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场所再造探索社区营造的设计实验——以深圳蛇口招北地块概念设计为例
招商蛇口太湾片区综合开发项目详细蓝图
LOHAS
Lifestyles of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
乐活
城市设计要素影响下的空间可能性
组成
边界 边界 网络
交错 中心
轴线 滨水
规划方案
转译城市价值
规划结构
详细蓝图
保持城市温度 设计的智慧和态度
太子湾片区详细蓝图
周边土地利用——港口/城市边界
现在
2011年港口/城市边界(400米)
2020年港口/城市边界(1082米)
未来
蛇口具有特殊城市肌理
戴德梁行报告(2012年5月18日)
景观与土地价值
山景
海景
项目发展策略 Project Development Strategy
蛇口发展之路
蛇口特色化之路的优势依托
Shekou Core Values
项目发展概念
Project Development Concept
天人合一
自然、生态、低碳
人文、多元、分享
Combination of Nature & Culture
身心均衡
健康、均衡、和谐
人本,可持续发展
Health, Balance, Harmony, Humanistic, Sustainable
深圳改革开放最早开发的地方思考城市时间沉淀的内涵伴随着深圳的一起快速成长思考城市时间沉淀的内涵一个通山大海体验自然的地方从普通人的视角看城市深圳市综合规划20102020深圳经济特区往惠州往惠阳往东莞西面滨海地区中央区域东面区域深圳太子湾东面滨海地区蛇口再出发都市新增长极深圳未来的海上门户都市型滨海休闲目的地融入太子湾价值研判把握城市核心价值基地尺寸与其它城市尺度的比较北京紫禁城基地
以蛇口四海公园为例的城市老旧公园改造研究彭章华
以蛇口四海公园为例的城市老旧公园改造研究彭章华发布时间:2021-08-26T06:17:14.40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21年9期作者:彭章华[导读] 城市公园是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主要构成之一,是营造良好城市环境的重要元素,也是城市居民日常休闲、游憩的主要场所。
现代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各地区城市建设速度加快,原本的公园与现代化城市建筑格格不入,老旧公园改造成为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
本次对老旧公园改造的研究,以蛇口四海公园为案例,提出了具体的以蛇口四海公园例的老旧公园改造要点,分析以蛇口四海公园例的老旧公园改造预期效果,凸显城市老旧公园改造中“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理念,体现公园改造之后服务性能的提升。
彭章华深圳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广东深圳 518000摘要:城市公园是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主要构成之一,是营造良好城市环境的重要元素,也是城市居民日常休闲、游憩的主要场所。
现代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各地区城市建设速度加快,原本的公园与现代化城市建筑格格不入,老旧公园改造成为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
本次对老旧公园改造的研究,以蛇口四海公园为案例,提出了具体的以蛇口四海公园例的老旧公园改造要点,分析以蛇口四海公园例的老旧公园改造预期效果,凸显城市老旧公园改造中“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理念,体现公园改造之后服务性能的提升。
关键词:蛇口四海公园;老旧公园;改造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些公园的老龄化特征愈发鲜明,呈现出: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设施较少、公共区域分割不鲜明、景观系统老旧、公共绿地面积较少、绿植单调重复、公园人文文化氛围淡薄等。
为了强化公园的服务性能,提升城市建设的整体水平,各城市纷纷开展老旧公园改造项目,针对以上问题进行调整,优化设计景观绿化、重新规划公园内部功能分区,将公园与周边城市规划相衔接,全面提升公园的整体建设水平,为当地人们营造一个幽静、自由、轻松的休闲环境[1]。
一、蛇口四海公园案例蛇口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开山第一炮”,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大量人才涌入蛇口,对地区公共基础设施、经济产业设施等进行建设;四海公园的名称就取自改革开放之后各方人才齐聚的“来自四海”之意。
构筑美好社区 营造向往生活--以深圳佳宝中心公馆项目为例
Design ViewBuild Beautiful Com m unity Create Yearning Life-------T a kin g th e J ia b a o C e n tra l M a n sio n P ro je c t in S h e n z h e n as anExam ple构筑美好社区营造向往生活—以深圳佳宝中心公馆项目为例文/上海曰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林斐斐【摘要】随着社会快速发展,人们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发生巨大改变。
结合深训佳宝中心公馆的规划建设实例,针对如何在钢筋混凝土林立的都市构筑人们心中美好和谐的社区空间,营造住户心中向往的生活,从规划设计、绿化景观、空间营造等多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美好社区;向往生活;街区设计;人居环境古人的理想生活,即“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追求在自然界实现静穆、淡远、和谐的生存状态。
在 钢筋混凝土林立的当今社会,大众追求的理想都市生活是怎样的?研究以深圳佳宝中心公馆为例,探讨在现代社会人们追求的美好社区和向往的生活。
1项目概况1.1背景深圳已发展为有一定影响力的国际化城市,享有“设计之都”的美 誉。
随着城市发展和人□增长,以及 人们曰益增长的精神需求,打造美好的社区,满足人们向往的生活,是作为建筑设计师需具备的职业能力和应有的社会责任。
1.2 区位深圳佳宝中心公馆顶目位于深圳市坪山新区行政二路和甲片路交汇处,顶目占地约37975.9m2,容积率5.19,建筑面积约197030m2。
顶目所处的坪山中心区位于坪山新区中部,作为深圳市的城市副中心,是坪山新区动力引擎、实现新区跨越式发展的试点之一。
根据 规划,坪山中心区将为新区产业发展提供高端生产性服务,为新区市民提供商业、文化娱乐、教育、医疗等生活服务和公共配套服务。
基地北侧为兰竹西路,西侧为长安二街,南侧为金丰路,东侧规划为人行道路。
1.3规划设计1.3.1功能布局在地块北侧、东侧和南侧,设置小区的主要功能-住宅,在西北角irama宅一102设置保障性用房,西侧沿街设置大体量商务型公寓,东南 角设置2G G0m2的3层幼儿园,沿塔楼底部设置一圈商业用房,社区体育活动场地设置于中心花园和局部架空层(见 图1)。
智慧型城市空间形态培育路径研究——以深圳蛇口工业区更新为例
f l e x i b l e d e v e l o p me n t me c h a n i s m, t o ma k e S h e k o u p a r a d i g m a g a i n f o r o t h e r i n d u s t r i a l p a r k s .
基于城市空间转型的“公交都市”示范区规划探索——以深圳蛇口为例
基于城市空间转型的“公交都市”示范区规划探索*——以深圳蛇口为例李 云 陈燕萍摘 要:本研究分析了深圳市蛇口片区在产业升级和空间转型过程中产生的交通问题,结合“公交都市”理念及案例,开展了“片区-节点”两个层面的“公交都市”规划实践探索,并提出蛇口片区公交都市示范区的空间发展策略体系和太子湾地区节点指引设计,实现蛇口片区交通体系的可持续发展,为“公交都市”在中国积累了新的实践经验。
关键词:公交都市;空间转型;深圳Abstract: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major traffic problems appearing in the process of Shekou local economic upgrading and spatial transformation. Based on the guidelines of Transit Metropolis and experience of global cases,“area-plot” planning is developed to realize the demonstrative project, the spatial policy matrix and the guiding design system of Taizi reclaimed-area are made to shap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hekou area.Key words:Transit Metropolis ; Spatial Transformation ; Shenzhen中图分类号:U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144(2017)-11-72(6)作者简介李 云,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讲师、博士,深圳市建筑环境优化设计研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陈燕萍,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浅析住宅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以蛇口半山公寓为例
浅析住宅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以蛇口半山公寓为例陈甲娣;陈巧凤【期刊名称】《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00)002【摘要】Based on one apartment area in Shekou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search area apartment round shaped space,garden courtyard space,roof forms,balcony,etc.,points out its existing problems,and sums up the influence of the climate and environment on architectural design .Residential architectural design should not blindly pursue the form,but consider the principle of people -oriented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以蛇口半山公寓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了半山公寓围合式的建筑空间、园林式的庭院空间、屋顶形式、阳台形式等,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归纳总结了气候、环境对建筑设计的影响,提出住宅建筑设计不应一味追求形式,应考虑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总页数】3页(P20-22)【作者】陈甲娣;陈巧凤【作者单位】益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053;安阳师范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河南安阳455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241-64【相关文献】1.浅析环境行为学在城镇住宅设计中的运用--以某一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为例 [J], 张群;王荣2.辅导员进公寓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卢军锋;袁金秋3.浅析大学生公寓室内装饰设计中的空间和色彩︱︱以南京市高校学生公寓调研为例 [J], 张丹;张茂盛4.留学生公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以广西民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为例[J], 吴晟志;时昌桂5.高校学生公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学院为例 [J], 汤文杰;张建华;郑双龙;马明明;蔡雅丹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以公共艺术提升街景空间品质的设计策略与实施机制--以深圳为例
以公共艺术提升街景空间品质的设计策略与实施机制--以深圳
为例
卓伟德;康馨
【期刊名称】《城市建筑空间》
【年(卷),期】2024(31)5
【摘要】我国的城市化经历了大规模增长的快速建设时期,如今建设重心已由“量”转“质”,聚焦于城市软实力的提升。
公共艺术作为塑造城市品格、彰显文化自信、提升幸福指数的重要载体,将为空间更新与文化发展注入新动能。
针对城市街景空间,通过建立公共艺术“分级分类”“全要素”的设计控制体系,并融入在地特色,可实现精细化、在地性的公共艺术品质提升,结合实施机制的创新探索,为街景空间的
艺术品质提升建立财政资金、法规体系和公众参与的机制保障,实现可持续的常态
化更新提质。
【总页数】6页(P38-43)
【作者】卓伟德;康馨
【作者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城市设计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创造以人为本的城市公共活动空间——以深圳市深南大道南头段街景城市设计为例
2.城市地下道路空间品质提升研究——以深圳市渔人码头公共配套设施设计为
例3.当代艺术对公共空间品质更新和提升的策略研究——以日本濑户内地区的艺术重塑为例4.功能复合型城市微型公共空间的设计策略——以深圳市罗湖区东门广场设计为例5.城中村公共空间改造提升策略研究——以深圳市岗厦村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城市设计修复功能初探——以武昌蛇山片区概念设计为例
土
木
工
程
与
管
理
学
报
Vo . No 128 .1 Ma . 01 r2 1
Ju a fCvl n ie r ga dMa ae n o r l ii E gn ei n n g me t n初 探
3 .长江大学
摘
城市建设学院 , 湖北
荆州
430 ) 3 20
要 : 出了 城市 设 计 修 复 功 能 的 概 念 , 城 市 空 间组 织 、 态 行 为 梳 理 、 市 生 态 环 境 配置 三 个 层 面 进 行 理 提 从 动 城
论分析 , 以武 昌 蛇 山 片 区 的概 念 设 计 为 例 进 行 阐 述 , 过 山 、 两 条 空 间 提 高 显 示 度 , 成 连续 统 一 的城 市 印 通 水 形 象 , 整 体 上 完 善 和组 织 城 市 空 间 体 系 ; 过 调 适 空 间 开 放 状 态 、 富 公 共 活 动 层 系 , 达 不 同 的 生 命 体 验 、 从 通 丰 表 适
— —
以武 昌蛇 山片 区概 念 设 计 为 例 黄 立 , 潘牧樵 徐齐帆。 ,
( .武 汉 理 工 大 学 1
土 木 工 程 与建 筑 学 院 , 北 湖
武汉 深圳
407 ; 30 0 58 2 ; 109
2 深圳 市政 设 计 研 究 院博 士后 创 新 实 践 基 地 ,广东 .
新 旧空 间元 素 的协 调共处 J 。
113 .. 多样 性 修 复
城市 公 共 生 活 的 展 开 建 立 在 公 共 场 所 基 础
作者 简 介 : 黄 立 ( 96 ) 男 , 17 一 , 湖南 岳 阳人 , 讲师 , 博士 , 研究方 向为 城市规 划历 史 与理论 、 态城市 设计 ( m i hagw @ 16cm 生 E a :unl h 2 .o ) l i 基 金 项 目 :中 央高 校基 本 科 研 业 务 费 专 项 资 金 (0 0I-4 ) 2 1一 0 0 ;湖 北 省 建 设 科 技 计 划 项 目 ( 20 3 、2 14 ); 家 社 会 科 学 基 金 b K 0 8 0 K 00 1 国 ( O Z0 7 ;国家 教 育 部 优 秀 教 师 资 助计 划 ( 人 司 2 0 4 ) O B S2 ) 教 0 2 0 ;武汉 理工 大 学 基 金 ( J 04 15 XJ 0 44 ) 2
蛇口镇更新及城市设计
通过更新和设计,激发社区活力,增强社区凝聚力和归属感,提高居民的生活满意度。
促进经济发展
提升土地价值
通过城市更新和设计,提升土地价值,为城市经济发展提 供更多资源。
吸引投资
优化城市环境和形象,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投资,促进产业 升级和经济转型。
创造就业机会
城市更新和设计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建设和服务人员,可 以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
历史背景
蛇口镇历史悠久,自秦代起即为南海郡番禺县地。
1979年,蛇口被开辟为中国第一经济特区,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窗 口”。
经过40多年的发展,蛇口已经成为集港口物流、高新技术、旅游文化为一体的现代 化新城区。
文化特色
蛇口镇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 源,如新安故城、赤湾天后宫 等。
蛇口还是中国著名的侨乡,许 多海外华人华侨在此出生或居 住,形成了独特的侨乡文化。
住宅建筑设计
设计出符合蛇口镇特色的住宅建筑,满足不同家庭的需求。
配套设施
在住宅区内配置完善的配套设施,如学校、超市、医疗机构等, 提高居民的生活便利性。
商业区设计
1 2
商业区规划
根据蛇口镇的商业发展需求,合理规划商业区的 布局和规模。
商业建筑设计
设计出符合蛇口镇特色的商业建筑,吸引商家入 驻。
3
商业氛围营造
03 更新改造计划
旧区改造
老旧小区环境整治
对老旧小区进行环境整治, 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升 城市形象。
历史建筑保护
对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进 行保护和修缮,保持城市 的历史风貌。
基础设施升级
对旧城区的基础设施进行 升级改造,提高城市服务 水平。
新区建设
新城区规划
蛇口社区公园建设情况汇报
蛇口社区公园建设情况汇报
蛇口社区公园位于深圳市南山区蛇口街道,是市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蛇口社区公园的建设情况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提升。
以下是对蛇口社区公园建设情况的汇报。
首先,蛇口社区公园的绿化工作得到了有效的加强。
公园内栽种了大量的花草树木,绿树成荫,花香四溢,为市民提供了一个清新、舒适的休闲环境。
同时,公园内的草坪也经过精心的修剪和养护,保持了整洁美观的状态,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游玩。
其次,蛇口社区公园的设施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在公园内设置了健身器材区、儿童游乐区、休闲长廊等多样化的设施,满足了不同年龄层市民的需求。
特别是新增了一座现代化的篮球场和网球场,为爱好运动的市民提供了更多选择。
另外,蛇口社区公园的环境卫生保持得较为良好。
公园内设置了垃圾分类回收箱,市政工人每天都会对公园进行清洁,保持了公园环境的整洁。
同时,公园内还设置了多个休息亭和公共厕所,为市民提供了便利。
最后,蛇口社区公园的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公园内经常举办各种主题的文化活动,如音乐会、书画展、手工艺品展销等,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参与。
这些文化活动不仅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也增加了公园的吸引力和活力。
总的来说,蛇口社区公园的建设情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优美、舒适的休闲场所。
未来,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完善公园的设施和服务,让蛇口社区公园成为市民放松身心、享受生活的理想去处。
如何做蛇口文体中心建筑方案设计
蛇口文体中心建筑方案设计1. 项目背景介绍蛇口文体中心位于深圳市南山区蛇口片区,占地面积约为10万平方米,是一个集文化、体育、商业为一体的综合性建筑群。
作为南山区的重要文化设施,蛇口文体中心的设计方案应该体现现代化、功能性和文化艺术相结合的特点,成为蛇口片区的地标性建筑。
2. 设计理念蛇口文体中心的设计理念是“城市的文化之心、生活的体育之美”。
建筑外观要体现现代感和未来感,内部空间要具有灵活性和多功能性。
建筑整体要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成为城市的文化场所、健康生活的体育中心。
3. 建筑外观设计蛇口文体中心的外观设计要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建筑形态要简洁、大气,具有标志性。
采用钢结构、玻璃幕墙等现代建筑材料,营造出开放、明亮的空间感。
建筑外墙可以采用多彩的艺术装饰,体现文化艺术的气息。
4. 建筑内部空间设计蛇口文体中心的内部空间要具有功能性和灵活性,满足不同活动的需要。
建筑内部设有文化展览厅、体育馆、艺术表演厅、商业街等多功能区域,为市民提供文化、体育、休闲娱乐的场所。
每个功能区域之间要有良好的联系和流线,方便市民参与各种活动。
5. 绿色生态设计蛇口文体中心的设计要注重绿色生态,打造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建筑。
建筑周围要种植绿化植物,营造绿色环境。
建筑顶部可以设置太阳能板、绿色屋顶等绿色环保设施,节约能源、减少污染。
建筑内部要采用节能材料、设备,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
6. 总体布局设计蛇口文体中心的总体布局要科学合理,功能区域之间要有良好的联系和衔接。
建筑底层可以设置商业街,吸引市民和游客前来购物消费,为建筑带来活力。
建筑中层可以设置文化展览区,体育馆等,为市民提供文化活动和运动健身的场所。
建筑高层可以设置艺术表演厅、餐厅等,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
7. 结语蛇口文体中心的设计方案要体现现代感、功能性和文化艺术相结合的特点,成为蛇口片区的地标性建筑。
希望设计师们在设计蛇口文体中心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市民的需求和文化特色,打造一个具有创意和人文关怀的建筑,为城市增添光彩。
蛇口更新策略
2.创建蛇口风貌区
可识别性、活力、多样性
原则与措施
连接历史 激活文化
公共活动平台 高度环境管理
敏感设计
对可设计的元 素进行组织, 与城市其它已 经发展或发达 地区进行互补 式发展
视觉和公共活动通 塑造核心公共空间 构造城市级滨海空
公共活动平台
利用街道和广场 连接公共空间 连接公共设施 连接最新的和古老的 将山引向城,再将城引 向海、岸、港,从而建 立蛇口风貌区可以持 续利用和提升的公共 景观平台
地 铁
2008 10 前
2
号 2008 10 后
线
交
1.蛇口风貌街改造区
通
街
2.蛇口公园改造区
道 设
3.蛇口渔港改造区
施
4.3条街道环境改造
重 点
5.2条向海支路开通
建
筑
6.蛇口标识系统
蛇口片区市政管网 招商路道路工程 湾厦村环状绿地系统
渔民协会街坊
地铁2号线 南水街站
1.市场地块(街坊) 2.南水街及相关地块 3.渔村路及相关地块
城市多彩的港湾 从西部通道大桥的 视角,塑造蛇口镇核 心区向海湾开放的 城市意向
觉和公共活动通道
蛇口镇地区可能挽 救的山、海通道
造柔化核及心连公接共公共空空间间
1-湾厦村绿环 2-蛇口公园
3-蛇口风情集市
造柔化核及心连公接共公共空空间间
湾厦山
旅游信息中心
围仔西公园
1-湾厦村绿环
造柔化核及心连公接共公共空空间间
1.协调交通
可达性、可识别性差,但路网密度有潜力
目的地之间
东西交通可达性
海
道路网络 可识别性 停车服务 道路使用
置业国际深圳蛇口大盘项目总体定位战略方案DOC样本
西部通道开通后,蛇口将成为深圳唯一拥有海陆两大边境口岸区域,比照罗湖、皇岗口岸物业先后十年发展,就可以发现口岸流通对物业价值提高具备很大影响。
全海景优势
项目地块东南面拥有270度开阔海景面,长达1100米永久性海岸线将成为本项目独有景观资源,将成为本项目最大卖点及提高项目市场形象重要因素。
与都市有机结合:为了避免单一住宅开发,本项目应注重与周边都市社区有机联系,如在长达1100米海岸线上建一条观海长廊,游艇、码头等建设充分运用了本地资源和政府规划。
2.2硬件配套方面
多用途社区服务中心
类型多样开敞空间:多类型开敞空间满足了人们进行不同室外活动需要。人们各取所需
2.3软件方面
高密度与亲切宜人社区氛围
1.3 市场趋势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房地产产业蓬勃发展,创造具备中华人民共和国特色社区成了当前市场大盘发展趋势。
住房有无 选取户型 选取地点 选取环境 选取社区
面积大小 较好绿化 配套完善 物业服务 参加管理
客户选取趋势——精神家园
居住发展趋势
开发强度趋势——超大规模
楼宇开发 社区开发 大规模住区开发
容积率: 2.95
注:关于指标变动详细理由和利润损益分析见附件1。
3.2项目地块分析
3. 2. 1地块形状分析
地块填海而成,地势平坦,由一片较为规则矩形空地和一块很不规则山脚空地构成。矩形空地东西长约600米,南北宽约500米,中间被一条拟建中望海路隔开,规整矩形地块有助于进行项目总体规划布局。
望海路将项目地块分割两块大小不一地块,位于蛇口山小地块由于地形不规则,用于住宅规划较困难,但可放置来提高项目档次其他配套,如休闲旅游设施。
区位优势
项目所处蛇口片区始终以来被以为是最适合人类居住、休闲地方。随着政府大力扶持, XXX片区将逐渐被开发成继蛇口之后集休闲、观光、度假、购物为一体居住圣地。
旧场所·新场景——以沙井古墟活化设计为例
旧区尊重原有城市肌理,进行插入式的小范围更新改造。
国内随后引入巴塞罗那城市更新理论——城市针灸,提出治疗前进行小规模干预,针对不同的改造对象进行分析并解决问题[2]。
相关理论还有微更新改造[3]、分区更新改造、综合康复性改造[4]等思考,表达的主要思想都是在不大拆大建的方针下,从新旧建筑融合、城市肌理维持、旧建筑空间修缮等方面,思考小尺度规模下的微更新改造。
在此理论背景之下,本文以深圳沙井大街片区重点城市更新单元城市设计国际咨询竞赛中沙井古墟活化为案例,探讨历史沙井古墟的更新改造中,如何通过提高社会互动的潜力和效率来促进社会空间与人的互动,保存人文活力下活化历史沙井古墟的社会性问题。
以人境体验视角为切入点,围绕古墟过渡性边界空间的松散性、渗透性、本土性三个属性展开对原有居民的社会性活力恢复问题的解答。
1 过渡性边界空间概念与研究框架过渡性边界是空间社会性术语中定义城市秩序中的特殊组成部分,以其过渡性和变化性的本质作为一种内在属性[5],实际上是将城市街道边界的概念应用于城市设计决策实际运用的途径。
关于城市街道问题,1960年简·雅各布斯(Jane Jacobs)在《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 [6]中提出街道和相邻公共空间对城市活力有积极影响。
但是从书出版到现在,还是没有形成一种持续有效的办法来打造书中所提倡的那种城市领域。
城市发展中存在断裂的社会与空间维度,本文试图通过古墟的过渡性边界空间汇聚并衔接断裂的空间与社会属性。
摘要 在活化历史风貌保护区的设计实践中,需要平衡旧场所与新生活场景,恢复旧场所原有的社会活力,并在活化后的空间中可持续地更新生长。
以人境体验为视角,通过对古墟过渡性边界空间的松散性、渗透性、本土性三个社会属性层面,阐述在过渡性边界空间造就物质与人类活动的空间对话与共存。
并从松散性的景观空间、渗透性的街巷肌理、本土性的公共空间三个方面总结活化历史风貌保护区的设计策略,以此反思历史风貌保护区过渡性边界空间的可持续性活力的根本。
蛇口镇更新及城市设计
改造意愿调查
改造意愿调研结论:
1、大业主单位大部分改造意愿较强烈,支持 改造,但是都希望通过建设高层住宅增加自己 的收益,较少考虑由此带来的城市交通、景观 和公共设施的问题。
2、居民普通认为本片区环境较差,支持本片区 进行改造,希望借此改善居住环境、理顺交通、 增加公共空间和停车位、学校,但普遍都不赞 成本片区大量建设高层建筑。
改造策略
一、功能及产业发展策略 二、建筑改造策略分区 三、交通改造策略 四、容量开发策略 五、空间环境策略 六、特色策划
改造策略
功能及产业发展策略
3、在步行街区构筑以人为本的步行系统; 4、加强交通管制; 5、结合功能布局和交通结构增加公共停车场。
内滞外堵——内顺外通
改造策略
容量控制策略
硬件支撑条件——蛇口片区能承载多大的人口规模和建筑开发量?
控制依据:
1、教育配套设施限制(小 学、初中和高中)
2、市政设施配套限制(交 通、给水排水等)
3、环境标准预测(可建设 居住用地面积、居住人口毛 密度、人均道路用地)
改造策略
非物质 层面
改造必要性分析
从权属单位及居民的改造意愿 社会经济等非物质要素
建筑质量分 析
用地权属分 析
物
质
层
面
地籍效用及
有效使用年
限分析
开发强度分 析
改造可行性分析
建设改造策略分区
通过对物质层面和非物质层面的 改造可行性和必要性深入分析, 提出具体操作层面的改造策略分 区。
蛇口海上世界专项研究PPT课件
在这个世界你可以和朋友踏踏实实地放松??在这个世界你可以随兴而动在街头翩翩起舞??在这个世界你可以在花园里逛街在这个世界你可以在街头无意中听到优美动听的琴声??在这个世界里你也可以在中国的茶馆品着顶级毛尖听着字正腔圆的京在这个世界你可以坐在青石板上的藤条椅上与三五知己浅酌细谈??在这个世界你可以享受到世界最顶级hairshalon贴心服务也可以享受来自巴黎的香薰spa在这个世界你甚至可以将你终身大事托付在此这里有豪华的宾馆和美丽的风景??在这个世界里你可以坐在街头的书吧看着一本休闲书哈哈大笑
暇步士、纹身店、玺园珠宝、鳄鱼恤、蚕翼绣 ,锦,茜蒙印象,Build Mu Teddy
B区—高端、异域、品味、美
食街区。
海上世界广场B区商业面积约 1.2万平米,由五栋独立的临水 建筑和具有丰富外摆功能的水 景建筑组成,商业主题为原汁 原味的异域美食。在空间上充 分发挥了场特有的室内外充分 互动和交流的餐饮特点,利用 大型户外露台和临水独立屋的 水岸户外空间,营造立体多层 次异国餐饮氛围。
在这个世界,你可以尽情地体验,希腊人的面粉狂欢大战……
在这个世界,你也可以毫无顾忌地加入到番茄大战中,分享收获的喜悦……
谢 谢!
猫屎咖啡(1F) 翠华餐厅(2F)
C区承接A区的零售和B区的主题餐饮客流,以美发、特色酒 吧、KTV等体验式业态为主。自低层向高楼层,逐步由大众 消费向特色主题或目的性强及针对性强的业态转变。 整个环船广场的业态布局来看,自外围区域至核心尚湖区域 均由休闲大众向高端针对性、主题性的体验业态过渡。
建构城市有机场所--蛇口海上世界地块城市设计方案解读与思考
建构城市有机场所--蛇口海上世界地块城市设计方案解读与思
考
郑玉龙
【期刊名称】《规划师》
【年(卷),期】2003(019)009
【摘要】近年来城市设计趋向于在传统美学的基础上,融入历史、文化、人性和生态的现代规划思想,通过增加社区特色和识别性、场所精神和城市活力,建构城市有机场所.城市设计控制在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处于较尴尬的状态,对于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的城市设计编制,应该探索新的思路和方法.
【总页数】5页(P50-54)
【作者】郑玉龙
【作者单位】招商局漳州开发区规划局,福建,漳州,36310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11+3
【相关文献】
1.场所制造理念在高容积率城市综合体中的设计探索——成都东大街9号地块设计方案介绍 [J], 赵湘伟;李燕宁
2.有机更新之道--析蛇口海上世界广场复兴改造规划设想 [J], 郑玉龙;郎宇
3.推进城市有机更新走科学城市化道路——关于城市化挑战与杭州城市有机更新的思考 [J], 王国平
4.推进城市有机更新走科学城市化道路——关于城市化挑战与杭州城市有机更新的思考 [J], 王国平
5.城市公共绿地的记忆场所分层重构--以深圳蛇口海上世界生态艺术廊为例 [J], 萧蕾;洪彦;王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开放叠合活力——深圳蛇口文体中心设计思考
开放叠合活力——深圳蛇口文体中心设计思考
韩昉;姚迪;刘泽蔚
【期刊名称】《广东土木与建筑》
【年(卷),期】2018(25)9
【摘要】作为文化体育建筑方案设计,不仅应该思考其内部功能使用空间及其立面造型表达等要素,更应该探讨如何通过设计,从而填补周边城区、社区的空白,使之成为一个联系周边社区的“锚点”,对城市片区形成网格化的公共服务设施及公共空间系统的串联和覆盖,形成一种具体特定区域特色的社会公共生活方式.通过对新环境下的城市文体中心进行了设计、思考、研究,强调城市空间的体验性、丰富性,创造立体的地形学意义上的绿化的同时又没有限制建筑的创造性和体育精神的力度,使其性格还是凸显出来.
【总页数】4页(P1-4)
【作者】韩昉;姚迪;刘泽蔚
【作者单位】广州市设计院广州510620;广州市设计院广州510620;广州市设计院广州51062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242
【相关文献】
1.蛇口新景:深圳汇港中心设计,深圳,中国 [J],
2.整体中的个性--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文体中心设计 [J], 肖诚;黄河
3.落实"文体东进"打造"文体高地"全力助推深圳东部中心建设——深圳市龙岗区文体旅游工作综述 [J],
4.紧随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前进——记深圳蛇口工业区第一家物业管理公司的诞生与成长 [J], 张万和
5.基于场所精神的可持续文体中心设计——以攸水湾生态城文体中心设计为例 [J], 罗晓予; 蔡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蛇口宝耀的复苏r——蛇口网谷城市更新设计
蛇口宝耀的复苏r——蛇口网谷城市更新设计
万力
【期刊名称】《建筑与文化》
【年(卷),期】2018(0)2
【摘要】奥意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设计团队:万力徐衍锴杨志工程地点:深圳
市南山区沿山路工业区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总用地面积:51887.18 m2总建筑面积:180470 m2建筑容积率:2.58建筑覆盖率:42%绿化率:35%建筑高度:30-
50m设计理念大南山脚下,南海大道东西两侧的沿山路工业片区,集中了加工制造业的传统厂房,也有近年来新建的部分科技厂房、配套办公设施。
本项目基地位于蛇
口沿山片区内,工业五路及南海大道路段。
场地与工业五路及南海大道均有一定的
高差,
【总页数】6页(P34-39)
【作者】万力
【作者单位】奥意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工业园区交通改造规划研究——以蛇口谷网交通规划为例 [J], 黎锦胜
2.绿色双创分论坛专家演讲——r招商蛇口产园发展产网平台双创管理 [J], 贾威
3.《蛇口通讯报》:蛇口改革的记录者及参与者 [J], 庄向阳
4.蛇口网谷 [J], ;
5.蛇口工业区的崛起——对招商局创办蛇口工业区的调查 [J], 李华杰;黄涵荪;叶煜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场所再造探索社区营造的设计实验——以深圳蛇口招北地块概念设计为例李辰,刘浩摘要:蛇口是珠三角崛起的工业先锋,在三十多年的发展后,特别是珠三角自贸区划定后,面临着产业与城区的双向转型与升级。
在这样一个高度建成区,既要实现国际化、高品质的发展诉求,又要延续蛇口一直秉持深耕的人文情怀。
如何高效组织空间、集聚社区活力、延续邻里人情,重新激发蛇口人心理与情感归属?怎样通过设计寻求城市更新中社区规划的优解方案,从工业化发展形成的封闭住区,走向高品质、健康、充满人情的真正社区?本文基于蛇口招北地块的实际案例,从人文社区的经营和复合场所的再造的角度,对社区活化提出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蛇口社区营造场所人文社区1 从封闭住区到社区,是从设计功能分区向设计使用关系的转变中国城市中早期建设的居住区(Residential District),主要有居住小区和职工居住区两类。
居住小区主要由各级政府修建。
职工居住区是指1949年以后的30年间围绕旧城区、以单位的形式建设而成的居住地区[1]。
早期建设的居住区显著特点是相对封闭、独立的住宅群体或住宅区域,职住分离,功能相对单一,小区内配套设施供小区内居民公用。
住宅进入市场化开发之后,极大丰富了住宅类型,而政府对于这类市场开发的控制主要体现在以开发强度、小区配套设施等的物质空间方面,虽然开发商也会配套建设社区服务中心或者会所空间,但使用情况效果差别较大,社区交往仍然缺乏。
社区营造(community development)是新城市主义提出的社区规划后的产物,可以看作是由聚居在一定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到,社区营造已经从功能区的空间设计范畴拓展到了生活居住者之间形成的共同利益关系,社区空间成为这个关系的载体。
集约性、复合性、交往性和公共性等,更新了传统居住区的绿化率、容积率等指标,成为衡量社区质量的新指标。
因此,从“小区”到“社区”,实际上是从单一居住功能向多元功能复合的转变,是从设计功能性空间,向设计使用者与场地的关系、使用者之间关系的理念的转变。
2 活化人文社区三个层次和设计的抓手通过研究中国台湾地区,以及日本、巴黎的等社区营造先行者的案例发现,这是一个涉及物质空间环境和运营管理的综合概念,前者是载体和抓手,后者是可持续经营的保证。
社区不会凭空出现在新城或荒郊,一定是脱胎于市井化的城市生活的,但形成的机制和基础不一而足。
总体看来优质社区的最终形成有这样三个层次的共性。
(1)通达性和公共性是社区形成的基础巴黎是典型的移民城市,老城街区尺度和人群的多元体现在城市社区中,是文化和空间的碎片化和拼贴化,这种现象被社会学家米歇尔·潘松(Michel Pincon)称为“马赛克(mosaique)”现象——正是巴黎独具魅力的重要原因[2]。
街区(社区)成为多元文化的空间载体。
近年来较为知名的更新计划,如巴黎左岸(Massena 街区)改造、环城公路上盖绿地以及20区轻轨延伸等都进一步加强了街区的通达性和公共性。
(2)碰撞出的活力:具有个性特色的交往空间的营造公共环境是公共性形成的催化剂,实现的载体。
无论是作为欧洲街区式社区文化,还是日本以及中国台湾地区等村庄式社区文化,都能看到咖啡座、袖珍公园、节点广场等一类服务于居民乃至周边使用者的公共交往空间。
如果说通达性和公共性是社区形成的基础,那么交往空间则使得社区的文化得以碰撞和交互,成为下一阶段形成利益共同体的前提。
当然,活力和生活一样,不能被设计出来,因此交往空间的设计应当成为一种引导活力形成的元素。
合理尺度、尊重人文和特色的公共的交往空间是社区营造的抓手。
(3)利益共同体[3]:心理和情感的归属台湾9·21地震重建的桃米社区是个利益共同体形成的经典案例。
高质量的集体生活是居民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的重要原因。
从“垃圾里”到现在的“桃米里”经历了十年,最早是以清理坑溪作为重建行动的起点,设立了社区自己的基金会和管理会等,经营“纸教堂”等二十多个公共项目,培育起了以青蛙、蝴蝶等为标志的生态产业。
设计师本位向社区居民及使用者本位的转变,以公共空间和公共活动为抓手,激发人们的主动参与,充分利用社区的自组织能力,这样做的好处是更有利于主动形成社区的共识,增加社区的粘性。
3项目背景:“新蛇口”对工业园区提出转型要求蛇口工业区成立于1979年,经历了从港口仓储、制造业到以科技及现代服务业为方向的发展阶段。
从工业区到工业园区,再到产业转型升级后产城融合的“城区”,这就对旧城区的发展理念、功能内涵、形式表征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图1:蛇口工业区发展历程及代表形式蛇口工业区是深圳城市建设和发展的缩影。
首先,在这样一个迅速建成的城区,建成度高,而配套设施配置、公共空间不足或分布不均。
其次,作为一个移民城市,原住民与新移民的文化差异,原住民的人文延续和新移民的陌生感,都是社区利益共同体形成的阻碍。
第三,蛇口从工业区到国际化城区的转型,自贸区政策的加入,倒逼规划对于土地利用的重新思考。
蛇口工业区原有建设的居住区多为职工居住区,与工业、产业作业区空间隔离,是典型的为产业功能的配套服务区。
“蛇口再出发”和自贸区的提出,蛇口工业区又站在了探索、示范和输出的新起点上。
原有的城区给产业配套的“园区”思维,要向形成以科技、现代服务业为产业特色的城区转变,将原有封闭住区和产业配套住区打开,以社区为单元,变成更加公共开放、产业集聚、功能复合的综合城区。
4 项目概况:城区转型中社区营造的机会用地招北地块位于深圳蛇口老城区中心(建成度接近100%),总用地面积约2.95公顷。
这块用地有几个特别之处:(1)人群的差异化需求。
基地西临新落成的网谷科技创新中心,西北紧邻育才中小学,南部是南水村,是原住民聚居的“城中村”,东面是招北小区,为20世纪职工住宅小区。
(3)兼顾城区功能需求。
除了多样适应人群的需求以外,用地处于蛇口自贸区红线范围内,除了单纯解决居住问题以外,还要应对城区发展的需求,提供更紧凑形态、更密集交往和更高品质的环境。
(3)现状条件提供了社区转型的机会。
用地现状是一个临时的绿地公园,本身具有的公共性和通达性是成为社区级交往空间的良好基础,可以作为招北片区向社区转型的抓手。
项目所在地块上建有一个公共足球场和原来的蛇口电视台,第一份蛇口消息报就是出自这里,是老蛇口人的心理地标。
同时,调研中发现周边的人群已经自发的使用这块临时绿地。
图2:场地关系与使用人群的需求5 项目研究:活化社区的过程实验通过对目标地块所处背景和自身特性的分析,规划在达成通达性和公共性、合理的交往空间的理念下,建构了初步的方案框架(如图2所示)。
(1)合理功能配置与聚合。
在这样一个高度建成区中,社区改造是功能和空间马赛克式的组合。
方案选择了符合社区需求及尺度限制的功能,如社区之家、国际学校、小型公寓与创客办公,并实现了功能性的复合,让这个空间融入网谷产业社区、招北居民小区中,同时为南水村和育才学校提供公共服务。
(2)公共环境的预置。
在开放性和公共性上,考虑了交通流线和视线通达性,并且尽可能创造了足够数量的交往空间与游憩设施,成为社区文化交流的场所。
然而在这个方案访谈以后,周边的使用者提出了新的要求。
最大的问题在于活动空间太少并且尺度单一。
蛇口的开放空间较少,因此大部分人认为初步方案提供的场所小而零散,一些较大的社区性的活动受到了限制。
另一部分意见来自于南水村和招北小区的原住民,他们认为本来在这块地上有很多既有活动,不希望新的设计打破原来的活动方式。
在整理意见以后,在保留原来方案中共识的理念之上,对空间组织方式和空间使用的可能性进一步设计,形成方案二(如图3所示)。
方案二最大的特征是将传统小区固化的功能组合,向更多可能性的转变,这种转变体现在功能组合的多样性和空间使用的自组织性,具体内容包括:(1)释放地面游憩通廊,提高地面的使用率。
通过建筑的抬升,开放整片地面空间作为公共游憩场所,以功能集聚和技术创新来换取释放空间。
图3:方案一设计策略与周边人群进一步需求表达(2)搭好空间框架,与周边公共环境流畅衔接。
重新组织地面游憩通廊与周边公共空间有效联系,与周边居住社区无缝连接;地块内部流线通勤和游憩路线分离,设计林荫道等优美的步行环境,配置数量充足的公共设施,关注公共空间的质量,如休闲座椅的位置数量、植物的选择和配植、趣味景观的点缀等。
图4:方案二设计概念表达 图5:搭建空间框架和流线设计(3)延续邻里人情,充分发挥社区的自组织作用。
设计中减少了对地面尤其通廊的场所边界的干预,这样为场所的使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有利于充分满足更多不同使用者对场地的使用需求。
设计中特别尊重了招北片区的原住民对场地原有的利用,如老年人合唱、散步、家庭活动等,是未来社区得以形成的情感基础。
另一方面,网谷、意库等新产业带来的新人群,为这里注入新的社区内容。
社区营造的本质是形成利益共同体,邻里人情、交往活力的实现,为社区下一步形成自我管理体制奠定了基础。
图6:延续邻里人情关系,充分发挥社区的自组织作用6小结(1)从固化功能配置到更多功能复合,以社区公共空间为抓手,探讨更多可能。
原有社区的功能配套的要求是底线,根据每个片区的使用人群和现状基础的不同,社区的功能需求各有不同。
高度建成区与未来发展诉求带来空间上的矛盾,地少功能多需求大,本次设计以抬升建筑留出地面游憩通廊为手段,通过以功能集聚换取释放空间的理念创新,以及建筑技术的革新,实现公共效益的最大化,同时,多元功能的集聚又可能引发更多人的互动。
(2)从封闭住区走向社区,利用公共性和自发性形成社区聚落。
从小区到社区,形式上说是单一功能的公园绿地,,走向形式功能更为丰富的“马赛克”社区场所营造。
所谓的“马赛克”,体现在规模小,交往性好,功能复合。
将公共环境作为社区营造的抓手,规划回归人本位、回归空间催化剂设计的角色。
追求更加精细化的配套设施配置,从关注住宅建筑、绿化率等指标,走向关注公共空间的使用率、公共环境质量等方面,为社区公共性的形成提供空间载体。
跳出规划师自上而下的设计思路,把更多的使用和营造的主动权归还给社区居民,延续和尊重原有的生活方式,为原来场地发生的行为、活动创造空间。
让空间设计和设施配置成为行为和活动的发生容器,适当引导,依靠社区的自组织能力。
换言之,可以将社区营造理解为设计师完成的“半成品”,依靠社区使用者的交往与自发建设,最终完成公共场所的营造,实现公共效益与自组织可能性的最大化。
(3)以招北地块为例,对传统居住区转型要尊重既有人文,找到社区营造的独特抓手。
蛇口因其特殊的发展历程,既有拓荒时代遗留下的工业文化,又有原住民的市井文化,在城区的转型中,又引入了大量的外国、外地“新住民”,多元文化的碰撞产生了多元的需求,形成了蛇口独特的人文特质。