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教学设计及反思

合集下载

初中历史教学课例《辛亥革命》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历史教学课例《辛亥革命》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胆讲出自己的感受,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历史的兴趣,让 力分析
学生体验历史、思辨历史。
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盘活不够,教师对学生的学情不
够清楚。
研讨问题,深入理解。依据课标要求和学生疑难, 师生相互质疑解决问题:(1)辛亥革命是在什么历史 教学策略选 背景下兴起的?教师引导学生从经济、社会等角度来考 择与设计 虑问题,从而学会将历史现象、历史事件放到特定的历 史条件下分析评价的方法,达成“了解辛亥革命的背 景”的目标。
以提高的地方,比如可以通过情景再现等方式,让学生 直观感受英雄人物是精神,从而进行感情上的教育学 习。在历史教学中,不少历史老师总是过分强调学生分 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学中“重结论,重分 析,重深刻”,似乎要让每一位学生成为历史学家,但 事实上绝大多数学生以后不会从事专门的历研究。过 多的“为什么”只会压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学习 历史的兴趣。例如,学习《辛亥革命》一课,我们总是 过多分析辛亥革命的意义及其评价,其实,那么多的分 析评价,还不如让学生自己寻找搜集一二件感兴趣的孙 中山事迹,全班交流展示孙中山等革命者的艰难经历。
为什么说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政 党?教师引导学生有效利用插图中的关于同盟会入会 誓词的内容及其与以往的救国口号的对比,体会孙中山 第一次喊出“振兴中华”的可贵精神,进而激起学生爱 教学过程 国主义情怀,达成“体会孙中山等人的爱国与创新精神” 目标。以问题为引导,加深学生对历史事实的分析与理 解。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设计一些有价值的问 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同时,要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 物进行分析,从而获得超越机械记忆层面的深入理解。
本节课主要讲述的是同盟会成立之后,领导的一系 列武装起义,最终在武昌起义中取得成功。通过教学能 过让学生知晓革命的曲折性和复杂性,知道革命烈士为 课例研究综 了自己的革命理想,为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发动不屈不 述 挠的斗争精神。通过图片、资料的展示,诱导式教学、 分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了解理解知识点,同时强化学 生分析史料、解答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还有可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与反思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与反思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与反思引言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政治运动,它标志着中国封建帝制的结束,开启了中国近代史的新篇章。

对于学生学习辛亥革命的教学设计,不仅有助于他们对中国近代史的理解和思考,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历史意识和国家意识。

本文将从教学设计和反思两个方面来论述辛亥革命的教学重要性,并提出一种可行的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一、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辛亥革命,学生能够了解辛亥革命的基本经过、参与者以及历史背景,掌握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重要影响。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历史研究能力,包括文献阅读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和历史思辨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辛亥革命,引导学生对国家的认同和热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责任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辛亥革命的起因和背景:讲解晚清社会的不稳定局势和清王朝的腐败,介绍辛亥革命的基本历史背景。

2. 辛亥革命的基本经过:讲解辛亥革命的时间线、主要参与者以及重要事件,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全面了解辛亥革命的复杂性和演变过程。

3. 辛亥革命的影响:讲解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包括政治、社会、军事、思想等各个方面的变革。

三、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通过讲解辛亥革命的起因、经过和影响,向学生传递相关知识。

2. 讨论互动: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

3. 视听材料: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介绍历史背景资料,播放相关视频和音频资料,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辛亥革命的历史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1. 笔试:设计相关的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测试学生对于辛亥革命相关知识的掌握。

2. 小组讨论报告: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辛亥革命相关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并进行小组报告,评价学生的研究和分析能力。

3. 课堂表现评价: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参与度和思辨能力。

反思辛亥革命作为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运动,教学设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国家意识。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文献、观看视频等资料,让学生获取有关辛亥革命的信息。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析辛亥革命的原因和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决心。

让学生认识到革命的艰辛和不易,珍惜今天的和平与繁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辛亥革命的爆发原因和主要过程。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对辛亥革命局限性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有关辛亥革命的视频片段,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提问学生对辛亥革命的了解程度,从而导入新课。

2、知识讲解辛亥革命的背景政治方面: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民族危机加深。

经济方面: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思想方面: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

辛亥革命的爆发介绍孙中山及其领导的兴中会、同盟会等革命团体。

讲述武昌起义的经过和结果。

辛亥革命的发展中华民国的成立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辛亥革命为什么能够爆发?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如何看待辛亥革命的局限性?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4、课堂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辛亥革命的重要性和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5、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辛亥革命的小论文,阐述自己对辛亥革命的认识和理解。

推荐学生阅读一些有关辛亥革命的书籍或文章,加深对这一历史事件的了解。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

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爱国主义情感。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以上教学设计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全面了解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综合能力。

高中历史教学课例《辛亥革命》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高中历史教学课例《辛亥革命》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中国同盟会、武昌起义、中华民国与南京临 教学目标
时政府、《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重要概念及基本史实。
2.根据课标要求,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
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及中华民国的成立,归纳其历史功绩
及存在的局限性。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课本内容的阅读,教师借助影像和图片资
教师:同学们这节课都表现很好,也把掌声送给自 己!
(简要写出围绕所要研究的主题搜集的课堂教学 信息,并简要反思在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课程教学要 怎么转变才能更好实现育人目标?)
首先从内容上来讲,本节课《辛亥革命》的知识同 学们在初中阶段已大量涉及,基础掌握较扎实,因此教 师通过营造一种相互交流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思 课例研究综 考,在回顾之前的知识点的同时再及时予以补充;其次, 述 从方法上来讲,本节课在导入阶段插入影片资料有利于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学生互动回答辛亥革命的知识 点有助于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保持 注意力集中,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对教学时间的把握仍 有待控制。最后通过与时俱进对学生寄予期望,也是希 望同学们在学习历史的过程当中铭记过去,继往开来,
料,以革命准备—革命爆发—革命成果—革命结果为线 索进行授课,帮助学生系统地把握辛亥革命的这一历史 事件过程。
2.学生要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自主思考,通过 学习武昌起义后的复杂形势,要认识到革命潜伏的危 机,并分组进行合作探讨:“你是如何评价辛亥革命 的?”全面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助于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辛 亥革命的全过程,深入认识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必然 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升华他们的爱国主 义情感。 2.在掌握革命的发展历程之后,有助于学习孙中山 等革命派人屡败屡战、愈挫愈奋的人生轨迹,学习辛亥 烈士不畏牺牲的精神,坚定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执着 追求,永不言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初中历史教学课例《辛亥革命》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历史教学课例《辛亥革命》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作业]
1、指导学生独立完成课内习题。
2、预习第 8 课。
课例研究综
网课展示,学生比较容易理解时大总统?进
一步了解和掌握历史人物,体会历史人物的伟大精神。
3、民国纪年与公元纪年的换算。
四、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重点阅读教材。
2、分析讨论辛亥革命的意义及教训。
3、多媒体展示,注意关键字。
小结:
1、根据知识要点进行小结归纳。
2、讨论:辛亥革命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初中历史教学课例《辛亥革命》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初中历史
教学课例名
《辛亥革命》

了解同盟会成立的过程及其革命纲领,正确理解辛
教材分析 亥革命的性质。通过了解中华民国建立前后的斗争历
程,进一步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并概括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掌握制作历史
大事年表的基本技能。
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情况,评价辛亥革
命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
阅读课文,掌握制作大事年表的基本技能;了解孙
教学目标 中山进行的主要革命活动;巧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和辛亥革命的历
史意义,学习一代伟人“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
奋,再接再厉”的革命精神;继承他“唤起民众”“振
入新课。
新课学习:
一、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
1、孙中山先生早期革命活动
展示孙中山先生的图片。学生阅读教材,并结合已 教学过程
有知识介绍孙中山先生,教师总结。
2、兴中会的成立
提问:兴中会是怎样成立的?展示《兴中会成立情

高中历史教学课例《辛亥革命》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高中历史教学课例《辛亥革命》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高中历史教学课例《辛亥革命》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学科来自高中历史教学课例名
《辛亥革命》

1.教材地位: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
命,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范畴,它推翻了清政府的反动
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观
念深入人心,是中国近代史进程中的里程碑。本课在内 教材分析
容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不仅结束了一个旧时代,还
开启了一个新时代。
2.教学重点:辛亥革命的背景与影响,《临时约法》
教学难点:对辛亥革命的评价、孙中山推举袁世凯
为总统的原因。
1.知识与能力目标:
掌握兴中会与同盟会的成立;武昌起义;中华民国
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临时约法;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通过分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 教学目标
的背景和条件,培养学生从政治、经济、阶级等角度完
团队协作之能力。 (二)辛亥革命的过程: 投影:革命过程形势图 教师讲述:1911 年 10 月 10 日武昌起义,短短三
天占领武汉三镇成立湖北军政府。之后全国闻风响应, 全国有十多个省份宣布独立。1912 年元旦中华民国南 京临时政府建立,但建立后面临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在 各种压力之下,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不得不妥协退 让,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2 月 13 日孙中山辞去临 时总统职位,3 月 10 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3 月 11 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正式实施。
学、角色扮演与合作讨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
史学素养。
1.导入
[教师导入]:一张近代服饰、发型的图片导入。教
师阐述:从课件上这张图片,我们可看出是何政治事件 教学过程
造成了这种近代服饰、发型的变迁?这次政治事件发生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和反思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和反思

3、2 辛亥革命2008年9月25日【知识与能力】兴中会与同盟会的成立;武昌起义;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临时约法;清帝退位;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培养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要求学生首先阅读本节的大标题和四个子标题,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使学生学会从整体上把握历史的过程和方法。

以“论从史出,史论结合”为原则的学习方法,学生搜集和研究大量抗日战争的历史图片和资料,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分组讨论进行合作学习,从不同的角度探究抗战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影响,在交流中提升自己对抗战的认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辛亥革命进行中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使学生认识到革命成果来之不易,应珍惜时间,勤奋学习。

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打开了中国社会进步的闸门,是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一次巨变。

通过对孙中山主要事迹的学习了解,让学生体会孙中山先生与时俱进和为中国革命献身的精神,增强学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社会责任感。

【重点、难点】【教学设计】【导入新课】师:20世纪的中国先后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并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变,你们知道吗?生:回答。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一位伟大人物和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孙中山和辛亥革命。

(话毕,投影仪打出标题)师:民国时期,在当时的中学生中开展了一项有关崇拜对象的社会调查。

话毕,投影仪打出:生:回答。

师:孙中山先生之所以受到当时中学生的崇拜,我想,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他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所做出的伟大贡献。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追忆孙中山先生师:19空前严重。

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孙中山先生在1894年成立的兴中会上第一次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响亮口号。

投影仪打出兴中会成立图片。

(见下图)师:1905年,孙中山又和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成员在日本东京建立了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与反思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与反思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识记兴中会、同盟会成立的时间、地点和性质;表述武昌起义的经过、结果;理解同盟会的革命纲领和三民主义的含义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学会正确评价辛亥革命,掌握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结合地图,识记革命团体的建立情况,形成准确的时空概念;模拟表演,再现历史;通过课堂讨论,辩论,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武昌起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通过学习,进一步感知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志士不屈不挠斗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中国同盟会的建立;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评价辛亥革命。

三、教学过程:导入:孙中山是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被誉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是资产阶级革命的先驱,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

同学们,如果有位老人说他出生于民国三年,你知道具体指哪一年吗?A.1913年 B.1914 C.1915年D.1916年只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这个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请阅读材料《历史的疑惑》并思考1911年10月4日,清廷谕令“内阁”创作“国乐”,歌词大意是“保牢疆土,靠老天保护,百姓欢欣鼓舞,庆幸生于清平盛世,真是幸福吉祥,心情舒畅,大清帝国有上苍保佑,象天不会塌下,象海不会枯干”。

可是,一周后,国歌就变成了挽歌。

探究活动一:一周后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大清帝国在看似偶然的一枪中,轰然倒塌?是历史的偶然还是必然?(6个人开始讨论并给出他们的见解)请阅读材料并思考:1911年10月13日电证据表明,清国叛乱并非偶然……在孙博士领导下,由一批最精英的进步人士组成革命团体,经他们精心策划和秘密组织才取得今天的结果。

——《帝国的回忆.纽约时报晚清观察记》探究活动二:革命派做了哪些准备?“时代”又为革命的到来提供了哪些条件?(6个人一组开始讨论)老师点拨:1.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辛亥革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辛亥革命的起因、过程和影响;2.掌握辛亥革命中各方势力的主张与行动;3.培养学生对爱国主义和民主革命的意识与情感。

二、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2.辛亥革命相关资料、图片等教具。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0分钟)通过播放一段与辛亥革命相关的视频或者展示一张辛亥革命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辛亥革命的好奇心。

步骤二:前期知识准备(15分钟)教师通过演讲或者讲解的形式,简要介绍辛亥革命的背景、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引导学生了解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性。

步骤三:辛亥革命的起因(20分钟)1.教师根据教材或者辛亥革命相关的文献,向学生介绍辛亥革命的起因,例如中国留学生的觉醒、新文化运动的兴起等。

2.鼓励学生就辛亥革命的起因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步骤四:辛亥革命的过程(30分钟)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辛亥革命的过程,包括武昌起义、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等重要事件;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者分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辛亥革命中的各方势力,如同盟会、光复会等,了解他们的主张与行动。

步骤五:辛亥革命的影响(20分钟)1.教师讲解辛亥革命对中国的影响,包括推翻封建专制、开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端等;2.学生讨论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意义,思考辛亥革命给予我们的启示和借鉴。

步骤六:总结与展望(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辛亥革命对中国的影响是否符合当时的民心,展望辛亥革命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启示。

四、教学评估1.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对学生对辛亥革命的了解程度进行评估;2.布置一篇作文题目,让学生结合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和主要事件,写一篇关于辛亥革命意义的作文,以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五、拓展延伸1.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辛亥革命的相关人物和事件,拓展对辛亥革命的深层次理解;2.学生可以进行辛亥革命相关的调研或者访谈,加深对辛亥革命的了解。

辛亥革命的教学反思

辛亥革命的教学反思

辛亥革命的教学反思篇一:辛亥革命教学反思《辛亥革命》教学反思上津镇中毕雷在这次教学中,我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采取的是两步六环的教学方法,第一步,自学辅导课已让学生在课下完成。

本节课主要是第二步,展示总结课,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真正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课堂。

《辛亥革命》这节课如果深入展开来讲,内容很多,一节课的时间根本不够,考虑到初中生的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尊重教材内容,组织学生重点学习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条件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及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三个内容,尤其是在学习辛亥革命的意义时,重点分析了教材中所提及的革命成功的一面,即辛亥革命的功绩,至于辛亥革命为什么失败了,我组织学生在课堂讨论学习,独立思考说出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而不给学生“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定论。

另外,在本节课的课前导入环节,我通过讲故事直接切入主题,使学生目的明确,这节课我们要了解的就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清朝。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引导学生归纳孙中山的早期革命活动,通过讨论“总统和皇帝到底有什么本质的不同?”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和总结归纳能力。

本节课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引导方式还有待改进,在教学过程中,讲解辛亥革命的背景时间较多,占用了将近20分钟,导致后面的教学内容进行的有点紧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仍不够,没有最大发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的活跃程度还是不够;以及我站立的位臵一节课没怎么移动,站在多媒体的正前面挡住了后面学生的视线。

这些都需要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

篇二:辛亥革命教学反思《辛亥革命》教学反思经过对本课的学习,我指导学生在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下功夫,主要采取了:材料分析法、自主探究法,这些在课堂上都体现出了很好的效果。

在处理教学重难点的时候,我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在教学中,也有不足的地方,比如问题的设计应该更精妙一些,讲课的语言不够精炼,课堂气氛还不是很活跃。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与反思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与反思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识记兴中会、同盟会成立的时间、地点和性质;表述武昌起义的经过、结果;理解同盟会的革命纲领和三民主义的含义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学会正确评价辛亥革命,掌握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结合地图,识记革命团体的建立情况,形成准确的时空概念;模拟表演,再现历史;通过课堂讨论,辩论,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武昌起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通过学习,进一步感知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志士不屈不挠斗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的意识。

教学重点:中国同盟会的建立;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二、教学难点:评价辛亥革命。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以专题纪录片《走向共和》的主题曲作为背景音乐,播放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的图片,老师满怀深情的介绍辛亥革命前的中国现状,让学生感受到国难的深重,由此导入新课。

【教师导入语】: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野蛮入侵,封建统治腐朽无能,国家战乱不已,人民饥寒交迫,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遭受了世所罕见的深重苦难。

在那个内忧外患接踵而至的年代,一切关心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人们无不痛切感到,要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就必须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对中国社会进行根本变革。

一代代仁人志士,救国救民,上下求索;一辈辈英雄好汉,前赴后继,热血染山河。

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先生就是其中众多仁人志士中杰出的代表。

二、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一)、国难深重、胸怀大志1、介绍孙中山(让学生先说说他们所知道的孙中山)老师再打出幻灯片,要介绍孙中山,突出他在国难深重时胸怀大志,一心救国。

(孙中山,名文,号逸仙,因曾用过中山樵的名字,此后以孙中山著称于世。

1866年出生在广东香山县翠亨村的一个农民家庭,早年从医,但后来他认识到“医术救人,所济有限”,而“医国”比“医人”更重要。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与反思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与反思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与反思
引言: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标志着中国翻开了革命的新纪元。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有责任将这段历史教给学生,使他们深入了解并反思这段历史的意义。

本文将从教学设计和反思两个方面,探讨如何有效地教授辛亥革命这一重要话题。

一、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的首要目标是让学生理解辛亥革命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并能够分析其对中国社会和政治的影响。

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这个话题,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思辨能力和批判思维。

2. 教学内容
在进行辛亥革命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涵盖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a. 辛亥革命的起因和背景;
b. 辛亥革命的过程和重要人物;
c. 辛亥革命的意义和影响。

3. 教学方法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对辛亥革命的理解和思考,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a. 前置知识激活: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回忆和总结已学过的相关知识,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

b. 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幻灯片、视频等多媒体工具,展示辛亥革命的资料和图片,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感受和理解。

c. 角色扮演:组织学生分角色进行辛亥革命的模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当时的历史环境和情境,培养他们的历史情感。

d. 小组讨论:设计问题或情境,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积极参与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思考。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4. 教学评价。

第18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8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1. 教材分析:《辛亥革命》是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第六单元的第 18 课,本课主要讲述了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它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2. 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和思维能力,但对于辛亥革命这一历史事件的认识还比较肤浅,需要教师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和丰富的史料,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二、核心素养1. 唯物史观:通过学习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影响,培养学生用唯物史观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理解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2. 史料实证:通过展示历史图片、史料等,引导学生进行史料实证,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证据意识。

3. 时空观念:通过梳理辛亥革命的时间线索,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演变。

4. 历史解释: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辛亥革命的意义和局限性,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理解历史事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5. 家国情怀:通过学习辛亥革命的历史,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爱国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 教学难点:辛亥革命的意义和局限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 史料教学法:通过展示历史图片、史料等,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能力。

3. 问题探究法: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辛亥革命的意义和局限性,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4.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5. 多媒体教学法: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视频、音频、图片等,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

五、教学过程教学一:新课导入教师活动:展示孙中山先生的照片和他的名言:“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及反思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及反思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及反思临猗三中郝飞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帮助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有关孙中山创建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等历史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学会从多种角度驾驭重大历史事件的背景2.掌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理解南京临时政府的革命性质,认识临时政府对中国近代社会的积极影响。

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会搜集资料的能力3.帮助学生正确评价辛亥革命,给出对重大的历史事件如何评价的操作思路。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历史材料设置问题,循循善诱,促使学生思考问题,探究问题。

2.通过视频和辩论等方式,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历史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和思辨历史。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事迹,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积极地投身与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中。

2.使学生认识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化的巨大作用。

二、教材分析1、本节知识点较多,理论性较强,学生不易理解,教师应明确重点,突出难点。

教学重点:爆发原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评价辛亥革命教学难点: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2、本课是它上承《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下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作为反侵略求民主的重大事件它具有典型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高一学生虽然经过初中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但总体历史知识还是比较薄弱,尤其对抽象的事物较难理解,所以讲课时我比较注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学习方法上建议学生加强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同时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掌握论从史出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运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以视觉冲击,了解20 世纪的中国发生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变,让学生明确辛亥革命在20世纪三次巨变中所处的地位,增强学生宏观的历史感。

导入:通过欣赏大屏幕,20世纪,中国发生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变,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初中历史教学课例《辛亥革命》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历史教学课例《辛亥革命》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不屈斗争精神的张扬,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
不断进取的意识。
本节课教学的对象是八年级学生,总体来看,当翻
学生学习能 开八年级课本时,学生都有一个明显的感觉,与七年级
力分析 知识相比,八年级的知识内容要深得多,学生在学习方
பைடு நூலகம்
面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有的学生因此产生了畏难情绪,
感觉学习吃力,上课听不懂,跟不上,由此失去了学习
初中历史教学课例《辛亥革命》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初中历史
教学课例名
《辛亥革命》

这一课主要讲述了辛亥革命的有关知识。五四运动
标志着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无产
教材分析 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从此中国革命开始
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
了思想、组织等方面的条件。
1.知识目标:了解武昌起义的实史,感受史料研
习的方法通过小组探究,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
收集资料以及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教学目标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辛
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
产阶级民主革命,从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
容。第一次读文是为了提取学生的学习的兴趣,找到适
合学习这一课的学习方法。第二次读文是梳理知识,构
建知识网络,引导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识记。第三次读
文构建深层次的知识网络。提高解答试题的技能。
一.导入(运用电视剧图片引入话题)
二.授新课
活动一快速阅读文本,了解本课所讲的内容。出示
学习目标。 教学过程
活动二仔细阅读文本,小组合作完成相关的问题。

高中历史教学课例《辛亥革命》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高中历史教学课例《辛亥革命》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近代化的探索来看,它迈出了近
代化探索有实质性的一步。辛亥革命后,中国人民的革
命洪流汹涌澎湃,势不可挡,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相 教材分析
继爆发。所以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中占有十分
重要的地位。
本课是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一章的第二节,上承
《太平天国运动》下启《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
高中历史教学课例《辛亥革命》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高中历史
教学课例名
《辛亥革命》


1.本课在本单元的地位
辛亥革命一课的内容一向是中学历史教学中的重
点,它标志着中国历史的一个伟大转折。1840 年鸦片
战争后,随着列强的侵略和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人民
开始了追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斗争与探索。辛亥革
命从中国人民抗争的角度来讲,它是一次完全意义上的
可以借助形象思维以感知历史,采用启发式的提问法、 择与设计
谈话法、讲读法、
一、导入新课
播放《辛亥革命》的电影片段,请同学们仔细观看,
并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二、讲授新课
1.组织学生结合教材《武昌起义》子目,试着自己
来报道一下武昌起义的有关情况。然后要求学生自学
教学过程 《中华民国建立》子目,初步掌握中华民国成立的基本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教学难点
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和历史意义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的新生,一方面上课状态比
较活跃,另一方面他们的理性思维能力已有了提高。但 学生学习能
是初中历史教学的深度远远没有高中新课标那么高,所 力分析
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没有一定的系统性,对问题的认
识还缺乏深度。
在教学中通过再现当时的历史,创设情境,使学生 教学策略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帮助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有关孙中山创建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等历史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学会从多种角度驾驭重大历史事件的背景
2.掌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理解南京临时政府的革命性质,认识临时政府对中国近代社会的积极影响。

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会搜集资料的能力
3.帮助学生正确评价辛亥革命,给出对重大的历史事件如何评价的操作思路。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历史材料设置问题,循循善诱,促使学生思考问题,探究问题。

2.通过视频和辩论等方式,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历史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和思辨历史。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事迹,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积极地投身与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中。

2.使学生认识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化的巨大作用。

二、教材分析
1、本节知识点较多,理论性较强,学生不易理解,教师应
明确重点,突出难点。

教学重点:爆发原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评价辛亥革命教学难点: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2、本课是它上承《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下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作为反侵略求民主的重大事件它具有典型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虽然经过初中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但总体历史知识还是比较薄弱,尤其对抽象的事物较难理解,所以讲课时我比较注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学习方法上建议学生加强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同时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掌握论从史出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运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以视觉冲击,了解20 世纪的中国发生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变,让学生明确辛亥革命在20世纪三次巨变中所处的地位,增强学生宏观的历史感。

导入:
通过欣赏大屏幕,20世纪,中国发生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变,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第一次,孙中山——辛亥革命。

第二次,毛泽东——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邓小平——改革开
放。

今天,我们来学习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巨变,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

(二)讲授新课
一.追求共和反大清(辛亥革命背景篇)
如何展示辛亥革命背景?这个问题是辛亥革命的平台。

须找些相关的材料:1、图片:有关1899年列强形成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的图片;2、背景材料:十九世纪末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情况的数据和材料;3、三个革命家的主张及革命团体的建立史实;4、地图: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地图;
用这些材料希望学生能总结分析出这样结论:
(1)时代背景:民族危机严重;
(2)清政府内外政策:①对外: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②对内:“新政”和“预备立宪”激化社会矛盾
(3)资产阶级的努力:①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②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③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④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⑤军事基础:革命党人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
二.创立共和颁约法(辛亥革命过程篇)
设想借助一段视频展示武昌起义的简单过程,并分析两个灵魂:共和国和临时宪法。

简说:1、武昌起义时间:主力:结果:影响:
2、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时间:总统:国旗:国都:性质:资产阶级革命政权
详说: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分析内容:主权在民,自由平等,分权制衡;性质: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目的: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意义: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三.为保共和求妥协(辛亥革命失败篇)
分析临时政府成立前后形势示意图:

命支持
清政府——→袁世凯←——帝国主义列强
施压
革命党人←——立宪派旧官僚
结果: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四.民主共和入人心(辛亥革命功绩篇)
设想找几段材料阐述功绩。

材料1: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享有……等项权利。

约法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

——据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上册)
⑴.辛亥革命对当时中国政治引发哪些变化?(政治民主化、社会法制化)
材料2: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相当于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中国工厂使用的蒸汽动力,1913年为43 448马力,1918年为82 750马力,约增加1倍。

──严中平《中国近代
经济史资料》
⑵.以上数据反映了什么变化?(经济工业化)
材料3: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

1917年,军阀张勋拥戴清朝
废帝溥仪登基,在全国人民的怒斥声中,12天后复辟丑剧就草
草收
场。

——据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整理
⑶.材料3反映什么现象?(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材料4:民国成立后,开展了剪辫(剪男性长辫)易服(不穿满清官服)、迫令放足(禁止女性缠足)、破除神权、反对迷信等活动;点头鞠躬取代了传统的跪拜作揖,握手逐渐成为社交
场合的常见礼节。

⑷.材料4反映什么变化?(社会习俗的变迁)
综上所述,让学生分析总结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三) 知识巩固
1. 《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其实质意义在于 B
A.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 B.否定了君主专制制
度 C.确立了民主共和国的原则 D.为资本主义的发
展创造了条件
2. 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

的“变局”和“创举”指 C
A .辛亥革命的爆发
B .清朝统治被推翻
C .中华民国的成立
D .《临时约法》的颁布
3. 在20世纪初的资产阶级革命组织中,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因为它D
A 、成立时间最早
B 、实现了所以革命团体的大联合
C 、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
D 、有明确的纲领、公认的领袖和全国性的
(四)小结以共和为主题资产阶级在辛亥革命背景、过程、结局和功绩进行简要概括。

五、课后探究
有人说,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是一次成功的革命;也有人说,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的命运,是一次失败的革命,你是怎么看的?
六、板书设计第十三课辛亥革命
一.追求共和反大清
1、时代背景:民族危机严重;
2、清政府内外政策:①对外: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②对内:“新政”和“预备立宪”激化社会矛盾
3、资产阶级的努力:思想、政治、军事
二.创立共和颁约法
1、武昌起义
2、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三.为保共和求妥协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四.民主共和入人心
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功绩: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社会习俗的变迁、
七、教学反思
在这次教学中,我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虽然采取的是传统教学方式,但是我对教材的理解比较透,对教学内容做了较好的处理。

《辛亥革命》这节课如果深入展开来讲,内容很多,一节课的时间根本不够,考虑到初中生的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尊重教材内容,组织学生重点学习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和中华民国成立两个内容,尤其是在学习辛亥革命的意义时,重点分析了教材中所提及的革命成功的一面,即辛亥革命的功绩,至于辛亥革命为什么失败了,我没有组织学生在课堂学习,因为对“袁世凯窃国”这件事,现在历史学界有不同的看法,我们所选用的北师大版教材也没有提到这件事。

所以,我把这个问题留给了学生,让他们通过课后查资料了解这个有争议的问题,然后经过独立思考写出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另外,在本节课的课前导入环节,我通过问题设计和孙中山画像直接切入主题,使学生目的明确,这节课我们要了解的就是孙中山及其所领导的辛亥革命。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引导学生归纳孙中山的早期革命活动,通过讨论“总统和皇帝到底有什么本质的不同?”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和总结归纳能力。

本节课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引导方式还有待改进,学生参于的时间比较有限,教师说的有点多,这些都需要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