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化解团队冲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化解团队冲突
概述
有人的地方就会有冲突,而团队是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为了特定目标而按照一定规则结合在一起的组织(罗宾斯,美国管理学家),因此团队成员之间出现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当冲突出现的时候如何面对和解决,是每一个团队领导都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为了更好地化解团队冲突,我们有必要对团队的类型、冲突的种类都有所了解,才能够更好地针对不同的团队类型,冲突的不同种类,采取合适的化解冲突的方法。
团队的类型
美国管理大师斯蒂芬·罗宾斯将团队分为三种类型:一是问题解决型团队(Problem Solving Team),二是自我管理型团队(Self-managed Team),三是跨职能型团队(Cross functional Team)。而在现实生活和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我们在更常接触到的团队可能是如下三种:
任务或项目型团队,这种类型的团队是为了完成某项活动、某个项目或某项任务而组建的,但和罗宾斯描述的“问题解决”型团队有所不同的是,以项目制运作的企业(如咨询公司、房地产公司),项目团队不仅被要求采取单独行动,而且这些行动也往往是企业经营活动开展的主要方式,因此,团队领导在此情形下,将承担更为重要的角色和责任。“任务导向”型团队。
职能型团队,这种类型的团队是为了实现某种职能而在企业中存在的,通常是由某个部门的员工为核心组成的,由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员工参与的松散组织。这种团队大抵对应“自我管理”型团队,但团队的存在是有目标的,而且往往是由跨部门的组织流程相关,以流程为中心。“流程导向”型团队
另一种是高管团队,这和“跨职能团队”的描述接近,团队将完成各种各样的任务,在企业中,各成员(在中国很多企业中常提到的“分管领导”)和团队领导往往是有较为明显的等级的,“管理/决策导向”型团队
区分不同类型的团队,将对我们处理团队冲突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处理冲突和选择解决冲突的方式时,将结合团队存在的目标和属性,应用托马斯-基尔曼冲突模式予以解决冲突的种类
对冲突的分类也有很多种方法,常用的有两种,第一种按冲突产生的原因分为工作冲突和人际冲突;另一种是按冲突和团队目标的关系,分为建设性冲突和破坏性冲突。
根据冲突产生的原因,可分为工作上的冲突和人际关系的冲突,但这两种冲突在一定条件下可能会相互转换。工作上的冲突是围绕着怎样把工作做好而产生的,并不是负面的,反而是积极有效的,是很正常的现象;但因为工作冲突弄得面红耳赤,就会影响人际关系,这时工作冲突就会演变成人际关系的冲突,会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
根据冲突对团队目标的影响,可分为建设性冲突和破坏性冲突。
建设性冲突也称为功能性冲突,它支持团队目标并增进团队绩效的冲突,并具有以下特点:激发团队成员的才干与能力,带动创新和改变,团队成员可学习有效解决和避免冲突的办法,并在过程中反映组织存在的问题,对建设性冲突的合理处理,将带来团队的整合和齐心协力
破坏性冲突也称为失能性冲突,指妨害团队绩效的冲突。破坏性冲突具有如下特点:在团队中制造相互之间的对立态度,导致错误信息的失真,并扭曲事实真相,损害团队成员的身心健康,消耗组织的时间与能量,可能使个人和团队都为此付出极大的情绪上和经济上的代价。
对待冲突的观点
对冲突的解决办法首先取决于我们对待冲突的认识和态度,一般对于冲突的看法主要有三种:
传统的观点:冲突是不好的东西,是消极因素,冲突表明团队内部功能有失调的现象,导致冲突的原因可能是沟通不良、缺乏诚信。传统的观点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比较流行,并认为应该避免冲突。
人际关系的观点:对于所有的组织和团队而言,冲突是与生俱来的,无法避免。人际关系学派建议,应该以一种接纳的态度面对冲突,把冲突的存在合理化,冲突不可能被彻底消除,甚至有时还会对团队工作有益。人际关系的观点产生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
相互作用的观点:相互作用的观点鼓励冲突,认为:和平安宁的组织或团队容易对变革产生冷漠、静止甚至比较迟钝的感觉,所以鼓励团队维持冲突的最低水平,有利于团队保持一种旺盛的生命力,善于自我批评,不断创新以提高团队。这是近期对冲突的最新观点。
这三种不同的观点,断言哪种观点好坏,显然不恰当。冲突的好坏取决于冲突是建设性的,还是破坏性的。
化解冲突的方法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托马斯·基尔曼冲突模型已经成为世界领先的冲突解决方案的评估和选择方法,下图即是托马斯·基尔曼冲突模型示意图,其中,坚持或不坚持,指的是对自已的关心程度,指是否坚持自己的观点或行为不肯放弃,合作或不合作,指的是对他人的关心程度,指对冲突的另一方是否能够采取宽容、合作的态度。
▲
按照这种合作性和坚持性的不同,可以形成五种解决冲突的策略。
1. 竞争:高度坚持且不合作;
2. 迁就:不坚持且保持合作;
3. 回避:不坚持也不合作;
4. 合作:高度坚持且高度合作;
5. 妥协(或折衷):中等程度的合作,中等程度的坚持。
第一种策略:竞争
竞争策略又称为强迫策略,指的是牺牲一部分成员的利益,换取自己的利益或是团队整
体的利益。是一种对抗的、坚持的和挑衅的行为为了取胜不惜任何代价的做法。当遇到如下情形时,应当采取竞争策略来对待团队冲突:
当快速决策非常重要的时候,比如碰到了紧急情况,必须采取某种方式。例如工厂发生了危险化工原料泄露事件,这时可能会有几种不同的处理意见,作为团队领导在平衡各种方法的可行性,经济性的基础上,还必须要快速反应,这时为了尽快开展行动,就有必要采取竞争的策略。
执行重要的但不受欢迎,或不为多数人理解的行动计划,如缩减预算,执行纪律,裁减人员等,虽然这些措施对企业的发展是有利的,但有部分人的利益将在此过程中受到损害,抵触和冲突不可避免,在这种情形下是难以取得全体成员的理解和认可的,因此常常也被迫采取竞争策略,我们常见到各类文件、报道中提到的“力排众议”,指的就是这种情形。
另外一种采取竞争策略的原因是出于政治因素。公司政治是一个不可能回避的话题,在某些情形下,比如在团队建设的初期,团队领导需要树立威信,或领导履新之时,往往要借助一些事件来树立权威,或是在一些特殊阶段,需要借打击竞争对手等。在这类情形下采用竞争策略,则可以建立起雷厉风行,敢做敢当的形象,当然同时也可能会留下刚愎自用,脱离群众的评价。
使用竞争策略,可以压制部分团队成员可能损害整体利益的行为,快速形成决策,解决冲突,树立权威,但使用竞争策略也有着明显的缺点,首先使用竞争策略并未触及到冲突的根本原因,可以强迫对方服从,但不一定令对方心服。也就是说所有事情都是强迫对方去做,不能用有效的理由来说服他。
第二种策略:迁就
就指抚慰冲突的另一方,愿意把对方的利益放在自己的利益之上,做出自我牺牲,遵从他人观点,从而维持相互友好的关系。在迁就的过程中,常常牺牲或放弃了个人的目标或利益。当需要维护团队和谐关系,或为了团队的长远建设和发展时,应考虑采用迁就策略,如:当发觉自己的观点有错误的时候,应当放弃自己错误的观点,不必执迷不悟;
当员工犯错误时,也不必穷追猛打,只要不是原则性的严重错误,应当给员工提供改正错误的机会;
当事情对于别人来说更具有重要性时,不妨迁就他人,换取对方的理解和支持,
如果坚持竞争难以取得成效,或坚持竞争可能会带来破坏性的结果,损坏要达成的目标时,不妨采用迁就的策略。
在团队建设的特殊时期,如当团队遇到严重困难和挑战的时候,和谐比分裂更重要,氛围比成果更重要的时候,往往需要所有团队成员多一些宽容和迁就。
采用迁就的策略,自然会受到对方的欢迎,但有时在重要问题上迁就别人,可能会被视为软弱。因此虽然迁就可能会缓和冲突,维持团队的和谐气氛,但可能鼓励一些不合规的观点,并可能在未来制造冲突。
第三种策略:回避
回避是指冲突一方意识到冲突的存在,但忽视和放弃的态度,不采取任何措施与对方合作,或维护自身利益,希而是一躲了之的办法。回避的方法既不合作,也不坚持,对自己和对方都没有什么要求。在一些特定的条件下,不妨采取回避的策略:
当冲突事件无足轻重,或是问题很严重根本无法解决的时候,不妨或只能听之任之
当对方过于冲动,或解决问题所需的条件暂不具备的时候,不妨暂时回避,让对方冷静下来,或争取解决冲突的条件
当其他人比自己能更有效地解决问题的时候,也可回避一下,让更合适的人出面解决坚持解决分歧,可能会破坏关系,导致问题往更严重的方向发展的时候
显而易见,采取回避的方法,只是使事态没有发展得更坏,仅维护了暂时的平衡与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