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名词解释
纳雍扶贫知识及相关专有名词解释
扶贫知识及相关专有名词解释后35问四、社会扶贫1、社会扶贫社会扶贫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社会扶贫,指国家或政府公共资源力量之外的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和社会公众,在政府的动员和倡导下,利用自身资源为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所开展或参与的一系列扶贫活动。
广义的社会扶贫,指除专项扶贫、行业扶贫之外,在政府的动员、倡导或部署下,全社会各界力量为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所开展或参与的一系列扶贫活动。
2、集团帮扶按照“党政领导、部门负责、群众主体、社会参与”的思路,本着“定点到乡、帮扶到村”的原则,把脱贫、增收和摘帽作为基本目标,把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作为根本保证,把尽快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农村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作为工作重点,加快体制创新,加快培育特色主导产业,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城镇化,通过规划统筹,整合资源,重点突破,培育典型,板块推进,使每年定点帮扶的贫困乡镇自我发展能力不断提高,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跨越式发展,达到帮扶一个乡镇脱贫一个乡镇的目的。
3、四帮四促“四帮四促”即帮助学习领会精神,促进思想统一;帮助理清发展思路,促进科学发展;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增比进位;帮助化解矛盾纠纷,促进和谐稳定。
2010年12月起在全省开展,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及领导干部均建立工作联系点。
4、企业扶贫企业扶贫是指市场主体在国家或政府的动员和倡导下,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积极参与扶贫开发事业,帮助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发展特色产业,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推进公益事业,加快脱贫致富。
目前,企业参与扶贫的途径主要有三种:一是国有大型骨干企业参与政府组织的定点扶贫。
二是各类企业(国有、合资、民营企业等)利用其资金、技术、人才、市场、信息、品牌等方面的优势,本着互利互惠的原则,采取村企共建、产业扶贫、技术服务、提供就业、农产品收购、资源联合开发等多种形式与贫困地区、贫困乡村开展经济合作。
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一)专有名词1、纯收入:指家庭总收入减去当年各项支出后剩下的收入。
2、农民人均纯收入:指农户家庭当年从各个来源得到的总收入相应地扣除所发生的费用后的收入总和除以家庭人口数。
3、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指农村居民家庭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
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农村住户获得的经过初次分配与再分配后的收入。
5、扶贫对象:指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和政府扶贫政策所瞄准的目标对象,即收入或消费水平低于扶贫标准(农村贫困标准)的农村贫困人口。
6、农村低保对象:指家庭年人均收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居民,主要是因病、因残、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生存条件恶劣等原因造成生活常年困难的农村居民。
7、农村扶贫对象:指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农村扶贫标准、有劳动能力或劳动意愿的农村居民,包括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农村低保对象。
8、循环经济:指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伟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二)国家层面9、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最重要制度安排之一。
2007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标志着我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简称农村低保制度)的全面建设。
国务院强调,“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目标是:通过在全国范围建立农村最低生活百哦长制度,将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保障范围,从而稳定、持久、有效地解决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10、贫困村、贫困县和重点县贫困村:指贫困农户相对较多、村域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相对落后的行政村。
贫困村是我国扶贫开发的重点目标对象和基本工作单元。
贫困县和重点县:指国家扶贫开发的重点区域范围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扶贫开发以来,一个基本做法是将贫困面较大、贫困程度较深的县作为贫困地区的基本构成单位和实施扶贫开发的基本组织单位。
扶贫-名词解释
脱贫攻坚政策名词解释1.扶贫日国务院决定从2014 年起,每年10 月17 日为“扶贫日”。
2.我国新时期农村扶贫开发的总体目标2020 年所有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实现“两不愁、三保障”;所有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脱贫摘帽。
3.省委省政府“1+10”配套文件“1”是指《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
“10”是指10个方面政策举措:《扶持生产和就业》、《加大扶贫生态移民力度》、《加强农村贫困学生资助》、《提高农村贫困人口医疗救助保障水平》、《全面做好金融服务》、《开展社会保障兜底》、《动员社会力量对贫困村实行包干扶贫》、《加快少数民族特困地区和人口数量较少民族发展》、《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贵州省贫困县退出实施方案》。
4.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一达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定超过当年我省公布的扶贫标准线。
两不愁:一是不愁吃。
包含吃饭不愁、饮水不愁。
二是不愁穿。
有换季衣服,夏天有单衣,冬天有棉衣。
有换洗衣服,有御寒被褥。
三保障:安全住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有保障。
5.“两个确保”和“两个实现”即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消除绝对贫困;确保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实现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6.三个三脱贫攻坚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和工作落实(以下简称“三落实”),识别精准,帮扶精准和退出精准(以下简称“三精准”),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和饮水安全有保障(以下简称“三保障”)。
7.“三率一度”漏评率低于2%,错退率低于2%,综合贫困发生率低于3%,群众认可度高于90%。
8.“三位一体”扶贫大格局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措并举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的扶贫格局。
9.四个不摘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
脱贫攻坚工作名词解释
1.精准扶贫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
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
2.精准扶贫的核心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
3.扶贫开发工作原则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
4.五个坚持坚持精准扶持、坚持群众主体、坚持两轮驱动、坚持自愿整合、坚持机制创新。
5.六个精准扶贫对象精准、扶贫措施精准、扶贫项目精准、资金使用精准、驻村帮扶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6.两不愁,三保障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础教育)、基本医疗和安全住房。
7.五个一批(中央):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中央扶贫工作会议提出)8.五个一批(省)生产和就业扶持一批、移民搬迁安置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医疗救助扶持一批、灾后重建帮扶一批。
9.七个一批(州)特色产业发展一批、创新创业致富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医疗保障扶持一批、治毒戒毒救助一批、移风易俗巩固一批、移民搬迁安置一批。
10.“五个一”帮扶工作机制每个贫困村有1名县领导联系、1个或几个帮扶部门、1个驻村工作组、1名第一书记、1名农技员和贫困户有帮扶责任人;实现贫困村驻村帮扶全覆盖,贫困村不脱帽、贫困户不脱贫,县级领导、联系部门不脱钩,驻村帮扶工作组不撤出。
11.彝区“十项扶贫工程”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新村建设、教育与能力、生态扶贫、卫生扶贫、文化惠民、社会保障、社会扶贫、财政金融。
12.十二个扶贫专项方案基础扶贫专项实施方案、产业扶贫专项实施方案、新村新寨扶贫专项实施方案、教育扶贫专项实施方案、生态扶贫专项实施方案、卫生计生与艾滋病防治扶贫专项实施方案、文化惠民扶贫专项实施方案、社会保障扶贫专项实施方案、社会帮扶专项实施方案、财政金融扶贫专项实施方案、就业技能培训扶贫专项实施方案、治毒戒毒扶贫专项实施方案。
(完整版)社会保障概论--名词解释
《社会保障概论》名词解释社会保障:社会保障是指以政府为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公民在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或由于各种原因遭遇困难时给予帮助,保证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这一定义包含四个要点: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是政府;社会保障得以实施的依据和保证是相应的社会立法;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是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形成的社会基金,用它来支付保障费用;社会保障的目标是满足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
现收现付制:即从企业收入或国家财政收入中随时支付退休金,在收与支之间无资金积累,也谈不上增值。
以养老保险为例,是指以同一个时期正在工作的一代人的缴费来支付已经退休的一代人的养老金的保险财务模式。
它根据每年养老金的实际需要,从工资中提取相应比例的养老金,本期征收,本期使用,不为以后使用提供储备。
强制储蓄方式(个人账户制):指雇员和雇主按规定的缴费率将社会保险费存入为雇员设立的个人账户,需要时按规定从个人账户中支取的一种筹资模式。
社会保险:社会保险是指以政府为主体,对有工资收入的劳动者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或因失业而收入来源断绝时,实行一定程度的收入损失补偿以维持其基本生活水平的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主体部分。
社会救助:是依据法律规定,政府和社会对因自然灾害或其他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无收入和低收入的个人或家庭给予帮助,满足其生存需要的制度。
社会福利:是指政府和社会组织通过建立文化、教育、卫生等设施,免费或优惠提供服务,以及以实物发放、货币补贴等形式,向全体社会成员或特定人群给予帮助,以保证和改善其物质文化生活的制度。
社会保障基金:是国家和社会从已有的社会财富中提存、积累并用以援助或补偿社会保障对象的资金,是社会保障制度得以确立并能够解决特定社会问题的物质基础。
社会保障管理:是由国家或政府制定和实施有关社会保障的法律、政策,以及实现社会保障任务、目标的行政工作过程。
社会保障水平: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社会成员享受社会保障的高低程度。
产业扶贫试题(答案版)
产业扶贫试题一、名词解释产业扶贫: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产业发展为杠杆的扶贫开发过程,是促进贫困地区发展、增加贫困农户收入的有效途径,是扶贫开发的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
二、填空:1、皖政办秘〔2017〕33号《安徽省脱贫攻坚期产业精准扶贫规划》制定的目标任务,每个贫困县区要发展一批脱贫带动能力强的特色产业基地,重点贫困县基本建成具有当地特色的支柱产业体系,重点贫困村至少发展1项特色产业,贫困地区每个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至少能从事1项特色种养业。
通过产业扶贫带动贫困人口脱贫比重达51.8%,专业大户、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比例不低于70%。
通过产业发展力争使贫困人口每年人均增收达到千元以上的目标。
2、皖农发【2017】47号《安徽省农委、林业厅关于2017年特色种养业扶贫工作要点的通知》2017年特色种养业扶贫主要目标任务:截至2017年底,按照省农委、省林业厅《特色种养业扶贫对象产业发展标准》,符合产业发展标准的特色种养业扶贫村达到50%以上、特色种养业扶贫户达到70%以上,符合“一村一品”标准的特色种养业扶贫村达到10%以上。
扩大特色种养业扶贫覆盖面。
在大力支持特色种养业扶贫对象自主发展特色种养业实现增收脱贫的同时,支持贫困村、贫困户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土地、山场、水面、设施、设备、帮扶资金等入股、托管的方式,或者以务工、就业等方式,参与特色种养业发展。
三、简答题1、产业扶贫的措施有哪些。
答:1、读懂、吃透上级相关文件精神;2、寻找切入点,精准施策;3、用足用活扶贫政策,借鸡生蛋,解决资金短缺问题;4、组织化运营、抱团取暖,解决贫困户劳动力弱问题;5、示范推广,落地生根。
(简答题答案不确切,等咨询区农委后再公布新答案。
)。
电大《社会保障概论》之“名词解释”
电大《社会保障概论》期末复习资料整理之二二、名词解释:2字:失业:失业就是指达到法定年龄(劳动力年龄)并有就业愿望和就业能力的人得不到适当的就业机会,包括已经就业而被解雇,且正在等待或寻求新的就业机会的一种社会现象。
3字:贫困线:所谓贫困线是指最起码的生活水平或与社会平均生活水平间的差距的一个量的界定。
划定一国或一地的贫困线是进行有效社会救助的前提。
职业病:是指在企事业单位或者个体经济组织等工作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有毒、有害的物质(如粉尘,放射性物质)而引起的疾病。
残疾人:残疾人是指身体、智力或者精神状况违反常规和偏离正常状态(相对于当时相同年龄的正常健康状况而言),并非暂时的功能减退,而使其参与社会的能力受到影响的人。
4字:社会保障:是指国家以立法和行政措施确立的对遇到疾病、伤残、生育、年老、死亡、失业、灾害或其他风险的社会成员给予相应的经济、物质和服务的帮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社会经济福利制度。
养老保险:是旨在通过能为达到一定条件的劳动者提供经济资助、相关服务来增强劳动者抵御老年风险的能力的一种社会保险系统。
失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建立失业保险基金,对非因本人原因失去工作、中断收入的劳动者,提供限定时期的物质帮助以及再就业服务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
医疗保险:是为了分担疾病风险带来的经济损失而设立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具体来说,是由国家立法,通过强制性社会保险原则,由国家、单位(雇主)和个人缴纳保险费进行筹资,建立医疗保险永久基金,当个人因病接受了医疗服务时,由社会医疗机构提供保险费用补偿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工伤保险:是指针对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或者因工作原因而发生的事故,意外伤害或者职业病,劳动者或其遗属能够从国家和社会得到一定的物质补偿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生育保险:指国家和用人单位为怀孕,分娩,哺乳和节育的女性劳动者提供医疗服务,生育津贴、产假和休假的社会保险制度,以保障因生育,节育,抚养孩子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收入中断的女性劳动者及其孩子的基本生活。
扶贫应知应会:扶持政策篇
扶贫应知应会:扶持政策篇扶贫应知应会:扶持政策篇扶贫是指政府和社会力量为贫困人口提供帮助,帮助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在中国,扶贫工作有着重要的地位,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扶贫政策来解决贫困问题。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参与扶贫工作,了解扶贫政策是必要的。
本文将就扶贫政策进行详细介绍。
一、扶贫政策的制定扶贫政策是由政府制定并实施的旨在解决贫困问题的措施和法规。
制定扶贫政策往往需要考虑到贫困人口的实际情况、贫困原因以及扶贫资金的来源等多个因素,并通过与相关部门的协调来确保政策的实施效果。
扶贫政策往往分为国家级和地方级两种,国家级政策适用于全国范围,地方级政策根据具体地域特点进行制定。
二、扶贫政策的分类根据扶贫政策的内容和形式,我们可以将扶贫政策分为经济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医疗扶贫等多个方面。
1. 经济扶贫政策经济扶贫政策是指通过提供资金、优惠贷款、政策支持等形式来帮助贫困人口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增加收入。
常见的经济扶贫政策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农田水利建设、产业扶贫、就业培训等。
2. 就业扶贫政策就业扶贫政策是指通过拓宽就业渠道、提供就业指导和培训等方式来帮助贫困人口实现就业。
特别是对于青年、妇女和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政府将制定更多的就业扶贫政策来帮助他们解决就业问题。
3. 教育扶贫政策教育扶贫政策是指通过提供免费教育、奖学金资助、营养餐等措施来改善贫困地区的教育条件,提高贫困人口的教育水平。
政府将重点关注农村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更多的资源来改善教育环境和教育质量。
4. 医疗扶贫政策医疗扶贫政策是指通过建设农村医疗机构、提供医疗保险、提供免费医疗等方式来解决贫困地区的医疗问题。
政府将加大对贫困地区的医疗扶贫力度,确保贫困人口享受到基本的医疗保障和健康服务。
三、扶贫政策的参与方式参与扶贫工作不仅是政府的责任,也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参与。
以下是参与扶贫工作的几种方式:1. 捐款支持个人和企业可以通过资金捐助的方式来支持贫困地区的扶贫工作。
脱贫攻坚资料汇编——名词解释(2018.1)
脱贫攻坚资料汇编——名词解释一、基本概念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
一般来说,精准扶贫主要是就贫困居民而言的,谁贫困就扶持谁。
六个精准:即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五个一批: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生态扶贫和移民搬迁安置一批、医疗救助扶持一批、灾后重建帮扶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
一低三有:指贫困县摘帽标准,一低”即贫困发生率低于3%;“三有”即乡乡有标准中心校、乡乡有达标卫生院、乡乡有便民服务中心。
村一低五有:指贫困村退出标准,“一低”即贫困发生率低于3%;“五有”即有集体经济收入、有硬化路、有卫生室、有文化室、有通信网络。
户一超六有:指贫困户脱贫标准,即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超过国家、省确定的扶贫标准(2014年达2736元、2015年达2855元、2016年达3100元、2017年达3300元、2018年3600以上);义务教育有保障、基本医疗有保障、住房安全有保障、有安全饮水、有生活用电、有广播电视。
年人均纯收入=(工资性收入+家庭生产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家庭生产经营性支出)÷家庭常住人口(人口考核以当年度锁定的家庭建档立卡人口数为准),计算周期为:上年10月1日—当年9月30日。
有安全饮用水:包括四个指标:(1)水量:每人每天可获得水量不低于40升。
(2)水质:符合国家相关水质标准。
(3)方便程度:人力取水往返时间不超过20分钟(人力取水往返时间20分钟,大体相当于水平距离800米或垂直高差80米的情况)。
(4)保证率:供水保证率不低于95%。
有生活用电:指脱贫户家中通生活用电且能满足照明、能保障基本家用电器用电需求。
有广播电视:指脱贫户家中有广播电视或能接收广播电视信号。
有集体经济收入:有集体经济,指按贫困村退出年度村集体经济经营性累积收入计算(计算周期为:上年10月1日—当年9月30日),以收入账户和银行流水账为依据,标准为人均3元人民币以上。
脱贫攻坚资料汇编——名词解释(2018.3)
脱贫攻坚资料汇编——名词解释一、基本概念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
一般来说,精准扶贫主要是就贫困居民而言的,谁贫困就扶持谁。
六个精准:即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五个一批: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生态扶贫和移民搬迁安置一批、医疗救助扶持一批、灾后重建帮扶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
一低三有:指贫困县摘帽标准,一低”即贫困发生率低于3%;“三有”即乡乡有标准中心校、乡乡有达标卫生院、乡乡有便民服务中心。
一低五有:指贫困村退出标准,“一低”即贫困发生率低于3%;“五有”即有集体经济收入、有硬化路、有卫生室、有文化室、有通信网络。
一超六有:指贫困户脱贫标准,即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超过国家、省确定的扶贫标准(2014年达2736元、2015年达2855元、2016年达3100元、2017年达3300元以上);义务教育有保障、基本医疗有保障、住房安全有保障、有安全饮水、有生活用电、有广播电视。
年人均纯收入=(工资性收入+家庭生产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家庭生产经营性支出)÷家庭常住人口(人口考核以当年度锁定的家庭建档立卡人口数为准),计算周期为:上年10月1日—当年9月30日。
有安全饮用水:包括四个指标:(1)水量:每人每天可获得水量不低于40升。
(2)水质:符合国家相关水质标准。
(3)方便程度:人力取水往返时间不超过20分钟(人力取水往返时间20分钟,大体相当于水平距离800米或垂直高差80米的情况)。
(4)保证率:供水保证率不低于95%。
有生活用电:指脱贫户家中通生活用电且能满足照明、能保障基本家用电器用电需求。
有广播电视:指脱贫户家中有广播电视或能接收广播电视信号。
有集体经济收入:有集体经济,指按贫困村退出年度村集体经济经营性累积收入计算(计算周期为:上年10月1日—当年9月30日),以收入账户和银行流水账为依据,标准为人均3元人民币以上。
社会保障名词解释与简答
名词解释:1、社会保障制度: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公民在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2、社会保险:国家通过立法建立社会保险基金,当劳动者在年老、失业、疾病等危险事故发生时,给予这些劳动者一定程度的收入补偿,使之能继续享有基本生活水平,从而保证劳动力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正常运行,保证社会安定的一种制度。
3、养老保险:国家对劳动者或社会成员依法建立的老年生活保障制度。
即劳动者或社会成员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领域后由社会提供养老金或退休金,保障其基本生活的社会保险制度。
4、现收现付:一般按较短时期内收支平衡原则决定收费率来筹集保险基金,即本预算期内的社会保险收入仅仅满足于本预算期支出需要,不为以后时期积累基金。
5、完全积累:根据长期收支平衡的原则确定收费率,即在预测未来时期社会保险支出需要的基础上确定一个在相当长时期内收支平衡而且相对稳定的总收费率,并据次此筹集社会保险基金。
6、部分积累:根据两方面收支平衡原则即当期筹集资金一部分支付已退休者养老金,另一部分为现在就业者预留下来,用于今后的养老,来确定收费率,满足一定时期前提下,留有一定积累基金。
7、养老金隐性债务:是指一项养老金计划对职工和养老保险金领取者所作的津贴承诺。
8、给付确定制DB:由计划主办者承诺,按一个特定的公式确定养老金的收益。
即按预先确定的替代率(养老收入水平与缴费率的平衡)支付养老金收益。
9、缴费确定制DC:按一个公式决定每个人的缴费率,然后设立个人帐户,根据帐户记录来决定计发养老金。
也即经过预测确定一个缴费率(投保率),据此筹集养老金。
10、普遍养老保险:福利国家实施的养老计划。
为每个老人提供均一水平的养老金,保障其最低生活的保障制度。
11、收入关联的养老保险:西欧大陆国家普遍采用的养老计划。
其对象是参加经济活动的雇佣劳动者,费用由国家、雇主、个人三者承担,通过保险机制为雇佣劳动者提供的退休保险计划。
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名词解释
指标解释(一)贫困农户登记表表头1、户码由村委会对贫困农户按贫困程度统一编码后填写,如最贫困的户码编号为“0001”依次编写。
今后新增贫困农户依次编写,不再使用前期脱贫的贫困农户的原户码。
返贫农户仍使用原代码。
2、联系电话是指能够联系到贫困农户本人的固定电话或手机、小灵通等移动电话。
3、银行名称和卡号是指贫困农户用于存取各类到户补贴资金所使用存折的具体银行名称以及存折或银行卡号码。
4、扶贫标准(单选):1、国家农村扶贫标准,2省级农村扶贫标准。
国家农村扶贫标准是指依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扶贫标准。
省级农村扶贫标准:是指某些省根据自身财力和农村低保标准,自行确定的省级农村扶贫标准。
本指标由省级统一填报口径,由登记员填报。
执行国家农村扶贫标准的省,登记员填写国家农村扶贫标准;执行省级农村扶贫标准的省,登记员填写省级农村扶贫标准。
5、农户属性(单选):1扶贫户、2低保户、3扶贫低保户、4五保户。
扶贫户是指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国家农村扶贫标准(或省级农村扶贫标准),有劳动能力的农户。
低保户是指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户,主要是因病残、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生存条件恶劣等原因造成生活常年困难的农户。
扶贫低保户是指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低保户。
五保户是指《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中的五保供养对象,主要包括无法定抚养义务人,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的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
6、计划生育户是指具有《独生子女证》和《二女证》的农户或经县级计生部门甄别并出具证明的农户。
7、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单选):是指农民自愿参加的,以农户经营为基础,以某一产业或产品为纽带,以增加成员收入为目的,实行资金技术、生产、购销、加工等互助合作的经济组织。
8、是否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单选):□1是;2否9、是否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单选):□1是;2否10、贫困原因(单选):□1因灾、□2因病、□3因残、□4因学、□5缺技术、□6缺劳力、□7缺资金、□8其它。
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名词解释及常见问题解答-2019.11.10(1)
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名词解释及常见问题解答(第六稿)二〇一九年十一月目录第一编扶贫开发体制名词解释 (1)一、扶贫开发体系 (2)二、扶贫主体 (5)三、扶贫对象 (7)四、扶贫标准 (14)五、扶贫对象基础信息 (15)六、扶贫资金 (20)七、扶贫开发项目 (23)八、扶贫监管和考核 (25)第二编扶贫开发信息化名词解释 (27)一、扶贫开发信息化建设规划 (28)二、“一五六”建设目标 (28)三、扶贫开发业务体系架构 (28)四、扶贫开发信息系统 (29)五、全国大集中扶贫开发信息系统 (30)六、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五大子系统 (30)七、扶贫开发网络 (31)八、“两地三中心” (33)九、业务需求分析 (34)十、扶贫开发数据库 (35)十一、扶贫开发大数据 (37)十二、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安全体系 (38)第三编建档立卡常见问题解答 (41)一、建档立卡篇 (42)二、动态管理篇 (45)三、数据质量篇 (50)四、答疑解惑篇 (51)五、信息录入篇 (57)第四编建档立卡系统操作指南 (60)一、系统操作答疑篇 (61)二、系统操作指南篇 (88)参考文献 (144)第一编扶贫开发体制名词解释一、扶贫开发体系扶贫开发体系包括扶贫开发对象、扶贫开发措施、扶贫开发主体、扶贫开发政策、扶贫开发标准规范,以及扶贫开发信息化平台等基本要素。
扶贫开发体系架构如图1-1所示:图1-1 扶贫开发体系架构图1.脱贫攻坚目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明确,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
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2.精准扶贫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的程序对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县等扶贫对象进行精准识别,整合各种扶贫资源对扶贫对象实施精准帮扶,通过信息化手段对扶贫对象实行精准管理的治贫方式。
扶贫知识问答
扶贫知识问答扶贫知识问答1. 什么是扶贫?扶贫是指通过采取经济、教育、社会保障等措施,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实现脱贫致富,最终消除贫困。
2. 为什么要扶贫?扶贫是社会公平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贫困是一种不公平现象,不仅使贫困人口无法享受基本权益,也制约了整个社会的发展。
通过扶贫可以改善贫困地区的经济条件,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3. 国际上有哪些扶贫组织?国际上常见的扶贫组织有世界银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国际红十字会等。
这些组织通过资金援助、技术支持和政策指导等方式,帮助贫困国家和地区实施扶贫项目。
4. 中国的扶贫政策是什么?中国的扶贫政策主要包括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和社会保障等多个方面。
政府通过投入资金、提供技术支持、推动就业等方式,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增收致富,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5. 中国扶贫的成就有哪些?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扶贫成就。
截至2020年,中国已累计脱贫8.57亿人,贫困发生率从1978年的97.5%下降到了2019年的0.6%。
6. 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尽管扶贫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一些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教育资源不足,公共服务水平较低等。
还有一些地方在扶贫过程中存在数据造假等问题,导致扶贫政策执行不到位。
7. 公众可以如何参与扶贫工作?公众可以通过捐款、志愿服务等方式参与扶贫工作。
此外,公众也可以关注扶贫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通过监督和反馈促使扶贫工作更加有效。
8. 扶贫工作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扶贫工作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从长远角度考虑,注重培养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能力和人才培养。
同时,还需要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贫困人口在脱贫后不再返贫。
9. 未来扶贫工作的发展方向是什么?未来扶贫工作的发展方向包括深化产业扶贫,提高贫困地区的自主发展能力;加强教育扶贫,提供优质教育资源;推动数字扶贫,利用科技手段提高扶贫工作效率等。
社会保障制度名词解释(3)
社会保障制度名词解释(3)社会保障制度名词解释26.社会保障争议社会保障当事人之间围绕社会保障权利义务发生的纠纷,通常是围绕社会保障法律关系的建立和相应权利、义务的履行而展开的。
中国社会保障争议主要发生在社会保险领域。
27.社会保障行政复议社会保障行政复议是指当事人对实施社会保障管理职能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等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的行政处理决定有意见,向劳动保障行政机关提出要求重新处理的一种制度,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通过行政救济解决行政争议的一种方法。
28.社会保障行政诉讼社会保障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实施社会保障管理职能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等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人民法院请求司法保护,人民法院通过对被诉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从而解决特定范围内行政争议的活动。
29.老年社会保障老年社会保障是社会保障系统中的一个主要项目。
它是指对退出劳动领域或无劳动能力的老年人实行的社会保护和社会救助措施,具体包括收入保障、医疗保障、最低生活保障、住房保障、生活服务和保健服务等。
30.薪资比例制薪资比例制是指按照被保险人退休前某段时期内的平均工资或最高工资数额为基数,再根据投保年限,按一定比例计算养老金数额的制度。
31.现收现付制现收现付制指从企业收入或国家财政收入中随时支付退休金,一般资金平衡周期为一年,在收取和支付之间无资金积累,也谈不上增值。
32.社会统筹社会统筹是指在一定的行政区划范围内,政府收取养老金并作统一调配,按统一标准发放。
这种方式超出了单位管理的范围,是以行政地域为范围统一管理的方式。
33.养老保险隐性债务养老保险隐性债务一般是指在“现收现付”养老保险制度下对在职职工和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的承诺,或者说是养老保险制度由“现收现付统筹制”向“个人账户积累制”转轨过程中所要支付的过渡性费用。
也可以说,它是指在现收现付制度下,参保人员积累下来的未来领取养老金的权利。
产业序列名词解释
产业序列名词解释
1.产业链:是指一种产业内的生产关系与协作关系的系统,由原材料采购、研发设计、生产加工、销售分销、售后服务等环节组成。
2. 产业集群:是指在一定地理区域内,同一或相关产业的企业、机构、研究机构、支持机构等,形成一种密集的、相互依存的、互补性强的组织形式。
3. 产业生态:是指一个产业在市场中的生态系统,包括供应商、竞争对手、合作伙伴、客户、政府、消费者等利益相关者。
4. 产业升级:是指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等方式,提升产业链上的企业和产业的竞争力和附加值。
5. 产业转型:是指从一个产业向另一个产业的转变过程,既包括产业结构的转变,也包括产品、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变革。
6. 产业扶贫:是指通过发展当地资源优势产业,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的收入和生活质量,实现社会公平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7. 产业经济:是指以产业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强调通过产业协同、产业集群、产业升级等方式,提高产业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8. 产业政策:是指政府为促进产业发展而实施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财政、税收、金融、科技、人才等方面的支持和引导。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扶贫名词解释
1、“两不愁、三保障”:《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提出,到2020年我国扶贫开发针对扶贫对象的总体目标是:“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简称“两不愁、三保障”。
2015年11月召开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强调,“十三五”期间脱贫攻坚的目标是,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农村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
2、“一高于、一接近:”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3、“五个一批”:是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
4、“六个精准”: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5、贫困户退出“五有四保障”:有稳定的收入、有安全饮水、有生活用电、有广播电视、有低保兜底,教育有保障、医疗有保障、安全住房有保障、养老有保障。
6、贫困村退出“三通七有”:即通硬化路、通通讯网络、通动力电,有基层党组织阵地、有集体收入,有幼儿园(中心幼儿园)、有文化活动室、有便民服务中心、有卫生室、
有惠民超市。
7、贫困乡镇“五有”:有中心小学、有标准卫生院、有计生服务站、有便民服务中心、有综治中心。
8、贫困户和贫困村退出程序:贫困人口脱贫必须经过民主评议、核实认可、公示核查;贫困村退出必须经过申请验收、核实公示、公告备案。
9、自治区“七个一批”:土地清理再分配脱贫一批、发展产业脱贫一批、转移就业带动脱贫一批、综合社会保障措施兜底一批、异地搬迁脱贫一批、实施生态补偿带动脱贫一批、通过转为护边员脱贫一批。
10、三个加大力度:加大教育、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