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心理学概观(1)

合集下载

《后现代主义心理学》PPT课件

《后现代主义心理学》PPT课件

精选PPT
25
二、关于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从事后现代心理学思想研究的学者们,反对科学主义心 理学对研究对象可观察性的强调,也不将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 作为心理学唯一合法的研究任务。
格根(Gergen)倡导:研究者应富有冒险精神,通过提供新 的理论的、解释性的和可理解性的体裁,突破传统心理学所设 置的障碍,扩大心理学的疆界。
精选PPT
26
三、关于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苛费尔、迈克尔(M.Michae1)等人则尝试着超越心理 学之自然科学与人文社科对立的学科定向,坚持心理学是 一门中间、边缘、交叉学科,这种主张比较符合当前心理 学的发展潮流,也是不少心理学工作者的共同意愿。
在一些后现代时期的心理学家眼中,心理学要想顺应 时代的潮流,直面错综复杂的后现代心理生活,就必须挣 脱经验主义和实证主义所设置的桎梏,超越无意识的迷宫, 放弃自我崇拜,将视野投注到人类活动与现今的自然和文 化世界之间的关系之上。从这层意思上讲,心理学似乎更 具有人文社科的性质。
精选PPT
8
三、后现代心理学产生与孕育的意义
产生:
后现代心理学思想的产生既有影响心理学发 展的外部环境因素,也有心理学发展的内部原因.
面对后现代文化思潮的冲击和现代社会所造
成的人类心灵的空虚、无根、焦虑、困惑、压抑
等问题,寄望于以人的精神现象与行为机制为对象
的心理学,为了给处于后现代境遇中的人们提供有
识的合法性要通过实际应用和多元的研究方法(其中包括
定性描述)方能体现出来。
精选PPT
23
一、关于心理学的专业知识
(三)价值介入
心理学的最重要的角色和作用应体现在具体 应用及解决现实问题之中,而不是忙于形成抽象的 理论、获取无关宏旨的零散知识。

后现代主义心理学

后现代主义心理学
(3)强调以整体论来看待人,看待人的心理现象,看待心理学家的研究工作,这符合科学研究的系统性原则 和发展性原则。
(4)呼吁和强调心理学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心理学家应具有的社会责任感,提倡心理学在建构世界新文化上的 独特贡献,这一点,是十分正确的,对我国心理学也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5)后现代主义十分重视人与人的心理差异,如价值观的不同,风格的差别等,这比较符合具体的人性的看 法,也在一定程度上突出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因而,也是对心理学的研究有利的。
产生背景和缘由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个历史分期的概念,表示现代化的后期或资本主义发展的后期。有人认为,后现代社会是 一个完全商品化了的、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信息社会。“后现代主义”一词最早是在60年代中叶建筑学中使用的。 后来,艺术、文学、社会学领域也经常使用这一概念。70年代,法国的某些哲学家从哲学发展的角度对后现代主 义这一历史时期进行了界定。后现代主义思想是对后现代主义时期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艺术风格等方面的 认识和分析。也可以说是近10年来各种哲学思潮、艺术观点、建筑风格、社会心态的汇集。例如劳塔得从知识结 构的变迁方面阐述了后现代知识结构的特征。弗克特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了后现代时期知识的商品化与权力的联结 形式。后现代主义思想是对后现代的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反映,具有相对独立的社会文化特征和代表某种时代 的思维方式。作为一种思潮,它也是对历史和现实的比较与反思,对科学与文明的审视,对线型二分化认识论的 置疑,对人生价值的重新估价。无论是从艺术观、文化历史观还是从哲学思想来看,后现代主义思想都在一定程 度上反映了商品经济从产业型向消费型过渡时期,人们面对现实与理想、信念与行为的矛盾。
(2)轻视低级心理的研究,重视高级心理的研究,强调心理学应尽快与伦理学、艺术、社会学接轨。

后现代心理学

后现代心理学

对后现代的理解
• 后现代主义不是对现代主义的否定,而是对现代主义 的补充和丰满。 • 后现代是现代的派生与发展,它不是一个完整系统。 用绝对化思考后现代本身是现代的。 • 把握现代倡导的同一性、普遍性的同时考虑后现代个 别性和多样性,这个世界才算丰富多彩。
对后现代的理解
• 后现代是治疗策略,可以解构人性被文化压抑引发的 心理痛苦。 • 后现代比较在意少数人的感觉、利益和权力。 • 可以帮助我们从权威性理论崇拜中解放出来,发展有 创意的,轻松、自由的咨询风格。 • 后现代是文化并存主义的,利于我们对不同学派的理 论、技术的整合。
后现代心理学的特征
西方心理学后现代取向总的特征为: • 1. 反基础主义 认为心理学的概念,诸如态度、情绪、记忆、思维、人格和个 性等并没有一个客观存在的“精神实在”作为基础。 • 2.反本质主义 认为人并不存在一个固定不变的本质,所谓人的本质是社会建 构出来的。 • 3. 反个体主义 认为个体心灵的研究只有放到社会的历史背景中,放到文化的 话语中才是合理的。 • 4.反科学主义
后现代心理学产生的背景
• 一、社会文化背景
20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科学技术的革命和资本主义的高度发 展,西方社会进入一种“后工业社会”,也叫做信息社会、高 技术社会、媒体社会、消费社会、最高度发达社会,从文化形 态上称为“后现代社会”。 后现代社会的主要特征: 1、从社会特征来讲,它是后工业社会,是信息和科学技术膨胀和 泛滥的新时代。 2、后现代社会的知识特征是,一切知识都被数字化、符号化和商 品化了。不能信息化、计算机化的知识,几乎不被看作知识。 同时知识全部商品化,知识的发现和传授变成知识的生产和销 售,甚至知识就是为了销售而生产,学习知识成为一种知识的 消费过程,。

心理学的后现代思想——紫玉共37页文档

心理学的后现代思想——紫玉共37页文档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心理学的后现代思想——紫玉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后现代心理学思想研究综述

后现代心理学思想研究综述
主义 心理学思想 的基本观点 后 现代心理学 思想 更注 重 的是研究 思对 象 、方法 、学科 性质 等 问 题 。后现代思潮对 主流心理学 的研究范式提出异议 ,要构建新 的心理学 模式 。以下就是从这几个方 面分析后现代 主义对心理学的影响 。
1 、关 于心 理 学 的 研 究 对 象 首先 ,后现代 主义者主张对人进行整体的解构 ,而不是孤 立地看待 人 ,要 研 究 人 的交 往 问题 ,注 重 人 性 ,尤 其 是 人 的社 会 性 。在 具 体 的社 会 背景 下对人性 问题进行研究 ;其次 ,后现代主义者认为 当前心理学一 味追求 的是抽象 的、普遍 的客观 知识 ,这对 于人类生 活缺乏实践 意义 , 心理学应该去研 究有 社会 价值 的、独 特的 、与文化 、历 史相 结合 的 问 题 ,使心理学更好地服务于大众 的 日常生活 ,也就是提倡整体 论和从文 化历史 的角度来研究人 的心理 ;再次 ,后现代主义者批判心理 学只研究 可内部观察 的直接 经验或可外部观察 的行为 ,而否认意识背 后人类 的精 神存在 或者说是人 的心理活动 的内隐状态 。这样只强调 自 然 属性 ,必然 忽略社会属性 , 使研究得 出的结论 只适合脱离社会文化历史 特征的 自 然 人 ,势必影 响心理学 的价值 。此外 ,心理学的研究领域还有很 大的潜力 值得热爱生活 的人去挖掘 ,如心理投射现象的研究 、超个人 主义的研究 等 ;我们应该从不 同的视角 出发 ,运用诸如伦理学等人类优 秀成果 ,多 方 位 地 探 究 人 的高 级 心 理 与 行 为 。
后现代心理学思想研究综述
文/ 张 天 雷
摘 要 :后 现代 心理学是 2 O世纪 8 O年代 中后期在 西方兴起 的一种新的思潮 ,是后现代 主义时代 精神的产物。在后 现代思潮的影响下一些从 事后现代心理 学思想研 究的心理 学工作者 ,对 目前 心理学的研 究对 象、研 究策略 、研 究方 法、 学科性质等问题进行 了深刻的反 思,对主流心理 学的研 究范式提 出异议 ,主 张建构新 的心 理学研 究模 式,被视 为主流 心

后现代心理学

后现代心理学

后现代生活观
追求生活舒适. 追求爽\酷的感觉. 寻求刺激.
后现代主义
一方面表现为以当下存在为中心的本 体论,另一方面表现为口语即言语中 心论的语言学。 从横向思维转向纵向思维:理性思维 方式的“树状结构”转为后现代横向 思维方式的“根状茎”理论。同层面 的丰满。

后现代主义

“根状茎”结构代表着后现代的思维方式,
后现代生活观

后现代人推崇中国古代老子和庄子的 生活哲学,这就是一种能屈能伸、从 容不迫、静中有动、随机应变、顺其 自然、具有不宣扬个性,也不顺从共 性的自由生活方式。
后现代生活方式

不再遵守传统道德和规范所规定的生 活,愿意尝试各种新生活的可能性。 充分利用消费社会提供的休闲条件, 宁愿过以消费旅游为基本方式的“游 牧式”生活,将生活艺术化和美学化, 不但使生活充满着艺术的气息,而且 使生活本身也成为艺术。

后现代主义的特征
认为探求绝对真理的惟一性的哲学已 不复存在,只存在着各种形态的哲学; 真理不复存在,存在的只是对真理的 不同解释。 真实也只存在于话语、解释、言谈、 思考、写作和传播中;

“现代化”过程指商品化、城市化、 社会机构化和理性化的过程

是一个充满发明,革新和活力的过程。 “现代性”体现的是理性和启蒙的精 神,它相信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 人性和道德的不断改良和完善,人类 将从压迫走向解放。“现代性”通过 新的技术,新的运输方式和交往方式, 产品的分配和消费形式,现代艺术和 意识形态散布到日常生活中去。
后现代心理学 或后现代社会心理学
后现代主义心理学 不是一个学派, 而是 一种思潮



后现代主义哲学 不是哲学 而是 一种哲学反思

后现代心理治疗理论与技术

后现代心理治疗理论与技术

对问题变化的提问
• • • • • • • • • • 问题有一天会自动消失吗?如果会,可能是多久? 如果发生了奇迹,问题突然消失了,你怎么知道? 如果问题好了,你不想让家人知道,他们会自己看出了 吗? 问题带来的那些改变是你不喜欢的,那些改变又让你求 之不得? 如果一定要说问题还是有一些好处,那么最大的好处是 什么? 如果家人说,你有问题就可以在家,你愿意有问题吗? 有没有可能你会喜欢你的问题,希望它留下来陪你? 如果问题解决了,你接下来会做什么,会跟以前一样吗? 如果问题好了,你还是不快乐,那怎么解释呢? 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是什么呢?
混沌与复杂性思维
• • • • • • • 混沌定律 初始条件 不确定性 扰动理论与蝴蝶效应 内在节律 计算机模拟生命 神经网络
提问技术
提问的奥秘
• 为什么是问题,或者问题的解决之道本身 就在人的内心里。 • 比喻:一个黑暗的屋子,提问象一根微弱 的蜡烛去照亮内心的不同层面。 • 提问要破除一种问题催眠,让人的意识活 化,挣脱被某种视觉、思维的限制。 • 提问为了重组内心,寻找自在的解决之道。
后现代主义特征 • 感觉到的自我只是自我的一部 份,没有真实自我,也没有自 我认同。 • 真实也只存在于话语、解释、 言谈、思考、写作和传播中
后现代主义特征 • 强调不确定性 “不是我说语言, 而是语言说我” • 主张内在性,或是“感觉回 归”,把自我看成多面的、流 动的、临时的和没有任何实质 性统一的。
后现代的咨询风格
• 服务:个案主导,让咨询与心理理论 为咨客服务。 • 尊重:多元并存主义与文化相对性。 • 方法:引进了话语分析。 • 灵活:紧跟随社会变化,研究信息化、 高科技、经济发展、后物欲时代人们 的心理特征与生活方式。及时调整咨 询的方式与技术。

后现代心理学与心理咨询概述

后现代心理学与心理咨询概述

后现代心理学与心理咨询概述20世纪的文化经历了三个时期: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

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伴随着后现代文化的兴起,一种新的心理学思潮在西方心理学界逐渐兴起并传播开来,这就是后现代心理学。

后现代心理学的特征在于对现代心理学予以反叛和消解,尤其是对以实验主义、实证主义和个体主义为宗旨的科学主义心理学的反叛和消解。

它是在后现代文化思潮的冲击和现代心理学陷入“合法危机”的形式下萌生的一种探讨处于后现代境域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机制的当代西方心理学研究的新视野、新趋势。

1.后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思想后现代心理学认为现代心理学已处于危机之中,传统心理学的实证主义思想和方法应受到抨击和反叛。

综合其思想,现把后现代心理学的基本主张归纳为以下几方面:在研究内容上,后现代心理学认为应当看重局部的、边缘的、有用的、本土化的心理学专业知识,而对普遍的、抽象的、客观的、囿于实验室的心理学专业知识不感兴趣。

在研究对象上,倡导突破传统心理学在研究对象上的固执与褊狭,主张不以可观察的对象为限,力主心理学研究视角的多样化。

在研究方法上,提倡研究方法的多元化,主张整体论、建构论和系统观的研究法则,反对人为地分解和切割人的心理现象。

倡导以社会建构论、历史文化学的方法研究人的心理,反对割裂人与社会文化的关系;重视人的主观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认为把客观性、经验性这些硬科学的实证原理运用到心理学的研究中是荒唐的。

主张恢复和重视心理学质化研究的地位和价值,以弱化科学主义心理学对量化研究的过分器重,终结实证方法的霸权地位。

在研究理念上,提倡多元性、不确定性、无序性和矛盾性,淡化对绝对性、客观性、普遍性真理的追求,注重从文化、历史、社会、环境等方面来考察人的心理和行为的机制。

关注事实与价值的融合,认为人的态度和价值可以决定什么东西可能成为事实。

重新确立了价值、目的、意义在人的心理活动中的重要地位。

在学科定位上,关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对现实问题的适应和解决,强调心理学的生命力在于实际应用,坚持心理学之边缘性、交叉性和中间性的学科定位。

浅析后现代心理学

浅析后现代心理学

浅析后现代心理学作者:祁俊贤马长红来源:《青年文学家》2010年第07期摘要:20世纪后现代心理学应运而生。

它扬弃了科学主义心理学的原则方法和研究范式,超越了其理论误区和世界局限。

主要观点是:放弃追求普适性,承认历史性和具体性;批评唯一性,提倡多元性和差异性:坚持心理学的中间学科地位。

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心理学治疗理论及技术的发展有开放性的影响,使心理治疗更具人性化、社会化,更具创造性。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后现代心理学心理治疗[中图分类号]:H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0)-04-0109-01 一,后现代心理学的兴起与内涵现代心理学以自然科学为标杆其弊端暴露无疑,在现代人的社会生活中逐渐丧失了应有的意义。

后现代主义思潮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

它是一种具有多元性又具有某种一致性的思维方式,是一种企图解构和超越现代哲学和文化理念的思想潮流。

它集中体现了西方哲人们对“现代”哲学的强烈不满情绪,同时也昭示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后现代心理学在哲学、社会文化和心理学三大背景下产生。

后现代心理学家认为,心理学的知识、概念和理论完全是社会建构的产物。

在后现代语境下,对人的心理有了一个全新的更深刻地认识。

后现代心理学的主要内容包括:第一,主张心理的社会建构。

后现代心理学认为知识、心理、意义都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发明”,是社会的建构。

在后现代主义和社会建构论看来,语词的意义又随着群体和时间的不同而不同,即知识只不过是以语言形式表述的社会一致意见。

第二,提倡相对主义。

后现代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心理是复杂的,它产生的原因也是受外界环境和个人已有的概念体系的影响,故应采取多种方法从不同角度对人的心理进行研究。

第三,强调互动的源泉作用。

在后现代心理学者看来,即便是“感觉”这种最基本的心理现象也是特定共同体的社会互动的结果,更不用说复杂的心理现象了。

而“建构”是一种社会现象,它需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来实现。

后现代心理学PPT课件

后现代心理学PPT课件

心理学与社会的互动关系
社会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主义
后现代心理学采纳社会建构主义观点,认为个体的心理和行为是 在社会互动中建构的,而非预先确定的。
反思社会发展
后现代心理学关注社会问题和社会政策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并倡导通过反思社会发展来促进个体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社会变革与心理干预
后现代心理学强调在社会变革过程中,应关注个体的心理适应和社 会整合问题,并提供相应的心理干预和支持。
社会建构主义心理学
总结词
强调社会互动与心理发展
详细描述
社会建构主义心理学认为,个体的心理发展是在社会互动中完成的。它强调社 会环境、人际关系和文化背景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并主张通过社会支持和 互动来促进个体心理的健康发展。
社会建构主义心理学
总结词
关注社会问题与心理干预
详细描述
社会建构主义心理学关注社会问题对个体心理的影响,并主张通过心理干预来解 决这些问题。它关注社会不平等、贫困、歧视等社会问题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 ,并主张为弱势群体提供更多的心理支持和资源。
后现代心理学ppt课 件
• 后现代心理学概述 • 后现代心理学的核心观点 • 后现代心理学的理论流派 • 后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 后现代心理学的实践应用 • 后现代心理学的未来发展
目录
Part
01
后现代心理学概述
后现代心理学的定义与特点
总结词
后现代心理学是一种强调多元性、相对性和复杂性的心理学理论,它反对传统心理学的 简单化和线性思维,主张从多角度、多维度地研究和理解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
研究者通过参与实践、观察和反思, 了解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的行为和心理 状态,以揭示心理现象的实践意义。

浅谈后现代主义心理学

浅谈后现代主义心理学

摘要后现代主义心理学作为一个新的思潮,其核心特征在于消解、批判和破坏,它是在后现代文化的影响下产生的,深受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它在心理学学科性质上有其独特的见解,猛烈抨击自然科学主义心理学;在心理学研究方法上,注重方法的多元化,推崇质的研究方法;总之后现代主义心理学还不成熟和完善,需进一步加强理论建设、注重实用和加强本土化建设。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心理学现代主义A Brief Discussion on Postmodern Psychology //Ma Xi-aofengAbstract As a new trend of thought,postmodern psychology is characterized by disintegration,criticism and destruction.It is produce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postmodern culture and is deeply influenced by postmodernism.It has a unique insight in the discipline nature of psychology,and criticizes natural scien-tism of psychology.In psychological research methods,it focuses on the diversification of methods and promotes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In a word,postmodern psychology is still imma-ture and imperfect,so it is necessary to further strengthen theo-retical construction,focus on practicality and strengthen localiza-tion.Key words postmodernism;postmodern psychology;modernism后现代主义心理学(Postmodern psychology )是一种新的心理学思想,是后现代文化思潮影响下的产物,也是后现代文化思潮的有机构成部分;它直接源起于人文定向的心理学思想,此思想在心理学界处于非主流地位,当处于主流的科学心理学陷入困境时,后现代主义心理学应运而生。

后现代心理学PPT课件

后现代心理学PPT课件

02 后现代心理学的主要观点
对现代心理学的批判
机械论
普遍主义
后现代心理学家认为现代心理学过于 强调机械论,将人视为孤立、无生命 的物体,忽略了人的主观性和社会性。
现代心理学以普遍主义为基础,认为 存在普遍适用的心理学规律,而后现 代心理学则强调文化、社会和历史的 相对性。
还原论
现代心理学倾向于将复杂的心理现象 还原为基本的元素或机制,而后现代 心理学认为这种还原论无法全面理解 人的心理。
后现代心理学认为,个体的心理状态、行为和经验是受到社会、文化和历史背景等 多重因素影响的,因此应该从多角度、多层面来理解和解释人类行为。
后现代心理学还强调对个体差异的尊重和包容,认为每个人都有独特的心理特点和 价值,应该尊重和欣赏这些差异。
后现代心理学的背景
后现代心理学是在对现代主义局限性的批判中发展起来的,它认为现代 主义心理学过于强调理性和客观性,忽视了人类经验和行为的多样性和 复杂性。
后现代心理学
contents
目录
• 后现代心理学的定义与背景 • 后现代心理学的主要观点 • 后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 后现代心理学在实践中的应用 • 后现代心理学的挑战和未来发展
01 后现代心理学的定义与背 景
后现代心理学的定义
后现代心理学是一种对传统心理学进行批判和反思的心理学理论,它强调个体经验 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并试图超越现代主义局限性的观点。
后现代心理学的发展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当时一些 心理学家开始对传统心理学进行反思和批判,试图寻找一 种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理论框架来解释人类行为。
20世纪70年代以后,后现代心理学逐渐得到更多的关注和 研究,许多学者开始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来探讨人类行为 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后现代心理治疗心理学收藏

后现代心理治疗心理学收藏

后现代心理治疗-心理学收藏当今世界正在经历一场文化变动,日常生活出现许多新问题。

在学术圈里流行的后现代思潮,一方面关注这些变化与问题,一方面试图改变传统的观念,以开放的态度接纳新的解决方式,后现代首先出现在艺术、建筑、经济学、人类学、社会学,继而风行于许多文化研究领域,而主流心理学却对之浑然不觉,且至今依旧如此。

这种对后现代转变的视而不见反映出心理科学的空洞及与整个文化的毫不相干。

但人本心理学家从来都不是主流,他们始终具有广大而深刻的文化意识,已经开始闻风而动,而且也在唤醒身边周围者迎接后现代主义对心理学思维与实践所带来的挑战。

后现代既是一个关键的历史时期,也是对此历史时期的描述与批评。

它是现代主义的终结,也是启蒙运动理性主义元叙事的终结。

后现代标志着:基础与权威的终结;客观性理想的终结;对现代科学作为把人从迷信、无知中解放出来,并产生富足、真理、进步之终极手段这一信念的终结。

后现代听来好像具有内在的一致,实则它并不是系统的理论,也不是深奥的哲学,而是对当代文化的各色的诊断与解读,是对各种相互关联现象的描绘。

后现代拒绝被概念化,将其说成是进步的智力成就所取得的直线式进步的一个时期。

后现代全面性的侵蚀基础以及神话,它对大多数作为现代主义科学计划的主流心理学构成威胁。

因为人本主义心理学本身就是对现代科学的基础主义、实证主义作出的反应,是故所受威胁较少。

其核心是对还原主义、声称掌握了基础性真理的权威主义、通过知识获得进步、价值无涉之类的抵制。

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自由、体验、抉择,它对现代科学的极端思想所作出的反应是重视人的精神性与创造性。

人本主义的这些取向超出了通行的规则与界限来探讨人类潜能所能抵达的最远之处。

人本主义心理治疗涉及群体、家庭、组织、社群、生态,这与后现代主义从个体转向关系的趋势不谋而合。

对超个人领域的探索、质性研究方法的发展、体验与建构疗法的创新,都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对狭隘的现代主义假设的反应。

后现代主义心理学思想(上传文档)

后现代主义心理学思想(上传文档)

参考文献: • [6]菲尔.莫伦.弗洛伊德与虚假记忆综合[M]. 申雷海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 [7]高峰强,车文博.后现代心理学思想的基本观点[J]. 心理科学,2001 • [8]闫杰.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心理学质化研究兴起的影 响[J].南京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8 • [9]高峰强.后现代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D].华东师范 大学博士后研究工作报告,2004
(三)社会建构论心理学
4、社会建构论的评价 • 意义 • (1)它对心理现象的定位对西方心理学最大 的冲击。 • (2)提出了不同于经验主义的科学观和方法 论。 • (3)对克服传统心理学的机械主义还原论倾 向和个体主义倾向有着积极的意义
(三)社会建构论心理学
4、社会建构主义的评价 • 批评 • (1)社会建构主义的相对主义观点 • (2)在解释心理现象时持的激进的观点
1、社会文化背景 • (1)信息社会或后工业社会的现实依据: 后现代心理学思想根植于后现代社会及其 文化范围之中,是对后现代社会和文化的 一种积极反应。 • (2)对现代心理学思想的反叛 • (3)是新技术革命时代资本主义制度危机、 社会危机和文化危机的反映和产物
(一)后现代心理学产生的背景
2、科学背景 • (1)现代科学视野的转向 • 机械论→相对论和量子力学 • 20世纪40~50年代:控制论、信息论、运筹 学和一般系统论 • 60、70年代: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 论
(一)多元文化论思潮
• 多元文化论 (multiculturalism) 是流行于现代西 方社会科学中的一股后现代主义思潮。它强调 文化的多样性。 心理学中的多元文化论认为 心理学就其本质来讲是西方主流文化的产物, 因此, 这种心理学具有文化的局限性,并不具有 适用于所有文化的普遍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4年6月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un.2004第20卷第2期JournalofNanton gT eachersC olle g e (S ocialS ciencesEdition )V ol 120,N o .2叶浩生(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97)[摘要]后现代心理学家反对以往的心理学理论和流派把心理或行为看作是一个独立于研究者的“实体”。

后现代心理学的典型特征是反对基础主义和本质主义。

它认为心理现象并不是一种“精神实在”,而是一种文化的社会建构。

后现代心理学的理论基础是社会建构论,多元文化论、后现代女性心理学都是后现代心理学的重要形式。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心理学;社会建构论;多元文化论;女性心理学[中图分类号]B84-0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489(2004)02-0121-05[收稿日期]2004-03-22[作者简介]叶浩生(1955-),男,江苏徐州人,中国心理学会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专业委员会主任,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西方心理学史和理论心理学研究。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则项目[DBA010161]。

一、后现代主义与后现代心理学20世纪60年代以后,后现代主义出现于西方哲学和社会科学领域。

后现代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影响了心理学家,其直接的结果是80年代以后产生的后现代心理学。

从后现代的立场出发,后现代心理学家认为尽管以往的心理学理论和流派充满着对立和矛盾,但是它们都是现代主义的产物,即都是把心理或行为看作是一个独立于研究者的“实体”。

这个“实体”客观地存在于某个地方,等待着研究者去发现和认识。

心理学的知识是以这个实体为基础的。

后现代心理学反对这样一种观点,其基本主张是:第一,反基础主义。

现代主义站在两分法的立场上,认为存在着作为理性的主体和被主体理性认识、描绘、反映或表征的客体或实在。

这些客体或实在是自明的,不需要加以证明。

知识是以这种实在作为基础的,科学的知识是这些实在的精确描绘。

心理学的知识同样如此,从理论上讲,心理学的知识是对作为“心灵”、“精神”等实在的精确反映。

依照心理学中的基础主义观点,心理现象的分类是以心理的实在作为基础的,认知、情感、意志、态度、人格等实实在在的存在着,成为我们对心理现象分类的根据和理由。

然而,“在后现代主义和社会建构论看来,由于所有的知识都是通过语词而社会建构的结果,语词的意义又随着群体和时间的不同而不同,即语词的意义依赖于社会过程,因而我们不可能达到对世界的客观理解。

知识只不过是以语言形式表述的社会一致意见。

”[1]因此,心理学的概念,诸如态度、情绪、记忆、思维、人格和个性等并没有一个客观存在的“精神实在”作为基础,它们只不过是心理学话语的建构物,并文化地、历史地存在着,随时间、地域的不同而不同。

第二,反本质主义。

后现代主义的典型特征之一就是反本质主义。

依照后现代心理学的观点,心理学中的本质主义有三种表现形式:(1)经典本质主义。

经典本质主义认为每一种事物都有它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恒定不变的本质。

记忆和思维之所以不同,是因为两者具有不同的加工机制,经验实证方法是达到这一内在本质的有效途径。

(2)现代本质主义。

现代本质主义认为在千变万化的现象背后存在着一个自然的、普遍的本质。

在心理学中,这种本质主义表现为生物决定论,认为行为虽然千变万化,但都是由生物驱力决定的。

(3)文化本质主义。

后现代主义强调文化对人的成长过程的影响,但它并不认为文化对人的影响会“内化”为人的“本质特点”。

心理学中的文化本质主义认为文化通过儿童的社后现代心理学概观会化过程成为人的内在本质。

后现代心理学认为这三种形式的本质主义都假定了行为背后存在着一个固定不变的“本质”。

从后现代主义的观点来看,所谓的内在本质是社会建构的产物。

第三,反个体主义。

个体主义源于西方启蒙时期对神学权威的反抗。

在启蒙时期,为了反对神学专制,学者们把个人放到了世界的中心,认为在人的内部存在着一个神圣的“心灵”,这个心灵是自主的、独立的,具有理性判断的能力。

这种对个体心灵的社会建构逐渐发展为一种方法论的个体主义。

从强调个人的理性、自主、独立出发,个体主义否认或忽视个体心灵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把个体的研究与社会生活孤立开来,关注的焦点放到了个体身上,从个体的内部或直接的环境刺激中寻求人类行为的解释,社会政治、文化历史的因素被置之不顾。

但是在后现代心理学看来,个人的心灵、理性都是一种文化的、语言的建构物。

同时,科学研究离不开文化的思考,个体心灵的研究只有放到社会的历史背景中,放到文化的话语中才是合理的。

所以心理学家关注的焦点不是个体的心灵、个体的认知结构、过程等,而是社会文化和话语怎样建构了心灵、意识和行为。

脱离文化历史,把个体的心灵孤离出来的个体主义的方法论是不足以解释人的社会行为的。

后现代心理学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它包含着许多具体形式的心理学理论,如社会建构论或社会建构心理学、叙事心理学、解构心理学、多元文化论思潮、后现代女性心理学等等。

以下我们分析和阐述社会建构论、多元文化论思潮和后现代女性心理学,因为这几种形式的后现代心理学在现代西方心理学领域中异常活跃,受到心理学家的普遍关注。

二、社会建构论现代西方心理学中的社会建构论或社会建构心理学主要有三种形态:1.后现代的社会建构论,亦称为激进的社会建构论,以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格根为主要代表,主要特征为完全否认心理现象的实在特性,认为所谓的意识、心理仅仅是一种社会建构;2.实在论的社会建构论,以英国心理学家海尔(R H arre)为主要代表,其特色为话语心理学和后结构主义倾向; 3.修辞-反应(rhetorical-res p onsive)的社会建构论,以肖特(J Shotter)为主要代表,强调语言的修辞和反应特性。

这三种社会建构论虽然侧重点不同,但都具有后现代主义倾向。

其主要的观点有:第一,知识不是经验归纳的产物。

传统上,逻辑实证主义主张知识是经验观察的产品,这种观点已经被库恩的历史主义科学哲学所摒弃。

知识并非我们关于这个世界和我们自身的摹写或表征(re p resentation),也并非通过所谓的客观方法而作的“科学发现”。

所有的知识皆为一种社会建构,是置根于特定历史和文化的人们协商、对话的结果,是人们在社会人际交往中“发明”的,而不是通过所谓的客观方法“发现”的。

知识和知识的对象并非一一对应的关系,更不是“反映和被反映”、“表征和被表征”的关系。

认识过程是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而不是被动的反映过程。

同时,建构是社会性的,并非个体的、内在的。

人际互动、社会协商、共同意识决定了知识和知识的类型。

第二,实在(realit y)是社会建构的结果。

所谓的心理现象,包括意识、情绪、认知等并非实实在在地存在于人的头脑中的某个地方,而是一种社会文化的、语言的建构。

“对于现代主义者来说,世界简简单单地‘在那里(out there)’,以供观察。

然而在后现代主义者的文本里,这种假设是没有理由的……谈及‘世界’或‘心灵’等需要语言,‘物质’、‘心理过程’等词语并非世界的镜子,而是语言系统的构成成分……在这个意义上,那些被我们当成‘真实的’,那些我们信以为真的心理功能,不过是公共建构的副产品”。

[2]所以,传统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人格、态度、情绪、认知等并非一种内在的实在。

从社会建构的观点来看,心理现象并不存在于人的内部,而是存在于人与人之间,是人际互动的结果,是社会建构的产物。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心理学发展的不同阶段,人们对心理现象提出不同的看法。

这说明并不存在一个超越历史和文化的内在意识和心理结构。

所谓的实在、精神实体只不过是一种文化历史的建构。

第三,语言并非具有确定意义的透明的媒介,也并非表达思维内容的中性的工具。

我们用以理解社会和自身的语言系统和语言系统所指涉和描绘的对象之间并非一一对应的关系,语言系统并不是一个地图,准确地反映它的对象。

作为“能指”的名称和作为“所指”的实体之间并不是一种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其关系是人为的、偶然的。

从社会建构论的观点来看,语言是先在的,能指并非仅仅具有命名功能,它同时具有规范作用,规定了人们认识的方式,限定了思维的方向。

由于对于心灵的社会建构是通过语言来完成的,因而社会建构论把心理学关注的焦点由心灵与世界的关系转到语言和世界的关系上,探索语言是怎样影响心灵的社会建构的。

传统的观点认为语言是中性的、透明的,是人用以表达心理内容和心理状态的工具。

但是社会建构论提出了一种与传统观点截然相反的主张。

它认为所谓的心理状态、心理过程恰恰是通过语言建构的,所以,语言并不是一个中性的工具和媒介,相反,它为我们认识世界和自己提供了范畴和分类的方式,使我们能对意识和心理进行分类,并用于解释新的经验。

它不是表达思维,而是规定思维。

社会建构论在认识论上提出了一种新的观点。

这种认识论构成了后现代心理学的理论基础。

三、多元文化论思潮多元文化论(multiculturalism)是流行于现代西方社会科学中的一股后现代主义思潮。

它强调文化的多样性。

心理学中的多元文化论认为心理学就其本质来讲是西方主流文化的产物,因此,这种心理学具有文化的局限性,并不具有适用于所有文化的普遍意义。

心理学中的多元文化者指出,文化是决定行为的重要因素。

一种社会行为不仅受到个体内部因素的调节,也为社会的文化因素所制约,而且由于个体某些内部因素如需要、动机等也是在社会文化的影响下而形成的,因此从根本上讲,行为是社会文化的产物,行为的研究不能脱离制约行为的特定文化背景。

因此,在心理学的研究中应该融入文化的概念,给文化影响以应有的重视。

多元文化论认为传统西方心理学建立在一元文化的基础上,只能适合西方白人主流文化。

就世界范围来讲,存在着不同的国家、地区,这些国家和地区往往有不同的文化传统。

就一个国家内部来讲,往往由于存在不同的种族、肤色、民族、性别倾向,因而也存在着不同的文化观念,特别是在像美国这样的移民国家里,文化的多元性十分明显,存在着白人文化、黑人文化、亚裔人文化、西班牙文化、同性恋文化、异性恋文化等多种文化,是典型的多元文化国家。

在这样的多元文化国家里,如果仅仅以白人的行为作为研究的范例,其研究结论怎么能解释白人之外的其他群体呢?所以,多元文化论者反对心理学中的“普适主义”(universalism)观点。

传统心理学排斥了文化的概念,其发现和成果被认为是可以忽略文化因素而适用于所有文化群体。

尽管大部分研究者也对这种普适主义假设心存疑虑,但是由于文化因素难以体现在实验中,因而将其排斥在考虑的范围之外,默许了这种普适主义的存在。

这种状况甚至在社会心理学中也十分严重,尽管价值观、行为规范、历史传统等文化因素对群体行为有不可忽略的影响,但实验社会心理学家仍旧热衷于在实验室中研究社会行为,以便于得到一个普适主义的研究结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