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应从宏观和整体的角度来分析其中所存在的问题,才能有效的提升高校教育信息化的效益。
为推动我国教育信息化相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信息化发展之路,文章从成本效益分析、资金投入、校园资源的利用率及信息网络安全等角度来分析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文献标识码:A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的时代,改革与发展是教育信息化目前的当务之急,在学校的教学工作的管理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
有利必有弊,虽然教育信息化开展的情况较好,很多学校的领导,对于教育信息化的认识不到位、缺乏教育信息化成本管理和成本效益分析,教育信息化投入不足,基础校园网络不是很完善、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没有相应的教育信息资源,因此就导致了相关的信息技术人才和教师的匮乏,如果没有得到良好的师资队伍培训和素质训练,就无法解决当时的问题,所以在教育信息化改革的发展就比较缓慢,会出现一些隐患问题,严重地影响着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进程。
一、高校教育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1.缺乏成本效益分析。
众所周知,学校并非是营利机构,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公立学校都没有教育成本核算制度。
从会计制度来看,一般营利机构实行的是权责发生制,而学校实行的为收付实现制。
我国高等学校和中小学通过固定资产投入和采购形成的包括各种建筑物、价值较高的大型教学实验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不存在固定资产的折旧和折旧基金提取制度。
因此高校的领导及广大教职员工的教育信息化成本观念比较淡漠,无法深刻认识到教育信息化成本管理及成本效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缺乏教育信息化成本管理和成本效益分析,导致教育信息化的巨额投入并没有产出与投入相应的效益.2.教育信息化投入不足.教育信息化的建设需要投人大量的资金,而我国的教育信息化资金来源相对较少。
我国教育信息化投资总量不足主要是因为教育信息化建设资金来源少。
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现状问题及对策
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现状、问题及对策所谓教育信息化;是指由传统教育向信息化教育的转变过程..教育信息化的主要特点是在教育过程中广泛应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即在教育技术上实现数字化、多媒体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教育信息化的目标追求;是达到一种新的教育形态一一信息化教育;这种教育具有教材多媒体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任务合作化、环境虚拟化、管理自动化等显着特点..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是国家、社会发展的趋势..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提高国民的信息素养、培养信息化人才;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根本..教育信息化则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因此;开展教育信息化研究;以指导和促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在当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我国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的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进程虽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在实际的建设与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教育信息化认识不够深刻随着信息技术与通讯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到了前所未有的信息化时代;它给教育带来了一场新的革命;在这种形势下;教育的目标、结构、内容、手段和评价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等都将发生重大的变革;教育的质量和效率也将大幅度提高..目前;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大多局限于多媒体辅助教学、网络资源的检索等方面;而对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战略意义和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政策并不了解;也没有理解教育信息化的真正含义..因此;虽然教育行政部门近几年加大力度对学校进行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力求早日实现多媒体进每一间教室;实现校校通..但在调查中发现;投入与产出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尤其是信息技术与网络在教学中的应用方面;设备的利用率较低;并没有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实际作用..2、教学资源及软件建设滞后一方面学校教学软件数量较多;另一方面教师使用的积极性不高;使得这部分资源被闲置起来..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方面;一是学校宣传力度不够;很多教师不知道学校有这些资源;二是这些资源一般由学校的资料室集中管理;教师使用时可以去借;很多教师没有时间或是嫌麻烦;三是有些教学软件实用性较差;教师使用时感觉效果不好;不愿意用;四是多数教师不会对购买来的教学软件进行再加工或者没有时间加工等等..这些情况既造成了资源和资金的浪费;也影响了教师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软件的积极性..3、信息技术培训重技能轻应用这几年;由于教育行政部门及人事部门对教师专业化的要求评职称时必须有计算机应用能力合格证书;所以中小学信息技术培训搞得轰轰烈烈..但是从培训内容上看;都只停留在技术层面..导致目前广大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基本上大多都是单一模式一一课件;对于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理解也只是课堂中播放课件;使得信息技术真正的优势与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不仅仅是教师的演示工具;这是信息技术应用的初级阶段;属于最低的层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中指出;要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因此;仅有技术的培训是远远不够的;要针对教师的实际情况;开展面向教学应用、面向课程整合的培训;使教师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更深理解;能在更高的层面上使用信息技术;从而为教学服务、为教师自身学习与科研服务..4、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有待提高通过前几年的“扫盲式”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广大中小学教师都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信息技术技能;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5、对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不够重视绝大多数中小学教师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研究意识不强;我们说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学校教育信息化的一项核心任务;目前还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仍处于研究与实践阶段..在信息化大潮不断涌来之时;学校如果不抓住这个机遇;就有可能被时代所淘汰..因此;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研究;是促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一条必经之路..二、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对策通过对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现状及问题的分析;笔者认为应该结合具体实际采取以下对策;促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加快教育信息化的进程..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我们不应当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学习的对象;而应当作为学习的工具;要努力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实现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因此;学校领导和广大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实质进行重新认识;深入理解教育信息化的内涵;并在实际工作中积极探索..①在信息化环境中进行新课程的实践信息化的教学环境主要是指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教与学活动要在信息化环境中进行;包括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课堂网络、校园网络和互联网络等;教与学的活动包括在网上实施讲授、演示、自主学习、讨论学习、协商学习、虚拟实验、创作实践等环节;这也是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条件..②将教学内容变成信息化学习资源首先是通过教师开发和学生创作;把学习内容转化为信息化的学习资源;并提供给学生共享;而不仅仅是教师用来演示..即可以把课程内容编成电子文稿、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等;作为师生的学习资源;其次;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视频资料、图像资料、文本资料等作为教师开发或学习创作的素材;最后;利用共享的信息化资源与教学内容融合在一起;供学生评议、分析与讨论..③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构建知识利用文字处理、图像处理等数字化工具;对所学知识进行重组、创作;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仅是让学生获得知识;而且;能够使学生进行知识重构和创造..2、完善硬件环境;提高设备利用率①完善硬件环境目前;我国还有较大部分的学校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仍然不能满足日常教学的需要;尤其是一些城郊和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学校;很多学校的部分年级没有多媒体进教室;由于网络教室缺乏;其他学科教师很难有机会开展网络教学..另外;早期配置的设备故障频频;需要升级换代..总之;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善是一个长久性的问题..②提高设备利用率虽然每所学校都配有至少一间多媒体网络教室;但其主要用途是学生上信息技术课时使用;其他学科几乎不用;而教室中的多媒体设备也都是教师上课时使用;一直不允许学生使用;几乎每所学校都配置有摄像机或数码摄像机、数码照相机、打印机、扫描仪等设备;但调查显示;这些设备只是在公开课、大型活动时才使用;而且一般是信息技术教师在用;其他学科教师和学生基本没有机会使用..因此;一方面要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率..学校应对信息化教学设备统一管理、合理安排;充分发挥现有设备的利用率..另一方面;要不断完善硬件环境建设;使多媒体设备进每一间教室;同时增加网络教室、电子阅览室等公共教室的数量;尽量创造条件;使师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计算机与网络;利用计算机与网络开展教学和学习活动..3、有计划地建设区域性教学资源库一直以来;信息化建设中重硬件轻软件问题就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资源建设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保证..而资源的严重缺乏也正是影响目前校园网应用的主要原因之一;这种情况造成了校园网只用于信息发布..因此;资源的建设迫在捷眉;并且是一个持续性的工作..资源库的建设要针对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地从不同渠道进行..首先;充分利用网络中已有的资源;将各类网站中对教学有用的资源收集起来;分类整理;为教师的教学服务;其次;可以根据实际选择购买由专业公司开发出来的教学资源库;但要注意不能重复..可由上级主管部门统筹规划、合理采购、资源共亨..另外;收集教师自制的教学软件;虽然数量较少;但实用性强..通过上述二种渠道建设的资源库;具有内容丰富、实用性强等的特点;且可以通过资源共享等方式;使广大一线教师都能够在教学中随时选用所需的教学资源;节省更多的精力进行教学研究..4、探索新型培训模式;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以往的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只关注技能;基本不涉及应用层面..培训方式也都是单一的讲授式;即讲解——示范——模仿——做题目;使得教师在培训中都是模仿操练;没有自己的主动创造;这也是纯技能培训的一个弱点..新的培训模式应该是一种面向课程整合与应用的新型培训模式;更多地协调如何把理论、技术与课程教学融为一体的培训内容..通过互动参与;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资源等进行整合;通过理论学习、案例分析以及案例设计等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和信息化教学能力..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培训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必须要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尤其要加强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设计理论的培训..课程整合不是机械地把信息技术强加在课程内容中;而是要综合考虑课程的具体内容、学生特点和媒体的特性;以实现优化组合..真正把信息技术融入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去..②信息技术高级培训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规定;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包括以下内容:信息技术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操作系统、文字处理、因特网基础、文稿演示、电子表格、网页制作、课件制作等..中小学教师经过了信息技术初级培训后;多数教师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教学中常用的工具软件;但随着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想要学习新的技术;另外;部分教师意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提出网络安全方面的培训需求等..我们可以将这些信息进行汇总分类;制定出分级培训计划与不同层面培训内容;由教师自主选择..③面向课程整合的培训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已经从单一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发展到网络;发展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因此培训部门也应探索面向课程整合、面向网络的新型教师培训模式..面向课程整合的信息技术培训可以把先进的教育理念、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教师了解如何在本学科课程中恰当地使用信息技术;体验如何将信息技术合理地融入到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的学习..④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实现资源共享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的方式;极大地拓展了教育的时空界限;使教育资源的共享得以实现..在教师培训中应充分利用各级各类教育网、城域网、校园网;将各种学习资源放在网上;通过网络交流平台组织教师进行自主学习和交流讨论;教师的学习成果如教学案例、教学录像、学习体会等都可以通过网络上传到相应的网站中;既省时省力;又达到高效产出..⑤开展多样化的培训模式在开展面向整合与应用的信息技术培训的同时;应立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努力探索多种形式的互动式的新型培训模式..任务驱动式:在培训中将所要学习的技术融入到真实的教学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在解决具体任务的同时学习技术;做到技术与应用并进..主题探究式:根据学科内容选择培训的主题;在设计主题教学的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其中的问题;如资源的搜集与加工、学习成果的汇报等..项目活动式:将培训与科研项目相结合;一般为小组合作的形式..如;参加同一科研项目的教师集中起来进行理论学习与交流研讨..或者由参加培训的教师共同讨论或分组协作;根据需要生成个人或小组的项目..此外;还要积极探索校本培训模式;发挥学校的在教师培训中的主体作用..各级培训部门、大专院校可以协助学校共同开展教师的培训工作;切实解决教师与学校的实际问题与需要;并能够在科研方面进行引领..5、加大科研力度;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教学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被提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已成为信息技术教育及其他学科课程的主要目标之一;利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实现四个变革;需要我们不断的实践;反复的尝试;这些都要在教学研究中进行..总之;教育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与模式;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研究与探索..教育科研是学校进行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师素质;培养研究型教师的重要手段..因此;学校应以教科研为先导;组织教师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题研究;探索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将校本培训与教科研相结合;是学校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一项行之有效的发展性策略..。
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近年来,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高校信息化建设也愈发引人关注。
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影响着一个国家整个教育体系的改革进程,因此,高校的信息化发展也成为了很多人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探讨当前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1. 教育信息化的进展近年来,教育信息化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高校在教育教学方面,如课件、录播、网上测试、作业提交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使得学生学习更加便捷。
在管理方面,高校管理系统的建设也相当的完善,使处事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在科研方面,科学的计算机辅助实验系统、大型通用软件平台和大规模科学计算中心的建设等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2. 高校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尽管高校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与宽广的发展前景相比,它面临的问题,不言而喻。
首先是网络教学缺乏规范,很多学校仅仅是使用了在线教学平台,而且教师纷繁复杂的录制课件,甚至有些了只是将以前的“PPT”根据需要切割组合成课件。
其次是知识产权问题,一些高校的信息化教育中存在版权保护方面的短板,或者是未取得相关教育知识产权,这样更会带来知识产权的争议。
此外,还有安全和保密问题、人员培训不到位等问题。
二、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1. 教育信息化改革的深入教育教学是高校教育的核心,信息化技术与教育教学相结合,可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以满足新时期高等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未来,高校将加强协调、实现资源整合,对教学平台、课程内容、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深入改革,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2. 云计算技术的普及应用云计算技术发展迅速,未来高校也将更好地运用云计算技术,把各项优质的教育资源整合到云平台上,提供一站式服务,让师生可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和交流。
3. 网络人才的培养与选拔随着技术的进步,高校将更加注重网络人才的培养与选拔。
未来高校将逐渐意识到,发掘并培养更多的网络人才,代表着未来信息时代的发展,所以高校将以拥有网络人才为基础,积极推进信息化进程。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开创了我国中小学教育的新局面,能够促进我国中小学教育的长远发展。
多媒体技术能够实现中小学教育资源共享,让中小学生了解广阔的世界,拓展知识面,摆脱传统的思想。
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的普及,我国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这是远远不够的。
基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目前现状,文章从教育资金投入、教育师资等方面找出了妨碍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发展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标签: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对策通过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我国中小学生受教育面进一步拓展,基本素质整体提升,教育品质得到改善。
为了进一步缩小贫富差距,发达地区与发展落后地区的基础教育发展均衡化,实现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具有跨时代的意义[1]。
摆脱传统落后思想,优化教育资源、加大教育投入都是实现这一伟大目标的具体措施。
目前,我国中小学教育技术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现状不容乐观,这就需要国家、学校、教育工作者们的共同携手改变这一状况。
现将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发展状况分析如下: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现状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基础教育区域发展不均衡。
如何实现中小学信息教育发展均衡化是众多教育研究们已经或正在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在经济发展状况好的地区,教育资源丰厚,教师力量充足,教学方法突出,相反,欠发达地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方面存在许多的问题。
在教育硬件设施方面,在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大部分基础教育学校都设有信息课程,学校有充足的教育设施,平均六个人就有享有一台电脑,基本实现了教育资源的普及化但在我国西部发展缓慢地区,教育设备严重缺乏,一个班级一台电脑的情况也是常见[2]。
此外,不同地区的师资力量差距也较大。
二、影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因素1.思想观念落后无法实现新教改基础教育中信息技术教育落后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思想观念腐朽,这将难以达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3]。
教育设备、师资力量、教学模式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妨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原因,但最主要的还是在教育思想观念上。
浅谈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对策
浅谈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对策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学前教育的迅速发展,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不仅提高了学前教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还为学生创造了更加优质的学习环境和更多的学习资源。
然而,目前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制定有效的对策来解决。
1. 基础设施不足。
当前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设施仍然比较薄弱,学前教育机构普遍缺乏硬件设备及高速网络环境等。
2. 上下游协作不力。
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涉及到多个领域的合作,而这些领域之间协作不力,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作机制,导致信息化建设无法得到实际的推进。
3. 教师缺乏信息化技能。
学前教育教师普遍缺乏信息化技能,无法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效益,需要进行相关培训。
4. 教育内容和软件工具缺乏丰富性。
现有的教育软件工具和教育内容较为单一,难以满足学生学习的多元化需求,需要继续拓展教育资源和软件工具的多样性。
二、对策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硬件设备和网络环境。
学前教育机构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更加充分的人力物力,为信息化教育创造更好的硬件环境和网络条件。
2. 建立信息化协作机制,加强沟通与合作。
学前教育信息化协作需要建立完善的机制,包括明确各部门职责、加强沟通交流、划分任务分工等,促进各领域之间的有效协作。
3. 加大教师信息化培训力度。
学前教育机构应加强教师信息化技能的培训,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和信息化认知,增强教师信息化应用的实际效果。
三、结论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和协调,才能够实现有效的推进和提升。
当前,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需要制定有效的对策来加以解决,让教育信息化在学前教育领域得到更好地发展和应用。
南疆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南疆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我国南疆地区作为中国少数民族聚集地之一,基础教育发展相对滞后。
近年来,政府对南疆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进行了大力推进,但仍存在很多问题和挑战。
南疆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水平较为落后,目前仍存在许多问题,如师生资源配置不均,硬件设施落后,网络环境不稳定等。
具体表现为:一、师资力量落后:南疆地区师资力量相对较弱,普遍缺乏信息化教育知识和技能。
二、硬件设施较差:南疆地区基础教育硬件设施的建设仍存在问题,设备老化程度较高,课堂条件差,限制了信息化教育的发展。
三、网络环境不稳定:南疆地区的网络环境不够稳定,网络带宽不足,无法满足大规模在线教学的需求。
四、教学内容不充分:南疆地区的教材和教学内容相对落后,不足以满足信息化教学的需要。
五、家庭无法提供支持:南疆地区家庭条件一般较差,无法为孩子提供较好的电子设备和网络环境,限制了信息化教育的发展。
针对以上问题,南疆地区需要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才能推动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一、提高师资力量:南疆地区需要大力提高师资力量,为教师提供专业化的培训和教育,以提升他们的信息化教育知识技能。
同时,应该建立一套完整的教师培训和评价机制,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育实践水平。
二、建设完善硬件设施:南疆地区需要加大硬件设施的投入,建设快速、稳定的网络环境,提高基础教育的硬件设施水平。
同时,应该对校园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完善电子教室、多媒体教室等现代化教学设施。
三、优化网络教学平台:南疆地区应该依托互联网建立开放的在线教育平台,为学生提供在线学习、辅导、交流的机会。
平台应该提高师资力量、增加各类教育资源,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四、建立信息教育体系:南疆地区应该加快信息教育的改革与创新,不断优化和更新教育内容与教学方法,构建全流程、全方位、多元化的教育体系。
五、积极开展家庭教育:南疆地区应该加强家校联络,积极组织亲子活动,鼓励家长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和网络安全,共同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
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现状与问题的方法
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现状与问题的方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各国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信息与教育有机结合,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然而,目前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就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现状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探讨。
一、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状1. 教育信息化设备普及率不高目前许多学校在教育信息化设备的配置上还存在一定的欠缺。
学校普遍存在着计算机、投影仪等设备数量不足的问题,导致教育信息化设备的普及率不高。
2. 师资力量不足教师在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能力有待提升。
许多教师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对于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不熟悉,这给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3. 教育信息化资源开发不足教育资源是促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条件之一,但目前教育信息化资源的开发还不够充分。
教育资源的缺乏和不适应教学需求,限制了教育信息化的有效应用。
二、解决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问题的方法1. 加大投入,提高设备配置学校应该逐步增加对教育信息化设备的投入,提高设备配置水平。
通过购置更多的计算机、投影仪等硬件设备,提高设备普及率,为学生提供更好的信息化学习环境。
2. 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素质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和教学技能。
通过组织定期的培训和教学观摩活动,帮助教师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并鼓励其创新和实践,提升教师的教育水平。
3. 加大教育资源建设力度学校应该加大对教育资源的开发力度,建设更多适应信息化教学需求的教育资源。
通过与教育机构合作,整合和共享教育资源,提供多样化、优质化的教育资源,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4. 建立完善的教育信息化管理体系学校应该建立一套完善的教育信息化管理体系,明确信息化教育的发展目标和要求,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并强化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监管和评估。
同时,建立起与学校实际情况相符的信息化教育指标体系,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科学发展。
教育信息化2.0建设及使用情况报告
教育信息化2.0建设及使用情况报告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兴起,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作为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信息化2.0的建设及使用情况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教育信息化2.0的建设和使用情况展开分析,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一、教育信息化2.0的发展现状1.1 教育信息化2.0的概念和内涵教育信息化2.0是指在教育信息化1.0的基础上,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效率的过程。
与传统的教育信息化相比,教育信息化2.0更加注重个性化、智能化和全面融合性。
1.2 教育信息化2.0的建设要求教育信息化2.0的建设要求包括:加大投入、提高技术应用水平、拓展学校信息化建设范围、加强教师培训和专业发展、促进教育资源共享、完善信息安全保障等多方面内容。
1.3 教育信息化2.0建设的主要内容教育信息化2.0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学应用系统、学生学习系统、校园管理系统、教学资源建设、信息技术师资队伍建设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二、教育信息化2.0的使用情况2.1 教育信息化2.0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随着教育信息化2.0逐渐普及,各级各类学校纷纷探索利用教育信息化2.0手段来改善教学效果,如利用大数据分析学生学习情况、通过智能化教具辅助教学等。
2.2 教育信息化2.0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教育信息化2.0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也逐渐显现。
学校利用信息化手段管理教学、学生、教职工等多个方面,提高了管理效率和精细化管理水平。
2.3 教育信息化2.0在教师培训中的应用教育信息化2.0为教师的培训和发展提供了更加宽广的评台。
通过网络课程、上线培训等方式,教师能够随时随地获得必要的培训资源,提升了教师的信息化应用水平。
2.4 教育信息化2.0在教育资源共享中的应用教育信息化2.0也为不同学校之间的教育资源共享提供了可能。
通过互联网等手段,教育资源得以更广泛地流通和共享,充分利用了各地各校的教育资源。
城区中小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告 诉 给学 生 , 以致学 生 根本 就 不知道
有此资源的存在 ; 三是市 局的宣传力度 不够 , 没有让 学生、 家长知道 有这样 的
一
个学 习平台; 一些学生家庭经济 四是
为 ( 必 要使 之 与学校 量化 办 进行 沟 有 通, 入师 德量 化档案 , 记 在年终考 核中
进行相应的扣分处 理, 并为下一年的聘 任提供依 据) ④应用网络方 法的不当, 。
济宁市 电教 馆和兖 州市电教站 及时地 进行 了分 析, 与省联通 公司结成合作 伙
数 字社 区 lu o cnt ua g 5 ha dc t a @ ii . o e
编者按 : 信息化环境 下的教 育改革区别以往的改革范式, 它需要教 师不断进 行知识与观念更新 。 师研 教 修、 培训项目 的推进 , 既表现 在研修 、 培训的内容上, 又表现在其形式上。 给教师研训亲历者、 为了 思考者提供一
过对 改进 信 息技术 手段 、 育管 理 者 教
校, 前正处于建设期, 目 设备还没有配
备 到位。 过了解, 现教师 们利用多 通 发
媒 体进 行 教 学的现 象 比较 普 遍 , 不 但
的处理问题的方法, 不能简单地只是 “ 拿
’ ,
还要创新, 只有富于创造
动,
才能变 “ 为 “ ’才能融会贯通。 死” 浯 , 3硬件 管理 制度的过时 和执行 过 .
的认识与实践、 现代教育教学媒体的作
用、 管理 中考 核评价和学生应用等几个
平衡, 问题主要 集中在设备的管理与技
术的支撑上 。
程中 的变通 陛, 导致管理存在漏洞。
方面进行有效分析, 提出了针对 f 生 的改
学校信息化建设成效分析:成效待提升
学校信息化建设成效分析:成效待提升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社会发展变革的重要方面之一。
而在学校教育领域,信息化建设对教学教育的推进同样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近年来,学校在信息化建设的投入越来越多,但是与此相比,成效却仍然有待提升。
本文将从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以及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探讨,提出一些改进成效的建议,以期能够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果。
一、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随着教育信息化在我国的发展,大部分学校也纷纷启动了信息化建设。
很多学校都建立了自己的信息管理系统,网络设备也得到了大量的更新升级。
学生也可以通过移动设备或电脑登录学校的信息平台,查看自己的课程表、成绩单、教材信息等,同时也可以在学校的在线教学平台观看和听课以及提交作业等。
学校还在数字化课程建设方面大力推广和建设,这些都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成果。
同时,在学校信息化建设中,一些新技术也开始逐渐应用到学校教育中来,比如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
这些先进技术不仅可以大大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并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成效待提升的问题尽管学校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和待解决的难题。
1.教学资源平衡不足学校应该注重教学资源的平衡采用,保证课堂教学和数字教学相辅相成,相互补充。
但是,在很多学校中,这方面的平衡却并不充分,数字教学在实际应用中并不得当和适当,使得教学质量受到很大的影响。
因此,需要保证教学资源的平衡,注重数字教学平台和传统教育相互融合,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
2.教师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教师在课堂上信息化应用水平差异较大,这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
为了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应该开展相关的信息技术培训,让教师掌握基本的信息化技术,提升教学质量,同时加强教师的教学研究,不断增强教师教学能力。
3.数字化教材的使用数字化教材是应用信息技术的必然产物,是走向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高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近年来,高校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
高校信息化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数字化校园,提高管理效率和教学质量,促进科学研究,提升服务水平。
高校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形成研究型社会的内在要求。
然而,高校信息化建设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研究和寻找可行的、适合的教育信息化建设道路是很有必要的。
一、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近年来,高校信息化建设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
在校园网基础设施建设、基础信息数据源建设、教学信息化建设和管理信息系统以及信息化保障制度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基础设施建设有了较快发展目前,高等学校已经全部建成了校园网络,校园在学生宿舍、教学、科研与管理楼宇的覆盖率达到了83%。
学校无限网络覆盖学校公共区域的比例达到了16.7%,学生人均信息点数达到了0.59.软件系统连接了分布在200多个城市的大学、教育机构、科研单位和互联单位,达到了2000多个,用户超过了2000万人,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学术互联网。
2.数字资源体系基本形成目前我国建立了“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成员图书馆超过500家,联合目录数据库数据量180万条,馆藏总量近700万条。
“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集中收录了近2800种中外文期刊和37万种外文图书,面向全国高校开放文献传递服务,注册用户近4000个,成员馆遍及全国。
“大学数字博物馆”建设项目收集了30所高等院校的10余万件优质教学标本和特色藏品等基础资源,涵盖了地球科学、人文科学、生命科学和科学技术四大领域。
此外,绝大多数高校建立了教学数据库,包含多媒体素材、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库和题库等。
85.7%的高校建立了电子图书资源,校均电子图书资源达到29.3万册。
3.信息化教学与应用取得长足进步高校信息化建设还取得了长足进步。
信息化教学应用已经成为高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类信息化教育资源得到了广泛应用。
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互联网对生活和工作的影响,教育信息化建设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重视。
然而,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仍然面临许多挑战和困难。
本文将分析教育信息化的现状,探讨未来发展趋势,并提出一些个人的建议和看法。
一、教育信息化的现状目前教育信息化在我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整体来说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硬件设备的配置还不够完善,许多学校仍然缺乏必要的计算机、网络设备等设施。
其次,师资队伍的培训程度不足,许多老师缺乏足够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知识。
此外,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利用也存在不少难题,未能实现资源的全面整合和优化利用。
但是,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也取得了很多进步,通过互联网和高新技术,大量优质的教育资源可以得到充分利用。
同时,教育信息化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和自我发展空间,使得学习过程更加富有创造性和多元化。
二、教育信息化的未来发展趋势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非常广泛,从教育硬件设备的更新和升级,到教学内容的创新和优化,再到教师的培训和专业化,都将是未来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点。
1、教育硬件设备的更新和升级目前大多数学校的硬件设备配置还不够完善,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宽带网络的建设和提高校园无线网络的覆盖率。
此外,在教室、实验室和数字图书馆等重要场所的电子设备都需要逐步更新和升级,以适应数字化教学的需求。
2、教学内容的创新和优化未来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需要进一步优化教育内容,更注重用户需求和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此外,教育信息化技术也将更加紧密地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如创建互动型影音教学、多媒体互动课程、虚拟实验室等。
3、教师的培训和专业化未来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师的培训和专业化,为教师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服务平台。
同时,教育信息化技术也将助力教师的专业发展,例如智能化教学助手、自主学习平台的开设等。
三、个人建议针对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笔者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硬件设备的建设,在网络安全方面进一步完善防火墙、授权等基础设施,加强网络教育的整体规划和管理。
教育信息化的推进思路与对策建议
教育信息化的推进思路与对策建议一、明确发展目标和指导思想1.明确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目标,根据国家教育发展需求和教育现状,制定中长期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
2.以教育信息化服务教育发展和教学教育优先,不搞形式主义、空洞口号,注重实际效果。
二、加强支持机制建设1.加大财政投入,增加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经费保障。
同时,完善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资金保障机制。
2.建立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体系,明确教育信息化的法律责任和权益保护。
三、推进基础设施建设1.加强校园网络建设,提高网络带宽和覆盖范围,确保教育信息化的顺利推进。
2.提供教育信息化硬件设备的采购资金支持,优化设备配置,满足师生信息化需求。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1.推进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提高师资队伍的信息素养和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
2.通过建立教育信息技术师资培养机制,培养专业的教育信息技术师资,提供专业支持和指导。
五、完善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1.建设综合性的教育信息化平台,集中整合各类教育信息资源,提供全方位的教育服务。
2.推进“互联网+教育”模式,发展在线教育、远程教育等新兴教育模式,满足个性化、差异化教育需求。
六、加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1.加强教育信息系统和数据安全防护,完善教育数据加密和备份机制。
2.加强学生隐私保护,不得滥用学生个人信息,确保教育信息化推进过程中的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
七、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1.借鉴国外经验,学习和引进国际先进的教育信息化技术和理念。
2.加强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教育信息化交流与合作,促进国内教育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
以上是我对教育信息化推进思路和对策的建议,通过明确发展目标和指导思想、加强支持机制建设、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加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措施,可以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全面发展,实现教育效果的提升和教育公平的推进。
高校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发展
高校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发展信息化的发展已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高校作为国家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在信息化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信息化建设既是高校对外展示形象的重要窗口,也是高校内部教学、科研、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分析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目前,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从硬件方面看,各类高校普遍具备一定数量的计算机房、教室、实验室等。
从软件方面看,大部分高校建立了自己的教学管理系统、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等,学校网络覆盖率也比较高。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高校大力发展移动教育,推出了一系列的移动应用,方便了学生的日常学习。
不过,当前高校信息化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带宽不够宽,网络速度相对较慢,很难满足大规模、高速的网络应用需求。
其次,教育资源共享度不够高,各高校间利用现有资源合作开发的案例较少,信息孤岛现象较为突出。
第三,信息化建设有些片面化,多数高校建设重心倾向于信息系统的开发,而对于师资队伍、信息化教学关键技术等方面的培训和建设投入不足,导致信息化建设水平不如外界预期。
二、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可移动性、智能化、个性化以及大数据化是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未来发展趋势。
首先,电子教室、多媒体教室的应用将会更为广泛,授课方式也会越来越多样化,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也将会更为丰富。
其次,高校将会逐步转向智能化管理,这就要求各高校要对管理模式、管理理念进行调整和创新,尤其是融合了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新型智慧教育模式的探索。
第三,高校将会推出更多的个性化教育模式,这有赖于大数据技术的应用,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知识结构等特征,提供定制化的教育资源和课程,有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前景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高校信息化建设前景非常广阔。
首先,高校将会实现教育全球化,教师将会在全球任何地方开设课程,学生也可参加全球任何地方的学习。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与发展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与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教育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中小学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能力,为其未来的学习和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探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1、课程设置和教学资源目前,许多中小学已经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并将其纳入到必修课程中。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办公软件操作、网络应用等。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教育资源也日益丰富,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
2、教师队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师队伍不断壮大,教师的专业素养也不断提高。
然而,由于信息技术发展迅速,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以适应教育的需求。
3、学生参与度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越来越高。
许多学生都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学习信息技术知识,为自己的未来发展打下基础。
二、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趋势1、课程设置的更新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设置也需要不断更新。
未来,课程设置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
2、教师队伍的优化为了提高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质量,教师队伍的优化是必不可少的。
未来,将有更多的专业教师加入到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3、校企合作模式的推广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未来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将更加注重与企业的合作。
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为企业提供高素质的人才。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未来,我们需要更加注重课程的更新、教师队伍的优化以及校企合作模式的推广,以更好地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信息技术人才。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IT)已经深深地影响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教育领域。
信息技术课程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它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计算机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现状分析与研究对策
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现状分析与研究对策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是指在农村地区的中小学教育中,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等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以推动农村教育的和发展。
当前,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首先,分析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现状。
农村地区的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起步较晚,基础设施和硬件条件相对较差。
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网络覆盖较差。
教育信息化专业人才缺乏,教师在信息技术应用和教学设计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
同时,农村地区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视程度不高,缺乏足够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
其次,分析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首先,农村地区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导致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平衡。
其次,基础设施和网络建设滞后,导致农村学校很难提供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和教育服务。
再次,农村中小学教师在信息技术应用和教学设计方面的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
此外,教育信息化的政策和投入不足,也限制了其发展。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提出以下对策。
首先,加大对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强互联网和宽带网络的覆盖和提速。
其次,加强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和能力提升,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和教学设计能力。
再次,加大对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另外,可以借助外部资源,如国内外的教育科技公司、高校和社会团体等,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服务。
此外,还可以引入先进的教育信息化应用模式,如在线学习平台、智能教育设备等,促进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
并且,要加强对农村中小学学生和家长的信息素养和使用技能培养,提高他们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和教育的能力。
总之,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但也有很多机会和潜力。
通过加大投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以及加强政策支持和外部资源的合作,可以推动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为农村教育的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教育资源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挑战有哪些
教育资源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挑战有哪些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教育资源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教育领域发展的重要趋势。
它为教育带来了诸多便利和创新,但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现状与挑战。
教育资源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呈现出多方面的特点。
首先,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幻灯片、视频、动画等,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常见元素。
这些丰富多样的形式能够更生动地展示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线教育平台蓬勃发展。
众多的在线课程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涵盖了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以及职业培训等各个领域。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自主选择课程进行学习。
数字化教材逐渐普及。
传统的纸质教材正在与数字化教材相结合,甚至在某些领域,数字化教材已经占据主导地位。
数字化教材不仅便于更新和修订,还能融合多媒体元素,增强学习效果。
教育大数据的应用也逐渐崭露头角。
通过对学生学习行为和成绩数据的分析,教师能够更精准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
然而,教育资源信息化建设也面临着不少挑战。
技术设备和网络基础设施的不均衡是一个突出问题。
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学校配备了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和高速稳定的网络,而在一些偏远地区和农村,学校可能还缺乏基本的信息化设备,网络连接也不稳定。
这导致了教育资源获取的不公平,影响了教育信息化的整体推进。
优质教育资源的短缺也是一个关键挑战。
虽然在线教育平台众多,但真正高质量、系统性、符合教育规律的优质资源相对不足。
一些资源内容陈旧、缺乏针对性,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和应用能力参差不齐。
部分教师对新的信息技术手段不熟悉,难以有效地将其融入教学过程。
这使得信息化教学手段在实际应用中效果大打折扣。
教育资源信息化建设还面临着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的问题。
学生的学习数据、个人信息等在网络传输和存储过程中存在被泄露的风险,这不仅会侵犯学生的权益,也会影响教育信息化的信任度。
教育信息化标准的不统一也给资源的共享和整合带来了困难。
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需求分析
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需求分析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教育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教育领域发展的重要趋势。
它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还为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状进行深入探讨,并对其需求进行细致分析。
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一)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的增加,学校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有了显著改善。
许多学校配备了多媒体教室、计算机实验室、校园网络等硬件设施。
无线网络覆盖范围逐渐扩大,为师生提供了便捷的网络接入条件。
(二)数字化教学资源日益丰富在线课程、教学视频、电子教材等数字化教学资源层出不穷。
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积极建设资源库,整合优质教育资源,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多选择。
(三)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逐步提高学校采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了对学生学籍、成绩、课程安排等方面的高效管理。
同时,教育行政部门也通过信息化手段加强对教育质量的监测和评估。
(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断提升教师参加各类信息技术培训,掌握了基本的信息化教学技能,如制作课件、运用教学平台等。
部分教师能够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创新教学。
然而,教育信息化建设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区域发展不平衡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投入的差异,教育信息化建设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一些偏远地区和农村学校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仍然相对薄弱,难以满足教学需求。
(二)资源质量参差不齐虽然数字化教学资源丰富,但质量参差不齐,部分资源存在内容不准确、更新不及时、与教学大纲不匹配等问题,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不够深入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仅仅将信息技术作为辅助工具,没有充分发挥其优势,实现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创新。
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主动性和参与度不足的情况。
(四)信息安全问题突出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大量学生和教师的个人信息被数字化存储和传输,信息安全面临威胁。
网络攻击、数据泄露等安全事件时有发生,给教育系统带来了潜在风险。
幼儿园教育信息化的现状与对策 幼儿园信息化
一、现状分析1.1 幼儿园信息化的现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化已经成为了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趋势。
在幼儿园教育领域,信息化的应用也日益普及。
幼儿园信息化主要包括教学管理信息化、课堂教学信息化和家校互动信息化等方面。
这些信息化手段包括但不限于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智能互动黑板、家校通、电子考勤等。
1.2 幼儿园信息化面临的问题然而,与其他教育阶段相比,幼儿园信息化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幼儿园教师的信息化意识和能力相对薄弱。
由于幼儿园教师普遍年龄偏大,接受过程较短,因此信息化知识掌握不够扎实。
幼儿园信息化技术设备的更新换代还不够及时,导致信息化设备的使用效率不高。
幼儿园信息化的内容和方式相对单一,缺乏创新和个性化。
1.3 幼儿园信息化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幼儿园信息化发展还面临着一定的现实困境。
由于幼儿园学前教育的特殊性,信息化应用需要满足幼儿的认知和情感特点,这对信息化教学内容和形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幼儿园信息化还受到家长对幼儿园教育传统观念的影响,部分家长对信息化教育持保守态度,给信息化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推广和应用带来了一定的阻力。
二、改进策略2.1 增强幼儿园教师的信息化意识和能力针对幼儿园教师信息化能力不足的问题,可以开设信息化培训课程,并制定具体的培训计划和考核机制。
幼儿园可以邀请专业人士为教师们讲授信息化知识,同时可以建立教师信息化学习社区,让老师们在学习中相互交流、分享经验。
2.2 加强设备更新和维护为解决设备更新不及时的问题,幼儿园可以与相关科技公司合作,定期升级更新设备。
学校可聘请专业人员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并提供技术支持。
2.3 创新信息化教学内容和方式对于信息化的内容和方式单一缺乏创新的问题,幼儿园可以引入更多的新技术和教学手段。
利用VR技术开展虚拟实境教学、加强音频视频资源建设、开发互动式教学应用等。
2.4 合理引导家长的态度针对家长的观念保守的问题,幼儿园可以开展家长教育活动,向家长普及信息化教育的重要性和优势,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幼儿园信息化教育,建立良好的家校互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伴随着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的急速发展,带动着一系列的变革,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也要与全球化相融合,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可以促进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借鉴其他国家先进思想与成功经验的过程中,应当重新审视我国教育现代化的现状,不断分析与深入研究,从而为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建设顺利发展。
标签:教育信息化信息化建设现状对策
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概述
1.教育信息化的内涵及特征
通常来说,教育信息化从宏观上讲主要是指信息化的教学环境、现代信息技术相关的教学理念、教育政策及制度等,从微观来看主要是指将信息网络与现代教学理论相联结,应用多媒体的网络技术创造适宜的学习环境,有利于更多的学生获取信息,掌握信息和高效的利用信息,以培养学生的教育信息素质。
教育信息化的特征主要包括:
1.1开放性,即:教育信息化突破传统的以学校教育为主体的现状,使教育变得更加自由和宽广。
1.2共享性,即:教育信息化的广泛应用于推广,使教育信息优质资源为学校师生所应运,从而大大促进了教育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1.3交互性,即:教育信息化可以使人们随时随地接受教育,缩短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促进了学生与更多人广泛交互。
1.4协作性,即:教育信息化为师生结束学习任务提供了更好的平台,从而使人人、人机之间更好的协作学习提供了机会,从根本上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
2.教育信息化的要素
2.1信息化技术
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依托就是互联网,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来完成,信息技术对教育信息化的推广效果显著,更重要的是可以将新的物态化技术和智能形态的技术在教学中具体使用,提高信息化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2.2信息化资源
信息资源在教育教学中主要包括教育软件资源和教育管理资源。
教育软件资
源主要是指多媒体素材及课件、远程网络资料,主要是用于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资源的收集、研究文献的查阅,教育管理资源主要是指在校园建设和课堂教学中,为学校领导阶层、教育阶层、学生群体等为主要作用群体的多种类的信息化数字资源。
2.3信息化人才
信息化人才为教育信息化的开发、应用、管理与维护等起到重要作用,要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与技术能力,对网络资源的利用与开发进行创新,来满足教育现代化的需求。
二、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1.硬件设施不健全
我国的教育现代化不断的得到完善与改进,通过一些硬件设备的投入使信息化建设更加快速,然而,在许多学校新增的硬件设施会出现如操作不当等问题使设备受损,或是无法使设备正常运行,另外还有许多地区硬件设备的采购仅仅是摆设,未能将其运用到实际的教育环境之中,造成了硬件资源的荒废,另外,通常统筹机制运行不到位也是极大的制约了教育现代化的前行,比如部分地区对教育现代化的目标不明确,对于信息化建设的标准和统筹规划较为模糊,对于硬件设备出现故障或是受损不能及时维护与维修,这些问题都会阻碍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发展。
2.软件环境不协调
伴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广,许多教育行业的部门领导等纷纷进行软件资源的投资,然而,这种盲目的、立场不定的做法是不对的,要真正的了解教育所必须的资源,究其根源,要从学校角度、教师角度以及教育信息化服务对象等角度进行探究,在教育信息化的師资队伍中也是存在着良莠不齐的现状,一部分教师对信息化资源的知识欠缺,缺乏信息素养意识,对学生的信息化素养的提高也不重视,仅仅是把教育信息化的软件资源当作是一种交流与娱乐的工具,这是有悖于教育信息化的初衷。
3.贫富地区教育信息化差距过大
我国目前的教育存在着西部地域与农村地区较为落后的局面,甚至在许多地区无法对教育信息化进行应用,更别提普及,因而,必须要加强对西部地区与农村地区的教育帮扶政策,通过发达地区带动贫困地区,使教育发展更加均衡。
三、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几点对策
1.打造完善的硬件设备
要想推动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首先要对硬件基础设施进行完善和加强,可以通过在全校的范围内建立宽带网络的通畅,进行网络的全覆盖,有线、无线网络覆盖全校园,多媒体设施的基本建立,教学软件工具和教育资源的共享,人机比例的缩小,通过网络空间,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一步的推进,使资源平台共享与整合,搭建相应的信息化应用平台,将“互联网+教育”进行推广,将信息资源网络全覆盖,最终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2.构建和谐的软件环境
首先要加强管理者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将信息化的建设工作提上日程,将有用的资源进行挖掘,将信息化技术与学科进行整合,对教育信息化的人才进行培养与加强,教师的信息化观念的强度是信息化能否推行的决定性因素,可以开展一些相应的培训课程,以此来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与信息素养,提升教学理念,拓展教学设计思路,使他们深切感受到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教与学的深刻变革,将新的方法、新的思路、以及新的理念推广应用。
3.着力打造智慧校园与数字校园建设
目前来说,许多学校都进行了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有许许多多成功经验用来借鉴,通过先进技术与网络手段,并结合学校自身发展需求,进行整体规划,建设数字化校园的专业师资团队,进行标准规范的建设,将数字化资源进行不断的开发与应用,使整个教学环境处于智慧教育的环境之中,包括如智慧课堂、智慧学习、智慧管理,通过实施监测、科学分配、对教学过程和管理过程进行智能决策,最终实现没有时空限制的互动学习,能随时随地的分享教育资源。
结语
总而言之,在信息化与网络化高速发展的背景之下,势必推动教育朝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近些年,我国教育部门将信息化发展列为重要的国家发展建设项目,根据信息化发展规划的指示,在实施信息化过程中,教育教学的改革、教育规范的实施、以及各项治理能力的提升都发展势头良好,取得显著效果。
然而,在取得进步的同时,我国的教育现代化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对于教育信息化的观念仍有些模糊不清,对于信息化建设的软件与硬件投入仍资金匮乏,对于教育信息化建设与素质教育之间的匹配方式等均存在一些误区,要想使我国教育现代化不断深入推进,就必须要不断总结与深入研究,分析现状与提出对策,从而,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可持续发展,为我国的教育现代化创造更好的空间与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