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8.2.1梭罗河|人音版(2023)
一、教学内容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8.2.1梭罗河|人音版(2023)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音版音乐教材三年级下册的第八单元《河流之旅》中的第二课时,即8.2.1梭罗河。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梭罗河歌曲的学习:引导学生学唱《梭罗河》这首歌曲,掌握歌曲旋律、节奏,并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歌曲的旋律和节奏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连音、断音等演唱技巧,我会通过示范和练习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河流相关的实际问题,例如河流的保护、河流与当地文化的关系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对歌曲的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歌曲学唱。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新课讲授:在讲解歌曲的旋律、节奏和背景知识时,我注意到学生们对这些内容的关注度较高。但在讲授过程中,可能因为时间关系,部分学生对歌曲中的难点知识掌握不够扎实。针对这个问题,我打算在接下来的课程中,适当调整讲解和练习的时间分配,确保学生对重点、难点知识的掌握。
3.实践活动:分组讨论和歌曲学唱这两个环节,学生们表现得非常积极。但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歌曲的演唱技巧掌握不够熟练。为此,我计划在课后加强个别辅导,帮助学生提高演唱水平。
6.课后作业:布置学生课后复习《梭罗河》歌曲,并尝试创作一首关于河流的简短诗歌或绘画作品,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通过学习《梭罗河》歌曲,让学生感受音乐旋律、节奏的变化,提高音乐感知能力。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1祖国祖国我们爱你-人音版
举例: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的创作素材和技巧,让学生在尝试中进行创新,培养他们的音乐创造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帮助他们突破难点,提高音乐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1《祖国祖国我们爱你》-人音版。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为:1.培养学生音乐感知能力,通过学唱歌曲,使学生能够准确把握旋律、节奏,提高音乐鉴赏能力;2.增强学生音乐表现力,通过合唱、乐器伴奏等形式,培养学生表达歌曲情感的能力,提升自信心和合作精神;3.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怀,通过了解歌曲背景,引导学生热爱祖国,树立民族自豪感;4.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在演唱过程中尝试创作,提高音乐创造力。教学内容与核心素养紧密结合,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人文素养。
举例: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通过拍手、敲击乐器等方法,帮助学生感受和掌握节奏。
(2)音准的把握:学生在演唱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音准不准确的现象。
举例:教师可运用钢琴、电子琴等乐器进行伴奏,指导学生跟随乐器音准进行演唱。
(3)情感表达:学生可能难以把握歌曲的情感,无法将感情充分融入演唱中。
举例: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歌曲背景、演示演唱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歌曲情感,并学会运用适当的表情、动作等表达情感。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歌曲《祖国祖国我们爱你》的基本概念、旋律、节奏和歌词情感表达。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活中通过音乐表达对祖国的热爱。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三年级第六册音乐教案5.1 课题4.音乐会课时第一课时总节数教学目标知识聆听《苗岭的早晨》等四首不同风格的乐曲,犹如参加一场音乐会活动,感受不同的音乐作品情绪,给我们一次美的享受情感在这场“音乐会”中能听辨各种独奏乐器的音色(如小号、口笛……)。
重点聆听四首不同风格的乐曲感受不同的音乐作品情绪难点分析作品的段落教具电子琴、录音机、磁带、光盘、幻灯片学具卡片教学内容教师调控主体活动设计意图一、组织教学二、复习歌曲《我心爱的小马车》三、聆听《游击队歌》、《苗岭的早晨》师弹琴放伴奏曲1.听觉直接导入:(1)播放《游击队歌》与《苗岭的早晨》的第一句音响。
(2)设问:你能听辨出这两首作品的片段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唱师生问好歌全体学生随音乐齐唱聆听回答问题2.揭示作品的名称设境激趣(作为参加音乐会的入场券)四、听辨乐器,选择曲名与画面的练习五、聆听《那不勒斯舞曲》《匈牙利舞曲》(第五号)六、小结歌谱,(2)教师简单介绍作品的背景及作曲家贺绿汀。
4.聆听《苗岭的早晨》(1)设问:听了这首作品你想像一下,苗寨早晨的美丽情景,并把它描述出来。
(2)教师简单介绍口笛乐器。
将曲名、音色、画面形象连为一体,1.欣赏《那不勒斯舞曲》——小号独奏:(1)初听《那不勒斯舞曲》。
要求:该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2.欣赏《匈牙利舞曲》(第五号):(1)初听乐曲。
要求:该乐曲的主奏乐器是属哪一类?(2)复听乐曲。
乐曲的主题音调出现几次?乐曲可分为几段?速度有没有(3)复听时,可允许班上会吹口哨的同学随录音跟着学吹片断,如:学生看口笛图片即:将听觉、视觉、人文联系在一起(2)复听《那不勒斯舞曲》。
要求:速度的变化与情绪之间的关系?主奏乐器是什么乐器?“吹”、“拉”、“弹”属哪一类?聆听并回答问题复听并回答问题早晨》——口笛;出示幻灯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的能力。
(介绍三角琴:三角琴是东欧俄罗斯一带的传统乐器,以三角形琴身为特征的一种三根弦的拨弹乐器。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进行曲》教案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进行曲》教案一. 教材分析《进行曲》是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的一首教材,它属于教材中的一个单元。
进行曲是一种富有节奏感和庄严气氛的音乐形式,通常用于表达正式和隆重的场合。
通过学习《进行曲》,学生可以了解到进行曲的特点和风格,培养对音乐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进行曲》之前,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音符和节奏知识,对音乐有一定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然而,对于进行曲的特点和风格,他们可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听辨和实践来体验进行曲的特点,并通过适当的指导,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进行曲的节奏和旋律。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进行曲的特点和风格,培养对音乐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通过音乐表达情感和创造力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音乐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进行曲的特点和风格的把握。
2.进行曲的节奏和旋律的理解和掌握。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进行曲的乐谱和演奏,让学生了解进行曲的特点和风格。
2.听辨法:通过听辨不同类型的进行曲,让学生感知进行曲的节奏和旋律。
3.实践法:通过分组合作演奏进行曲,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表达进行曲的特点。
4.引导法:通过问题引导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进行曲的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进行曲的乐谱、图片和视频等。
2.乐器:钢琴、鼓等。
3.分组合作的准备:分组牌、乐器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些著名的进行曲,让学生感受进行曲的节奏和旋律,引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介绍进行曲的定义和特点,通过展示进行曲的乐谱和演奏,让学生了解进行曲的风格和节奏。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合作,按照进行曲的节奏和旋律进行演奏,教师进行指导和纠正。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演奏,互相评价和指正,巩固对进行曲的理解和掌握。
5.拓展(10分钟)学生通过讨论和创作,尝试创作自己的进行曲,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2课《一只鸟仔》教案
1.教学重点
a.掌握《一只鸟仔》歌曲的旋律和歌词:歌曲旋律的起伏、节奏的规律以及歌词的韵律感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教师应着重讲解歌曲的旋律走向,强调音高、音长的准确性,并通过多次示范和练习,帮助学生熟练掌握。
b.简谱知识的运用:理解简谱中的音符、休止符及其对应的音长,并能将其应用于实际演唱中。教师应通过图示、举例等方式,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并应用简谱知识。
此外,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对乐器伴奏的协调性掌握得不够好。我想,在以后的课堂中,可以多安排一些类似的活动,让学生们有更多的机会练习和体验,以提高他们的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在教学内容方面,我发现有些学生对歌曲背后的环保意识理解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注重引导学生去体会音乐背后的文化内涵,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简谱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学习《一只鸟仔》,我们知道了如何用音乐表现大自然中的美好事物。同时,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也加深了对音乐知识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创造音乐。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2课《一只鸟仔》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2课《一只鸟仔》教案:
1.章节内容:第二课《一只鸟仔》
2.教学内容:
a.学唱《一只鸟仔》歌曲,掌握歌曲旋律及歌词;
b.认识简谱中的音高、音长,理解音符、休止符的表示方法;
c.学习使用乐器(如口琴、钢琴等)为歌曲伴奏;
d.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5课船歌-人音版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船歌的基本概念。船歌是一种描绘海上生活、船只与海浪相互作用的歌曲。它是音乐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具有独特的旋律和节奏。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欣赏一首经典的船歌,这首歌曲展示了船歌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表达海上航行的情感。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歌曲旋律、节奏和歌词情感表达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示范和对比来帮助大家理解。
(论一个与船歌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船歌的节奏特点、情感表达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船歌学唱活动。这个活动将帮助学生掌握船歌的旋律和节奏。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学唱成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3.在课程结束时,预留更多时间让学生提问,及时解答他们的疑惑,巩固所学知识。
4.在课后,加强对学生的跟踪辅导,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需求,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首先,我发现通过提出与生活相关的问题导入新课,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都能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分享对船只和海洋的看法,这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尝试运用了理论介绍、案例分析和重点难点解析相结合的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船歌的内涵,同时也让他们意识到音乐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船歌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摇船调》教案
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摇船调》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水乡歌谣》,具体内容为《摇船调》。
本节课通过学习《摇船调》,让学生了解和感受我国江南水乡的风土人情,掌握简单的音乐知识和演唱技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摇船调》的歌曲旋律,能准确、流畅地演唱。
2. 培养学生对我国江南水乡音乐文化的兴趣,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3. 通过学习《摇船调》,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摇船调》的旋律、歌词以及演唱技巧。
难点:歌曲中的一些特殊节奏和音高的把握,以及歌曲情感的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音乐书、笔、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江南水乡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水乡的印象,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摇船调》。
2. 新课导入(1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歌词,感受歌词的韵律美。
(2)教师弹奏钢琴,引导学生跟唱《摇船调》,注意歌曲中的节奏和音高。
(3)分句教唱,讲解歌曲中的难点,并进行示范。
3. 实践环节(10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合唱练习,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2)每组挑选代表进行演唱展示,其他同学进行评价,教师点评并进行指导。
4.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10分钟)(1)讲解歌曲中的特殊节奏和音高,进行示范。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摇船调》2. 歌曲旋律:五线谱展示3. 重点、难点:特殊节奏、音高标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练习演唱《摇船调》,注意歌曲的节奏、音高和情感表达。
2. 答案:正确演唱《摇船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其他地区的民歌,拓宽音乐视野。
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的合唱团、乐器社团等活动,提高音乐素养。
人音版(五线谱)音乐三下《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教案
人音版(五线谱)音乐三下《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教案一. 教材分析《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是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旋律优美,歌词感人,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音乐的基本知识,提高音乐素养,培养对音乐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音乐知识,如音高、节奏、旋律等,同时也具备一定的合唱能力。
但在音乐欣赏和情感表达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学会用正确的音高演唱歌曲。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3.教育学生尊敬老师,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音高跳进和节奏变化。
2.学生对歌曲情感的理解和表达。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用钢琴伴奏,为学生示范演唱,让学生跟随演唱。
2.互动法:教师与学生互动,共同探讨歌曲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故事等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感受歌曲的美妙。
六. 教学准备1.钢琴:用于伴奏和示范演唱。
2.投影仪:用于展示图片和歌词。
3.教学课件:包括歌曲音频、图片、故事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妙。
接着,教师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作者,引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歌曲的歌词,让学生朗读歌词,注意歌词的韵律和节奏。
然后,教师用钢琴伴奏,为学生示范演唱,让学生跟随演唱。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音高和节奏的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歌曲的难点。
针对音高跳进和节奏变化的部分,教师可以分组让学生进行练习,互帮互助,提高学习效果。
4.巩固(5分钟)教师挑选几名学生进行演唱,检验他们对于歌曲的掌握程度。
对于演唱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个别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人音版
今天的教学过程让我有了很多思考。在教授《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这首歌曲时,我发现学生们对音乐的热爱和对老师的尊敬之情是如此真挚。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对于部分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耐心地指导他们,采用更多生动形象的方法,如拍手、敲击乐器等,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节奏和音准。
2.教学难点
(1)音准控制:对于部分音准较难的部分,如高音、连音等,学生可能难以掌握。
-教师可通过示范、分声部练习等方法,帮助学生逐步攻克音准难题。
(2)节奏掌握:歌曲中复杂的节奏类型,如附点音符、切分音等,学生可能难以准确把握。
-教师可运用拍手、敲击乐器等辅助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节奏。
(3)情感表达:三年级学生情感表达相对较为简单,可能难以深入理解歌曲中的敬爱之情。
其次,关于情感表达,虽然学生们都能感受到歌曲中对老师的敬意,但在实际演唱中,如何将这种情感表达出来,对他们来说是个挑战。我想,在接下来的课程中,我可以尝试让学生们分享自己与老师之间的感人故事,让他们在真实情感的驱动下,更好地演绎这首歌曲。
此外,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主题不太感兴趣或者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为了提高他们的参与度,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设计更具趣味性和互动性的讨论主题,鼓励学生们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可通过讲述与老师相关的感人故事,引导学生体验情感,提高表达能力。
(4)团队合作:在歌曲表演过程中,学生可能难以协调动作,实现良好的团队合作。
-教师可组织小组讨论、排练,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创新实践:鼓励学生在编排动作时,可能面临创意不足的问题。
-教师可提供参考案例,激发学生灵感,同时鼓励学生发挥个人特长,进行创新实践。
梭罗河-人音版三下级音乐下册教案
梭罗河-人音版三下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材简介《人音版三下级音乐》下册是一本适合小学三年级学生学习的音乐教材,其中包括了多种乐器的演奏、说唱、跳舞等形式,帮助学生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本节课将以《梭罗河》为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情感表达。
二、教学目标1.了解音乐概念和元素;2.能够简单地分析音乐的基本元素;3.感受音乐的情感表达;4.能够用自己的话语表达对音乐的情感体验;5.提升感官协调和听觉认知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1)梭罗河演奏(2)学习梭罗河的节奏感受和情感表达2. 教学方法(1)教师导入引发学生兴趣,介绍音乐元素和基本概念;(2)学生感受梭罗河的音乐表达,逐一分析音乐的基本元素,例如节奏、旋律、声音、节拍、和声等,从而理解音乐的概念和元素;(3)鼓励学生感受音乐的情感表达,通过身体语言、表情、共情等方式,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4)学生跟随音乐,通过钢琴、鼓、小提琴等乐器体验音乐,感知和掌握音乐的节奏感和情感表达。
四、教学步骤1. 引入介绍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和表达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分析音乐元素随着音乐的播放,教师向学生介绍音乐的基本元素,例如节奏、旋律、声音、节拍、和声等,让学生逐一感受,并以自己的语言表述,理解音乐的基本结构。
3. 感受音乐情感表达通过感官体验和观察表情、动态、姿态等方式,让学生逐渐感受梭罗河这首曲子表现的情感,例如寂静、伤感和柔情等,同时学生可以通过身体和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4. 整体体验音乐在学习了音乐元素和情感表达后,学生可以使用乐器或以声音形式体验音乐,来感知音乐的节奏感和情感表达。
五、教学效果评估和总结1. 教学效果评估此次教学以学生的感官体验为主,开启了音乐启蒙之旅,让学生了解音乐的基本元素和情感表达方式。
评估方法可以通过学生的表现、反馈等方式,来检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2. 教学总结本节课教学内容涉及多方面,需要教师把握好节奏,逐步分析梭罗河这首曲子的音乐元素,让学生逐渐理解和感受音乐的情感表达方式,进而提升学生的感官协调和听觉认知能力。
人音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册)
人音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册)人音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新学期课堂教学常规训练总:第1课时教学内容:音乐课学生教学常规训练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音乐课常规学习习惯。
2.建立各种课型上课规范,规范学生音乐课堂纪律。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掌握音乐课堂教学常规。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持之以恒地做好音乐课课堂常规。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电教设备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学生课前提前候课于指定位置,在预备铃响之前列队安静候课。
2.学生听音乐律动进教室。
3.师生问好。
二、教学常规管理说明与练习1.课前准备:上课铃响前全班于指定位置安静有序的排队候课,并带齐学习用品,进教室后把书本和学习用品整齐有序地摆放在桌板上。
2.上下课礼仪:上下课都有一段优美的钢琴旋律。
3.出勤:不得迟到早退,若发现有学生缺席,立即汇报班主任,不得有学生滞留在班级教室内。
有被其他教师留下的学生需要有教师签字的假条。
4.课前领歌:上课响铃之后,由表演的得好的同学领歌,全班同学一起复习上节课学习的歌曲,做到温故而知新。
5.听课姿势:双手整齐地叠放在课桌上,人坐直。
6.发言:先举手后发言,未经许可的发言视作违纪。
三、针对歌唱课的课堂教学常规1.静听:听赏时绝不发出声音,不与同学讨论,及时将听赏时遇到的问题记下,留在听完后讨论。
2.背记:(1)欣赏任何一首乐曲均要求背记音乐主题。
(2)歌唱课要求背唱歌曲。
3.针对节奏教学的课堂教学常规(1)节奏教学需要会听、会看和整齐划一的动作(2)起拍时听指令。
(3)收拍时听指令。
(4)休止符用右手的拳头无声地靠在左手的掌心。
四、针对多媒体教学的课堂教学常规1.看视频时,不讨论,双手整齐地叠放在课桌上,保持良好的坐姿,并一边观看一边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多媒体出现故障时,不影响课堂,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
五、教师小结,布置预习作业寻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相关音乐背景材料。
六、下课礼式1.用歌声向老师道别。
人音版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全册
第二课《可爱的动物》(二课时)第一课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花喜鹊和小乌鸦》,感受歌曲的情绪与内容,并用自己制作的打击乐选择合适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2、欣赏乐曲《赛马》,观察探究其不同演奏方式而产生的不同音乐形象与音响效果,从而培养学生对我国民族乐器、民族音乐的热爱。
3、试用“5 —5”八个音即兴创作4小节曲调。
教学重点:1、感受、表现歌乐曲的不同音乐形象。
2、即兴创作简短的曲调。
教学难点:创造性地编写曲调;创造性地设计合适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教学准备:钢琴、音响设备、二胡等。
第二课时第三课时教学内容:1、学唱《摇船调》。
2、猜谜活动交流。
教学目标:1、学唱并表演《摇船调》,感悟谜语的乐趣。
2、通过收集谜语,把谜语修改创编成《摇船调》的歌词。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嘹亮歌声》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嘹亮歌声》。
2.在演唱的过程中,实践轮唱的演唱形式及其表现情绪。
3.完成活动与练习(一)。
第五课《牧童之歌》(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聆听《牧童短笛》2、表演《剪羊毛》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牧童短笛》和表演《剪羊毛》,感知栩栩如生的牧童形象。
2、初步了解作曲家贺绿汀。
3、能选用合适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表演《小小羊儿要回家》2、表演《剪羊毛》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表演《小小羊儿要回家》和《剪羊毛》,进一步感知栩栩如生的牧童形象。
2、在学唱《小小羊儿要回家》中掌握全音符的时值及延长记号。
教学重、难点:掌握全音符的时值及延长记号。
教学用具:钢琴、打击乐器、投影片第二课时第七课《老师的歌》(三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时学习,体现与表达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与爱戴之情。
2、掌握比较常用的单纯音符、休止符的时值,及听辨曲调,为学习音乐基本知识打下基础。
3、采访自己的老师并互相交流,感受老师的辛苦,表达自己对老师的一片热情。
教材组合:第一课时:1、学唱《每当我过走过老师窗前》。
三年级下册人音版音乐教案
第一课春天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从聆听《春到沂河》中外音乐作品中感受“春”的意境,并尽可能展开想像、联想,即兴创作以“春”为主题的音响作品。
2.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有感情地表演《嘀哩嘀哩》,并进行打击乐伴奏的编创活动,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颂。
3.音乐知识(1).在歌曲黄鹂鸟的叫声中模仿其节奏,从模仿实践中感受“”的长短。
(2).十六分音符的时值长短,在复习四分、八分音符时值的基础上,通过比较,让学生理解。
教学重难点:1.听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注意力与记忆力。
2能辨别前十六分音符节奏与后十六分音符节奏。
教学过程:1.以山东民歌《沂蒙山好风光》为欣赏《春到沂河》的导入。
(1)欣赏女声独唱《沂蒙山好风光》。
(2)随教师的琴声视谱哼唱《沂蒙山好风光》曲调。
2.聆听《春到沂河》第一部分(可以听两遍)。
设问:(1)这段曲调熟悉吗?它源于哪一首民歌?(2)这段曲调给你们的情绪以什么感受?3.介绍柳琴的形状与音色特征。
有条件的学校如能用VCD及多媒体现代化手段介绍,将更为形象生动。
4.看着书上的图形谱,完整地听全曲,比较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的速度变化。
5.揭示曲名《春到沂河》,介绍沂河的地理位置,引导学生懂得《春到沂河》是以山东民歌为素材改编的乐曲。
6.再次完整地聆听全曲。
从乐曲的名称(标题)及三部分的速度变化,即兴用动作来表达对乐曲的感受与理解。
7.导入:谁能模仿小黄鹂鸟的鸣叫声? 如果你不会的话,请听听歌曲中的小黄鹂鸟叫。
8.听歌曲范唱(录音或教师示范)。
9.请你模仿歌曲中的黄鹂鸟叫声。
10.讲解十六分音符的时值。
11.再听歌曲范唱,要求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
12.学习曲调:分两部分学唱,即前16小节和后16小节。
(1)前16小节的学唱曲:听出这16小节中的相同乐句是哪一句?先学唱这8小节,然后在学唱其他8小节。
(2)后16小节从听辨相同节奏地乐句切入,学唱好8小节,然后再学唱最后8小节。
(3)完整地、有感情地唱好歌曲。
音乐宫-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音乐宫-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学生将会掌握以下知识和技能:1.理解并掌握乐理基础知识,包括音高、音符、音阶等;2.熟悉规则节拍,加强节奏感;3.熟悉并掌握民族音乐及其表现特点;4.学会欣赏音乐并表达对音乐的感受;5.尝试演奏一些简单的乐曲。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本课程共分为五个单元,分别为:单元1:学习乐理基础1.学习音名与谱号的对应关系,并掌握常见音符;2.熟悉简单的音阶,如C大调、a小调等;3.练习节奏,掌握简单的拍子,如3/4、4/4等。
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现场演示和学生跟读两种方式,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音乐的基本元素。
单元2:学习民族音乐1.学习民族音乐的特点和表现形式;2.学习一些简单的民族音乐曲目,并加以演奏和表演;3.加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在欣赏和演奏中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
教学方法:教师先通过介绍和视频演示等形式让学生了解民族音乐,然后指导学生演奏和表演。
单元3:学习合唱1.学习合唱的技巧与要点,如唱调、节奏、吐字等;2.学习一些简单的合唱曲目,并加以演唱和表演;3.通过合唱训练,锻炼学生对音乐的听觉和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唱练习,并通过练习、纠错、演唱等环节进行训练。
单元4:学习乐器1.学习各种乐器的基本知识和演奏方法;2.学习一些简单的乐器演奏曲目,并加以演奏和表演;3.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欣赏能力。
教学方法:通过现场演示和指导,让学生了解各种乐器的基本知识,然后指导学生进行演奏练习。
单元5:学习欣赏音乐1.学习欣赏音乐的方法和技巧,如听觉训练、情感表达等;2.欣赏一些经典的音乐作品,并感受其中的艺术魅力;3.学习如何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教学方法:通过现场演示、故事表演等形式,引导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展开自己的想象和联想,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三、教学评价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体验。
人音版小学三年级音乐下册《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教案设计
人音版小学三年级音乐下册《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教案设计人音版小学三年级音乐下册《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教案设计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音版小学三年级音乐下册《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教案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教材分析: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是一首意境优美、感人动人的儿童歌曲,它歌颂了老师为培养一代新人而呕心沥血、忘我工作的精神,也表达了孩子们对老师的崇敬、热爱之情。
歌曲为4|2拍、二段体结构。
第一乐段四个乐句的节奏平稳,在舒展的级进中运用了三度、五度跳进,旋律流畅、优美,表达了学生在夜深人静走过老师窗前时充满着无限的深情。
第二乐段是歌曲的副歌,从“啊”开始,曲调级进上行,起伏较大,把情绪逐渐推向高潮。
最后一句下行级进的曲调感情真挚地表达了孩子们对老师的无限热爱。
二、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让学生深切感受在老师精心培育下他们茁壮成长,从而培养他们对老师的尊敬与爱戴之情。
2、通过不同的形式表演歌曲,从而加深老师在孩子心目中光辉而崇高的形象。
三、教学重点:学唱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从内心体会对老师的尊敬及爱戴之情。
四、教学难点:歌曲高潮部分的演唱及附点音符的演唱。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教学流程:一、师生问好二、音乐城之旅——解决重难点1.障碍一:过音乐桥。
(重点旋律的练唱)师:同学们,在今天的音乐课上老师想和你们结伴去音乐城做一次美妙的旅行,你们说好不好?(好。
)那就让我们结伴出发吧!不过呀在去音乐城的路上我们首先需要走过一架音乐桥,要想走过这架音乐桥,那可是要费一番功夫的,同学们看到在这架桥上有一条通行令口诀,同学们只有一字不差,原原本本地念出它那才能顺利过桥呢。
听好了:啊,啊,啊,啊,每当想起您。
(边拍手边做。
同学们来一遍。
生:……师:嗯,还不是很准确。
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7课《我爱米兰》教案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掌握歌曲《我爱米兰》的旋律和歌词:这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演唱歌曲,并理解歌词的含义。
-歌曲中的节奏与音高辨识:学生需要学会识别歌曲中的基本节奏型和音高,如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以及简单的音程跳动。
其次,歌的语言和示范,帮助学生掌握这些难点。但我也意识到,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设计更多有趣、有效的练习方法,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克服困难。
此外,小组合作在音乐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中,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提高。然而,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小组中缺乏主动性,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他们的引导和鼓励。
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7课《我爱米兰》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7课《我爱米兰》教案,本节课主要围绕歌曲《我爱米兰》展开教学。内容包括:
1.学习歌曲《我爱米兰》的歌词和旋律,掌握歌曲的节奏、音高及情感表达。
2.认识歌曲中的音乐符号,如反复记号、延长记号等,并学会正确演唱。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合唱成果,大家共同评价、学习。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通过音乐表达对老师的敬爱”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帮助学生深入思考如何通过音乐传递情感。
3.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感受歌曲表达的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4.通过合唱、独唱等形式,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5.结合歌曲《我爱米兰》,引导学生了解意大利音乐风格,拓展音乐视野。
人音版(敬谱)音乐三年级下册《演唱 虫儿飞》教案
人音版(敬谱)音乐三年级下册《演唱虫儿飞》教案一. 教材分析《虫儿飞》是一首充满童趣的歌曲,选自人音版(敬谱)音乐三年级下册。
这首歌曲以简洁明了的旋律和富有诗意的歌词,展现了夜晚昆虫飞舞的美景。
歌曲共两个乐段,第一乐段以轻松愉快的旋律描绘了虫儿飞舞的场景,第二乐段则以缓慢的旋律展现了虫儿飞舞的优雅和轻盈。
整首歌曲既适合学生演唱,又能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想象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音乐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他们喜欢唱歌,对歌曲有较强的兴趣。
但在歌唱方面,部分学生可能对音准、节奏和咬字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歌唱能力,引导他们正确发音,掌握基本的节奏和音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虫儿飞》的歌曲旋律,能够流畅地演唱这首歌曲。
2.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让他们能够感受到夜晚昆虫飞舞的美好。
3.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使他们能够在演唱过程中准确地表达歌曲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难点:歌曲中的音准、节奏和咬字问题。
2.重点:掌握《虫儿飞》的歌曲旋律,能够流畅地演唱。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2.互动法:学生分组演唱,相互交流学习。
3.游戏法:通过音乐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虫儿飞》的乐谱、图片、视频等。
2.教学用具:钢琴、音响、麦克风、投影仪等。
3.练习材料:练习册、歌谱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夜晚昆虫飞舞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进入音乐课堂,激发他们对歌曲《虫儿飞》的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歌曲《虫儿飞》,让学生对歌曲有个整体的认识。
随后,教师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结构等内容。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纠正学生在音准、节奏和咬字方面的错误。
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a.教师弹奏钢琴,学生跟唱旋律。
b.教师逐句教唱,学生跟随模仿。
c.学生分组演唱,相互交流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春天》(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表演《嘀哩嘀哩》,聆听《春到沂河》,感受歌、乐曲所表现的春天的美,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听辨《春到沂河》中柳琴的音色特点及各段落的不同速度,并能随音乐即兴用动作表现乐曲速度的变化。
3、听辨并掌握十六分音符的时值长短,并能在实践活动中运用。
教学重点:感受音乐的美,感受春天的美。
教学难点:模仿并表现十六分音符。
课前准备:音响设备、课本、笔。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聆听小提琴协奏曲《春》,充分感受春的意境,尝试用色块表现感受到的音乐所描绘的情景。
2、聆听、表演歌曲《春天举行音乐会》,并选择打击乐器参与伴奏活动,表达对大自然美的赞颂。
教学重点:感受、表现描绘春天的歌曲和乐曲。
教学难点:模仿表现节奏型╳╳0╳| ╳0 |课前准备:音响设备、课本、彩笔、钢琴、打击乐器等。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复习聆听、表演本课的四首音乐作品及其它展现“春”的歌曲,再次感受春的意境、春的美丽。
2、展开想象、联想,与同伴合作即兴创作以“春”为主题的音响作品。
教学重、难点:即兴创作以“春”为主题的音响作品。
课前准备:音响设备、课本、钢琴、创作所需的物品。
第二课《可爱的动物》(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森林深处的杜鹃》,学唱《顽皮的杜鹃》,学生能感受、想象、表演、塑造小杜鹃的音乐形象,并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2、认识低音“5 6 7”,掌握“5 —5”的八个音的音高与唱名,听辨“5、7”的音高。
教学重点:1、学生能感受、想象、表演、塑造小杜鹃的音乐形象。
2、掌握“5 —5”的八个音的音高与唱名。
教学难点:用模唱、表演来表现小杜鹃的动态形象。
教学准备:钢琴、音响设备,“杜鹃手偶”等。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花喜鹊和小乌鸦》,感受歌曲的情绪与内容,并用自己制作的打击乐选择合适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2、欣赏乐曲《赛马》,观察探究其不同演奏方式而产生的不同音乐形象与音响效果,从而培养学生对我国民族乐器、民族音乐的热爱。
3、试用“5 —5”八个音即兴创作4小节曲调。
教学重点:1、感受、表现歌乐曲的不同音乐形象。
2、即兴创作简短的曲调。
教学难点:创造性地编写曲调;创造性地设计合适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教学准备:钢琴、音响设备、二胡等。
教学过程:第三课《童趣》(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学唱并表演《一只短笛轻轻吹》。
2、音乐知识:反复跳跃记号教学目标:1、学会唱并即兴表演《一只短笛轻轻吹》。
2、掌握反复跳跃记号。
3、通过学唱歌曲、即兴表演体验其童趣。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并表演。
教学难点:歌曲中笛子的模拟声的演唱。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等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聆听《猜调》和《木偶的步态舞》。
2、节奏问答并创编。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猜调》和《木偶的步态舞》体验其童趣。
2、通过节奏问答活动,培养学生节奏创编能力。
教学重点:感受乐曲中速度的变化带来不同的情感教学难点:创编表演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等第三课时教学内容:1、学唱《摇船调》。
2、猜谜活动交流。
教学目标:1、学唱并表演《摇船调》,感悟谜语的乐趣。
2、通过收集谜语,把谜语修改创编成《摇船调》的歌词。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教学难点:把谜语改编歌词教学准备:课件、收集谜语、白纸、笔等第四课《音乐会》(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聆听《苗岭的早晨》、《游击队歌》、《那不勒斯舞曲》、《匈牙利舞曲》(第五号)教学目标:1、聆听《苗岭的早晨》等四首不同风格的乐曲,犹如参加一切音乐会活动,感受不同的音乐作品情绪,给我们一次美的享受,并在这场音乐会中,能听辨各种独奏乐器的音色。
2、听辨乐器,选择曲名与画面练习。
教学重点、难点: 熟悉乐器的音色及种类课件准备: 课件图片等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嘹亮歌声》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嘹亮歌声》。
2.在演唱的过程中,实践轮唱的演唱形式及其表现情绪。
3.完成活动与练习(一)。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轮唱的基本演唱形式。
课前准备:课件、节奏卡片等第三课时教学内容:表演《我是小小音乐家》、八分休止符;活动与练习(二)教学目标:1、学唱歌表演《我是小小音乐家》,完成活动与练习(二)。
2、在演唱过程中,进行编创活动,体验做小音乐家的情趣。
3、掌握八分休止符的时值,并能在读谱实践中运用。
教学重点:学习演唱《我是小小音乐家》教学难点:掌握八分休止符的时值。
课前准备:图片课件等第五课《牧童之歌》(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聆听《牧童短笛》2、表演《剪羊毛》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牧童短笛》和表演《剪羊毛》,感知栩栩如生的牧童形象。
2、初步了解作曲家贺绿汀。
3、能选用合适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难点:从音乐中获得感受与体验栩栩如生的牧童形象。
教学用具:钢琴、打击乐器、投影片、风光碟片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表演《小小羊儿要回家》2、表演《剪羊毛》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表演《小小羊儿要回家》和《剪羊毛》,进一步感知栩栩如生的牧童形象。
2、在学唱《小小羊儿要回家》中掌握全音符的时值及延长记号。
教学重、难点:掌握全音符的时值及延长记号。
教学用具:钢琴、打击乐器、投影片第三课时教学内容:1、聆听《孤独的牧羊人》2、曲调接龙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孤独的牧羊人》,再一次感受栩栩如生的牧童形象,让我们懂得音乐能成功地塑造多姿多彩的各种形象,并从音乐中获得感受与体验。
2、在曲调接龙活动中,以即兴创作相连接,提高音乐基础的综合能力。
教学重、难点:通过曲调接龙活动提高音乐基础的综合能力。
教学用具:钢琴、打击乐器、投影片、《音乐之声》影片第六课《爱祖国》(三课时)第一课时第二课时第三课时第七课《老师的歌》(三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时学习,体现与表达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与爱戴之情。
2、掌握比较常用的单纯音符、休止符的时值,及听辨曲调,为学习音乐基本知识打下基础。
3、采访自己的老师并互相交流,感受老师的辛苦,表达自己对老师的一片热情。
教材组合:第一课时:1、学唱《每当我过走过老师窗前》。
2、音乐知识——单纯音符。
3、布置课外采访任务。
第二课时:1、学唱《甜甜的秘密》。
2、聆听《飞来的花瓣》。
3、听辨练习。
第三课时:1、采访交流。
2、聆听《我爱米兰》。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感受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与爱戴之情。
2、通过复习、比较,系统地掌握已学过的单纯音符和休止符。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教学难点:1、一字四音的“啊”的演唱。
2、倒数第八小节的正确演唱。
(敬爱的)教学准备:电子琴、磁带、放音机、一张纸、剪刀。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演唱《甜甜的秘密》。
2、聆听歌曲《飞来的花瓣》,感受全社会对老师的爱戴。
3、提高学生的听辨能力。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甜甜的秘密》。
教学难点:歌曲中八分附点的正确演唱。
教学准备:电子琴、磁带、放音机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复习歌曲《每当我走过我师窗前》。
2、聆听《我爱米兰》。
进一步感受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与爱戴之情。
3、交流采访结果,从身边的老师身上体会师生的深厚情谊。
教学重点:聆听《我爱米兰》。
教学准备:电子琴、磁带、放音机第八课《爱和平》(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聆听歌曲《小小白鸽》2、学唱歌曲《每人伸出一只手》教学目标:1、能用坚决的声音演唱歌曲《每人伸出一只手》,通过练习让学生自由编排轮唱的演唱形式,激发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
2、通过聆听《小小白鸽》了解小白鸽的象征意义,并能使学生通过随音乐律动感受世界和平的美满与幸福。
3、通过音乐活动了解世上有许多需要帮助的人们,激发学生帮助他人的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用真挚的感情演唱《每人伸出一只手》,体现出愿意帮助他人的坚决性,用轮唱的演唱形式演唱歌曲。
教学准备:鸽子的画,灾难性事件的影音、文字等资料,教学过程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友谊花开万里香》,并对歌曲进行表演。
教学目标:1、会用热情洋溢的声音演唱歌曲《友谊花开万里香》,能用形式多样的自制乐器,自编动作等表演歌曲。
2、通过学唱歌曲了解小小银球对世界人民友谊所作出的贡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促进和平友谊的活动。
教学重点与难点:用热情洋溢的声音演唱歌曲,创编表演歌曲。
教学准备:自制乐器、头饰第三课时教学内容:1、聆听歌曲《欢乐颂》,知道人声的分类。
2、自编歌词与旋律的练习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欢乐颂》与音乐活动知道在歌唱中人声可分童声、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等。
2、了解《欢乐颂》是一首歌颂团结和平的歌曲,熟悉《欢乐颂》的旋律。
3、学会根据主题进行简单的写词与谱曲。
教学重点、难点:听辨音色,感受音乐对心灵的震撼,写词与谱曲教学准备:口风琴、不同版本《欢乐颂》音乐7、大屏幕投影回顾非典、海啸、伊战8、用自己的声音哼唱歌曲《欢乐颂》群体的帮助与同情创编活动导入:歌曲《欢乐颂》激发着人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品行,鼓舞着我们团结一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们,接下来让我们用简单的一句话来表达我们祝愿世界和平,朋友间团结友谊的话。
1、创编歌词如:“友谊花开万里香”2、用“1、2、3、4、5、6、7”等音名为歌词谱上旋律。
3、对创编进行师生评价使“爱和平”这一主题在此环节达到高潮。
通过活动让他们有感而发,使学生释放情感,从中得到愉悦。
促进音乐活动向着高质量发展。
结束部分1、师小结2、唱《每人伸出一只手》出室第九课《家乡美》(三课时)单元教学目标:1、“黄土高坡”、“洞庭鱼米”、“山”、“水”、“阳光”、“全都认识我”,因为我们爱家爱乡爱祖国。
让我们以火热的激情体验歌颂家乡美,并自豪地唱唱、画画、说说自己的家乡,赞美自己的家乡。
2、认识高音“2、3 ”。
用已掌握的从低音到高音十三个音列及各单纯音符时值的组合,自由创作4至8小节自己的歌。
教材分析:1、歌曲《黄土高坡》“黄土高坡”,泛指包括陕西、山西、宁夏、甘肃等省在内的荒凉的黄土高原地带。
在那里少见青山绿水,少有高楼大厦,放眼望去但见漫漫黄土,低矮的窑洞。
大风骤起,裹挟着沙尘漫天飞舞。
但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的人们依然爱着他们的家乡,爱着这片土地。
他们怀着这份永不磨灭的爱,顽强地和恶劣的自然条件斗争,用滴单位滴汗水浇灌土地,用勤劳的双手建设家园。
歌曲《黄土高坡》就是表现了黄土地上的儿女们对家乡所怀的执著的爱。
歌曲的歌词通俗、质朴、非常口语化。
旋律具有歌唱和叙事的特点,由于吸取了陕北民歌的音乐素材,故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郁的乡土气息。
歌曲为徵调式。
歌曲分为三个部分。
2、歌曲《洞庭鱼米乡》洞庭湖区,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
那里,千里平原,土地肥沃。
广袤的田野上金灿灿的谷穗随风摆动;水天一色的湖面上百舸扬帆,张网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