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捕集与封存( CCS)简介

合集下载

碳捕捉与封存技术

碳捕捉与封存技术

碳捕捉与封存技术碳捕捉与封存技术(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CCS)是一种用于减少二氧化碳(CO2)排放并防止其进入大气中的技术手段。

该技术通过将二氧化碳从工业源或发电厂等排放源捕捉、运输和封存到地下储层,以减少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贡献。

碳捕捉与封存技术的核心步骤包括碳捕捉、运输和封存。

首先,需要在排放源处将二氧化碳捕捉出来。

目前常用的捕捉技术包括化学吸收、物理吸收和膜分离等方法。

其中,化学吸收是最常见的方法,通过将二氧化碳溶解于溶剂中,然后再将溶剂与二氧化碳分离,从而实现二氧化碳的捕捉。

捕捉到的二氧化碳需要进行运输到封存地点。

运输方式主要包括管道运输和船舶运输。

管道运输适用于较近距离的运输,而船舶运输则适用于远距离运输。

在运输过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确保二氧化碳的安全运输,避免泄漏和污染。

捕捉到的二氧化碳需要封存到地下储层中。

地下储层通常指的是深埋在地下数千米以下的地质层,如油气田、盐水层和煤层等。

在封存过程中,需要进行地质勘探和评估,确保储层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然后,通过注入二氧化碳到储层中,利用地质层的孔隙和裂缝将其封存起来,并通过监测和评估系统实时监测封存效果。

碳捕捉与封存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并降低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它可以应用于各种排放源,如发电厂、石油化工厂和钢铁厂等,减少其温室气体排放。

此外,碳捕捉与封存技术还可以与其他低碳技术结合使用,如可再生能源和能源效率改进等,实现更加可持续的能源系统。

然而,碳捕捉与封存技术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该技术需要大量的能源和资金投入,增加了项目的成本。

其次,寻找合适的地下储层也是一个挑战,因为不是所有地质层都适合封存二氧化碳。

此外,封存二氧化碳的长期安全性和环境影响也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评估。

碳捕捉与封存技术是一项重要的应对气候变化的技术手段。

它可以有效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并为实现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碳捕集与封存( CCS)简介

碳捕集与封存( CCS)简介

碳捕集与封存(CCS)简介碳捕集与封存(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简称CCS)是指将大型发电厂、钢铁厂、水泥厂、化工厂等排放的二氧化碳收集起来并封存而与大气隔绝的一种技术。

CCS是为了实现温室气体减排、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而开发的一项新技术,其重要意义在Array于:它是在继续利用煤、石油等化石能源的同时实现CO2近零排放的唯一有效技术。

CCS技术包括CO2捕集、运输以及封存三个环节,每个环节都已有成熟技术,但在串联起来应用于大规模CO2减排时尚需要通过各种途径降低成本,包括进行技术改造和将所捕集的一部分CO2提供利用,如用于提高石油采收率等。

二氧化碳捕集二氧化碳的捕集方式主要有三种:燃烧前捕集(Pre-combustion)、富氧燃烧(Oxy-fuelcombustion)、燃烧后捕集(Post-combustion)。

燃烧前捕集目前主要采用IGCC(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

其过程是在燃烧之前将煤气化成煤气并净化除去CO2、H2S、NOx及粉尘等,再将煤气分离得到得到H2和CO2。

H2作为燃气轮机的燃料,CO2经脱水和压缩后提供封存。

伴生的高温废气再利用来产生蒸汽供蒸汽轮机发电。

该技术的捕集系统小,效率高、用水少、环保(同时实现脱碳、脱硫、脱硝和除尘),还可与煤化工相结合,实现电、热、化工产品(氢气、甲醇、烯烃)等多联产。

IGCC的研发已列入我国“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和863计划重大项目。

富氧燃烧采用传统燃煤电站的技术流程,但通过制氧技术,将空气中占大比例的氮气(N2)脱除,直接采用高浓度的氧气(O2)与抽回的部分烟气的混合气体来替代空气,这样得到的烟气中有高浓度的CO2气体,可以直接进行处理和封存。

该技术目前尚处于研发阶段,最大的难题是制氧技术的投资和能耗太高。

燃烧后捕集在传统工业排放的烟道气中捕集CO2。

目前常用的CO2分离技术主要有化学吸收法(利用酸碱Array性吸收)和物理吸收法(变温变压吸附),而膜分离法也发展很快,在能耗和设备紧凑性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碳捕获与封存技术

碳捕获与封存技术

碳捕获与封存技术
碳捕获与封存技术(CCS)是一种新兴的技术,旨在将大量的二氧
化碳从大气中吸收并将其封存在地下。

由于二氧化碳是导致全球变暖
的主要原因,因此实施碳捕获和封存技术可以减少大气中的碳排放,
从而降低全球变暖的影响。

碳捕获与封存技术不能完全删除二氧化碳,而是将其收集,处理,然后将其稳定封存到地下空间。

所以,这也被称为碳捕获与封存或碳
沉降。

碳捕获与封存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在火力发电厂的烟气过滤
系统中,碳捕集剂可以将大量的二氧化碳吸附,这些二氧化碳可以在
真空压缩容器中稳定存储起来,然后通过管道而不是大气将其输送到
地下孔、深海底部或其他地下位置。

碳捕集与封存技术有很多优点,其中一个重要的优点是它可以把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降至最低,从而减少全球变暖的影响。

此外,
它还可以节省能源,改善空气质量,减少空气污染物的排放,降低火
力发电厂的发电成本,保护健康,改善水环境,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的实施也是昂贵的,因为它需
要大量的资金用于设备和安装,并且需要大量的能源来运行。

因此,
该技术的成本昂贵,虽然它可以有效地减少大气中的碳排放,但也需
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努力才能使之受益。

碳捕集与封存耗材

碳捕集与封存耗材

碳捕集与封存耗材
碳捕集与封存(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CCS)耗材是用于
收集、转运和储存二氧化碳的材料和设备。

这些耗材可以包括以下几种:
1. 吸收剂:用于吸收二氧化碳的化学物质,例如胺类化合物,它们可以与二氧化碳反应形成氨基甲酸盐或碳酸盐。

2. 萃取剂:用于从气体混合物中分离出二氧化碳的溶剂或液体,例如氨苯。

3. 微胶囊:用于包裹吸收剂或萃取剂,增加其表面积和稳定性,提高二氧化碳吸收或分离效率。

4. 管道和储罐材料:用于转运和储存二氧化碳的管道和储罐需要使用耐高压、耐腐蚀和耐高温的材料,如碳钢和镍合金。

5. 密封材料:用于确保储存地点的密封性,防止二氧化碳泄漏到环境中,包括密封垫片、密封胶和耐高温涂层等。

6. 监测设备:用于监测二氧化碳的浓度、压力和流量等参数的设备,包括传感器、流量计和仪表等。

7. 运输设备:用于将二氧化碳从捕集装置转运到封存地点的设备,包括管道、储罐和运输车辆等。

需要注意的是,碳捕集与封存技术仍在发展中,目前尚未出现
具有广泛应用的标准化耗材,因此不同项目和工艺可能会使用不同的耗材组合。

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碳捕集与封存耗材的种类和性能都有望得到进一步改善。

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的现状与挑战

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的现状与挑战

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的现状与挑战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已成为当务之急。

碳捕集与封存(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简称 CCS)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减排手段,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将探讨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的现状,并分析其面临的挑战。

一、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的原理碳捕集与封存技术主要包括三个环节:碳捕集、碳运输和碳封存。

碳捕集是指将二氧化碳从工业排放源(如发电厂、钢铁厂、水泥厂等)中分离出来的过程。

目前主要的碳捕集技术有燃烧后捕集、燃烧前捕集和富氧燃烧捕集。

燃烧后捕集是在燃烧过程完成后,从烟道气中捕集二氧化碳;燃烧前捕集则是在燃料燃烧前将其转化为氢气和二氧化碳,然后分离出二氧化碳;富氧燃烧捕集是采用高浓度氧气进行燃烧,从而产生高浓度的二氧化碳,便于捕集。

碳运输是将捕集到的二氧化碳通过管道、船舶或公路槽车等方式输送到封存地点。

碳封存则是将二氧化碳注入地下深处的地质构造中,如枯竭的油气田、深部盐水层等,使其长期与大气隔离。

二、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的现状(一)技术进展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发展,碳捕集与封存技术在某些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燃烧后捕集技术中的化学吸收法不断优化,提高了二氧化碳的捕集效率和降低了成本。

同时,新型的吸附材料和膜分离技术也在研发中,有望进一步提高捕集效果。

在碳运输方面,管道运输技术相对成熟,但对于长距离和大规模的运输,还需要解决一些工程和安全问题。

碳封存的地质评估和监测技术也在不断改进,以确保二氧化碳的安全封存。

(二)示范项目全球范围内已经建立了一些碳捕集与封存的示范项目。

例如,挪威的 Sleipner 项目是世界上第一个大规模的二氧化碳封存项目,自 1996 年以来,已经成功将超过 1000 万吨的二氧化碳封存在北海的海底盐水层中。

美国的 Petra Nova 项目采用燃烧后捕集技术,每年可捕集约 140 万吨二氧化碳,并将其用于提高石油采收率。

中国也在积极推进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的示范项目,如神华集团在鄂尔多斯的 10 万吨/年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示范项目。

二氧化碳捕获和封存技术

二氧化碳捕获和封存技术

二氧化碳捕获和封存技术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二氧化碳排放量日益增加,为抵御全球变暖的结果,我们需要研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新技术。

二氧化碳捕获与封存(CCS)技术是对抗全球变暖的有效工具之一。

二氧化碳捕获与封存通过捕获二氧化碳并将其封存在地下,帮助减少工业废气中二氧化碳的排放,从而帮助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

二氧化碳捕获与封存技术是一种技术,它可以将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从大气中捕获,然后将其封存在地下以防止对大气的影响。

一般来说,这种技术需要大量能源来捕获和提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因此它的成本相对较高。

一般来说,将捕获的二氧化碳封存在地下的成本也较高。

因此,在应用CCS技术之前,必须进行全面的成本评估。

尽管有关CCS技术的成本仍然存在较大偏差,但许多公司和组织仍在尝试开发CCS技术。

许多国家都在花费大量资源进行CCS研究。

在许多国家,科学家正在设计和评估可利用二氧化碳捕获和封存技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技术方案,以促进可持续发展和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

与其他技术不同的是,CCS技术不仅只能帮助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还可以利用捕获的二氧化碳开发可再生能源。

有一种叫做化学反应传递泵(CRT)的技术,可以将捕获的二氧化碳利用起来,将其变为氢气或其他化合物,然后利用氢气发电或可再生能源。

因此,在使用CCS技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同时,还可以利用该技术开发可再生能源。

因此,二氧化碳捕获和封存技术是一项重要技术,它可以有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缓全球变暖。

此外,它还可以帮助开发可再生能源,促进可持续发展。

然而,在CCS技术发展较为成熟之前,我们仍需要加强相关研究,以便可以成功应用于实际场合。

碳捕获与封存技术

碳捕获与封存技术

碳捕获与封存技术
碳捕获与封存技术(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CCS)是指对
大量产生的二氧化碳进行收集、分离、稳定处理和封存的一系列技术。

碳捕获与封存技术通过捕获煤炭或其他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将二氧
化碳从大气中分离出来,然后将它封存在地下深处,以防止其再次释
放到大气中。

CCS技术可以消弭高温工业过程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对环
境的不利影响,是控制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技术之一。

碳捕获技术主要包括气体分离技术、气流调节技术和过程技术。

气体分离技术是碳捕获的关键,以实现大量二氧化碳从气体中分离出来。

目前常用的分离技术有化学吸收法、催化吸收法、膜分离法和精
馏分离法。

在气体分离中,催化吸收法是一种效率很高的技术,可以
实现大量CO2的有效捕获。

同时,气流调节技术可以有效调节气体流动,保证气体的有效分离。

CCS技术的关键在于找到适当的封存地点,一般来说有两种封存方式:地表封存和地下封存。

地表封存的方式主要是建造深埋地库,将
二氧化碳压缩、封装,然后放入。

另一种方式是地下封存,即将二氧
化碳通过管道压入深层地下,如深海、岩层或油气田。

地下封存需要
考虑到岩性结构、地震活动、水文地质等因素,只有在封存技术满足
安全性要求的前提下才可以进行。

碳捕获与封存技术的发展,对于改善环境、减少碳排放具有重要
意义。

目前,CCS技术已经在能源工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仍有很多
技术上的挑战,比如技术成本高、能源消耗大、二氧化碳封存安全性
低等问题,还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

ccus 方法学

ccus 方法学

ccus 方法学【原创实用版3篇】篇1 目录S 技术简介S 方法学的基本原理S 方法学的应用领域S 方法学的优缺点分析5.我国在 CCS 技术研究方面的进展篇1正文S 技术简介碳捕获、利用与封存(CCS,Carbon Capture, Utilization and Storage)技术是一种旨在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先进技术。

它通过将二氧化碳从工业排放源和空气中捕获,然后利用或封存,从而达到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目的。

S 方法学的基本原理CCS 方法学主要包括三个环节:碳捕获、碳利用和碳封存。

碳捕获是通过特定的吸附剂、膜分离技术或溶剂吸收等方式将二氧化碳从工业排放源中捕获;碳利用是将捕获的二氧化碳用于生产化学品、生物燃料或其他有用的产品;碳封存是将二氧化碳注入地下地质结构中,实现长期储存。

S 方法学的应用领域CCS 方法学在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包括:(1)火力发电:将二氧化碳从燃煤电厂的烟气中捕获,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2)钢铁、水泥等高碳排放行业:通过捕获和利用二氧化碳,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3)油气田开发:将二氧化碳注入油气田,提高采收率;(4)生物质能:利用生物质产生的二氧化碳作为原料,生产生物燃料。

S 方法学的优缺点分析CCS 方法学的优点包括:(1)可以实现大规模的二氧化碳减排;(2)技术成熟,部分应用已经实现商业化;(3)能够减缓气候变化,为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支持。

缺点包括:(1)投资成本较高,需要政府和企业的支持;(2)部分技术尚处于研究阶段,需要进一步突破;(3)可能存在环境风险,如二氧化碳泄漏等。

5.我国在 CCS 技术研究方面的进展我国政府高度重视 CCS 技术研究与应用,已将其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

近年来,我国在 CCS 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包括:(1)建立了一批 CCS 技术研发和示范项目;(2)开展了 CCS 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3)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发达国家共享技术经验和资源。

气候工程管理: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管理

气候工程管理: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管理

气候工程管理: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管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气候工程管理是指通过科学技术手段来调节和管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以减缓气候变化的进程。

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管理是气候工程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领域,也是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关键措施之一。

本文将从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管理的定义、原理、应用和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一、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管理的定义碳捕集与封存技术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捕集并封存在地下或其他地方,以减少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排放,减缓气候变化的速度。

碳捕集技术主要包括化学吸附、吸收、膜分离、生物固定等多种方法,封存技术则包括地下封存、地下水合物封存、气候反馈控制等技术。

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管理是指对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的研究、开发、应用和监管工作的过程,旨在提高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的效率和安全性,推动其在减缓气候变化中的应用和推广。

封存技术则包括地下封存、地下水合物封存、气候反馈控制等技术,其中地下封存是目前最为成熟和常见的封存方式,通过将二氧化碳注入地下岩层、煤层等地质结构中,将其稳定存储,避免其进入大气层。

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的应用领域主要包括发电、工业生产、交通运输等多个领域。

在发电行业中,由于燃煤等传统能源的排放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因此碳捕集与封存技术在发电行业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通过捕集和封存发电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可以减少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排放,降低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在工业生产、交通运输等领域,碳捕集与封存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改变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方式、推广电动汽车等低碳交通工具,可以进一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降低全球气候变化的风险。

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管理是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目前还存在着一些挑战和问题,如技术成本高、封存稳定性不足等。

未来的发展需要进一步提高技术效率,降低成本,推动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为了推动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的发展,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各方需要加大投入,加强合作,共同推动技术创新和应用。

碳捕捉与碳封存技术

碳捕捉与碳封存技术

碳捕捉与碳封存技术
碳捕捉与碳封存技术(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简称CCS)是一种将大型发电厂、钢铁厂、化工厂等排放源产生的二氧化碳捕获、提纯,并将其储存或转化成其他物质的技术。

该技术包括二氧化碳捕捉、运输以及封存三个环节,旨在避免二氧化碳排放到大气中,从而减缓全球气候变化。

碳捕捉技术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减缓全球气候变化:通过捕捉和储存二氧化碳,降低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从而减缓全球气候变化。

2. 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利用碳捕捉与封存技术,可以降低企业的碳排放,推动经济结构向低碳发展转型。

3. 提高碳捕获与封存技术的应用前景:随着技术的进步,碳捕捉与封存技术在能源、工业、交通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总之,碳捕捉与封存技术在我国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在政策、科研、产业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然而,碳捕捉与封存技术的广泛应用仍面临诸多挑战,如技术成熟度、成本、政策支持等。

未来,我国应继续加大对碳捕捉与封存技术的研发力度,推动其在我国的广泛应用,为实现碳中和目标做出贡献。

碳捕获

碳捕获

碳捕获碳捕获与封存(Carbon Capture andStorage,简称CCS)是指将大型发电厂、钢铁厂、化工厂等排放源产生的二氧化碳收集起来,并用各种方法储存以避免其排放到大气中的一种技术。

CCS技术包括二氧化碳捕集、运输以及封存三个环节,它可以使单位发电碳排放减少85%-90%。

碳捕获是世界发达国家在环保方面的一项新技术,主要是指将二氧化碳捕获后,存放在地下或海底里.如英国2009年能源和气候变化部提出了一个新计划,在全球范围内大力推广碳捕获技术.据专家估计,如果全面应用,可以使人类减排成本降低30%.英国在国内建设四座规模宏大的碳捕获和储存示范工程,并规定新建煤电厂至少须有2 5%的产能安装捕获设施,凡不具备碳捕获能力的煤电厂都应关闭.美国也研制了降二氧化碳封存在水泥中的新技术.我国目前正在积极研发和推广这方面的技术.两则新闻报道第一则2006年7月4—5日,中国科学技术部和英国环境部在北京组织召开“碳捕获与碳封存实现燃煤发电近零排放国际研讨会”。

科技部刘燕华副部长出席会议并做重要讲话。

来自中国有关部委的官员、有关高校、院所和企业的研究人员以及来自欧盟国家、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和有关国际组织的官员和研究人员等共约200人参加了会议。

这是第一次由中国政府部门牵头组织的关于碳捕获与封存的国际会议,表明了中国政府重视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和保护全球气候,并愿意为此做出力所能及的努力。

第二则2006年10月31日,美国能源部助理部长杰弗里·D·杰瑞特在“亚太清洁发展和气候伙伴关系”会议上宣布,美国将提供4.5亿美元用于支持美国碳封存技术的研发。

并就未来10年里在美国境内进行7项碳封存测试事宜,同与会者进行了讨论。

“亚太清洁发展和气候伙伴关系”会员国包括澳大利亚、中国、印度、日本、韩国和美国。

这六个国家的人口约占全球人口的50%,它们的经济和能源消耗占全球经济和能源消耗的50%以上。

碳捕捉(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简称CCS)

碳捕捉(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简称CCS)

碳捕捉(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简称CCS)CCS碳捕捉,就是捕捉释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压缩之后,压回到枯竭的油田和天然气领域或者其他安全的地下场所。

吸引力在于能够减少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有害气体——温室气体。

在世界石油会议(WPC)上,能源行业的老总们都热切希望把它当作一个解决气候将变暖的方案。

但是,技术瓶颈仍然存在,大规模发展的价格依然昂贵,让项目进行困难重重。

一个经常被谈及的可能性就是碳捕捉和封存(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简称CCS),也就是把二氧化碳深埋于地下。

能源公司对这项技术有着很高的期望。

但是有两个问题。

其一是没人知道这项技术是不是真的那么管用(或者说,是不是深埋的二氧化碳不会泄露)。

另外一点便是虽然我们还不知道效果如何,可以肯定的一点是CCS 技术很贵--它高昂的成本甚至使替代能源都显得十分具有吸引力。

原理“捕捉”碳并不难。

二氧化碳和胺类物质发生反应。

二者在低温情况下结合,在高温中分离。

这样,可以使电厂产生的废气在排放前通过胺液,分离出其中的二氧化碳;之后在适当的地方加热胺液就可以释放二氧化碳。

更好的方法是使煤和水发生反应,产生一种二氧化碳和氢气的混合物。

在这种混合物中二氧化碳含量比一般电厂废气中的更高,所以更容易分离。

之后燃烧的就是纯氢气了。

这套处理工序成本很高,但没有证据表明这个方法是没有效果的。

丹麦一家使用单乙醇胺做二氧化碳吸收剂的实验厂已经运行了两年。

法国的阿尔斯通公司一所设在威斯康星的使用氨水捕捉碳的实验基地也即将建成完工。

真正麻烦的是下一个步骤。

二氧化碳的需要长期埋藏,因此必须达到很多要求。

要成功地封存二氧化碳,需要一块地下1000米以下的岩体。

在这样的深度,压力将二氧化碳转换成所谓的“超临界流体”,而在这样的状态下二氧化碳才不容易泄露。

另外,这片岩体还要有足够多的气孔和裂缝来容纳二氧化碳。

最后,还需要一块没有气孔和裂缝的岩层防止泄露。

4-CCS简介

4-CCS简介
目前,CO2-EOR是能同时实现CO2大规模利用和永久封存的唯一技术,我国已在973计划中立项研究和在吉林油田试验。CO2还可应用于食品(如干冰、汽水、蔬菜瓜果的保鲜等)、化工(如生产合成尿素、碳酸盐建材、塑料、阿司匹林、脂肪酸和水杨酸及其衍生物等)、其他工业(如制冷剂、超临界萃取等)。其中只有CO2的矿物化可同时实现CO2的永久封存。据统计,目前全世界CO2的利用率不足1亿吨/年,不到各种化石能源燃烧排放到大气中的CO2量总的0.5%。
CO2地质封存指将压缩的CO2注入800米以下的地质结构中,这些地质结构可以是油田、气田、咸水层、无法开采的煤矿等。大量研究表明,CO2会逐渐溶于地下水,若地质封存点是经过谨慎选择、设计与管理的,注入其中的CO2的99%都可安全封存1000年以上不会泄露。
将CO2注入油田用以驱油(简称CO2-EOR)可以提高原油采收率,在美国已应用了30多年,平均提高采收率约13%,与此同时也实现了一部分CO2的地质封存。将CO2注入无法开采的煤矿可以把煤层中的煤层气(甲烷)驱出来,即提高煤层气采收率(简称ECBM),其技术困难是煤层渗透率太低。
捕集预留
捕集预留(CO2Capture Ready,简称CCR)指在新建传统电厂时为将来安装CO2捕集装置预留空间和作一些设计上的调整。目前国内外都预测在2030年左右将需要CCS的大规模工业化进入,对当前新建传统电厂实施CCR的好处是大大降低将来实现电厂脱碳改造的成本。目前英国已立法规定新建传统电厂必须实行CCR。
然而,CO2-EOR不是对所有油田都适用,所能封存CO2总量也有限。为实现减排目标需要封存大量的CO2,最适合的地点是深部咸水层。咸水层指富含不适合农业或饮用的咸水的砂岩层,深度需要在800米以下,以使CO2处于高密度的临界状态;还需要上覆较厚的致密页岩层,以防止CO2泄露。这类地质结构在沉积盆地中较为常见,有巨大的封存潜力。

碳捕捉与封存(CCS)技术

碳捕捉与封存(CCS)技术

1.碳捕获和存储技术研究进展一、前言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在第三次评估报告¨中指出,地球气候正经历一次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

而这一气候变化的发生是与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增加所产生的自然温室效应紧密联系的。

CO2是其中对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气体,它产生的增温效应占所有温室气体总增温效应的63%,且在大气中的留存期最长,可达到200年。

一系列的研究表明全球气候变化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重大影响,进而威胁到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努力。

1992年通过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表达了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行动意愿,是为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建立的基本国际政治和法律框架。

1997年通过的《京都议定书》(以下简称议定书)规定了2008-2012年全球减少排放温室气体的具体目标,提出了发达国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量化指标,该议定书已于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

为了尽可能减少以二氧化碳(CO2)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减缓全球气候变化趋势,人类正在通过持续不断的研究以及国家间合作,从技术、经济、政策、法律等层面探寻长期有效的解决途径。

近年来兴起的二氧化碳捕获与封存(ccs)技术成为研究的热点和国际社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策略。

二、碳捕获和存储的科学和方法学问题碳捕获和存储的种类很多,本文主要介绍地质碳捕获和存储(包括陆地地质结构和海底以下地质结构)及海洋碳捕获和存储。

海洋碳捕获和存储主要有2种方式:一是将CO2通过固定管道或移动船舶注入或溶解到水柱中(通常在地下1 km);二是通过固定管道或离岸平台将其存放于深于3 km的海底。

海洋碳捕获和存储及其生态影响仍处于研究阶段,因此,国际社会推动的只是地质碳捕获和存储,本文也不对海洋碳捕获和存储的技术及影响进行研究。

另外,地质碳捕获和存储与陆地、海洋生态系统的固碳是不同的,陆地、海洋生态系统对CO2的吸收是一种自然碳捕获和存储过程。

碳捕集和封存技术

碳捕集和封存技术

碳捕集和封存技术
碳捕集和封存(CCS)是一项全球性的可持续发展技术,用于减少
由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从而减缓全球气候变暖。

碳捕
集和封存技术以两个主要组成部分实现:碳捕集技术和碳封存技术。

碳捕集技术的目的是从工业过程中提取二氧化碳,并将其引导到
一个带有碳捕集设备的捕集系统中。

这种捕集系统通常是一个具有串
递气体吸收塔或催化剂装置的流动式系统,当氣體从工业系统流入相
应的捕集系统時,即使二氧化碳含量很低,也能夠大幅降低释放到大
气中的二氧化碳。

完成碳捕集工作后,捕获的二氧化碳被抽出捕集设备,而碳封存
技术负责从碳捕获系统中封存捕获的二氧化碳质量,以防其释放回大气。

碳封存的一般方法之一是将碳封存在地下,如果二氧化碳安全地
封存在深海,就会避免地壳泄漏的风险。

另一种封存方法是将二氧化
碳转化成一种可再利用的物质,如二氧化碳饮料、肥料、燃料或建筑
材料。

CCS是一种关键技术,其可以帮助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减缓全球气
候变暖,并具有重大经济价值,它可以在现代和未来工业过程中节约
能源和资源,并促进可持续发展。

然而,在实施碳捕集和封存技术时,必须考虑到环境敏感性,不能忽略任何可能污染水、空气或土壤的可
能后果。

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研究

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研究

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研究第一章碳捕集与封存技术概述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碳资源管理已成为环保领域的研究重点。

碳捕集与封存技术(Carbon Capture and Sequestration,CCS)已成为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有效手段。

CCS旨在收集、转运、储存排放的二氧化碳,避免其释放到大气中,进而达到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和保护环境的效果。

CCS技术主要包括三个环节:二氧化碳捕集、转运和储存。

其中,碳捕集是最主要的环节,也是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

早在20世纪70年代,CCS就已成为科学研究领域研究的课题。

但是,由于高昂的成本和技术不成熟等原因,直到21世纪初才逐渐被广泛研究和采用。

第二章碳捕集技术研究碳捕集技术是CCS技术的核心环节之一,是将二氧化碳从大气中分离出来的过程。

根据分离二氧化碳的方式可以将碳捕集技术分为化学吸收法、物理吸收法、膜分离技术、吸附法等几种类型。

1.化学吸收法化学吸收法利用具有特殊化学性质的溶剂与二氧化碳进行反应,将二氧化碳分离出来。

常用的溶剂有胺类、醚类、羰基化合物等。

在化学吸收法中,常见的反应是二氧化碳与胺类化合物反应产生符合物质和水。

2.物理吸收法物理吸收法是利用具有特殊物理吸附性质的材料将二氧化碳吸附分离出来。

常见的物理吸附材料有活性炭、分子筛、金属有机骨架等。

此类材料具有大的表面积和孔隙度,可以有效吸附和分离二氧化碳。

3.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是利用微孔膜对二氧化碳进行分离的过程。

常用微孔膜有聚丙烯、聚酯、聚醚等。

通过调整膜表面的结构和化学组成,可以实现选择性地分离二氧化碳。

4.吸附法吸附法通过利用固体表面的化学反应或物理吸附特性,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可吸附形态,然后通过再生使吸附介质重复使用。

常见的吸附材料有硅胶、氧化铝等。

第三章碳封存技术研究碳封存技术是CCS的第三个环节,主要是将分离出来的二氧化碳存储在地下的地层储层中。

目前,常见的封存方式有地下水合物储层、油气田储层、盐穴储层、煤矿废弃物储层等。

ccs生产工艺

ccs生产工艺

ccs生产工艺CCS生产工艺概述:CCS(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即碳捕集与储存技术,是一种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

其基本原理是在工业过程中捕集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然后将其压缩输送至地下储层进行长期封存。

本文将详细介绍CCS的生产工艺。

一、碳捕集1.1 吸收剂选择CCS的吸收剂通常采用胺类化合物,如MEA (Monoethanolamine)、DEA(Diethanolamine)等。

这些吸收剂具有高度选择性和反应活性,在吸收过程中可以有效地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并形成稳定的盐类或络合物。

1.2 吸收设备常见的吸收设备包括填充塔和板式塔两种。

填充塔通常采用环形或球形填料,能够提高吸收效率;板式塔则采用多层平行板组成,能够使液体和气体在接触面积上得到增大。

1.3 吸收过程控制在吸收过程中,需要控制各项参数以确保反应效率和设备安全。

其中包括流量、温度、压力、吸收剂浓度等。

此外,还需要对吸收液进行循环和再生,以提高吸收效率和降低成本。

二、碳压缩2.1 压缩设备将捕集到的二氧化碳进行压缩是CCS过程中的重要步骤。

常见的压缩设备包括离心式压缩机和螺杆式压缩机两种。

离心式压缩机具有较高的流量和较低的能耗,适用于大型CCS项目;螺杆式压缩机则具有较高的效率和稳定性,适用于小型或中型CCS项目。

2.2 压缩过程控制在碳压缩过程中,需要控制各项参数以确保设备安全和二氧化碳质量。

其中包括流量、温度、压力等。

此外,还需要对压缩后的二氧化碳进行干燥处理,以避免在输送过程中发生不必要的反应。

三、碳输送3.1 输送方式选择将压缩后的二氧化碳输送至地下储层是CCS过程中另一个重要步骤。

常见的输送方式包括管道输送和船运输送两种。

管道输送具有高效、安全等优点,适用于远距离输送;船运输送则适用于短距离或岛屿地区的运输。

3.2 输送过程控制在碳输送过程中,需要控制各项参数以确保设备安全和二氧化碳质量。

其中包括流量、温度、压力等。

ccs的名词解释

ccs的名词解释

ccs的名词解释CCS是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的简称,即碳捕获和存储技术。

它是一种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旨在减少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本文将对CCS的定义、原理、应用和前景进行解释。

CCS的定义很简单,即通过捕获和集中存储CO2,将其永久地储存在地下。

这种技术涉及三个主要步骤:首先是CO2的捕获,将其从燃烧或工业过程中分离出来;然后是传输,通过管道将CO2运输到储存地点;最后是存储,将CO2注入地下储存层,以避免其进入大气并加剧温室效应。

CCS的原理建立在对二氧化碳在地下储层长期储存的了解基础上。

当二氧化碳被注入到地下储存层时,它会与地层岩石相互作用,在孔隙中形成永久性的储存结构。

这种储存结构通常由含水层或盐水层构成,能够有效地封存二氧化碳,并避免其回到大气中。

CCS技术的应用领域广泛。

首先,它可以应用于电力行业。

燃煤和燃气发电厂是CO2排放的主要来源,采用CCS技术可以显著减少这些电厂的碳排放量,从而实现清洁能源的转型。

其次,CCS还可以应用于石油和天然气工业。

这些工业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采用CCS技术可以防止其释放到大气中,并为CO2注入地下的过程进行监测和控制。

此外,CCS还可以应用于工业过程中的钢铁、水泥和化工等行业,以及发电厂之外的排放源。

然而,尽管CCS被广泛认可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有效方法,但它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CCS技术的成本仍然很高,包括捕获、传输和存储。

这阻碍了CCS技术的广泛应用。

其次,有关地下储存安全性的问题也需要得到解决。

长期的二氧化碳储存是否会对地下水造成污染以及储存层的稳定性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测试。

尽管面临挑战,CCS技术的前景仍然很乐观。

全球各国正在加紧研究和开发CCS技术,以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性。

一些国家已经开始实施CCS项目,如挪威、美国和加拿大等。

同时,全球范围内也出现了一些跨国合作的CCS项目,以促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碳捕集和封存技术

碳捕集和封存技术

碳捕集和封存技术
碳捕集和封存技术(CCS)是一项可有效减少火力发电厂和工业过
程排放的二氧化碳。

该技术将碳收集从冒出的烟气中,并将其彻底封
存在地下储存设施,以防止其进入大气中。

碳捕集和封存是一种不可
逆的技术,因为一旦封存就无法释放出来,避免了大气污染,它本质
上可以帮助改善大气状况。

利用碳捕集和封存技术,可以从汽车、火力发电厂和工业过程中
大量收集二氧化碳,并将其封存在地下岩石层、地下油气藏、海床或
其他相对安全的地方。

它可以将大量的碳捕获存储在安全的地方,以
便永久阻止其进入大气循环,从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碳捕集和封存技术可以在多种工厂、发电厂和工业过程中部署。

在火力发电厂中,它可以减少排放的污染物,同时在某些情况下,还
可以改善发电效率。

在其他行业中,它也可以用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它可以帮助减少空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减少健康和环境受到的影响。

碳捕集和封存技术可以有效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但是,它仍
然存在一些技术和经济障碍,使其不能广泛应用。

首先,实施这种技
术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专业人员,难以实施。

其次,封存设施的好坏也
会影响它的安全性,封存设施的安全可靠性是实施碳捕集和封存技术
的重要因素之一。

尽管碳捕集和封存技术仍然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但它仍然是一
种有效的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

它可以帮助减少火力发电厂和工业过
程排放的二氧化碳,减少空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减少健康和环境
受到的影响。

通过大力发展碳捕集和封存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空气
污染,保护我们的环境和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碳捕集与封存(CCS)简介
碳捕集与封存(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简称CCS)是指将大型发电厂、钢铁厂、水泥厂、
化工厂等排放的二氧化碳收集起来并封存而与大气隔绝的一种技术。

CCS是为了实现温室气体减排、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而开发的一项新技术,其重要意义在Array于:它是在继续利用煤、石油等化石能源的同时实现CO2
近零排放的唯一有效技术。

CCS技术包括CO2捕集、运输以及封存三个环节,
每个环节都已有成熟技术,但在串联起来应用于大规模
CO2减排时尚需要通过各种途径降低成本,包括进行技术
改造和将所捕集的一部分CO2提供利用,如用于提高石
油采收率等。

二氧化碳捕集
二氧化碳的捕集方式主要有三种:燃烧前捕集(Pre-combustion)、富氧燃烧(Oxy-fuel
combustion)、燃烧后捕集(Post-combustion)。

燃烧前捕集
目前主要采用IGCC(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

其过程是在燃烧之前将煤气化成煤气并
净化除去CO2、H2S、NOx及粉尘等,再将煤气分离得到得到H2和CO2。

H2作为燃气轮机的燃料,CO2经脱水和压缩后提供封存。

伴生的高温废气再利用来产生蒸汽供蒸汽轮机发电。

该技术的捕集系统小,效率高、用水少、环保(同时实现脱碳、脱硫、脱硝和除尘),还可与煤化工相结合,实现电、热、化工产品(氢气、甲醇、烯烃)等多联产。

IGCC的研发已列入我国“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和863计划重大项目。

富氧燃烧
采用传统燃煤电站的技术流程,但通过制氧技术,将空气中占大比例的氮气(N2)脱除,直接采用高浓度的氧气(O2)与抽回的部分烟气的混合气体来替代空气,这样得到的烟气中有高浓度的CO2气体,可以直接进行处理和封存。

该技术目前尚处于研发阶段,最大的难题是制氧技术的投资
和能耗太高。

燃烧后捕集
在传统工业排放的烟道气中捕集CO2。

目前常用的CO2分离技术主要有化学吸收法(利用酸碱Array性吸收)和物理吸收法(变温变压吸附),而膜分离法也发
展很快,在能耗和设备紧凑性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燃烧后捕
集技术的优点是适用于传统煤电厂和其他工业排放源的脱
碳改造。

然而,普通烟道气中CO2浓度低,因而捕集耗能
较大。

捕集预留
捕集预留(CO2 Capture Ready, 简称CCR)指在新建传
统电厂时为将来安装CO2捕集装置预留空间和作一些设计
上的调整。

目前国内外都预测在2030年左右将需要CCS的
大规模工业化进入,对当前新建传统电厂实施CCR的好处
是大大降低将来实现电厂脱碳改造的成本。

目前英国已立法
规定新建传统电厂必须实行CCR。

二氧化碳运输
捕集到的二氧化碳经过脱水和压缩后,要运输到合适的地点进行封存。

可以使用汽车、火车、
轮船以及管道来进行运输。

一般说来,管道是最经济的运输方式。

二氧化碳封存
二氧化碳封存的方法原来分为两类:地质封存(将CO2封存于深部地质结构中)和海洋封存(将
CO2封存于底层海水中);但目前海洋封存已被禁止,因为担心海洋封存对生态产生不可预测的影响。

CO2地质封存指将压缩的CO2注入800米以下的地质结构中,这些地质结构可以是油田、气田、咸水层、无法开采的煤矿等。

大量研究表明,CO2会逐渐溶于地下水,若地质封存点是经过谨慎选择、设计与管理的,注入其中的CO2的99%都可安全封存1000年以上不会泄露。

将CO2注入油田用以驱油(简称CO2-EOR)可以提高原油采收率,在美国已应用了30多年,平均提高采收率约13%,与此同时也实现了一部分CO2的地质封存。

将CO2注入无法开采的煤矿可以把煤层中的煤层气(甲烷)驱出来,即提高煤层气采收率(简称ECBM),其技术困难是煤层渗
透率太低。

然而,CO2-EOR不是对所有油田都适用,所能封存CO2总量也有限。

为实现减排目标需要封存大量的CO2,最适合的地点是深部咸水层。

咸水层指富含不适合农业或饮用的咸水的砂岩层,深度
需要在800米以下,以使CO2处于高密度的临界状态;
地质结构在沉积盆地中较为常见,有巨大的封存潜力。

适合于CO2封存的地质结构既有在陆上,也有在海
底。

海底CO2封存的工程成本远高于陆上封存,但有不
与工农业和居民生活争地、对环境影响较小等优点。

我国
南方陆上沉积盆地少而小,而海底有一系列大型沉积盆
地,CO2封存的希望主要在海底。

二氧化碳的利用
将捕集的CO2进行工农业利用可以降低CCS成本,但为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的CO2利用必须致力
于同时实现CO2的永久(>1000年)封存,而不是仅仅短期推迟CO2的排放。

目前,CO2-EOR是能同时实现CO2大规模利用和永久封存的唯一技术,我国已在973计划中立项研究和在吉林油田试验。

CO2还可应用于食品(如干冰、汽水、蔬菜瓜果的保鲜等)、化工(如生产合成尿素、碳酸盐建材、塑料、阿司匹林、脂肪酸和水杨酸及其衍生物等)、其他工业(如制冷剂、超临界萃取等)。

其中只有CO2的矿物化可同时实现CO2的永久封存。

据统计,目前全世界CO2的利用率不足1亿吨/年,不到各种化石能源燃烧排放到大气中的CO2量总的0.5%。

CCS的成本和产业机遇
与没有CO2减排功能的传统电厂相比,实现CCS需要增加成本和能耗。

一般认为建厂成本会增
加一半,能耗会增加10%以上。

所增加的成本和能耗中,约2//3用于捕集,1/3用于运输和发电。


然这个数字是因时、因地、因项目而变的,而且还在随技术的发展而迅速降低。

但是,CCS发电的成本明显低于可再生能源(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和核电。

国际能源署(IEA)指出,如果没有CCS,实现2050年减排目标的成本将增加70%;清华大学对我
国的研究表明,为实现相同的减排量,CCS所需要增加的投资是核电的1/2不到,是风电的1/4不
到,而且这个比例还将随时间而降低。

CCS的产业机遇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预测,在几十年内世界的一次能源需求的大部分仍将来自化石能源。

为了实现将全球的CO2减排目标,CCS的贡献率将达20%左右。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的研究表明,我国要想实现大幅度的碳减排,需要在2030年后实现CCS的商业化利用。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行业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预期。

据汇丰银行的资料,2008年全球经济衰退时,低碳行业的收入仍大幅增长75%,其上市企业(包括可再生能源发电、核能、能源管理、水处理和垃圾处理企业)营业总额超过了航天与国防业的营业总额。

目前国内外CCS处于示范工程阶段,各国都在努力攻占技术制高点。

可以预期,CCS的技术研发和相关产业将有极大的机遇。

我国的CCS研发进展
我国已在国家基础科学研究(973)计划和高技术发展(863)计划中启动了相关的研究项目,短短几年内在CCS的技术研发方面的进展令世界瞩目,碳捕集技术方面已部分进入世界前列。

截止2010年8月,已投产或在建中的一定规模CCS工程如下:
l华能北京热电厂,国内首座燃煤电厂燃烧后CO2捕集示范工程,2008年7月建成投产,CO2捕集量3千吨/年。

l华能上海石洞口第二电厂,目前世界最大的燃烧后CO2捕集示范工程,2009年12月建成投产,CO2捕集和提纯12万吨/年,自主技术,成本仅为美国同类工程的30%。

l华能天津IGCC电站示范工程,2009年由国家发改委正式核准并开工兴建,自主技术,首期250MW将于2011年前建成,二期2x400MW将于2015年前建成。

l中电投重庆双槐电厂,燃烧后碳捕集装置,自主技术,CO2捕集和提纯1万吨/年。

l973项目吉林油田CO2-EOR试验,至2009年9月已注入7万吨CO2,预测提高采收率14%以上。

l神华鄂尔多斯,我国首个全程CCS示范项目,包括从煤制油厂捕集CO2和注入深部咸水层封存。

2010年7月开始向地下注气,预计10万吨/年。

未来将分两步建成年捕集与封存100万吨、300万吨CO2的项目。

在广东省,东莞电化股份有限公司的天明电厂120兆瓦IGCC项目已完成了项目核准、环保立项、工程设计、主设备预选型等,基本具备动工条件。

该公司的洪梅太阳洲4×200MW IGCC示范工程项目已列入国家863计划,可研报告已通过审查。

广东国华惠州的2×400MW两期IGCC项目也正在报批之中。

(GDCCSR项目组,2010年8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