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优秀10篇)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优秀10篇)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
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
过程与方法:安装用重力拉动的小车;做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关系的实验;用实验数据验证自己的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注重获取证据,用证据来证明观点。
【教学重点】做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关系的实验。
【教学难点】用实验数据验证推测。
【教学准备】实验小车一辆、粗线一根、挂铁垫圈的小钩子一个、铁垫圈若干、秒表。
【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小车,提问:你有哪些方法让这辆小车动起来?(推、用绳子拉)2、揭题:那我们今天就来研究研究用绳子拉的小车,板书:我们的小缆车二、安装小缆车1、提问:要把这辆小车改装成小缆车,能改装吗?说说看怎么改?2、学生动手操作:将粗线绑在小车上。
3、提问:这样的小缆车需要什么力量才能把它拉动?4、提问:请你仔细想一想,可以用其它力量代替人的力量吗?说说为什么。
5、学生交流讨论:在绳子上挂重物,让重物拉动小车。
6、出示挂铁垫片的钩子和垫片,让学生安装小车。
三、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关系1、提问:刚才大家在用垫圈的力量拉动小车,发现用了几个垫圈可以拉动小车?学生说出不同的个数2、很多小组的数据都不一样,为什么?可能哪些地方存在问题。
3、学生交流讨论:①可能每个垫圈有点差别。
②放垫圈要一个一个放上去,直到小车动起来为止。
4、学生实验,获得数据。
5、提问:刚才我们已经用实验获得了数据,知道用多少个垫圈的力能使小车动起来,那你认为拉力的大小和小车运动有什么样的关系,如何用实验证明?学生交流讨论,推测:拉力越大,小车的运动速度越快,拉力越小,小车的运动速度越慢提示:(1)、标明小车运动的起点和终点,每次实验都要从起点开始,终点结束(2)、每次多个多个增加垫圈,观察和记录小车的运动是怎样变化的。
6、指导学生看71页记录表7、学生实验8、交流汇报四、小结1、拉力越大小车运动的`速度越快,拉力越小小车运动的速度越慢2、要获得准确的数据需要多次重复实验。
2024年[]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精彩教案
2024年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精彩教案一、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1.第一课《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目标: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观察并记录不同生物的生活环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图片展示不同生物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思考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新课导入简要介绍生物与环境的定义及分类。
(3)案例分析分析几个典型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案例,如沙漠中的骆驼、水中的鱼等。
(4)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5)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到校园或社区观察不同生物的生活环境,并记录下来。
2.第二课《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教学目标:理解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举例说明生物如何改变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图片展示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如植物的生长、动物的迁徙等。
(2)新课导入简要介绍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及其分类。
(3)案例分析分析几个典型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案例,如森林火灾、过度捕捞等。
(4)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生物如何改变环境。
(5)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过程。
二、第二单元《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第三课《物质的性质》教学目标:理解物质的性质及分类观察并描述不同物质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图片展示不同物质的性质,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性质及分类。
(2)新课导入简要介绍物质的性质及其分类。
(3)实验观察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质的性质。
(4)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物质的性质及其应用。
(5)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制作物质性质的展示板。
2.第四课《物质的变化》教学目标:理解物质变化的概念及分类观察并描述不同物质的变化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图片展示物质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思考物质变化的概念。
(2)新课导入简要介绍物质变化的概念及其分类。
(3)实验观察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物质的变化过程。
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科技发展历程回顾
01
02
03
工业革命
从蒸汽机到电力和内燃机 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 工业时代。
信息技术革命
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 信技术的出现,改变了人 们的生活方式。
生物技术革命
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发 酵工程等生物技术的广泛 应用,为医疗、农业等领 域带来巨大变革。
当代科技创新成果展示
人工智能
实验法
通过控制变量进行 实验,记录数据并 分析。
化学反应原理
原子和分子间的相 互作用,形成新的 物质。
观察法
直接观察物质变化 前后的现象。
数据记录与分析
准确记录实验数据, 通过图表等方式进 行分析。
生活中常见化学反应举例
燃烧反应
生锈反应
木头燃烧产生火和烟,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和光能的反应。
铁与氧气和水反应,生成铁锈,是氧化反应 的一种。
地球绕太阳旋转一周的运动,周期为 365.25天,导致四季变化现象。
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原因
昼夜交替原因
地球自转使得太阳相对于地球的位置 不断改变,导致不同地区在不同时间 受到太阳照射,从而形成昼夜交替。
四季变化原因
地球公转使得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两侧来 回移动,导致不同地区在不同季节受到 太阳照射的角度和强度发生变化,从而 形成四季变化。
未来科技发展趋势预测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随着算法和计算能力的不断提升,人工智能将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 用,如自动驾驶、智能家居等。
生物技术与基因编辑
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的发展,将为疾病治疗、农业生产等领域带 来革命性变革。
量子计算与量子通信
随着量子计算机的研发和量子通信网络的建立,未来信息处理将更加 高效和安全。
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上册5篇
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上册5篇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上册1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热总会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
(2)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递方法叫传导。
过程与方法:(1)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
(2)用文字和图示记录、交流观察到的关于热是怎样传递的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1)保持积极的观察探究热传递的兴趣。
(2)体验通过积极思考和探究获得的成功喜悦。
教学重点: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分析热传导过程中的共同特点,认识热是向四周传递的传递方向。
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镊子1个、铝条1根、火柴1盒、金属片1张、酒精灯1个、蜡烛等。
教学过程:一、初步感知,引入课题同学们,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很多有趣的材料,我们将用这些材料来探索一些有趣的'科学知识。
想试试吗?先进入今天的第一个环节:观看大屏幕,一个烧杯里面盛有热水,把一根金属筷子放进,感觉它温度的变化情况?问:用手触摸露出水面的铝棒,有什么感觉?(变热)问:铝棒的热是谁给的呢?(热水)问:请看大屏幕:如果我们把这根铜棒分成下、中、上三段,这三段温度有什么不同?(板书:下温度较高上温度较低)揭题:好刚才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热可以在物体间传递,那热究竟是怎样传递的呢?能通过实验证明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热是怎样传递的(板书课题)二、实践探索,找到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1、热看得到吗?请小组讨论,怎样利用桌上现有的材料设计一个实验,使我们能观察到热的传递方向。
2、开始讨论——交流实验方案。
3、师介绍:同学们想到了这么多的办法,书上也为我们介绍了一种办法,打开书第39页请看最下面一段话,自己先读读,然后想想该怎样用咱们桌面上的器材完成这个实验。
4、师:谁来说说你准备怎么做这个实验?(学生说实验操作方法:出示课件)猜猜哪根火柴会先掉呢?5、在实验中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注意安全小心烫手、正确使用酒精灯用外焰加热、为了环境卫生用过的火柴请丢到不锈钢盘里、注意观察火柴掉落的顺序)6、开始实验,认真观察,完成实验报告单,7、(全班交流实验中的发现。
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已整理)
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已整理)第一章:地球和宇宙1.1 地球的形状学习目标:了解地球的形状,理解地球是圆的。
教学内容:通过地球仪观察地球的形状,讨论地球是圆的证据。
教学活动:观察地球仪,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地球是圆的证据。
1.2 地球的运动学习目标: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理解地球运动的意义。
教学内容:学习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讨论地球运动对生活的影响。
教学活动:观察地球仪,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地球运动对生活的影响。
第二章:天气和气候2.1 天气的变化学习目标:了解天气的变化,学会观察和描述天气。
教学内容:观察天气变化,学习天气的描述方法。
教学活动:观察天气,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天气的描述方法。
2.2 气候的特点学习目标:了解气候的特点,学会描述和比较不同气候的特点。
教学内容:观察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学习描述和比较不同气候的方法。
教学活动:观察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进行小组讨论,分享描述和比较不同气候的方法。
第三章:水的循环3.1 水的形态学习目标:了解水的形态变化,理解水的三态。
教学内容:观察水的形态变化,学习水的三态。
教学活动:观察水的形态变化,进行小组讨论,分享水的三态的知识。
3.2 水的循环过程学习目标:了解水的循环过程,理解水循环的意义。
教学内容:学习水的循环过程,讨论水循环对生活的影响。
教学活动:观察水的循环过程,进行小组讨论,分享水循环对生活的影响。
第四章:植物的生长和变化4.1 植物的生长学习目标: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理解植物生长的需要。
教学内容: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学习植物生长的需要。
教学活动: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进行小组讨论,分享植物生长的需要。
4.2 植物的变化学习目标:了解植物的变化,理解植物的生命周期。
教学内容:观察植物的变化,学习植物的生命周期。
教学活动:观察植物的变化,进行小组讨论,分享植物的生命周期的知识。
第五章:人体的结构和功能5.1 人体的结构学习目标:了解人体的结构,理解人体各部位的功能。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最新13篇)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最新13篇)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1【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各种自然力量在重塑地表形态的过程中,也会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
人类自身的活动也在改变着地表的形态,我们要尽量减少土地遭受侵蚀。
过程与方法:通过模拟实验,检验自己的家园能否经住暴雨的侵袭。
对实验结果进行反思,并寻求改进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各种力量在重塑和改变地表的地形地貌时,也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正面或负面的影响。
认同人类活动要尊重自然规律,减少因自身活动带来负面影响的观点。
认识到土地对生命,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关注人类为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土地不被破坏而采取的各种措施。
【教学重点】通过模拟实验,检验自己的家园能否经住暴雨的侵袭。
【教学难点】对实验结果进行反思,并寻求改进的。
方法。
【教学准备】分组器材:长方形塑料水槽(或大盘子)、土、报纸、塑料薄膜、小铲子、降雨器、水、接水容器、建造房屋的材料等。
教师演示:防治水土流失的图片、录象或课件。
【教学过程】一、引入1、流水、风、冰川、波浪和重力等都会侵蚀土地。
侵蚀使某些地方的土壤流失,改变了地形地貌,同时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人们想办法尽可能地减少侵蚀。
出示预防水土流失的图片、录象或课件。
2、今天我们就运用我们在这个单元所学的知识,在一个大水槽里建造一个有山地有平原的地形,然后选择地形中的一个地方建造房屋。
如果暴雨即将来临,我们的家园能经得住风雨的袭击而不被破坏吗?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来比一比吧。
二、设计和建造我们的家园1、我们建造什么样的地形,用什么材料?选择什么位置建筑房屋?小组讨论并画出设计图。
2、全班交流展示设计图,并描述为什么这样建造地形,解释为什么这样选择家园的位置,以及选择建造地形及房屋所需要的材料的理由。
3、评价、小结。
4、预测暴雨过后,我们的家园会怎样?三、暴雨对我们的家园有什么影响1、思考:在比赛实验中,每组的什么条件应该保持相同,为什么?2、学生进行比赛实验:用喷水器装水模拟暴雨降临,观察自己的家园能否经得住暴雨的袭击。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6篇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6篇我们在编写教案时,要注意结合实际教学情况,教案的编写应注意教学内容的逻辑性和系统性,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篇1教材分析《光和影》这篇课文内容的安排是从手影游戏开始引出影子的产生需要什么条件,进而深入研究影子的几个特点。
同时让学生认识投影在生活中的应用。
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有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由影子是怎样产生的及产生影子需要什么条件这一活动导入。
第二部分:联系实际说明什么叫光源。
第三部分:通过三个实验,探究影子的位置、大小及形状变化的特点。
第四部分:简单介绍投影的运用。
学情分析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及五年级学生喜爱游戏及动手实验的特点,应按教科书的安排及要求,有步骤、有目的地进行光和影的实验,并将观察结果用不同彩色粉笔分别记录投在屏上的影子。
再根据影子进行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影子之间的变化规律。
培养学生在实验观察中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科学概念1、光:使人能看物体的那种物质。
2、影子的形成条件:光、遮挡物、屏。
且遮挡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间。
3、光源:正在发光而且是自己所发出的光。
4、影子的特点:①位置②大小③形状5、投影:光源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物体的影子。
如我们教室里的实物投影仪。
过程与方法1、认识光、光源及影子形成的条件。
2、分组进行光和影的三个实验。
3、分析、推理影子的特点。
4、投影在生活中的应用。
以上过程要用直观的演示及实验的教学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善于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和难点探究影子的特点是本课的重难点。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一台、电筒、大号电池(作遮挡物)各八只,4开图画白纸24张,红、黄、蓝彩色粉笔各八支。
一、导入1、谈话2、板书课题3、通过闭眼活动引出下一个环节二、认识光源及影子形成的条件1、打开实物投影仪。
2、用手在投影仪及黑板中间作各种手影。
3、让学生认识什么叫光源及影子的形成需要的三个条件。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contents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植物的生长与繁殖•动物的行为与习性•物质变化与能量转换•地球运动与宇宙探索•科技创新与未来展望目录01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教材内容与结构01020304010204教学目标与要求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思维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03教学方法与手段02植物的生长与繁殖植物的生长过程01020304种子萌发根的生长茎的生长叶的生长植物繁殖方式有性繁殖无性繁殖水分实验光照实验土壤实验肥料实验温度实验植物生长条件实验03动物的行为与习性觅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动物行为类型及特点在白天活动的动物,如狮子、猎豹等,它们的视觉和听觉在白天更为敏锐,有利于捕猎和避免天敌。
昼行性动物在夜间活动的动物,如猫头鹰、蝙蝠等,它们的听觉和嗅觉在夜间更为发达,适应于夜间觅食和繁殖。
夜行性动物在水中生活的动物,如鱼类、海豚等,它们的身体形态和肌肉结构适应于水中的游泳和捕食。
水生动物在地下或洞穴中生活的动物,如老鼠、蚯蚓等,它们的身体形态和感觉器官适应于在黑暗环境中生活和觅食。
穴居动物动物习性及其适应环境方式1.选择观察对象2.制定观察计划确定观察时间、地点和观察内容,准备必要的观察工具(如望远镜、记录本等)。
3. 进行观察记录4. 分析整理数据1. 保持安全距离在观察过程中保持与动物的安全距离,避免对动物造成干扰或伤害。
2. 尊重自然环境在观察过程中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和破坏。
3. 耐心细致观察在观察过程中保持耐心和细心,认真记录和分析动物的行为特点。
04物质变化与能量转换1 2 3物质的三态物质状态变化的原因物质状态变化的实例物质状态变化及原理能量的定义和种类能量转换的原理能量转换的实例030201能量转换过程及实例分析物质变化与能量转换的实例分析:燃烧、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等。
物质变化与能量转换的意义:了解物质与能量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和控制自然界的各种资源。
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全套】
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全套】第一单元:观察物体* 教学目标:通过观察物体的特征,学生能够区分物体的形状、颜色和大小,并能描述物体的特点和用途。
* 教学内容:物体的特征,物体的形状,物体的颜色,物体的大小,物体的特点和用途。
* 教学步骤:-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物体,引导学生观察物体的外观特征。
- 探究: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观察不同形状、颜色和大小的物体。
- 归纳总结:学生归纳总结物体的形状、颜色和大小的特点,并讨论物体的用途。
- 拓展: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物体,描述它们的特点和用途。
*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对物体特征的观察和描述能力,以及对物体用途的理解程度。
第二单元:物体的材料与用途* 教学目标:通过观察物体的材料和用途,学生能够区分物体的材料,了解材料与物体用途的关系。
* 教学内容:物体的材料,物体的用途,材料与用途的关系。
* 教学步骤:-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物体,让学生猜测它们的材料和用途。
- 探究: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观察不同材料的物体,并推测它们的用途。
- 归纳总结:学生归纳总结不同材料的物体的用途,并讨论材料与用途的关系。
- 拓展: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物体,研究它们的材料和用途之间的联系。
*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对物体材料的辨别和用途的理解能力。
(以下类似,省略其他单元的内容)第六单元:昆虫的生长* 教学目标:通过观察昆虫的生长过程,学生能够了解昆虫的生命周期和生长变化。
* 教学内容:昆虫的生命周期,昆虫的生长变化。
* 教学步骤:- 导入:通过展示昆虫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昆虫的兴趣。
- 探究:通过观察昆虫的生长变化,让学生了解昆虫的生命周期。
- 归纳总结:学生归纳总结昆虫的生命周期和生长变化。
- 拓展:让学生研究其他生物的生命周期和生长变化。
*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对昆虫生长过程的观察和归纳能力。
总结本文档为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的全套内容。
教案以观察为核心,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物体的特征、材料和生长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通用18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1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光碰到镜面会改变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形成反射现象2、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3、人们利用光反射原理发明了很多有用的器具过程与方法1、按照说明正确进行实验操作2、制作简易潜望镜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2、人们掌握了自然规律就能更好地生产和生活二、教学准备教师演示:有关反射的图片或课件、潜望镜模型分组实验:手电筒、小镜子、制作潜望镜的材料三、教学重、难点认识光的反射及应用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1、导入请同学们观察实验室的日光灯管,上面为什么要装灯罩呢?2、照亮目标(1)书上有三个照亮活动,请仔细阅读操作要求,并在书上画出光的路线(2)学生反馈实验发现(3)什么叫光的反射(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
)3、运用光的反射(1)汽车反光镜(凸镜)(2)医生带的额镜(凹镜)(3)试着画出光的.路线图(4)不锈钢勺的内外两面4、做一个潜望镜(1)自学书上的制作要求(2)每个人利用现有材料进行制作(3)利用反光镜制作的其他玩具:万花筒、观景箱等5、反光带给我们的不便(1)玻璃幕墙光的污染(2)瞳孔能控制入射光线的强弱六、作业设计万花筒的制作七、板书设计2.4光的反射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汽车反光镜:凸镜医生带的额镜:凹镜光的路线图潜望镜的制作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2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连续观察记录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变化。
[知识与技能]知道一天中阳光下影子变化的规律。
.懂得一天中气温和影子与太阳的运动有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进持之以恒的观察品质。
2024年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全册
2024年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第一单元:我们的家园——地球1.1地球的结构1.2地球上的资源1.3地球上的气候2.第二单元:奇妙的生命2.1生物的分类2.2生物与环境2.3生物的适应与进化3.第三单元:物质的变化3.1物质的状态3.2物质的变化3.3物质的性质4.第四单元:技术与生活4.1技术的发展4.2技术与生活4.3技术的利与弊5.第五单元:宇宙探索5.1宇宙的奥秘5.2太阳系5.3宇宙探索三、教学安排1.第一单元:我们的家园——地球第1课时地球的结构教学过程:1.1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1.2讲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地核。
1.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地球的结构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作业:绘制地球结构示意图。
第2课时地球上的资源教学过程:2.1引导学生了解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如水、土地、矿产等。
2.2讲解自然资源的分类和利用。
2.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合理利用和节约自然资源。
作业:列举生活中常见的自然资源。
第3课时地球上的气候教学过程:3.1引导学生观察气候变化,了解气候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2讲解气候的成因和变化规律。
3.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应对气候变化。
作业:记录一周的天气情况。
2.第二单元:奇妙的生命第4课时生物的分类教学过程:4.1引导学生观察生物,了解生物的分类。
4.2讲解生物的分类方法和特点。
4.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生物分类的意义。
作业:绘制生物分类图。
第5课时生物与环境教学过程:5.1引导学生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5.2讲解生物适应环境的方法。
5.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的现象。
作业:调查学校附近的生物与环境。
第6课时生物的适应与进化教学过程:6.1引导学生了解生物进化的历程。
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思考过程和成果,增强学生的自 信心和表达能力。
拓展延伸内容推荐及引导
推荐阅读
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推荐相关的科普读物、科学杂志等,引导 学生进行深入阅读和探究。
科学实验
设计简单的科学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究科学原理,培养学生的 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科学游戏
引入科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参与度。
感谢观看
实验材料
水、食盐、糖、沙子、 油等不同物质。
实验步骤
将不同物质分别加入水 中,观察它们的溶解情
况,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总结不同物质在水中的 溶解规律,理解溶解现
象的本质。
04 地球与宇宙:地 球运动与天文现 象
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现象
昼夜交替
由于地球自转,使得太阳只能照 亮地球的一半,形成昼夜交替的
沿和趋势。
科技创新成果展示
通过图片、视频或实物展示, 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科技创
新的魅力和成果。
环境保护重要性及措施探讨
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介绍当前面临的环境问题,如空 气污染、水污染、全球变暖等, 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紧迫性。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阐述环境保护对人类生存和发展 的重要性,以及每个人对环境保 护的责任和义务。
现象。
四季变化
地球公转导致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两 侧来回移动,引起四季变化。
时差
地球自转导致不同地区看到太阳的 时间不同,形成时差。
月相变化和日食、月食现象
月相变化
月球绕地球公转,同时自身也在 自转,使得我们从地球上看到月 球被照亮的部分在不断变化,形
成月相变化。
日食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课程(最新完整版)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课程(最新完整
版)
第一课:观察天空
教学目标:
- 了解天空中的不同云层和它们的特点
- 能够观察和描述天空的变化
- 学会使用天气预报工具
教学内容:
1. 什么是云层
- 不同云层的名称和形状
- 云层的运动和变化
2. 观察云层的方法
- 注意云层的颜色和形状
- 记录云层的变化情况
3. 天气预报工具的使用
- 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 使用湿度计测量湿度
- 观察风向标和风速计
教学步骤:
1. 导入:与学生一起观察天空,引发学生对云层和天气变化的
兴趣。
2. 介绍云层的名称和形状,并解释它们的特点。
3. 学生观察天空中的云层,注意它们的颜色和形状,并记录下来。
4. 引导学生观察云层的运动和变化。
5. 引入天气预报工具,告诉学生如何使用温度计、湿度计、风
向标和风速计。
6. 学生使用天气预报工具,测量温度、湿度,并观察风向和风速。
7. 学生总结观察到的天空变化和天气情况,并与预测进行比较。
拓展活动:
- 观察天气预报并与实际天气进行比较。
- 制作云层模型,展示不同类型的云层。
总结:
在本课中,我们学习了观察天空和天气情况的方法。
通过观察云层的变化和使用天气预报工具,我们可以了解天气的变化,并对未来天气有一定的预测能力。
这些知识对我们生活中的出行和活动安排很有帮助。
2024年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2024年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第1课: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第2课:生物的适应与进化第3课: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第4课: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 掌握生物适应环境的特点,了解生物进化的原因。
3. 学习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认识到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适应环境的特点,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2. 教学重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物模型、生态瓶等。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思考。
2. 新课导入:(1)讲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引导学生分析实例。
(2)介绍生物适应环境的特点,以动物为例,让学生了解生物进化的原因。
(3)学习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通过生态瓶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生态系统的运作。
3.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例题讲解:针对难点和重点,进行详细讲解。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
六、板书设计1.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2. 生物适应环境的特点3. 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4.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举例说明生物如何适应环境。
(3)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2. 答案:(1)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2)如:鸟类的翅膀适应飞行,鱼类的鳃适应水中呼吸。
(3)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非生物因素;功能: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自然保护区,了解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2)开展环保主题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优秀8篇)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优秀8篇)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核心课程,小学科学教育对于小学生的成长来说至关重要。
以下是作者给大家分享的8篇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希望能够让您对于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的写作有一定的思路。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能提出并识别昼夜对郁金香、合欢树等的影响以及时差对人的影响,并设法这些问题可能的答案和解决方法;2、能用图表记录昼夜交替对动植物的影响,如用图表记录蒲公英的变化;3、能设计一些调查活动,回答和解决哪些动物适合昼间活动,哪些动物适合夜间活动;4、会描述生物每天在行为或特征方面的变化,如夜行性动物的行为、某种植物和花的变化。
知识与技能1、知道有的动物适合昼间生活,如蜜蜂、蜻蜓等;2、知道有的动物适合夜间生活,如蝙蝠、猫头鹰等;3、建立事物之间存在普遍的联系的初步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到昼夜交替对生物的奇妙影响,并以一定的方式赞美,如美文等。
教学准备:有关昼夜对动植物产生影响的图片或影像资料,明暗对比明显的纸盒。
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1、生活中有些现象很奇特,比如:我们到了晚上想睡觉,早上没人叫却也会按时醒来,夜来香傍晚时花朵才会绽放,发出阵阵香气,这一切都与什么有关呢?到底是什么在影响动物和植物的生活呢?2、学生发表各自意见。
3、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
二、探究昼夜对植物的影响。
1、观察郁金香、合欢树、酢桨树、牵牛花、夜来香等植物在一天中不同时段的图片(媒体出示)。
思考:这些植物在一天中在什么变化?是什么在影响着它们发生变化?2、学生讨论并交流。
3、从这些植物的变化中可以发现什么规律吗?4、学生讨论并交流。
5、小结:每种植物的生活习性都是受着节律的支配,这种节律有时按24小时变化着,和钟的周期一样。
这种影响植物的节律我们也称作生物钟。
6、正因为昼夜对植物的影响,有位科学家就利用不同植物开花时间的不同做了一个花钟。
五年级科学教案上册(全册)
数据收集与分析
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动物行为变化与 环境因素的关系,得出结论。
实验结论
总结实验结果,阐述动物行为与环境 适应性的关系,理解自然选择对动物 行为的影响。
04
物质变化与化学反应
物质的基本性质
物理性质:颜色、气 味、状态、密度、硬 度等
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 系:如金属导电、塑 料绝缘等
化学性质:可燃性、 氧化性、还原性、酸 碱性等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 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探 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 精神。
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尊 重科学事实和证据,注重实验
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02
植物的生长与繁殖
植物的生长过程
01
02
03
种子萌发
种子在适宜的温度和水分 条件下开始萌发,长出根 和芽。
幼苗生长
幼苗在阳光、水分和养分 的滋养下,不断生长壮大 。
域,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03
地球与宇宙科学
下册将探讨地球的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等系统的相互作用,以及人类
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和保护措施,引导学生关注地球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问
题。
学生自我评价报告
知识掌握情况
通过本册学习,我对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和地球与宇宙科 学的基础知识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 释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动物,如蚂蚁、蜜 蜂、猫等,观察并记录它们的日常行 为,包括觅食、防御、繁殖等。
绘制动物行为记录表,记录观察日期 、时间、动物种类、行为类型等信息 。
观察方法
采用直接观察法,借助放大镜、录音 设备等工具,详细记录动物的行为特 征。
2024年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2024年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生物多样性》:第1节《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第2节《生物的分类与进化》。
2. 第二章《力的世界》:第1节《力的概念与作用》;第2节《简单机械的应用》。
3. 第三章《电的奥秘》:第1节《电的基本概念》;第2节《电路的组成与原理》。
4. 第四章《光的传播》:第1节《光的传播现象》;第2节《光的反射与折射》。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认识生物的分类与进化。
2. 让学生掌握力的概念与作用,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
3. 让学生了解电的基本概念,理解电路的组成与原理。
4. 让学生认识光的传播现象,了解光的反射与折射。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的分类与进化、简单机械的应用、电路的组成与原理、光的反射与折射。
2. 教学重点: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力的概念与作用、电的基本概念、光的传播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挂图、实验器材等。
2. 学具:学习资料、实验工具、作业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兴趣,为新课铺垫。
2. 讲解:详细讲解教材内容,结合挂图、实物模型等辅助教学。
3. 示例: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知识点,学会解题方法。
4. 练习: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运用能力。
6. 互动:鼓励学生提问,解答学生疑问,提高课堂氛围。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如下所示:第一章生物多样性1.1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1.2 生物的分类与进化第二章力的世界2.1 力的概念与作用2.2 简单机械的应用第三章电的奥秘3.1 电的基本概念3.2 电路的组成与原理第四章光的传播4.1 光的传播现象4.2 光的反射与折射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2)举例说明力的作用。
(3)什么是电路?列举三种简单电路。
(4)简述光的反射与折射现象。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优秀8篇)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优秀8篇)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通过讨论、分析,认识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食物链。
2、知道不同的动物吃不同的食物,动物要维持生命就要消耗这些食物作为能量。
3、意识到食物链、食物网反映了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之间的复杂的食物能量交换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和概括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意识到自然界中的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2、了解保护动物的重要性,对学生进行保护青蛙的教育。
教学准备:1、课文插图中的动植物的图片或挂图。
2、准备稻田里的动植物名称的卡片。
教学过程1、导入。
(1)讲述故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2)讨论:从这个故事中你知道螳螂、蝉、黄雀之间有什么食物关系?谁吃谁?谁被谁吃?蝉吃什么呢?(3)讲述: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动植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2、认识食物链。
(1)按照谁被谁吃的顺序,说一说:树、蝉、螳螂、黄雀之间的关系。
(2)指导学生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3)出示草、廊、羊的图片,说一说:它们之间谁被谁吃?(4)在书上记录它们的食物联系。
(5)提问:同学们根据食物关系用“→”将这些动植物连接在一起,这种动植物间的食物关系像什么?你能给起个形象的名字吗?(6)讲解: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形成像链环一样的关系,称为食物链。
(7)学生练习写几条食物链,交流。
(8)小组研究:观察写的几条食物链,讨论:这几条食物链从什么开始的?为什么从绿色植物开始?这几条食物链到什么结束?(9)讲解:在食物链中,植物能制造自己需要的营养物质,叫生产者。
动物不能自己制造营养物质,它们直接或间接地利用生产者制造的营养物质,叫做消费者。
(10)指出上面食物链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11)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
3、研究稻田里的食物网。
(1)出示挂图(或投影教材插图),提问:稻田里有哪些动植物?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贴上卡片。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多彩的生命世界1.1 生命的起源1.2 生物的分类1.3 生态系统的组成2. 动物的生活2.1 动物的运动2.2 动物的食性2.3 动物的适应性3. 植物的生活3.1 植物的生长3.2 植物的繁殖3.3 植物的适应性4. 光与影4.1 光的传播4.2 影子的形成4.3 眼睛与视觉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命的起源,认识生物的分类和生态系统的组成。
2. 使学生了解动物的运动、食性和适应性,以及植物的生长、繁殖和适应性。
3.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的分类、生态系统的组成、光的传播和影子的形成。
2. 教学重点:动物和植物的生活特点,光的传播和视觉的形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生物图片、生态系统模型、动物和植物标本、手电筒、凸透镜等。
2. 学具:学习手册、画笔、剪刀、胶水、放大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生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命的多样性。
2. 新课导入:讲解生命的起源、生物的分类和生态系统的组成。
3. 实践活动:观察动物的运动、食性和适应性,以及植物的生长、繁殖和适应性。
4. 例题讲解:结合生活实例,解释光的传播、影子的形成和视觉原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光的传播现象,绘制生态系统图。
六、板书设计1. 生命的起源、生物分类、生态系统的组成。
2. 动物的运动、食性、适应性;植物的生长、繁殖、适应性。
3. 光的传播、影子的形成、眼睛与视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生物分类的方法和原则。
(2)举例说明动物和植物的适应性。
(3)解释光的传播原理和影子形成的原因。
2. 答案:(1)生物分类的方法有形态分类、遗传分类等,原则包括相似性、差异性等。
(2)动物适应性如鸟类有翅膀适应飞行,植物适应性如仙人掌叶片退化适应干旱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一、情况分析《科学》五年级上册由“生物与环境”、“在阳光下”、“材料”和“健康生活”四个单元组成。
通过三、四年级两年的学习,学生对科学和科学探究有了一定的了解,本册教学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科学探究所需的能力和对科学探究的理解以及科学素养的其他方面都获得进一步发展。
五年级的科学进入课程实验的新阶段。
与前两年的学习相比,本期课外实践活动增多,对观察和记录的要求很高,还需要长时间地观察和记录。
要求学生有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
新教材中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和学生以前所学相比,难度较大。
二、教学指导思想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三、教学的主要目标1、“生物与环境”单元,让学生对研究生物特征及其行为产生深厚兴趣,学习用简单的控制实验获取事实的方法,用图画和文字记录动植物特征的方法,体验在实验过程中详细记录收集数据的必要性,经历进行简单实验设计的过程并运用收集到的数据和资料进行交流和探讨。
2、“在阳光下”单元,围绕着太阳与地球、太阳与人的关系展开研究,引领学生“将太阳作为地球上最主要的能源(光和热的提供者)”来认识,来开展活动。
3、“材料”单元,从方法上指导学生如何研究材料的特征,让学生根据解决问题的具体要求来选择合适的材料,利用材料、创造材料。
4、“健康生活”单元,让学生关注健康,学习有关身心健康的科学知识,并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自己的生活,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四、教材的重点、难点在观察和实验中除了让学生经历一系列有序的步骤和科学方法,还需要让学生对收集到的事实和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和分析,并进行充分的讨论,再得出结论。
五、教学措施:开展生动的科学课,引领学生进行主动地探究学习。
建立科学文件夹,记录学生在科学课上的学习进展情况。
文件夹包括以下内容:科学课笔记本、自己搜集的文字、;图表、图片、照片、观察报告、实验报告、记录表、评价表等。
并在期末对学生做的文件夹进行展示与评比。
发挥评价对学习和教学的促进作用。
教材提供了活动评价、单元自评、综合评价等到三类评价工具供教师和学生使用。
采用形成性评价,使评价渗透在教学过程中,更好的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把科学探究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与科学知识目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重视科学与技术的联系。
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技术设计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树立安全意识。
培养学生具有安全参与探究活动的知识、能力和习惯。
积极参与新教材实验。
开展环境教育,进行生物种养殖的课外实验,研究生物与环境间的关系。
具体措施: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7、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1、种子发芽实验(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对实验观察的爱好【教学重点】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教学难点】学习运用对比实验中控制某个条件的方法,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教学预备】绿豆种子若干,实验计划单。
【教学过程】一、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1、谈话导入: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
那么,同学们谈一谈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2、学生分组自由讨论后,谈自己的观点,教师摘要板书。
(预设:要种到土里获得养料,需要浇水,需要合适的温度,需要阳光,需要空气等。
这时候教师不要给予取舍,保留学生的各种观点)3、师:大家谈了自己看法,我们通过实验来加以验证。
二、设计种子发芽实验:1、师:该怎样用实验来证实呢?大家说说要注重什么?2、师点拨:为了把实验做好,建议大家选择自己最想研究的一个条件进行研究,而且在研究之前要设计好实验方案。
3、学生自由选择研究内容,及时进行统计。
(预设:水组,光组,温度组,土壤组等。
)4、以其中一个组为范例,集体讨论如何设计实验计划。
(1)你们想研究什么问题,你们计划怎样做?(2)你们预测结果会是怎样的?(3)你们的研究中,改变了什么条件?(4)哪些条件是没有改变的?(5)怎样知道改变的条件是不是对种子发芽产生了影响?(6)在实验研究过程中还应该注重什么?三、阅读书种子发芽实验内容:1阅读教材上的举例(提示:选大小差不多的绿豆种子,分别放在两个盒子里,每盒放入2-3颗绿豆,并垫纸巾。
2教师分发记录表,共同讨论如何进行记录实验报告。
3将对同学完成的实验报告进行评价。
四、布置作业;1、学生认真完成种子发芽实验报告2、种子发芽实验(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绿豆种子发芽需要适量的水和相宜的温度。
过程与方法: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对比实验、严格控制实验、重复实验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知道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相宜的温度。
【教学难点】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
【教学准备】实验计划单和实验记录表,实验信息统计表。
【教学过程】一、分组汇报实验中的发现:预设:1、(我们的种子都发芽了吗?为什么?学生回答后,准备填实验记录)。
2、我们的种子为什么沒发芽?(找岀原因填在实验报告里)二、整理分析实验信息:1、组长分发实验信息统计表,填好表后,由组长负责收集把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信息分类。
2、分析实验信息:(1)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有什么不同?(2)从实验数据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吗?(3)实验结论和我们实验前的预测一致吗?三、交流实验信息:1每组分对照组和实验组向同学汇报,认真听取介绍他们的实验方法和获取的信息。
2、和其他的小组交流,了解他们在实验中有什么发现,听听他们怎样用数据来解释实验结果的。
3、汇集全班同学的实验,分析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
对大家有异议的内容进行辨析。
4、小结: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是温度、水和空气。
四、种植绿豆芽:1、引导:已经发芽的绿豆芽怎么处理?2、确定任务:把绿豆芽种植在花盆中,放到适合的地方,让绿豆芽生长一段时间。
3、猜测哪些条件会影响绿豆芽的生长。
4、建议对绿豆芽的生长做观察日记或者记录。
五阅读并记录、1:种子发芽的基本条件是:1、是温度。
种子萌发的最低温度为6-7℃,12-14℃能正常发芽,最适温度为20-25℃,最高为35℃。
2、是水分。
一般需吸收相称于种子自身风干重的120-140%的水分才能萌发。
3、是充足的氧气。
3、观察绿豆芽的生长【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
当环境适植物会生条件改变的时候,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设计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的实验,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植物生长的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思到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
【教学重点】设计对比实验。
【教学难点】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留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教学准备】实验计划单和实验记录表,三四天前做好的绿豆芽对水的需要的实验。
【教学过程】一、交流实验中的发现:1、说说自己种下的绿豆芽生长的怎样了。
2、为什么大家的绿豆芽生长的不一样呢,怎样才能让绿豆芽生长的更好呢?3、讨论影响绿豆芽生长的因素,教师随机板书。
二、实验一: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吗?1、讨论:绿豆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那么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阳光吗?(填表后再讨论)绿豆芽的总数量茎、叶的颜色茎的粗细实验说明阳光下的绿豆芽黑暗处的绿豆芽 3 (2、该怎样来设计对比实验呢?重点指导:(1)我们只能改变哪些条件?不改变哪些条件?(2)两组的绿豆芽生长有什么不同?(3)改变了条件对绿豆芽的生长产生了什么影响?3、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后并交流。
4、交实验记录表前,引导学生做好观察记录。
(采用图画和文字记录下绿豆芽的高度、茎叶的颜色,茎的粗细等)三、实验二:绿豆芽生长对水的需求1、拿出事前做的绿豆芽对水需求的实验,让学生进行观察。
教师介绍实验:在一个盘子里铺上几层吸水纸,把5粒刚发芽的绿豆并排放在吸了水的纸上,保持吸水纸一端湿润。
2、讨论:这5粒绿豆种子的生存的环境有什么不同?不同的环境对绿豆种子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为什么我们这样推测?仔细观察还有什么发现?3、概括: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的适应环境的变化。
四、观察自然界里许多的植物适应环境的生长图片:1、比较香蕉树、松树、仙人掌的叶有哪些不同。
2、并回答香蕉树、松树、仙人掌分别生长在什么地方?3、这三种植物的叶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4、说说平时自己还看见有关植物适应环境的能力事例.五本堂小结:节我们学习了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适宜,植物会生长得茁壮。
当环境改变后, 植物会努力适应环境变化而生长. 如松树; 仙人掌的根很发达, 它的叶是针状, 可使水分不很快流失, 所以它能够够生长在干旱的地方.六布置作业1你知道哪些植物能够在环境改变后, 适应环境而生存的例子?4、蚯蚓的选择【教学重点】设计对比实验。
【教学难点】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教学准备】每组一份:长方形扁纸盒两个,黑布、塑料薄膜、玻璃片、蚯蚓15条、干土、湿土。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见过蚯蚓吗?一般在什么地方见到它们?你们觉得蚯蚓喜欢怎样的环境?2、学生自由发表。
二、实验一: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1、我们先来研究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该怎样设计实验呢?2、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引导他们进行对比实验,并注意控制条件。
3、出示实验器材,讨论实验步骤:(1)把长方形盒子一端剪去一部分,盖上玻璃片,再在另一端用黑布包住。
(2)在盒底放入塑料薄膜,以保护蚯蚓,方便它爬行。
(3)把5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
(4)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做好观察和记录。
(5)再做2次。
4、分发记录单和相关实验材料,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5、收回材料,组织交流,概括:蚯蚓喜欢黑暗的环境。
三、实验二:蚯蚓喜欢干燥还是湿润的环境?1、过渡:那么,蚯蚓喜欢干燥还是湿润的环境呢,让我们也来设计一个对比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