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烹调技艺第五章
中式烹调技艺教案
![中式烹调技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5f803e90740be1e640e9ae1.png)
教学重点
掌握中式莱肴的特点
教学难点
掌握中式莱肴的特点
授课主要内容
第二节中式莱肴的特点及风味流派
中式烹调技艺经过长期的继承发展和开拓创新,融会了我国灿烂的文化,集中了各民族烹调技艺精华,使中式菜肴形成了具有民族风格的特点,形成了具有不同地域特征、不同民族风尚的风味流派。
是本章的难点。
授课主要内容
一、烹调的概念
(一)烹——烹就是烹制,是指运用各种加热手段,使烹饪原料由生到熟并形成一定的色泽、形状和质感的菜肴的过程。烹制主要有水烹法、汽烹法、油烹法、电磁波烹法、固体烹法以及其他烹法等。
(二)调——调就是调制,是指运用各类烹饪调料和各种施调方法,使菜肴形成一定的滋味、香气和色彩的过程。调制主要有调味、调香、调色等基本方法。
(七)注重火候——在烹调菜肴时,火力的大小和加热时间的长短是决定菜肴质量的关键。中式菜肴在烹制过程中使用的火力相当讲究:有旺火速成的菜肴;有用微火长时间煨煮的菜肴;也有旺火与微火兼用的菜肴。根据原料性质、菜肴特色不同而使用不同火候,从而使菜肴达到鲜、嫩、酥、脆等效果。
餐饮市场繁荣,风味菜点相继问世;在烹饪理论方面,出现了一批颇有价值的食谱,如《千金要方·食治》、《食疗本草》等,特别是《饮膳正要》堪称我国第一部营养卫生学专著。
4.成熟时期
这是指明清历史时期各式全席脱颖而出,满汉全席登峰造极;在烹饪理论方面,以《本草纲目》和《随息居饮食谱》为代表,更有《随园食单》和《调鼎集》被称作是中国食经的扛鼎之作。
5.繁荣时期
这是指中国近代、现代历史时期,中国烹饪进入了创新开拓的繁荣时期。
(1)构建了现代中国烹饪体系经过近百年的实践发展和理论探索,一个和传统烹饪不同的现代烹饪体系开始建立。
《中式烹调技艺》课程标准
![《中式烹调技艺》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41530f4376c66137ee0619e8.png)
《中式烹调技艺》课程标准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时:148考核方式:(考试)适用对象:烹饪专业学生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本课程是烹饪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是本专业主干课程。
本课程主要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中餐相关知识有初步的认识,掌握中餐的基本制作技术,对当前中式菜肴的相关技能有较清晰的认识。
本课程的学习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尽快掌握中餐制作基础知识、鲜活烹饪原料的初步加工、刀工刀法和勺工技术、出肉及整料去骨、干货原料的涨发、烹饪原料的初步热处理、热菜的配菜、火候知识、调味、制汤、上浆、挂糊和勾芡、菜肴的烹调方法、热菜装盘、宴席知识等知识,为以后烹饪专业的其他课程和专题学习与研究打下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主要讲述中式菜肴的基础知识。
使学生对不断发展的菜肴技术能基本掌握和了解,并掌握中餐的基本知识及其应用。
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饮食越来越重视,因此在强调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同时,要通过技能训练等手段加强理论理解和掌握,并对中餐新出现的技术和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不断补充和更新。
二、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中式烹调概述(2学时)1.烹调概述(1学时)2.中式菜肴的特点及风味流派(1学时)重点教学目标和要求:(1)理解烹调的概念,懂得烹调的意义和作用(2)熟悉中国烹饪的起源与发展过程(3)掌握中式菜肴的特点及主要地方风味流派第二章鲜活烹饪原料的初步加工(4学时)1.新鲜蔬菜的初步加工2.水产品的初步加工(2学时)3.家禽、家畜内脏和四肢的初步加工(2学时)重点教学目标和要求:(1)了解常用新鲜蔬菜、水产品、家禽、家畜内脏及四肢的初步加工过程(2)熟悉鲜活烹饪原料初步加工的基本原则(3)掌握常用水产品、家禽、家畜内脏及四肢的初步加工的基本要求和步骤第三章刀工刀法和勺工技术(7学时)1. 刀工刀法(5学时)重点2. 勺工技术(4学时)重点教学目标和要求:(1)了解烹饪刀工、勺工在烹调中的作用(2)熟悉常用刀具、勺等设备的用途及保养方法(3)掌握刀工、勺工的基本方法和要求(4)掌握直刀法、平刀法、斜刀法、剞刀法,并能根据烹调和食用的要求运用各种刀法,将烹饪原料加工成不同的形状第四章出肉及整料去骨(2学时)1.常用水产品的出肉加工(1学时)2.整料去骨(1学时)重点教学目标和要求:(1)熟悉出肉加工的基本要求(2)掌握常见烹饪原料的出肉加工、整料去骨的加工步骤第五章干货原料的涨发(4学时)1. 干货原料涨发的概念及意义2. 干货原料涨发的方法和基本原理(2学时)3.常用干货原料涨发实例(2学时)重点和难点教学目标和要求:(1)了解干货原料涨发的概念、方法和要求(2)熟悉常见干货原料涨发的步骤(3)初步掌握常见干货原料涨发的方法和基本原理(4)掌握干货原料涨发的基本原理第六章烹饪原料的初步热处理(3学时)1.焯水(1学时)2.过油(2学时)重点和难点3.汽蒸(1学时)教学目标和要求:(1)了解烹饪原料的初步热处理的作用和原则(2)熟悉烹饪原料的初步热处理的各种方法(3)掌握烹饪原料的初步热处理方法的基本要求和操作要领第七章热菜的配菜(5学时)1. 热菜配菜的重要性(5学时)2. 热菜配菜的原则和方法(10学时)重点3.菜肴的命名(5学时)重点教学目标和要求:(1)理解热菜配菜的重要性(2)熟悉热菜配菜的基本要求(3)了解热菜配菜的原则和方法(4)掌握菜肴命名的原则和方法第八章火候知识(5学时)1.火力与火候(1学时)重点2.烹制时的热源和传热方式(5学时)重点3.烹制过程中原料的变化(1学时)教学目标和要求:(1)了解火候的概念(2)熟悉不同的传热介质、传热方式对烹饪原料的影响(3)能识别油温,掌握油温的变化(4)了解不同油温对烹饪原料的影响第九章调味(5学时)1.味觉和味2.调味的作用和原则(2学时)3.调味的方法和过程(2学时)重点和难点4.常见菜肴味型与自制复合调料(1学时)教学目标和要求:(1)了解味觉和味的分类(2)熟悉调味的方式及味之间的相互作用(3)掌握调味的原则第十章制汤(4学时)1.制汤的意义和汤汁的分类(1学时)2.汤汁的制作(2学时)重点和难点3.荤汤形成的原理(1学时)教学目标和要求:(1)理解制汤的意义(2)了解汤汁的分类及制作步骤(3)掌握一般汤汁的制作方法,汤汁形成的过程第十一章上浆、挂糊和勾芡(3学时)1.上浆、挂糊、勾芡的用料及其作用2. 上浆(2学时)重点3. 挂糊(2学时)重点4. 勾芡(2学时)重点教学目标和要求:(1)了解上浆、挂糊、勾芡用料(2)理解上浆、挂糊、勾芡在烹调中的作用(3)掌握浆、糊的区别及调制方法第十二章菜肴的烹调方法(5学时)1.烹调方法的分类(2学时)2.热菜的烹调方法(4学时)重点和难点教学目标和要求:(1)熟悉菜肴烹调方法的概念及分类方法(2)掌握常见常用烹调方法及操作要求第十三章热菜装盘(3学时)1.热菜装盘的基本要求2.菜肴与盛器的配合(3学时)3.热菜的装盘方法4.热菜的装饰(3学时)重点教学目标和要求:(1)熟悉热菜装盘的要求(2)了解盛菜器皿的种类和用途(3)掌握盛器与菜肴配合的原则。
中式烹调技艺(结束)选择题
![中式烹调技艺(结束)选择题](https://img.taocdn.com/s3/m/c0778c634b35eefdc8d333e9.png)
中式烹调技艺选择题第一章中式烹调概述中国清真菜起源于()时代A、唐代B、宋元C、明清D、近代在烹饪用具方面,在()时期铁器取代铜器。
A、萌芽时期B、形成时期C、发展时期D、成熟时期堪称我国第一部营养学专著的为()A、《齐民要术》B、《本草纲目》C、《饮膳正要》D、《随园食单》下列菜肴不属江苏菜系的有()。
A、葱烧海参B、松鼠桂鱼C、三套鸭D、天下第一菜下列菜肴属广东菜系的有()。
A、葱烧海参B、水煮牛肉C、蚝油牛柳D、松鼠桂鱼青铜器的出现是在()A萌芽时期B形成时期C发展时期D成熟时期在烹调方法上已经使用油煎法的时期是()A萌芽时期B形成时期C发展时期D成熟时期烹饪理论方面《皇帝内经》《齐民要术》的出现是在()A萌芽时期B形成时期C发展时期D成熟时期()时期加工工艺开始变得精细,出现了剞刀技术和爆炒技术。
A萌芽时期B形成时期C发展时期D成熟时期()以《本草纲目》《随息居饮食谱》为代表饮食保健学得到长足的发展。
A萌芽时期B形成时期C发展时期D成熟时期()有《随园食单》《调鼎集》被作为中国食经的抗鼎之作。
A萌芽时期B形成时期C发展时期D成熟时期“樟茶鸭子”“宫保鸡丁”“鱼香肉丝”“麻婆豆腐”“水煮牛肉”是属于A广东风味B四川风味C山东风味D江苏风味“葱烧海参”“九转大肠”“油爆双脆”“糖簇黄河鲤鱼”“奶汤蒲菜”是属于A广东风味B四川风味C山东风味D江苏风味“蚝油牛肉”“大良炒鲜奶”“脆皮乳猪”“三蛇龙虎会”“东江盐局鸡”是属于A广东风味B四川风味C山东风味D江苏风味“松鼠桂鱼”“梁溪脆鳝”“大煮干丝”“清炖蟹粉狮子头”“三套鸭”是属于A广东风味B四川风味C山东风味D江苏风味江苏菜是由金陵风味、淮扬风味、徐海风味和()风味组成的。
A淮安B苏锡C上海D杭州“九转大肠”属于()菜A广东B四川C江苏D山东广东菜上有()、潮洲菜和东江菜构成的。
A海宁菜B福山菜C广州菜D佛山菜()烹调方法属于小炒。
A炒猪肝B宫保鸡丁C炒腰花D蚝油牛肉《随园食单》的作者袁枚是()时期的著名文人。
中式烹调技艺问答题(结束)
![中式烹调技艺问答题(结束)](https://img.taocdn.com/s3/m/0fe5a0d36bec0975f465e2e8.png)
问答题第一章:中式烹调概述烹和调的作用各是什么?发明烹调的重大意义是什么?中式菜肴的特点是什么?山东风味菜由哪些地方构成,其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主要代表名菜有哪些?四川风味菜由哪些地方构成,其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主要代表名菜有哪些?广东风味菜由哪些地方构成,其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主要代表名菜有哪些?江苏风味菜由哪些地方构成,其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主要代表名菜有哪些?第二章:鲜活烹饪原料的初步加工鲜活原料初步加工的基本原则是什么?鲜活烹饪原料加工的意义是什么?新鲜蔬菜初步加工的基本要求?水产品初步加工的基本要求是什么?以鱼类为例说明其加工步骤家禽初步加工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其加工步骤是什么?家畜内脏及四肢的初步加工有哪些基本要求?第三章:刀工刀法和勺工技术如何保养刀具?刀工的基本要求和作用?如何理解刀工的基本原理?磨刀时要注意什么问题?简述刀法的种类及适用范围。
如何理解刀工中扶料的指法。
推刀切和锯刀切的区别。
剞好松鼠鱼花刀的关键是什么?剞花刀时刀纹的疏密、深浅与烹调方法有何关系?为什么?勺工的基本要求?临灶烹调时翻勺有何作用?卖穗花刀和荔枝花刀的区别?第四章:出肉及整料去骨出肉加工的要求是什么?结合实践试述鲤鱼出肉加工步骤。
叙述鸡的整料去骨的过程。
什么是整料去骨?其对加工制作菜肴有何作用。
整料去骨的要求是什么?简述不开口式的整鱼去骨加工步骤。
第五章:干货原料的涨发干货原料涨发的意义?干货原料涨发的要求是什么?干货原料涨发的方法主要有哪几种?涨发的过程是怎样的?叙述常用干货原料的涨发方法并进行实践。
结合实例说明碱发、油发的涨发原理。
水发干货原料时,是通过哪三种途径吸水而使原料达到涨发效果的?试比较猪蹄筋采用油发、水发、盐发三种涨发方法的异同。
(列表)第六章:烹饪原料的初步热处理焯水的作用是什么?焯水对烹饪原料的影响?试举例说明烹饪原料焯水的操作要领。
为什么植物性原料叶类蔬菜焯水后应迅速过凉。
过油的作用是什么?走油和滑油的操作要领是什么?过油时应注意哪些问题?走红的方法有哪些?其操作要领是什么?走红的作用是什么?汽蒸的作用和注意事项?第七章:热菜的配菜配菜的作用是什么?配菜的要求是什么?怎样掌握菜肴的质量标准及净料成本?热菜配菜的一般原则如何理解配菜中香和味的配合?如何理解配菜中形的配合原则?如何理解配菜中质的配合原则?热菜配菜有哪些基本方法?配花式热菜的要求是什么?菜肴命名有哪些基本原则?按十种菜肴命名方法,请试举出几种菜肴名称。
中式烹调技术第05章
![中式烹调技术第05章](https://img.taocdn.com/s3/m/3b92dcf8524de518964b7d66.png)
第一节 热菜的烹调方法
塌(火字旁)
塌又称锅塌,是原料沾上面粉,拖上鸡蛋液,两面煎成金黄色, 再加汤和调味料,用小火煨熟再勾芡的一种烹调方法。塌也是在煎 的技法上发展起来的,此法源于鲁菜,在京津和东北地区流传很广, 技术难度较高,既要煎干又要塌软,菜品质地软嫩,又不向外渗流 汁水,不勾芡,不淋油,收汁恰到好处。质量标准是色泽金黄鲜亮, 形态扁平完整,质地软嫩,滋味鲜香,不油腻。
成金黄色。代表菜:黄
焖鸡块.黄焖鱼翅。 黄焖
第一节 热菜的烹调方法
油焖是原料经过油 炸或煎后,加上调味料 和汤汁,用小火焖熟, 旺火收成浓汁的一种烹 调方法。 油焖
第一节 热菜的烹调方法
炖
炖是指经过加工处理的大块或整形原料,经焯水处理放 入炖锅或其他器皿中,用多量汤水中火长时间加热至汤汁清 澈、原料酥软、汤味香浓而成菜的烹调方法。
红焖肉
将加工好的原料经焯水 或过油后,放入锅中加调味 品。主要以红色调味品为主, 加适量鲜汤,盖上盖,旺火 烧沸转中火焖,直至原料酥 烂成菜。特点:色泽红润, 酥烂软嫩,香味浓醇。原料: 鸡,鸭,猪,羊,狗,牛等 畜禽野味肉类。代表菜:红 焖羊肉、红焖鸡块、红焖肉。
第一节 热菜的烹调方法
同红焖相似,只是 在颜色上与红焖浅一些
料入锅,加汤和酱油等
调味料烧滚后,用中火 或慢火烧透入味后,用 旺火收汁成菜的烹调方 干 烧 法。
第一节 热菜的烹调方法
焖
焖是将经初步熟处理的原料,置于汤汁中,调味后加盖用小 火加热成熟并收汁至浓稠成菜的烹调方法。 红焖——红焖羊肉 黄焖——黄焖鸡 油焖——油焖大虾
第一节 热菜的烹调方法
第一节 热菜的烹调方法
涮
涮是指将切成薄片或小型自然形状的易熟原料,放入沸水火锅中 烫至断生,捞出蘸调味料食用的烹调方法。涮的菜肴质地鲜嫩,汤味 鲜美,随涮随吃,别有情趣。涮的特点是原料鲜嫩,调料多样,自涮
中式烹调师初、中、高级培训大纲
![中式烹调师初、中、高级培训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19666b05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9d.png)
中式烹调师初级培训大纲中式烹调基础理论知识一、培训要求:通过初级中式烹调基础理论知识的培训,学生应了解常用烹调原料的营养常识和食品卫生的基本要求,掌握菜肴成本核算的常用方法,懂得如何指导徒工工作。
二、培训内容:第一章饮食营养与卫生1、几类烹饪原料的营养卫生⑴谷类的营养卫生⑵豆类的营养卫生⑶畜肉类的营养卫生⑷禽肉和蛋类的营养卫生⑸鱼及其水产品的营养卫生⑹食用油脂的营养卫生⑺蔬菜的营养卫生2、几类烹饪原料的主要卫生问题⑴几类烹饪原料的主要卫生问题⑵食品腐败变质的控制和处理3、饮食卫生⑴食具卫生⑵环境与设施的卫生⑶个人卫生⑷关于食品卫生法第二章饮食业成本核算1.饮食业成本核算的意义和作用(1)成本核算的概念(2)饮食业的成本核算⑶饮食业成本核算的意义(4)学习和搞好成本核算工作2.饮食产品成本核算(1)饮食产品成本核算的方法和特点⑵主食、点心的成本核算⑶菜肴制品的成本核算(4)宴席的成本核算第三章指导徒工工作的意义和方法1.指导徒工工作的意义3.指导徒工工作的方法常用烹调原料知识一、培训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员应掌握常用烹调原料的基本知识,了解常用烹饪原料的分类,品质鉴定和保管方法。
二、培训内容:第一章概论1.烹饪原料的分类及品质鉴定2.烹饪原料的保管第二章初级烹饪原料知识1.粮食2.肉品类3.蔬菜4,水产品及其制品5.干货制品6.调味品初级烹饪原料加工技术一、培训要求:通过本课程教学,学生应了解刀工的--般知识,掌握基本刀法的适用范围和一般技术操作知识,懂得鲜活原料的初步加工方法,熟悉常用烹调原料的出骨、分档取料和干料涨发的做法。
二、培训内容:第一章刀工刀法1.刀工2.刀和菜墩的使用和保养3.刀法4.原料形状及其刀法5,肉类(禽类)、鱼肉类、豆制品、常用蔬菜及其它原料形状的标准。
第二章鲜活原料的初步加工1.新鲜蔬菜的初步加工5.水产品的初步加工6.家禽、家畜的初步加工7.常见野味的初步加工第三章出肉和取料1.出肉加工2.分档取料第四章干制原料涨发1.干料涨发的意义3.干料涨发的主要方法第五章配菜1.配菜的重要性2,配菜的基本要求3.配菜的原则和方法初级烹调技术一、培训要求:通过本课程教学,学生应了解中式烹调的基础知识,掌握火候、调味和原料的初步熟处理的基本知识,懂得汤对烹调菜肴的作用,熟悉挂糊、上浆、勾荚的方法并能掌握几种常用烹调方法的操作要领。
中餐烹调技术教学大纲
![中餐烹调技术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4aa57b6983c4bb4cf7ecd163.png)
一、课程性质及定位本课程是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专业的一门专业课,适用于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专业,属于B类课程。
本课程定位于培养学生对中餐烹调知识的了解,使学生对中餐相关知识有初步的认识,掌握中餐的基本制作技术,对当前中式菜肴的相关技能有较清晰的认识。
二、本课程教学目标与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尽快掌握中餐制作基础知识、鲜活烹饪原料的初步加工、刀工刀法和勺工技术、出肉及整料去骨、干货原料的涨发、烹饪原料的初步热处理、热菜的配菜、火候知识、调味、制汤、上浆、挂糊和勾芡、菜肴的烹调方法、热菜装盘、宴席知识等知识,为以后烹饪专业的其他课程和专题学习与研究打下基础。
三、先修及后续课程建议先修《烹饪原料知识》与《烹饪概论》课程;四、本课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1章中式烹调概述教学内容:第一节烹调概述第二节中式菜肴的特点及风味流派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能够理解烹调的概念,懂得烹调的意义和作用,熟悉中国烹饪的起源与发展过程,掌握中式菜肴的特点及主要地方风味流派。
第2章鲜活烹饪原料的初步加工教学内容:第一节新鲜蔬菜的初步加工第二节水产品的初步加工第三节家禽、家畜内脏和四肢的初步加工基本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常用新鲜蔬菜、水产品、家禽、家畜内脏及四肢的初步加工过程,熟悉鲜活烹饪原料初步加工的基本原则,掌握常用水产品、家禽、家畜内脏及四肢的初步加工的基本要求和步骤。
第3章刀工刀法和勺工技术教学内容:第一节刀工刀法第二节勺工技术基本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烹饪刀工、勺工在烹调中的作用,熟悉常用刀具、勺等设备的用途及保养方法,掌握刀工、勺工的基本方法和要求,掌握直刀法、平刀法、斜刀法、剞刀法,并能根据烹调和食用的要求运用各种刀法,将烹饪原料加工成不同的形状。
第4章出肉及整料去骨教学内容:第一节常用水产品的出肉加工第二节整料去骨基本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出肉加工的基本要求,掌握常见烹饪原料的出肉加工、整料去骨的加工步骤。
中餐烹调技术(精品课件)
![中餐烹调技术(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785fc310975f46527d3e1eb.png)
春秋战国时期,食源进一步扩大,不仅家畜野味共登盘餐,蔬果五谷
俱列食谱,而且注意水产资源的开发,在南方的许多地区鱼虾龟蚌与
猪狗牛羊同处于重要的位置,这是前所未有的;炊具出现了铁制器皿,
较之青铜炊具更为先进,为油烹法的问世准备了条件;与此同 时,动
物性油脂和调味品,也日渐增多,花椒、生姜、桂皮、小蒜运用普遍,
17
二、勺功的基本要求 1、平时注意锻炼身体,以增强体质和持久的臂力
和腕力,坚持不懈地进行基本功训练,提高熟练 程度,掌握各种勺法的操作技能。 2、操作规范,操作时思想要集中,动作要准确、 敏捷、利落,注意安全。 3、注意清洁卫生和各种用具的正确使用,要注意 对器具的维护与保养。 4、掌握和熟练烹调方法,根据烹调方法和制作的 菜品不同,灵活运用各种勺法。 5、要有正确的操作姿势,基本功训练过程中就要 养成文明生产和规范操作的良好习惯。
18
• 三、勺功的基本操作姿势 • 关于勺功的基本操作姿势,主要是从方便操作、
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疲劳和确保身体健康等方面 考虑。
• 一般临灶操作时,两腿自然分开站稳,上身略倾
向前,切勿弯腰曲背,身体与炉灶保持一定的距 离,目光注视着锅中食物的变化,两手紧随着铁 锅内食物的变化而有节奏的操作。
2
• 烹调技术就是将经过恰当选料,初步加工整理切
配成形的食物原料,通过加热和调味等综合技法, 制成符合预期规格风味要求的菜肴的操作过程。
• 烹调技术对人类从漫长的原始野蛮时代进入文明
时代,曾有过重大的影响及推动作用。在人类社 会文化高度发展的今天,我国的烹调技术作为一 门具有高度技术性和一定的艺术性与科学性的技 术,在不断改进和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以及开 展交际等社会活动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 用。
《中餐烹调技术》教学大纲
![《中餐烹调技术》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e834cb0a102de2bd960588ed.png)
JSD-0504-18《中餐烹调技术》教学大纲适用于烹饪专业2014年 76学时 6学分一.课程的地位与任务:本课程是烹饪专业中一门主要专业课,在其专业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是学习烹饪的必修课内容涵盖了中国烹调技术的内容及特点。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中式烹调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提高对中国烹饪是文化和科学、是艺术的深刻理解及认识,从而热爱烹饪专业具有科学烹调技术的兴趣,力掌握其技能。
二.课程简述1.课程目标:《中餐烹调技术》主要讲述了中式烹调技术的知识内容包括中国烹调技术特点,烹调基本功训练、火候、初步熟处理、挂糊、上浆、勾芡、熬汤、烹调方法。
菜肴盛装等。
通过学习了解烹调技术的内涵,使学生即精通烹调技术理论知识及掌握中式烹调技术。
2.教学方法工学结合三.教学要求及时数分配第一章中式烹调概述⑴教学内容1-1.烹饪与烹调的概述1-2.中国烹饪的起源1-3.中国菜肴的特点1-4.我国主要地方风味流派⑵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烹饪与烹调的概念,烹饪与烹调的区别,了解烹饪的作用。
熟悉中国烹饪的起源与发展。
了解中国菜肴的特点,深知我国主要地方风味流派及其特点。
⑶重点和难点重点:烹饪、烹调、烹调作用、中国菜肴特点难点:烹调的发展、风味流派的界限第二章火候⑴.教学内容2-1. 火候的概念及应用2-1--2 传热介质与传热方式2-1-3.加热对原料的影响⑵.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火候的概念及应用,掌握用火候的一般原则,理解常用的传热介质及传热方式,理解加热对原料的影响,达到能按照不同原料,不同菜肴,采用相应的火候的学习要求。
⑶.重点和难点.重点:火候的概念及应用.难点:传热介质,传热方式第三章调味⑴教学内容4-1. 味觉和味的分类4-2. 味的相互作用4-3. 调味的阶段和原则.⑵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味觉的其感受过程,熟悉味的分类和味的相互作用,理解掌握调味的阶段和原则,系统地掌握调味知识。
⑶重点和难点重点:味觉和味的分类,调味的阶段与原则.难点:味觉的相互作用.第四章原料的初步熟处理制汤初步熟处理的意义4-1. 焯水4-2 走油4-3 气蒸和水煮4-4 走红<2>.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原料初步熟处理在烹饪中的地位与作用,理解并掌握原料初步熟处理的各种方法特点及基本要求,达到能根据不同原料采用相应的初步熟处理方法的要求。
《中式烹调工艺》教案
![《中式烹调工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ca4c65b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1c.png)
《中式烹调工艺》教案第一章:中式烹调概述1.1 教学目标1.1.1 了解中式烹调的定义和发展历程1.1.2 掌握中式烹调的基本原则和特点1.1.3 了解中式烹调的主要技法和刀工技巧1.2 教学内容1.2.1 中式烹调的定义和发展历程1.2.2 中式烹调的基本原则和特点1.2.3 中式烹调的主要技法和刀工技巧1.3 教学方法1.3.1 讲授法:讲解中式烹调的定义、发展历程、基本原则和特点1.3.2 演示法:演示中式烹调的主要技法和刀工技巧1.3.3 实践法:学生动手练习中式烹调技法和刀工技巧1.4 教学评估1.4.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式烹调的定义、发展历程、基本原则和特点的理解程度1.4.2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动手练习中式烹调技法和刀工技巧时的表现第二章:食材选择与处理2.1 教学目标2.1.1 了解中式烹调中常用食材的种类和特点2.1.2 掌握食材的处理方法和技巧2.1.3 了解食材的搭配原则和技巧2.2 教学内容2.2.1 中式烹调中常用食材的种类和特点2.2.2 食材的处理方法和技巧2.2.3 食材的搭配原则和技巧2.3 教学方法2.3.1 讲授法:讲解中式烹调中常用食材的种类、特点、处理方法和搭配原则2.3.2 演示法:演示食材的处理方法和技巧2.3.3 实践法:学生动手练习食材的处理方法和技巧2.4 教学评估2.4.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式烹调中常用食材的种类、特点、处理方法和搭配原则的理解程度2.4.2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动手练习食材的处理方法和技巧时的表现第三章:烹调技法之一——炒3.1 教学目标3.1.1 了解炒的定义和特点3.1.2 掌握炒的基本技法和要领3.1.3 学会炒的适用食材和口味搭配3.2 教学内容3.2.1 炒的定义和特点3.2.2 炒的基本技法和要领3.2.3 炒的适用食材和口味搭配3.3 教学方法3.3.1 讲授法:讲解炒的定义、特点、基本技法和要领3.3.2 演示法:演示炒的技法和口味搭配3.3.3 实践法:学生动手练习炒的技法和口味搭配3.4 教学评估3.4.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炒的定义、特点、基本技法和要领的理解程度3.4.2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动手练习炒的技法和口味搭配时的表现第四章:烹调技法之二——炖4.1 教学目标4.1.1 了解炖的定义和特点4.1.2 掌握炖的基本技法和要领4.1.3 学会炖的适用食材和口味搭配4.2 教学内容4.2.1 炖的定义和特点4.2.2 炖的基本技法和要领4.2.3 炖的适用食材和口味搭配4.3 教学方法4.3.1 讲授法:讲解炖的定义、特点、基本技法和要领4.3.2 演示法:演示炖的技法和口味搭配4.3.3 实践法:学生动手练习炖的技法和口味搭配4.4 教学评估4.4.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炖的定义、特点、基本技法和要领的理解程度4.4.2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动手练习炖的技法和口味搭配时的表现第五章:烹调技法之三——烧5.1 教学目标5.1.1 了解烧的定义和特点5.1.2 掌握烧的基本技法和要领5.1.3 学会烧的适用食材和口味搭配5.2 教学内容5.2.1 烧的第六章:烹调技法之四——蒸6.1 教学目标6.1.1 了解蒸的定义和特点6.1.2 掌握蒸的基本技法和要领6.1.3 学会蒸的适用食材和口味搭配6.2 教学内容6.2.1 蒸的定义和特点6.2.2 蒸的基本技法和要领6.2.3 蒸的适用食材和口味搭配6.3 教学方法6.3.1 讲授法:讲解蒸的定义、特点、基本技法和要领6.3.2 演示法:演示蒸的技法和口味搭配6.3.3 实践法:学生动手练习蒸的技法和口味搭配6.4 教学评估6.4.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蒸的定义、特点、基本技法和要领的理解程度6.4.2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动手练习蒸的技法和口味搭配时的表现第七章:烹调技法之五——煮7.1 教学目标7.1.1 了解煮的定义和特点7.1.2 掌握煮的基本技法和要领7.1.3 学会煮的适用食材和口味搭配7.2 教学内容7.2.1 煮的定义和特点7.2.2 煮的基本技法和要领7.2.3 煮的适用食材和口味搭配7.3 教学方法7.3.1 讲授法:讲解煮的定义、特点、基本技法和要领7.3.2 演示法:演示煮的技法和口味搭配7.3.3 实践法:学生动手练习煮的技法和口味搭配7.4 教学评估7.4.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煮的定义、特点、基本技法和要领的理解程度7.4.2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动手练习煮的技法和口味搭配时的表现第八章:中式烹调中的调味技巧8.1 教学目标8.1.1 了解中式烹调中调味的基本原则8.1.2 掌握常用调味料的种类和用法8.1.3 学会调味技巧和口味的搭配8.2 教学内容8.2.1 中式烹调中调味的基本原则8.2.2 常用调味料的种类和用法8.2.3 调味技巧和口味的搭配8.3 教学方法8.3.1 讲授法:讲解调味的基本原则、常用调味料的种类和用法以及调味技巧和口味的搭配8.3.2 演示法:演示调味技巧和口味的搭配8.3.3 实践法:学生动手练习调味技巧和口味的搭配8.4 教学评估8.4.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调味的基本原则、常用调味料的种类和用法以及调味技巧和口味的搭配的理解程度8.4.2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动手练习调味技巧和口味搭配时的表现第九章:中式烹调中的摆盘艺术9.1 教学目标9.1.1 了解中式烹调中摆盘的意义和作用9.1.2 掌握摆盘的基本技巧和原则9.1.3 学会创意摆盘和餐具搭配9.2 教学内容9.2.1 中式烹调中摆盘的意义和作用9.2.2 摆盘的基本技巧和原则9.2.3 创意摆盘和餐具搭配9.3 教学方法9.3.1 讲授法:讲解摆盘的意义、作用、基本技巧和原则9.3.2 演示法:演示创意摆盘和餐具搭配9.3.3 实践法:学生动手练习创意摆盘和餐具搭配9.4 教学评估9.4.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摆盘的意义、作用、基本技巧和原则的理解程度9.4.2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动手练习创意摆盘和餐具搭配时的表现第十章:中式烹调的综合实践10.1 教学目标10.1.1 掌握中式烹调的综合实践能力10.1.2 学会设计中式菜肴的烹饪流程10.1.3 能够独立完成中式菜肴的制作10.2 教学内容10.2.1 中式烹调的综合实践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中式烹调的定义、发展历程、基本原则和特点。
中式烹调技艺PPT课件(共9单元)项目五上浆、挂糊和勾芡
![中式烹调技艺PPT课件(共9单元)项目五上浆、挂糊和勾芡](https://img.taocdn.com/s3/m/e424bcc2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74.png)
为牛肉上苏打浆
下面通过为牛肉上苏打浆,介绍为原料上苏打浆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为牛肉上苏打浆
不同原料的质地不同,其在上浆时所用的水量和其他原料的 分量也不相同。 例如,牛里脊较嫩,吸水量较少,500 g 牛里脊可加100 g 水、 20 g 淀粉、3 g 小苏打和3 g 盐;而500 g 普通牛肉可加300 g 水、60 g 淀粉、10 g 小苏打和10 g 盐。 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原料的具体情况灵活掌握浆料的调配比例。
为鱼肉挂拍粉拖蛋糊
下面通过为鱼肉挂拍粉拖蛋糊,介绍为原料挂拍粉拖蛋糊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为鱼肉上拍粉拖蛋糊
任务三
刘玲是一名美食爱好者,经常去餐厅享受美食, 也喜欢自己烹制菜肴。但是她发现,餐厅烹制的菜 肴口感都很滑嫩,而自己在家烹制的菜肴却怎么也 做不出那种口感,于是便去请教一位做厨师的朋友。 那位朋友告诉她,餐厅在烹制一些菜肴时会为其勾 芡,由于芡汁中的淀粉遇热会发生糊化,导致汤汁 变得浓稠,并包裹在菜肴表面,所以菜肴的口感才 会那么滑嫩。
三、上浆的注意事项
在对原料上浆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上浆时间 在烹制菜肴时,通常会提前(通常为15 分钟)为原料上浆。 (2)注意淀粉的用量 上浆时淀粉的用量应以在浆的表面看不到肉纹为佳。
(3)注意上浆动作 上浆时的动作一定要轻,防止抓碎原料。
(4)注意调味品的用量 控制好调味品的用量,为烹制菜肴时的正式调味留有余地。
(6)拍粉拖蛋糊:
将鸡蛋打散与淀粉或面粉(比例约 为3 ∶ 1)拌匀制成蛋糊,然后用盐、味 精和料酒腌制过的原料表面拍上干面粉 或淀粉,再将其在蛋糊中拖过即可。这 种糊可以解决因原料含水或油过多,而 不易挂糊的问题。多用于制作“软炸栗 子”“锅贴鱼片”(见图)等酥炸、煎 类菜肴,成品色泽金黄。
中职中式烹调技艺教案:干活原料的涨发——常用干货原料涨发实例
![中职中式烹调技艺教案:干活原料的涨发——常用干货原料涨发实例](https://img.taocdn.com/s3/m/fb51ee0f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c6.png)
2.拣毛把洗好的燕窝放入冷水中,使其自然漂浮,用小镊子仔细拣净其中绒毛,再换冷水浸泡。
3.提质
提质是燕窝涨发的关键步骤。
4.漂洗
将提好质的燕窝用冷水漂洗两次,去掉碱分、涩味即成半成品。
(四)鱼翅
鱼翅均为干制品,干制过程中分加工翅和不加工翅。不加工翅又称原翅,是指鱼翅割下后,不去皮、不煺砂(砂为鱼皮上附着的砂鳞,又称盾鳞)直接干制而成的鱼翅。加工翅一般选含翅筋较多、骨头较少的鱼鳍加工而成,除去鱼鳞基部附着的肉,经过浸洗、加温、煺砂、去骨挑翅、除胶、漂白、干燥等工序制成,因此涨发方法各异。
(1)通过细胞膜的通透性吸水。
(2)通过含有的亲水基团与水分子形成氢键,吸收一都分水。
(3)通过毛细现象吸水。
(二)油发原理
适合油发的干货原料大都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油发时原料的含水量不能太大,油的温度也不能太高,一般以油温在70 C左右时开始下料,然后慢慢升温。
1.油发时干货原料的物理化学变化.‘
三、课堂小结
1.课堂知识回顾
2.课堂上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收获
四、布置作业
1.干货原料涨发的方法主要有哪几种?
2.涨发的过程是怎样的?
燕窝的涨发
板
书
设
计
干货原料涨发的基本原理和植物性干货原料涨发实例
(1)水发原理
(2)油发原理
(3)碱法
教后札记
掌握常见植物性干货原料涨发的步骤。
重点
了解干货原料涨发的基本原理。
难点
掌握常见植物性干货原料涨发的步骤。
教法
小组合作,交流讨论,个别展示
教学设备
多媒体
教学
中式烹调技艺第五章教案
![中式烹调技艺第五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400325fc850ad02de8041b3.png)
第三章干货原料的涨发
第二节干货原料涨发的方法和基本原理之水发
课型
讲授课(1课时)
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掌握水发的基本原理和涨发步骤
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
教学重点
水发的原理
教学难点
水发不同原料的异同点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在家用水分别涨发干黑木耳、干香菇、干贝,并记录涨发时间及效果。
教学过程:
1、讲便于保存、运输是干货原料存在的主要原因,借此导入新课
2、询问学生在家发料的结果:干贝效果最差,黑木耳涨发最充分,时间最短,干香菇居中,引出水发不同原料应使用不同方法
3、分别讲解冷水发、温水发、沸水发的具体步骤
4、归纳:最容易涨发的原料用冷水发,效果不好就改用温水,还不行就用沸水煮,煮不透就蒸(水温逐渐上升,使用的热能逐级提高)或几种水发混合用:先煮再蒸,煮后再焖。
5、鼓励学生回忆见过的水发,是否符合上述规律。
6、小结及作业布置。
作业布置
将没发好的干贝用刚学的知识重新发好,并上交。
《中式烹调技艺》考试大纲【范本模板】
![《中式烹调技艺》考试大纲【范本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438da7c2bd64783e08122b1f.png)
《中式烹调技艺》考试大纲一、制定依据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烹饪专业教学指导方案》。
教材:《中式烹调技艺》(第二版),李刚、王月智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5月第24次印刷.二、考试内容第一章中餐烹调概述了解烹、调、烹调的概念,掌握烹、调的作用。
了解烹调的起源及发明烹调的重大意义,了解主要民族风味菜、宗教风味菜、家族风味菜。
掌握中国烹饪的发展进程,掌握中式菜肴的特点,掌握主要地方风味流派。
第二章鲜活烹饪原料的初步加工了解鲜活烹饪原料初步加工的概念与方法.掌握鲜活烹饪原料初步加工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一、新鲜蔬菜的初步加工了解鲜活植物性原料初步加工的基本要求。
掌握各类新鲜蔬菜初步加工的方法。
二、水产品的初步加工了解水产品初步加工的基本要求。
掌握水产品初步加工的方法,特别是常见水产品原料的宰杀方法.三、家禽、家畜内脏、四肢及头尾的初步加工了解家禽家畜初步加工的范围,掌握家禽类原料初步加工的基本要求,了解家畜内脏、四肢及头尾的初步加工的基本要求。
掌握家禽初步加工的方法及初步加工步骤。
掌握家畜内脏、四肢及头尾初步加工的方法及适用范围.第三章刀工刀法和勺工技术一、刀工刀法掌握刀工的概念,了解刀工的使用工具的品种,了解刀具的保养,了解菜墩的选择、保养、使用,了解磨刀石的种类,了解磨刀的姿势和方法。
掌握刀工的基本要求和作用,了解刀工的基本原理,掌握刀工的基本姿势。
掌握刀法的种类及概念,掌握各种刀法的分类运用。
了解原料成形的概念与分类,掌握各种料形的成形方法和烹饪运用。
能够熟练运用各种常见的刀法和花刀工艺进行原料的刀工处理。
二、勺工技术了解勺工的概念,了解炒勺、炒锅、手勺、漏勺的种类及用途,了解勺工的基本要求,了解勺的保养掌握勺工的基本姿势.了解翻勺的基本方法和要求,掌握翻勺的作用。
能够熟练地运用各种勺工技术,并利用各种勺工技术进行菜肴制作。
第四章出肉及整料去骨了解出肉加工的概念和基本要求。
一、常用水产品的出肉加工掌握鱼类原料的出肉加工,了解虾、蟹的出肉加工.二、整料去骨了解整料去骨的概念和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组配工艺的基本要求
(一)必须熟悉和了解原料的情况 1、熟悉原料的性能特点 2、了解市场的供应情况 3、了解企业备货情况 (二)必须熟悉菜肴的名称及制作特点 (三)必须既精通刀工又了解烹调 (四)必须掌握菜肴的质量要求及净料成本 (五)必须使主料、辅料分别放置 (六)必须注意营养成分配合 (七)具有一定的审美观 (八)必须能够推陈出新,创制新品种
2.筵席菜点的特点和要求对组配的影响 (1)筵席菜点数量的影响 (2)菜点变化的影响。 筵席菜点的变化表现在:原料选 择应多样、 烹调方法应多样、色彩搭配应协调、品类 衔接需配套 等方面 (3)时令季节因素的影响。 (4)食品原料供应情况的影响。
3.厨房生产因素对菜点组配的影响 组配好的筵席菜点要通过厨房部门的员工利用厨 房设备进行生产加工,因此,厨师的技术水平和厨房的设 备条件直接影响筵席菜点的组配。 (1)厨师技术力量的影响。 (2)厨房设施设备的影响.
2、
(二)工艺菜肴组配 工艺菜肴组配又称为花色菜肴组配。工艺菜肴的组 配工艺与一般菜肴的组配工艺相比,菜肴的整体质量标 准要求较高,工艺特别讲究,制作非常精细,尤其是色和 形方面,菜肴的造型和色彩富有较高的艺术性,给人精神 上的享受。根据制作菜肴的冷热不同,可分为花色冷盘 的组配和花色热菜的组配。
第二节、菜肴类型及其形式特征
一、菜肴的类型
㈡菜肴的调配形式及特征
⒈ 餐饭菜肴 ⒉筵席菜肴 ⑴冷菜 ⑵热菜 •主要用于助饭,采用一般的原料和加工工艺,依据营养 配餐的需要,确定其规格质量,适应一日三餐的营养 需要。 系指在筵席上应用的菜肴,又叫花式菜,风味特色菜 等等,主要是地方风味名菜。 •在冷菜组配菜的类型上,一般分单碟与拼盘两种。单碟随即用 单纯原料独立成菜,组配规格一般不超过500克,而以200— 300克为常见。拼盘组配即用两种以上原料组合成菜。在形式 热菜指在常在常温以上食用菜看肴的统称 , 上又有双拼,三拼、四拼、六拼、八拼、什锦拼等等,分图案 在组配成菜的类型上,一般分热碟、甜菜、 形和象形两种。组配规格一般在490—500克以上,六拼以上以 大菜、汤菜等等。其组配规格为: 800~900克为常见。 两种冷盘菜肴的组配形式可单独使用亦 可配套使用。
第四节 菜肴命名
给菜肴命名十分重要,归纳起来有以下作用: ①菜肴的名称有利于人们认识菜肴的主要特点 ②菜肴的名称是消费者选择菜肴的主要依据; ③菜肴的名称是美化菜肴的主要形式之 ④菜肴的名称是引起人们产生心理效应的有效手段
二、菜肴命名的基本原则
(一)对传统品种的完全复制应尊重原名 (二)对传统品种的部分改良应美饰原称 (三)对创新菜肴应根据实际命名,力求名实相符 (四)命名应雅致生动,不可牵强附会
(二)宴席菜肴的组配顺序
1、确定宴席的主题和档次 2、确定菜单,注意以下要求
(1)依照质价相称的原则,按照筵席规格确定菜品的数量与质量。 (2)根据宾客(特别是主宾)的国籍、民族、宗教、职业、年龄、习惯、性 别、体质、嗜好 和忌讳,并依据现状确定品种。 (3)根据需要编排菜单,诸如就餐性质及企业经营特点、市场供货情况等。 (4)根据时间与季节编排,冬春宜浓厚,夏秋宜清淡,选配时令品种原料等。 3.核定菜单、按单组配
4.宴会厅接待能力对菜点组配的影响 宴会厅接待能力的影响主要包括两方面:筵席服务人
员和服务设施。 (1)厨房生产出菜品后,必须通过服务员的正规服务, 才能满足宾客的需要,这就需要服务员具备相应的上菜、 分菜技巧,否则就不要组配复杂的菜肴 (2)组菜要考虑服务的种类和形式:是中式服务,还是 西式服务?是高档服务,还是一般服务?要明确上菜的程 序。 (3)组配菜肴应考虑餐具器皿:是用金器,还是银器?要 充分体现本店的特色。
(三)筵席分类
1、按筵席的形式划分 (1)宴会席(2)酒会席(3)便餐席 2、按筵席内容划分 (1)高档筵席。高档筵席以名贵的山珍海味为主要原料,制 作技术高,种类复杂多样,如燕翅席、鲍翅席等 (2)中档筵席。中档筵席以中档原料为主,由具有浓厚地 方风味的菜肴构成。 (3)一般筵席。一般筵席菜肴质量要求不高,以鸡、鸭、 鱼、肉为主。
三、菜肴组配的基本作用
(一)基本确定菜肴的营养价值
1、用料多样性原则 2、注重荤素搭配原则 3、适应制熟加工的原则 (二)基本确定菜肴的质和量 (三)基本确定单种菜肴或套菜的主题风味 确定口味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突出主料的本味,以清、鲜、淡、白为好,调味品用
量较少,如白灼类菜看。 (2)突出调味品的复杂配合,浓墨重彩,刺激食欲,用较 多调味品改良其味,如鱼香类菜肴。(3)古语云:“物无定 味,适口者珍。”即根据一些地区或者个人口味习性需 求来调味,注重人性化,被大多数人所接受。 (4)充分注意时间和季节的变化与人的生理变化相适 应,合乎中医阴阳五行平衡、养生之道,如“春多酸,夏 多苦,秋多辛,冬多咸,调以滑甘”。
二、单菜原料组配工艺
即把各种加工 成形的主配原料 加以适当的配合, 使其可烹制出一 份完整的菜肴或 配合成可以直接 食用的菜肴的工 艺过程,它实际 是使菜肴具有一 定品质形态的设 计过程。
1、 (-)一般菜肴组配
要掌握一般菜肴的组配方法,首先要了解一份完整菜 肴的组成,一般由主料↓、配料和调料三部分组成。主 料在菜肴中做主要成分,占主导地位。它所占的比重较 大,通常为60%以上。配料又叫辅料,在菜肴中为从属原 料,起配合、辅佐、衬托和点缀主料的作用,所占比例较 少。调料是烹调过程中调和食物口味的一类原料,在烹 调中用量虽少,作用却很大。
第一节 组配工艺概述
组配就是根据菜肴品种和各自的质量要求,对经过刀工
处理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主料和辅料进行适当搭配,使 之成为一个(或一桌)完整的菜肴原料。组配是烹调前 的一道重要工序,组配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单个菜肴的 色、香、味 否协调。
一、组配工艺的目的
组配工艺是烹调工艺中承上启下的加工环节,是菜 品整体设计的过程。由此可见,组配加工工艺的目的是 通过将各种相关的食物原料,即主料、配料、调料等有 规律地结合,产生特定菜肴生坯,为制熟加工提供对象, 为食用与销售提供依据,并为菜品定性、定量,规范化生 产,提高制品的稳定性。
三、菜肴命名的基本方法
(一)实指命名方法 1、原料命名法 2、颜色命名法 3、香型命名法
4、味型命名法
5、造型命名法 6、器皿命名法
7、加工方法命名法
8、其他实指命名法(数字命名法、地名命名法)
(二)虚指命名法 1、强调意境命名法 2、寓意吉祥 3、引经据典 4、诙谐风趣 5、菜因人贵
四、中国菜肴Biblioteka 名中存在的问题 1、滥起“艺术”菜名现象严重 2、用语故作高深,名不副实 3、用语低级庸俗,以情色诱人 4、拿伟人名字开涮,搞消费宣传
(五)筵席配菜的基本要求
1、必须熟悉筵席的规格和要求 2、掌握好筵席菜的数量和质量 3、注意菜肴色香味形器的配合 4、注意菜品的季节性 5、注意筵席菜品的变化 6、注重筵席成本核算
影响筵席菜点组配因素
筵席菜点组配是指组成一次筵席的菜点的整体组配和
具体每道菜的组配,而不是将一些单个菜肴、点心随意 拼凑在一起。
廖世阳
学习目标
1.了解组配工艺的概念、目的和意义。 2.了解和掌握菜肴类型及其形式特征。 3.了解和掌握组配工艺的应用范围。 4.掌握单菜原料组配工艺、筵席菜肴的组配工艺。 学习重点 1.组配工艺的概念及意义。 2.单菜原料组配的作用、方法。 3.筵席的概念、筵席的基本结构与组配比例。 4.筵席菜点的组配原则与方法。
三、菜肴群体调配工艺
即根据就餐 的目的、对象, 选择多种类型 的单个菜肴进 行适当搭配组 合,使其具有 一定质量规格 的整套菜肴的 设计、加工的 过程。
•
(一)宴席菜肴组配原则
1、营养学原则(提倡“两高三低”) 2、审美学原则(色、香、味、形、质、原料) 3、经济学原则(提倡特色经济,反对铺张浪费)
现代筵席菜点涉及筵席售价成本、规格类型、宾客嗜
好、风味特色、办宴目的、时令季节等因素。这些因 素就要求设计者懂得多方面的知识。
1.办宴者及赴宴者对菜点组配的影响 (1)宾客饮食习惯的影响。 (2)宾客的心理需求影响。分析举办者和参加者的心理, 从而满足他们明显的和潜在的心理需求。 (3)宴会主题影响 (4)筵席价格的影响。
(四)确定菜肴价格的重要依据 1、核定售价 2、计算成本 3、确定用料量 (五)确定菜肴花色品种 (六)配菜是菜式创新基本手段
四、配菜的基本原则
1、菜肴量的配合 2、菜肴质的配合 3、菜肴色泽的配合 4、菜肴香和味的配合 5、菜肴形的配合 6、菜肴营养成分的配合
第二节 组配工艺的应用范围
调配工艺按其调配形式特征来划分,应用范围可包括风味调
配工艺、单菜原料组配工艺、菜肴群体调配工艺(也叫筵席 菜肴调配工艺)
一、风味调配工艺
所谓风味调配,就是在烹调过程中,运用各类调料和各种 施调方法,调和滋味、香气、色彩或原料质地的过程。 其主要作用是:突出原料本味,消除原料异味,增加菜 肴芳香,调和菜肴色彩,增加莱肴美观,确定菜肴风味。 风味调制工艺,主要包括调味、调香、调色、调质这四 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