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生药学 第二节课生药的分类与生药的记载大纲 北京大学药学院
生药大纲
![生药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5cceafa6a6c30c2258019e7d.png)
《生药学》课程教学大纲Pharmakognosie一、课程说明课程编码 NN101574 课程总学时:64周学时:2 学分:2.5课程性质: 必修适用专业:药学专业1、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见下表):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表(小四黑体)2、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学习中医沿用的天然药材,继承传统的鉴别经验,学习现代鉴定方法,掌握生药鉴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对中药真伪优劣的独力分析、鉴定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从事天然药物的真伪鉴别、品种整理、质量评价和开发应用打下基础,以保障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本课程教学分课堂讲授和实验两部分,通过学习要求学生达到:掌握历代著名的本草、生药炮制的方法;掌握生药鉴定的基本方法(来源鉴定、性状鉴定、理化鉴定、显微鉴定)、生药鉴定的依据(中国药典、部颁药品标准、地方药品标准);掌握或熟悉100多味常用生药的来源、性状、采制、产地、显微特征、化学成分、理化鉴定等(其中重点药物20余味,一般药物80余种);熟悉生药鉴定的一般程序;熟悉生药的采收、加工和贮藏;熟悉中药新药的研究与开发等。
本课程采用由罗集鹏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的《生药学》(第二版)一书作为教材。
3、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生药学是药学专业的专业课,它是一门应用本草学、植物学、动物学、化学、药理学和中医学等学科知识与现代科学技术研究生药的名称、来源、生产、采收加工、化学成分、分析鉴定、品质评价、资源开发、药效药理与临床医疗用途的综合性应用学科。
它是药学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之一。
本课程学习中医沿用的天然药材,继承传统的鉴别经验,学习现代鉴定方法,掌握生药鉴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为从事天然药物的真伪鉴别、品种整理、质量评价和开发应用打下基础,以保障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4、推荐教材及参考书:1)《中国药典》2005年出版(第一部);2)康延国,中药鉴定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3)郑汉臣,生药学,人民卫生出版社4)陆时万,植物学(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5、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该课程的考核实行理论考试制,前提是实验考核通过后方能参加理论考试。
1绪论、生药的分类与记载内大纲
![1绪论、生药的分类与记载内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10da7a223169a4517723a38b.png)
涉及的学科:应用到本草学、植物学、动物学、植物化学、药物分析
化学、生物化学、药理学、中医学、临床医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理 论 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来研究生药的名称、来源、生产、采制、鉴定、 化学成分、医疗用途、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方面的综合应用科学。
生药的研究对象:生药
2.生药:又叫天然药物,来源于天然的、未经加工或只经简单加工的植
6、 中成药:即处方制剂。根据疗效确切,广泛应用的中医处方、验方、 秘方大量生产的药品。
7. 草药:指民间医生用以治病或地区性口碑相传的民间 药物。
8.中草药 =中药+ 草药。
9.民族药:各民族用于预治疾病和医疗保健的天然药物。 10.道地药材:特指来源于特定产区的货真质优的生药。
传统的中药材中具有特定的种质、特定的产地、特定的 生产工艺和加工方法所生产的质量优良的生药。
生 药 学
主讲
教学目的
1、 掌握生药学、生药、道地药材的含义.
2、 熟悉生药学的主要任务,我国古代重要本草著作.
3、了解我国生药学的起源和发展 。
第一节
一.基本概念
生药学的含义和任务
1. 生药学的含义 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对生药进行综合研究的一门科学。 生药学科的特点:综合性极强
如:河南四大怀药:怀菊花、怀山药、怀地黄、怀 牛膝
物、动物和矿物类药物。
从广义上讲,生药包括一切来源于天然的中药材、草药、民族药材和
提制化学药物的原料药材,兼有生货原药之意。
3.药物 4.中药
根据中医学的理论和临床经验,用于预治疾病和医疗保健的天 药物及其制品。
中药包括中药材、饮片、中成药(成方制剂)、提取有效化学成分的原料药
《生药学》教学大纲
![《生药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2db27e26482fb4daa58d4beb.png)
《生药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生药学是根据药学专业的特点和需要,在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上,应用近代科学知识和方法,介绍生药学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掌握生药学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具有对中药真伪优劣的独力分析、鉴定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生药的来源、采收加工、性状特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功效以及相关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教学中,对代表性的生药要着讲解,其他生药则比较地进行讲解,使学生能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在教学中适当结合课堂讨论,自学,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科学地观察问题、分析总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共68学时,其中课堂教学48学时,实验20学时。
三、教学内容第一篇总论第一章绪论(2学时)(一)生药学的研究对象(二)品种对生药品质的影响(三)生药学的起源和发展第二章生药的分类与生药的记载(1学时)(一)生药的分类(二)生药的记载项目与拉丁名(1)记载项目(2)生药的拉丁名第三章生药化学成分(3学时)(一)生物的初生代谢与次生代谢产物(二)生药的化学成分:糖类及苷类、皂苷类、强心苷类、生物碱类、醌类、香豆素类、黄酮类、萜类和挥发油类、其他成分(三)植物化学成分的生源与生物合成(自学)第四章生药的鉴定(4学时)(一)生药鉴定的目的和意义(二)生药鉴定的依据及《中国药典》收载生药的标准(三)生药鉴定的一般程序、方法(四)中成药鉴定第五章药用植物的组织培养(2学时)(一)植物组织培养(二)植物细胞培养(三)毛状根培养(四)药用植物的大规模快速无性繁殖(五)利用组织和细胞培养技术生产药用成分第六章生药的采收、加工与贮存(2学时)(一)生药的采收与产地加工(二)生药的贮存。
第七章我国的生药资源及其开发利用(2学时)了解我国生药资源概况;生药资源开发的层次与途径;中药和天然药物、天然保健食品、中药化妆品、海洋生药资源与其他方面的开发利用;生药资源的综合利用;生药活性成分的高通量筛选。
2生药的分类与记载大纲
![2生药的分类与记载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8e7dbed5d15abe23492f4d0f.png)
2008-3-30
6. 性状
16
叙述生药的外部形态、颜色、大小、质地、断面特征
和气、味等特点。利用感观或借助扩大镜正确掌握和 熟悉生药的性状特征,这对于识别和鉴定生药具有重 要的意义。
2008-3-30
7. 显微特征
17
记载生药在显微镜下能看到的组织构造和粉末特征,
或显微化学反应的结果。
例如:《中药学》、《中药药理学》。
2008-3-25
生药的中药功效分类表
功效
解表药 辛温解表药 辛凉解表药 泻下药 攻下药 润下药 峻下药 祛风湿药 化湿利尿药 芳香化湿 药 利尿渗湿药 温理祛寒药 清热药 清热泻火药 清热解毒药 清热燥湿药 清热凉血药 理气药 理血药 活血化淤 止血药
药物举例
含木质素类生药 含挥发油类生药
含生物碱类生药
麻黄、益母草、山豆根、苦参、龙胆、秦艽、槟榔、白鲜皮、黄连、 防己、延胡索、黄柏、勾藤、吴茱萸、马钱子、洋金花、颠茄草、 川贝、浙贝、川乌、附子、百部
绵马贯众、柯子、山茱萸、五倍子、儿茶 升麻、关木通、金银花、山楂、马兜铃、木瓜、地龙、蜂蜜 5 2008-3-25
第一节 生药的分类
3
优点:商品学角度比较便利(药房管理)。便于比较
各类生药的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有利于学习生药的 性状鉴定和显微鉴定。
例如:《生药学》统编教材第三版、《中药鉴定学》
2008-3-25
第一节 生药的分类
4
2.按化学成分分类: 根据生药中所含的有效成分或活性成分的类别来分类
2008-3-30
二、生药的拉丁名
25
有些生药的拉丁名中没有药用部位的名称,直接用原
植(动)物的属名或种名。
《生药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药学》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233f84e3f18583d0496459ff.png)
最终成绩由平时作业、课堂表现、测验、团组报告讨论、期末考试成绩组合而成。各部分所占比例如下:
平时作业和课堂参与程度:10%;主要考核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口头及文字表达能力。
测验:20%;检验总论部分的基本知识掌握情况,督促下一步学习。
小组报告讨论:15%;主要考核分析解决问题、创造性工作、处理信息、口头及文字表达等能力。
授课对象
(Audience)
本科生(Undergraduate Students)
授课hinese)
*开课院系
(School)
药学院(School of Pharmacy)
先修课程
(Prerequisite)
药用植物学(Pharmaceutical Botany)
课程教学大纲(course syllabus)
*学习目标(Learning Outcomes)
1.掌握生药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A5.1)。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B2、B10)。
3.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药学职业素养和科学素养(C5、C6)。
4.了解生药学学科前沿(A5.3、C3)。
*课程简介(Description)
(英文300-500字)
Pharmacognosy is the study of drugs of natural origin, includ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included. It is simultaneous application of various basic theory and technology, such as Herbalism, Botany, Zoology, Phytochemistry, Pharmacology, Chinese Medicine and molecular biology, to study original plant/animal in the field of their source, morphologic character of original plant/animal, habitat area, collection and preparation, identification of these drugs, safety and quality evaluation, chemical constituent, efficacy, clinical use and medicinal resource developed. Through the lectures, the students are able to master the basic theory, knowledge and technique of Pharmacognosy. Moreover, they canapply basic principles to finish the future technique and research works relating toPharmacognosy.
第二章、生药的分类与记载大纲
![第二章、生药的分类与记载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dcb06262af1ffc4ffe47ac94.png)
1 生药的分类:根据研究的目的不同生药的分类一般有: ⑴按生药中文名首字的笔划顺序编排分类:如中国药典(一部)、中药大 辞典、中药志等。此种分类方法简单,易于查找,但各生药之间缺乏联系,生 药学教材都不采用此种分类方法。 ⑵按药用部分分类:即先把生药分为植物类、动物类和矿物类三类,然后 再把植物类生药安照药用部位的异同分为根及根茎类、茎木类、皮类、叶类、 花类、果实种子类、全草类、藻菌类及其它类。如第三版生药学、中药鉴定学、 专科生药学等教材即采用此种分类方法。此法有利于生药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 的比较,有利于同学对生药性状特征和显微特征的学习及掌握。 ⑶按化学成分分类:即根据生药中所含的有效成分或活性成分的类别进行 分类。如第一、第二版生药学即把生药分为糖类、苷类、木质素类、挥发油类、 生物碱类、鞣质及多元酚类、甾体类、氨基酸多肽蛋白质和酶类、有机酸类、 无机化合物类、脂类、其他类等12类生药。国外的生药学一般也多采用此种 分类方法。此种分类方法有利于研究和学习生药的有效成分及与功效间的关系, 利于生药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化学分类的研究,但目前对生药化学成分的研究还 不全面和深入,一种生药中常有多种成分或多种生药含有一种成分,难以进行 严格的分类;同时,同类生药中的生药性状及内部结构关系较少,不利于对生 药进行全面的鉴定。
第二章、生药的分类与记载大纲
3 生药的拉丁名:生药的拉丁名通常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药用部位的名称,用第一格来表示:常见的有:根 Radix,根 茎 Rhizoma茎 Caulis,木材 Lignum,枝 Ramulus,树皮 Cortex,叶 Folium,花 Flos,花粉 Pollem,果实 Fructus,果皮 Pericarpium, 种子 Semen,全草 Herba ,树脂 Resina,分泌物Venenum ,等。 第二部分:有多种形式: (1)原植物(动物)的属名(第二格):如黄芩 Radix Scutellariae (原 植物 Scutellaria baicalensis) 牛黄 Calculus Bovis ( 原动物Bos taurus domesticus)。 (2)原植物(动物)的种名(第二格):如颠茄 Herba Belladonnae (原 植物)Atropa belladonna)。 (3)兼用原植物(动物)的属名和种名(第二格):如青蒿 Herba Artemisiae Annuae ,茵陈蒿 Herba Artemisiae Scoporiae ,羚羊角
生药学
![生药学](https://img.taocdn.com/s3/m/8c657de9e009581b6bd9eb20.png)
绪论一、生药学的研究内容及任务目的和任务1. 中药材质量标准规范化。
2. 中药材生产与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3. 研究开发现代中药,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4. 生物技术在生药学研究中的应用。
影响生药品质的因素:品种、产地、采收、加工、包装、贮藏、运输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途径以亲缘关系为线索,根据生物科属亲缘相近,一般含有近似成分的规律,寻找类似疗效的中药以有效成分为线索以药理和临床疗效为线索扩大药用部位老药新用人工栽培、养殖人工合成,代用品研究组织培养、生物工程(生物技术)◎药物(Medicine, Drug):具有治疗、诊断、预防疾病和保健作用的物质。
◎中药(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TCM):指依据中医学的理论和临床经验应用于医疗保健的药物。
包含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成方制剂)。
◎中药材(Chinese crude drugs):切制成饮片,供调配中医处煎服,或磨成细粉服用或调敷外用;又是供中药厂生产中药成方制剂或制药工业提取有效化学成分的原料药。
◎饮片(decoction pieces):中药材经过净制、切制、炮制,制成符合临床医疗需要的加工品。
◎草药(Herbal medicines):指草医用以治病或地区性口碑相传的民间药,其中也有是本草记载的药物。
◎生药(crude drugs):指取自生物的药物,兼有生货原药之意。
◎生药学(Pharmakognosie, Pharmacognosy):利用科学方法来研究生药的来源、生产、化学成分和分析鉴定的一门科学。
综上所述,结合我国教学研究实践,生药学是应用本草学、植物学、动物学、化学、药理学和中医学等学科知识,来研究生药(药材)的名称、来源、生产、采制、鉴定、化学成分和医疗用途的科学。
◎道地药材(famous-regiondrug):来源于特定产区的货真价优的生药,是中药材质量控制的一项独具特色的综合判断标准的体现。
第2章 生药的分类与记载
![第2章 生药的分类与记载](https://img.taocdn.com/s3/m/885b7bd9b14e852458fb5793.png)
构造、化学成分与功效方面的共同点,揭示其规律性;有利于
从同科属中寻找类似成分、功效的植(动)物,扩大生药资源。
• 如:《生药学》教材、《药用植物学》、《中国高等植物
图鉴》
返回
按药用部位分类
首先将生药分为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 植物药:根、根茎、皮、叶、花、果实、种子及全草类。
优点:商品学角度比较便利(药房管理)。便于比较各类生
药的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有利于学习生药的性状鉴定和显微 鉴定。
例如:《生药学》统编教材第三版、《中药鉴定学》
返回
按化学成分分
根据生药中所含的有效成分或活性成分的类别来分类 如含糖类生药、苷类生药、生物碱类生药、挥发油类生药等
优点:有利于研究生药有效成分与功效间的关系及含同类成 分生药的科属来源之间的关系。
有些生药的拉丁名中没有药用部位的名称,直接用原植(动)物的属名或种名。 例如: ⑴某些菌藻类生药,如:海藻Sargassum(属名),茯苓Poria(属名); ⑵由完整动物制成的生药,如:斑蝥Mylabras(属名),蛤蚧Gecko(种名); ⑶动植物的干燥分泌物、汁液等无组织的生药,如:麝香Moschus(属名)、芦 荟Aloe(属名)。 有些生药的拉丁名采用原产地的土名或俗名
生药的拉丁名
生药的拉丁名通常有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生药名,第二部分是药
用部分名。
叙述原植(动)物的主要外形特征及生长习性。
名称 便于野外采集,也有助于生药性状的理解,尤 附注 来源(或称基源) 其是全草类生药。 包括中文名、拉丁生药名、英文名和日文名 植(动)物形态 记叙与该生药有关的其它内容, 功效 生物来源包括原植(动)物的科 如类同品、同名异物的生药、掺 名、植(动)物名称、拉丁学名和 杂品、伪品等,或同种不同药用 药用部位。 多数生药的名称与原植(动)物 包括性味、归经、功能、主治、 部位的生药及其化学成分,或含 采制 药理作用 生药记载 名称是一致的,有些生药名称与原 用法与用量等。性味、归经与功 相同化学成分的资源植物等。 植物名不同,如大青叶的原植物名 能是中医对中药药性和药理作用 记载生药在显微镜下能看到的组织构造和粉 叙述生药的外部形态、颜色、大小、质地、断面特征和气、味等特 称为菘蓝,金银花的原植物名为忍 的认识,主治是指生药应用于何 末特征,或显微化学反应的结果。 简述生药的采收、产地加工、干燥、贮藏和炮 冬。 种疾病或医学上的价值。 熟悉生药的显微特征,对于鉴定外形相似 点。利用感观或借助扩大镜正确掌握和熟悉生药的性状特征,这对 理化鉴定 产地 制的要点和注意点。对需要特殊采制的生药则 记述生药及其化学成分的现代药理实验研究结 对于生药的功能,既要记载中 及碎片或粉末的生药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记述已知化学成分或活性成分的名称、类别 于识别和鉴定生药具有重要的意义。 医传统用药的经验,也要记载现 这是生药真实性鉴定的手段之一。 作有关介绍。 果。有利于联系其功能、主治,有利于理解其 及主要成分的结构与含量,并记述其在植物 代医学的内容。 记载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对所含化学成分所作 化学成分 体内的生物合成、分布、积累动态及其与生 指生药的主产地。对栽培植物来讲,是指主要的栽培地区; 临床疗效的作用原理。 性状 的定性与定量测定。现在较普遍的应用薄层色 药栽培、采制、贮藏等的关系。 对野生植物来讲,是指主要的采收地区,多数野生植物的 显微特征 谱法、气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理化鉴 生药的化学成分,尤其是活性成分或有效成 别是生药品质评价的重要手段之一。 分是生药产生疗效的物质基础,也是生药理 分布区比较广,而采收地区比较窄。 化鉴定与品质评价的依据。 返回
最新第二章 生药的分类与记录纲目教学讲义ppt课件
![最新第二章 生药的分类与记录纲目教学讲义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b2ca615f242336c1eb95e6e.png)
病因病机
体质因素——体质特殊,陡遇
气
机
巨大精神刺激——气血逆乱
逆
情志因素——七情过极,超过 生理调节范围——脏腑功能失调
乱
厥
气
血
证
亡血失精——气随血脱,阳随阴消,神明失主 运
行
饮食不节,聚湿成痰,痰随气壅,清阳受阻
失
常
转归:阴阳离绝,一厥不复——死亡;
正气来复,厥而复生——复苏。
第二章 生药的分类与记录纲目
厥证
新疆医科大学中医内科教研室 张成新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篇学习的重点是:厥证的概念、病因、病位、 病性、基本病机、辨证要点、治疗原则及分证论治。
1.掌握厥证的概念、病位、基本病机、病性,及各 类厥证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2.熟悉厥证的病因、诊断、辨证要点、治疗原则, 及各类厥证的兼次症的变化和主要方药加减。 3.了解厥证的西医学范畴、相关检查、鉴别诊断、 转归预后和临证要点。
血厥实者,乃肝阳上亢,阳气暴张,血随气升,气血并 走于上,表现为突然昏 仆,牙关紧闭,四肢厥冷,面赤唇紫,舌黯红,脉弦有力。 表现为突然昏仆,呼吸气粗,口噤握拳,舌红苔黄,脉沉而 弦;
(二)治疗原则 醒神回厥为基本治疗。施治之时又需分实证与虚证之不
同。 实证:开窍、化痰、辟秽而醒神。 虚证:益气、回阳、救逆而醒神。
辨证论治
临床应用 1、亦可加入白豆蔻、檀香、藿香之类以理气开郁。 2、若肝阳上亢,症见头晕而痛,心烦易怒,可加入钩藤、菊
花、石决明、磁石等药以平肝潜阳。 3、若苏醒后食欲不振,可加茯苓、白术、炒谷麦芽健脾利
湿,消食和胃。 4、若醒后悲伤欲哭,或哭笑无常,睡眠不宁者,可加茯神、
北京大学药学院生药学复习答疑
![北京大学药学院生药学复习答疑](https://img.taocdn.com/s3/m/df85168b52d380eb63946d8d.png)
3.分布 4.生物活性 5.鉴别反应
(四)生药的鉴定
1.生药鉴定的必要性 2.生药鉴定的目的和意义 3.生药的鉴定
基原(原植物、原动物和矿物)鉴定 性状鉴定 显微鉴定 理化鉴定 其他新技术的应用
生药学复习与答疑
一、总论
(一)绪论 1.生药与生药学
生药的概念 生药学的起源与发展
2. 我国古代重要本草著作
(二)生药的分类与记载 1.生药的分类方法 2.生药的记载大纲
自然分类系统分类
毛茛科:川乌、附子、黄连…… 豆科:黄芪、甘草、葛根…… 五加科:人参、三七、西洋参、五加皮…… 唇形科:丹参、黄芩、薄荷…… 菊科:木香、红花、苍术、白术、旋覆花…… 动物药:鹿茸、土鳖虫…… 矿物药:朱砂……
(五)生药质量标准的制订与控制
1.影响生药品质的自然因素 2.生药质量控制的依据 3.生药的取样原则 4.生药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和方
法 5.生药质量标准的制订
(六)生药的采收、加工与贮存
1.生药的采收(采收期的确定;一般采收原则 )
2.产地加工 3.干燥 4.生药的贮存与保管
(七)中药的炮制
1. 中药炮制的发展概况 2. 中药炮制的目的 1 除去杂质和非药用部位 2 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和有效 3 转变药性,适应临床需要 3.中药炮制的方法 (1)一般修制 (2)水制 (3)火制 (4)水火共制 (5)其它炮制法 4.中药炮制机理
药用部分分类 根类:黄芪、甘草、人参、三七、丹参、黄芩、玄参、党 参 根茎类:大黄、黄连、苍术、白术、天麻 茎木类:木通、苏木、沉香、钩藤 皮类:肉桂、厚朴、黄柏、杜仲 叶类:大青叶、枇杷叶、番泻叶 花类:金银花、红花、旋覆花 果实类:山楂、小茴香、五味子 种子类:苦杏仁、桃仁、决明子 全草类:麻黄、薄荷 、淫羊藿
医学课件第二章 生药的分类与记载大纲【PPT课件】
![医学课件第二章 生药的分类与记载大纲【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8ed45d6de80d4d8d05a4f97.png)
❖ 教学目标: 1.熟悉生药的分类方法 2.了解生药的记载大纲和生药拉丁名的命名。
第一节 生药的分类
❖ 一、按药用部位分类: 首先将生药分为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 植物药:根、根茎、皮、叶、花、果实、种子及全草类。
优点:商品学角度比较便利(药房管理)。便于比较各类生药 的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有利于学习生药的性状鉴定和显微 鉴定。
含挥发油类生药
当归、川芎、苍术、石菖蒲、莪术、郁金、姜黄、木香、白术、香附、沉香、肉桂、 丁香、辛夷、陈皮、小茴香、砂仁、枳壳、豆蔻、薄荷、细辛、紫苏、广藿香、藿 香、荆芥、海金沙
含生物碱类生药 麻黄、益母草、山豆根、苦参、龙胆、秦艽、槟榔、白鲜皮、黄 连、防己、延胡索、黄柏、勾藤、吴茱萸、马钱子、洋金花、颠 茄草、川贝、浙贝、川乌、附子、百部
化湿利尿药 芳香化湿药 藿香、佩兰、砂仁、苍术 利尿渗湿药 茯苓、猪苓、泽泻、薏苡仁、车钱子、木通、防己、海金沙、半边莲
温理祛寒药
川乌、附子、肉桂、干姜、吴茱萸、高良姜、艾叶、小茴香、丁香
清热药 清热泻火药 清热解毒药 清热燥湿药 清热凉血药
理气药
理血药 活血化淤
止血药
石膏、知母、栀子、黄连、黄芩、黄柏、龙胆、夏枯草、决明子、山豆根 金银花、板蓝根、大青叶、紫花地丁、蒲公英、败酱草、漏芦、青黛 茵陈、胡黄连、鸦胆子、白头翁 生地黄、玄参、牡丹皮、水牛角、赤芍、青蒿、地骨皮、紫草、秦皮
生药的中药功效分类表
功效
药物举例
解表药 辛温解表药 辛凉解表药
泻下药 攻下药 润下药 峻下药
祛风湿药
麻黄、桂枝、荆芥、防风、白芷、细辛、羌活、蒿本 薄荷、菊花、柴胡、葛根、升麻、蝉蜕、牛蒡子、桑叶、蔓荆子
生药的分类与记载大纲
![生药的分类与记载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f08ca540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d0.png)
05
生药的资源与开发利用
生药资源分布
亚洲地区
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生药资源,包括中国、 印度、东南亚等地的热带雨林和山区。
美洲地区
以亚马逊雨林和美国西部地区为主,拥有丰 富的植物和药用动物资源。
欧洲地区
以地中海沿岸和阿尔卑斯山区的植物资源为 主,种类较为有限。
非洲地区
以热带雨林和草原地区为主,拥有丰富的药 用植物和药用动物资源。
生药资源保护
建立自然保护区
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药资源的 生态环境和种质资源,防止过度开发和
破坏。
开展科学研究
通过科学研究,深入了解生药资源的 生长规律、生态习性等,为保护和利
用提供科学依据。
制定法律法规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限制生药资源的 过度采集和滥用,保障资源的可持续 利用。
鉴别
外观鉴别
通过观察生药的形状、大小、颜色、质地等表面特征,初步判断其 真伪和品质。
显微鉴别
利用显微镜观察生药的细胞、组织结构等微观特征,进行真伪鉴别。
理化鉴别
通过化学反应、光谱分析、色谱分析等手段,对生药的成分进行定 性和定量分析,确定其真伪和纯度。
检查
杂质检查
对生药中混入的非药用部分、泥沙和其他杂质 进行检查,确保生药纯净度。
水分测定
对生药中含有的水分进行测定,确保生药干燥 程度符合标准。
灰分测定
测定生药燃烧后的残留物,即灰分,以评价生药的纯度。
浸出物测定
水溶性浸出物
用水作为溶剂,测定生药中可溶于水的组分, 以评价生药的内在质量。
醇溶性浸出物
用一定浓度的乙醇作为溶剂,测定生药中可 溶于乙醇的组分,如黄酮类、苷类等。
生药学教学大纲
![生药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c9bfe7c05ef7ba0d4a733b5e.png)
《生药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总学时数:36 学分:2适合专业:药物制剂一、课程教学目标《生药学》是药物制剂专业的一门专业课。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本课程以学习中医沿用的常用生药为主,继承传统鉴别经验,学习现代鉴定方法,掌握生药鉴定的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二、课程的目的与任务通过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专业需要的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从事生药的真伪鉴别、品种整理、质量评价和开发应用打下基础,以保障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其主要任务是通过系统的学习生药学知识,研究生药的基源鉴定、生产加工、活性成分、药理作用、品质评价及资源利用等学科内容。
三、理论教学的基本要求在教学方法上做到将客观问题形象化,在学校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发挥学生学习上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教学分理论讲授和实验两部分,通过学习要求达到:1.学习常用生药300 种,其中掌握重点品种60~90 种,熟悉30~40 种,其余为了解品种。
重点药材品种,要求掌握中药拉丁名、本草记载、来源、植(动)物形态、产地、采收加工、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化学成分、理化鉴别、检查、含量测定、功效等;熟悉药材品种,要求掌握来源、主产地、采收加工、性状鉴别、显微鉴别、主要成分、理化鉴别、功效等;了解药材品种,要求掌握来源、鉴别、主要活性成分或指标性成分等。
2.掌握生药鉴定品质评价的方法和程序,能执行《中国药典》有关规定,了解中药鉴定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四、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实验(实训)学时8 应开实验(实训)项目个数 4实验(实训)实验(实训)序号实验(实训)名称学时分配备注要求类型例1:校内生药的识别必做 2 综合性例2:生药标本的制作必做 2 验证性例3:重点生药的理化鉴别必做 2 验证性例4:根及根茎类生药的鉴别选作 2 综合性例5:皮和茎类生药的鉴别选作 2 综合性例6:叶和花类生药的鉴别选作 2 综合性例7:动物类生药的鉴别选作 2 综合性五、教学学时分配总学学时分配章次各章名称时讲授实训讨论习题考核其他小计绪论 1 1 1 第一章生药的分类与记载 1 1第二章生药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分析方法2 2 2第三章生药的鉴定 4 2 2 4第四章生药的采收、产地加工与贮存4 2 2 4第五章中药材的炮制0 0 0第六章生药质量控制及质量标准的制定2 2 2 生药资源的开发利第七章用0 0 0第八、藻类、菌类、蕨类、九、十2 2 2裸子类生药章第十一章被子植物类生药12 8 4 12 第十二章动物类生药 1 1 1第十三矿物类生药 1 1 1 章六、教学内容绪论教学目的:通过新课引导,使学生对该课程有初步的认识,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最新北大医学部复习资料(精品)生药总结2012版-1
![最新北大医学部复习资料(精品)生药总结2012版-1](https://img.taocdn.com/s3/m/cee05cf733d4b14e85246888.png)
生药总结2012版(总论部分)一、绪论:取自某天然物(如植物、动物、矿物)的整体或是一部分,经简单加工以后得到的药物,可以使鲜品也可以是干品。
分为植物药(85%)、动物药(13%)、矿物药(1~2%)。
3)简单加工,不是精制品。
:特指来源于特定产区的货真质优的生药,2、生药的特点(point!)1)含众多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复杂多样(多成分、多靶点)2)作用缓和、持久(多数)(作用产生慢)3)毒副作用相对较小(多数)(搭配治疗、对症治疗)4)成分之间有助溶作用,使难溶性成分易于煎煮溶出5)有相互作用的成分共存,使机体保持良好状态(敏感性不同,选择性)6)有效成分含量不恒定,生药质量不易控制7)贮藏困难,携带不便,服用麻烦8)基源复杂,常有替代品、伪品3、生药的应用1)直接供医疗使用;2)作西药的原料;3)作食品、香味料、调味料;4)做香料、染料、涂料等。
4、《神农本草经》分品上品:菊花、甘草、薏苡仁、大枣、决明子、胡麻、茯苓、枸杞、酸枣、阿胶、人参、黄芪、天麻(赤箭)、石斛、麦门冬、丹参中品:干姜、百合、龙眼、赤小豆、芍药、当归、贝母、丹皮、合欢、麻黄、黄芩、海藻下品:桃核仁(桃仁)、杏核仁(杏仁)、附子、乌头、大黄、半夏、旋覆花、连翘、蜈蚣:中国最古药书;作者不详,东汉末年,载药365种520),载药730种。
:世界第一部药典;苏敬等人,唐显庆四年(659),载药844种:《大观本草》《政和本草》《绍兴本草》的合称,我国本草信2年(1108),载药1744种24年(1596),收载药物1892种1、分类方法1)三品分类法上品:延年益寿、无毒、久服不伤人;中品:防病补虚,有毒无毒取决于使用情况;下品:治病愈疾,多有毒性,不宜久服。
2)《纲目》自然分类法(李时珍彻底打破三品分类,建立自然分类法)3)按自然分类系统分类:先分为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再根据生药的原植(动)物在分类学上的亲缘关系,按门、纲、目、科、属和种分类排列。
第1章 生药的分类和记载大纲
![第1章 生药的分类和记载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efd576c1bb4cf7ec4afed0e9.png)
一生药的分类和记载大纲一、一生药的分类法生药品种繁多,据《中华本草》记载,总数约有 8 980 种,其中常用生药约 500 余种。
为了便于学习、研究和应用,必须将它们按一定的规律分门别类,加以叙述。
不同的书籍,根据不同的目的,采用不同的分类方法。
常见的分类方法如下:1 . 按药用部位分类法首先将生药分为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植物药再依不同的药用部位分为根类、根茎类、皮类、茎木类、叶类、花类、果实类、种子类和全草类等。
这种分类法便于学习和研究生药的外形和内部构造、掌握各类生药的外形和显微特征及其鉴定方法;便于比较同类不同生药间在外形和显微特征上的异同;有利于学习和提高传统的药材性状鉴别经验。
2 . 按化学成分分类法根据生药中所含的有效成分或主成分的类别来分类。
如含苷类生药,含生物碱类生药,含挥发油生药等。
这种分类方法便于学习和研究生药的有效成分和理化分析;有利于研究有效成分与疗效的关系,以及含同类成分的生药与科属之间的关系。
3. 按自然系统分类法根据生药的原植(动)物在分类学上的位置和亲缘关系,按门、纲、目、科、属和种分类排列。
这种分类法便于学习和研究同科同属生药在形态、性状、组织构造、化学成分与功效等方面的共同点,并比较其特异性,以揭示其规律性;有利于寻找具有类似成分、功效的植(动)物,扩大生药资源。
本教材按此方法分类。
4. 按药理作用或中医功效分类法根据生药的药理作用或中医功效来分类。
如按现代药理作用分为:作用于神经系统的生药、作用于循环系统的生药等;或按中医疗效分为解表药、清热药、补益药等。
这种分类法便于学习和研究生药的作用与功效,有利于与临床结合,也可以与所含活性成分相结合。
5. 其它分类法在历史上,我国现存最早的本草著作《神农本草经》,是按药物毒性和用药目的的不同分为上、中、下三品;《本草经集注》按药物自然属性分为玉石、草、木、果菜、米食、有名未用等 6 类,每类又分为上、中、下三品;《本草纲目》将药物分为水、火、土、石草、谷、菜、果、木、器、虫、鳞、介、禽、兽、人等 16 部,又把各部的药物按其生态及性质分为 60 类,如把草部分为山草、芳草、湿草、毒草、蔓草、水草、石草、苔、杂草等,并把亲缘关系相近的植物排列在一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按中医功效或药理作用分类
(功效:efficiency; 药理作用:pharmacological action)
根据生药的主要功能或药理作用分类: 解表药、清热药、补养药、祛风湿药……
优点: ① 便于临床应用; ② 便于药理作用的研究比较; ③ 便于寻找具有同样药理作用的药物。 缺点:
具有多种功能或药理作用的生药,不好分类。
《中华本草》载药:11012种
中药卷(1999年): 8980种 藏药卷(2002年): 396种 蒙药卷(2004年): 422种 傣药卷(2004年): 400种 维吾尔药卷(2005年): 423种
苗药卷(2005年): 391种
目前常用中草药有500~600种, 最常用中药材有200多种。 如此众多的生药,为方便应用和研 究需要进行分类。
生药的中医功效分类
功效
生药举例
解表药
麻黄、白芷、防风、辛夷、荆芥、薄荷、葛根、 柴胡、升麻、菊花、蝉蜕
清热药
石膏、知母、天花粉、夏枯草、赤芍、紫草、 牡丹皮、黄芩、黄连、黄柏、龙胆、苦参、秦皮、 白鲜皮、金银花、山豆根、板蓝根、大青叶、连翘 蒲公英、青蒿
祛风湿药 虎杖、秦艽、苍术、桑寄生、五加皮、香加皮、 天仙藤、木瓜
Ginseng, ニンジン
优点: ① 有利于学习和研究生药成分和理化鉴定; ② 便于研究同类化学成分与生药功效间的关系; ③ 便于研究含同类成分的生药与科属之间的关系,
以利于植物化学分类研究; ④ 便于寻找含同类化学成分的生药。 缺点: ① 对于含有多种类型的有效成分的生药,分类困难;
如:人参含有皂苷、挥发油等
大黄含有蒽醌、鞣质等 ② 对于有效成分不明的或所含成分不详的生药,分类
5、按生药的字母顺序或笔划顺序编排
这不是生药分类法,只是一种编排法, 它便于查阅,但不反映生药之间的联系。
第二节 生药的记载大纲
要学习和研究生药,首先要了解、认识生药。 一个生药需要用哪些要素来描述或记载 掌握一个生药,需要了解哪些内容
这就是我们将要学习的生药记载大纲的内容。
不同的书籍或不同的学者,其记 载生药的大纲可能不太一样。
化学成分类别
生药举例
含蒽苷类的生药
大黄、虎杖、紫草、何首乌、番泻叶、 决明子、芦荟
含黄酮类的生药
葛根、黄芩、桑白皮、银杏叶、侧柏叶、 槐米、红花、蒲黄、石韦、淫羊藿
含皂苷类的生药
人参、三七、甘草、柴胡、麦冬、牛膝、 川牛膝、远志、桔梗、山药、土茯苓 、 知母、酸枣仁、菟丝子
含强心苷类的生药 香加皮、洋地黄叶、黄花夹竹桃
胡麻(芝麻)、酸枣、茯苓、决明子、白瓜子 本经中品:
干姜、百合、赤小豆、龙眼
本经下品: 杏核仁
但古人的分类并不绝对准确,如被列为 上品的朱砂、细辛,现在看来均为有毒 之品。
这种三品分类法从汉代一直沿用到明代, 历代本草著作均按此法分类。
上品:top grade drug 中品:medium grade drug 下品:low grade drug
最全的本草,
பைடு நூலகம்
载药 1744种
《本草纲目》明代 载药 1892种
《中药大辞典》(1977年出版) 载药5767种
《中国中药资源丛书》( 1994年出版) 全国药物资源普查(1983~1988年) 4万人,历时5年调研
载药用资源12694种,其中
药用植物:11020种 药用动物: 1590种 药用矿物: 84种
4、按自然分类系统分类
按生药的原(动)植物在分类学上的位置和系缘 关系分类,即按科、属排列,如:毛茛科、伞形科、 唇形科、菊科、百合科等等。
优点:
① 同科、同属的生药在形态、性状、组织构造、 化学成分和功效等方面常有相似之处,自然分类法便 于学习和研究这些共同点。
② 有利于从同科同属植物中寻找类似成分、类似 功效的植物,以扩大药物资源。
但如果要全面地记载一个生药,一般 大体有下述各项内容:
一、名称: 1、 中文名 人参 别名 东北人参 2、汉语拼音 Renshen 3、拉丁名(生药的拉丁名) 植物学名的一部分(词尾有变化)+ 药用部分 (属名或属种名)
Ginseng Radix (2005版以前的中国药典把药用部分放在最前面 ) 4、英文名、日文名
2、按化学成分分类
根据生药的有效成分或活性成分的类别分类。
有效成分(effective constituent) : 有药理作用的成分。
活性成分(active constituent): 有生物活性的成分。
有效成分和活性成分两者常通用。 成分类别(类型):生物碱、皂苷、挥发油等。
生药的化学成分分类
第二章 生药的分类与生药的记载大纲
第一节 生药的分类
一、生药的种类知多少
《神农本草(经)》(本经),东汉(公元25~220年) 现知我国最早的药物著作 载药 365种(与1年的天数相同)
《新修本草》(唐本草),唐代
世界上最早的药典 , 载药 844种
《证类本草》(大观本草、政和本草、绍兴本草),宋代
2、《纲目》自然分类法
李时珍打破了三品分类法,完全按药物的自 然 属性分类。
药物分为水、火、土、石、草、谷、菜、果、 木、虫、禽、兽、人等16部,各部的药物又根 据其生态及性质分为60类。
如:草部——山草、芳草、毒草、水草等。
彻底打破三品分类法,建立自然分类法, 这是李时珍的重要贡献之一。
三、现代的分类法
1、按药用部分分类(medicinally used parts)
先分植物、动物、矿物三类。 植物又分根、根茎、茎木、皮、叶、花、果实、 种子和全草等类别。 优点: ① 便于各类生药的外形、内部结构的比较鉴别 (便于掌握各类生药之间的鉴别要点); ② 便于学习和提高具体药材之间的鉴别经验 。 缺点: ① 不反映化学成分、功效、科属之间的关系; ② 有些药材不易分类,如包含根和根茎的药材。
二、古代的分类法
1、《本经》三品分类
上品:延年益寿,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 (如:人参、天麻、甘草)
中品:防病补虚,有毒无毒取决于使用情况; (如:石膏、生姜、当归、麻黄)
下品:治病愈疾,多有毒性,不可久服. (如:大黄、半夏、杏仁)
当今常作食物的《神农本草经》中的生药
本经上品: 葡萄、大枣、菊花、枸杞(子)、薏苡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