面对未来的就业压力时,由于家庭背景和经济条件的不利因素,常常会感到困惑和无助,导致就业观念的消极,增加了就业压力。
1. 加大资助力度高校和社会各界应加大对于贫困生的资助力度,减轻其经济负担,解决经济问题,从根本上帮助贫困生解决心理问题。
2. 设置心理咨询服务学校应该加强对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关注和研究,建立健全的心理咨询服务制度,提供心理辅导、咨询和治疗等服务,帮助贫困生解决心理问题。
3. 培养自信心学校应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通过多种途径培养贫困生的自信心和积极向上的心态,增强他们面对挑战的能力。
4. 开展就业指导学校和社会应该联合开展对贫困生的就业指导和帮助,提升其就业能力和竞争力,减轻其就业压力。
5. 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学校应该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为贫困生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减轻其学习压力。
三、结语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和干预措施的研究,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课题。
只有充分了解和关心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才能真正帮助贫困生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其整体素质和发展能力。
希望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能够共同关注这一问题,共同努力,为贫困生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原因及对策探赜
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原因及对策探赜贫困大学生是指家庭经济状况较为困难,但仍能凭借努力和奋斗进入大学学习的学生群体。
除了物质上的贫困,贫困大学生还面临着“心理贫困”的问题。
心理贫困是指贫困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的一种贫困状态,表现为自卑、焦虑、压力过大等心理问题。
本文将探讨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原因分析1.经济压力过大贫困大学生由于经济困难,通常需要同时兼顾家庭经济负担和学业紧张,承担较大的经济压力。
这使得他们常常感到无法集中精力学习,产生焦虑和压力。
2.自卑感贫困大学生在与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同学相比较时,常常感到自卑。
他们缺乏自信,认为自己不如其他同学优秀,这种自卑感进而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3.就业压力贫困大学生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往往希望通过大学教育来改变家庭状况。
现实中就业形势严峻,毕业后可能面临就业困难。
这使得贫困大学生对未来感到担忧和无助,增加了他们的心理压力。
4.社会认同感缺失贫困大学生在与其他同学交往时,由于经济条件的不同,可能会遭受排斥和歧视。
这导致他们缺乏社会认同感,产生孤独和无助的情绪。
二、对策探讨1.建立心理疏导机制学校应当建立心理疏导中心,为贫困大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援助。
心理疏导中心可以组织心理讲座、开展心理教育活动等,引导贫困大学生积极应对心理困难。
2.加强家庭教育贫困大学生的家庭环境通常不利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心理健康。
学校可与社区合作,组织开展家庭教育课程,帮助贫困家庭提高教育水平和亲子关系,提供积极的家庭环境。
3.加强就业指导学校应当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提供就业技能培训和实习机会。
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提供就业机会,帮助贫困大学生顺利毕业并找到合适的工作。
4.加强同学间的交流学校可以组织各类社团和活动,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通过参加社团活动,贫困大学生可以扩大社交圈子,增强社会认同感和自信心。
5.提供经济支持除了提供经济补助,学校还可以设立助学金等奖励机制,激励贫困大学生努力学习和进取。
浅析贫困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
浅析贫困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大学生群体日益扩大,其中贫困大学生也逐渐显现出一系列心理问题。
在面临生活压力、学业压力和就业压力的情况下,贫困大学生更容易产生焦虑、自卑、孤独等心理问题。
有必要对贫困大学生的常见心理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贫困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是焦虑。
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贫困大学生常常面临生活费用不足、家庭经济拮据等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在心理上加重他们的焦虑感。
长期的经济压力和无法获得及时支持的感觉会使他们感到无助和不安,进而引发焦虑情绪。
除了经济上的焦虑,还有学业上的压力也是造成贫困大学生焦虑的原因之一。
他们可能会由于家庭条件限制而无法获得学习资源,或者由于家庭经济拮据而不得不兼职工作,导致学业压力增加,从而加重了他们的焦虑情绪。
贫困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二是自卑。
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贫困大学生可能会感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受到质疑,产生自卑感。
在大学中,他们可能会因为缺乏物质条件而无法融入到富裕同学的圈子中,或者由于家庭条件的不利影响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导致他们对自己产生负面的评价,从而产生自卑情绪。
长期的自卑情绪会影响到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甚至影响到他们的学业和就业。
贫困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三是孤独感。
在大学中,贫困大学生可能会因为经济原因无法参与到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或者社交活动当中,导致他们感到孤独和孤立。
在面对学业压力和生活压力时,缺乏可以倾诉和交流的朋友和同学会加重他们的孤独感,甚至引发抑郁情绪。
面对这些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需要有针对性的对策来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增强心理健康。
应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经济援助。
学校和社会应该加大对贫困大学生的经济援助力度,让他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学习和生活压力,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从而减少焦虑和自卑情绪的产生。
也可以通过设立奖学金、助学金等形式,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习和社会活动,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学校和社会应该加强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和帮助。
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及对策
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
在 我 从 事 资助 工 作 的 过 程 中 以及 在 我 的 了解 下 ,发 现 绝 大
部 分贫困生来 自农村及偏远 山区 ,部分来 自城 市或 城镇 下岗职 工 家庭 。 从 他 们 的家 庭 结 构 可 以看 出 大部 分贫 困生 家庭 成 员 偏
多 ,也 有 小 部 分 贫 困生 来 自单 亲 家 庭 ,而 家庭 成 员 中有 收入 的 成 员 又 偏 少 ,所 需 供 养 的人 过 多 ,负担 过 重导 致 家 庭 贫 困 。在 贫 困生 家 庭 收 入 上 看 ,大 部 分 家 庭 都 是 没 有 固定 收入 的 ,而 在 有 微 薄 固 定 收 入 的家 庭 中 ,绝 大 多数 家庭 的 收入 来 源是 农 副 产
一
31 自卑 与 自尊相 矛 盾的心理 . 贫 困生 的 自卑 心 理 主 要 源 于 家 庭 经 济 贫 困 ,怀 疑 自己 的 能 力 ,情绪 低 落 ,意志 消沉 ,对前 途 感 到悲 观失 望 。这 种心 理 现状
在行为上常常表现为对群体生活比较退缩 ,沉默寡言 ,担心 自己 心理疏导为主的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在加强贫困大学生心理 受到别人的轻视 。同时 ,由于 自尊心的影响,会采取隐瞒 自己家 健康教育 、坚持做好 物质资助的同时 ,应结合贫困生 的生 活、学 庭 情 况 ,不 申请 助学 贷款 和 困难 补 助等 经 济资 助 ,不 参加 校 内 的 习 、心 理 等 方面 的实 际 ,把 思想 政 治工 作 、经 济 救助 与心 理 救助 勤工助 学等行 为 。 有机结合起来。只有提高贫困生 自身 自助能力 ,增强其核心竞争 32 经济上 的依赖 心理 与生 活上 自立的 想法相 矛盾 的心 理 . 力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一些贫困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
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由于个人认知态度和社会、学校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高校贫困生存在着自卑、焦虑、封闭等消极心理。
矫正对策主要是:帮助贫困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广泛进行挫折教育;鼓励贫困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营造良好氛围,创造心理健康环境。
标签: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消极心理;原因;矫正对策近年来整个社会给予了高校贫困生相当的关注,对贫困生的资助力度不断加大,取得了明显成绩。
但是,当前贫困生工作的重点主要放在经济资助上,而对容易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心理问题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由此也产生了一些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讲,对贫困生心理的扶贫要超过物质救助,所以我们要积极去了解贫困生的心理状况,并努力解决存在的问题。
一、贫困大学生的消极心理从总体上讲大多数贫困生心理比较积极、健康,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影响贫困生健康成长的一些消极心理因素,这些消极心理因素的存在极大地影响着这些学生的身心健康。
1、自卑敏感心理自卑和敏感是贫困生身上最常见的消极心理状态,由于不能正确认识和坦然面对贫困,与周围同学对比下显示出的经济拮据状况,无法正常支付日常学习和生活费用的窘迫,一些自尊心较强的学生在面对这种现状时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和挫折感。
他们常常会认为自己不如别人,将自己放在一个弱势的位置上,在同学的面前抬不起头来,对前途感到悲观失望,这种心态的继续发展容易导致贫困生自信心严重缺失。
2、焦虑、心理负荷超载由于经济上的窘迫,这些学生思想上背负的压力特别大,心理负担沉重,他们会常常考虑自己的生活来源、家庭负担和前途问题。
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常使他们产生焦虑的心理,精神上高度紧张,情绪上烦躁不安,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3、自我封闭大多数的贫困生在内心十分渴望与身边的人进行交往,但是基于现实的经济原因,担心过多的交往会给自己带来额外的物质负担。
经济的落差使他们在与别人交流时出现心理的失衡,自卑的心态让他们担心得不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研究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研究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近些年来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由于经济压力、学业压力、人际关系以及未来不确定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贫困大学生面临着许多挑战,这些挑战可能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
因此,对于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研究至关重要。
一、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1.1 经济压力经济压力是最明显的问题之一,因为经济上必须依赖家庭或自己的劳动。
大学生必须承担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费等巨额开支。
由此产生的负担可能会导致经济上的困境,使他们心生绝望和挫败感。
因此,这些贫困大学生需要面对自己的经济压力,这不仅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也会对其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1.2 学业压力高等教育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大学生必须全力以赴去攻读他们所选择的学位。
不同的课程需要不同的学术能力和实践能力。
如果面临学业压力和考试压力,贫困大学生可能会出现学习不成熟的迹象。
学习困境可能导致心理问题,如抑郁和压力。
这些贫困大学生需要找到合适的方式来处理学业压力。
1.3 人际关系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常常是自由的,他们必须建立新的社交网络。
对于贫困大学生来说,这可能会更具挑战性。
由于这些学生经济上存在困难,他们可能丧失了许多社交活动的机会,这可能导致孤独和社交隔离。
缺乏所需的人际关系对心理健康有负面影响。
1.4未来不确定性许多贫困大学生担心自己的未来。
他们对就业可能会感到不安。
他们可能面临金钱和职业上的不确定性,这可能会导致其心理健康的恶化。
未来不确定性可以使大学生在职业规划和取得实际工作经验方面感到困难。
二、应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的方法2.1 研究可行性贫困大学生在应对心理困境时可以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例如,与心理医生或职业规划师交流可行性。
他们可能需要与计划服务机构合作,以应对他们所面临的困难。
此外,大学应该提供经济援助和心理健康资源等方面的支持。
2.2建立合适的支持体系学校和家庭可以为贫困大学生提供更多的支持,例如,建立一个学生运动会或社区资源中心,以鼓励沟通和社交活动;还可以建立一个有助于消除心理障碍的聚会平台,并提供有用的建议和指导。
南京市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调查研究
南京市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调查研究摘要:通过对南京市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研究,客观、全面地了解了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他们心理健康维护及进行有效干预提供了依据和新思路,为树立大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和谐以及构建和谐校园和社会提供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对策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5-0084-02一、对南京市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状况的调查(一)研究对象和方法1.研究对象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贫困生人数采用分层抽样法,采用公式:(n为贫困生样本数,为各高校贫困学生人数,为各高校贫困学生总人数,p为全国贫困生平均患病率,为误差率,为参数),p值为14.87%,=10%(最高可取20%),=1.96。
本研究选取南京市医药类、理工类,即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两所大学的大学生为调查对象,由其1—4年级的本科生为样本。
共发出问卷1285份,实际收回1173份有效合格问卷,回收率达91.28%。
其中非贫困生为831人,贫困生342人。
2.研究工具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简称scl-90)也叫做hopkins症状清单(hscl),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心理健康测试量表之一,是国际承认的、当前使用最为广泛的精神障碍和心理疾病检查量表,主要从十个方面了解测评对象的心理健康程度,包括有比较广泛的精神科症状学内容,从感觉、情绪、思维、意识、行为直至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随眠等均有所涉及。
本研究工具采用l.derogatis1975年编制,上海精神卫生中心王征宇1984年修订的版本。
(二)数据收集过程笔者分别征求了两所学校相关工作人员的意见,并得到各系辅导员的全力支持。
以口头、书面形式向学生们解释调查的内容、目的及意义,讲解注意事项,打消其疑虑,并承诺该项调查全部资料保密。
基于高校辅导员视角下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研究
基于高校辅导员视角下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研究【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为保证大学教育的公平性,国家制定了一系列贷、助、奖、补、减、免的政策,以此来保证学生不会因交不起学费而导致失学,这一系列举措使高校贫困大学生群体迅速增加。
而由此产生的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从而对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影响,高校管理者对贫困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非常的重视。
而作为和学生直接接触者——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辅导员;贫困生;心理障碍一、贫困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1.自卑心理。
高校绝大部分的贫困生都是来自经济落后的农村地区,与一般学生相比,他们担心别人看不起他们,害怕别人的异样眼光,总觉得别人不太尊重自己,所以有的时候他们经常会掩饰真实的自己,习惯伪装。
由于强烈的自卑心理,导致他们经常性的否定自己,不相信自己,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从来都不会主动的争取什么,在他们看来,就算去争取了也没有用,自己肯定是得不到的。
在学校他们常常是独来独往,从不参加集体活动,和其他同学之间缺乏交流,做事情也只是选择一些简单的、熟悉的事情去做,从不愿意尝试新的东西。
2.过于忧虑。
高校贫困生的最主要的忧虑莫过于对家庭经济困境的忧虑了,贫困生家庭收入单一、不稳定,很难支付起高昂的学费和生活费,除此之外,特别对于大一新生来说他们主要表现在大学校园环境的不适应、对新的交往模式的忧虑等,而对于临近毕业的大四学生来说,他们主要担心毕业就业方面,担心找不到工作,在加上害怕辜负父母的期望,为自己给父母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而感到愧疚。
3.敏感且多疑。
高校贫困生总是害怕别人谈论自己,怕被别人看不起,害怕同学嘲笑。
他们迫切的希望能够融入到群体,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心,但是由于他们又不愿用正确的心态去对待老师和同学的关爱,总觉得那些是别人对他的同情和怜悯。
对于同学给他们的帮助也觉得别人是在可怜他。
4.自我封闭。
大学的校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大多数人都是很积极的参加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和比赛,而贫困生一般都回避这些,一方面是由于他们大多数来自农村,多数的活动比赛都不擅长;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原因,他们很少参与集体的户外活动,这些户外活动一般都是需要额外开销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研究摘要:贫困大学生作为当前我国在校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
从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成因及其对策等方面进行研究,对于促进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学校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有序和谐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原因;对策贫困大学生是高等学校里的一个特殊群体。
由于家境贫寒,使他们从小就学会奋斗自强,渴望通过自身的努力,摆脱贫困处境、出人头地,凭着这种精神,他们往往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大学。
然而,由于大学环境与中学环境的巨大反差,社会对大学生发展多样性的需求更加迫切与现实,迫使大学生要花时间和精力支关注、学习和适应新的环境、新的事物,参与各种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这就使得大学生在课程学习方面不再像中学那样“全力以赴”了。
目前我国高校在校生中的贫困生比例约为20%,特困生比例为8%,如此庞大的数字说明我们必须关注贫困大学生的学习与心理健康问题。
随着中国高校招生制度的改革,普通高校的大学生不再实行公费上学制度,即大学生上学必须承担学费和生活费用,因交费上学而加重生活困难的贫困生问题日益突出。
据国家有关部门公布的数据,家庭年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为贫困大学生。
截至2005年8月,我国普通本专科在校数是1561万余人,其中贫困大学生405万人,约占学生总数的26%。
尽管大部分贫困生都能健康成长,但仍有少数人无法以健康的心态完成高校生活。
因此,了解和掌握贫困生这一弱势群体的心理,探究其心理健康的程度,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做好学生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一环。
一、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贫困大学生是指家庭经济条件困难,无力支付教育费用,或支付教育费用很困难的学生,他们是当前我国高校在校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
[1]当代大学生是心理障碍和各种心理疾病的高危人群。
当前我国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卑心理贫困大学生由于成长环境的限制,他们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与非贫困学生相比有所不同。
有些贫困生不敢与经济条件好的同学交往,担心别人看不起;还有些贫困生因为自卑心理,在班级活动中失利,由此更加胆怯、自卑,在心理上往往采取逃避、退缩的应付方式,而不是积极地克服困难。
(二)焦虑抑郁贫困生由于经济困难,生活常面临危机。
在消费上精打细算,还常为学费头疼。
有的贫困生申请到助学货款,但临近毕业时得为如何偿还货款焦虑,就业压力也会引起他们的焦虑抑郁心理。
因此,贫困大学生往往言语不多,还会出现情绪低落、行动迟缓、思维迟钝、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
二、部分高校贫困生面临的心理问题(一)自尊心强、压力大而自信心不足高校贫困生往往在独有的生活环境下,经受着各种各样的磨砺,能走进心中憧憬的象牙塔,觉得很有成就感,他们希望通过发奋学习而努力成才,使自己和家庭改变贫困的命运,所以在求学过程中承载着比非贫困生更大的期望和更大的心理压力,而且他们好胜、好强、不甘落后,注重他人的看法,非常在乎外人对自己的评价。
但是碍于情面,又不敢正视自己的贫困现状,所以往往易形成自尊心过强、自信心不足的消极心理。
(二)自卑、抑郁和自我封闭贫困生大都是来自贫困地区和经济条件不好的家庭,由于经济方面的原因,使得他们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别人,他们很想与人交往,但又怕被人瞧不起,结果不敢与人来往,不愿与同学和老师进行交流,离群索居,缺少朋友。
他们不敢向他人敞开心扉,担心别人不理解自己,不接纳自己。
因此而产生一种与世隔离,孤单寂寞的情绪,莫名其妙地封闭内心或顾影自怜,而对家人生活的担忧等等各种心理冲突或挫折引起的复杂的情绪反应,使精神往往处于一种焦虑状态。
原有的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在强烈的心理失衡状态下消失殆尽,然而长时间的焦虑容易使人的心理慢慢转向抑郁。
长此以往,就造成性格上的严重缺陷和心理畸形,导致自卑和自我封闭,甚至人格发生变化,出现精神病症状。
(三)偏激、嫉妒和虚荣社会贫富的差距,使得很多贫困生产生不公平感,长期的不公平感会产生偏激反应,或走向自我攻击以寻求心理平衡,即受挫后将不满情绪向造成其挫折的人或物,甚至向自己发泄。
少数贫困生不能正确对待自己所面临的困难,总是采用种种手法伪装、掩饰自己。
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在生活中、学习中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们的真实情况极不相符,甚至完全相反。
这种极不健康的心理行为,促使他们去达到一种暂时的心理平衡状态,实际上内心却在忍受着更大的心理痛苦和压力。
还有些贫困生喜欢拿自己与他人比较,发现自己在才能、荣誉、地位和境遇等方面不如别人时,易因不满、不服气或者羡慕对他人产生嫉妒情绪。
(四)敏感和孤僻贫困大学生的心理极其敏感,容易把同学交往中的一些正常现象加以误解,或者把一些小误会放大。
同时由于激烈的竞争、繁重的学习任务以及不同价值观念的冲击,一些贫困生变得敏感、多疑。
他们感到自己不被他人接纳,因而在学习和生活中和他人的交流较少,也尽量不参加同学们的聚会活动,独来独往,结果日益孤独。
他们经常给人以难以接近、不合群的感觉,长此以往,就造成性格上的严重缺陷和心理畸形,敏感孤僻,逃避现实,沉默寡言,甚至产生自怜、自残或自毁等心理问题。
三、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不利影响和危害(一)给贫困大学生个人的心理生活和成长成才造成危害。
在人的综合素质中,心理素质起着根本性的导向作用,为其他素质的培养提供动力。
首先,影响贫困大学生正常的生活、学习和交往。
心理健康出现了问题,必然会引起贫困大学生心理上的诸多不良表现,如自卑和自闭,不能容纳别人,不能与人正常的交往,出现不和谐的人际关系。
其次,影响贫困大学生的适应能力。
心理健康出现了问题,就不能较好的支配新的环境,与社会保持较好的接触,在面对困难时出现沮丧甚至逃避,不能够选择适宜自己的角色。
第三,影响贫困大学生个性心理的培养。
心理健康出现了问题,也势必会对行为上造成影响,影响和限制了自己的成才与发展。
(二)对和谐校园和社会的构建形成的不良影响。
贫困大学生作为校园中的一个群体,其心理健康问题直接关系着和谐校园及社会的建设。
经济困难是贫困大学生最显著的特点,由于经济困难,部分贫困大学生觉得自己低人一等,是多余的人,加上心理健康上出现了问题,少数贫困大学生经常迟到、旷课,不认真学习,影响了高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成材目标。
部分贫困大学生因为经济上、学业上的压力,往往逆反心理较强,出现了自我封闭,不愿与人交往,生活圈子狭小,更不愿意接受老师和同学的教导和帮助,把老师和同学的帮助看成是怜悯和同情等心理健康问题,更有甚者,把老师的批评看作是对他们的歧视和苛求,这就给和谐校园的建设增加了不少的难题。
四、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形成原因的分析(一)家庭经济困难是最根本的原因1、家庭经济贫困。
这是导致贫困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最主要因素。
调查显示,90%的贫困大学生主要来源于边远山区和城市下岗职工家庭,家庭经济收入较低。
一是家庭收入少;二是家庭子女多;三是意外灾害,使家庭经济水平出现经济危机。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经济上的贫困,迫使贫困大学生很难实现社交需要、尊重需要等等,从而使其处于边缘位置。
2、文化遗传。
贫困大学生进入大学后,仍然带有其家庭身份的特征与属性,表现为价值观、行为方式以及与个人生活密切相关的有形或无形的符号,从而形成一种贫困文化的“社会遗传”。
尽管大学里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这种知识性活动并不因学生的家庭背景有所区别,但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却在这种社会归宿中遭遇冲突,最突出的就是自卑感,导致心理上的自我封闭,成为影响心理健康的深层次原因。
(二)自身存在的心理弱点是内在原因1、学习基础相对薄弱。
大学不同于中学,它强调综合学习素质,例如英语口语的流利、计算机的熟练使用、独立思考的能力等。
这些新要求需要的是另外一种积累,而不仅仅是优秀的中学成绩。
来自农村或是边远地区的贫困大学生,很可能因为过去教学条件差而缺少相关方面的学习积累,学习基础相对薄弱,因而不容易达到新的要求。
更重要的是,大学生活中成绩不再是惟一的标准,特长、社会活动、家庭背景、人际关系等都被纳入到一个立体的社会评价机制之中。
而原来社会评价较高的贫困大学生很可能因为失去成绩优势又缺乏其他资源,在新环境中只能获得较低的社会评价。
这种落差既可能成为贫困大学生努力奋斗的动力,也可能成为其自卑、敏感心理的诱因。
2、对自我形象的相对敏感和关注。
脆弱性是贫困大学生群体的一个典型特征,是指贫困大学生群体对社会变革、环境变化所表现出来的承受能力的低层次性,是一种生存能力的脆弱。
他们努力“维持一种极其脆弱的生存,一旦有变故,他们立即沦为极度的贫困”。
他们本就处在一种弱势的生活状态中,他们不希望自己本己脆弱的心灵再受到伤害。
害怕别人怪异的目光,甚至憎恨别人对自己的同情和怜悯,对自我的形象相对的敏感和关注。
3、思维方式相对封闭和简单。
贫困大学生因经济困难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在思维方式和人际关系上更趋于封闭,并产生了种种心理障碍。
有的贫困大学生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处境,并不可抑制地抗拒着师生善意的同情;他们不愿积极主动地与人交往,生活封闭,还有些贫困大学生由于贫困而对社会持极端的观点,思维方式相对封闭和简单,影响了心理健康。
人际交往问题是贫困大学生最为关注也最感困惑的问题之一。
人际关系的好坏往往影响到贫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等各个方面,也影响到贫困大学生对自我的正确认知,进而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贫困大学生一旦遇到挫折和不幸时,易产生偏离而出现逆转,走向对立面,产生自卑情绪,自我评价过低,不能客观、正确地认识自己。
(三)资助体系和心理支持工作还不完善是重要原因1、目前的资助体系尚不完善。
近年来,政府和学校一直致力于建立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目前较为普遍的一种模式是:以“奖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减免学费、困难补助”和“绿色通道”为主要内容的助学体系。
各高校依据自身条件相应地组织实施“奖、贷、助、减、免、补、勤”等助学手段,社会各界也以多种方式资助贫困大学生。
贫困大学生助学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一方面,“减、勤、助、补”,力不从心。
获得减免学杂费和专门困难补助的高小贫困大学生比例很小,多数学校仅限于特困生,这难以满足日益扩大的贫困大学生的需要。
各级各类奖、助学金只能满足少数贫困大学生的需要。
此外,高校勤工助学岗位少、稳定性差、基金短缺等问题也很突出。
学校只能提供极有限的固定或临时岗位来满足少数学生的需要。
大多数贫困大学生为维持在校期间的最基本生活不得不整天四处奔波,忙于各种打工,这不仅加重了贫困大学生的生活压力,而且占用了大量学习和休息时间,造成沉重的身心和血液负担,严重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学习和身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