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
沈德潜《古诗源》:“子桓诗有文士气,一 变乃父悲壮之习矣。要其便娟婉约,能移人 情。”
王夫之《姜斋诗话》:“曹子建之于子桓, 有凡之隔,而人称子建,不知有子桓,俗论 大抵如此。
(一)诗歌 《燕歌行》
秋风萧瑟天气凉, 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雁南翔, 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 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 忧来思君不敢忘, 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摇踵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秋兰被长坂,朱华冒绿池。
(4)注重文学与哲学的结合。
第一章 建安与正始文学
一、建安文学繁荣的社会原因
建安文学的时间段限,上起汉献帝元年(公 元196)下到魏明帝太和六年(公元233)指 汉末魏初的文学,共27年。 其主要作家大 都生活在汉献帝建安时期。
(一)儒学失去统治地位,思想意识的解 放。
谢灵运:“天下才共有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 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奇才敏捷,安 有继之?”(李瀚《蒙求集注》)
明代张戎《岁寒堂诗话》“韩退之之文,曹子建 杜子美之诗,后世所以莫能及也。”
二、创作 曹植的诗歌创作,可以曹丕称帝为界,划 分前后两期。
前期诗歌,主要是抒写自己政治上的雄心 壮志和对建功立业的向往。代表作他的 《白马篇》。
三、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主要特征 ——文学的自觉
“文学的自觉”是本时期文学的最主要 的特征。贯串整个魏晋南北朝,大约 经过三百年才实现。
所谓文学的自觉有三个标志:
➢ 第一,对文学的重视和文学观的发展。
➢ 第二,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 区分,更重要的是有了对各种体裁的文体 辨析的意识。
自考_古代文学史一_三魏晋南北朝文学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一个小结一、建安时期【简答】民不聊生,崇尚悲凉,儒学动摇,诗歌抒情。
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和人生无常的深沉叹息。
二、正始时期【简答】司马氏篡位与政治恐怖曹叡去世传位曹芳,249年司马懿将曹爽集团一网打尽,“天下名士去其半”,改元嘉平。
263年,嵇康被杀。
同时标榜“名教”巩固政权。
(1)在此背景下,昂扬的建安气概变成如履薄冰的忧生之嗟。
1、韬晦曲折的方式批判名教中人的虚伪龌龊。
2、对现实社会失望转向追求理想的人生境界。
(2)玄风:崇尚老庄思想(玄学的基础),建立玄学理论。
三、太康时期(西晋初)(一)背景民和俗静,家给人足。
司马氏政权拉拢名士,同时维护名教中人。
(二)创作政失其本,士无特操,普遍求实逐利。
四、永嘉之乱【理解】永嘉之乱是指晋朝怀帝统治时期中原地区发生的战乱,这时期国内主要矛盾从汉族统治阶级内部转化为汉族统治阶级与割据的西晋地图少数民族分裂势力之间的矛盾。
从晋怀帝永嘉元年的307年到311年五年中,由于晋朝国内没有武备、从永嘉三年起连续遭受旱灾、蝗灾等严重自然灾害、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等因素影响,使内迁割据都城附近的匈奴集团占领洛阳,晋怀帝被匈奴军队俘虏,并且在次年遇害,史称:“永嘉之乱”。
永嘉之乱后,晋朝统治集团南迁,定都建康(今南京)建立东晋,史称衣冠南渡。
五、南北朝【理解】南北朝是中国一个分裂的朝代,分为南朝和北朝。
南朝依次是刘宋、萧齐、萧梁、南陈;北朝是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奉南朝为正统,出身于北周八柱国的李唐宗室奉南北朝共为正统。
第一章建安诗歌概况(先看一下“补充”)一、形式:四言中兴(曹操)、五言中兴、七言奠基(曹丕《燕歌行》)。
【选择】二、建安风骨【名词解释】建安时期民不聊生,崇尚悲凉,儒学动摇,诗歌重视抒情。
诗人多带着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和人生无常的深沉叹息。
此时期作家众多,诗作丰富,在诗歌史上第一次掀起创作高潮,并形成了被称为“建安风骨”的时代风格。
《中国古代文学》(一)下--题库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下(高起专)题库及答案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一章从建安文学到正始之音一、单选题(每题1分)1.建安著名诗人曹操字①孟德②孟起③子桓④子建2.《咏怀诗》的作者是:①阮籍②嵇康③何晏④山涛3.建安诗风的特点是①志深笔长,梗概多气②嵇志清峻,阮旨遥远③缛旨星稠,繁文绮合④淡乎寡味,平典似道德论4.《洛神赋》的作者是①曹操②曹丕③曹植④曹彰5.下列作品为曹植所作的是①《三都赋》②《赠白马王彪》③《咏怀诗》④《游仙诗》6.最早的纯粹的文人七言诗是①曹操的《短歌行》②曹操的《蒿里行》③曹丕的《燕歌行》④曹植的《升天行》二、多选题(每题2分)1.著名文学批评著作《典论。
论文》的作者是——————。
2.《大人先生传》的作者是————————。
3.“刚肠疾恶,遇事便发”的诗人是——————。
4.建安“三曹”是指———、————、——。
5.正始时期四言诗写作别开生面的诗人是————。
6.老骥伏枥,————。
烈士暮年,——————。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1.建安风骨四、简答题(每题10分)1.简述建安辞赋繁荣的原因2、“建安风骨”是指什么样的文学风貌?五、论述题(每题25分)1、“三曹”是指何人?他们有何文学成就?2、阮籍的《咏怀诗》内容是什么?对后世有何影响?3.论述正始政治时局对诗歌创作的影响第二章两晋诗坛一、单选题(每题1分)①志深笔长,梗概多气②嵇志清峻,阮旨遥远③缛旨星稠,繁文绮合④淡乎寡味,平典似道德论2.左思的代表作是①〈咏史诗〉②〈咏怀诗〉③〈游仙诗〉④〈赠妇诗〉3 .郭璞的代表作是①〈咏史诗〉②〈咏怀诗〉③〈游仙诗〉④〈赠妇诗〉4.被评为“文典以怨”的作者是①左思②刘琨③陆机④潘岳二、填空题(每空1分)1.晋末宋初对七言诗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诗人是————。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1.游仙诗2.玄言诗四、简答题(每题10分)1.简述晋代诗歌风貌2、左思的诗歌有什么特点?第三章陶渊明一、多选题(每题2分)1.陶渊明的散文作品有①《五柳先生传》②《桃花源记》③《归园田居》④《饮酒》二、填空题(每题1分)1.采菊东篱下,——————。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课件
第三节 其他建安诗人 P155
单选
课间休息和课后均可签到, 同学们签到一次即可!
第三节 其他建安诗人 P156
课间休息和课后均可签到, 同学们签到一次即可!
简答
第三节 其他建安诗人 P156
课间休息和课后均可签到, 同学们签到一次即可!
悲愤诗 蔡琰
邂逅徼时愿,骨肉来迎己。己得自解免,当复弃儿子。天属缀人心,念别无会期。存亡永 乖隔,不忍与之辞。儿前抱我颈,问母欲何之。人言母当去,岂复有还时。阿母常仁恻, 今何更不慈。我尚未成人,奈何不顾思。见此崩五内,恍惚生狂痴。号泣手抚摩,当发复 回疑。兼有同时辈,相送告离别。慕我独得归,哀叫声摧裂。马为立踟蹰,车为不转辙。 观者皆嘘唏,行路亦呜咽。
课间休息和课后均可签到, 同学们签到一次即可!
第二节 刚健诗人左思与刘琨
二、刘琨 P168
单选
课间休息和课后均可签到, 同学们签到一次即可!
课后练习
1、史称“少负壮志,有纵横之才,善交胜己,而颇浮夸”的诗人是( )
A.左思
课间休息和课后均可签到, 同学们签到一次即可!
2、名词解释: “左思风力”
课间休息和课后均可签到, 同学们签到一次即可!
答案
1、B 2、C
课间休息和课后均可签到, 同学们签到一次即可!
第三节 其他建安诗人 P153
单选
课间休息和课后均可签到, 同学们签到一次即可!
第三节 其他建安诗人 P153
燕歌行二首·其一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 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笔记和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中)【圣才出品】
第2章两晋诗坛2.1 复习笔记一、陆机、潘岳与太康诗风1.概念太康诗风是指以陆机、潘岳为代表的西晋诗风。
2.背景(1)晋武帝司马炎代魏之后不久,天下重归于一统。
西晋王室内部矛盾复杂,文人在政治斗争旋涡中几经浮沉,演出了多幕人生悲剧。
(2)西晋诗人多以才华自负,他们努力驰骋文思,以展现自己的才华,故重视辞赋。
由于时代的原因,潘、陆诸人不可能唱出建安诗歌的慷慨之音,也不会写出阮籍那种寄托遥深的作品,他们的努力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拟古,摹拟《诗经》、汉乐府和《古诗》,成为当时的风气;二是追求形式技巧的进步,并表现出繁缛的诗风。
3.主要特征太康诗风的主要特征为“繁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语言由朴素古直趋向华丽藻饰,如陆机《拟古诗》。
(2)描写由简单趋向繁复。
如陆机的《猛虎行》,大大地丰富了原作的内容,文辞委婉曲折,而以繁复取胜。
(3)句式由散行趋向骈偶。
陆、潘诸人为了加强诗歌铺陈排比的描写功能,将辞赋的句式用于诗歌,丰富了诗歌的表现手法。
4.评价从文学发展的规律来看,由质朴到华丽,由简单到繁复,是必然的趋势。
陆、潘发展了曹植“辞采华茂”的一面,对中国诗歌的发展是有贡献的,他们诗中山水描写的成分大量增加,排偶之句主要用于描写山姿水态,为谢灵运、谢朓诸人的山水诗起了先导的作用;对南朝山水诗的发展及声律、对仗技巧的成熟,有促进作用。
二、左思、张协与刘琨1.左思左思曾以《三都赋》名震京都,其《咏史》诗八首奠定其文学地位。
(1)咏史诗的渊源以“咏史”为诗题,始于东汉的班固。
曹魏时,王粲、阮瑀有《咏史诗》,曹植有《三良诗》,张协也有《咏史》诗。
后以“隐括本传”者为正体,以“自抒胸臆”者为“变体”,而左思之“变体”,成就远远超过了前人的正体。
(2)左思咏史诗内容左思《咏史》诗的内容主要是寒士之不平及对士族的蔑视与抗争。
有的表达对门阀制度的不满及对豪右的蔑视,有的肯定寒士自身的价值,有的慨叹寒士生活的困顿。
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魏晋南北朝文学)
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一、填空题:1、“三曹”是指▁▁▁▁▁、▁▁▁▁▁、▁▁▁▁▁,曹操的使馆,用的全是▁▁▁▁▁旧题。
曹丕的▁▁▁▁▁▁▁是一篇文学批评专论。
《桃花园记》的作者是▁▁▁▁▁。
(曹操,曹丕,曹植;乐府;《典论·论文》;陶渊明)2、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院瑀、应暘和刘桢,称之为▁▁▁▁▁。
(“建安七子”)3、被钟嵘誉为“譬人伦之有周孔,磷羽之有龙凤”的诗人是▁▁▁▁▁。
(曹植)4、▁▁▁是一个集南北文学之大成的诗人,被誉为南北朝民歌之“双璧”的是▁▁▁和▁▁▁,魏晋南北朝的小说可分为▁▁▁▁▁和▁▁▁。
(庾信,《西洲曲》,《木兰辞》,志人小说,志怪小说)5、依据南朝乐府民歌产生地狱,可以分为▁▁▁▁▁和▁▁▁▁▁两类。
(吴声歌,西曲歌)二、名词解释:1、建安风骨:以三曹、七子、以及蔡琰所构成的建安文学,直面淋漓的鲜血,深刻反映了汉末动荡的社会现实以及人民的深重苦难,同时又表现了他们强烈的责任感和作家的社会良心,慷慨悲凉,风格遒劲,被成为“建安风骨”,成为后代文学的一个重要武库和精神资源。
2、永明体:南朝齐永明年间由沈约等创立的声律与对偶互相配合不具有格律的新体诗叫永明体。
3、“竹林七贤”:魏正始年间,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之“竹林七贤”。
4、“梁鼓角横吹曲”:所谓“横吹曲”是北朝北方民族一种马上演奏的军乐,因为其乐器有“鼓”和“乐”,所有叫“梁鼓角横吹曲”。
5、三曹:6、建安七子:“建安七子”是指围绕在曹氏父子周围的七位著名作家,他们是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暘和刘桢。
7、山水诗:东晋末年由谢灵运所创造的以自然山水风景和各种风物为描写对象的诗歌类型。
8、田园诗:东晋末年由陶渊明开创的以农村田园风景和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的诗歌类型。
9、咏史诗:东汉时期,由班固开创的以历史事件为吟咏对象的诗歌类型。
中国古代文学史:六朝文学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文学(一)复习提纲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一、文学常识1. 曹丕建立了“九品中正制”,承认豪门大族政治上的特权,士族子弟经过中正品第入仕,实际上品第人物的标准主要是门第的高下,这样便形成了士族相传的贵胄,造成政治权力的垄断。
而寒门庶族几乎失去了仕进的机会,导致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晋书·刘毅传》)的局面。
门阀政治历史时期:主要是自三国曹丕到东晋末年。
因此在文坛上,庶士的不平抗争成为一种文学现象,如左思、鲍照等著名诗人的诗作多有反映。
到了南朝,门阀政治还有惯性影响,但已不是主要的了。
2.玄学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思想。
以“三玄”(《周易》、《老子》、《庄子》)为基础,“越名教而任自然”成为当时名士的思想行为,其内涵就是对个体生命价值的重视,表现自我。
在文学上表现:对艺术化人生的追求和个人本性的真实流露。
3.三曹诗歌的风格,曹操诗:以气胜,有英雄气;曹丕诗:具唯美倾向,有公子气,文士气;曹植诗:郁结不散的不平之气。
4.曹丕的《燕歌行》是现存最早的保存完好第一首七言诗;曹植是建安时代最杰出的诗人;“七子”中王粲文学成就最高,被刘勰称为“七子之冠冕。
”5. 能与“建安七子”相抗衡的以才华著称的女作家蔡琰,系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蔡邕的女儿。
蔡琰所作存诗3首:2首《悲愤诗》(一首五言体,一首是楚辞体)和《胡笳十八拍》;其中五言《悲愤诗》长达108句,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篇文人创作的五言长篇叙事诗。
6.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政治理想的高扬,人生短暂的哀叹,强烈的个性表现,浓郁的悲剧色彩,故后人对建安文学时常用“建安风骨”、“建安风力”等来评价。
7.正始时代以“玄学风流”而闻名,代表文人群体是“竹林七贤”,其中文学成就、影响最大的是阮籍、嵇康二人。
阮籍诗歌代表作《咏怀诗》82首,诗歌的基本主题是:忧生、忧世。
嵇康是竹林精神的代表,诗歌代表作是《赠兄秀才入军》十八首。
8.西晋文学活动最为繁盛时期为晋武帝太康(280-289)年间,形成了“太康诗风”,诗人有: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傅玄、刘琨、郭璞,其中代表诗人是:陆机潘岳左思郭璞。
中国古代文学史 第二卷 详细讲义
曹丕
一、曹丕的生平和创作概况 曹丕,字子桓,曹操与卞氏所生第一子,建安十六年,任五官中郎将, 二十二年,立为魏太子,二十五年,曹操死,曹丕代汉自立,死后谥为 文帝。曹丕崇尚自然,但也善于机变。
曹植 一、曹植的生平和创作概况 曹植(192—232),字子建,是曹操与卞夫人所生第三子。他一生的经 历和创作可分为两个时期。前期是个贵公子。后期受曹丕父子打击限 制,在恐惧和痛苦之中度日,郁郁而终。
曹植在文学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的前期创作,多表现其宏伟抱负 及游宴生活,兼及记时伤乱,往往意气风发,文采飞扬;后期作品多抒 发内心忧惧苦闷,深沉而凄婉。 二、曹植的诗歌 曹植的诗众体兼擅,尤其在两个方面有突出成就: 一是乐府诗。这些作品有的用旧题或旧曲另作新辞,如《薤露行》、 《陌上桑》、《平陵东》、《怨歌行》《浮萍篇》等;有的则离开旧题 或旧曲自拟新辞,如《远游篇》、《驱车篇》、《名都篇》、《白马 篇》等。
阮籍是一个性格非常矛盾的人。在表面上,他率性而行,不拘礼法。但 他又极为谨慎,“喜怒不形于色”,他对司马氏极为厌恶,但又不公开得 罪,常借醉酒避开麻烦,在实在避不开时,也违心屈从。因此,内心极 为痛苦。 三、阮籍的诗歌 1、浓重的忧惧和苦闷。 《咏怀》中有不少作品暗示了现实环境的丑恶和残酷,从不同角度表现 世态人情以及身处其间的苦闷焦虑。在阮籍的笔下,世路险恶,人情浇 薄,在名利物欲的驱动下,亲友反目,骨肉成仇。这种情况正是当时的 黑暗政治局面下腐败世风的写照。 3、感慨生命短暂,思考人生出路 4.对奉行礼法纲纪的儒家人物,阮籍也予以否定。 在此基础上,他描写了自己的生活理想。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注》魏晋南北朝部分
三、西晋诗歌
艺术特点:一是它的结构很奇特。一般咏 史诗多借史实以言志,少用比兴,而这首诗 和其八“习习笼中鸟”却采用了比兴。二全 诗皆以上下、大小、高低、贵贱、贤愚等正 反对比,来说明阴阳易位,贤愚颠倒的极不 合理的事实,达到讽喻的最佳效果。
一、建安诗赋
3、王粲的《七哀诗》共三首,这是第 一首叙事诗,记述了诗人离开长安到荆州 途中所见所闻,深刻描述了东汉末年军阀 争战,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人民苦不聊 生的悲惨情形。诗人面向血淋淋的现实生 活,毫不掩饰地加以暴露,充满悲愤之情 的血和泪的控诉。
一、建安诗赋
《七哀诗》,可说是“建安风骨”的代表 作。这固然主要是社会原因,但和“粲性躁竞” 的个性气质也分不开。因此王粲的诗中哀怨悲 惨的气氛,胜于慷慨悲壮之气。当然,这不一 定是王粲诗的缺点,反之,这种尽性缘情之作, 正是六朝缘情绮靡诗风的开始, 比“哀而不 伤”的温柔敦厚诗教有很大的突破。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注》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
主讲教师
刘孟虎
一、建安诗赋
(一)背景知识 从魏晋开始,历经南北朝,是中国文学 中古期的第一段。五古在魏晋南北朝进入高 潮,这段文学是以五七言,古近体诗的兴盛 为标志的。期间,文学的自觉性和创作的个 性化,在这些变化中是最有意义的。
一、建安诗赋
这期间宫廷起着核心的作用,以宫廷 为中心形成了文学集团。集团内部的趋同性, 使文学在不同时间内呈现出一种不同群体性 的风格,从而使文学发展的阶段性相当明显。 文学家族的大量出现,与政治的权力一起世 代相传。南朝以后逐渐减少。
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一节建安文学与正始文学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一节建安文学与正始文学建安是东汉献帝的年号(公元196-219年,凡24年)。
这个时期,政权实际上掌握在曹操手中,汉朝已名存实亡。
因此,无论是从历史政治状况和作家创作状况来说,都可以看作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开端,所以一般的文学史论著都把它列入魏晋南北朝文学阶段。
一 、建安文学建安时期是中国中古文学史上一个光辉灿烂的时期。
东汉末年,随着黄巾大起义之后而来的是董卓之乱和以后的军阀大混战。
经过这样长期的战乱,中原社会残破不堪,人民的死亡和生产的破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正如曹操诗中所说的,是“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篙里行》)。
这种现实生活的惨景和生活于其中的惨痛经历,却为当时的诗人提供了极为真实生动的创作题材,激起诗人不能自已的创作情绪,开创了一个创作的繁盛时期。
纵观建安文学的总体情况,建安文学反映了建安时期那个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和广大人民不满国家残破、热烈追求统一的理想和愿望,它真实地反映了动荡社会的惨景,发出了怜悯人民苦难的呼声,并为建立统一局面,实现自己的建功立业的理想而引吭高歌,形成了刚健有力的“建安风骨”。
《文心雕龙·时序篇》说:“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慨而多气也。
”这就是对“建安风骨”的概括。
具体的说,就是反映社会动乱和民生疾苦,追求“建功立业”的内容,歌唱自己的政治理想和积极进取精神,形成一种悲凉慷慨、刚健有力的风格,使内容和形式有谐美的统一性,这就是所谓“建安风骨”或“汉魏风骨”。
建安作家主要有“三曹”、“七子”、蔡琰等人。
1、“三曹”⑴曹操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
沛国谯(安徽亳县)人。
生前官至汉丞相,封魏王。
曹丕称帝后,追尊为魏武帝。
曹操是一个具有宏才大略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在汉献帝迁都许昌之后,他“挟天子以令诸侯”,成为北方的实际统治者。
在当时的纷乱社会中,曹操有着过人的政治识见。
他在《让县自明本志令》中说:“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三)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三)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一、解释:1、文学的自觉2、文笔之分3、生死主题4、游仙主题5、隐逸主题6、文学家族二、填空1、魏晋南北朝文学是从汉末开始的,其终结应以隋文帝统一中国为标志。
其时间断限是公元年到公元年,它共经历了年。
2、魏晋南北朝文学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期是;第二期是;第三期是。
魏晋南北朝诗歌经历了、、的变化过程。
3、魏晋南北朝是“文学的自觉时期”。
文学自觉有3个标志:第一,。
第二,。
第三,。
4、魏晋南北朝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出现了一大批著作,自曹丕的《》始,有陆机的《》、勰的《》、钟嵘的《》等,再加上肖统的《》、徐陵的《》等文学总集的出现,形成了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高峰。
5、魏晋南北朝是典型的乱世文学,文人多遭杀戮的命运,使文学创作形成了一些共同主题,它们是、、。
6、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儒学禁锢的崩溃,形成了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其理论形态就是魏晋。
三、简答1、简述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繁荣情况。
2、魏晋南北朝的新的文学思潮是怎样产生的?它的意义何在?3、简述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
四、论述1、动乱的社会对文学的主题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谈谈你对当时文人风尚的理解与认识。
2、门阀制度与门阀观念是如何影响魏晋南北朝的文学创作的?3、试述佛学对文学的影响。
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一、背诵默写篇目:《蒿里行》、《短歌行》、《燕歌行》、《白马篇》、《美女篇》、《咏怀诗》(夜中不能寐)。
二、解释:1、三曹2、七子3、建安风骨4、正始风力5、嵇阮6、《咏怀诗》三、填空1、建安时期的重要作家有“三曹”、“七子”和女诗人,“三曹”是指、和;“七子”是指、、、、、和。
2、建安文学的倡导者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杰出的诗人。
3、曹操的诗歌其中一部分诗反映了汉末战乱和人民遭受的苦难,如《》写“白骨露于野。
千里无鸡鸣”。
另一部分描写他本人的政治主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如《》(“对酒当歌”)和《步出夏门行》的《》。
本科中国古代文学授课教案-魏晋南北朝文学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教学目的:了解魏晋南北朝之文学与社会、文化等概况。
教学重点:文学的自觉;文学新变。
教学难点:玄学、XX与文学关系。
文学史上所说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始于东汉建安年代(196--219),迄以隋统一(589),历时约400年,是中国文学中古期的第一段。
一、时代的基本特点(一)全国长期分裂(二)政权更迭频繁(三)社会动乱(四)民族矛盾尖锐(五)士族门阀制度。
(六)又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解释:士族门阀制度士族,又称门第、衣冠、世族、势族、世家、巨室、门阀等。
门阀,是门第和阀阅的合称,指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门阀制度是中国历史上从两汉到隋唐最为显著的选拔官员的系统。
地主阶级内部有士族与庶族之分,从东汉末开始,世家大族就占据了政治经济的重要地位,曹操时代虽然对门阀势力进行了抑制,但到了魏晋尤其是两晋,政权的建立往往依靠世族地主的支持才得以建立维持,他们在政治经济上把持了垄断地位,文化上也同样占据统治地位。
门阀制度恶性膨胀,使大批出身门第不高的才华之士沉沦下僚。
其实际影响造成朝廷国家重要的官职往往被少数氏族所垄断,个人的出身背景对于其仕途的影响,远大于其本身的才能与专长。
直到唐代,门阀制度才逐渐被以个人文化水平考试为依据的科举制度所取代。
阀阅1、功勋(‘阀’也作‘伐’,指功劳,‘阅’指经历)。
2、指有功勋的世家。
太史公曰:古者人臣功有五品,以德立宗庙定社稷曰勋,以言曰劳,用力曰功,明其等曰伐,积日曰阅。
就是说,有五品功名的官员家即可设立。
位于门左的柱子曰阀,喻意建有功劳;右边的称阅,象征经历久远,即世代官居高位。
古建民居中,规模较大的官宦之家的居所建筑群,被称为“阀阅之家”。
它是封建社会对世代建有功勋的官宦人家的称谓。
门第、门阀,在封建时代里,是一种不可小视的社会存在。
门第之第的来源,是大门开在通衢的特权;那么,门阀呢?阀,即阀阅。
阀阅是资历和功绩。
祖先立下的功业,后人当作资本,言家世,称世家,号阀阅。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一、单项选择题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出自曹操的()①《短歌行》②《篱里行》③《步出厦门行》④《苦寒行》2、《让县自明本志令》的作者是()①曹丕②曹操③曹植④孔融3、"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出自曹植的()①《白马篇》②《赠白马王彪》③《野山黄雀行》④《美女篇》4、魏晋时期擅写四言诗的除了曹操外还有()①曹丕②王粲③嵇康④左思5、陶渊明诗歌中继承了阮籍、左思传统的是()①田园诗②山水诗③咏怀、咏史诗④咏物诗6、祢衡咏物赋代表作是()①《蝉赋》②《鹦鹉赋》③《舞鹤赋》④《洞箫赋》7、《思旧赋》的作者是()①向秀②谢庄③曹植④阮籍8、《三都赋》的作者是()①班固②左思③张衡④扬雄9、《芜城赋》的抒情性极强,寄寓了()①对故乡的思恋②对历史兴衰变化的感慨③对广陵城的喜爱④对友人的怀念10、《北山移文》的作者是()①孔稚珪②鲍照③丘迟④郭璞11、《兰亭集序》的作者是()①王羲之②陶宏景③嵇康④丘迟12、《搜神记》中见义勇为、自我牺牲的山中客形象见于()①《韩凭夫妇》②《干将莫邪》③《宋定伯捉鬼》④《李寄斩蛇》13、《石崇每要客燕集》表现了()①石崇盛情待友②石崇的吝啬③石崇的奢侈和残忍④石崇的礼让14、《画王弃市》选自()①《西京杂记》②《世说新语》③《笑林》④《博物志》15、《韩凭夫妇》在艺术上成功地运用了()①细节描写②景物描写③神话故事④寓言故事16、南朝时以"九品论人,七略裁士"品评诗人的诗论家是()①曹丕②钟嵘③刘勰④陆机17、突破传统的"诗言志"说,提出"诗缘情"的是()①钟嵘②曹丕③陆机④刘勰18、《文心雕龙》论述文学作品内容和形式关系的是()①《神思》篇②《情采》篇③《时序》篇④《知音》篇二、多项选择题1、曹丕的《燕歌行》()①在五言诗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②人物心理刻画细腻动人③音节圆转流畅④多处使用典故和神话传说⑤是七言律诗2、曹植的《白马篇》()①工于起调②抒发建功立业的理想③章章蝉联确良④有整齐的对偶句⑤是咏物诗3、曹植的诗()①有强烈的个性和抒情性②骨气奇高、词采华茂③多用乐府旧题写时事④多用比兴手法⑤多数是律体4、阮籍的《咏怀诗》()①多用四言诗体②多用比兴手法寄托隐衷,隐晦曲折③"厥旨渊放,归趣难求" ④以古寓今,思想深刻⑤是一首五言诗5鲍照的诗()①比较广泛地反映了社会生活②风骨欠佳③代表作是《拟行路难》十八首④完成摆脱了乐府形式⑤对后世影响较大6、《归园田居》其一()①描写了田园的宁静风光②抒发了诗人闲适喜悦之情③语言华美④诗中运用了比喻⑤有玄言成分7、陶渊明的《咏荆轲》()①以主要篇幅抒写诗人对暴政的愤恨②歌咏荆轲反暴秦的英勇行为,对其失败表示同情③塑造了荆轲除暴勇士的形象④诗中有慷慨悲壮的环境气氛的描写⑤是四言诗8、陶渊明的《桃花源记》()①是一篇独立的游记散文②有曲折生动的情节③有优美的环境描写④有"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的名句⑤记作者的隐居之地9、《归去来兮辞》()①兼有散文和诗歌的特点②文中多用典故③抒情性很浓④赞美了农村的自然景物与劳动生活⑤表达了作者与仕宦生活彻底决裂的感情10、《五柳先生传》()①是一篇自况文②有生动的情节③文简意丰,表现了作者的高尚志趣④有鲜明的景物描写⑤有讽喻时政的内容11、曹丕的《与吴质书》()①主要讨论军国大事②悼念故去的朋友,品评他们的作品③抒情色彩极浓④是一篇骈体佳作⑤是一篇绝交书12、《与山巨源绝交书》()①作者嵇康②作者是东晋人③是一篇绝妙的讽刺文章④文中有"非汤武而薄周孔"的言论,故为"世教所不容" ⑤是一篇骈体文13、《洛阳伽蓝记》()①作者郦道元②作者颜之推③作者杨衒之④主要记洛阳佛寺⑤是北朝散文名作14、《兰亭集序》()①作者王羲之②作者是西晋人③是一篇骈体佳作④自由活泼地写景抒怀⑤作者是东晋人15、《陈情表》()①作者诸葛亮②作者李密③被刘勰盛赞为"志尽文畅,表之精英" ④骈散相间,情辞婉转⑤讨论了军国大事16、向秀的《思旧赋》()①赋文很长,着意叙旧②是经友人故居,触景伤怀而作③用典故抒情④骈散相间,情辞婉转⑤是骈体名作17、《别赋》()①作者江淹②铺叙人间各种离别情状③不注重以景衬情④不用骈体⑤作者鲍照18、《哀江南赋序》()①全文直抒胸臆②几乎全用典故③作者庾信④作者江淹⑤是散文杰作三、填空题1、建安时期以()和()为代表的许多优秀诗人,一方面学习汉乐府,描写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一方面歌唱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形成一种悲凉慷慨、刚健有方的风格,后人称之为()或()。
古代文学史 要点提取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这段文学以五七言古近体诗的兴盛为标志,宫廷起着核心作用,以宫廷为中心形成文学集团。
陶渊明不属任何集团。
对两汉文学的继承与演化在五言古诗和辞赋方面痕迹最明显。
第一节文学的自觉与文学批评的兴盛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的兴盛与文学的自觉联系在一起,自觉有三个标志:1、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
2、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更重要的是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
(《文选》是按文体编成的文学总集)3、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
人物品评到文学品评刘勰《文心雕龙》标志着中国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建立了完整的体系。
主要贡献在以下两方面:1、论述了文学发展的外部原因和内部规律。
2、总结了许多宝贵的文学创作经验,揭示了创作活动的奥秘,从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创作论。
(“创作论”这一部分是全书的精华)总集的编纂是文体辨析的自然结果。
箫统的《文选》是现存最早的文学总集,自唐代以来赢得文人的广泛重视,并逐渐形成“文选学”。
新的文学思潮:努力将文学从学术中区分出来,进而探寻文学的特点、文学本身的分类、文学创作的规律,以及文学的价值。
魏晋以后,经学摆脱了经学的束缚,整个文学思潮的方向也脱离儒家所强调的政治教化的需要,寻找文学自身独立存在的意义,提出了崭新的概念和理论,如风骨、风韵及言意关系等,形成了重意象、中风骨、中气韵的审美思想。
诗歌求言外之意,音乐求弦外之音,绘画求象外之趣,各类文艺形式之间互相沟通的这种自觉的美学追求,标志着一个新的文学时代的到来。
这个时期文学创作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服务于政治教化的要求减弱了,文学变成个人的行为,抒发个人的生活体验和情感。
(赋,从汉代的大赋演化为魏晋南北朝的抒情小赋,便是很有代表性的一个转变。
)第二节动乱文人的命运与文人的风尚战乱和分裂,成为这个时期的特征,文学典型是乱世文学。
文学形成一些共同的主题:生死主题(感慨人生的短促、死亡的不可避免及表现如何对待生、如何迎接死的思考)、游仙主题(想象神仙的世界,表现对那个世界的向往以及企求长生的愿望)、隐逸主题(包括向往和歌咏隐逸生活,也包括招隐诗、反招隐诗)。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一、解释:1、文学的自觉2、文笔之分3、生死主题4、游仙主题5、隐逸主题6、文学家族二、填空1、魏晋南北朝文学是从汉末开始的,其终结应以隋文帝统一中国为标志。
其时间断限是公元年到公元年,它共经历了年。
2、魏晋南北朝文学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期是;第二期是;第三期是。
魏晋南北朝诗歌经历了、、的变化过程。
3、魏晋南北朝是“文学的自觉时期”。
文学自觉有3个标志:第一,。
第二,。
第三,。
4、魏晋南北朝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出现了一大批著作,自曹丕的《》始,有陆机的《》、刘勰的《》、钟嵘的《》等,再加上肖统的《》、徐陵的《》等文学总集的出现,形成了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高峰。
5、魏晋南北朝是典型的乱世文学,文人多遭杀戮的命运,使文学创作形成了一些共同主题,它们是、、。
6、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儒学禁锢的崩溃,形成了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其理论形态就是魏晋。
三、简答1、简述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繁荣情况。
2、魏晋南北朝的新的文学思潮是怎样产生的?它的意义何在?3、简述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
四、论述1、动乱的社会对文学的主题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谈谈你对当时文人风尚的理解与认识。
2、门阀制度与门阀观念是如何影响魏晋南北朝的文学创作的?3、试述佛学对文学的影响。
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一、背诵默写篇目:《蒿里行》、《短歌行》、《燕歌行》、《白马篇》、《美女篇》、《咏怀诗》(夜中不能寐)。
二、解释:1、三曹2、七子3、建安风骨4、正始风力5、嵇阮6、《咏怀诗》三、填空1、建安时期的重要作家有“三曹”、“七子”和女诗人,“三曹”是指、和;“七子”是指、、、、、和。
2、建安文学的倡导者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杰出的诗人。
3、曹操的诗歌其中一部分诗反映了汉末战乱和人民遭受的苦难,如《》写“白骨露于野。
千里无鸡鸣”。
另一部分描写他本人的政治主张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如《》(“对酒当歌”)和《步出夏门行》的《》。
马工程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上册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全套PPT课件 50109
二、文体辨析、文集编纂及文学批评的兴盛
▪ 汉魏六朝的文学写作,一方面是呈现出繁荣的景象,文章体 类增多,作品数量加大;另一方面则是文体界限不清,写作 体例往往有所混乱。
▪ 文体辨析至南朝时变得尤为迫切。 ▪ 文体辨析的兴盛、文学流派的形成,是文学繁荣和进步的重
要标志,它一方面促进了写作,另一方面也促进了批评。
▪ 1.诗歌风格 ▪ 2.文体新变
二、声律的创建
▪ 从理论上开始注意声律的追求和研究,是汉末魏晋以后的事, 与佛教的传入相关联。译经对中国音韵学的创始和发展都有 极深的影响,反切和四声的发现便是受了佛经翻译的启发。
▪ 声律的创建和运用主要是在诗歌和骈文领域。
三、诗歌的典范
▪ 魏晋南北朝时期虽非中国诗史上最昌盛的时期,但许多诗歌 和诗人已成为后世景仰的典范。
一、曹操对乐府旧题的改造
▪ 2.直抒胸臆,表达自己的愿望、理想和抱负,如《善哉行》后 二首、《对酒》、《步出夏门行》五首
▪ 对酒歌,太平时,吏不呼门。王者贤且明,宰相股肱皆忠 良。咸礼让,民无所争讼。三年耕有九年储,仓谷满盈。 斑白不负载。雨泽如此,百谷用成。却走马,以粪其土田。 爵公侯伯子男,咸爱其民,以黜陟幽明。子养有若父与兄。 犯礼法,轻重随其刑。路无拾遗之私。囹圄空虚,冬节不 断。人耄耋,皆得以寿终。恩德广及草木昆虫。
▪ 北朝的环境与东晋、南朝有极大差异,其统治思想以儒学为 正统,继承的是汉代以来的经学传统,统治者自上而下以至 文人学士大多不好诗文,而是崇尚质朴,即便汉族高门士人 也大多致力于政治和学术,而无心于文学创作。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地位与影响
一、文学的新变
▪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确以新变见长,每个时代、每种文体、每 位作家,皆呈现出独具的面貌。
中国古代文学(二)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文学(二)复习提纲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识记:1. 建安风骨:是指政治理想的高扬、人生短暂的哀叹、强烈的个性、浓郁的悲剧色彩的特点构成的一个时代风格。
即“汉魏风骨”,三曹,七子,蔡賧等人的创作,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其内涵为:政治理想的高物,人生短暂的哀叹,强烈的个性表现,浓郁的悲剧色彩。
2. 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曹丕的《燕歌行》理解:1. “三曹”的文学成就P22曹操食汉末接触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他多才多艺,对书法音乐和为其都相当精通曹操的乐府诗较多描写他本人的政治主张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诗歌笔力雄健,生动饱满描绘沧海形象。
曹操是学习汉乐府接触的硕果,他采用乐府古题写诗。
就形式和艺术而言,曹操的四言诗也成为已经板滞僵化了的四言体注入了新的活力。
《短歌行》充分表达了诗人求贤若渴的心情与统一天下的壮志。
曹操食建安文坛的领袖,他不仅以自己的创作开风气之先,而且还以其对文学的倡导,为建安文学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曹丕的文学贡献之一:《燕歌行》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风格清丽婉转,低徊哀怨,体现出文人化的特点.曹丕的文学贡献之二:《典论·论文》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专门性的论著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
[初步探讨各种文体的特点]曹丕现存的四十首诗主要分为三类,一类食宴游诗,二类食抒情言志之作,三类食写征人思妇的相似离别及思乡之情。
曹植的诗歌创作:曹植是第一位大力创作五言诗的文人,五言诗在他的手中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诗的转变,他的诗作风格兼有父兄之长,达到风骨与文采的完美结合,成为建安诗坛最杰出的代表。
他的诗歌是政治悲剧与诗歌才华的展现,他的后期诗歌,又开启了正使诗风。
曹植以曹丕称帝为界,前期诗作抒发政治抱负,积极进取,乐观自信,后期创作表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苦闷愤恨。
2. “七子之冠冕”王粲的文学成就P29王桀,字仲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一.解释:1、文学的自觉2、文笔之分3、生死主题4、游仙主题5、隐逸主题6、文学家族二.填空1、魏晋南北朝文学是从汉末开始的,其终结应以隋文帝统一中国为标志。
其时间断限是公元年到公元年,它共经历了年。
2、魏晋南北朝文学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期是( );第二期是( );第三期是( )。
魏晋南北朝诗歌经历了( )、( )、( )的变化过程。
3、魏晋南北朝是“文学的自觉时期”。
文学自觉有3个标志:第一,( )。
第二,( )。
第三,( )。
4、魏晋南北朝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出现了一大批著作,自曹丕的《( )》始,有陆机的《》、刘勰的《》、钟嵘的《》等,再加上肖统的《( )》、徐陵的《( )》等文学总集的出现,形成了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高峰。
5、魏晋南北朝是典型的乱世文学,文人多遭杀戮的命运,使文学创作形成了一些共同主题,它们是( )、( )、( )。
6、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儒学禁锢的崩溃,形成了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其理论形态就是魏晋( )。
三.简答1、简述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繁荣情况。
2、魏晋南北朝的新的文学思潮是怎样产生的?它的意义何在?3、简述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
四.论述1、动乱的社会对文学的主题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谈谈你对当时文人风尚的理解与认识。
2、门阀制度与门阀观念是如何影响魏晋南北朝的文学创作的?3、试述佛学对文学的影响。
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一.背诵默写篇目:《蒿里行》、《短歌行》、《燕歌行》、《白马篇》、《美女篇》、《咏怀诗》(夜中不能寐)。
二.解释:1、三曹2、七子3、建安风骨4、正始风力5、嵇阮6、《咏怀诗》三.填空1、建安时期的重要作家有“三曹”、“七子”和女诗人,“三曹”是指、和;“七子”是指、、、、、和。
2、建安文学的倡导者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杰出的诗人( )。
3、曹操的诗歌其中一部分诗反映了汉末战乱和人民遭受的苦难,如《( )》写“白骨露于野。
千里无鸡鸣”。
另一部分描写他本人的政治主张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如《( )》(“对酒当歌”)和《步出夏门行》的《( )》。
曹操的诗学习汉乐府,他采用( )写时事。
4、《( )》是我国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
《( )》是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
5、曹植的创作以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其前期诗歌主要是歌唱( ),代表作有《( )》。
其后期诗歌主要是表达( )的矛盾,其代表作有对自己和朋友遭受迫害的愤懑,如表现朋友无辜被害而自己无能为力的《( )》,对任城王暴卒而表示悼念的《( )》。
还有用思妇、弃妇托寓身世,表白心迹的《( )》、《( )》。
前者以美女盛年未嫁寄托自己的怀才不遇,后者以“沉浮异势”自述无辜被弃。
6、“七子”中成就最突出,被《诗品》列为上品的诗人是( )和( )。
前者被称为“七子之冠冕”,后者“仗气爱奇”,他们的代表作一是写战乱中饥妇弃子的《( )》,另一首是个人的抱负和遭遇的《( )》3首。
7、现存题为蔡琰的作品有篇,其中较为可信的是五言体的《( )》。
8、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家是( )和( )。
9、嵇康的四言诗的代表作是《( )》。
阮籍的代表作是《( )》82首,他开创了中国文学上中( )的先河。
10、阮籍《咏怀诗》风格隐约曲折,《诗品》评为“言在耳目之内,( )。
”四.简答1、简述曹操诗歌的主要内容。
2、简述曹操在建安文坛上的地位和作用。
3、曹丕的《燕歌行》在诗歌发展上有什么地位?4、简述曹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5、略论曹植诗歌创作前后期的变化及其原因。
6、简述王粲、刘桢诗歌的艺术成就。
7、试述蔡琰《悲愤诗》的成就。
8、简述阮籍《咏怀诗》的影响。
五.论述1、试论三曹诗歌的风格差异。
2、试论曹操用古题乐府写时事的成就和影响。
3、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和影响。
4、谈谈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
5、试述阮籍《咏怀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第二章两晋诗坛一.背诵默写篇目:《赴洛道中作》二首、《咏史》(“郁郁涧底松”、(“弱冠弄柔翰”)二.解释:1、太康诗风2、咏史诗3、玄言诗4、兰亭诗5、潘陆6、游仙诗三.填空1、西晋太康时代最著名的作家有、,所谓“太康诗风”就是指的以他们为代表的诗风。
太康诗风的特征是( )。
与他们同时,号称“三张二陆两潘一左”的“左”是指( )。
2、西晋诗人多以才华自负,陆机、潘岳等人的努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二是追求的进步。
陆机的代表作有摹拟《古诗十九首》的《》十二首和被召入洛阳留恋家乡之情的《》二首。
潘岳的代表作是《》三首。
3、左思的代表作有《》八首,其内容主要是及对士族的蔑视与抗争。
它开创了咏史诗借的新路。
4、刘琨的代表作是,郭璞的代表作是十四首。
兰亭诗的内容,表现出山水的情趣和由山水直接抒发。
5、东晋玄言诗的代表人物是和。
四.简答1、什么叫“繁缛”?太康诗风“繁缛”的特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2、简述左思诗歌的艺术特色有影响。
五.论述试举例说明左思《咏史》的主要思想内容。
第三章陶渊明一.默写:《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种豆南山下)、《饮酒》(结庐在人境)、《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
二.解释:1、田园诗2、魏晋诗风3、《五柳先生传》4、《桃花源记》三.填空1、陶渊明,又名,字,号,(今江西九江西南)人。
谥号为。
2、陶渊明的作品,今存诗首,赋、文、赞、述等篇。
其诗可分为五类:( )、、、、。
其散文辞赋的名篇是《( )》、《( )》和《( )》。
3、陶渊明的田园诗按其内容可以分为三个方面:有的是通过描写田园景物的恬美,表现自己悠然自得的心情,其代表作品有《( )》其一(少无适俗韵);有的是写自己躬耕生活的体念,如《( )》其三(种田南山下);有的是写自己的穷困和农村生活的凋敝,如《( )》(天道幽且远)。
4、陶渊明的咏怀诗和咏史诗,继承了、的传统,它围绕着诗人( )这个中心,表现了自己不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的品格。
其代表作有《( )》其二(白日沦西阿)、《( )》其十(精卫衔微木)等。
5、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可以归纳为主要两点:一是、、、的浑融,二是平淡中见,朴素中见。
苏轼概括为“、”。
四.简答1、简述陶渊明的生平和思想。
谈谈陶“崇尚自然”的含义。
2、试述陶渊明诗歌的主要内容。
3、为什么说陶渊明的咏史、咏怀诗继承了阮籍与左思的传统。
五.论述1、试举例说明陶诗的艺术特色。
2、论述陶渊明的典型意义。
第四章南北朝民歌一.默写:《西洲曲》、《木兰诗》、《敕勒歌》二.解释:1、“吴歌”2、“西曲”3、《西洲曲》4、《木兰诗》5、《敕勒歌》6、“梁鼓角横吹曲”三.填空1、南朝乐府民歌约500首,大部分属于《乐府诗集·》,其中( )326首,( )142首,( )18首。
2、吴歌产生的地点在下游,而以当时的首都为中心,产生的时代以( )和( )居多。
3、西曲歌产生的地点在(今湖北江陵)、(今江陵县附近)、( )(今湖北襄樊市)、( )(今河南省邓县之间),这些城市在中游和两岸,以江陵为中心。
产生的时代以( )、( )、( )、( )的居多。
4、南朝民歌喜用双关语,其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用同音异字的,如“莲”双关“()”、“丝”双关“()”;另一类是同音同字的,如布匹之“匹”双关匹偶之“()”,以黄连之“苦”双关相思之“苦”等。
5、北朝民歌主要见于《乐府诗集·( )》中,在《杂曲歌辞》和《杂歌谣辞》中也有一小部分,共( )余首。
6、所谓“横吹曲”,是马上演奏的一种军乐,因乐器有鼓有号角,所以叫“()”。
它是由梁代的乐府机关保存下来的,故又叫“()”。
7、北朝民歌是北方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化硕果,其中又以( )语的歌辞居多,这些歌辞后来被翻译成汉语,如《( )》。
四.简答1、为什么说现存的南朝乐府民歌的内容比较狭窄,而绝大多数是情歌?2、南朝民歌在形式和内容上的特点是什么?3、北朝民歌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特点是什么?五.论述1、分别概述南北朝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2、比较南北民歌在题材内容、艺术风格和体裁形式上的特点。
3、讲析《西洲曲》。
4、分析《木兰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第五章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一.默写:《登池上楼》、《拟行路难》(对案不能食)二.解释:1、山水诗2、元嘉三大家三.填空1、谢灵运所开创的( )诗,把自然界的美景引进诗中,使山水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
2、山水诗如同游仙诗和玄言诗一样,与魏晋之后的之风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3、谢灵运山水诗的佳句,如“( ),绿筱媚清涟”(《过始宁墅》);“林壑敛暝色,( )”(《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岩高白云屯”(《入彭蠡湖口》);“池塘生春草,( )”(《登池上楼》)等。
4、鲍照诗歌的代表作有充满对门阀制度不满情绪的( )其六(对案不能食)、有描写边塞战争,表现诗人建功立业愿望的《( )》(羽檄起边亭)等,其风格继承了( )文学的传统。
四.简答1、简叙谢灵运山水诗的特点。
2、试述鲍照诗歌的主要内容。
3、简述鲍照在七言诗发展中的贡献。
五.论述1、试述从陶渊明到谢灵运诗歌艺术转变所表现的两个方面。
2、试述鲍照诗歌的艺术的风格。
第六章永明体与齐梁诗坛一.背诵默写篇目:《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玉阶怨》二.解释:1、二谢2、永明体3、宫体诗三.填空1、齐永明期间,由于汉字四声的发现和声律论的提出,于是形成了具有格律的( )体诗。
这种诗体由于是在永明年间形成的,所以又叫( )体。
2、新诗体的作家,除提出“八病”说的沈约外,还有以山水诗见长的南齐诗人( ),积极参与创制新体诗的( ),梁诗人( )和陈诗人( )等。
3、文学史上把谢灵运和谢朓称为“()”或“()”,谢灵运因袭封康乐公,故又叫( ),谢朓因做过宣城太守,所以又称( ),他们都是南朝最著名的山水诗诗人。
4、谢朓山水诗有一首写春江日暮景色的名诗为李白所激赏,题为( )(灞涘望长安)。
它的一些五言四句的小诗,富有南朝民歌气息,如( )(夕殿下珠帘)和( )(绿草蔓如丝)等。
四.简答1、什么是新体诗?新体诗有哪些代表作家?新体诗在诗歌发展史上有何意义?2、什么是宫体诗?简述宫体诗的内容和特色。
五.论述1、比较二谢山水诗的异同。
2、分析《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的艺术特色。
第七章庾信与南朝诗风的北渐一.背诵默写:《渡河北》、《寄王琳》二.解释:1、《拟咏怀》2、温邢3、邢卫4、《哀江南赋》三.填空1、北朝文学的本土作家,有北魏的,由魏入齐,与温子昇并称的( )和有“邢魏”之称的( )。
还有由南入北,著有《颜氏家训》的( ),被强留西魏和北周,写有《渡河北》的( )和“暮年诗赋动乡关”的( )。
2、“穷南北之胜”的南北朝最大诗人是,他早年是南朝有名的诗人,后羁留北朝,写下其代表作《》27首。
其五言小诗的名作是( )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