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材料分析练习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材料分析题

班级: 姓名: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材料分析题

1、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材料二: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达江都之传输,其利也博哉。 请回答:

⑴材料一中的“河”是指什么河?此河是谁在位时开通的?

⑵为什么要开通此河?它的开通有什么历史作用?

开凿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开通大运河的历史作用: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巩固了国家统一的局面。 ⑶此河自北向南分别是哪四段?沟通哪些河流?

此河自北向南分别是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

⑷材料二中的涿郡、江都、余杭各指现在的什么地方?这条河的中心点在哪里? 涿郡指今北京;江都指今江苏扬州;余杭指今浙江杭州。这条河的中心点在洛阳。 ⑸隋朝创立并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的政治制度有哪些?(隋朝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和以庸代役制。)

2、材料一:舟可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 材料二: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贞观之治》

请完成:①材料一是哪位帝王经常告诫臣下的话?(唐太宗)

材料二是他在哪一位大臣病逝后说的?(魏征)

②鉴于以上认识,该帝王采取了那些措施避免覆舟?(①注意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②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赋税劳役;③注意“戒奢从简”;④合并州县;⑤任用贤

才和虚怀纳谏。) 3、阅读下列图片及文字材料,完成问题:(10分)

材料一:《举子看榜图》

材料二: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

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英国大百科全书

材料三:“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材料四:“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①材料一中的情景最早出现的朝代是(隋朝)。⑵材料二中提到的中国所采用的选举

制度是指(科举制度)。

②请从材料二、三、四中提前有效性息,说说这种制度有什么历史作用?(①改善

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②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③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是促进了唐诗的繁荣。) 4、材料一: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材料二:朝廷奏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

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请完成:①从材料一看:北宋时期南北方人口数发生了什么变化?(人口南迁)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北宋时国家财政主要依赖东南)②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经济重心南移)③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①北方战乱,南方稳定。②人口南迁带来大量的劳动力和生产技术。③江南自然条件优越。)

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见右图 (玄奘西游图)

材料二: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材料三: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乾隆 请完成:⑴材料一的唐朝文化使者是谁?(玄奘)他要到哪里求取佛经?(天竺)

⑵材料二中鉴真“航东海”的最终目的地是哪里?(日本) 其中的“道艺”指什么?(鉴真在日本弘扬佛法,传播唐朝文化。) ⑶依据材料一、二指出唐朝时期对外政策的特点?(开放或开明)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材料分析题 第9课: 材料一:“大宋皇帝谨致誓书大契丹皇帝阁下:共遵诚信,虔奉观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送至雄州交割。”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夫六国与秦皆诸候,其势比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意为赠送财物)

而胜之之势。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之下矣。”

——苏洵《嘉祐集》

(1)材料一中的“大宋皇帝”是指谁?“北朝”指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大宋皇帝”是指赵匡胤;“北朝”指契丹族建立的政权。

(2)材料一中“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称为什么?解释其含义,并说明这一规定始于什么盟约?

称为“岁币”;“岁币”指北宋每年送给辽银、绢等钱物,称为“岁币”;这一规定始于“澶渊之盟”。

(3)概括这个盟约订立的背景,并结合材料及所学的知识简要评述这个盟约。背景:宋军打退辽军,辽军请求议和;由于宋真宗害怕战事,主张议和。

评价:对北宋而言这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但客观上,给边境人民创造了一个相对安定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双方开展边境贸易,加强了边境地区同内地的联系。

(4)材料二中的作者是哪朝人?(作者是北宋时期的人;)议论的是哪段历史?(议论的是秦王扫六合时的历史。)

(5)苏洵“证史”的目的是什么?(苏洵“证史”的目的是,让北宋统治者以历史为鉴,不要重蹈覆撤。)

第10课:

材料题:

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二国家根本,养给东南。

(1)材料一中的“苏湖”指什么地方?(苏州、湖州)当地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什么?(水稻)

(2)材料二中的现象最终出现在什么时候?(南宋)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历史现象?(经济重心在南方,南方超过了北方。)

(3)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①北方战乱,南方稳定。②人口南迁带来大量的劳动力和生产技术。③江南自然条件优越。)

第11课:

材料:“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户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问题:⑴这是谁的诗?⑵反映了什么节日,有什么习俗?⑶宋代时还有什么传统节日?⑷今天的春节在宋代的时被称为什么?

答:⑴这是王安石的诗;⑵春节;习俗有:祭祀祖先,挂年画、贴桃符,喝屠苏酒,守岁,燃放鞭炮,穿新衣,拜年;⑶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⑷今天的春节在宋代的时被称为元旦。

第12课:

元世祖上位之初,首昭天下“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元史.食货志》

请回答:⑴以上说明了元世祖采取什么政策?(元世祖采取重视发展农业的政策)⑵元世祖在农业上采取了哪些措施?最终的结果如何?

元世祖在农业上采取的措施是:禁止蒙古贵族圈占农田做牧场,治理黄河,推广棉花种植。最终的结果是:使北方农业得到恢复和发展。

⑶元世祖在交通运输业上,开通了哪两段运河?后来使粮食运输逐步以何种方式为主?

开通了通惠河、会通河;后来粮食运输逐步以海运为主。

⑷为加强中央集权,元世祖实行什么制度?该制度对中央、地方有何规定?这些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

为加强中央集权,元世祖实行行省制度;中央:设置中书省及宣政院;地方:行省制度和澎湖巡检司;作用:巩固了元朝的统治。

第13、14课:

材料一:“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材料二:课本57页图“出土于福建泉州的南宋海船,有13个密封的船舱”

问题:⑴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⑵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⑶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宋海外贸易具备的条件。⑷宋朝海外贸易发达的表现。

答:⑴材料一反映了指南针在航海中的作用;⑵材料二反映了宋代的造船技术发达;⑶南宋海外贸易具备的条件:a指南针的应用,造船业发达具备了技术条件;b经济重心南移,农业、手工业发展具备了物质条件;c航海经验的积累;d南宋地处东南沿海,地理位置优越。⑷宋朝海外贸易发达的表现:宋朝是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市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对外贸易东达朝鲜、日本,西达阿拉伯和非洲东海岸;政府设置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贸易收入占重要地位。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材料分析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