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中理性与感性及理性情绪疗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知中理性与感性及理性情绪疗法

摘要:理性被看作是人类的本质属性,而情感作为一种身体对行为在生理反应上的评价和体验,也一直被视为人类灵魂或精神存在的基础。两者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心理学家基于这一哲学的思考提出的理性情绪疗法以理性治疗非理性,帮助求治者以合理的思维方式代替不合理的思维方式,以合理的信念代替不合理的信念,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合理的信念给情绪带来的不良影响,通过以改变认知为主的治疗方式,来帮助求治者减少或消除他们已有的情绪障碍。

关键词:理性感性理性主义情绪理性情绪疗法

说到一个人理性我们常常联想到这个人冷静而果断,而说到一个人感性我们则常常联想到林黛玉想到的是优柔寡断和意气用事。这是心理学中的理性和感性,是对一个人性格的描述,不全面甚至有点片面,情感是心理学用词,其区别于哲学中感性与理性,尤其是与感性区分开,那么哲学中的理性和感性又是什么样的?我们又如何通过对哲学中理性和感性的认识,改变和调整我们的情感。

一、理性与感性及情绪

世界上任何现象都是作为原因的结果而存在的,因而我们人类就有了两种认识: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前者是通过推理而得到的理论知识,是对现象背后原因的认识或者是对现象为什么如此的解释,而后者是对经验的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比如说:鱼儿在水里游,而不在空中飞,这是一种客观现象,是感性认识,而思考鱼儿为什么在水里游则是理性认识。区别于感性,情绪是身体对行为成功的可能性乃至必然性,在生理反应上的评价和体验,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行为在身体动作上表现的越强就说明其情绪越强,生理反应是情绪存在的必要条件。情感则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态度这一整体中的一部分,它与态度中的内向感受、意向具有协调一致性,是态度在生理上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生理评价和体验。情绪和情感都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体验,两者虽有不同,但本文中取其相同点,即把它们都看作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那么这两者和理性又有什么联系呢?唯理主义认为真知不是感觉经验的产物,而是某种理性思辨的过程。根据这个观点,世界存在着不需由感觉经验所验证的先验知识。代表人笛卡尔认为绝对真理由理性推理演绎而来,在其早期著作《方法论》中提出著名观点“我思故我在”,更在第六本《沉思录》中提出这样一个想法,即思维和肉体是完全不同的事物——完全不同的物质。而休谟说“ 理性是、并且也应该是情感的奴隶”。(休谟:《人性论》,第453页)休谟并不否定理性对人的意志行为的作用,但他认为,只有理性与情感共同作用,才能产生完整的或者说正确的意志行为。在休谟看来,情感是一种原始的存在,它构成了行为活动的最初动力;理性则不一样,它属于观念的范畴,是对最原本的情感和意志的一种复本。正是理性的这种自身本质的规定性,才使得它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单独构成任何意志活动的动机,在指导意志方面也不能反对情感。抽象的或理证的推理只在指导我们有关因果的判断的范围内,影响我们的行动。(休谟:《人性论》,关文运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第451—453页)比如雨天带伞,从理性上说是为了保持衣服的干燥,但感觉告诉我们被雨淋湿衣服是件不快的事。也就是说,只有出现了我关心的事、我的爱好或某种对我有吸引力的东西,符合情感、在情感的推动下,那些理性原则才能在我身上发挥一定作用。

二、认知过程中理性和情感的相互作用

首先,在认知过程中,纯粹的理性只是一种抽象,实际存在着的是渗透着感性的理性。“现实生活中的人不是一种无利害关系的 ,不行动的认识主体 ,而是具有各种欲望、需要

和利益的行动的主体。”(王元明 : 《行动与效果 : 美国实用主义研究》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 年版 , 第 28 页。)人总是在特定的情感和意的影响下从事认识活动 , “没有人的感情 ,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 ( 列宁)。而且在认识的第二阶段 , 也就是由理论到实践的阶段 , 理性的东西还必须转化为感性的东西 ,表现为人的现实需要 ,才能指导人的行动。

其次,情感在推理过程中也就是理性认知中实实在在地发着作用。科学哲学的历史主义转向之后,科学家个人的心理因素已成为科学发现和科学理论评价的不可忽视的一个部分。情感可以使某一前提突显出来,从而使个体更偏好这一前提所得出的结论;还可以对各种事实的存储予以协助,使得我们能够在无需仔细考虑的情况下迅速作出反应。推理通常是由惊异引起的,这是一种我们的预期被扰动时所发生的情绪反应。我们在遇到与原有的信念不符的事实时,会产生由情感的不一所带来的惊喜,于是,我们把注意力集中于那人惊讶的事件。此外,我们知道,类比有助于推理,而情绪往往可以帮助我们寻找类比。一般来说,正性情绪如愉快、兴趣等,对认知活动起协调、促进的作用;负性情绪如担忧、沮丧等,则起破坏、瓦解或阻断的作用。

柏拉图曾在《斐德罗篇》借苏格拉底之口描述人的灵魂犹如一辆由两匹飞马驾驶的战车。这两匹马中,一匹是白马,代表人的道德和节制;另一匹是黑马,代表人的情感和欲念。而这战车必由人的理智来驾御方能完美。(《柏拉图全集》第2卷,王晓朝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160、163、168页。)在他看来,只有圣人和精神病人能成功地克服狂热的激情与欲望。情绪或激情不断挣脱理性的控制,成为人类灵魂的潜在威胁,就像奥斯卡.王尔德说的“情绪的优点是会是我们误入歧途”(Oscar Wilder 1891 p216)。

因此,理性和情感是不可分离的两个整体,两者在认知的过程中,在我们形成感受感觉的过程中是相互作用的,所谓绝对的理性人的假设假定了作为经济决策的主体都是充满理智的,既不会感情用事,也不会盲从,而是精于判断和计算。然而,事实上往并非如此,人们往往追求的是“ 满意” 而非最优。这里的“ 满意”指的是,选择一个最能满足个体需要的行动方案,即使该方案不是最理想或最优化的,这就是有限理性。(H.A.西蒙:《管理行为》,杨砾、韩春立、徐立译,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8年,第20—21页。)完全的理性导致决策人寻求最佳措施,而有限度的理性导致

他寻求符合要求的或令人满意的措施。

三、基于理性认知过程的理性情绪疗法

在生活过程中,我们会受到外界社会环境和内部心理躯体等不同因素的影响下,而产生压力。压力是一种认知,是个人对环境事件意义的评价结果,当我们认为某种情况超出我们的个人能力所能应对的范围时候就会给我们造成一种压力感受。在面对这种压力感受时候,我们就会产生一种应激反应,我们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譬如焦虑、恐惧、愤怒和抑郁等等。心理应激的中介机制是认知评价和觉察,认知在引起应激反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于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Albert Ellis)创立的理性疗法(REBT)是建立在人性之复杂和可变的假设基础上,其基本理论主要是ABC理论。艾利斯认为:人的情绪和行为障碍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activating event)直接所引起,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引起的信念(Belief),最后导致在特定情景下的情绪和行为后果(consequence),这就称为ABC理论。ABC理论指出,诱发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释B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C的更直接的原因。比如说两个人遭遇到同样的激发事件――工作失误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产生了很大的情绪波动,在总结教训时,甲认为吃一堑长一智,以后一定要小心谨慎,防止再犯错误,努力工作,把造成的损失弥补回来。由于有了正确的认知,产生合乎理性的信念,所以没有导致不适当的情绪和行为后果。而乙则认为发生如此不光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