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论文 刘索拉《你别无选择》--不疯魔不成活
《你别无选择》读后感

《你别无选择》读后感
《你别无选择》是一部非常引人深思的小说。
书中讲述了一个普通人面对人生困境时的选择和挣扎,引发了我对人生意义和选择的思考。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失去了工作的年轻人。
他面临着生活的压力和困难,但他并没有放弃,他开始了一番艰难的寻找工作之旅。
但是,无论他如何努力,他似乎都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工作。
面对困境,他感到绝望,他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在这个过程中,他遇到了一个智者,他告诉主人公并不是所有人都有选择的权力。
有时候,我们被困境所限制,我们别无选择。
这个观点让我深思。
人们常常认为选择是自由的象征,我们可以由自己的意愿决定自己的生活。
但生活并非总是如此简单。
有时候,我们被外界的因素所限制,我们不能够做出真正意义上的选择。
这让我感到深深的悲哀和无奈。
通过主人公的经历,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生并不总是公平的。
有时候,我们会遇到困境和挫折,我们可能会失去选择。
但是,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放弃,我们要勇敢面对困难,积极应对。
即使我们别无选择,我们仍然可以选择如何面对这些困境,如何改变自己的态度。
《你别无选择》是一本让我思考的好书。
它不仅让我明白了人生的无常和不公,更教会了我勇敢面对困难的勇气。
这本书启发了我对人生价值和选择的思考,使我更加珍惜现有的机会和选择,同时也更加理解那些在困境中挣扎的人们。
论刘索拉《你别无选择》的荒诞性叙事

论刘索拉《你别无选择》的荒诞性叙事
《你别无选择》是刘索拉的一首荒诞性叙事歌曲,歌曲讲述了一个人在面临困境时,无论选择什么,都感到无法摆脱命运的束缚。
在这首歌中,刘索拉通过歌词和旋律,表达了对社会现实、人生困境和命运的无奈和绝望,带给听众一种视角下的心灵震撼和感慨。
歌曲以悲伤的旋律开篇,令人情不自禁地陷入沉思之中。
刘索拉的独特嗓音在悠扬的音乐伴奏下,传达出一种情感上的扭曲和痛苦,令人不禁被深深地触动。
歌词中描述了一个人在面临生活的艰辛和无力改变的现实下,感到绝望和无助。
这种绝望情感在歌曲中通过旋律和歌词的交织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达,带给人一种如鲠在喉、难以释怀的情感共鸣。
歌曲中描绘了一个人陷入无尽的循环中,无法逃脱现实的束缚。
歌词中“诅咒着上天的恶作剧”和“却什么也改变不了”等部分折射出主人公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
这种荒诞性的叙事让人深刻地感受到社会现实对个体的摧残和束缚,让人感到绝望和无奈。
歌曲以柔和的旋律和情感深沉的歌词收尾,给人以思考和沉思。
歌曲似乎在唤起人们对于社会现实、人生选择和命运的反思,让人不禁感到对于生活更多的焦虑和无助,反映了主人公内心深处的无尽痛楚和绝望。
《你别无选择》是一首具有荒诞性叙事的歌曲,它通过悲伤的旋律和绝望的歌词,描绘出一个人在面对生活困境时的绝望与无力感。
刘索拉通过这首歌曲,让人们感受到了现实社会对个体的压迫和束缚,让人们对命运、人生选择和社会现实产生了更多的思考和反思。
这首歌曲不仅仅是一首歌,更是一种对于当下社会现实的深刻揭示和对于人生的无尽思索。
论刘索拉《你别无选择》的荒诞性叙事

论刘索拉《你别无选择》的荒诞性叙事
《你别无选择》是刘索拉所著的一篇小说,通过对人物和环境的描写,展现了一种荒诞性叙事。
荒诞性叙事是一种揭示人类存在的无望、绝望和孤独的叙事方式,其特点是对人物和情节的描绘中充满了荒诞和无意义的元素,以此表达作者对人生的质疑和痛苦。
小说中的主人公是一个没有名字的“我”,他是一个就业市场上的流浪者,由于没有好的学历和关系,他一直找不到自己喜欢的工作。
在社会对他的冷漠和嘲笑中,他渐渐产生了对自己无望的绝望情绪。
小说的背景设定在一个城市,城市中的环境变得荒诞性,街道上空无一人,建筑物废弃破败。
这种荒诞性的环境进一步加剧了主人公的孤独和无望感。
小说中的情节也充满了荒诞性的元素。
作者描写了主人公在一家公司应聘的过程,但这家公司似乎不真实存在,而是一种幻觉。
主人公通过一道双向门进入公司,却没有找到出口,最终被困在公司的迷宫中。
迷宫中的房间里有无数的桌子、文件和复印机,象征着无尽的工作和劳累。
在这种荒诞性的情节描写下,主人公的困境变得更加绝望和无助。
在小说的主人公终于逃出了公司的迷宫,来到了城市的顶楼。
他站在楼顶上,遥望着茫茫的大地。
这个景象象征着主人公对人生的无望和绝望。
他意识到自己没有选择,无论是在就业市场上还是在这个荒诞世界中,他都无法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这种无望的绝望在小说中被表达得淋漓尽致。
论刘索拉《你别无选择》的荒诞性叙事

论刘索拉《你别无选择》的荒诞性叙事《你别无选择》是刘索拉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通过对一个普通人在困境中做出选择的描写,展现了荒诞性叙事的特点。
故事发生在一个名叫小明的平凡人身上。
小明是一个普通的上班族,每天工作、吃饭、睡觉,过着平淡而单调的生活。
在一个普通的夜晚,他的生活发生了微妙的改变。
一天晚上,小明正在家中工作,突然接到一个陌生号码的电话。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疯狂的声音:“你死定了!你别无选择!”小明吓得手足无措,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电话的主人突然说出了小明的一些隐私,让他大感震惊。
小明意识到自己遇到了一个无比荒诞和恶劣的困境,他开始陷入一种无法自拔的恐慌之中。
接下来的日子,小明时刻感到自己被追踪,他开始变得神经紧张,连续几天没有好好吃饭和睡觉。
他试图找到电话的主人,但始终找不到线索。
这个电话成了他生活中的一块巨石,每天都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小明的心境渐渐变得扭曲起来。
他开始产生恶劣的想法,想要逃避这个命运的束缚。
终于有一天,他决定离开这个城市,移居到一个偏远的地方,换一个身份重新开始。
他带着最少的行李,悄悄离开了家乡。
小明到了一个鸟不拉屎的小镇,在那里找到了一份低薪的工作,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他告诉自己,现在他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选择,没有人可以再折磨他了。
他沉浸在对自由的幻想中,认为自己已经摆脱了过去种种的困扰。
小明并没有如愿以偿。
在这个荒凉的小镇上,他依然感到孤单和痛苦。
他意识到自己逃避的只是表面问题,内心的困境并没有解决。
他开始反思自己的选择,感到自己陷入了一个更大的迷局。
他明白,即使他再怎么逃避,这个世界上总会有无数的选择和困境等待他去面对。
通过《你别无选择》,刘索拉成功地展现了荒诞性叙事的特点。
故事以普通人的生活为背景,通过一个电话的威胁,将主人公置于荒谬和恶劣的情境中。
主人公的选择和逃避都展现了人类在荒诞性条件下的无力和困惑。
虽然小明试图通过逃避来解决问题,但最终他明白,没有人能够避免生活中的选择和困境。
读后感 人文经典小论文 青春与选择——读《你别无选择》有感

青春与选择——读《你别无选择》有感摘要:刘索拉带着一点自由散漫与对音乐的衷城写下了《你别无选择》。
这是一部被誉为“中国第一部真正具有现代意识的现代人创作出来的现代派小说”、“中国文坛自己的‘现代派’”、“中国文学的一个意外”的作品,其语言的大胆与灵活,生动地描写了一个作曲系班的故事。
即便是现在,这部80年代作品的语言也毫不过时。
阅读这部作品是一个奇特的阅读体验,不会感到沉重的年代感,反而从中看到一些现代人的影子。
关键词:青春;选择;人生这部小说讲了一群作曲系班孩子的青春。
幸福都是类似的,不幸都各有各的不幸。
不同的同学,不一样的人生,此刻都相遇在这个班。
里面对每个人都进行了描写,描写他们的个性、描写他们的生活、描写他们的选择。
这几乎是一篇都在写人的作品。
我觉得对人的描写是这部作品的精华之处。
而正因为人的多样性,使得这个班级隐约像是社会的缩影。
在社会这个大环境前提上,每个人用自己的青春做着最大的抵押,打赌自己的人生,他们的选择给他们带来不一样的人生。
但正如李鸣想退学时,王教授对李鸣说的:“你老老实实学习去吧,傻瓜。
你别无选择,只有作曲。
”有时候,选择本身带来的是无奈,也是未知的幸运。
一、李鸣——迷茫的逃避,迷茫的人生。
李鸣是一个贯穿整部作品的人物,我们可以从他身上看出他明显的成长。
从作品的开头,就很明显给出李鸣的性格——有才能,有气质,富于乐感。
这样的人本应该很适合在作曲系生活,但是李鸣想要选择退学。
李鸣说他认为自己不是这块料,即使明明在外人看来他却是那么适合。
李鸣想退学的原因或许是李鸣在这个班上看到了更有才能的孟野和森森,又或许是课程的无聊与生硬。
但无论怎样,他还是想选择退学,可遇到了王教授拒绝。
于是他开始的长时间默默的抗争,常年躲在他的被窝里。
他觉得:“琴房发出的噪音有时比机器噪音还可怕。
”此时,他内心是拒绝琴声的,因此无论再优美的歌曲都是是他心绪紊乱的噪音。
然后他在考试中看开了,他觉得“根本无所谓对错,反正你永远也无法让贾教授说。
你别无选择

《你别无选择》读后感学院:师范学院班级:b1101 学号:1312110126 姓名:张兴慧一开始看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并没有看懂,以为只是一个学校的教学方法死板、守旧压抑学生个性在当下很普遍的故事。
这是我在学校课程繁多、考试形式单一、学生们的痛苦备考理解出来的,而且这个小说里人物繁多、情节杂乱,一点也不像小说。
所以一直奇怪老师为什么推荐这么一本小说来看呢?但是在老师的指点下我又看了一遍小说得到了全新的体验。
这个小说讲述了一个发生在20年前艺术院校里的故事,有才能,有气质,富于乐感的李鸣闹退学,最终也没退成。
石白能引经据典地对老师讲错的半个字予以反驳。
马力把私人图书整理得像公共图书馆,连借书卡都不缺。
森森一天到晚砸钢琴,边喊“妈的力度”。
孟野经常闹失踪,娶了个爱情疯子的老婆,要求学校开除他,然后与其一同流放边疆。
仅有的三个女生同样神经质,一个娇滴滴得像只猫,时不时喵两声。
一个瞌睡大王,整日处于“懵懂”状态。
还有一个女生算优秀,却被几个男生同时狂追,她也来者不拒。
总之,所有的人都脱离了生活常态,穷折腾。
在表面的混乱中,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追求——音乐作曲,除此以外别无选择。
(此段属于摘抄)看完这部小说让我深有感触的是青年应该有梦想、有追求。
就像小说中的人,虽然他们很另类,让我第一遍看的时候感到很荒诞。
所有人的生活都脱离了常态,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追求就是音乐作曲,除此之外别无选择。
在追求梦想的途中,梦想可能会与残酷的现实较量。
我们可能对前途处在迷茫之中,我们随时会面临梦想破灭的可能,所以可能出现小说中人物用表面的荒唐、叛逆的作法。
但是不管怎样,青年可以叛逆、可以疯狂、可以严肃、可以执着,就是不能没有梦想。
现在的青年们除了想到就业、买车、买房等问题,也要在心里种下一个梦并执着追求。
我们也要守护自己的梦想就像文中的小个子总是不停的擦着功能圈,他的这个行为让我想到了一首佛偈“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梦想也是这样,放在心里的梦想时不时拿出来晒晒太阳,叮嘱自己不要忘记梦想。
论刘索拉《你别无选择》的荒诞性叙事

论刘索拉《你别无选择》的荒诞性叙事刘索拉的小说《你别无选择》通过其荒诞性叙事,展现了一个现代都市中的孤独和迷茫,表达了许多人在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无法选择的处境。
小说以第一人称叙事的方式,让读者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主人公的孤独和困惑,同时也激发了读者对于现实生活的思考和反思。
以下将对刘索拉的小说《你别无选择》的荒诞性叙事进行详细分析。
小说以一个女孩的视角展开,她的名字叫璐琳,是一个在都市中生活的普通女孩。
她描述了自己的生活和内心感受,表现出对于现实生活的迷茫和困惑。
在小说中,璐琳遭遇了许多挫折和困难,她感到自己处于一种无法选择的状态中,没有办法摆脱和改变现状。
这种无奈和被动的状态,构成了小说的荒诞性叙事,让读者对于现实生活中的困境和无法选择感同身受。
小说通过对于现实生活中的细节描写和情感表达,深刻地展现了主人公的孤独和内心世界。
在小说中,璐琳描述了自己每天的生活,包括上班、买菜、做饭等琐碎的事情,这些看似平凡的生活细节,却表现了主人公内心深处的孤独和无助。
她没有朋友,没有家人,甚至没有一个可以倾诉的对象,让她的内心世界变得越发冷清和孤独。
在这种情境下,璐琳的无法选择和无力改变现状,更加突显了她的孤独和困惑,使得读者对于她的遭遇产生共鸣和同情。
小说还通过对于城市环境和人际关系的描写,展现了现代都市中人们的无奈和迷茫。
在小说中,璐琳对于城市生活的描述和对于人际关系的反思,让读者对于现代都市中人们的生活状态产生了思考。
她在城市中生活,却感到孤独和无助;她与人打交道,却无法真正沟通和交流。
这种城市环境和人际关系中的无法选择和迷茫,构成了小说荒诞性叙事的重要元素,引发了读者对于现实生活中的困境和无法选择的深刻思考。
论刘索拉《你别无选择》的荒诞性叙事

论刘索拉《你别无选择》的荒诞性叙事刘索拉,一位出色的作家,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生动的叙述风格闻名。
其作品《你别无选择》是一部充满荒诞性叙事的小说,描绘了人类在极端环境下的求生与挣扎,展示了作者对人性的深刻思考和对生存的探索。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你别无选择》中的荒诞性叙事展开研究。
《你别无选择》描述了一群探险者在一座偏远的雪山中的求生故事。
他们因意外失联,不得不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艰难求生。
小说通过对这群人的心理变化和行为反应进行描写,展现了他们在面临死亡威胁时的恐惧、绝望和挣扎,同时也表现出了他们在绝境中一丝不苟的求生意志和对生命的顽强追求。
整个故事情节紧凑,节奏明快,扣人心弦,读者在阅读中总能感受到以身处其中的紧张与焦虑。
小说的荒诞性叙事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是环境的荒凉与威胁。
作者通过对雪山环境的描绘,使读者感受到了这片地方的荒凉和残酷。
在这片无情的雪山中,冰天雪地、风雪交加,每一个细节都透露着死亡的气息。
读者随着故事的展开,会逐渐被这种环境所吞噬,感受到绝望与无助。
这种环境对人的剥夺和考验,使得小说带有浓厚的荒诞性特征。
其次是人性的荒诞和扭曲。
在绝境中,人们为了生存不惜做出各种荒谬的行为,甚至背弃了最基本的道德和人性。
小说中描绘的那些探险者,原本是对生活充满希望和渴望的,但在极端环境的考验下,他们不得不面对本能的激活,丧失了理智和人性,甚至产生了相互残害的念头。
在这种极端环境中,人性的扭曲和荒诞性表现得淋漓尽致。
最后是自然规律的无情和不可抗拒。
在小说中,作者生动地展示了自然规律对人类的挑战和考验。
雪山的险恶环境、风雪的肆虐、险峻的地形,都成为探险者们求生的绊脚石,他们不得不直面自然的残酷和不可预测性。
在这种情况下,人类的力量显得微不足道,自然规律的无情摧残,使得人类的命运显得渺小和脆弱。
《你别无选择》是一部充满荒诞性叙事的小说,通过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深刻观察和描写,表现了环境的荒凉与威胁、人性的荒诞和扭曲、以及自然规律的无情和不可抗拒。
读书笔记 人文经典阅读课程作业 读后感 《你别无选择》 --刘索拉作品读后感

《你别无选择》--刘索拉作品读后感这次的人文经典选取的刘索拉老师的《你别无选择》,刘索拉老师是一位音乐家、作曲家,也曾经被视为中国真正的“现代派”的作家。
也凭这篇小说当年引起的轰动和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影响,刘索拉已经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拥有了一席之位。
在新时期的中国,小说类型多种多样,其中有一种叫“先锋派小说”,它主要是指80年代中期以后出现的一批具有探索和创新精神的青年作家所创作的新潮小说,其中刘索拉老师的《你别无选择》是属于早期的主要作品。
她的小说多以音乐界生活为素材,采用“黑色幽默”的笔法,表现当代中国80年代的现实,笔下人物多为“精神贵族”或“迷惘的一代”。
文中的李鸣,马力石白等在文中具有强烈的当时时代青年的面貌。
那种不愿被束缚,想追求心中的理想,一定要有自己的风格。
刘索拉亦是才华横溢的女子,玩票性质的小说《你别无选择》使众多专业作家大为逊色,而刘索拉本人志不在此,她在音乐界里风生水起。
如果美貌使女人光荣万丈,才华就使一个女人魅力四射。
概括:《你别无选择》以某音乐学院为背景,描写一批学生与教师,塑造了一群不可思议的荒诞的人物形象。
满了活力、朝气和叛逆精神的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景。
他们各有怪癖,但都无甚意义可言。
小说描写的生活领域是特殊而又狭小的:这似乎只是音乐学院作曲系一群学生和教师的一段狂放、幽默胡闹的生活场景,看似很正常,但是在当时的时代是具有不用的意义的。
他们有日常的学习,也有突来的考试,罕遇的国际比赛;有对艺术事业的执着追求与厌倦,也有对艺术法则的泥守与背叛;有婚姻的悲剧,友谊的真挚和深沉等,都是一些平时生活中能遇到的场景,那它真正的意思是什么呢?看我看来,就是对生活的反抗罢了。
然而刘索拉却自有她的想法。
在艺术上,刘索拉作为一个艺术叛徒,她的思路的猛锐、大胆,她在艺术处理上表现出的独特的选择力,自能使读者注目。
这也是她的小说《你别无选择》能取得成功的原因。
小说里,李鸣是个有才能,有气质,富于乐感的人。
你别无选择读后感(多篇)

你别无选择读后感(多篇)刘索拉是中国优秀的小说家、作曲家、人声表演艺术家,她的小说《你别无选择》被认为是中国第一部真正的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代表着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的最高成就,她的小说多以音乐界生活为素材,采用“黑色幽默”的笔法,表现当代中国80年代的现实,笔下人物多为“精神贵族”或“迷惘的一代”。
作品的叙述视角及其中的人物形象以及性格所体现的现代主义特点也比较突出。
一、叙述视角的现代特点在传统的小说创作中,作者一般采用全知的叙述方式。
即叙述者是无所不知的上帝,以无所不在的眼光叙述故事。
而我们细细品味《你别无选择》可以发现刘索拉别具一格。
小说是以第三人称外视角叙述的,作者一开始就打算把自己身藏起来,以一种冷静的笔调来叙述。
(一)反传统的叙述视角在这篇小说中,活动着一群活泼、有思想的年轻人。
如果从作者对于人物所施笔墨来看,很难分出人物主次。
但是细细品来,我们可以发现李鸣这一人物形象的内心矛盾及其解决是贯穿小说的主线,王教授在李鸣准备打报告要求退学时对他说的话“你别无选择”,被作者用来作为标题,也可以见李鸣这一形象在小说中的特殊位置。
作者在小说叙述中,隐藏起来站在幕后,把李鸣的视角作为自己的叙事角度,使叙事抛却了主观感受,大大地增加原叙事成分,使得反传统的特征出。
(二)多变的叙述视角小说开篇写道:李鸣已经不止一次想过退学这件事了。
自从李鸣打定主意退学后,他索性常躲在宿舍里画画,或者拿上速写本在课堂上画几位先生的面孔。
而马力呢,对什么都无动于衷,却爱购买书籍,画私人藏书印章,爱睡觉;小个子因弹琴早已得腱鞘炎……王教授的“你老老实实学习去吧,傻瓜。
你别无选择,只有作曲”虽说是针对李鸣而言的,可是却又让人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是针对作曲系的每一个学生的。
所以,我们很难辨析出《你别无选择》的叙述者到底是谁,刘索拉在叙述中,常常变外视角为内视角,把叙事者的第三人称的外视角与故事人物的内视角交错合并,也就是视角越界。
(三)客观的叙述视角当代小说家要求文学作品真正返回生活中的真实,纯粹客观的对生活本态进行叙述,他们要求作家要逃避自己的意识判断,理性侵犯,在写作过程中,不要论述分析,而是被动地接受生活给予的种种现象,作家叙述时是一片真空、一片透明,不带丝毫偏见,不掺入半点属于自己的杂质,只原原本本地把生活的具象原始地还原出来,以达到一种完整的而不是支离破碎的、现象的而不知理念的真实。
《你别无选择》读后感范文(2篇)

《你别无选择》读后感范文小说以八十年代的某音乐学院为背景,描写了一批不可思议的荒诞的教师和学生,他们都各有各的特色和怪癖,唯一的共同点就是毫无意义。
李鸣是个十分有才气的人,但不求上进,成天想着怎样才能退学。
他有才能,有气质,富有乐感,这是一个老师对他的评价。
王教授对他说叫他老老实实学习,他别无选择。
这造成了他从此赖在床上不起来,这是一种毫无意义的破烂的人生。
与此同时石白的人生也是如此的毫无意义,一本《和平学》学七年,他总是这样墨守成规,得不到一丝一毫的进步,学小提琴学十五年一样跑调,总是爱引经据典不容一丝一毫的不同,并以此来批评和反驳别人。
他不参加任何活动和任何人都搞不到一起。
他总是爱做些让人无法理解的事情,在自己寝室里做了个小型图书馆,最后还搬去理工科的寝室就为了和他们半夜的时候“引经据典”,真是好笑。
还有那十分讽刺的贾老师,一个墨守成规、因循守旧的从不作曲的教授作曲的老师,他对那些拥有疯狂的想法和希望的人总是无情的打压,十分讨厌。
他呼吁要对学生从生活到学习进行正统教育,不仅作品分析课决不能沾二十世纪作品的边儿,连文学作品讲座也取消了卡夫卡。
在小说里我不是很喜欢贾老师,他的曲子和他的整个人一样平庸无奇,他自己一辈子兢兢业业,却创新不出一首民谣或诗歌,还十分痛恨那些没完没了孤傲创作的人。
这或许正反映了中国八十年代以后新旧思想的交锋与冲突。
在《你别无选择》中我还是喜欢那些富有鲜活生命、具有动感和创新力的人物形象。
“猫”、“懵懂”、“时间”、孟野和森森。
还有金教授,一把年纪的人总爱穿灯芯绒猎装,有时还喷喷法国香水。
这都是和李鸣、孟野、贾教授截然不同的人物形象。
这些人中最具活泼的人就是孟野和森森。
孟野是个十分有才气的人,他长相不错而女友众多,经常莫名其妙失踪几天,但他门门功课都五分,是一个疯子一般的存在,经常不按规章办事。
他的作品充满了疯狂的想法,一种渴望超越自身的永不满足的追求金教授很喜欢他。
但是结局却是差强人意。
论刘索拉《你别无选择》的荒诞性叙事

论刘索拉《你别无选择》的荒诞性叙事《你别无选择》是刘索拉的一篇荒诞性叙事作品,故事以荒岛上的两位幸存者为主线,通过对自身境遇的描写来展现出人的生存本能和对希望的追求。
故事一开始,主人公发现自己在一个荒凉的岛屿上,周围一片荒芜。
海滩上漂满了碎木和海藻,高高的椰子树上挂满了成熟的椰子。
主人公研究了一番,意识到自己已经被困在此地,离开的道路已经被切断,她别无选择,只能开始寻找生存的办法。
在荒岛上的如同一只野兽的主人公的荒诞生活就此展开。
她开始寻找食物。
她学会了砍伐椰子树并取下椰子,通过点击将其打开,然后摄取其中的水分和果肉。
她探索了岛屿的各个角落,找到了食物、水源和草木,渐渐摸索到了生存的法则。
荒岛上的生活虽然简陋,却也有着一些奇异的现象。
主人公开始注意到背后的声音和影子,时常能够感受到一股诡异的气息。
于是她开始担心起来,害怕这个鬼岛会突然降临灭顶之灾。
在这个孤岛上,她迷失了方向,无法找到任何一个正常的方向指引她的前方。
主人公开始思考:自己是否只是一具死物,毫无生命力可言?在无边无际的荒岛上,还有没有其他幸存者?这些问题让她陷入了绝望的境地。
在绝望中她依然咬紧牙关,努力寻找到了一线希望。
主人公发现了岛上的海峡,距离岛屿不远的地方有一些划痕的小木筏。
她明白,这极有可能是其他幸存者留下的生命的希望。
于是她开始修复小木筏,希望能够通过海峡找到其他幸存者,在荒岛上重构人类的社群。
在小木筏上驶过海峡的过程中,主人公经历了无尽的黑夜和风暴的考验。
但她始终坚持着,追求希望的力量驱使着她继续向前。
最终,她不辞辛劳地到达了岛屿的另一边,发现了一处有人居住的村庄。
通过整个故事的展示,刘索拉生动地表现了人类在极端环境中的荒诞性。
主人公面对荒岛上的困境,虽然处在绝望的境地,但她并没有放弃,仍然保持着追求希望的勇气和决心。
她以自己的意志力克服了困难,通过修复小木筏来寻找其他幸存者,最终获得了生存的机会。
这篇故事给人以启示,即使在最无望的情况下,只要我们不放弃追求希望,就有可能找到生存的出路。
《 你别无选择》读后感

你别无选择小说以非常诙谐的方式描写了一群生活在音乐学院的学生的生活状态,语言情节极其夸张和有趣。
我记得里面有整天睡不醒的懵懂,有一个像猫一样的女孩子,老教授考试她不会就学猫,搞得教授不得不让她过关,还有一个极爱干净生活刻板的后来失踪的男孩。
有一次考试听力,正当他们凭着记忆往卷子上写音符时,临考场的一个男生考完在走廊高唱了一声“妈”,结果差不多所有人的音调都被那一声妈给拐跑了……然而刘索拉却自有她的新意。
作为一个艺术叛徒,她的思路的猛锐、大胆,她在艺术处理上表现出的独特的选择力,自能使读者注目。
我说刘索拉是艺术叛徒,是因为她笔下处处闪露着对我们的文学艺术教育和文学评论中的陈规旧范的批判锋芒。
她的批判是毫不妥协、毫无回旋余地的。
她借着对贾教授的形象和作曲系整个学院氛围的辛辣讽刺,把我们艺术教育中某些陈旧的内容与僵化的形式,把青年学生的心理,用最无讳饰的方式表现出来。
贾教授的形象是相当漫画化的。
但这是准确、简练、深刻的漫画化。
我们惯于把漫画化视为文学中性格描绘的粗陋形式。
其实,对于象贾教授和他的风纪问题、方向问题这一类在现实生活中本来就相当漫画化的现象,难道庄重严谨的笔调能够得其风神吗?从执拗地召开文艺方向问题的讨论会,到主持累死人的刻板而又莫名其妙的考试,一直到选拔学生参加国际比赛前后的表演,贾教授一切活动的目的就是防范二十世纪现代派作曲技法的渗入,固守他那些据说是万世不变的艺术法则绝不松手。
他一生平庸,所以就特别恨别人创新;他自视神圣,所以毫不怀疑任何与他不同的研究都是堕落;象套中人一样刻板和拘谨的外形,包裹着一颗小器、敏感的心。
虽说有些学究气,但却也不乏政治适应性。
假手石白,把孟野的创新之作上纲为“法西斯音乐”这一手,就不是一介书生做得出来的。
至于那种“不仅担心自己的金字塔,而且担心全国、全世界都必堕落无疑”的真诚和义愤,那种“一匡天下,舍我其谁”的幻觉,更是活画出了一副闭目塞听者的面孔。
使我们为艺术创新者的命运深感悲哀的是,贾教授阻遏创新的能量并不全是他的个性或品质带来的,更多地是借助弥漫于全社会的因循守旧的习惯和惰性。
论刘索拉《你别无选择》的荒诞性叙事

论刘索拉《你别无选择》的荒诞性叙事刘索拉是一位备受瞩目的作家,他的作品《你别无选择》被誉为一部荒诞性叙事之作。
在这部小说中,刘索拉展现了他独特的叙事风格和对荒诞现实的深刻洞察力。
小说以一个离奇而扭曲的故事为主线,融入了现实主义和荒诞性的元素,让读者不禁为之震撼。
小说的主角是一个名叫李明的青年,他生活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和混乱的世界中。
在这个世界里,一切似乎都充满了不可思议的荒谬和无奈。
李明本来可以选择不同的道路,却总是不断陷入一些看似无法逃脱的困境中。
故事背景设置在一个虚构的城市,这个城市充斥着各种奇异和怪诞的现象。
在这个城市里,人们的命运似乎不受他们自己的控制,他们总是被一些不可知的力量所操纵。
这种想象之中的城市,成为了小说中无法预期和不可控制的事件发生的背景。
这种不确定性和混乱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到一种无法抗拒的震撼和困惑。
在小说中,刘索拉采用了一种流畅而混乱的叙事手法,让故事呈现出一种扭曲而奇异的感觉。
他糅合了现实主义和荒诞性的元素,创造出了一个独特的叙事空间。
在这个空间里,一切似乎都失去了常规的逻辑,人物的行为和情节的发展都充满了无法理解和解释的谜团。
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往往会感到一种无力和茫然,正是这种感觉让小说在荒诞性叙事的传统中脱颖而出。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也是令人印象深刻的。
李明是一个充满迷茫和困惑的年轻人,他的内心世界充斥着对现实的失望和对未来的无奈。
他总是试图逃离现实,却总是在一次次的徒劳中陷入更深的绝望。
而在他周围,还有一些怪诞而古怪的人物,他们的出现让整个故事更加扭曲和离奇。
小说中的情节发展也是颇具张力和震撼力的。
刘索拉通过一系列扭曲而又紧凑的情节,让读者陷入一个又一个的险境和困境中。
在这些情节中,小说不断给读者带来意外和反转,让人不禁为之惊叹。
这些情节也表现出了现实中的一些荒诞和无奈,让人深思和反思。
在小说的结尾,刘索拉给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结局。
在这个结局中,李明似乎找到了逃离困境的出路,但又似乎没有真正解决他内心的困惑。
论刘索拉《你别无选择》的荒诞性叙事

论刘索拉《你别无选择》的荒诞性叙事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可以说是一部具有浓厚的荒诞性叙事风格的小说。
小说以经历了创伤的主人公小雨的视角展开,通过对他一系列荒诞不经、离奇又充满矛盾的经历的描写,展现了一个荒诞世界中的个人悲剧。
小说一开始,小雨从一个突然坠入父亲失踪之谜的普通高中生的角色转变为一个被陷害、孤立的无法逃离的受害者。
他不得不面对一个看似简单却充满危险的任务,因为他必须寻找父亲的下落,才能解开隐藏在背后的一系列谜团。
小说却同时揭示了一个荒诞的真相:这个任务不存在,他并没有选择的权力,他只是一个被命运操纵的傀儡。
小雨所经历的一切都充满了荒诞性叙事的元素。
他被迫从一个孤儿院逃离,进入了一个荒凉的小镇,被卷入了一场针对自己的阴谋之中。
他面对的每个人物都似乎有着自己的目的和秘密,他们的行为和决策都充满了荒谬和矛盾。
在这个世界中,一切都是无法预测的,甚至连小雨自己也不得不承认他的存在只是一个意外,他从一开始就被命运抛弃。
小说中的这种荒诞性叙事让人不禁感到迷茫和绝望。
小雨对于自己是否拥有选择的权力产生了怀疑,他对于真相的追寻变得毫无意义,一切都变得荒谬而无助。
小说给人一种深深的绝望感,人们在这个世界中是无力改变自己命运的。
尽管小说具有浓郁的荒诞性叙事风格,但是它也透露出了对于人性和自由意志的思考。
小雨的遭遇虽然充满了荒谬和无力,但他依然坚持寻找真相,试图从这个疯狂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一丝存在感。
尽管他最终并没有找到答案,但他的努力让人感到敬佩。
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通过荒诞性叙事的方式展现了一个充满矛盾、无助和荒谬的世界。
小雨的遭遇让人感到绝望,但他对于真相的追寻也让人看到了对于自由意志和人性的思考。
这部小说充满了深度和哲理,使人在读后思考人生的意义和自由的真相。
论刘索拉《你别无选择》的荒诞性叙事

论刘索拉《你别无选择》的荒诞性叙事《你别无选择》是中国作家刘索拉创作的一部小说,以荒诞性叙事为特点。
小说以叙事者的角度展开,通过主人公的经历和感受,揭示出现代社会的荒诞和困境,呈现出人类在现实面前的无奈和无选择。
小说以一段含糊不清的场景开始,主人公被描绘成一个孤独、迷茫的人,他步履蹒跚地走在一个废弃的城市里。
城市中荒芜的景象和冷清的街道,象征着现代社会的荒诞和孤寂。
主人公身上的衣物破旧、脏乱,这更加突出了他的无助和无奈。
通过这一描写,小说开启了对现实的荒诞性揭示。
与此小说通过主人公的遭遇展现出现代社会给人带来的困境和无选择感。
主人公被逐渐描绘成一个边缘人物,他失业、无家可归,生活无着无依。
他曾经的努力和奋斗都化为乌有,他感到自己像是一个在现代社会中落伍的人。
这种困境和无助体现了现代社会中人们的无处可逃和无法选择。
小说中的主人公还通过与其他边缘人物的交往,凸显出现代社会人际关系的荒诞。
他与其他边缘人物打交道,常常是暴力和冲突,他们之间缺乏信任和共同认同,导致无法形成真正的社会群体。
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荒诞性,进一步加深了主人公的孤独和无助感。
小说还通过主人公的内心思想和独白展示了荒诞性的叙事。
主人公开始对生活感到失望和迷茫,他开始怀疑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他思考着自己的存在和处境,但却找不到答案。
这种思考和反思的过程,让读者感受到主人公内心深处的荒芜和绝望,也使读者对现代社会的荒诞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你别无选择》通过主人公的经历和感受,以荒诞性叙事的方式展现了现代社会的荒诞和困境。
小说中废弃的城市景象、主人公的无家可归和无助感,以及人际关系的荒诞和主人公内心的迷茫,都在彰显现代社会中人们所面对的无处可逃和无法选择的局面。
这种叙事方式使得读者能够更直接地感受到现代社会的荒诞性,思考人类在这一现实面前的无奈和无选择。
读后感 观后感 人文经典课程论文 期末小论文 《你别无选择》读后感

《你别无选择》读后感
《你别无选择》是作者刘索拉的代表作,也正是因为这一作品,让更多的人认识了她,喜欢了她,迷恋了她。
有人说,她是中国真正的“现代派”作家,以“黑色幽默”的手法,集夸张、幽默、嘲弄为一体,展现了80年代的“迷茫的一代”或“垮掉的一代”。
然而,我却深深得喜欢上了她,喜欢上了她的这部作品,喜欢上了她作品中的那些人物。
或许,这与90年代的我们早已被扣上的“垮掉的一代”、“堕落的一代”等等这些帽子是分不开的吧。
也正因如此,小说中那些貌似荒诞的人物设置也没有丝毫的违和感。
都说要想真正地读懂一部作品,首先地,你得了解它的创作背景,对于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更是如此。
只有你真正地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了解书中人物所处的环境,才能明白别无选择中的种种抗争,在外人看来垮掉、迷茫的一代中如何坚持自己的追求,如何最终获得成功。
80年代,正值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索拉《你别无选择》--不疯魔不成活
我为什么起这个名字,因为这是当我看完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这本书后的一个最强烈的感受,在音乐和文学的道路上,不疯魔不成活。
刘索拉和她的作品代表了一群中国80年代时期绝世而独立的年轻人们。
1985年她出了一本书,当时那几乎是所有大学生和文学青年必读的一本。
这本书一下子打开了一个很深的世界,里边所有的人都很另类,很有个性,有思想、有创造力,很能代表当时年轻人的躁动和反叛。
大家最初对她的认识就是一个作家,后来才知道她本身就是音乐学院毕业的,而且自己做音乐。
后来她出了国,也写了些别的小说,内容都跟音乐有关,可是人们真正记住的还是她的成名作———《你别无选择》。
这本书以音乐学院为背景,描写一批学生与教师,塑造了一群不可思议的荒诞的人物形象。
我印象最深的两个人物便是孟野和森森。
孟野呢,门门功课五分,是学院的高材生,充满创造的灵感,离不开女人却又被女人折腾得死去活来。
他的参赛作品,精妙无比人人叫绝,却因有“法西斯”之嫌而被淘汰。
末了被妻子一封控告信弄得不能不中途退学。
森森在这群人中间可谓是个幸运者。
他成天不理头发不洗澡,只管砸琴键,一心要砸出“妈的力度”和“自己的风格”,最终作品在国际比赛中获奖。
但这种获奖也不能说明某种确定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