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伤科外用止痛方

合集下载

骨伤科外用敷药

骨伤科外用敷药

骨伤科外用敷药正骨七吊散[组成]白芥子300克,五加皮350克,生大黄300克,自然铜30 0克,香白芷300克,楠香木300克,山栀子300克,姜黄末200克,煅乳香150克,没药150克。

[用法]诸药依法共研为细末,烘干备用。

按伤患处范围大小,酌情用药。

使用时以冷茶叶水加金霉素眼膏半支,共搅拦成浓糊状,涂抹伤患处,后用不易吸水之纸或塑料薄膜包盖,再用绷带包扎。

若治疗陈旧性挫伤则加入少量白酒搅拌。

一天换药一次。

[特点体会]本方系外用药,专治软组织挫伤及伤筋,骨折早期。

全方具有活血祛瘀,消肿止痛之功。

临床应用时切勿专用酒搅拌,否则易致皮肤过敏瘙痒。

应用本方治疗停药后,局部皮肤会遗留浅黄及浅紫黑相兼之色,此系栀子与自然铜之色所致,几天后自然逐渐消失。

皮肤破损或开放性骨折须待创口愈合后方可使用。

本方一般无副作用,若偶有皮肤过敏,可用肤轻松软膏擦抹患处,则可痊愈1、消瘀止痛膏【药方组成】生木瓜、生栀子、地鳖虫、乳香、没药各30克,生大黄15克,蒲公英60克。

【功效】消瘀退肿,凉血止痛。

【主治病证】损伤初期肿痛剧烈者。

【用法】共为细末,用饴糖或凡士林调敷。

2、定痛膏【药方组成】芙蓉叶4份,紫荆皮1份,独活l份,生南星l份,白芷1份。

【功效】祛风,消肿,止痛。

【主治病证】跌打损伤肿痛。

【用法】共研细末,用姜汁、水、酒调煮热敷;或用凡士林调煮成软膏外敷。

【说明】处方源于《疡医准绳》。

3、兰色敷药【药方组成】黄荆子(去皮,炒黑)8份,紫荆皮(炒黑)8份,全当归2份,木瓜、丹参、羌活、赤芍、白芷、片姜黄、独活、天花粉、怀牛膝、威灵仙、木防己、防风、马钱子各2份,甘草半份,秦艽、川芎、连翘各l份。

【功效】消肿止痛,续筋骨,利关节。

【主治病证】寒湿痹痛。

【用法】共研细末,用蜜糖或饴糖调拌如厚糊状,敷于患处。

【说明】处方源于《中医伤科学》。

5、紫荆皮散【药方组成】紫荆皮、天南星、半夏、黄柏、草乌、川乌、当归、川芎、乌药、补骨脂、白芷、刘寄奴、牛膝、桑白皮各20克。

精选整理骨伤科镇痛膏组方与应用

精选整理骨伤科镇痛膏组方与应用

骨伤科镇痛膏组方与应用
这可是我花银子买来的方子,呵呵,,临床使用还是不错的,效果还可以,推荐给爱友!还望版主加分鼓励啊,,还有好方子奉献给大家,先发上一个
骨伤科镇痛膏组方与应用
黄芪30克,当归30克,鸡血藤30克,骨碎补30克,川断30克,杜仲30克,仙灵脾30克,五加皮30克,柳枝30克,桃枝30克,槐枝30克,枣枝30克,桑枝30克,川芎30克,白芷30克,威灵仙36克,络石藤30克,透骨草30克,土大黄30克,干姜20克,鹿角霜20克,麻黄20克,樟脑20克(后下),附片20克,肉桂15克,生川乌15克,生草乌15克,生半夏15克,生南星15克,皂刺15克,泽兰15克,桂枝15克,木瓜15克,生乳香、汉药各15克(后下),葛根15克,黄丹300——350克,麻油约1000克。

以上三十六味粗料入锅内熬炼,滤去药渣,再加入以下细料:
血竭30克,三七30克,西红花5克,朱砂30克,主治:颈、腰椎骨质增生、肩周炎、妇科腰痛、坐骨神经痛,有显著疗效,对跌打损伤,也有疗效。

用法:颈椎骨质增生者贴增生处及痛点。

腰椎骨质增生者贴球状生处及痛点,加命门穴。

肩周炎贴痛点及天宗穴周围,天柱穴周围。

每贴可用七天左右,贴后发痒为正常反应,极痒时可揭下休息三天后再贴(七天为一疗程)。

贴膏药期间要注意防冷、防风、节欲等。

伤科外用秘方

伤科外用秘方

伤科外用秘方三圣散敷药组成:芙蓉叶50000g 赤小豆16000g 麦屑粉即洗面筋时所沉淀的粉5500g;制作方法:上药共研细末,用冷开水加饴糖或蜂蜜调拌成药膏,摊在纸上或纱布上,敷贴患处,每日或隔日更换1次;功效:活血消肿,清热止痛;临床应用:主治跌打损伤、软组织损伤,肿胀疼痛或红肿灼热等;主药芙蓉叶苦微辛,能凉血消肿止痛;纲目云:其加赤小豆尤妙,用赤小豆散血消肿,二药相配消肿之力倍增;碎骨丹组成:骨碎补2250g 白芨片1000g 红陈皮2250g 五加皮2250g 大梅片250g 元麝香125g 参三七2250g 虎胫骨2双活地龙1000g 血竭2250g 乳香炭2250g 川续断1000g 没药炭2250g 西月石500g 雌、雄活鸡各1只用时连毛带骨捣烂成泥;制作方法:将上药研细末,用蜂蜜冷开水调和敷于患处;在使用时,须注意皮肤变化,如出现红、痒等过敏现象,应停止使用,改用油质敷料即药料加凡士林调成;功效:活血止痛,长骨;临床应用:主治一切跌打损伤,大小骨折、骨碎、骨膜损伤等症;本丹为接骨要药;方中骨碎补、雌鸡、雄鸡、虎胫骨、川续断、白芨以疗伤续骨为主,配合乳香、没药、血竭、三七、地鳖虫、五加皮消肿止痛,更以麝香、梅片、陈皮芳香开窍;使药液漏入断处,断者变续,碎者复完;伤膏药组成:落得打生用30g 川续断条30g 老紫草18g 桑寄生24g 紫荆皮24g 小生地90g 香白芷18g 黄栀子30g 西红花18g 木鳖子24g 京赤芍18g 西当归60g 海桐皮24g 粉甘葛18g 南川芎24g 大白芍24g 青风藤30g 山地狗10g 川大黄24g 紫丹参24g 大独活30g 红茜草30g 川羌活30g 兔耳酸30g 上肉桂24g 地鳖虫18g 肉苁蓉24g 甘狗脊30g;制作方法:上药共研细末用真麻油5300g,倒入大锅内熬炼,提出药液再加以下7味药研细末;黄丹二成药液,一成黄丹阿魏焙用12g 乳香30g 麝香12g 没药30g 薄荷霜12g 大梅片18g 用木棒调拌烊化,冷却后即成膏药,膏药形成后分成若干小块,捏成一团放入冷水缸内浸泡21日,去其火毒,每日换水1次;用法:将膏药温烊摊在布上,根据伤处大小分成大、中、小3种敷于患处;每日或隔日更换1次;功效:活血止痛,消散结块,舒筋退肿,坚筋强骨;临床应用:主治跌打损伤,红肿胀痛,血阻不散,宿伤隐痛,伤筋结块;黄丹,辛微寒,外用拔毒生肌,收敛解毒;当归、川芎、山地狗白蔹、丹参、地鳖虫活血化瘀;紫荆皮、木鳖子、川芎、老紫草、小生地、黄栀了化瘀退肿,消散积块,凉血止痛;配以白芷、透骨草、兔耳酸穿地铃、海桐皮、肉桂、粉甘葛、青风藤、羌活辛湿发散,以舒筋活络,川断、桑寄生、苁蓉、狗脊以强筋壮骨;骨科膏组成:紫灵芝1棵远志肉30g 自然铜24g 五加皮24g 生虎骨24g 紫河车1具,仙茅24g 白蔹草18g 粉丹皮45g 大独活45g 甘狗脊45g 土茯苓45g 漏芦根18g 老鹰爪1双红茜草24g 杭白芍90g 川羌活45g 活地鳖虫14只,水防风45g 干茅根18g白附子24g 淮生地60g 西红花24g 全当归60g 生甘草18g 川牛膝24g 骨碎补45g 西泽兰45g 白芨24g 川续断炭45g;制作方法:上药用真麻油5300g同入大锅内熬炼,提出药液再加以下8味细末;原麝香12g 乳香、没药各45g 肉桂粉24g 上冰片12g 煅象皮粉12g 三七粉30g 黄丹二成药液一成黄丹炒用;用木棒调拌烊化,冷却后即成膏药;膏药形成之后,分成若干小块捏成一团;放入冷水缸内浸泡21日,去其火毒,每日换水1次;用法:将膏药温烊摊在布上,根据伤处大小分成大、中、小三种敷于患处;每日或隔日更换1次;功效:长骨,活血,止痛,通骨髓,活络退肿;临床应用:主治一切大小骨伤、骨折、骨碎、骨裂、骨膜损伤;方中灵芝、远志、五加皮、自然铜、虎骨、紫河车、狗脊、仙茅、老鹰爪或鸡爪、骨碎补、川续断、牛膝长骨强筋为主;配合白蔹、漏芦、丹皮、茜草、地鳖虫、当归、红花、生地、茅根、白芨、白芍、生甘草、土茯苓以消肿解毒,活血祛瘀;羌活、防风、白附子性味辛香,通络息痛;化腐生肌散组成:净蟾酥熟用21g 印血竭生用90g 白石脂生用120g 乳香炭120g 血余炭240g 芦甘石飞用240g 没药炭120g 百草霜飞用240g 当门子15g 人中白30g 大珍珠生用30g 雄黄精生用120g 西瓜霜生用60g 煅象皮60g 月石煅30g 上朱粉生用60g 寒水石生用30g 双儿茶炒用30g 大梅片生用15g 血琥珀生用15g;制作方法:上药研粉末;用法:外敷腐肉创面,每天换1次;凡灼伤皮肉焦腐者,可用麻油与药粉调和为浆糊状敷患处;若腐烂周围无脓水,有嫩肉者,可用水火烫伤膏加10%的化腐生肌散调涂患处;金疮皮肉损伤,须将伤口洗净,用此散搽在患处,以纱布包扎,或凡士林调成软膏敷;功效:化腐祛瘀,排脓水,生肌收敛,活血止痛;临床应用:主治烫伤、金疮;症见皮肉损伤,疮口溃烂,腐肉不去,脓水不清,疼痛不止;方中蟾酥、人中白、西瓜霜、雄黄精、寒水石、上朱粉铅丹取其去腐拔毒;白石脂、甘石、血余、百草霜、珍珠、象皮、月石、儿茶收湿敛疮长肉;配合乳没、血竭、琥珀化瘀生新;当门子麝香、梅片芳香通络,清热止痛;生肌散组成:百草霜飞用240g 煅象皮60g 雄黄精120g 炉甘石飞用240g 寒水石30g 小珍珠30g 西瓜霜60g 大梅片15g 双儿茶30g 上朱砂60g 没药炭120g 当门子15g 乳香炭120g 血余炭240g 血琥珀15g 印血竭90g 白石脂飞用120g 制作方法:上药研粉末;用法:外敷伤口,每日换1次;功效:推陈致新,去腐生肌,长肉长皮,收敛止痛;临床应用:主治跌打损伤、皮肉破损、刀伤出血或伤后溃烂久不收口等;百草霜、象皮、炉甘石、寒水石、珍珠、西瓜霜、朱砂、白石脂、血余炭、儿茶去腐生肌,长肉长皮;配合乳没、琥珀、血竭活血化瘀,推陈致新;当门子、梅片乃是芳香透络,清热止痛;活络药水组成:紫灵芝4棵,生川乌、生草乌各1000g 参三七1000g 川地龙240g 鸡冠花120g 羌活、独活各1000g 海桐皮500g 明天麻500g 伸筋草500g 鲜生姜500g 川牛膝500g 汉防己500g 川红花500g 东鹿筋1000g 川当归1000g 苏薄荷240g 川木瓜500g 滴乳香1500g 明没药1500g 苦瓜蒂240g 川续断条500g 地鳖虫250g 川麻黄500g 干地狗240g 马鞭草120g 牛蒡根500g 生半夏500g 生甘草240g 天南星500g 仙灵脾1000g 纯钩藤500g 老紫草500g 左秦艽1000g 桑寄生500g 黄栀子240g 淮山地1500g 防风条500条老鹰爪6双鸡爪亦可代生虎骨500g 青风藤500g 白附子1000g 川椒目240g 老鹳草500g 川细辛240g 净茵芋500g 白僵蚕500g 马兰花240g 九孔子路路通240g;以上药味集中放入大缸之内,再放入优质高粱酒160kg,米醋40kg同药浸泡;浸泡时间须360天为限;借三冬三伏之气候为宜;届时将药渣用绢布滤过,再待药水澄清后装入瓶内,塞紧瓶口,勿令泄气,临床备用;用法:先将患处用热水洗透,使毛窍开放;再将药水搽擦患处,用手心由轻而重徐徐搽揉;每日2~3次,每次约擦20分钟左右;如皮肤有红痒过敏现象者,应停止使用;功效:舒筋活血,追风定痛,壮筋散结,温筋通络;临床应用:主治伤筋结块、筋缩作痛、筋胀挛痛,风寒入络,酸痛无力,麻木不仁;舒筋活血膏组成:西红花60g 明没药60g 川白芷120g 西当归240g 白附子30g 山钩藤120g 西紫草60g 黄栀子60g 黄药子30g 生甘草60g 刘寄奴60g 粉丹皮60g 大梅片60g 小生地240g 乳香汁60g 露蜂房60g 川大黄120g 白药子30g 麻油4500g 黄蜡1500g 冰片60g;制作方法:将药物除黄蜡、冰片外与麻油一同放入锅内,用文火煎熬,将药炸透,然后滤去药渣成为黑色药液,再加入黄蜡与冰片,用木棒捣调拌匀,冷却即成软膏;用法:先以热水擦洗患处,使毛窍开放,然后将此药膏涂于患处,用手轻轻揉擦,每日2~3次,每次20~30分钟;功效:舒筋活血,通络止痛,润肤消肿;临床应用:主治一切跌打损伤,伤筋,筋缩酸胀疼痛,麻木及骨折、脱位后关节活动不灵,并对冻疮及皮肤湿癣亦具有一定的疗效;方中以红花、乳香、没药、当归、黄蜡、白药子、刘寄奴、大黄化瘀通络,活血止痛,配合白芷、白附子、钩藤疏风散邪;更以紫草、栀子、丹皮、生地、蜂房、冰片消炎解毒止痛;黄蜡、麻油润肤舒筋;熨药一号方组成:川升麻500g 龙胆草600g 肥远志600g 北细辛400g 粗牙皂300g 薄荷叶500g 白附子400g 红陈皮1kg 山钩藤800g 水防风600g 稻草根200g 生半夏500g;制作方法:上药共研细末,同拌和匀,按500g一包,共分12包;用法:取其1包,放在铁锅中;锅中先放醋或黄酒少许,与药一同炒热, 炒时须注意不可将药炒焦,否则药力减弱,且可引起燃烧;药粉炒热后,装入预置的一个布袋内,放在患处热熨;每一包药可用3天左右,即今日用后放好,明日再炒再熨; 每天要熨2~3次,每次时间需半小时以上;功效:温经散寒,祛风化湿,通络止痛;临床应用:主治风寒湿痹腰背酸痛;升麻以升举阳气,能透发肌肉腠理之滞气;远志苦泄热,温壮气,辛散邪,通利九窍有长肌肉,助筋骨之功;粗牙皂能辛散温通,性锐利,具消肿散滞之效;方中升麻、远志、牙皂、白附子、钩藤、防风、半夏、陈皮能透发肌肉腠理之邪滞,有疏风化湿之功;湿郁而不去,每多郁而化热,故方中加龙胆草,薄荷以透泄经络之邪;洗浴方组成:落得打30g 桑寄生30g 制川乌、制草乌各12g 伸筋草16g 徐长卿30g 透骨草30g 生葛根30g 川牛膝12g 羌活、独活各18g老鹳草30g;制作方法:将药放在大锅内,加水煮沸,滤去药渣,倒入浴缸盆中;煎二汁连前共2 大锅;而后再加适量的热水,浸泡洗浴患处,微汗为度;每次1剂,每隔1~2次洗浴1次;本法一般用于天气较热季节;功效:舒筋活血,祛风通络,疏通关节;临床应用:主治风寒湿痹、软组织损伤和劳损关节酸痛,颈、胸、腰椎肥大引起的骨与关节酸痛;四肢洗方组成:冬桑枝9g 川桂枝9g 川牛膝12g 川红花6g 川木瓜6g 川萆艹解9g 落得打9g 大当归9g 补骨脂9g 川羌活9g大独活9g;制作方法:将药物放入锅内加满水煮沸,熏洗患处,每日2~3次,每次约30分钟;每1剂可用2~3天;功效:滑利关节,温经通络,活血祛风;临床应用:主治四肢骨节筋络损伤;症见局部肿胀疼痛,关节动作不利;桑枝、桂枝、牛膝、木瓜、补骨脂温通四肢关节;配合红花、当归、落得打活血舒筋,羌活、独活、萆艹解化湿通络;诸药配伍,关节得以滑利,邪去瘀化,疼痛自除;吊筋膏方药组成:甘松100g 生山栀400g 制没药200g 生大黄200g 香白芷100g 樟脑粉100g 生川乌200g 全当归200g 制乳香200g 生草乌200g 留行子200g 散红花100g 山柰100g 血竭100g功效主治:本方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之功效;用以治疗伤折初期,瘀血凝结,肿胀疼痛;应用方法:制乳香、制没药另研,120目筛筛成细末;樟脑粉另包;其余药物混合研碎,100目筛筛成细末;先将乳香末、没药末和其他药末和匀,再取药末400g置于磨钵内,将樟脑粉拼入磨至极细,再与所有药末和匀,瓷瓶收藏;用蜜糖或饴糖30%,高粱酒70%调成原糊状,置瓷缸内,临用时量肿胀范围摊于纱布或纸上贴患处;或用药末80%,面粉20%和匀,用高粱酒调敷患处;伤筋药水方药组成:全当归120g 地鳖虫60g 伸筋草60g 生山栀60g 散红花120g 香白芷60g 桂枝60g 樟脑粉30g 生草乌120g 留行子120g 桑枝120g 细辛60g 山柰60g 羌活120g 生川乌120g 大川芎60g 生南星60g 透骨草60g 川续断120g 鸡血藤120g 络石藤60g 甘松60g 60度烧酒30L、米醋7.5L;功效主治:本方具有活血通络,消肿止痛之功效;用以治疗新旧软组织损伤,适用于骨折后期;应用方法:上药用60度烧酒30L、米醋7.5L浸泡1个月,滤渣装瓶,每瓶30ml备用;熏洗后将药水置手心内擦患处,每次10-15分钟;截血膏方药组成:片姜黄100g 天花粉300g 京赤芍100g 干生地200g 香白芷100g功效主治:本方具有凉血止血,消肿定痛之功效;用以治疗伤折初期气血离经,进行性肿胀等症;应用方法:上药共研,100目筛筛成细末,瓷瓶收藏;用蜜糖或饴糖30%、高粱酒70%调成厚糊状,置瓷缸内,临用时量肿势范围,摊于纱布或纸上敷患处;祛伤续骨膏方药组成:广木香50g 血竭40g 全当归50g 川续断50g 刘寄奴50g 生大黄50 落得打50g 老苏木50g 大川芎50g 地鳖虫50g 土狗50g 毛姜50g 羌活50g 独活50g 制没药50g 生枳实50g 制乳香50g 威灵仙50g 自然铜50g 无名异50g功效主治:本方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伸筋续骨之功效;用以治疗伤折中期;应用方法:制乳香、制没药另研,120目筛筛成细末;自然铜醋煅研末,80目筛筛成细末,然后磨钵内水磨至极细晒干,再磨成细末;将乳香末、没药末、自然铜末与所有药末和匀,瓷瓶收藏;用蜜糖或饴糖70%、高粱酒30%调成厚糊状,瓷缸收藏;临用时量肿势范围摊于纱布或纸上,盖杭白纸一层敷于患处;接骨膏方药组成:甘松100克香白芷50克山奈2100克上肉桂130克西月石150克自然铜300克生大黄100克生川乌150克散红花150克生草乌150克制乳香150克顶血竭300克制没药150克全当归100克生山栀200克樟脑粉50克广木香140克生香附50克母丁香100克牙皂50克檀香150克飞朱砂300克公丁香150克麝香30克飞雄黄150克冰片60克骨碎补150克功效主治:本方具有接骨续筋之功效;用于治疗骨折后期;应用方法:制乳香、制没药另研,用120目筛筛成细末;朱砂、雄黄另研水飞;西月石、冰片另研,磨至极细末;自然铜醋煨,另研水飞;其余药物混合研碎,100目筛筛成细末;将飞雄黄、飞朱砂、西月石末、冰片末、乳香末、没药末、自然铜末与其余药末和匀,再取药末200克置磨钵内,将樟脑粉和麝香掺入,磨至极细末,再与所有药末和匀,瓷瓶收藏;将摊好万应膏烘热,置药末2-3克量膏药大小增减予膏药中心,贴痛处;祛伤续骨膏方药组成:广木香50克血竭40克全当归50克川续断50克刘寄奴50克生大黄50 落得打50克老苏木50克大川芎50克地鳖虫50克土狗50克毛姜50克羌活50克独活50克制没药50克生枳实50克制乳香50克威灵仙50克自然铜50克无名异50克功效主治:本方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伸筋续骨之功效;用以治疗伤折中期;应用方法:制乳香、制没药另研,120目筛筛成细末;自然铜醋煅研末,80目筛筛成细末,然后磨钵内水磨至极细晒干,再磨成细末;将乳香末、没药末、自然铜末与所有药末和匀,瓷瓶收藏;用蜜糖或饴糖70%、高粱酒30%调成厚糊状,瓷缸收藏;临用时量肿势范围摊于纱布或纸上,盖杭白纸一层敷于患处;接骨丹组成接骨木120g 乳香、没药各120g 地鳖虫10g 川乌、草乌各60g 龙骨120g 红花60g 毛姜去毛120g 丁香60g 冰片15g 肉桂60g 赤石脂醋炒90g 麝香3g 自然铜醋煅120g 地龙60g 滑石120g 鹿角霜90g 虎胫腓骨一对如无,用羔狗骨代之;以上各药研成细末,用高粱酒、麦芽糖调和,或用鸡蛋清调和,制成敷药,敷于患处;功效活血化瘀,续骨止痛;临床应用主治跌打损伤、骨折,患处肿胀疼痛;方中接骨木、麝香、地龙、乳香、没药、红花、冰片、地鳖虫活血止痛,祛风通络;自然铜、毛姜、虎胫腓骨续筋接骨,散瘀止痛;丁香、肉桂、川乌、草乌祛风化湿,散寒止痛;滑石淡渗利湿;赤石脂、鹿角霜、龙骨敛疮生肌;跌打万应散组成全当归120g 生川乌、生草乌各120g 留行子120g 香附60g 白芷60g 透骨草120g 血竭60g 紫荆皮120g 菖蒲60g 甘松60g 细辛60g 地鳖虫60g 乳香、没药各60g 山柰60g 威灵仙120g 防风60g 桑枝120g青皮、陈皮各60g 川大黄60g 刘寄奴60g 五倍子60g 荆芥60g 木香60g 羌活、独活各60g 龙骨120g 人中白60g 牙皂60克;以上各药研细末,用麦芽糖调和外敷;功效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临床应用主治一切跌打损伤、肿胀疼痛;方中当归、留行子、乳香、没药、刘寄奴、透骨草、人中白、大黄、牙皂、紫荆皮活血消肿止痛;生川乌、生草乌、细辛、威灵仙、荆芥、防风、白芷、羌活、独活、桑枝祛风化湿,散寒通络;青皮、陈皮、香附、木香、甘松、山柰理气止痛;五倍子消肿止血;血竭、龙骨敛疮生肌;石菖蒲开窍化痰;外用熏洗方组成全当归、红花、川芎、黄柏、苍术、紫荆皮、苦参、刘寄奴、白芷、合欢皮、川乌、草乌、川椒各15克;以上各药为1料,调和分成3小包,第1次把1小包放入半盆水中,煮沸后熏洗患处,每天2次,每次20分钟;第2天再放1小包,如水少再加少量水,用法同上;第3天再放入1小包,用法同上,1料药共用3天;功效活血消肿止痛;临床应用主治骨折后期局部肿胀疼痛、四肢关节僵硬;三色敷药组成紫荆皮炒黑240克,黄金子去衣炒黑240克,当归60克,赤芍60克,牛膝60克,片姜黄60克,五加皮60克,木瓜60克,羌活60克,独活60克,白芷60克,威灵仙60克,防风60克,防己60克,天花粉60克,川芎30克,秦花30克,连翘24克,甘草18克,番木鳖60克;功效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续筋骨,利关节;临床应用主治一切筋骨损伤所致的青紫肿胀疼痛,亦治陈伤及风寒湿痹;本方以紫荆皮、黄金子为君,两味药的用量约占全方药量的三分之一;紫荆皮,苔平,破宿血,活血行气;消肿解毒;仙传外科集验方一胜膏,外科正宗冲和膏,均以紫荆皮为主药;本草述说:紫荆皮“活血,解毒功能并奏”;黄金子能温经散瘀,行气除痰,祛风止痛;仙授理伤续继秘方在除痕方中用黄金子,使伤后痊愈无痕;本草纲目拾遗说:“杖疮起疔甲,黄金子培干为末,搽之即开,表用刀刮”;三色敷药中以上2味合用为君,消瘀散结,退肿止痛,加配活血化瘀,祛风通络的药品互为辅佐,以增药效;番木鳖一味是石氏于50年代增入的,意在增添止痛之功效;由于血瘀初起,尤其积瘀严重的易于化热,故治疗瘀肿初期,可在桑皮纸上加用三黄膏大黄、黄芩、黄柏、东丹、石膏以增强清热凉血之功效;三色敷药的具体用法是,以上述方药共研细末,和匀,用饴糖调和如厚糊状,置缸内备用;使用时将调成的三色敷药,摊于性韧持质柔的纸张或纱布垫上,约厚0.3~0.4公分,覆盖上桑皮纸一层,敷于患处,3~5天更换一次;必要时可在桑皮纸上局部或全部加推三黄膏或红玉膏,也可再掺入桂麝丹,接骨丹等,但根据病情而定;在敷药上加层桑皮纸,不但便于其上加药以增敷药的功效,又不影响敷药的渗和而仍然发挥其作用,而且在更换时敷药不粘皮肤易于取下;这样在治疗骨折过程中,因换药而可能导致骨折断端位置上的影响就大为减少;。

骨科常用外敷方

骨科常用外敷方
用法:各药适量,共研细末,用黄酒或白醋调成软膏敷患处。
尤其适用于急性软组织损伤和急性滑膜炎的疼痛肿胀功能障碍之症亦用于疮疡初起之红肿热痛轻度烫伤
骨科常用外敷方
给大家推荐一个骨科常用外敷方,需要的可以保存
组成:大黄﹑当归﹑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花﹑透骨草﹑威灵仙﹑山栀﹑白芷﹑儿茶﹑薄荷和冰片。
功效与适应证:凉血解毒,消肿止痛,逐瘀通经。
适用于跌仆损伤﹑积血成瘀之积块不散﹑关节瘀滞等。尤其适用于急性软组织损伤和急性滑膜炎的疼痛﹑肿胀﹑功能障碍之症,亦用于疮疡初起之红肿热痛﹑轻度烫伤。

少林伤科绝密处方:外用止痛消肿散

少林伤科绝密处方:外用止痛消肿散

少林伤科绝密处方:外用止痛消肿散
“天下武功出少林”,习武之人难免磕磕碰碰,因此少林伤科是中医骨伤科非常重要的流派。

下面分享该学派的一首治疗跌打损伤局部肿痛的秘方“外用止痛消肿散”。

秘方:大黄、栀子各60g,三七、红花各15g,桃仁、蓖麻各30g,冰片5g,樟脑10g,芒硝180g。

用法:先把前四味药研末,再加入后五味药研成油腻之药散。

使用时取适量蜂蜜调和,外敷患处,用塑料薄膜盖上包扎,每八小时换药一次。

适用于局部外伤,跌打损伤,蛇虫咬伤等,出现红肿热痛。

该方止痛消肿迅速,六小时后,红肿开始消退。

骨科外用秘方

骨科外用秘方

骨科外用秘方以下秘方来自民间中医,偶得之,尝验证确有特效,曾有双足腓胫骨粉碎骨折恢复未出三个星期,远非西医术所能比及。

共十一则,均为骨伤科外用方,基本概括了治伤科各种骨折秘方,计有黑膏方、红膏方、药醋方、地龙散、破伤风御风膏、复骨散、南星散、逐瘀消肿散、羊胆接骨丹、五色散、粉碎骨折壹天接合方。

秘方本非余所创,不敢私藏独享,特献于此供诸君参阅:一:黑膏方槐花、乳香、没药、儿茶、龙骨、檀香、山慈菇、血珀、血余、陀僧、煅然铜、川白蜡、生地、赤芍、土别、当归、血竭、钩藤、防丰、加皮、红花、川芎、樟脑、续断、牛夕各二钱,为细末,白芨末一两五。

将上药末搅匀,用猪油四两拌和装入有盖瓷盅封口后,用炭火煮约半小时,出白烟后再慢火煎十分钟,待凉后放至潮湿地方十天,启用时加梅片一两五拌匀。

二:红膏方降香、白芨、灵仙、血竭、乳香、没药、儿茶各二两为末,白蜡四两、松香二两、猪油二斤。

将白蜡松香猪油同熔化,待冻后搅成糊状,加入上药末和梅片一两、樟脑三两拌匀。

如白蜡一时找不到可用凡士林和蜜蜡代替。

三:药醋方山甲、南星、白蔹、白凡、细辛、赤芍、桔梗、续断、碎补、红花、归尾、加皮、生地、防丰、地骨皮、花粉、甘草、牛夕、桂枝、白芷、姜黄、白芨、钩藤各二钱,加黑米醋同煎上药。

四:地龙散地龙十条、琥珀一钱、象皮(煅)一钱、梅片一钱、珍珠粉一钱、金蚂蟥十条、土别一钱、田七一钱、乳香一钱共为末,用蛋清调药适量敷之,每三天换一次。

五:破伤风御风膏(内服方之一)生地、荆芥、当归、吴于、银花、蔓荆子各二钱,白芷一钱、川芎一钱、石膏一钱煎服。

六:复骨散松节二两研末、生鸡仔一只(半斤至一斤),把松节炒焦,再将生鸡仔(干,勿粘水)去净毛捣烂,然后与松节炒用,加酒三四两煮滚饮酒,然后将渣与白芨末一两和匀敷伤处二天(小儿不饮酒只敷药)。

主治双脚粉碎性骨折(即双足腓胫骨折)一次见效,后用其它消肿接骨药至全愈。

七:南星散南星二钱、枝子二钱、乳香二钱、没药二钱、姜黄二钱、大黄二钱、生半下一钱、田七五分、黄连三钱、川芎一钱、梅片三分、驳骨丹三钱各药生研为末,水调煮热敷之。

骨科外用方剂

骨科外用方剂
清热祛瘀消肿。治骨折、软组织损伤初期,或疮疡焮热作痛。
共为细末,凡士林调煮成膏外敷
消肿散
(《中医伤科学》)
制乳香1份 制没药1份 玉带草1份 四块瓦1份 洞青叶1份 虎杖1份 五香血藤1份 天花粉2份 生甘草2份 叶下花2份 叶上花2份 虫蒌粉2份 大黄粉2份 黄芩2份 五爪龙2份 白及粉2份 红花1份 苏木粉2份 龙胆草1份 土黄连1份 飞龙掌血2份 绿葡萄根1份 大红袍1份 凡士林适量
早期用药
外用
方剂
组成
功效及适应症
用法
七厘散
(伤科七厘散《良方集腋》)
血竭30 麝香0.36 冰片0.36 乳香4.5 没药4.5 红花4.5 朱砂0.36 儿茶7.2
活血逐瘀,定痛止血。治跌打损伤,淤滞作痛,割伤出血。
共研细末,米酒调服,每服0.2g,日服1-2次,或调敷患处。
双柏散膏
(《中医伤科学讲义》)
共为细末,饴糖或蜂蜜调敷。凡士林调煮亦可。
后期用药
外用
方剂
组成
功效及适应症
用法
二号洗药
(《临床正骨学》)
川乌 草乌 花椒 艾叶 苍术独活桂枝防风红花 刘寄奴 透骨草 伸筋草各9克
温经散寒,舒筋活络,活血止痛。用于四肢骨折、脱位、伤筋等损伤后期,局部僵硬,挛缩酸痛者。
水煎后乘热熏洗患处。
上肢损伤洗方
(《中医伤科学讲义》经验方)
生川乌4份 生草乌4份 生南星4份 生半夏4份 当归4份 黄金子4份 紫荆皮4 份 生地4份 苏木4份 桃仁4份 桂枝4份 僵蚕4份 青皮4份 甘松4份 木瓜4份 山柰4份 地龙4份 乳香4份 没药2份 羌活2份 独活2份 川芎2份 白芷2份 苍术2份 木鳖子2份 穿山甲片2份 川断2份 栀子2份 土鳖虫2份 骨碎补2份 赤石脂2份 红花2份 牡丹皮2份 落得打2份 白芥子2份 细辛1份 麻油320份 黄铅粉60份

骨科各类痛症外敷药方(不收藏后悔)

骨科各类痛症外敷药方(不收藏后悔)

骨科各类痛症外敷药方(不收藏后悔)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专中药热敷方。

主治病症: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滑囊炎,骨质增生,半月板损伤,关节积液,急性关节顿挫伤,关节韧带拉伤,无名关节痛。

主治部位:四肢关节药物制备方式:将配方所有药物粉碎至麦粒大小,或更小些也可,用50度酒搅拌至手抓不散且又不出水为宜,而后装至纱布袋子内(袋子布料选择应类似于医用绷带或更细为好),上锅蒸热(中火至5分钟)后取出直接放于患部,外用塑料方便袋等完全包裹严实,外用棉被包裹,身体不动待一小时后取下。

稍加按揉即可。

基础配方:川乌20g、草乌20g,白芷50g,羌活、独活各50g,细辛10g,川芎、桂枝各30g,威灵仙、伸筋草、透骨草各60g,艾叶、红花各9g,透骨草30g,花椒6g,药物加减:关节疼痛加元胡80g。

肿胀难消加茯苓80g大黄50g。

活动不利者加红花50g当归50g。

骨质增生加土鳖虫20,土元20,水蛭20,关节积液加生半夏30,生南星30。

红肿刺痛加薄荷10,冬瓜皮20。

关节变形且活动受限加虎杖30乳香30没药30。

关节游走疼痛加当归(酒浸)30、黄芪(蜜炙)20、赤芍20、防风30、炙甘草20、生姜30。

参考疗效:一般情况下按此药方治疗可在一个星期内感觉症状减轻。

说明:因为本方是提供给患者自己在家简单治疗所用,所以疗效不会和在专业的诊所相同,如有疗效欠佳请先查阅是否绝对按本方的方式治疗,另外提醒大家取方治疗前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操作,以免出现操作失误。

类风湿关节炎颈椎病中药热敷方主治病症: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骨质增生,落枕,积液,项背沉重,肩周炎,胸椎部位疼痛。

神经衰弱,高血压,失眠,脑供血不足,主治部位:颈椎部位,上肢部位,胸椎部位以上。

药物制备方式:将配方所有药物粉碎至麦粒大小,或更小些也可,用50度酒搅拌至手抓不散且又不出水为宜,而后装至纱布袋子内(袋子布料选择应类似于医用绷带或更细为好),上锅蒸热(中火至5分钟)后取出直接放于患部,外用塑料方便袋等完全包裹严实,外用棉被包裹,身体不动待一小时后取下。

治疗骨伤科系列方验方秘方绝招

治疗骨伤科系列方验方秘方绝招

治疗骨伤科系列方验方秘方绝招
治疗骨伤科系列方验方秘方绝招,医者父母心,可能几行字,就能救你于危难之中,请关注作者、赞赏、转藏等,体质不同、仅供参考,欢迎咨询!
(1)骨炎膏:组成:大鳖子30g、当归300g、血余炭100g、官粉300g、黄蜡900g、香油5000g、大油5000g。

功效:煨脓祛腐生肌。

运用:骨伤科大面积软组织感染。

(2)消肿止痛方:组成:青皮10g、田七(冲)1。

5g,泽兰12g,苏木12g、乳香、没药各10g,自然铜15g,刘寄奴10g,五灵脂10g,玄胡索12g,川牛膝15g,川芎12g,血竭3g,甘草10g。

功效:理气活血,消肿止痛。

运用:跌打肿痛。

(3)止血方:组成:花蕊石10g,仙鹤草15g,藕节炭15g,白茅根18g,血竭3g,蒲黄10g,生地15g,茜根10g,甘草10g。

功效:收涩止血,凉血活血,运用:手术后头两天服药。

(4)接骨强筋方:组成:熟地15g,山萸肉12g,自然铜15g,补骨脂15g,菟丝子15g,接骨草15g,乳香、没药各10g、苏木12g,桂枝10g、泽泻川芎12g,甘草10g。

功效:补肾填精,强筋续骨。

运用:各种骨折后期及骨折迟延愈合、不愈合等。

(5)跌打外洗方:组成:青皮15g、苏木20g,泽兰15g,桂枝15g,川芎15g,川椒30g,玄胡15g,海桐皮30g,透骨草30g。

功效:理气止痛消肿。

运用:跌打损伤早期,局部肿胀疼捕者。

常用的中医骨伤敷药

常用的中医骨伤敷药

常用的中医骨伤敷药中医骨伤科是源自祖国医学的骨科治疗手段,以外治为主,骨伤敷药就是中草药调制成的药膏,并敷在患处,达到外治的目的。

常用的骨伤敷药可分消肿止痛类、清热解毒类、温经通络类,以下就为大家科普这些类型中的常用骨伤敷药。

消肿止痛类①消瘀止痛膏该方出自岑泽波的《中医伤科学》,方中包括生木瓜、地鳖虫、没药、生栀子以及乳香各取30g,蒲公英60g和大黄(生)15g。

将这些中药研成细末,并以凡士林进行调和敷于患处。

这一敷药主要适合损伤初期,肿痛较为严重的伤者。

②乳香膏该方出自明代王肯堂所整理的《证治准绳》,具有消肿止痛的效果,适合跌打损伤者。

方中包括乳香、枫香、五倍子、狗骨(煅制)以及松香各取30g。

以及锅底墨和小麦面各取150g。

研磨成墨,配以好酒调成糊状,热敷于疼痛部位。

③紫荆皮散该方出自王肯堂所整理的《疡科证治准绳》,包括紫荆皮20g、半夏20g、草乌20g、当归20g、乌药20g、黄柏20g、天南星20g、补骨脂20g、白芷20g、刘寄奴20g、牛膝20g、桑白皮20g等。

具有祛风、止痛以及消肿等功效,适合祛跌打伤但未破的伤者。

④消肿散该方出自《林如高正骨经验》,方中包括黄柏60g、川黄连60g、侧伯叶150g、透骨草90g、穿山龙90g、骨碎补90g、天花粉90g、芙蓉叶90g、紫荆皮90g、菊花叶90g、煅石膏240g、木南星180g。

一同研磨成粉末。

以蜜水调和成糊状,每天敷贴于患处1次,尽可能长时间敷贴,但不超过8小时。

该敷药主要用于损伤的初期,对于消肿定痛有一定效果。

⑤活血散本方出自《林如高正骨经验》,方中包括乳香30g、没药30g、三七30g、沉香30g、无名异60g、赤芍60g、血竭60g、桂枝60g、白芷60g、羌活60g、紫荆皮60g、续断60g、栀子60g、骨碎补60g、楠香150g、五加皮90g。

研磨成粉末加酒和水调成糊状,敷于患处,长时间敷药,但不超过5小时,适合损伤初期及中期,能够起到疏风散结、消肿止痛以及活血化瘀的效果。

骨伤外敷方(四肢骨折跌倒创伤)

骨伤外敷方(四肢骨折跌倒创伤)

骨伤外敷方(四肢骨折、跌倒创伤)
骨伤外敷方(四肢骨折、跌倒创伤)四肢骨折、跌倒创伤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外伤性疾病。

患者经石膏托固定或夹板处理后,四肢往往出现淤血肿胀等症状。

“血滞则气瘀,气瘀则经络满,故痛而且肿。

”历来医家对外伤的治疗均采用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法。

中药四肢外敷散正是遵循这一法则,应用活血化瘀、舒筋活络、消肿止痛诸药,通过外敷患部,皮肤直接给药进行治疗而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药方:紫草10g,伸筋草10g,红花10g,乳香10g,虎杖15g,透骨草10g,秦艽6g,桑枝6g,桂枝6g,路路通6g,丹参
6g。

使用方法:把上药研细用白酒调匀外敷患处,并用保鲜膜包扎,24小时后取下。

这样连包7天而愈。

转自疼痛草医。

中医骨伤敷药方子

中医骨伤敷药方子

一、消瘀止痛类【一】消瘀止痛膏【药方组成】生木瓜、生栀子、地鳖虫、乳香、没药各30克,生大黄15克,蒲公英60克。

【功效】消瘀退肿,凉血止痛。

【主治病证】损伤初期肿痛剧烈者。

【用法】共为细末,用饴糖或凡士林调敷。

【说明】处方源于<中医伤科学>。

【二】定痛膏【药方组成】芙蓉叶4份,紫荆皮1份,独活l份,生南星l份,白芷1份。

【功效】祛风,消肿,止痛。

【主治病证】跌打损伤肿痛。

【用法】共研细末,用姜汁、水、酒调煮热敷;或用凡士林调煮成软膏外敷。

【说明】处方源于《疡医准绳》。

【三】兰色敷药【药方组成】黄荆子(去皮,炒黑)8份,紫荆皮(炒黑)8份,全当归2份,木瓜、丹参、羌活、赤芍、白芷、片姜黄、独活、天花粉、怀牛膝、威灵仙、木防己、防风、马钱子各2份,甘草半份,秦艽、川芎、连翘各l份。

【功效】消肿止痛,续筋骨,利关节。

【主治病证】寒湿痹痛。

【用法】共研细末,用蜜糖或饴糖调拌如厚糊状,敷于患处。

【说明】处方源于《中医伤科学》。

【四】乳香膏【药方组成】乳香、松香、枫香、五倍子、狗骨(煅)各30克,锅底墨、小麦面各150克。

【功效】消瘀止痛。

【主治病证】跌打损伤等。

【用法】研为末,好酒调糊,热敷痛处。

【说明】处方源于《证治准绳》。

【五】紫荆皮散【药方组成】紫荆皮、天南星、半夏、黄柏、草乌、川乌、当归、川芎、乌药、补骨脂、白芷、刘寄奴、牛膝、桑白皮各20克。

【功效】祛风,消肿,止痛。

【主治病证】跌打仆伤肿痛未破者。

【用法】共研细末,用饴糖调敷。

【说明】处方源于《疡医准绳》。

【六】消肿散【药方组成】黄柏、川黄连各60克,侧柏叶150克,透骨草、穿山龙、骨碎补、芙蓉叶、天花粉、紫荆皮、菊花叶各90克,煅石膏240克,木南星180克。

【功效】消肿定痛。

【主治病证】损伤初期。

【用法】共研成细末,用蜜水各半,调成糊状,每日敷贴1次,每次8小时。

【说明】处方源于《林如高正骨经验》。

【七】活血散【药方组成】乳香、没药、三七、沉香各30克,无名异、赤芍、血竭、桂枝、白芷、羌活、紫荆皮、续断、栀子、骨碎补各60克,楠香150克,五加皮90克。

骨科外用方剂

骨科外用方剂
活血行气止痛。治扭挫伤肿痛
把药浸泡在酒中,1周以后,去渣取酒即可。外涂黑患处,亦可在施行理伤手法时配合使用。
五黄散
(《证治准绳与》)
黄丹 黄连 黄芩 黄柏 大黄 乳香各等量
清热化瘀,治挫伤热毒肿痛。
共为细末,用水或饴糖调成膏外敷。
金黄膏(散)
(《医宗金鉴》)
大黄2500g 黄柏2500g 姜黄2500g 白芷2500g 制南星500g 陈皮500g苍术500g 厚朴500g 甘草500g 天花粉5000g
伸筋草9g 海桐皮9g 秦艽9g 独活9g 当归9g 钩藤9g 乳香6g 没药6g 川红花6g
舒筋活血止痛。治损伤后筋络挛缩疼痛。
水煎,温洗患处。
上肢损伤洗方(《中医伤科学讲义》)
伸筋草15g 透骨草15g 荆芥9g 防风9g 红花9g 千年健12g 刘寄奴9g 桂枝12g 苏木9g 川芎9g 威灵仙9g
舒筋活络,行气止痛。治跌打损伤疼痛。
共研细末,布袋装,煎水熏洗患处。
骨科外洗一方(《外伤科学》)
宽筋藤30g 钩藤30g 金银花藤30g 王不留行30g 刘寄奴15g 防风15g 大黄15g 荆芥10g
活血通络,舒筋止痛。治损伤后筋肉拘挛,关节功能欠佳,酸痛麻木或外感风湿作痛等。用于骨折及软组织损伤中、后期或骨科手术后已能解除外固定,作功能锻炼者。
共为细末,饴糖或蜂蜜调敷。凡士林调煮亦可。
后期用药
外用
方剂
组成
功效及适应症
用法
二号洗药
(《临床正骨学》)
川乌 草乌 花椒 艾叶 苍术独活桂枝防风红花 刘寄奴 透骨草 伸筋草各9克
温经散寒,舒筋活络,活血止痛。用于四肢骨折、脱位、伤筋等损伤后期,局部僵硬,挛缩酸痛者。

骨科外用方剂

骨科外用方剂
生川乌4份 生草乌4份 生南星4份 生半夏4份 当归4份 黄金子4份 紫荆皮4 份 生地4份 苏木4份 桃仁4份 桂枝4份 僵蚕4份 青皮4份 甘松4份 木瓜4份 山柰4份 地龙4份 乳香4份 没药2份 羌活2份 独活2份 川芎2份 白芷2份 苍术2份 木鳖子2份 穿山甲片2份 川断2份 栀子2份 土鳖虫2份 骨碎补2份赤石脂2份 红花2份 牡丹皮2份 落得打2份 白芥子2份 细辛1份 麻油320份 黄铅粉60份
制乳香1份 制没药1份 玉带草1份 四块瓦1份 洞青叶1份 虎杖1份 五香血藤1份 天花粉2份 生甘草2份 叶下花2份 叶上花2份 虫蒌粉2份 大黄粉2份 黄芩2份五爪龙2份 白及粉2份 红花1份 苏木粉2份 龙胆草1份 土黄连1份飞龙掌血2份绿葡萄根1份 大红袍1份 凡士林适量
消退肿止痛。治各种闭合性损伤肿痛。
伸筋草9g 海桐皮9g 秦艽9g 独活9g 当归9g 钩藤9g 乳香6g 没药6g 川红花6g
舒筋活血止痛。治损伤后筋络挛缩疼痛。
水煎,温洗患处。
上肢损伤洗方(《中医伤科学讲义》)
伸筋草15g 透骨草15g 荆芥9g 防风9g 红花9g 千年健12g 刘寄奴9g 桂枝12g 苏木9g 川芎9g 威灵仙9g
生草乌120g 生川乌120g 羌活120g 独活120g 生半夏120g 生栀子120g 牛大黄120g 生木瓜120g 路路通120g 生蒲黄90g 樟脑90g 苏木90g 赤芍60g 红花60g 生南星60g 白酒10000g米醋2500g
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用于跌打损伤,骨折筋伤,肿胀疼痛。
先将乳香、没药、血竭、三七等药用香油浸,继用慢火煎2小时,改用急火煎药至枯去渣,用纱布过滤,取滤液再煎,达浓稠似蜜糖起白烟时,放入东丹,继煎至滴水成珠为宜。离火后加入冰片、樟脑调匀,摊于膏药纸上即成,外贴患处。

骨科外用药物配方

骨科外用药物配方
生南星120g生川草乌80g生半夏15g乌药30g白芷30g羌独活各20g三棱20g莪术20g乌20g威灵仙30g木通15g苍耳子20g桂枝20g木瓜15g穿山甲50g杜仲30g生地120g金银花30g泽兰30g归25g五加皮30g郁金15g大黄30g地榆20g川芎20g五倍子15g牛膝20g小茴香15g补骨脂30g黄连20g红花20g生地50g防风60g冰片30赤芍50羌活60延胡索60红花50白芷60广香60桃仁50乳没各120伸筋草30川芎50土鳖虫40栀子60补60姜黄50自然铜100白酒5斤乳香80没药80自然铜80血竭80甲珠80木瓜80安桂80川芎80木香50续断80独活80制川乌50羌活80小茴80炙草乌50川贝50厚朴50紫荆皮120当归120白芷120狗骨30适应症
生地50g防风60g 冰片30 赤芍50 羌活60 延胡索60 红花50 白芷60 广香60桃仁50乳没各120伸筋草 30川芎50 土鳖虫40 栀子60 骨碎补60 姜黄50 自然铜100 白酒5斤 制法:以上药物和白酒浸泡7天后外用 功效: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适应症:跌打损伤、风湿骨痛
乳香80没药80自然铜80血竭80甲珠80木瓜80安 桂80川芎80木香50续断80独活80制川乌50羌活 80小茴80炙草乌50川贝50厚朴50紫荆皮120当归 120白芷120狗骨30 制法:用7斤白酒浸泡10天 功用:活血止痛、祛风除湿 适应症:跌打肿痛、风湿拘挛、四肢麻木、骨节酸 痛 用法:1日二至三次,每次服5-10毫升。并可外用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周晓良
生南星120g 生川草乌80g 生半夏15g 乌药30g 白芷30g 羌独活各20g 三棱20g 莪术20g 何首乌20g 威灵仙30g 木通15g 苍耳子20g 桂枝20g 木瓜15g 穿山甲50g 杜仲30g 生地120g 金银花30g 泽兰30g 归25g 五加皮30g 郁金15g 大黄30g 地榆20g 川芎20g 五倍子15g 牛膝20g 小茴香15g 补骨脂30g 黄连20g 红花20g 功用:祛风通络、凉血消肿、化瘀止痛 主治:一切跌打损伤 制法:5斤香油、950g黄丹熬制而成。

骨科外用药物配方-文档资料

骨科外用药物配方-文档资料
制法:共研细末 功用: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适应症:新旧骨折、扭挫伤、风湿痹痛。 用法:白酒或医用凡士林调敷患处。
2021/4/6
5
骨科外洗中药
一方:麻黄、桂枝、细辛、白芷、赤芍、川芎、归尾 、薄荷、羌活、姜黄各20克,桐油120克,白酒 500克
适应症:骨折、脱位后期关节僵硬,风湿关节炎,肩 周炎。配合手法推拿。
30川芎50 土鳖虫40 栀子60 骨碎补60 姜黄50 自然铜100 白酒5斤 制法:以上药物和白酒浸泡7天后外用 功效: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适应症:跌打损伤、风湿骨痛
2021/4/6
3
寻痛酒
乳香80没药80自然铜80血竭80甲珠80木瓜80安桂80 川芎80木香50续断80独活80制川乌50羌活80小茴80 炙草乌50川贝50厚朴50紫荆皮120当归120白芷120 狗骨30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周晓良
2021/4/6
1
膏药配方
➢ 生南星120g
生川草乌80g
生半夏15g
乌药白芷30g 羌独活各20g 三棱20g 莪术
20g 何首乌20g 威灵仙30g 木通15g
苍耳子20g 桂枝20g 木瓜15g 穿山甲50g
杜仲30g 生地120g 金银花30g 泽兰30g
制法:用7斤白酒浸泡10天 功用:活血止痛、祛风除湿 适应症:跌打肿痛、风湿拘挛、四肢麻木、骨节酸
痛 用法:1日二至三次,每次服5-10毫升。并可外用
2021/4/6
4
骨科活血散
木瓜250生香附250独活250白芷250自然铜250羌活 250川芎250木香150川贝150续断250小茴香150甲珠 150安桂150制川乌150厚朴150乳香150制草乌150血 竭100没药150紫荆皮200当归400

骨折疼痛外敷秘方

骨折疼痛外敷秘方

骨折疼痛外敷秘方
治疗一切骨折,一切伤科痛症,骨质病变疼痛,如颈腰椎骨质增生,椎间盘膨出,风湿关节炎疼痛,肿瘤疼痛,及一切经络,皮肤疼痛病症的一个外敷神奇秘方,特别对于骨折,伤科,骨质病变疼痛,肿胀,青紫,疗效奇佳。

中医秘方:生川乌350克,生草乌350克,生南星90克,生半夏90克,姜黄90克,天山雪莲250克,山楂120克,苏木90克,透骨消250克,散血草250克,红牛膝根250克,黄柏120克,生大黄120克,生黄芩120克,狗头骨一个,当归90克,川丹参90克,乳香90克,没药90克,三棱60克,威灵仙120克,秦艽60克,土鳖虫150克,燃铜150克,莪术60克,闹洋花150克,洋金花120克,五倍子120克,生螃蟹1000克,破血丹250克,莪术60克,香附60克,青皮60克,祖师麻皮250克,真虎骨30克,樟脑300克,冰片120克,麝香2克,接骨木250克,细幸60克,巴石燕全草350克,十二功全草250克。

使用方法:共研面用酒调和,先整位骨折,检查对位对线良好,酒调和外敷患处纱布固定,在用小夹板固定。

快者当天疼痛肿胀减轻,骨折处稳定,21天骨折痊愈,康复,慢者3-5天见效疼痛肿胀减轻,骨折处稳定,45天骨折痊愈,康复,骨质病变疼,如颈腰椎骨质增生,椎间盘膨出,快者当天疼痛肿胀减轻,30天痊愈。

【付济华医师骨伤经验方】治骨折,就用骨伤消肿止痛方,临床应用上百年,治愈患者无数!

【付济华医师骨伤经验方】治骨折,就用骨伤消肿止痛方,临床应用上百年,治愈患者无数!

【付济华医师骨伤经验方】治骨折,就用骨伤消肿止痛方,临
床应用上百年,治愈患者无数!
五代祖传骨科秘方
【骨伤消肿止痛方】山栀子、元胡各15克,大黄、苏木、泽兰、骨碎补、土鳖虫各9克,乌药、木香各6克,乳香、没药各5克,每日一剂,水煎2次分3次服。

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治骨折早期。

本方是湖南朱氏五代祖传骨科秘方,临床应用上百年,治愈患者无数。

经验证疗效的确突出。

骨折早期主要是气滞血瘀导致患处发热、分期辩证对骨伤科用药,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一个接骨药用到底是不正确的!这是付济华医师经验方。

付医师的特别声明
为了振兴中医,弘扬国粹,决定贡献出付氏家传特效秘方和本人的临床经验方。

让大家小病,慢性病不用进医院,自己按方配药即可,疗效非常的好。

都是本人一直珍藏多年秘而不宣的珍宝,望见者珍惜,并相互转告,造福众生,功德无量……。

目前网上流传的各种偏方、秘方,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用。

本人很负责任的承诺:本人所公开的各种秘方,千真万确,绝不夸大疗效误导患者,可以放心使用。

付济华 2014.04.30
献方人:付济华医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伤科外用止痛方
在骨伤科外用方中,各门各派都有其独特用药。

而大多数外用药的配方,都含有生川乌、生草乌等剧毒药物。

常用的外用配方有四生散。

四生散
【处方】生川乌、生草乌、生南星、生半夏各等份
【用法】打极细粉末
【主治】此散加活血散瘀、凉血止血药外敷治疗新伤瘀肿。

加温经散寒之药治疗陈旧性损伤或风湿痹痛。

常用的外用药酒都是在此基础上加药味而成。

均取其止痛之功也。

我临床在此方的基础上加入一味雪上一支蒿,定其名为五虎定痛散,其止痛效果更著。

五虎定痛散
【处方】生川乌、生草乌、生南星、生半夏、生雪上一支蒿各等份
【说明】上二方均可单独外敷,止痛效果均佳。

【注意】用量不宜太大,容易皮肤过敏。

也可泡酒外擦,忌内服。

雪上一枝蒿民间又称其为磨三转。

言其在土碗内加
酒磨三转,其酒可以内服,超过三转内服就会要命。

其对于跌扑肿痛、风湿红肿,特别是各种内外伤疼痛,内服外搽具有立竿见影的奇特疗效,但毒性很大,用之得当治病,用之失当致命,民间常因误服或服用过量而导致中毒死亡的现象时有发生。

我以前在老家是曾亲眼见两个服用含有雪上一枝蒿药酒中毒的病人,此二人均只喝了一口。

还未送至医院就已经死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